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论看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

从顺应论看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
从顺应论看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

2010年第

安徽文学

3一、引言

翻译标准之争由来已久,是归化,异化,对等或是等值翻译始终没有定论。而Jef.Verschueren 的语用综观顺应理论却为翻译的理论研究提供的新视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状及发展通过许多有中国特色的新词语表现出来,而这些新词新语急需被恰当的对

外翻译。另一方面,

在现实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在西方文化中很难找到对等而成为汉英翻译的一大难题。本文试通过顺应论这一新的理论视角为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找寻到方法。

二、顺应理论

语言顺应论是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教授Jef.Verschueren 在上世纪80年代酝酿,于1999年出版的UnderstandingPragmatics 中提出的一种语用学理论。

以顺应论来考察,语言的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人类的语言具有三个重要的特性:变异性(variability ),协商性(negotiation )和顺应性(adaptability )。其中,变异性和协商性是条件和基础,顺应性是根本和目的;前两者为语言选择分别提供了可能性和方式,顺应性则是在此基础上以恰当的方式,在可能的范围内做出符合交际需要的语言选择,从而使语言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顺应论强调语言选择与交际环境、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的一致性。为了达成交际目的,发话人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也会根据释话人或可能的释话人,以及其它相关因素来调整自己的策略。所以发话人对于“策略”的选择是受到多方因素制约的,比如:双方的心智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当然,其交际的成功就在于对所有这些因素的顺应。

三、顺应理论与翻译

维什尔伦(Verschueren)的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即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顺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而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言使用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翻译也可从顺应论的视角去研究。

同一切言语交际活动一样,翻译也是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从文本的取材到翻译策略的运用,翻译行为的每个阶段都包含译者对多种选择的确定。

“从译什么”到“怎么译”,无不贯穿着语言符号之外的社会,文化,认知等多方面

因素的互动选择机制。

选择的目的是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翻译活动中的各种选择都与交际的需要有着直接的关系,译者必须能够从特定的翻译语境中选择一种具体的翻译目的,而翻译活动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为了顺应这个翻译目的做出的。译者在面对多种选择的前提下,只要能从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翻译目的出发,顺应具体的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有意识地选择文本和翻译策略,做出灵活动态的顺应性翻译,从而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

四、中国特色新词

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载体,词汇作为语言中最具活力的元素,体现了社会发展中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动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进步为语言使用多样化带来了一个发展契机,每一个特色新词的背后都是一种新文化,新发展乃至新感受的体现,如“富二代”,“豆腐渣工程”,“草根”,“拳头产品”,

“抓大放小”等。这就需要我们用准确有效的语言对外传达,努力提高新词的反馈时效性,促进交流,从而在各个方面得到国际的理解继而被尊重。一些与政治有关的新词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翻译,还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英语特色新词的英译问题意义重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探讨。

五、中国特色新语的顺应翻译

就语言的顺应性而言,译语要有策略地进行选择,并顺应双方交际的目的。从语言的顺应性出发,即译语要顺应语境因素,顺应原语的语言结构成分,而且这一顺应选择是意识的认知过程。为了最大限度的达到双方有效的沟通,就要做到顺应交际语境,交际语境包括交际双方及其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在翻译中国特色新词的过程中也要遵循这一理论准则。下面就来看看中国特色新词翻译如何顺应其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达到最佳翻译效果的。

(一)对读者社交世界的顺应社交世界包括社交场合,社会环境,规范交际者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准则。对中国特色词翻译取向的选择正是为了

从顺应论看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

◎苏怡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6

)摘要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由于其“新”的特点,翻译时往往没有借鉴,而新词汇不断涌现的现状又迫切需要建立翻译

标准以提供对外宣传质量。维什尔伦的顺应论为翻译提供了新视角,

对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亦具有积极地启示意义,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关键词顺应论中国特色新词翻译策略

文章编号1671-0703(2010)03-222-02

222

2010年第

期安徽文学

3

实现交际目的对社会大环境的一种顺应。如中国特色词语“红包”的对外翻译,汉语中“红包”指包着钱的红纸包,用于馈赠或奖励等,英语中现成的释义就是“a red paper enve -

lope containing money as a gift,tip,bonus,etc.”

