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选择出兵的原因分析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选择出兵的原因分析

[6115](2009-02-27)

摘要: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局部性战争之一,中国参与了这场战争。本文是基于层次分析的方法,对中国选择出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朝鲜战争;中国;美国;苏联;出兵原因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大的局部性战争之一[1],既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之间的意识形态战争,也是美苏两强争霸在朝鲜半岛的体现。中国作为与朝鲜半岛接壤

的国家,也卷入到了这场战争。

朝鲜战争开始于1950年6月25日,是朝鲜出动军队全面进攻南韩,实行武力统

一朝鲜的战略。[2]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命令驻日本的美国远东空军协助韩国作战,27日杜鲁门命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同时宣称

台湾法律地位未定。7月和9月,美国先后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组建联合国军,以武

力占领和统一朝鲜。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接着迅速向北推进。针对美国蓄意扩大朝鲜战争的阴谋,中国政府一再提出严正警告。9月30日,中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宣布:“中国人民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中国不会坐视美国打到中朝边界”。10月3日,周恩来总理请印度驻华大使转告美国“如果美军超过三八线[①],中国一定要管”。[3] 然而,美国决策者对中国政府的警告置若罔闻。南朝鲜军和美军分别于10月1日和7日越过三八线,并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附近。随着局势的发展,中国最终选择了出兵朝鲜。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安东(今称丹东)、河口(即宽甸县长甸镇河口)、辑安(今称集安)等多处地点秘密渡过鸭绿江,10月25日发动突袭。那么,中国为

什么会选择出兵朝鲜呢?

本文将用华尔兹的层次分析法来分析出兵的原因。华尔兹在《国际政治理论》[②]中认为用层次分析法来分析问题时,应划分为体系(包括结构和过程)和单元(包括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

从体系层面来说,中国出兵朝鲜具备可能性。

(1)结构上,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③]。

两个超级大国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争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国际局势紧张。朝鲜半岛存在两极格局(美日韩和苏中朝),从而使它成为两大阵营在亚洲争夺的焦点。

美苏作为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愿意发生正面冲突,使得中国成为苏联在朝鲜战场上的“代言人”:苏联在二战中损失惨重,承受了巨大的破坏和牺牲,急需一段和平时期休养生息,振兴国力。斯大林不愿在二战刚结束不久就和美国发生战争,但又不愿坐视美国在远东扩张势力,因此,他只能“劝说”中国出兵。

(2)过程上,主要体现在各国之间的互动。

对于中苏两国,根据前苏联公布的材料[5],朝鲜领导人自从建国开始就已经开始考虑统一祖国的问题,并且向苏联领导人提出自己的想法。斯大林由于担心美国因此出兵干涉和可能导致苏美之间发生军事冲突,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同意这么做。中国刚从内战中解脱出来,急需集中精力解决国内问题,不可能支持在中国东北边境爆发一场对中国安全造成威胁的战争。所以在1950年6月之前对战争毫无准备,也从未与斯大林、金日成讨论过统一朝鲜的问题。

大约在1950年初,斯大林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同意了朝鲜以武力统一祖国的计划,但表明自己不会直接介入这场战争。朝鲜战争爆发后,起初形势向朝鲜“一

边倒”,朝鲜领导人也没有需要中国出兵的打算,当麦克阿瑟的军队在仁川登陆后,

朝鲜战局发生重大变化,朝不利于朝鲜的方面转变。苏联不愿在战场上与美国发生正

面冲突,同时朝鲜也仰仗苏联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迫于压力才改变

了原定的收复台湾的战略转而入朝抗敌。

对于中美两国,中美敌意互动,使得冲突进一步升级。首先,美国误判中国不会

出兵援助朝鲜,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并派兵援助越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

过“三八”线,使得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看到与美国可能来自朝鲜、越南或台湾方向

上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6] 。

在中国出兵朝鲜的问题上,苏联、朝鲜起到了一个“推力”作用,美国则是“拉力”。

从单元层面来说,中国出兵朝鲜可能性增大。

(1)国家层次

第一,中国出兵朝鲜,在很大程度上与地缘政治的考虑密不可分的。朝鲜半岛独

特的地缘政治地位使得它很容易成为大国争斗的场所,日本把朝鲜看作是从亚洲大陆

伸出的一把匕首;俄国则把它看成是对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威胁;美国把它作为限制共

产主义扩张,实施‘遏制’战略的关键部位[7]。中国和朝鲜的地缘关系用“唇亡齿寒”来形容不为过,朝鲜半岛是中国对抗外来侵略的桥头堡,对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

战略价值。

第二,中国出兵朝鲜,是对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受到威胁的忧虑。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所作所为使中国感到了安全压力。正如人民日报说:“美国帝国主义者围绕中国,他们布下长蛇阵形成封锁;北起南朝鲜。它延伸到日本、琉球群岛、台湾和菲律宾,止于越南”。[8]

