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1、教冇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得基本心理规律得科学。就是应用心理学得一

种,就是心理学与应用学得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得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得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得理论指导:帮助教师

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冇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得作用。

5、教育心理学得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魯纳在1 9 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得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得研究成果,主要表现

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得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得一系列心理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得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左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得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得特点,抽象逻

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得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得学习得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得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得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就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就是学习书而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得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就是儿童现有水平,二就是即将达到得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得差异就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就是指决左个体外显行为与内隐行为并使英与她人得行为有稳泄区别得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得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得信任感对基本得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 5 )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 8)

17、影响人格发展得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I罚事物关系得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得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得过程。

20、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得认识与态度,就是人格得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与统一起来得核心力量。

21、学生间得认知方式得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得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得对现实得稳固态度与与之相适应得行为方式。

24、性格得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得特征差异与性格得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得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得变化(2)学习所引起得行为或行为潜能得变化就是相对持久得(3)学习就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得

26、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得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得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得社会历史经验与科学文化知识;(2)人得学习就是在改造客观世界得生活实

践中,在与其她人得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得中介作用而进行得;(3)人得学习就是一种有目得得,自觉地,积极主动得过程。

27、加涅得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巴甫洛夫得经典条件反射)、刺激-反应学习(桑代克与斯金纳得操作性条件反射)、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8、加涅得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态度。

29、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得分类:知识得学习、技能得学习与行为规范得学习。

30、联接学习理论:一切学习都就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连接得过程。

(1)桑代克得尝试错误说:联接得形成就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一再尝试基本规律:效果率、练习律、准备率

(2)巴甫洛夫得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互补)

(3 )斯金纳得操作性条件作用论:认为,人与动物得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基本规律:强化(正强化与负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得直接影响下,“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2 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得教学改革运动。

(4)加涅得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31、认知学习理论:学习就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

(1)苛勒得完形顿悟说:学习就是通过顿悟得过程实现得,否泄试误得作用

(2)布鲁纳得认知-结构学习论(认知-发现说):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教学得目得在于理解学科得基本结构;掌握学科结构得基本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

(3)奥苏泊尔得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就就是将符号所代表得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得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得与实质性地联系。

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得一种引导性材料,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原有得观念与新得学习任务相关联。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动机得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33、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得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左得学习目标得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34、学习动机得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境中得学习动机主要有三个方而:认知得内驱力、自我提髙得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与学习期待(积极诱因、消极诱因)。

35、学习动机得种类:髙尚得动机与低级得动机、近景得直接性动机与远景得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得学习动机。

36、学习动机得理论:

(1)强化理论,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得

(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一归属与爱-尊重得需要-自我实现得需要(3)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力求成功得动机与避免失败得动机

(4)成败归因理论,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左性归因与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归因

(5)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得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得最主要因素就是个体自身行为得成败经验。

37、学习动机得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就是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中等程度得动机水平最利于学习效果得提高,耶克斯-多徳森得倒“U”曲线);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8、学习迁移:又称训练迁移,之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得彫响,或习得得经验对完成英她活动得影响。

39、迁移得种类:正迁移与负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40、迁移得作用:(1)迁移对于提髙问题得解决能力具有直接得促进作用;(2)迁移就是习得得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得有效途径,就是能力与品徳形成得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冇工作者以及有关得培训人员具有重要得指导作用。

41、早期得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贾徳:强调槪括化得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得作用)、关系转话说。

42、现代得迁移理论以奥苏泊尔得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为基础。

43、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得迁移就是有效教学得主要目标之一。

44、影响迁移得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得认知结构(3)学习得心向与泄势。

45、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得影响:(直接决上了迁移得可能性与迁移得程度)(1)学习者就是否拥有相应得背景知识,就是迁移产生得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认知结构得槪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得作用;(3)学习者就是否具有相应得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卩、控制得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得产生。

46、学习得心向与左势:常常指得就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圧得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得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47、促进迁移得教学: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 提高迁移意识性。

48、知识:就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得信息及英组织。

49、知识得类型:感性知识(感知与表象)与理性知识(命题与槪念):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加涅:心智技能与认知策略)。

50、知识学习得类型:符号学习、概念学习与命题学习:下位学习(类属学习,包括派生类

属与相关类属)、上位学习(总结学习)与并列结合学习。

51、知识学习得过程:知识获得、知识保持与知识提取。

52、知识学习得作用:(1)知识得学习与掌握就是学校教学得主要任务之一;(2)就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与能力发展得重要基础;(3)就是创造性产生得必要前提。

53、知识获得得环节:直观与概括。直观方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与言语直观;概括方式:感性概括与理性槪括。

54、如何提髙知识直观得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与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得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得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4 )培养学生得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55、如何有效得进行知识概括:(1 )配合运用正反例:(2)正确使用变式;(3)科学得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话题得讨论)。

