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9日央行加息原因及其影响讨论

2010年10月19日央行加息原因及其影响讨论
2010年10月19日央行加息原因及其影响讨论

2010年10月19日央行加息原因及其影响讨论一、前言

中国人民银行19日晚间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除活期存款利率未调整外,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相应调整。

这是中国央行时隔3年后的首度加息。07年为防止通货膨胀,经济过热曾上调利率。而08年为应对经济危机,开始降息,09年上半年,一直是负利率的状况。此次宣布上调利率,将预示着货币政策收紧的前景,以此来应对通货膨胀。

至此,中国成为继印度、巴西之后,又一选择加息这一货币工具的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后,为应对通胀压力,澳大利亚、挪威、印度、巴西等经济体先后加息。与此同时,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央行仍旧维持低利率政策不变。

二、背景

1. 国内:

随着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渗透,我国GDP增速全年走势“前高后低”,已经保持了30年的9%年均增速,不可能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而应该转变为重发展。投资创出新低,CPI 上行的压力仍然较大。由于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预计将造成全国粮食减产1.8%左右。年内某些月份物价上涨形势会比较明显,所造成的通货膨胀有可能会转变为经济泡沫。出口形势好转,但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下半年贸易顺差可望出现恢复性增长。在经济回暖的情况下,政府出于解决民生、提高公信力等考虑需要对房地产进行调整。房价回调还需依靠后续政策的不断补充,这次调控效果欠佳,后续的补充政策如征收保有税、上调利率便会应运而生。

对于后续政策,专家表示,仍需保持紧缩预期。除利率外,由于贸易顺差的持续不下,流动性管理的压力不减,因此不排除央行继续提高准备金率和发行定向央票。专家还表示,货币当局和监管部门或将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鼓励资本进一步流出。同时,财税政策也将得到更大程度的使用。石磊表示,由于中国目前经济的主要问题在于结构不合理方面,因此,着眼于出口退税、抑制两高一资的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结构性调整措施还将进一步出台。

2. 国外:

全球金融进入紧缩周期的趋势明显,给中国持续宽松的政策带来压力。就全球范围而言,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都逐步进入加息周期,以避免由于危机救市政策持续造成泡沫的进一步发展。美国在金融危机后地产泡沫不断挤出,美元近期对世界主要货币升值的趋势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的任何升值行为必然导致外资的大量流出。即便维持现有的人民币汇率,中国目前的通涨趋势和资产泡沫高位徘徊的局面也决定了外资尤其是投机资本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流出而非流入的格局。在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调整前,如果不将房地产行业的泡沫主动戳破,必然危及金融系统的安全同时欧元区危机也在冲击中国。目前人民币基本维持与美元挂钩,欧元贬值迫使人民币被动升值,将进一步影响中国的出口。债务危机爆发,也显示了全球经济复苏存在很多隐忧,“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这使得中国政府实施“退出”政策时必须谨慎,可能提高通胀容忍度,减弱信贷紧缩力度,推迟加息。

三、原因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通过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增发央行票据来回收市场上过多的流动性。然而,这些措施对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规模控制并没有产生显著效果。于是,央行寄希望于此次加息从总量上控制信贷资金的投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紧缩固定资产投资。9月份公布的的消费物价指数再创新高,其上扬的趋势已经不容忽视,实际利率已表现为负利率,银行储蓄存款的持续下降。其次信贷投放偏强;再者,外贸顺差再次攀高,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现象依然存在,信贷投放额有所反弹。在外汇占款增加比较多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便通过加息来帮助公开市场回笼流动性。加息可以抑制资产泡沫,比如说房地产,而且也会优化资产配置,调节信贷投放结构。为了缓解通胀压力,并控制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选择加息势在必行。

观察这次加息的特点,不难发现央行此次在决定调高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进一步放宽了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并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放开朝两个方向:贷款利率可向上浮动,存款利率则可向下浮动。这一举措的意义非常深远:一是贷款利率调整由低向高浮动,意味着只要企业效益好,银行就可能提供资金,赋予了金融机构通过风险溢价覆盖高风险贷款损失的权力;二是存款利率下浮,扩大了利差,银行可以利用利差冲销不良资产,进而为利率市场化奠定了基础。抑制投资,表明中央政府对宏观调控的决心。

四、影响

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只是一次小幅调整,其关键意义在于表明了央行对于宏观经济的态度,而不足以充分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如果几大宏观经济指标依旧表现出“发热”的势头,则本次加息很可能仅仅是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开始。当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仅依靠利率这一单独的政策工具,还需要在财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方面做出调整和配合。

l、加息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目前房地产市场仍然是偏热迹象,本次加息有助于挤出房地产市场的资产价格泡沫,从而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房地产行业一般具有高杠杆的特点,在利率上调之后,无论对消费性和投资性的购房者,还是对作为供应者的开发商来说,都将增加购房或融资的成本,导致投资利润下降,从而减少购房的需求与供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给房地产行业降温的作用。从微观的层面来看,首先,加息将使已购房者月供增加,而且目前还不能排除今年利率继续上调的可能性;其次,加息使待购者的支付能力下降;第三,加息可能使投机者改变对房价走势的预期,而纷纷撤离房地产市场;第四,加息推动开发商建设贷款利率上涨,财务成本增加;第五,加息增加了银行的风险,由于住房价值缩水和业主月供的增加,可能使一部分负资产的家庭主动选择断供,或者迫使一部分陷入“现金流危机”的家庭暂时断供,而开发商在价格波动下发生亏损,也会威胁到建设贷款的安全。因此加息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2、加息有助于稳定储蓄

