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聚磷酸盐在原核和真核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多聚磷酸盐在原核和真核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多聚磷酸盐在原核和真核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综 述?

多聚磷酸盐在原核和真核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3

魏 峥 聂琰晖 刘乐庭 卢 洁 于常海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教育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

摘要 多聚磷酸盐(polyphos phate,poly P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无机环境和生命有机体。细菌学研

究显示,poly P 可增强细胞抵抗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促进严瑾反应(strigent res ponse )和孢子形成,促进生物被膜的形成,提高捕食能力,增强细菌毒力等。对真核生物的研究发现,poly P 可以促进正常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化成熟,参与胞内钙的贮存与释放,刺激一些肿瘤细胞增殖等。本文从现有的信息入手,推测poly P 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关键词 多聚磷酸盐;中枢神经系统;多聚磷酸盐激酶;外切聚磷酸酶中图分类号 Q42

Progress i n Functi ona l Polyphospha te i n Prokaryoti c and Eukaryoti c L i v i n g O rgan is m s W E I Zheng ,N I E Yan 2Hui ,LAU Lok 2Ting ,LU J ie ,Y U A lbert Cheung 2Hoi (N euroscience R esearch Institu 2

te,Peking U niversity,D epart m ent of N eu robiology,School of B asic M edical Sciences,Peking U niversity,Key L ab for N euroscience,theM inistry of Education,and Key L ab for N euroscience,theM in istry of Public Health,Beijing 100191,China )

Abstract Polyphos phate (poly P )has been widely identified in both inorganic envir onment and living organis m s .Research sho ws that poly P in bacteria enhances their resistance t o severe envir on ment,trig 2gers their p r otective res ponses,increases bi ofil m f or mati on and involves in p redati on and bacterial viru 2lence .I n eukaryotes,poly P has been found t o enhance the p r oliferati on of fibr oblast and many tumor cell lines,induce the calcificati on of osteoblast and be involved in calcium i on release .Based on the existing infor mati on,we atte mp t t o discuss the possible functi ons of poly P in the nervous syste m.Key words polyphos phate;central nervous syste m;polyphos phate kinase;exopolyphos phatase

多聚磷酸盐(polyphos phate,poly P )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线性多聚体,由几个至数百个磷酸盐残基(Pi )通过与ATP 磷酸酐键相同的高能磷酸键相互聚合形成(图1)。这种聚合物可在适当的温度下由正磷酸盐脱水形成。无论是细菌、真菌等低等单细胞生物,还是高等哺乳动物,poly P 几乎存在于自然界的每一个细胞之中,而且含量丰富

图1 poly P 的结构示意图

如此普遍存在的物质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然而目前有限的研究中,poly P 却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磷是组成核酸、ATP 及多种酶的重要元素,涉及遗传、能量代谢、酶促调节,以及信号转导等多方面的生命活动。涉及范围之广并且反应迅速,因此,磷很可能和糖、蛋白质及脂肪一样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发挥其生物功能的单体或寡聚体形式,另一种是用来贮存磷及能量的多聚体形式———poly P 。

3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6AA02Z45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426,30470543,30670644)、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32026,7051004,7091004)资助课题

通讯作者

本文就现有资料入手,在介绍poly P研究现状的同时,从其存在的重要性出发,关注与能量缺乏相关的脑疾病的发生发展,着重阐述其在高等生物神经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以拓展思路,引起同行学者对poly P研究的关注。

一、poly P代谢相关酶简介

目前poly P代谢相关酶的研究仍然很有限,并且大多局限于低等生物,表1中列出了五类主要的酶(此外还有:EC2.7.4.17;EC2.7.4.20;EC2.

7.1.23;EC3.6.1.4;EC3.6.1.25)。然而,至今为止,尚未在高等真核生物中找到这五类酶的痕迹。我们曾用这些酶的基因在大鼠、小鼠以及人类的Gen Bank基因库中寻找,又与真核生物涉及磷酸代谢的酶序列在blast p中进行比对,但没有可靠的发现。

表1 低等生物中涉及多聚磷酸盐代谢的酶简介

酶名称纯化来源酶功能证明酶功能的重要证据

多聚磷酸盐激酶(poly P kinase, PPK,EC2.7.4.1)大肠杆菌(Esche2

richia coli)

PPK1利用ATP末端的磷酸基合成长链磷酸

聚合,也可以利用poly P末端磷酸基使ADP

生成ATP。PPK2催化G DP合成GTP的可

逆反应

该复合体缺少任何一种蛋白亚单位表达均

使细胞内poly P的含量出现明显下降。利

用分别携带三种蛋白亚单位基因的杆状质

粒组合转染敲除三种蛋白亚单位基因的细

胞,发现只有三种蛋白亚单位同时存在时才

有PPK的合成,poly P的含量接近未敲除基

因的细胞内水平[1]

外切聚磷酸酶(ex2 opolyphos pha2tase, PPX,EC3.6.1.11)酿酒酵母菌(Saccha2

r omyces cerivisiae)

在poly P的末端逐一切断磷酸酐键,脱去磷

酸盐残基

酶基因的突变将使细胞内缺乏短中链的po2

ly P,同时胞质内可溶型poly P的含量也明

显降低[2]

内切聚磷酸酶(en2 dopolyphos ph2atase, PP N,EC3.6.1.10)酿酒酵母菌(Saccha2

r omyces cerivisiae)

逐步裂解长链poly P成短链

酿酒酵母菌ppn1的基因失活可分别使poly

P含量升高,同时该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在

生长期保持着短链poly P的合成,但未发现

高分子poly P的降解[2]

Poly P2AMP2磷酸转移酶(poly P2AMP2 phos phot2ransferase, P AP)约氏不动杆菌

(Acinet obacter j ohn2

s onii)

利用poly P作供体,磷酸化AMP生成ADP

当在大肠杆菌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中只加

入poly P时,ATP迅速被消耗,AMP大量积

累[3]。而在体系内同时加入poly P和P AP

时,ATP被利用后以poly P为供体进行再

生,水平保持稳定

Poly P2葡萄糖激酶(polyphos phate glu2 cokinase,PPGK,EC 2.7.1.63)结核分支杆菌(My2

cobacterium tubercu2

l osis)

以poly P或ATP作供体,催化葡萄糖接受末

端磷酸残基,生成62磷酸葡萄糖,并且poly P

提供磷酸基的反应占优势

纯化的酶在reverse2phase HP LC中出现单

峰,但却表现出了两种催化活性,在non2de2

naturing P AGE中出现了协同泳动

盘基网柄菌(D ictyostelium discoideu m)中发现的DdPPK2,在催化液泡内利用ATP合成poly P的可逆反应的同时,可伴随着自身的由球状单体向纤维状聚合(gl obular t o fila ment ous,G2t o2F)的过程[4]。这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存在于高等生物体内并且高度保守的肌动蛋白,其具有结合ATP的位点,可与肌球蛋白头部结合并发生ATP的水解,为肌原纤维的运动提供能量。那么,在肌动蛋白单体聚合过程中ATP水解时释放的磷酸基,很可能发生类似于DdP2 PK2催化下的聚合,生成的poly P则依此形式储存磷酸基,需要时发生降解生成ATP。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了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NAD激酶(NAD kinase)、甘露糖激酶(mannokinase)、果糖激酶(fruct okinase)等,可利用poly P和ATP作为供体进行底物磷酸化,并且poly P/ATP2葡萄糖甘露糖激酶(poly P/ATP2glucomanno2kinase)两种依赖方式不同的磷酸化过程具有共同的酶催化位点。值得注意的是,poly P/ATP2NAD激酶在原核生物中由ppnk编码,其与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NAD激酶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但同时发现后者不能利用poly P。那么随着生物的进化,NAD 磷酸化生成NADP的过程是不需要poly P提供磷酸基,还是这种催化功能赋予了其他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此外,在一种利什曼原虫(Leish mania a maz onen2 sis)中发现了一种焦磷酸酶La VSP1,该酶可水解焦磷酸盐和poly P。该发现提示,poly P提供磷酸基的反应很可能在漫长的进化中成为了很多酶共有的催化功能,事实上在真核生物中,糖及蛋白的广泛磷酸化过程仅靠磷酸苷水解是远远不够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poly P存在的重要性。目前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具有外切聚磷酸酶功能的酶主要存在于

酿酒酵母菌、利什曼原虫、克氏及布氏锥虫中,具有内切聚磷酸酶功能的酶则仅存在于酿酒酵母菌中,相关酶基因均已被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5]。

