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科)教学大纲(Win10)

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科)教学大纲(Win10)
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科)教学大纲(Win10)

国家开放大学本科

“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本)”是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技能而开设的。

本课程是一门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当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并掌握文字编辑、电子表格、电子演示文稿、网络使用、多媒体等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信息安全的知识。

三、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

本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实践环节是本课程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中的“掌握”是指能够熟练运用和操作;“理解”表示能够进行操作但不够熟练;“了解”表示看过演示或体验过功能性的操作过程。

本大纲适用于Windows 10 / Office 2016 平台。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和教学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为模块化结构设计,课内学时为72 学时(4 学分),其中必须完成的学时包括:视频课(或CAI)10 学时,上机实验52 学时,定期辅导10 学时。

教学内容视频课(或CAI)上机实验定期辅导

计算机基础知识 1 1

微机操作系统及其应用(Windows) 2 10 1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1 8 1

文字处理系统(Word) 2 12 2

电子表格系统(Excel) 2 12 2

电子演示文稿系统(PowerPoint) 2 10 2

计算机安全 1

二、教学媒体

主教材:本课程主教材为文字教材。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模块化结构,每一模块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辅导、导学内容和上机实验指导四部分内容。

模块1 ——计算机基础知识

模块2 ——Windows 操作系统

模块3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

模块4 ——Word 文字处理系统

模块5 ——Excel 电子表格系统

模块6 ——PowerPoint 电子演示文稿系

模块7——计算机安全

辅助教材:本课程辅助教材包括视频教材、CAI自测课件(含自我测试)和网络课程等。

三、考核

本课程考核采用无纸化上机考试,考试成绩即为最终成绩。

试题分为知识题和操作题两大类,其中选择题占40%,操作题占60%。试卷满分为100 分。

四、教学和实验设备建议

本课程提供视频教材、CAI自测课件和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教学单位可根据自身师资情

况和实验条件组织教学和指导学生自学。

实验设备单机最低配置:可运行Windows 10 和Office 2016。建议单机配置:CPU 为64 位双核处理器、内存1GB 以上。

一、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篇计算机基础知识

1.1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类、应用范围及特点

1.2信息的基本概念

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1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2.2计算机硬件系统

2.3计算机软件系统

3.信息编码

3.1数值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式

3.2数制转换

3.3字符编码

4.微型计算机

4.1微型计算机基本组成

4.2常用外部设备

4.3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5.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5.1多媒体计算机概述

5.2多媒体应用工具和数码设备

5.3多媒体信息处理工具

6.新技术及应用

二、教学要求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与分类、计算机的主要用途、信息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

了解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个部件的主要功能,指令、程序、软件的概念以及软件的分类;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计算机数据存储的基本概念。

了解数值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数制转换,字符编码。

了解CPU、内存、接口和总线的概念;理解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概念,常用外部设备的性能指标,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了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概念及其在网络教育中的作用,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

了解常用数码设备的分类、基本功能和用途,Windows 画图工具的基本操作;掌握使用Windows 音频和视频工具进行播放的方法,Windows 照片查看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了解文件压缩和解压缩的基本知识、多媒体文件的类型和格式;掌握常用压缩工具软件

(WinRAR)的基本使用方法。

了解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电子商务等新技术及应用。

第二篇Windows 操作系统

一、教学内容

1.Windows 基本知识

1.1Window s 运行环境

1.2Window s 桌面

1.3文件、文件夹与路径

1.4窗口

1.5菜单

1.6任务视图和虚拟桌面

2.Windows 基本操作

2.1Window s 的启动和退出

2.2汉字输入方法

2.3鼠标的使用

2.4窗口与对话框操作

2.5菜单操作

2.6工具栏及任务栏操作

2.7开始菜单

2.8剪贴板操作

2.9快捷方式

2.10命令行方式

3.Windows 文件资源管理器

3.1文件资源管理器概述

3.2文件与文件夹操作

4.Windows 系统环境设置

4.1控制面板

4.2时间与日期设置

4.3程序添加和删除

4.4显示属性的设置

5.Windows 系统工具与常用附件

5.1系统工具

5.2常用附件

二、教学要求

了解Window s 运行环境,Window s 桌面的组成,窗口的组成,菜单的操作,任务视图和虚拟桌面;理解文件、文件夹(目录)和路径的概念。

掌握Window s 的启动和退出,至少1 种汉字输入方法,鼠标操作,窗口操作,菜单操作,对话框操作,工具栏和任务栏的使用,开始菜单的定制,剪贴板概念及其基本操作,快捷方式的创建、使用及删除,命令行方式的使用。

了解文件资源管理器的窗口组成;掌握文件夹、文件的使用及管理。

了解控制面板的功能;掌握时间与日期的设置,程序的添加和删除,显示属性的设置。

了解磁盘清理、磁盘碎片整理工具等系统工具的使用;掌握记事本、写字板、计算器等附件的基本使用。

第三篇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一、教学内容

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2网络基本分类

1.3网络拓扑结构

1.4网络协议基本概念

1.5局域网的功能、特点与基本组成

1.6广域网的概念和组成

1.7共享资源的设置

2.互联网基础

2.1Internet 概述

2.2TCP/IP 协议

2.3IP 地址

2.4域名系统

2.5Internet 常用服务

3.网络连接

3.1接入方式概述

3.2通过局域网连接

3.3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3.4通过拨号网络连接

3.5通过代理服务器连接

3.6网络检测的简单方法

4.IE 浏览器

4.1超文本结构和统一资源定位器

4.2网页基本操作

4.3IE 参数设置

4.4收藏夹

4.5信息搜索和搜索引擎

4.6FTP 站点的访问

4.7博客与微信

5.电子邮件

5.1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

5.2申请邮箱

5.3Web 格式邮件

二、教学要求

了解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网络按覆盖范围的基本分类,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局域网的特点,广域网的概念和基本组成;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局域网的基本组成;掌握设置共享资源的基本操作。

