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秋期高二语文周练

2011秋期高二语文周练
2011秋期高二语文周练

高二语文周练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非选择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将答案填写在答案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长嗟.(jiē )石扉.(fēi)魂悸.(jì)踟.蹰(ch

ī)

B、铮铮

..(zhēng)管弦.(xián )贾.人(gǔ)迁谪.(zhé)

C、浣.女(huàn )霜鬓.(bīng )潦.倒(liáo)松柏.(bǎi)

D、暮霭.(ǎi )纶.巾(guān)荠.麦(qí)骐骥.(jì)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余韵徐歇青瞑浩荡鼓瑟吹笙渌水荡漾

B、漂沦憔悴信誓旦旦忧愁暗恨泣涕涟涟

C、雕栏玉砌良辰美景天崖海角幽咽泉流

D、竹喧莲动渚清沙白映阶碧草久在樊笼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听到战友不幸遇难的消息,他如丧考妣

....,悲痛万分。

B.这个人很要面子,凡事只要跟他商量商量,他闻过则喜

....,不然,他会跟你翻脸。

C.他是学雷锋的老模范了,十几年来,光在路边信手拈来

....的螺丝钉就有三大筐。

D.文学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入文学殿堂的却可谓是寥.

若晨星

...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部现代小说的优劣高下,不在于它是否塑造了典型环境、典型人物,而在于它是否构筑了独特的心灵世界。

B.黄河在东进的路上造成了广阔富庶的黄河中下游平原,给黄皮肤的中国人留下了栖身之地。

C.手机天天随身备用,使用频率很高,使用过程中难免不进水,不摔落,因此该多懂些维修知识,如遇不测,可减轻损失。

D.宁夏“五一”旅游黄金周不仅仅停留在观光层面上,由于加进了有益的公益活动,赋予旅游以崭新的意义。

5.阅读下面唐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A、这是一首即兴小诗,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

B、诗的后两句由花写到蜂蝶,写它们采完了自家花之后又飞向邻家。

C、诗的前两句扣住“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吐露出惜春之情。

D、最后一句,造语奇崛,对全篇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使蜂蝶、春色一起焕发神采,并给读者以无穷想象空间。

6.阅读下面一首词,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A、上片前两句点明事由与季节。“春半”本是春意正浓、春光明媚的时候,词人却“触目柔肠断”。

B、上片后两句承“触目”二字而来,又是“柔肠断”三字的形象补充。从中可以看出落花之多、伫立之久。

C、下片后两句以远接天涯、绵绵无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恨。

D、这首词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极为平易,直抒胸臆。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武昌九曲亭记①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阤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

闻子瞻至,幅巾

..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③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之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武昌:今湖北省鄂城,秦名鄂县。三国吴主孙权曾迁都于此,改名为武昌。

②陂阤:起伏不平的样子。③褰:提起。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瞻迁.于齐安迁:迁居

B.幅巾

..迎笑,相携徜徉而上幅巾:用幅巾裹头

C.然将适.西山适:到、往

D.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效:显现

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好客而.喜游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行于.松柏之间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C.有废亭焉.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D.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下列句子中,称许苏轼对待仕途挫折的豁达态度的一组是()

①意适忘返,往往留宿于山上②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③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④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⑤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⑥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A.①③④B.④⑤⑥C.①②⑤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瞻在齐安住了三年,经常游历西山,和山中的几个朋友开心自在地游玩,互相娱乐,朋友们并不觉得子瞻到齐安已经很久了。

B.作者写自己年轻时跟随子瞻游玩,遇到可以攀登的山,可以游泳的水流,子瞻总是撩起衣服走在前面,尽显适意快乐之情。

C.文章叙写了九曲亭的扩建情况,表达了子瞻着意建亭的愿望,也表达了九曲亭建成后子瞻极为高兴的心情。

D.文章以“武昌九曲亭记”为题,着力描写了西山的胜景,展现了子瞻“游于物外”,自得其乐的形象特点。

第II卷(120分)

三.(27分)

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5分)

(2)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5分)

12.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

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

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1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9分)

(1)玉容寂寞泪阑干。(2)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3)腰若流纨素,______。(4),池鱼思故渊。

(5)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6),潦倒新停浊酒杯。(7)出师未捷身先死,。(8)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9)小楫轻舟,________。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才子赵树理

汪曾祺

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看人看事,常常微笑。

他是个农村才子。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他是长治人,唱的当然是上党梆子。严文井说赵树理五音不全,其实赵树理的音准是好的,恐怕倒是严文井有点五音不全,听不准。他爱“起霸”①,也是揸②手舞脚,看过北京的武生起霸,再看赵树理的,觉得有点像螳螂。他能弹三弦,不常弹。他会刻图章,我没有见过。他的字写得很好,是我见过的作家里字最好的。字是欧字底子,结体稍长,字如其人。

