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5学时)

第一讲(3学时)

从历史的眼光看,人类的旅游活动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一是限定在有闲阶层中的古代旅游,其特征是以游乐为主,规模较小。二是开始普及到中产阶层的近代旅游,它源自于人本主义意识和科学技术进步,并直接促成了现代旅游业的出现。三是社会大众共同参与的现代旅游。

一、原始社会末期——人类旅行的起源时期

(一)迁徙和旅行

旅游现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对于旅游现象具体起源时间,有人认为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有些人则认为是在人类社会跨入文明阶段之后才产生的。

1、原始社会的迁徙活动

一般人认为,原始社会没有旅游,只有迁徙活动。

迁徙行为,是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者出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者出于人为原因(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居点定居下来,不再回到原来的定居点。如非洲原始人类向亚洲、欧洲的迁徙;亚洲东北部的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通过白令海峡向美洲大陆迁移,成为那里的原始居民。

迁徙与旅游的区别:(1)目的是为求生存而不是消遣游玩。(2)离开原来居住地而不是暂时的。

2、人类旅行的产生

旅行,是人们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可以是经商、学习,也可以是旅游,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异地作短暂停留并按原计划返回的行为。

旅行与迁徙的区别:(1)目的不同;(2)离开后一般还要返回原来住地。

但旅行又不同于旅游。现代汉语中“旅行”(travel)和“旅游”(tourism)二词大体可以相通,但严格地说,二者是有区别的。

旅行与旅游的区别:(1)目的不同。单纯的旅游是指人们出于消遣性目的而暂时离家外出的活动;而旅行则是泛指人们出于任何目的,商务、求学、打工等,往来于不同地点间的空间转移活动。(2)离开时间不同。旅游人们在完成目的地访问活动后,必须返回其原来的居住地;旅行则不一定。(3)内容不同。旅行仅仅是为完成某个动机的一般空间流动过程,旅游则包含旅行和游览。有旅游必定有旅行,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旅游者同时是旅行者,旅行者不一定是旅游者。

所以,人类的旅游行为虽然孕育于人类的迁徙和旅行行为中,但迁徙和旅行都不是人类纯粹意义上的旅游行为。

旅行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是伴随商业活动的兴起而产生的。在早期人类历史上,有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从农业、

畜牧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是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早期,商业从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商业的发展,促使商人到处奔走,旅行活动由此而开始。

二、奴隶社会时期——人类旅行的发展时期(原始社会末期——476年)

迁徙和旅行都不是人类纯粹意义上的旅游,旅游是人们处于闲暇状态中在异地进行的游览观赏行为,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精神文化的需求。

分析旅游的产生,与人的本性有关。从本质上说,人是一种天生的追求享受的动物。(魏向东主编《旅游概论》P20)旅游者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可能形成,因为旅游者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出游的动机。

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形成时期,旅行还没有形成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

(一)奴隶社会旅行发展的原因

到奴隶社会时期,旅行更加发达。原因:一是奴隶制建立,社会各行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更加发达;二是奴隶制统一国家的建立,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空间移动的条件更加具备,为旅行活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使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产品交换和易货经商。

(二)奴隶社会旅行发展的表现: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有闲阶级形成,旅游产生。事例: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

1、古埃及、西亚——古代旅行的发展时期

表现:商务外交公务消闲

2、古希腊古罗马——古代旅行的全盛时期

在古代西方,古罗马帝国(前30年至前476年)的旅游最具有代表性。

原因:(1)疆域辽阔。以罗马为中心,最大时北到欧洲中部莱茵河、多瑙河一带,西到大西洋不列颠、西班牙,南据北部非洲,东达西亚两河流域,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湖;“条条大道通罗马”是其真实写照。(2)资源吸引力大。典型代表是闻名世界的“七大奇迹”(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亚历山大灯塔、罗德港巨人雕像、宙斯神像、阿提密斯神殿、摩索拉斯陵墓),对人们有巨大吸引力。

①表现:商务外交公务消闲学术宗教

②基督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BC世纪由巴勒斯坦人,耶稣创立,上帝耶和华与圣母玛利亚的独生子,12岁去耶路撒冷圣殿,自小聪明,30岁开始传教,并收12门徒,最后被当权者钉死在十字架上,12门徒中犹大的出卖造成。《最后的晚餐》13人,所以西方人忌讳“13”且耶稣受难之日为星期五,将两者视为凶日,但其信徒坚信耶稣已经复活升天,并继续传教。

③教派:天主教(西罗马)东正教(东罗马)新教(马丁.路德金宗教改革14-16世纪)

④经典节日:《圣经》由《新约全书》和《旧约全书》两部分组成。标志为十字架。主要节日为复活节、圣诞节。

⑤基督教四传中国:唐朝贞观年(景教)-元朝-明清年间-鸦片战争后

三、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一度陷于沉寂也有所发展(476年-14、16世纪)

(一)阿拉伯宗教旅行——伊斯兰教

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建立了阿拉伯国家,8世纪中期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唐称大食(1258年被蒙古人所灭)。辽阔的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欧亚之间)以及宗教原因,促进了其旅行活动的发展。

1、伊斯兰教:创立于7世纪初,创始人穆罕默德,是著名的宗教家、思想家

政治家和军事家,生于阿拉伯半岛麦加城(今沙特境内),公元630年,率领万人组成的穆斯林大军征服麦加,以麦地那为中心,统一阿拉伯半岛,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2、伊斯兰教规定,每个穆斯林一生必须到其宗教圣地麦加朝圣一次

3、信仰经典节日:信仰安拉真主,信奉独一无二的主宰,无所不在永恒唯一。经典为《古兰经》和《圣训》。标记为新月。主要节日为开宰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4、传入中国:

丝绸之路(陆路):阿拉伯-伊朗-天山南部-河西走廊-中原

香料之路(海路):阿拉伯-印度洋-印度-马六甲海峡-广州泉州

历史上地跨三洲的大帝国:罗马帝国(前30年—284年—395年—476年)、亚历山大帝国(前324至前323年)、阿拉伯帝国(8世纪至1258年)、奥斯曼帝国(16世纪至1922年)。

(二)意大利商务旅行

11世纪,罗马教皇为转移内部矛盾,发动9次十字军东征,从而控制了东西方贸易,商人为了谋利,开始了商务旅行。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本是经商前往中国经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帕米尔到上都在元朝为官17年,任职期间游遍中国,回到威尼斯,在威尼斯与热那亚战争中被俘,狱中口述在东方的见闻,称道东方富有,满地黄金,成书《马可.波罗游记》,对以后开辟新航路的旅行产生相当的影响。

(三)开辟新航路探险旅游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经过一段时间的混战和动荡,逐渐进入封建社会。中世纪的欧洲,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政治上,民族纷争,国家林立,大小领主拥有对自己土地上的绝对管理权,相互间攻伐不断,始终没有安宁的环境。在经济上,封建庄园自给自足,社会缺少需求。思想文化方面,罗马教会用宗教神学控制人们思想。

