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算中的五种基本解题方法

化学计算中的五种基本解题方法
化学计算中的五种基本解题方法

化学计算中的五种基本解题方法【题型说明】

高考命题中,最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有“差量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终态法”等,在这几种计算方法中,充分体现了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核心作用和纽带作用,依据方程式的计算又是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其解题过程如下:

(1)化学方程式中有关量的关系

a A(g)+

b B(g)===

c C(g)+

d D(g)

质量比aM A ∶bM B ∶cM C∶dM D

物质的量比a∶b∶c∶d

体积比a∶b∶c∶d

(2)一般步骤

①根据题意写出并配平化学方程式。

②依据题中所给信息及化学方程式判断过量物质,用完全反应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③把已知的和需要求解的量[用n(B)、V(B)、m(B)或设未知数为x表示]分别写在化学方程式有关化学式的下面,两个量及单位“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④选择有关量(如物质的量、气体体积、质量等)的关系作为计算依据,列比例式,求未知量。

“差量法”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妙用

[题型示例]

【示例1】(2014·安徽名校联考)16 mL由NO与NH3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于400 ℃左右可发生反应:6NO+4NH3 5N2+6H2O(g),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变为17.5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之比有四种情况:①5∶3、②3∶2、③4∶3、④9∶7。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思路点拨根据反应前后气体的总体积,可用差量法直接求解。

6NO+4NH3 5N2+6H2O(g)ΔV(气体的体积差)

6 mL 4 mL 5 mL 6 mL(5+6)-(4+6)=1(mL)

(理论差量)

9 mL 6 mL17.5-16=1.5(mL)

(实际差量)

由此可知共消耗15 mL 气体,还剩余 1 mL 气体,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O ,则V (NO)∶V (NH 3)=(9 mL +1 mL)∶6 mL =5∶3,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NH 3,则V (NO)∶V (NH 3)=9 mL ∶(6 mL +1 mL)=9∶7,但因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剩余气体实际上是NO 、NH 3的混合气体,故V (NO)∶V (NH 3)介于5∶3与9∶7之间,对照所给的数据知3∶2与4∶3在此区间内。

答案 C

【方法指导】

1.所谓“差量”就是指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某种物理量之和(始态量)与同一状态下生成物的相同物理量之和(终态量)的差,这种物理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等。

2.计算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与差量成正比。

3.解题关键:一是明确产生差量的原因,并能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理论上的差值(理论差量)。二是结合题中的条件求出或表示出实际的差值(实际差量)。

[题组精练]

1.一定质量的碳和8 g 氧气在密闭容器中于高温下反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测得容器内的压强变为原来的1.4倍,则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 )。

A .2.4 g

B .4.2 g

C .6 g

D .无法确定 解析 由化学方程式:C +O 2=====高温CO 2和2C +O 2=====高温2CO 可知,当产物全部是CO 2

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温度和体积不变时气体的压强不变;当产物全部是CO 时,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1倍,温度和体积不变时压强增大1倍,现在气体压强变为原来的1.4倍,

故产物既有CO 2,又有CO 。n (O 2)=8 g 32 g·mol -1

=0.25 mol ,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气体压强变为原来的1.4倍,气体的物质的量变为原来的1.4倍,即Δn (气体)=0.25 mol ×(1.4-1)=0.1 mol 。

2C + O 2=====高温2CO Δn (气体)

2 mol 1 mol 1 mol

0.2 mol 0.1 mol 0.1 mol

则生成CO 消耗0.1 mol O 2,生成CO 2消耗0.15 mol O 2。

C + O 2=====高温

CO 2

0.15 mol 0.15 mol

故n (C)=0.2 mol +0.15 mol =0.35 mol ,m (C)=0.35 mol ×12 g·mol -1=4.2 g 。 答案 B

2.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 3杂质的Na 2CO 3样品的纯度,现将w 1 g 样品加热,其质量

变为w 2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A.84w 2-53w 131w 1

B .84(w 1-w 2)31w 1 C.73w 2-42w 131w 1

D .115w 2-84w 131w 1

解析 样品加热发生的反应为

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 Δm

168 106 62

m (NaHCO 3) (w 1-w 2)g

故样品中NaHCO 3质量为168(w 1-w 2)62

g , 样品中Na 2CO 3质量为w 1 g -168(w 1-w 2)62g , 其质量分数为m (Na 2CO 3)m (样品)

=w 1 g -168(w 1-w 2)62 g w 1 g =84w 2-53w 131w 1。 答案 A

3.白色固体PCl 5受热即挥发并发生分解:PCl 5(g) PCl 3(g)+Cl 2(g)。现将5.84 g PCl 5装入2.05 L 真空密闭容器中,在277 ℃ 下达到平衡,容器内压强为1.01×105 Pa ,经计算可知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 ,平衡时PCl 5的分解率为________。

解析 原n (PCl 5)= 5.84 g 208.5 g·mol -1

≈0.028 mol ,设分解的PCl 5的物质的量为x mol ,则 PCl 5(g) PCl 3(g)+Cl 2(g) 物质的量增加(Δn )

1 1 1 1

x mol 0.05 mol -0.028 mol =0.022 mol

所以x =0.022

PCl 5的分解率=0.022 mol 0.028 mol

×100%≈78.6%。 答案 78.6%

【解题模板】

步骤:一是表示出理论差值及相应反应物、生成物对应的物理量,要注意不同物质的物理量及单位间的对应关系;二是表示出实际差量并写在相应位臵(注意应将理论差值与实际差值写在化学方程式最右侧);三是根据比例关系建立方程式并求出结果。

图示:

解答连续反应类型计算题的捷径——关系式法

[题型示例]

【示例2】 5.85 g NaCl 固体与足量浓H 2SO 4和MnO 2共热,逸出的气体又与过量H 2发生爆炸反应,将爆炸后的气体溶于一定量水后再与足量锌作用,最后可得H 2________ L(标准状况)。

思路点拨 若先由NaCl ――→浓H 2SO 4△

HCl 算出HCl 的量,再由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算出Cl 2的量,……这样计算非常繁琐。找出以下关系式就可迅速求解。

