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之二——部首查字法》微课程设计方案

《查字典之二——部首查字法》微课程设计方案
《查字典之二——部首查字法》微课程设计方案

《查字典之二——部首查字法》微课程设计方案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

第一课中国篆刻史 一、教材分析 篆刻简单的说就是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我觉的篆刻模块在高中开设是最有特色的一个模块,作为一种美术形式来说,书法、篆刻本身就是中国最独有的美术形式,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 篆刻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我国篆刻的起源和历史,使受到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与难点 中国篆刻的历史 四、讲授新课 (一)组织学生按照指定位置入坐,课堂秩序安定后,教师提出印章篆刻课程的要求和规定,诠释学习评价表。 1.进入教室后未经老师同意,操作台上的物品不能擅自动用。 2.上课时未经老师同意,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 3.教室内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保持操作场地清洁整齐。 4.爱护工具以及材料,工具使用要规范,课中所用的刀具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得玩耍刀具,更不得把刀尖指向他人。 5.下课后要把自己的操作台收拾干净,把工具和材料放回原来位置,不得随意乱动。 6.离开教室前要清理个人所用的工具及材料,工具放回原来位置,并把自己的操作台几周边场地打扫干净,关好门窗。 (二)导入新课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三)发展历史 殷商 中国篆刻史即是一部印章的历史。有一种观点认为,印章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其证据为出土于河南安阳(商朝晚期都城殷墟所在地)的三枚殷铜玺。不过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认为这三枚铜玺并非殷商之物。 战国时期 现存最古老的印章,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先秦时期的印章叫做鉥,故这一时期的印章统称为古鉥。 (四)、结束语 清初至中叶,丁敬、黄易等人摆脱徽派影响,从汉印再出发,开创浙派,这两大流派主掌了整个印坛。稍后,邓石如精于书法,特别是篆文隶书,结合书与印,所谓《印从书入,书从印出》,不再囿于古印,有了新的面貌,这一风格延续到目前影响极为深远。清末民初,黄士陵、吴昌硕、齐白石诸大家,各有风貌。 五、联系实际 课下继续搜集有关中国篆刻史的资料 六、拓展与提高 第二课篆刻分类 教学目标

微课开发设计方案word版本

微课开发设计方案 (一)微课资源设计思路 微课的设计总体来说是一个从“大”到“小”、从整体到部分的过程,对一门课进行微课程设计,首先从整体上分析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确定整体的任务和目标后,再搭建微课程的内容设计框架,框架搭设完成后,就需要对框架的每一部分进行教学设计的填充,教学设计完成后,再对该教学设计进行详细的脚本设计,最后再根据脚本设计开发和制作出微课资源,并将微课资源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反馈调整微课资源。设计过程如下图微课资源总体设计图所示。

1)每一个知识单元以主题的形式组织,每个文件夹存放一个知识单元,包括3节微课及其教学设计,每节微课各一个文件夹。 2)每节微课包括教学微视频和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内容分为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包括文字资料、演示文稿、教学课件、教案、练习题、作业等。 PPT中插入或链接的,以及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录像、声音、Flash、word文件等多媒体内容,应与PPT一起提交。建议将多媒体文件存放在与PPT文件共同保存在“教师资源”文件夹中。 教学资源文件夹结构如图所示:

(2)资源准备与交接 1)项目组与任课教师须在课程录制前3天完成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的准备,确保课程按计划录制。 2)所有必须提交的教学资源须在课前进行预先演示,保证录课时正常播放。 3)课程录制结束时,将所有教学资料以U盘形式交课程制作人员。U盘加贴标注有课程编码、学科、适用年级、主题名称、授课教师等信息的盘贴。 4)一课时以3个微课为单位提交。 (3)教学设计内容要求 1)教学目标:在考虑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网络传播方式对教学的影响。 2)教学形式:明确教学过程所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如讲授、演示、实验、解题、答疑、活动等。 3)教学过程:写明各教学环节的主要内容,使用的手段(如实物展台、教学课件)对应的PPT页码及拍摄技术要求(如中景、近景、特写)。 4)必备条件:列出教学过程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如学科教具、实验器材、投影、视频展台等。 (二)拍摄脚本撰写策略 教学设计是针对微课的实施,研究“如何教”的问题,即微课教学的过程和手段,任务是进行需求分析、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环境和教学活动。主要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最新小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方案 课程名称:古诗文诵读 课程意义:学校开展古诗文诵读,在于宏杨和继承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强化民族精神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夯实师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课程背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温家宝总理在重要演讲中谈到:“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下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家庭、社会和教育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2009年,全国两会众多代表和委员纷纷指出:国学进入课堂势在必行,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杨“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中,传承着崇高的精神和优良美德。其中“天下为公”的理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等,对于少儿道德信念、精神价值、人格熏陶、习惯养成、文化基础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作用。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长期缺乏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古诗文诵读,走进中华经典文化为载体,以丰富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渗透为阵地,让少年儿童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将在潜移默化中、身体力行中,

