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116

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单级放大器的分析中只考虑了低频特性,而忽略了器件的分布电容的影响,但在大多数模拟电路中工作速度与其它参量如增益、功耗、噪声等之间要进行折衷,因此对每一种电路的频率响应的理解是非常必要的。

在本章中,将研究在频域中单级与差分放大器的响应,通过对基本概念的了解,分析共源放大器、共栅放大器、CMOS 放大器以及源极跟随器的高频特性,然后研究级联与差分放大器,最后考虑差分对有源电流镜的频率响应。

6.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在设计模拟集成电路时,所要处理的信号是在某一段频率内的,即是所谓的带宽,但是对于放大电路而言,一般都存在电抗元件,由于它们在各种频率下的电抗值不同,因而使放大器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效果不完全一致,信号在放大过程中会产生失真,所以要考虑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是指放大器对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的稳态响应特性。 6.1.1 基本概念

1、频率特性和通频带

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定义为电路的电压增益与频率间的关系:

)()(f f A A V V ?∠=?

(6.1)

式中A V (f)反映的是电压增益的模与频率之间的关系,称之为幅频特性;而)(f ?则为放大器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间的相位差?与频率的关系,称为相频特性。所以放大器的频率特性由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来表述。

低频区:即在第三章对放大器进行研究的频率区域,在这一频率范围内,MOS 管的电容可视为开路,此时放大器的电压增益为最大。当频率高于该频率时,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将会下降。

上限频率:当频率增大使电压增益下降到低频区电压增益的1/2时的频率。 高频区:频率高于中频区的上限频率的区域。 2、幅度失真与相位失真

因为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包含有丰富的频率成分,若放大器的频带不够宽,则不同的信号频率的增益不同,因而产生失真,称之为频率失真。频率失真反映在两个方面:幅度失真(信号的幅度产生的失真)与相位失真(不同频率产生了不同的相移,引起输出波形的失真)。由于线性电抗元件引起的频率失真又称为线性失真。注:由于非线性元件(三极管等)的特性曲线的非线性所引起,称为非线性失真。 3、用分贝表示放大倍数

增益一般以分贝表示时,可以有两种形式,即: 功率放大倍数:

)(lg

10)(dB P P dB A i

o

P = (6.2)

117

电压放大倍数:

)(lg

20lg

10)(2

2dB V V V V dB A i

o

i

o V == (6.3) 4 对数频率特性

频率采用对数分度,而幅值(以分贝表示的电压增益)或相角采用线性分度来表示放大器的频率特性,这种以对数频率特性表示的两条频率特性曲线,就称为对数频率特性,也称为波特图,它是用折线近似表示的。

6.1.2 研究方法

对频率特性的研究一般是基于网络系统的传输函数的零极点的研究,由信号与系统的理论可知传输函数的零点决定了系统的稳定程度,而传输函数的极点所对应的就是系统的转折频率,因此重点通过等效电路推导出电路的传输函数,进而求出零、极点以确定电路的频率特性。

考虑如图6.1中的简单级联放大电路,A 1与A 2是理想电压放大器,R 1与R 2为每一级的输出电阻模型,C i 与C N 代表每一级输入电容,C L 代表负载电容。

V i V o

图6.1 放大器的级联

则总的传输函数为:

s

C R A s C R A s C R A s V V P N in S i o 21

121111)(+?

+?+= (6.4) 该电路有三个极点,每一个极点是由从该节点看进去的总的到地的电容与总的到地的电阻的乘积。因此,电路的极点一一对应于电路的节点,即ωj =τj -1,其中τj 是从节点j 看进去的电容与电阻的乘积。因此可以认为电路的每一个节点提供给传输函数的一个极点。

上面的描述一般情况下是无效的,例如在图6.2的电路中,极点的位置很难计算,因为R 3与C 3在X 与Y 相互交接,然而在一个极点的许多电路中每一个节点提供一个直观的方法估算传输函数:把总的等效电容与总的累加的电阻相乘(有效的节点到地),因此得到等效时

间常数和一个极点频率。

V C V o

图6.2 节点之间的相互作用

118

6.2 共源级的频率响应 6.2.1 电路的零极点 1 等效电路法

以二极管连接的增强型NMOS 为负载的共源放大器电路如图6.3(a)所示,则根据第二章所学的MOS 管的小信号等效模型,可以得到图6.3(b)中小信号等效电路,对图6.3(b)中的电路的进一步简化,可得图6.3(c)所示的等效电路。

o

V i

V i

(a) (b)

C V o

V i

(c)

图6.3 (a)二极管连接的增强型NMOS 为负载的共源放大器电路;(b)图(a)的等效电路;

(c)图(b)的简化电路

在图6.3(c)所示的等效电路中

2221mb m ds ds g g g g G +++= (6.5) L sb gs db C C C C C +++=221 (6.6)

根据KCL 定理求解图6.3(c)中各节点的电流,可得到:

0)(11111=-++-s C V V s C V R V V gd o gd S i

(6.7) 0)()(1111=+++-G Cs V V g s C V V o m gd o (6.8)

由式(6.7)可得到:

()s

C g Cs G s C V V gd m gd o 1111-++-

= (6.9)

把式(6.9)代入式(6.7),可得:

119

s C V s

C g s C C G s C C R V R V gd o gd m gd gd gs S o S i

1111111])(][)([--++++-=- (6.10) 即有:

1]/)()/1([/)()(1111211++++++-=s G C C C R C G g R s G

R G g s C s V V gd gs S gd m S S

m gd i o

ζ (6.11)

上式中

C C C C C C gd gs gd gs 1111++=? (6.12)

由式(6.11)可以看出此传输函数的分母为s 的二阶函数,存在两个极点,分子为s 的一阶函数,存在一个零点。

其零点为式(6.11)中分子为零时的s 的值,所以令C gd1s -g m1=0得s z =g m1/C gd1,并且该零点在s 平面的右半平面,系统稳定性较差。

式(6.11)显示其分母很复杂,为了求出它的极点,先进行一些假设:假设式(6.11)中存在两个极点分别为ωP1与ωP2,则其分母可表示成(s +ωP1)(s +ωP2),根据极点定义,分母为0时的s 的值即为其极点,因此有:

0)())((s 212122p1=+++=++p p p p p s s s ωωωωωω (6.13)

为了获得与式(6.11)相同的分母形式,式(6.13)除以ωP1ωP2就可得到:

01)1

1

(

2

1

2

12

=++

+s s p p p p ωωωω (6.14)

假设两极点距离较远,即|ωP1|<<|ωP2|,则从式(6.14)可以看出:此时s 的系数近似等于1/ωP1,比较式(6.11)与式(6.14)可得到:

G

C C C R C G g R gd gs S gd m S P /)()/1(1

11111++++=

ω (6.15)

由式(6.11)与式(6.14)还可以估算出如图 6.3(a )所示的共源级电路的第二阶极点,由于s 2的系数等于1/(ωP1ωP2),则有:

/)(/)()/1(11111111P2G

C C C C C C R G

C C C R C G g R gd gs gd gs S gd gs S gd m S ++++++=

ω (6.15)

根据以上两个极点与一个零点就可以画出共源极的波特示意图,如图6.4所示。

p1p2z

图6.4 共源极的波特示意图

120

2 密勒电容等效法

将图6.2(c)中的电容C gd1采用密勒等效法进行分解,可进一步简化成如图6.5所示的等效电路。图中C i =C gs1+C gd1(1+g m1/G)。

o

i

V i

R

图6.5 共源级的密勒等效电路

根据KCL 定理,对于图6.5中的电路有:

G

C C s V sC g V gd gd m o +++=

)()(1111 (6.17)

i S

i i

V R sC sC V +=

/1/11 (6.18)

把式(6.18)代入式(6.17)中,可以很简单地推导出其传输函数为:

]

)()[1

(/)()(111G C C s R sC R g sC s A gd S

i S

m gd v +++-=

(6.19) 由式(6.19)可以看出该电路存在一个零点与两个极点,其零点是分子为零时的s 的值,其值为s z =g m1/C gd1。

令式(6.19)中的分母为0,可求得两极点分别为:

)/1((1

11111G g C C R C R m gd gs S i S p ++-

=-=ω (6.20) 1

2gd p C C G

+-

=ω (6.21)