他的稿子非常干净,极少涂改。他写稿大概不起草。我曾见过他的底稿,只是一些人物名姓,东一个西一个,姓名之间牵出一些细线,这便是原稿了,考虑成熟,一气呵成。赵树理衣着不讲究,但对写稿有洁癖。他痛恨人把他文章中的“你”字改成“妳”字(有一个时期有些人爱写“妳”字,这是一种时髦),说:“当面说话,第二人称,为什么要分性别?——‘妳’也不读‘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中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赵树理是《说说唱唱》副主编,实际上是执行主编。他是负责发稿的。有时没有好稿,稿发不出,他就从编辑部抱一堆被审掉的稿子回屋里去看,不好,就丢在一边,弄得一地都是废稿。有时忽然发现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他说这种编辑方法是“绝处逢生”。陈登科的《活人塘》就是这样发现的。有次实在没有好稿,康濯就说:“老赵,你自己来一篇吧!”赵树理关上门,写出了一篇名著《登记》(即《罗汉钱》)。

赵树理吃食很随便,随便看到路边的一个小饭摊,坐下来就吃。后来是胡乔木同志跟他说:“你这么乱吃,不安全,也不卫生。”他才有点选择。他爱喝酒。每天晚上要到霞公府间壁一条胡同的馄饨摊上,来二三两酒,一碟猪头肉,吃两个芝麻烧饼,喝一碗馄饨。他和老舍感情很好。每年老舍要在家里请市文联的干部两次客。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

次是腊月二十三,老舍的生日。赵树理必到,喝酒,划拳。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老舍摸不清老赵的拳路,常常败北。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做报告,说农村的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

【注】①起霸:戏曲表演程式之一,即武将上阵前所做的整盔、束甲等一套舞蹈动作。②揸:把手指伸张开。

14.下列对赵树理才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赵树理喜爱民间戏曲,唱念做打样样都会,一个人能演活一台戏。

B.赵树理的字写得好,是欧体字的底子,结体也很有个性。

C.赵树理写东西从不起草,考虑成熟,一气呵成,稿子非常干净。

D.赵树理文学眼光独到,有时能使被弃置的好稿起死回生。

15.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4分)

16.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6分)

17.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该段在塑造赵树理形象上的作用。(5分)五.(15分)

18.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在室内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请你为校园内的“禁烟提示牌”编写一条温馨提示语。要求:①符合场景;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③不超过20字。(4分)

19.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蔺相如和刘和珍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20.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5分)

①湖中,轻波柔浪,那是水在流动。②山上林木葱茏,四季常绿,山在流动之中,将浓浓的绿色向湖中倾泻。③岸上,峰峦起伏,那是山在流动。④湖中千岛错落,水环岛转,水在流动之中,又将浓浓的绿色拥上岛峰。⑤于是,你会觉得那流动的既是山、是水,更

是弥漫在山水之间的绿色。⑥走进微山湖风景区,你会强烈地感到你进入了一个流动的世界。

答:

六.(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印度,人们常用一种特制的小盒子捕捉猴子。在安置好的盒子里放上美味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能插进猴子的前爪,只要猴子抓住坚果不放,其爪子就抽不出来。这样,它要么放下果子,继续自己的自由;要么就抓紧果子,等着被收拾。

请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姓名

语文周练答题卷

第Ⅰ卷(30分)选择题

第Ⅱ卷(108分)主观题11.翻译(10分):

(1)

(2)

12.诗歌鉴赏(8分):

(1)

(2)

13.补写出下列诗文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9分):(1)。(2)

(3)。(4)

(5),(6)

(7)。(8)

(9)

四、阅读(18分):

14.( )

15.(1)

(2)

16.(1)

(2)

17.

五、语言运用题(15分):

18.

19.

20.