二、Poly P功能及研究进展

(一)Poly P参与能量代谢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维持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能量缺乏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神经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如脑缺血性疾病(如脑卒中)、脑外伤、脑退行性疾病如阿尔采末病(AD)、帕金森病(P D)等。Ku mble (1995)在大鼠的研究证实,脑中poly P的含量远高于心、肾等其他器官。因此我们推测poly P与脑的能量代谢必然存在某种紧密关系。

近年研究发现,ATP可以辅助抑制ppk启动子区的启动,生长在低磷酸环境的细胞ATP含量较低并且比处于充足磷酸环境的细胞表达了更多的PPK,证实ATP与poly P的代谢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被称为细胞能量库的线粒体内也已证实存在大量poly P,在磷酸基过剩条件下,poly P明显积累并且链长增加。解偶联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对poly P积累的抑制,以及超声处理后poly P的降解[6],提示线粒体内poly P的积累与膜的质子动力有关。

(二)Poly P参与自由基的清除 Poly P作为重要的阴离子,能够和很多金属阳离子形成螯合物。

A rchibald等(1982)在乳酸菌(Lact obacillus p lanta2 rum)内发现的Mn2+和poly P螯合物,具有和S OD 类似的生物学作用。脑内自由基是神经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的重要原因,进而引起了神经系统的病变。其主要病理机制是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由于脑组织中富含脂质,因此脑对自由基损害尤为敏感,以脑卒中、AD、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及P D与氧化应激关系最为密切。自由基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膜通道开放,导致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和细胞外的钙离子内流等,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伤。此外,氮氧自由基还可以直接与脑内蛋白、核酸以及其他分子如透明质酸等发生反应破坏其结构。已证明人体适当补充微量元素锰、锌等可帮助清除自由基。此外,提高脑内S OD水平,可降低自由基引起脑水肿、脑损伤及通透性改变的程度。因此,研究poly P是否在高等生物神经系统中也参与了自由基的清除过程及其作用机制,能为脑损伤性疾病的治疗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Poly P参与维持细胞酸碱度和渗透压 不少临床数据表明,血液酸碱度增高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可能是由于酸碱度增高可增加血液黏度和直接影响凝血纤溶系统。此外,脑脊液pH值的异常被认为影响智力。渗透性脑水肿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引起脑内局灶性病变。可见,酸碱度和渗透压的微弱变化无一不对脑内产生巨大影响。在水生生物和低等真核生物中都发现了polyP在这些方面的调节作用。

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体内含有大量的poly P(相当于1mol/L Pi)。当处于碱性环境中时,胺类物质可以进入其液泡,激活特异性酶水解poly P,并与产生的质子发生中和反应,以维持胞内pH相对稳定。

细胞通过聚磷酸酶水解poly P不断地补充Pi,同时可在磷酸激酶作用下合成poly P链,使得胞内磷酸盐离子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克氏锥虫(Trypano2 s oma cruzi)置于低渗环境时,细胞体积出现了先升高后恢复的情况,并且过表达外切酶TcPPX的细胞体积出现了更大幅度的升高并且恢复较慢[5],暗示渗透压引起的细胞体积调节与poly P有很大关系。

目前普遍认为,脑内渗透压的调节主要与通道蛋白VR2OAC的低渗激活及钙离子通道的开放有关,参与渗透压调节的VR2OAC通道蛋白,存在于室周器官和中央视前区,这些区域参与加压素释放、水和饮食摄入的调节。与此同时,脑内也存在大量胺类物质和氨基酸。在此只能肯定磷酸盐参与脑内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但尚未找到poly P是否与这种通道蛋白发生了作用。

(四)Poly P参与细胞磷脂膜通道的构成 在将外源目的基因导入细菌时需要用Ca2+处理以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以使DNA能够顺利通过磷脂双分子层进入胞内。这一过程主要是聚羟基丁酸酯(PHB)与Ca2+和poly P形成复合体。这种复合体(PHB2 Ca2+2poly P comp lex)极大改变了细胞膜的物理性质。体外将PHB、Ca2+、poly P与磷脂结合制得人工脂质体,可观察到钙通道的形成。

在流感嗜血杆菌(Hae mophilus influenzae)的外膜上也发现了poly P的存在[7]。该细菌的外膜蛋白P5与poly P及PHB共同构成具有阳离子选择性的极性孔道。当向外膜磷脂双分子层加入酿酒酵母菌PPX时,阳离子选择透过能力降低,膜两侧的极性减弱,对称性增强。可见,poly P与磷脂膜通道的离子选择性透过有关。

细胞膜上含有大量的poly P,这些成分除了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外,很可能是细胞受体和信号分子的组分,参与了信号转导和调节过程。在脑外伤或

缺血缺氧条件下,神经细胞膜磷脂会发生降解,伴随着无机磷酸盐的释放。这个过程中除了胞内磷酸盐的外流外,是否还存在着膜上poly P的降解,目前还未见有研究证实。

(五)Poly P参与维持细胞形态 铜绿假单胞菌P AO1敲除ppk1的突变体P AOM5外膜出现畸变,胞外的多聚物出现明显的生成障碍,并且在胞内形成了奇特的类核体。将噬菌体P1转入大肠杆菌ppk12 ppx无效突变体[8],与转入野生型大肠杆菌相比,形成形状不规则的空斑,电镜显示新合成的P1具有收缩性鞘缺陷。高等生物神经系统中,从神经元的单极、假单极和多极的形态学分类,到胶质细胞可塑性,细胞形态与功能密切相关。除已知的蛋白、糖类和脂质,poly P此种广泛存在于胞膜和胞质的无机多聚物,是否与神经细胞的形态有某种联系呢?尚需进一步研究。

(六)Poly P与核糖体蛋白相互作用促进翻译过程,并可能与错译的纠正有关 研究发现,poly P可以与核糖体蛋白相互作用,影响核糖体的翻译过程[9]。在ppk缺陷的突变体中,存在低于野生型水平的多核糖体,暗示突变体内核糖体结合或利用mRNA的能力下降。体外实验证明,突变型和野生型的细胞合成聚苯丙氨酸的水平相似,但ppk缺陷突变体核糖体的错译率高于野生型五倍。体内实验显现出ppk缺陷突变体对一些终止密码子具有高的通读频率(readthr ough frequency)。此外还发现poly P在体外可抑制多聚腺苷酸聚合酶活性[10]。脑内复杂的生命调节过程都需要大量蛋白的表达,错误的翻译很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甚至整个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如人类MTHFR基因突变和氨基酸错译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重要根源。目前对于错译的蛋白主要是通过分子伴侣修正或启动蛋白酶系将其降解,这一过程称为翻译后的质量控制。若控制失败则会产生病理性蛋白致病,如形成的淀粉样沉淀与人的纹状体脊髓变性病、AD、亨廷顿舞蹈病、P D等密切相关。尽管目前还未见有证据证明poly P参与了高等生物神经细胞翻译后质量控制和淀粉样沉淀的形成,但仍不能忽视poly P在低等生物中的研究成果所带来的启示。

(七)Poly P在原核生物中的进一步研究 Poly P促进严谨反应(stringent res ponse)主要与其影响RpoS(大肠杆菌静止期最重要的转录调控子,同时也是重要的应激响应蛋白,它调控大约100个基因的表达)的表达有关,在过表达外切酶PPX的大肠杆菌细胞中,RpoS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将大肠杆菌培养在营养充足的环境中,然后转入最低限营养的介质,细胞延迟恢复生长并伴有poly P的积累。研究发现,poly P的积累可以结合Lon蛋白酶,后者的激活可以降解核糖体蛋白[11],释放氨基酸,也可与DNA发生作用,影响基因表达。

Poly P促进细胞功能结构形成,敲除ppk或过表达ppx的突变体均表现出了生物被膜形成缺陷、孢子(芽孢)形成数量和效率的降低[12]、运动结构表达异常[13]等。原核生物的这些改变往往降低了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增加、对恶劣环境(如酸、热、高渗等)的耐受性降低,与此同时突变体的捕食能力和抵抗天敌的能力也出现明显降低[12,13],毒力下降或丧失[14]。

胞内poly P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细菌的分裂和生长发生质和量的变化。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 m gluta m icum)体内存在两种形式的poly P,颗粒型和可溶型[15]。研究显示在指数增长中期,胞内poly P含量达到最低;而在指数增长早期和刚进入稳定生长期时出现poly P的明显积累。进一步研究揭示,在指数增长早期主要是颗粒型的积累,稳定生长期积累的主要是可溶型poly P。在真核生物中也发现了此种现象,大鼠脑内poly P的含量在不同年龄阶段有很大的差异,出生时poly P开始迅速增多,到12月龄时达到最高,之后逐渐下降至50%以下。总poly P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胞内颗粒型poly P随衰老过程的急剧减少所致,而可溶型poly P 含量并没有很大的变化,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胞内PPX活性增加,大量长链poly P被降解为短链或者磷酸残基。

