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找规律专题训练

初二数学找规律专题训练
初二数学找规律专题训练

初二数学找规律专题训练

一、填空题

1.课本中有这样一句话:“利用勾股定理可以作出,,…线段(如图

所示).”即:OA=1,过A作AA1⊥OA且AA1=1,根据勾股定理,得OA1=;

再过A1作A1A2⊥OA1且A1A2=1,得OA2=;…以此类推,得OA2017=

______ .

2.如图,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

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第4次接着运动到点(4,0),…,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7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______ .

3.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所示放置,点A1、A2、A3…在直线y=x+1上,点C1、

C2、C3…在x轴上,则A n的坐标是______ .

4.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1B1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作△B2A2B1与△OA1B1关于点B1

成中心对称,再作△B2A3B3与△B2A2B1关于点B2成中心对称,…,如此作下去,则△B2015A2016B2016的顶点A2016的坐标是______ .

第4题第5题

5.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2与y轴交于点A1,按如图方式作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1C2…,

A1、A2、A3…在直线y=x+2上,点C1、C2、C3…在x轴上,图中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从左到右依次记为S1、S2、S3、…S n,则S n的值为______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n为正整数).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x-1与x轴交于点A1,如图所示依次作正方形

A1B1C1O、正方形A2B2C2C1、…、正方形A n B n C n C n-1,使得点A1、A2、A3、…在直

线l上,点C1、C2、C3、…在y轴正半轴上,则点B n的坐标是______ .

7.观察下列图形:已知a∥b,在第一个图中,可得∠1+∠2=180°,则按照以上规律,∠1+∠2+∠P1+…+∠P n=

______ 度.

8. 观察下列一组式的变形过程,然后回答问题:

例1:====-1.

例2:=-,=-,=-

利用以上结论解答以下问题:

(1)= ______

(2)应用上面的结论,求下列式子的值.

+++…+

(3)拓展提高,求下列式子的值.

+++…+.

9.阅读下面的文字,解答问题.

大家知道是无理数,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因此的小数部分我们不可能全部地写出来,但是由于1<<2,所以的整数部分为1,将减去其整数部分1,差就是小数部分-1,根据以上的内容,解答下面的问题:

(1)的整数部分是_______,小数部分是______;

(2)1+的整数部分是_______,小数部分是____;

(3)若设2+的整数部分是x,小数部分是y,求x-y的值

八年级寒假作业天天练1 趣味数学含答案

F 第1题 一天一练 第1天 趣味数学 一、填空题 1.您检测过视力吗?直接看视力表检测视力时,要求视力表与被检测人的距离为5米,小明检测视力时,医生把视力表挂在他背后的墙上,小明从对面的镜子里看视力表的。您认为镜子应该放在离小明________米的距离。 2.对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些汉字、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是轴对称的,请您写出几个具有这样的对称性汉字、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 (1)轴对称的汉字: . (2)轴对称的英语字母: . (3)轴对称的阿拉伯数字: . 3.根据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第2019个图形是 (填序号即可). (① ;② ;③ ;④ .) …… 4.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 、B 、C 、D 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 的面积是 . 5.阳光广告公司为某种商品设计的商标图案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为红色.若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都1,则红色的面积是 . 二、选择题 1. 如图,杨伯家小院子的四棵小树E F G H 、、、刚好在其梯形院子ABCD 各边的中点上,若在四边形EFGH 种上小草,则这块草地的形状是( ) 第5题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正方形 D .菱形 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2,1BC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路线B C D →→作匀速运动,那么ABP △的面积S 与点P 运动的路程x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3.如图,在55?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三角形甲平移到图②中所示的位置,与三角形乙拼成一个矩形,那么,下面的平移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1格 B .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1格 C .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2格 D .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2格 4.将一正方形纸片按下列顺序折叠,然后将最后折叠的纸片沿虚线剪去上方的小三角形 将纸片展开,得到的图形是( ) *5.如图,小陈从O 点出发,前进5米后向右转20O ,再前进5米后又向右转20O ,……,这样一直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O 时一共走了( ) A .60 米 B .100米 C .90米 D .120米 三、解答题 O 20o 20o A . B . C . D . (第3题) 图② 图①

初二数学试题及答案(免费)

初二数学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选出来.每小题4分,共56分,错选、不选或选出的答案超过一个,均记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次数是0 B. y 1是单项式 C. 2 1 是单项式 D. a 5 的系数是5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B.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C.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D.多项式中含字母的单项式的次数即为多项式的次数 3、下列四个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都标上了颜色. 若要求一个正方体两个相对面上的颜色都一样,那么不可能是这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 ) A . B . C .