了解Internet 的发展历史,Internet 的作用与特点,IP 地址、网关和子网掩码的基本概念,Internet 提供的常用服务;理解TCP/IP 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域名系统的基本概念。

了解通过代理服务器访问Internet 的方法,网络检测的简单方法;理解Internet 的常用接入方式;掌握通过局域网、无线网络和拨号网络接入Internet 的方法。

了解文本、超文本、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的基本概念,在IE 中访问FTP 站点的基本操作,博客与微信;掌握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IE 参数的基本设置,收藏夹的基本使用,信息搜索的基本方法和常用搜索引擎的使用。

了解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Web 格式邮件的使用方法。

第四篇Word 文字处理系统

一、教学内容

1.Word 基本知识

1.1主要功能

1.3窗口基本元素

1.4使用帮助

2.文档操作和文本编辑

2.1文档基本操作

2.2视图

2.3文本编辑

2.4剪切、移动和复制

2.5定位、替换和查找

2.6插入符号

3.格式与版面

3.1字体、段落设置

3.2项目符号和编号

3.3边框和底纹

3.4页眉和页脚

4.样式与模版

4.1样式的创建与使用

4.2模版的概念

5.表格的建立与编辑

5.1表格的建立

5.2表格格式和内容编辑

6.图形的制作与编辑

6.1绘制自选图形

6.2图形元素的基本操作

7.插入对象

7.1插入图片

7.2插入文本框

7.3插入SmartArt 图形

7.4屏幕截图

7.3 图文混排

8.打印文档

8.1页面设置

8.2打印预览、打印参数设置和打印输出

二、教学要求

了解Word 的主要功能,帮助命令的使用方法;理解Word 窗口的基本构成元素;掌握Word 的启动和退出。

掌握文档的基本操作,视图的使用,文本编辑的基本操作,文档内容的剪切、移动和复制操作,文档内容的定位、替换和查找操作,插入符号的操作。

了解项目符号和编号;掌握字体、段落设置,边框、底纹、页眉和页脚的添加操作。

了解模版的概念;掌握样式的创建与使用。

掌握表格的建立,表格格式和内容的基本编辑。

掌握自选图形的绘制操作,图形元素的基本操作。

掌握图片、文本框、SmartArt 图形的插入,屏幕截图操作,图文混排的方法。

掌握页面设置,打印预览,打印参数设置和打印输出。

第五篇Excel 电子表格系统

一、教学内容

1.Excel 基本知识

1.1主要功能和运行环境

1.3窗口和工作表结构

1.4数据类型和表示方式

2.工作表的建立与编辑

2.1单元格地址表示及使用

2.2数据输入和编辑

2.3单元格格式设置

2.4工作表基本操作

2.5工作表的打印输出

3.公式与函数

3. 1 公式的使用

3. 2 单元格引用

3.3 常用函数

4.数据处理

4.1数据排序

4.2数据筛选

4.3数据分类汇总

5.图表

5.1图表类型

5.2图表的创建

5.3图表的编辑

二、教学要求

了解Excel 的基本功能和运行环境,Excel 的窗口和工作表结构;掌握Excel 的启动和退出方法,Excel 数据类型和表示方式。

了解工作表的打印输出;掌握单元格地址的表示和使用,数据输入和编辑操作,单元格的格式设置,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掌握公式的使用,单元格的引用,常用函数的使用。

了解数据的分类汇总;掌握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了解图表类型;掌握图表的创建和编辑。

第六篇PowerPoint 电子演示文稿系统

一、教学内容

1.PowerPoint 基本知识

1.1基本功能和运行环境

1.2幻灯片元素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1.3演示文稿的存储格式

1.4演示文稿的广播

2.基本操作

2.1创建演示文稿和模板

2.2视图环境和版式设置

2.3幻灯片元素的基本操作

2.4幻灯片转换为SmartArt 图形

2.5音频和视频元素操作

2.6幻灯片剪辑和隐藏

2.7幻灯片放映和放映设置

2.8演示文稿的保存、发送和打包

3.格式操作

3.1背景设置

3.2模板设计

3.3页号、页眉和页脚

3.3母板设计及配色方案

3.4审阅命令组

4.动画操作

3.1自定义动画

3.2高级动画设置与计时控制

3.3超链接

3.4片间切换设置

二、教学要求

了解PowerPoint 的基本功能和运行环境,幻灯片元素,演示文稿的广播;理解演示文稿的存储格式。

了解幻灯片转换为SmartArt 图形,幻灯片剪辑和隐藏;理解幻灯片元素的基本操作,幻灯片的放映和放映设置方法;掌握新建演示文稿与模板操作方法,演示文稿的保存、发送和打包方法,幻灯片视图环境和版式设置,音频和视频元素使用方法。