微课建设实施方案

一、概述 1.微课与慕课 微课(Microlecture)是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单一知识点而设计开发的在线课程。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为3至10分钟。 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英文缩写音译。 微课只是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或者通过各种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使学习者掌握该知识点。慕课有体系化的知识架构,一般有完备的教学大纲,有具体的开课时间、结课时间,是一门完整的课程,各种测验、考试都会包含。 微课是慕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需要其他教学手段根据实际需求配合才能建立起一门完整的慕课课程;微课的制作离不开慕课的框架和体系设计,二者相辅相成。 2.微课的分类 按教学类型,划分为6大类型:导入型、问题型、故事型、实验型、技能型、习题型。 按课堂教学环节,划分为5类:课前预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知识拓展类。 按照实施技术微课又可分为6类:高清摄像机实景拍摄型、虚拟仿真二维/三维动画型、触摸一体机PPT演示加真人拍摄型、电脑屏幕录制型、可汗学院(手写板)型、数字故事型。 由于微课时间比较短,应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微课与教学设计 1.微课是“产品级”的教学设计应用 教学设计起初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当做产品来进行设计,而微课

是继文本、图片、动画、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形式。从教学功能的角度来讲,微课能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它也属于一种教学系统。为了优化教学效果,对微课程进行科学规范的教学设计显得非常必要。 2.微课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 微课内容的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微课资源开发一般要经过选题设计、教学策略设计、课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发布实施、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必须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来开发微课,才能有效提高微课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三、微课教学设计流程 微课程的建设首选需要从整体上分析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根据任务和目标搭建慕课课程的内容框架,按需求对框架的每一部分进行教学设计的填充。根据教学设计进行脚本设计,完成后根据脚本开发和制作出微课资源,并将资源和其他资源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反馈调整相关资源。具体设计流程如下图。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红灯停,绿灯行 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分配表 二、教学要求 1、通过听、唱一组儿童歌曲,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感情。 2、感受不同风格的儿歌。 3、在活动中学会遵守纪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学唱歌曲。 2、通过聆听歌曲,感受音乐的情绪。 难点:

1、会用自然的声音去演唱歌曲。 2、边唱可以为歌曲编创动作。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红眼睛绿眼睛》,做到能在心中默唱歌曲。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3、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 生:走路、坐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2、师: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等。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可以通行。 3、听音乐,做游戏。 找一名同学手拿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生举红牌,唱到“绿灯绿,

绿眼睛,眼睛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举起绿牌子。 4、跟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跟老师一边唱一边举牌子。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行走。 二、看图表、作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1、请一位同学做警察举牌子,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教师做警察举牌子,学生们默唱或放声唱。 2、看图表,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足球场上,如果球员违反了比赛的规则,裁判就要对球员亮红牌,禁止他继续参加比赛。在生活中,违反了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同样是需要禁止的。教师请同学们做裁判,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作出裁判。 教师将红绿纸牌换成画有吸烟、鸣喇叭、走人行横道、废品扔到垃圾箱等图案的标志,请学生们自己判断,哪些行为是应禁止的,需要亮红灯;哪些行为是值得提倡的,需要亮绿灯。然后请同学们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或行为表现出来。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胖胖》。

校本课程:茶文化教案(2017-2018学年)

第一课不可一日无此君 课时:5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日常生活、诗词故事等讲解茶的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和茶相关的知识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神农发现茶的故事 茶字字形的演变 二、教学过程 1、教师课件展示故事一首《七字宝塔诗,茶》 教师:阐述诗中蕴含的茶的文化,让学生了解茶文化已经浸透文人骚客的血液,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茶的起源与传播 解毒的药——祭祀的祭品——僧侣的饮品——贵族的饮品——全民喝茶 3、茶的历史 (1)陆羽《茶经》记载: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 (2)茶的发源地是中国 (3)青城茶的历史:唐代《茶经》的记载;五代《茶谱》的记载;宋代设茶场。 (4)陆羽和《茶经》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二、欣赏记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一集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回顾茶的起源与历史 二、探索新知 (一)导入 故事导入:苏东坡轶事一则 引出关于茶的礼仪和风俗 (二)教学过程 1、迎客第一礼:敬茶 老师提问:同学们有没有从苏东坡的小故事中发现关于茶的礼仪?请知道的同学举手回答。 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揭示答案:苏东坡刚到寺庙,主持虽然看不起他,但还是让小和尚给他上茶。由此可

