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规范

GSM规范
GSM规范

CMU200射频综测仪使用规范

1.目的:

规范综测仪的正确使用, 保证CDMA/GSM手机的射频参数测试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2.参考资料:

YDN 055-1997《900/1800MHz T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台设备技术规范》

EN 300 607-1(GSM 11.10-1)《数字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第2阶段)移动台一致性要求:部分1: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总测试规范:移动台

《R&S CMU200 使用说明书》

3.仪器名称: 射频综测仪(型号:CMU200, 双模_GSM & CDMA2000)

4.仪器自检和校准:

为了能够保证每次的测试数据是准确的,经常需要对综测仪进行校准。

(1)打开综测仪的电源;

(2)去掉与综测仪连接的全部射频线;

(3)按“Menu Select”键选择“Basic Functions”→“Base”→“Maintenance”进“Maintenance”界面;

(4)按“Select”键进行校准项选择,需校准项项目有“RXTX Selftest”和“FM Modulation Calibration”

(5)按“Test“键后再按”ON/OFF”键开始校准,校准通过时会显示“Passed”提示。

5.试验操作:

5.1开机:

(1)接好电源线(在仪器背面电源接口处标识相应的输入电压范围,通常接220V/50Hz电源), 按开机键, 进入待机界面;

(2)开机预热30分钟后再准备测试。

(3)恢复仪器的原始设置:按“Reset”键后再按两次“Enter”键;

5.2选择测试模块及网络标准:

(1)此型号CMU200可以兼容不同制式的测试模块, 目前有GSM900, GSM1800, CDMA2000)。选择不同制式测试模块(GSM或CDMA),所用选择和确认可用旋钮操作完成:选择为滚动旋钮,确认则按一下旋钮。

(2) GSM测试模块及网络标准选择:在待机界面按“Menu Select”选择“GSM Mobile Station”→“GSM900”或“GSM1800”,按“Enter”,选择GSM测试模块后“Network Standard”缺省为“GSM only”。

(3) CDMA测试模块及网络标准选择:在待机界面按“Menu Select”→“IMT-2000 Mobile Station”→选择“CDMA2000 450”(适用CDMA450MHz), 或“CDMA2000 Cellular”(适用CDMA800MHz),或“CDMA2000 PCS”(适用CDMA1900MHz)”,之后按“Enter”确认进入CDMA测试界面。

(4)在CMU200待机界面,按下方“Network”键→选择“Network Standard”→选择“BC 0: US Cellular”(适用CDMA800MHz),或“BC1:North America PCS(NAPC)”(适用CDMA1900MHz)或“BC5:NMT-450(N45T)” (适用CDMA450MHz)。

5.3 连接射频接口:

(1)进行射频测试时选择综测仪的输入输出端口“RF2”。(注意:CMU200射频接口有

四个,测试时可以选择RF1或RF2。(RF1发射峰值功率为50W, RF2发射峰值功率为2W, GSM 和CDMA手机发射功率在2W以内,一般选择RF2作为射频接口。 RF4IN和RF3OUT只是单向射频信号输入输出。如果需要测试音频信号需选择相应的AUX端口)。

5.4 射频线的线损设置

(1)在界面右上角按“Connect Control”键→在界面下方选择”RF”键→按界面右边的“Ext. Att. Output”后在需要输出信号的端口列输入线损值→按“ENTER”键确认;按“Ext. Att. Input”后在需要输出信号的端口列输入线损值→按“ENTER”键确认。 (注意:射频线损值应预先测量,一般有通过射频测试口连接的射频线,平板耦合天线,塔型天线等,线损测量方法见5.4.1~5.4.3项目说明)。

5.4.1 通过手机主板射频测试口连接的射频线

(1)将射频线连到信号发生器和频谱仪上;

(2)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设置成需要测试的频率,按“FREQ”输入频率值,如CDMA384信道频率为881.52MHz;

(3)将信号发生器的幅值设置成-20dBm,按“AMPTD”输入-20dBm;

(4)设置频谱仪的频率,按“FREQ”键输入频率,如384信道为881.52MHz;

(5)按频谱仪“SPAN”键,设为100MHz;

(6)按频谱仪的“MKR”键,并转动旋钮使“菱形光标”移动到最高点,读此时屏幕右上角的MKR处值频率应为输入频率值,如384信道时应为881.52MHz,读取下方的dBm值并将其减去输入信号发生器的幅值(-20dBm)即为线损值。(注:通过手机主板射频口连接的射频线线损基本是固定的,同一型号的射频线线损测量一次即可, 一般射频线损在1dB左右)。

5.4.2 平板天线的线损测量 (通过平板天线耦合方式测试射频性能)

(1) 一般通过平板天线耦合方式测试射频指标时,不同型号手机,不同测试频段,周围环境和天线摆放位置不同时平板天线的线损也会不同。平板天线的线损一旦固定下来,测试手机与平板天线的位置和方向不要任意移动,否则影响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2)将平板天线的射频接口接入综测仪的输入输出端口“RF2”;

(3)将手机装到平板天线上,用夹具固定好位置。(注意:综测仪,平板天线及手机位置调整好后,测试过程中不要任意移动位置,否则影响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4)以GSM900测试模块为例,按手机“开机”键开机,等待手机登陆综测仪的模拟基站网络,若两者同步则综测仪显示“Waiting for mobile synchronization or call from the mobile”(等待基站与测试手机信号同步或直接呼叫测试手机),按“Connect Mobile”键(连接呼叫手机),出现“Call to mobile in progress”(呼叫处理中),呼通后按“接听”键,手机与综测仪处于通话状态。若没有呼通,则出现“Call Fail”(呼叫失败)提示。呼通后屏幕右上角手机符号会变成发射图形;

(5)按“MS Signal”(移动台信令) 键进“PCL”(功率控制等级)和“Channel”(控制信道)设置项目,设置PCL为5, Channel为62,进右下角“Meau”菜单,在“Overview”界面查看“Reported Power”(发射功率)如果接近规格值(33dBm±2dBm),即为该手机的GSM线损值,否则进“RF”射频线损设置界面调节线损值。

5.4.3 塔型天线的线损测量 (通过塔型天线耦合方式测试射频性能)

(1)手机放入塔型天线中有多种方式,一般选择以下两种方式:打开盖,手机的背部电池面朝上,天线对着塔型天线的门放置;合上盖,上翻前那面朝上放置,天线朝塔型天线的门放置;测试过程中不要任意移动位置,否则影响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2)塔型天线线损测量与平板天线类似,可以参照5.4.2说明;

6 GSM900/1800射频性能测试

6.1射频测试参数

(1)在GSM测试界面内,按下方的“BS Signal”键设置呼叫信道和呼叫功率)(一般BCCH Level=-65dBm, BCCH Channel=20, TCH Level=-90dBm, TCH Channel=62,Time Slot=3)按“ENTER”键确认;

(2)按界面下方的“Service Cfg.”→选择“Selected Service”→选择“Echo”模式。

6.3 GSM(900)射频参数测试

6.3.1发射功率测量(Overview)测试步骤、方法及判断依据

(1)完成GSM900频段基本设置后,打开手机,手机登陆基站网络 (综测仪)后,按“Connect Mobile”键建立呼叫连接,呼通后,按手机“接听”键,CMU200进入待机界面,显示整体性能概要(Overview)、功率时间包络(Power)、调制性能(Modulation)、频谱性能(Spectrum)、接收质量(Receiver Quality)等;

(2)按界面下方的“Overview”键→按右边的“Application”→选择“Overview P/t Norm. GMSK”;

(3)按右边的“MS Signal Settings ”键→按界面下边“PCL”键设置功率控制等级(一般测试5,10,15等级,参照射频参数测试表中的功率控制等级设置);按界面下边“Channel”键设置测试信道(一般选择1,62,或124,参照射频参数测试表中的测试信

道设置);

(4)按界面右边“Menu”键切换到主界面;按“Overview ”读取“RUN P/t Norm. GMSK ”图表中显示的功率测试值,分别应在33.0±2.0dBm(23.0±3.0dBm、13.0±4.0dBm)范围之内;如果显示的功率值是红底白字的数值表示测试不通过。

6.3.2功率/时间包络(Power)测试步骤、方法及判断依据

(1)按右边的“MS Signal Settings ”键→按界面下边“PCL”键设置功率控制等级(一般测试5,10,15等级,参照射频参数测试表中的功率控制等级设置);按界面下边“Channel”键设置测试信道(一般选择1,62,或124,参照射频参数测试表中的测试信道设置);

(2)按界面右边“Menu”键切换到主界面;按“Power ”读取“RUN P/t ”图表中显示的功率与时间图形是否在包络范围内,是否是单调递增函数,变化是否平滑。

6.3.3调制测量(Modulation)测试步骤、方法及判断依据

(1)按右边的“MS Signal Settings ”键→按界面下边“PCL”键设置功率控制等级(一般测试5,10,15等级,参照射频参数测试表中的功率控制等级设置);按界面下边“Channel”键设置测试信道(一般选择1,62,或124,参照射频参数测试表中的测试信道设置);

(2)按界面右边“Menu”键切换到主界面;按“Modulation”键分别读取“Phase Error Peak”(相位峰值误差不超过20°);“Phase Error RMS(均方相位误差不超过5°),“Frequency error”(频率误差不超过+/-90Hz)测试量值;如果显示红底白字的数值表示测试不通过。

