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医院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二甲医院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二甲医院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第一篇、医疗统计指标分析及应用

二甲医院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第二篇、2013年医院卫生统计工作总结

二甲医院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阆中xxxxx医院

二0一三年度卫生统计工作总结

2013年,xxxxx医院卫生统计工作在市卫生局的领导下,在全院职工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统计工作全局。以落实全省卫生统计工作会议和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为重点,以抓统计信息基础工作,求真务实,努力做到工作思路有突破,工作方式有特色,不断开创卫生统计信息工作的新局面。经过卫生统计信息人员的辛勤努力,较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卫生统计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不断加强卫生统计人才培养

自从2012年统计工作引入网络直报系统以来,我医院的网络直报进程也不断加快,由于去年我院对卫生统计人员进行了大的变动,把年轻的懂电脑的人员充实到卫生统计工作中来,以保证我辖区统计工作更全面、更快的发展。

二、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优化软件环境。

统计工作是一项责任性强,业务性强,工作量大的差事,需要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管理有方的工作队伍,为炼就一支这样的队伍,院领导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提高基础信息质量,使我院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统筹兼顾、分布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安全保密为前提的统计分析、季度年度报表。领导也对统计工作非常重视,加强对统计工作的

考核力度,切实解决统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领导高度重视为统计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扎实开展日常工作

统计工作可以说是卫生系统的一个窗口,为使之成为一个文明窗口,我们兢兢业业在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勤于学习,提高素质。从事统计工作必须熟练掌握、精通统计工作的各项业务工作,能及时准确地解答各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学习,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二是坚守岗位,

优质服务。统计工作工作量大,指导信息引导服务工作,保证了本辖区计算机信息网络畅通。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但面临的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形势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一是统计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责任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方面新进的统计人员年纪轻、接受能力强,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对统计业务还不是很熟悉,特别是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统计口径不熟,容易造成漏报现象。二是由于专业结构的局限,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发挥作用不强与省厅要求相差较远。三是统计质量不高。仍然存在统计错报现象。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增强他们的操作能力,争取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加可靠、及时的依据,努力配合我市统计工作的创建工作。

阆中xxxxx医院

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2013年第一季度医疗统计分析

二甲医院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2013年第一季度医疗统计分析

一、门急诊部分

1、门急诊总人次2013年第一季度门诊35062人次,平均每工作日人次为385人次。同比2012年第一季度门诊19967人增加15095人次,增加了76%,平均每工作日上升163人次。2013年第一季度门诊收入6171210元,平均每诊疗人次医药费176元,同比2012年第一季度门诊收入5127424元增加了1043786元,增加了20%,平均每诊疗人次医药费下降80元。

2、各科室门诊情况

综上分析第一季度门诊人次增多的原因,多为加强了挂号管理,即(初诊号与复诊号)说明门诊挂号管理初现成效。人均费用下降总收入增加,说明门诊病人明显增多。大部分科室门诊人次趋于增长,外科下降与其没有门诊科室有关。

二、住院部分

1、出院人次及出院者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日情况

2 、病床周转次数、病床工作日、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人数、药占比、次均费用。二甲医院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2013年第一季度住院收入20156454元同比2012年第一季度住院收入15643593元增收4512861元。

3、妇科系统第一季度共收住院患者1713例占全院住院患者31%,其中生育部分为1440例占全院住院患者26%,占妇科系统的84%;正常分娩798例占全院住院患者14%,占妇科系统的47%,占生育部分的55%;侧切分娩270例占全院住院患者5%,占妇科系统的16%,占生育部分的19%;剖宫产642例占全院住院患者12%,占妇科系统的37%,占生育部分的45%;妇科病273例占全院住院患者5%,占妇科系统的16%。

4、儿科系统: 第一季度共收住院患者1999例占全院住院患者36%;

5、内科系统第一季度共收住院患者1270例占全院住院患者23%;

6、外科系统第一季度共收住院患者344例占全院住院患者6%;

7、急诊科第一季度共收住院患者247例占全院住院患者4%;

8、实时住院手术人次2013年第一季度914例。其中外科103例占总手术人次的11%;骨科85例占总手术人次的9%;妇科系统共计726例占总手术人次的79%;剖宫产手术658例占总手术人次的72%,占妇科系统的91%,妇科病手术68例占总手术人次的7%,占妇科系统的9%.

妇产一科389例占总手术人次的43%;妇产二科337例占总手术人次的37%;

综上分析第一季度住院人次,住院收入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

1、从数字可以看出妇科系统略有下降,说明妇科系统病源基本达到峰值。从妇科系统病员占比情况来看,生育部分占的比重大。而妇科病部分占比较小,说明我院妇科病部分诊治还比较薄弱,希今后加大妇科病技术水平的提高,把增长妇科病的病员作为提升妇科系统新的增长点。从剖宫产率明显增高来看,说明我院产房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人员资质有待加强。

2、其它系统(内、儿、外及急诊)均趋于上升之势。尤其是内科系统增长明显,已成为我院即妇儿龙头科室之后

第四篇、对医院统计分析报告的体会

二甲医院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第五篇、确定医院统计分析报告选题的技巧

二甲医院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第六篇、《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简版

二甲医院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总体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绩显著。