了解幻灯片母板设计及配色方案,审阅命令组的使用;掌握幻灯片背景设置,模板设计,页号、页眉和页脚的添加方法。

掌握自定义动画和动画效果设置方法,高级动画设置与计时控制方法,幻灯片元素超链接操作,幻灯片片间切换设置。

第七篇计算机安全

一、教学内容

1.计算机安全基本知识

1.1计算机安全概述

1.2计算机安全的属性

1.3影响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因素

1.4网络道德和法规

2.计算机安全服务的主要技术

2.1主动攻击与被动攻击

2.2安全服务技术的有关概念

2.3防火墙

3.计算机病毒知识及其防治

3.1基本知识

3.2病毒主要特征与表象

3.3病毒与木马的区别及其预防

3.4常见安全防护软件及使用方法

4.系统更新和还原

3.1系统更新

3.2系统还原

二、教学要求

了解计算机安全涵盖的内容,计算机安全的属性,影响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因素;理解网络道德的基本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

了解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概念和区别,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的基本概念,防火墙的基本知识。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与表现现象,计算机病毒与木马的区别及其预防,常见防病毒软件及其基本使用方法。

了解系统更新和系统还原。

第四部分实验安排

本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很强,为保证学习效果,强调教学的实践性环节是十分必要的。各教学单位可根据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在下列实验安排中选择适当的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和要求

一、微型计算机组成和键盘操作练习(2 学时)

实验内容

1.结合实验机型,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2.微型计算机的启动。

3.键盘和指法练习。

实验要求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启动和键盘使用方法。

二、Windows 操作系统使用方法(8 学时)

实验内容

1.Windows 基本操作。

2.使用文件资源管理器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3.记事本的使用(含中文输入练习)。

4.写字板、计算器的使用。

实验要求

了解Windows 的桌面结构;掌握鼠标器、窗口、图标、菜单、对话框、剪贴板、快捷方式的操作及使用帮助,使用资源管理器进行文件和文件夹操作的方法,使用记事本等Windows 附件的方法,至少1 种汉字输入方法。

三、网络使用基础(8 学时)

实验内容

1.观察微机联网的硬件设备和连接、网络属性配置。

2.进入Internet 网进行浏览、使用搜索引擎和IE 菜单项。

3.申请免费电子邮箱、配置邮箱、收发电子邮件。

实验要求

了解博客和社交网站;理解微机联网的方式和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掌握Internet 网的入网方法、使用浏览器和搜索引擎进行浏览及查找、申请免费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

四、Word 文字处理系统使用方法(12 学时)

实验内容

1.Word 的启动和退出。

2.文档的建立、编辑、保存、输出预览和文件格式的转换。

3.文档版面设计。

4.图形操作。

5.表格操作。

6.样式的建立和使用。

实验要求

了解Word 界面结构;掌握Word 的进入和退出方法,文档的建立、编辑、文档版面设计、图形操作、表格的建立和编辑、样式的建立和使用方法。

五、Excel 电子表格系统使用方法(12 学时)

实验内容

1.Excel 的启动和退出。

2.工作表的建立、数据输入、编辑和修饰。

3.工作表中的数据处理,迷你图的使用。

4.图表的建立、编辑和利用图表的数据分析。

5.表格数据的筛选和排序。

6.表格数据的统计分析。

实验要求

了解Excel 的界面结构;掌握Excel 的进入和退出,工作表的建立、数据输入、编辑和修饰,工作表中的数据处理,图表的创建、编辑和利用图表的数据分析,表格数据的筛选和排序,表格数据的统计分析,建议演示表格保护和共享。

六、Power Point 演示文稿系统使用方法(10 学时)

实验内容

1.初步了解Power Point。

2.演示文稿的建立、编辑、修饰和保存。

3.演示文稿的创建(含编辑纲目结构、制作图表幻灯片、制作组织结构图、幻灯片添加备注、演示文稿定位保存)。

4.为幻灯片增添动画效果。

5.使用设计模版和幻灯片母版统一幻灯片的风格。

6.为幻灯片增加其他效果(含艺术字、剪贴画、相册的创建/编辑和使用、背景音乐及设置动画效果)。

7.演播控制手段与技巧。

实验要求

掌握启动Power Point 的方法,Power Point 的工作界面,演示文稿的建立、编辑、修饰和保存,演示文稿的创建,为幻灯片增添动画效果,使用设计模版和幻灯片母版统一幻灯片的风格,为幻灯片增加其他效果,演播控制手段与技巧。

关于加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关于加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和使用工作的规定 (2013-2014学年校政字1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落实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进一步规范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标准,加强课堂教学组织,改进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现行《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规范》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所有本科课程都应制定并使用教学大纲。各学院(系)、部(处)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组织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并根据教学需要定期组织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二章大纲制定及修订 第三条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自觉编制课程教学大纲,经所在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研究同意后,报学院(系)人才培养(教学)委员会讨论通过,由主管院长签字报教务处备案。