这次调整利率符合当前经济运行情况,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存款利息收入,稳定居民储蓄。另外,作为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经济手段,这次银行上调利率将对物价指数发挥“杠杆性”的调节作用,有利于理顺资金成本、价格体系,有利于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

3、加息将提高企业的资金成本、降低利润、抑制投资

贷款加息对企业更直接,影响力也更大。我国的企业多以贷款融资为主。其中影响较大的当属国有企业。受加息影响最大的3个行业是房地产、民航、高速公路。由于这些行业

都是靠高贷款生存的,因此利息上涨将直接加重相关企业的利息负担。

4、加息对资本市场短期影响有限

已经低迷了相当时间的证券市场,实际上已经受到了加息传言的影响。因此短期看,少量、逐步的加息,只是恢复实际利率为正,影响是很小的,并不会给市场带来更大的震荡。但是从中期看,市场的走势将取决于投资者会否认为加息将进入一个周期。从股票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加息对股市影响不大。

五、预期年内会不会再次加息

我认为年内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不是太大。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份CPI高达3.6%,再度创出年内新高。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开始进入加息周期,有机构预测年内将可能出现二次加息。但我认为,此次加息只是一次试探性的加息,并不代表货币政策的改变。

中国这次的加息向这些国家发出了明确的信号:中国经济正在保增长的同时转向调结构。而且此次加息没有加活期存款的利息,因为企业的存储很多都是周转资金,居民的相当一部分存款也是活期的,由此可见央行并非一心想收紧流动性。它只是试试市场的反应,除非楼价还往上涨,11月、12月份通胀率持续超出预期,否则央行可能不会在年底前急于采取第二次加息措施。央行可能还会再加息一次,那也是在11年初才会开始。

加息与否的关键还是要看资产价格尤其是楼市价格走势,以此来抑制资产泡沫尤其是楼市泡沫。所以,我预测,今年内不会再次加息。

08301-4

冯华玮

美元和人民币利率分析

(1)人民币利率变动情况

9月20日调升25基点3.75 8月9日调升25基点3.50 6月30日调升25基点3.25 5月3日调升25基点3.00 3月22日调升25基点2.75 2月2日调升25基点2.50 2004年 12月14日调升25基点2.25 11月10日调升25基点2.00 9月21日调升25基点1.75 8月10日调升25基点1.50 6月30日调升25基点1.25 2003年 6月25日调降25基点1.00 2002年 11月6日调降50基点1.25 2001年 12月12日调降25基点1.75 11月6日调降50基点2.00 10月2日调降50基点2.50 9月17日调降50基点3.00 8月21日调降25基点3.50 6月27日调降25基点3.75 5月15日调降50基点4.00 4月18日调降50基点4.50 3月20日调降50基点5.00 1月31日调降50基点5.50 1月3日调降50基点6.00 2000年 5月16日调升50基点6.50 3月21日调升25基点6.00 2月2日调升25基点5.75 1999年 11月16日调升25基点5.50 8月24日调升25基点5.25 6月30日调升25基点5.00 (2) 进入2004年之后,伴随着美国经济的稳步复苏,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也愈加强烈,并在同年6月得以实施,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截至2005年9月底,美联储已经连续11次升息,将美元的基准利率从1.00%提高到了3.75%水平,提升幅度达275%。

美联储的升息也逐渐为美元汇率走势提供了中长线多头动力。2004年底,美元逐渐摆脱抛压转入中期上涨,此轮美元的上涨过程中还不断受到了美联储继续加息的利好刺激 截至2005年9月底,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经历连续11次的“有序”加息,已经将美元基准利率从半个世纪低点的1.00%提升到了3.75%水平, 1990年以后的15年间,美联储基准利率经历了多次降息周期和加息周期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相对较长的降息周期,降息幅度也显得更大,显然是一个更大级别中的主趋势,自2004年6月美元才再次进入加息周期。 在过去15年间,美联储主要保持着下调利率基调,途中的几次小加息周期都因为经济面的变化而夭折,而自2004年6月以来重新进入的加息周期还没有结束迹象,这很可能是一轮新的长线加息周期。 美联储利率从1990年—2004年上半年间都处于下跌趋势当中,期间一度有反弹发生,但由于美联储在90年代初第1次海湾战争后,对经济前景过于乐观预估,采用的快速提升利率举措险些造成一些前沿经济体或发达地区出现经济崩溃。 进入2001年之后,美国经济爆发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表面为了争夺石油资源的美国政府发起了第二次伊拉克战争,这次战争前后,受到战争和经济问题的双重困扰,美联储再次采取了大幅度的降息举措来刺激经济。 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经济也逐渐出现了复苏迹象,也许是借鉴了上次加息的经验,美联储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的加息周期中就显得更为稳健,到现在为止仍然保持着每次利率会议加息25基点的“有序”步伐。 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复苏的情况看,美联储至此已经进入了长线的加息周期,在接下来的很长时间内,升息都是新的主趋势。美元基准利率持续提升除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之外,对国际资本市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加大了海外资产对美元资产的关注程度。 利率变化周期对美元涨跌循环的影响 利率变化除了反映经济状况之外,对一定时期内的资金流动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在利率变化形成周期性涨跌趋势时,对相关汇率走势的影响也更为明显,持续性更强。 1990年7月以来美元基准利率的周期性变化也很直接地反映在美元长期涨跌循环过程中,特别是在最近10年,这种持续影响更为明显。 可以看出,美元利率周期的轮换与美元汇率走势涨跌长期循环有着直接的联系:上世纪90年代初,美元利率的下调周期中,由于美元利率仍然处于相对高位,对美元的利空影响比较有限,但至少美元也未能获得明显的涨幅,整体处于震荡格局;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经济逐渐散发出增长乏力的状态,并逐步显示出经济危机,加上第二次伊拉克的双重压力,美元应声而落,接下来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将此前6年多累计的涨幅悉数回吐。 2004年6月之后,美联储再次进入了加息周期,我们有理由认为美元汇率在接下来几年时间内将逐渐进入一轮中长线上涨,对过去3年的急速下跌进行技术性修正,这个修正也是美国经济重新复苏的过程,直到美国经济再次衰弱,美元新降息周期的来临。为什么只是看成修正呢?因为美国经济虽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现在的增长速度已经显然无法与上世纪90年代末相提并论。当然,也需要看到的是美元利率周期轮换与美元汇率走势涨跌长期循环并非唯一的前因,

