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混凝土配合比方案4.11

桥梁混凝土配合比方案4.11
桥梁混凝土配合比方案4.11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

公路桥梁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大纲

批准:

审核:

编制:

2011年4月1日

目录

一、工程概述 (2)

二、试验目的 (2)

三、试验依据 (3)

四、试验内容 (3)

五、配合比试验委托 (3)

六、试验室检测项目 (3)

七、所用材料的品质检测指标 (4)

八、配合比设计指标 (7)

九、混凝土材料的选用 (7)

十、配合比设计 (8)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

公路桥梁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大纲

一、工程概述

二、试验目的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目的:在满足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抗冻等耐久性和拌和物工作性能条件下,根据集料级配与和易性要求选择最优砂率,合理利用水泥的富裕强度,选择合适的水灰比,尽量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成本,使混凝土配合比进一步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的混凝土配合比,同时为监理单位审查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提供参考。

三、试验依据

本次试验依据以下标准、规范、规程和文件,但不仅限于此。

4.0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4.0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

4.03《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2003;

4.04《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4.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

4.0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

4.0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4.0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4.09《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4.10《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4.11《混凝土外加剂均匀性试验方法》GB8077-2000;

4.12《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2006;

4.13 关于进一步加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使用的通知(中线局工【2010】75号);

4.14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混凝土输水箱涵施工操作指南(试行)2010年06月01日;

4.15《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例(试行)》;

4.16《招标文件》等相关合同技术文件。

四、试验内容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首先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根据设计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选定水灰比,根据塌落度和石子最大粒径选定用水量,用水量除以选定的水灰比求出水泥用量,最后采用绝对体积法计算干燥状态下的砂、石用量,并通过实验和必要的调整确定1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和配合比。

五、配合比试验委托

公路桥梁混凝土配合比委托具备交通部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综合甲级资质的中交国通公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设计,配合比设计所用仪器均校检合格。

六、配合比检测项目

1、水泥检测项目:比表面积、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级、密度检验、碱含量。

2、粉煤灰检测项目:细度、需水量、烧失量、SO3含量和含水量、密度、碱含量。

3、外加剂检测项目:减水率、泌水率比、含气量、固体含量、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碱含量。

4、粗集料检测项目: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表观密度、饱和面干吸水率、针片状含量、超逊径含量、骨料的碱活性检验。

5、细集料检测项目:颗粒级配、石粉含量、泥块含量、坚固性、表观密度、饱和面干吸水率、SO3含量、有机质含量、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骨料的碱活性检验。

6、水质检测项目:水的PH值、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硫酸盐、硫化物检验。

七、所用材料的品质检测指标

1、水泥检测指标:

根据《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标准要求,按《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GB/T8074-2008)、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1346-200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和《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208-1994)对水泥进行比表面积、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烧失量、三氧化硫含量,并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标准《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例》(试行)的规定,按《水泥化学分析方

法》(GB/T176-1996),对水泥进行碱含量、氯离子含量检验。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标准要求

项目

抗折强度

(Mpa)

抗压强度(Mpa)比表

面积

(m2kg)

密度

(g/cm3)

凝结时间

(min)

安定性

标准稠度用

水量(%)

碱含量

(%)3d 28d 3d 28d 初凝终凝

P.O42.5

标准值≥3.5

≥6.5 ≥17.0 ≥42.5

≥300 --

≥45 ≥600

必须

合格

-- ≤0.60

P.O52.5

标准值≥4.0

≥7.0 ≥23.0 ≥52.5

≥300 --

≥45 ≥600

必须

合格

-- ≤0.60

2、粉煤灰检测指标(I级):

根据根据《粉煤灰在混凝土及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的规定对粉煤灰的细度、需水量、烧失量、SO3含量和含水量、密度进行检验,并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标准《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例》(试行)的规定,按《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1996)对粉煤灰的碱含量进行检验。

《粉煤灰在混凝土及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

项目细度(%)需水量比

(%)

烧失量(%)三氧化硫(%)

密度

(g/cm3)

含水量(%)碱含量(%)

I级粉煤灰

标准值

≤12.0 ≤95 ≤5 ≤3 -- -- ≤1.5

3、外加剂检测指标:

根据《公路桥梁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的要求,按《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对高效减水剂、引气剂进行减水率、泌水率比、含气量、固体含量、

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进行检测,并根据南水北调中线标准《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骨料

反应技术条例》(试行)的规定,按《混凝土外加剂匀性试验方法》(GB/T8077-2000)

进行碱含量及密度检验。

高效减水剂标准要求

项目减水率

(%)

含气

量(%)

泌水率

比(%)

凝结时间差(min)抗压强度比(Mpa)碱含量(%)

初凝终凝3d 7d 28d

标准值≥15<3.0 ≤95-60~+90 -60~+90 ≥130≥125≥12≤10

引气剂标准要求

项目减水率

(%)

含气量

(%)

泌水率

比(%)

凝结时间差(min)抗压强度比(Mpa)

碱含量(%)

初凝终凝3d 7d 28d

标准值≥6 4.5-5.5 ≤70-90~+120 -90~+120 ≥90≥90≥85≤10

4、粗集料检测指标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对集料的品质要求,按《公路工程

集料试验规程》(JTGE-2005)对粗集料的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硫化物及硫酸盐

含量、表观密度、饱和面干吸水率、针片状含量、超逊径含量进行检验,并根据南水北

调中线标准《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例》(试行)的规定进行粗集料的碱活

性检验。

粗集料标准要求

项目含泥量

(%)

泥块

含量

坚固性

(%)

压碎

(%)

三氧化

硫含量

(%)

有机质

含量

(%)

表观密度

(g/cm3)

饱和面

干吸水

率(%)

针片状

颗粒含

量(%)

超逊径含量(%)