见,有客人来了,要给客人上茶是主人最基本的礼貌,也是古代的风俗。 过渡语:那么现在这种风俗还存在吗? 2、茶的风俗 欣赏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三集中的部分片段 第四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老师展示自己带来的茶叶,先让学生观察茶叶的外形和茶汤的颜色,然后请学生猜这种茶叶是什么茶叶? (二)教学过程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答案,带来的茶叫毛峰,是青城本地产的绿茶的一种。 教师:毛峰是绿茶的一种,绿茶就是毛峰这种的种类。有绿茶,是不是还有红茶、黑茶,赤橙黄绿青蓝紫茶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茶叶都有哪些分类。 出示课件 1、茶的分类 (1)按照季节分:春茶、夏茶、秋茶 (2)按照地域划分:西湖龙井、信阳毛尖、武夷岩茶、青城雪芽、黄山毛峰等 (4)按照销路、制作手法等划分 (5)现代的科学划分:以制作工艺为基础,结合成品的品质,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茶叶的六大基本种类。 2、茶的包容性 教师:同学们家里肯定也有人喝茶,有没有观察过家人喝的茶是哪种呢?有没有除了六种基本茶叶之外的品种呢? (1)非茶之茶 花茶、药茶、奶茶、酥油茶等的介绍。 课件展示每种茶的代表 老师介绍这些代茶的产地和益处,及主要流行地区。 (2)以茶入菜 教师:茶,除了可以用作饮品之外,还可以用来做菜,完全没有想到吧?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几种茶叶做配料的菜。 第五课时 教学设计 一、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欣赏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二集 第二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课时:4课时 教学重点:各类茶具的名称、使用方法及茶艺中介绍茶具的表演方式 教学难点:茶具的使用方法和介绍的表演方式

小学音乐继教教学设计方案

2.首先我们来看地图,谁 能介绍一下江南的地理位置?3.你知道江南的历史么? 4.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江南的风情? 江南的地理位置:人们习惯上 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一说到“江 南水乡”,又以江、浙一带最为典 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 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江南的历史:在七千多年前, 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创造了良 渚和河母渡文化,留下了许多珍贵 的遗物、遗址。进入文明社会以后, 逐渐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南北 朝时江南地区就是“一郡丰收,可 供数郡使用”,宋代时更有“苏湖 熟,天下足”之彦。宋王朝的南迁, 使这里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江南的特产:江南的物产丰 富,风味小吃多,著名的有太湖“三 白”,阳澄湖的大闸蟹,莲藕,鸡 头米,菱角,橘子,枇杷,栗子, 白果,糕团。 江南的文化艺术:江南文化传 承吴越文化的风采,保有楚文化的 余韵,历代文学艺术繁荣发达,学 术著述宏富绵延,学者、文学家、 艺术家代出不穷,诗歌、绘画等风 格明秀绮丽,自成流派。 了解江南的 人文,地理,文化 等背景。 二、欣赏: 1.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一下音乐中描绘了江南怎样的景色? a) 初听《江南好》 b) 听完这首乐曲,你想说 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飘响、山清水秀……

些什么? c) 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江南好》。这首乐曲,是根据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欢乐 歌》改编而成。旋律明快流畅,不仅描写了江南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民的纯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我们再次来欣赏乐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景,请同学们思考乐曲分为几部分? d) 复听音乐 2.分段复听 同学们认真的感受第一部分音乐,说一说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民族乐器把我们带到了江南? 为什么你认为有潺潺的水声、幽静的小巷? 欣赏完美丽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们的眼帘。 细听第二段,下面这一段乐曲又表现了什么? 这一段音乐是如此的欢快。书上用三种颜色的小船把他们 分成了不同的三段,请同学们看一看三种颜色的小船出现了几次?我们为它们排排顺序。 3.完整欣赏乐曲《江南好》 听完了乐曲我们已经知道这首乐曲是由民乐合奏的。领奏乐器是竹笛,属于民族吹管乐器) 乐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优 美、第二部分欢快。 潺潺的流水、幽静的小巷……。 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风景 如画的江南。 速度:中速、稍慢。情绪优美。 水中的鱼儿跃出水面、渔民在 愉快的撒网捕鱼、人们划着小舟在 水中采摘荷花、莲蓬……(速度是 快的、情绪是欢快的) 做练习 出示竹笛,让学生观察并说出: 竹制、上端有吹孔有六个音孔、以 及清脆明亮的音色。并由同学进行 吹奏展示 感受《江南 好》这首歌曲的韵 味内涵,从而理解 音乐的魅力。 促使快速理 解并学会这首歌 的唱法。 教师进行评价

