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机与经典计算机的比较

量子计算机与经典计算机的比较
量子计算机与经典计算机的比较

量子计算机与经典计算机的比较?

莫露洁颜源

湛江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广东湛江,524037

摘要:本文分析了经典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的异同;介绍了量子计算机的原理和特点,指出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技术在并行计算、保密通信等方面的重要应用。

关键词:量子计算机 经典计算机 量子位

The Compare with Classical and Quantum Computer

Mo Lujie,Yan Yua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Zhanjiang Education College,Guangdong,China,524037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is the difference and the sameness between quantum and classical comput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quantum computation. And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s of quantum computation technologies in parallel algorithm and secret communication. Keywords:quantum computer; classical computer;qubit

1 引 言

人类跨入了21世纪,信息科学面临着新的挑战。计算机是否存在极限的运算速度? 能否实现不可破译、不可窃听的保密通信? 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重要课题。创建新一代高性能的、安全的计算工具和通信技术当前研究的热点。近年的研究进展表明,应用量子信息的产生、载荷、传播和处理,可能构造高性能的量子计算机。其具备的量子特性在信息领域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在提高运算速度、确保信息安全、增大信息容量和提高检测精度等方面可能突破现有的经典信息系统的极限。本文通过分析经典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的异同,简述量子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

2 经典计算机的特点

迄今为止,正在应用中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都是以经典物理学为信息处理的理论

作者简介:莫露洁,生于1980年10月,女,籍贯广西,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目前在广东湛江教育学院计算机系任教,职称为助教,同时在职攻读重庆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是网络与智能信息处理。

26

基础,称为传统计算机或经典计算机。经典信息系统采用物理上最容易实现的二进制数据位存储数据或程序,每一个二进制数据位由0或1表示,称为一个位或比特(bit),作为最小的信息单元。

经典计算机也就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冯·诺依曼型计算机。其特点是:

1、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2、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程序和数据放在同一个存储器中。指令和数据以二进制

码表示,可以送到运算器运算;

3、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和输出设备与存储器间的数据传送都经过运算器。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新应用领域的开拓,对冯·诺依曼型机作了很多改革,如某些机器程序与数据分布在不同的存储器中,机器可以不再以运算器为中心、而是以存储器为中心等等,但原则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经典计算机本身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致命弱点:一是计算过程能耗的最基本限制。逻辑元件或存储单元所需的最低能量应在kT的几倍以上,以避免在热涨落下的误动作;二是信息熵与发热能耗;三是计算机芯片的布线密度很大时,根据海森堡不确定性关系,电子位置的不确定量很小时,动量的不确定量就会很大。电子不再被束缚,会有量子干涉效应,这种效应甚至会破坏芯片的功能。

3 量子计算机的原理和特点

从物理的观点看,计算机是一个物理系统,计算则是这个系统演化的物理过程。在经典计算机中,每一个数据位要么是0,要么是1,二者必取其一。与经典计算机数据位不同的是,量子位(qubit)可以是0或者1,也可以同时是0和l。对量子位操作一次,相当于对经典位操作两次。这是量子计算的一个优点。为了达到量子计算的目的,量子比特分别用两个量子态及本征态|0〉和|1〉来表示,然后与经典位0和1对应进行编码。量子比特可以存在这样的状态,既非|0〉也非|1〉,它能以两个逻辑态的叠加态的形式存在。在量子计算机中,我们无法准确测定量子比特处于哪一个量子态。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只能获得这个量子比特越来越多的信息,并且这个量子比特的状态可以介于|0〉和|1〉之间的任何量子态上,但无法完全确定其状态。即量子计算包括所有可能的幺正变换。因此量子计算机的特点为[1]:

(1) 量子计算机的输入态和输出态为一般的叠加态,其相互之间通常不正交;

(2) 量子计算机中的变换为所有可能的幺正变换。得出输出态之后,量子计算机对输出态进行一定的测量,给出计算结果。

由此可见,量子计算对经典计算作了极大的扩充。

从另一个角度讲,在经典计算机里,一个二进制位只能存储一个数据,n个二进制位只能存储n个一位二进制数或者1个n位二进制数;而在量子计算机里,一个量子位可以存储两个数据,n个量子位可以同时存储2n个数据,从而大大提高了存储能力。

4 量子计算机的优势

综上所述,量子计算机是一类遵循物理系统的量子力学性质、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计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设备。当某个设备处理和计算的是量子信息,运行的

27

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在计算机的器件尺度方面,经典计算机要达到体积小、容量大和速度快的要求受到限制。686计算机的CPU的硅芯片的集成电路的线宽为0.35μm,要将处理能力提高1倍,相当于要将线宽缩小一半。这样,每前进一步,要花比过去大得多的代价。而且,当集成电路的线宽小于0.1μm时,量子效应显得很重要。量子计算机遵循着独一无二的量子动力学规律(特别是量子干涉)来实现一种信息处理的新模式。它以原子量子态作为记忆单元、开关电路和信息储存形式,组成量子计算机硬件的各种元件达到原于级尺寸,其体积不到现在同类元件的1%。对计算问题并行处理,量子计算机比起经典计算机有着速度上的绝对优势。

与经典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机最重要的优越性体现在量子并行计算上。我们已经知道,量子计算最本质的特征为量子叠加性和相干性。量子计算机对每一个叠加分量实现的变换相当于一种经典计算,所有这些经典计算同时完成,并按一定的概率振幅叠加起来,给出量子计算机的输出结果,这种计算称为量子并行计算。量子并行处理大大提高了量子计算机的效率,使得其可以完成经典计算机无法完成的工作,例如一个很大的自然数的因子分解。量子相干性在所有的量子超快速算法中得到了本质性的利用。因此,用量子态代替经典态的量子并行计算,可以达到经典计算机不可比拟的运算速度和信息处理功能,同时节省了大量的运算资源。

5 量子计算机的应用

研究量子计算机的目的不是要用它来取代现有的计算机。量子计算机使计算的概念焕然一新,这是量子计算机与其他计算机如光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等的不同之处。量子计算机的作用远不止是解决一些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前所述,与经典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机最重要的优越性体现在量子并行计算上。量子计算机的另一重要用途是模拟量子系统,这项工作也是经典计算机无法胜任的。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加快步伐制造量子计算机。如果一台实际的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并投入应用,计算机的应用得到全新的改变。首先,原子改变能量状态极快——比现在最快的计算机处理器(CPU)都要快得多。其次,考虑到问题的类型,每个qubit能代替一个完备的处理器——这意味着1000个钡离子能代替一个有1000个处理器的计算机。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加密术是量子计算的很好思路,另外,大规模数据库的建模和检索也是量子计算机能胜任的工作。业已证明,量子计算机可以攻破现在广泛使用的公开密钥RSA体系,量子密码原则上可提供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保密通信,量子通信网络具有安全、多端计算等优点,预计量子信息技术在本世纪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S.Lloyd ,Science 261 ,1569,1995.