6.3.4频谱性能 (Spectrum) 测试步骤、方法及判断依据

(1)按右边的“MS Signal Settings ”键→按界面下边“PCL”键设置功率控制等级(一般测试5等级,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按界面下边“Channel”键设置测试信道(一般选择1,62,或124,参照射频参数测试表中的测试信道设置);

(2)按界面右边“Menu”键切换到主界面;按“Modulation Spectrum”键,查看调制频谱图形是否在包络范围内;测试通过则显示“OK”,否则为“Fail”表示测试不通过;

(3)按界面右边的“Application”→选择“Switch Spectrum”键,查看切换瞬态谱图形是否在包络范围内;测试通过则显示“OK”,否则为“Fail”表示测试不通过。

6.3.5接收质量 (Receiver Quality) 测试步骤、方法及判断依据

(1)按右边的“MS Signal Settings ”键→按界面下边“PCL”键设置功率控制等级(一般测试5等级,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按界面下边“Channel”键设置测试信道(一般选择1,62,或124,参照射频参数测试表中的测试信道设置);

(2)按“BS Signal”键设置参考电平为-102dBm;

(1)按界面下方的“Receiver Quality”键→;读取屏幕左上方的“BER”值,在功率-102dBm时,其BER值是否超过2.4%,或者在BER不超过2.4%的情况下进“BS Signal”使用旋钮逐渐调节接收功率,记录使灵敏度测试通过的最小功率值。

6.4 GSM(1800)射频测试

6.4.1发射功率测量(Overview)测试步骤、方法及判断依据

(1)在操作界面右上角按“Connect Control”(呼叫连接控制)键,进GSM900/1800切

换界面,按“Destination Selection”(频段选择)键选择“GSM1800”,再按“Handover”(切换)到GSM1800。或者在待机界面按“Menu Select”选择“GSM Mobile Station”→“GSM1800”,直接进GSM1800测试模式,按下方的“BS Signal”键设置呼叫信道及呼叫功率;按“Connect Mobile”键建立呼叫连接,呼通后,按手机“接听”键,CMU200进入待机界面;

(2)按界面下方的“Overview”键→按右边的“Application”→选择“Overview P/t Norm. GMSK”;

(3)按右边的“MS Signal Settings ”键→按界面下边“PCL”键设置功率控制等级(一般测试0,10,15等级,参照射频参数测试表中的功率控制等级设置);按界面下边“Channel”键设置测试信道(一般选择512,698,或885,参照射频参数测试表中的测试信道设置);

(4)按界面右边“Menu”键切换到主界面;按“Overview ”读取“RUN P/t Norm. GMSK ”图表中显示的功率测试值,分别应在30.0±2.0dBm(10.0±4.0dBm、0.0±5.0dBm)范围之内;如果显示的功率值是红底白字的数值表示测试不通过。

6.4.2功率/时间包络(Power)测试步骤、方法及判断依据

(1)按右边的“MS Signal Settings ”键→按界面下边“PCL”键设置功率控制等级(一般测试0,10,15等级,参照射频参数测试表中的功率控制等级设置);按界面下边“Channel”键设置测试信道(一般选择512,698,或885,参照射频参数测试表中的测试信道设置);

(2)按界面右边“Menu”键切换到主界面;按“Power ”读取“RUN P/t ”图表中显示的功率与时间图形是否在包络范围内,是否是单调递增函数,变化是否平滑。

6.4.3调制测量(Modulation)测试步骤、方法及判断依据

(1)按右边的“MS Signal Settings ”键→按界面下边“PCL”键设置功率控制等级(一般测试0,10,15等级,参照射频参数测试表中的功率控制等级设置);按界面下边“Channel”键设置测试信道(一般选择512,698,或885,参照射频参数测试表中的测试信道设置);

(2)按界面右边“Menu”键切换到主界面;按“Modulation”键分别读取“Phase Error Peak”(相位峰值误差不超过20°);“Phase Error RMS(均方相位误差不超过5°),“Frequency error”(频率误差不超过+/-180Hz)测试量值;如果显示红底白字的数值表示测试不通过。

6.4.4频谱性能 (Spectrum) 测试步骤、方法及判断依据

(1)按右边的“MS Signal Settings ”键→按界面下边“PCL”键设置功率控制等级(一般测试0等级,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按界面下边“Channel”键设置测试信道(一般选择512,698,或885,参照射频参数测试表中的测试信道设置);

(2)按界面右边“Menu”键切换到主界面;按“Modulation Spectrum”键,查看调制频谱图形是否在包络范围内;测试通过则显示“OK”,否则为“Fail”表示测试不通过;(3)按界面右边的“Application”→选择“Switch Spectrum”键,查看切换瞬态谱图形是否在包络范围内;测试通过则显示“OK”,否则为“Fail”表示测试不通过。

6.4.5接收质量 (Receiver Quality) 测试步骤、方法及判断依据

(1)按右边的“MS Signal Settings ”键→按界面下边“PCL”键设置功率控制等级(一般测试0等级,最大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按界面下边“Channel”键设置测试信道(一般选择512,698,或885,参照射频参数测试表中的测试信道设置);

(2)按界面右边“BS Signal”键设置参考电平为-100dBm;

(3)按界面下方的“Receiver Quality”键→;读取屏幕左上方的“BER”值,在功率

-100dBm时,其BER值是否超过2.4%,或者在BER不超过2.4%的情况下进“BS Signal”使用旋钮逐渐调节接收功率,记录使灵敏度测试通过的最小功率值。

7 CDMA(450/800/1900)射频测试

7.1 CDMA各项测试的参数如下表:

7.2仪器基本参数设置与建立呼叫

(1)相关CDMA测试模式及网络标准设置后,在CDMA测试界面内,按下方“BS Signal”键→选择“RF Channel”输入呼叫信道(一般CDMA450 CHL=160;CDMA800 CHL=283;CDMA1900 CHL=600);选择“CDMA Power”输入呼叫功率(一般为-55dBm);呼通后将信道改成希望测试的信道;

(2)按界面下方“Service Cfg.”→选择“Selected Service”→选择“Loopback Service”回环模式,回环测试模式无线配置的设定:

l按有倒置▲的“Loopback Service”→在“Selected Service Option“中依次进“Service Option2”→“FCH Config”→“FCH”→在“F-FCH-RC”和“R-FCH-RC”中分别输入1(1表示RC1)→按“ENTER”键确认(用方向键选择);

l按有倒置▲的“Loopback Service”→在“Selected Service Option“中依次进”Service Option9”→“FCH Config”→“FCH”→在“F-FCH-RC”和“R-FCH-RC”中分别输入2(2表示RC2)→按“ENTER”键确认(用方向键选择);

l按有倒置▲的“Loopback Service”→在“Selected Service Option“中依次进”Service Option55”→“FCH Config”→“FCH”→在“F-FCH-RC”和“R-FCH-RC”中分别输入3、4(3表示RC3,4表示RC4)→按“ENTER”键确认(用方向键选择);

(3)按界面下方“Connection”键→再按界面右边的“Signal On”键注册手机→按“Connect Ms”键进行呼叫,呼通后屏幕右上角的手机符号会变成发射的图形。

7.3 CDMA射频参数测试:

7.3.1 FER1~FER12、FER16~FER19、FER25~FER28的测试步骤、方法及判断依据

(1)使用RC1测试模式——对应〈FER1~FER6〉(注:RC2测试模式对应〈FER7~FER12〉、RC3测试模式对应〈FER16~FER19〉、RC4测试模式对应〈FER25~FER28〉)建立手机与仪器的呼叫;

(2)按界面下方的“Receiver Quality”键→按右边的“Test Setup”键→在下边选择“TCH Demod”键→再按右边的“Test Setup.”键→在下边选择“FER FCH”键;

(3)按右边的“BS Signal Settings”键→选择“RF Channel”设置测试信道号后→选择“F-FCH Frame Rate”根据测试参数表设置速率(数据速率为:9600、14400设置为“Full”;数据速率为:4800、7200设置为“Half”;数据速率为:2400、3600设置为“quarter”;数据速率为:1200、1800设置为“eighth”);

(4)选择右边的“FER FCH”键→选择“Max Frame”设置需测试的帧数后→再选择“FER FCH”键→按“Limits”键选择“Limits”设置→选择“FER FCH”中的第三项TCH Demod,按测试参数表的要求设置FER上限值“Max. FER”后;按下边的Control设置后选择“FER Common Settings”→把“TCH Demod.”中的“Environment Enable”的勾去除(灰色部分的操作只针对部分版本的设备设置)→再按”FER FCH”;

(5)按右边的“BS Signal Level”键→选择“F-FCH Level”按测试参数表中(Traffic Ec/Ior)调整功率值,直至界面上“Settings”中“F-FCH Eb / Nt”的值与表中相同;(6)选择界面左下角的“CDMA Power”输入功率-55dBm→再按一下“BS Signal Level”键→选择“AWGN Power”输入功率为1dBm ;

(7)读取屏幕左上方的“RUN FER FCH”框中FER的值,如果数值小于测试参数表中规定的FER上限值则此项测试通过,如果显示的是红底白字的数值表示测试不通过。

