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形象的建设-2019年精选文档

城市文化形象的建设-2019年精选文档
城市文化形象的建设-2019年精选文档

城市文化形象的建设

城市的文化形象是人们对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的整体认知与印象,主要来源于城市的发展哲学、城市精神等构成的理念识别系统、城市各主体的行为方式所构成的行为识别系统以及公共文化空间、文化景观等构成的视觉识别系统。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城市的文化形象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悉尼的歌剧院、维也纳的音乐厅、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州的广州塔等等,不仅体现了这些城市的文化形象,并且让市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或当代文化的审美体验、商业属性推动下的经济价值以及具有丰富功能的使用价值,进而成为市民引以为傲的靓丽名片。

西安,作为13 朝古都既有延续下来的历史文化品牌如“秦始皇兵马俑”“华清池”“关中文化”“秦腔

等又有近年来树立起来的“秦岭文化”“丝路文化”“盛世文化”等新兴文化品牌,正因这些文化品牌的树立

城市文化影响力、吸引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文化是“人化”,同时又要“化人”,城市中的人一方面是文化形象的载体和代言人,人们的精神面貌、道德修养、行为举止诸方面都反映出城市的文化形象,另一方面其行为方式又受到城市文化形象的影响,良好的文化形象会对人产生引导、规范和激励作用。

、城市视觉形象塑造

城市建筑形象。城市建筑虽然直接表现为一定物质材料所构成的能为人们提供居住、休闲、学习、工作等各种生活和社功能的特殊器物,但从根本上说它是一定地理条件下的社会历史文化

的积淀和表现。我国多数城市建筑的文化底蕴较为单薄,较多地

注重外在形式和商业价值。在塑造城市建筑形象时要在追求商业

价值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建筑的文化赋值,将城市的主体功能、发展定位、历史文脉、宗教信仰、理想情操、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渗透和蕴

含到建筑物中,让建筑物形神兼备,使人们在欣赏建筑

这幅立体绘画的过程中同时感受文化的滋养。特别是文化赋值较高的标志性建筑对提高一座城市的知名度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

作用,一个城市要真正体现出自己的城市个性,就必须要塑造出

既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又具有巨大艺术魅力的标志性建筑, 现该城

从中体市人民的精神面貌、厚重历史和辉煌明天。

城市景观形象。城市景观是指由城市道路、绿地、广场、水景及城市照明景观等形成的外观和氛围,既包括城市的历史景观,也包括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城市景观虽然直接表现为外观和视觉形象,但只有突出文化主题、渲染人文气氛、体现人文特征,而且无论其外层表象还是内在结构都展示出深刻的地域文化

内涵,才会为城市文化形象增添持久的魅力,也才能体现一个城市内在的和谐与美。其中城市雕塑以其特殊的艺术语言和感染力

营造城市空间的美感和艺术氛围,体现着城市的品位和精神风貌,是城市景观形象的重要载体。美国的“自由女神”,布鲁塞尔的“撒尿小童”,广州的“五羊”,深圳的“拓荒牛”等都是城市雕塑的成功代表。

城市环境形象。城市环境形象既包括外在的硬环境也包括内

在的软环境,特别是要通过提升市民的环境意识,培育市民的绿

色生态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园林城市是中国传统城市建设的突出成就之一,是世界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人类回归自然的通幽曲径,要把加强园林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城市环境形象的重要环节。

二、城市行为形象塑造

城市行为形象是在城市精神理念指导下的一系列具体行为方式的总和,是城市文化形象的中坚和“肌肉”,包括行为言论、服务水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生活水准、生产和生活环境、公共关系等,这里从政府行为、市民行为和企业行为简单分析。

政府行为形象。政府是一个城市重要的行为主体,政府形象是政府的行为(包括行为方式)等在公众心目中所形成的综合印象和评价,

特别是政府的政务行为是城市行为形象塑造的关键因

素。政府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软环境,是城市文化形

象塑造的重要环节。塑造良好政府形象应从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入手,培养政府工作人员良好的行为方式,同时要在制度建设和依法行政方面着力推进,从根本上消除徇私枉法等腐败行为,增强政府公信力,为社会树立良好的公共主体形象。

市民行为形象。市民既是创造城市文化的主体,也是城市文

化的享受者,同时市民又是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主体,是城市形象的历史和现实的展示者,市民的素质、精神面貌和待人接物的方式等等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形象。城市文化形象很大程度上可以从一个城市的整体人口素质、文化修养、文明程度反映出来。要大力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尤其要培养市民的道德自律意识、文明意识、法律意识,以他们咼素质的言行塑造咼水平的城市文化形象。

三、城市精神形象塑造

城市精神形象是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灵魂,是城市视觉形象和行为形象的“内核”和原动力,主要包括城市发展定位、城市精神、城市主流价值观、思维方式、城市风尚等。

城市发展定位。城市发展定位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方向,一个好的城市定位,能够有效引导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生产要素合理集聚,实现城市快速、健康和可

持续发展,从而对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城市发展定位对城市文化形象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塑造城市文化形象要从战略高度和战略布局出发,要服务和服从

于城市发展定位,让城市发展定位成为城市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城市形象的塑造又能够有力推动城市发展更好定位。

城市精神提炼。城市精神是城市凝聚力向心力的源泉,是城

市文化和文明的浓缩。城市精神反映市民的精神风貌, 同时对市

民行为具有导向、激励、塑造、规范的作用。城市精神提炼可以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从而为城市文化形象塑造