但在具体的语境中,如:“文章呼吁各医院加强对医生的医德教育,不得向病人索取红包。”此翻译却不确切,无法使外国读者明白其

意。因为作为外国人,

他们的社交世界中的“红包”没有如今有指送礼和行贿的钱,是一种不正之风的表现的概念。从顺应读者的社交世界的角度出发,我们把“向病人索取红

包”

调整译作“solicit under the table payments from patients ”。这样译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更重要的是为外国人点出了“红包”的本质,顺利达到意义的交流目的。

(二)对读者心理世界的顺应

心理世界主要涉及交际者的性格,情感,信念,意图等心理因素,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话语的需要和说话人的心理世界是要相互顺应的。

例如“龙”这一意象,中西方文化在该词上有巨大文化差异,“龙”在汉语文化中有着独特丰富的国俗语义,传说中的龙是造福万物的神物,权威吉祥的象征,但在西方文化中,“dragon ”一词含贬义,是凶残,邪恶,罪孽的化身。而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中的“虎”都有“威武”,“勇猛”,“雄壮”和“力量”之意。因此在翻译“亚洲四小龙”时,应调整其译为“Four Asian Tigers ”,而不是“Four Asian Dragons ”,这样在对外宣传中容易更好的相互理解而不至于造成误会和尴尬。由此可见,为了成功地进行交际,准确地表达和理解言语,译者需要顺应读者的心理世界,使交际双方必须求得认知心理的平衡,克服交际中的文化隔阂。通过对读者心理世界的最佳关联,以求顺应读者心理世界,达到交际目的。

(三)对读者物理世界的顺应

物理世界因素主要指时空的指称照应关系,也包含了交际者的身体姿势、手势和外表形象等。例如,《云南印象》是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实景演出系列之一,在对外宣传中,这一剧名最先使用的是英译“Yunnan Impression ”,但这个英译在对外宣传中没有达到吸引外国观众的预期效果,经过

研究后将英译改为“Looking for Shangri-la (寻找香格里拉)”

后,顿时吸引了大批海外观众。抛开其中的商业宣传因素不提,仅从语言翻译的视角看待这一问题,我们从这一翻译的改动成功案例中可以看出是顺应读者物理世界的翻译策略在起作用。因为对中国观众来说,“云南印象”这一名字已足够,我们会立刻领悟到其中意境,与云南清新脱俗,纯朴秀美的景物产生联想;对于外国人来说,对中国地理,及云南省能有我们这般了解和领悟的恐怕只有少数,而香格里拉对于西方人来说却是最能和云南印象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形成对等关联的,寻找到心中的香格里拉是每个人的梦想。所以这一改译顺应了读者的物理世界,顺利的达到了翻译的目的。

六、结语

我们把交际看作是个明示—推理过程、一个不断做出顺应与选择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对目的语的认知语境进行推理,做出语境假设,寻找最佳关联的文化信息,要顺应语境中读者的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及社交世界,把握好原语与译语的文化取向,选择最佳的译语。

参考文献:

[1]JefVerschueren.UnderstandingPragmatics.London:Arnold ,1999.

[2]Jef Verschueren.Understanding Pragmatics.钱冠连,霍永寿(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曹群英.顺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作用.外语学刊,2007,(6).

[4]何自然,于国栋.《语用学的理解》———Verscheren 的新作评介.现代外语,1999,(4).

[5]胡桦.顺应论视角下的归化与异化.学科园地,2008,(12).[6]宋志平.翻译:

选择与顺应———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中国翻译,200(42).[7]王建国.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外语研究,

2005,(4).

[8]张健.报刊新词英译纵横,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9.[9]张晓梅.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阐释力.山东社会科学,2005,(12).[10]卓新光,

王晶.顺应论视角下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3).

(上接第224页)合人们的心态,而且它本身又是一个象形

汉字,应该加积极使用。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加以引导使用。首先,从语言角度看,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向前进步的,它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集合体,它处于一个开放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如果大家使用新词语没有异议,都能够接受的话,这个词语就有可能固定下来,形成新词新语。“囧”这个字在时代的发展中,变了词义,由旧的含义转为新的含义,而原有的含义不再体现,我们又能够接受它的新的含义,所以这可以看成是一个新词语,广泛的应用现实生活中。

其次,从社会角度看,人们向来都追求时尚,追求一种全新的理念。这种新的理念是一种创造,创造一种新的文字,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这种变化要求我们不能一成不变,要不断的变化,不断的推陈出新。“囧”字就是在这样的环