4、只含有z y x ,,的三次多项式中,不可能含有的项是 ( ) A.32x B.xyz 5 C.37y - D.yz x 24 1 5、与方程12x x -=的解相同的方程是( ) A 、212x x -=+ B 、21x x =+ C 、21x x =- D 、1 2 x x += 6、把方程112 3 x x --=去分母后,正确的是( ) A 、32(1)1x x --= B 、32(1)6x x --= C 、3226x x --= D 、3226x x +-= 7、某商人在一次买卖中均以120元卖出两件衣服,一件赚25%,一件赔25%,在这次交易中,该商人( ) A 、赚16元 B 、赔16元 C 、不赚不赔 D 、无法确定 8、已知线段长3.现延长到点C ,使3.取线段的中点D , 线段的长为( ) A 、4.5 B 、6 C 、7 D 、7.5. 9、在下列单项式中,不是同类项的是( ) A . 2 12 y 和2 B .-3和0 C .2和2 c D .和-8 10、若都是4次多项式, 则多项式的次数为( ) A.一定是4 B.不超过4. C.不低于4. D.一定是8. 11、方程042=-+a x 的解是2-=x ,则a 等于( )

初中数学规律题汇总(全部有解析)

初中数学规律题拓展研究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基础知识天天练 数学8-1

第8模块 第1节 [知能演练] 一、选择题 1.已知直线l 过点(a,1),(a +1,tan α+1),则 ( ) A .α一定是直线l 的倾斜角 B .α一定不是直线l 的倾斜角 C .α不一定是直线l 的倾斜角 D .(180°-α)一定是直线l 的倾斜角 解析:根据题意,直线l 的斜率k =(tan α+1)-1 (a +1)-a =tan α. 令θ为直线的倾斜角, 则一定有θ∈[0°,180°),且tan θ=k , 所以若α∈[0°,180°),则α是直线l 的倾斜角; 若α?[0°,180°),则α不是直线l 的倾斜角, 所以α不一定是直线l 的倾斜角. 答案:C 2.已知直线l 1的方向向量为a =(1,3),直线l 2的方向向量为b =(-1,k ),若直线l 2过点(0,5),且l 1⊥l 2,则直线l 2的方程是 ( ) A .x +3y -5=0 B .x +3y -15=0 C .x -3y +5=0 D .x -3y +15=0 解析:因为直线l 2经过点(0,5), 且方向向量为b =(-1,k ), 所以直线l 2的方程为y -5=-kx . 又因为直线l 1的方向向量为a =(1,3),且l 1⊥l 2, 所以-k ·3=-1?k =1 3 , 所以直线l 2的方程为y -5=-1 3 x , 即x +3y -15=0. 答案:B 3.若直线l 与两直线y =1,x -y -7=0分别交于M ,N 两点,且MN 的中点是P (1,-1),则直线l 的斜率是 ( ) A .-23 B.23 C .-32 D.32 解析:由题意,可设直线l 的方程为 y =k (x -1)-1,分别与y =1,x -y -7=0联立解得 M (2 k +1,1),N (k -6k -1,-6k +1k -1 ). 又因为MN 的中点是P (1,-1), 所以由中点坐标公式得k =-2 3 . 答案:A 4.经过点P (1,4)的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都是正的,且截距之和最小,则直线的方程为 ( )

【必考题】初二数学上期末试题(带答案)

【必考题】初二数学上期末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兰用尺规作图作△ABC 边AC 上的高BH ,作法如下: ①分别以点DE 为圆心,大于DE 的一半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F ; ②作射线BF ,交边AC 于点H ; ③以B 为圆心,BK 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AC 于点D 和E ; ④取一点K 使K 和B 在AC 的两侧; 所以BH 就是所求作的高.其中顺序正确的作图步骤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①② C .②④③① D .④③②① 2.如图,已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 ,B 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请在图中找一个顶点C ,使△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顶点C 有( ) A .8个 B .7个 C .6个 D .5个 3.如果2 220m m +-=,那么代数式2442m m m m m +? ?+? ?+?? 的值是()n n A .2- B .1- C .2 D .3 4.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0 ,20BC BD BAD =∠=,则BCD ∠的度数为( ) A .50° B .55° C .60° D .65° 5.如果2x +ax+1 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那么a 的值是() A .2 B .-2 C .±2 D .±1 6.如图,在△ABC 中,AB =AC ,∠A =30°,AB 的垂直平分线l 交AC 于点D ,则 ∠CBD 的度数为( )