[2] D.Deutsch,Proc.R.Soc.London A ,425 ,73,1999.

[3] D.Deutsch,Proc.R.Soc.London A ,449,1999.

[4] 张镇九等,量子计算中的因子分解,《物理》,2000,第9期.

[5] 苏晓琴,郭光灿,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J],量子电子学报, 2004.

[6] 周熠,高峰,量子计算机研究进展,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第6期.

28

纳米技术发展史

纳米技术发展史 【摘要】纳米技术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是新工业革命的主导技术,它将引起一场各个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将改变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使得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下纳米技术的发展史。纳米技术的发展史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广泛应用的过程。 【关键词】发展纳米技术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基本概念 纳米技术是以纳米科学为基础,研究结构尺度在0.1~100nm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制造新材料、新器件、研究新工艺的方法和手 段。纳米技术以物理、化学的微观研究理论为 基础,以当代精密仪器和先进的分析技术为手 段,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 理、分子生物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纳米领域,各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各学科高度交叉和融合。 纳米技术包含下列四个主要方面: 1、纳米材料: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0.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具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如果仅仅是尺度达到纳米,而没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纳米材料。

过去,人们只注意原子、分子或者宇宙空间,常常忽略这个中间领域,而这个领域实际上大量存在于 自然界,只是以前没有认识到这个尺度 范围的性能。第一个真正认识到它的性 能并引用纳米概念的是日本科学家,他 们在20世纪70年代用蒸发法制备超微离子,并通过研究它的性能发现:一个导电、导热的铜、银导体做成纳米尺度以后,它就失去原来的性质,表现出既不导电、也不导热。磁性材料也是如此,象铁钴合金,把它做成大约20—30纳米大小,磁畴就变成单磁畴,它的磁性要比原来高1000倍。80年代中期,人们就正式把这类材料命名为纳米材料。2、纳米动力学,主要是微机械和微电机,或总称为微型电动机械系统,用于有传动机械的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光纤通讯系统,特种电子设备、医疗和诊断仪器等.用的是一种类似于集成电器设计和制造的新工艺。特点是部件很小,刻蚀的深度往往要求数十至数百微米,而宽度误差很小。这种工艺还可用于制作三相电动机,用于超快速离心机或陀螺仪等。在研究方面还要相应地检测准原子尺度的微变形和微摩擦等。虽然它们目前尚未真正进入纳米尺度,但有很大的潜在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3、纳米生物学和纳米药物学,如在云母表面用纳米微粒度的胶体金固定dna的粒子,在二氧化硅表面的叉指形电极做生物分子间互作用的试验,磷脂和脂肪酸双层平面生物膜,dna的精细结构等。有了纳米技术,还可用自组装方法在细胞内放入零件或组件使构成新的材料。新的药物,

简要分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简要分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最近几年,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当前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全国各个领域普遍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也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经济与文化与国际间的差距越来越小,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为人们呈现了新的世界,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计算机技术也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将来的计算机技术将呈现为更为丰富的特点,在为人们生产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更为有效的改变人们的生活。 1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特点 1.1 网络化特点 计算机网络化技术就是有效结合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功能强大、规模巨大、传递信息速度较快的大型网络,利用大力整合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从而形成丰富的优质资源在网络中以共享的形式存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发展,各个大型公司、各级政府部门、家庭计算机已经实现了全面普及,结合网络技术将其有机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传输。 1.2 多极化特点 社会中拥有着各种各样的行业,不同行业对计算机有着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在航天航空、现代军事当中应用着一些大型与巨型计算机,人

们在需求计算机方面不再只讲求小型个人计算机,而呈现为要求同时呈现微型、小型、大型、巨型等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已经表现为明显的多极化特点。 1.3 智能化特点 在第五代计算机中,计算机智能化就是利用提前编制一定的程序指令植入计算机当中,使计算机与人的思维、感觉产生一定的关系,从而可以加快处理信息的速度,在当前生活当中,计算机智能化研究已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如计算机机器人技术的出现。 1.4 多媒体化特点 在此方面的多媒体化就是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大众传播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同时拥有视频、图像、文本、图形、文字、声音等多种功能,将计算机技术中的丰富信息集成为一个整体,不受人机矛盾关系的影响,可以利用最为恰当的手段解决各种信息。 2 展望计算机的将来发展 笔者认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下面这些: 2.1 巨型计算机技术 此类计算机技术有着较快的运算速度和极大的存储空间,无以伦比的功能,一般情况下,这种计算机的容量可以达到几百兆以上,运算速度可以上升到百亿次每秒,可以普遍应用于航空航天、地质勘测、气象卫星、国际科技等各个领域当中,深入研究此方面技术可以保证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技术得到较快发展。 2.2 神经网络计算机技术

