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活性污泥法

第七章  活性污泥法
第七章  活性污泥法

废水的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 1.1 活性污泥及其组成 1.外观形态:多为黄褐色絮体,含水率超过99%. 2.活性污泥组成 M =Ma + Me + Mi + Mii 式中 Ma ——微生物(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 Me ——代谢产物; Mi ——活性污泥吸附的难降解惰性有机物; Mii ——活性污泥吸附的无机物。 1.2 评价活性污泥指标 1. 活性污泥数量的评价指标 (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mg/L) MLSS=Ma+Me+Mi+Mii (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mg/L) MLVSS=Ma+Me+Mi 2.沉降性与浓缩性评价指标 (1)污泥沉降比:SV(%)又称30min 沉降比,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min 后所形成沉淀污泥与混合液的体积百分比。城市污水:SV 取15%--30% (2)污泥容积指数:SVI (ml/g )静置30min 后,1g 干污泥所占的容积. 这些污泥的干重静沉后的污泥容积

混合液经min 30=

SVI )/()/()/(10%干污泥g ml l g Mlss l ml SV ?=

SVI=70~100, 凝聚沉淀性能很好; SVI 值过低,活性污泥颗粒细小,无机物含量高,缺乏活性;

SVI 值过高,沉淀性能不好,可能产生污泥膨胀。 (3)污泥密度指数:SDI 曝气池混合液在静置30分钟后,含于100mL 沉降污泥中的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克数。

SDI 与SVI 的关系为:

1.3 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作用是由吸附和氧化两个阶段完成的

2.1 活性污泥法三要素

1.微生物(活性污泥)-----是引起吸附和氧化分解作用的;

2.废水中的有机物-----处理对象,也是微生物的食料;

3.溶解氧-----没有充足的溶解氧,好氧微生物既不能生存也不能发挥氧化分解作用。

1.微生物(活性污泥)-----是引起吸附和氧化分解作用的;

2.废水中的有机物-----处理对象,也是微生物的食料;

3.溶解氧-----没有充足的溶解氧,好氧微生物既不能生存也不能发挥氧化分解作用。

2.2.1 有机物降解动力学-------米—门公式 1.酶的“中间产物”学说

酶首先与底物结合生成酶与底物复合物(中间产物),

此复合物再分解为产物和游离的酶。 4. Km 与V max 的意义及测定 (1)Km 意义 当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米氏方程可以变换如下:

1/2Vmax=Vmax[S]/(Km+[S]) 即:Km=[S] 可知,Km 值等于酶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故又称半速度常数。 (1)Km 值是酶的特征常数之一,只与酶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不同的酶, Km 值不同。 (2)如果一个酶有几种底物,则对每一种底物,各有一个特定的Km 值。 (3)同一种酶的几种底物中, Km 值最小的底物一般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 (2)Vmax 意义

最大酶反应速率Vmax=k +2 C E0。

它表示了当全部的酶都成复合物状态时的反应速率。

(3) Km 与Vmax 的测定 5.米氏方程局限性

只适用于较为简单的酶作用过程。

对于比较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如多酶体系、多底物、多产物、多中间物等,还不能全面地籍此概括和说明,必须借助于复杂的计算过程。 4.莫诺德方程式的使用条件

2.2.3 微生物生长与底物降解的基本关系式 Lawrence —McCarty 公式

在一切生化反应中,微生物增长是底物降解的结果,彼此之间存在着一个定量关系。

在实际工程中,产率系数(或称微生物增长系数)Y 常以实际测得的观测产率系数(或称微生物净增长系数)Yobs 代替。

2.2.4 有机物降解与需氧量 微生物的代谢需要氧:

(1)需要将一部分有机物氧化分解;

(2)也需要对自身细胞的一部分物质进行自身氧化。 1.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无机盐类(主要有P 、 K 、Ca 、F e 、S) 、某些生长素,对于生活污水,C:N:P 的比值为100:5:1,但经沉淀池处理后,其C:N:P=100:20:25

2.4 活性污泥净化反应影响因素

1.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无机盐类(主要有P 、 K 、Ca 、F e 、S) 、某些生长素

对于生活污水,C:N:P 的比值为100:5:1,但经沉淀池处理后,其C:N:P=100:20:25 2.BOD 污泥负荷N S

沉淀性能变差

有机物降解数率

污泥增长数率曝气池↑?↓??↑

↑↑?

Se V N S

3.DO 溶解氧

4.水温 15~35℃之间; 20~30℃,效果好,活动旺盛,

5.pH 值:最佳的pH 值为6.5~8.5 ,当pH <6.5,丝状菌繁殖,pH <4.5,丝状菌占优势 ,当pH >9.0,代谢速率↓

6.有毒物质

主要是重金属,H 2S 、CN -、酚等,当超过一定浓度时,就破坏细胞结构,抑制代谢。 1.曝气作用

a.充氧--->生化反应

b.搅拌----使水,气,液三相良好接触提高氧利用率

c.维持液体的足够速度以使水中固体物悬浮

2.常用曝气方式 a.鼓风曝气 b.机械曝气 c.鼓风-机械联合曝气

3.曝气设备性能指标 1.动力效率(E P ):每消耗1kWh 电能转移到清水中的氧量,以kgO 2/kWh 计。

2.氧的利用率(E A ):通过鼓风曝气转移到清水中的氧量占总供氧量的百分比%。

3.充氧能力(E L ):通过机械曝气装置,在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清水中的氧量,以kgO 2/h 计。

2.流态 推流式,完全混合式,二池结合型三大类。 曝气设备的选用及布置要求和池型及水力相配合。 1.推流式 --污水从一端进,另一端出。进水方式不限;出水都用溢流堰,一般采用鼓风曝气 。 (1)平流推移式--水流只有沿池长方向的流动. (2)旋转推流式---扩散器装于横断面的一侧。由于气泡形成的密度差,池水产生旋流。池中的水沿池长方向流动外,还有侧向旋流,形成了旋转推流. 推流式曝气池特征

从池首到池尾,其F/M 值、微生物的组成与数量、基质的组成与数量等都在连续地变化; 有机物的降解速率、耗氧速率也都连续地变化;活性污泥在池内按增长曲线的一个线段进行增长;适用于进水水质稳定、处理效果要求高的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

2.完全混合式--污水一进池,在曝气的搅拌下,立即和全池混合,水质均匀,不象推流那样前后段有明显的区别。 (1) 分建式 曝气池和沉淀池分别设置,既可使用表曝机,也可用鼓风曝气装置。 (2)合建式 靠表曝机的提升力使污泥循环,一般回流比较大,R > 1,甚至达到5。