麦克阿瑟越过“三八”线后,朝鲜人民军迅速败退,斯大林已决定放弃朝鲜,通

知金日成退入中国东北。这样可能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

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9]东北如果被美占领,这对中国当然十分不利,美国打进东北后,苏联可以根据中苏同盟条约也派兵到东北,无论是东北被美占领还是为苏联控制,中国都无法保证对东北的主权,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把战争阻止在国门之外。

因此在中国面临严重威胁,在对美国多次严重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为了保卫国家

安全和主权完整,毛泽东等领导人决定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但是如果美国在“三八”线前停止进攻,中国的介入是可以避免的,战争就会在1950年结束。[10]

第三,中国出兵朝鲜,是履行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主义义务以及避免被指责走上

铁托式道路。

中苏两党曾达成了一个共识[④],斯大林希望中国成为东亚地区革命事业的“负

责人”,应当履行对东亚各国革命所承担的责任。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领导人考虑

到了自身承担的责任,把抗美援朝看作是社会主义国家应尽的国际义务。在中共中央

政治局讨论要不要出兵朝鲜时[11],毛泽东说“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

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周恩来也指出:“为了保卫和平,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侵略,决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国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彭德怀

更是慷慨激昂地表示“我们常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要比资本主义阵营强

大得多,我们不出兵支援朝鲜,怎么显示得出强大呢?……为了扩大社会主义阵营,也

要出兵。”、“对美国来说是最不利的,对亚、非、拉美民族运动,对各国劳动人民

解放运动是有利的,中国人民当然要付出很大代价,但是将赢得国际人民和民族运动,那也是值得的。”

斯大林对中国心存忧虑,一直怀疑中国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担心中国有可

能南斯拉夫化,最终倒向西方。中国入朝作战,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苏联因此增强

了对中国的信任。

(2)个人层次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领导人对出兵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出兵问题上,中国领导人几乎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使用武力的问题[12]。因为他

们都是职业革命者,经历过无数次危机,而且有丰富的战争经验,最终通过暴力取得

了政权,并且对自己久经沙场的军队抱有信心,所以会很自然地考虑到使用武力的问题。

毛泽东主要表现出了他的革命的信念和意志,特别是当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碍到中国解放台湾的战略部署时,毛泽东的确被激怒了,他本性中的革命热情

和好斗精神再次被激发出来。他在出兵决策时曾说到“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

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13]

周恩来在整个决策的过程中一直是附和支持毛泽东,主张出兵朝鲜,他说:“如果给以打击,让它(美国)在朝鲜陷人泥坑,敌人就无法再进攻中国,敌人内部的矛盾也

会发生。”[14]

据彭德怀当时的秘书王亚志回忆,彭德怀最初也不主张出兵援朝,理由是苏联不

出面而让中国打头阵,中国军队同朝鲜南方军队交手有获胜把握,但同美军较量则困

难很大。为争取彭德怀的支持,毛泽东在私下同他交换意见,列举了中国军队可以出

战的三条理由:一是苏联已同意向中国提供军事装备;二是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不可能将全部军力集中在亚洲;三是即使中国出兵失利、甚至让美军一时打入东北也没

有关系,这样美国就欠了中国一笔债,以后还可以找美国人算账,如果现在不打一下,以后也就没有机会了。彭德怀最终也被毛泽东说服,决定支持毛的主张,同意出兵朝鲜,他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

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15]

最后,支持出兵朝鲜的意见占了上峰,反对意见不被采纳,使得出兵朝鲜有了更

大的可能性。

中国出兵朝鲜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也是深远的。最终把美国拒于国门之外,维护了国家安全和主权完整;中国出兵,进一步消除了苏联的担忧,巩固了中苏同盟关系,重建了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也提高了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地位和威信。

廖金宝(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

参考文献

[1] (韩)金东吉.“三国同谋论”分析:朝鲜战争起源的再思考[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3

[2] 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和朝鲜战争[M].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P9

[3] 周恩来外交文选[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P25,19

[4] 肯尼斯·华尔兹著、信强译、苏长河校.《国际政治理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4年12月第2次印刷

[5] More Documents from the Russian Archives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Bulletin, Issue 4, Fall1994. p.60~61

[6] 霍克利.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的回忆[J].中国季刊,1984(4);沃伦·科亨.与中国朋友的谈话:周恩来的助手对40年代和朝鲜战争时期中美关系的见解[J].外交历史,1987(11).

[7] 秦文甫,郭建良.朝鲜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探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

[8] 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M].海南出版社,2006.3, P455

[9] 同上,P456

[10] 罗斯玛丽·福特著,沈志华译.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朝鲜战争的政策分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6.

[11] 颜声毅.朝鲜战争:俄罗斯公布秘密档案[J].国际展望,2000.10

[12] 章百家. “杭美援朝”与“援越杭美”:中国如何应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3期.

[13]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104页

[14] 《周恩来军事文选》第四卷,第75页

[15] 彭德怀:《彭德怀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57-258页

[16]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