超径逊径

标准值≤1 不允许≤5 ≤20 ≤0.5 浅于标

准色

≥2550 -- ≤15 0 ≤2

5、细集料检测指标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对集料的品质要求,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2005),对细集料进行颗粒级配、石粉含量、泥块含量、坚固性、表观密度、饱和面干吸水率、SO3含量、有机质含量、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进行检验,并根据南水北调中线标准《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例》(试行)的规定进行细集料的碱活性检验。

细集料标准要求

项目细度

模数

石粉含

量(%)

泥块含量

(%)

坚固

性(%)

表观密

度(㎏

/m3)

饱和面干

吸水率

(%)

SO

3

含量(%)

有机质含

量(%)

云母含

量(%)

轻物质含量(%)

标准值――6~18 不允许≤8 ≥2500 ――≤1 不允许≤2 ――

八、配合比设计指标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方城段公路桥梁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抗冻等级和骨

料级配设计指标见表1

表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城段公路桥梁混凝土设计指标

九、配合比原材料的选用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用原材料检验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陶岔~沙河南(委托建管项目)方城段第五施工标段

工程配合比设计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提供。配合比使用的水泥为天瑞集团南召水泥有限

公司和方城宛北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普通42.5级、52.5级水泥;粉煤

灰为平顶山姚孟电力粉煤灰开发有限公司Ⅰ级粉煤灰;外加剂为西卡中国有限公司天津

分公司生产的高效减水剂、引气剂;粗集料采用荆山石料场和石盘沟石料场生产的5~

20mm、20~40mm碎石;细集料采用。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统计表

原材料名称生产厂家厂家地址生产规模产品规格备注

水泥方城县宛北水泥有

限公司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杨集

乡傅庄村

120万吨/年

P.O52.5、P.O42.5及

P.C32.5

——天瑞集团南召水泥

有限公司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皇路

店镇

240万吨/年

P.O52.5、PⅡ52.5、

P.O42.5及P.C32.5

——

序号部位强度

等级

抗渗

等级

抗冻

等级

限制最大

水胶比

骨料

级配

出机口坍

落度(cm)

1 桥梁灌注桩C25 / // 一18-22

2 桥梁工程盖梁、墩柱台身、预制混凝土附属结构(包括人行

道、栏杆、缘石、搭板及枕梁)

C30 / F150 0.42 二5-7

3 桥梁工程砼垫石、桥面铺装砼C40 / F150 0.42二5-7

4 桥梁工程预制预应力上部结构C50 / F150 0.42二12-14

粉煤灰 平顶山姚孟电力粉煤灰开发有限公司 河南平顶山市姚电大道一号

/ Ⅰ、Ⅱ、Ⅲ级粉煤灰 ——

砂子

白河亚传林砂厂 宛城区新店乡竹园寺村 1500m 3/日 河砂 选用石料场已经过建管单位勘测,碱活性试验合格

石料

荆山料厂

位于方城北14公里,距S239公路600米 4000m 3

/日

石灰岩

石盘沟石料场 (即天惠元建材)

位于鲁山境内,距方城九标35公里,紧靠鲁山至方城乡间公路

1000m 3/日 微风化花岗岩

外加剂

西卡(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市北辰区铁东北路天穆镇都市产业园南仓园区天盈四支路18号

/

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引气剂

——

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根据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南水北调“关于进一步加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使用的通知(中线局工【2010】75号)”及设计文件要求,混凝土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fcu.+1.645σ

式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Mpa;

fcu.k---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Mpa,按表1取用; 表1

σ值取用表

混凝土强度等级

低于C20 C20~C35 高于C35 σ

4.0

5.0

6.0

桥梁C25F150、C30F150、C40F150、C50F150混凝土配制强度见表2。 表2 混凝土配制强度表 序号 部位

强度等级 抗渗等级 抗冻等级 骨料级配 配置强度

1 桥梁灌注桩

C25

— F150 一 33.2 2

桥梁工程盖梁、墩柱台身、预制混凝土附属结构(包括人行

C30

F150

38.2

道、栏杆、缘石、搭板及枕梁)

3 桥梁工程砼垫石、桥面铺

装砼

C40 —F150 二49.9

4

桥梁工程预制预应力上部

结构

C50 —F150 二59.9 计算公式f cu.o= f cu.。k+1.645 o

2、配合比设计基本参数的选择

2.1 水胶比

2.1.1 水胶比的技术要求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表2.1.1的规定。

2.1.1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

钢筋混凝土

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

温暖地区或寒冷地区,无侵蚀物质影响,与土直接接

0.55 275

严寒地区或使用除冰盐的桥涵0.50 300

受侵蚀物质影响0.40 325 注:1、本表中的水灰比,系水与水泥(包括掺合材料)用量的比值;

2、本表中的最小水泥用量,包括掺合材料。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当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时,混凝土最大的水胶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表2.1.1中的规定。

表2.1.2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环境条件结构物类别

钢筋混凝土

最大水胶比

最小水泥用量

(km/m3 )

干燥环境正常的居住或办公房屋内部

件0.65 260

潮湿环境无冻害

高温度的室内部件

屋外部件

在非侵蚀性土和水中的部件

0.60 280 有冻害

经受冻害的室外部件

在非侵蚀性土和水中的部件

高温度且经冻害室内部件

0.55 280

有冻害和除冰剂的潮湿环境以受冻害和除冰作用的室内

和是室外部件0.50 300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对抗渗、抗冻混凝土最大水胶比的规定:

抗冻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

抗冻等级无引气剂时掺引气剂F50 0.55 060

F100 ——0.55

F150 以上——0.50

抗渗混凝土最大水胶比

抗渗等级

最大水胶比

C25~C30混凝土C30以上混凝土

W6 0.60 0.55 W8—W12 0.55 0.50

W12以上0.50 0.45

2.1.2 水胶比的选择

根据有关规范、规程对最大水胶比的要求,以及混凝土的使用部位,混凝土的强度、抗冻等,初选供试配的混凝土的水胶比:0.50、0.48、0.45、0.43、0.40

2.2 粉煤灰掺量

选择粉煤灰掺量20%,采用超量取代法进行试配。

根据《粉煤灰在混凝土及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86)的规定:Ⅰ级粉煤灰超量系数为1.0~1.4,粉煤灰超量系数K=1.0。