完全混合式曝气池特征废水进入曝气池,即与池内原有混合液充分混合, 混合液组成、F/M 值、微生物组成与数量等均匀一致;有机物的降解速率、耗氧速率等在池内各部位相同;微生物在曝气池内的增殖速率是一定的,在增殖曲线上的位置是一个点。 优点:①稀释作用,能够承受高浓度废水,抗冲击负荷;②需氧在整个池内的要求相同,能够节省动力;③可与沉淀池合建,无需污泥回流系统,易于运行管理。 3.两种池型的结合 ---在推流曝气池中,也可以用多个表曝机充氧和搅拌,对于每一个表曝机所影响的范围内,则为完全混合,而对全池而言,又近似推流 . 循环混合式曝气池特征??氧化沟在短时间内呈现推流式,在沿池长方向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条件;一般混合液的环流量为进水量的数百倍以上,长时间内呈完全混合特征;属于延时曝气法,负荷低,曝气时间长,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较好;泥龄长,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期,剩余污泥少;可以不设初沉池,节约占地。

4.1 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推流式)

1.运行-水流-端进,另一端出,沿途曝气,推流前进。

2.特点①吸附→减速增长→内源呼吸;②处理效果好;③不易污泥膨胀;④供氧与需氧不平衡;⑤耐冲击负荷能力差(尤其对有毒或高浓度工业废水) 4.2 渐减曝气活性污泥法

渐减曝气----合理的布置扩散器,使布气沿程变化,而总的空气用量不变,这样可以提高处理效率。 4.3 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 1.流态:推流式(多点进水)

2.特点:①需氧和供氧较平衡;②耐冲击负荷力强;③处理效果好④微生物营养供应均匀 .

4.4 完全混合法:进入曝气池的废水立即被池内混和液所稀释均化,原污水在水质水量方面的变化对活性污泥的影响较小,各部位的水质、微生物数量和组成几乎一致。因此可通过对F/M 值的调整,将整个曝气池的工矿控制在最佳条件。 4.5 吸附-再生法(接触稳定法)

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分别在两个曝气池中进行. 1.型式:廊道式(吸附池和再生池可合建)

2.特点:1)吸附与再生分别进行. 2)吸附时间较短(30~60min ),再生池只对回流污泥再生。∴整个池容小于普通活性污泥法3)处理效果低; 4)具有一定的耐冲击负荷的能力; 5)适合处理胶体物质含量高的工业废水,不宜处理溶解性有机物较多的污水。 4.6 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特点: 1.N s 非常小只有0.05~0.10 kgBOD/kgMLSS ·d 2曝气时间t 长(24h 以上),污泥处于内源呼吸期,剩余污泥量少且稳定,池容大3出水水质好,对原污水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污泥不需进行厌氧消化处理(同时进行污水和污泥的好氧处理)4基建费和运行费较高

沉淀性能变好

有机物降解数率

污泥增长数率曝气池↓?↑??↓

↓↓?

Se V N S

4.7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

特点1)曝气时间短(1.5~3.0h); 2) Ns高(1.5~3.0kgBOD/kgMLSS·d),3)由于负荷高,故曝气池容小,占地面积较小。4)处理效果差,60~70%,适合做预处理5)产泥量高

4.8 深水曝气和深井曝气特点: 1)氧利用率高; 2)占地面积小3)可以处理较高浓度的废水。4)受地质条件制约5)维修较困难,设计时应考虑防止深井泄漏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

4.9 浅层曝气活性污泥法系统(殷卡曝气法)特点: 1)气泡只有在形成与破碎的一瞬间有着最高的氧转移率,而与其在液体中的移动高度无关。2)可使用低压鼓风机,节省电耗。

4.10 纯氧曝气特点:

在密闭的容器中,DO饱和浓度可提高,氧溶解的推动力提高,氧传递速率增加,污泥的沉淀性能好。

曝气时间短,约 1.5-3.0h,MLSS较高,约4000~8000mg/L。缺点:建设和运行费用高,设备易坏.

4.11 活性污泥法新工艺

1.氧化沟又名连续循环曝气池,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型,所以它在水力流态上不同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它是一种首尾相连的循环流曝气沟渠,污水渗入其中得到净化。

特点:①氧化沟中形成富氧区和缺氧区,可以脱氮除磷;②池型较大,占地面积较大,多在室外;

③负荷低,处理效果好、产泥量少;④抗冲击负荷能力强;⑤常不初沉池。

氧化沟构造和流态---环形沟渠结构,水流流态循环混合式,介于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之间

2.SBR 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运行分为:进水、曝气反应、沉淀、排水、待机(闲置)SBR工艺特点(1)工艺简单,省略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备(2)反应推动力大,效率高(3)沉淀效果好(4)不易发生污尼膨胀(5)通过运行方式调节(前加缺氧,厌氧时间)可脱N除P(6)便于自动控制(时间参数)(7)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装置

3.AB法(吸附生物降解法) 特点:①无初沉池;②A,B 段各拥有自己的回流系统,两段分开,有各自的微生物群体;③由于A段的负荷高,有效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④可以分期建设,条件成熟建二级。

4.水解-好氧工艺水解酸化--好氧活性污泥在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用水解池取代传统的初沉池。特点①集生物降解,物理吸附为一体,有机物去除效果显著高于初沉池,并能将水中难降大分子有机分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污水可生物性。②固体物被水解成可溶物质,降低污泥产量,使污水污泥一次性处理。③能耗低④停留时间短⑥可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和含有较多难生物降解物质的城市污水处理

氧化沟是连续运行还是间歇运行的?氧化沟是一种新型活性污泥法,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形,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其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被称为“氧化沟”。实际上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因为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环状的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有人称其为“循环曝气池”、“无终端的曝气系统”。所以,氧化沟是连续运行的。

氧化沟沟内流速是按什么计算?氧化沟内的流速与水力停留时间或是氧化沟的容积没有什么定性关系,氧化沟内的流速是控制沟内不沉淀为准,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0.3~0.5m/s,流速太小会出现沉泥现象;它是通过水下推进器或表曝机来完成的,完成流速的设备大小与氧化沟的容积有关,不同厂家的设备选型也不尽相同。

氧化沟工艺中,怎样保证最终的出水是在反应池中停留了足够时间的处理后的水而不是刚流进来,只循环了一圈了没经过足够处理的水呢?其实任何人都不能保证每个水分子都经过了足够的圈数才留出池子。这里有一个概率的问题。氧化沟属于演示曝气,每天流进流出的水量相对于池内的水量来说要小的多,对流进来的新水本身就是一个立即稀释的过程,而随着出水出去的新水是很小比例的。

采用的氧化沟工艺,二沉淀池的水面经常性出现红色小虫子,很影响视觉感观,是什么原因?是线虫,说明污泥成熟,可通过排泥解决 ,也可以作为水质好的参考因素。

氧化沟工艺如何计算污泥的产量?可以按SS计算,也可以按BOD计算,差别在20%左右,具体的实际产泥量,和实际运行有关,设计的时候,一般都是安全值,计算的污泥浓缩池和脱水机,可以设计稍大一点。