第四条同一门课程若开设多个课堂,原则上由课程负责人负责制定内容基本统一的教学大纲。若确为教学需要,经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研究同意,在基本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不同课堂的任课教师可对大纲部分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第五条学院(系)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需要,每隔3-4个学年,应自觉组织研究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并要求对课程教学大纲作相应调整;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每学年均应对相关教师的全部教学大纲进行讨论完善。 第六条体育部和其他教学单位组织开设的相关课程,亦需制定和定期修订教学大纲,经相关领域专家审核通过、主管领导签字后报教务处备案。 第三章大纲基本内容 第七条课程教学大纲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中英文名称、课程编号、学分、课程性质、授课对象、先修课程要求以及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简介和学习要求等。 (二)任课教师及助教(如有配备)基本信息:包括教师姓名、职称、办公时间及地点、办公电话、邮箱地址;助教姓名、联系方式、助教办公(答疑或辅导)时间。 (三)课程基本内容:包括课程章节名称、主要内容及掌握程度、教学进度、每节课研究性学习要求(包括课前预习、课程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课程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本课程定位与性质 本课程是中级技工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一层次,本课程除了要 求学生通过结束课程考试外,还要求通过广东省高新技术办公软件中级考证。 (二)本课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最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初步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办公软件文档的排版 和数据的处理能力。 3.为今后的后继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任务 1.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 Windows7 的使用方法, 具有操作微机系统的初步能力。 2.了解计算机文字和表格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 3. 掌握 Word 2003 文字编辑软件、 Excel 2003 表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Word 和 Excel 综合应用。 (四)课程适用专业、年级、开课时间 1.本课程适:中级技工学校各专业一年级 2.开课时间:第一学年(两学期) (五)课程总学时学分要求 本课程总共105 学时(理论44 学习,实践61 学时)见附表--学时分配表

附: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章次内容学时 讲授实践第一单元Windows 系统操作1055第二单元文字录入与编辑1046第三单元Word 格式设置与编排1046第四单元表格的制作与设置844第五单元Word 文档的版式1046第六单元Excel 工作簿操作1055第七单元Excel 数据管理1257第八单元Word 与 Excel 综合应用1055其他期中、期末、等级考试复习25817 合计105446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48(讲课32,上机实习16) 学分:2.5 授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 教材(名称、主编或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大学计算机基础王保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迟丽华,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 主要参考资料: 大学计算机基础冯博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 大学计算机基础李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教程刘春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程基础范慧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是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技术概述(包括日常办公处理、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基础性、概念性知识及典型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信息安全和社会道德问题等。课程定位为计算机知识非零起点的大学新生,目的是从应用计算机的角度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层次上认识和应用计算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技术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按照本大纲开课的各专业同一教材、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考试。 2.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基础性、概念性的知识应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进行讲解,并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典型软件工具的使用来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

(1)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软硬件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法。 (3)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压缩软件、系统维护等实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其他常用微机操作系统的特点。 (4)了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5)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概念、术语;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了解Internet 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WWW浏览、收发E-mail、利用FTP下载文件等访问Internet资源的基本方法;掌握Windows网络功能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基本的网页设计方法和步骤。 (6)理解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术语;了解动画的概念及动画制作过程。 (7)理解数据库的相关概念和术语;掌握利用Access建立数据库的基本使用方法。 (8)了解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防病毒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防火墙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4.本课程无需先修课程 三.教学内容 1.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 信息与数据 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 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数据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领域 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和含义,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多媒体技术、数据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2.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 冯式计算机结构 计算机指令与程序 计算机硬件概念及主要硬件

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基础》考试试题(卷) A. 显示器 B.扫描仪 C.键盘 D.鼠标 号 一、单项选题:(每题2分,共60 分) 学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 ) A.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 B.主机.键盘.显示器 C.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D.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是( ) A.科学计算 B.数据处理 C.实时控制 D.辅助设计 3.衡量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单位通常是( ) 级 班 A.块 B. 字节 C.比特 D.字长 4.( )个二进制数称为一个字节。 A.2 B.8 C.10 D.16 5. Windows 中,关闭当前窗口的快捷方式是( ) A.AIt+F4 B.AIt+F8 C.Ctrl+F4 D.Ctrl+F8 6.以下不属于输入设备的是( ) 7. POWERPOINT 作窗口的视图模式不包括( )。 A.完整视图 B.大纲视图 C.幻灯片视图 D.幻灯片浏览视图 8. 第二代计算机使用的电子器件是( )。 A.电子器 B.晶体管 C.集成电路 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9. 因特网所采用的网络传输协议是( )。 A.SMTP 协议 B.SNMP 协议 C.TELNET 协议 D.TCP/IP 协议 10. CPU 勺中文名称是( )。 A.运算控制单元 B.夕卜(内)存储器 C.微机系统 D. 微处理器 11. 显示器属于( )。 A.存贮器 B.运算控制单元 C.输入设备 D.输出设备 12. 菜单栏右端“X”按钮的含义是( )。