2.3 最优砂率

根据选定的集料,按在水胶比和胶凝材料用量保持不变条件下,通过砂率的变化,混凝土和物坍落度较大,拌和物和易性好,所对应的砂率为最优砂率。

2.4 用水量

混凝土用水量,根据集料最大粒径、坍落度、外加剂、粉煤灰掺量以及最优砂率通过试拌确定。

3、混凝土各组分材料计算方法

混凝土各组分材料采用绝对体积法按下式计算:

c/ρc+F/ρF+W/ρw+S/γS+G/γg+10α=1000

式中:C、F、W、S、G——分别为混凝土中水泥、粉煤灰、水、砂及石子用量,㎏/m3;

ρc、ρF、ρw ——分别为水泥、粉煤灰及水的密度,g/cm3;

γS、γg————分别为砂、石子表观密度,g/cm3;

α——混凝土拌合物中含气量的百分数。

4、混凝土抗冻试验

混凝土抗冻试验按《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快冻法进行检验。

5、混凝土碱含量计算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标准《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例》(试行),有关碱含量计算方法:混凝土总碱量=C×a1+F×20%a2+W×a3

式中:C――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m3

F――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kg/m3

W――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掺量,kg/m3

a1、a2、a3――分别水泥、粉煤灰及外加剂中有效碱含量,%

6、试验计划

根据现场施工进度要求,我项目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计划如下:

⑴2011年4月2日至2011年4月4日,备料;

⑵2011年4月5日至2011年4月14日,原材料检验;

⑶2011年4月15日至2011年5月底,完成混凝土配合比室内试验,并完善补充试验项目,并分析整理全部试验成果,进行混凝土配合比复核试验,提交混凝土配合比最终报告。

⑷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对于5月初可能使用的C25桥梁灌注桩混凝土,我项目部4月底提交相应配合比试验报告。

二○一一年四月一日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分析报告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确定比例关系的过程叫配合比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粗集料、细集料和水,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外加剂和掺和料的应用日益普遍,因此,其掺量也是配合比设计时需选定的。 混凝土配合比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混凝土中的水泥、水、粗集料、细集料的实际用量按顺序表达,如水泥300Kg、水182 Kg、砂680 Kg、石子1310 Kg;另一种表示方法是以水泥、水、砂、石之间的相对质量比及水灰比表达,如前例可表示为1:2.26:4.37,W/C=0.61,我国目前采用的量质量比。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配合比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其基本要; (1)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要求。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和使用条件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符合经济原则,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一个计算、试配、调整的复杂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设计4个设计阶段。首先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是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试配、检测、进行工作性的调整、修正得到;实验室配合比是通过对水灰比的微量调整,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配合比以确定水泥用量最小的方案;而施工配合绋考虑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配合比的影响,对配合比做最后的修正,是实际应用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的过程是逐一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节约水泥等要求的过程。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 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前,需确定和了解的基本资料。即设计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强度的标准差。 (2)材料的基本情况;包括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实际强度、密度;砂的种类、表观密度、细度模数、含水率;石子种类、表观密度、含水率;是否掺外加剂,外加剂种类。 (3)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如坍落度指标。 (4)与耐久性有关的环境条件;如冻融状况、地下水情况等。 (5)工程特点及施工工艺;如构件几何尺寸、钢筋的疏密、浇筑振捣的方法等。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基本参数的确定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单位体积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水泥。粗集料(石子)、细集料(砂)这4项组成材料之间的三个参数。即水和水泥之间的比例——水灰比;砂和石子间的比例——砂率;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的比例——单位用水量。在配合比设计中能正确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就能使混凝土满足配合比设计的4项基本要求。

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编号:PB-002 拉林铁路4标藏木双线特大桥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C30混凝土配合比 (建高水泥P·O42.5) 二O一5年11月 中铁港航局集团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 藏木特大桥工地试验室

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设计目的: 拉林铁路4标藏木双线特大桥C30混凝土,用于藏木双线特大桥桩基础等,混凝土要求现场施工坍落度为160~200mm,工作性能良好,易于施工。 二、设计依据: 1、施工图纸, 2、《桥涵施工技术规》 JTG/T F50-2011 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11 三、组成材料: 1、水泥:建高水泥P·O 42.5 ,经检验,水泥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及抗折、抗压强度等指标均符合规要求。 2、砂:加查县民发砂场,其颗粒级配、含泥量、表观密度等各项指标均Ⅱ类砂要求。 3、碎石: 加查县民发石场,其颗粒级配、压碎值、含泥量及针片状等各项指标均符合5~31.5mm连续级配Ⅱ类碎石要求。 掺配比例为( 5~16mm : 16~31.5mm = 20% : 80%。) 4、水:自来水(可饮用水) 5、减水剂:(缓凝型)。 四、组成设计参数的选定及组成材料用量的确定: 1、试配强度 根据招标文件及《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取σ=5MPa.