采用氧化沟工艺,为什么在前端还需设一厌氧池?一般氧化沟是不设前端厌氧工艺的,不过这样做也有个好处,可以防止氧化沟的污泥膨胀(尽管泥量比较少,也有膨胀的可能),同时可以降低氧化沟的污泥负荷。一般氧化沟前端设立厌氧段主要还是生物除磷。好氧吸磷,厌氧释磷。应当有内回流管道系统。那就是这个作用了。

氧化沟内不可避免的污泥积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在前几年确实困扰了许多污水处理厂及设计者。比如桂林市污水厂氧化沟污泥积泥厚度达1.5m。后来随着设备工业的发展,设立水下推进器(或水下搅拌器)后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也成了现在污水厂设计氧化沟/曝气池的解决污泥淤积之道。一般来说,在直段中间及弧段每一点设2台N=5KW左右的水下推进器(或水下搅拌器)效果显著.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 指导教师刘军坛 学号 130909221 姓名秦琪宁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引言 (4) 1.1设计依据的数据参数 (4) 1.2设计原则 (5) 1.3设计依据 (5) 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比较及选择 (6) 2.1 选择活性污泥法的原因 (6) 第三章工艺流程的设计计算 (7) 3.1设计流量的计算 (7) 3.2格栅 (9) 3.3提升泵房 (9) 3.4沉砂池 (10) 3.5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11) 3.6曝气池 (15) 第四章平面布置和高程计算 (25) 4.1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25) 4.2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 (26) 第五章成本估算 (27) 5.1建设投资 (27) 5.2直接投资费用 (28) 5.3运行成本核算 (29) 结论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0)

摘要 本设计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设计规模是200000m3/d。该生活污水氨氮磷含量均符合出水水质,不需脱氮除磷,只考虑除掉污水中的SS、BOD、COD。传统活性污泥法是经验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污泥处理工艺为污泥浓缩脱水工艺。污水处理流程为:污水从泵房到沉砂池,经过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接触消毒池最后出水;污泥的流程为:从二沉池排出的剩余污泥首先进入浓缩池,进行污泥浓缩,然后进入贮泥池,经过浓缩的污泥再送至带式压滤机,进一步脱水后,运至垃圾填埋场。本设计的优势是:设计流程简单明了,无脱氮除磷的设计,节省了成本,该方法是早期开始使用的一种比较成熟的运行方式,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BOD 去除率可达90%以上,适用于对处理效果和稳定程度要求较高的污水,城市污水多采用这种运行方式。 关键词:城市污水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泥浓缩

活性污泥法常见问题的技术对策

活性污泥法常见问题的技术对策 在活性污泥法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常运行管理中,常易出现污泥上浮、活性污泥不增长或减少、产生大量泡沫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反映了曝气池的运行出了问题,若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直接影响系统的处理效果,甚至直接导致处理系统的失败。所以,研究解决常见问题的对策,对污水处理厂的日常运行管理至关重要。 1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较多,但较常出现的有污泥上浮,活性污泥不增长或减少,曝气池产生大量泡沫这3类,其出现的原因又不尽相同。 在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中,比较容易产生污泥沉降性能不好,大部分污泥不沉淀而随水流出,或者成块从池下部浮起而随水漂走,极大地影响了出水的水质。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管理上的原因,也有设计考虑不周的原因。 从操作管理方面考虑,二沉池污泥上浮的原因主要有3种:污泥膨胀、污泥脱氮上浮和污泥腐化。 1.1.1污泥膨胀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一般在99%左右。当活性污泥变质时,污泥含水率上升,体积膨胀,不易沉淀,二沉池澄清液减少,此即污泥膨胀。污泥膨胀主要是由于大量丝状细菌(特别是球衣细菌)在污泥内繁殖,使泥块松散,密度降低所致;也有由真菌的大量繁殖引起的污泥膨胀。

与菌胶团相比,丝状菌和真菌生长时需要更多的碳素,而对氮、磷的要求则较低。在对氧的要求方面,菌胶团要求较多的氧(一般至少0.5mg/L)才能很好地生长;而真菌和丝状菌(如球衣菌)在微氧(低于0.1mg/L)环境中也能较好地生长。所以,在氧量不足时,菌胶团将减少而丝状菌、真菌则会大量繁殖。对毒物(如氯)的抵抗力,丝状菌不如菌胶团。另外,菌胶团生长适宜的pH值范围为6~8,而真菌则在pH值4.5~6.5之间生长良好,所以pH值稍低时,菌胶团生长将受到抑制,而真菌的数量则可能大为增加。根据我国某污水厂的运行经验,丝状菌在高温季节宜于生长繁殖,当夏季水温在75℃以上时,常发生污泥膨胀;而在水温降低时,膨胀发生的次数减少。因此,废水中碳水化合物较多,溶解氧不足,缺乏氮、磷等营养物,水温高,pH值较低等都易引起污泥膨胀。 1.1.2污泥脱氮上浮 当曝气时间较长或曝气量较大时,在曝气池中将会发生高度硝化作用而使混合液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尤其当进水中含有较多的氮化物时),此时,二沉池可能发生反硝化而使污泥上浮。有试验表明,若使硝酸盐含量较高的混合液静止沉淀,在开始的22min~90min内污泥沉降较好,再以后则会发现由于反硝化作用而产生氮气,在污泥中形成小气泡,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升,浮至水面。在例行的污泥沉降比试验中,由于只关注污泥30min的沉降性能,所以往往忽略污泥中可能发生的反硝化作