13. 计算机软件一般包括()和应用软件。 A. 实用软件 B.系统软件 C.培训软件 D. 编辑软件 14. ()推动了计算机技术和通讯的技术的发展。 A. 微型化 B.巨型化 C.智能化 D.网络化 15. 在Windows中,()是中英文输入切换健。 A.AIt+Shift B.Ctrl+Shift C.AIt+H D.Ctrl+ 空格 16. 复制快捷方式是()。 A. ctrl+V B. Ctrl+N C. Alt+K D. Ctrl+C 17. 用Windows的“写字板”创建的文件的缺省扩展名是() A.TXT B.XLS C.DOS D.ALT 18. Word程序启动后就自动打开一个名为()文档。 A.Noname B.Untitled C. 文件1 D.文档1 19. Word提供的文件打开方式不包括()。 A.直接打开 B. 以副本形式打开 C.以存储形式打开 D.用浏览器打开 20. Word中获取帮助的快捷键是()。 A.F1 B.F2 C.F5 D.F821. Word中保存文档的快捷键是()。 A.CTR W V B.CTRL + S C.CTRL + C D.CTRL + D 22. 在()视图下可以插入页眉和页角 A. 普通 B.大纲 C.页面 D.主控文档 23. Excel工作表最多有()列。 A.65535 B.256 C.254 D.128 24. Excel中,新打开的工作簿含有默认的()张工作表。 A.1 B.2 C.3 D.4 25. 在打印工作表前,能帮助及时地对版式和文字内容进行调整和修正 的是()。 A.仔细观察工作表 B.打印预览 C.按F8健 D.分页预览 26. 在幻灯片中不能插入()。 A.程序 B.视频 C.声音 D.图片 27. 在windows的回收站中,可以恢复()。 A. 从硬盘中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 B. 从软盘中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 C. 剪切掉的文档 D. 从光盘中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XMU Undergraduate Course Syllabus Course name Differential Geometry Course code Category code MATH Programme Semester Semester 1, Year 3 Course type □Basic Common Courses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Disciplinary General Courses Specialized Courses □Other Teaching Processes Course focus Lecture □Experiment □Skill-training □Practical Credit Others Practical Total hours Total learning 3 0 0 0 64 64 0 learning Lecture Tutorial Experiment Prerequisites Mathematical Analysis, Linear Algebra, Elementary Geometry,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1.Course description 2. Learning goals This course is one of geometry courses facing to undergraduate student in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 subject for classical differential geometry is curves and surfaces in Euclidean 3- spaces and the research subject for modern differential geometry is general manifolds. This course will focus on the classical one. The content includes the local theory of curves and surfaces, frames and fundamental theorem for curves and surfaces, intrinsic geometry of surfaces. The method for this courses is based on calculus. 3.Teaching approaches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classical differential geometry, that i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methods in geometry of curves and surfaces in three-dimensional Euclidean space, and use this to solve some geometric problems. Train the students their capability of geometric and graphic imagination, from the concrete to the abstract. Meanwhile let the students feel the basic ideas and methods of modern differential geometry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modern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Lectures, Exercises,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exercising; Mainly blackboard-based teaching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as supplement. hours=L+T+E+P+O Tick a box Tick a box Filled out by department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选修/必修 计划学时:35 计划学分:2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计算机培训班的教材或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的自学参考书。 课程负责人: 二、课程简介 本书以微型计算机为基础,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全书共14个项目,主要包括了解并使用计算机、了解计算机新技术、学习操作系统知识、管理计算机中的资源、编辑Word 文档、排版文档、制作Excel表格、计算和分析Excel数据、制作幻灯片、设置并放映演示文稿、认识并使用计算机网络、做好计算机维护与安全等内容。 三、课程教学要求

注:“课程教学要求”栏中内容为针对该课程适用专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

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 注:此表中内容为该课程的全部考核方式及其相关信息。 六、学生学习建议 1. 理论配合实战训练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实战动手能力; 2. 熟练操作Windows 10操作系统; 3. 能够使用Office常用软件制作各类常用文档;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 该课程为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教材,教学形式为基础知识掌握+案列讲解+实例训练。相对于过去以基础知识为主的方式,改革后更注重实际操作的学习,通过更多案列,让学员学习到更实用的知识。 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在线学习习题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期末总评的50%。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全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 答案全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说明:将认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 1.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 A )。 A.美国B.英国C.德国 D.日本 2.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 B )。 A.1953年B.1946年C.1964年 D.1956年 3.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的,该机的英文缩写名是 (A )。 4.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应包括( C )。 A.计算机及外部设备 B.主机箱、键盘、显示器 和打印机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系统软件和系统硬件 5.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包括运算器和( C )两部分。 A.存储器B.寄存器C.控制器 D.译码器 6.下列设备中,( D )不是微型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A.打印机B.显示器C.绘图仪 D.扫描仪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多媒体硬件的是(D )。 A.光盘驱动器 B.视频卡 C.音频卡 D.加密卡 8.计算机中对数据进行加工与处理的部件,通常称为( A )。 A.运算器 B.控制器 C.显示器 D.存储器 9.运算器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B )。 A.控制线路 B.译码器 C.加法器 D.寄 存器 10.把内存中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的硬盘,称为( D )。 A.显示 B.读盘 C.输入 D.写盘

11.用MIPS为单位来衡量计算机的性能,它指的是计算机的( B ),指 的是每秒处理的百万级的机器语言指令数。 A.传输速率 B.运算速度 C.字长 D.存储器容量 12.计算机硬件的核心部件是( A )。 A.中央处理器B.存储器C.运算器D.控制器13.在外部设备中,打印机属于计算机的( B )设备。 A.输入B.输出C.外存储D.内存储 14.CGA、EGA和VGA标志着( C )的不同规格和性能。 A.打印机 B.存储器 C.显示器 D.硬 盘 15.硬盘上原存的有效信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会丢失( C )。 A.通过海关的X射线监视仪 B.放在盒内半年没有使用 C.放在强磁场附近 D.放在零下10摄 氏度的库房中 16.人们把以( A )为硬件基本部件的计算机称为第四代计算机。 A.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RAM C.小规模集成电路 D.磁带与磁盘 17.用计算机管理科技情报资料,是计算机在(B )方面的应用。 A.科学计算 B.数据处理 C.实时控制 D.人 工智能 18.主机板上CMOS芯片的主要用途是( C )。 A.管理内存与CPU的通讯 B.增加内存的容量 C.储存时间、日期、硬盘参数与计算机配置信息 D.存放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程序、引导程序和自检程序 19.下列有关存储器读写速度的排列,正确的是(B )。 >Cache>硬盘B.Cache>RAM>硬盘 >硬盘>RAM D.RAM>硬盘>Cache 20.使用Cache可以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这是因为(C )。 增大了内存的容量扩大了硬盘的容量 缩短了CPU的等待时间可以存放程序和数据 21.一台微机的型号中含有486、586等内容时,其含义是( A )。 A.运算控制单元的档次 B.软盘容量大小