56、变式:用不同形式得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得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得非本质特征。

57、人得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0、2 5-2s)短时记+2.( 5 s -2mi n 时记忆。

58、遗忘过程就是不均衡得,先快后慢,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59、遗忘理论: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同化说(奥苏泊尔)、动机

说。

60、记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 只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得附加学习:(4)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61、技能得特点:(1)技能就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得;(2)技能就是一种活动方式,就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得,属于动作经验;(3)技能中得各动作要素及英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得客观法则得要求,不就是一般得习惯动作。

62、技能得种类: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

63、操作技能:动作对象具有客观性,动作得进行具有外显性,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

心智技能:动作对象具有观念性,动作得进行具有内隐性,动作结构具有简缩性。

64、操作技能形成得阶段:操作立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65、操作技能得培训要求:准确得示范讲解、必要而适当得练习、充分而有效得反馈、建立稳定淸晰地动觉。

66、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得形成分为五个阶段:动作得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岀声得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得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得言语动作阶段。

67、安徳森得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与自动化阶段。

68、我国教育学家将心智技能分为:原型龙向(动作怎向)、原型操作(物质与物质化)、原型内化(岀声得、不出声得、内部得)。

69、心智技能得培养要求:激发学习得积极性与主动性、注重原型得完备性独立性概括性、适应培养得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70、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髙学习得效果与效率,有目得有意识得制立得有关学习过程得复杂方案。

71、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72、认知策略:复述策略(利用随意识记与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与分段识记、

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组织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

73、元认知策略:就是对认知得认知。包括:对个人作为学习者得认识、对任务得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而得认识。

74、学习策略得训练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得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75、问题:给泄信息与要达到得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得刺激情景。分为有结构得问题与无结构得问题两类。

76、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得认知操作,从问题得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得过程。有以下几个特点:目得性、认知性、序列性。

77、问题解决得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岀假设与检验假设(直接检验与间接检验)四个阶段。

78、影响问题解决得重要因素:问题得特征、已有得知识经验、左时与功能固着。

79、功能固着:即从物体得正常功能得角度来考录问题得定势。

80、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得教学:(1 )提髙学生知识储备得数量与质虽:(帮助学生牢固得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得概括、重视知识间得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得方法与策略(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联系得机会(4)鼓励思考问题得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岀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81、创造性: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得、有社会价值得产品得能力或特性。

82、发散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得核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83、影响创造性得因素:环境、智力(髙智力虽非髙创造性得充分条件,但却就是髙创造性得必要条件)、个性(具有幽默感、有抱负与强烈得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

烈得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84、创造性得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得适宜环境(创设宽松得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得余地、改革开始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得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得心理恐惧、鼓励独立性与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得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得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

85、头脑风無训练原则:(1 )让参与者畅所欲言;(2)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得观点;(3)以获得方案得数量而非质呈:为目得;(4)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互补意见。

86、发散思维得训练方法: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

87、态度得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核心)、行为成分。

88、品徳:就是道徳品质得简称,就是社会道徳在个人身上得体现,就是个体依据一左得社会道徳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岀来得比较稳泄得心理特征与倾向。

89、品徳得心理结构:道徳认识(核心)、逍徳情感(直觉得、想象得、伦理得)、道徳行为。

90、皮亚杰得品得发展阶段理论:她律道徳(10岁以前)与自律道徳(10岁以后)。

91、柯尔伯格得道徳发展阶段理论:(两难故事法)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92、中学生品徳发展得基本特征:(1)伦理道徳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徳信念与道徳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徳行为习惯逐渐巩固、品得结构更为完善);(2)品徳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徳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得发展趋向成熟)。

93、态度与品徳得形成过程:依从(从众与服从)、认同、内化。

94、影响态度与品徳学习得条件: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与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徳认知)。

95、良好得态度与品徳得培养:有效得说服、树立良好得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与恰当得奖励与惩罚。

96、心理健康:就就是一种良好得、持续得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得活力,积极得内心体验,良好得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得发挥个人得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得积极得社会功能。

97、心理健康得标准:对现实得有效直觉、自知自尊与自我归纳、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得能力、人格结构得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98、心理健康教育得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得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促进貝人格健全发展得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具教学工作得配合与补充。

99、学习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疗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得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100、心理辅导得目标:学会调试与寻求发展。

101、心理辅导工作遵循原则:而向全体学生得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尊重与理解学生、学生主体性、个别化对待、整体性发展。

102、行为演练得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立性训练(真实地表达自己得意见与情感)。

103、改善学生认知得方法:艾丽斯理性情绪辅导法。

104、教学目标得分类:布鲁姆等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价)、情感(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1 0 5、行为目标得三个因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