2019年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一览 2019降息后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6页word文档

2019年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一览2019降息后各大 银行存款利率表 2019-02-17 16:32 南方财富网 southmoney 2019年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一览降息后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一览(最新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请往下看) 2019年10月24日央行降息后银行存款利率表 央行今起降息0.25%降准0.5%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吴雨王文迪)中国人民银行23日决定,自2019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并自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行决定,自24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同时央行表示,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央行还自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为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正向激励,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利率调整表

10月24日降息降准后最新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一览: 历次央行降息降准存款利率表一览: 央行对贷款基准利率下调的同时,也对存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虽然各家银行的贷款利率基本上已按调整后的基准利率执行,但在存款利率方面,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下面为大家总结一下央行降息后,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到底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通过表格的形式体现可能大家会更一目了然: 注:以上利率采集于网络,具体利率以各家银行实际执行为准。 降息前和降息后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对比: 虽然央行下调了存款利率,但可以看出,但对于常用的一年期定期存款来说,目前至少有8家银行的存款利率维持在3.3%。这对广大消费者来说,无疑之前的存款利率没受到什么影响。 四大行作为各银行的风向标,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由之前的3.25%下调到3%,不过也相当于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了9%;而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也大多上浮了9%。就目前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来说,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倍、1.1倍、1.2倍这三种上浮比例居多。 最新存款利率表: 上一轮央行降息后,各银行之间的存款利率差异就有所凸显,迫于竞争压力绝大多数银行都采取了存款利率上浮至顶的方式。上周末,央行再次降息,到底存款基准利率上浮多少,各家银行几乎各不相同。

近十年我国基准利率调整原因及成效

近十年我国基准利率上调的原因及成效 082104 第三小组 基准利率,是指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在中国的利率政策中,1年期的存贷款利率具有基准利率的作用,其他存贷款利率在此基础上经过复利计算确定。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优惠利率也具有基准利率的作用。市场利率的形成及其变动都参照此利率水平及变化趋势。 利率政策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之一,央行根据货币政策的需要,运用利率工具,适时调整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从而影响社会的资金供求,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不同的利率水平代表不同的政策需求,当要求稳健的政策环境时,央行就会适时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减少货币的需求与供给,降低投资和消费需求,抑制需求过热;当要求积极的政策环境时,央行可适时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以促进消费和投资。 通过图一的直观的数据来看一下近几年我国基准利率的调整情况。这里以我国存款基准利率为例。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00年到2008年之间,我国基准利率基本为上调,而2008年10月我国基准利率首次下调,且下调幅度为历史中较大幅度。直至2011年2月开始,基准利率又开始慢慢上调。这里所有的基准利率调整、,都反映了我国的经济现象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图一我国历年存款一年期基准利率调整表

一、调整基准利率的主要原因 (一)上调基准利率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1、无法避免的通货膨胀。 图二我国历年经济增长速度与通货膨胀率及一年期基准存款利率比较近十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走高,通货膨胀压力日趋加大。消费物价指数(CPI)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通常被看作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一般认为,CPI的增幅大于5%时,就可看作是严重的通货膨胀,而近几年,CPI屡刷新高,早已高于5%这道警戒线。而去年年底预计通货膨胀率在4%左右,但有社科院研究员预言今年中国通货膨胀率可能超过5%。由图二线段走向可以看出,利率的走向与通货膨胀率是息息相关的。当出现通货膨胀率高速增长的时候,央行就会适当上调基准利率;当通货紧缩的时候,央行就会适当下调基准利率。 低廉的资金成本是导致货币流动性极其泛滥,资产泡沫和通胀高企的罪魁祸首。由于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高速增长以及利润巨大的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以及人民币升值的状况,吸引了巨额的国外投机资本,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买进外汇,同时通过外汇占款的形式增加了货币供应量,被动地推行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造成了资金流动性过剩,导致资源错配,刺激国内信贷,投资,引发通货膨胀。此次同时上调存贷款利率是有效及可靠的货币紧缩政策,有助于增强央行的可信性并控制住经济过热的压力。 2、避免经济过热