11世纪之后,欧洲城市开始兴起,西方封建主对财富的追求,促进远航探险热潮,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为了积累资本,寻找原料,抢占市场,西班牙河葡萄牙王室终于在15世纪出现开辟新航路的伟大的探险旅行活动。

1、达加码:受葡萄牙王室之命,延西非岸南下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到印度。

2、哥伦布:出生在印度,受西班牙王室之命,据“地圆说”另寻他途,希望到达中国和印度,少年喜欢航海,横渡大西洋发现了加勒比海诸海以为是到了印度,称当地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3、麦哲伦:奉命率西班牙船队越大西洋-巴西岸南下-南美洲-今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世界首次环球航行

总结:古代社会旅游活动的特点

1、从参加者看:多为帝王、官僚、贵族等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级。他们人数不多,在人口中所占比重很小,因此此时的旅游活动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2、从旅游类型看:贸易经商旅行仍然占居主导地位。

四、古代旅行——近代旅游过渡(17世纪——19世纪中叶)

近代旅游业开始于19世纪中期,促成旅游近代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出现可以作为近代旅游开端的标志),促成旅游向大众化旅游转化。

(一)工业革命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近代社会,对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或工业革命,指18世纪中到19世纪中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的过程。对旅游的影响:

1、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导致居民产生返回大自然去的需要,外出旅游的人数增多。

2、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多样性农业劳动为单一性大机器工业劳动所取代,促使人们强烈需要改变工作环境。

3、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资产阶级的出现,扩大了外出旅游的队伍。

4、科技的进步,蒸汽技术在交通工具运输中应用,出现蒸汽动力的轮船(18世纪末)、火车(1814年,史蒂文森)等新式交通工具,使大规模的人群流动成为可能。

五、近代旅游的诞生(19世纪中叶——1945年)

(一)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近代旅游业的产生

1、1841年禁酒大会:1841年7月5日,利用包租火车方式,组织了一次570人规模的团队活动,从英国中部的莱斯特(托马斯·库克家乡是英国德贝郡的墨尔本,莱斯特是他现在居住的地方)前往洛赫伯勒去参加禁酒大会。

特点分析:发起、筹备和组织者,自始至终随团陪同照顾,是现代旅行社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但是,这次活动还不能作为旅行社产生标志。因为:第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参加禁酒大会,不是单纯的消遣旅游;第二,托马斯·库克组织这次活动也不是出于商业目的(只售出1先令的来回车票)。它只是为以后正式创办旅行社打下了基础。

关于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诞生的时间,学术界有如下几种说法:

(1)1841年,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通济隆旅行社在英国成立,它的创始人是托马斯·库克。这是世界近代旅游业诞生的标志。托马斯·库克被誉为近代旅游业的先驱。(高教1998年第1版,高等院校旅游类专业教材,马勇《旅游学概论》24页)(2)1845年,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高教1991年第1版,旅游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试用教材,李光坚《旅游概论》31页)(3)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第1版,魏向东《旅游概论》36页)

2、1845年莱斯特——利物浦消遣旅游活动:

特点分析:(1)性质:商业活动。(2)目的:观光消遣。(3)时间:长达1周。(4)工作方式:全陪、地陪,开创了旅游业务开展的基本模式。

3、1855年莱斯特——巴黎参观世博会旅游活动:

特点分析:(1)时间:4天。(2)费用:采用一次性包价,包括住宿费和往返交通费共为36先令,是世界上出国包价旅游开端。

4、1865年,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

5、1872年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环球旅游。

总结:托马斯·库克组织旅游活动的开展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随着旅行社业的发展,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行业产生了,托马斯.库克被誉为近代旅游的创始人,近代旅游之父。

六、现代旅游的发展(1946年——)

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大众旅游。喷气式推进技术在民航中的运用可以作为现代旅游产生的标志。

(一)现代旅游发展的原因

1、战后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2、个人收入的增加

3、闲暇时间增多:带薪假期增多

4、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轮船、铁路——汽车、飞机

5、政府对旅游业的扶持

(二)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

1、普及性或游客的大众性

2、增长的持续性

3、地理集中性(客源地、目的地)

4、季节性

第二讲中国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

一、中国古代旅行的产生和发展(原始社会末期——1840年)

中国是具有五千多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旅行游览活动兴起最早的国家之一。

(一)中国古代旅行产生的条件

1、良好的社会环境:政治上的大一统和超稳定、经济上的持续发展、科学技术上领先

水平、一脉相承的灿烂文化、与各国保持友好的传统。

2、相对完善的交通体系:水路、陆路。

(二)中国古代旅行的发展历史

夏商周:天子巡游。

春秋战国:中原外交,游说,商务旅行。

秦、两汉:边远外交,古丝绸之路。

魏晋南北朝:山水旅行。

隋唐:仕宦旅行。

宋元明清:海外商旅:经济,政治中心南移,航海事业的发展,郑和下西洋

学术旅行如:李时珍,徐霞客,顾炎武。

(三)常见的旅游类型

1、帝王巡游。帝王巡游的目的,一是饱览风景名胜;二是显示帝王权威,震慑人民,了解民情,有利于巩固统治;三是封禅。封禅地点一般选择名山大川,主要是泰山。山上玉皇顶祭天曰“封”,山下梁父小丘祭地曰“禅”。突出的如秦始皇、隋炀帝、乾隆等。

2、官吏宦游。中国古代历朝官吏,奉帝王派遣,为执行某种政治、经济、军事任务而进行的旅行活动。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次下西洋等。。

3、买卖商游。如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弦高。

4、文人漫游。如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游说活动、西汉司马迁二十壮游、魏晋文人纵情山水游、唐朝李白、明朝的徐霞客等。

5、宗教云游。以朝拜、寻求仙人、求经等为目的而进行的旅行。如法显、玄奘、鉴真等。

6、佳节庆游。在中国古代各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喜庆佳节很多,如汉民族的春节庙会、元宵灯会、清明踏青、端午竞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藏族的雪顿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土族的花儿会等。

现代丰富的旅游节庆:上海龙华庙会,上海南汇桃花节,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桂林山水旅游节,景德镇国际陶瓷节暨世界陶瓷制作技艺赛,保定敬老健身节,黄山国际旅游节,

端午节(龙舟节),大连赏槐会,北京大兴西瓜节,岳阳国际龙舟节,广西国际民歌节,四川自贡灯会,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海南岛欢乐节,桂林山水旅游节,独龙族“卡雀哇”,回族“古尔邦”,塔尔寺四大法会,杭州净慈寺迎新吉祥钟声活动,哈尔滨冰雪节,除夕,天水伏羲文化节,澳门国际龙舟赛,香港艺术节等。

二、近代中国旅游发展特点(1840年——1949年)

近代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

(一)近代中国旅游活动局部存在,未形成产业的原因

1、与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活动紧密联系,西方的商人、传教士、学者和一些冒险家来到中国,在一些通商口岸和风景名胜地区巧取豪夺,建造房舍,供其经商、传教、游览和休憩之用;