注入“血液”。提炼城市精神不能仅仅依靠专业团队的策划,更要充分发挥市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过来,城市精神

提炼出来后又要对市民进行广泛的宣传,把城市精神贯彻于城市行为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使之与每一个部门、行业、岗位的责任联系在一起,外化为市民的日常行动。

城市文化形象塑造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形态的形象塑造,还包括无形的精神形态的形象塑造,既需要全体市民的素质提升和积极参与,更需要政府的率先垂范、职能更新和正确引导,以及对城市形象文化内涵的准确解读和相应的战略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一个城市的良好文化形象一旦形成, 就会成为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吸引力和推动力,以更大优势吸引生产要素的聚集,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和人的协调发展。

论中国城市文化的现实价值

论中国城市文化的现实价值 【摘要】:城市文化是城市社会成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量,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为城市发展塑造形象和提高品位,是城市特色形成的条件,为城市发展增强辐射力和整合力,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对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文化文化软实力意义形象特色 【正文】:在不断加快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定位逐渐由经济功能型转变成现代宜居型,城市品位、城市风格、城市质量业已成为都市发展繁荣的新战略基点,这显现了城市文化建设蕴含的深层次价值。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存在的内在支柱和外显标志。通过城市文化建设,可以进一步发展城市经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增强城市凝聚力和影响力,推动社会整体的进步强盛。因此,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含的基因资源,全力构建独特的城市文化体系,发挥城市文化功能,就成为时下打造精品都市的重要课题,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什么是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文化是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加深而产生的,是一种比村落文化更为高级的文化形态。城市作为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特的文化现象,反映着它所处的时代、

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伦理道德及宗教信仰等。城市在不断地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不同地域及不同时代特色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与建筑形式,亦即产生了城市文化。就城市的发展史而言,“城市”这一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政治学、地理学的范畴,它同时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形态。城市文化存在于城市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中,城市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史的记录:从最初的挡风蔽雨的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构筑物到今天越来越丰富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般的建筑群;从安全防御考虑的“城”到“匠人营国,旁三门,方九里”的气魄直至今天绵延几十甚至上千公里的城市群,无一不是随着人类自身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的。 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有城市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内容。他们是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它们构成了城市文化管理体系的基本条件和组织架构。由此可见,城市文化处在整个社会前沿最能体现时代特征。 城市能否成为诗意的生活环境,文化成为主要因素。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各种不同层次的需要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城市文化的本质所在。文化是城市的基因,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实力。 二、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以杭州为例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杭州案例研究 现代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城市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三千多年的城市建设史,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面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失去了可识别的身份,众多城市的历史街区和古老建筑在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潮流中轰然倒地。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在城市营造者的眼中沦丧。而城市居民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危机感与日俱增,缺乏地域文化的城市也使得居民缺乏城市认同感。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和发扬建筑的文化特性,是值得城市居民和城市营造者深思的。 一、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缺失 1.1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 任何建筑都和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精神的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以及阴阳有序的环境观一直作为基本的建筑理念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建筑的发展,使中国建筑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理性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代建筑中理应得到继承与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西方文化思想的强势冲击,加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精神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正确的应对策略,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一种截然相反的文化冲击下变为了弱势。中国当下建筑,大都沿袭西方建筑的模式,摩天大楼、欧陆风情随处可见,一些标志性建筑以其新颖和现代的造型刺激着人们的眼球,然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却缺失了。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城市建筑的文化遗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它不但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如何保存城市的历史面貌,延续城市的历史生命,对当下城市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现有的城市建设中,这方面的工作却做得不够。当年梁思成谈北京城的规划与建筑时,曾感叹“伟大的北京城墙”被人们所忽视,他说,北京城墙的产

关于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我省在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的实践中,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搞好城市文化建设。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我省在大力推进特色城镇化的实践中,应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搞好城市文化建设。 树立文化城市理念 城市价值何在?城市如何建设?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是随着城市发展的历史演进而不断深化和丰富的。 从“功能城市”上升到“文化城市”,“文化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理念的最高境界。在西方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为适应加快扩大城镇承载能力的迫切需要,1933 年国际建协发布以“功能城市”为主题的《雅典宪章》,以物质空间为主体的功能主义的城镇建设主流思想随之长期控制世界。功能主义忽视人的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的需求的多样性,没有解决好城市发展中的诸多问题。随着“城市病”的不断蔓延、加剧和扩散,人们逐渐把视角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对城市建设形成了注重人文生态和文化空间的社会文化理念;1938年L·芒福德出版《城市文化》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如何发展的深思;1985年欧盟提出“文化城市”概念,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理念形成潮流;1999年的《北京宪章》、2007年的《城市文化北京宣言》,都强调“塑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文化城市”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最先进理念。 从“物质家园”上升到“精神家园”,“文化城市”已经成为城市价值追求的基本趋势。什么样的城市能让生活更美好?归结起来,就是既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又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城市;就是既能为人们身体的幸福栖居提供物质空间,又能为人们心灵的幸福栖息提供文化空间的城市。确立“文化城市”目标、提升城市文化水平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国际潮流,“文化变成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我国也大力促进“文化城市”和城市文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城市对发展作出“文化定位”或者提出“文化城市”目标,城市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出保存城市记忆、体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展示城市风貌、塑造城市精神、支撑城市发展的巨大作用,已经成为一些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从注重物质建设上升到注重文化建设,以“文化城市”理念引领我省城镇化发展。我省已经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城镇化不应仅仅是“量”的扩大,更应该是“质”的飞跃。应积极学习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先进理论,认真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