设可得H 2的物质的量为x,5.85 g NaCl 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

NaCl ~ HCl ~ 12Cl 2 ~ HCl ~ 12

H 2 0.1 mol x

显然x =0.05 mol ,

则V (H 2)=0.05 mol ×22.4 L·mol -1=1.12 L 。 答案 1.12

【方法指导】

多步连续反应计算的特征是多个化学反应连续发生,起始物与目标物之间存在定量关系。解题时应先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据方程式找出连续反应的过程中不同反应步骤之间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关系,最后确定已知物和目标产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列出计算式求解,从而简化运算过程。

[题组精练]

1.工业上制硫酸的主要反应如下:

4FeS 2+11O 2=====高温2Fe 2O 3+8SO 2 2SO 2+O 2=====催化剂

2SO 3 SO 3+H 2O===H 2SO 4 煅烧2.5 t 含85%FeS 2的黄铁矿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时,FeS 2中的S 有5.0%损失而混入炉渣,可制得________t 98%的硫酸。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关系式:FeS 2~2SO 2~2SO 3~2H 2SO 4,即:FeS 2~2H 2SO 4。过程中硫元素的损耗可认为第一步反应中的损耗,故可制得98%硫酸的质量是98×2×2.5 t ×85%×(1-5.0%)120×98%=3.36 t 。

答案 3.36

2.(2014·北京房山区模拟)氯化亚铜(Cu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国家标准规定合格CuCl 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为CuCl 的质量分数大于96.50%。工业上常通过下列反应制备CuCl :

2CuSO 4+Na 2SO 3+2NaCl +Na 2CO 3===2CuCl ↓+3Na 2SO 4+CO 2↑

(1)CuCl 制备过程中需要质量分数为20.0%的CuSO 4溶液,试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的CuSO 4·5H 2O 与H 2O 的质量之比。

(2)准确称取所制备的0.250 0 g CuCl 样品置于一定量的0.5 mol·L -

1FeCl 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水20 mL ,用0.100 0 mol·L

-1的Ce(SO 4)2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24.60 mL

Ce(SO 4)2溶液。有关化学反应为

Fe 3++CuCl===Fe 2++Cu 2++Cl - Ce 4++Fe 2+===Fe 3++Ce 3+

通过计算说明上述样品中CuCl 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标准。

解析 (1)设需要CuSO 4·5H 2O 的质量为x ,H 2O 的质量为y 。CuSO 4·5H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0,CuSO 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依题意有

160250×x x +y

=20.0100,x ∶y =5∶11。 (2)设样品中CuCl 的质量为z 。

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CuCl ~Fe 2+~Ce 4+

则:99.5 g z = 1 mol 0.100 0 mol·L -1×24.60×10-3L

z =0.244 8 g

CuCl 的质量分数为0.244 8 g 0.250 0 g

×100%=97.92% 97.92%>96.50%,所以样品中的CuCl 符合标准。

答案 (1)5∶11 (2)符合

【解题建模】

应用有关化学方程式或原子守恒规律找出物质变化过程中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即找准关系式),然后列式计算。

极限思维的妙用——极值法

[题型示例]

【示例3】 将一定质量的Mg 、Zn 、Al 混合物与足量稀H 2SO 4反应,生成H 2 2.8 L(标准状况),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双选)( )。

A .2 g

B .4 g

C .8 g

D .10 g

思路点拨 本题给出的数据不足,故不能求出每一种金属的质量,只能确定取值范围。三种金属中产生等量的氢气质量最大的为锌,质量最小的为铝。故假设金属全部为锌可求出金属质量为8.125 g ,假设金属全部为铝可求的金属质量为2.25 g ,金属实际质量应在2.25 g ~

8.125 g 之间。故答案为B 、C 。

答案 BC

【方法指导】

极值法即“极端假设法”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常用方法,是采用极限思维方式解决一些模糊问题的解题技巧。它是将题目假设为问题的两个极端,然后依据有关化学知识确定所需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值,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求得正确结论。极值法可以将某些复杂的难以分析清楚的化学问题假设为极值问题,使解题过程简洁,解题思路清晰,把问题化繁为简,由难变易,从而提高解题速度。

[题组精练]

1.在含有a g HNO 3的稀硝酸中,加入b g 铁粉充分反应,铁全部溶解并生成NO ,有a 4

g HNO 3被还原,则a ∶b 不可能为( )。

A .2∶1

B .3∶1

C .4∶1

D .9∶2

解析 Fe 与HNO 3反应时,根据铁的用量不同,反应可分为两种极端情况。

(1)若Fe 过量,发生反应:3Fe +8HNO 3(稀)===3Fe(NO 3)2+2NO ↑+4H 2O

则有b 56∶a 63=3∶8,解得:a b =31

此为a ∶b 的最小值。

(2)若HNO 3过量,发生反应:Fe +4HNO 3(稀)===Fe(NO 3)3+NO ↑+2H 2O

则有b 56∶a 63=1∶4,解得:a b =92

此为a ∶b 的最大值。

所以a ∶b 的取值范围为31≤a b ≤92

,即a ∶b 的比值在此范围内均合理。 答案 A

2.向100 mL 1 mol·L -1的NaOH 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SO 2后,将所得的溶液蒸干得到

5.8 g 固体物质,则该固体的成分是( )。

A .Na 2SO 3

B .NaHSO 3

C .Na 2SO 3、NaHSO 3

D .Na 2SO 3、NaOH 解析 本题中反应后得到的物质只可能有Na 2SO 3、NaHSO 3、Na 2SO 3+NaHSO 3、Na 2SO 3

+NaOH 四种情况,其中只有Na 2SO 3或只有NaHSO 3时计算比较简单,故可先分别假设所得固体中只有Na 2SO 3或NaHSO 3。假设所得固体全部是Na 2SO 3,则由钠原子守恒知可得到0.05 mol Na 2SO 3,质量为6.3 g ;同理可求出当固体全部为NaHSO 3时的质量为10.4 g ,因计算出的两个数据均大于所得到的固体质量,故说明固体物质中有一部分NaOH 没有转化为相应的盐。