25个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及故障解答

25个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及故障解答 (一)氧化沟泥少,微生物因为天气寒冷,难培养,怎么办? 答:1.如果是在系统刚刚启动时的培养,污泥量少是正常的,随着培养的进行,污泥量会增多。培养时,曝气过度是很不利于污泥培养的。 2.当然微生物的量是和你的源水中的碳氢含量有关,碳氢不足自然无法使微生物数量上升。还请检查。 3.如果你的系统早就启动了,想要提高微生物数量。我觉得没有太大必要的。达到平衡就行了,重要的是处理出水的情况。 4.特意地提高微生物数量将使污泥老化,反而不利于出水水质的。 5.温度的问题,我觉得出水水温不低于10度,微生物活性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6.根据F/M值的大小,可以知道你的微生物数量是否太低,该值不大于0.25,就说明你的微生物数量不是太低。 (二) 在CASS工艺设计时应注意些什麽,同时出水堰如何设计(负荷取多大比较合适)?同时,在该工艺中,所用到的设备,都有那些,我初次接触该工艺,对所涉及到的设备不太了解,请你多多指教!同时活性污泥如何进行培养驯化,整个工程在调试运行适应注意些什麽?如何能实现很高的自控技术。在曝气过程中,哪种曝气装置比较好? 答: 1.CASS工艺有点像我们比较了解的SBR工艺,属批次处理范畴。为了提高脱氮除磷的效果并抑制丝状菌的增生。曝气池前又加设了厌氧和缺氧段。 2.设计中应该根据水量和负荷来确定各池的大小及比例。 3.出水堰大多由泌水器代替的,保证排水时液面均匀下降。排水量可根据设定的排水时间来确定选择。 4.所用到的设备与SBR工艺接近,泌水器和厌缺氧段的潜水式搅拌机要设置的。当然还要一套自动控制装置。 5.污泥培养也没有太大的特殊之处,首先接种污泥,24小时闷曝,而后正常曝气(不要过度)先少量排水少量进水,然后逐渐提高进水即可。 6.调试和运行过程中要自己总结合理的操控参数,如进水、反应、沉淀、泌水的时间;回流污泥量等。 7.曝气装置选择,对曝气头选择应保证沉淀时不堵塞,也可选射流曝气器,搅拌和充氧都比较好,也很少发生堵塞。 (三)如何降低污水厂的能耗?政府拨的经费可怜,希望您能介绍一下运营管理方面的经验。 答: 污水厂运行费用最大的应该是电费,如果污泥委托处理其费用也很高的。针对以上问题: 1.降低曝气量,以减少电费。我的经验是,理论上的曝气池溶解氧控制在3ppm,不利于节能降耗,通常,我认为,若生物系统是低负荷运行(F/M小于0.15),溶解氧控制在 1.5ppm已经足够了。由此可产生节电效果。 2.系统有调节池、中段提升泵站的,可发挥其储水能力,以进行间隙运行来降低运行费用。 3.污泥费用如有产生,可根据情况用于厂内花木堆肥。由此只需增加点工费用即可。 (四)溶解氧控制在1.5ppm,在北方的冬季会不会影响一些高效的微生物繁殖(氧化沟工艺),降低出水水质?

活性污泥法实验

活性污泥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观察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掌握活性污泥处理法中控制参数(如污泥负荷、泥龄、溶解氧浓度)对系统的影响; 2、加深对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3、掌握生化反应动力学系数K 、Ks 、Vmax 、Y 、Kd 、a 、b 等的测定。 二、 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好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有氧参与的条件下,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整个过程包括微生物的生长、有机底物降解和氧的消耗,整个过程变化规律如何正是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内容包括: (1)底物的降解速度与有机底物浓度、活性污泥微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2)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速度与有机底物浓度、活性污泥微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3)有机底物降解与氧需。 1、底物降解动力学方程 Monod 方程: S Ks S V dt dS +=- max (1) Vmax-------有机底物最大比降解速度, Ks-----------饱和常数, 在稳定条件下,对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有机底物进行物料平衡: 0)(=++-+dt dS V Se Q R Q Se Q R Q So (2) 整理后,得

dt dS V Se So Q - =-)( (3) 于是有 S Ks S V Xt Se So XV Se So Q +=-=-max )( (4) 而M F Xt Se So XV Se So Q /)(=-=-,F/M 为污泥负荷。 完全混合曝气池中S=Se ,所以(4)式整理后可得 max 11max V Se V Ks Se So t X +=- (5) (5)式为一条直线方程,以Se 1 为横坐标,Xt Se So -(污泥负荷)为纵坐标,直 线的斜率为 max V Ks ,截距为max 1 V ,可分别求得max V 、Ks 。 又因为在低底物浓度条件下,Se<

第六章:污水处理

第六章含酚、氰污水的处理 第一节含酚、氰污水的来源、水质及处理方法 焦化厂含酚、氰污水的来源很多,这些水中都不同程度的含有酚、油、硫化氢、氰化五、硫氰化物、吡啶、苯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以酚的含量最多,所以简称为酚水。 1.含酚废水的危害 含酚废水污染范围广,危害性大,对人体、水体、鱼类及农作物带来严重危害。分水危害主要表现如下: 1)对人体的毒害作用 酚类化合物是原型质毒物,它对一切生物都有毒害作用。酚可通过与人的皮肤、粘膜接触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溶性蛋白质,而使细胞失去活力,浓度高的酚溶液还会使蛋白质凝固。酚还能向深部渗透,引起深部组织损伤、坏死,直至全身中毒。长期饮用被酚污染的水会引起头晕、贫血以及各种神经系统病症。 2)对水体及水生物的危害 水体受含酚无水污染后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由于含酚废水耗氧量高,水体中氧的平衡精受到破坏,水中含酚0.002~0.015毫克/升时,加氯消毒就会产生氯酚恶臭,不能做饮用水。水体中含酚0.1~0.2毫克/升时,鱼类有酚味,浓度高时引起鱼类大量死亡。酚类物质对鱼类毒害极限浓度一般在4~15毫克/升,但苯二酚毒性强,浓度为0.2毫克/升。 3)对农作物的危害 用未经处理的含酚废水(100~750毫克/升)直接灌溉农田,会使农作物枯死和减产。 2.焦化厂酚水的来源 焦化厂酚水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剩余氨水约占焦化厂酚水量的一半以上,一般先经萃取脱酚再送去蒸氨,是首先须加处理的酚水。 2)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来自化产回收和精制各有关工段的分离水,以

及各种贮槽定期排出和事故排出的酚水。这些水的数量随操作管理的好坏波动较大,应视其含酚浓度高低分别送萃取脱酚或生化脱酚工段处理。 3)粗苯终冷水在煤气最终冷却时,有一定数量的酚、苯、氰化物、硫化物及吡啶盐基等进入冷却水。为保证煤气的终冷温度和减轻脱苯蒸馏设备的腐蚀,终冷循环水一般须部分用新水更换,而排出一定量的含酚、氰污水。终冷外排污水含酚较低,可直接(或先经黄血盐生产装置脱除氰化氢后)送往生化脱酚工段处理。 各种酚水的组成及性质,不同的焦化厂是有差别的。 3.脱酚方法 酚水中所含酚、氰等均为有毒物质,须经妥善处理后才能外排。酚水的处理方法很多,在焦化厂得到较为广泛采用的有:蒸汽循环法;溶剂萃取法及活性污泥法。前两者用于处理高浓度酚水,后者用于处理含酚200~300毫克/升的废水。 为了对酚水进行深度净化,可对低浓度酚水进一步采用活性碳吸附法及臭氧氧化法加以处理,但由于成本高,焦化厂尚少应用。 在焦化厂内,低浓度的酚水还可用于炼焦。此法是将高浓度酚水先予脱酚,然后将全厂低浓度酚水(含酚<250毫克/升=集中起来,先经机械净化澄清,除去其中所含的固体沉淀物及焦油后,送往焦炉熄焦。酚水熄焦对焦炭质量影响很小,但对大气有一定污染,使熄焦车加快腐蚀,对其他金属设备也会产生腐蚀。 第二节蒸汽循环法脱酚 蒸汽循环法是酚水脱酚的主要工业方法之一,在我国一些大型焦化厂还有应用,其脱酚效率可达80%以上。 一、蒸汽循环法脱酚的工艺流程 蒸汽循环法脱酚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思考题 活性污泥法 (2)