式(6.20)中的极点称为输入极点,而式(6.21)中的极点则为输出极点。

比较以上两种方法求出的零极点的值可以看出,零点完全相等,而极点并不完全相同,比较输入节点与式(6.15)中的节点,可以发现不同之外在于式的分母中多了一项(C gd1+C )/G ,所以只要该项远小于式中分母的前两项之和就可近似相等了。这说明用密勒电容等效求出的输入极点是一种近似的方法,但由于其计算很简单,且又能反映了极点的主要性质,所以可用此方法来估算极点。

比较输出极点与式(6.21)中的极点,可发现若式(6.21)中C GS >> (1+g m R D )C GD +R D (C GD +C DB )/R S ,则:

)

( /)(11111

P2C C G

G

C C C C R C R gd gs gd gs S gs S +=

+≈

ω (6.22)

与输出极点完全相同,即只有当C GS 是频率特性中的主要分量时,用密勒电容等效的方法求

121

输出极点才是有效的。

由式(6.20)与(6.21)还可看出:当C gd1与C 的值都较小时,输入极点为主极点;而当C 很大时,则输出极点为其主极点,并将G 的值代入式(6.22),则在该条件下系统的主极点简化为(g m2+g mb2)/C 。

6.2.2 输入阻抗

考虑MOS 的分布电容后,在高频时,共源放大级的输入阻抗并不为无穷大,本节就根据高频等效电路讨论其输入电阻值。

从图6.5很直观得到在忽略输出对输入的影响时的输入阻抗为:

s

C G g C sC Z gd m gs i i ])/1([11111++==

(6.23) 但在高频时,输出节点的作用必须考虑在内,图(6.3)中的输入电阻应为C gs1与其后的输入电阻并联而得。根据求输入电阻的方法,假设在图(6.3)中的V 1点加上电压V ,且令C gd1上的电流为I ,则根据基尔霍夫定理可得:

V s

C I

G sC G V g I gd m =++-11/1/1)

( (6.24)

因此:

)

//1(/)(1111G sC G g s C G C C s I V m gs gd ++++= (6.25) 所以该电路的输入阻抗应为:

)

//1(/)(11111G sC G g s C G C C s s

C Z m gs gd gs i ++++= (6.26)

若s C C G gd )(1

1+<<1,且)1(11G

g s G C m gs +<<时,则式(6.26)与式(6.23)完全相同,表明输入阻抗主要是容性的。然而在更高频率下,式(6.26)包含了实部与虚部,即输

入阻抗中有阻性也有容性存在。实际上若C gd1较大,则在M 1的源极与栅极间的有一低阻抗通路,使得1/g m1与G 均与输入并联。

6.3 源极跟随器 6.3.1 电路的零极点

源极跟随器常常被用作电平移位或缓冲器,考虑如图 6.6(a)中的所示的源极跟随器电路,其中C L 代表从输出节点到地的总电容,包括C SB1,M 2为一个工作于饱和区的电流源,考虑MOS 管分布电容的等效电路如图6.6(b )所示,对图6.6(b )进行进一步简化可得到如图6.6(c )所示的等效电路。

122

V i

o

C gd1

V i

o

o )

(a) (b)

C gs1

V i

V o

i -V o )

(c)

图6.6 (a)源跟随器;(b) 考虑MOS 管分布电容的等效电路;(c)图(b)的简化等效电路 在图6.6(c)中

21ds ds g g G += (6.27) L sb db C C C C ++=12 (6.28)

根据KCL 定理,写出各节点的电流得:

o o mb o m gs o V Cs G V g V V g s C V V )()()(11111+=--+- (6.29) 11111])([V sV C V V s C R V gd o gs S i ++-= (6.30)

由式(6.22)可以求得:

s

C g V G s C Cs g g V gs m o

gs mb m 111111)(+++++=

(6.31)

将式(6.30)代入式(6.31),可得:

]

)1[()()()(11112111111G g s C C C R g s CC C C CC R g sC s V V m gs gd S m gd gd gs gs S m gs i o

+++++++++=ηα (6.32)

上式中)1)((11

11gd gs m C C g G

++

+=ηα,η=g mb1/g m1。 对式(6.32)进行分析,可看出该电路有一个在左半平面的零点:

11/gs m Z C g s -= ( 6.33)

123

这是由于在高频时由C GS 耦合的信号与由放大管产生的信号以相同极性相加。

由于式(6.33)的分母是s 的二次方程,所以该电路存在两个极点。同分析共源放大器的极点一样,假设两个极点相距较远,则两个极点值分别为:

1

1111)1(gs gd S m m p C C C R g G

g ++++=

αηω (6.34)

)

(11111

112gd gd gs gs S gs gd S m p CC C C CC R C C C R g ++++=

αω (6.35)

假设不考虑电源内阻,则式(6.34)可简化成:

1

11)1(gs m p C C G

g +++=

ηω (6.36)

一般而言,由于C>C gs1,所以ωp1

1

1m gs g G

C C +

=η (6.37) 则式(6.36)可简化为ωp1=g m1/C gs1,且式(6.33)也可简化成:

C

C C s V V gs gs i o

+=

11)( (6.38) 由式(6.38)可以看出在满足式(6.37)的条件下,该电路的传输函数为一个与频率无关的常数。

式(6.37)的条件可以通过另增一个与C gs1相并的电容C e 来实现,C e 的值应为:

11

/gs m e C g C C

C -+=

η (6.39)

所以当在三极管M 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接入一个电容值如式(6.31)所表示的电容C e 时,其传输函数为一与频率无关的常数。

6.3.2 输入阻抗

V V o

图6.7 源跟随器输入阻抗的计算

图6.7为求解图6.6(a )中所示电路的输入阻抗的等效电路图,忽略输出对输入的影响时,电路的输入电阻为:

124

)

(1

)()(11111sC g G s C g s C s C s I s V mb gs m gs gs ++++

= (6.40) 而电路的总的输入电阻为C gd1与上述电阻的并联,因此:

???

?????++++=)(1111

111

sC g G s C g s C s C C Z mb gs m gs gs gd i (6.41) 如果g mb1+G<

2

1111

1Cs C g Cs s

C Z gs m gs i +

+

(6.42) 该式表明:其输入阻抗可等效为电容C gs1与C 及一个阻值为g m1/C gs1Cω2的负阻相串联,因此该电路可能发生振荡。

6.3.3 输出阻抗

源极跟随器的输出阻抗也是非常重要的,可采用图6.6(c)中所示等效电路来求解,根据求输出电阻的方法,令输入信号为零,在输出端加入一个电压值为V o 的电压源。则根据KCL 定理,可求得:

1

)s C s C (R 1s C R )

g sC (sC g G 1

I V Z 1gs 1gd S 1gd S 1m 1gs 1mb 0

V o

o o i +++++++=

=

= (6.43)

由(6.43)式可发现:在低频时,即s 趋于0,其输出阻抗为1/(g m1+g mb1)。若s 趋于无穷大,则在不考虑等效电容C 的前提下,由于R S <1/(G+g m1)且C gs1>>C gd1,所以其输出阻抗为:R S 。由此可以看出一种趋势:即当频率上升时,其输出阻抗增大,即该电路的输出阻抗具有电抗的性质。其输出阻抗与频率间的关系如图6.8所示。

图6.8 源跟随器的输出阻抗

又因为一般情况下R S >1/(g m1+g mb1)成立,则(6.43)式可简化成:

s

C g s C R Z gs m gs S o 111)1(1+++?