答案 D

【解题模板】

1.极值法解题的关键

紧扣题设的可能趋势,选好极端假设的落脚点。

2.极值法解题的基本思路

(1)把可逆反应假设成向左或向右的完全反应。

(2)把混合物假设成纯净物。

(3)把平行反应分别假设成单一反应。

混合物类计算的“简化高手”——平均值法

[题型示例]

【示例4】 把含有某一种氯化物杂质的MgCl 2粉末95 g 溶于水后,与足量AgNO 3溶液反应,测得生成的AgCl 为300 g ,则该MgCl 2中的杂质可能是( )。

A .NaCl

B .AlCl 3

C .KCl

D .CaCl 2 思路点拨 提供1 mol Cl -所需各物质的质量(即“平均摩尔Cl -质量”)分别为:

而平均值=95×143.5300

=45.4,小于45.4只有AlCl 3,故选B 。 答案 B

【方法指导】

所谓平均值法就是一种将数学平均原理应用于化学计算中的一种解题方法。它所依据的数学原理是:两个数M r 1和M r 2(M r 1大于M r 2)的算术平均值M r 一定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只要求出平均值M r ,就可以判断M r 1和M r 2的取值范围,或根据M 1和M 2确定M 的取值范围,再结合题给条件即可迅速求出正确答案。常见的平均值有:求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浓度、平均含量、平均摩尔电子质量、平均组成等。

[题组精练]

1.可能混有下列两种杂质的硫酸铵样品13.2 g ,与过量NaOH 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4.3 L 气体,则样品中不可能混入的杂质是( )。

A .NH 4HCO 3、NH 4NO 3

B .(NH 4)2CO 3、NH 4Cl

C .NH 4Cl 、NH 4HCO 3

D .NH 4Cl 、NH 4NO 3 解析 13.2 g 纯净的(NH 4)2SO 4与过量NaOH 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时最多能生成标准状况下4.48 L 气体,实际生成气体的体积为4.3 L<4.48 L ,故杂质中能转化为NH 3的氮元素含量低于(NH 4)2SO 4中的氮元素含量。(NH 4)2SO 4中的氮元素含量为14/66,NH 4HCO 3中的氮元素含量为14/79,NH 4NO 3中能转化为NH 3的氮元素含量为14/80(注意NO -3中的氮元素不能转化为NH 3),(NH 4)2CO 3中的氮元素含量为14/48,NH 4Cl 中的氮元素含量为14/53.5。B 项中两种物质中的氮元素含量均比硫酸铵中的高,C 、D 两项中两种物质的氮元素含量一种比硫酸铵中的高,一种比硫酸铵中的低,A 项中两种物质的氮元素含量均比硫酸铵的低,依平均值原理知,样品中不可能混入的杂质是(NH 4)2CO 3、NH 4Cl 。

答案 B

2.(1)碳酸氢铵在170 ℃时完全分解,生成的混和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2)某爆鸣气中H 2和O 2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5%和25%,则该爆鸣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________。

(3)体积为1 L 的干燥容器充入HCl 气体后,测得容器中气体对氧气相对密度为1.082,用此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当喷泉停止后,进入容器中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 解析 (1)NH 4HCO 3=====△

NH 3↑+H 2O ↑+CO 2↑

根据质量守恒可知:n (NH 4HCO 3)·M (NH 4HCO 3)=n (混)·M (混),故M (混)=13

×79 g·mol -1=26.3 g·mol -1,即混和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3。 (2)设爆鸣气100 g ,则H 2的物质的量为100 g ×75%÷2 g·mol -

1=37.5 mol ,O 2物质的量为100 g ×25%÷32 g·mol -

1=0.78 mol 。 故爆鸣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00 g÷(37.5+0.78)mol =2.6 g·mol -

1,即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2.6 g·mol -1÷2 g·mol -

1=1.3。 (3)干燥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82×32=34.62,由34.62<36.5,故该气体应为HCl 和空气的混和气体。

34.6236.5295.621.88说明HCl 与空气的体积比为5.62∶1.88=3∶1,即混和气体中HCl

的体积为1 L ×34

=0.75 L 。由于HCl 气体极易溶于水,所以当喷泉结束后,进入容器中液体的体积即为HCl 气体的体积0.75 L 。

答案(1)26.3(2)1.3(3)0.75 L

【规律应用】

平均值规律的两大应用

(1)介于关系:即平均值介于组分值之间(或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且可能与中间某一组分的值相等),即n(A)>n>n(B)[设n(B)

(2)趋向关系:平均值越接近某组分值,此组分在混合物中的含量越大。

淡化中间过程,关注最终组成——巧用终态分析法

[题型示例]

【示例5】把a g铁铝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盐酸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出沉淀,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红棕色粉末的质量仍为a g,则原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A.70% B.52.4%

C.47.6% D.30%

思路点拨把铁铝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盐酸中,生成了Al3+和Fe2+,再加入过量NaOH 溶液,Al3+转化为AlO-2留在溶液中;Fe2+生成Fe(OH)2沉淀。过滤后对沉淀进行灼烧得到红棕色粉末为被氧化和分解生成的Fe2O3。在此过程中涉及反应多且无具体数据,按常规方法计算容易出错。根据始态合金与终态Fe2O3的质量相等,而铁原子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守恒,

所以合金中铝的质量等于Fe2O3中氧的质量,即w(Fe)=112

160×100%=70%,选A。

答案 A

【方法指导】

终态分析法是利用逆向思维方式,以与待求量相关的物质(离子、分子或原子)在终态的存在形式为解题的切入点,找出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关系,不考虑中间变化过程的一种快捷有效的解题方法。在一些多步反应或多种混合物的计算中,由于涉及到的反应繁多、数据不一或变化过程复杂,解题时如果逐一去分析这些反应或过程,按步就班的进行计算,往往会纠缠不清,导致思维混乱,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极易出错,甚至无法解答。但如果我们淡化中间过程,关注最终组成,利用守恒关系进行整体分析,就会简化思维,从而快速求解。

[题组精练]

1.向一定量Fe、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250 mL 2 mol·L-1的HNO3溶液,反应完成后生成1.12 L NO(标准状况),再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1 mol·L-1 NaOH溶液,要使铁元素完全