量子计算机发展简史

量子计算机发展简史 原著:Simon Bone & Matias Castro 翻译:bianca 2003年3月26日 内容摘要 听起来好像有点奇怪,计算机的未来可以被建筑在一杯咖啡周围。那些咖啡因分子恰巧是构建“量子计算机”--一种能够保证提供可在几秒钟内破解密码的思想回应功能的新型计算机的可能组成部件。 内容目录 1.介绍 1.1量子计算机的基本要素 1.2量子计算机的缺点--(电子)脱散性 1.3取得结果 2.通用计算的理论 2.1加热流失的信息 2.2通用量子计算机 2.3人工智能 3.建立一台量子计算机 3.1量子点 3.2计算流体 4.量子计算机的应用 4.1Shor算法--Shor的算法--一个范例 4.2Grover算法 4.3量子机械系统的模拟 5.量子通讯 5.1量子通讯是如何工作的 5.2量子比特的任务 6.当今进展及未来展望 7.结论

8.术语表 9.参照表 9.1书籍 9.2人物 9.3杂志文章 9.4网页 1.介绍 经常会有能使计算机的性能大大改善的新技术出现。从晶体管技术的引进,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持续性发展,科技进步的速度总是如此无情。近日来,现代处理器中晶体管体积的减小成为计算机性能改进的关键所在。然而,这种不断的减小并不能够持续很长的时间。如果晶体管变得太小,那种对量子机械的未知影响将会限制它的性能。因此,看起来这些影响会限制我们的计算机技术,它们真的会吗?在198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Richard Feynman想出了“量子计算机” 的概念,那是一种利用量子机械的影响作为优势的计算机。有一段时间,“量子计算机”的想法主要仅仅停留在理论兴趣阶段,但最近的发展令这个想法引起了每一个人的注意。其中一个进步就是一种在量子计算机上计算大量数据的算法的发明,由Peter Shor(贝尔实验室)设计。通过使用这种算法,一台量子计算机破解密码可以比任何普通(典型)计算机都要快。事实上,一台能够实现Shor算法的量子计算机能够在大约几秒内破解当今任何密码技术。在这种算法的推动下,量子计算机的话题开始集中在动力上,全世界的研究人员都争当第一个制造出实用量子计算机的人。 1.1量子计算机的基本要素 在计算机的经典模型中,最基础的构建要素--比特,只能存在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之一:0或是1。在量子计算机中,规则改变了。一个原子比特--经常被简称为“量比”(quantum bit) --不仅仅存在于传统的0和1状态中,还可以是一种两者连续或重叠状态。当一个量比处于这种状态时,它可以被认为存在于两种领域中:一种为0,而另外一种为1。一个基于这种量比的操作能够同时有效地影响两个值。因此,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在量比上实行单一操作时,我们是在针对两种不同的值进行的。类似的,一个双量比系统能对4个值进行操作,而一个三量比系统就是8个值。因此,增加量比的数目能够以指数方式增加我们从系统获得的“量子并行效应”(量子并行效应)。在拥有正确算法类型的情况下,它能通过这种并行效应以远低于传统计算机所花费的时间内解决特定的问题。 1.2量子计算机的缺点--(电子)脱散性

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课程论文

半导体量子点的电子自旋相干和自旋操控 摘要:现在各国科学家都在努力希望实现量子计算机,而量子计算机需要一些重要的量子性质,其一是“量子相干性”。该文介绍了量子相干性,并简略介绍了半导体量子点中的电子的自旋相干性,简要探讨半导体量子点的电子自旋操控的方法 关键词:量子点自旋相干自旋调控 一﹑量子相干性 量子相干性,或者说“态之间的关联性”。其一是爱因斯坦和其合作者在1935年根据假想实验作出的一个预言。这个假想实验时这样的:高能加速器中,由能量生成的一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朝着相反的方向飞行,在没有人观测时,两者都处于向右和向左自旋的叠加态而进行观测时,如果观测到电子处于向右自旋的状态,那么正电子就一定处于向左自旋的状态。这是因为,正电子和电子本是通过能量无中生有而来,必须遵守守恒定律。这也就是说,“电子向右自旋”和“正电子向左自旋”的状态是相关联的,称作“量子相干性”。这种相干性只有用量子理论才能说明。 要在量子计算机中实现高效率的并行运算,就要用到量子相干性。彼此有关的量子比特串列,会作为一个整体动作。因此,只要对一个量子比特进行处理,影响就会立即传送到串列中多余的量子比特。这一特点,正是量子计算机能够进行高速运算的关键。 二﹑半导体量子点中的电子的自旋相干性

半导体中的电子电荷相干态已经由超快脉冲激光光谱进行了广 泛的研究。强的激光脉冲在半导体中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和空穴,它们的动力学过程大致可分成3 个阶段: (1) 无碰撞或相干阶段。在这个阶段内,电子和空穴与光场之间产生了一个相干的耦合振荡,导致 了材料极化强度的振荡,类似于二能级系统的拉比跳跃。 (2) 位相弛豫阶段。在这个阶段内,电子和空穴都失去了它们的位相相干性,类 似于二能级系统的退相弛豫。 (3) 准热平衡阶段。由于电子- 声子相互作用,电子和空穴将能量传递给声子(晶格) ,它们分别弛豫到导 带和价带的顶部,形成准平衡状态。利用不同延迟时间的泵- 探束瞬态吸收光谱可以测量半导体中的退相弛豫时间。图1 是GaAs 三个激发载流子浓度下瞬态差分透射系数ΔT作为延迟时间的函数。 由图1 可见,有两个衰减过程;一个是快过程,另一个是慢过程。前者对应于位相弛豫,后者对应于准热平衡弛豫。实验测得GaAs中 的位相弛豫时间分别为30 ,19 ,13fs ,对应于由小到大三个载流子 浓度。这个位相弛豫时间是较小的,主要是由电子的谷间散射引起的。

