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诗两首教案

语文2诗两首教案
语文2诗两首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况味—2. 诗两首

实验区优秀教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重新开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重新开始

一、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听、读,体会感情。

2.分析内容,把握主旨。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第一部分告诉人们遇到挫折时要相信未来是光明的;第二部分告诉人们要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3)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4)联系生活经验谈一谈对“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5)有的版本把这一诗句译为“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你认为哪一句译文更好?

(原诗句更好。其一,“可爱”的回味意味不如“怀恋”醒豁;其二,“可爱”的意蕴、情趣不如“亲切的怀恋”丰富、多味。)

3.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用词直白,蕴涵丰富;

(2)语言和婉,意味悠长。

二、学习《假如生活重新开始》

品读诗歌,把握主旨

1.想一想诗中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画出文中对你来说比较有启发的和一时难以理解的词句。

2.讨论“还是迎着朝阳出发,把长长的身影留在背后。愉快地回头挥一挥手!”的意思。

(关键意象是三个:朝阳、黑影、挥手,构成了统一的、有机的形象,背景是在黑暗和光明之交踏上新的征途,愉快地告别黑暗的记忆。)

3.找出诗中与“还是”意思相近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反复出现,说明了什么。

(依然、仍旧、还要。这些词语的使用,是诗人表明自己态度:一如既往,坚持以往做法。)

4.依次解读第二、三、四、五、六节的意思。

5.第五节中的“他们”指谁?

(“他们”暗指“左”倾思想严重的人。)

6.简要分析“阳光下毕竟是白昼”这一句的含义。

(阳光下面也可能有黑暗,但即使有黑暗,也是暂时的、局部的。这表明诗人不但是清醒的,而且还是乐观的。)

7.最后一章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信念?你怎么理解“明天比昨天更长久”这句话?

(乐观。“明天比昨天更长久”就是说,比起未来,比起历史的前进,像浩劫时期那样的黑暗毕竟还是短暂的。“明天”才是我们所更要把握的。)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旨。

(这首诗采取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塑造了一个鲜明的自我形象:勇于告别过去,又敢于正视风雨的现实;同时对事业满怀理想和献身的精神。告诉我们要自信,要自强,要奋斗不止。)

三、比较探究

比较上述两首诗歌的异同。

不同之处:

1.从写法上,普希金的诗是直接抒情的,而邵燕祥的诗在抒发情感的时候,则借助了一系列的具体的词语。邵燕祥诗以意象的密度见长,且其意象是被组织在一个有序的系列之中,那就是以抒情主人公出发的形象为核心的画面。

2.从题目上看,普希金诗立足现在和过去,谈正确对待生活带给你的不幸,邵燕祥诗面向未来,不后悔过去的正确选择。

相同点:

1.都表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都隐含了关于得失、关于过去与未来关系等方面的某种通达、辩证的人生哲理。

3.诉说的对象都是第二人称,充满劝慰、激励,显得亲切、温暖、深情。

4.标题也有某种相似。

四、深化拓展

1.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却以说理取得了成功,原因何在?

2.如果你是玛蒂尔德,这两首诗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诗两首教案

2 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两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想像,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悟两首诗歌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2.品味两首诗隽永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两首诗表现手法的异同。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诵诗歌,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2.背诵诗歌,品味诗中的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当突如其来的挫折与打击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你的神经时,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板书课题) 二、背景知识、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邵燕祥,诗人。浙江萧山人。北平中法大学肄业。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诗刊》副主编。著有诗集《到远方去》、《在远方》、《迟开的花》,有《邵燕祥抒情长诗集》。由于他的诗和杂文中触及某些不公正和反民主的社会现象,受到批评和斗争。直到1978年,他被剥夺发表作品的权利达20年之久。他在1979年初恢复政治名誉。从1980年前后发表《切不可巴望好皇帝》等杂文开始,又写了大量的杂文,批评各种社会弊病。现为中国作协理事和主席团委员,中国笔会中心会员。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写于1979年11月,选自《含笑向七十年代告别》。 三、学生朗诵诗歌,正音,检查预习: 怀恋(liàn)疲倦(juàn)醇厚(chún)诅咒(zǔzhòu) 四、听、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感情。 1.听课文录音,划分朗读节拍。 2.自由朗读。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1、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散、归、趁”3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 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7、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 3、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防纸鸢 4、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七年级上册语文《诗两首》的优秀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诗两首》的优秀教案设计