A .30° B .45° C .50° D .75° 7.如图,在Rt△ABC 中,∠ACB=90°,∠B=30°,CD 是斜边AB 上的高,AD =3 cm ,则 AB 的长度是( ) A .3cm B .6cm C .9cm D .12cm 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00°,则它的顶角是( ) A .40° B .60° C .80° D .100° 9.下列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 A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和夹角的度数 B .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以及两角夹边的长度 C .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的度数 D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 10.如图,Rt △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垂足为E ,若AB=10cm ,AC=6cm ,则BE 的长度为( ) A .10cm B .6cm C .4cm D .2cm 11.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都是108°,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3 B .4 C .5 D .6 12.下列计算中,结果正确的是( ) A .236a a a ?= B .(2)(3)6a a a ?= C .236()a a = D .623a a a ÷= 二、填空题 13.把0.0036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该记作_____. 14.记x=(1+2)(1+22)(1+24)(1+28)…(1+2n ),且x+1=2128,则n=______. 15.如图,在△ABC 中,∠ACB=90°,CD 是高,∠A=30°,若AB=20,则BD 的长是 . 16.分解因式:x 3y ﹣2x 2y+xy=______.

最新初二(下册)数学题精选八年级数学拔高专题训练

初二(下册)数学题精选 分式: 一:如果abc=1,求证 11++a ab +11++b bc +11 ++c ac =1 二:已知 a 1+ b 1=)(29b a +,则a b +b a 等于多少? 三: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V 立方米,开始用一根小水管向容器内注水,水面高度达到容器高度一半后,改用一根口径为小水管2倍的大水管注水。向容器中注满水的全过程共用时间t 分。求两根水管各自注水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编拟一道关于分式方程2288+=x x 的应用题。要求表述完整,条件充分并写出解答过程。 五:已知M =2 2 2y x xy -、N =2 2 2 2y x y x -+,用“+”或“-”连结M 、N,有三种不同的形式,M+N 、M-N 、N-M ,请你任取其中一种 进行计算,化简求值,其中x :y=5:2。

反比例函数: 一:一张边长为16cm 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面积一定且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 ”图案如图1所示.小矩形的长x (cm )与宽y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E ”图案的面积是多少? (3)如果小矩形的长是6≤x ≤12cm ,求小矩形宽的范围. 二: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部分,点 (110)A ,,(101)B ,是它的两个端点. (1)求此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请你举出一个能用本题的函数关系描述的生活实例. 三:如图,⊙A 和⊙B 都与x 轴和y 轴相切,圆心A 和圆心B 都在反比例函数1 y x 的图象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 于 . 四:如图11,已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都经过点M (-2,1-) ,且P (1-,-2)为双曲线上的一点,Q 为坐标平面上一动点,PA 垂直于x 轴,QB 垂直于y 轴,垂足分别是A 、B . (1)写出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当点Q 在直线MO 上运动时,直线MO 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 ,使得△OBQ 与△OAP 面积相等?如果存在,请求出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12,当点Q 在第一象限中的双曲线上运动时,作以OP 、OQ 值. 五: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Y 轴和X 轴分别交于点A 、点8,与反比例函数y 一罟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交于点c(1,6)、点D(3,x).过点C 作CE 上y 轴于E ,过点D 作DF 上X 轴于F . (1)求m ,n 的值; (2)求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 图