“微课设计方案”模板

选题描述题目: 教学目标: 大纲 :

讲义( 500-1000 字)

策划脚本 总体设计: 课件的颜色力求鲜艳,通过对色块的使用来区分并强化知识点。 环节旁白内容音效画面描述素材来源 片头音效炫目片头,推出课件标题“ 服装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AE制作 导入服装的色彩究竟是从何而来的?真的是设计师胡编乱旁白(女)配合旁白,逐一叠加呈现服装展示的图片PPT录屏造设计来的么? 错!服装的色彩,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旁白(女)老师形象从右侧进入,以上图片变模糊变灰,在此PPT录屏 背景上呈现醒目对话框,其中显示:“ 服装的色彩, 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讲解知识点:常常,我们看着某件新衣服,不知怎么的就是特别喜旁白(女)老师形象、对话框、图片都消失。PPT录屏采集欢,有时候,还会觉得这件衣服似曾相识。其实,这配合旁白,呈现各种鲜艳漂亮的衣服,左侧进入一 重构就是我们常说的由物引发的联想。个欣喜的女孩形象。并且适时出现字幕:“ 由物引 发的联想” 我们身边充满丰富的色彩资源,今天我们要学习色彩旁白(女)以上画面清空。AE 制作 设计的一种方式——色彩的采集与重构设计法。画面中呈现四个区域,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并纷纷在这些框中呈同色系的自然界的物体。 之后,画面融合转场换为醒目标题:“ 色彩的采集 与重构设计法” 什么叫做采集?采集是从色彩搭配和谐的各种视觉材标题中其他字淡化,“采集”两字高亮,并在其下 料中获得服装色彩设计的灵感。显示文字:“采集是从色彩搭配和谐的各种视觉材 料中获得服装色彩设计的灵感。” 比如, kenzo 从海洋中获得蓝色和白色。 画面的空白处依次出现两张图片:海洋;KENZO的 产品 旁白(女)图片消失,“采集”两字淡化,“重构”两字高亮,AE 制作