七年级上册语文《诗两首》的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思路】 本文的两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深爱。《纸船》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诗人以纸船为题,赋予纸船以特别的含义,寄托了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我们伟大的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你怎样向母亲表达你的爱意呢? 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母爱一直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深情地颂扬过母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的两首诗:中国女作家冰心的《纸船》,和印度大文豪泰戈尔

的《金色花》。 二、出示目标 1、把握诗文基调,表情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背诵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2、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知识积累 以下知识主要让学生在预习中作好积累笔记,课堂上教师以检阅的方式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1、字词积累: 大家预习了吗?看看这些字词你解决了没有? 字:嗅摩衍匿祷 词:匿笑祷告 读一读,讲一讲。 2、作家作品知识积累: 关于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四、《纸船》教学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4、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意境 教学准备有关春天的图片及春天的古诗。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二、学习《春晓》 (一)出示整首诗,读通。 1、师: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3、指名背诵。 4、认记汉字。春眠春晓处处闻啼鸟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 2、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3、交流讨论学习。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2)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 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3)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 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吟诵。 1、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2、朗读全诗,背诵。 四、拓展延伸 查阅作者孟浩然的其他诗句。 五、课堂检测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创新教案

开学第一课 【教学目标】 1.讨论并分享寒假生活,回味其中滋味,悟出生活道理,总结得失。 2.引导语文课堂常规,进行针对性训练,回拢心情,步入正常学习秩序。(重点) 3.初步了解本册课本的结构,了解篇目及每单元特色,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重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新学期寄语。 快乐的寒假生活结束啦,小朋友们重返校园。我们要尽快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当中。 2.聊聊寒假生活。 (1)寒假里,有什么事情、事物或什么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寒假生活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二、让我们向过去告别。

1.向坏习惯说拜拜。 师:步入二年级下学期的小朋友,快来向你的坏习惯说拜拜吧。 生:我原来爱摘校园里的花,以后我再也不摘啦。 生:我……我再也不捡虫子吓唬大家啦。 生:我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上学再也不愁眉苦脸了。 生:我又长大了一岁,以后再也不和父母顶嘴了。 生:我们应该自主完成作业,不能再让父母操心了。 师:剔除了坏习惯,迎来了新气象,你们这么有信心,老师就更有信心与大家一起进步了。 2.你会变得很优秀。 经过一次成功的蜕变,我们每个人都会变得比原来更优秀。我们的学习之路还很漫长,这路途中需要我们一次又一次蜕变。 老师相信你们每个人都很优秀,只要大家付出努力,那么迎接我们的将是灿烂的明天。 3.玩游戏,头脑风暴。 规则:把学生分为三组,分别写三类小纸条。 第一组:写事物(可写人、动物、植物等)。 第二组:写在哪里(可写在教室里、马路上、树枝上、花朵上等)。 第三组:写干什么(可写睡觉、学习、下围棋、跳格子等)。 老师收取所有纸条,任意从各组分别抽出一条,拼在一起念。 如:小蜜蜂 在树枝上 跳格子 可以组成:小蜜蜂在树枝上跳格子。

人教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

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 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 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 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 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 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四、精彩研读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 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 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 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 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 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2020年高中语文 1.2《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学参考 2.《诗两首》 【基础知识】 重要字音: 彷(páng)徨寂寥(liáo)惆怅(chàng)凄婉(wǎn)颓圮(pǐ)青荇(xǐng)浮藻(z ǎo)长篙(gāo)漫溯(sù)斑斓(lán)笙(shēng)箫 多音字: 看守看见遒劲有劲着迷执著装载记载悄悄悄然 重要字形: 彷徨惶然惋惜哀婉彷徨牌坊惆怅稠密丝绸追溯朔风挑衅河畔斑斓无耻谰言波澜颓圮祭祀杞人忧天 重要词义: 彷徨:(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颓圮:坍塌,毁坏。 近义词辨析: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文学常识: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诗人、学者。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文本释要】 一、《雨巷》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

