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试题目_个案分析(1)

2017考试题目_个案分析(1)
2017考试题目_个案分析(1)

心理学院2017学年第(一)学期

《心理咨询个案分析与督导》

专业:

姓名:

学号:

个案分析

请对以下个案设计一个完整的咨询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该个案的主要心理问题是什么?

2、支持主要心理问题的依据有哪些?

3、你认为导致个案产生这个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假如你是咨询师将如何辅导这名个案(只包括第一次和第二次咨询的内容)?

个案汇报

李明,男,16岁,家中的独子,性格内向,不爱外出,不爱运动。其父亲是一名机械技师,母亲在一家工厂工作。本研究是对一个信息丰富的对象作深度的个案研究,选择李明作为研究对象是考虑到以下几点:一是李明是一个有强烈厌学学生,又处于初三暑假期间;二是研究者与李明的父母相识,并成为李明的家庭教师,与他相处之后获得了他的友谊,在研究前已获得了他的认同;三是由于家教的原因,可以长期观察他及他家人的生活。

在首次见面时,李明很腼腆,并不爱讲话,熟悉后,他却表现得很热情,总会在休息时拉着我陪他聊天,这让我们之后的访谈过程变的非常轻松,也使得我有机会进入他的成长故事中。

一、学前阶段

李明小时候是在厦门市的一个大宅院里长大的,在他生活的大宅院里只有他一个男孩,大家都很宠他。李明父母当时工作都很忙,和很多城市的家长一样,在李明三岁时,就把他送去托儿所,当他五岁时,进入了当地一家私立的幼儿园。在上幼儿园期间,他给周围人的感觉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只和他在同一个宅院长大的孩子玩耍。在与他母亲交流中,她曾谈到李明在那时特喜欢一个人坐在那边发呆,别人叫他玩时,经常由于发呆而没有回应。对他来说,幼儿园的教育并没给他留下美好的回忆,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那会和那几个女孩,宅院里一起长大、一起玩的。上课又不好玩,都是自己

玩。不过比家好的地方就是人更多,还开始对教师产生了坏印象。那会老师就很凶,有时还打人,我在家从来没被打过的。

二、小学阶段

当李明7岁时,带着幼儿园的经历和对新校园的好奇开始了小学生活。刚上一年级时,我还以为和幼儿园一样,只是换了个地方,换了个老师,当时我还是像幼儿园时那样,上课做自己的事,在纸上乱画,要么想想事情,当时在他眼里上课只有好玩,与不好玩,记得有一次我趴在那边画画,被老师看到了,用手指敲打了我的头,疼死了,后来也就不敢那样了,被老师处罚之后,他就开始害怕。那位老师,课堂上就开始听老师上课,尽管有时会想其它的事由于李明记忆力不错,在三年级时,虽然不怎么学,成绩也还可以,那时成绩在班上排中等,数学比较差,不喜欢数学老师,很凶。语文英语都还不错,那时我记忆好。三年级后作业量开始增大。李明开始不做作业,数学作业必须要做的,不做会被打,英语和语文可以乱做,也可以不做。那时如果有好电视就先看电视,看完在做,做不完就不做,反正也不一定查,由于经常性的不做英语与语文作业,使两位任课老师对李明的态度变得严厉起来,而李明却认为他们针对他。那时他们也说我,有时还骂我,反正我都懂了,作业做不做也没什么的,神经的,三年级后,李明成绩越来越差,老师们对他更加严厉,甚至会打骂他。他们都是坏蛋,别人也这样,怎么不说他们,总是针对我,我比他们聪明多了。随着年级的增长,老师对课堂纪律管得也更加严格,李明也出现了少年期常有的逆反心理。那时觉得老师越来越烦,一看到他们就不舒服,他们上课就更不想听了,在五年级时,李明与两位老师的博弈中,探到了老师的底线。那次我上课写情书,被语文老

师看到了,他让我交给他,我没交,我也不说话,但就不给,最后他差点把我桌子都掀掉了,可我就不给他,最后他也没法子,还有一次是我数学作业没做,她让我在学校做好,不然不让我回家,最后到很晚我也没做好,她也让我回家了,第二天也没交哈哈,了不起吧。到六年级后,李明已经沦为老师眼中的后进生,同学眼中的差生,李明的父母希望他能考一个好的初中,就请老师给他补课。不喜欢他给我补课,一小时100元,而且还要给他送礼。在家人的重视和小升初的压力下,李明也开始认真学习,最后被分配到当地的一所普通初中。