初中数学找规律试题

初中数学找规律试题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找规律试题练习 1.一根1m长的小棒,第一次截去它的,第二次截去剩下的,如此截下去,第N次后剩下的小棒的长度是()m。 2.如图,按一定的规律用牙签搭图形: ①②③ (1)按图示的规律填表: 图形标号①②③……⑩ 牙签根数…… (2)搭第n个图形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牙签。 3.已知1+2+3+...+31+32+33==17×33,求1-3+2-6+3-9+4-12+ (31) 93+32-96+33-99的值。 4.如图,在的内部从引出3条射线,那么图中共有___个角;如果引出5条射线,有___个角;如果引出条射线,有__个角。 5.在数1,2,3,…,50前添“+”或“-”,并求它们的和,所得结果的最小非负数是多少请列出算式解答。 6.如果有理数a,b满足∣ab-2∣+(1-b)2=0, 求+…+的值。 7.在一单位为1cm的方格纸上,依右图所示的规律,设定点A 1 、 A 2 、A 3 、A 4 …、A n ,连结点A 1 、A 2 、A 3 组成三角形,记为,连结点 A 2 、A 3 、A 4 组成三角形,记为…,连结点A n 、A n+1 、A n+2 组成三角形,记为(n为正整数).请你推断,当的面积为100cm2时, n=. 8.请观察下列算式:(8分) ,,, 则第10个算为=,第n个算式为=

请计算+++…+ 9、x,-3x2,5x3,-7x4,9x5…… 10、如图:数出第n个图形的点数和线数。 ∣∣∣ —·——·—·— ∣∣∣…… —·—·— ∣∣ 1个“·”,4条“—”4个“·”,12条“—”……个“·”,条“—” 11、数出第n个图中三角形的个数: 一个三角形在里面内切倒三角形再切…… (1个)(5个)(9个)……() 12、N=2时,S=5;N=3时,S=9;N=4时,S=13……N与S之间什么关系 13.细心观察图形,认真分析各式,然后解答问题:(1)请用含有n(n是正整数)的等式表示上述变化规律;(2)推算出OA 10的长;(3)求出的值.14.如图,每一个图形都是由小三角形“△”拼成的: …… ⑴⑵⑶⑷ 观察发现,第10个图形中需要个小三角形,第n个图形需要个小三角形。 15.有趣的平方和立方: 观察下列算式:23 4 5 1= + ?,24 4 6 2= + ?,25 4 7 3= + ?…请你在察规律之后并用你得到的规律填空:=502,第n个式子呢我们还发现1=12,1+3=22,1+3+5=32,1+3+5+7=42…我能运用这个规律算出3+5+7+…+33+35=。 135721 ++++++= ……() n______。而=n2

九年级数学天天练

九年级数学天天练 命题人:周效世2016年11月28日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k与y= x k (k≠0)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2、如图从左至右分别是某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及相关数据,则判断正确的是() A.a2+c2=b2 B.a2+b2=4c2 C.a2+b2=c2 D.a2+4c2=b2 3、如图,点A在双曲线y=2 x (x>0)上,点B在双曲线y=4 x (x>0)上,且AB∥y轴,点P是y轴上的任意一点,则△PAB的面积为()A.0.5 B.1 C.1.5 D.2 4、矩形各个内角的平分线围成一个四边形,则这个四边形一定是() A.正方形 B.菱形 C.矩形 D.平行四边形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5、如图,直线y=kx(k>0)与双轴线y=3 x 相交于A,B两点,作AC⊥x轴,垂足为C,连接BC,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 . 6、如图所示,有一电路AB是由图示的开关控制,闭合a,b,c,d,e五个开关中的任意两个开关,使电路形成通路的概率是. 7、如图,D、E是AB的三等分点,DF∥EG∥BC,则图中三部分面积S1:S2:S3= ______ . 8、如图,小明在A时测得某树的影长为2m,B时又测得该树的影长为8m,若两次日照的光线互相垂直,则树的高度为______ m.

图 图 三、 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9、如图,等腰△ABC 中,AB=AC ,M 是BC 的中点,MG ⊥AB ,MD ⊥AC ,GF ⊥AC ,DE?⊥AB ,垂足分别是G 、D 、F 、E ,GF 、DE 相交于H .求证:四边形HGMD 是菱形。 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 y 中,一次函数y =-a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相交于点A (-4,-2),B (m ,4),与y 轴相交于点C .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求点C 的坐标及△AOB 的面积. 11、在一幅长8分米,宽6分米的矩形风景画(如图①)的四周镶宽度相同的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如图②).如果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80平方分米,求金色纸边的宽. 12、如图,在斜坡的顶部有一铁塔AB ,B 是CD 的中点,CD 是水平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塔影DE 留在坡面上,已知铁塔底座宽CD=12m ,塔影长DE=18m ,小明和小华的身高都是1.6m ,同一时刻,小明站在点E 处,影子在坡面上,小华站在平地上,影子也在平地上,两人的影长分别为2m 和1m ,求塔高AB 。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x k y (x>0)的图象和矩形ABCD 在第一象限,AD 平行于x 轴,且AB =2,AD =4,点A 的坐标为(2,6) . (1)直接写出B 、C 、D 三点的坐标; (2)若将矩形向下平移,矩形的两个顶点恰好同时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猜想这是哪两个点,并求矩形的平移距离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初二数学期末专题训练1