7.3.2 FER82~FER85、FER90~FER93的测试步骤、方法及判断依据

(1)按界面下方的“Service Cfg.”→选择“Selected Service”→选择“Loopback Service”回环模式,在“Selected Service Option“中依次进”Service Option32”→“FCH Config”→“FCH”→在“F-FCH-RC”和“R-FCH-RC”中分别输入3、4(3表示RC3,4表示RC4)→按“ENTER”键确认(用方向键选择);

(2)按界面下方的“Receiver Quality”键→按右边的“Test Setup”键→在下边选择“TCH Demod”键→再按右边的“Test Setup.”键→在下边选择“FER FCH”键;

(3)按右边的“BS Signal Settings”键→选择“RF Channel”设置测试信道号后→选择“F-FCH Frame Rate”根据测试参数表设置速率。

(4)选择右边的“FER FCH”键→选择“Max Frame”设置需测试的帧数后→再选择“FER FCH”键→按下边的“Limits”键选择“Limits”设置→选择“FER FCH”中的第三项TCH Demod,按测试参数表的要求设置FER上限值“Max. FER”后;按下边的Control设置后选择“FER Common Settings”→把“TCH Demod.”中的“Environment Enable”的勾去除(灰色部分的操作只针对部分版本的设备设置)→再按”FER FCH”;

(5)按右边的“BS Signal Level”键→选择“F-FCH Level”按测试参数表中(Traffic Ec/Ior)调整功率值,直至界面上“Settings”中“F-FCH Eb / Nt”的值与表中相同;(6)选择界面左下角的“CDMA Power”输入功率-55dBm→再按一下“BS Signal Level”键→选择“AWGN Power”输入功率为1dBm ;

(7)读取屏幕左上方的“RUN FER FCH”框中FER的值,,此时看Eb/Nt值,与上表3中的数值相比较,如果相关范围在±0.2dB范围内,则说明测试设置正确,如果显示的是红底白字的数值表示测试不通过;

7.3.3接收机的灵敏度的测试步骤、方法及判断依据

(1)完成基本设置后,分别用 RC1( RC3、RC4)环回模式建立呼叫。

(2)按界面下方的“Receiver Quality”键→按右边的“Test Setup.”键→选择“Sensitivity”后确认;

(3)按“FER FCH”键→选择“Max Frames”输入希望测试的帧数;

(4)按右边的“BS Signal Settings”键→选择“RF Channel”设置测试信道号后确认;

(5)读取屏幕左上方的“RUN FER FCH ”中的值,如果数值小于0.5%则此项测试通过,如果显示的是红底白字的数值表示测试不通过;若灵敏度测试不通过(显示红底白色数值),则按右边的“BS Signal Level”键→选择”CDMA Power“使用旋钮逐渐调小CMU200的小区功率并按“ENTER”确认,使灵敏度测试通过的最小的“CDMA Power”值,记录此值。

7.3.4接收机的动态范围的测试步骤、方法及判断依据

(1)完成基本设置后,用 RC1环回模式建立呼叫;

(2)按界面下方的“Receiver Quality”键→按“Test Setup.”键→选择“Dyn.Range”后确认;

(3)按右边的“FER FCH.”键→选择“Max Frames”输入希望测试的帧数;

(4)按右边的“BS Signal Settings”键→选择“RF Channel”设置测试信道号后确认;

(5)读取屏幕左上方的“RUN FER FCH”框中的值,如果数值小于0.5%则此项测试通过,如果显示的是红底白字的数值表示测试不通过;

7.3.5开环输出功率范围的测试步骤、方法及判断依据

(1)完成基本设置后, 用 RC1环回模式建立呼叫。

(2)按“Overview”键→按右边的“Application”→选择“Overview O-OQPSK”;

(3)按“BS Signal Settings”键→按“RF channel”键设置测试信道;

(4)按“BS Signal Level”键→按界面下边的“CDMA Power”键设置功率分别为-25dBm (-65dBm、-93.5dBm);

(5)按“Overview O-OQPSK”→“Power Ctrl. Bits”选择“Off”后确认;

(6)读取“Overview O-QPSK Current”图表中显示的“Measured”值,分别应在-57.5~-38.5dBm(-17.5~-1.5dBm、10.5~-29.5dBm)范围之内;如果显示的功率值是红底白字的数值表示测试不通过;

7.3.6闭环功率控制的范围的测试步骤、方法及判断依据

(1)完成基本设置后,用 RC1环回模式建立呼叫;

(2)按界面下方的“Overview”键→按右边的“Application”→选择“Overview O-OQPSK”;

(3)按右边的“BS Signal Settings”键→按“RF channel”键输入测试信道;

(4)按界面右边的“Overview O-OQPSK”→按界面下边的“Power Ctrl. Bits”用旋钮选择“Off”;

(5)按界面右边的“BS Signal Level”键→按界面下边的“CDMA Power”键调整不同的功率值,使得从Overview O-QPSK Current图表中读取的measured的值为-15dBm;

(6)按右边的“BS Signal Settings ”键→按“Frame Rate”键设置速率为“Full”(Half、Quarter、Eighth)后确认;

(7)按界面右边的“Overview O-OQPSK”→按界面下边的“Power Ctrl. Bits”用旋钮选择“All UP”后确认;

(8)读取“Overview O-QPSK Current”图表中的测试值,应大于9dBm;

(9)按界面右边“Overview O-OQPSK”→按界面下边的“Power Ctrl. Bits”用旋钮选择“All Down”;

(10)读取“Overview O-QPSK Current”图表中的测试值,应小于-39dBm;

(11)如果显示的功率值是红底白字的数值表示测试不通过;以上两项均符合要求则此项测试通过。

7.3.7最大射频输出功率和最小受控输出功率的测试步骤、方法及判断依据

(1)完成基本设置后,分别用 RC1( RC3、RC4)环回模式建立呼叫;

(2)按界面下方的“POWER”键→按右边的“BS Setting”键→按“RF channel”键设置测试信道号后确认→按右边的“Application”键;

(3)若所选无线配置为RC1,则按屏幕左下方“Min ouput Q-QPSK”键→读屏幕上Total Power的值(包括Curr、Avg、Min、Max四个值;

(4)若所选无线配置为RC1,则按屏幕左下方“Max ouput Q-QPSK”键→读屏幕上Total Power的值(包括Curr、Avg、Min、Max四个值);

(5)若所选无线配置为RC3/RC4,则按屏幕左下方“Max ouput H-PSK”键→读屏幕上Total Power的值(包括Curr、Avg、Min、Max四个值);

(6)若所选无线配置为RC3/RC4,则按屏幕左下方“Min ouput H-PSK”键→读屏幕上Total Power的值(包括Curr、Avg、Min、Maxx四个值);

(7)若显示的最大功率小于23dBm则此项测试通过;若显示的最小功率大于-50dBm则此项测试通过;如果显示的功率值是红底白字的数值表示测试不通过。

7.3.8 门控输出功率的测试步骤、方法及判断依据

(1)完成基本设置后,用 RC1环回模式建立呼叫;

(2)按界面下方的“POWER”键→按右边的“Application”→在屏幕下边选择“Gated Output”键→再按右边的“Application”键;

(3)按右边的“BS Signal Settings ”键→按“RF channel”键设置测试信道号后确认→按“F-FCH Frame Rate”选择速率为“Eighth”后确认;

(4)按右边的“BS Signal Level”键→按“CDMA POWER”键设置功率为-75dBm后确认;

(5)按“Enter”键5次;

(6)检查测量出的图形是否在包络范围内。

7.3.9 开环时间响应的测试步骤、方法及判断依据

(1)完成基本设置后,分别用 RC1( RC3、RC4)环回模式建立呼叫;

(2)按界面下方的“POWER”键→按右边的“Application”→在屏幕下边选择“Open Loop Time Resp.”键→再按右边的“Application”键;

(3)按右边的“BS Signal Settings ”键→按“RF channel”键设置测试信道号后确认;

(4)按右边的“BS Signal Level”键→按“Initial CDMA Pwr.”键设置功率为-60dBm和确认;

(5)按右边的“Open Loop”→选择下边的“Power Step”设置步长→选择“Begin Power Step”设置变化方向;

(6)分别按“ENTER”键5次;

(7)检查每次测量出的图形是否在包络范围内,是否是单调递增函数,变化是否平滑;7.3.10波形质量的测试步骤、方法及判断依据

(1)完成基本设置后,分别用 RC1( RC3、RC4)环回模式建立呼叫;

(2)按界面下方的“Modulation”键;

(3)按右边的“BS Signal Settings”键→按“RF channel”键设置测试信道号后确认;

(4)按右边的“BS Signal Level”键→按“CDMA Power”键设置功率为-75dBm后确认;

(5)按右边的“Applic.1”(RC1)→在屏幕下边选择“Over View Q-QPSK”键;

(6)按右边的“Applic.2”(RC3/RC4)→在屏幕下边选择“Over View H-PSK”键;

(7)读取表中的测量值;

7.3.11码域功率的测试步骤、方法及判断依据

(1)完成基本设置后,分别用 RC1( RC3、RC4)环回模式建立呼叫;

(2)按界面下方的“Code Dom. Pwr.”键;