(八)Poly P在真核生物中的研究 上世纪90年代已经通过酶学的方法确证在真核生物中存在着大量的poly P。该方法利用大肠杆菌的PPK可逆地催化poly P产生ATP以及酿酒酵母菌PPX水解poly P生成Pi的两个过程,通过检测ATP和Pi达到测定poly P的目的。Kumble等(1995)在啮齿目动物的各器官组织和细胞亚结构内均发现了大量poly P的存在,其含量水平从25到120微摩尔等,链长从50到800个磷酸基不等,并且随细胞的大小、功能以及代谢状况而存在很大的差异。

Poly P可促进细胞凋亡。放线菌素D处理的一种髓样白血病细胞系HL260凋亡过程,发现了大量长链poly P的降解。当poly P外源性地加到人类浆细胞[16]时,免疫球蛋白分泌明显抑制,并且细胞凋

亡被诱导。在U266骨髓瘤细胞系中,poly P可以诱导磷脂酰丝氨酸的分化,激活cas pase23,终止细胞周期,促进细胞的凋亡。

Poly P促进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的增生和发育成熟。研究还发现,poly P可激活mT 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蛋白激酶,后者可整合细胞分裂信号、能量水平、营养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启动许多涉及细胞生长与增殖的蛋白的翻译。将酵母细胞ppx1基因插入MCF27乳腺癌细胞后[17],mT OR的活性受到抑制,与对照相比不能在无血清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提示poly P很可能在细胞营养缺乏时参与了保护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poly P被检测存在于锥虫酸性钙小体[18]和血小板致密颗粒[19]内。实验发现,锥虫酸性钙小体中钙离子的释放伴随着poly P的水解,并且酸性钙小体被证实具有PPK和PPX的活性。血小板致密颗粒含有大量的钙和钾,具有一定的酸度和较高的密度,这些特性都与酸性钙小体类似。实验证实,poly P可以促进凝血因子V和凝血酶激活,抵抗TFP I的抗凝作用,促进T AF I的抗纤溶作用,电镜显示poly P的存在可以明显提高纤维蛋白凝块的浑浊度[20]。可见,poly P不仅能参与钙释放,并且对凝血过程有很大的影响,提示在研究脑血栓等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过程中poly P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突破口,以期找到治疗的新方法。

三、展望

近年,人们对poly P的关注,主要包括其在环境污水处理、抗菌剂、新生物材料、骨科和胃肠道疾病治疗剂以及农业及食品工业等方面的应用,但其研究和应用价值还远不止如此。存在之广泛,并且随着细胞周期乃至高等生物生长发育过程出现质和量的变化,使得poly P更为神秘并富有魅力。

遗憾的是,对于真核细胞内poly P功能的研究尚未完全展开,主要的阻碍在于真核细胞内更繁琐的基因表达以及更复杂的联络网络,poly P更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此外,poly P代谢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好像已经失去了联系,尚未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发现高同源性的编码基因序列。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酶的失踪并不意味着功能的消失,而事实上也可能已经进化成更有效率的酶体,更有效地操控着poly P的功能。我们希望通过本综述,肯定poly P在神经系统病理性疾病特别是缺血性脑病中的研究意义,希望唤起国内同行的关注。Poly P的研究必将为人类生命科学发展带来新的火花,并为人类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Gómez2García MR,Zhang HY,Rao NN,et al.I norganic poly phos phate in D ictyosteliu m discoideu m.F ASE B J, 2006,20:A900.

2 L ichko LP,Kulakovskaya T V,Kulaev I S.I norganic polypho2 s phate and exopolyphos phatase in the nuclei of Sacchar omy2 ces cerevisiae:dependence on the gr owth phase and inactiva2 ti on of the PPX1and PP N1genes.Yeast,2006,23:735~740.

3 It oh H,Ka wazoe Y,Shiba T.Enhance ment of p r otein syn2 thesis by an inorganic polyphos phate in an E.coli cell2free syste m.J M icr obi olMethods,2006,64:241~249.

4 Gómez2García MR,Kornberg A.For mati on of an actin2like fila ment concurrent with the enzy matic synthesis of inorganic polyphos phate.Pr oc Natl Acad Sci,2004,101:15876~15880.

5 Fang J M,Ruiz F A,Doca mpo M,et al.Overexp ressi on of a Zn2+2sensitive s oluble exopolyphos phatase fr om Trypanos oma cruzi dep letes polyphos phate and affects os moregulati on.J

B i ol Che m,2007,282:32501~32510.

6 Pest ov NA,Kulakovskaya T V,Kulaev I S.I norganic polypho2 s phate in m it ochondria of Sacchar omyces cerevisiae at phos2 phate li m itati on and phos phate excess.FE M S Yeast Res, 2004,4:643~648.

7 Zakharian E,Reusch RN.Hae mophilus influenzae outer me mbrane p r otein P5is ass ociated with inorganic polyphos2 phate and polyhydr oxybutyrate.B i ophys J,2007,92:588~593.

8 L i L,Rao NN,Kornberg A.I norganic polyphos phate essen2 tial f or lytic gr owth of phages P1and fd.Pr oc Natl Acad Sci, 2007,104:1794~1799.

9 Mc I nerney P,M izutani T,Shiba T.I norganic polyphos phate interacts with ribos omes and p r omotes translati on fidelity in vitr o and in vivo.MolM icr obi ol,2006,60:438~447.

10 Holbein S,Frei m oser F M,W erner TP,et al.Cordycep in2 hypersensitive gr owth links elevated polyphos phate levels t o inhibiti on of poly(A)poly merase in Sacchar omyces cerevi2 siae.Nucleic Acids Res,2008,36:353~363.

11 Kur oda A,Nomura K,Takiguchi N,et al.I norganic polyphos phate sti m ulates l on2mediated p r oteolysis of nucle2 oid p r oteins in Escherichia coli.Cell Mol B i ol,2006,52:

23~29.

12 Zhang HY,Gómez2García MR,B r own MR W,et al.I nor2 ganic polyphos phate in D ictyosteliu m discoideu m:influence on devel opment,s porulati on,and p redati on.Pr oc Natl Acad Sci,2005,102:2731~2735.

13 Zhang HY,Rao NN,Shiba T,et al.I norganic polyphos2 phate in the s ocial life ofM yxococcus xanthus:motility,de2 vel opment,and p redati on. Pr oc Natl Acad Sci,2005, 102:13416~13420.

14 Candon HL,A llan BJ,Fraley CD,et al.Polyphos phate ki2 nase1(PPK1)is a pathogenesis deter m inant in Ca mpy2 l obacter jejuni.J Bacteri ol,2007,189:8099~8108.

15 Klauth P,Pallerla SR,V idaurre D,et al.Deter m inati on of s oluble and granular inorganic polyphos phate in Corynebac2 teriu m gluta m icu m.App l M icr obi ol B i otechnol,2006,72: 1099~1106.

16 Hernandez2Ruiz L,Gonzalez2Garcia I,Castr o C,et al.I n2 organic polyphos phate and s pecific inducti on of apop t osis in hu man p las ma cells.Hae mat ol ogica,2006,91:1180~1186.17 W ang LH,Fraley C D,Faridi J,et al.I norganic polyphos2 phate sti m ulates ma mmalian T OR,a kinase involved in the p r oliferati on of ma mmary cancer cells.Pr oc Natl Acad Sci, 2003,100:11249~11254.

18 Ruiz F A,Rodrigues C O,Doca mpo R.Rap id changes in polyphos phate content within acidocalcis omes in res ponse t o cell gr owth,differentiati on,and envir on mental stress in Trypanos oma cruzi.J B i ol Che m,2001,276:26114~26121.

19 Ruiz F A,Lea CR,O ldfield E,et al.Hu man p latelet dense granules contain polyphos phate and are si m ilar t o acidocalci2 s omes of bacteria and unicellular eukaryotes.J B i ol Che m, 2004,279:44250~44257.