沉淀下来,所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最少是()。

A.450 mL B.500 mL

C.400 mL D.不能确定

解析要使铁元素恰好完全沉淀,最后溶液必为NaNO3溶液,由原子守恒有n(NaOH)

=n(NO-3)=n(HNO3)-n(NO),即0.25 L×2 mol·L-1-

1.12 L

22.4 L·mol-1

=V(NaOH)×1 mol·L-1,

所以V(NaOH)=0.45 L=450 mL。

答案 A

2.(2014·眉山一诊)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与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得硝酸盐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标准状况下3.36 L氧气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恰好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盐溶液中加入2 mol/L NaOH溶液至沉淀最多时停止加入,将沉淀滤出,向滤液中加水稀释至500 mL,此时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5 mol/L B.1 mol/L

C.1.2 mol/L D.2 mol/L

解析由题意可知最终滤液为NaNO3溶液,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计算,金属失去的电子数等于氧气得到的电子数(可以认为硝酸起到转移电子的作用),金属失去多少电子就带多少单位正电荷,在溶液中就需结合相同数目的硝酸根离子,最终生成硝酸钠,故硝酸钠的物质的量为:n(NaNO3)=4n(O2)=0.6 mol,则c(NaNO3)=0.6 mol÷0.5 L=1.2 mol/L。

答案 C

【归纳总结】

终态分析法是一种整体思维方法,可以概括为“抓住反应本质,巧妙跨越中态,借助守恒关系,利用终态列式”。因只考虑始态和终态,从而可大大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简单易懂)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一、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主要用于多步反应的化学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中有的关系,建立起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式,然后进行计算,这样能够省去中间过程,快速而准确。 例一、 今有13g 锌,把它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放出的氢气可以跟多少克纯度 为80℅的氯酸钾完全分解放出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 此题如果用常规方法需要几步计算:①根据13g 锌求生成氢气的质量, ②根据氢气的质量求氧气的质量③根据氧气的质量求KClO 3的质量,这 种解法步骤多计算量大,费时费力,但如果用下述方法则极为简便。 解:设需纯度为80℅的KClO 3的质量为X 2KClO 3 2↑ 2H 2+O 2=====2H 2O Zn+H 2SO 4=ZnSO 4+H 2↑ 依上述方程式可得:2KCLO 3~3O 2~6H 2~6Zn 可知:KCLO 3 ~ 3Zn 122.5 3*65 80%x 13g 解得:x=10.2g 再来一题;用含杂质10%的锌195g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杂质不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H 2最多能还原多少克氧化铁? 本题涉及的化学反应有: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氢气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 纵述两个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系数关系,你能推知:锌、氢气、氧化铁、铁之间的系数关系吗? 即3Zn ~3H 2~Fe 2O 3~2Fe 。 事实上3Zn ~Fe 2O 3就是本题的关系式,然后代入关系量即可求解。 解:设最多能还原氧化铁的质量为x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3H 2 + Fe 2O 3 = 2Fe + 3H 2O 由上述两个化学方程式可推知参加反应的锌和被还原的氧化铁有如下关系: 3Zn ~ Fe 2O 3 3×65 160 195g×(1-10%) x 所以:3×65 : 160 = 195g×(1-10%) : x 解得: x = 144g 答:最多能还原氧化铁的质量为144g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根据分步的反应方程式计算求出被还原的氧化铁的质量,比较找关系式法与分步计算有何优点? 2 点燃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培训讲学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解计算题一定用到以下三个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及“一个可能 改变”,即: 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五宏观 个元素种类不变 不原子种类不变 变微观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一宏观: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定改变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为: (1)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 (3)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不能解释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只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分子个数、体积等方面的守恒; (3)“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二、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3)注:注明反应条件 (4)标:如果反应物中无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固体),在气体(或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标出“↑”(或“↓”). 若有气体(或固体) 参加反应,则此时生成的气体(或固体)均不标箭 头,即有气生气不标“↑”,有固生固不标“↓”。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 (2)方:正确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3)关:找出已知物、待求物的质量关系 (4)比:列出比例式,求解 (5)答:简要的写出答案 3、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用公式 (1)气体密度(标准状况下)的计算式 (2)不纯物质中某纯物质的质量的计算式 某纯物质的质量(g)=不纯物质的质量(g)×该物质的质量分数 (3)由纯物质的质量求不纯物质的质量的计算式

(完整word)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1、差量法 例题. 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析: Fe + CuSO4= 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 56 64 64-56=8 m (Fe) 100.8g-100g=0.8g 56∶8=m (Fe)∶0.8 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归纳小结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差。,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物质的量之差等。。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质量差均取正值。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差量法优点:不需计算反应前后没有实际参加反应的部分,因此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差量法利用的数学原理:差量法的数学依据是合比定律,即 差量法适用范围 ⑴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⑵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时,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经典习题 1.在稀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正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则原混合液中H2SO4和CuSO4的质量比为( ) A.7:8 B.8:7 C.7:80 D.80:7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方法一 守恒法 (一)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 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因而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和质量保持不变。 1. 28 g 铁粉溶于稀盐酸中,然后加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加强热,最终得到的固体质量为( ) A.36 g B.40 g C.80 g D.160 g 答案 B 解析 28 g 铁粉溶于稀盐酸中生成氯化亚铁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由于Na 2O 2固体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本身也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将滤渣加强热,最终得到的固体为Fe 2O 3,根据铁原子守恒, n (Fe 2O 3)=12n (Fe)=12×28 g 56 g·mol -1 =0.25 mol 所得Fe 2O 3固体的质量为:0.25 mol ×160 g·mol - 1=40 g 。 2.有14 g Na 2O 2、Na 2O 、NaOH 的混合物与100 g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恰好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质量为( ) A.20.40 g B.28.60 g C.24.04 g D.无法计算 答案 C 解析 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蒸干后得到NaCl ,由Cl - 质量守恒关系可得100 g ×15%×35.536.5=m (NaCl)×35.558.5 ,解得m (NaCl)≈24.04 g 。 (二)电荷守恒 依据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或离子方程式前后离子所带电荷总数不变。 1. 将a g Fe 2O 3、Al 2O 3样品溶解在过量的200 mL pH =1的硫酸溶液中,然后向其中加入NaOH 溶液,使Fe 3+ 、Al 3+ 刚好沉淀完全,用去NaOH 溶液100 mL ,则NaOH 溶液的浓度为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0.2 mol·L - 1 解析 当Fe 3+ 、Al 3+ 刚好沉淀完全时,溶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钠,而Na + 全部来源于NaOH , 且变化过程中Na + 的量不变。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 (Na + )n (SO 2-4)=21 ,所以,n (NaOH)=n (Na + )=2n (SO 2-4)=n (H +)=0.1 mol·L -1×0.2 L =0.02 mol ,c (NaOH)=0.02 mol 0.1 L =0.2 mol·L -1。