(3)按右边的“BS Signal Settings”键→按“RF channel”键设置测试信道号后确认;

(4)按右边的“BS Signal Level”键→按“CDMA Power”键设置功率为-101dBm后确认;

(5)按右边的“Application”→在屏幕下边选择“CDP H-PSK”键;

(6)检查测量的码域功率是否比组合的I/Q信道上的总功率低23dB。

7.3.12发射机传导性杂散幅射的测试步骤、方法及判断依据

(1)完成基本设置后,用 RC1环回模式建立呼叫。

(2)按界面下方的“Overview”键→按右边的“Application”→选择“Overview O-OQPSK”;

(3)按右边的“BS Signal Settings”键→按“RF channel”键设置测试信道号后确认;

(4)按界面右边的“BS Signal Level”键→按界面下边的“CDMA Power”键设置功率为-104dBm后确认→按界面下边的“F-FCHLevel”键设置功率为-7.4dBm后确认;

(5)按界面右边的“Overview O-OQPSK”→按界面下边的“Side Band Freq.Offset”输入885Khz(1980Khz)后确认→按界面下边的“Power Ctrl. Bits”选择“All Up”后确认;

(6)读取Sideband Suppr.中的Lower和Upper值, 频率设置为885Khz的要求小于-42dBm;频率设置为1980Khz的要求小于-54dBm;

7.4天线耦合测试

7.4.1天线耦合测试的测试步骤、方法及判断依据:

(1)手机放入塔型天线中有多种方式,一般选择以下两种方式:打开盖,手机的背部电池面朝上,天线对着塔型天线的门放置;合上盖,上翻前那面朝上放置,天线朝塔型天线的门放置;测试时对比手机应与测试手机放置在同一个位置进行对比测试,记录测试机和对比机的灵敏度值;

(2)完成仪器的基本设置,用 RC1环回模式建立呼叫(线损值根据不同的塔型天线设置)

(3)按界面下方的“Receiver Quality”键→按右边的“Test Setup.”键→在下边选择“Sensitivity”键→再按右边的“Test Setup”键

(4)按右边的“FER FCH.”键→选择“Max Frames”输入希望测试的帧数;

(5)按右边的“BS Signal Settings”键→选择“RF Channel”设置测试信道号后确认;

(6)按右边的“BS Signal Level”键→选择“CDMA Power”输入-85dBm→使用旋钮逐渐调小CMU200的小区功率并按“ENTER”确认→读取屏幕左上方的“RUN FER FCH ”框中的值,记录使灵敏度测试通过的最小的“CDMA Power”值(FER FCH中的数值小于0.5%则此项测试通过,如果显示的是红底白字的数值表示测试不通过),此值是在塔型天线中测试的手机灵敏度值;

(7)并按7.3.7项说明测试此时手机的最大射频输出功率。

(8)测试天线耦合时的灵敏度和最大射频输出功率时需要有对比样机,看目前测试的手机的此项性能与对比样机的性能之间的数值比较,对比样机最好是引进的样机或性能很好的高端国产机。

7.5 人体感应测试

7.5.1人体感应的测试步骤和方法

(1)开启手机,键盘面朝上,天线对着平板天线的射频线头放入平板天线并夹紧夹具,完成仪器的基本设置,用 RC1环回模式建立呼叫(线损值根据不同的平板天线设置);

(2)按界面下方的“Receiver Quality”键→按右边的“Test Setup.”键→在下边选择“Sensitivity”键→再按右边的“Test Setup.”键;

(3)按右边的“FER FCH.”键→选择“Max Frames”输入希望测试的帧数;

(4)按右边的“BS Signal Settings”键→选择“RF Channel”设置测试信道号后确认;

(5)按右边的“BS Signal Level”键→选择“CDMA Power”使用旋钮逐渐调小CMU200功率并按“ENTER”确认,读取屏幕左上方的“RUN FER FCH ”框中的值,记录使灵敏度测试通过的最小的“CDMA Power”值(FER FCH中的数值小于0.5%则此项测试通过,如果显示的是红底白字的数值表示测试不通过),此值是在平板天线上的手机灵敏度值;

(6)将手放在手机的天线上,并测试此时的手机灵敏度值,比较手放置前后的灵敏度差;

(7)按7.3.7项目说明方法测试此时手机的最大射频输出功率。

(8)用同样的方法将对比手机的灵敏度值和最大射频输出功率也测试出来并记录进行比较。

8. 注意事项:

(1)测试仪器应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以免电路受潮或散热不良而导致仪器损坏;

(2)测试仪器应小心操作, 不得随意拆卸主机;仪器搬运过程中应小心, 避免与其他物体碰撞;

(3)测试完毕后, 要及时关闭主机;注意保持仪器清洁;

分享到网易微博

市电引入技术要求规范书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XX分公司 市电引入 技术规范书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 2014年12月

目录 1、项目概况 (2) 2、新建基站市电引入类型 (2) 3、市电引入要求 (2) 3.1新建基站设有专用变压器 (2) 3.1.1新建基站专用变压器10KV引入要求 (2) 3.1.2新建基站设有专用变压器380V低压电缆技术要求 (4) 3.2新建基站无专用变压器 (5) 3.3租用民房的基站 (6) 3.4通用要求 (6) 3.5市电引入距离测算 (7) 4、技术标准和要求 (10)

1、项目概况 承包方式:本工程采用交钥匙总承包工程模式,包设计、包施工、包材料、包质量、包工期、包安全生产、包文明施工、包谈点、包协调、包报装、包青苗赔补、包二次搬运、包站点验收移交前材料看管、包高压接火(需要供电局配合高压停电)、包变压器检测补偿、包低压接火、包验收送电(包括所有负荷开关的送电、相关部门验收接火费用)、保修、售后服务。计量表要求为智能电表。 站点协调赔补费组成:包括谈点费、报装费、协调费、站点验收移交前的材料看管费、材料卸车费、仓管费、二次搬运费、高压接火补偿费(需要供电局配合高压停电)、变压器检测补偿费、低压接火赔补费、青苗赔补赔补费、表位费、验收送电等所有站点开通费。 定额依据: 1)、10KV(含10KV)以下的工程执行2008年版《XX省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第二册及配套的费用定额,管理费、利润及措施费用按中值取。 2)、人工费调整按桂建标[2013]3号《关于调整建设工程定额人工工资单价的通知》执行。 3)、工程定额测定费按财综[2008]78号《财政部国家发展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执行。 2、新建基站市电引入类型 目前基站的交流供电基本上以当地市电作为主用交流电源,而市电引入情况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 新建机房设有专用变压器,通过1路10KV高压引至基站专用变压器,通过变压器降压后负责基站设备供电。 2) 新建机房无专用变压器,从远端的公用变压器引1路380V(或220V)至基站,负责基站设备的供电。 3) 租用民房设有专用变压器的基站,从租用民房的低压配电系统的输出分路引至基站。 4) 租用民房无专用变压器的基站,从租用民房的总交流配电箱处引至基站。 3、市电引入要求 基站交流电源引入容量分为20、30、50、80KVA四种类型。针对上述四种市电引入情况,可作以下相应处理: 3.1 新建基站设有专用变压器 3.1.1 新建基站专用变压器10KV引入要求 本规范考虑增加10KV市电引入和变压器配置相关要求供参考。 1)变压器配置及接地系统技术要求

各种设备安装施工技术措施

1.静设备安装 2.2 设备验收 设备的开箱检验必须有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在场共同验收,根据装箱清单进行下列项目的检查,随机文件应齐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应正确,设备外形尺寸和管口方位与图纸相符。外观检查应无损伤、锈蚀,设备的随机配件和专用工具符合清单要求。设备开箱检验完毕,应及时填写“设备开箱检验记录”,并由有关检验人员签字,随同随机文件一起保管。 2.3 基础验收及处理 ●基础验收 在设备安装前,会同业主现场代表和监理工程师及土建承包商对基础进行验收。在基础上应明显地标识标高基础线和纵横中心线,重要设备的基础应有沉降观测点,基础外观不得有裂纹、蜂窝、空洞、露筋等缺陷,按有关图纸对基础的尺寸进行复测检查,其允许偏差应符合GB50231-98规范要求。 ●基础处理

基础验收合格后,应铲麻面,麻点深度不小于10mm,垫铁处理基础表面铲平,其水平度为2mm/m,然后根据设备重量和底座情况合理布置垫铁,用水准仪测量垫铁标高满足设备图纸的要求,然后将基础上的碎石、泥土、积水等杂物清理掉。 2.4 设备就位 设备就位前,首先核对设备的管口方位、管口尺寸、管口相对位置,并标注管口号,在设备底座上标注设备中心方位,就位时应与设备基础方位中心线对齐,然后选择合理可靠的方法将设备吊装就位,装置区域内的设备先试压后安装,装置区域以外的设备先吊装后试压。静设备调整和测量的基准规定如下: ●设备支承的底面标高应以基础上标高基准线为基准。 ●设备中心线位置应以基础上中心线位置为基准。 ●立式设备的方位应以基础上距离设备最近的中心线为基准。 ●立式设备的铅垂度应以设备两端部的测点为基准。 ●卧式设备的水平度一般应以设备的中心划线为基准。 2.5 设备灌浆 ●对于初步找平、找正的设备的预留孔进行一次灌浆,灌浆用料用规定标号的 细石砼,当预留孔内的砼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进行设备的找正、找 平工作,并且用垫铁进行调整,严禁用松紧地脚螺栓的方法进行找正、找平 工作,满足规范要求后,均匀拧紧地脚螺栓,点焊垫铁,填写隐蔽工程记录, 进行二次灌浆。 ●二次灌浆工作在隐蔽工程检查合格,设备最终找正找平后24小时后进行,并 且在灌浆之前应对设备的找平、找正数据进行复测。二次灌浆工作必须连续 进行,不得分次浇灌,灌浆用料一般细碎石砼为宜,其标号应比基础混凝土 的标号高一级。 2.6 设备试压 耐压试验以清洁水<氯离子浓度不大于25PPm浓度>进行试验,对于在制造厂已作过耐压试验,且有完备的证明文件的设备,安装前可不做耐压试验,但对于有法兰连接的设备及列管式换热器等,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引起泄漏的,应在设计压力下用液压试验检测其严密性。压力试验完毕后,填写“设备压力试验记录”。经有关方面签字认可。 2.7 设备清理、封闭