20 S m ith S A,Morrissey JH.Polyphos phate enhances fibrin cl ot structure.B l ood,2008,112:2810~2816.

基因治疗肥胖初显成效

众所周知,肥胖会明显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风和某些癌症的风险,治疗肥胖已经成为全球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2009年3月8日在线出版的《自然?医学》上刊登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解决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即基因治疗。

有研究表明下丘脑是管理人体体重和能量平衡的司令部,而基因BDNF(brain2derived neur otr ophic fac2 t or)是其中一个关键的调节基因,BDNF功能缺失可以引起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研究人员使用病毒载体r AAV(recombinant adeno2ass ociated virus vect or)将BDNF基因转入正常体重小鼠的下丘脑使其过表达,结果发现小鼠体重持续下降,同时与肥胖密切相关的两种激素:胰岛素(insulin)和瘦素(lep tin)也显著降低,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接着,研究人员又给两组小鼠高脂饮食,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而实验组则上升不明显。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BDNF基因治疗不仅可以减肥,而且可以预防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但当该技术应用于人体时,如何把握基因产物过表达的量是一个难题,过少达不到治疗的效果,过多则会引起恶病质这样矫枉过正的后果。该中心研究人员最大的贡献在于应用新的RNA干扰(RNA i)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在上述两组实验中,下丘脑内的一种重要食欲肽(orexigenic pep tide)AgRP(ag outi2related p r otein)的表达随BDNF 的过表达上调程度最为显著,且与体重的变化幅度平行。鉴此,研究人员设想如果将AgRP基因启动子产生的微小RNA分子(m icr oRNA)与BDNF基因共同连接到r AAV上作为载体转入小鼠下丘脑,当BDNF在下丘脑过表达时,激活AgRP基因的启动子,不仅AgRP表达上调,而且载体上的m icr oRNA表达亦上调,干扰BD2 NF的表达,通过这种自主调节使得BDNF的过表达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体重增减保持平衡。他们在2型糖尿病/肥胖动物模型———db/db小鼠上进行实验,结果令人兴奋,小鼠体重在下降一定幅度以后长时间保持稳定,证实了之前的设想。

随着研究在动物身上获得巨大成功,下一步的任务是将该技术应用于人体,这有望给全球的肥胖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NatMed,2009,15:447~454)(宋 伟)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生物 一、协作学习任务设计 1、展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图片或者视频 生物体可以分为非细胞结构和细胞结构。科学家又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两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提出问题: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在哪? 二、教师进行指导,并提供资源 (一)回顾并总结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特点以及主要类群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进行比较 (三)在认识和比较的基础上,探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发展史。 学习资源 1、教材 2、生物进化史课本 三、开展协作学习 学生之间进行分组,组内进行收集资料,讨论、总结。 四、开展学习活动 五、小组内部进行分工,可以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收集资料、进行总结。 原核生物的结构特点: 1、细胞大小:支原体是原核生物中最小的生物体。 2、细胞壁:肽聚糖(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不含纤维素。 3、细胞膜:与真核细胞的相似。 4、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无其他复杂的细胞器。 5、拟核:有丝状DNA分子,分布于细胞质的一定区域,没有核膜。 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蓝藻,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和乳酸菌) 放线菌,(链霉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的结构特点: 1.生物膜结构:以生物膜为基础而形成的膜性结构和细胞器 2.细胞骨架结构:包括细胞质骨架和核骨架 3.细胞质溶胶:为均质半透明液体,是代谢反应进行的场所 4:细胞核:遗传信息储存、表达的部位 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 动物 植物 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

原核生物基因组和真核生物基因组比较区别

原核生物基因组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区别: 1、真核生物基因组指一个物种的单倍体染色体组(1n)所含有的一整套基因。还包括叶绿体、线粒体的基因组。 原核生物一般只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其上所含有的基因为一个基因组。 2、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分子量较小,基因组含有大量单一顺序 (unique-sequences),DNA仅有少量的重复顺序和基因。 真核生物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非编码序列。包括: .内含子和外显子、.基因家族和假基因、重复DNA序列。真核生物的基因组的重复顺序不但大量,而且存在复杂谱系。 3、原核生物的细胞中除了主染色体以外,还含有各种质粒和转座因子。质粒常为双链环状DNA,可独立复制,有的既可以游离于细胞质中,也可以整合到染色体上。转座因子一般都是整合在基因组中。 真核生物除了核染色体以外,还存在细胞器DNA,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为双链环状,可自主复制。有的真核细胞中也存在质粒,如酵母和植物。 4、原核生物的DNA位于细胞的中央,称为类核(nucleoid)。 真核生物有细胞核,DNA序列压缩为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5、真核基因组都是由DNA序列组成,原核基因组还有可能由RNA组成,如RNA病毒。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区别(从细胞结构、基因组结构和遗传过程分析)主要差别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从细胞结构】 1.真核细胞具有由染色体、核仁、核液、双层核膜等构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无核膜、核仁,故无真正的细胞核,仅有由核酸集中组成的拟核 2.真核细胞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等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 真核细胞有发达的微管系统,其鞭毛(纤毛)、中心粒、纺锤体等都与微管有关,原核生物则否。 3.真核细胞有由肌动、肌球蛋白等构成的微纤维系统,后者与胞质环流、吞噬作用等密切相关;而原核生物却没有这种系统,因而也没有胞质环流和吞噬作用。 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为80S型,原核生物的为70S型,两者在化学组成和形态结构上都有明显的区别。 4.原核细胞功能上与线粒体相当的结构是质膜和由质膜内褶形成的结构,但后者既没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也没有自己特有的合成系统。真核生物的植物含有叶绿体,它们亦为双层膜所包裹,也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和合成系统。与光合磷 酸化相关的电子传递系统位于由叶绿体的内膜内褶形成的片层上。原核生物中的蓝细菌和光合细菌,虽然也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膜结构,称之为类囊体,散布于细胞质中,未被双层膜包裹,不形成叶绿体。 【从基因组结构】 1.真核生物中除某些低等类群(如甲藻等)的细胞以外,染色体上都有5种或4种组蛋白与DNA结合,形成核小体;而在原核生物则无。 2.真核生物中除某些低等类群(如甲藻等)的细胞以外,染色体上都有5种或4种组蛋白与DNA结合,形成核小体;而在原核生物则无。 3.真核细胞含有的线粒体,为双层被膜所包裹,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核酸合成系统与蛋白质合成系统,其内膜上有与氧化磷酸化相关的电子传递链