三、初中阶段

随着李明父母的在工作上的奋斗,父亲成为一名技师,母亲在一家服装厂做了一名小组长,他们重新买了一套离学校很近的房子。当他们觉得的事业已经固定,转眼去看自己孩子时,却发现他的成绩真的让他们很不满意。也许是因为母亲比以前更关注李明的学习,也许是因为李明想重新证明自己的。聪明,,在初一上学期时,李明开始认真学习,在班级成绩也排到前二十名,老师对他也抱有很大的期望。我初一的成绩可好了,数学老师还认为我可以成为学习尖子,那时每天回家都会很快把作业做好,还会复习一下。不过到下学期成绩就慢慢不好了。通过与他母亲的谈话中我们也许可以发现部分原因。初一时,我每天都监督他完成作业,那时也请他老师给他补课,成绩也提高的。后来(在初一下学期),我妈身体不好住院,我去照顾,晚上经常不回去,多数都是他一个人在家。初二学习物理时,由于对力学的知识点难以理解,上课本身也不专心,经常出现走神的状态,之后李明的物理成

绩越来越差,在光学和声学部分,我学的蛮好的,当时都考80多分的,后来就不行了。正是这种由好到差的转变,让物理老师把李明这种转变归结为他的学习态度,对他更严厉,并在言语上刺激他,希望他能恢复到起初的学习状态,可结果却与这位教师的愿望相反,物理老师也是个混蛋,还骂我,说我怎么连这种题都不会做,就是对我人格的污辱,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李明眼中,教师的严厉与言语上的刺激不是关心,不是激励,反而是对他的不尊重,是对人格上的污辱,进入初三后,学校已经没有他喜欢的老师,很不喜欢化学老师,那次上课趴在桌上,居然敲我头,我最恨别人打我头,而此时,他对他们英语老师的印象已经也差到极点,那个傻子,上课不知道教什么,每次上英语课我就睡觉,初二还说我,现在都不说,很多人都在她课上睡觉,而剩下的教师,用他的话来说,只是不讨厌而已,,也许他已经不仅是厌学,更是对整个学校教育的厌恶。

在初三发生的另一件事让他的成绩降至他有史以前的最低点。四门不及格,数理化英,二门在及格线。2011年12月份,李明在医院检查中,发现身体里有肿瘤,在住院治疗及家中休养了近一个多月。虽然初三下学期他父母再次找请老师帮他补课,可由于李明学习基础已经较差,加之对老师的排斥,并没有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他的成绩也一直保持在他的(历史最低点)。

三、李明厌学成因的分析

对李明故事的初步阐释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图。分析导致李明厌学的主要因素及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校因素

文化资源贫乏的学前教育。李明的父母仅受过初中教育。李明的童年生活正处于父母为改变家庭经济状况,从一般的温饱到丰裕的温饱进而到小康而奋斗的时期,他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基本上任其自由发展。大宅院的成长经历,也使他所能够理解的是某件事情是(好玩)还是(不好玩),(有劲)还是(没劲),(有趣)还是(没趣)。而学校教育所要求的纪律、秩序,对知识的尊重,进而对文化知识的代表一一教师的尊重,对于李明来说都是陌生的,他从来没有想过,也不知道这些意味着什么。这样的孩子对于教育来说几乎就像一张白纸。学校教育缺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引导。走进陌生的学校,他好奇的双眼很快就变得(世故)了。一切依旧,学校除了处处限制他的自由,并没有提供什么新鲜的超出想象的东西。对于学习,李明并没有表现出反感,但对学校的学习却显现出强烈的反感与不屑。(学习肯定是有用的,这个所有人都知道,但要看学什么了,我很喜欢看书的,你看我房间里这么多书。学校教的东西也不能说没有用,有些内容也蛮好玩的,只是整天都被逼着学,不学就要被老师说。老妈说,被认为是坏学生。还要考试,考完了,又比成绩,然后在分好坏。我学是我自己的事,我觉得我学到了就可以了啊,那帮混蛋总说我怎么样怎么样,还污辱我人格,我又不他们学,他们急什么。总体来说,李明所接受的学校教育没有让他感受、体验到文化,知识的魅力,没有促使他对原来陌生的领域:纪律、秩序、知识的价值。对教师职业的价值产生正确的认识,反而把他自己在学校的体验,即学习是被迫无奈,学校所教知识是(无趣)的,教师是(邪恶)推论到对纪律、知识、教师的一般性的认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学校教育不仅没有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反而起到了反作用,内外因素促其脱离课堂。在小学时,李明