量子计算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_王建锋

高教论坛 量子计算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王建锋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河南郑州450000) 量子信息科学引入后,重新对计算、信息编码与处理进行了诠释。作为一门高效处理信息的学科,量子信息体现了科技的进步。该 学科融入了多个学科,包括信息科学、 物理学,以及材料学。因此,与传统的计算相比,也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可以看出,自从应用量子 信息科学后,使计算机的更加安全,并且提高了通信的质量。 尽管量子计算机尚在初步发展阶段,但是该学科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对量子计算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探讨非常有必要。 1量子计算机的发展现状1.1研究概况(1)拓扑量子计算。 拓扑量子计算方案由一位数学物理学家提出。根据拓扑量子不受扰动的特点,完成量子计算机的构造。在此基础上,进行容错量子的计算。当前,该计算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世界上很多大学已经开始了理论与实验方面的研究。在进行拓扑量子计算时,每个子都有几下几个特点。第一,有很多准例子,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作用是进行信息的初始化。第二,当每个子进行交换时,只要满足辫群规 则,就能实现拓扑量子门。 然后,完成信息的处理。第三,在拓扑量子计算中,不用考虑环境影响的因素。所以,保证了处理的准确性。当前,美国已经根据相关研究,成功建立了基本的量子位。 (2)单向量子计算。 单向量子是一种新的途径。该计算采用了量子的纠缠态、经典通信,以及局域操作,来传递非局域作用,继而实现等价的非局域哈密顿量功能。所以,成功建立了一种高度纠缠的状态。该状态被称为图态。利用相邻的量子比特进行LOCC过程,可以完成出发端量子比特的逻辑门操作。根据以上原理,有助于完成电路的设计。可以看出,如何高效的转换量子比特数目图态是其模型计算的难点。 (3)绝热量子计算。 绝热量子计算的核心思想是:依靠绝热演化的性能,来等效实现量子玄正的变换。当表现为绝对零度时,系统则处于初始状态。此时,如果不存在能级交叉的现象,那么在理论上来将,系统就会保持基态。但是,在系统演化前后,基态就存在玄正变换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则可以根据绝热的过程,来实现量子计算。以上方案既有优点,也有缺陷。其优点在于保证系统处于基态。其缺陷为能隙缩小,延长了绝热演化的时间。针对以上问题,采用量子仿真技术就可以解决。该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科技的快速发展。 1.2实验进展(1)量子点体系。 量子点体系是在微加工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半导体二维电子气,然后成功研制出单电子晶体管。该体系符合量子力学规律,代表了未来量子计算机发展的方向。近年来,国际上多个单位通过研究,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表明,当半导体量子点具备一定条件后,就可以作为量子芯片。尽管如此,量子芯片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受到周边环境影响较大。鉴于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必须加大力度。 (2)超导量子电路。 该量子计算的核心是Josephson。根据不同的表征量子比特,将其分为三个类型,分贝是电荷、相位,以及磁通。研究表明,该量子电路的特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利用量子电路结构,能够完成 电路的设计、制定。同时,也可以完成对磁通信号的调整、控制。另一 方面,根据当前的微电子制造工艺,提高了该量子电路的拓展性。 (3)离子阱体系。离子阱体系诞生后,首先实现了量子计算。当前,经过不断的研究,该体系已经在实验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水平非常高。近年来,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提高量子操控的单元技术、体系的拓展 等。 调查显示,美国已经启动了相关的计划,预计能够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2量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近年来,美国实施了研究量子芯片的计划。该计划是时候,不仅推动了量子计算机的研究,而且加大了竞争。随着半导体芯片的快速发展,其晶体管的尺寸也不断减少。目前,与单位流感病毒的大小差不多。其次,晶体管的数目也逐渐减少,量子效应不断增强。在传统模式下,能够达到控制电子的物理极限。当单位晶体管只能容纳一个电子时,也必然满足量子学的规律。可以看出,芯片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一代的量子力学计算芯片。随着半导体 微电子技术被突破后,就出现了量子芯片。 美国竞争力计划推行后,代表了量子芯片的实际应用。由于量子芯片与国家安全、产业安全息息相关,美国相关负责人已经将芯片科技提到重要战略位置。受美国的影响,日本、欧共体等也启动了相关的计划,引发了新的计算机技术竞争。目前,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给我国电子个工业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稳步推行量子调控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不受制于人,实现信息技术的革新。调查显示,近年来,通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已经加快了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取得了很大成绩。表现为:在多光子纠缠、量子密码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研究基础还很薄弱,缺乏原创性的成果,总体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在量子计算机学科主流方向上,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鉴于此,我国需要迫切开展更富有挑战性的量子计算机计划,同时不断壮大科研队伍,保证技术方面的支撑。只有加强基础建设,才能实现新一轮的突破,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量子计算机以强大的计算能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看出,在未来的发展中,量子计算机必然在世界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尽管如此,该体系在运作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世界各国需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不断创新技术,完善体系,以此来获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邹奕成,毛杰.量子计算机的发展[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24):131-131.[2]刘超,梁丽,徐亮.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91-92.[3]潘斌辉,孔外平.量子计算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25(5):4-8.[4]马宏源,李伟.量子计算机的研究与发展[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 作者简介:王建锋(1974-),男,汉族,籍贯: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金东村,学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 摘要:与传统的计算工具相比,量子计算机更加先进。应用该工具后,在处理数据上发挥了更强大的功能,解决了以往比较困难的 数学问题。基于此,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量子计算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在未来的时代中,量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量子计算机;发展;现状;趋势;分析57··

量子计算的发展讲解学习

量子计算的发展

量子计算的发展 摘要:量子计算是量子力学的新进展,它是一种和传统的计算方式迥然不同的新型计算.其概念是全新的,它将使计算技术进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境界。对于某些问题,量子计算机可以达到常规计算机不能达到的解题速度.量子计算机可以解决常规计算机不能解决的某些问题量子计算由于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和可以有效的模拟量子行为的能力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量子计算的含义及其基本原理,以及对于未来量子计算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机;量子位

目录 引言 (4) 1基本概念 (4) 1.1量子计算 (4) 1.2量子计算机 (4) 1.3量子位 (5) 2.量子计算的原理 (6) 2.1量子叠加性 (6) 2.2量子纠缠 (7) 3.量子计算的发展 (7) 3.1中期发展 (7) 3.2发展前景 (8)