三聚氰胺主要下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应用

第25卷第2期 山 西 化 工 Vol.25 No.2 2005年5月 SHANXI CHEMICAL INDUSTR Y May 2005 收稿日期:2005203201 作者简介:刘桂花,女,1966年出生,1986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理学学士,工程师,站长,现从事化学分析研究及质量检测工作。  综述与论坛 三聚氰胺主要下游产品的开发现状及应用 刘桂花1, 赵之换2, 刘 强2, 魏文珑2 (1.太原市粮油质量监督检查站,山西 太原 030013;2.太原理工大学化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摘要:综述了三聚氰胺主要下游产品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对其在涂料、胶粘剂、模塑料、减水剂等方面的应用及前景作了预测。随着三聚氰胺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提高了产品的推广应用价值,如能抓住机遇,必将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键词:三聚氰胺;下游产品;涂料;胶粘剂;模塑料;阻燃剂;减水剂 中图分类号:TQ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050(2005)022******* 三聚氰胺(melamine ),又名蜜胺,氰脲酰胺,是 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具有无毒、耐热、阻燃、耐电弧、绝缘性好、易于着色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耐老化、耐化学试剂等性能。以它为原料或添加剂可开发出许多精细化工产品,且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诱人的经济效应。广泛用于涂料、粘接剂、模塑剂、阻燃剂、层压板、水泥减水剂、装饰板、织物整理剂和纸张处理剂等领域。 1 三聚氰胺树脂在涂料行业中的应用 蜜胺树脂在涂料行业中作为重要的交联剂,是生产底漆和面漆的原料之一,随着我国汽车、摩托车及家电等轻工业的迅速发展,对高档涂料的需求会日益增加,2000年后我国年需求量在1万t 以上[1],约占消费总量的28%。 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与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等配合,可制得保光、保色性极佳的高级白色或浅色烘漆,各方面性能优于脲醛树脂,所以在涂料领域占主导地位。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醚化三聚氰胺树脂,目前这些树脂的生产已达到一定的规模,技术上也较成熟。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 业的迅猛发展,要求涂料具有极高的装饰性、耐蚀性 及耐候性。高档面漆用量日益增加,大大增加了对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需求量。此外,近年来我国彩色涂层钢板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各种高档家具涂料前景看好,醚化蜜胺树脂市场潜力很大。 除上述领域外,还有作为防火涂料方面的应用,如用于膨胀型防火涂料中的三聚氰胺、聚磷酸铵、三聚氰胺磷酸盐各有优势: 添加三聚氰胺磷酸盐的防火涂料常用作底漆,三聚氰胺磷酸盐不会造成腐蚀或不影响其防腐性。 溶剂性涂料:三聚氰胺磷酸盐作为发泡组分和聚氨酯作为成炭组分组成桐油基防火涂料。 环氧树脂:含环氧树脂和三聚氰胺磷酸盐的涂料(原浆、漆)可保护钢结构。如以下配方:18.4份三聚氰胺磷酸盐、51.9份环氧树脂和7.4份玻纤维,涂于钢基材表面,厚1.78mm ,受热可形成1.78mm 厚的泡沫炭层。 膨胀型原浆涂料:一般含有氯化烷基磷酸酯、聚磷酸铵或三聚氰胺磷酸盐、三聚氰胺、季戊四醇、黏土、无机纤维和环氧树脂等。三聚氰胺磷酸盐的价格高于聚磷酸铵,但是耐热性、耐蒸汽性以及涂层质量在火灾中的保护时间都是前者优于后者的。 氰基涂料:三聚氰胺-甲醛或尿素甲醛树脂、碳酸钠、碱性氟硅酸盐、碱性硅酸盐、三聚氰胺磷酸盐共混可构成膨胀防火涂料。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比较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的比较(我好想比较过了,是不是?)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 原核:一般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即一个复制子,复制子较长,复制起始点oriC含有3个13bp 的串联重复保守序列,复制起始之后在OriC上形式两个复制叉沿着整个基因组双向等速移动,并且形成θ形中间产物,两个复制叉在距离起点180°处汇合,在快速生长时,一个复制起点上可以形成多个复制叉,可以连续开始新的DNA复制; 真核:有多处复制起点,复制子相对较小,复制叉的移动速度较慢,由于有多个复制起点,所以后随链是以半不连续的方式复制的,在染色体全部完成复制之前,各个起始点上的DNA 的复制不能再开始。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转录的特点: 相同点:都是以DNA双链中的反义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催化下,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核苷酸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不需要引物的参与,按5’- 3’方向合成 不同点:真核生物RNA聚合酶必须借助辅助蛋白才能与启动子结合;原核生物中一种RNA 聚合酶几乎负责所有mRNA、rRNA、tRNA的合成,真核生物有3类RNA聚合酶:I负责rRNA 合成,II负责hnRNA(前体mRNA)合成,III负责tRNA合成;原核生物基因启动区范围较小,而真核生物的启动区范围较大。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mRNA的特征比较(这个也总结过了吧)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基因结构、转录和翻译方面的总体差异: (1)真核细胞中,一条mRNA链只能翻译出一条多肽链,原核生物则以多基因操纵子形式存在; (2)真核细胞DNA与组蛋白和大量非组蛋白结合,只有一小部分DNA是裸露的; (3)高等真核细胞DNA中很大一部分不转录,存在很多重复序列,而且基因内部还存在不被翻译的内含子; (4)真核生物能够有序根据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要进行DNA片段重排,还能根据需要改变基因的拷贝数,原核生物中则非常少见; (5)原核生物转录的调节区很小,而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调节区则大得多; (6)真核生物RNA在细胞核中合成,需要通过核膜进入细胞质才能被翻译,原核生物中不存在这样严格的空间间隔; (7)真核生物的基因只用经过复杂的成熟和剪接过程才能被顺利翻译为蛋白质。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的比较: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都含有核糖体合成蛋白,都含有细胞质基质作为生理生化反应的场所,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半保留复制方式进行DNA复制; 不同点:(1)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只有核区、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真核细胞含有以高尔基体、内质网为代表的细胞内膜系统,原核细胞则没有;(3)真核细胞DNA与组蛋白及非组蛋白结合为染色质,原核细胞DNA则是裸露的DNA分子;(4)原核生物DNA一般边转录边翻译,而真核生物mRNA则需要先转录然后转运至细胞质基质中再进行翻译

人教版高一年级生物下学期一单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年级生物下学期一单元原核细 胞与真核细胞知识点 相同点: 有细胞膜细胞质,均有核糖体,均能进行转录与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 2.均有DNA和RNA,且均以DNA为遗传物质。 区别: 1.大小区别:小、大。 2.种类区别:细菌、蓝藻、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 动物、植物、真菌、衣藻、绿藻、红藻等 3. 细胞壁:为肽聚糖、真核为纤维素和果胶 4.细胞质中细胞器:不含复杂的细胞器,但有的能、。其场所分别在中、细胞膜上进行。例、蓝藻、硝化细菌等。高等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特有:细胞壁、大的液泡、叶绿体低等的特有: 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中心体特有:中心体,(无细胞壁、叶绿体和大的液泡)。 5.均以DNA为遗传物质:DNA在拟核、质粒中。无染色体结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在细胞核、线粒体或叶绿体中。

6.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其变异靠基因突变,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真核生物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其变异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7.生殖方式:只进行,主要进行分裂生殖进行有性生殖,但酵母菌在不良的环境下进行有性生殖,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 8.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某些能进行活化能合成作用的原核生物属于生产者,为自养生物。例、蓝藻、硝化细菌等。多数细菌为分解者,例大肠杆菌、乳酸菌等;有的为消费者,例根瘤菌等。 练习题: 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绿体时,可见叶绿体( ) A.具有双层膜 B.呈绿色带状 C.内部有许多基粒 D.呈绿色椭球形 答案:D 2.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细胞质基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影响细胞的一系列活动 B.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用途

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用途塑性塑料、聚烯烃、合成橡胶、工程树脂、防火涂料、纸张及防火板等多种材质的阻燃,由于其优越的阻燃效果,它可部分取代聚磷酸铵(APP),MPP可单独用于玻纤增强阻燃PA66/6、玻纤增强阻燃PP,也可以与季戊四醇一起应用于聚烯烃、玻璃纤维增强阻燃PA6/PA66、SMC的加工。 在防火涂料中既可做催化剂又可做发泡剂,性能略优于普通的聚磷酸铵。2.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应用如与环状脲甲醛(结焦剂)共用在聚烯烃中就能够展示出高度有效的膨胀效果。3.在热塑性聚酯与季戊四醇磷酸酯合用是有效的阻燃剂。4.适用于做聚苯乙烯的阻燃剂,代替多溴二苯醚。5.适用于做橡胶(丁苯、丁腈、聚丙烯类弹性)的阻燃剂。6.适用于做尼龙6/66、环氧树脂、硬聚氨脂泡沫的阻燃剂。与多孔石墨一起做聚硅氧烷模塑料体的阻燃剂。 产品介绍: [性状]:白色粉末 [CAS号]:218768-84-4 [用途]:FR-NP是一种膨胀型阻燃剂,它既可单独用为阻燃剂,也可于其它阻燃剂复配使用;FR-NP特别适用于阻燃玻纤增强的PA66,并能满足大多数工程塑料的加工要求。 [特点]: 1、FR-NP无卤低毒,是一种环保型阻燃剂,符合欧洲绿色环保要求; 2、加工性好,无需特殊的螺杆组合及特殊规格的玻纤; 3、不同于一般含卤阻燃剂,对设备和模具无腐蚀性; 4、热稳定性好,分解温度≥350℃,特别适用于玻纤增加PA66的阻燃; 5、产品颜色白,可配成各种颜色; 6、电性能好,CTI>450V,非常适合用于电器/电气产品。 概述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它既可以单独作为阻燃剂使用,也可以作为辅助型阻燃添加剂,广泛用于各种热塑性塑料、聚烯烃、合成橡胶、工程树脂、防火涂料、纸张及防火板等多种材质的阻燃,由于其优越的阻燃效果,它与传统的卤素类阻燃剂相比,MPP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阻燃产品燃烧时具有低烟密度、低毒性、低腐蚀性,符合环保的要求。产品用途适用于加工温度低于300℃的塑料,如:聚烯烃、电线电缆、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增强尼龙、聚氨酯(PU)、不饱和树脂、防火涂料等。 又称难燃剂,耐火剂或防火剂:赋予易燃聚合物难燃性的功能性助剂;依应用方式分为添加型阻燃剂和反应型阻燃剂。根据组成,添加型阻燃剂主要包括无机阻燃剂、卤系阻燃剂(有机氯化物和有机溴化物)、磷系阻燃剂(赤磷、磷酸酯及卤代磷酸酯等)和氮系阻燃剂等。反应型阻燃剂多为含反应性官能团的有机卤和有机磷的单体。此外,具有抑烟作用的钼化合物、锡化合物和铁化合物等亦属阻