浅析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影响

浅析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影响 美联储六月加息正成为大概率事件,引起了新兴市场的恐慌。市场传言美联储加息的主要攻击对象是中国,意在搞垮中国的经济,但也有传言,美联储是否加息还要征求中国的同意。下面我们将对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加息后人民币汇率的下跌幅度及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一、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联储多次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包括超低利率及三轮QE.2014年10月,美联储如期结束QE3.2015年10月份美国公布失业率为5%,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的最佳数据,意味着美国劳工市场恢复生机。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法罗利也在推特上写到:“就业数据显示市场复苏势头强劲,表明美联储加息是大概率事件。”但对于加息,美联储也一直在犹豫不决,因为任何事件都具有双面性,加息对美国也不仅仅是有利无害,因此美联储也面临加息困境。 作为美国经济重要增长点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开始复苏,但速度仍然较为缓慢,房地产市场能否走上健康发展道路对于美国经济长期增长至关重要。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可以吸引国外资本流向美国地产,从而带动美国经济的增长。但另一方面,利率的提高会使投资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递减了外资流入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此外美元走强使美国商品的价格提高,不利于美国对外出口,对美国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总体来说,美元走强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是很大,市场传言美联储加息的攻击对象就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但中美两国是存在很大共同利益的特别是经济利益,中美经济存在极强的互补关系。中国对美国的突出贡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大量价廉物美的商品充实美国市场,为美国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和福利;二是中国购买最多的美国国债,缓解了美国政府的财政压力;三是为美国的过剩资本、过剩产能提供了理想投资地、消化地,中国廉价市场、廉价劳动力所创造的超额利润,也被这些外商所获。因此也有传言美联储是否加息还要征求中国的意见。总而言之,美联储加息概率不大,即便美联储真的如期加息,加息力度也肯定是温和的。 二、人民币汇率下降幅度有限 (一)中国外汇储备规模

银行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一)

银行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一)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加息调整房地产投资过热,通过加息逐渐地改变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并由此来改变企业及个人预期的行为决策。这次央行的加息,并不在于加息多少这个结果,而在于央行宏观调控方式是否改变。加息对房地产供给市场的影响、对房地产需求市场的影响和对房地产融资市场的影响三方面可以说明银行加息给房地产市场带来的重要影响。关键词:银行;加息;房地产 从2007年3月18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开始,一直到2007年12月21日,连续6次加息。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到4.14%;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到7.47%;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加息将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从2006年宏观调控后情况来看,房地产市场价格快速上涨并没有停止。只要房价快速上涨,房地产开发投资就不会放慢增长速度,国内投资过热就不会改革,国内银行信贷扩张就不会放缓。也就是说,只要房价增长不减下来,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者不会放慢。 面对国内投资过热、银行信贷快速增长及贸易顺差增长过快,央行采取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如多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定向票据、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来紧缩银行信贷,但实际效果都十分有限,特别是房地产市场仍然高歌猛进。那么这次央行采取加息的方式来调整整个国家经济过热,调整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是否能够起到效果。这就要看央行进一步行动了。 在目前低利率政策下,管制下的利率水平与企业投资回报率相比,是不可比拟的。央行加息的意义,并不在于加息的幅度高低,因为加息0.27厘,对于平均投资回报率为16.8%的国内企业来说,对于暴利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央行通过加息逐渐地改变政府的低利率政策、逐渐地改变政府宏观调控工具并由此来改变企业及个人预期的行为决策,那么央行加息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当央行能够增加加息的频率时,或者说让中国的利率政策进入一个升息的通道时,其意义更是非同小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次央行的加息,并不在于加息多少这个结果,而在于央行宏观调控方式是否改变。 在国外成熟的房地产市场,低利率是资产价格泡沫的重要刺激因素之一,而加息往往带来挤出资产价格泡沫的效应。尽管中国的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房地产市场也尚未完全成熟,但央行加息仍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重要影响。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它的运作和经营都需要有强大的资金做后盾。就目前我国的房地产融资市场而言,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还是银行,央行的不断加息,无疑会不断地增加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成本。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央行小幅度的加息对一般的企业及市场影响不会太大,但央行连续加息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央行加息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国内房地产市场。一是国内房地产是占GDP比重较大的市场,二是金融。房地产市场发展就在于金融对其支持的力度。金融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不仅在于房地产供给方,而且在于房地产市场需求方。因为利率水平不同决定了房地产市场需求者进入程度。也就是说,加息尽管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不会大,但对依靠银行按揭贷款购房的消费者及投资者则是影响很大的事情。对于以转按揭贷款购房的普通消费者来说,加息也会增加购房成本,目前的住房抵押贷款实际上是浮动利率,因此,加息会增加已购房者的每月房贷还款额,同时,也会使持币待购者的支付能力下降。 1.对房地产供给市场的影响 央行加息,必定会使房地产企业的贷款也就是使其资金成本相应上升,但主要还是为了削减放贷冲动。在抑制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的同时,不过多地增加房地产企业的利息负担。(1)加息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影响 对于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加息在短期内影响不是很大。对于那些资金比较紧张、现金流不是很顺畅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比如,资金的有效供给和周