施工技术规范方案最终版

广东铁塔公司2015年第一批新建及改造站点工程项目施工 技术标准和要求 一基站配套部分 二土建装修部分 三其他说明 一基站配套部分 1.施工要求 1.1施工准则 1.1.1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准后施工图设计进行施工。 1.1.2施工单位接到任务书,应制订详细的施工方案、计划和进度,保证按时完成任务。1.1.3施工单位接到施工图后,应组织相关的施工人员、讲解本次施工的要点、要求和注意事项,使施工人员明确施工的性质、内容和任务。更好的,按期、按质、按量完成施工任务。 1.1.4施工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或部委颁发的法规、标准和规范。 1.1.5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或部委颁发的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或工程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以及中国铁塔公司的有关文件规定和要求。 1.1.6施工质量应以施工质量第一位宗旨,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施工监督,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做到施工工艺精良,各种测试项目齐全、记录清楚、文字端正、数据准确。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1.1.7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施工操作程序施工,做到文明施工、文明生产。施工中应做好防

火、防电、防雷、防化学气体、防事故等预防性的工作,做到施工人员的安全及设备材料的安全。 1.1.8施工完毕,各项测试指标合格,需对电路进行割接时、施工单位应制订出详细的割接方案、步骤和方法报建设单位和主管单位批准后进行割接并保证做到万无一失。 1.2施工工艺要求和测试要求 1.2.1设备安装 设备机架安装应按施工图平面设计位置安装。机架安装要求垂直、牢固、安装位置正确、方向一致,符合原邮电部及信息部通信设备安装抗震加固或设计文件抗震加固要求。新旧设备内的各种插件应按设计文件进行插接,不能插错,插接位置正确、牢固、不松动。 1.2.2槽道或走线梯的安装 槽道或走线梯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与设计高度或原有槽道高度、水平一致,吊挂要垂直,安装位置正确,各种连接件、紧固件安装牢固符合抗震加固要求。 1.2.3音频线的布放 1.2.3.1 音频线的布放应按施工图设计指引的路由和方向布放,在水平和垂直的位置,电缆布放要平直不弯曲,绑扎要整齐、松紧要适度,转弯的地方要弯位适当、整齐、美观。 1.2.3.2 MDF架端的音频电缆制作。电缆在MDF架上排列应整齐,出线及预留长度应一致,卡接或绕接端子芯线应牢固,接触良好,不留尾巴。 1.2.4射频电缆布放及制作 1.2.4.1射频电缆应按施工图设计的路由布放,布放要顺直,转弯要符合相关规定。绑扎要松紧适度并符合设计要求。 1.2.4.2射频电缆余留长度应统一,同轴电缆各层的剥开尺寸应与电缆插头相应部分相适合。 1.2.4.3芯线焊接要端正、牢固,焊锡适量,焊点圆滑、不带尖、不成瘤形,组装同轴电缆

基站调测指令大全

常用调试指令大全 1:显示当前BSC下所有BTS的状态 MMI-RAM-0115-->state () site * * 2: 显示当前BSC下所有BTS的信令链路RSL的状态 MMI-RAM-0115-->state () rsl * *- 3: 显示当前BSC下所有BTS的MMS(传输)的状态 MMI-RAM-0115-->state () mms * * State 站号mms * * 4: 显示当前BSC下所有BTS的MMS(传输)的详细工作状态 MMI-RAM-0115-->state all mms * * 5:显示某BTS中所安装载频情况 MMI-RAM-0115-->state站号dri * * 6:显示某BTS载频所对应的RTF的状态 MMI-RAM-0115--> state站号RTF * * 7:显示某BTS载频所对应的RTF的详细工作状态 MMI-RAM-0115--> state all RTF * * 8:显示告警 MMI-RAM-0115-->disp _act_alarm站号 9:显示整个BSC所有设备的状态] MMI-RAM-0115-->disp_bss 10:显示某BTS的装备情况及功能 MMI-RAM-0115-->disp_equip站号 Disp_equip <站号> <设备名称> <设备编码> 11:显示某BTS的所有小区TCH,SDCCH的占用情况 MMI-RAM-0115-->disp_cell_status 站号 12:显示BTS某个载频的占用情况 MMI-RAM-0115-->disp_rtf_channel <站号> 13:显示当前的安全级别 MMI-RAM-0115-->disp_level 14:显示当前的时间 MMI-RAM-0115-->disp_time 15:显示BTS下的几个小区 MMI-RAM-0115-->disp_gsm_cells站号 1 6:显示一个MMS中所有时隙的占用情况 MMI-RAM-0115-->disp_mms_ts_usage <站号> 17:显示某BTS所有PATH工作状态 state 站号PATH * * 18:显示某BTS所有GCLK工作状态 state 站号GCLK * * 20:所有PATH是如何定义的 MMI-RAM-0115-->disp_equ () path <站号> 21:显示某BTS的所有相邻的小区 MMI-RAM-0115-->disp_nei 22:改变当前的安全级别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设计方案

施工方案 1工程分部分项实施流程 1.1移动通信机房用电报装 按照当地的用电报装程序,向当地电业主管部门进行报装,并接受当地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 1.2架空线路铺设 施工准备→检查材料→技术安全交底→施工测量→电杆基坑及基础埋设→电杆组立和绝缘子安装→拉线安装→导线架设→接户线和进户线安装→检查验收 1.3管道线路敷设 施工准备→检查材料→技术安全交底→铺设PVC管或钢管→管道固定→穿电缆线→管口封堵→检查验收 1.4直埋电缆敷设 施工准备→检查材料→技术安全交底→按照线路的路径划线→挖电缆沟→敷设套管→绝缘测试→套管内敷设电缆→混凝土包封(如需要)→绝缘测试→回填夯实→检查验收 1.5变压器安装 施工准备→检查材料→技术安全交底→基础施工→变压器就位找正→变压器固定→检查验收 2.施工方法及难点、重点技术措施 2.1架空线路敷设 2.1.1线路路径选择 1)应根据农村发展规划相结合、方便机耕,少占农田。 2)路径短、交叉、跨越、转角少、靠近道路、方便施工、运行和维修方便。 3)应尽量避开易受洪水、雨水冲刷的地方,严禁跨越堆放可燃物,爆炸物的场院、房屋等地方立杆和地埋电缆。 2.1.2架空线路铺设 表面光洁平整,壁厚均匀,无露筋,跑浆现象。λ1)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放置地平面检查时,应无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地宽度不应超过 0.1mm,预应力应无纵横向裂缝。λ 杆身弯曲不应超过杆长的 1/1000。λ 电杆的埋设深度,应进行倾覆稳定验算。单回路的配电线路,电杆埋设深度不小于1.5m。λ 2)电杆须无裂纹、损伤,档距一般≤50米,架空电缆建议30米。 3) 跨越道路时,离地面距离>6米,离山坡、斜坡距离>4米,离高压线时距离>5米,其他线路距离>1米。

基站调测知识

1.简述DRI和RTF的含义。(5分) RI(Digital Radio Interface)代表载频的硬件(TCU/CTU),设置包括接收天线号,光纤接口板形式等。RTF(Receive/Transmit Function)代表载频的收发信功能,设置包括信号速率,是否BCCH载频,走哪条PATH,载频频点,是否跳频等。每个RTF在空中接口支持8个时隙的信息,因此它在E1链路上要求有2个64Kbit/s时隙支持它的业务数据。同一小区的DRI,不论哪一个,只要有一个激活,一定是作为BCCH的RTF占用发射,如果有DRI 没被RTF占用,则该DRI起冗余作用,称POOL DRI,即如有某个DRI故障,其RTF会自动转到POOL RTF。 2.规定馈线VSWR必须满足条件是多少? 符合天线驻波比 1.4的要求。 3.请写出GSM900环境下,CTU输出功率是多少瓦?通过DCF 一级合路后,输出是多少瓦?(4分) GSM900 CTU输出功率是60W, 通过DCF一级合路后,输出是20W。 4.简述HORIZON MACRO 基站中SURF的作用。(5分) HORIZON的SURF相当于MCELL6的IADU+3个DLNB,是上行射频信号的接收通道。其作用是通过分集接收A、B口,接收来自天线的上行无线信号,经滤波、放大,并经3选1电子开关,以选择所需天线,最后将信号送至收发信机的Rx口。并实现机柜之间的天线扩展。此外还有LOOPBACK提供的RF回送测试信号,送入SURF的接收端,以便在RF系统有故障时,判断故障所在。 5.请写出功率W与dBm的转换公式。(3分) dBm=10lgP/1mw(P:功率)。例如:P=20W。则10lg20000=10(4+lg2)=43dBm