量子计算的发展 引言 自MaxPlanck在1900年提出量子假说以来,量子力学给人类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经典物理学对世界的认知方式。量子计算和量子计算机概念起源于著名物理学家Feynman,是他在1982年研究用经典计算机模拟量子力学系统时提出的。1985年Deutsch提出第一个量子计算模型即图灵机,量子计算才开始具备了数学的基本型式。由此,量子计算迅速吸引了全世界研究者的注意并成为一门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学科。 1. 基本概念 1.1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是应用量子力学原理来进行有效计算的新颖计算模式,它利用量子叠加性、纠缠性和量子的相干性实现量子的并行计算。量子计算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的计算理念。 1.2.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量子计算部分,Nielsen等着)6

6.1 当x=0时有(2|0><0|-I )|x>=|0> 当x>0时有(2|0><0|-I )|x>=-|x> 所以2|0><0|-I I 即为相移算子 6.2 |φ><φ|=1/N Σ i =0 N?1Σ j =0 N?1|i><φ|-I )Σ k =0N?1 a k |k>=2/N Σi =0 N?1Σ j =0 N?1|i>-Σk =0 N?1a k |k> 而|i>,|j>,|k>都经过标准归一化,所以当|j>=|k>时,有|j>!=|k> 时,有|j>-Σ k =0 N?1a k |k>=Σ k =0 N?1[-a k +]|k> 其中=Σ k =0 N?1a k N 6.3 (此处为验证Grover 迭代能写成以下矩阵形式) |φ>=cos(θ/2)|α>+sin(θ/2)|β>写成向量形式为[cos(θ/2) sin(θ/2)]T 所以G|φ>= cos θ?sin θsin θ cos θ cos(θ/2)sin(θ/2) = cos(3θ/2) sin(3θ/2) =cos(3θ/2)|α>+sin(3θ/2)|β> 所以Grover 迭代能写成G= cos θ ?sin θsin θ cos θ 6.4 按照书上只有一解的过程,对于多解只能测量出所有解的和 6.5 6.6 (⊙为张量积符号 X 为PauliX 门, Z 为PauliZ 门) 框中的门可以表示为 (X ⊙X)(I ⊙H )(|0><0|⊙I+|1><1|⊙X )(I ⊙H)(X ⊙X) =X|0><0|X ⊙XHHX+X|1><1|X ⊙XHXHX(HXH=Z) =|1><1|⊙I +|0><0|⊙(-Z) =(I -|0><0|)⊙I +|0><0|⊙(I-2|0><0|)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 摘要:计算机科学围绕信息、知识、智能等主题发展迅速。文章系统地介绍了信息处理、文字与自然语言的理解、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知识科学;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遗传算法、逻辑学等领域研究中前沿的若干问题,并提出未来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知识科学智能技术发展趋势 在短短的60年里,计算机科学发展至今,取得了巨人的成就。从观念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时代。加速T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今天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多影响人类社会的进步。 1 计算机科学前沿热点 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中前沿的问题主要围绕信息、知识、智能三大研究领域展开讨论。本文中所指的信息是指客观事物的属性。而知识不同于信息,它是人们对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与处理后,形成的规律、规则、方法及认识。智能则是指大脑从历史信息、知识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对现有信息、知识的推理、演绎、判断的方法。 根据研究分析表明,在三大研究领域中,主要有以下前沿热点研究: (1)信息方面:信息处理、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生物信息学。 (2)知识方面:以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为主要研究的问题。 (3)智能方面:以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机器证明,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遗传算法,代数逻辑学形成了本研究领域的主要特色。 1.1 信息科学 1.1.1 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是当今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点,目前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可分为符号和数据,因而一切要由计算机处理的对象首先是符号化和数字化。信息科学正在形成和迅速发展,现在主要的研究课题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1)信息源理论和信息的获取。主要研究自然信息源和社会信息源,以及从信息源提取信息的方法和技术。 (2)信息的传输、存储、检索、转化和处理。 (3)信号的测量、分析、处理及显示。 (4)模式信息处理。研究对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的处理、分类和识别,研制机器图像和语音识别系统。 (5)知识信息处理。研究知识的表示、获取和应用,建立具有推理和自动解决问题能力的知识信息处理系统,即专家系统。 (6)决策和控制。在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识别和理解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决策或控制,从而建立各种控制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1.1.2 数据挖掘技术 传统的数据库技术是单一的数据资源,即以数据库为中心,对事务处理、批处理到决策分析等各种类型的数据处理工作。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数据库中数据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计算机能够更多的参与数据分析与决策的制定等领域。数据库处理可以大致划分为两大类:操作型处理和分析型处理(或信息型处理)。这种分离,划清了数据处理的分析型环境与操作型环境之间的界限,从而由原来的以单一数据库为中心的数据环境发展为一种体系化环境,因而产生了数据挖掘技术。在这方面目前主要解决的前沿问题有: (1)异构数据的接口机制;(2)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问题;(3)数据仓库的数据优化问题;(4)数据仓库中数据的获取与整理;(5)历史数据的提出和信息挖掘;(6)信息挖掘的方法学问题;