由公式f cu,0=f cu,k+1.645σ =30+1.645×5 ≈38.2MPa 2确定胶凝材料强度: 经实测,水泥28天强度为47.5MPa,因此 ?b=47.5MPa 3 根据实际经验选取水胶比0.39。 (注:αa、αb为回归系数,αa=0.53,αb=0.2。) 4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 该C30混凝土要求坍落度为160~200mm,根据试拌调整选择用水量为m w=167(㎏/ m3)。当减水剂掺量为0.8%,实际试拌砼坍落度为160~200mm时用水量为m w0= 155㎏/m3。 5 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 m b0= m w0/(W/B)=155/0.39≈397㎏/m3 m c0= m b0×85%=397×0.85≈337㎏/m3 m f0= m b0- m c0 =397-337=60㎏/m3 符合规及图纸设计文件要求。 5、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减水剂用量为397×0.8%=3.176㎏/m3 6、根据试拌调整取砂率βs=40%。 7、采用质量法,假定1m3砼质量m cp=2400㎏/m3 m w0+ m c0+ m f0 + m g0+ m s0= m cp 砂石总用量:m g0+m s0= m cp-m w0-m c0-m f0 =2400-397-155=1848㎏ 砂率为βS =40%,砂用量:m s0=( m g0+m s0)×βS=1848×0.40≈739㎏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试验方案修改

目录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有关技术要求 (1) 2.试验依据 (2) 3.原材料的选择与检测 (3) 3.1水泥 (3) 3.2粉煤灰 (3) 3.3骨料 (4) 3.4外加剂 (4) 4.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5) 4.1混凝土配制强度 (5) 4.2混凝土试拌方案 (5) 4.3石子级配的选择 (6) 4.4混凝土砂率和用水量的选择 (6) 4.5混凝土试拌配合比 (7) 4.6混凝土成型参数及其试验成果 (10) 4.7试验成果分析 (13) 5.施工配合比的选择 (14) 6.主要混凝土配合比总碱含量计算 (15) 7.结束语 (16)

南水北调郑州2-1标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试验方案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委托建管项目)郑州2段工程第一施工标段招标文件》、《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委托建管项目)郑州2段工程第一施工标段合同文件》(合同编号:HNJ-2009/Z2/SG-001)要求及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郑州2段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技术要求》,结合具体情况,本标段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试验一方面是委托河南科源水利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第三方试验室(新郑站),一方面是委托中国水电十一局有限公司中心试验室。根据具体工程设计技术要求,特制定南水北调郑州2-1标工程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试验方案如下: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有关技术要求 根据本工程施工合同文件(合同编号:HNJ-2009/Z2/SG-001)、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郑州2段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技术要求》及有关设计图纸要求,本标段混凝土施工有关技术要求 见表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一、基本要求 1.普通混凝土要兼顾性能与经济成本,最主要的是要控制每立方米胶凝材料用量及水泥用量,走低水胶比、大掺合料用量、高砂率的设计路线; 2.普通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主要参数参考下表 ; ②普通混凝土掺合料不宜使用多孔、含碳量、含泥量、泥块含量超标的掺合料; ③确保外加剂与水泥及掺合料相容性良好,其中重点关注缓凝剂、膨胀剂等与水泥及掺合料的相容性,相容性不良的外加剂,不得用于配制混凝土; 3 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用excel编计算公式,计算过程中通过调整参数以符合表1给出的范围。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普通混凝土ordinary concrete 干表观密度为2000~2800kg/m3的水泥混凝土。 2.1.2 干硬性混凝土stiff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时间(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2.1.3塑性混凝土plastic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 2.1.4流动性混凝土pasty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 2.1.5大流动性混凝土flowing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不小于160mm的混凝土。 2.1.6抗渗混凝土impermeable concrete 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抗冻混凝土frost-resistant concrete 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2.1.8高强混凝土high-strength concrete 强度等级不小于C60的混凝土。 2.1.9泵送混凝土pumped concrete 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2.1.10大体积混凝土mass concrete 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缝的结构混凝土。 2.1.11 胶凝材料binder 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2.1.12 胶凝材料用量binder content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2.1.13 水胶比water-binder ratio 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 2.1.14 矿物掺合料掺量percentage of mineral admixture 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2.1.15 外加剂掺量percentage of chemical admixture 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二.设计依据 CECS 203-2006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283-2012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三.配合比设计 1.自密实砼性能要求: 自密实性能:二级强度等级:C40 (1)根据自密实性能等级选取单位体积粗骨料体积用量Vg=0.32m3=320L,则质量为 M g=ρg×V g=2.707?320=866.24kg (2)确定单位体积用水量V W、水粉比W/P和粉体体积V P 考虑到掺入粉煤灰配制C40等级的自密实砼,而且粗细骨料粒形级配良好,砂石表面比较粗糙,选择单位体积用水量175.0L和水粉比0.80(后根据砂率进行微调至0.814)。 V P=V W÷W P =175÷0.814=215L 粉体单位体积用量为0.215m3介于推荐值0.16~0.23m3。 浆体量为0.2150+0.1750=0.390m3介于推荐值0.32~0.40m3。 (3)确定含气量 根据经验以及所使用外加剂的性能设定自密实砼的含气量为1.5%,即15L。(4)计算单位体积细骨料量 因为细骨料中含有2%的粉体,所以根据下式可计算的出细骨料体积用量为281L,质量为731.837kg。 V g+V P+V W+V a+1?2%V S=1000L M s=ρs×V s=2.608?281=731.837kg (5)计算单位体积胶凝材料体积用量V ce

因为未使用惰性掺合料,所以可由下式计算 V ce=V P?2%V S=215?2%×281=209L (6)粉煤灰掺量30%(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例)进行计算 M B×30% ρf + M B×70% ρc =V ce 即: M B×30% 2.3+ M B×70% 3.1 =209 得: M B=587.770kg,M C=M B×70%=411.739kg,M f=176.131kg V c=M C ρC =132.72L,V f= M f ρf =76.67L 水胶比W/B=0.298。 强度计算得到的水胶比如下: f cu,0=f cu,k +1.645σ=40+1.645×5.0=48.23Mpa f b=γf f ce=0.70×56=39.2Mpa W = σS×f b cu,0s b b = 0.53×39.2 =0.396>0.298 强度条件满足,固取自密实自密实性能计算所得水胶比W/B=0.298 (7)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用量取为胶凝材料质量的1.5%。