思考题 第4章活性污泥法 一、名词解释: 活性污泥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X)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X V) 污泥沉降比SV 污泥容积指数SVI(计算公式、单位) 污泥龄(单位)θc 污泥回流比R BOD 污泥负荷率(公式,单位) BOD—容积负荷率(单位) 活性污泥合成产率(系数)Y 污泥表观产率Y obs。 曝气装置的氧利用效率(E A) 曝气装置的充氧能力(E L) 曝气装置的动力效率(E P) 污泥膨胀 污泥解体 污泥上浮 污泥腐化 活性污泥的同步培驯法、异步培驯法、接种培驯法。 二问答题 1.什么是活性污泥法? 2.画出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系统简图并说明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3.活性污泥由哪几部分组成?活性污泥微生物的组成种类有哪些? 4.画出活性污泥微生物增长曲线并说明各个阶段的名称和特点。 5.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对污水的净化过程可分成哪几个阶段? 6.画出好氧微生物去除有机污染物的代谢模式图(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被转 化成了哪些物质?)。 7.影响活性污泥净化反应(活性污泥法运行)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 8.根据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的物料平衡推导出污泥去除负荷(Nrs)与出水 BOD浓度的关系、去除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式4-47),分析去除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9.写出劳-麦氏方程式中出水有机物浓度与污泥龄的关系式,并分析污泥龄对出 水水质的影响。 10.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运行方式有哪些?

11.传统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吸附-再生 活性污泥法、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等处理系统各有哪些特点与不足?在一般情况下,对于有机废水BOD5的去除率如何? 12.常用的氧化沟系统有哪些? 13.典型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系统的运行工序有哪些?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系统处 理工艺有哪些? 14.曝气过程氧转移的双膜理论及其基本点是什么? 15.试分析如何提高曝气池氧的转移速度(对影响氧转移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说明提高曝气池充氧效果的主要途径)? 16.在实际条件下氧转移的因素有哪些? 17.活性污泥曝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是什么?曝气装置的作用是什么?衡量曝 气设备效能的指标有哪些? 18.常用的空气扩散装置和机械曝气装置有哪些? 19.计算二沉池面积时,设计流量怎么确定? 20.活性污泥系统运行中常出现的异常情况有哪些?产生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 有哪些? 21.在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时,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对污水厂的运 行状况有何指示意义? 22.画出AB法处理工艺流程图,说明该工艺的主要特征。

关于活性污泥法的详解

关于活性污泥法的详解 活性污泥法是由多种好氧微生物与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有少量厌氧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无机固体物混凝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絮状物。使活性污泥起到净化作用的主体是细菌,多数是革兰阴性菌,此外还有大量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以及微生物代谢残留物和一些从污水中夹带的惰性有机物、无机物等。 活性污泥的含水率在99%左右,密度为1.002~1.006g/m3。其结构疏松,表面积很大,对有机污染物有着强烈的吸附和氧化(分解)能力。此外,活性污泥还具有良好的自身凝聚和沉降性能。 1.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及环境影响因素 活性污泥法的工艺原理是在人工充氧的曝气池中,利用活性污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然后再二沉池中使污泥和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中,多余部分则排出。 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处理系统中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曝气池、②曝气系统、③二沉池、④污泥回流系统、⑤剩余污泥排放系统。 活性污泥法净化废水能力强、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臭味轻微,但产生剩余污泥量大,另外需要一定的电能来向废水中不断供氧。 2.影响活性污泥性能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1).溶解氧(好氧处理中,一般在1.5~2mg/L为宜)。 (2).水温(好氧处理中,宜在15~25℃的范围内)。 (3).pH值(一般以6.5~9为宜)。

(4).营养料(一般要求BOD?:N:P=100:5:1为宜)。 (5).有毒物质(重金属、一些非金属化合物、油类物质等)数量亦应加予控制。 3.活性污泥法的性能评价指标 活性污泥法的性能评价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 (1).生物相观察:即利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活性污泥中的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优势度及代谢活动等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 (2).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为污泥浓度。MLSS代表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 (3).污泥沉降比(SV):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 (4).污泥体积指数(SVI):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L/g。 污泥体积指数(SVI)能较好的反应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凝聚和沉降性能。一般城市污水正常运行条件下的SVI值在100~150mL/g 之间。SVI值过低,说明泥粒细小,无机质含量高,缺乏活性;SVI 值过高,说明污泥沉降性能不好,并且已经有产生膨胀现象的可能。如果SVI>200mL/g,污泥难于分离,容易产生污泥膨胀。 4.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

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实验(实验方案)

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实验(实验方案)

实验一: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 1. 实验目的: (1)了解SBR工艺原理。 (2)掌握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挂膜)过程; 2. 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是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的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组成。其中微生物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一个生化系统的运行,必须要有活性污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物相。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 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 即营养物质、溶解氧、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等, 在这种情况下, 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活性污泥形成, 并且在数量上逐渐增长, 并最后达到处理废水所需的污泥浓度。 3.实验设备与材料 (1)SBR模型,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 (2)活性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 (3)生活废水(人工模拟配制)

(4)100mL量筒 4. 实验步骤 第1天,投加30%活性污泥及生活污水,SBR、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内循环运转。 第3天,换水,增加污泥及污水量至50%。 第5天,换水,增加污泥及污水量至70%。 第7天,换水,增加污泥及污水量至100%。 每天观察活性污泥生长状况。 5.实验观察与数据整理。 每天记录: SBR、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内的活性污泥生长状况(每天测量SV30,方法见实验二,观察污泥量)。 6.结果分析 对2种类型工艺的污泥驯化过程进行讨论分析。

实验二:活性污泥性质测定实验 1. 实验目的: (1)了解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完成的污泥性状; (2)加深对SBR、普通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模型等工艺活性污泥性能的理解; (3)掌握常规污泥性质(SV30、MLSS、SVI)的测定方法。 2. 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是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它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的有机物组成的。活性污泥具有吸附和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也有些可利用无机物质)的能力,显示出生物化学活性。在生物处理废水的设备运转管理中,除用显微镜观察外,下面几项污泥性质是经常要测定的。这些指标反映了污泥的活性,它们与剩余污泥排放量及处理效果等都有密切关系。 SV30通常是描述污泥的沉降性能。SVI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活性)和凝聚、沉淀性能,一般在100左右有为宜。MLSS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 指导教师刘军坛 姓名秦琪宁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引言...................................... 1.1设计依据的数据参数........................................................................................ 1.2设计原则............................................................................................................ 1.3设计依据............................................................................................................ 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比较及选择错误!未定义书 签。 2.1 选择活性污泥法的原因................................................................................... 第三章工艺流程的设计计算.. (7) 3.1设计流量的计算 (7) 3.2格栅 (9) 3.3提升泵房............................................................................................................ 3.4沉砂池 (10) 3.5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11) 3.6曝气池 (15) 第四章平面布置和高程计算 (25) 4.1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25) 4.2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 (26) 第五章成本估算 (27) 5.1建设投资 (27) 5.2直接投资费用 (28) 5.3运行成本核算 (29) 结论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0)