加息为什么能够抑制通货膨胀

加息为什么能够抑制通货膨胀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流动性出现了严重过剩,经济增长偏快。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的GDP同比增长11.5%,明显高于原定目标,宏观经济有转向过热的迹象。与此同时,价格水平节节攀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月同比数据在突破了3%的警戒线之后,又在今年6月达到了4.4%,呈加速的态势。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的加剧态势,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今年以来,央行又启动利率工具,连续3次提高存贷款利率,而且5年来首次上调活期存款利率。可见,在稳定、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已把加息作为抑制通货膨胀和防止经济过热的重要工具。 通货膨胀是货币过多的产物,而此前实施的诸如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和发行央行票据等措施,可直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因而能够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相比之下,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加息,似乎并不能直接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那么,为什么央行会接连启用这一手段和工具,并明确表示希望能有利于调节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维护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呢? 我们知道,货币在流通中会出现周转和换手,因此,所谓的货币供应量实际上是指货币的周转量。货币的周转速度越快,换手越频繁,同样数量的原发的、初始的货币(用专业的术语来表示就是“基础货币”)所形成的货币周转量就越多,货币供应量相应也就越多。与货币的这种周转现象相关的专业术语,称作“货币乘数”。因此,可以把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分解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基础货币,另一个是货币乘数,两者相乘即构成货币供应总量。所以,货币乘数的增大和减小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重要影响。 利率高低是影响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在利率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个人消费的增加意味着储蓄的减少,也就是放弃了较高的利息收益。同时,

人民币存款加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n

人民币存款加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n

人民币加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 争论了一年之久的加息问题终于在2004年10月28日尘埃落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这次加息是4月份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延续,起到进一步收紧银根和信贷规模、减少社会货币供应量和抑制经济过热的作用。 关键词: 背景,内容、目的,微观、宏观,具体行业影响 提纲: 一、加息的背景 二、加息的内容及目的 1、加息的内容 2、加息的目的 三、从宏观和微观来看人民币存款加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宏观上,加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微观上,加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加息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2)加息对企业的影响 四、人民币加息对我国各行业影响的具体分析 1、加息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2、加息对上市银行的影响 3、具体而言,加息对房地产以及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工程机械等周期性行 业负面影响较大 (1)加息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2)加息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3)加息对有色金属行业的影响 (4)加息对建筑材料行业的影响 (5)加息对煤炭行业的影响 (6)加息对电力行业的影响 (7)加息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 (8)加息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9)加息对证券行业的影响 (10)加息对化工行业的影响 (11)加息对机械行业的影响 五、综述本次加息的影响

正文 一、加息的背景 从2004年6月份开始,国内物价涨幅连续4个月都在5%以上,超过通货膨胀警戒线。由于去年粮食价格上涨引起的翘尾因素已经减弱,非食品价格对CPI的影响在加强。水、电、煤等能源价格近期呈上涨趋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继续上涨,投资品和消费品价格也出现同步高速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国际原油飙升、房地产价格呈泡沫化趋势对也对通货膨胀造成压力。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多年来中国的利率决定机制的行政化程度较高,利率一直处在极低水平,对市场供求变化反应迟钝,不能反映资金成本、投资风险和通胀水平,导致资金供需极不平衡。人们倾向于贷款而不是存款,投资热一直得不到遏制。利率僵化还导致资金大量流向民间集资,进入体外循环。 一年以来的人民币实际负利率使资金异常便宜,大大刺激了投资需求的膨胀。境外资金流入进一步加剧了过度投资,过度投资又加速了通货膨胀。负利率带来的信贷膨胀,使得国内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大增。在美联储连续加息后,美元资金流入下降,造成国内流动资金紧张。国内长期的存款负利率造成储蓄严重分流,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却贷不到资金,货币资金体外循环加剧。 我国当前的通胀形势以及负利率现状迫使中央银行采取加息措施。 二、加息的内容及目的 1、加息的内容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 同时,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对金融竞争环境尚不完善的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最高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 另外,允许存款利率下浮,即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其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可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浮动。存款利率不能上浮。 2、加息的目的 本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目的主要有: (1)为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

政策一览表

政策一览表 时间政策要点 2011. 01.26 国务院要求将二套房房贷 首付比例提至60% 调整个人转让住房营业税政策,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 5年转手交易的,统一按销售收入全额征税。强化差 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 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 1.1倍。 2011. 01.23 住建部拟定第三批限购城 市名单 对于第三轮限购的城市,除在前两轮中未执行限购的 一线城市外,还将有大量成交较为活跃的三线城市登 上限购榜单。 2011. 01.21 新拆迁条例公布施行 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 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作出房屋征收 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 括: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 临时安置的补偿;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 补偿。 2011. 01.09 重庆试点房产税 1月9日,重庆市两会上传来消息,重庆市市长黄奇帆 宣布,重庆市政府将对房地产市场加强财税调节,并 确定开征高档商品房房产税。 2010. 12.26 央行年内二次加息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 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 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 准利率相应调整。 2010. 12.02 2011年建1000万套保障 房,以公租房为主 2011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规模或将高达 1000万套,相比2010年的580万套,增长72.4%。而计 划新增的420万套住房中,公共租赁房将占主要部分。 2010. 11.03 公积金贷款全面收紧 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房90平以上首付30%,第二套住 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 款利率不得低于同期首套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 利率的1.1倍。停止向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缴存 职工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 2010. 10.19 央行加息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 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 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 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 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 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2010. 09.29 房地产二次调控启动,实 行差别化信贷 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 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居 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贷款购买商品 住房,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 2010. 08.10 国土部掀监察风暴 8月10日,国土资源部《有关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闲 置情况统计》名单被媒体全部披露。名单显示,列入