2、旧中国政府与西方列强建立外交关系,向西方各国派驻使节,不少外交官员考察异域,游历甚为广泛;

3、不少人民出国出卖劳动力,其中也有一些人在谋生之余顺道游览观赏;

4、为学习西方的科技知识,不少青少年漂洋过海出国留学,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出现“留学热潮”,得以游学欧美。

(二)近代中国旅游发展的表现

1、旅行社

1923年,上海商业银行成立旅行部,即中国旅行社,这是中国第一家旅行社。1927年,更名中国旅行社。

2、交通

铁路是近代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中国从1876年起铁路建设有胶济铁路、滇越铁路、广九铁路、中东铁路。近代中国的内河航运、远洋航运、公路运输和民用航空对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3、旅游住宿

近代旅馆从清代末期开始发展。有外资经营的西式旅馆,民族资本经营的中西式旅馆,铁路沿线的招商旅馆以及公寓等。

西式旅馆:是指清末英、美、法等外国资本侵入中国后,按照西方建筑、设备、装修、经营方式等建造并经营的旅馆,大多建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租借地或势力范围之内,其中上海最多。如法国卢夫勒式的皇宫饭店,德国恺撒式的德华饭店,美国斯塔特勒式的美国饭店,英国皇家式的维多利亚饭店等等。

中西式旅馆:是中国民族资本向旅馆业投资兴建的半中半西风格的新式旅馆,既接受了西方旅馆的某些影响,又继承了中国的历史传统,其建筑形式多为庭园式或园林式。如北京1912年的长安春饭店,1918年的东方饭店,1922年的中央饭店,天津1923年的国民饭店,上海的中央饭店、大中华饭店、扬子饭店、国际饭店。

招商客栈:是中华民国建立以后随铁路兴建而发展起来的。据有关部门统计,1934年重要铁路线上见于记载的旅馆和客店约有1000多家,主要接待过往旅行者和客商。

会馆和公寓在中国出现较早。汉代京师已有外地同郡人的邸舍。公寓与旅馆相似,不同之处是接待对象以居住较长时间的旅客为多,房租收取也多以月为计。

(三)近代中国旅游的特点

1、中外联系加强,来华旅行的外国人和出国旅行的中国人数都大大增加。西方来华旅游大多与帝国主义殖民侵略活动联系在一起,中国人出国旅行大多和洋务留学联系在一起。

2、产生了专门为旅行服务的机构和组织。1923年8月,中国第一家旅行社前身——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成立,1927年6月更名为中国旅行社。

三、现代中国的旅游(1949年——)

(一)新中国建国至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外事接待阶段”

1、基本特点:旅游接待多为单纯政治接待,不计成本,不讲效益。因此,此时旅游业还是事业,不是产业。(“产业”是某一类企业的总称,其主要业务或产品大体相同。产业必须讲究成本效益,而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不讲成本效益)

2、主要大事:

①两大旅行社系统成立

一是1954年成立的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及其分、支社,二是1957年由各地的华侨服务社组建而成的华侨旅行社(1974年改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及其分、支社。(1980年成立的中国青年旅行社系统,共为旅行社三大系统)前者负责接待外国自费旅游者,由国务院及地方政府的外事办公室领导;后者负责接待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及台湾同胞,属于政府的侨务系统。体制方面名义上定为“国营企业”,实际运作中都是行政或事业单位而不是企业.(1979年以前政府办旅行社主要是为了争取外国人和华侨来访,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同情和支持新中国,以扩大中国的对外影响,属于友好接待性质。那时对旅行社的要求主要是取得接待工作的政治效果而不是经济效益;主要根据政治条件选择接待对象,而不是广为招徕;旅行社的体制也是行政或事业单位而不是企业。)

②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

1964年,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其直接意义是中国旅游事业从此有了专门领导机构.(1978年改为直属国务院的“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各省直辖市成立旅游局;1982年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见教材232页“我国的旅游组织”)(二)改革开放以来:全面振兴时期

1、1978年至80年代中期: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阶段

基本情况:1978年10月至1979年7月,邓小平同志5次专门讲话,要求尽快发展旅游业。邓小平同志指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搞旅游要把旅馆盖起来。下决心要快,第一批可以找侨资、外资,然后自己发展”。邓小平同志在旅游业对国家政治经济的积极作用,对改革开放的积极作用以及旅游管理、旅游开发、旅游促销等一系列旅游业的基本认识、基本规律上作了明确指示。按照邓小平同志指示,国务院成立以主管副总理为首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各地政府也相继成立领导小组。开放和高层决策人推动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步伐。

但是由于中国旅游设施不完善以及其他因素,此时我国旅游业发展重点是入境旅游(没有采取“先国内,后国外”的常规发展模式,而是优先发展入境旅游。),对国内旅游则实行“不宣传、不提倡、不反对”的方针。

主要大事:

(1)1979年7月,邓小平到黄山考察。

(2)中国加入世界旅游组织(1983年)

“世界旅游组织”是1975年成立的一个政府间的国际性旅游组织,总部设在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详见教材238页)

1983年10月,“世界旅游组织”印度新德里会议一致通过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正式成员国,标志着中国旅游业已跨入世界旅游业的行列。

2、80年代中期至1997年: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市场逐步形成。国家有关部门也对国内旅游发展给予重视,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五个一起上”的方针,形成全社会大办国内旅游业的格局。

主要大事:

(1)1986年,旅游业的接待人数和创汇收入被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2)1991年,《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正式明确将旅游业的性质定为产业。

(说明国家已经真正认识到旅游业的经济作用,包括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以及由于旅游业对其他行业的刺激对国民经济作出的间接贡献。)

(3)1995年5月1日起,我国实行周五工作制,每周有两天的“双休日”。

3、1997年至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

主要大事:

(1)1999年5月1日,全国实行五一、国庆七天长假制(加上传统春节,被称为三个旅游“黄金周”)。大大促进了国内旅游的发展。

(2)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

1983年11月,作为试点,广东省率先开放本省居民赴香港旅游探亲。1984年,国务院批准开放内地居民赴港澳地区的探亲旅游。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旅游局发布实施了《关于组织中国公民赴东南亚三国旅游的暂行管理办法》,旅游目的地限于新马泰三国,以后又增加了菲律宾等。这次批准的只是出国探亲旅游,公民出国旅游所需费用一律自理,采取由海外亲友交费的办法。

199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了《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标志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