活性污泥试验

活性污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掌握活性污泥处理法中控制参数(如污泥 负荷、泥龄、溶解氧浓度)对系统的影响; 2、 加深对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3、 掌握生化反应动力学系数K 、Ks 、Vmax 、Y 、Kd 、a 、b 等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好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有氧参与的条件下,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整个过程包括微生物的生长、有机底物降解和氧的消耗,整个过程变化规律如何正是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内容包括: (1)底物的降解速度与有机底物浓度、活性污泥微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2)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速度与有机底物浓度、活性污泥微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3)有机底物降解与氧需。 1、底物降解动力学方程 Monod 方程: S Ks S V dt dS +=-max (1) Vmax-------有机底物最大比降解速度, Ks-----------饱和常数, 在稳定条件下,对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有机底物进行物料平衡: 0)(=++-+dt dS V Se Q R Q Se Q R Q So (2) 整理后,得 dt dS V Se So Q -=-)( (3) 于是有 S Ks S V Xt Se So XV Se So Q +=-=-max )( (4) 而M F Xt Se So XV Se So Q /)(=-=-,F/M 为污泥负荷。 完全混合曝气池中S=Se ,所以(4)式整理后可得 max 11max V Se V Ks Se So t X +=- (5) (5)式为一条直线方程,以Se 1为横坐标,Xt Se So -(污泥负荷)为纵坐标,直线的斜率为max V Ks ,截距为max 1V ,可分别求得max V 、Ks 。 又因为在低底物浓度条件下,Se<

污废水处理第四章-活性污泥法

第四章 1、简述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主要组成及各部分作用(P140) 2、活性污泥系统工艺流程(P140) 3、参与废水生物处理的生物种类主要有:细菌类、原生动物、藻类、后生动物。 4、活性污泥对进水水质的要求:(140) 营养源:所必需的氮、磷等营养盐的比例为BOD:N:P=100:5:1 5、初沉池设计运行参数: 表面水力负荷以1.5~3.0 m3/m2·h为标准; 有效水深以2.5~4.0m为标准; 沉淀时间以1.0~2.0h为标准 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2.9L/(m·s) 超高以50cm为标准。 6、初沉池排泥设备考虑各项(设计考虑项)(P147) 7、初沉池运行管理:(P147) 1)操作人员根据池组设置、进水量的变化,应调节各池进水量,使各池均匀配水初次沉淀池应及时排泥,并应间歇进行;; 2) 初次沉淀池应及时排泥,并宜间歇进行; 3) 操作人员应经常检查初次沉淀池浮渣斗和排渣管道的排渣情况,并及时清除浮渣。清捞出的浮渣应妥善处理; 4) 刮泥机待修或长期停机时,应将池内污泥放空; 5)采用泵房排泥工艺时,可按有关规定执行; 6)当剩余活性污泥排入初沉池时,在正常运转情况下,应控制其回流比小于2%。 8、初次沉淀池出水异常的分析 初次沉淀池出水异常主要表现为:颜色的变化、产生臭气、透明度下降以及SS升高等,这些异常可能是由于回流水导致过负荷,各池进水量不均、污泥排放不足等引起污泥堆积、池构造上存在缺盐等内部原因造成,也可能是由于工业废水、地下水、河水、海水等外部原因引起。 9、初沉池异常现象:(选) 污泥上浮、污泥流出、池水发黑发臭 10、刮泥机应经常检查腐蚀、磨损情况,对于水中部分,每年一次定期排空初次沉淀池进行检查,腐蚀、磨损部分及时更换,金属部分进行防腐处理。(判)11、曝气池作用:使污水与回流污泥有足够的溶解氧,并使活性污泥与水充分接触,污水中的胶体状和溶解性有机物被活性污泥吸附,氧化分解,从而得到净化。 12、活性污泥的净化机理:活性污泥对有机物的吸附、被吸附有机物的氧化和同化、活性污泥絮体的沉淀和分离、生物硝化、生物脱氮、生物除磷。 13、活性污泥的混凝和沉淀性能与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所处的增殖期有关。微生物的增值过程可分为停滞期、对数增长期、衰减增殖期和内源呼吸期。14、城市污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的普通活性污泥法就是利用微生物增殖处于从衰减增殖期到内源呼吸期来处理废水的。 15、普通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异样菌以有机物为能源处理污水的。活性污泥中还有以氮、硫、铁或其化合物为能源的自养菌,如硝化菌,他能在绝对好养条件下,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并进一步可氧化为硝酸盐。这些反应成为硝化反应。16、生物固体停留时间(SRT)(又称污泥的泥龄)----活性污泥在反应池、二次

工业废水污染防治第习题第六章(含解答)

1 单选(1分) 下列哪种废水不属于丝纺印染行业产生的废水?()得分/总分 ? A. 缫丝脱胶废水 ? B. 染色废水 ? C. 油脂废水 1.00/1.00 ? D. 印花废水 2 单选(1分) 下列哪项不属于纺织印染废水的特点?() 得分/总分 ? A. 浓度高 ? B. 水质波动大 ? C. 水量大 ? D. 属于无机废水 1.00/1.00

印花废水中常含有的重金属离子是() 得分/总分 ? A. ? B. 1.00/1.00 ? C. ? D. 4 单选(1分) 下列哪项不属于纺织行业实现清洁生产的途径?()得分/总分 ? A. 改革工艺,革新设备 ? B. 原料替代 ? C. 采用传统碱法退浆 1.00/1.00 ? D. 加强生产管理

超滤法回收染料属于清洁生产中的哪个途径?()得分/总分 ? A. 改革工艺,革新设备 ? B. 原料替代 ? C. 资源综合利用 1.00/1.00 ? D. 加强生产管理 6 单选(1分) 末端治理的处理方法主要是() 得分/总分 ? A. 生物处理 1.00/1.00 ? B. 化学处理 ? C. 物理处理 ? D. 物理化学处理

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 B. 物理化学处理 ? C. 厌氧生物处理 1.00/1.00 ? D. 活性污泥法 8 单选(1分) 混凝-沉淀法适用于去除() 得分/总分 ? A. 溶解性有机污染物 ? B. 重金属 ? C. 无机污染物 ? D. 颗粒性有机污染物 1.00/1.00