电引入技术规范

一.基站低压市电引入施工规范 一般规定 采用的设备、器材及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件,设备应有铭牌。当采用无正式标准的新型原材料及器材时,安装前应经技术鉴定或试验,证明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 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应不低于本规范的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架空电力线路的施工及验收,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一)市电引入标准(满足一下所有要求) 1、埋地长度不宜小于15米。对于自建基站交流供电线路宜采用套钢管直埋地的方式引入机房, 2、采用铠装电缆埋地引入方式,电缆两端钢带应就近接地,接地方法同上。 3、供基站下电的高低压架空线路应与周围的树木、建筑等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4、变压器各接线端子应紧固无松动,确保电气接触良好,无氧化、发热现象,接线瓷瓶无破裂;变压器外壳无漏油痕迹。 5、变压器中性点、外壳的接地引下线应确保紧固良好,无断裂、松动现象。(二)搭火点要求(满足一下所有要求) 1、拱火点应合理,三相搭序应正确并美观。 2、连接应牢固,铜铝对接应用线夹,并做滴水湾。 (三)交流配电箱标准(满足一下所有要求) 1、交流配电箱位置正确(区分是否一体化配电箱),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 2、交流配电箱内各种接线连接正确并牢固。 3、进线应用开孔器、用橡皮圈保护。压接头用热缩套管。 4、交流配电箱与地面距离1.4米,采用2根长度>1.4米直径4-5厘米的镀锌钢管引下,一根套铠装电源缆,一根套箱体保护接地。 (四)油机市电切换箱(满足一下所有要求) 1、位置应合理、正确、便于移动油机发电。由各分公司确认。 2、压接头用热缩套管。 3、杆上装(油机切换)箱,箱底离地面距离1.7米,开关箱的整体不得倾斜,箱内接线工艺美观。 4、切换箱尽量安装在山坡脚下杆处,平地尽量装在机房最近杆处。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5、采用2根长度>1.7米直径4-5厘米的镀锌钢管引下,一根套铠装电源缆,一根套箱体保护接地。 (五)三相电要求(满足一下所有要求) 1、应使用护套颜色为黑色的三相四线制阻燃铠装电缆。 2、除租用机房外,三相线线径应不小于25mm2,中性线不小于25mm2。 3、交流中性线与保护地不接触,不合用。 4、三相四线,尽量各相均衡,单相电压范围为185V~265V。 5、电源线走线合理、整齐。 (六)杆路要求(满足一下所有要求)

工程施工要求和技术规范

第五章工程施工要求和技术规范 5.1施工要求 5.1.1施工准则 5.1.1.1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准后施工图设计进行施工。 5.1.1.2施工单位接到任务书,应制订详细的施工方案、计划和进度,保证按时完 成任务。 5.1.1.3施工单位接到施工图后,应组织相关的施工人员、讲解本次施工的要点、 要求和注意事项,使施工人员明确施工的性质、内容和任务。更好的,按期、按质、按量完成施工任务。 5.1.1.4施工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或部委颁发的法规、标准和规范。 5.1.1.5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或部委颁发的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或工 程及验收暂行技术规定,以及省电信公司的有关文件规定和要求。 5.1.1.6施工质量应以施工质量第一位宗旨,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 施工监督,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做到施工工艺精良,各种测试项目齐全、记录清楚、文字端正、数据准确。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5.1.1.7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施工操作程序施工,做到文明施工、文明生产。施工 中应做好防火、防电、防雷、防化学气体、防事故等预防性的工作,做到施工人员的安全及设备材料的安全。 5.1.1.8施工完毕,各项测试指标合格,需对电路进行割接时、施工单位应制订出 详细的割接方案、步骤和方法报建设单位和主管单位批准后进行割接并保证做到万无一失。 5.1.2施工工艺要求和测试要求 5.1.2.1设备安装 设备机架安装应按施工图平面设计位置安装。机架安装要求垂直、牢固、安装位置正确、方向一致,符合原邮电部及信息部通信设备安装抗震加固或设计文件抗震加固要求。新旧设备内的各种插件应按设计文件进行插接,不能插错,插接位置正确、牢固、不松动。 5.1.2.2槽道或走线梯的安装 槽道或走线梯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设计要求,与设计高度或原有槽道高度、水平一致,吊挂要垂直,安装位置正确,各种连接件、紧固件安装牢固符合抗震加固要求。 5.1.2.3音频线的布放 5.1.2.3.1 音频线的布放应按施工图设计指引的路由和方向布放,在水平和垂直的位置,电缆布放要平直不弯曲,绑扎要整齐、松紧要适度,转弯的地方要弯位适当、整

基站市电引入施工规范

市电引入施工规范 网络部传动中心 2016年8月03日 一、目录 二、市电引入类型概述 三、市电引入要求 1、市电引入线径要求 2、自建基站(机房)的市电引入要求 3、租用民房的市电引入要求 4、安全、文明作业要求 5、电表安装要求 6、变压器安装要求 四、市电引入施工标准 1、直埋施工标准

2、架空施工标准 3、搭火点施工标准 4、交流配电箱施工标准 一、基站市电引入类型概述 目前基站的交流供电基本以当地市电作为主用交流电源,而市电引入情况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自建机房类,原则上设有专用变压器,通过一路10KV高压引至基站专用变 压器,通过变压器降压后为基站设备供电;自建机房无专用变压器,从远 端的公用变压器引一路380V或220V至基站,为基站的设备供电。 2)租用民房作为机房类,设有专用变压器的基站,从租用低压配电系统的输出分路引至基站;租用民房无专用变压器的基站,就近从电力传输线缆处 取电引至电表,再从电表引至基站。 3)新建拉远站、室分站点、灯塔站点,一般就近从电力传输线缆处取电引至电表,再从电表引至基站。 二、市电引入要求 1、市电引入线径要求 农村和乡镇基站只考虑2G设备供电需求,交流电源引入容量要求不小于15kW,(自建变压器的基站,变压器容量建议按照20kVA选定),电力线缆线径应不小于4*25mm铝芯。 一般市区、城郊及县城基站考虑2G设备、3G设备、4G共址,交流市电引入

容量要求不小于20kW(自建变压器的基站,变压器容量建议按照30kVA选定),电力线缆线径应不小于4*35mm铝芯。 汇聚机房交流市电引入容量要求不小于30KW(自建变压器的基站,变压器容量建议按照50kVA选定),电力线缆线径应不小于4*50mm铝芯。 核心机房根据实际容量需求和预期容量要求,配置电力线缆线径。 2、自建基站(机房)市电引入要求 变压器至基站机房的电力线根据各基站情况可采用地埋引入或采用架空引入,对采用地埋引入电力线的基站,电力线要求采用电力电缆,其线径要求为16mm2(20KVA)/25mm2(50KVA)多股铜芯金属护套电力电缆或电缆穿钢管方式,电缆金属护套或钢管二端应就近作接地处理,对采用架空电力线引入的基站,在终端杆处引入机房交流配电箱的电力线应采用16mm2(20KVA)/25mm2(50KVA)的多股铜芯金属护套的电力电缆或电缆穿钢管,并采用地埋方式引入机房,其电缆地埋长度应不小于30米,电缆金属护套或钢管二端应就近作接地处理,如电缆埋设长度有困难,可采用沿机房四周地埋敷设的方法解决。 3、租用民房的市电引入要求 从大楼的供电系统引至基站,导线在楼内走线的,采用绝缘护套电缆引入基站即可。若有部分导线需在室外走线,则可采用金属护套电缆或绝缘护套电缆,室外部分穿钢管,引入基站,室外部分金属护套或钢管应就近作保护接地。 如果租用民房的基站是从远端的公用变压器引1路380V(或220V)至基站,负责基站设备的供电,处理方法参考新建基站无专用变压器的市电引入处理方 法。 4、安全、文明作业要求 1)高空作业人员应衣着灵便、穿软底鞋、綀身衣,并正确配戴个人防护用具。

2G基站维护常用命令

NOKIA FLEXI EDGE 常用命令 1、查看目前ET 的使用情况ZDSB 查看在该ET 中建有几条信令(OMUSIG,TRXSIG)以及信令编号和分配的位置:(如果该 ET 以前已经在使用中) ZDSB:::PCM=(PCM 号),; 2、查看该ET 中已建信令的工作状态ZDTI ZDTI: 3、查看BCSU 工作状态ZUSI: 查看有多少个BCSU 在该BSC 中,有多少BCSU 在WO,哪一个BCSU 处于SP 状态 ZUSI: 4、查看该BSC 中每个BCSU 中容纳的TRX 数量ZEEI ZEEI:::; ZEEI::BCSU;查看各BCSU 分配的TRX / OMU SIG 个数。 5、查看该BSC 中BCF 和BTS 的编号ZEEI ZEEI:; 或ZEEP:可看到BCF / BTS /基站名 6、查看基站参数ZEQO 查看CI,NCC,BCC,MCC,MNC,LAC,HOP,MAL,MO,MS,HSN1,HSN2 等等 参数 ZEQO:BTS=号,ALL; ZEQO:LAC=号,CI=号,ALL;两命令看一个小区的所有小区参数集7、查看该BSC 的BSC 编号,BSCID 编号ZQNI ZQNI:; 8、查看该BSC 下所包含的软件包ZEWL ZEWL:可看到同类站型软件包个数 9、查看该BCF 软件包ZEWO ZEWO:看基站版本、软件、工作状态、属性(NW/BU/FB) NW: NEW BU: BACKUP FB: FALLBACK