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第一章计算机发展史简介 一.先驱者的贡献 帕斯卡(Biaise Pascal,1623~1662)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 ↖19 岁受机械时钟的启发发明第一个齿轮式机械计算器(1642 年),只能做加、减法 巴贝奇(C.Babbage,1791~1871) ↖英国数学家 ↖公认的计算机之父 ↖研制出差分机和分析机 ↖提出程序控制的思想 ↖提出了完整的通用计算机的设计方案,已经有许多的现代计算机的元素在里面,最终100 年后由艾肯实现 爱达.拜伦(Ada Augusts Lovelace,1815~1852) ↖英国数学家 ↖为巴贝奇的分析机编制程序 ↖虽然还没出现?°循环?±,?°子程序?±的概念,但其中已经蕴含了现在程序的思想。 ↖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位程序员 艾肯(Howard Aiken,1900~1973) ↖美国数学教授 ↖制造出第一台机电式计算机MarkI ,后又制造出MarkII ↖MarkI 的一些参数: 以机电的方法代替机械的方法实现分析机,1944 年完成,在哈佛大学用了15 年 15.5米,高2.4米,75万个零部件 乘法速度是3 秒 图灵(Alan Turing,1912~1954) ↖英国科学家 ↖现代计算机诞生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 人物之一,另一个是冯. 诺依曼 ↖他对现代计算机的贡献有两个: 建立图灵机理论模型 提出定义机器智能的图灵测试 冯.诺依曼(Von.Neumann,1903~1957) ↖美国数学教授 ↖现代计算机之父 ↖两个方面的重要贡献 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思想 在EDVAC设计中提出的计算机结构奠定了现代 计算机体系结构框架,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 二.现代计算机的诞生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电子计算机ENIAC的诞生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目前,中间件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企业应用的主流技术,如交易中间件、消息中间件、专有系统中间件、面向对象中间件、数据存取中间件、远程调用中间件等。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广泛和深入,又向计算机术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起提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和存储量,关键是实现更高的集成度。传统的计算机的芯片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这在当时是最佳的选择。但随着集成的提高,它的弱点也日益显现出来。专家们认识到,尽管随着工艺的改进,集成电路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在单位面积上容纳的元件有限的,在1毫米见的硅片上最多不能超过25万个,并且它的散热、防漏电等因素制约着集成电路的规模,现在的半导体芯片发展即将达到理论上的极限。因此,有人预测现行的计算机系统将在2010年遇到无法逾越的障碍。为此,世界各国研究人员正在加紧研究开发新一代计算机,从体系结构的变革到器件与技术革命都要产生一次量的乃至质的飞跃。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表现为4种,即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未来新一代的计算机可分为模糊、量子、超导、光子和DNA5种类型。 1计算要的发展趋势 1)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计算机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功能更强、可靠性更高的计算机。其运算能力一般在每秒百亿次以上,存容量在几百G字节以上。巨型计算机主要用于尖端科学技术和军事国防系统的研究开发。巨型计算机的发展集中体现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2)微型化 微型化是指发展体积更小、功能更强、可靠性更高、携带更便、价格更便宜、适用围更广的计算机系统。因为微型机可渗透到诸如仪表、家用电器、导弹弹头等中、小型机无法进入的领域,所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异常迅速。预计微型机性在一起,今后将逐步发展到对存储器、通道处理机、高速运算部件、图形卡、声卡的集成,进一步将系统的软件固化,达到整个微型机系统的集成。 3)网络化 网络化是指利用通信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按照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达到所有用户都可共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的目的。目前计算机联网已经非常普遍,但是计算机网络化仍然有多工作要做。如网络上资源虽多,利用却并不便;联网的计算机虽多,计算机特别是服务器的利用率并不高;网络虽然便,但是却不安全,等等。计算机网络化在提供便、及时、可靠、安全、高效的信息服务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目前各国在开发三网合一的系统工程,即将计算机网、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合为一体。将来通过网络能更好地传送数据、文体资料、声音、图形和图像,用户可随时随地在全世界围拨打可视和收看任意的电视和电影。 4)智能化 5)智能化是指让计算机具有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的能力。智能计算机具有解决问题和逻辑推理的功能,以及知识处理和知识库管理的功能等。 人与计算机的联系是通过智能接口,用文字、声音、图像等与计算机自然对话。智能化的研究领域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领域是专家系统和

量子计算的发展

量子计算的发展 摘要:量子计算是量子力学的新进展,它是一种和传统的计算方式迥然不同的新型计算.其概念是全新的,它将使计算技术进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境界。对于某些问题,量子计算机可以达到常规计算机不能达到的解题速度.量子计算机可以解决常规计算机不能解决的某些问题量子计算由于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和可以有效的模拟量子行为的能力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量子计算的含义及其基本原理,以及对于未来量子计算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机;量子位

目录 引言 (1) 1 2 2 3 3 2.1量子叠加性 (3) 4 3.量子计算的发展 (5) 5 3.2发展前景 (5)

量子计算的发展 引言 自MaxPlanck在1900年提出量子假说以来,量子力学给人类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经典物理学对世界的认知方式。量子计算和量子计算机概念起源于著名物理学家Feynman,是他在1982年研究用经典计算机模拟量子力学系统时提出的。1985年Deutsch提出第一个量子计算模型即图灵机,量子计算才开始具备了数学的基本型式。由此,量子计算迅速吸引了全世界研究者的注意并成为一门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学科。 1. 基本概念 1.1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是应用量子力学原理来进行有效计算的新颖计算模式,它利用量子叠加性、纠缠性和量子的相干性实现量子的并行计算。量子计算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的计算理念。 1.2.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实现量子计算的机器。作为其核心器件的量子计算机是个由许许多多量子处理器构成的多体量子体系,每个量子处理器是个两态量子系统。基于量子叠加性原理,采用合适量子算法可以加快某些函数的运算速度,如Shor量子并行算法可以将“大数因子分解”这个电子计算机上指数复杂度的难题变成多项复杂度的“易解”问题,从而可攻破现有广泛使用的公钥RSA等体系。

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

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所要论述的就是通过现有的技术以及当今在计算机领域还在研究中的尖端科技,对于计算机未来的一些展望以及计算机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计算机发展方向微型化计算能力新型计算机智能

0引言 计算机在最近的几十年发展突飞猛进,是在众多行业中发展最快的高新领域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人还难以预料今天计算机会如此强大,而今天的我们所预见的未来的计算机又将有几分准确性呢。不管未来的计算机是什么样的,根据现在的研究以及人们的需要来看,有几个特点可能会在较近的未来实现,计算机将会更加微型化,计算能力还会更加强大,而随着计算机与诸多领域的相互渗透,新型计算机也会应运而生,此外,计算机的智能化也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1“更小更强大” 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都在向着计算能力更强大的方向发展,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民用化,为了更方便人们的生活,计算机又在向着更小的方向发展。“更小更强大”是计算机制造领域人们追求的目标。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计算机已经具有很强的计算能力和便携性,在以后的发展中,计算机要想更小而有计算能力更强,就需要有更精细更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才能使同样的面积具有更高的计算能力和更快的速度,现在CPU的生产技术已经达到纳米级,CPU的更加微小将同时带动电脑其他部件诸如内存、硬盘、显卡、主板的微型化,但与此同时,密集化将会产生更大的发热问题,这就需要研究人员采用更先进的散热技术和优化能力,只有电脑上的主要部件都微型化,才能实现整台电脑的微型化。但就计算能力而言,计算机领域著名的摩尔定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分子原子也是有大小的,现在可以将硅处理到纳米级,但总是会遇到小到不能再处理的瓶颈,到那时再先进的生产技术也无济于事,这时便需要考虑到算法和计算方式的问题。在未来是否会有更加先进的计算方式取代二进制,是否会有更加简捷的算法,是计算机领域工作者应该考虑的。 2新型计算机 一方面,一部分人在对现有计算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而另一方面,一些人在计算机与其他领域的渗透中不断探索,研究新型的计算机。 2.1量子计算机