西南石油大学本科专业课程项目教学大纲

西南石油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实验项目)教学大纲 编写规范 一、基本要求 1、教学大纲应有利于指导教师组织教学,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学习,能成为教材选用及编写、课堂教学、学生学业检查和成绩评定以及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和标准。 2、教学大纲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实现课程教学目的为目标,以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体系、培养的能力、具备的素质为主线,科学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搭建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进度。避免局限于一本教材或参考书进行编写。其中,有国家指导意见的课程,应在国家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定位进行编写。 3、各教学单位应组织各教研室或课程教学团队认真学习学校有关教学大纲修订的要求及本审定意见,研讨课程教学内容,达成共识,并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编写。 4、教学大纲的语言应简明扼要,教学内容的层次及逻辑顺序清楚,重点明确,难点准确,学时分配合理;如对教学方式方法有建议,可进行总体阐述或在各部分中阐述。 5、课程教学大纲的格式符合统一规范。字体、字号规格统一。文本表述要简明扼要、科学规范、层次清楚,杜绝错别字。正式文稿应删除课程不需要的多余栏目(即该大纲未涉及或无内容的栏目)。 二、理论(含实验)课程、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要求 1、基本信息 应准确、完整的填写课程的各项信息,并符合学校的有关规定。 (1)中文名称、课程编码:必须与“教务系统”中培养方案所开课程匹配,且相互统一。 (2)英文名称:按照国际标准,科学、规范、准确翻译中文课程名。 (3)开课学院:教学单位全称。未纳入学院的教研室则填写教研室名。 (4)属性:选择填写“理论”、“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之一。以理论授课为主的课程为“理论”类课程,以实验授课为主的课程为“实验”类课程。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程内容改革: 目前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包含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四门课程。对于大一新生,全校各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进入大一下学期,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分别开设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从而使计算机公共课程与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有机衔接。形成了有序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学时数改革:见机房课表和教学任务书 三、课程教学管理改革 ●2008年成立公共课部,对全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进行统筹管理;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推进课程组建设,成立了四个课程组; ●在学生意见反馈上,利用教学管理QQ群和院系联系人制度保障 信息的沟通和教学中问题的处理; 四、教学师资力量: ●要求全院教师、特别是副高以上的教师带一个班的计算机基础

课程。引导尽量多的优秀专职教师担任计算机基础课程。 ●在校其他部门,挑选、聘用一批计算机专业的在职员工,作为 兼职的计算机基础教师。培养了一批稳定的师资队伍。 ●聘用在读研究生作为兼职教师,严格把关。坚持试讲制度, 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聘。 五、考核形式改革:采用无纸化考试 六、学生作业提交方式改革:教师在服务器建立班级账户,学生通 过局域网提交作业,教师随时可以查看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完成作业的时间;也方便学生在实验课内无法完成作业可以在其他时间补交。见实验档案文件夹。 七、课程建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四门课程中,《计算 机基础及应用》课程已经通过校级精品课程验收;《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建设依托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已经成功申报了校级精品课程,目前正在建设中;《程序设计基础》校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也已启动。 八、教材建设: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 员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意见(2007年),组织有多年计算机基础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编写相关课程的教材;并紧跟社会需求,每三年对教材进行重新编写;

计算机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电子器件是B A电子管B晶体管C集成电路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目前,制造计算机所用的电子器件是D A电子管B晶体管C集成电路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病毒是C A带细菌的磁盘B已损坏的磁盘C具有破坏性的特制程序D被破坏的程序 4、将十进制数97转换成无符号二进制整数等于B A 1011111 B 1100001 C 1101111 D 1100011 5、与十六进制数AB等值的十进制数是A A 171 B 173 C 175 D 177 6、与二进制数101101等值的十六进制数是C

A 1D B 2 C C 2 D D 2E 7、设汉字点阵为32ⅹ32,那么100个汉字的字形状信息所占用的字节数是 A A 12800 B 3200 C 32ⅹ3200 D 128k 8、大写字母B的ASCII码值是B A65 B 66 C 41H D 97 9、计算机中所有信息的存储都采用D A 十进制 B 十六进制 C ASCII码 D 二进制 10、标准ASCII码的码长是A A 7 B 8 C 12 D 16 1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D A 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 B 主机、键盘、显示器 C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D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12、组成中央处理器(CPU)的主要部件是D A 控制器和内存 B 运算器和内存 C 控制器和寄存器 D 运算器和控制器