境下出现的,它体现了80后和90后求新的一种心理。当

然,除了追求

“新”,新新人类更追求个性。使用“囧”字可以彰显新新人类用文字来表达形象,用陌生来标榜自己的个性。

最后,它也是现代社会群体认同感的体现。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的提高,人与人之间陌生化程度提高,人们就迫切需要一个集体来认同自己。而“囧”字是年轻一代人寻找自己集体的标志。有的网友说,在网络聊天中,如果我发一个“囧”字给对方,但对方反而问我怎么读,那很明显,我们不在一个圈子里,没有必要再把谈话进行下去。

注释:

①沙玉伟.“囧”

字新用.汉字文化,2008(5):21.②蒋瑞.甲骨文

“囧”形义新证.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1):60-62.223

顺应论与翻译研究_贺华丽

摘 要:本文从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理论出发重新审视翻译过程,认为只有从语境关系、结构客体等诸方面 对源语和目标语做出动态顺应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语言顺应论作为Verschueren语用综观说的核心内容,将对翻译学的理论革新产生巨大的影响。关键词:顺应论;语用翻译;语言选择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558(2006)03-0105-04 收稿日期:2006-04-28 作者简介:贺华丽(1980—),女,汉族,湖北当阳人,中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1引言 翻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际活动。翻译离不开 语言的转换,但远比单纯的语言转换要复杂。综观译界对翻译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翻译理论的建立和发展都以其他学科的理论为指导,从其他学科中汲取养分。但由于翻译这一现象本身的复杂性?翻译研究对象的多样性以及现有翻译理论来源的差异性,翻译研究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学科。这种现象说明人们对翻译现象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有待深化,需要继续从其他学科中汲取养分。就现有译论而言,Nida(1993:157)比较系统地区分了三类为翻译提供理论养分的学科,但他忽略了语用学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事实上,语用学的很多研究领域,如预设、会话含义、关联理论、语篇结构、言语行为理论等都可为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微观的语用分析方法。(张新红,何自然,2001)翻译创作中,译者和翻译的实际运作均不同程度地受到诸多语用因素的影响。然而传统的语用学研究多从不同的侧面研究言语的运用,其分析单元间缺乏有机联系,不能充分有效地解释语用学的全貌,而只能或多或少地解释翻译的某一个侧面,难以为翻译研究提供一个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宋志平,2004:19-20)Jef Verschueren在其新著UnderstandingPragmatics一 书中全面阐述了顺应性理论(theoryofadaptation), 提出了使用语言就是进行语言选择的观点,为翻译 学的理论来源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拟就其对翻译研究的理论解释作一探讨。 2顺应理论概述 1987年,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Verschueren 对语用学构建的整体理论提出了新的思路,否定了长期以来语用学被认为是和语言学、形态学、句法学和语义学相并行的学科的观点,提出了语用综观论,声称:迄今为止,一切可以贴上语用学标签的东西和按宽泛定义衡量适合于这一标签的东西都能在这个新建的框架内得到描写(转引自钱冠连,1991)。Jef Verschueren在他的PragmaticsAsaTheoryof LinguisticAdaptation一书中指出,语言适应即指语 言适应环境,或者环境适应语言,或者两者同时相互适应。恰当的、成功的交流既是适应的过程,又是适应的结果。言语交流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适应(Jef Verschueren,1987)。语言顺应理论是语用综观说的 核心内容。顺应论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综合功能视角对综观语用现象及其运用的行为方式进行描述和阐释,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需要而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而语言的使用,说到底就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它是出于语言内部还是语言外部的原因”(JefVerschueren, 1999:55-56)。语言的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语言的 使用过程中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人类语言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JiangxiScience&TechnologyNormalUniversity 2006年6月第3期 Jun.,2006No.3 顺应论与翻译研究 贺华丽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 武汉430074)

2019大学英语四级翻译中的中国特色词汇(1)

2019大学英语四级翻译中的中国特色词汇(1)一、汉语的那些秘密 小编啰嗦一句: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没有之一 汉字 Chinese character 单音节 single syllable 汉语四声调 the four ton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阳平 level tone 阴平 rising tone 上声 falling-rising tone 去声 falling tone 五言绝句 five-character quatrain 七言律诗 seven-character octave 八股文 eight-part essay; stereotyped writing 二、课本中的四书五经你忘了嘛? 四书五经 The Four Books and The Five Classics 1、四书 the Four Books 《大学》 The Great Learning 《中庸》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论语》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孟子》 The Mencius/The Works of Mencius

2、五经 The Five Classics 《春秋》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诗经》 The Books of Songs;The Book of Odes 《易经》(《周易》) I Ching; The Book of Changes 《礼记》 The Book of Rites 《尚书》 (《书经》) The Books of History