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指标 体系研究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来源:添加日期:10年08月27日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世界城市大竞争的时代,这意味着国际化大都市之间的竞争程度更为激烈,竞争范围更为广泛。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与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内容,已经从经济综合竞争力层面逐步扩大到文化竞争力的层面。当国际化大都市的“硬实力”——经济综合竞争力具备了相当的条件时,“软实力”——文化竞争力则成为竞争的重要“筹码”。这表明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程度,已经从单一指标转向多重指标。根据世界城市发展的实际,在城市的经济力、政治力要素指数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最具竞争意义、发展潜力、时效性的要素,往往是城市拥有的文化实力。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文化既是经济、政治发展水平的精神投影,也是经济、政治发展的物质表现,是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中最难以把握却又必须把握的要素,在未来的城市竞争力要素中将会占很大比重,城市之间新型竞争将基于文化领域与经济领域的双重博弈。本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有文化竞争力的城市。① 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底蕴的深厚和文化发展体制的现代化。许多发达国家在经历工业文化的长期发展之后,已经认识到城市文化的复兴对于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近年西欧展开城市复兴运动,其中文化旗舰项目成为城市复兴的重要战略,这项重要的发展战略计划包括对一些传统产业已经衰落的城市进行复兴。因为在产业衰落的同时,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均遭到破坏。城市复兴计划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手段,在物质空间、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等方面,对城市进行全面改善,使城市的经济活力重生,恢复已失效的社会功能,改善生态平衡与环境质量,并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举办盛大庆典活动、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文化措施,使这些城市综合提升其文化、经济和城市形象。这一举措将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采取经济手段激活城市发展力的同时,国际组织及各国文化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文化政策,以实现文化的长期与稳定的发展。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会议制定的《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指出,“发展最终可以用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

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建设 作者:曹阳来源:添加日期:11年03月01日 城市文化是一门城市管理科学,它不是单指某一特定的城市文化设施、市民的知识水平、教育程度高低等狭隘的文化现象,而是包括了城市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及其所形成的管理系统。 一、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城市文化是一门综合管理城市的学科,是城市组织体系的基本架构和行动方略的指导系统。城市文化的构成要素有城市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它们是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1、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市民。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社会文明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城市市民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广大市民只有不断增强城市意识、开放意识、法制意识和现代生活环境意识,促进一个城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精神风貌,有浓郁的崇文意识、有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城市才能现代化。 2、塑造城市形象文化。城市形象文化主要指城市的外观形象,它包括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时尚的外观形象。诸如,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道路,广场,公园,雕塑,路灯,栏杆,甚至路牌和广告等等。独特的文化来源于独特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所以,要建设和谐城市就必须充分认识自己城市的自然特色,保护自然和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的发展是以健康的自然环境为前提的,自然环境是孕育城市文化的摇篮,因此,只有遵从自然规律的城市发展,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城市文化。 3、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表现,是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最独特的文化优势。历史文化使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充分挖掘利用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文物和文物依存的周边环境,是树立城市文化个性、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捷径之一。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可以与旅游、文化产业联姻,产生投入小、回报大的经济效益,它所起的品牌效应,绝非商业铺面和房地产等近期利益所能比拟的。 4、有繁荣发达的文化产业。所谓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娱乐产业、影视及音像制品业、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以及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美食、美容、时装、休闲、美术品产业等等。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既可以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极大地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中国城市形象战略精编

中国城市形象战略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中国城市形象战略 一、城市形象系统的内涵 所谓城市形象是指城市的整体形状和特征,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上的直观反映。它是从本城的各种要素中抽象出来的,外界可以识别并能留传下去的标识系统与标志景观,以及信息符号。城市精神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而且从社会、历史、文化上升到了更高一个层次,是一种与城市同命运、与市民同呼吸的精神力量,是城市形象的“发动机”。城市形象是公众对一个城市的总体印象的感知与印象的综合评价。其内容包括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包括城市建筑、城市交通道路、城市公共绿地、城市主题公园、城市广场等等。软件系统包括城市政府行为、市民行为、城市文明、城市理念等等。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都是构成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城市的形象是可以构建的,也是可以传播的,因此,城市形象是一个系统、有其科学内涵。 城市形象系统的范畴。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中,才有可能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城市形象建设是一个新、同,是因为城市形象本身就是由系统构成

的。正如企业形象系统一样,城市形象包括城市理念系统、城市行为系统、城市视觉系统。 城市理念系统。正如一个好的企业必然有其经营理念一样,好的城市也是这样。城市理念系统是城市想象系统的灵魂。是一个特定城市的精神支柱,也是其历史不断发展的信念所在。其内容可以是城市精神生活所提炼的理念信条,可以是城市发展哲学的高度概括,也可以是城市历史风云和发展传统所凝聚的民风和市民精神的写照。她如源泉,可以渗透到城市的各行各业;她是氛围,可以弥漫到城市的方方面面。比如,延安的“延安精神”、深圳的“时间就是金钱”、大连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佳”,都可以看作是这类感受的典型。从总体上说,城市的理念成为城市整体存在的社会意义。古代城市是为统治者存在的,例如皇宫,他一直都是处于这个城市的中心位置。皇城居中本身就是一种理念。那么,现代城市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是为了少数人而存在还是为整体居民而存在呢这些问题摆到了现代人的面前,特别是文化与经济发展为一体的趋势下,城市的理念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理念是城市本身的价值观及城市居民的价值趋向。城市理念系统包括了城市存在与发展的价值意义,也包括了城市发展的最终定位,城市理念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价值观念与发展目标。