13、计算机的内存储器是指C A、RAM和C磁盘 B、ROM C、ROM和RAM D、硬盘和控制器 14、下列各类存储器中,断电后其信息会丢失的是A A、RAM B、ROM C、硬盘 D、光盘 15、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的语言和执行的语言是C A 汇编语言 B 自然语言 C 机器语言 D 高级语言 16、将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完成这种翻译过程的程序是 A A 编译程序 B 编辑程序 C 解释程序 D 汇编程序 17、存储24ⅹ24点阵的一个汉字信息,需要的字节数是 B A 48 B 72 C 144 D 192 18、下列不能用作存储容量单位的是B A、Byte B、MIPS C、kB D、GB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教学学时:32(理论)+32(实践) 课程学分:3 先行课程: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类专业 参考教材: 1. 《大学计算机基础》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2月(主编:张洪明、陈环、刘玉菊、布瑞琴、朱有才) 2. 《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主编:周艳萍、施洋) 3.《大学计算机基础》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7年9月(主编:张洪明) 4.《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年8月(主编:郭晔) 一、课程性质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课程。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规律,与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技能密切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向学生系统介绍以操作系统、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包括计算机系统构成、操作系统、办公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与安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页设计等内容的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全面提升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层次,体现文化和信息意识,突出计算机知识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较全面和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和网络的基本概念,具备在网络环境下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和信息处理原理。 2.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般知识和操作技术。 3.熟练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和操作。 4.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简单的Html网页设计语言的使用,掌握 Dreamweaver 网页制作基本技术。 5.了解多媒体图像、音频、视频等基本原理,掌握Flash等软件的一般使用。 6.了解和掌握信息检索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 (二)职业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计算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 (三)素质养成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和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 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四)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 获得云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一级C类考证)

修订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编号: 120007 英文名称:Found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授课对象: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先修课程:无 学时:72学分:4 课程简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完成文档编辑、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工作任务,能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及下载文件,收发电子邮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建议选用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张小梅等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1、《大学计算机》蒋加伏等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计算机应用基础》黄逸凡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计算机应用基础(winsows7+office2010)》周利明主编南明大学出版社 4、《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2级教程:MS Office高级应用(2013年版)》教育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20%,考勤成绩占10% 期末考试占70% 执笔人:李小红,范建坤 编写时间:2014年12月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通过比较系统、概括性地讲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并配合必要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力工具,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为今后学习、生活奠定计算机应用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表格、演示文稿制作与处理的能力,具有初步的Internet网使用能力,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安全知识,形成必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表格处理、演示文稿的制作、网络信息检索、电子邮件收发以及网络的学习、毕业论文的排版等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 (1)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为后继的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表格和幻灯片制作与处理的能力,具有初步的Internet使用能力,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安全知识,形成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课程的内容与学时分配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单选题 1、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C )组成。 A 、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 、 主机和外部设备 C 、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 、 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 以下软件中,(D )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 、Windowsxp B 、unix C 、linux D 、microsoft office 3、 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D )不同的码。 A. 8 个 B. 16 个 C. 128 个 D. 256 个 4、 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C )中才能被CPU 执行。 A.磁盘 B.硬盘 C.内存 D.外存 5、 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A )。 A 、显示器 B 、键盘 C 、鼠标 D 手字板 6、 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 代表(B )。 A. 102 C. 103 D. 28 7、 RAM 代表的是(C )。 A.只读存储器 B.高速缓存器 C.随机存储器 软盘存储器 8、 组成计算机的CPU 的两大部件是(A )。 A 、运算器和控制器 B.控制器和寄存器 C 、运算器和内存 D.控制器和内存 9、 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 表示的是( D )。 A 、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 、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 、每秒传输的字数 D 每秒传输的位数 10、 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A )的容量。 A.RAM B.ROM C.CMOS D.Cache 11、 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D )。 A.1011 B. 1100 C.10111 D.11011 12、 Windows 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A )。 A 、树形结构 B 、线形结构 B. 210 D.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抗病性原理实验 Experiments of Principle in Resistance of Plant Disease 一、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课号: 适用专业:植保(植)、植保(农药) 理论课程总学时:40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6(4) 学分:0.5 开出实验个数:7(验证实验 5 个;综合实验 1 个;设计实验 1 个;创新性实验个)(选修4个) 应开实验学期:第7学期 二、实验课程简介 植物抗病性原理实验是以植物抗病性机制,植物病原物的寄生专化性及其变异,植物抗病性遗传和变异,植物抗病性鉴定为方要研究内容,通过实验的方法,了解植物体的各种抗病因子在抗病中所起的作用,结合理论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植物抗病性的原理。 实验课程的特点,发展现状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该项实验,使学生掌握重要植物本身结构与形态特征、植物本身含有的物理化学物质、病原菌的变异、品种间的不同抗病性等与抗病相关的因素在实际中是如何作用的,为将来如何控制病害,更好的进行病害防治与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植物病理知识、实验技能和植物抗病性的理论知识支持。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2000年后出版的书籍) (一)教科书 1.植物免疫学李振岐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 2.《植物抗病性原理实验指导》李永刚主编东北农业大学统编教材2004年(二)参考书 1、《植病研究方法》(第三版)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 五、考核办法 本实验采用百分制考核,其中实验操作中表现及出勤占总成绩的20%,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80%。 大纲主撰人:杨明秀 (一)实验项目1 木栓化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必修)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计划学时:4 每组人数:5~6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010072 课程名称: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学时与学分:32(8) / 2 先修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C 语言)、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 适应专业: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教材及参考书:《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徐士良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系自动化等专业有关计算机科学的选修专业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程序设计概念、熟练上机操作及调试的基础上,加深对软件开发与应用中数据结构的应用的理解,熟练掌握抽象数据类型以及面向对象的方法组织、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工具。使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掌握数据库应用的一般知识,包括关系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方法和使用方法,能够完成有关数据库的简单应用,使学生掌握支持软件开发和维护的理论、方法、技术、标准以及计算机辅助工程和环境等知识,并通过实验(实践)达到灵活动用。软件工程的概念,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结构化软件设计等。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对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了解其含义,能熟练运用基本原理解决问题; 2、掌握重要数据结构的概念、使用方法及实现技术; 3、能运用所学数据结构及其有关算法编制有关小型程序。 4、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管理对数据库技术的需求、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 5、能运用关系数据库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分析数据库应用系统,在此基础上掌握E-R图、规范花理论、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及其在构建系统数学模型和应用功能中的作用。熟悉和实践数据库管理系统共有的数据存取语言和标准接口SQL。 6、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概念与方法,主要包括软件系统的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7、掌握软件工程中的一些基本技术方法。 8、结合模拟案例,要求学生从实际中掌握瀑布型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及面向对象分析的方法。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 本课程主要介绍:如何组织各种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传递和转换。内容包括: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线性表、栈和队列、树与二叉树、图、查找、排序等;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任务,多道程序,进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代数、查询优化、关系理论、数据库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方法和相关技术、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逻辑设计、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功能设计等几部分。 共分六章进行教学,各章内容如下: 第1章内容:算法 重点:算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要素,算法描述语言,算法设计基本方法、