10、添加或绑定软件包ZEWA 如BCF 软件包有更新的要更换 ZEWA: 11、添加或使用绑定的软件包ZEWV ZEWV:命令可改变基站属性 三、基站的启动 1、激活OMU 信令ZDTC ZDTC:BF034:WO; //BCF OMU 信令激活// ZDTC:T0341:WO; //LAPD 载波信令的激活// ZDTC:T0342:WO; ZDTC:T0345:WO; ZDTC:T0346:WO; ZDTC:T0349:WO; ZDTC:T034A:WO; DTC:修改D-CHANNEL 的状态,有四种状态:WO(工作)、BL (中断)、AL(允 许激活)、AD(拒绝激活)。 2、解锁TRX ZERS U:UNLOCK(解开);L:LOCK(闭) ZERS:BTS=034,TRX=1,:U; ZERS:BTS=034,TRX=2,:U; ZERS:BTS=035,TRX=5,:U; ZERS:BTS=035,TRX=6,:U; ZERS:BTS=036,TRX=9,:U; ZERS:BTS=036,TRX=10,:U; 3、解锁扇区ZEQS U:UNLOCK(解开);L:LOCK(闭) ZEQS:扇区号 4、解锁BTS ZEQS 参数说明:U 改为L 即可锁住基站,在ZEQS 中还可以加参数FHO 让用户在一定的时间内 切换出去再锁站,从而减少或避免用户掉话。 解锁顺序为TRX-BTS-BCF,锁站顺序则相反 ZEQS:BTS=034:U; ZEQS:BTS=035:U; ZEQS:BTS=036:U;

GSM基站调测手册

基站调试手册

内容提要 GSM基站调测专题资料详细介绍了MOTOLORA GSM基站硬件设备的调测流程,其中包括了基站的电源设备调测和基站系统的启动、自检、调测等项目。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读者将掌握GSM基站调测的要求,对基站调测内容及调测的具体步骤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以指导读者着手进行基站调测。 本专题的受用对象为G网的工程安装调测、运维和管理人员。

目录 一、调测 (3) 1、电源设备的调测 (3) 1)上电前准备 (3) 2)上电 (3) 2、启动基站系统 (3) 3、基站系统自检 (3) 4、基站系统调测 (4) 1)前提 (4) 2)基站接收部分校正 (7) 3)基站发射部分测试 (9) 4)基站传输通路测试 (10) 5)基站数据库装载 (11) 6)基站数据库检查 (11) 7)基站告警检查 (12) 8)基站通话测试 (12) 9)基站覆盖测试 (13)

二、附录 (14) (一)测试信号道与频率的对应关系 (14) (二)正常驻波比下的发射功率和反射功率对应关系 (15) (三)测试线 (16)

一、调测 1、电源设备的调测 1)上电前准备 ?输入电压可为-48V或 +27V。+27VDC电压范围为20-30V,-48VDC电压范围为40-60V。 ?机架电源输入端子正负极的检查。 ?机架上所有电源开关置于OFF状态。 ?对于M-CELL6 多个机架,需要扩展接收通道时,要设置IADU 板上的开关,一般将开关的第三位设置为ON,即将DLNB 2 的信号进行扩展。 ?检查光纤连线,接收连线,发射连线是否连接正确。 2)上电 ?测量机架电源输入端两端的电压。 ?输入电压正常并记录,再依次将机架开关置于ON状态。 2、启动基站系统 1)天馈线已与基站连接好。 2)2M信号线已与BSC相连并进一步确认收发正常。基站等待BSC下载数据。

市电引入技术规范书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XX分市电技术规范书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 2014年12月 目录 1、项目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新建基站市电引入类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市电引入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建基站设有专用变压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建基站专用变压器10KV引入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建基站设有专用变压器380V低压电缆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建基站无专用变压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租用民房的基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用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市电引入距离测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技术标准和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项目概况 承包方式:本工程采用交钥匙总承包工程模式,包设计、包施工、包材料、包质量、包工期、包安全生产、包文明施工、包谈点、包协调、包报装、包青苗赔补、包二次搬运、包站点验收移交前材料看管、包高压接火(需

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第一章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的具体条款需要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和开发公司对项目质量的要求做适当调整) 一、基本技术要求 1、本工程必须实现的技术功能:_住宅的基本功能 2、本工程执行的技术规范、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及验收规程DBJ15-201-9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4--92、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 J73-91、 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 50221-95 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3—98、 非承重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技术规程SJG 06-1997、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7-94、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DBJ15-19-97、_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GB50168-92、GB50169-92、 GB50170-92、GB50171-92、GB50182-93、GB50182-93、GB50254-96、 GB50256-96、GB50257-96、GB50257-96、GB50258-96、GB50259-96、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0-310-88、 施工应主要根据以上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 3、本工程技术要求:严格按有关规范组织施工,解决住宅施工通病,杜绝渗漏。 二、施工技术操作细则 第一部分土建及室外工程 第一条屋面工程 1.1.屋面施工做法:

1.1.1.上人平屋面构造做法:(露台) (1)10mm厚铺地缸砖面层,用干水泥擦缝,设分格缝≤2m×2m,留10mm宽缝,填1∶3水泥砂浆 (2)撒素水泥面(洒适量清水) (3)40厚C20细石混凝土,内配筋?4@150双向,设分格缝≤2m×2m,(钢筋必须断开),缝宽20mm,缝内嵌PVC防水油膏 (4)25厚发泡聚苯乙烯板保温层(容重:30kg/m3) (5)体积比1:3:8(水泥:砂:陶粒)陶粒混凝土找坡2%(累计)并压平,最薄处20厚 (6)4厚APP防水卷材(热粘),接缝处用抹刀热抹平 (7)2厚JS防水涂料在山墙四周、屋面管道周围涂刷加强层,宽度至少250,卷起高度至少250 (8)C20细石混凝土找坡1%并压平(最薄处20厚) (9)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1.1. 2.非上人平屋面构造保温做法:(主楼屋面) (1)40厚C20细石混凝土,内配筋?4@150双向,设分格缝≤2m×2m(钢筋必须断开),缝宽20mm,缝内嵌PVC防水油膏 (2)25厚发泡聚苯乙烯板保温层(容重:18kg/m3) (3)体积比1:3:8(水泥:砂:陶粒)陶粒混凝土找坡2%(累计)并压平,最薄处20厚 (4)4厚APP防水卷材(满贴热粘),接缝处用抹刀热抹平 (5)2厚JS防水涂料在山墙四周、屋面管道周围涂刷加强层,宽度至少250,卷起至少250 (6)C20细石混凝土找坡1%并压平(最薄处20厚) (7)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1.1.3.非上人平屋面构造不保温做法:(核心筒塔楼屋面) (1)15厚1:2水泥砂浆粉面抹光 (2)40厚C20细石混凝土,内配筋?4@150双向,设分格缝≤2m×2m(钢筋必须断开),缝宽20mm,缝内嵌PVC防水油膏 (3)4厚APP防水卷材(满贴热粘),接缝处用抹刀热抹平 (4)2厚JS防水涂料在山墙四周、屋面管道周围涂刷加强层,宽度至少250,卷起至少250 (5)C20细石混凝土找坡2%并压平(最薄处20厚) (6)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1.1.4.种植土屋面:(汽车库顶板) (1)250-400厚种植土 (2)聚脂无纺布滤水层(120G/M2),四周上翻100高,端部通长用粘结剂 50 高 (3)80厚粒径15-20陶粒排水层

基站数据指令

开新站必加85数据-------rlclc:cell=,hrtrx=“”;(除bsc302的bsc用)rlclc:cell=“”,ahrtrx=“”;(bsc302用) 在闭传输的时候,有时候删了传输闭不了,那是时隙还没有闭,用blodi:dev=rblt2-“”&&-“”;先把时隙给闭了,在用dtbli:dip=“”rbl2;闭传输。 一、查看指令 查看小区状态rlstp:cell=””; active为开halted为未开 查看载波状态rxcdp:mo=rxotg-“”; 查看是否开跳频rlchp:cell=””; 查小区站名rxtcp:mo=rxotg-“”; 查看小区TG rxtcp:moty=rxotg,cell=””; 查看告警rxmfp:mo=rxotg-“”,subord,faulty; 查看时隙rxapp:mo=rxotg-“”; 查看TG状态rxmsp:mo=rxotg-“”,subord; 查看传输状态dtstp:dip=“”rbl2; dip号可以是多个,例1rbl2&2rbl2,或更多查看配置rxmfp:mo=rxocf-“”; 查看EDGE rlbdp:cell=””; 改EDGE数rlbdc:cell=””,chgr=1,numreqegpsbpc=””; 查看频点rlcfp:cell=””; 查看小区信道状态rlcrp:cell=””; 可以跟一个小区也可以跟all。 查看信道组rldgp:cell=””; 查看小区定义参数rldep:cell=””; 如CGI、BSIC、BCCH、等 查看监控告警rlslp:cell=””; 测试时隙rxtei:mo=rxots-“”--“”--“”; 查看邻区rlnrp:cell=””,cellr=all,nodata; 查看t3212 rlsbp:cell=“”;激活小区的时候用 查看功率rlcpp:cell=“”; 查看话务量rrtpp:trapool=all ; Rllop:cell=" "; 查看传输质量Dtqup:dip=“”; 查看所在BSC下Rllap:lai=all; 所有的小区