武汉开发区一中高一历史校本课程历史艺术欣赏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校本课程《历史艺术欣赏》教学设计 作者:张书林 (1)课题。《历史艺术欣赏》 (2)课标依据。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在选修内容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相关学习内容”。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有三星堆遗址、玛雅文明、二里头文化、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大津巴布韦遗址等涉及历史艺术;选修六《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有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等等。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建议,“充分利用历史音像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理解能力”。这些都是制定《历史艺术欣赏》校本课程标准的依据。 (3)学情分析。 刚从初中毕业,武汉市刚宣布中考不考历史,学生对历史的重视程度降到了冰点。进入高中,很多学生大量时间都耗在数理化上,同学生的交谈得知,学生认定历史是开卷考试,可以翻书抄答案,于是,很少有有兴趣学习历史的学生。这种状况对高中历史教学非常不利,对将来学习文科的学生更加有害。 (4)设计思路。 历史艺术欣赏课程是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结合本校历史教师实际的校本课程,主要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实施的实践性加资料探索性的课程。 这一课程通过具体的学生感兴趣的历史艺术的照片或视频、音频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中外历史艺术按照时间顺序合编,教师提供每一次课可能欣赏的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题目,然后指导学生如何探究这些历史艺术,下一次课进行欣赏,如此循环往复。 (5)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与高中历史课程联系紧密的历史艺术作品;积累一定历史艺术知识;学会从历史艺术作品中探索历史奥秘。具体知识如下: 古代希腊罗马和中世纪欧洲:《荷马史诗》和19世纪开始的希腊考古发现;罗马的巨型建筑;后世关于希腊罗马的绘画、雕塑、电影等。罗马教廷;文艺复兴中的绘画;凡尔赛。 古代中国:三星堆古蜀文明;商周青铜器;中山国和曾侯乙;秦长城和兵马俑;甲骨文、金文、帛书和简书;秦砖汉瓦和画像石画像砖;王羲之和兰亭;从云岗石窟到龙门石窟;敦煌和莫高窟;唐朝的画家和书法家;王昭君、文成公主和关于她们的艺术;宋徽宗和他的画院;故宫和北京城的建筑;布达拉宫和承德避暑山庄。 近代世界:伦敦;火车和轮船;《马拉之死》和《自由引导人民》;贝多芬和《英雄》;维也纳;巴黎铁塔和美国自由女神像;美国历史画;汽车和飞机;《国际歌》;《列宁在1918》;《大独裁者》;美国和苏联的水利枢纽;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航空母舰和潜艇。 近代中国:圆明园沧桑;上海;武汉;藏经洞发现之后;《井冈山会师》;九一八纪念碑;《黄河大合唱》;延安;《重庆谈判》;毛泽东诗词。 现代世界:《格尔尼卡》与现代艺术;原子弹和氢弹;导弹、飞船和空间站;电视机和计算机;立交桥和 城市雕塑;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摄影;好莱坞。 现代中国:《开国大典》;《我的祖国》;大跃进宣传画;关于林彪集团和江青集团的讽刺画;人民币图案背后的故事;设计师。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分组,按组选择课题,上网络和图书馆搜罗教学资源。 学生事先与教师交流,选择教学资源,设计问题,制定交流程序。 小组展示,全班交流,质疑点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历史艺术美。 加强历史主义、爱国主义。 (6)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历史艺术作品的记忆。通过展示、讲解突破。 教学难点:历史艺术作品的理解。通过合作学习、展示交流、质疑点评突破。 (7)教法、学法。 教法:个别指导;点评。学法:合作学习。 (8)教具准备。 历史艺术作品挑选。一体机运用。 (9)课时安排。 1.古代中国2课时,每课时准备5-6项历史艺术,课堂展示、质疑点评2项,3项课余自由交流。 2.古代世界1课时,课堂展示、质疑点评2项,3-4项课余自由交流。 3.近代世界2课时,每课时准备5-6项历史艺术,课堂展示、质疑点评2项,3-4项课余自由交流。 4.近代中国2课时,每课时准备5项历史艺术,课堂展示、质疑点评2项,3项课余自由交流。 5.现代世界2课时,每课时准备5项历史艺术,课堂展示、质疑点评2项,3项课余自由交流。 6.现代中国2课时,每课时准备5项历史艺术,课堂展示、质疑点评2项,3项课余自由交流。 7.总结1课时,评选5项最佳历史艺术欣赏制作,各组选出5件并说明理由,然后按照提名多少排序,最后表决,给予前5名奖励。 (10)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印发欣赏内容和课时分配计划。划分小组,4人为宜,推选小组长,分配组员任务。上网和图书馆搜集教学资源。拷贝、复印相关资源。制作幻灯片、解说词。与教师交流,教师选择课堂展示内容,教师指导展示说明方案。 2.课堂流程。前20分钟,第一小组展示,解说; 其它小组讨论;质疑点评;教师点评。后20分钟,第二小组展示,解说;其它小组讨论;质疑点评;教师点评。 3.课后交流。课堂展示小组择要复印贴墙;其他小组自由交流;保存相关资料。 (11)板书设计。解说要点给每组印发一份。 教师点评使用粉笔临机书写。 (12)预设效果。 人人参与。了解一些历史艺术作品;欣赏能力提高。 可能有部分人抱着来看电影的态度,进行到一定时段后失望情绪加重。 1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的模板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的模板 音乐教学目标在具体表述上不同于音乐课程目标,更有别于传统音乐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给大家分享了音乐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感熏陶和感染下,丰富大自然当中各种声音的情感体验。 【过程与方法】 采用演唱和表演的方式,熟悉三部分的音乐旋律,提高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辨别各段旋律的顺序,了解曲式结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不同的情绪演唱三段音乐旋律。 【难点】 根据音乐旋律配音效。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小动物的叫声(小鸟、蝈蝈、大象等),由学生猜并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 (二)新课教学 1.初次欣赏音乐片段,聆听音乐中的声音

师:从音乐中同学们听到了那些声音?能模仿它的声音吗? 学生自由回答并模仿听到的小动物的叫声(小鸟、蝈蝈、青蛙、流水等很多的声音)。 2.再次欣赏音乐片段。 (1)为音乐配伴奏 拿着乐器的学生跟随音乐敲击乐器,表演一种自然界的声音。 没有乐器的学生跟随音乐做身体律动,表演一种自然界的物体。 (2)简单介绍乐曲。 3.完整的欣赏音乐 (1)完整的感受音乐的情绪(轻松、愉快的心情) (2)熟悉三段音乐主题。 ①聆听音乐,分辨三段音乐主题。 ②老师弹奏音乐主题A、B、C,学生学唱 老师示范并引导:演唱音乐主题A、B时用轻快、短促、高位置、弹性的声音演唱,注意旋律中的换气记号。演唱音乐主题C时速度稍慢,旋律要清晰,注意弱起和换气记号。 ③学生再次跟琴学唱。 ④整体演唱三段主题。 (3)学生根据旋律主题A,加入自己喜欢的声音。(加入音效) (三)巩固提高,了解曲式结构。 1.学生根据图表,聆听音乐,判断音乐的主题旋律 2.学生根据图表讨论分析曲式结构 师:请同学们给你们的小脑袋插上翅膀,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歌曲分为几段呀?(全曲共由三个主题交替构成,是一个多段体结构的乐曲) 3.了解音效(开头、中间、结尾处是很多自然界的声音,我们把它叫做音效)