清华五道口:英国脱欧对人民币的影响

清华五道口:英国脱欧对人民币的影响 距离英国脱欧公投满一个月。脱欧一度引起全球各类市场动荡不已。纵览全球,过去的这个月中股市最先反转,汇市出现分化,攀升的黄金市场在强势美元之下有所回调。当下有必要再度回顾脱欧事件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尤其对现阶段及未来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007年6月香港发行首只人民币债券以前,人民币仅仅以现钞的形式参与零星边境贸易,全年净流出不足99亿元。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出了美元主导下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为了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2009年7月,率先在上海启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此后试点范围迅速扩大。 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数据,2016年6月人民币已经成为第六大全球支付货币,占全球支付金额的1.72%,此前连续两年排名维持在第五。中国已在15个内地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中心,从清算规模上看,中国香港和伦敦分别位列第一、第二名。 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汇率走势 人民币国际化既是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后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在全球范围里谋求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币国际化的进程,往往伴随着一国经济蓬勃发展,资产价格上涨,吸引国际投机性资本流入,并在预期的自我强化机制下,再度维持并推动升值预期。 但与此同时,金融脆弱性问题也在加剧:外汇占款增加带来央行基础货币的“超发”,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引起产业向外转移;资产价格攀升,容易带来资产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短期性国际投机资本集聚的同时也将会出现大规模反向流出的风险。 央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发行央票收紧流动性,随着冲销成本的上升,一旦超过了央行承受能力,则会被迫放松汇率浮动范围,直至放弃固定汇率或是盯住汇率。从而该国货币容易成为国际游资冲击目标,如当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的泰铢。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提供的数据,2005年人民币启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至2015年年底,人民币名义、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45.9%和56.2%。即使是人民币出现贬值预期的2015年,人民币对主要贸易国双边汇率有升有降,当年人民币名义、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分别升值3.7%、3.9%。 当前人民币汇率走势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研究界和投资界开始猜测人民币汇率走势反转那天是否会到来、啥时候到来。2015年下半年出现了两个“爆发点”。一是“股灾“所带来的恐慌性的市场情绪,随着情绪的宣泄,影响逐渐减弱;二是美联储于2015年12月底加息,并将步入加息周期。同时,全球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预期的猜测,也导致全球资产配置短期化,加大了市场波动。 人民币出现了贬值预期,在预期自我强化机制的推动下,预期越来越强烈,并带来一定程度的资本流出。外汇储备2015年全年首次出现减少,当年减少了5126.56亿美元。外汇管理部门通过各类“窗口指导”,启动了事实上的宏观审慎框架下的资本管控。 英国脱欧对人民币的影响 正是在此背景下,发生了英国脱欧这一“黑天鹅”事件。在此之前,英国乃至全球的投资者囿于单一而匮乏的信息来源,对公投最终结果估计不足,导致结果公布后包括汇市、股市、黄金等各主要市场急剧动荡,出现一定程度上市场“超调”。但随着市场参与者预期的

2011年多次加息有四大负面影响

2011年多次加息有四大负面影响 1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它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央行加息是否开启了2011年频繁加息之门?目前来看,言之尚早。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加息提高房贷成本却抑制不了房价 加息后,大多数银行利率调都以加息次年的1月1日为启用新利率的起点时间。也就是说,对大多数房奴来说,今年以来的两次加息(另一次为10月20日)将从2011年1月1日开始,一起叠加兑现到处家的月供账单上,两次加息叠加后,享受85折的“房奴”月供额将比之前多支出217.82月;而上浮1.1 利率的,则需多增加303.62元,利息总支出将比之前多增加72862.11元。在借款人工资收入没有明显增长、明年cpi继续高达4%的背景下,如果央行持续多次加息,无疑会危及大多数贷款人的生活质量,可能出现还不起贷款的情形。 而至于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加息会打压房价一说,其实现程度更难。虽然12月26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与特别节目《重返灾区——中国之声温暖行动》时表示,将从两个方面继续加大力度,第一,就是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也就是说今年我们将开工的保障性住房大约为580万套,已经建成370万套,明年我们将开工的是1000万套,这也包括公租房、廉租房和棚户区改造。第二方面的努力,就是要抑制投机,这主要是利用信贷的杠杆,并且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土地要首先保障保障性用房,对于投机的土地使用我们要严加管理。我相信,经过我们一段的努力,房价会回到合理的价位,我有这个信心。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央的1000万套保障房,规划虽美好,但1.4万亿的天量资金从何处来?2010年,虽然中央政府明确了保障房的建设可以动用住房 公积金的余额部分,但是面对2010年需要投入8000亿元的保障性住房资金,而中央财政仅仅安排792亿资金投入,仅仅是计划所需资金的10%,其余的 90%的资金要靠省级财政及地方财政投入,但是即便是省级财政投入40%另外还有50%的资金缺口。在2011年,资金面上压力更大,如果在中央财政没有疯狂投入,又是依靠地方政府集资的话,多次加息将提高资金成本,地方政府面临无钱可用的局面。1000万套保障房的可实现性堪忧。