中和 ? C. 废铬液处理 1.00/1.00 ? D. 气浮 10 单选(1分) 以下适宜采用厌氧生物处理的是()得分/总分 ? A. 洗毛废水 1.00/1.00 ? B. 麻印染废水 ? C. 棉针织产品废水 ? D. 真丝绸印染废水

活性污泥法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活性污泥法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就目前来看,我国在处理污水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没有充分的意识到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重要性,所以就会对污水处理系统产生恶劣的影响。在当前形势下,本文根据当前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环保行业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活性污泥法的概述 英国人 E1Ardern 和 W1T.Lockett 在 1914 年就研究出了活性污泥法,到现在已经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 活性污泥法实际上是将活性污泥作为主要的介质,凭借在曝气池中的吸附、悬浮、氧化分解等特点处理污水中有机污染源的一种方法。活性污泥俗称为菌胶团或是絮凝体,其是一种以胶状或者絮状形态漂浮在污水中的凝絮团。 活性污泥本身具有丰富的微生物群体、各种吸附元素和有机物,主要以细菌为主,霉菌、后生动物、酵母菌等为辅,由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 1.活性污泥法原理 活性污泥法主要是依靠活性污泥中的氧化物对污水中的污染有机物进行氧化处理,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对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处理的同时有效的处理污水。活性污泥法在生物化学污水处理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都需要依靠有氧环境才可以顺利的进行,换言之就是凭借好氧细菌,利用细菌分泌的各种物质氧化分解胶体性有机物,促使其呈现出溶液后的其他形态,进而可以有效的将污水彻底的净化。 2.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 活性污泥法主要是由四个方面构成,即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以及剩余污泥排除系统,图 1 为活性污泥法的工艺过程。

曝气池实际上就是生物反应器,为了使其展现出漂浮的形式需要在混合液中注入氧气,并且要进行充分的搅拌。污水中的污染微生物和有机物会被悬浮的物体所吸附。 在混合液进入到沉淀池之后,通过沉淀处理逐渐的形成固体和水相分离。净化之后的水流出沉淀池。沉淀池中的污泥经过回流又会返回到曝气池中。通过生物反应之后,微生物会继续的繁殖,同时在沉淀池中被清除。活性污泥可以有效的保持生物平衡系统的稳定性,这部分污泥就称为剩余污泥。在排放剩余污泥之前,务必要采取相应的技术对其进行处理,避免其对环境造成污染。 3.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优势 根据有关的实践证明,在现代 ASM 中除了普通活性污泥法之外,还包括吸附再生、高负荷率活性污泥、多点进水等很多和 ASM 有关的污水处理技术。 其中由于它们之间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它们的影响元素也各不相同,比如 BOD 符合率、溶解氧、有毒物质、水温、pH 值在污水中占有不同的比例,这种情况下就会对 ASM 所产生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普通活性污泥法的符合率通常会在 0.23~0.31 之间。如果在负荷率相同的环境下运用高负荷率活性污泥法既可以减少回流污泥的流浪以及空气量,又可以更好的降低运行投入的费用。 除此之外,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假如把污染物转移到污泥上去的速度非常快时,污水中的污染物就会代谢的非常慢。尽管在目前对污水处理中使用 ASM 技术在 1min 之内就可以彻底的将废水有效的处理,但是将这些污泥流入到曝气池中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ASM 的曝气能力,因此有关的研究人员根据这种现象创立的吸附再生法。但是依然需要注意的是,活性污泥

实验七 活性污泥培养

实验七活性污泥培养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培养活性污泥,加深对活性污泥法作用机理及主要技术参数,如活性污泥浓度、有机物去除率、污泥增长规律等的理解; 2. 学会培养活性污泥和测定污泥沉降比(%)的方法,掌握培养活性污泥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工作环境中调试污水处理工程奠定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3.能对活性污泥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初步分析; 4. 了解有机负荷对活性污泥增长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废水的生化处理法就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以有机物为营养物质的微生物来降解或分解废水中溶解状态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CO2和H2O等稳定无机物的方法,通常又称为生物处理法。从1916年开始到现在,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功能到多种功能、从低效率到较高效率的纵向发展阶段;从英国到世界各地,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经历了由点到面、由生活污水处理到各种工业废水处理的横向发展阶段。 活性污泥法开创于1914年的英国,即习惯所称的普通活性污泥法或传统活性污泥法,其工艺流程如图7-1所示,由初次沉淀池、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设备以及污泥回流设备等组成,主要构筑物是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 图7-1 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在活性污泥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活性污泥,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活性污泥微生物从污水中连续去除有机物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初期去除与吸附作用;(2)微生物的代谢作用;(3)絮凝体的形成与凝聚沉淀。 BOD污泥负荷率、水温、pH值、溶解氧(DO)、营养物质及其平衡、有毒物质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果,而活性污泥法处理设备的任务就是要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生理活动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活性污泥微生物的代谢功能。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容积为2.5~3.0L的活性污泥法实验模型,采用有机玻璃制造,外形为方形或圆形,带空气扩散装置或表面曝气装置;

实验3活性污泥系统运行仿真实验

实验3 活性污泥系统运行仿真实验 活性污泥法在我国,以至在全世界仍然是污水处理的主体工艺之一。近几十年来在活性污泥法的反应理论、净化功能、运行方式、工艺系统方面均取得了迅速发展,在工艺设计时需要进行方案的选择和优化。如果缺乏同类设计参考,随着原水水质、控制目标、运行方式的变化,需要通过可行性实验获得设计参数。这种实验工作除了通水流程和实验装置的建设外, 还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的分析工作。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的工艺参数和环境参数多,每个子环节相互影响,达到稳定的响应时间长,给实验教学活动造成极大的困难。通过本虚拟实验的实施,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掌握活性污泥和其它生化处理方法可行性实验的实验方法。其中的相应模块也可以在设计简化计算和比较方案。 1. 活性污泥法虚拟仪器操作流程 图1为一般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工艺流程简图。图2为仿真运行的操作流程框图。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虚拟仪器面板如图3所示。图中以粉红底色显示的数值为控制量,以绿色为底色显示的数值为读出量。 图1一般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工艺流程简图 图2活性污泥仿真实验的操作流程框图