六、21、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印度,人们常用一种特制的小盒子捕捉猴子。在安置好的盒子里放上美味的坚果,

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能插进猴子的前爪,只要猴子抓住坚果不放,其爪子就抽不出来。

这样,它要么放下果子,继续自己的自由;要么就抓紧果子,等着被收拾。

请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B(A踟chí蹰 C霜鬓bìn D荠jì麦)2.D(A暝——冥 B忧——幽 C崖——涯)3.D (如丧考妣:象死了父母亲一样,用于贬义。闻过则喜:指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就高兴。信手拈来:形容掌握的词汇或素材丰富,写文章时能熟练运用。寥若晨星:寥,稀少。稀少得像早晨的星星。形容数量少。)4.B(A动宾不搭配 C滥用否定词 D关联词使用不当)5.B(“写它们采完了自家花之后又飞向邻家”分析有误,应为:蜂蝶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大失所望,懊丧地纷纷飞过院墙而去。)6.D(“直抒胸臆”有误)

7.A(迁:被贬)8.A(A①而:并列连词,而且;②而:转折连词,却;B介词,在;C 语气词,不译;D助词,的)9.B 10.A(不是“朋友们并不觉得子瞻到齐安已经很久了”,而是“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11.(1)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

(2)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

12.(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

13.略14.C(3分)

15.(4分)

第①处:句子结构简单、紧凑,句式短小,用“高”“长”“细长”分别形容个子、脸型、眉眼,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理的外貌特征。

第②处:语言简洁,不用修饰语,用“唱”“念”“拉”“走”等一连串生动传神的动词表现了赵树理的艺术才能。

16.(6分)答案示例:

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中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赵树理在一个寻常字眼的使用上,不盲目从俗,并郑重其事地在文稿中批字强调,凸现出赵树理较真、坚持己见的性格。

②“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赵树理不循常规,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划拳,别具一格,异趣横生。这个细节表现了赵树理幽默风趣的真性情,以及他和老舍之间的深厚感情。

17.(5分)

①最后一段主要写赵树理“农民式的幽默”:他在作品中描写人物,现实中抨击时事,都以富有乡土气息的风趣语言出之。

②反映出赵树理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对农民的关注和体恤,展现了有良知的作家的赤诚情怀,使其形象更加丰满。

18.(5分)

答案示例一:书香何需烟草香

答案示例二:祖国花朵正娇嫩,请君勿用烟草熏

19.(5分)

答案示例一:蔺相如:身为门客,胆识超强。完璧归赵,智勇无双;渑池赴会,舌战群狼;位超廉颇,忍辱避让;国家为先,如海器量。伟哉蔺相如,千秋美名扬!

答案示例二:刘和珍:你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始终微笑的刘和珍君,你激励我们每个热血青年,为了祖国更加强盛,“奋然而前行”!

20.⑥③①②④⑤ 21.参照高考等级评分标准

附1:文言文译文

武昌九曲亭记

子瞻被贬到齐安(今黄冈),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齐安没有出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今鄂州)的群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同“栎”)树丛中,寂寞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因为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似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

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高兴。

从前我年轻时,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都未尝不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走在我的前面。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总是为这事成天不愉快。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着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往往把他当成神仙一般的人物。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菜肴摆在面前,总之是为了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事物(无论好的还是不好的食物)同样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还会去管哪道菜对人有益,又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尽情享受它)。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附2:作文例文

让生命化作那朵莲花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诗人的妙言警句告诉我们,为了自由,必须大胆地舍弃,甚至是生命和爱情。只有有所舍弃,才能获得自由。

海子舍弃了生命,换回了他思想和精神的自由。使他的思想和精神走进了纯真的少男少女的精神世界,也使他的生命得以升华。对海子来说,精神的自由是他至高无上的追求,“所欲有甚于生者”,故舍生命以追求自由。古今中外,仁人志士,为追求自由,故能坦然赴死。由此看来,欲获得自由,必须有所舍弃。

莘莘学子,欲求思想、精神、才能尽情发挥的自由,也必须有所舍弃。你必须舍弃游戏的快乐,聊天的轻松,读武侠小说的癖好,全力以赴,一门心思投入到迎接高考的复习中去,提高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增长自己的才干,才能获得更高境界的自由。如果还抓住自己的不良嗜好不放,就会像猴子抓住坚果不放一样,会丢掉一切。有所舍弃,才能获得自由;获得自由,必须有所舍弃。

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很多人感到活得很累。今日忙请客,明日忙送礼,闲下来还要算计怎样才能多得个仨俩小钱;睁着眼想如何防别人的明枪,合上眼想如何防别人的暗箭,成天忧心忡忡,提心吊胆;忙里忙外,东奔西走,身不安,心不宁,心为形役,身为物羁,没有一点自由可言。缘何如此,皆因为为名利所束缚,紧抓住名利的“坚果”不放。“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利”二字,扭曲了多少人的灵魂,忙煞了多少人的身体,使人不复为人,而沦为名利之奴隶。人之可悲,莫甚于此。如果要生活的不累,摆脱上面所述的生活状态,尽享生活的乐趣,生命的自由和快乐,那就要大胆地舍弃。舍弃对物质利益的贪婪的追求,舍弃对名的无尽的欲望,以淡泊宁静之心对待生活,你就会发现,天高地阔,水长山远,风物长宜。你就会感到生活的自由和美好。