新医改取得了预期的阶段性成果,百姓得到实惠,医务人员初步感受鼓舞,体现了中国国情,探索了中国医改理论,坚定了对中国医改道路的自信。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依然面临着问题、风险和挑战,有时甚至较尖锐。

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健康梦”,系统总结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成果,大胆探析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解决思路与建议,以期对“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在国家教育部的支持下,华中科技大学方鹏骞教授率领其团队,依据其二十多年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密切观察与研究、亲身实践与思考,主持编纂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卫生改革与发展绿皮书系列)。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4》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论,分别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沿革与展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卫生筹资及其绩效分析;中国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评价;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监管体系评价。第二部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专题分析,分别为均等化视角下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调查报告;全民健康覆盖目标下的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与整合;中国基本药物制度的发展;中国民营医疗机构问题、反思和展望;中国中医药服务体系的特色与展望;中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发展;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

本报告数据资料来源权威详实,全部是国家统计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国家部委和研究机构编撰的统计年鉴或各种研究报告;大部分专题论述均从改革开放起直至现在,编写者力图通过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各领域长时间大跨度的脉络梳理,探究各个时期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经验策略与路径选择,追本朔源,理清当前医改中的成果与难点的前因后果。

一、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经验、成绩与成果

1、城乡居民整体健康水平持续改善。

人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在我国60多年的发展历程里延长了35岁,这在全世界都是比较罕见的;

我国婴儿死亡率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前的200‰下降到2013年的5‰,已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47/10万下降到2013年的22/10万,低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但与经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

注人均预期寿命指出生时预期寿命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2、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政府卫生财政投入逐年递增。

卫生总费用增加,政府卫生支出比重稳步上升,2013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318695亿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达57%,与2009年比较,增长87%;

在2013年卫生总费用中,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支出分别占到30.1%、30%和39%,与2009年比较,2013年政府卫生支出比重上升6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3、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不断完善,卫生服务可及性增加

4、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总量持续增加

到2013年底,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971万人,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由2009年75人增加到2013年06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由2009年39人增加到2013年05人。

5、医疗机构床位持续增加,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全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32张增加到55张。

6、新医改取得阶段性成果

(1)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在全国17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已经在多个层次、多措施任务并行发展

第一,在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寻求突破;二甲医院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第二,在实现管办分开和政事分开方面开展试点,实现公立医院出资人角色的明确。

第三,在增进城市公立医院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多元化办医格局。

第四,发展中西部边缘地区公立医院的能力。二甲医院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第五,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提供一揽子改革措施,实现改革的政策群,以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为切入点,全面调整药品定价机制,医院内部薪酬模式等。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卫生统计年鉴》

患者门诊满意度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以第三方身份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门诊患者总体满意度均值为719%,2013年总体满意度均值为804%。

(2)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初步建立,“因病致贫”问题得到缓解,居民就医的经济负担得以减轻。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下降。2013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比2009年下降了6个百分点。医疗保障制度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了化解医疗风险的保护屏障。

城镇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在1990-2000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11%,农村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在1990-2002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79%,

2000年后,城镇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年平均增长速度更降低至184%;其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年平均增长速度锐减为54%;

(3)初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下降趋势。

(4)我国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来,基本药物配备率呈上升趋势,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呈

7、卫生法制化建设逐步深入,健康权益得到保障。近几十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十几部法律。

8、中医药工作得到重视和发展,传统医药惠及更多民众。2013年全国中医

医院诊疗人次达43723万人次,较2009年(30148万人次)增加了41%。

9、卫生信息化得到快速推进。卫生信息化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新医改的突破口。卫生信息技术支撑将大力促进新医改政策的落地,推动卫生和人口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将重组人口和卫生服务要素,重塑卫生服务业态,改变全民健康面貌。根据CHIMA《2013-2014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受访的590家医院中,应用住院医生工作站、门急诊医生工作站和电子病历的医院达到708%,788%,632%。该比例较之2012-2013年度有明显提升,说明我国医院信息化和电子病历的实施情况良好,发展迅速;我们预测,未来我国医疗卫生市场对卫生信息化人才的年需求量将不少于25万人。

二、中国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第七篇、二甲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

二甲医院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二甲医院评审标准与评价细则

一、医院管理(168分)

1

2

3

4

第八篇、2013年2季度医院院内感染统计分析报告

二甲医院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医院院内感染统计分析报告二甲医院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检验科微生物室

本报告根据2013年03月21日~2013年6月20日的药敏试验数据,经统计所得出的分析报告。一.细菌的检出类别

2013年09月21日~2013年12月20日共收集细菌培养标本137例,其中分离出有临床意义的细菌总数为20株,阳性率为15%,革兰氏阴性菌5株,革兰氏阳性菌6株,真菌0株。具体见表一。

二.细菌的耐药试验

细菌试验采用“新科”药敏板,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对试验中

三.本期药敏试验总结

1)这个季度细菌的培养总量还可以,菌株分离结果还是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本期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主要还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表;无真菌生长。

2)对革兰氏阴性菌较敏感的药物还是洛美沙星、头孢西丁、氨曲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等;对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药物还是呋喃妥因、利福平、万古霉素。

3)细菌对青霉素,哌啦西林表现较强的耐药性,应引起医院感染科的重视。

检验科细菌室

2013年6月24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