复习一 1 .如图正方形ABCD 中,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求证:DH CG BF AE ===. 2.如图,已知Rt△ABC 中,∠ACB=90°,AC=6,BC=8。以AB 为边作正方形ABEF ,连接CE ,则△CBE 的面积为 3. 如图,已知△ABC 中,∠ABC =90°,AB =BC ,三角形的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 线l 1,l 2,l 3上,且l 1,l 2之间的距离为2 , l 2,l 3之间的距离为3 ,则AC 的长是 A .7 B .52 C .24 D .172 4.(2011吉林)如图,在平的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2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曲线y=在第一象限经过点D . (1)求双曲线表示的函数解析式; (2)将正方形ABCD 沿X 轴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时,点C 的对应点恰好落在(1)中的双曲线上.

解答:解:(1)过点D作DE⊥x轴于点E. ∵直线y=﹣2x+2与x轴,y轴相交于点A.B, ∴当x=0时,y=2,即OB=2. 当y=0时,x=1,即OA=1.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AD=90°,AB=AD. ∴∠BAO+∠DAE=90°. ∵∠ADE+∠DAE=90°, ∴∠BAO=∠ADE ∵∠AOB=∠DEA=90° ∴△AOB≌△DEA ∴DE=AO=1,AE=BO=2, ∴OE=3,DE=1. ∴点D 的坐标为(3,1) 把(3,1)代入y=中,得k=3. ∴y=; (2)过点C作CF⊥y轴, ∵△AOB≌△DEA, ∴同理可得出:△AOB≌△BFC, ∴OB=CF=2 ∵C点纵坐标为:3, 代入y=, ∴x=1, ∴应该将正方形ABCD沿X轴向左平移2﹣1=1 个单位长度时,点C的对应点恰好落在(1)中的双曲线上. 故答案为:1.

初中数学规律题(全部有解析)

规律题应用知识汇总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数学天天练

数学天天练(27) 一、选择题 1.已知a >0,x ,y 满足约束条件13(3)x x y y a x ≥??+≤??≥-? ,若z=2x+y 的最小值为1,则a= (A) (B) (C)1 (D)2 2.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E 为CD 的中点,则AE BD ? =_______. 3.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1,0)-,则函数(21)f x +的定义域( ) A .(1,1) - B .(1,0) - D 4.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10=0,S 15 =25,则nS n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5.设θ为第二象限角,若tan (θ +)sin θ+cos θ=_________. 二、解答题 6.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已知232S a =,且124,,S S S 成等比数列,求{}n a 的通项公式.

2013年新课标二卷数学天天练(27) 参考答案 1.B 【解析】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右图所示: 当目标函数z=2x+y 表示的直线经过点A 时,z 取得最小值,而点A 的坐标为(1,2a -),所以 221a -=,解得 B. 【考点定位】本小题考查线性规划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线性规划知识在高考中一般以小题的形式出现,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几乎年年必考. 2.2 【解析】以点B 为原点,直线BC 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0,2),E (2,1),D (2,2), B (0,0),所以(2,1),(2,2)AE BD =-=,所以AE BD ?=2. 【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难度不大,熟练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以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是解答好本类题目的关键. 3.B 【解析】由题意知1210x -<+<,则故选B. 【考点定位】函数的定义域 4.49- 【解 析】由题意知: ,解得,1 3a =-,所以 即nS n 则 令 n 为正整数,所以当7n =时,nS n 的最小值为49-.