“让生命化作那朵莲花,功名利禄全抛下。让百代传颂神的逍遥,吾辈只需独占世间潇洒。”电视剧《封神榜》的这段歌词很好地唱出了自由与舍弃的关系。只有舍弃功名利禄,舍弃尘世的俗情杂念,污浊与贪婪,才能体会“神”的逍遥,独占世间潇洒,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化作那朵自由的莲花,才能让自由的莲花呼吸清新的空气,沐清风,浴霖雨,开得更灿烂,更绚丽。

舍弃功名利禄,俗情杂念,让生命化作那朵自由的莲花。

自由与舍弃

楚地之风仍隐隐入耳,天姥山的雄奇还历历在目,岭南之地的雅逸依然清晰可见……

一、屈原

不知是楚国抛弃了屈原还是屈原舍弃了楚国,这位无法取代的伟人看着摇摇欲坠的楚国跳进了滚滚江水。他舍弃了人世间的欢乐,但他迎来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死亡,他还赢得了自由、彻底的解放。面对日益腐朽的楚国,面对笑里藏刀的奸佞小人,他选择了舍弃,舍弃他的爵位,舍弃他的家人,甚至舍弃了他的生命,但是他自由了,在另一个世界中继续探寻生命的真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李白

舍弃仕途的李白越发显示出他豪放不驯的性格。面对着皇帝的贪杯好色,面对着杨贵妃的荒淫奢侈,他放弃了,他很清楚仅凭一己之力无法扭转乾坤。同时他也自由了,此时的他不再为功名利禄所绊,不再为阿谀奉承所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放弃官场即可迎来自己清新飘逸的生活。如果他不舍弃仕途又怎能写下此等豪迈的妙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苏轼

因为“乌台诗案”而遭牵连的苏轼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黄州、筠州……接二连三的贬谪浇灭了他为国尽忠的火焰。他逃避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去寻找他生命中的自由。此时的他,已可体会到“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乐趣,而这些岂是那些达官显贵们所能体会得到的。放弃朝堂之上的立足之地,换来的却是更广阔的世界,更自由的空间。

在朝堂与自由之间,苏轼选择了自由。正是这艰难的选择造就了他与众不同的诗篇。因为懂得舍弃才能赢得自由。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楚地之风仍隐隐入耳,天姥山的雄奇还历历在目,岭南之地的雅逸依然清晰可见……

舍弃与自由.

有人经常说着,我一点也不自由。那我便要问了。自由?自由,到底是什么。得不到的东西,就偏要得到。美其名曰:这是我的自由。如果,上帝给我的自由就是如上所说的强买强卖的权利。那么,我宁可不要我的自由。因为这种狭义的自由,会给我周围的人,甚至是我自己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自己是变自由了没错,别人却变得不自由了。这就是所谓的自由么?

舍弃,在我的眼里是自由的另一种说法。

如果你想要自由,就一定要舍弃一些东西。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没有人可以避免。

海伦·凯勒为了自己精神上的自由,舍弃了名为功利的东西。文天祥为了宋朝人民舍弃了做为书生的自由,毅然走上战场。同样是为了集体的自由,鲁迅为了真正挽回全体中国人的自由,舍弃了研究医学的机会,投身于群众精神提拔领域之中。舍弃是必须的,没有他们的舍弃,哪里来的自由?舍弃是自由的另一种说法。

只有当舍弃了一些东西后,才会真正得到你想要的自由。大千世界里,原本需要放弃的东西就很多,苦苦的挽留夕阳,是傻人;久久地感伤过去,是蠢人;什么也不放弃的人,往往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舍不得家庭的温馨,就会羁绊启程的脚步;迷恋手中的鲜花,很可能就耽误了你接下来的时光。不懂得舍弃,自由永远不会真正的属于你。

也许有时你会迷惘在一个十字路口。左?亦或者是右?但不管走哪一边,你都要放弃另一边的风景。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聪明的鱼儿就懂得不受鱼饵的诱惑,舍弃那一时的欢愉,换取

了自己能继续在水里畅游的自由。我们为何不能也这样做呢。为了以后的自由,现在就应该好好学习,不受外界缤纷

对我们的诱惑,放弃现在的游乐,放弃的是一时的欢愉。舍弃是自由的另一种说法。

你愿做在鸟笼里享受主人喂养美食,还是在空中自在翱翔的鸟呢?

渴望自由的人,就应该学会舍弃。舍弃现在不舍的,舍弃现在短暂的。得到的将不仅仅是一时的自由。而是永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