城市形象战略完整版

城市形象战略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一、城市形象系统的内涵 所谓城市形象是指城市的整体形状和特征,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上的直观反映。它是从本城的各种要素中抽象出来的,外界可以识别并能留传下去的标识系统与标志景观,以及信息符号。城市精神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而且从社会、历史、文化上升到了更高一个层次,是一种与城市同命运、与市民同呼吸的精神力量,是城市形象的“发动机”。城市形象是公众对一个城市的总体印象的感知与印象的综合评价。其内容包括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包括城市建筑、城市交通道路、城市公共绿地、城市主题公园、城市广场等等。软件系统包括城市政府行为、市民行为、城市文明、城市理念等等。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都是构成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城市的形象是可以构建的,也是可以传播的,因此,城市形象是一个系统、有其科学内涵。 城市形象系统的范畴。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中,才有可能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城市形象建设是一个新、同,是因为城市形象本身就是由系统构成的。正如企业形象系统一样,城市形象包括城市理念系统、城市行为系统、城市视觉系统。 城市理念系统。正如一个好的企业必然有其经营理念一样,好的城市也是这样。城市理念系统是城市想象系统的灵魂。是一个特定城市的精神支柱,也是其历史不断发展的信念所在。其内容可以是城市精神生活所提炼的理念信条,可以是城市发展哲学的高度概括,也可以是城市历史风云和发展传统所凝聚的民风和市民精神的写照。她如源泉,可以渗透到城市的各行各业;她是氛围,可以弥漫到城市的方方面面。比如,延安的“延安精神”、深圳的“时间就是金钱”、大连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佳”,都可以看作是这类感受的典型。从总体上说,城市的理念成为城市整体存在的社会意义。古代城市是为统治者存在的,例如皇宫,他一直都是处于这个城市的中心位置。皇城居中本身就是一种理念。那么,现代城市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是为了少数人而存在还是为整体居民而存在呢?这些问题摆到了现代人的面前,特别是文化与经济发展为一体的趋势下,城市的理念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理念是城市本身的价值观及城市居民的价值趋向。城市理念系统包括了城市存在

浅谈城市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浅谈城市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有感于巴塞罗那的公共艺术何谓公共艺术?城市的公共艺术有着怎样的历史?城市与公共艺术又有着如何的关系呢?近日我借对巴塞罗那——一个被誉为“开放空间的雕塑美术馆”的城市的浅薄研究来谈谈这些问题。 何谓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的概念是来自于英文的“Public Art”一词,这是一个由“公共”和“艺术”连接起来的复合词。从表面意思上看,一切开放空间里能让人欣赏、参与或使用的雕塑品、艺术活动和公共设施,都可称之为公共艺术。在“公共艺术”这词未出现之前,人们把艺术在公共空间中形成的艺术语言指为“公有空间的艺术”。广义的公共艺术,指私人、机构空间之外的一切艺术创作与环境美化活动;狭义的公共艺术,指设置在公有空间中的能符合大众心意的视觉艺术。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程,公共艺术的定义已不再局限于陈列在公共空间中的雕塑、景观、公共设施之类,它渐渐发展成为一种人类一切生活状态下的文化现象,具有了以城市为舞台、以人的交往需求为核心而展开的对空间的体验、对审美的获取,以及对形态、意象的亲历和审美活动。 因此,公共艺术除了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外,更重要的文化价值是在于它的“公共性”。其文化价值的核心包含以艺术的介入改变公众价值、以艺术为媒介建构或反省人与环境的新关系,它不仅超越物质符号本身、提供隐蔽的教化功能,关键的是经由人、公共艺术、环境、时间的综合感知,批判、质疑或提出新的文化价值与思考。 城市的公共艺术有着怎样的历史? "一切伟大的文化都是市镇文化,这是一件结论性的事实……世界历史是市民的历史,这就是‘世界历史’的真正标准,这种标准把它非常鲜明地同人类史区分开来了。民族、国家、政治、宗教,各种艺术以及各种科学都以人类的一种重要现象,市镇,为基础。"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这样说。 人是城市生活的主体,公共艺术是城市的的艺术,与城市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日益发展,城市的建设已不能只满足于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城市也是人类文化和世俗感情的集散地,它的真正魅力在于良好的生活设施和丰富的文化活动。于是,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愉悦。所以,在全球城市化的浪潮中,许多国家与政府渐渐重视起文化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在西方,城市的“公共艺术”更多的指向一个有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演变的、强调艺术的公益性和文化福利,通过国家、城市权力和立法机制建置而产生的文化政策。其实,从最早的城市美丽运动开始,西方就对城市文化建设和美学风格有所追求了,到后来的“百分比艺术”的出现,再直到现在得几乎每一座欧洲的主要城市,公共艺术已经成为承载历史文化建设的标志了,因此公共艺术被亲切地称之为“城市名片”。 纵观欧洲的历史传统,公共艺术最早的体现方式是依附在建筑上的装饰艺术,近现代城市美化运动和城市文化与公众文化的新需求则促进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和演变。因其建筑与雕塑一直是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建筑物艺术”的政策也由来已久。例如,德国魏玛共和时期,魏玛政府宣布让艺术家参与公共建筑物的创作,并且通过公共建筑计划帮助自由创作的艺术家有机会从事建筑物雕塑和壁画创作;德国汉堡市“建筑物艺术”的设置与执行也具有悠久的传统,汉堡市的建筑物、城市规划和户外艺术成为其城市发展的形象需求。接着,城市美化运动兴起,最为显著的城市就是巴塞罗那,1860年的《赛尔达规划案》、1880年