水产品中多聚磷酸盐的测试

冻鳕鱼片等水产品中多聚磷酸盐测定方法及三聚磷酸盐含 量与含水量的关系研究 崔鹤 李伟才 纪雷 高建国 毛旭斌 李超秀 牟志春 蔡发 (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青岛) 多聚磷酸盐作为保水剂和品质改良剂广泛用于鱼类等水产品加工过程中,起到保持水分改善口感的作用,但在某些水产品中禁止使用,如扇贝加工过程中严禁使用:欧盟和捷克对其进口的鳕鱼片和人工蟹肉严格限制使用多聚磷酸盐,波兰不允许使用。在加工过程中允许使用的情况下,一般冷冻水产品中多聚磷酸盐的允许限量为0.5g/kg。控制水产品中的多聚磷酸盐含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国外已有人研究了多聚磷酸盐使用对鳕鱼含水量的关系,这些研究报道了鳕鱼等水产品的含水量与浸泡时间及浸泡浓度的关系,但是没有人研究浸泡后,水产品或鱼体内残留多磷酸盐的情况。目前,人们出于安全健康的考虑,要求控制鳕鱼中的多聚磷酸盐的含量。常规的测定多聚磷酸盐含量的方法是将多聚磷酸盐转化为正磷酸盐,然后用磷钼酸喹啉法、重量法或比色法测定,但无法区别多聚磷酸盐的形态。由于鳕鱼和扇贝柱及其他水产品中水溶性磷酸盐的存在,用常规的方法判别在鳕鱼和扇贝柱加工过程中是否加入了多聚磷酸盐是很困难的,目前,国内还沒有检验水产品中多聚磷酸盐的有效方法。离子色谱是一种很好的测定阴离子的方法,具有同时分离测定多种阴离子的特点。有人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化工品的多聚磷酸盐的组成。本工作对离子色谱法测定鳕鱼及扇贝柱中多聚磷酸盐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去离子水超声波萃取鳕鱼及扇贝柱中多聚磷酸盐,沉降去除蛋白质和脂肪,离子色谱电导检测器检测。虽然对于鳕鱼等水产品含水量与浸泡浓度及浸泡时间的关系研究已有报道,但对于鳕鱼等水产品中多聚磷酸盐含量与含水量,浸泡液浓度,浸泡时间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工作分为两个部分。 1.测定方法研究 1.1实验部分 1.1.1仪器 离子色谱仪DX-500(https://www.360docs.net/doc/715131014.html,A),配有GP40四元梯度泵,ED40电化学检测器,Ionpac AG11-HC(500*4mm)分析柱,25μl定量管,自动再生抑制器,自身循环抑制,抑制电流300mA,色谱工作站。 1.1.2 试剂 所有试验用水均为去离子水经纯水系统纯化,电阻>18.2MΩ,50%(w/w)NaOH储备液:用NaOH(G.R.Merck)配置。25mmol和100mmolNaOH淋洗液:由50%NaOH贮备液用去离子水稀释得到。20%三氯醋酸:称取200g三氯醋酸溶解于800ml水中。三聚磷酸钠标准溶液(1mg/ml);称取Na6P3O10(G.R. 96%),去离子水溶解幷稀释定容到100ml。20%醋酸锌溶液:称取ZnAc200g (A.R.),加入800ml去离子水容积幷稀释定容到1000ml。15%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K3[Fe(CN)8]150g(G,R.),加入850ml去离子水溶解幷稀释定容到100ml。 1.1.3.样品处理 将鳕鱼样品搅碎,在200ml烧杯中称取10g样品,加入50ml去离子水,放置10min,待鱼肉中的冰融化,将烧杯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中超声萃取10min中,过滤,虑液中加入5ml 三氯醋酸溶液沉降蛋白质和脂肪,过滤弃去沉淀,滤液收集到100ml容量瓶中,加2molNaOH 调PH>8稀释定容到100ml。 扇贝柱等其他水产品样品的处理方式与鳕鱼样品的处理方式相同。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区别

真核生物的特征 原核细胞功能上与线粒体相当的结构是质膜和由质膜内褶形成的结构,但后者既没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也没有自己特有的合成系统。 真核生物的植物含有叶绿体,它们亦为双层膜所包裹,也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和合成系统。与光合磷酸化相关的电子传递系统位于由叶绿体的内膜内褶形成的片层上。原核生物中的蓝细菌和光合细菌,虽然也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膜结构,称之为类囊体,散布于细胞质中,未被双层膜包裹,不形成叶绿体。 原核生物的特点 ①核质与细胞质之间无核膜因而无成形的细胞核(拟核或类核); ②遗传物质是一条不与组蛋白结合的环状双螺旋脱氧核糖核酸(DNA)丝,不构成染色体(有的原核生物在其主基因组外还有更小的能进出细胞的质粒DNA); ③以简单二分裂方式繁殖,无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④没有性行为,有的种类有时有通过接合、转化或转导,将部分基因组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的准性行为(见细菌接合); ⑤没有由肌球、肌动蛋白构成的微纤维系统,故细胞质不能流动,也没有形成伪足、吞噬作用等现象; ⑥鞭毛并非由微管构成,更无“9+2”的结构,仅由几条螺旋或平行的蛋白质丝构成; ⑦细胞质内仅有核糖体而没有线粒体、高尔基器、内质网、溶酶体、液泡和质体(植物)、中心粒(低等植物和动物)等细胞器; ⑧细胞内的单位膜系统除蓝细菌另有类囊体外一般都由细胞膜内褶而成,其中有氧化磷酸化的电子传递链(蓝细菌在类囊体内进行光合作用,其他光合细菌在细胞膜内褶的膜系统上进行光合作用;化能营养细菌则在细胞膜系统上进行能量代谢); ⑨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核糖体散在于细胞质内,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

⑩大部分原核生物有成分和结构独特的细胞壁等等。总之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要比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简单得多。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①真核细胞具有由染色体、核仁、核液、双层核膜等构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无核膜、核仁,故无真正的细胞核,仅有由核酸集中组成的拟核。 ②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而原核细胞的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交联在一起进行。 ③真核细胞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等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 ④真核生物中除某些低等类群(如甲藻等)的细胞以外,染色体上都有5种或4种组蛋白与DNA 结合,形成核小体;而在原核生物则无。 ⑤真核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有专门的DNA复制期(S期);原核细胞则没有,其DNA复制常是连续进行的。 ⑥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是原核细胞所没有的。 ⑦真核细胞有发达的微管系统,其鞭毛(纤毛)、中心粒、纺锤体等都与微管有关,原核生物则否。 ⑧真核细胞有由肌动、肌球蛋白等构成的微纤维系统,后者与胞质环流、吞噬作用等密切相关;而原核生物却没有这种系统,因而也没有胞质环流和吞噬作用。 ⑨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为80S型,原核生物的为70S型,两者在化学组成和形态结构上都有明显的区别。 ⑩真核细胞含有的线粒体,为双层被膜所包裹,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核酸合成系统与蛋白质合成系统,其内膜上有与氧化磷酸化相关的电子传递链。 11真核生物细胞较大,一般10~100纳米,原核生物细胞较小,大约1~10纳米。

外文翻译---微生物中多聚磷酸盐细菌加强生物废水中清除磷的能力

附录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 学院(系):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姓名: 学号: 外文出处:http://protein.bio.msu.ru/biokhimiya/ ontents/v65/full/65030405.html 附件: 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2.外文原文。

微生物中多聚磷酸盐细菌加强生物废水中 清除磷的能力 摘要 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在厌氧和有氧(厌氧—好氧法)环境交替进行方法可以提高的废水中磷的去除效果(EBPR)。据了解,聚磷菌(PAB)在厌氧—好氧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群落结构描述有限,主要突出在EBPR过程中的选择作用。微生物在厌氧—好氧法中,碳源丰富的厌氧环境和碳源缺乏的好氧环境交替进行,促进了聚磷菌重要的新陈代谢特征。其中包括有机质的吸收,以及把它们转化为细胞内聚磷菌自身储存的PHA和水解产物,并在厌氧条件下释放能量。假设细胞内神经的功能是作为调节器,调节细胞的氧化还原平衡。能另储存有助与聚磷菌在厌氧环境中维持氧化还原平衡,吸收各种类型的有机质,增强微生物的选择功能。聚磷菌不能由其他物质组成,各种各样的细菌除外。要确定EBPR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需要通过分子技术细心观察在各种EBPR中,每一种聚磷菌的活动情况,因为许多聚磷菌都是不可用的培养基。 关键词: 活性污泥厌氧—好氧法生态学生物加强清除磷酸盐微生物群落聚磷菌废水处理工艺 当过量的含磷废水排入不外流的水体,湖泊或内陆海水时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海藻过量生长繁殖)要在污水排入水体之前去处水中的磷。厌氧、好氧条件交替控制活性污泥法已经成功的用于提高水体中磷的去处效果。这种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工艺已经得到普遍运用,在厌氧段、好氧段池体的空间布局以及利用设备的污泥回流系统等方面有显著效果。例如这种被称为EBPR的厌氧—好氧或厌氧—缺氧过程。据研究显示,聚磷菌在EBPR厌氧好氧法中具有重要作用。EBPR要实现高而稳定的性能,必须保持聚磷菌在系统中的活性。 基本的厌氧—好氧法的图表可以说明其中的问题。这一过程的特点是结构上存在一种厌氧阶段,保持绝对厌氧条件,没有氧气,也没有no2-/no3-为活性污泥细菌提供电子受体。有机质的供应一部分来自进入厌氧段的污水,一部分是反应器中回流污泥补充碳源。在EBPR过程中,加快厌氧段有机质的吸收率是细菌得到微生物的关键。这种PAB繁殖机制可以如下表述。通常,在厌氧阶段活性污泥向污水中释磷,同时吸收有机质。在后期的好氧段,吸收的磷,远大于在厌氧段前期释放的磷。污水中的磷被去处了,它作为一种物质积累到细胞里。多聚磷酸盐是一种高能化合物,它水解能为细胞多种生化反应提供足够的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异同