顺应论视角下学术论文翻译(英文版)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 in E-C Translation of Academic Thesis Adaptation Theory thinks that “... using language must consist of the continuous making of linguistic choices,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Versehueren, 2000: 55-56) Versehueren points out that the process of making-choice can be comprehended on three linguistic properties -- variability, negoti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Adaptability can be viewed from four perspectives, namely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 dynamic adaptability and salience of adaptability process. (Versehueren, 1999: 65-66) This passage will analyze the translation of academic thesis 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 means making choices at various layers of linguistic structure including sound, word, syntax, cold, style and chapter. In this thesis, the author will mainly analyze E-C translation of academic the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 1 Adaptation at the Lexical Level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the informative and communicative function of the text, we need to make adapta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t lexical level, the translator needs to understand correctly the meaning of words combining specific contexts and also convey the meaning in appropriate way of expression. 1.1 Transformation of Lexical Meaning Transformation of lexical meaning mean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another one, with one as literal meaning in the dictionary and the other one as specific meaning considering specific context. (Yang Man, 2015)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 should comprehend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combining the context and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expression to convey the meaning. Adaptation at lexical level conforms to the reading habit of target reader so as to improve reading experience. ST1 Hume interprets our tendency to assign identity through time as a "natural propension," TT1休谟把我们确定长期身份的倾向解释为一种“自然天性” ST2 pension" to ascribe identity where evidence shows diversity "is so great," TT2 迹象呈现多样性时,确定身份的“倾向”“极大” Analysis: Common meaning of “assign” in the dictionary is “distribute, attribute”. In the text, we can see a paragraph explaining that people start to investigate question of identity “what makes an individual the same through time despite partial changes” and we “constructs experience to conform to our modes of cognition”. Here we know the “assign identity” means we “determine identity”. For example, we may assign identity to a “dog” saying “this is a dog”, which means we are also determining identity for it. Therefore, the word “assign”is translated as “确定”. So it is the same a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word “ascribe”. In the dictionary it means “be caused by”or “make sb possess”. In the context, “ascribe” has the same meaning as “assign” so it is translated as “确定” as well. By choosing the best expression of a word, we convey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correctly and improve the reader’s understanding.

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翻译

1. 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2. 刺绣:embroidery 3. 重阳节:Double-Ninth Festival 4. 清明节:Tomb sweeping day 5. 剪纸:Paper Cutting 6. 书法:Calligraphy 7. 对联:(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8. 象形文字:Pictograms/Pictographic Characters 9. 人才流动:Brain Drain/Brain Flow 10. 四合院:Siheyuan/Quadrangle 11. 战国:Warring States 12. 风水:Fengshui/Geomantic Omen 13. 铁饭碗:Iron Bowl 14. 函授部:The Correspondence Department 15. 集体舞:Group Dance 16. 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 17. 红白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 18. 中秋节:Mid-Autumn Day 19. 结婚证:Marriage Certificate 20. 儒家文化:Confucian Culture 21. 附属学校:Affiliated school 22. 古装片:Costume Drama

23. 武打片:Chinese Swordplay Movie 24. 元宵:Tangyuan/Sweet Rice Dumpling (Soup) 25. 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 26. 火锅:Hot Pot 27. 四人帮:Gang of Four 28. 《诗经》:The Book of Songs 29. 素质教育: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Education 30. 《史记》:Historical Records/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31. 大跃进:Great Leap Forward (Movement) 32. 《西游记》:The Journey to the West 33. 除夕:Chinese New Year’s Eve/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34. 针灸:Acupuncture 35. 唐三彩:Tri-color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Tang Tri-colored pottery 36.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hinese-charactered Socialist/Socialis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7. 偏旁:radical 38. 孟子:Mencius 39. 亭/阁:Pavilion/ Attic 40. 大中型国有企业:Large and Medium-size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41. 火药:gunpowder 42. 农历:Lunar Calendar 43. 印/玺:Seal/Stamp 44. 物质精神文明建设:The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语言顺应论下浅谈翻译文本的选择(一)