上海建筑的城市文化

上海建筑的城市文化 建筑见证着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独特而有价值的建筑会为城市增添魅力,一个城市也会因建筑而被后人铭记。上海的建筑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不管是老上海市民生活起居、市井气息浓郁的弄堂里巷,还是见证上世纪20、30年代老上海繁华奢靡的外滩万国建筑群,还是今日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黄浦江两岸的摩天大楼,这些不同时期的建筑见证了上海的城市历史,共同构成了上海的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认同,“上海的城市建筑是海派文化的外在形象体现”①,因此风格迥异、各式各样的上海建筑可以说是表征海派文化的符号。 一、市井气息浓郁的弄堂、石库门 弄堂是上海民居的标志,一提起上海,弄堂里巷、石库门便与之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就如同四合院之于北京的意义。可以说,弄堂、石库门是影响上海市民社会生活方式、行为处事方式、风俗习惯最重要的建筑样式之一。这一独特的建筑样式随着上海对外开埠设立租界而日益兴盛,其空间布局和平面设计接近中国传统的江南民宅,但同时也借鉴了西方的联立式住宅方式的建筑,“石库门这种建筑样式,从它诞生年代那一刻起,就烙上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烙印:中西合璧、土洋结合、实惠、功利、精细狭窄,等等,等等”②。后来的石

库门建筑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在高度、外形的处理(门框、门楣、山墙)等方面更多地借鉴西方古典的建筑风格而有显著的变化,由此在上世纪20、30年代进入石库门建筑的繁盛时期。 作为上海民居建筑的主要样式,石库门在容纳大量市井小民的同时,还承载着市民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显示了上海市民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生活习俗,包含着在这一空间下长期凝聚而成的情感等文化内涵。在这个独特的民居空间里,上海男男女女演绎着他们各自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弹奏着跌宕起伏的生命乐章。在海派文学作家张爱玲、王安忆等人笔下,石库门民居呈现出上海市民社会独特的生活景观。透过影像和书籍的记载,上海市民的生活众相、悲欢离合慢慢呈现出来。形形色色的居住习俗(“螺蛳壳里做道场”、乘风凉、孵太阳等等),充分利用狭窄空间的弄堂游戏(如滚铁环、刮片、扯铃等等),悠扬动听的弄堂歌谣,温馨朴实、情仇交加的邻里情愫,,共同构成别具一格的石库门文化,成为上海民俗文化的典型。 二、由外滩万国建筑群到浦东陆家嘴建筑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外滩已成为上海的标志,是外来者透过它观看上海的门孔,也是上海向世人彰显自身实力的有力证明。外滩在上世纪30、40年代见证了上海的繁华奢靡,在当时海派文学、新感觉派小说作家那里,上海,确切一点说,外滩才是最能刺激人的感官和

中国城市形象战略方案

中国城市形象战略 一、城市形象系统的内涵 所谓城市形象是指城市的整体形状和特征,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上的直观反 映。它是从本城的各种要素中抽象出来的,外界可以识别并能留传下去的标识系统与标志景观,以及信息符号。城市精神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而且从社会、历史、文化上升到了更高一个层次,是一种与城市同命运、与市民同呼吸的精神力量,是城市形象的“发动机”。城市形象是公众对一个城市的总体印象的感知与印象的综合评价。其内容包括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包括城市 建筑、城市交通道路、城市公共绿地、城市主题公园、城市广场等等。软件系统包括城市政府行为、市民行为、城市文明、城市理念等等。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都是构成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城市的形象是可以构建的,也是可以传播的,因此,城市形象是一个系统、有其科学内涵。 城市形象系统的范畴。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中,才有可能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城市形象建设是一个新、同,是因为城市形象本身就是由系统构成的。正如企业形象系统一样,城市形象包括城市理念系统、城市行为系统、城市视觉系统。 城市理念系统。正如一个好的企业必然有其经营理念一样,好的城市也是这样。城市理念系统是城市想象系统的灵魂。是一个特定城市的精神支柱,也是其历史不断发展的信念所在。其内容可以是城市精神生活所提炼的理念信条,可以是城市发展哲学的高度概括,也可以是城市历史风云和发展传统所 凝聚的民风和市民精神的写照。她如源泉,可以渗透到城市的各行各业;她是氛围,可以弥漫到城市的方方面面。比如,延安的“延安精神”、深圳的“时间就是金钱”、大连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佳” 都可以看作是这类感受的典型。从总体上说,城市的理念成为城市整体存在的社会意义。古代城市是为统治者存在的,例如皇宫,他一直都是处于这个城市的中心位置。皇城居中本身就是一种理念。那么,现代城市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是为了少数人而存在还是为整体居民而存在呢?这些问题摆到了现代人的面前,特别是文化与经济发展为一体的趋势下,城市的理念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理念是城市本身的价值观及城市居民的价值趋向。城市理念系统包括了城市存在与发展的价值意义,也包括了城市发展的最终定位,城市理念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价值观念与发展目标。