中国降息 中国降息时间表word版

央行宣布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猎马贷款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了历年央行降息、降准时间表。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中国降息中国降息时间表,供大家参考选择。 中国降息中国降息时间表 2020年会降息吗? 降息是各国央行用于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包括美国、印度、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在内的多个国家央行宣布降息。 2020年春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人民银行开展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中标利率下行了10个基点,实际上已经起到了市场预期的“降息”效果。 目前央行正不断强化以MLF为中心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下降后,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也大概率会下调,LPR水平取决于银行报价的结果,所以MLF利率下调通常会带动LPR下行,也就是说本月20日公布的LPR有很大概率会下降。

中国降息中国降息时间表调整时间 活期存款 定期存款三个月 半年 一年 二年 三年 五年 1990.04.15

2.88 6.30 7.74 10.08 10.98 11.88 13.68 1990.08.21 2.16 4.32 6.48

8.64 9.36 10.08 11.52 1991.04.21 1.80 3.24 5.40 7.56 7.92 8.28

9.00 1993.05.15 2.16 4.86 7.20 9.18 9.90 10.80 12.06 1993.07.11 3.15

案例八:2007年央行加息的案例分析

案例八:2007年央行加息的案例分析 2007年8月21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2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继3月18日、5月19日、7月21日三度加息后,今年以来第四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也是2004年10月至今不到三年内的第八次上调基准利率,“目的是为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根据决定,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33%提高到3.6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84%提高到7.0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这次采取的是非对称加息,即存款利率的提高幅度高于贷款利率的提高幅度。这种“非对称加息”有其深意。 首先,政府对于近期股票市场的再度大幅上涨有一定的担心。很明显,股票市场的快速上涨明显地分流了原来聚集在银行体系的存款。今年以来,企业和居民更加倾向于活期存款,这可能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存款资金准备择机而动,进入股票市场。央行在本周股票市场大涨之后选择非对称加息,并非时间上的巧合。 其次,由于今年以来以CPI为代表的物价指数不断上升,6月份和7月份的CPI分别达到了4.4%和5.6%,物价指数在第二季度后月度环比逐渐上升,再度超过了一年期存款利率,又出现了所谓“负利率”的现象,为了提高存款者的实际利率,采取非对称加息似乎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第三,过去提高利率难以抑制银行信贷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由于活期存款利率基本上保持不变,结果,每提高一次利率,按照存续期来计算,存贷利率就会有一次相应的增加,这反而刺激了银行扩张更多信贷资产的意愿,这也是为什么过去提高利率总会造成银行股随之大幅上涨并进而带动股票市场进一步上涨的重要原因。今年的两次非对称加息,逐步缩小存贷利差,某种意义上是对商业银行“不配合”货币紧缩的激进行为的一种“惩罚”,因存贷利差的缩小会减少银行体系的利润至少300亿元以上。如果这一效果加入到了投资者对银行股的估值预期中,那么,这一非对称性加息可能会起到惩罚无节制的银行信贷扩张和延缓股票市场上涨速度的一箭双雕的作用。

2019年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一览 2019降息后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11页

2016年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一览 2016降息后各大银行存款 利率表 2016-02-17 16:32 南方财富网 southmoney 2015年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一览降息后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一览(最新 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请往下看) 2015年10月24日央行降息后银行存款利率表 央行今起降息0.25%降准0.5%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吴雨王文迪)中国人民银行23 日决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 利率,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并自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行决定,自24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 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同时央行表示,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央行还自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为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正向激励,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利率调整表

10月24日降息降准后最新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一览: 历次央行降息降准存款利率表一览: 央行对贷款基准利率下调的同时,也对存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虽然各家银行的贷款利率基本上已按调整后的基准利率执行,但在存款利率方面,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下面为大家总结一下央行降息后,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到底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通过表格的形式体现可能大家会更一目了然: 注:以上利率采集于网络,具体利率以各家银行实际执行为准。 降息前和降息后各大银行存款利率表对比: 虽然央行下调了存款利率,但可以看出,但对于常用的一年期定期存款来说,目前至少有8家银行的存款利率维持在3.3%。这对广大消费者来说,无疑之前的存款利率没受到什么影响。 四大行作为各银行的风向标,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由之前的3.25%下调到3%,不过也相当于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了9%;而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也大多上浮了9%。就目前各家银行的存款利率来说,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倍、1.1倍、1.2倍这三种上浮比例居多。 最新存款利率表: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央行的影响及启示