光量子计算机的原理及研究进展

光量子计算机的原理及研究进展 电子计算机主宰了过去的一个世纪,目前世界上的主流计算机开发公司诸如英特尔、IBM 公司和AMD公司仍然继续使用电子电路开发更小和更快的微处理器。然而,随着时代的进展,更加高速、携带信息更多的通信技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强烈需求。计算技术的未来在于光子计算这些技术包括纳米技术、量子技术、光交换技术等。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第一个研制出光子微处理器的国家将毋庸置疑地占据在计算技术领域中的领先地位并且确保巨大的经济收益。 正如我们所熟知,光子计算机是一种由光信号进行数字运算、逻辑操作、信息存贮和处理的新型计算机。它由激光器、光学反射镜、透镜、滤波器等光学元件和设备构成,靠激光束进入反射镜和透镜组成的阵列进行信息处理,以光子代替电子,光运算代替电运算。光的并行、高速,天然地决定了光子计算机的并行处理能力很强,具有超高运算速度。光子计算机还具有与人脑相似的容错性,系统中某一元件损坏或出错时,并不影响最终的计算结果。光子在光介质中传输所造成的信息畸变和失真极小,光传输、转换时能量消耗和散发热量极低,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比电子计算机低得多。随着现代光学与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相结合,在不久的将来,光子计算机将成为人类普遍的工具。 相比过去的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拥有更多优势。首先,光子不带电荷,因此它们之间不存在电磁场相互作用在自由空间中几束光平行传播、相互交叉传播,彼此之间不发生干扰,千万条光束可以同时穿越一只光学元件而不会相互影响。其次,光子没有质量,它既可以在半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传播速度比电子在导线中的传播速度快得多(约1000倍),也就是说,光子携带信息传递的速度比电子快计算机内的芯片之间用光子互连不受电磁干扰影响,互连的密度可以很高。最后,使用光量子计算器,能够实现超大规模的信息存储容量以及能量消耗小,散发热量低等。 量子计算机的发展也存在不少因难。目前国际上量子计算机研制的四大技术难关是:量子隐性远程传态测量中的波包塌缩;多自由度系统环境中小系统的量子耗散;量子退相干效应;量子固体电路如何在常态(常温、常压等)中运行量子态。既然可供实用的量子计算机尚未问世,那就说明量子计算机研制仍然面

密码学发展史

密码学发展简史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学生:卢富毓学号:20101910072 密码是什么?什么是密码学? 信息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而密码便是对信息进行隐藏的一种手段。它既是一种工具又是一门艺术。 《破译者》一书说:“人类使用密码的历史几乎与使用文字的时间一样长。”因为自从有了文字以来,人们为了某种需要总是想方设法隐藏某些信息,以起到保证信息安全的目的。人们最早为了包通信的机密,通过一些图形或文字互相传达信息的密令。连闯荡江湖的侠士和被压迫起义者各自有一套秘密的黑道行话和地下联络的暗语。 而在今天信息泛滥的计算机世界里,如何保护好自己的重要信息不被泄露,保护自己的通讯不被窃听等一系列与信息有关的内容中,同样需要一个较好的密码协议来完成对信息的私密化!可以看出密码学在不同的时代里有着不同的诠释。 所以密码学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学科。 古典密码学 密码学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1、第一阶段从古代到1949,这一时期称为古典密码时期,密码学可以 说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种学科。(发展缓慢) 2、第二阶段是从1949年到1976年,这一时期,由香浓发表的“保密系 统的信息理论”一文产生了信息论,信息论为对称密码系统建立了理论基础,从此密码学成为一门学科。 3、第三个阶段是从1976年到1984年。1976年Diffie和Hellman发表了 《密码学新方向》一文,从而导致了密码学上的一场革命。他们首次证明了发送端和接收端无密钥传输的保密通讯是可能的,从而开创了公钥密码学的新纪元。 4、第四个阶段是从1984年至今,1984年Goldwasser和Micali首次提出 了证明安全的思想。他们讲概率论中的东西引入到密码学,在计算复杂度理论假设下,安全性是可以证明的。 5、第五个阶段,这是我个人认为有必要写出来的——两字密码学时期: 当量子计算机大量的投入使用后,可以预见好多目前主流的加密算法将不再实用,新的方案新的体系将被人们发现利用。 公元前400年,斯巴达人就发明了“塞塔式密码”,即把长条纸螺旋形地斜绕在一个多棱棒上,将文字沿棒的水平方向从左到右书写,写一个字旋转一下,写完一行再另起一行从左到右写,直到写完。解下来后,纸条上的文字消息杂乱无章、无法理解,这就是密文,但将它绕在另一个同等尺寸的棒子上后,就能看到原始的消息。这是最早的密码技术。