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方案

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方案 一、目的 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合理选择原材料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要确定单方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最佳相对用量。 混凝土配合比调整的基本要求: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满足耐久性的要求;满足施工所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节约水泥,降低成本。二、现有数据整理 自2012年9月21日开始混凝土抗压强度试块制作,目前已收集混凝土试验 1、13#配合比达到设计强度要求。(C20混凝土) 2、01#和08#配合比达不到设计强度,且试验组数不足,需进一步制作试块,积累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调整。 3、通过数据经筛选,主要进行01#、08#和13#配合比的和你试块制作。 4、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混凝土试验目标强度应为设计值的 1.15倍。 三、配合比调整 1、在01#、08#和13#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试块制作。 2、在调整配合比中的W/C,按照+5kg含量为一梯度,进行调整,预计制作至少调整4个梯度,即+5kg、+10 kg、+15 kg、+20 kg。 3、每种配合比的试块初步定为20组。 四、试块制作计划 (一)混凝土试块制作程序

受现阶段的气候影响,大气平均温度已降低至-10℃以下,所有临建道路及模拟实体构件暂停施工和制作,在正式工程施工前,将采用人工拌制混凝土和制作试块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数据采集工作。 混凝土试块制作程序: 1、将砂倒在拌板上,然后加入水泥,用铲自拌板一端翻拌至另一端,来回重复,直至充分混合,颜色均匀,再加上石子,翻拌至混合均匀为止。 2、将干混合物堆成堆,在中间形成一凹槽,将已称量好的水倒约一半的凹槽中(勿使水流出),然后仔细翻拌,并徐徐加入剩余的水,继续翻拌,每翻拌一次,用铲在拌合物上铲切一次,直到拌合均匀为止。 3、拌合时力求动作敏捷,拌合时间从加水时算起,应大致控制住在4~5min。 4、将试模内壁涂一薄层矿物油,编号待用。 5、将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摸并稍高出摸口,用镘刀沿试模内壁略加插捣后,移至振动台上,开动振动台,振动至表面出现水泥浆为止,刮去多余拌合物并用镘刀沿模口磨平。 6、试件养护: (1)成型后的试件采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覆盖,防止水分蒸发,并在室温(20±5)℃环境中静置1~2昼夜,拆模编号。 (2)拆模试件立即送至检测中心,放在标准养护室内养护。 比调整和试块制作,并制作新的试块制作计划。 五、确定施工配合比 1、通过收集的试验数据,绘制强度和W/C关系图,或采用插值法,选用略大于配置强度的配合比作为本工程的施工配合比。 2、当原材料质量发生显著变化时,需重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

桥梁混凝土配合比方案

QW工程 公路桥梁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大纲 批准: 审核: 编制: 2020年4月1日

目录 一、工程概述 (2) 二、试验目的 (2) 三、试验依据 (3) 四、试验内容 (3) 五、配合比试验委托 (3) 六、试验室检测项目 (3) 七、所用材料的品质检测指标 (4) 八、配合比设计指标 (7) 九、混凝土材料的选用 (7) 十、配合比设计 (8)

QW工程 公路桥梁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大纲 一、工程概述 二、试验目的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目的:在满足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抗冻等耐久性和拌和物工作性能条件下,根据集料级配与和易性要求选择最优砂率,合理利用水泥的富裕强度,选择合适的水灰比,尽量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成本,使混凝土配合比进一步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的混凝土配合比,同时为监理单位审查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提供参考。 三、试验依据 本次试验依据以下标准、规范、规程和文件,但不仅限于此。 4.0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4.0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 4.03《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2003; 4.04《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4.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 4.0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 4.0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4.0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4.09《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4.10《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4.11《混凝土外加剂均匀性试验方法》GB8077-2000; 4.12《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2006; 4.13 关于进一步加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使用的通知(x局工【2019】75号); 4.14Qx干线工程混凝土输水箱涵施工操作指南(试行)2019年06月01日; 4.15《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例(试行)》; 4.16《招标文件》等相关合同技术文件。 四、试验内容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设计方案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设计方案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一、配合比设计理论依据 1、《民航机场场道工程施工技术要求》1996—10 2、《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场道道面工程补充施工技术要求》 3、《水泥胶砂强度检测方法(ISO)法》GBT17671—1999 4、《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 5、《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97—87 6、《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94 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J64—2000 8、《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 9、《混凝土外加剂一等品规定指标》(GB8076-1997) 1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 二、道面混凝土设计要求如下: 2.1、强度:28天抗折强度5.0Mpa; 2.2、和易性要求:维勃稠度20-40s,或塌落度小于10mm; 2.3、耐久性要求: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m3,也不宜大于330Kg/m3; 水灰比不宜大于0.44; 2.4、水泥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民航机场场道工程施工技术要求》1996—10中的有关要求外,尚应符合以下规定: 2.4.1水泥道面及道肩面层混凝土可采用标号为525的硅酸盐水泥。水泥中氧化镁含量不宜大于3%,碱含量不大于0.6%。水泥的其他质量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

2.4.2砂宜采用细度模数为2.65~ 3.20的中粗河砂。砂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冲洗。应委托有资格的试验单位,按《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中的岩相法对每种料源测定其碱活性,有碱活性的砂不得使用。 2.4.3碎石圆孔筛最大粒径为40mm。应委托有资格的试验单位,按《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中的岩相法对每种料源测定其碱活性,有碱活性的碎石不得使用。碎石应按圆孔筛5~20mm、20~40mm两级级配分别备料,两种碎石混合后的颗粒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目技术要求 颗粒尺寸筛孔尺寸mm(圆孔筛)40 20 10 5 累积筛余(%)0~5 50~70 70~90 90~100 2.4.4水冲洗集料、拌和混凝土及混凝土养生可采用一般饮用水。使用河水、池水或其他水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水中不得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杂质,如油、糖、酸、碱、盐等;②硫酸盐含量(按SO2-1计)不超过2.7mg/cm3;③pH值大于4;含盐总量不得超过5mg/cm3。 2.4.5外加剂水泥混凝土中需要掺用外加剂时,必须根据工程要求,通过试验选定外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一等品规定指标》(GB8076-1997)的规定要求,其使用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的规定要求。不得使用pH值大于8的碱性外加剂。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外加剂剂量,现场有专人配制。 三、确定原材料 我们根据招标文件、投标书、与业主签订的施工合同及施工图纸的要求确定使用下列材料: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高强(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基本特点: 1)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质量480±20kg; 2)水泥用量不低于42.5级,每立方米水泥质量不超过400kg; 3)砂率0.38~0.40,砂率尽量选小些,以降低粘度; 4)使用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宜矿渣(10%~20%)与粉煤灰(10%~15%)复掺; 5)优先选用聚羧酸减水剂,并复配有相容性良好缓凝剂与消泡剂; 6)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31.5mm,如果强度等级大于C60,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7)粗骨料的针片状含量不宜大于5.0%; 8)粗骨料的含泥量不应大于0.5%,泥块含量不宜大于0.2%; 9)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大于2.6; 10)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2.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3 基本规定 3.0.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3.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 表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3.0.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的规定。 表3.0.5-1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注:①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 ③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桥梁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大纲