4、马超龙雀——中国旅游的徽标

(1)来历:又叫马踏飞燕、铜奔马。铜奔马是1969年甘肃省武威市雷台东汉(公元25--220年)墓中出土的,距今约一千六百多年。马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重17公斤,自由、奔放,毫无束缚,三脚凌空,曰:天马。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或“踏燕飞马”,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1984年,铜奔马被确定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铜奔马,一蹄着燕,三足凌空,昂首举尾,呈飞奔状。它体型矫健,气韵生动,神形兼备,是现实和想象的完美结合。把奔马的一足摆在了一只飞燕身上,让飞燕探首回顾,收足展翅,仿佛是凌空奔驰的骏马超过了流星般急翔的飞燕。这个固定在平面上的马的艺术造型,使人感到它有风驰电掣,瞬间千里的动感,有“天马行空”,势不可当的气势。创作者奇妙而和谐地排除了地面和空间障碍,解决了造型艺术中重量和速度、想象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同时又科学地达到了平衡稳定的效果,完美地塑造了一个凌空飞驰的奔马形象。从艺术价值的内蕴来看,铜奔马完全可称之为“古代艺术的思维冠军。”

“四海盛赞铜奔马,五洲争说金玉衣”。铜奔马出土以来,立即震动了国内外的史学、考古界,也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美誉。海内外人士纷纷发表文章,说铜奔马是“无价之宝”,是“中国的‘维纳斯女神’”,是“古典艺术作品的最高峰。”

作者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并巧妙地利用力学支点,铸造了风驰电掣的千里马形象。马作飞驰状,四蹄翻腾,高昂首,尾上扬,口张作嘶鸣状,以少见的"对侧快步"的步法奔驰向前,三足腾空,而右后足却踏在一只疾飞的燕子背上。那只飞行速度疾如闪电的燕子正展翅翱翔,突遭马蹄踏中脊背,于是吃惊地回首反顾,想要看清那比它还快的庞然大物到底是何物?与之相呼应,奔马头微左顾,似乎也想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切不过发生在一瞬间。作者以无比高超的技法,把奔马与飞燕在这惊心动魄的一刹那的动作、神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古代艺术家设想出如此引人入胜的意境,以供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骏马的神速,设想奇绝,若非有高深的艺术造诣,是不可能制作出如此千古佳作的。

踏飞燕骏马,无疑是"天马"入汉唐马种改良的具体写照,但它到底是件艺术品,其神驶

和完美的程度是现实中的马所不可能完全具备的。有人以之与古代相马术相联系,认为它完全符合相马术中对千里马体态和形象的描述。由此看,铜奔马的作者显然是精通此道的,因此,在制作这件作品时,能够把当时相马的成就融会进艺术作品中,创造出如此完美的千里马形象。相马术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历史记载的有关九方皋、伯乐相马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由于马在古代战争、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历代都有许多研究相马术的专书,由于各种原因,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见到一部完整的相马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而这件铜奔马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形象的材料。现在我们可以知道,在汉人眼中的千里马,是怎样的一种形象。

踏飞燕骏马,作为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是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一个最好见证,它曾多次出国展出,它所具有的非凡魅力,倾倒了无数国外观众,其知名度之高,使它被选为中国旅游的标志。它所具有的内在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这件文物也被称为“马踏飞燕”或“马踏飞隼”。

(2)意义象征:

①象征中国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毫无束缚蒸蒸日上。

②马为古今旅游交通工具寓意国内外旅游者可以尽兴尽情在中国旅游。

③用青铜器“铜奔马”象征中国悠久,灿烂,辉煌的古老文明及文化。

复习本章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旅游活动发展的关系是怎样的?

2、现代旅游活动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怎样的?

3、世界旅游业是怎样出现和发展起来的?

4、现代旅游活动有哪些特征?

5、旅游活动有哪些基本类型?它们各自的特点是怎样的?

6、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作用和影响是怎样的?

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1.古代旅行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答: A、生产力水品低下,生活物资匮乏,人类被迫迁移 B、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力的提高,生产资料的相互交换产生旅行 C、社会财富的集中,使得有部分人可以外出游玩 2.简要叙述一下世界古代旅行的发展概况。 答: A、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27 年至公元476 年》 B、中世纪黑暗时期《公元500 -1400 年》 C、7.8世纪阿拉伯帝国旅行家苏莱曼 D、11世纪起的十字军东征,促成欧洲基督徒从事非军事行为的旅行商业或朝圣 E、依斯兰教的兴起促发了亚太地区的朝圣旅游(如印尼到麦加) F、13世纪(1271-1295)的马可波罗 G、15世纪中叶地中海贸易受阻西欧国家另寻出路促成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 H、16 世纪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 3.简述近代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答: A、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使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 B、产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C、产业革命带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使旅行活动更为便捷 4.简述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发展。 答: 中国近代旅游主要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段时期。在这一时期的旅游活动人数进一步增加,范围更加广泛,中国旅游业也开始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1923年8月15日,著名爱国资本家陈光甫先生在上海创立了第一家由中国人自行投资创办的旅行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后改名中国旅行社)。 5.世界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 A、战后国际政治局势的相对稳定,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战后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C、生产效率的提高,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D、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空距离。 E、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激发了人们的旅游动机 F、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G、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 H、政府的扶持和鼓励,使旅游业的发展有了坚强的后盾。

旅游规划与开发题库

C?旅游供给C?控制性详细规划C.综合效益原则D.旅游市场 D ?修建性详细规划D.系统开发原则 D .旅游市场的开拓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名词解释 1、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 撑与保障子系统 4个部分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目标的综合体。 2、旅游规划: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 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3、旅游开发:一般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 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二、判断题 1、旅游规划中的旅游系统是指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2、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旅游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 3、旅游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开发旅游产品。 4、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应尽可能加以开发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价值。 5、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可以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4E”效应。 三、选择题 1、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不包括________ 。 A. 旅游需求 B.旅游通道 2、按照规划的深度要求分类不包括________ A.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B.旅游专题规划 3、下列旅游开发的原则错误的是________ 。 A.注重保护原则 B.项目导向原则 4、旅游开发的内容不包括________ 。 A.旅游资源的开发利 B.旅游地的交通安排C?基础设施的建设 四、简答题 1、简述旅游规划的功能。 2、简述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 五、论述题 1、论述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及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竞争力: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势的生产 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用度和满意度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的能力。 2、旅游生命周期 3、旅游人类学:就是借用人类学的学理依据、知识谱系、视野、方法和手段对旅游活动进行调查 和研究。 4、虚拟现实技术:使用计算机模拟的三维环境对现场真实环境进行仿真,用户可以走进这 个环境,可以控制浏览方向,并操纵场景中的对象进行人机交互。(特性:沉浸、交互、想像) 二、判断题 1、区位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到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直到目前的产业市场区位论的 历程。 2、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上限就是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教案)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能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观察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认识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1.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2.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难点:旅游活动的产生。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 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 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 (一)中国 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 类型: 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 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 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 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