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央行的影响及启示 摘要: 美联储是美国中央银行,控制着美国经济走向,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随着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美联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货币政策。本文将对美国货币政策进行回顾,通过对中美央行的比较,分析美联储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最后对我国央行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字:美联储中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借鉴 一美联储综述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Fed)负责履行美国的中央银行的职责,这个系统是根据《联邦储备法》(Federal Reserve Act)于1913年成立的。这个系统主要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储备银行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等组成。美国最早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是1791年获批的美国第一银行和美国第二银行。1837年至1862年间的“自由银行时代”美国没有正式的中央银行,而自1862年至1913年间,一个私营的国家银行系统起到了这个作用。美联储是由美国国会在通过欧文-格拉斯法案(Owen-Glass Act,又称联邦储备法案)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于1913年12月23日签字。现在的美联储属于二元式的单一中央银行制主要包括:联储银行、美联储董事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联邦顾问委员会、3000多家商业银行。 美联储作为美国中央银行对美国经济运转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三种主要的手段(公开市场操作,银行准备金率,贴现率)来实现相关货币政策;监督、指导各个联邦储备银行的活动,监管美国本土的银行,以及成员银行在海外的活动和外国银行在美国的活动;批准各联邦储备银行的预算及开支;任命每个联邦储备银行的九名董事中的三名批准各个联邦储备银行董事会提名的储备银行行长人选;行使作为国家支付系统的权利;负责保护消费信贷的相关法律的实施;依照《汉弗莱?霍金斯法案》(Humphrey Hawkins Act)的规定,每年2月20日及7月20日向国会提交经济与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报告(类似于半年报);通过各种出版物向公众公布联邦储备系统及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的详细的统计资料,如通过每月一期的联邦储备系统公告(Federal Reserve Bulletin);每年年初向国会提交上一年的年度报告(需接受公众性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及预算报告(需接受美国审计总局的审计);另外,委员会主席还需定时与美国总统及财政部长召开相关的会议并及时汇报有关情况,并在国际事务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二美联储货币政策回顾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银行体系遭受重创,信贷活动萎缩,市场利率上升,实体经济难以得到资金支持,美国经济陷入了衰退。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修复银行体系,美联储密集地进行货币政策操作,通过各种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因此美联储实施了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1)推出7000 亿美元不良资产纾困基金(TARP),将被用于向银行注资、购买不良资产、提供担保以及为住房贷款者提供服务等四个方面; (2)推出2,000亿美元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工具(TALF),旨在重振消费者与小型企业贷款; (3)提出公私联合投资计划(PPIP),旨在从金融机构手中收购问题贷款和其他资产;该计划将动用原先TARP 中的750 亿~1000 亿美元,再搭配民间资金,预计计划购买力最高可提升至5000 亿美元,未来甚至可能将扩大至1 万亿美元; (4)实行私人资本担保,根据美财政部公布的PPIP计划细则,私人资本如通过甄选介入“问题贷款”的处置,联邦贷款保险公司(FDIC)将按1: 6 的比例为其提供担保,以便投资者从美联储获得无追索权贷款;而剩余部分,财政部将与私人资本按50%的比例各自出资组成股本。

美联储历次加息利率表

美联储历次加息利率表 第十七次加息 2006-06-30 86.20 0.0525 加息暂停,但强调关注通胀 在美国即将开始新一轮加息前,让我们再次回顾上一轮加息。

美元不断加息的原因。 美国政府不断加息与美国经济当时的结构性矛盾有关。这种结构性矛盾集中表现在美国不断扩大的巨额贸易逆差上,未来弥补不断扩大的巨大贸易逆差,美国只能依靠从海外不断输入国际资本,而国际资本愿意到美国来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寻求美元资产能产生高额回报,这就需要美元的坚挺,否则美元资产就不会有人愿意出钱来买。这就迫使美联储必须通过不断加息,把美元利率提升到高于其他国际主要货币利率的水平上。 世界各国与美联储加息的博弈。 全球经济的上升周期从2004 年就开始了,2006年已经接近顶部,亚洲的出口增长已经连续4 年超过20%,比历史平均水平高出一倍。本轮上升周期也比过去的长,原因就是各国央行迟迟不愿加息。最近各国央行利率政策的变化并没有令资金大量流出亚洲,也没有新资金流入。因此,除非有新资金进入,亚洲市场的上升周期不会太长。如果经济增长不放缓,央行还要继续加息;如果经济放缓,企业盈利将受影响,加息也会停止。 事实上,当时出现了一个普遍现象---各国央行都不是十分愿意加息。各国央行都不愿加息有诸多原因,首先是老百姓对通胀预期不高,所以央行不希望加息过急,刺破房地产泡沫,进而令经济崩溃;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央行在玩一个“踢皮球”的游戏,即如果美国大幅加息,亚洲央行就不必加息,因为美国需求控制住后,世界的需求就压下去了,对全球通胀都会有抑制作用,反之亦然。 为什么美国当时要加息? 如果将视角放大到美国经济整体和国际金融全局,我们自然会发现,伯南克当时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实环境逼迫他不得不高举紧缩货币的大旗。最新出炉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虽然趋缓但依旧较为稳定,GDP增长强劲,就业情况也较为喜人,但通货膨胀有些许上升,这种基本面结构意味着美联储不仅有紧缩货币的需要,更有紧缩货币的基础,在市场均已洞察这一格局之时,如果伯南克依旧固执己见地咬住经济增长目标不放,那么美联储的独立性和伯南克的判断力都会受到市场的更大非议。另一方面,欧洲中央银行在6月8日继续加息了25个基点,就连土耳其和韩国都相继进行了类似操作,在国际性货币紧缩来势凶猛之际,如果伯南克不适时加入世界潮流,那么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会迅速恶化美国的货币环境。在内部水到渠成、外部暗潮涌动的背景下,伯南克化身为通胀杀手正是因势利导的被动抉择。 从当时美国经济的状态看,应该是国际资本流入停滞所带来的风险更大,因为如果发生这种前景,不仅巨大的贸易逆差没有了弥补来源,会立即影响到美国的经济运行,美元也会面临巨大风险。 周边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