.专业资料分享.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 桥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大纲 批准: 审核: 编制: 2011年4月1日

目录 一、前言 (2) 二、混凝土的设计参数 (2) 三、桥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0) (一)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用原材料检验 (11)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混凝土碱含量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陶岔~沙河南(委托建管项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城段第五施工标段 桥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大纲 一、前言 根据我局承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工程合同文件及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需对本工程所使用的各类别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和室内拌合试验。通过配合比设计试验,选择和确定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合理比例,设计出既满足施工要求又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公路桥梁混凝土配合比委托具备交通部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综合甲级资质的中交国通公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设计。 二、混凝土的设计参数 根据设计、招标文件和相关委托方的要求,此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见表1。 表1 南阳试验段桥梁工程混凝土配合比清单 使用部位骨料级配强度等级 坍落度 (mm) 备注 桩基5-31.5mm C25F150 180-220 加粉煤灰、外 加剂普通硅酸盐42.5水泥 墩柱、盖梁、耳 墙5-31.5mm C30F150 30-50 加粉煤灰、外 加剂 普通硅酸盐 42.5水泥 垫石5-20mm C40F150 50-70 加粉煤灰、外普通硅酸盐

加剂52.5水泥 主梁、桥面板5-20mm C50F150 50-70 加粉煤灰、外 加剂普通硅酸盐52.5水泥 三、桥梁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用原材料检验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提供。C25F150、C30F150配合比使用的水泥为南阳中联普通硅酸盐42.5级水泥,C40F150、C50F150配合比使用的水泥为南阳中联普通硅酸盐52.5级水泥;粉煤灰为南阳鸭河口Ⅰ级F类粉煤灰;外加剂选用西卡(中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生产的Sika Viscocrete1210W 高效减水剂(液体)及AER50-C引气剂;骨料采用南阳本地5-20mm、5-31.5mm碎石和本地河砂。 1、水泥 按照《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标准,检测①比表面积;②密度;③标准稠度用水量;④凝结时间;⑤安定性;⑥胶砂强度;⑦碱含量。 2、粗骨料 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对粗集料的品质要求,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对粗集料的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表观密度、压碎值、针片状颗粒含量进行检验。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

碾压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设计试验 1 试验目的 测定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所用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然后进行碾压混凝土实验室的配合比设计。 2 试验方案 本试验根据配合比设计所需的技术资料,首先对选定的材料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测定试验,再依据配合比设计规程及原则来进行配合比的设计,对于碾压混凝土,设计时主要考虑其三大参数的要求。本试验流程图如图2.1所示。

图2.1 试验流程图 3 试验方法 3.1 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本试验配合比设计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粉煤灰、石灰、粗细集料、

水及外加剂等。 3.1.1水泥试验 水泥试验主要包括:水泥细度试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水泥凝结时间试验、水泥体积安定性试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等。 水泥细度试验采用手工干筛法来检验水泥细度;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水泥凝结时间试验及水泥体积安定性试验(雷氏夹法)按GB/T 1346-1989《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用沸煮法,对该水泥进行了安定性试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通过ISO法来测定水泥的强度等级。 通过试验,得到本试验所用水泥的物理性能见表1.1。 表1.1 水泥的物理性能表 水泥品种 初凝 (h:min) 终凝 (h:min) 安定性 (mm) 筛余量 (%) 标准稠 度(%) 抗压 (Mpa) 抗折 (Mpa) 3d 28d 3d 28d P.C32.5R 2.1 3.1.2 粉煤灰试验 根据《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以及国家标准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的规定,需对粉煤灰的细度、密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和强度及强度等级等主要技术性质经行测定。 通过试验,该粉煤灰的物理性能见表1.2。 表1.2 粉煤灰的物理性能表 粉煤灰等级 密度 (g/cm3) 堆积密度 (g/cm3) 细度 (%) 比表面积 (g/cm2) 需水量 (%) 28d抗压 强度比 (%) Ⅱ级 2.302 26 3.1.3集料试验 集料试验主要包括测定砂、石的近似密度试验、砂、石的堆积密度试验、砂、石的空隙率计算和砂、石的筛分析试验等。 通过试验,测得所用砂子、石子的物理性能见表1.3、表1.4。 表1.3 砂子的物理性能表

桥梁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大纲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 桥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大纲 批准: 审核: 编制: 2011年4月1日

目录 一、前言 (1) 二、混凝土的设计参数 (2) 三、桥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 (一)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用原材料检验 (2)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 (三)混凝土碱含量计算 (8)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陶岔~沙河南(委托建管项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方城段第五施工标段 桥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大纲 一、前言 根据我局承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工程合同文件及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需对本工程所使用的各类别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和室内拌合试验。通过配合比设计试验,选择和确定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合理比例,设计出既满足施工要求又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公路桥梁混凝土配合比委托具备交通部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综合甲级资质的中交国通公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设计。 二、混凝土的设计参数 根据设计、招标文件和相关委托方的要求,此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见表1。