常见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肖素娟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计算题,其主要功能是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同时也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知识的系统性。一般情形下计算题的题目较长,所含信息较多,不容易找到正确的方向,因此有不少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不愿意动手做题。其实化学计算题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技巧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以下就高一化学常见计算题的解题方法的小结,包括了关系式法、差值法、分析讨论法、平均值法、公式法。 1.关系式法 所谓关系式法,就是根据化学概念、物质组成、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有关物质的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进行计算。利用关系式的解题,可使运算过程大为简化。 其中包括守恒法。所谓“守恒”就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运用守恒法解题可避免在纷纭复杂得解题背景中寻找关系式,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例1、有一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其含水2.8%、含K2CO337.3% 取1g该样品投入25mL2mol/L的盐酸中后,多余的盐酸用1.0mol/LKOH溶液30.8mL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的质量为多少? 【解析】本题化学反应复杂,数字处理烦琐, 所发生的化学反应:KOH+HCl=KCl+H2O K2CO3+2HCl=2KCl+H2O+CO2↑ 若根据反应通过所给出的量计算非常繁琐。 但若根据Cl—守恒,便可以看出:蒸发溶液所得KCl固体中的Cl—,全部来自盐酸中的Cl-,即:生成的n(KCl)=n(HCl)=0.025L×2mol/L m(KCl)=0.025L×2mol/L×74.5g/mol=3.725g 例2将纯铁丝5.21g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在加热条件下,用2.53gKNO3去氧化溶液中Fe2+,待反应后剩余的Fe2+离子尚需12mL0.3mol/L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则KNO3被还原后的产物为 ( ) A、N2 B、NO C、NO2 D、NH4NO3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相等,Fe2+变为Fe3+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NO3-和MnO4-得电子的总数 设n为KNO3的还原产物中N的化合价,则 (5.21g÷56g/moL)×(3-2)=0.012L×0.3mol/L×(7-2)+(2.53g÷101g/mol)×(5-n) 解得 n=3 故KNO3的还原产物为NO。答案为(B) 2.差值法 差值法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变化找出所谓的理论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 差值法解题方法:此法将“差值”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例1、将质量为m1的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一段时间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2. (1)未分解的NaHCO3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__________。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是高考命题的趋势之一。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对判 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带来了科学的依据。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一个确定的定量关系,是反应 限度的最根本的表现。平衡常数的使用,从定量的角度解决了平衡的移动。 一、化学平衡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无论反应混合物的起始浓度是多少,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即 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之比是常数,这个常数 叫化学平衡常数,用K表示。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为: 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pC(g)+ qD(g) 二、化学平衡常数意义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1)化学平衡常数K只针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适用,非平衡状态不适用。 (2)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与可逆反应的方程式书写形式有关。对于同一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 常数等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即:K正=1/K逆。 (3)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或产率也越大。 (4)K值不随浓度或压强的改变而改变,但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5)一般情况下,对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K值增大;而对于正反应为放热 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K值减少。 2、由于固体浓度为一常数,所以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再写出。 3、由于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一常数(55.6 mol·L-1),因平衡常数已归并,书写时不必写出。 三、平衡常数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1、平衡常数是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 一般认为K>105反应较完全,K<105反应很难进行。平衡常数的数值大小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估计 反应的可能性。因为平衡状态是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如: N 2(g) + O 2 (g)2NO(g) K = 1 ×10 - 30(298K)

中考化学计算题的解法技巧

中考化学计算题的解法技巧 1守恒法 守恒法解题的核心就是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不变。除此之外,化学中的等量关系还表现为同一物质中的电荷守恒、化合物中化合价守恒、同一化合物等量关系。学生对于挖掘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的能力较弱,对于物质和元素质量关系不能很好地建立联系。 2极限平均值法 在处理复杂的模糊题型的选择题时,此方法可以直接求解出设定的参量(平均值或极值),然后用此参量与各选项做比较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不能准确确定设定的参量。 3差量法 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有些反应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会出现固、液、气体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所改变的现象,同一状态的物质的质量遵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固定的质量关系,因此,在根据方程式的计算引入差量,根据变化值可以求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差量法的难点在于学生找不到计算的差量,而且不知道同一状态的物质质量的差与物质的质量也成比例。 4假设数据法 根据题目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相对质量结合题意假设适合计算的数据进行计算。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质量分数计算、物质的质量的计算、元素的质量计算,粒子个数的计算不能很好的进行迁移。 化学计算常考题介绍 中考[微博]化学试卷的最后一题计算是中考中的压轴计算题,它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及酸碱盐部分的知识,考查知识综合,难度较大。题目主要分为文字表达型计算、表格计算、图像计算、探究实验计算。以下详细地进行介绍: 文字表达型计算 主要考察学生归纳整理题目中隐含信息的能力,难点往往在于〝题目文字过多,流程过于复杂,读不懂题,找不到,不会列有效的等式求出未

【强烈推荐】高一化学所有计算公式

高一化学所有计算公式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 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化学平衡解题技巧

化学平衡 基础知识 一、化学平衡状态标志 1、速率标志: 2、含量标志 3、特殊标志:P M ρ 二、平衡移动方向 浓度 温度 压强 三、化学平衡图像 (1)浓度—时间 如A(g)+B(g)AB(g) (2)含量—时间—温度(压强) (C%指产物的质量分数,B%指某反应物的质量分数)

