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AB卷答案

统计学AB卷答案
统计学AB卷答案

统计学A

一、单项选择

1.B

2.A

3.C

4.C

5.C

6.A

7.B

8.A

9.B 10.C

二、多项选择

1.BD

2.AC

3.BC

4.ACD

5.ABC

6.ABCD

7.BCD

8.ACD

9.ABCD 10.AC

三、简述题

这种总平均数变动趋势与组平均数变动趋势不一致的现象,原因在于市区与郊区的商品房销售价格相差较大,以及市区和郊区的销售量比例(权重)在两个月中发生了较大变化。市区商品房的销售价格比郊区的销售价格高出较多,一月份时,市区商品房的销售量所占的比重大,所以总平均数也大;而二月份郊区商品房的销售量所占比重迅速上升,超过了市区商品房的销售量所占的比重,拉低了该市商品房的平均价格。所以即使各区的房价都有不同程度的升幅,该市商品房平均房价还是下跌了。

四、计算题 1.

()()600,700

37003600

550

e o o e M M X M X M X X

X ===

-=--=-

=

550700o X M =<=

所以分布势态为左偏分布。

2.(1)广东省四普人口6232.82万人,广东省五普人口8642.02万人 (2)3

3.2% 3.

xf 272000X 680

f

400116.62σ∑∑平均工资=

==标准差(元)

4.

-0.004423

0.67% 3.33%

p p

p p t P p t t P μμμ≤≤+==

==∴≤≤

5. (1)

()2

2

2

8233234557282 1.8077

()

816434156

557341.807777.3077

8

8

77.3077 1.8077c n xy x y b n x x y

x a b

n

n

y x

-?-?-=

=

=

=--?-=

-=

--?

==-∑∑∑∑∑∑

(2)

2820.9689

291.05

n xy x y

R -=

=-==-

统计学B

一、单项选择

1.B

2.C

3.C

4.B

5.B

6.C

7.B

8.B

9.A 10.B

二、多项选择

1.ACD

2.ABCD

3.AB

4.BC

5.ABC

6.CD

7.BC

8.BD

9.ABCD 10.BD

三、简述题

当总体分布呈对称状态时,三者合而为一,e o X M M ==;当总体分布呈非对称状态时,如果右偏分布,则e o X M M <<,如果左偏分布,则e o X M M >>。

根据皮尔逊经验公式,三者有下列关系:()3o e X M X M -=-

四、计算题

1.(1)

(2)

2.到2003年的发展水平比2002年提高了1.08×1.08-1=16.64%。要达到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提高40%,则有:

后三年平均发展速度1 1.06271 6.27%X =

=-=

3.

300 1.5200

180 1.8100

,0.670.60.67100%100%44.7%

1.500.6100%100%33.3%

1.80

Xf X f

m X m X

X X X X σσσσ=

=

==

=

=<∴=

===

==?=

?=?=?=∑∑∑∑

甲乙乙甲甲乙甲甲甲

乙乙乙

(1)(件/人)

(件/人)

乙单位工人生产水平高(2)(件/人)

(件/人)

V =V =

V ,>∴乙甲V 乙单位工人生产水平整齐

4.

2

222

2

2

10.60.6()162250.4

x x x

tu t n σ?==?=?=

=

=?(1)小时(2)(只)

481283

X ++==(元)3 6.551114812

h X =

=++(元)

5.(1)

(2)

()2

2

2

6441092298112

0.0955

6892832(2298)

1122298

0.095517.91

66

17.91+0.0955x

c

n xy x y

b

n x x

y x

a b

n n

y

-

=

-

?-?