音乐微课教学设计

音乐微课教学设计 科目:音乐 年级:七年级 课型:微课 单位:涉县西达中学 授课人:任青旺 时间:2016.05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节奏训练,掌握延音线的运用,切分音节奏型 2、通过学习能够准确找到切分节奏型,并且正确视唱。 二、教学重难点 延音线的灵活运用,切分音节奏型 三、教学准备 节奏型、示意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大家看这个谱子,音符上面是一条向上或向 下弯曲的弧线,这个弧线叫什么?有什作用? 2、新课 (1)这个符号叫作延音线,乐谱标记符号之一。 其作用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 相连。那么拍值等于所有这些音符的总和。 看实例:这个1上面的线就叫 延音线,这个1的音要连续演唱唱四拍。 (2)下面咱们看这个谱子 5 6 6 i 请 同学们为这个乐谱划上拍子,自己打拍子视唱一 遍。 如果把中间相同的音6用延音线连起来,如图: ,又该怎么划拍子?请同学们试

一下划出拍子来。 (3)同学们划的拍子看和我一样吗?\ ∧/ 怎么打拍子?请跟我打一下(老师示范)。 这个音在一小节内书写的时候也会变化为: 5 6 i (4)总结 切分音是旋律在进行当中,由于音乐的需要,音符的强拍和弱拍发生了变化,而出现的节奏变 化。比如:一个音在弱拍时开始,而且延续到后面 的强音的地方,打破了正常的强弱规律,使原来的 强弱关系颠倒了,这种音形叫“切分音”。 其形成的格式如下: ①弱拍音延续到强拍位置; ②休止强拍位置; ③弱拍音改为强拍。 (5)拓展:请同学们在歌曲《凤阳花鼓》谱子中 找出切分节奏,并打节奏正确演唱。 五本节教学小结 通过本节我们学习掌握了一种新的节奏类型,节奏是一个音乐的灵魂,把握好节奏就能更进一步了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葛中-微课教学设计方案及应用说明

微课《中餐礼仪·排座次》 教学设计方案及应用说明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方案 (2) 第二部分应用说明 (5)

微课《中餐礼仪·排座次》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方案

微课《中餐礼仪·排座次》 第二部分应用说明 一、选题背景 (一)选题目的: 1.当前,“八礼四仪”是我们国家所倡导的,是各级各类学校重要的德育内容,商务礼仪也是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有关专业的必修课程。餐饮礼仪是礼仪体系的重要构成,是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每一个人与之都脱离不了关系。经过了解和调查,绝大多数成年人对中餐礼仪中的座次礼仪似懂非懂,青年学生更是感到陌生。因此,把该内容制作成微课十分必要。 2.中餐座次礼仪是不同版本教程中的共性教学内容,在互联网的搜索结果中也都可以找到相关内容,但经过仔细比对,无论是教程还是网页,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的侧重点与差异,甚至存在明显差错,对有关中西方、传统与现代的礼仪差异更没有表述清楚,这样,很容易导致理解偏差,这也是确定本选题的重要考虑因素。 3.项目团队在2015年就西餐礼仪中餐巾与刀叉的摆放问题制作了微课,成果显著,在应用中得到一致好评,因此,继续就餐饮礼仪制作系列化配套微课,显得十分有意义。 (二)本微课制作意义:本微课以直观的视线对概念化的礼仪知识进行讲解、剖析和演示,可以很好的成为各种教学模式的辅助手段,对提高教学效果、普及礼仪知识一定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应用范围及对象: (一)应用领域:

一是学校教学。可用于中职、高职及各类学校的礼仪课程的教学辅助。可适应MOOC(慕课)、翻转课堂、课堂教学等各种教学模式。 二是社会教育。可用于相关礼仪培训、社区教育、公益普及。 (二)应用对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在校学生、相关行业专业人员、社会各阶层。 (三)应用途径及方式 1.应用方式:教学资源库、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公益传播。 2.传播途径:教学资源库共享、优酷等视频网络平台、手机微信公众账号及朋友圈等移动终端。 四、教学效果 (一)感官效果优良,赏心悦目,观看者乐于接受。 (二)教学思路清晰,内容准确,易于学习和掌握。 (三)表现手法丰富,最大限度避免学习疲劳。 (四)制作技术规范,适用于互联网平台及终端、移动网络及手机(PAD)终端、电视传媒、户内外LED等电子播放设施。 五、微课时长:8分50秒 六、制作者情况 参与本微课制作的人员均为一线教师,骨干成员具备十年以上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经验,且拥有丰硕的成果。团队拥有本微课制作所需的摄影摄像、灯光、录音、非编系统及道具、布景等基础硬件,骨干成员具备制作本微课所需的策划、拍摄专业能力,以及图像处理、平面设计、音频采集与后期、动画制作、3D建模及渲染、视频剪辑及特效、影视后期等等专业技能。