就不喜欢做作业,上课又容易走神,喜欢在书本上乱画乱写。这让他与他老师关系越来越差,在一次上课时,老师看到他在书上涂鸦,用手扭起他的耳朵,并在课堂上当众教育了一下他,可这却使他厌恶这位老师。只要是这位老师上课,他就辛苦的等待下课。

初中各科知识专业性增强,学习内容增多,学习难度增大,使他觉得学校所教知识不仅无趣、难学。而且只是为了考试。并没有给他带来乐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平时上课李明能睡觉就睡觉。不能睡觉就发呆。只有讲到有趣的地方才听课。厌学情绪的积累其实李明也想学好。也想成为老师与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谁不想成绩好点。那样我妈也不会成天说我,可我现在成绩就上不上去啊,能怎么办。所有这些实实在在的消极经验是抹不去的,内向的性格又使他不懂得如何去发泄,这类消极经验沉积在他的心灵中,越积越多。他开始由厌烦老师发展到厌恶学校学习,一进学校就觉得不舒服,像生病了,可一出学校病就好了。那会经常算时间,看还有多少小时放学。最后厌恶整个的学校。班级中亚文化的不良影响在李明的厌学心态形成过程中,他也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我们班上上比我成绩差的多了,他们上课也不听,在那边讲话。困了就睡觉。老师也不说他们什么的。而且他认为他比他们好。还有一点因素,没逃过课,他们经常迟到的,有时还不能上课,我每天都准时到学校的,从小到大都没逃过课。就请过病假而已。通过与这些人的对比。他觉得自己的行为很好。因为有人比他差。

学校周围文化的影响

不知为何学生在讲到学习目的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是为自己的将来而读书,也经常能听到老师以振振有词的口吻说,你们不学对的起你自己吗?对的起你爹妈吗?对的起老师吗?

李明的父母也苦口婆心地说,你是为你自己上学, 读不好书,你将来能干什么?可李明却难以理解,因为就他来说,他喜欢看书,但不想去学校上学我们可以从他的谈话中感觉的出来。上学对他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如果我是为自己上学。那我应该可以决定我去不去学校吧。上课学不学也是我能决定的吧。到学校什么事都是老师说了算,到家父母说了算,都是他们决定我觉得我根本就是为他们学的烦死了。

家长将学习看成是孩子应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将来积极求索的事情认为提供了所有的物质条件就是尽够了父母的义务。如果孩子学不好,那只能怪孩子自己不懂事。不努力忽视了孩子有丰富的感受,有自己的喜好。他们并没有感受到生存的竞争。他们也不认为上学是人生的唯一出路他们的感受不是我们很多成人的感受,他们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足迹。无奈的学习由于认为不是为自己而学习。李明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同时学校教育不能教给他让他觉得有趣的知识。他自然要问“为什么要去上学。只是为了爸妈的期待吗。还是为了其它呢”然而不管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还是李明父母的期望,他必须接受基础教育的学校学习,面对这种无奈,李明厌学也是合情合理。

其它因素

李明家境殷实,身为家中的独子,他享受着父母二人共同劳动的果实。在他父母眼中过着幸福的物质生活他独享一间有阳台的房间,家里的电脑的宽

带无限时上网。每个月都有一定的零花钱,需要额外花费时也只需说明理由即可,一般都是有求必应,也许真的符合那句话,知子莫若父。李明的父亲曾这样分析李明的心态,他是生在红旗下,不知道生活的苦楚,总觉得有我们照顾,也不担心将来,现在饿了,说了一下就有吃的。想去那玩了,和我们说一下,我们通常也同意。他啊,就是不把幸福当幸福。通过他父亲的话并结合他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发现他不具有什么经济压力感和生活压迫感。可能他从来没体验过这方面的压力此外。由于李明身体素质很差。又不爱出门和运动。经常会生病。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状态。这也成为他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的理由之一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明认为上学既然是为了以后可以赚钱。那如果不上学也可以赚钱,而且是很多钱,那是不是上学就没有价值。现在他一年能赚几千万美元的,我们班成绩最差的王越,他家可有钱了,就算他不上学,一样可以跟着他爸做生意赚大钱。仅仅以赚钱作为上学的目的不仅难以说服李明,反而成为他不想上学的理由之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