城市文化形象塑造新思维

2007年9月 第8卷 第3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Sep.2007 Vol.8 No.3  城市文化形象塑造新思维3 何美丽1,2,李 进3 (11中南大学,湖南长沙 410075;21湖南城市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3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摘 要:城市文化形象被视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生产力,本文对益阳文化形象建设进行了探索,探讨益阳该怎样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 关键词:文化;城市文化形象;管理;益阳 一、文化、城市文化形象的关系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则指精神文化。文化也有“感性”和“理性”。文化的感性指可以感觉的、具体实践中可以观察的(物质性)文化作品和社会行为方式、习俗、习惯和宗教仪式。文化的理性指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思想意识。城市文化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人类社会全部文化的集中体现以及人类文化发展的里程碑。城市文化形象包括:历史传统、价值观念、企业精神、英雄人物、群体风格、职业道德、言行规范、公司礼仪。 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形象的关系是紧密的,它们是相互交叉、互相涵盖的关系,也是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城市文化是内在的,城市文化形象是外在的。城市文化是城市文化形象的基础,城市文化形象也是城市文化的表达。城市文化即“城市在其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具有不同地域、时代特色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与建筑形式。”城市文化有四个层次:首先是物质文化层,即城市的建筑文化,包括建筑风格、特色与色彩的文化内容,街区的结构风貌,建筑布局等,它们构成人的居住结构;其次是管理2制度文化层,包括城市管理体系、社会分层、社会组织等,它们是人—都市的社会结构;再次是生活与行为方式层,即城市的活力,包括城市居民的生活习俗、日常交往、国际化全球化的程度、时尚等;最后是心理—观念文化层,即意识形态,如宗教观念、政治观念、道德情操、哲学理念、艺术底蕴及所属的机构如学校、图书馆、剧院、书店等。 由此,可以认为城市文化形象战略是“将城市文化理念和个性特点,通过统一的视觉设计加以整合传达。使公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从而创造最佳文化环境的一种形象传播之道。” 二、益阳文化形象的要素 益阳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古城,不仅文化积淀深厚,而且生态环境优美。据有关资料,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境内即有人类繁衍生息。东周以前,境属《书?禹贡》所载九州中的荆州管辖。战国时期为楚国黔中郡属地。西汉初年置益阳县,以县治位于益水(今资水)之阳而得名。现今发现的自旧石器时代至近现代的文物遗存近数百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83处。如湖湘四大书院之一的“龙州书院”,始建 于唐的“白鹿寺”,还有一些名人故居如“黄自元故居”、“周立波故居”、“叶紫故居”等。除了城内文化胜迹之外,益阳周边还有众多的生态保护区,如南洞庭湖国际湿地生态保护区,鹿步溪省级原始次森林保护区等。南洞庭湖湿地生态保护区内有植物863种,鸟类164种,鱼类144种,虾类9种,贝类4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就有中华鲟、白鹤、中华秋沙鸭等10种。2.4万公顷的湖洲芦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苇荻群落。鹿步溪省级原始次森林保护区总面积12000多亩,有湖南的“西双版纳”之称,保存着大量面积较好的原始阔叶林,有伯乐、香果、银杏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30余种,还有大量野生珍贵保护动物。耕读文化和生态文化益阳文化的主题。 三、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 城市文化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一个城市的综合评价和总体认识,是人们共同的心理感受。它是一个城市内在素质、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综合反映。城市文化形象本身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如果能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可以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 在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中,把CI战略导入其中可较好的解决城市整体风格的定位问题。CI(City Identity)系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MI(Mind Identity)理念识别系统、BI(Be2 havior Identity)行为识别系统和VI(Visual Identity)视觉识别系统。从整体上看,CI由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识别性,它从根本上将两个城市区分开来;二是系统性,三大系统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衬托、和谐统一的。下面从这三方面入手。 1.MI(理念识别形象系统)设计: 城市理念识别形象是三个系统中的核心,它协调着城市内外关系的发展。城市形象的理念识别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公众认识城市的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文价值目标。它由城市整体价值观以及各种观念、意识及价值取向等组成。 要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先要对此城市的城市文化形象进行科学的定位。城市文化形象的定位是建立城市品牌的基点,是一个城市独特个性的灵魂和精华优势的浓缩,更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标志和走向未来的航标。益阳根据其自身特点,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应该是“湖湘文化”与“生态文化”,把历史形成的共同的文化心理、地方文化个性提炼出来,更加精心的培育,便可形成城市更强的凝聚力。城市文化形象定位应该是“湖湘文化特色的生态名城”。 在益阳理念定位和追求人文价值目标确定后,益阳的城 2713收稿日期:2007-06-20 作者简介:何美丽(1979-),女,湖南桃江人,硕士生,助教。

浅谈城市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表达

浅谈城市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表达 城市文化的构建是一个时代性的课题,在城市中的各种公共艺术作品则生动的反映了其城市的历史积淀和发展。在当代的城市发展中,城市公共艺术与更大的社会文化语言紧密相连,反映出更加复杂而多元的内涵。本文简要阐述了城市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表达和营造,以期待与我们启示。 城市发展与文化的凝聚 城市文化是一个抽象概念,他存在于人们发现自然,改造社会、自我的活动中,共同创造的言语行为和办事方式、组织构成、道德规则,以及由该活动所演变出的艺术成果、风俗习惯和心理状态等。是一个城市精神力量高度集中的体现。它在确定和指引城市发展走向这一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与其他文化相比,城市文化具有下列突出的特点: 1.开放性与创造力 城市中,知识技术等发明积累的速度,文化的创造和变革都远高于乡村社会。原有文化的阻力相对较弱,这也方便了不同文化因素在地区间的传播和交融。 2.多变性与互动性