旅游规划与开发题库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一、名词解释 1、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 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4个部分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目标的综合体。 2、旅游规划: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 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3、旅游开发:一般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 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二、判断题 1、旅游规划中的旅游系统是指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 2、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旅游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 3、旅游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开发旅游产品。 4、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应尽可能加以开发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价值。 5、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可以为旅游地带来良好的“4E”效应。 三、选择题 1、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不包括。 A.旅游需求 B.旅游通道 C.旅游供给 D.旅游市场 2、按照规划的深度要求分类不包括。 A.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B.旅游专题规划 C.控制性详细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 3、下列旅游开发的原则错误的是。 A.注重保护原则 B.项目导向原则 C.综合效益原则 D.系统开发原则 4、旅游开发的内容不包括。 A.旅游资源的开发利 B.旅游地的交通安排 C.基础设施的建设 D.旅游市场的开拓 四、简答题 1、简述旅游规划的功能。

2、简述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 五、论述题 1、论述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及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竞争力: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势 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用度和满意度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的能力。 2、旅游生命周期 3、旅游人类学:就是借用人类学的学理依据、知识谱系、视野、方法和手段对旅游活动进 行调查和研究。 4、虚拟现实技术:使用计算机模拟的三维环境对现场真实环境进行仿真,用户可以走进这 个环境,可以控制浏览方向,并操纵场景中的对象进行人机交互。(特性:沉浸、交互、想像) 二、判断题 1、区位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到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直到目前的产业市场 区位论的历程。 2、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上限就是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 量三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上限值不能超过三者的最大值。 3、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内涵主要是为了保证代际公平。 4、生命周期理论说明旅游地总有一天会衰竭,因此规划在实际上是无效的。 5、旅游人类学以研究旅游中的人类活动和人文现象为目的。 6、旅游体验过程中的真实性要求旅游景观必须是原来的本体。 7、旅游社会学和旅游人类学对旅游规划和开发的启迪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人本主义的规 划哲学。 8、可持续性原则的核心内容就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要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选择题 1.以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和分析空间地理数据的信息系统称为。 C. Remot Sense D. Info Network

第二章旅游产品

第二章旅游产品 4学时 第一节旅游产品的涵义及特征 一、旅游产品的涵义 旅游产品与旅游业一样,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称谓也不统一。如旅游产品、旅游商品、旅游劳务品、旅游购物品。教科书:△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为了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通过市场向游客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张辉:△旅游商品 (产品)是包括旅游吸引物、交通、住宿、饮食、娱乐等在内的各种劳务的组合体。谢彦君:△旅游产品是指为满足旅游者审美和愉悦的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被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与劳务的总合。刘敦荣:△是指供给者为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暂时出卖观赏权、体验权、使用权、享受权而提供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有形旅游劳动物品与某些无形社会人文资源和各种无形服务的总合。 实体:(1)劳务说(2)物质产品和劳务说(3)物象和劳务说 范围:(1)满足旅游需求(2)满足审美和愉悦的需要 本人观点:狭义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为满足旅游者游览、休闲、养生、体验需要以及相应的交通、食宿需要而提供的各种劳务的组合。 广义旅游产品是指凡与旅游消费活动有关,为旅游消费活动提供一切便利条件的物质与劳务的总合。 核心旅游产品 基本旅游产品 扩展旅游产品 二、旅游产品的特征 (一)旅游产品的综合性 旅游业的综合性及旅游者旅游需求的综合性决定了旅游产品的综合性。综合性就是指旅游产品是由旅游活动要素涉及到的一系列服务组合而成。如景点服务、导游服务、住宿服务、饮食服务、交通服务。从一次旅游活动来讲,旅游者享受的服务有多有少,但不存在只享受某一种服务的旅游者。从狭义旅游产品的角度看,旅游产品实际上不能拆分,不存在什么单体旅游产品与整体旅游产品的区分。任何一项服务,如果脱离了整体,都不能称为是旅游产品,而只能是普通服务产品。 旅游产品的综合性决定了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依赖的是整个行业,而不是某一个企业。(二)旅游产品的劳务性 旅游产品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劳务产品。劳务产品就是以活劳动形式表现出来的服务,是无形产品。 1、从旅游经营者的角度来讲,旅游经营者凭借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等物质载体,向游客提供景点、导游、住宿、饮食、交通等服务。这些服务绝大部分不存在物质品的交换。游客观赏景点,他购买的不是景点本身;游客住饭店,饭店提供的是床位、而不是床本身。即使像饮食服务,游客会消耗掉一些物质品,但这些物质品也只是整个餐饮服务的组成部分。 2、从旅游者的角度讲,游客出游的目的追求的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享受。如果仅仅是为了物质上的摄取,也就不是游客了,他的活动不是旅游活动了。“倒爷” 旅游产品的劳务性决定了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旅游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员工第一,顾客第二。

旅游规划与开发26847

第一章 旅游规划: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P7 旅游开发:一般是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P25 旅游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结构:旅游业被通常认为由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构成; 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 结合实际谈谈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如何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 第二章 图示并阐述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巴特勒模型): 什么是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分析竞争力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三章 会展旅游;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运动会、招商会等,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洽谈贸易、旅游观光、进行技术合作、信息沟通、人员互访和文化交流,以此带动交通、旅游、商业、餐饮等多项相关产业的发展,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服务形式。P82 主题公园:是根据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P84-85 扶贫旅游:即PPT也就是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它与一般旅游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扶贫旅游的规划和开发中,其开发的目标为使贫困人口的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并且注重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机会的开发,所以扶贫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目的在于改变贫困地区落后的现状。P88 乡村旅游: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具有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P89 假日旅游:指人们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外出旅游所引发的游、购、娱、食、住、行等消费活动的总称。P91 国外旅游规划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新时期旅游规划与开发显示哪些趋势和特点: 何谓PPT,如何理解它的概念和内涵: 试阐述扶贫旅游的规划内容: 何谓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措施: 第四章 旅游资源:指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促动其实现旅游活动,可为旅游业发展所利用,并由此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的一切自然存在和社会创造、P100 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不同角度的旅游资源分类标准: 试说明旅游资源评价涉及的内容: 举例分析说明旅游资源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优缺点: 第五章 旅游区位:指该地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以及与周边区域旅游发展的相互关系。P146 市场细分:从旅游者的需求出发,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客源市场划分为若干子市场,以从中选出目标市场的过程。P161常见的旅游市场细分标准有以下类别: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里细分和行为细分。 列举市场调查的工作原则: 简要说明旅游规划与开发市场分析的程序: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营销对策: 试阐述旅游区品牌塑造的关注方面:

《旅游规划与开发》

旅游规划 题型:1填空2名词解释3简答4论述★5案例分析 第一章基本理念 1、旅游规划的定义 旅游规划是资源与市场的匹配,是对旅游产品的生产与交换的系统构想,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现实的调查与评价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方法寻求最佳决策,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2、旅游规划的目的与核心思想 目的: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申请旅游专项资金、指导旅游开发、招商引资) 核心思想:旅游规划的核心思想就是运筹学思想,即运用经济管理决策最优选择方法,达到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目的。 3、运筹学思想在旅游规划实践中体现为以下两种思路:(不知考不考) 思路一: 在给定数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情况下,如何实现最佳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页脚内容1