首先设定进水流量和进水BOD浓度mg/L;设计曝气池池体尺寸:池长、池宽和池深;设计二沉池的容积,设定SVI和运行水温。开风机,控制阀门开启程度,供气量由仪表读出。控制回流比,对应曝气池中生化反应的运行状态随上述控制量的变化而改变。虚拟仪器显示出回流污泥浓度,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浓度,溶解氧浓度等。与此同时,在设计和运行管理中最关心的曝气池运行参数,也在仪表上读出,它们是:停留时间、容积负荷、污泥负荷、污泥龄和去除率等。虚拟仪器还以动态图形描绘了出水BOD浓度的时间曲线。为了提高效率,运行的速度较快;操作者可以按下纪录仪上的暂停键来赢得读数和改变控制量的时间。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显示的污泥龄是全池微生物总量与该瞬时反应时微生物净增量的比值,如果微生物净增为负值,污泥龄也显示负值,预示着泥量的减少,需要通过调整其他参数,才能正常地连续运行。污泥龄就有了参考意义。 图3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虚拟仪器面板图 2.实验内容 2.1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监测台帐 污水处理厂的监测台帐是指按照时间顺序对监测结果建立的日常工作纪录表。根据不同的运行条件和处理情况,纪录的项目会有所不同。例如焦化废水要测定进出水的酚和氰,深度处理的污水厂要测定氨氮等。使用虚拟实验完成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监测台帐。 用仿真实验建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监测台帐。 设某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的水处理设施为池长=80m、宽=6m, 深=3.4m;开启1#风机,控制阀门开启程度为0.45, 读出供气量≈45 M3/min;回流比=0.36,二沉池的容积=220 M3,SVI=120,运行水温=22℃。设建立监测台帐的工作从2003年7月1 日至15日,每天早9:00进行测定;仿真实验开始后,系统即处于连续运行状态,按下暂停(Pause)键,在仪表盘上设置进水BOD浓度和进水流量,释放暂停键,直至水处理设施运行24小时以后,按下暂停键,在在仪表盘读出出水情况和监测台帐中的相应项目,重新设置进水BOD浓度和进水流量,然后释放暂停键运行。获得如表1所示的监测台帐。根据监测台帐绘制时间序列

活性污泥法参数表

德国是世界上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较好的国家,在污水处理的脱氮除磷方面积累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现将德国排水技术协会(ATV)最新制定的城市污水设计规范A131中关于生物脱氮(硝化和反硝化)的曝气池设计方法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一、A131的应用条件: ≈2,TKN/BOD5≤0.25; ①进水的COD/BOD 5 ②出水达到废水规范VwV的规定。 对于具有硝化和反硝化功能的污水处理过程,其反硝化部分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①希望达到的脱氮效果; ②曝气池进水中硝酸盐氮NO -N和BOD5的比值; 3 ③曝气池进水中易降解BOD5占的比例; ④泥龄ts; ⑤曝气池中的悬浮固体浓度X; ⑥污水温度。 图1为前置反硝化系统流程。(无) 1、计算NDN/BOD5和VDN/VT NDN------需经反硝化去除的氮 VDN------反硝化区体积 VT-------总体积 NDN表示需经反硝化去除的氮,它与进水的BOD5之比决定了反硝化区体积VDN 占总体积VT的大小。 由氮平衡计算NDN/BOD5: NDN=TKNi-Noe-Nme-Ns 式中 TKNi——进水总凯氏氮,mg/L Noe——出水中有机氮,一般取1~2mg/L Nme——出水中无机氮之和,包括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是排放控制值。按德国标准控制在18mg/L以下,则设计时取0.67×18=12mg/L Ns——剩余污泥排出的氮,等于进水BOD5的0.05倍,mg/L

由此可计算NDN/BOD5之值,然后从表1查得VDN/VT。 表1晴天和一般情况下反硝化设计参考值 VDN/VT 反硝化能力,以kgNDN/kgBOD5计,(t=10℃) 2、泥龄 泥龄ts是活性污泥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即 ts=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量/每天从曝气池系统排出的剩余污泥量 tS=(X×VT)/(QS×XR+Q×XE) 式中 tS——泥龄,d X——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浓度,即MLSS,kg/m3 VT——曝气池总体积,m3 QS——每天排出的剩余污泥体积,m3/d XR——剩余污泥浓度,kg/m3 Q——设计污水流量,m3/d XE——二沉池出水的悬浮固体浓度,kg/m3 根据要求达到的处理程度和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从表2选取应保证的最小泥龄。 表2处理程度及处理厂规模和最小泥龄的关系

活性污泥法曝气量有关计算(仅供参考)

氧的传递与转移 一、双膜理论与氧总转移系数 (1)气、液两相接触的界面两侧存在着处于层流状态的气膜和液膜,在其外侧则分别为处于紊流状态的气相主体和液相主体。气体分子以分子扩散方式从气相主体通过气膜和液膜而进入液相主体。(2)气、液两相主体的物质浓度基本上是均匀的,不存在浓度差,也不存在传质阻力,气体向液相主体的传递,阻力仅存在于气、液两层膜中。(3)在气膜中存在氧的分压梯度,在液膜中存在氧的浓度梯度,它们是氧转移的推动力。(4)氧难溶于水,氧转移决定性的阻力集中在液膜上,因此,氧分子通过液膜是氧转移过程的控制步骤。 V A X D K f L a L =()C C K dt dC s La -= KLa 小,则氧转移过程中阻力大;KLa 大,则氧转移过程中阻力小。1/KLa 的单位为h ,表示曝气池中溶解氧浓度从C 提高到Cs 所需要的时间。KLa ——氧总转移系数是评价空气扩散装置的重要参数。 二、提高氧转移效率的方法: (1)提高KLa 值。要加强液相主体的紊流程度,降低液膜厚度,加速气、液面的更新,增大气、液接触面积等(气泡细小)。 什么是液膜呢?你一定知道肥皂泡沫吧,它就是最常见的液膜,它的分子一端亲水,一端亲油,在水中遇到油,亲油的一端向油,亲水的一端向外,就成为包围着油的泡沫。这种液膜不稳定,一吹就破。 (2)提高Cs 值。可提高气相中的氧分压,如采用纯氧曝气或高压下曝气如深井曝气等。 三、影响氧转移的因素 (1)污水性质 污水中存在着溶解性有机物,特别是表面活性物质,如短链脂肪酸和乙醇,是一种两亲分子,极性端亲水羧基COOH -或羟基-OH -插入液相,而非极性端疏水的碳基链则伸入气相中。由于两亲分子聚集在气液界面上,阻碍氧分子的扩散转移,增加了氧转移过程的阻力→KLa ↓,引入一个小于1的因子α来修正表面活性物质对KLa 的影响 α=KLa ’(污水)/KLa(清水) KLa ’(污水)=α*KLa(清水) (2)污水中含有盐类,因此,氧在水中的饱和度也受水质的影响。引入小于1的系数β因子来修正。 β=Cs ’(污水)/Cs(清水) Cs ’(污水)=β*Cs(清水) (3)水温 水温降低有利于氧的转移。30-35℃的盛夏情况不利。 KLa (T)=KLa (20)*1.024(T-20) (3)氧分压 Cs 值受氧分压或气压的影响。气压降低 ,Cs 降低,反之则提高。在当地气压不是一个标准大气压时,C 值应乘以如下修正系数: ρ=所在地区实际压力(Pa)/101325(Pa) 主要影响因素:气相中氧分压梯度、液相中氧浓度梯度、气液之间的接触面积(气泡大小)和接触时间、水温、污水性质、水流的紊流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