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全)..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说明:将认为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 1.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 A )。 A.美国B.英国C.德国D.日本 2.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 B )。 A.1953年B.1946年C.1964年D.1956年 3.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的,该机的英文缩写名是(A )。 A.ENIAC B.EDVAC C.EDSAC D.MARK-II 4.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应包括( C )。 A.计算机及外部设备 B.主机箱、键盘、显示器和打印机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系统软件和系统硬件 5.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包括运算器和( C )两部分。 A.存储器B.寄存器C.控制器D.译码器 6.下列设备中,( D )不是微型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A.打印机B.显示器C.绘图仪D.扫描仪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多媒体硬件的是(D )。 A.光盘驱动器 B.视频卡 C.音频卡 D.加密卡 8.计算机中对数据进行加工与处理的部件,通常称为( A )。 A.运算器 B.控制器 C.显示器 D.存储器 9.运算器的组成部分不包括( B )。 A.控制线路 B.译码器 C.加法器 D.寄存器 10.把内存中的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的硬盘,称为( D )。 A.显示 B.读盘 C.输入 D.写盘 11.用MIPS为单位来衡量计算机的性能,它指的是计算机的( B ),指的是每秒处理的百 万级的机器语言指令数。 A.传输速率 B.运算速度 C.字长 D.存储器容量 12.计算机硬件的核心部件是( A )。 A.中央处理器B.存储器C.运算器D.控制器 13.在外部设备中,打印机属于计算机的( B )设备。 A.输入B.输出C.外存储D.内存储 14.CGA、EGA和VGA标志着( C )的不同规格和性能。 A.打印机 B.存储器 C.显示器 D.硬盘 15.硬盘上原存的有效信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会丢失( C )。 A.通过海关的X射线监视仪 B.放在盒内半年没有使用

2019.1《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Analyt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A08153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化学专业)。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应用化学专业)。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 二、课程简介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师范学校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即是一门独 立的课程,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内容 为定量分析实验,重点学习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技能。 本课程需完成10个实验项目,大纲共安排实验项目12个:基本操作实验2个、验证实验8个、综合实验2个。12个实验中必做实验8个,选做实验4个,选做实验由学生任选其中2个实验合计组成10个实验。在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全部内容。合计42学时。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基本操作技能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树立“量”的概念,加深分析化学〈定量〉理论部分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为了完成本实验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明确各个实验的原理和实验内容,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掌握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基本仪器的使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培养学生清洁整齐、有条不紊的良好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30%)、加平时实验综合成绩(70%)为实验课程总成绩。 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 平时实验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纪律考勤等各个环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实验报告40%:实验报告要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应包含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最终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

《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公共基础 授课对象:计算机应用类专业 计算机公共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在对真实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序化后形成教学项目,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指导学生体验职业活动情境,培养其职业素养。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熟悉计算机的组成,学会操作系统的安装。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掌握Internet的应用。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WindowsXP的常用操作。(4)了解Word2003的基本知识,掌握其操作方法。 (5)了解Excel2003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掌握数据处理和图表制作的基本方法。 (6)掌握PowerPoint2003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 (7)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CDT各模块功能。 2、能力目标 (1)能按用户需求选购性价比高的计算机。 (2)具备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下载资料等能力。 (3)能熟练操作WindowsXP,并会设置系统环境。 (4)能使用Word2003进行文字、图表的编排。

(5)能使用Excel2003进行数据处理,创建图表。 (6)能使用PowerPoint2003制作演示文稿。 (7)能使用CDT各核心模块,开发简单信息管理系统。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致而耐心的工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5)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7)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8)培养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 (9)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10)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1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计 项目一选购计算机 一、项目综述 1、项目背景 某学校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置一批办公用计算机,按标书提供的,进行计算机选型,为投标提供依据。 2、项目实现目标 按用户要求进行计算机选型;安装操作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