微课设计方案

附件三: 2015年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教学设计方案 作品标题: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学校:皖南医学院 执教教师:刘辉 填表日期:2015年11月28日

教学设计方案

建议包含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教学切入点、教学方法和过程(含时间分配)、教学总结等内容,注意文字简洁,思路清晰,字数不宜过多。 教学背景: 免疫学理论深奥、抽象,难理解,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为了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必须做到深入浅出的讲授,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变枯燥为生动。针对临床医学、护理医学专业学生来说,体现医学人文情怀、“早临床”等理念也应该贯穿于教学始终。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基础免疫学的理论知识,能理解抗原、变应原、表位、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细胞、抗体等概念和原理,也已经初步认识了超敏反应的概念和分类。 超敏反应是机体接受抗原刺激产生的病理免疫反应,即异常的免疫应答。根据反应的机制不同,将超敏反应分为Ⅰ、Ⅱ、Ⅲ、Ⅳ四型。Ⅰ型超敏反应又称为速发型超敏反应,是特应性个体再次接受变应原刺激产生的迅速反应,其本质是特异性IgE应答。发生过程分为致敏和发敏两个阶段。发生这种反应的机体常常为特应性个体,有遗传倾向。变应原是指刺激机体产生IgE应答引发Ⅰ型超敏反应的抗原,引发Ⅰ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主要有:吸入性变应原如花粉、尘螨、真菌孢子等;食物变应原如含高蛋白的鸡蛋、牛奶,一些海产品等;药物变应原如青霉素、普鲁卡因等。随着工农畜牧业发展,污染物增多,新的变应原也不断出现,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是临床医学、护理医学专业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记忆I型超敏反应发生的主要过程:致敏和发敏两个阶段;

微课拍摄实施方案20150703

肇庆市农业学校微课拍摄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为了深入贯彻(国发〔2014〕19 号)“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文件精神,建设一批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满足实际教学需要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结合肇庆农业学校关于微课程开发的实际需求,经研究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二、国内外微课发展现状 (一)微课概述及发展现状 1、什么是微课? 微课(Microlecture)这个名词最早由美国人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在2008年提出,最后经研究和探索达成共识:微课是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单一知识点而设计开发的在线课程。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为3至10分钟。 2、微课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到目前为止,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取得了不少成绩,回顾与总结实践进展,目前,我国微课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微课受到教育部、各省市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 重视 教育部、各省市区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学会/协会、联盟均在积极开展面向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领域的微课比赛和资源建设计划。比如,201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先后启动了微课比赛,浙江、江西、江苏等许多省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组织了各自的比赛和资源建设计划,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也组织了微课比赛。微课受到教育部、各省市区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2)微课拍摄与制作技术在硬件和软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技术门槛是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拦路虎。然而,在过去两三年间,微课拍摄与制作技术在硬件和软件上均取得了重要突破。 美国的LiveScriveSmartPen与瑞典的Anoto智能笔开始被介 绍到中国,并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日本东芝公司独辟蹊径,设计开发了东芝玲珑微课制作系统。不仅如此,录播教室的迅猛发展,也为微课设计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和系统环境。同时,微课制作方法也得到了普及与发展,录屏软件录制、摄像工具录制、录播教室录制、专业演播室制作、智能笔录制、专用软件录制、iPad录制等一系列微课制作工具深受广大教师喜爱。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一: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篇二:小学音乐教学设计《茉莉花》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茉莉花》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演唱歌曲《茉莉花》 2、能够视唱《茉莉花》歌谱,感受歌曲旋律线的起伏。 3、了解其他地区风格不同的《茉莉花》,了解《茉莉花》这首歌曲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感受不同风格特点的《茉莉花》 2、感受歌曲旋律线的起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随音乐律动进教室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听老师弹的旋律是什么乐曲?(教师弹奏《茉莉花》)师:你们见过茉莉花吗?茉莉花长什么样子?今天老师也带 来了一盆茉莉花,你们看一看,闻一闻,说说茉莉花的香味是什么 样的。 生:茉莉花的花瓣很小,白色的,发出淡淡的香味,一种暗香。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然后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播 放课件,聆听歌曲) 生:歌曲的情绪是优美的,抒情的,婉转的。 师:对,今天我们学唱的《茉莉花》是一首江苏的民歌,旋律没有 大起大落,表现了江南民歌委婉、柔美的特点。 2、介绍歌曲《茉莉花》 师:同学们,早在明代的时候就有了这首歌曲,那个时候歌名不叫《茉莉花》,叫做“鲜花调”,它源自于南京,是一首地地道道的 南京小调。 3、学唱旋律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随琴用lu哼唱旋律 (2)视唱曲谱 (3)边视唱边用手划出歌曲的旋律线(上下起伏) 4、学唱歌词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 (2)讲解歌词,挖掘情感(“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生动的表现出茉莉花的特点)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三、艺术表现 1、全班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小组讨论:怎样演唱才能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情绪? 教师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来演唱歌曲,根据旋律的走向加上适当的力度、速度标记,感受不同的力度、速度变化可以使歌曲表现的更加完整。 四、相关文化 师:除了江苏以外,我国还有很多的省市流传着具有自己省份特征的《茉莉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东北民歌《茉莉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工作单位:北京市大兴区 姓名:教育 ID: 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弟子规》、《论语名句》及古诗《春夜喜雨》《赋得古原草送别》 学情分析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传统文化中的唐诗、宋词元曲和历史人 物等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小学阶段也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 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 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持之以恒,坚 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 使他们终身受益。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诗词。 2、课堂指导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3、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 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 传统名句、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 统文化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 尊 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 ) ,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 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 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国学经典都 是古文或是诗词,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 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 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1)引入情景,激发探究心理。 (2)利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3)总结回顾,强化记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景导入,提问学生 曾经背过的古诗词以及传 统文化的经典名句。 黑板板书课堂的主题:品请同学们自己起来背诵自己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已经背过或是学过的古诗词 和经典名句。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智慧树知到《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本课程分为六章,分别是:1教学设计的文案撰写2教学设计中我的存在3教学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4教学中的策略5分领域的教学设计和课例分析6各种考试的教学和策略应对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教学设计中我的存在主要解决作为教师的我怎么样让自己具有教师范儿的,我的语言,我的行为该如何塑造等。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各种考试的教学和策略应对,主要是告诉同学们怎么样对付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求职的应聘考试。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如何学好这门课() A:做笔记 B:完成章节测试 C:知识点反复看 D:及时提出疑问 E:资料库素材下载参考