(3)恒压(或恒温)线 (α表示反应物的转化率,c 表示反应物的平衡浓度) 图①,若p 1>p 2>p 3,则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ΔH <0; 图②,若T 1>T 2,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四、化学平衡计算 m A(g)+n B(g) p C(g)+q D(g),令A 、B 起始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mol·L -1、b mol·L -1,达到平衡后消耗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x mol·L -1。 m A(g)+n B(g) p C(g)+q D(g) c 始/(mol·L -1) a b 0 0 c 转/(mol·L - 1) mx nx px qx c 平/(mol·L - 1) a -mx b -nx px qx 明确三个量的关系 (1)三个量:即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2)关系 ①对于同一反应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②对于同一生成物,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 ③各转化量之比等于各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掌握四个公式 (1)反应物的转化率=n (转化)n (起始)×100%=c (转化)c (起始) ×100%。 (2)混合物组分的百分含量=平衡量平衡时各物质的总量 ×100%。 (3)某组分的体积分数=某组分的物质的量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 。 ⑷P 平/P 初=n 平/n 初 ⑸温度不变K 值相等 ⑹已知平衡时物质的量或浓度(注意如何从图像中找平衡量:横坐标为时间的转折点为平衡

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计算题 1.阿司匹林(分子式为C9H8O4)是一种常用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感冒、发烧、头痛等疾病。某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1)阿斯匹林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 (2)阿斯匹林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25mg阿斯匹林中含碳元素的质量_____;(3)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时,病人每天服用阿斯匹林肠溶片的最大量是_____片。 【答案】180 1:8 60% 15mg 12 【解析】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相对分子质量 ×100%,化合物中某元 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3)不稳定性心绞痛时,每天阿斯匹林的剂量为75~300mg,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1)阿斯匹林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8+16×4=180;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16×4)=1:8。 (2)阿斯匹林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9 180 ? ×100%=60%; 25mg阿斯匹林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25mg×60%=15mg; (3)不稳定性心绞痛时,每天阿斯匹林的剂量为75~300mg,则病人每天服用阿斯匹林肠溶片的最大量是300mg÷25mg=12片。 点睛: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的质量分数,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水和氯化氢的挥发忽略不计):取12.5g样品研碎放入烧杯中,每次加入20.8 g稀盐酸后并用电子天平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次数12345 烧杯及所称物质总质量/g72.291.9111.6131.3152.1

中考化学常用计算公式大全(整理)教案资料

中考化学常用计算公式大全(整理)

中考化学常用计算公式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中该元素原子个数)之和 如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 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ω=A的相对原子质量×m /AmBn的相对分子质量 ④A的化合价×m + B的化合价×n = 0 ⑤原子个数比:A : B = m : n (3)混合物中含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纯度)=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 100% (4)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g/L)=气体质量(g)/气体体积(L) (5)纯度=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总质量× 100% =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杂质的质量) × 100%= 1- 杂质的质量分数 (6)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0%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 100%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质质量+100) × 100%)、 含有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所有质量-晶体质量/(溶质所有质量-晶体质量+溶剂质量) × 100%)(7)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M浓× a%浓=M稀× b%稀=(M浓+增加的溶剂质量) × b%稀 (8)相对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 M浓× a%浓+M稀× b%稀=(M浓+M稀) × c% (9)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1)化合物中某元素百分含量的计算式 (2)化合物质量与所含元素质量的关系式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化学平衡解题技巧

化学等效平衡解题技巧(1) 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若不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对应相等,而且其物质的量也对应相等,则两平衡互为等同平衡。等同平衡可视为等效平衡的一种特殊情况。 I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来说(即△V≠0的体系):等价转化后,对应各物质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 II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来说(即△V=0的体系):等价转化后,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III类:恒温恒压下对于气体体系等效转化后,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解等效平衡的题,有一种基本的解题方法——极限转换法。 (I类)同T、V,△V≠0,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是:反应物投料量相当。 1. 在1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2A(g)+B(g) 3C(g)+D(g), 达到平衡时容器内D的百分含量为a%。若保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分别通入下列几组物质达到平衡时容器内D的百分含量也为a%的是 A.3molC和1molD B.2molA、1molB和3molC C.4molC和1molD D.1.9molA、0.95molB、0.15molC和0.05molD 2. 在t℃时,向2L密闭容器中放入1molA和1molB,发生反应:A(g)+B(g) C(g)+2D(g),平衡时C 的含量为m%,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按下列配比放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的含量仍为m% 的是A.2molA和1molB B.2molD和A、B、C各1mol C.1molC和2molD D.1molC和1molD 3. 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A和1mol B,发生反应:2A(g)+B(g) 3C(g)+D(g) 达 平衡时,C(C)=W mol/L。若维持容器内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起始物质,达平衡后,C 浓度仍为W mol/L的是 A.1mol A+0.5mol B+1.5mol C+0.5 D B.2mol A+1mol B+3mol C+1mol D C.3mol C+1mol D+1mol B D.3mol C+1mol D 4. 在1L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 NH 3,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2NH3N2 + 3H2,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2的百分含量为a%,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分别通入下列几组物质,达平衡时,容器内N2的百分含量也为a%的是 A.3mol H2和1mol N2B.2mol NH3和1mol N2 C.2mol N2和3mol H2D.0.1mol NH3,0.95mol N2和2.85mol H2 5. 将2.0 mol SO2气体和2.0 mol SO3气体混合于固定体积 ....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 (g)+O2(g) 2SO3(g),达到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相同密闭容 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等于n mol的是 A.1.6 mol SO2+0.3 mol O2+0.4 mol SO3 B.4.0 mol SO2+1.0 mol O2 C.2.0 mol SO2+1.0 mol O2+2.0 mol SO3 D.3.0 mol SO2+1.0 mol O2+1.0 mol SO3 (II)同T、V,△V=0, 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是:相同反应物的投料比相等