语言顺应论下浅谈翻译文本的选择(一) 摘要]语言顺应论强调语言与交际目的,交际环境,交际对象之间的一致性。译者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者,要想成功地实现译作跨文化交际的功能,就必须特应的语境条件和读者对象,有目的地选择源语文本和翻译策略。本文是从鲁迅和利玛窦的翻译实践中,浅谈翻译文本的选择。 关键词]语言顺应论翻译文本鲁迅利玛窦 一、语言顺应论与翻译 语言顺应论(theoryoflinguisticadaptation)是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教授Jef.Verschueren在上世纪80年代酝酿,于1999年出版的UnderstandingPragmatics中提出的一种语用学理论。Verschueren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它可以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也可以是出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的原因”,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在交际中作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备以下三个特征:1)变异性(variability),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2)商讨性(negotiability),即语言的选择并不按照某种特定的程式或关系进行,而是有相当的灵活性;3)顺应性(adaptability),这是三个特征中最重要的一环,指能够让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各种语言项目中做出符合交际需要的选择,从而使语言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特征(verschueren,1999:173)。语言顺应论的核心是顺应的动态性(dynamicsofadaptability),即在语言选择过程中,语境与语言结构互动从而动态地生成话语意义,语言的选择必须积极顺应具体的语境和语言结构。不管是口头话语还是书面语篇,语言使用者都应该有意识地将交际对象的接受能力考虑在内,才能成功地传达自己的意图。顺应过程中意识过程(salienceofadaptationprocesses)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交际的效果(廖晶,施红梅,2005:168)。 同一切言语交际活动一样,翻译也是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从文本的取材到翻译策略的运用,翻译行为的每个阶段都包含译者对多种选择的确定。相比于一般的语言选择过程,翻译这种双语间的转换活动涉及的选择层次更为复杂。“从译什么”到“怎么译”,无不贯穿着语言符号之外的社会,文化,认知等多方面因素的互动选择机制(宋志平,2004:20)。选择的目的是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翻译活动中的各种选择都与交际的需要有着直接的关系,译者必须能够从特定的翻译语境中选择一种具体的翻译目的,而翻译活动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为了顺应这个翻译目的做出的。宏观层次的选择要顺应于语言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微观层次的顺应则体现在译者可以根据交际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采用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的顺应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但由于跨文化交际中差异的客观存在,绝对的全方位的顺应是不可能在一次翻译活动中得到全部实现。译者在面对多种选择的前提下,只要能从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翻译目的出发,顺应具体的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有意识地选择文本和翻译策略,做出灵活动态的顺应性翻译,从而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就可以算是成功的翻译(宋志平,2004:22)。 二、鲁迅翻译文本的选择 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谈到翻译时曾明确指出:“故今日而言译书,当首立三义:一曰,择当译之本;二曰,定共译之例;三曰,善能译之才”(郭延礼,1998:227)梁氏所言“择当译之本”,指的便是译者的选材问题。选择什么样的作品加以介绍和翻译是翻译过程中一个最根本的选择。在历史大变革时期,较之“怎么译”,“译什么”更成为译事的头等要义(许钧,2002:63)。如何“择当译这本”,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和动机,而这种目的或动机通常会受到译语文化的时代,社会和主流思想的影响和制约。 中国大文豪,翻译家鲁迅身处风雨飘摇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他的异化翻译的目的在于颠覆当时的主流价值观,但更深远的目的则在于“启蒙”,在于“文艺救国”,在于唤醒国民的革命意识。鲁迅当时所考虑的问题是要用科学和文艺来“救治”这“几至国亡种灭的中国”(2005g:318)。他指出:

从顺应论角度谈广告翻译

摘要:根据维索尔伦的顺应论,广告翻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广告翻译顺应主要有语境顺应和语言方面的顺应,本文简单的从语言的两个方面——语音方面和句式方面来分析广告翻译中的顺应现象。 关键词:顺应论广告翻译语音顺应句式顺应 1、顺应论概述 1987年,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维索尔伦提出了语用综观说,在他的pragmatics as a 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书中指出,语言顺应即指语言顺应环境,或环境顺应语言,或两者同时相互顺应。恰当成功的交流既是顺应的过程,又是顺应的结果。言语交流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顺应。语言顺应理论是语用综观说的核心内容。顺应论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综合功能视角对综观语用现象及其运用的行为方式进行描述和阐释,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需要而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而语言的使用,说到底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它是出于语言内部还是语言外部的原因”。语言的使用者之所以能够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人类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其中变异性和商讨性是基础,顺应性是根本。 2、顺应论与翻译 随着语用学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认为翻译是信息的互相交流。翻译顾名思义是把一种语言用另外一种语言等值表达出来,实质上就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因此语用学的提出对翻译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leo hickey 在其论文集《语用学与翻译》一书中指出,语用学有助于翻译“获得译文与原文之间的语用等值(pragmatic equivalence),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同等的理解和感受”(leo hickey:1999)。因此,翻译 “语用翻译同语义翻译相学者们在发表自己的翻译理论时也会谈到如何做到翻译等值的问题。 对应,是一种等效翻译观”(何自然,1995:186)。但由于译者的认识程度,翻译用意的侧重点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原文和译文在很多情况下是很难做到完全对等,只能是相对对等。“根据语用翻译理论,翻译就是译意。……译文无论做什么处理,只要它能传达原文的用意,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他就是一种可行的译法。只要有理论的正确指导,翻译技巧是可以灵活的……”(何自然,1995:196)。而维索尔伦的语用综观论框架下的顺应论正是指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同的意识程度下做出的语言选择的过程。翻译作为对目的语的重新组合,根据交际语境,交际对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译文语言的选择做出相应的顺应,说到底翻译就是一个动态顺应的过程。 语言的顺应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或多维的。语言顺应涉及四个方面:(1)顺应的语境相关成分(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包括交际语境中任何一个和语言 (2)顺应的结构客体(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选择构成相互顺应的要素; 包括任何一个组织层面上的结构以及构成原则;(3)顺应的动态过程(dynamics of adaptability),即顺应过程在交流中的展开;(4)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性(salience of the adaptation process),即和认知机制相联系的这些过程的状态(维索尔伦,2000)。顺应有语言方面的顺应,还有语境的顺应,本文只从语言方面讨论广告翻译中的顺应现象。 3、语言方面顺应 3.1 语音顺应 广告的功能及商业目的决定了其语言一定要标新立异,所以广告撰写者千方百计的使得语言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英语和汉语都有各自的语音特征,比如说汉语有其平仄特点,英语有压头韵,尾韵等韵律特征。语言顺应是首要简单的方法使得广告语言能够深入人心,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

语言顺应论对翻译的启示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语言顺应论对翻译的启示 作者:袁斌业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刊名: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年,卷(期):2002,18(5) 被引用次数:26次 参考文献(17条) 1.关娟娟小心,路上有炸弹 2001 2.蒋锚淮英汉缩略语词典 1990 3.李国文汉语的无奈 2000(04) 4.李虹最新英汉缩略语词典 1991 5.李延林小议英语典故性成语的来源与汉译 1999(03) 6.林成滔字里乾坤 1998 7.刘树森李提摩太与《回头看记略》—中译美国小说的起源 1999(01) 8.刘庆森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2001(07) 9.钱冠连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述评 1991(01) 10.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 1997 11.王克非翻译问题三思 1997 12.王蒙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 1991 13.王学兴英汉缩略语大词库 1992 14.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 1989 15.Huang Xinqu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1991 16.Vemehueren Jef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1999 17.Wang Meng The Butterfly and Other Stories 198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何传春语言顺应论动态观与不同文本译文顺应语境程度探析[期刊论文]-湖北社会科学2010(8) 2.陈丞浅析语用顺应论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12) 3.陈丽霞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新探[期刊论文]-江西社会科学2006(11) 4.戈玲玲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期刊论文]-外语学刊2002(3) 5.王红迪浅议顺应论在翻译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海外英语(中旬刊)2010(8) 6.马秀兰浅谈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 7.李琎.LI Jin语言顺应论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2(3) 8.张婷玉语境顺应论与翻译[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10(44) 9.张克定Verschueren的语用理论对语用句法研究的启示[期刊论文]-外语教学2002,23(5) 10.彭劲松.PENG Jin-song外宣翻译中变译的语言顺应论阐释[期刊论文]-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6(1) 引证文献(26条) 1.范开芳翻译质量的顺应性分析[期刊论文]-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浅析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技巧

浅析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技巧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经济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使我们意识到译好中国特色词汇的重要性。本文从中国传统词汇和特色新词两方面简要分析了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技巧。 标签: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翻译技巧 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这些词汇遗留下来成为中华民族无形的瑰宝。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许多领域中不断涌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跨文化交际,多方面的文化碰撞融合,新词不断涌现。 一、中国特色词汇的特点 (一)独特性 这些词汇所表达的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独有的事物、事件,如:馒头、包子、旗袍、唢呐古筝等,这些词汇不存在于西方的文化中,在译成英文时,没有相对应的词汇。或者有些词汇虽然能找到相对应的语言,或表达相同的含义,但译成英文时,却不能译出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如:时辰、元宝等。还有一些词汇简短精练却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如:仁、忍、礼、智、信等。中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涌现出来许多新词,如:扶贫工程、小康之家、应试教育等,这些词都带有中国特色,在翻译时只翻译出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 (二)词汇范围广 政治方面的词汇,如:中国梦、一体化、脱贫致富、五四、温饱等。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泼水节、火把节等。经济领域的词汇,如:倒逼、按揭贷款等。医学方面的词汇,如:医托。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词汇,如:中国式过马路、异地高考、段子手等等。 二、常用的翻译理论 (一)功能对等理论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指出:“翻译使用最恰当、最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翻译包括四个方面的对等,包括词汇意义、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既要表达词汇的表层信息还要传达出词汇的深层文化内涵。 (二)目的论 德国翻译家费梅尔德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