正确答案:做笔记,完成章节测试,知识点反复看,及时提出疑问,资料库素材下载参考第一章 1、教案的框架一般包括哪几部分的内容?() A:前缀部分 B:主体部分 C:后缀部分 D:导入部分 正确答案:前缀部分,主体部分,后缀部分 2、整个教学结构的主体部分是()? A:导入 B:教学过程 C:教学反思 D:教学总结 正确答案:教学过程 3、主题分解式是设计教学过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聚焦于学生的获得。()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5、下列哪些选项属于“过程与方法”?() A:体验 B:探究 C:模仿 D:综合 正确答案:体验,探究,模仿,综合 第二章 1、音乐教师的“五项全能”一般是包括哪些?() A:声乐 B:舞蹈 C:钢琴 D:即兴伴奏 正确答案:声乐,舞蹈,钢琴,即兴伴奏 2、教师身体的架势和体态可以起到威慑和震撼的作用。()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教师的调式调性是可以通过日常训练获得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教学过程可以称为教案的“帽子”。( )

历史校本课程课案及分析

史校本课程课案及分析: 秦 王 扫 六 泸县六中罗其美

历史校本课程课案及分析 泸县六中罗其美 根据课改精神,历史教学必须以注重学生健康个性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倡创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特征,在注重课程目标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因此,我认为历史教学可以多采用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课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下面是我设计的一堂七年级历史活动课 第10课"秦王扫六合" [课程目标] 七年级历史主要学习了中国古代史的前面部分,即从原始社会讲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过程中有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情况,有早期国家的建立(夏、商、西周),有春秋、战国社会发生的剧烈变革,也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军国家的建立(如:秦、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再次出现分裂局面。 今天讲的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它对今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它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秦灭六国的进步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思想目标:根据秦始皇重视人才,教育学生应努力学习,成为将来的人才。如果成为管理人才也要重视人才。通过介绍万里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教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能力目标:思考秦始皇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评论秦始皇,以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认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培养阅读、归纳能力。 2、收集资料,通过整理认识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认识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 3、秦朝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如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其作用。(确定原因:贯穿本课的核心问题是"统一",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国家,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维护统一国家) [教学难点] 焚书坑儒。(因为对初中学生来,难以理解,易主观臆断) [教学课时] 1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