浅谈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015065395.html, 浅谈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作者:陈作帆章珺 来源:《财讯》2016年第16期 自从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各项科学技术也日益完善,作为一门全新的科学技术,计算机软件通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而成的。在逻辑功能上,计算机软件本身提供逻辑语言,这对于计算机工作的控制以及应用都更为快捷高效。因为这个原因,计算机的软件技术开发对于计算机的未来发展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计算机将具备更多的智能成分,它将具有多种感知能力、一定的思考与判断能力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除了提供自然的输入手段(如语音输入、手写输入)外,让人能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各种交互设备已经出现,虚拟现实技术是这一领域发展的集中体现。 传统的磁存储、光盘存储容量继续攀升,新的海量存储技术趋于成熟,新型的存储器每立方厘米存储容量可达10TB(以一本书30万字计,它可存储约1500万本书)。信息的永久存储也将成为现实,千年存储器正在研制中,这样的存储器可以抗干扰、抗高温、防震、防水、防腐蚀。 未来计算机发展前景 新型计算机系统不断涌现 硅芯片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意味着硅技术越来越近其物理极限,为此,世界各国的探究职员正在加紧探究开发新型计算机,计算机从体系结构的变革到器件和技术革命都要产生一次量的乃至质的奔腾。新型的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等将会在21 世纪走进我们的生活,遍布各个领域。 (1)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基于量子效应基础上开发的,它利用一种链状分子聚合物的特性来表示开和关的状态,利用激光脉冲来改变分子的状态,使信息沿着聚合物移动,从而进行运算。 量子计算机中数据用量子位存储。由于量子叠加效应,一个量子位可以是0或1,也可以既存储0又存储1。因此一个量子位可以存储2个数据,同样数目的存储位,量子计算机的存储量比通常计算机大很多。同时量子计算性能够实行量子并行计算,其运算速度可能比目前个人计算机的PentiumⅢ晶片快10亿倍。目前正在开发中的量子计算机有3种类型:核磁共振(NMR)量子计算机、硅基半导体量子计算机、离子阱量子计算机。预计2030年将普及量子计算机。

量子信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量子信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量子信息论是经典信息论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本文综述了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了为人们所熟知的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领域的进展,本文以介绍量子信息论的基本理论框架为主, 同时也介绍了量子信息领域的实验研究进展。 关键词:量子信息、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研究进展 1、引言 自19世纪进入通信时代以来, 人们就梦想着像光速一样( 甚至比光速更快)的通信方式. 在这种通信方式下,信息的传递不再通过信息载体( 如电磁波) 的直接传输,也不再受通信双方之间空间距离的限制, 而且不存在任何传输延时, 它是一种真正的实时通信. 科学家们试图利用量子非效应或量子效应来实现这种通信方式, 这种通信方式被称为量子通信.与成熟的通信技术相比, 量子通信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已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引起各国政府、科技界和信息产业界的高度重视. 自1993年美国IBM的研究人员提出的量子通信理论以来,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防部等部门正在着手研究此项技术, 欧盟从1999年开始研究, 日本也2001年将量子通信纳入十年计划. 我国中国科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山西大学在量子通信领域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对量子通信及其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2、量子信息的基础理论 现有的经典信息以比特作为信息单元, 从物理角度讲, 比特是个两态系统, 它可以制备为两个可识别状态中的一个, 如是或非, 真或假, 0或1。在数字计算机中电容器平板之间的电压可表示信息比特, 有电荷代表1, 无电荷代表0。量子信息的单元称为量子比特( qubit ) , 它是两个逻辑态的叠加态| U> = c 0 | 0 > + c 1 | 1 > , | c 0 |2+ | c1 |2= 1 ( 1 )经典比特可以看成量子比特的特例( c0 = 0 或 c 1= 1 ) 。用量子态来表示信息是量子信息的出发点, 有关信息的所有问题都必须采用量子力学理论来处理, 信息的演变遵从薛定谔方程, 信息传输就是量子态在量子通道中的传送, 信息处理( 计算) 是量子态的幺正变换, 信息提取便是对量子系统实行量子测量。在实验中任何两态的量子系统都可以用来制备成量子比特, 常见的有: 光子的正交偏振态、电子或原子核的自旋、原子或量子点的能级、任何量子系统的空间模式等。信息一旦量子化, 量子力学的特性便成为量子信息的物理基础, 其主要的有: 1) 量子纠缠: N ( 大于1) 的量子比特可以处于量子纠缠态, 子系统的局域状态不是相

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当前计算机正朝着巨型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计算机本身的性能越来越优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从而使计算机成为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①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1)多极化 如今,个人计算机已席卷全球,但由于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对巨型机、大型机的需求也稳步增长,巨型、大型、小型、微型机各有自己的应用领域,形成了一种多极化的形势。如巨型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天文、气象、地质、核反应、航天飞机和卫星轨道计算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和国防事业领域,它标志一个国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目前运算速度为每秒几百亿次到上万亿次的巨型计算机已经投入运行,并正在研制更高速的巨型机。 2)智能化 智能化使计算机具有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的能力,使计算机成为智能计算机。这也是目前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计算机要实现的目标。智能化的研究包括模式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的生成和理解、博弈、定理自动证明、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学习系统和智能机器人等。目前,已研制出多种具有人的部分智能的机器人。 3)网络化 网络化是计算机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趋势。从单机走向联网是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计算机网络化,是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组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可以互相通信的网络结构。网络化的目的是使网络中的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资源能被网络上的用户共享。目前,大到世界范围的通信网,小到实验室内部的局域网已经很普及,因特网(Internet)已经连接包括我国在内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多种资源的共享和处理,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因而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4)多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是当前计算机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高新技术之一。多媒体计算机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来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计算机。这些信息包括文本、视频图像、图形、声音、文字等。多媒体技术使多种信息建立了有机联系,并集成为一个具有人机交互性的系统。多媒体计算机将真正改善人机界面,使计算机朝着人类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最自然的方式发展。 ②、未来计算机 1、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一类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的量子物理设备,当某个设备是由两子元件组装,处理和计算的是量子信息,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 2、神经网络计算机 人脑总体运行速度相当于每妙1000万亿次的电脑功能,可把生物大脑神经网络看做一个大规模并行处理的、紧密耦合的、能自行重组的计算网络。从大脑工作的模型中抽取计算机设计模型,用许多处理机模仿人脑的神经元机构,将信息存储在神经元之间的联络中,并采用大量的并行分布式网络就构成了神经网络计算机。 3、化学、生物计算机 在运行机理上,化学计算机以化学制品中的微观碳分子作信息载体,来实现信息的传输与存储。DNA分子在酶的作用下可以从某基因代码通过生物化学反应转变为另一种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