城市具有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高度集中和快速流动的特点,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也易于产生革新,致使城乡互动、地区交流日益频繁。与村镇等其他地区相比,更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遗失与生俱来的生动特色。 3.高度集约化的生产力和激烈的竞争 由于城市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人们摆脱了长时间和高强度的手工生产劳动,有充足的时间从事其他活动。各种知识和人才融汇到城市的发展建设中,从而产生了激烈的竞争。 城市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指在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中,以艺术的方式创作与之相应的环境设施,并以某种形式为载体,服务于市民大众。它一般设置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在装饰环境的同时,促进社会民主观念的发展。公共艺术作品被认为面向更广大观众,能够普遍被理解。因此,城市公共艺术需具备下列特性。 首先,城市公共艺术是开放性的艺术。称为公共艺术的作品要符合空间的要求,适应人的发展需要,同时顺应时代审美;展现当代城市精神和风貌,并与周围环境空间形成交流与互动。 其次,城市公共艺术要通俗易懂。不同国家和民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一)地域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二)城市建筑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征: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建筑空间布局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个建筑在空间上的分布;建筑结构是指一个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关系;而建筑风格则是指建筑的整体外在表现。 1、从建筑布局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美国城市中心→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立体化发展,是现代城市布局。这是因为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建筑,所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代表近代工业文明的高楼大厦,同时也反映了美国崇尚个人奋斗、个人成功的居民心理。(2)欧洲城市中心→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如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发散,反映了西方城市发展一般都是以教堂或广场为中心逐步发展而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3)中国城市中心→围绕衙门、中轴线四方布局:如故宫,反映了我们国家很早就将“天圆地方”的文化理念融入在城市建设布局上。 2、从建筑结构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地域文化的内向性、封闭性使我国民居有围墙,园林讲究含蓄。如东方园林讲究园林构景的层次,追求的是“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并通过回廊、门洞以隔景、障景等艺术手法创设“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园林道路设计上讲究“避直求曲”,这反映了东方文化的“内敛”和表达方式上的“含蓄”。正如说“郑和下西洋”,中国人称之为“交流”,而外国人则认为是“探险”。 (2)西方文化外向、开放,民居往往没有围墙,园林注重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园林“道路”设计直率、明朗、和盘托出。反映了西方文化性格上的“外向”和表达方式上的“直白”。 3、从建筑风格看城市地域文化差异: (1)中国式宫殿建筑的红墙、黄瓦、斗拱、仙人走兽、飞檐、亭、台、楼、阁等,注重“神似”,反映了东方建筑艺术充满了想象力,也体现了东方文化中“以意传情”,对美的一种更高境界的理解。西方式宫殿建筑的喷泉、雕塑、修剪整齐的园林绿地,重视尺寸比例,务求逼真,注重“形似”,反映了西方文化务实的一面。东方古典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的教堂表现宗教的崇高和庄重。 (2)中国民居讲究院落(如“四合院”)的一统和大家团圆;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讲究户外休闲。伊斯兰国家的宗教建筑也别具一格。 4、从城市建筑变化还可以看出地域文化的变化:如银川西夏历史建筑先有中式风格,因为银川西夏历史时期正值唐宋中原文化的鼎盛时期,受中原外来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多表现为中式风格。后来受宗教传播的影响,又有伊斯兰风格,如“清真寺”,城市建筑布局也多围绕寺庙发展。现代银川又出现了许多高楼大厦,城市布局沿主要铁路、国道和城市交通干道布局,这反映了内陆城市发展与陆路交通的密切联系,说明了现代文明的影响。

城市文化定位和塑造城市形象的思考

城市文化定位和塑造城市形象的思考 2010年01月14日来源: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1世纪,城市以文化论输赢。文化是城市的魂,形象是城市的品味。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可以塑造独特的城市风格。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每一座城市都有着它自身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准确的城市文化定位可以鲜活城市形象,可以扩大城市的无形资产,可以提升城市的内涵和品味,可以彰显城市的个性和魅力。从城市文化定位中去思考和塑造城市形象,有利于提升城市软实力,有利于增强城市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城市影响力,有利于形成城市凝聚力。 一、城市文化定位的内涵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历史底蕴、审美情趣、道德价值以及体现于城市内涵外质中的人文精神,它积淀着这个城市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不同城市之间,城市文化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随着人们对社会全面发展的关注,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准确定位城市文化对于塑造美好的城市形象意义深远。研究城市文化定位,就是对城市多年来城市文化的发展情况进行反思和考证,确定城市文化的个性,寻找这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差异,以及具有本地民众基础且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文化个性。研究城市文化定位有助于清晰一个城市的发展脉络,指导城市建设的走向,提升城市生活的文化品位,进而塑造完美的城市形象。 城市文化定位包括物质文化定位、行为文化定位和精神文化定位三个方面。物质文化定位体现在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构成和地域面貌等方面,是城市的皮肤,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基础。行为文化定位体现在城市的社会秩序、管理模式和文化活动等方面,是城市的肌肉,是塑造城市形象的中坚。精神文化定位体现在城市的城市精神、历史积淀和文化发展战略等方面,是城市的血液,是塑造城市形象的灵魂。 城市文化定位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城市形象的整体优化和提升,有利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利于城市品牌的培植,有利于优化城市投资环境,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城市文化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城市文化特质的昭彰,有利于人文精神的提升,有利于增强城市文化凝聚力。 二、城市文化定位的依据 (一)、物质文化定位依据 1、经济发展城市经济是城市发展和进步的基本动力,对城市文化起着决定性或制约性的作用。经济增长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的步伐越快,城市的景观格局、文化内涵、基础设施等发生变化越明显,文化建设的保障也就越高。因此,城市文化定位应以城市经济发展为依据,体现城市经济优势,提升城市经济价值品位,扩大城市经济辐射力,拉动城市经济全面发展。 2、人口构成人是城市中最活跃、最具主观能动性的因素,是城市形成的关键,是城市财富的创造者。人对城市的贡献最大,破坏也最大,因此人是创造城市文化的决定性因素。城市文化是人的主客观意志的集中体现和人的智慧结晶。同时,人在城市文化建设中起着生