从“顺应论”的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0233765.html, 从“顺应论”的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 作者:张红雪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9期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发展,英语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到生活当中的各个角落。为了沟通与交际,许多城市使用双语来树立公示语。公示语汉英翻译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顺应交际语境所涉及到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等因素。译者只有全方面地考虑语境因素,才能准确无误的传递出公示语的信息,实现公示语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公示语;顺应论;交际语境 21世纪后,学习者对于顺应论的研究渐渐地走向成熟,并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很少有 文章结合语用学的理论尤其是语言顺应理论对其进行分析。笔者将尝试利用语言顺应论对其进行探讨。 顺应论是语用学中一个理论,使用语言是个基于语言内部或外部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Verschueren指出,语言顺应涉及“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这些方面相互制约,相互顺应,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公示语汉英翻译作为灵活选择语言的过程,不同的国家有不同语言,人们理解公示语与否取决于顺应程度。译者要想表达出公示语的正确信息就要充分考虑语言的顺应程度。 一、文献综述 在《语用学的理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中,Verschueren提出了顺应性理论。顺应性理论认为自然语言具有三个特征: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 和顺应性(adaptability)。这三个特征以顺应性为核心,以变异性和商讨性为基础,相互之间彼此依存、密不可分。Verschueren认为人们在不同的世界里,具体地说,处于包括物质世 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的环境。公示语主要的语境主要为交际语境。 公示语的应用领域很广,路标、广告、交通工具等等,我们随处可见,都应该可以归为公示语的范围。然而现在很多公示语英译的五花八门,令人啼笑皆非,完全会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埋没了公示语的价值所在。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公示语翻译的其译文的成功与否,其交际目的的达成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的顺应程度。本文主要探讨公示语是如何顺应语境的,如何顺应。

2019四级翻译中的中国特色词汇(一)

2019四级翻译中的中国特色词汇(一)一、汉语的那些秘密 小编啰嗦一句: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没有之一 汉字 Chinese character 单音节 single syllable 汉语四声调 the four ton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阳平 level tone 阴平 rising tone 上声 falling-rising tone 去声 falling tone 五言绝句 five-character quatrain 七言律诗 seven-character octave 八股文 eight-part essay; stereotyped writing 二、课本中的四书五经你忘了嘛? 四书五经 The Four Books and The Five Classics 1、四书 the Four Books 《大学》 The Great Learning 《中庸》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论语》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孟子》 The Mencius/The Works of Mencius

2、五经 The Five Classics 《春秋》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诗经》 The Books of Songs;The Book of Odes 《易经》(《周易》) I Ching; The Book of Changes 《礼记》 The Book of Rites 《尚书》(《书经》) The Books of History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研究

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研究 中文摘要 中国特色词汇是中国英语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特色词汇是表达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其中蕴藏着中国千百年文化的内涵,当中国的文化传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时候,这些中国特色词汇又是怎样不失原味的被翻译成外语从而被外国人所接受的呢?本文将以中国特 色词汇翻译成英文为例,介绍了一些中国特色词汇的被译成英语的方法,它们分别是音译、直译、意译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使大家基本了解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交际是怎样被转换并被使用的,逐渐融合进传统英语中的,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用英语交流的需要。除此之外,还将浅谈中国特色词汇所对应的特别的英文词汇出现的原因之一: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词汇空缺。并对文化差异进行细分详细阐述。还将提出一些关于中国特色词汇在英语国家传播的前景的看法。 关键词:中国特色词汇;文化差异;翻译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nd Translation Abstract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study of China English.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refer to the uniqueness of Chinese items, and of course, contain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wid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how can they be understood and accepted by foreigners accurately in translation? The paper, by giving a good number of examples, introduces som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including transliter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and so on. These methods help to understand how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re transformed into and used in English, and how they gradually integrate into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and satisfy the demand of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In addition, the paper is to expose in detail lexical gap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urthermore, it also offers some views on the prospect of th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Key words: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culture differences; translation