思路二: 在确定的效益目标情况下,如何使用最少的资源来实现特定的目标。 这两种思路都是通过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目标。 4、现代与传统旅游规划的差别 现代旅游与传统旅游规划的差别实质上就是生态旅游(ECO TOURISM)与大众旅游(MASS TOURISM)的差别,具体表现为: A.现代旅游要求先规划后开发,传统旅游一般是先开发后规划; B.现代旅游要求规划把最好的景点保护起来,传统旅游要求规划对最好的景点进行深度开发; C.现代旅游规划追求可持续发展,传统旅游规划注重近期经济效益; D.现代旅游规划强调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传统旅游规划旨在满足单一的共性化需求; E.现代旅游规划采取多方参与的编制方式,而传统旅游规划多采取精英编制方式。 5、湿地案例的总结: 城市与自然的反差,人类与动植物的融合,与湿地环境相宜的动静结合的休闲方式,佐以少量参与性体验方式,是所有城市湿地成功的共同要素。 页脚内容2

《旅游规划与开发》Word版

旅游规划 题型:1填空 2名词解释 3简答 4论述★5案例分析 第一章基本理念 1、旅游规划的定义 旅游规划是资源与市场的匹配,是对旅游产品的生产与交换的系统构想,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现实的调查与评价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方法寻求最佳决策,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2、旅游规划的目的与核心思想 目的: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申请旅游专项资金、指导旅游开发、招商引资) 核心思想:旅游规划的核心思想就是运筹学思想,即运用经济管理决策最优选择方法,达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目的。 3、运筹学思想在旅游规划实践中体现为以下两种思路:(不知考不考) 思路一: 在给定数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情况下,如何实现最佳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思路二: 在确定的效益目标情况下,如何使用最少的资源来实现特定的目标。 这两种思路都是通过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目标。 4、现代与传统旅游规划的差别 现代旅游与传统旅游规划的差别实质上就是生态旅游(ECO TOURISM)与大众旅游(MASS TOURISM)的差别,具体表现为: A.现代旅游要求先规划后开发,传统旅游一般是先开发后规划; B.现代旅游要求规划把最好的景点保护起来,传统旅游要求规划对最好的景点进行深度开发; C.现代旅游规划追求可持续发展,传统旅游规划注重近期经济效益; D.现代旅游规划强调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传统旅游规划旨在满足单一的共性化需求;

E.现代旅游规划采取多方参与的编制方式,而传统旅游规划多采取精英编制方式。 5、湿地案例的总结: 城市与自然的反差,人类与动植物的融合,与湿地环境相宜的动静结合的休闲方式,佐以少量参与性体验方式,是所有城市湿地成功的共同要素。 第二章旅游规划 1、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分类) 根据《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规划按照空间范围可以分为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 2、区位论 区位论是研究地理空间对各种经济活动和区位的影响的一种学说。 3、区位论对旅游规划的指导作用: (1)由于旅游资源具有地域差异性的特点,所以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时候要做到突出特色,寻求优势。 (2)根据旅游资源价值高低、区位条件优劣、区域经济背景好坏,采取不同的旅游发展战略。

第二章 旅行社的产品构成和开发设计

第二章旅行社的产品构成和开发设计 【学习目标】 1、熟悉旅行社产品的特征和分类 2、掌握旅行社产品开发设计的原则和旅行社产品的构成 3、掌握并能正确运用旅行社产品采购的原则和程序 第一节旅行社产品的特征和分类 一、旅行社产品的特征 (一)旅行产品 1、旅行社产品的定义: 从旅行社角度来说,旅行社产品是指旅行社凭借一定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向旅游消费者提供满足其在旅游过程中综合需要的服务。 从旅游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旅行社产品是指旅游者支付了一定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后所获得的满足其旅游欲望的一次经历。 2、旅行社产品的要素:目的地的吸引物、目的地的旅游设施和从居住地到目的地的交通以及整个旅游过程中相关人员所提供的服务。 (二)旅行社产品的特征:1、无形性;2、不可分离性;3、差异性;4、不可存储性;5、无权性 旅行社产品还有两个独特的特征:6、综合性;7、脆弱性 二、旅行社产品的分类 (一)按旅游动机分类:1、观光旅游产品;2、度假旅游产品;3、专项旅游产品(二)按旅游的距离分类:1、短程旅游产品;2、远程旅游产品 (三)按提供的旅游服务内容分类:1、包价旅游产品((1)全包价旅游产品、(2)半包价旅游产品、(3)小包价旅游产品);2、组合旅游产品;3、单项服务旅游产品;4、零包价旅游产品 第二节旅行社产品的开发设计 一、旅游线路类型 (一)旅游线路1、定义:是旅行社根据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将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旅游吸引物、旅游交通、旅游食宿等多项旅游产品,按照一定的目的、主题与方式联系起来而形成的一种综合产品。 2、旅游线路的设计过程是一个分析市场需求,选择、采购、组合、优化各种旅游产品的过程。 3、旅游线路的构成:旅游目的地、旅游吸引物、城市间的转移、旅游者住宿的饭店。 (二)旅游线路的类型 1、以旅游线路的起止特征为标准划分: (1)流线型:一个起点、一个终点 (2)环形:起点、终点合一 (3)辐射型:一个起点、多个终点 2、以旅游活动的天数为标准划分: 3、以旅游线路的等级划分:豪华型、标准型、经济型 二、旅行社产品的设计原则 (一)市场原则 1、根据旅游者普遍的消费特性开发设计产品 2、根据旅游者或中间商的要求开发产品 (二)经济原则 (三)节点合理原则 1、不走回头路; 2、择点适量; 3、点间距离适中; 4、特色各异; 5、顺序科学; 6、在有限的时间内多游些景点; 7、行程最短 (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原则 1、根据内容来提炼主题; 2、先确定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去“发掘”并组合相关内容 (五)服务设施确有保障的原则 三、有关产品设计的两个问题 (一)产品设计的人员资格 旅行的产品设计部门人员组成:1、专业产品设计人员;2、一线接待人员;3、美术设计人员