八年级数学专项训练

八年级数学专项训练—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A. ?? ? ??=+=+61 1,12y x y x B. ?? ?=+=+8248 32y x y x C. ?? ?=+3, x)-2(y =y +2x -2y x D. ? ? ?=+=+42 3xy x x 2. 下面能满足方程3x+2=2y 的一组解是( ) A. 4 2x y =??=? B. 3 5x y =??=? C. 2 4x y =??=? D. 1 3x y =??=? 3. 方程x -y =3与下列方程构成的方程组的解为?? ?==1 , 4y x 的是( ) A. 3x -4y =16 B. 41x +2y =5 C. 21x +3y =8 D. 2(x -y)=6y 4. 用加减法解方程组???=-=-8243 52y x y x 下列解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2-②,消去x B. ①×2-②×5,消去y C. ①×(-2)+②,消去x D. ①×2-②×(-5),消去y 5. 已知x+y=1,x-y=3,则xy 的值为( ) A. 2 B. 1 C. -1 D. -2 6. 若﹣2a m b 4与5a n +2b 2m +n 可以合并成一项,则m-n 的值是( ) A. 2 B. 0 C. -1 D. 1 7. 如果方程组54, 358x y k x y -=?? +=? 的解中的x 与y 相等,则k 的值为( ) A. 1 B. 1或-1 C. 5 D. -5 8. 全体教师在会议室开会,每排座位坐12人,则有11人无处坐;每排座位坐14人,则余1人独坐一排.则这间会议室共有座位排数是( ) A. 14 B. 13 C. 12 D. 15 ①②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及其答案

整式的加减——专题训练与提升 1、根据下列5个图形及相应点的个数的变化规律,试猜测第n个图中有 个点. 2、找规律.下列图中有大小不同的菱形,第1幅图中有1个,第2幅图中有3个,第 3幅图中有5个,则第n幅图中共有个. 3、如图,用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按图所示的方式摆图案,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 100个图案需棋子枚. 4、观察图中每一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则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 形有个. 5、观察下列图形,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16个图形共有 个★.

6、如图①,图②,图③,图④,…,是用围棋棋子按照某种规律摆成的一行“广”字, 按照这种规律,第5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第n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 7、如图1是二环三角形,可得S=∠A 1+∠A 2 +…+∠A 6 =360°,下图2是二环四边形,可 得S=∠A 1+∠A 2 +…+∠A 7 =720°,图3是二环五边形,可得S=1080°,…聪明的同 学,请你根据以上规律直接写出二环n边形(n≥3的整数)中,S= 度.(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最后结果) 8、观察下列图形(每幅图中最小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请写出第n个图中最小的三 角形的个数有个. 9、将一个正三角形纸片剪成四个全等的小正三角形,再将其中的一个按同样的方法剪 成四个更小的正三角形,…如此继续下去,结果如下表.则a n =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所剪次数 正三角形个数

10、用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图案,即从第二个图案开始,每个图 案都比上一个图案多一个正六边形和两个正三角形,则第n个图案中正三角形的个数为(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11、如图①是一块瓷砖的图案,用这种瓷砖来铺设地面.如果铺成一个2×2的正方形 图案(如图②),其中完整的圆共有5个,如果铺成一个3×3的正方形图案(如图③),其中完整的圆共有13个,如果铺成一个4×4的正方形图案(如图④),其中完整的圆共有25个.若这样铺成一个10×10的正方形图案,则其中完整的圆共有个. 12、根据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第2008个图形是福娃(填写福娃名称即 可).

数学天天练(二十八)

一年级 1.填一填。 2.同学们跳绳比赛,下面是他们的成绩。 小美小丽小明小田小云35 42 18 24 59 跳的最多的是(),跳的最少的是()。小田跳的比()多一些。 小丽跳的比()少一些。 小美排在第()名。 二年级

1.一个一个地数,排在7889后面的连续的5个数是() ()()()()。 2.用5、2、4、0按要求写数。一个“0”也不读出来的四位数写出3个,()、()、()。只读一个“0”的写出3个()、 ()、()。 3.下面是某小学各年级的人数。 (1)三个年级中,找出人数最多的,在()中画“☆”,找出人数最少的,在()中画“△”。 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 (2)五年级最多有()人,最少有()人。 (3)一年级的人数在()人和()人之间。 (4)()年级和()年级的人数差不多。

三年级 1.请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2.一个长方形被它的一条对称轴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边长之和是126厘米,同时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两倍,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画图分析: 解答:

四年级 1. 火眼金睛辩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任何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2)一辆自行车的三脚架的长度分别是7分米、8分米、16分米。 ()(3)因为a+b>c,所以a,b,c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4)三根同样长的小棒,不能摆成三角形。()2.小青的爸爸想要给他的小狗做一个房子,房顶的框架是用三根木条搭的三角形,其中一根木条是3分米,另一根木条是5分米,那么第三根木条可以是多少分米呢?(取整分米数)

初二数学下册练习题

1、△ABC 中,∠C=90°,AD 平分∠BAC ,ED ⊥BC ,DF//AB ,求证:AD 与EF 互相垂直平分。 A B C D E F 2、我市某中学举行“中国梦?校园好声音”歌手大赛,初、高中部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组成初中代表队和高中代表队参加学校决赛.两个队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决赛成绩如图所示. (1)根据图示填写下表; (2)结合两队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队的决赛成绩较好; (3)计算两队决赛成绩的方差并判断哪一个代表队选手成绩较为稳定.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叫做此一次函数的坐标三角形.例如,图中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则△OAB 为此函数的坐标三角形. (1)求函数3 34y x =- +的坐标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2)若函数3 4 y x b =-+(b 为常数)的坐标三角形周长为16, 求此三角形的面积. 选手编号

4、如图,已知在□ABCD中,E,F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BE=DF,点G,H分别在BA和DC 的延长线上,且AG=CH,连接GE,EH,HF,FG.求证:四边形GEHF是平行四边形. F G E H C D B A 5、小聪和小明沿同一条路同时从学校出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学校与图书馆的路程是4千米.小聪骑自行车,小明步行,当小聪从原路回到学校时,小明刚好到达图书馆.图中折线OA-AB-BC和线段OD分别表示两人离学校的路程s(千米)与所经过的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小聪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时间为________分钟,小聪返回学校的速度为_________千米/分钟; (2)请你求出小明离开学校的路程s(千米)与所经过的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小聪与小明迎面相遇时,他们离学校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6、“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CD的中点,点F是BC边上的一点,且∠FAE=∠EAD, (1)求证:EF⊥AE. (2)将“正方形”改为“矩形”、其他条件均不变,如图2,你认为仍然有“EF⊥AE”.若你同意,请以图2为例加以证明;若你不同意,请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找规律习题大全.

找规律专项训练 一:数式问题 1.(湛江)已知22223322333388 + =?+=?,, 244441515+=?,……,若2 88a a b b +=?(a 、b 为正整数)则a b += . 2.(贵阳)有一列数a 1,a 2,a 3,a 4,a 5,…,a n ,其中a 1=5×2+1,a 2=5×3+2,a 3=5×4+3,a 4=5×5+4,a 5=5×6+5,…,当a n =2009时,n 的值等于( ) A .2010 B .2009 C .401 D .334 3.(沈阳)有一组单项式:a 2 ,- a 3 2, a 4 3,- a 5 4 ,….观察它们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第10个单 项式为 . 4.(牡丹江)有一列数1234251017 --,, ,,…,那么第7个数是 . 5.(南充)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多项式:a b +,2 3 a b -,3 5 a b +,4 7 a b -,……,其中第10个式子是( ) A .10 19 a b + B .1019 a b - C .1017 a b - D .1021 a b - 6.(安徽)观察下列等式:111122? =-,222233 ?=-,33 3344?=-,…… (1)猜想并写出第n 个等式;(2)证明你写出的等式的正确性. 7.(绵阳)将正整数依次按下表规律排成四列,则根据表中的排列规律,数2009应排的位置是第 行第 列. 8.(台州)将正整数1,2,3,…从小到大按下面规律排列.若第4行第2列的数为32,则①n = ▲ ;②第i 行第j 列的数为 ▲ (用i ,j 表示). 第1列 第2列 第3列 … 第n 列 第1行 1 2 3 … n

八年级数学上册 综合训练 三角形全等之截长补短(二)天天练(新版)新人教版

三角形全等之截长补短(二) 一、单选题(共2道,每道50分) 1.已知,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B=AE,AD平分∠CDE,∠BAE=2∠CAD,求证:BC+DE=CD. (截长法)证明:如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平分∠CDE ∴∠1=∠2 在△AFD和△AED中 ∴△AFD≌△AED(SA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ABC和△AFC中 ∴△ABC≌△AFC(SAS) ∴BC=CF ∴BC+DE=CF+DF =CD 请你仔细观察下列序号所代表的内容:

①在CD上截取CF=CB,连接AF; ②在DC上截取DF=DE,连接AF; ③在DC上截取DF=DE; ④AE=AF; ⑤AF=AE,∠4=∠3; ⑥∠4=∠3; ⑦

; ⑧ ; ⑨ . 以上空缺处依次所填最恰当的是( ) A.①④⑨ B.③⑤⑧ C.①⑥⑦ D.②⑤⑨ 2.已知,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B=AE,∠BAE=2∠CAD,∠ABC+∠AED=180°,求证:BC+DE=CD. (补短法)证明:如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ABC和△AEF中 ∴△ABC≌△AEF(SAS) ∴∠2=∠3,AC=A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CAD和△FAD中 ∴△CAD≌△FAD(SA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仔细观察下列序号所代表的内容: ①延长DE到F,使EF=BC,连接AF; ②延长DE到F,使BC=EF; ③延长DE到F,连接AF; ④ ; ⑤; ⑥ ; ⑦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有标准答案)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有答案)

————————————————————————————————作者:————————————————————————————————日期:

初中数学找规律题(有答案)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 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

八年级数学上册 综合训练 完全平方公式的综合应用(知二求二)(二)天天练(新版)新人教版

完全平方公式的综合应用(知二求二)(二) 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 1.若,,则的结果为( ) A.7 B.13 C.94 D.106 2.若,,则的结果为( ) A. B.19 C. D.10 3.若,,则的结果为( ) A.45 B.39 C.15 D.21 4.若,,则的结果为( ) A.20 B.112 C.-40 D.80 5.若,,则的值为( ) A.112 B.12 C.72 D.176

6.若,则的结果为( ) A.5 B.11 C.7 D.1 7.若,则与的值分别为( ) A.11;119 B.11;123 C.7;83 D.7;47 8.若,则的值为( ) A.21 B.23 C.25 D.27 9.若,则的值为( ) A.256 B.196 C.194 D.322 10.若,则的结果为( ) A.40 B.5 C.10 D.20

学生做题后建议通过以下问题总结反思 问题1:填空: 问题2:已知,,求的值. 思路分析: ①观察题目特征,判断此类题目为“知二求二”问题; ②“_______”即为公式中的a,“_________”即为公式中的b,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代入求解即可.所以=__________. 问题3:已知,求的值. 思路分析: ①观察题目特征,判断此类题目为“知二求二”问题; ②“_______”即为公式中的a,“_________”即为公式中的b,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知x≠0,对其进行处理得____________,然后代入,得 =__________.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初二数学对称极值问题专题训练一解析

初二数学对称极值问题专题训练一 一.填空题(共18小题) 1.如图,△ABC的边BC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若△ADB的周长是10cm,AB=4cm,则AC=cm. 2.若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PA=5,则PB=. 3.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我们称它为筝形.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C=DC,AC与BD相交于点O,下列判断正确的有.(填序号). ①AC⊥BD;②AC、BD互相平分;③AC平分∠BCD;④∠ABC=∠ADC=90°;⑤筝形ABCD的面积为. 4.如图,Rt△ABC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A′DB为. 5.如图,l是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如果AD∥BC,有下列结论: (1)AB∥CD;(2)AB=CD;(3)AB⊥BC;(4)AO=OC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6.如图,锐角三角形ABC中,直线PL为BC的垂直平分线,射线BM为∠ABC的平分线,PL与BM相交于P点.若∠PBC=30°,∠ACP=20°,则∠A的度数为°. 7.如图,Rt△AFC和Rt△AEB关于虚线成轴对称,现给出下列结论: ①∠1=∠2; ②△ANC≌△AMB; ③CD=DN.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填序号) 8.如图,在△ABC中,AB的中垂线DE交AC于点D,交AB于点E,如果BC=10,△BDC的周长为22,那么AC=. 9.如图,四边形ABCD中,∠BAD=130°,∠B=∠D=90°,在BC、CD上分别找一点M、N,使△AMN周长最小时,则∠AMN+∠ANM的度数为. 10.如图,在锐角△ABC中,AB=4,∠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 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