η (6.44)

用无源网络来等效表示Z o ,如图6.9所示,下面就求解电阻R 1、R 2与L 的值。

Z o

图6.9 源跟随器的等效输出阻抗

125

由图6.9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该无源网络的总阻抗为:

Ls

R Z o ++

=112R Ls

R (6.45)

1) 在ω=0时Z o 等于R 2,而在同等条件下原电路的输出阻抗为:1/(g m1+g mb1),因此可

得到:

1

121

mb m g g R +=

(6.46)

2) 当ω=∞时,由式(6.45)可得到Z o =R 1+ R 2,而原电路在ω=∞时Z o 等于R S ,所以

有R 1+ R 2=R S ,把R 2的值代入可求得:

1

111

mb m S g g R R +-

= (6.47)

3) 式(6.44)与式(6.45)应该相等,故可把R 1与R 2代入可求出电感L : )1

(1

11

11mb m S mb m gs g g R g g C L +-

+=

(6.48)

式(6.48)表明:若R S 很大,则源级跟随器的输出阻抗基本上为一电感,所以若一源极跟随器被一大电阻驱动,则它基本表现出电感的行为。而与此同时驱动一大的电容负载C L ,则在输入为阶跃信号时其输出电压表现出“减幅振荡”的特性。如图6.10所示。

V o

图6.10 带大电容负载的源跟随器在阶跃响应中的减幅振荡

6.4 共栅级――电流缓冲器 6.4.1 电路的零极点

考虑如图6.11(a )所示的共栅放大器,其高频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如图6.11(b)所示,

图中C =C gs1+C sb 。

V i

o

(g +g )V V V o

126

(a ) (b)

图6.11 (a)共栅级电流缓冲器的电路 (b)高频等效电路

忽略沟道调制效应,根据KCL 定理,写出图6.11(b )中节点V 1与节点V o 两节点的电流之和,可得:

Cs V V g g R V V mb m S

i 11111

)(=+-- (6.49) L o gd o mb m R V s C V V g g /)(1111+=+ (6.50)

由式(6.50)可求得

o mb m L gd V g g R s C V 1

111/1++=

(6.51)

将上式代入式(6.49)可得:

)

1)](/(1[1)(1)( )

1](1)([)()(1111111s C R R g g Cs R g g R g g s C R g g Cs R R g g s V V gd L S mb m S mb m L mb m gd L mb m S L

mb m i o +++++++=

+++++=- (6.52)

由式(6.52)可以看出,其传输函数不存在零点,即该电路没有电容的密勒积,是一个宽带放大器,也称为宽带电流缓冲器。而从分母可以直接看出共栅电路存在两个极点,分别为:

1

11

gd L p C R -

=ω (6.53)

C

R g g S

mb m p /1112++-

=ω (6.54)

如考虑沟道调制效应,则计算变得非常复杂。

6.4.2 输入阻抗

由第三章的知识可以知道:若λ不等于0,共栅的输入阻抗与漏极负载有关,其输入阻抗为:

1

)(mb

m o mb m L i g g r g g Z Z +++≈

(6.55)

其中Z L =R L ‖[1/(C gd2s)]。

若由一个相对较大的阻抗来驱动共栅级,则电路的输出阻抗在高频时会下降,这将在级联电路中阐述。

6.5 级联放大器

考虑如图6.12所示的级联结构,其负载为一个二极管连接的NMOS 管,根据高频交流小信号MOS 管的等效模型可以画出相应的等效电路,如图6.13所示,图中忽略了M 2与M 3的体效应与沟道调制效应,而考虑了M 1的沟道调制效应。采用密勒等效电容可以把图

127

6.13中的等效电路简化成如图6.14所示的等效电路结构。

V i

o

图6.12 负载为二极管连接的级联

V i

C

3

o

图6.13负载为二极管连接的级联结构的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

R S

V i

V V o

g 2

图6.14 密勒等效电路

在图6.14中,电容C 1、C 2、C 3分别为:

)/1(21111m m gd gs g g C C C ++= (6.56) 22112sb gs db gd C C C C C +++= (6.57) 3223gs db gd L C C C C C +++= (6.58)

根据KCL 定理,可以直接求出图6.14中的电路的传输函数:

)

)(/1)(/1(/)()(331221112m ds m S S

m gd m v g sC r g sC R sC R g sC g s A ++++--=

(6.59)

由上式可以看出,该电路存在一个零点:11/gd m Z C g s =,在s 平面的右半平面,电路存在着不稳定性。

由于式(6.59)式的分母是s 的三次方,因此该电路存在着三个极点:

128

1

11

C R S p -

=ω (6.60) 21

22/1C r g ds m P +-

=ω (6.61)

3

3

3C g m p -

=ω (6.62) 其中ωp1常常为主极点,所以电路的3dB 频率为:1/2πR S C 1。

典型的有:g m1=g m2,所以有:C 1=C gs1+2C gd1。极点的选择在高频应用时会直接影响电路的性能。

但若图6.12中的负载用一个理想电流源代替以便得到高的直流增益时频率特性时,由第三章所的内容可知,若M 2的源极负载阻抗很大,则在A 点看到的阻抗也会很大,然而总的传输函数则几乎不受影响。

6.6 CMOS 增益级

如图6.15(a )所示的推挽式CMOS 放大电路,其频率特性如何呢?同理可以先画出其高频等效电路,如图6.15(b )所示,进一步用密勒等效电容对此进行简化,得到如图6.15(c )所示的交流小信号高频等效电路。

V i

o

V i

C gd2

o

(a)

(b)

V i

C gd1+C gd2

o

C i

+C gd2

R V i

o

(c)

图6.15 (a)推挽式CMOS 放大电路;(b)图(a)的高频等效电路;(c)高频等效电路的简化电路

图6.15(b )、(c )中的G 、C 、C i 分别为:

129

21ds ds g g G += (6.63) L db db C C C C ++=21 (6.64)

)(12121

21gd gd m m gs gs i C C G g g C C C +??

?

???++++= (6.65) 通过图6.15(c )的等效电路可以直接得到该电路的传输函数为:

)

/1]()([/)]()([)(212121S i gd gd S m m gd gd i o

R sC G C C C s R g g C C s s V V +++++-+=

(6.66) 上式中分子为s 的一阶函数,因此该电路存在一个零点:

2

12

1gd gd m m Z C C g g s ++=

(6.67)

上式表明:该零点在s 平面的右半平面,电路存在着不稳定性。

而式(6.66)的分母为s 的二阶函数,因此该电路存在两个极点,其值分别为: ωp1=-1/R S C i (6.68) ωp2=-G/(C gd1+C gd2+C) (6.69)

如果R S 足够大,则21p p ωω<<,所以ωp1为该电路的主极点。即如果前级的输出电阻足够大时,ωp1为该电路的主极点,也即输入极点。

6.7 差分对放大器

基本差分对的工作方式有全差分输出与单端输出的两种主要结构,下面就分别研究它们的差模方式与共模方式的频率特性。 6.7.1 CMOS 全差分对

CMOS 全差分对的电路结构如图6.16(a )所示,可根据半边电路概念对该电路进行分析。

1 差分模式半边电路

差分模式的半边电路如同共源放大器一样,如图6.16(b)所示,而图6.16(c )则为其交流小信号高频等效电路。

V od id 2

1

(a) (b)

130

C gd1

-

+ 21 od

(c)

图6.16 (a)CMOS 全差分电路;(b)差分模式的半边电路与共源级;

(c)l 图(b)的小信号高频等效电路

图6.16(c )中C =C L +C db1+C db4,同共源放大电路一样,可直接由图6.16(c )求出电路的其传输函数为:

)

/()(1)/(1)

()(4141111414

11ds ds ds ds gd m gd ds ds ds ds m id od r r r r C C s g C s r r r r g V V s H +++-+== (6.70) 上式的分子为s 的一阶函数,故该电路存在一个零点:s z =g m1/C gd1,处于s 平面的右半

平面,电路存在不稳定性。

而式(6.70)中的分母也为s 的一阶函数,因此该类电路存在一个极点:

)

(1414

1gd ds ds ds ds p C C r r r r ++-

=ω (6.71)

上式表明该电路的极点在s 平面的左半平面,并且一般零点频率大于极点频率。

另外,由于+V i /2与-V i /2乘以同样的传输函数,在V o /V i 中的极点等于每一支路的极点(而不是两条支路中的极点的总和)。

差分放大器的增益带宽积为:

)

(2)(2111

141414141110gd m gd ds ds ds ds ds ds ds ds m p v C C g C C r r r r r r r r g f A +=

+++=

ππ (6.72) 由此可画出它的波特图,如图6.17所示:

A

图6.17 CMOS 全差分对的波特图

2 共模半边电路

全差分放大器的共模半边电路如图 6.18(a)所示,根据第四章的分析可得到其高频交流小信号等效模型,如图6.18(b )所示:

V

b1

V

ic

V

b2

V

oc

C

V

oc

(a) (b)