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 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雨巷》就是这样。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果然,梦幻般的姑娘出现了。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走近时,“我”看到她是那样地哀怨、忧愁,投出的目光“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她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一般,飘过“我”的身旁。姑娘最终消失在雨巷尽头“颓圮的篱墙”边。雨巷里又只剩下“我”一个人,孤独地行着,继续渺茫地希望着、期待着……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二、《再别康桥》 1920年,25岁的徐志摩“摆脱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衔的引诱”,从美国动身,横渡大西洋,来到英国留学。第二年,进入剑桥大学王家学院。1922年学成回国。这一段的留学生活,特别是剑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了你的性灵。”(《我所知道的康桥》)为此,他在1922年8月10日启程回国前夕,写下了《康桥再会罢》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共7节。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正见出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母校,不愿打破她的宁静与和谐,只想悄悄地与康桥作依依惜别。这里,诗人的感情温柔细腻,诗歌节奏轻缓、徐舒。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第2~5节着意描写康桥迷人的风光。第2节写康河岸边的柳树在夕阳中倒映河中的景象,将柳树比喻成“新娘”,独具匠心,表现了诗人极度迷恋的感情。康河的美景,留住了诗人的心,他乐而忘返了。第3节写康河里的水草随微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点头致意,“招摇”二字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在这样的诗情画意里,诗人醉了,他“甘心”做康河里的

部编版语文二下教案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编排了《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4篇课文,1个语文园地。 四篇课文都是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幽默,巧妙启迪学生悦纳自我,热爱生活,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低年级的童话教学适合让孩子讲一讲、演一演,可结合课后练习中安排的复述课文,续写故事等言语实践形式,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落实有针对性的读说、读写指导,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另外,识字教学可侧重于随文识字,鼓励学生发现规律,找出特点,自主识记。写字教学重点关注汉字作为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的变化。朗读课文时,重在读好问句,能读出语气的变化,感受人物的心情。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词语的积累,体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二、单元重、难点: 重点:1.认识5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4个生字,能够借助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 难点:1.能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2.写话 3.在分享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读书的乐趣,进一步培养爱读书好读书的兴趣。 三、单元课时安排: 1.《大象的耳朵》 2课时 2.《蜘蛛开店》 2课时 3.《青蛙卖泥塘》 2课时 4.《小毛虫》 2课时 语文园地七 2课时 总计 10课时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3.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 扇:shān扇动shàn风扇(2)图片识:竖、竿、撑、舞(3)生活识字:痛、烦、耷 2.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3.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四、指导写字 遇:半包围结构,笔顺是 ,右边的笔顺要记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2.复习上节课生字词。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 《诗两首》教案

一、诗两首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利用联想和发散思维领悟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蓝图 1、结合音画效果,让学生进入乡愁世界 2、教学分为几大板块:(1)音画情景;(2)朗读领悟; (3)诗歌欣赏;(4)自主探究。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平台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我爱这土地》,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感。 一、导人新课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地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二、写作背景及作者 1、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从此,这首诗在抗战时期广为传诵。 2、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艾青是继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感知、研习 1、范读欣赏。(注意朗读节奏、重音、诗人的感情。)〈多媒体播放朗读材料〉 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出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见书) 3、“土地”的含义(练习一/1)

广东省德庆县莫村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 诗两首》教案2 新人教版

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2、理解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3、背诵第一首诗。 教学重点:目标1、3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时数:二课时 四.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导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二、简介作者 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 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听、读诗篇 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 五、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明确:见教参。 3、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 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4、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 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