三、桥梁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用原材料检验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提供。C25F150、C30F150配合比使用的水泥为南阳中联普通硅酸盐42.5级水泥,C40F150、C50F150配合比使用的水泥为南阳中联普通硅酸盐52.5级水泥;粉煤灰为南阳鸭河口Ⅰ级F类粉煤灰;外加剂选用西卡(中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生产的Sika Viscocrete1210W高效减水剂(液体)及AER50-C引气剂;骨料采用南阳本地5-20mm、5-31.5mm碎石和本地河砂。 1、水泥 按照《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标准,检测①比表面积; ②密度;③标准稠度用水量;④凝结时间;⑤安定性;⑥胶砂强度;⑦碱含量。 2、粗骨料 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对粗集料的品质要求,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对粗集料的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表观密度、压碎值、针片状颗粒含量进行检验。 3、细骨料 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对粗集料的品质要求,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对细集料进行颗粒级配、泥块含量、坚固性、表观密度、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有机质含量、云母含量、轻物质含量进行检验 4、粉煤灰 依据《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05)中有关规定,检测①细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配合比计算案例-C3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配合比计算案例 某高层办公楼的基础底板设计使用C30等级混凝土,采用泵送施工工艺。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以下简称《规程》)JGJ 55的规定,其配合比计算步骤如下: 1、原材料选择 结合设计和施工要求,选择原材料并检测其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1)水泥 选用P.O 42.5级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48.6MPa,安定性合格。 (2)矿物掺合料 选用F类II级粉煤灰,细度18.2%,需水量比101%,烧失量7.2%。 选用S95级矿粉,比表面积428m2/kg,流动度比98%,28d活性指数99%。 (3)粗骨料 选用最大公称粒径为25mm的粗骨料,连续级配,含泥量 1.2%,泥块含量0.5%,针片状颗粒含量8.9%。 (4)细骨料 采用当地产天然河砂,细度模数 2.70,级配II区,含泥量 2.0%,泥块含量0.6%。 (5)外加剂 选用北京某公司生产A型聚羧酸减水剂,减水率为25%,含固量为20%。 (6)水 选用自来水。 2、计算配制强度 由于缺乏强度标准差统计资料,因此根据《规程》表4.0.2选择强度标准差σ为5.0MPa。 表4.0.2 标准差σ值(MPa)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C20C25~C45 C50~ C55 Σ 4.0 5.0 6.0 采用《规程》中公式4.0.1-1计算配制强度如下: (4.0.1- 1)式中: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计算结果:C30混凝土配制强度不小于38.3MPa。 3、确定水胶比 (1)矿物掺合料掺量选择(可确定3种情况,比较技术经济) 应根据《规程》中表3.0.5-1的规定,并考虑混凝土原材料、应用部位和施工工艺等因素来确定粉煤灰掺量。 表3.0.5-1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注:1 采用其它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宜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 2 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3 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应符合 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 综合考虑:方案1为C30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30%。 方案2为C30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30%,矿粉掺量10%。 方案3为C30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25%,矿粉掺量20%。 (2)胶凝材料胶砂强度 胶凝材料胶砂强度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GB/T 17671规定执行,对3个胶凝材料进行胶砂强度试验。也可从《规程》中表5.1.3选取所选3个方案的粉煤灰或矿粉的影响系数,计算f b。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配合比”; (2)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试验室试拌调整,得出“基准配合比”; (3)实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强度检验(如有抗渗、抗冻等其他性能要求,应当进行相应的检验),定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并比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也叫设计配合比); (4)施工配合比 根据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试验室配合比进行调整,求出“施工配合比”。 ㈠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配制强度 2)初步确定水灰比值(W/C ) 3)选择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W0)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C0) 5)选取合理砂率Sp 6)计算1m3混凝土中砂、石骨料的用量 7)书写初步配合比 (1)确定配制强度(fcu,o) 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σ 645.1..+=k cu v cu f f (2)初步确定水灰比(W/C) 采用碎石时: ,0.46( 0.07)cu v ce C f f W =- 采用卵石时: ,0.48( 0.33)cu v ce C f f W =- (3)选择单位用水量(mW0) ①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a. 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4-20(P104)选取。 b. 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②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a. 以表4-22中坍落度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b.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1) w wo m m αβ=-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概述 混凝土吉各组成材料用量之比即为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就是根据原材料的性能和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通过计算和试配调整,确定出满足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的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用量。本节阐述水泥、水、细集料和粗集料四组分的组成设计。 1.混凝土配合比表示方法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表示方法,有下列两种: 1)单位用量表示法 以每1㎡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用量表示,例如:水泥:水:细集料:粗集料=330㎏:150㎏:706㎏:1264㎏。 2)相对用量表示法 以水泥的质量为1,并按“水泥:细集料:粗集料;水灰比”的顺序排列表示,例如1:2.14:3.82;W/C=0.45. 2.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下列四项基本要求: 1)满足结构物设计强度的要求 不论混凝土路面或桥梁,在设计时都会对不同的结构部位提出不同的“设计强度”要求。为了保证结构物的可靠性,采用一个比设计强度高的“配制强度”,才能满足设计强度的要求。 2)满足施工工作性的要求 按照结构物断面尺寸和形状、配筋的疏密以及施工方法和设备来确定工作性(坍落度或维勃稠度)。 3)满足环境耐久性的要求 根据结构物所处环境条件,如严寒地区的路面或桥梁、桥梁墩台在水位升降范围等,为保证结构的耐久性,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考虑允许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4)满足经济性的要求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水泥,合理地使用材料,以降低成本。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计算“初步配合比” 根据原始资料,按我国现行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计算初步配合比,即水泥:水:细集料:粗集料=m co:m wo:m so:m go。 2)提出“基准配合比” 根据初步配合比,采用施工实际材料,进行试拌,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调整材料用量,提出一个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基准配合比”,即m ca:m wa:m sa:m ga。 3)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以基准配合比为基础,增加和减少水灰比,拟定几组(通常为三组)适合工作性要求的配合比,通过制备试块、测定强度,确定既符合强度和工作性要求,又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即m cb:m wb:m sb:m gb。 4)换算“施工配合比” 根据工地现场材料的实际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即m c:m w:m s:m g。或1:m w/m c:m s/m c:m g/m c。