从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3个方面,叙述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异同。 一、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不同点 A、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复制的不同点: 1.真核生物DNA的合成只是在细胞周期的S期进行,而原核生物则在整个细胞生长过程中都可进行DNA合成 2.原核生物DNA的复制是单起点的,而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复制则为多起点的。真核生物中前导链的合成并不像原核生物那样是连续的,而是以半连续的方式,由一个复制起点控制一个复制子的合成,最后由连接酶将其连接成一条完整的新链。 3.真核生物DNA的合成所需的RNA引物及后随链上合成的冈崎片段的长度比原核生物要短。 4.原核生物中有DNA聚合酶Ⅰ、Ⅱ、Ⅲ三种聚合酶,并有DNA聚合酶Ⅲ同时控制两条链的合成。真核生物中有α、β、γ、ε、δ五种聚合酶。聚合酶α、δ是DNA 合成的主要酶,分别控制不连续的后随链以及前导链的生成。聚合酶β可能与DNA修复有关,聚合酶γ则是线粒体中发现的唯一一种DNA聚合酶. 5.染色体端体的复制不同。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大多数为环状,而真核生物染色体为线状。末端有特殊DNA序列组成的结构成为端体。 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转录的不同点: 1.真核生物的转录在细胞核内进行,原核生物则在拟核区进行。 2.真核生物mRNA分子一般只编码一个基因,原核生物的一个mRNA分子通常含多个基因。 3.真核生物有三种不同的RNA聚合酶催化RNA合成,而在原核生物中只有一种RNA聚合酶催化所有RNA 的合成。 4.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不能独立转录RNA,三种聚合酶都必须在蛋白质转录因子的协助下才能进行RNA的转录,其RNA聚合酶对转录启动子的识别也比原核生物要复杂得多。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可以直接起始转录合成RNA。 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翻译的不同点: 1.氨基酸的活化:原核起始氨基酸是甲酰甲硫氨酸,真核是从生成甲硫氨酰-tRNAi开始的。 2.翻译的起始:原核的起始tRNA是fMet-tRNA(fMet上角标),30s小亚基首先与mRNA

饲料添加剂VC多聚磷酸酯的合成工艺优化研究

嗣斟溺加剂2∞9,N。.12燃EED科iND工US-ToRY<式 ’CEREAL&F~—?,饲料添加剂VC多聚磷酸酯的合成工艺优化研究 黄强,郑建仙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以VC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磷酸化试荆,无水氯化钙为催化剂,在水介质中制备饲料添加剂VC多聚磷酸酯。以A260作为主要指标、A3。9/A260为次要指标,研究了VC与三偏磷酸钠之比、催化剂用量、pH值、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一抗坏血酸-2一多聚磷酸酯(AsPP)得率和质量的影响。通过厶(33)正交试验研究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即VC:三偏磷酸钠之比为1:O.9、反应体系pH值8.3、反应温度28℃。合成的AsPP效价达到42.3%,VC转化率达到75.6%。 关键词:VC多聚磷酸酯;合成优化;三偏磷酸钠;饲料添加剂 中图分类号:¥81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202(2009)12—0028—03 AStudyonOptimizingtheSynthesisofAscorbicAcidPolyphosphates ABSTRACT:TakingVCasarawmaterial,sodiumtrimetaphosphate(STMP)asaphosphorylatedreagentandanhydrouscalciumchlorideasacatalyst,afeedadditiveascoybicacidpolyphosphate(AsPP)WaSpreparedinwatermedium.UsingA260asamainindica,-torandA319/A260asasecondaryindicator,thematerialratio,theamountofcatalyst,pH,reactiontime,temperatureandotherfactorsontheyieldandqualityofAsPPwerestudied.Through厶(3’)orthogonalexperimental,thebestsynthesisconditionswerestudied:rawmaterialsration(VC):n(STMP)1:0.9,t11ereactionpHvalue8.3andreactiontemperature28℃.Underthesereactioncon..ditions.thevalenceofsynthesizedAsPPWaSupto42.3%andtheconversionrateofVCreached75.6%. KEYWORDS:AsPP;optimizingsynthesis;STMP;feedadditive VC(c60。H。)即2,3,5,6一四羟基七一己烯酸一内脂,因能防止坏血病又称为抗坏血酸。它是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所必需的一种维生素。畜禽尤其是鱼、虾等水产动物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其生理代谢所需,故需在饲料中补充。普通的VC因具有烯醇式结构,而易被环境中的O:在Fe“、Cu“的催化下迅速分解而大量损失;因此,VC是食品和饲料原料中最不稳定的维生素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在饲料制粒及存放过程中约有80%一98%的VC被破坏。为了满足动物生长需要,过去饲料工业上通常超量添加VC、去除食物和饲料中的O:、去除或者螫合Fe“、cu2+以及包埋VC的方法,这样浪费很大,且收效甚微…。近年来,开发以£一抗坏血酸一2一多聚磷酸酯(AsPP)为代表的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VC衍生物类饲料添加剂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者重视。与VC相比,AsPP具有强抗氧化性、强热稳定性、强抗压性以及在体内体外都能被磷酸酶水解而具有VC活性等优点,因而能够满足饲料加工生产的需要阳]。AsPP是对VC具有还原活性的烯醇式羟基(2位碳原子上羟基)进行磷酸酯化而形成一种VC的酯类衍生物,当其被摄入动物体内后,保护基团磷酸酯键在磷酸酶的作用下分解脱落,从而起到与L一抗坏血酸同等的生理作用"J。 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PaulASeib等人发明的美国专利上的合成方法制取、415。,但普遍存在着合成时间长(2—4h),副产物含量高、产品效价低等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扩大生产。因此,本研究以VC为底物,以三偏磷酸钠为磷酸化试剂,通过考察反应温度、pH值、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AsPP得率和质量的影响,优化最佳反应条件,从而缩短反应时间。提高AsPP得率和质量。 1材料与方法 1.1主要材料与试剂 VC:食品级;三偏磷酸钠:食品级;无水氯化钙:分析纯;氢氧化钙:分析纯;碳酸氢钠:分析纯;无水碳酸钠:分析纯。1.2主要仪器设备 HL—lS恒流泵;PHS-2c精密pH计;氮气:钢瓶;HH-2数显恒温水浴锅;GB-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UV-76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DL80-2B台式离心机。 1.3试验方法与步骤 1.3.1反应机理 以氯化钙为催化剂,在氮气条件下,VC与三偏磷酸钠在碱性环境中反应,主要生成VC一聚、二聚和三聚磷酸酯。1.3.2试验步骤 在100ml四口烧瓶中,依次装入磁力搅拌子和pH电极,把四口烧瓶放入设置一定温度的水浴锅中,加入加ml蒸馏水,通入N2,加入3gVC和一定量的三偏磷酸钠,再加入一定量的无水氯化钙做催化剂,反应过程中通过恒流泵不断加入质量分数20%氢氧化钙溶液使反应体系维持一定的pH值。达到设定的反应时间后,从水浴锅中取出四口烧瓶,并将反应液在3000r/min下离心10min,将上清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混合均匀后,用1IIll 收稿日期:2009—10-25;修回日期:2009—12-02 作者简介:黄强(1983一),男,硕士,主要从事饲料添加荆和食品生物技术方面研究工作。万方数据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复制的区别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复 制的区别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二)D N A 的复制的必要条件 1、摸板:母链DNA 解链成单链后的两条链均可作为摸板。 2、原料: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 3、需要一小段RNA 作为引物,提供3'-OH 末段。 4、需要ATP 和无机离子。 5、需要多种酶和蛋白因子:如引物酶、DNA 聚合酶、拓扑酶、SSB 蛋白等。 以上必要条件中,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DNA 的复制所需要引物、酶和蛋白因子等存在差别。其中DNA 聚合酶种类存在较大的差别。DNA 聚合酶是指以DNA 为摸板,在RNA 引物3'-OH 末段沿5'→3'方向按照碱基互补的原理催化合成DNA 链的酶,也称为依赖DNA 的DNA 聚合酶。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 聚合酶的区别主要见下表1 表1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 聚合酶的区别 原核生物三种 DNA 聚合酶都有 5'→3'聚合活性和3'→5'外切酶活性,不同的是DNA-polⅠ还有5'→3'外切酶活性,即外切酶活性有双方向。真核生物五种DNA 聚合酶都有5'→3'外切酶活性,DNA-polα,DNA-polβ无3'→5'外切酶活性,DNA-polβ无5'→3'聚合活性。 原核生物DNA 聚合酶 真核生物DNA 聚合酶 DNA-polⅠ复制过程中的校读,填补缺口,修复。 DNA-polⅡDNA 损伤的应急修复。 DNA-polⅢ延长新链核苷酸的聚合。 DNA-polα起始引发,引物酶活性。 DNA-polβ低保真复制。 DNA-polγ催化线粒体DNA 的复制。 DNA-polδ延长子链的主要酶,解螺旋 酶活性。 DNA-polε填补引物空隙,切除修复,重组。 (三)DNA 复制的过程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 的过程大致可分为:起始+延长+终止三个阶段。 1、起始阶段表2 (1)解链/旋,解链/旋酶催化。 (2)起始点识别。 (3)原核生物形成复制叉。(真核生物形成多个复制单位) (4)引物酶催化引物合成。引发体与引物酶结合到DNA 链上,在引物酶的作用下合成一小段引物。 表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 复制的起始阶段的特点比较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复制起始点 起始点识别 引物 起始点长度 复制单位 参与的酶和蛋白因子 一个OriC DnaA 长、多 长 一个双向复制 DnaA 识别复制起始点 DnaB 解螺旋酶活性 DnaC 运载和协助DnaB DnaG 引物酶活性 多个 可能有“蛋白质-DNA 复合物 参与” 短、少 短 多个双向复制 DNA-polα起始引发,引物酶 活性 DNA-polδ解螺旋酶活性