浅析公共艺术与城市的文化空间建构

浅析公共艺术与城市的文化空间建构 摘要:在今天的城市中,文化消费的概念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背景中发挥更 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文化空间公共艺术活动的分析,研究表达和运作的手段, 更好地满足当代和城市发展的需要,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更好 地体现公共艺术的价值。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文化空间建构 1概念 公共艺术不是一种艺术风格,也没有统一的风格和流派。其使命是使公共空 间艺术能够作为一个特殊的媒体,去和当代的普罗大众进行交流和沟通。当然了,其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自然也不能脱离艺术的内涵,也有着艺术的一些特征,但是这些特征也并不是只是传统艺术,与传统艺术也略有不同。它与城市建设共 同存在,互相促进,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利用中发挥着特殊的 作用,并与艺术和文化相结合。 中国拥有广阔的领土,是一个拥有着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特色,这些特色有的是稍有不同,有的却是截然相反。 这些文化的形成,是受到了长期的时间作用,有着斑驳的历史痕迹,在发展的过 程中,受到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积累许多当时的文化观念和民族特点,成为了 一些不可替代的东西,这些东西在经过时间的作用,成为了独特的文化。这些文 化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成为了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在创 造独特的区域风格方面起着最直接,最生动的作用。 服务设计不是一个新概念,它是一种设计思维方式,为人们创造和改善服务 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经验发生在不同的联系点,这些服务点的整体所有 权和优化使服务更有用,更实用,更有效,更有效和更理想。然而,在公共艺术 领域,服务设计的想法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具有城市 文化内涵塑造和艺术氛围转换的学科,可以概括为一种为公众提供艺术欣赏空间,增强城市文化内涵的学科。这种学科性质应该涉及服务设计的概念。当设计师清 楚地了解公共艺术服务和设计概念时,它也表明公共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家对个人 艺术观念和交流的表达,而是从社会,政府和公民的角度出发。创造财富,文化 和更高标准。凭借这种使命感,公共艺术不再只考虑一件作品,它具有小空间和 特定的时间段的特点。当这种思维方式出现时,公共艺术创作也演变为公共艺术 活动的规划。 2城市公共艺术现状分析 公共艺术在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主要是近代现代我国很多城市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开始向国外学习,建设非常优秀的城市公共艺术,希望 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由于我国推行的政策,我国城市发展是处于非常快的过程, 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大量的人口都涌入到了城市中,城市 中的公共艺术变得非常常见,成为当下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现阶段,我国的许多城市都在公共空间中建设各种各样的公共艺术,这些艺术的意义也都不同,有的是一种自然景观,有的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占据着 重要的历史地位,成为人民喜爱的建筑,吸引着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另外,如上所述,公共艺术的应用发展迅速,其发展水平在具体应用中有很大差

中国城市的形象战略

中国城市的形象战略 中国城市的形象战略作者:佚名 时间:2008-7-26 浏览量: 一、城市形象系统的内涵 所谓城市形象是指城市的整体形状和特征,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上的直观反映。它是从本城的各种要素中抽象出来的,外界可以识别并能留传下去的标识系统与标志景观,以及信息符号。城市精神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而且从社会、历史、文化上升到了更高一个层次,是一种与城市同命运、与市民同呼吸的精神力量,是城市形象的“发动机”。城市形象是公众对一个城市的总体印象的感知与印象的综合评价。其内容包括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包括城市建筑、城市交通道路、城市公共绿地、城市主题公园、城市广场等等。软件系统包括城市政府行为、市民行为、城市文明、城市理念等等。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都是构成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城市的形象是可以构建的,也是可以传播的,因此,城市形象是一

个系统、有其科学内涵。 城市形象系统的范畴。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中,才有可能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城市形象建设是一个新、同,是因为城市形象本身就是由系统构成的。正如企业形象系统一样,城市形象包括城市理念系统、城市行为系统、城市视觉系统。 城市理念系统。正如一个好的企业必然有其经营理念一样,好的城市也是这样。城市理念系统是城市想象系统的灵魂。是一个特定城市的精神支柱,也是其历史不断发展的信念所在。其内容可以是城市精神生活所提炼的理念信条,可以是城市发展哲学的高度概括,也可以是城市历史风云和发展传统所凝聚的民风和市民精神的写照。她如源泉,可以渗透到城市的各行各业;她是氛围,可以弥漫到城市的方方面面。比如,延安的“延安精神”、深圳的“时间就是金钱”、大连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佳”,都可以看作是这类感受的典型。从总体上说,城市的理念成为城市整体存在的社会意义。古代城市是为统治者存在的,例如皇宫,他一直都是处于这个城市的中心位置。皇城居中本身就是一种理念。那么,现代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