高中化学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常用的8种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例题: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 A. 3.2g B. 4.4g C. 5.6g D. 6.4g 【解析】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所以,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 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g无水晶体。该碱金属M可能是() (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85.47) A. 锂 B. 钠 C. 钾 D. 铷 【解析】设M的原子量为x,解得42.5>x>14.5,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B、C。 三、守恒法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将5.21 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 g 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 mol 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解析】0.093=0.025x+0.018,x=3,5-3=2。应填:+2。(得失电子守恒) 四、差量法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它最大的优点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应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 例题:加热碳酸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mg,使之完全反应,得剩余物ng,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设MgCO3的质量为x,MgCO3 MgO+CO2↑混合物质量减少,应选A。 五、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是巧解方法,它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维和解题,断MA或MB的取值范围,从而巧妙而快速地解出答案。 例题: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 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 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 锌 B. 铁 C. 铝 D. 镁 【解析】各金属跟盐酸反应的关系式分别为:Zn—H2↑,Fe—H2↑,2Al—3H2↑ ,Mg—H2↑。若单独跟足量盐酸反应,生成11.2LH2(标准状况)需各金属质量分别为“Zn∶32.5g;Fe∶28 g;Al∶9g;Mg∶12g”,其中只有铝的质量小于10g,其余均大于10g,说明必含有的金属是铝。应选C。 六、极值法巧用数学极限知识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即为极值法。 例题:4个同学同时分析一个由KCl和KBr组成的混合物,他们各取2.00克样品配成水溶液,加入足够HNO3后再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沉淀完全后过滤得到干燥的卤化银沉淀的质量如下列四个选项所示,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dc化学基本计算中常用方法和思路

化学基本计算中常用方法和思路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气体物质的体积、压强、物质的量、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该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有关量成正比。 例1.把8.50g Zn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覆盖有铜的锌片,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8.45g。求有多少g Zn片被氧化了? 例2.KBr和KCl的混合物3.87g,溶于水并加入过量AgNO3溶液后,产生6.63gAgBr和AgCl沉淀混合物,试计算原混合物中钾的质量分数。 例3.把NaHCO3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16.8g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剩余残渣为15.87g,计算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例4.已知t℃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ag中含溶质mg。若该溶液蒸发bg水并恢复到t℃时,析出溶质m1g。若原溶液蒸发cg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m2g。则该物质在t℃下的溶解度是多少? 例5.盛满等体积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反应完毕后,液面上升的高度是试管的几分之几? 例6.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现取3LSO2和6LO2混合,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的体积减小10%,求SO2的转化率。 二、关系式法 用多步连续进行的反应进行计算时,一般是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而将多步计算简化为一步完成,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关系式法。在由原料向产物的转化过程中,不论在哪一步转化中有效成分的损失,都可归结为原料的损失而进行计算,并不影响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找出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的关系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例7.某锅炉用煤用FeS2的质量分数为2%,燃烧时发生反应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为防止SO2进入大气,需在燃烧前向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使发生反应CaO+SO2?CaSO3,试计算1t这种煤中应该 加入生石灰多少千克? 例8.用黄铁矿制取硫酸,再用硫酸制取化肥硫酸铵。燃烧含FeS2为80%的黄铁矿75t,生产出79.2t 硫酸铵。若在制取硫酸铵时硫酸的利用率为90%,则用黄铁矿制取硫酸时FeS2的利用律是多少? 三、守恒法 以化学反应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作为依据,如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原子个数守恒;电中性原则——电荷守恒。来解答一些较复杂的题型,以达到简化计算过程,避免繁琐计算,从而迅速求解的目的。 例9.把7.4gNa2CO3·10H2O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其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若把等质量的混合物加热到恒重时,残留物的质量是多少? 例10.某氢氧化钾样品中含水的质量分数为15%。将一定量该样品放入100g36.5%的盐酸中反应,溶液显酸性,再用5.6%的氢氧化钾溶液滴定,消耗了12.0mL(溶液的密度为1g/mL)恰好完全反应,然后将溶液蒸干,得固体的质量是多少? 例11.在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中,有19.2gCu被氧化,则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例12.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Pb2+,则与1molCr2+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离子守恒法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离子守恒法 例1、某不纯的烧碱样品中含有Na2CO3 3.8%、Na2O 5.8% 、NaOH 90.4%。取M克样品,溶于质量分数为18.75%的盐酸溶液100克中,并用30%的NaOH%溶液来中和剩余的盐酸至中性。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体质量多少克(29.25克) 例2、向一定量的Fe(OH)2溶液中加入200克4.9%的硫酸充分反应后,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正好完全反应,蒸发冷却可得到晶体(不含结晶水)多少克(15.2克) 例3 、现有不纯的金属M(含有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杂质),取该金属样品4.0克,投入19.45 克20%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该金属与盐酸生成的氯化物中含氯50%,则该金属样品中金属M的质量分数为多少?(97.25%) 例4、取镁粉、铝粉、铁粉、锌粉组成的混合物M克,跟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蒸干水分后得到固体物质N克,(不含结晶水),求生成氢气多少克?[(N—M)/48 克] 练习1、有一部分变质的KOH样品,含H2O:7.62%;K2CO3:2.38%;k2O:10%;KOH:80%;取该样品W克加入98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20克质量分数为10%的KOH溶液恰好呈中性,把反应后所得溶液小心蒸干得到固体(不含结晶水)多少克(34.8克) 练习2、向一定量的Mg(OH)2溶液加入200克36.5%盐酸完全反应后再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正好完全反应,蒸干冷却得到固体(不含结晶水)多少克?(95克) 练习3 、把一定量的氯酸钾充分加热到再不放出气体为止,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配成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干燥,得到固体物质143.5克,求放出氧气多少克(48克) 练习4、将5克含Cu的金属R样品放入25克20%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R的氯化物中氯元素为52.5%,则样品中金属R的质量分数为多少(88%)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主要有: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平均法、守恒法、极值法、关系式法、方程式叠加法、等量代换法、摩尔电子质量法、讨论法、图象法(略)、对称法(略)。 一、差量法 在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温度改变(升高或降低),使溶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溶质(或饱和溶液)质量的差量;每个物质均有固定的化学组成,任意两个物质的物理量之间均存在差量;同样,在一个封闭体系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尽管反应前后质量守恒,但物质的量、固液气各态物质质量、气体体积等会发生变化,形成差量。差量法就是根据这些差量值,列出比例式来求解的一种化学计算方法。该方法运用的数学知识为等比定律及其衍生式: a b c d a c b d == --或c a d b --。差量法是简化化学计算的一种主要手段,在中学阶段运用相当普遍。常见的类型有:溶解度差、组成差、质量差、体积差、物质的量差等。在运用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相相同,差量物质的物 理量单位要一致。 1.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 ,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 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实验室用冷却结晶法提纯KNO 3,先在100℃时将KNO 3配成饱和溶液,再冷却到30℃,析出KNO 3。现欲制备500g 较纯的KNO 3,问在100℃时应将多少克KNO 3溶解于多少克水中。(KNO 3的溶解度100℃时为246g ,30℃时为46g ) 3.某金属元素R 的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m ,相同价态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 ,则金属元素R 的化合价为多少? 4.将镁、铝、铁分别投入质量相等、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结束后所得各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的镁、铝、铁三种金属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 (A )Al >Mg >Fe (B )Fe >Mg >Al (C )Mg >Al >Fe (D )Mg=Fe=Al 5.取Na 2CO 3和NaHCO 3混和物9.5g ,先加水配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加9.6g 碱石灰(成分是CaO 和NaOH ),充分反应后,使Ca 2+、HCO 3-、CO 32-都转化为CaCO 3沉淀。再将反应容器内水分蒸干,可得20g 白色固体。试求: (1)原混和物中Na 2CO 3和NaHCO 3的质量; (2)碱石灰中CaO 和NaOH 的质量。 6.将12.8g 由CuSO 4和Fe 组成的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滤出不溶物,干燥后称量得5.2g 。试求原混和物中CuSO 4和Fe 的质量。 二、十字交叉法 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命题,即二组分的平均值,均可用十字交叉法,此法把乘除运算转化为加减运算,给计算带来很大的方便。 十字交叉法的表达式推导如下:设A 、B 表示十字交叉的两个分量,AB —— 表示两个分量合成的平均量,x A 、x B 分别表示A 和B 占平均量的百分数,且x A +x B =1,则有:

专题六 化学平衡计算题求解技巧教师版(已整理完)

化学平衡计算题求解技巧 一、化学平衡常数(浓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 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α):α=(或质量、浓度)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浓度)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 ×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 ;恒温、恒压时:n 1/n 2=V 1/V 2 (4)计算模式(“三段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 m n O O 转化 ax bx cx dx 平衡 m-ax n-bx cx dx A 的转化率:α(A)=(ax/m )×100% C 的物质的量分数:ω(C)=×100% 技巧一:三步法 三步是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格式,根据题意和恰当的假设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但要注意计算的单位必须保持统一,可用mol 、mol/L ,也可用L 。 例1、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 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 n (Y )= n (Z ),则Y 的转化率为( ) A 、%1005?+b a B 、%1005) (2?+b b a C 、%1005) (2?+b a D 、%1005) (?+a b a 解析:设Y 的转化率为α X + 2Y 2Z 起始(mol ) a b 0 转化(mol ) αb 21 αb αb 平衡(mol )-a αb 21 -b αb αb 依题意有:- a α b 21+ -b αb = αb ,解得:α= %1005) (2?+b b a 。故应选B 。

史上最全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史上最全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目录 一、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 三、有关溶液的计算 四、常用公式计算 五、解题技巧计算 一、质量守恒定律 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及“一个可能改变”,即: 2.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为: (1)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

(3)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不能解释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只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分子个数、体积等方面的守恒 (3)“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3)注:注明反应条件

(4)标:如果反应物中无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固体),在气体(或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标出“↑”(或“↓”). 若有气体(或固体) 参加反应,则此时生成的气体(或固体)均不标箭头,即有气生气不标“↑”,有固生固不标“↓”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 (2)方:正确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3)关:找出已知物、待求物的质量关系 (4)比:列出比例式,求解 (5)答:简要的写出答案 3、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用公式

4、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 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 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三、有关溶液的计算 应熟练掌握本部分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公式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公式二: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M浓×a%浓=M稀×b%稀 =(M浓+增加的溶剂质量)×b%稀

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及常用计算公式

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及 常用计算公式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初中常见化学方程式及常用计算公式 一.化合反应 二.分解反应 三.置换反应 四.复分解反应 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NaOH+HCl=NaCl+H 2O 2.中和胃酸的反应:Al (OH )3+3HCl=AlCl 3+3H 2O 3.熟石灰和硫酸反应:Ca(OH)2+H 2SO 4=CaSO 4+2H 2O 4.盐酸和硝酸银反应:AgNO 3+HCl=AgCl ↓+HNO 3 5.硫酸和氯化钡反应:BaCl 2+H 2SO 4=BaSO 4↓+2HCl 6.碳酸钙和过量盐酸反应: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7.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NaHCO 3+HCl=NaCl+H 2O+CO 2↑ 8.碳酸钠和过量盐酸反应: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9.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2NaOH+CuSO 4=Na 2SO 4+Cu(OH)2↓ 10.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11.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CaCl 2+Na 2CO 3=CaCO 3↓+2NaCl 12.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AgNO 3+NaCl=AgCl ↓+NaNO 3 13.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14.盐酸除铁锈:Fe 2O 3+6HCl=2FeCl 3+3H 2O 15.硫酸除铁锈: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16.氧化铜和硫酸反应:CuO +H 2SO 4=CuSO 4+H 2O 五.其他反应 1.二氧化碳和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CO 2+Ca(OH)2=CaCO 3↓+H 2O 2.二氧化碳和过量氢氧化钠反应:CO 2+2NaOH=Na 2CO 3+H 2O 3.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SO 2+2NaOH=Na 2SO 3+H 2O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Cu+CO 2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 2O 3高温=2Fe+3CO 2 6.甲烷燃烧:CH 4+2O 2点燃=2H 2O+CO 2 7.酒精燃烧:C 2H 5OH+3O 2点燃 =3H 2O+2CO 2 8.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C6H12O6+6O2酶=6H2O+6C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