桥梁混凝土配合比方案4.11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 公路桥梁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大纲 批准: 审核: 编制: 2011年4月1日

目录 一、工程概述 (2) 二、试验目的 (2) 三、试验依据 (3) 四、试验内容 (3) 五、配合比试验委托 (3) 六、试验室检测项目 (3) 七、所用材料的品质检测指标 (4) 八、配合比设计指标 (7) 九、混凝土材料的选用 (7) 十、配合比设计 (8)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 公路桥梁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大纲 一、工程概述 二、试验目的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目的:在满足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抗冻等耐久性和拌和物工作性能条件下,根据集料级配与和易性要求选择最优砂率,合理利用水泥的富裕强度,选择合适的水灰比,尽量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成本,使混凝土配合比进一步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的混凝土配合比,同时为监理单位审查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提供参考。 三、试验依据 本次试验依据以下标准、规范、规程和文件,但不仅限于此。 4.0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4.0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 4.03《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2003; 4.04《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4.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 4.0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 4.0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4.0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4.09《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4.10《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 4.11《混凝土外加剂均匀性试验方法》GB8077-2000; 4.12《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2006; 4.13 关于进一步加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使用的通知(中线局工【2010】75号); 4.14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混凝土输水箱涵施工操作指南(试行)2010年06月01日; 4.15《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例(试行)》; 4.16《招标文件》等相关合同技术文件。 四、试验内容

混凝土配合比资料

混凝土配合比资料

砼原材料与配合比工序作业 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减少混凝土拌合物的离析和泌水。外加剂中的碱对硬化混凝土外观的影响和水泥一样,外加剂中的碱含量越低越有利于硬化混凝土外观颜色的控制和混凝土耐久性的提高。 如果外加剂中掺有引气成分时,应选用优质的引气成分,不宜选用木钙、十二烷类的引气成分,因为这类引气成分引入的气泡直径大且稳定性差。另外,能够选择消泡剂来减少混凝土中气泡的产生。另外,外加剂的缓凝结时间不宜长,加外加剂后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宜控制在12h以内。 矿物掺合料 大量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优质的粉煤灰后,不但能代替部分水泥,而且由于粉煤灰颗粒呈球状具有滚珠效应,起到润滑作用,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从而改进了可泵性。现常见的矿物掺合料有矿渣粉和粉煤灰,选用磨细矿渣粉,目的是减少水泥掺量,从而减小水泥收缩,增加混凝土体积稳定,减少混凝土的干缩裂缝。混凝土表面密实性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掺加优质粉煤灰可改进混凝土和易性,便于浇注成型。选用矿物掺合料,除了考虑其活性外,还应着重考虑其细度和颜色。矿物掺合料的颜色应均匀稳定,矿渣粉宜选用比表面积在4000cm2 /g以上S95级矿渣粉,粉煤灰宜优先选用I级粉煤灰,粉煤灰的掺量控制在掺

量为13%的范围内,因为掺量大将会影响混凝土的颜色。 特别重要的效果是掺加原状或磨细粉煤灰后,能够降低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减少绝热条件下的温度升高。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进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除了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外,着重考虑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和浇筑时的坍落度。优选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能满足所拌制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保水性好,不易离析和泌水,坍落度损失小。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应经试验确定,不宜超掺,超掺混凝土易离析泌水。为了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每方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小于350kg,因为胶凝材料少,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差,容易离析泌水。另外,对于普通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宜小不宜大,泵送浇筑的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180mm,吊斗浇筑的混凝土坍落度宜小于150mm。如果施工过程原材料有变化,应重新试配。 混凝土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实例JGJ55201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实例(JGJ/T55-2011) 一、已知: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施工要求坍落度为75~90mm, 使用环境为室内正常环境使用。施工单位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取5.0MPa。所用的原材料情况如下: 1.水泥:4 2.5级普通水泥,实测28d抗压强度f ce为46.0MPa,密度ρc=3100kg/m3; 2.砂:级配合格,μf=2.7的中砂,表观密度ρs=2650kg/m3;砂率βs取33%; 3.石子:5~20mm的卵石,表观密度ρg=2720 kg/m3;回归系数αa取0.49、αb取0.13; 4. 拌合及养护用水:饮用水; 试求:(一)该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试验室配合比)。 (二)如果此砼采用泵送施工,施工要求坍落度为120~150mm,砂率βs取36%,外加剂选用UNF-FK高效减水剂,掺量0.8%,实测减水率20%,试确定该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假定砼容重2400 kg/m3)。

解:(一) 1、确定砼配制强度 f cu , 0 =f cuk+1.645σ=30+1.645×5 = 38.2MPa 2.计算水胶比: f b = γf γs f ce =1×1×46=46 MPa W/B = 0.49×46/(38.2+0.49×0.13×46)= 0.55 求出水胶比以后复核耐久性(为了使混凝土耐久性符合要求,按强度要求计的水灰比值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否则混凝土耐久性不合格,此时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作为混凝土的水灰比值。) 0.55小于0.60,此配合比W/B 采用计算值0.55; 3、计算用水量(查表选用) 查表用水量取m w0 =195Kg /m 3 4.计算胶凝材料用量 m c0 = 195 / 0.55 =355Kg 5.选定砂率(查表或给定) 砂率 βs 取33; 6. 计算砂、石用量(据已知采用体积法) 355/3100+ m s0/2650+ m g0/2720+195/1000+0.11×1=1 a b cu,0a b b /f W B f f αα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