2021年八年级语文诗两首教案新课标 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诗两首教案1新课标人教版 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反复诵读,培养诵读能力。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体味文章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体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本文写景的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写人、叙事的关系;教学内容解题。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手法打好基础。整体感知课文,熟悉内容,抓住重点 词句进行品味,弄清写景、抒情、叙事、写人之间的关系。体会白描手法、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阅读,深化理解。课前准备 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作者及其作品,对作者、课文有大概的了解。可查阅图书有《晚明二十家小品》《明人小品集》《晚明小品文库》《明小品三百篇》《历代小品文精华鉴赏》《明清性灵,J、品》等。预习课文,疏通文义,了解课文内容,发现并提出问题。 教学没计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咏雪》,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佳句,谢道韫因此被誉为“咏絮之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阅读课文,动脑思考,看看张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检查预习 同学交流资料,汇集所提问题。弄清作者、作品及本文。介绍作者,了解作者。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著有《石匮书》《史阙》《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yuan集》《快园道古》《夜航船》等。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明清名家小品精华》第583页)。文体:《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小品文。 ■整体感知: a.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反复诵读,力求成诵。 b.解析下列词语,疏通文义。 是日更定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雾凇沆砀上下一白酒炉正沸焉得强饮客居痴(解释略)■品味句子,研究问题。注意文章写法。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问题一: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 本文开篇叙事,交代看雪的时间及背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朴实的记叙,交代了一个不寻常的人。写不一般的纪年方法、不一般的时间、不一般的天气,都是突出“独,,字。‘‘独”,不仅强调数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写出了作者,与众不同心态与情趣。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教案北师大版

诗两首 【教材分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用劝慰的口吻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对挫折要正确对待它,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诗中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作者以满腔的热情号召我们对生活要充满信心,不畏风雨;要自强不息,要积极乐观;要珍视生命,珍惜青春,珍爱生活;要坚信明天的生活会更美好。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两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想象,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两首诗歌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2.品味两首诗隽永的语言。 3.理解两首诗表现手法的异同。 2诗两首(第1课时) 【教学建议】 1.导入示例。(播放歌曲)“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太多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这首歌就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 当突如其来的挫折与打击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你的神经时,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 2.背景知识、作者简介。 3.学生朗诵诗歌,正音,检查预习。 4.听、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感情。 (1)听课文录音,划分朗读节拍。 (2)自由朗读。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的? 明确:亲切自然,娓娓道来的劝说语气。 5.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2)普希金在诗里写道:“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呢?你喜欢这一句话吗?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让学生自由谈。)(3)有的版本把这一诗句译为“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你认为哪一句译文更好?6.再次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诗中感情。 7.朗读《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注意读出感情。 2诗两首(第2课时) 1.顺势导入。以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切入口导入。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那么,假如生活能够重新开头,你愿意怎么做呢?让同学回去思考这个问题,现在请一些同学来读一读自己写的小诗。顺势介绍作者引入课文。 2.品读诗歌,把握主旨。 (1)让同学自读诗歌,想一想诗中主要讲了什么意思,画出文中比较有启发的和一时难以理解的词句。 (2)研读第一节。“还是迎着朝阳出发,把长长的身影留在背后。愉快地回头挥一挥手!”这是什么意思? (3)阅读整首诗歌,找出在整首诗中与“还是”意思相近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反复出现,说明了什么。 (4)请学生解读2、3、4、5节诗句的意思。 (5)第五节中的“他们”指谁? (6)最后一章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信念?你怎么理解“明天比昨天更长久”这句话?(7)教师小结:读完整首诗,我们可以感觉到,“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既指当年的岁月如能重复(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更是指今后的人生道路如何走(从诗中不后悔当年的选择以及明确说“生活却能够重新开头”可看出)。表达了诗人不后悔自己曾经做出的正确选择,尽管这选择曾给自己带来过不幸。也向我们表明了今后诗人仍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原来的做法。 (8)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整首诗。 3.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不同之处:(1)这一首诗在写法上,和前面普希金的那首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普希金的诗,是直接抒情的。而邵燕祥的诗,在抒发情感的时候,则借助了一系列的具象的词语(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诗两首》教案

4*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从容地面对人生挫折,建立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习思考关于“人生选择”的问题。 [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诗歌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一、导入新课 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的诗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也许你能从中得到启示。 二、作者简介 普希金,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抨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曾两次被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坚贞不渝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无言

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净,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击剑一样铿锵有力。” 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最大限度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听、读诗篇 1.听课文录音或教师朗读。 2.划分朗读节拍。 3.学生自由朗读。 五、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在这里,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那么,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诗人在这里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3.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学生讨论。) 4.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爱国诗两首语文教案