图6.18(a)差分放大器的共模半边电路;(b)高频交流小信号等效模型图6.18中的等效电路忽略了M1的体效应,且其中的C与C1分别为:

C=C L+C db1+C db4

C1=(C sb1+C gd5+C db5)/2

根据KCL定理写出各节点的电流,对于V oc点有:

Cs

V

r

V

r

V

V

V

V

g

V

V

s

C

oc

ds

oc

ds

oc

ic

m

oc

ic

gd

+

+

-

+

-

=

-

4

1

1

1

1

1

/

/)

(

)

(

)

((6.73)对于V1点有:

5

1

1

1

1

1

1

1

1

1

2/

/)

(

)

(

)

(

ds

ds

oc

ic

m

gs

ic

r

V

s

C

V

r

V

V

V

V

g

s

C

V

V+

=

-

+

-

+

-(6.74)把(6.73)式与(6.74)式相加可得到:

5

1

1

1

4

1

1

1

2/

/

)

(

)

(

ds

oc

ds

oc

ic

gs

oc

ic

gd

r

V

s

C

V

Cs

V

r

V

V

V

s

C

V

V

s

C+

+

+

=

-

+

-(6.75)故有:

5

1

1

1

4

1

1

12/1

)

/1(

)

(

ds

gs

oc

gd

ds

ic

gs

gd

r

s

C

s

C

V

s

C

Cs

r

V

s

C

s

C

V

+

+

+

+

-

+

=(6.76)把上式代入式(6.73)可求得:

4

1

1

1

1

1

5

1

4

1

4

1

1

1

2

1

1

1

5

1

1

1

1

1

5

1

1

1

1

2

1

1

1

/)

1

(

)]

1

)(

(

2

)

(

[

)

)(

(

2/

)]

)(

(

2/

)

[(

)

(

)

(

ds

m

ds

m

ds

gd

ds

gd

ds

ds

ds

ds

gs

gd

gs

ds

m

gd

gs

m

ds

ds

gd

m

gs

gs

gd

ic

oc

r

g

r

s

g

r

C

C

r

C

C

r

r

r

r

C

C

s

C

C

C

C

r

g

s

C

C

g

g

r

C

g

C

C

s

C

C

C

V

V

s

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77)上式的分子是s的二阶函数,因此该电路存在两个零点:一个零点位于s的右半平面,而另一个零点位于s的左半平面,且在s的右半平面的零点频率远大于在s左半平面的零点频率。

而(6.77)式的分母也是s的二阶函数,因此还存在两个极点,并且两个极点都位于s 平面的左半平面,其中一个极点取决于等效电容C,称为输出负载极点,而另一个极点取决于电容C1,称为尾电流源极点。若输出极点比尾电流源极点离原点更远,其共模抑制能力在高频时显著下降。

6.7.2电流镜为负载的差分对

典型的电路结构如图6.19所示,该电路包含了差动传输函数的两条信号通路,不能用半边电路概念来分析其高频特性。

131

132

图6.19中的三极管M 3与M 4构成的通路在节点A 有一极点:s z =g m3/C A ,其中C A 指的是节点A 到地的总电容,该电容由C GS3、C GS4、C DB3、C DB1和C GD4的密勒效应组成,此极点称为“镜像极点”。

V o

V o

mP1

1g

图6.19 电流镜为负载的差分对的典型电路 图6.20 戴维南等效后的等效电路

用戴维南等效法可画出图6.19的简化模型,如图6.20所示,且有: V Q =g mN r oN V i ,R Q =2r oN ,式中的下标P 与N 分别指PMOS 管与NMOS 管,假定1/g mP << r oP ,则节点A 处的小信号电压为:

1

1)

(Q R mP

g

s A C mP g s A C Q V o V A V +++-= (6.78) M 4的小信号漏电流为g m4V A ,且有:

)1

(4oP

L o A m r s C V I V g +

=-- (6.79) 把式(6.79)代入式(6.78),可得:

)

(2])21()2[(2)

2(2oP oN mP L oN mP oP A oP oN L A oN oP A mP oN mN i o r r g s C r g r C r r s C C r r s C g r g V V +++++++=

(6.80)

采用如同共源级放大器求极点的同样方法,由式(6.79)式可以求出其主极点为:

)21()2()

(21L

oN mP oP A oP oN

oP oN mP p C r g r C r r r r g ++++≈

ω (6.81)

忽略式(6.81)分母中的第一项并假设2g mP r oN >>1,则有:

L

oP oN

p C r r )(1

1≈

ω (6.82)

该极点正是负载极点。 而第二个极点为:

2A

mP

p C g ≈

ω (6.83)

133

这也正是节点A 处的镜像极点。

因此,该电路分为两条信号线,对于负载线的传输方程为:A 0/[(1+s/ωp1)(1+s/ωp2)],而尾电流源线的传输方程为A 0/(1+s/ωp1),所以总的传输方程为:

)1)(1()2( 1111)(2120210p p p v p p v i o d s s s A s s A V V s A ωωωωω+++=

???

? ??+++== (6.84) 式(6.84)表明在s 平面的左半平面有一个值为2g mP /C A =2ωP2的零点。

对式(6.84)进行近似分析:其主极点为式(6.82)所表示的值,则式(6.84)可简化为:

)

/()(41411

ds ds ds ds L m d r r r r sC g s A ++?

(6.85)

而其共模传输函数可表示为:

)

/(/121)(414114ds ds ds ds s

o ds m c r r r r sC sC R r g s A +++-

= (6.86)

上式所表示的传输函数的主极点为:

C

)r r (r r 4ds 1ds 4

ds 1ds 1p +-

=ω (6.87)

零点为:

s

o z C R 1

-

=ω (6.88)

式(6.88)表明其零点左s 平面的左半平面,系统稳定。 在高频时,其共模抑制比以20dB/10倍频程下降。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全差分放大器与镜像电流源为负载的差分放大器不存在镜像极点,这是全差分电路的又一个优点。

模电课程设计-OTL音频功率放大器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课题:OTL音频功率放大器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0701班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09-6-25

目录 引言 (3)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3) 1.1 设计任务 (3) 1.2 设计要求 (3) 二. OTL音频功放满足的具体性能指标 (3) 三.方案设计与论证 (3) 四.原理图元器件清单及原理简述 (4) 4.1 总原理图 (4) 4.2 元器件清单 (4) 4.3 电路原理简述 (4) 五.安装与调试 (5) 5.1 元件的安装 (5) 5.2 元件的调试 (5) 六.性能测试与分析 (6) 6.1 波形测试 (6) 6.2 主要参数的测试与计算 (6) 七. 个人心得体会 (7) 八.参考文献 (7)

题目OTL音频功率放大器 设计者蔡白洁张振山 指导教师李艳萍 引言 OTL(Output transformerless )电路是一种没有输出变压器的功率放大电路。过去大功率的功率放大器多采用变压器耦合方式,以解决阻抗变换问题,使电路得到最佳负载值。但是,这种电路有体积大、笨重、频率特性不好等缺点,目前已较少使用。OTL电路不再用输出变压器,而采用输出电容与负载连接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使电路轻便、适于电路的集成化,只要输出电容的容量足够大,电路的频率特性也能保证,是目前常见的一种功率放大电路。 它的特点是:采用互补对称电路(NPN、PNP参数一致,互补对称,均为射随组态,串联,中间两管子的射极作为输出),有输出电容,单电源供电,电路轻便可靠。两组串联的输出中点”可理解为采用互补对称电路(NPN、PNP参数一致,互补对称,均为射随组态,串联,中间两管子的射极作为输出)。 1 设计任务与要求 1.1设计任务: 1.学习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的初步经验,掌握模拟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步骤,培养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 2.培养实践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OTL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方法,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4. 通过一个OTL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安装和调试,进一步加深对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理解,增强实际动手能力。 1.2 设计要求: 1.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实用,经济并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合理选用元器件。 2.广泛查阅相关的资料,不懂的地方积极向老师同学请教,讨论。认真独立的完成课题的设计。 3.按时完成课程设计并提交设计报告。 2 OTL音频功放满足的具体性能指标 1.设音频信号为vi=10mV, 频率f=1KHz。 2.额定输出功率Po≥2W。 3.负载阻抗RL=8Ω。 4.失真度γ≤3%。 3 方案设计与论证 要求设计一个由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电阻等元件组合而成的OTL音频功率放大器。其中,二极管T1构成前置放大级,对输入信号进行倒相放大,二极管T2,T3的参数一致,互补对称,且均为共集电极接法,保证了输出电阻低,负载能力强的优点,作用是对输入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在明确了电路接线的基础上,在电路板上进行仿真模拟,并按照课本上相关的知识对该功放的主要参数计算。电路在12V的直流电压下工作,在负载为8Ω