==

?-

=-

=-?=-

∑∑∑

∑∑

∑∑

0.76

xy

s=

=

=

卫生统计学试卷(含答案)

卫生统计学试卷 姓名:__________ 考试时间:_______ ___ (本大题满分40分,每小题1分) 1. 算术均数适用于:( ) A. 偏态分布资料 B. 分布类型不明的资料 C. 对数正态分布资料 D. 以上都不是 E. 正态分布资料 2. 某医生在进行科室病例资料统计时,拟用算术平均数表示平均水平,应当选用什么样的资料:( ) A. 性质不同的变量值 B. 差异相同的变量值 C. 性质相同的变量值 D. 个体差异较大的变量值 E. 个体差异较小的变量值 3. 均数与标准差适用于:( ) A. 正态分布 B. 正偏态分布 C. 不对称分布 D. 偏态分布 E. 负偏态分布 4. 样本含量的估计是( )。 A. 不必估计,调查整个总体最好 B. 保证研究结论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前提下确定的最少例数 C. 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越多越好 D. 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越多越好 E. 根据实际情况,能选多少是多少 5. 标化后的总死亡率:( ) A. 它反映了事物实际发生的强度 B. 以上都不对 C. 它反映了实际水平 D. 它不随标准选择的变化而变化 E. 仅仅作为比较的基础,它反映了一种相对水平 6. 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抽样误差的大小一般用标准误来表示 B. 好的抽样设计方法,可避免抽样误差的产生 C. 没有个体差异就不会有抽样误差 D. 抽样误差是由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及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别 E. 医学统计资料主要来自统计报表、医疗工作记录、专题调查或实验等 7. 计算某血清血凝抑制抗体滴度的平均水平,宜用:( ) A. 四分位数 B. 几何均数 C. 相对数 D. 中位数 E. 均数 8. 变异系数是表示资料的:( ) A. 对称分布 B. 平均水平 C. 相对变异 D. 集中趋势 E. 变异数 9. 统计上所说的样本是指:( ) A. 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 B. 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有代表性部分 C. 按照研究者要求抽取总体中有意义的部分 D. 有意识的抽取总体中有典型部分 E. 随意抽取总体中任意部分 10. 一群7岁男孩身高标准差为5cm,体重标准差为3kg,则二者变异程度比较:( ) A. 身高变异小于体重 B. 身高变异不等于体重 C. 身高变异等于体重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试卷有答案

1 财经大学 11-12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6003B 授课课时:48 课程名称:统计学 适用对象:挂牌 试卷命题人 试卷审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已知两个同类企业职工工资的标准差分别是50元和60元,则两个企业 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 )。 A.乙大于甲 B.甲大于乙 C.甲乙相等 D .无法判断 2. 根据算术平均数的性质,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 A .0)(=∑-f x x B .0=-∑f x x C .0)(2=-∑f x x D. min )(=-∑f x x 3. 某地区人均国生产总值2007年比2002年增长45%,每增降1%的绝对值为135元,则( )。 A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共增6075元 B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共增1350元 C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每年递增9% D .五年间人均国生产总值每年递增10% 4. 用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其实际数据计算算术平均数时,通常假定( )。 A .各组数据在组是均匀分布的 B .各组次数相等 C .各组数据之间没有差异 D. 各组数据次数不等 5.在分组时,凡遇到某一变量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该值不需归入任何一组 6. 一组数25,27,29,30,32,34的中位数值是 ( )。 A .29 B .29.5 C .30 D.不存在 7. 某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1月1日零点,今有甲,乙、丙、丁四人情况是:甲10月31日夜10点出生,乙10月31日夜11点去世,丙10月31日夜12点半出生,丁11月1日1点去世。调查员登记时,下列说确的是 ( ) A .甲登记、乙不登记 B .甲不登记、丁登记 C .甲登记、丙登记 D .乙登记、丁不登记 8.有效性是指( )。 A .抽样指标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 B .当样本容量n 充分大时,样本指标充分靠近总体指标 C .随着n 的无限增大,样本指标与未知的总体指标之间的离差任意小的可能性趋于实际必然性 D .作为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的方差小 9. 根据月度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之和为( )。 A .400% B .100% C .1200% D .800% 10.如果11p q 、分别代表报告期的商品价格、销售量;00p q 、分别代表基期的商品价格、销售量,运用公式1101 p p q k p q = ∑∑编制的指数称为 ( )。 A .拉氏价格指数 B .拉氏销售量指数 C .帕氏价格指数 D .帕氏销售量指数 二、判断题(请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后,在正确的命题后打√,在错误的命题后打×。判断错误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 2.凡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和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称为质量指标。( ) 3.简单分组涉及总体的某一个标志,复合分组则涉及总体两个以上的标志。因此,将两个简单分组排列起来,就是复合分组。( ) 4.若时间数列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相等,则各期逐期增长量一定相等( ) 5. 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总是相同的。( )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按题型整理) 一、填空题(10分) 1.统计学的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或统计信息;统计学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现象 3.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根据统计方法研究和应用的侧重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实验设计法,统计描述法和统计推断法 5.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6.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两种。按其变异情况可以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可变标志称为变量。 7.统计总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同质性、大量性和变异性。 8.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按所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9.总量指标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说明现象总体的规模和水平的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10.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按指标数值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可以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劳动量指标。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 11.平均指标说明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变异指标说明