旅游规划与开发重点梳理

旅游规划与开发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1. 旅游系统是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持与保障子系统4个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目标的综合体。 2. 旅游规划是在旅游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行,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3. 旅游开发指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客源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原材料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其实质是以旅游资源为"原材料",通过一定形式的挖掘、加工,达到满足旅游者的各种序曲,实现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目的。 4. 旅游业的系统优化特征 ⑴旅游产业在要素构成上内容广泛⑵旅游系统要素间关联性密切⑶旅游系统具有动态性的特征 5. 旅游系统的结构 ⑴组织结构:客源市场子系统、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持和保障子系统 ⑵经济结构: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市场 ⑶空间结构:三要素包括客源地、目的地、旅游通道(其中包括交通通道和信息通道) ⑷层次结构:宏观、中观、微观 6. 旅游规划的功能 ⑴在市场中合理配置旅游资源⑵制定区域旅游的发展战略目标 ⑶落实区域相关部门的协作⑷保障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7. 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 ⑴相关者分析:包括旅游投资方、区域旅游管理方、开发区所在社区、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规划的审批部门。 ⑵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召开座谈会、聘请专业顾问小组、聘请规划领导小组、实行区域公投制度、进行市场统计调查。 8. 旅游规划的内容 规划范围、规划依据和原则、当地的自然社会状况、区域旅游竞争合作的状况、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旅游资源状况分析和评价、客源市场分析、旅游项目创意、旅游环境保护、交通规则、绿化规划、服务项目规划、基础设施与保障体系规划、效益分析、规划图件。 9. 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 ⑴旅游规划的可行性研究⑵编制旅游规划项目任务书⑶签订规划合同书⑷组建规划编制专家组⑸制定工作计划⑹进行室内资料准备与分析⑺室外实地考察调研⑻编制旅游规划初稿、中稿和终稿⑼组织专家评审和鉴定规划⑽组织规划的实习与修订 10. 旅游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包括管理协同、技术推动、政策引导和经济调控机制等。 基本原理是规划制定与实施后,通过对开发的效益做统计,将结果与原先制定的开发目标做比较,若出现偏差,则需要通过反馈机制重新制定旅游规划或修订原规划。 11. 旅游开发的内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地的交通安排、旅游辅助设施的建设、旅游市场的开拓、 12. 旅游开发的原则

第二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名词解释20′ 1、可持续发展 2、竞争力 3、旅游生命周期 4、增长极 二、判断题15′ 1、区位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到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直到目前的产业市场区位论的历程。 2、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上限就是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三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上限值不能超过三者的最大值。 3、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内涵主要是为了保证代际公平。 4、生命周期理论说明旅游地总有一天会衰竭,因此规划在实际上是无效的。 5、旅游人类学以研究旅游中的人类活动和人文现象为目的。 三、简答题20′ 1、如何理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2、试阐述竞争力的层次性。 3、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因素有哪些。 4、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四、资料分析题15′ 根据上图解释旅游地生命双周期理论。 五、论述题30′ 1、试论述竞争力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意义。 2 、谈谈你对旅游人类学的认识以及其对旅游规划的启示。 参考答案: 时间 旅游地生命双周期示意图

一、名词解释 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产生威胁的发展。该概念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还是要满足人的各种需求,这些需求应放在第一位来加以考虑。其次,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破坏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为代价。 2、竞争力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势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用度和满意度的产品及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的能力。 3、“生命周期”(Life Cycle)最早是生物学领域中的专业词汇,用来描述某种生物从出现到最终消亡的演化过程。后来该术语被许多学科,如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借用来描述与生物相类似的演化过程。 4、经济空间中会有在一些中心(或极)这些中心(或极)的作用就类似于磁铁的磁极。这些中心(或极)在对外部因素起吸引作用时,还在相互之间起到吸引和排斥的作用并产生向心力和离心力,这些向心力与离心力相互会形成一定范围的“场”,“场”的中心就被佩鲁定义为增长极。 二、判断题 √ × × √ √ 三、简答题 1、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产生威胁的发展。 (1)公平性原则(Fairness)。 (2)可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 (3)共同性原则(Common) (4)需求性原则(Demand) 2、 (1)国家竞争力 国家竞争力属于宏观层面的竞争力,其着重强调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资源开发等经济活动中的地位。 (2)产业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属于中观层次的竞争力,主要是将国民经济产业部门作为竞争力的经济主体进行分析,即在不同的区域间以及不同的国民经济产业部门间加以分析比较,以找出某个产业部门最具比较优势的区域或某个区域范围内最具比较优势的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3)企业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属于微观层面的竞争力。该竞争力是将企业作为经济系统,探讨它与其它经济系统竞争广义资源的能力,与国家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相比,企业竞争力更强调企业的经营行为、管理行为、劳动成本、企业家素质、劳动者工作态度等要素的国际和区域比较,强调其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和获取长期利润的能力。 3、 (1)海伍德(Haywood)的七因素论 反对旅游业或旅游开发的环境主义者和其它相关公众 交通运输企业、旅游经营商、中间商、住宿供给者 旅游消费的替代物 政府、政治和约束型团体的力量 旅游者

旅游规划与开发

1.简述旅游业发展经历了哪几阶段? (1)古代旅行阶段 (2)近代旅游阶段,1841年,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通济隆旅行社的成立标志着世界近代旅游的诞生 (3)现代旅游阶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与世界各地的社会大众旅游。 (3)旅游规划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是一种宏观和中、微观的对应关系。 2.制定旅游规划目标体系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1)概括性原则(2)可达性原则(3)一致性原则(4)时效性原则 3.旅游资源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分类? (1)按资源基本属性分类,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2)按利用角度分类,可分为可再生性旅游资源和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 (3)按经营角度分类,可分为有限的旅游资源和无限的旅游资源 (4)按吸引力级别分类,可分为国家级旅游资源、省级旅游资源、市(县)及旅游资源(5)按旅游资源的景观组合分类,可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等 (6)另外还可以从区域功能、旅游资源的保护规划、游客心理体验等来划分。 5.简述旅游市场调研的方法。 (1)搜集和整理有关旅游者的直接和间接的统计资料(2)观察调查,到旅游者集中地目测游客的流量、流向等 (3)面谈和电话询问(4)抽样调查 1.简述旅游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关系 (1)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是从一个更高层次上对区域的各方面的发展与以综合考虑和平衡控制,旅游规划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 (2)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是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发展预测和发展方针的制定方面来约束区域发展的;而旅游规划是从中观和微观的角度来揭示区域内旅游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旅游发展的目标、战略等; 2.简述旅游资源具有的特征 (1)美学特征(2)文化特征(3)空间特征(4)时间特征(5)经济特征 3.旅游市场分析中如何进行竞争对手分析? (1)竞争者识别,包括明确主要竞争者,识别竞争者的战略和判断竞争者目标等;(2)评估竞争者的优势与劣势,通常考察竞争者的规划开发与经营目标,现有市场占有率与市场地位,影响竞争者规划开发与经营的因素,扩大规模或退出行业所面临的障碍,盈利能力及销售增长率; (3)估计竞争者的反应模式,区分缓慢反应者、局部反应者、隐蔽反应者、激进反应者。 4.在旅游项目创意设计中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1.简述近代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答: A、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使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 B、产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C、产业革命带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使旅行活动更为便捷 2.简述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发展。 答:中国近代旅游主要是指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的这段时期。在这一时期的旅游活动人数进一步增加,围更加广泛,中国旅游业也开始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1923 年 8 月15 日,著名爱国资本家光甫先生在创立了第一家由中国人自行投资创办的旅行社——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后改名中国旅行社)。 3.世界现代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 A、战后国际政治局势的相对稳定,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战后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C、生产效率的提高,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D、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空距离。 E、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激发了人们的旅游动机 F、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G、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 H、政府的扶持和鼓励,使旅游业的发展有了坚强的后盾。4.简述世界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四大特点。 答: A、旅游业增长的持续性 B、旅游活动最大的大众性 C、旅游活动地域上的集中性 D、旅游市场竞争的激烈性 5.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旅游业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30 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猛,入境旅游、国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全面繁荣。入境旅游市场方面,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以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使我国和平、安全、发展的国际形象为越来越多的国际旅游者所接受,从而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带来了良好机遇。入境旅游市场始终