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

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第一分册土石方与爆破工程 DGJ32/J27—2006 第二分册地基与基础工程 DGJ32/J28—2006 第三分册砌体工程DGJ32/J29—2006 第四分册混凝土结构工程 DGJ32/J30—2006 第五分册钢结构工程 DGJ32/J31—2006 第六分册钢网架工程 DGJ32/J32—2006 第七分册地面工程 DGJ32/J33—2006 第八分册门窗工程 DGJ32/J34—2006 第九分册装饰工程 DGJ32/J35—2006 第十分册防水工程 DGJ32/J36—2006 第十一分册脚手架工程 DGJ32/J37—2006 第十二分册结构安装工程 DGJ32/J38—2006 第十三分册水暖卫生设备工程 DGJ32/J39—2006 第十四分册电气工程 DGJ32/J40—2006 第十五分册通风空调工程 DGJ32/J41—2006 第十六分册工业管道工程 DGJ32/J42—2006 第十七分册焊接工程DGJ32/J43—2006 第十八分册窑炉砌筑工程 DGJ32/J44—2006 第十九分册绝热防腐工程 DGJ32/J45—2006 第二十分册设备安装工程 DGJ32/J46—2006 第二十一分册建筑幕墙工程 DGJ32/J47—2006 第二十二分册建筑智能化工程 DGJ32/J48—2006 第二十三分册洁净系统工程 DGJ32/J49—2006 第二十四分册大型施工机械 DGJ32/J50—2006 第二十五分册拆除工程 DGJ32/J51—2006 第二十六分册外墙外保温工程 DGJ32/J52—2006

爱立信RBS6601基站调测流程

爱立信RBS6601基站调测流程 1.工具及软件 笔记本电脑一台,必须带串口或USB转串口 OMT线缆和读卡器 以下是串口和水晶头转接数据线的做法:(水晶头的1,2,3与九针头母头5,3,2互接) 2.电脑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安装配置 笔记本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Windows XP/Windows Vista 注:OMT 最好不要安装在Windows7操作系统上 OMT版本: RBS6601基站的集成测试所使用的OMT软件版本为R41H。 需要灌入CF卡的版本为29E。

3.硬件状态检查 电源状态检查 检查电源的类型,直流电还是交流电,电压是否正常。(6601设备最好使用C32以下的空开或熔丝)。 硬件配置检查 站型是否和设计文件一致 扇区的配置是否和设计一致 传输状态检查 确认传输类型是否和设计文件一致 传输线是否安装完成 确认传输是否已连通 4.本调及挂站 串口线的一端连笔记本USB接口,另一端连RBS6601数字单元(DUG)上的LMT A 口。其中CF卡是在BUG单元的侧面,需要用T-20把BUG拆出取卡。 RBS6601设备一般有3*4和3*8这2种配置。不同的配置在硬件安装上也略有不同,下面将分别说明两种配置的硬件安装方面的区别和创建IDB的区别。 IDB的创建——配置为900MHZ,RUS载频数为3*4,机柜为6601 3*4的配置中,室外RRU单元3个,每个小区一个。室内MU单元的BUG单元也只需要一个。

选择机柜型号,电源类型。请根据现场情况,千万不能定错机柜及电源。配置完成后点击“OK”确认。 机柜选择完成,开始选择antenna sector setup(天线扇区设置),点击New按钮。选择本扇区RUS型号(RBS6601机柜900MHZ,RUS载频数为3*4为例),如下图所示。配置完成后点击“OK”确认。

门窗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门窗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1、木门制作与安装工程 本工程装饰木门必须采用成品门,不得现场加工制作,木门材质颜色及其配件以实物样板为准,质量不得低于实物样板。 (1)木门制作与安装工程材料要求: 按照施工图纸设计要求。 ①板材:室内装饰工程中的木门应采刚厚木夹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材料, 在潮湿环境内须采用防水胶合板。 ②小五金:要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小五金,且有相应的合格证等资料。 ③油漆: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油漆涂料。 (2)木门:必须采用成品门,不得现场制作。 (3)装饰木门的安装工艺 ①门框的安装 安装方法:门框有两种安装方法,其施工工艺如下: a先立口法。在砌墙前把门框按图纸位置立直、找正,并固定好。这种施工方法必须在施工前把门框做好运至现场。 b后塞口法。在砌墙时预先按门尺寸留好洞口,在洞口两边预埋木砖,然后将门框塞入洞内,在木砖处垫好木片,并用钉子钉牢(预埋木砖的位置麻避开门扇安装铰链处)。 ②施工要点 a先立口安装施工: 当砌墙到室内地坪时,立门框:碰到窗台时,立窗框。

立口前,按照图纸上门的位置、尺寸、把门的中线和边线画到地面或墙上。砌墙过程中不要碰动支撑,井应陌对门框进行校正,防止门框山现位移、歪斜等现象。砌到放术砖的位置时,要校核是否垂直,如有不直,在放木砖时要随时纠正。否则,木砖砌入墙内,将门框固定,就难以纠正。每边的木砖不少于2~3块。 同一墙面的木框应安装整齐。可先立两端的门框然后拉一通线,其他的框按通线竖立。 这样可保证同排门框的位置的标高一致。 立框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特别要注意门的开启方向,防止出现错误难以纠止。 注意图纸上门框是否是在墙中,还是靠近墙里皮。如果是里皮的,门框应出里皮墙面(即内墙面)20mm,这样抹完灰后,门框正好和墙面相平。 b塞口安装施工: 门洞口要按图纸上的位置和尺寸留山。洞口应比门口大30~40mm(每边大15~20mm)。砌墙时,洞口两侧按规定砌入木砖,木砖大小约半砖,间距不大于1.2m,每边2.3块。 安装门框塞进门洞内,用木楔临时固定,用线锤和水平尺校止。校正后,用钉子把门框 钉牢在木砖上,每个木砖上应钉两个钉子,钉帽砸扁冲入梃内。 立口时,一定要注意门的开启方向。 ③门扇的安装 A.施工准备:安装门扇前,先要检查门框上、中、下三部分是否一样宽,如果相差超过5mm,就必须修整。核对门扇的开启方向,并打记号,以免把扇

MOTO基站BSS常用指令(日常使用收集版)

复位/重启/锁 i/reset_d/l 0 site 站号重启或锁基站 i/l 站号 dri 0 0 复位或锁载频 i/l 0 mms mms口复位或锁mms i/l 0 path 站号 0/1 复位或锁path i/l 0 rsl 站号 0 复位或锁rsl l 站号 eas 0 0 锁外部告警(如高温告警,烟感,空调等) DISP(显示命令) disp_site 显示某站 disp_act 站号显示某站的告警 disp_cell_s 站号显示某小区占用 disp_cell 4 6 0 0 0 29466 CI 显示某小区参数 disp_equ 站号 dri 0 0 full 显示0 0载频定义数据(如载频类型,槽位,装备机柜,天线口选择等,double=ctu2 single=ctu1) disp_eq 站号 rtf 0 0 显示0 0 RTF定义数据 disp_eq 站号 cab 1或0 显示M 或H disp_ele bsic 站号 all 查看基站所有小区的bsic 基站识别码 disp_mms 0 mms口查看BSC的mms口时隙占用(亦可查看某站的mms口占用) disp_mms_ts_usage 0 mms口查看BSC的mms口时隙占用(亦可查看某站的mms口占用) disp_in 看时段 disp_stats 时段 intf_on_idle cell=4 6 0 0 0 29466 CI 看干扰值 disp_stats 时段 path_balance cell=4 6 0 0 0 29466 CI 看PB 值(PB过低,下行有问题,基站发射通路问题,PB过高,上行问题,接收有问题)disp_stats 时段 rf_losses_tch cell= 4 6 0 0 0 29466 CI 看掉话 disp_stats 时段 ber cell=4 6 0 0 0 29466 CI 看误码率 disp_stats 时段 fer cell=4 6 0 0 0 29466 CI 看误帧率 disp_stats 时段 total_calls cell=4 6 0 0 0 29466 CI 通话总数 disp_rtf_ch站号 rtf号看载频时隙占用情况 disp_ho站号显示某站的跳频频点 disp_p 0 看BSC gproc板状态 disp_0 msi * * 看BSC msi板状态 disp_nei 4 6 0 0 0 29466 CI 看某小区的相邻小区 disp_nei 4 6 0 0 0 29466 CI 4 6 0 0 0 29466 CI(相邻小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