实验五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共7页文档

实验五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I) ─模拟运算电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功能、引脚 2、研究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法、减法和积分等基本运算 电路的功能。 3、了解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二、实验原理 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具有高电压放大倍数的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当外部接入不同的线性或非线性元器件组成输入和负反馈电路时,可以灵活地实现各种特定的函数关系。在线性应用方面,可组成比例、加法、减法、积分、微分、对数等模拟运算电路。 理想运算放大器特性 在大多数情况下,将运放视为理想运放,就是将运放的各项技术指标理想化,满足下列条件的运算放大器称为理想运放。 开环电压增益A =∞ ud =∞ 输入阻抗r i =0 输出阻抗r o 带宽 f =∞ BW 失调与漂移均为零等。 理想运放在线性应用时的两个重要特性:

(1)输出电压U O 与输入电压之间满足关系式 U O =A ud (U +-U -) 由于A ud =∞,而U O 为有限值,因此,U +-U -≈0。即U +≈U -,称为“虚短”。 (2)由于r i =∞,故流进运放两个输入端的电流可视为零,即I IB =0,称为“虚断”。这说明运放对其前级吸取电流极小。 上述两个特性是分析理想运放应用电路的基本原则,可简化运放电路的计算。 基本运算电路 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电路如图8-1所示。对于理想运放, 该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 之间的关系为 为了减小输入级偏置电流引起的运算误差,在同相输入端应接入平衡电阻R 2=R 1 // R F 。 图8-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图8-2 反相加法运算电路 2) 反相加法电路 电路如图8-2所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 )U R R U R R ( U i22 F i11F O +-= R 3=R 1 // R 2 // R F 3)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图8-3(a)是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它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 i 1 F O U R R U - =

运算放大器_参数详解

运算放大器参数详解 技术2010-12-19 22:05:36 阅读8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运算放大器(常简称为“运放”)是具有很高放大倍数的电路单元。在实际电路中,通常结合反馈网络共同组成某种功能模块。由于早期应用于模拟计算机中,用以实现数学运算,故得名“运算放大器”,此名称一直延续至今。运放是一个从功能的角度命名的电路单元,可以由分立的器件实现,也可以实现在半导体芯片当中。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如今绝大部分的运放是以单片的形式存在。现今运放的种类繁多,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的行业当中。 历史 直流放大电路在工业技术领域中,特别是在一些测量仪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在一些自动控制系统中,首先要把被控制的非电量(如温度、转速、压力、流量、照度等)用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再与给定量比较,得到一个微弱的偏差信号。因为这个微弱的偏差信号的幅度和功率均不足以推动显示或者执行机构,所以需要把这个偏差信号放大到需要的程度,再去推动执行机构或送到仪表中去显示,从而达到自动控制和测量的目的。因为被放大的信号多数变化比较缓慢的直流信号,分析交流信号放大的放大器由于存在电容器这样的元件,不能有效地耦合这样的信号,所以也就不能实现对这样信号的放大。能够有效地放大缓慢变化的直流信号的最常用的器件是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最早被发明作为模拟信号的运算(实现加减乘除比例微分积分等)单元,是模拟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由真空电子管组成。目前所用的运算放大器,是把多个晶体管组成的直接耦合的具有高放大倍数的电路,集成在一块微小的硅片上。 第一块集成运放电路是美国仙童(fairchild)公司发明的μA741,在60年代后期广泛流行。直到今天μA741仍然是各大学电子工程系中讲解运放原理的典型教材。 原理 运放如上图有两个输入端a,b和一个输出端o.也称为倒向输入端(反相输入端),非倒向输入端(同相输入端)和输出端.当电压加U-加在a端和公共端(公共端是电压的零位,它相当于电路中的参考结点.)之间,且其实际方向从a 端指向公共端时,输出电压U实际方向则自公共端指向o端,即两者的方向正好相反.当输入电压U+加在b端和公共端之间,U与U+两者的实际方向相对公共端恰好相同.为了区别起见,a端和b 端分别用"-"和"+"号标出,但不要将它们误认为电压参考方向的正负极性.电压的正负极性应另外标出或用箭头表示.反转放大器和非反转放大器如下图:

音频功率放大器课程设计

本电路设计采用前置放大电路和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相结合的放大模式,前者采用TL072对电压进行放大,后者采用性能优良的TDA2616对电压和电流放大,给音响放大器的负载(扬声器)提供一定的输出功率。当负载一定时,希望输出的功率尽可能大,输出的信号的非线形失真尽可能的小,效率尽可能的高。在前置放大和功放之间加上一个滑动变阻,就保证了音量可调,在滑动变阻器之前再加上一足够大电阻,这样保证了信号不失真。除此之外,加上相应的旁路电容又使得电路具有杂音小,有电源退偶,无自激等优点。根据实例电路图和已经给定的原件参数,使用multisim11软件模拟电路,并对其进行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显示波形图,计算数据等操作。 关键词: TL072 TDA2616 性能优良音量可调杂音小 目录 1 设计任务和要求 (2) 1.1设计任务 (2) 1.2设计要求 (2) 2 系统设计 (3) 2.1系统要求 (3) 2.2方案设计 (3) 2.3系统工作原理 (4) 3 单元电路设计 (6) 3.1前置放大电路 (6) 3.1.1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6) 3.1.2元器件的选择及参数确定 (9) 3.1.3 前级放大电路仿真 (10) 3.2后级放大部分 (10) 3.2.1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12) 3.2.2电路仿真 (13) 3.2.3元器件的选择及参数确定 (15) 3.3音源选择电路 (15) 3.3.1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15) 3.3.2电路仿真 (16) 3.3.3元器件的选择及参数确定 (16) 3.4电源 (17) 4系统仿真 (20) 5 电路安装、调试与测试 (21) 5.1电路安装 (21) 5.2电路调试 (23) 5.3系统功能及性能测试 (2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实验十一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 模拟运算电路 一、实验目的 1、研究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法、减法和积分等基本运算电路的功能。 2、了解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万用表 3、交流毫伏表 4、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原理 在线性应用方面,可组成比例、加法、减法、积分、微分、对数、指数等模拟运算电路。 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电路如图11-1所示。对于理想运放,该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 i F O U R R U 1 - = (11-1) U i O 图11-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为减小输入级偏置电流引起的运算误差,在同相输入端应接入平衡电阻R2=R1∥R F ,此处为了简化电路,我们选取R2=10K 。

2、反相加法电路 U O U 图11-2 反相加法运算电路 电路如图11-2所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 )( 22 11i F i F O U R R U R R U +-= R 3=R 1∥R 2∥R F (11-2) 3、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图11-3(a )是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它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 i F O U R R U )1(1 + = R 2=R 1∥R F (11-3) 当R1→∞时,U O =U i ,即得到如图11-3(b )所示的电压跟随器。图中R2=R F ,用以减小漂移和起保护作用。一般RF 取10K Ω,R F 太小起不到保护作用,太大则影响跟随性。 (a)同相比例运算 (b)电压跟随器 图11-3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4、差动放大电路(减法器) 对于图11-4所示的减法运算电路,当R1=R2,R3=R F 时,有如下关系式: )(1 120i i U U R RF U -= (11-4)

5.6集成运放的频率响应

5.6 集成运放的频率响应和频率补偿频率响应频率补偿

一、集成运放的频率响应 很大 或gs C C ''π低频特性很好 内部必须接补偿电容上限频率很低 -20dB/十倍频 -40dB/十倍频-900-1800-2700 f /H Z O f φ -1350-450-2250dB A od /lg 20 100 101 103 102 f 0 f c 104 -60dB/十倍频