欧盟聚磷酸盐限量

欧盟多聚磷酸盐使用限量标准 (据中国SPS 通报咨询中心资料) 聚磷酸盐 Polyphosphates 鱼糜 Surimi 1g/kg 欧盟 需标明磷酸及磷酸盐E338,E339,E340,E341,E343,E450,E451和 E452的最大使用量(以五氧化二磷计),可以单独添加或者混合添加;标 明的最大使用量指的是按生产说明加工食品时可以添加的最大使用量。 the indicated maximum levels of phosphoric acid and the phosphates E 338,E 339,E 340,E 341,E 343,E 450,E 451 and E 452 may be added 单独使用或复配使用(expressed as P2O5);The maximum levels of use indicated refer to foodstuffs ready for consumption prepared following manufacturers ’ instructions 聚磷酸盐 Polyphosphates 未加工的和加工的冷 冻的和深度冷冻的软 体动物和甲壳动物 Unprocessed and processed molluscs and crustaceans frozen and deep-frozen 5g/kg 欧盟 需标明磷酸及磷酸盐E338,E339,E340,E341,E343, E450,E451和E452的最大使用量(以五氧化二磷计),可以单独添加或者混合添加;标明的最大使用量指的是按生产说明加工食品时可以添加的最大使用量。 the indicated maximum levels of phosphoric acid and the phosphates E 338,E 339,E 340,E 341,E 343,E 450,E 451 and E 452 may be added 单独使用或复配使用(expressed as P2O5);The maximum levels of use indicated refer to foodstuffs ready for consumption prepared following manufacturers ’ instructions.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聚磷酸盐含量的测定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聚磷酸盐含量的测定》编制 说明 一、工作简况 本检验方法是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下达的2011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进行的,由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三方共同承担研究和起草工作。 计划编号:spaq-2011-55标准名称:食品中多聚磷酸盐含量的测定 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简要起草过程及研究进度: 2011.7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下达任务,项目正式启动; 2011.7~2011.12 完成检测方法及前处理方法的建立与优化工作;

2011.12~2012.4 完成实验室内的方法学验证工作; 2012.4~2012.5 完成实验室间的方法学验证工作; 2012.5~2012.6 完成编制说明及标准文本的编写及意见征求工作; 2012.7 提交编制说明和标准文本的送审稿。 二、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磷酸盐类是目前世界各国应用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 作为重要的食品配料和功能添加剂广泛应用于肉制品、海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焙烤制品、饮料、土豆制品、调味料、方便食品等的加工过程中,对食品品质的改良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作水分保持剂、提高产品的保水性,以增强其水分的稳定性,保持肉质的新鲜,减少营养成分损失,保持肉质的柔嫩性,从而在不影响品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目前我国已批准使用的磷酸盐类化合物共8 种,包括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磷酸三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焦磷酸二氢二钠等,在食品中添加入这些物质可以有助于食品品种的多样化,改善其色、香、味、形,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质量,并满足加工工艺过程的需求,在食品中是很重要的品质改良剂。 目前,我国针对多聚磷酸盐的使用做出规定的国家标准主要有GB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和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其中GB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规定:除火腿以外的熟肉制品的“复合磷酸盐”的含量必须低于5 g/kg,烟薰火腿的含量不高于8 g/kg。其中除了对复合磷酸盐含量的问题做出规定以外,还特别注明“复合磷酸盐残留量包括肉类本身所含磷及加入的磷酸盐”。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了多聚磷酸盐及复合磷酸盐在乳及乳制品;鱼类及其制品;肉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及其制品;小麦粉及其制品;调味料;膨化食品;饮料;果冻、巧克力及糖果;油脂、脂肪;谷类和淀粉类甜品、米粉、婴幼儿配方食品及辅助食品等11大类样品使用量见附表1。 目前国内涉及多聚磷酸检测标准主要有GB/T9695.4 《肉与肉制品总磷含量测定》、DB37/T 343-2003《鳕鱼等水产品中多聚磷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离子色谱法》。其中。GB/T9695.4选用的比色法和沉淀法不仅存在着灵敏度差、适用范围窄等缺点,还由于该方法的检测适应范围仅包含肉与肉制品,完全不能满足现行国家限量标准的要求;而对于DB37/T 343山东省地标,与本方法的提取原理及检测手段基本一致,但适用范围较窄不能满足现行国家限量标准的要求。因此本标准利用离子色谱法建立一种快速、灵敏、适用范围广的聚磷酸盐检测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三、国外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目前国外针对食品中多聚磷酸盐的使用也是有着明确的规定,其中欧盟要求水产品中多聚磷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0.5 g/kg,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多聚磷酸盐的安全评价为成人每天允许摄入量1.4 g~1.5 g(以五氧化二磷计),美国规定最终产品中磷酸盐的残留量不得超过0.5%(质量分数)。本标准建立的食品中多聚磷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完全能够满足相关国际限量标准的检测需求。 四、标准的制(修)订与起草原则 1、方法的研制和实验条件的确定 1.1 方法研制方案的确定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及异同点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复制的过程及其异同点。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复制的过程大体上均分为复制的起始、DNA链的延伸和复制的终止三个过程。 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以大肠杆菌为例): 复制起始:OriC起始位点由四个9个核苷酸(9-mer)的重复序列和三个13个核苷酸(13-mer)的重复序列组成。DnaA蛋白结合到9-mer结构上,使DNA形成一个环。结果,双链DNA在富含A-T碱基的13-mer区域分开成为单链。随后,DnaB-DnaC复合体结合到复制起始点上,形成预引发复合物。然后,DnaB利用其解旋酶的活性使解链部分延长,并激发DnaG引发酶,进而形成一段RNA引物,起始DNA的复制(DNA 聚合酶只能从3’羟基端起始复制)。 DNA链的延伸:DNA链一般形成两个复制叉进行双向复制。DNA链的复制是半不连续复制,以3’-5’方向DNA链为模板合成的子链为前导链,另一条为后随链,后随链的合成以合成冈崎片段的方式进行。延伸过程主要依靠DNA聚合酶III(核心酶由α、θ、ε构成),DNA聚合酶III靠其β夹钳牢固地结合在DNA链上并延DNA链移动。冈崎片段一端的引物由DNA聚合酶I以切口平移的方式去除,然后由DNA连接酶连接为一体。复制叉前进时由解旋酶依靠水解ATP的能量(一个ATP一个碱基)打开双链,单链与SSB结合并保持稳定。DNA拓扑异构酶去除正超螺旋。 复制的终止:复制叉前行,当遇到22个碱基组成的重复性终止子序列(Ter)时,Ter-Tus复合物使DnaB停止解链,复制叉前移停止,等相反方向复制叉到达后,由修复方式填补两个复制叉间的空缺。随后,在DNA拓扑异构酶IV的作用下复制叉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