各变量值分布的离中趋势 12.计量尺度的类型有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根据四种计量尺度计量结果,可将统计数据分为三种类型:名义级数据,顺序级数据,刻度级数据。 13.对名义级数据通常是计算众数,对顺序级数据,通常可以计算众数、中位数;对刻度级数据,同样可以计算众数和中位数,还可以计算平均数。 14.全面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制度,普查;非全面调查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15.常用的抽样调查组织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随机抽样,机械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阶段随机抽样。 16.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合理划分各组界限 17.按分组标志的多少,统计分组可以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性质不同,统计分组可以分为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按分组作用和任务不同,有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18.离散变量可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连续变量只能做组距式分组。 19.从统计表的内容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从统计表的形式看:统计表包括总标题、横行和纵栏标题、数字资料 20.平均指标可分为两类:计算均值和位置均值。 21.根据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关系,次数分布可以分为对称分布,左偏分布,右偏分布。

统计学期末复习-公式汇总

统计报表 专门调查 普查 抽样调查 典型调查 重点调查 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 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分为 按调查单位的范围大小分为 全面调查 非 全面调查 一次性调查 经 常性调查 统计学复习 第一章 1.“统计”的三个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2.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工作与工作成果的关系; 统计资料和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3.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广泛性) 4.统计工作的过程一般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 5.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区分: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构成总体的这些个别单位称为总体单位。(总体或总体单位的区分不是固定的:同一个研究对象,在一种情况下是总体,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成了总体单位。) 6.标志: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 A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不能用数值来表示。如:性别、职业、血型色彩 B 数量标志—标志总体单位量的特征,可以用数值来表示。如:年龄、工资额、身高 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指标名称体现事物质的规定性,指标数值体现事物量的规定性 第二章 1.统计调查种类 2.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六项基本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为什么调查) 2)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向谁调查) 调查对象——社会现象的总体 调查单位——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总体单位) 填报单位——报告调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 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格;(调查什么) 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5)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6)选择调查方法。

卫生统计学试卷(附答案)

2004~2005学年第(1)学期预防医学专业本科 期末考试试卷 (卫生统计学课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时间:200 年月日午 —(北京时间)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A1、A2型题 1. 某7人体重(Kg )资料分别为66 ,48,53,49,55,52,48,则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A. B. 49.0 C. D . 比较7岁男童与17岁青年身高的变异程度,宜用: A. 极 差 B. 四分位数间距 C. 方差 D. 标准差 E. 变异系数 3. 根据观测结果,已建立y 关于x 的回归方程? 2.0 3.0y x =+,该回归方程表示x 每增加1个单位,y 平均增加几个单位 A. 1 B. 2 C. 3 D. 4 4. 设从 5.11=μ的总体中作五次随机抽样(n =5),问哪一个样本的数据既精确又准确 A. 8,9,10,11,12 B. 6,8,10,12,14 C. 6,10,12,14,18 D. 8,10,12,14,16 E. 10,11,12,13,14 5. 为表示某地近20年来婴儿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宜绘制 A.散点图 B. 直条图 C. 百分条图 D. 普通线图 E. 直方图 6. 临床上用针灸治疗某型头痛,有效的概率为60%现用该法治疗5例,问其中至少2例有效的概率约为 A. B. 0.087 C. E. 以上都不对 7.二项分布、Poisson 分布、正态分布各有几个参数 A. 1,1,2 B. 2,1,2 C. 1,2,2 D. 2,2,2 E. 1,2,1 8. 假定某细菌的菌落数服从Poisson 分布,经观察得平均菌落数为9,问菌落数的标准差为: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总结