爱国诗两首语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4.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 1.象征的表现手法. 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讨论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随着诗中

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简介: 艾青(__ _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等,成名作为>.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_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_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实用教案】 〖创意说明〗朗读是含英咀华、把经典“化”入个人身心的过程。课堂上,教师示范朗读,把自己对作品精华处的理解和感受“读”给学生听,同时指导学生读,这是“美读”,更是“读美”。 〖教学步骤〗 一、教读,学习朗读技巧 1、第一遍朗读,教朗读节奏、重音,可参考如下设计:假如/ 我是一只鸟,(深沉地)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 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地)这永远汹涌着/我 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憧憬地) ——然后/我死了,(平静地、执着地)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 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痛苦地、深情地)因为/我对这 土地/爱得深沉…… 2、第二遍朗读,教连读,即朗读时句断而气流不断, 读得流畅起伏,如下面这四句: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C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C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3、第三遍朗读,确定诗句的感情基调,做到以情带声 4、第四遍朗读,诗出情感的层次。第一层,诗的一、二句,男领;第二层,诗的三、四、五、六句,男合;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男领一遍,全班齐读一遍。 二、品读,体会诗的意蕴 1、探究诗中意象的含义。 教师讲析: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正践踏着我们中国的土地,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刻,诗人艾青用笔发出了战斗的呼声。“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河流”就是那长期郁积在人民心中的悲愤,“风”象征着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2、评说诗中“鸟”的形象: ⑴ 要求学生用“这是一只_________ 的鸟”句式说话。 ⑵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形成以下答案:这是一只歌唱着 的鸟。 这是一只歌唱得喉咙嘶哑的鸟。这是一只在炮火连天的危急时刻奋力歌唱的鸟。 这是一只为人民抗击侵略的斗争精神而歌唱的鸟。这是一只为祖

高中语文 第2课《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第2课《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1. 理解意象,通过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 把握本课思想内容,在课堂上背熟一部分课文 3. 体会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把握作者情感 3.丁香姑娘的含义 4.真正做到课堂背诵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朗读课文,感知本文的意境美,含蓄美 2.启发法:通过图画进行引导启发 3.探讨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交流导入):采用幽默回顾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中导入新课──前些天我们学校有人把一首古诗给改了,这首诗的名字叫“春晓”。“春晓”被改成:“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大家知道后两句吗?(洒下敌敌畏,不知死多少)《学生笑──调动气氛》 上星期又有一位同学把一首现代诗给改了,大家知道是哪一首诗吗?(学生沉默或答错),大家都不知道?恩,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这样我就知道这首诗不是我们班上的同学改的,这首诗改的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我给大家念几句,看看你们能不能想到是那首诗被改:

你站在**楼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蚊子装饰了你的床帐,你装饰了蚊子的梦。(**根据自己学校教学楼的名字自行修改) (引导学生回忆起“断章”)断章是一首朦胧诗,朦胧诗是一种追求朦胧意境,注重暗示,注重象征,善于用意向表达意境的立意多元化的诗,而意象是指具有某种意义的实物(板书),大家喜欢“断章”这首诗吗?(……)那大家喜欢朦胧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回答) (二)朗读 请大家跟我一起看黑板(指着“雨巷”)。大家来说说看在你们心中“雨巷”是什么样的一种景?(……)好,大家都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雨巷”,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表达他心中的“雨巷”,而这种“雨巷”凭什么成为百年经典。好,下面请**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这首诗,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诗中的“意象”,同时注意这几个字词:颓圮,太息,彳亍。《意象是指具有某种意义的实物(指着板书强调),大家不要找错了。》 (朗读完后进行点评,可从普通话标准,节奏轻重急缓,感情是否丰富等方面进行点评) (三)作家介绍,写作背景 大家说“雨巷”这首诗写得美不美?(美)刚才我也说了,这首诗是中国朦胧诗的百年经典。那么对于这么出名的诗,有谁能够向我们介绍一下它的作者跟写作背景呢?(明确: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适当板书) (四)找意象(6个:油纸伞,雨巷,丁香,我,姑娘,篱墙) (五)分析课文,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开头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雨巷) (在黑板画图)雨巷,它是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它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