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旅游的产生及其发展 -----------------------作者:

-----------------------日期: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5学时) 从历史的眼光看,人类的旅游活动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一是限定在有闲阶层中的古代旅游,其特征是以游乐为主,规模较小。二是开始普及到中产阶层的近代旅游,它源自于人本主义意识和科学技术进步,并直接促成了现代旅游业的出现。三是社会大众共同参与的现代旅游。 一、原始社会末期——人类旅行的起源时期 (一)迁徙和旅行 旅游现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对于旅游现象具体起源时间,有人认为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有些人则认为是在人类社会跨入文明阶段之后才产生的。 1、原始社会的迁徙活动 一般人认为,原始社会没有旅游,只有迁徙活动。 迁徙行为,是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者出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者出于人为原因(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居点定居下来,不再回到原来的定居点。如非洲原始人类向亚洲、欧洲的迁徙;亚洲东北部的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通过白令海峡向美洲大陆迁移,成为那里的原始居民。 迁徙与旅游的区别:(1)目的是为求生存而不是消遣游玩。(2)离开原来居住地而不是暂时的。 2、人类旅行的产生 旅行,是人们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可以是经商、学习,也可以是旅游,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异地作短暂停留并按原计划返回的行为。 旅行与迁徙的区别:(1)目的不同;(2)离开后一般还要返回原来住地。 但旅行又不同于旅游。现代汉语中“旅行”(travel)和“旅游”(tourism)二词大体可以相通,但严格地说,二者是有区别的。 旅行与旅游的区别:(1)目的不同。单纯的旅游是指人们出于消遣性目的而暂时离家外出的活动;而旅行则是泛指人们出于任何目的,商务、求学、打工等,往来于不同地点间

《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复习题库和答案

《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 1.旅游人类学的研究主要是从旅游地的居民和游客之间__人际关系__的角度来研究旅游地的文化现象 和____演变___,以及这种文化现象对旅游地社会的影响。 2.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上限是由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旅游业 的生态环境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 3.狭义的假日旅游是指我国公民在春节、“五一”、“十一”等长假的旅游活动。 4.旅游资源的调查可分为概查、普查、详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类型。 5.旅游资源“三三六”评价法中的三大价值是指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6.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市场分析包括了对旅游者需求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宏观环境分析。 7.从时间序列上看,旅游区主题形象按形成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的形象,即原生形象阶段、次生形象 阶段和复合形象阶段阶段。 8.在“三区结构布局”的区域旅游空间布局模式中,服务区处在最外层。 9.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总体原则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转。 10.由于资源导向模式的局限性,使得地理学学的一些相关理论成为旅游规划与开发初级阶段惟一 的也是最重要的基础理论。 11.在以市场导向模式为指导的旅游规划与开发中,旅游规划者的思路不是有什么旅游资源便开发什么, 而是市场需要什么便开发什么。 12.在生态旅游过程中,人们可以了解旅游区的___文化____和____生态____,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13.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效益评估中要遵循的原则有:客观公正的原则、科学实际的原则、全面系统的原则、适度超前的原则、力求定量的原则、可持续性原则。 14.人力资源保障体系的三个特点:____系统系_______、综合性和__科学性____。 15世界上最早进行旅游规划工作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____夏威夷______规划。 16、2000年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颁布的___《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_是对旅游规划工作的具体指导性法规。 17、1982年联合国大会成立了三个专门委员会,发布了三个纲领性文件是《我们共同的安全》、《我们共同的危机》和《我们共同的未来》 18、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发表了《环境与发展里约热内卢宣言》和__《21世纪议程》____,这次会议把__可持续发展战略____作为中心议题。 19、可持续发展内容包括生态、_____经济____和社会文化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20、旅游资源调查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即__ ( 概查),( 初查)和( 详查)。 21、黄辉实评价旅游资源的六个标准是美、古、名、特、奇、用。 22、旅游者对旅游地接待的满意程度是由:旅游者到访次数和旅游者满意度反映的。 23、评价一个地方的气候适宜经常采用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两个指标。128 24、三三六评价指: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 发展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 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 P3 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旅行外出的愿望。 1、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是因为某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 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2、目的逃荒、移民或避难 活动。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 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 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 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效用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 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 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 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一方面是道路 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但也有国 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 了迅速的发展。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 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 一中国 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 类型

旅游开发与规划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第一节旅游系统 一、旅游业的系统化特征 旅游系统的概念 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4个部分,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和目标的综合体。 旅游系统的特征 1.旅游系统构成要素内容较广泛 2.旅游系统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较密切 3.旅游系统要素动态性较强 二、旅游系统的结构 1.组织结构 2.经济结构 三要素: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市场 3.空间结构 三要素: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 4.层次结构:宏观、中观、微观 第二节旅游规划概述 一、旅游规划的概念 三个相关内容 旅游系统要素旅游系统谐调旅游规划过程 二、旅游规划的功能 三、旅游规划的分类 1.时空二维分类 2.旅游规划的内容分类 3.规划的深度要求 4.旅游规划的权威等级 四、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 1.旅游规划的利益相关者解析 2.各主体间利益平衡与协调的途径 五、旅游规划的内容和成果形式 成果:文本、图件 六、旅游规划的步骤: 第三节旅游开发概述 一、旅游开发的概念 二、旅游开发的内容 三、旅游开发的原则: 四、旅游开发的步骤 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第一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体系 一、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的四大板块 1.四大板块:经济规划环境人文 2.四大层面: 第二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 一、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

(一)区位理论 1.区位理论产生的过程 2.区位理论的发展过程 (二)空间理论 (三)应用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1、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内涵 2、消费者行为理论在旅游开发规划中的应用 三、竞争力理论 1.竞争力理论的内涵 竞争力的概念 2. 竞争力的层次 3.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1)定性评价方法:市场开拓能力、市场应变能力、价格竞争力、服务竞争力、质量竞争力 (2)定量评价方法 (3)结构评价方法 以定量评价为基础——绘制雷达图——找到竞争力个要素的差距 4.竞争力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四、旅游生命周期理论 1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类型 2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 五、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理论 1.旅游社会学 2.旅游人类学 3.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为旅游规划的编制者提供了一个人本主义的规划哲学 六、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公平性原则(Fairness)可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共同性原则(Common)需求性原则(Demand)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 维持公平,注重预防科学论证,有效开发保护环境,权衡效益 第三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技术方法 一、遥感技术 遥感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主要表现 探索旅游资源提供制图基础动态规划管理 二、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和分析空间地理数据的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 为旅游地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相关信息构造求知型和互动型导游系统 三、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定点、定线、定面 四、虚拟现实技术 五、信息网络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