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临安邸教案

题临安邸教案
题临安邸教案

小语A版第九册《11、古诗两首——题临安邸》课堂教学实录

湖南省临澧县第一完小:孔必晴

一、歌曲欣赏,激趣导入。

1、课前板题

2、聆听歌曲

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送你们一支歌。(课件:题临安邸歌曲)还在回味呢!说说你听出了什么?

生①:我觉得这首歌曲很优美。

生②:我觉得这首歌唱得很忧伤。

师:你在用心来聆听。

生③:我听出这首歌的歌词好像是一首诗。

师:对,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林升写下的一首诗,《题临安邸》。

3、介绍诗人

师:诗人林升,知道吗?

生:(摇头)不知道。

师:没关系,我们一起来看。(课件:诗人生平文字介绍)诗人林升:出生年月不详,南宋诗人,今浙江平阳人。流传后世之作仅一首——《题临安邸》。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林升的这一首千古绝唱《题临安邸》。跟我齐读诗题。

生齐读诗题。

二、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

师:请大家打开书,大声的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畅。

生大声自由读诗。(课件:出示古诗《题临安邸》)

师:大家读得怎么样了?请你来读读。

生①读(底子弱一点的学生)。

师:好多同学有意见了?

生②:他把“暖”字读错了。

生③:“邸”字也读错了,声音有点小。

师:生①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再来准确大声的读读。

生①再读。

师:不错,有进步!给他掌声。

师:还有谁想展示展示?

生③读。

师:评评她读得怎么样?

生④:她读得很好,声音很洪亮。

师:你真是个懂得欣赏的孩子。

2、范读引路,读好节奏。

师:看来读诗的第一个要求已经达到了,不过我们还要读出诗的节奏。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那好,拿出笔,边听边画出节奏。

师范读诗歌。

师:你听出老师读诗时,在哪些地方停顿了?

生①:老师在“题”字后停顿了,在“山外青山”后停顿了,在“西湖歌舞”

后停顿了,在“暖风”停顿了,在“熏得”后停顿了,在“直把”后停顿了,在“杭州”后停顿了。(课件:诗歌朗读节奏图)

师:完全正确。谁来照这个节奏读读?

生②读。

师:给他点意见。

生③:我觉得“山外青山”和“西湖歌舞”应停顿得更明显一些。

师:你来读读。

生③读。

师:让我们像他一样读读。

生齐读。

3、再次诵读,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再次读读诗歌,(课件:出示自读提示)要求:(!)结合注释想想,你能读懂什么?(2)结合诗句说说,诗中描绘了一个的临安。

(3)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划上“?”

生自学诗歌,并可以相互交流。师巡视。

4、交流反馈。

师:说说都读懂了什么?

生①:我读懂了临安就是杭州。

生②:我知道“休”的意思是停止。

生③:我读懂了“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意思,一座青山连着一座青山,一座楼房连着一座楼房。

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是一个山清水秀、商铺林立的地方。

生④:“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意思是把杭州都当做汴州了。

生⑤:“西湖歌舞几时休”是说西湖的歌舞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来。

师:这是个问句,加上“呢”,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来呢?

生⑥:“暖风熏得游人醉”是温暖的风把游客都吹得醉醺醺的。

师:这是你的理解。好,结合你们所说的,谈谈诗人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临安?

生①:这是一个美丽的临安。

生②:这是一个热闹的临安。

生③:这是一个让人醉醺醺的临安。

生④:这是一个热闹的临安。

生⑤:这是一个繁华的临安。

生⑥:这是一个歌舞升平的临安。

5、引导质疑。

师:请大家捋捋刚才的思路,有没有什么弄不明白的地方或疑问?

生①:温暖的风只能让人沉醉,怎么可能把人吹的醉醺醺的呢?是一股什么风有这么大的威力?

生②:这里的游人好像不是指的游客?

师:问得好。本来是美丽繁华的临安,怎么充斥的是一派歌舞升平,怎么成了让人醉醺醺的温柔之乡了呢?让我们把思绪回到这一段难忘的历史。

三、解诗意,想意境。

1、师解说历史背景(课件:历史背景文字资料)

由于朝政腐败,朝廷上下享乐成风,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

汴州,俘虏了北宋皇帝,北宋灭亡。金人的铁骑践踏着大片中原国土,北方沦陷区的老百姓陷入国破家亡的境地。北宋残留皇族仓皇南逃,在临安(今杭州市)即位,建立了一个更加软弱无能的小王朝,史称南宋。

2、结合旧知,促体会。

师:读到这段历史,不得不让我想起上期学过的一首诗:北宋陆游的《示儿》。

(课件出示《示儿》,配图)请你读读。

生①:示儿(北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这首诗,曾告诉我们什么?

生①:

生②:

生③:

生④:

生⑤:

生⑥:

师:是啊,陆游用自己的一生,望眼欲穿,等到的却是北宋的沦陷。到了南宋,朝廷本应该吸取亡国的教训,众志成城,奋起抵抗,可老百姓却仍然处在金兵的铁蹄之下。

师:我想不明白了,(课件:出示古诗)此时的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请女同学告诉我。

女生齐读诗。

师:此时南宋的权贵们干什么去了?男同学告诉我。

男生齐读诗。

师:此时南宋的那个狗皇帝又干什么去了?一起大声告诉我!

全班齐读诗。

3、引导想象醉态。

师:王师、权贵、皇帝,究竟都怎么了?

生:醉了!

师:哪一句告诉了我们?

生:暖风吹得游人醉。

师:这是怎样一副醉态呀?读着这一句,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课件:后两句诗,配古代酒楼纵情声色图)

生①:

师:一个个酒囊饭袋,这是“烂醉如泥”的醉呀!请读出这份醉。

生②:

师:这是“醉生梦死”呀!

生③:

师:这是“纸醉金迷”的醉!读出这份醉。

生④:

生⑤:

生⑥:

4、生自己释疑。

师:说到这儿,你知道暖风除了指温暖的春风,更指的是一股什么风?

生①:指的是喝酒之风。

生②:享乐之风。

生③:歌舞升平之风。

生④:苟且偷生之风。

生⑤:纸醉金迷之风。

生⑥:寻欢作乐之风。

师:那游人指的是哪些人?

生①:南宋的王师。

生②:南宋的狗皇帝!

生③:南宋的权贵们。

师:你们看,正是这股轻歌曼舞的靡靡之风,醉了南宋的王师、权贵和皇帝!这怎能不让人愤然感叹!齐读。

生齐读后两句诗。

5、感受汴州之繁华,激发愤慨之情。

师:在这帮酒囊饭袋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

生:不是。

师:是哪里?

生:汴州。

师激情讲解汴州之繁华:(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

师:汴州,北宋的都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大家看,街道纵横,商铺林立,车水马龙,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城门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锦绣河山就这样无情的断送在这批酒囊饭袋的手中!是啊,无论是昔日的汴州还是今日的杭州,那些权贵们还不都是朝朝寻欢、夜夜作乐吗?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就不会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

引读。师:想到这些,

生④:

生⑤:

生⑥: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生①:

生②:

生③:

生④:

生⑤:

生⑥:

西湖歌舞几时休?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粉骨碎身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

——秋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