时 c f f 0f = f 0 时极间电容引起的附加相移为±1800 -900-1800-2700 f /H Z O f φ -1350-450-2250dB A od /lg 20 100 101 103 102 f 0 f c 104 f c :单位增益带宽此时差模增益下降为0dB 电路将产生自激振荡

二、集成运放的频率补偿 频率补偿: 采用一定的手段改变集成运放的频率响应破坏可能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使电路稳定工作 dB A f f od 0lg 200<= 时,即使0 180 ->=?时,附加相位移或当c f f

-900-1800 00 f O f φ dB A od /lg 20 f 0 f c m G m ?0 lg 20f f od m A G == c f f m =-=? ?0 180为幅值裕度 m G 为相位裕度 m ?0 45 10≥-≤m m dB G ?,一般要求

1. 滞后补偿 滞后补偿:加入补偿电路后, 使运放的幅频特性在大于0dB的频率范围内 只存在一个拐点, 相当于一个RC回路的频率响应 ≥450的要求, 达到φ m 保证电路的稳定性 优点:简单易行 缺点:使频带变窄

控制系统的校正研究——频率响应法

论文题目:控制系统的校正研究——频率响应法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姓名:签名:________ 指导老师:签名: ________ 摘要 摘要:近年来,自动控制系统在如今的工业和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据用户要求的性能指标进行自动控制系统的串联校正设计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给定的线性定常系统,通常通过加入串联超前、滞后或超前滞后综合校正装置,以达到提高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的目的。该文分别给出基于频率特性法串联校正的具体设计方法,应用MATLAB对系统进行通用程序设计,并对实例进行仿真。仿真实例结果表明了此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自动控制系统;频率响应法;MATLAB;伯德图 【论文类型】:理论研究型

Title:Correction of control system——Frequency response method Major: Electronic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me:Signature: Supervisor:Signature: In recent years,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oday's industrial and domestic.Therefore, the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user requirements for th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series correcting design ha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a given linear time-invariant systems, usually by joining the series ahead of lag or lead and lag correction devic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This paper gives specific design series based on th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correction, MATLAB system for generic programming, and simulation instanc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and practicality of this design method. 【key word】:Automatic control system;Frequency response method,MATLAB;Bode diagram 【Type of Thesis】:Theory research

模电课程设计-功率放大器设计

《电子技术Ⅱ课程设计》 报告 姓名雷锋 学号 52305105121520 院系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核电一班 指导教师王老师黄老师 2014年 6月

目录 一、设计的目的 (1) 二、设计任务和要求 (1) 三、课程设计内容 (1) 1. Multisim仿真软件的学习 (1) 四、基础性电路的Multisim仿真 (2) 1.题目一:半导体器件的Multisim仿真 (2) 2.题目二:单管放大电路的Multisim仿真 (7) 3.题目三:差分放大电路的Multisim仿真 (11) 4.题目四:两级反馈放大电路的Multisim仿真 (14) 5.题目五: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Multisim仿真 (21) 6.题目六:波形发生电路的Multisim仿真 (23) 五.综合性能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26) 1.题目二: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26) 六、总结 (29) 七、参考文献 (29)

一、设计的目的 该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电子技术2》的理论教学实践,掌握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工程技术打下基础。 二、设计任务和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分析和设计完成基础性的电路设计和仿真及综合性电路设计和仿真。 要求: 1、巩固和加深对《电子课程2》课程知识的理解; 2、会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 3、掌握仿真软件Multisim的使用方法; 4、掌握简单模拟电路的设计、仿真方法; 5、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能正确反映设计和仿真 结果。 三、课程设计内容 1. Multisim仿真软件的学习 Multisim7是一个优秀的电工技术仿真软件,既可以完成电路设计和版图绘制,也可以创建工作平台进行仿真实验。Multisim7软件功能完善,操作界面友好,分析数据准确,易学易用,灵活简便,因此,在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等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第7章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7.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7.1.1 比例运算电路 7.1.2 加法运算电路 7.1.3 减法运算电路 7.1.4 积分运算电路 7.1.5 微分运算电路 7.1.6 电压—电流转换电路 7.1.7 电流—电压转换电路 7.1.8 有源滤波器 *7.1.9 精密整流电路 7.2 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 7.2.1 单门限电压比较器 7.2.2 滞回电压比较器 7.3 集成运放的使用常识 7.3.1 合理选用集成运放型号 7.3.2 集成运放的引脚功能 7.3.3 消振和调零 7.3.4 保护 本章重点: 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比例运算电路、加减法运算电路、积分微分运算电路、一阶有源滤波器、二阶有源滤波器 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单门限电压比较器、滞回比较器 本章难点: 1. 虚断和虚短概念的灵活应用 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 3.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与调试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称集成运放)在科技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应用电路。从其功能上来分,可分为信号运算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信号产生电路。从本章开始和以后的相关章节分别介绍它们的应用。 7.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7.1.1 比例运算电路 1.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点击查看大图)反馈方式:电压串联负反馈 因为有负反馈,利用虚短和虚断 虚短: u-= u+= u i

虚断: i +=i i- =0 , i 1 =i f 电压放大倍数: 平衡电阻R=R f//R1 2. 反相比例运算 (点击查看大图)反馈方式:电压并联负反馈 因为有负反馈,利用虚短和虚断 i - =i+= 0(虚断) u + =0,u-=u+=0(虚地) i 1 =i f 电压放大倍数:

OCL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报告解析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由集成运放和晶体管组成的OCL 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学生姓名:郭二珍 学生学号: 07 系别:电气学院 专业:自动化 届别: 2015年 指导教师:廖晓纬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制 2014年3月

OCL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学生:郭二珍 指导老师:廖晓纬 电气学院10级自动化 1、绪论 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的作用是给音频放大器的负载R L(扬声器)提供一定的输出功率。当负载一定时,希望输出的功率尽可能大,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尽可能地小,效率尽可能高。 OCL是英文Output Capacitor Less的缩写,意为无输出电容的功率放大器。采用了两组电源供电,使用了正负电源。在输入电压不太高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较大的输出频率。省去了输出端的耦合电容,使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得到扩展。OCL 功率放大器是一种直接耦合的功率放大器,它具有频响宽、保真度高、动态特性好及易于集成化等特点。性能优良的集成功率放大器给电子电路功放级的调试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集成功率放大电路还具有输出功率大、外围元件少、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在收音机、电视机、扩音器、伺服放大电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功率放大器可分为三种工作状态:(1)甲类工作状态Q点在交流负载的中点,输出的是一种没有削波失真的完整信号,但效率较低。(2)乙类工作状态Q点在交流负载线和IB=0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界处,放大器只有半波输出,存在严重的失真。 (3)甲乙类工作状态Q点在交流负载线上略高于乙类工作点处,克服了乙类互补电路产生交越失真,提高了效率。 因此,本设计可采用甲乙类互补电路。

2、内容摘要 本设计中要求设计一个由集成运放和晶体管组成的OCL功率放大器。在输入正弦波幅度Ui等于200mV,负载电阻R L等于8Ω的条件下最大输出不失真功率P ≥2W,功率放大器的频带宽度BW≥80Hz~10KHZ o 功率放大电路实质上是能量转换电路,它主要要求输出功率尽可能大,效率尽可能的高,非线性失真尽可能要小,功率器件的散热较好。 本设计选用的是双电源供电的OCL互补推挽对称功放电路。 此推挽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为甲乙类,其目的是为了减少“交越失真”。 由于两管的工作点稍高于截止点,因而均有一很小的静态工作电流I CQ。这样,便可克服管子的死区电压,使两管交替工作处的负载中电流能按正弦规律变化,从而克服了交越失真。 OCL互补推挽对称功放电路一般包括驱动级和功率输出级,前者为后者提供一定的电压幅度,后者则向负载提供足够的信号频率,以驱动负载工作。 因此,需要设计两部分,即驱动级和功率输出级。

集成运放基本应用之一—模拟运算电路

集成运放基本应用之一—模拟运算电路

————————————————————————————————作者:————————————————————————————————日期:

实验十二集成运放基本应用之一——模拟运算电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法、减法和积分等基本运算电路的原理与功能。 2、了解运算放大器在实际应用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二、实验原理 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具有高电压放大倍数的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当外部接入不同的线性或非线性元器件组成输入和负反馈电路时,可以灵活地实现各种特定的函数关系。在线性应用方面,可组成比例、加法、减法、积分、微分、对数等模拟运算电路。 理想运算放大器特性: 在大多数情况下,将运放视为理想运放,就是将运放的各项技术指标理想化,满足下列条件的运算放大器称为理想运放: 开环电压增益A ud=∞ 输入阻抗r i=∞ 输出阻抗r o=0 带宽f BW=∞ 失调与漂移均为零等。 理想运放在线性应用时的两个重要特性: (1)输出电压U O与输入电压之间满足关系式 U O=A ud(U+-U-) 由于A ud=∞,而U O为有限值,因此,U+-U-≈0。即U+≈U-,称为“虚短”。

(2)由于r i =∞,故流进运放两个输入端的电流可视为零,即I IB =0,称为“虚断”。这说明运放对其前级吸取电流极小。 上述两个特性是分析理想运放应用电路的基本原则,可简化运放电路的计算。 基本运算电路 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电路如图5-1所示。对于理想运放, 该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 关系为 为了减小输入级偏置电流引起的运算误差,在同相输入端应接入平衡电阻R 2=R 1 // R F 。 图5-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图5-2 反相加法运算电路 2) 反相加法电路 电路如图5-2所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 )U R R U R R ( U i22 F i11F O +-= R 3=R 1 / R 2 // R F 3)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图5-3(a)是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它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 i 1 F O )U R R (1U + = R 2=R 1 / R F 当R 1→∞时,U O =U i ,即得到如图5-3(b)所示的电压跟随器。图中R 2=R F , i 1 F O U R R U -=

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对数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波德图)、幅相曲线(奈奎斯特图)的构造及绘制方法。 2.二阶开环系统中的相位裕度和幅值穿越频率的计算。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测试。 2.二阶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测试,研究表征系统稳定程度的相位裕度和 幅值穿越频率对系统的影响。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labACT自控/计控原理实验机一台 2.数字存储示波器一台 四、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 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测试模拟电路见图4-1。 图4-1 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测试模拟电路 实验步骤:注:‘S ST'不能用“短路套”短接! (1)将数/模转换器(B2)输出OUT2作为被测系统的输入。 (2)按图4-1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 (3)运行、观察、记录: ①运行LABACT程序,选择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性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实验项目,选择一阶系统,再选择开始实验,点击开始,实验机将自动产生0.5Hz~64Hz多个频率信号,测试被测系统的频率特性,等待将近十分钟,测试结束。 ②测试结束后,可点击界面下方的“频率特性”选择框中的任意一项进行切换,将显示被测系统的对数幅频、相频特性曲线(伯德图)和幅相曲线(奈 奎斯特图),同时在界面上方将显示点取的频率点的L、、Im、Re等相关数

据。如点击停止,将停止示波器运行,不能再测量数据。 ③分别改变惯性环节开环增益与时间常数,观察被测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相频曲线及幅相曲线,在幅频曲线或相频曲线上点取相同的频率点,测量、记录数据于实验数据表中。 实验数据表1:改变惯性环节开环增益,(T=0.05,C=1u,R2=50K) 实验数据表2: 改变惯性环节时间常数, K=1(R1=50K、R2=50K) 2.二阶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图的构成如图4-2所示。

模电音频功率放大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姓名:张浩学学号:201130903013 7 学 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 级: 电自1116(实验111) 题 目: 模电音频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指导教师:张光烈职称: 2013 年 7月 4 日

1、设计题目: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2、设计任务目的与要求: 要求:设计并制作用晶体管和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音频功率放大电路,负载为扬声器,阻抗8。 指标:频带宽50HZ~20kHZ,输出波形基本不失真;电路输出功率大于8W;输入灵敏度为100mV,输入阻抗不低于47KΩ。 模电这门课程主要讲了二极管,三极管,几种放大电路,信号运算与处理电路,正弦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给音响放大器的负载RL(扬声器)提供一定的输出频率。当负载一定时,希望输出的功率尽可能大,输出的信号的非线性失真尽可能小,效率尽可能高。功率放大器的常见电路形式有OTL电路和OCL电路。有用继承运算放大器和晶体管组成的功率放大器,也有专集成电路功率放大器。本实验设计的是一个OTL功率放大器,该放大器采用复合管无输出耦合电容,并采用单电源供电。主要涉及了放大器的偏置电路克服交越失真,复合管的基本组合提高电路功率,交直流反馈电路,对称电路,并用multism软件对OTL 功率放大器进行仿真实现。根据电路图和给定的原件参数,使用multism 软件模拟电路,并对其进行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显示波形图,计算数据等操作。 3、整体电路设计: ⑴方案比较: ①利用运放芯片 LM1875和各元器件组成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有保护电路,电源分别接+30v和-30v并且电源功率至少要50w,输出功率30w。 ②利用运放芯片TDA2030和各元器件组成音频功率放大电路,有保护电路,电源只需接+19v,另一端接地,负载是阻抗为8Ω的扬声器,输出功率大于8w。 通过比较,方案①的输出功率有30w,但其输入要求比较苛刻,添加了实验难度。而方案②的要求不高,并能满足设计要求,所以选取方案②来进行设计。 ⑵整体电路框图: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实验名称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掌握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各种基本运算电路的方法。 3.学习正确使用示波器交流输入方式和直流输入方式观察波形的方法,重点掌握积分输入,输出波形的测量和描绘方法。 二.实验元器件 集成运算放大器 LM324 1片 电位器 1k Ω 1只 电阻 100k Ω 2只;10k Ω 3只;5.1k Ω 1只;9k Ω 1只 电容 0.01μf 1只 三、预习要求 1.复习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反相比例、反相加法、减法、比例积分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 2.写出上述四种运算电路的vi 、vo 关系表达式。 3.实验前计算好实验内容中得有关理论值,以便与实验测量结果作比较。 4.自拟实验数据表格。 四.实验原理及参考电路 本实验采用LM324集成运算放大器和外接电阻、电容等构成基本运算电路。 1. 反向比例运算 反向比例运算电路如图1所示,设组件LM324为理想器件,则 11 0υυR R f -=

R f 100k R 1 10k A 10k R L v o v 1 R 9k 图1 其输入电阻1R R if ≈,图中1//R R R f ='。 由上式可知,改变电阻f R 和1R 的比值,就改变了运算放大器的闭环增益vf A 。 在选择电路参数是应考虑: ○ 1根据增益,确定f R 与1R 的比值,因为 1 R R A f vf - = 所以,在具体确定f R 和1R 的比值时应考虑;若f R 太大,则1R 亦大,这样容易引起较大的失调温漂;若f R 太小,则1R 亦小,输入电阻if R 也小,可能满足不了高输入阻抗的要求,故一般取f R 为几十千欧至几百千欧。 若对放大器输入电阻有要求,则可根据1R R i =先确定1R ,再求f R 。 ○ 2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外接电阻R '是直流补偿电阻,可减小运算放大器偏执电流产生的不良影响,一般取1//R R R f =',由于反向比例运算电路属于电压并联负反馈,其输入、输出阻抗均较低。 本次试验中所选用电阻在电路图中已给出。 2. 反向比例加法运算 反向比例加法运算电路如图2所示,当运算放大器开环增益足够大时,其输入端为“虚地”,11v 和12v 均可通过1R 、2R 转换成电流,实现代数相加,其输出电压 ??? ??+-=122111 v R R v R R v f f o 当R R R ==21时 ()1211v v R R v f o +- = 为保证运算精度,除尽量选用精度高的集成运算放大器外,还应精心挑选精度高、稳定性好的电阻。f R 与R 的取值范围可参照反比例运算电路的选取范围。 同理,图中的21////R R R R f ='。

放大器极零点与频率响应

关于放大器极、零点与频率响应的初步实验 1.极零点的复杂性与必要性 一个简单单级共源差分对就包含四个极点和四个零点,如下图所示: 图1 简单单级共源全差分运放极零点及频率、相位响应示意图 上图为简单共源全差分运放的极零点以及频率响应的示意图,可以看到,运放共有四个极点,均为负实极点,共有四个零点,其中三个为负实零点,一个为正实零点。后面将要详细讨论各个极零点对运放的频率响应的影响。 正在设计中的折叠共源共栅运算放大器的整体极零点方针则包括了更多的极零点(有量级上的增长),如下图所示:

图2 folded-cascode with gain-boosting and bandgap all-poles details

图3 folded-cascode with gain-boosting and bandgap all-zeros details 从上述两张图可以看到,面对这样数量的极零点数量(各有46个),精确的计算是不可能的,只能依靠计算机仿真。但是手算可以估计几个主要极零点的大致位置,从而预期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同时从以上图中也可以看到,详细分析极零点情况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看到46个极点中基本都为左半平面极点(负极

点)而仿真器特别标出有一个正极点(RHP )。由于一般放大器的极点均应为LHP ,于是可以预期这个右半平面极点可能是一个设计上的缺陷所在。(具体原因现在还不明,可能存在问题的方面:1。推测是主放大器的CMFB 的补偿或者频率响应不合适。 2。推测是两个辅助放大器的带宽或频率响应或补偿电容值不合适)其次可以从极零点的对应中看到存在众多的极零点对(一般是由电流镜产生),这些极零点对产生极零相消效应,减少了所需要考虑的极零点的个数。另外可以看到46个零点中45个为负零点,一个为正零点,这个正零点即是需要考虑的对放大器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的零点。 以上只是根据仿真结果进行的一些粗略的分析,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 1. 单极点传输函数——RC 低通电路 首先看一个最简单的单极点系统——RC 低通电 路,其中阻值为1k ,电容为1p ,传输函数为: sRC s H +=11)( 则预计极点p0=1/(2πRC )=1.592e8 Hz ,仿真得 到结果与此相同。 而从输出点的频率响应图中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 论: 图4 一阶RC 积分电路 1)-3dB 带宽点(截止频率)就是传输函数极点,此极点对应相位约为-45°。 2)相位响应从0°移向高频时的90°,即单极点产生+90°相移。 3)在高于极点频率时,幅度响应呈现-20dB/十倍频程的特性。 图5 一阶RC 电路极点与频率响应(R=1k C=1p )

音响放大器课程设计与制作模电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 音响放大器设计与制作 初始条件:集成芯片LM324三块,LM386一块,瓷片电容,电解电容,电位器若干,4Ω/扬声器一个。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技术指标如下: a.输出功率:; b.负载阻抗:4欧姆; c.频率响应:fL~fH=50Hz~20KHz; d.输入阻抗:>20K欧姆; e.整机电压增益: >50dB; (2)电路要求有独立的前置放大级(放大话筒信号)。 (3)电路要求有独立的功率放大级。 时间安排: 2016年1月10日查资料 2016年1月11,12日设计电路 2016年1月13日仿真 2016年1月14日,15日实物调试 2016年1月16日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ABSTRACT ...................................................... 1电路方案的比较与论证........................................ 音响放大器的总设计........................................... 放大电路的比较与论证........................................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比较与论证................................ 2核心元器件介绍............................................... LM324的介绍................................................. LM386的介绍................................................. 3电路设计 .................................................... 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设计...................................... 话音放大器.................................................. 混合前置放大器.............................................. 音调控制器.................................................. 功率放大电路的设计.......................................... 总电路图 (18) 4用MULTISIM进行仿真.......................................... 话放与混放性能测试.......................................... 单独功放性能测试 (20)

常见运算放大电路

运算放大器分类总结

一、通用型运算放大器通用型运算放大器 通用型运算放大器就是以通用为目的而设计的。这类器件的主要特点是价格低廉、产品量大面广,其性能指标能适合于一般性使用。例μA741(单运放)、LM358(双运放)、LM324(四运放)及以场效应管为输入级的LF356都属于此种。它们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集成运算放大器。下面就实验室里也常用的LM358来做一下介绍: LM358 内部包括有两个独立的、高增益、内部频率补偿的双运算放大器,适合于电源电压范围很宽的单电源使用,也适用于双电源工作模式,在推荐的工作条件下,电源电流与电源电压无关。它的使用范围包括传感放大器、直流增益模块和其他所有可用单电源供电的使用运算放大器的场合。: 外观管脚图 它的特点如下: ·内部频率补偿 ·直流电压增益高(约100dB) ·单位增益频带宽(约1MHz) ·电源电压范围宽:单电源(3—30V)双电源(±1.5 一±15V) ·低功耗电流,适合于电池供电 ·低输入偏流 ·低输入失调电压和失调电流 ·共模输入电压范围宽,包括接地 ·差模输入电压范围宽,等于电源电压范围 ·输出电压摆幅大(0 至Vcc-1.5V)

大信号频率响应大信号电压开环增益 电压跟随器对小信号脉冲的响应 电压跟随器对小信号脉冲的响应 常用电路: (1)、正向放大器 根据虚短路,虚开路,易知:

(2)、高阻抗差分放大器 电路左半部分可以看作两个同向放大器,分别对e1,e2放大(a+b+1)倍,右半部分为一个差分放大器放大系数为C,因此得到结果: 0 (21)(1) eCeea b (3)、迟滞比较器 将输入电平与参考电平作比较,根据虚短路,虚开路有: 将输入电平与参考电平作比较,根据虚短路,虚开路有: 二、高精度运算放大器 所谓高精度运放是一类受温度影响小,即温漂小,噪声低,灵敏度高,适合微小信号放大用的运算放大器。 高精度运算放大器的运用范畴很广,在产业领域中可用于量测仪器、控

模电课程设计-功率放大器设计

模电课程设计-功率放大器设计

《电子技术Ⅱ课程设计》 报告 姓名 学号 院系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核电一班 指导教师 2014年 6月

目录 一、设计的目的 (1) 二、设计任务和要求 (1) 三、课程设计内容 (1) 1. Multisim仿真软件的学习 (1) 四、基础性电路的Multisim仿真 (2) 1.题目一:半导体器件的Multisim仿真 ·· 2 2.题目二:单管放大电路的Multisim仿真7 3.题目三:差分放大电路的Multisim仿真 (11) 4.题目四:两级反馈放大电路的Multisim仿 真 (14) 5.题目五: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Multisim仿 真 (21) 6.题目六:波形发生电路的Multisim仿真 (23) 五.综合性能电路的设计和仿真 (26) 1.题目二: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26) 六、总结 (29) 七、参考文献 (29)

一、设计的目的 该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电子技术2》的理论教学实践,掌握电子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工程技术打下基础。 二、设计任务和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分析和设计完成基础性的电路设计和仿真及综合性电路设计和仿真。 要求: 1、巩固和加深对《电子课程2》课程知识的理 解; 2、会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和 文献资料; 3、掌握仿真软件Multisim的使用方法; 4、掌握简单模拟电路的设计、仿真方法; 5、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 告,课程设计报告能正确反映设计和仿真结

音频功率放大器课程设计--OTL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精品

学号: 课程设计 题目OTL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1302 姓名 指导教师 2014 年 1 月23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OTL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 初始条件: 元件:集成功放TDA2030A、集成稳压器LM7812、电阻、电容、电位计若干。 仪器:万用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函数信号发生器、学生电源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课程设计工作量:1周。 2、技术要求: ①要求设计制作一个音频功率放大器频率响应20~20KHZ,效率>60﹪,失真小。完成对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仿真、装配与调试,并自制直流稳压电源。 ②确定设计方案以及电路原理图并用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 时间安排: 序号设计内容所用时间 1 布置任务及调研1天 2 方案确定0.5天 3 制作与调试 1.5天 4 撰写设计报告书1天 5 答辩1天 合计1周 指导教师签名: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 (3) 1. 设计原理及参数 (3) 1.1音频功放电路的设计 (3) 1.1.1设计原理 (3) 1.1.2 参数计算 (5) 1.2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6) 1.2.1设计原理 (6) 1.2.2参数计算 (7) 2.仿真结果及分析 (8) 2.1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8) 2.1.1仿真原理图 (8) 2.1.2仿真效果图 (9) 2.2直流稳压电源电路 (11) 2.2.1电路原理图仿真 (11) 2.2.2仿真效果图 (11) 3.实物制作与性能测试 (12) 3.1音频功放实物制作 (12) 3.2性能测试 (13) 3.2.1功率性能测试 (13) 3.2.2频率响应测试 (14) 3.3直流稳压电源制作 (14) 3.4直流稳压电源的测试 (15) 4.收获以及体会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