2020年四级翻译中的中国特色词汇(5)

2020年四级翻译中的中国特色词汇(5) 一、中国的那些戏剧文化 皮影戏 shadow play; leather-silhouette show 说书 story-telling 叠罗汉 make a human pyramid 折子戏 opera highlights 踩高跷 stilt walk 哑剧 pantomime; mime 哑剧演员 pantomimist 戏剧小品 skit 马戏 circus show 单口相声 monologue comic talk, standup comedy 特技表演 stunt 相声 witty dialogue comedy, comic cross talk 杂技 acrobatics 京韵大鼓 the traditional story-telling in Beijing dialect with drum accompaniment 秦腔 Shaanxi opera 二、那些中国特有的绝技&瑰宝 习武健身 practice martial art for fitness 气功 qigong, deep breathing exercises

篆刻 seal cutting upriteous 工艺, 手艺 workmanship / craftsmanship 卷轴 scroll 蜡染 batik 泥人 clay figure 漆画 lacquer painting 唐三彩 Trio-colored glazed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 景泰蓝cloisonné 文房四宝 The four stationery treasures of the Chinese study --- a writing brush, an ink stick, an ink stone and paper

2021年英语四级翻译中国特色词汇4篇

英语四级翻译中国特色词汇4篇 【导语】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备考的路上,哭过、累过、笑过,但只要坚持向前走,终将会拿到属于我们的证书。以下是整理的“英语四级翻译中国特色词汇”!祝大家备考顺利! 【篇一】英语四级翻译中国特色词汇 《围城》 Fortress Besieged 《阿Q正传》 The True Story of Ah Q 《吾国吾民》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京华烟云》 Moment in Peking 《骆驼祥子》 Rickshaw/James 《茶馆》 Teahouse 《边城》 The Border Town 《倾城之恋》 Love in a Fallen City 《十八春》(《倾城之恋》)Eighteen Springs 【篇二】英语四级翻译中国特色词汇 重要文化遗产 major cultural heritage 优秀民间艺术 outstanding folk arts 文物 cultural relics 中国画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书法 calligraphy 水墨画 Chinese brush painting; ink and wash painting 工笔 traditional Chinese realistic painting 中国结 Chinese knot

旗袍 Cheongsam 中山装 Chinese tunic suit 唐装 traditional Chinese garments (clothing),Tang suit 【篇三】英语四级翻译中国特色词汇 文人 men of letters 雅士 refined scholars 表演艺术 performing art 现代流行艺术 popular art, pop art 纯艺术 high art 高雅艺术 refined art 电影艺术 cinematographic art 戏剧艺术 theatrical art 才子佳人 gifted scholars and beautiful ladies 【篇四】英语四级翻译中国特色词汇 一、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 Three Kingdoms 《西游记》 Journey to the West; Pilgrimage to the West 《水浒传》 Heroes of the Marshes; Tales of the Water Margin 《红楼梦》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 二、经典作品 《史记》 Historical Records 《资治通鉴》 History as a Mirror;Comprehensive History Retold as a Mirror for Rulers

2019年大学英语四级翻译中的中国特色词汇(五)

2019年大学英语四级翻译中的中国特色词汇(五) 一、中国的那些戏剧文化 皮影戏 shadow play; leather-silhouette show 说书 story-telling 叠罗汉 make a human pyramid 折子戏 opera highlights 踩高跷 stilt walk 哑剧 pantomime; mime 哑剧演员 pantomimist 戏剧小品 skit 马戏 circus show 单口相声 monologue comic talk, standup comedy 特技表演 stunt 相声 witty dialogue comedy, comic cross talk 杂技 acrobatics 京韵大鼓 the traditional story-telling in Beijing dialect with drum accompaniment 秦腔 Shaanxi opera 二、那些中国特有的绝技&瑰宝 习武健身 practice martial art for fitness

气功 qigong, deep breathing exercises 篆刻 seal cutting upriteous 工艺, 手艺 workmanship / craftsmanship 卷轴 scroll 蜡染 batik 泥人 clay figure 漆画 lacquer painting 唐三彩 Trio-colored glazed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 景泰蓝cloisonné 文房四宝 The four stationery treasures of the Chinese study --- a writing brush, an ink stick, an ink stone and pap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