《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应用统计学》是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类及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的核心课程,是其它专业的选修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使学生掌握各种调查、各类数据的分析以及对未来前景预测的方法,本大纲将从实际应用入手,即在统计基础理论上重点阐述统计工作各阶段的实际操作方法,力求体现统计学的社会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灵活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全面提高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该课程的开出在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计算机基础课程之后。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不仅是为学习专业统计课程和计量经济课程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力求反映高职高专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方向,要求在教学工作中,紧密结合现实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吸取国内外统计科学研究新成果,不断提高本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本着简洁而具体的原则,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扩展知识面,以培养学生敏锐的定量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建议 一、教学环节 本课的教学主要面授系统讲授《应用统计学》教材,建议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和解答疑难问题,特别是作业练习的讲评和模拟实践的指导(包括上机操作)。由于本课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学生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本课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即作业练习与实践考核

《卫生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B卷及答案

《卫生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B卷 一、最佳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小概率事件是指________。 A.p=0的事件 B.p=1的事件 C.p≤0.05或p≤0.01的事件 D.0﹤p﹤1的事件 2.下列属于计数资料的是_________。 A.血压值 B.血红蛋白值 C.治愈例数 D.体重 3.σx代表__________。 A.各个观察值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 B.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间的差异 C.各个观察值之间的差异 D.抽样误差的大小 4.卡方检验常应用于__________。 A.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正态总体均数间的有无差异 B.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率间的差异有无显著性 C.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均数间的差异有无显著性 D.比较各配伍组间均数有无显著性差异 5.10岁男孩200名,体重x=28 kg,s=2.4 kg 。其95%男孩体重的理论值范围为________。 A .22.107~31.923 B.23.296~32.704 C. 27.667~28.333 D.无法计算 6.P50适用于描述_______的集中趋势。 A.变量值的频数分布呈正态分布的资料 B. 变量值间呈倍数关系的资料 C.变量值的频数分布呈偏态分布的资料 D.凡不适用于计算算术均数的资料 7.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的H0为___________。 A. μ1=μ2= … B. σ1 =σ2= … C. π1=π2= … D. β1=β2 = … 8.中位数是指__________。 A.变量值从大到小排列后位次居中的变量值 B.变量值从小到大排列后位次居中的变量值 C.任意排列居中的位次 D.任意排列居中的变量值 9.随机抽取某市12名男孩,测得其体重均值为3.2公斤,标准差为0.5公斤,则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 A.3.2±t0.05.11×0.5 B.3.2 ±t0.05.12×0.5/12 C.3.2 ±t0.05.11×0.5/12 D.3.2±1.96×0.5/12 10.__________表示某一事物内部各部分所占的比重。 A.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动态数列

统计学考试试卷A及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闽江学院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统计学 试卷类别:A卷□√B卷□考试形式:闭卷□√开卷□ 适用专业年级:2011级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保险学专业 注明:试卷答案请做在答题纸上。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30%) 1. 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 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B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C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D利用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分析数据 2. 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值称作() A.参数 B. 总体C.样本 D. 统计量 3. 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称为() A.观测数据 B. 实验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 截面数据 4. 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 A.重复抽样 B.不重复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5. 调查时首先选择一组调查单位,对其实施调查之后,再请他们提供另外一些属于研究总体的调查对象,调查人员根据所提供的线索,进行此后的调查。这样的调查方式称为()。 A 系统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滚雪球抽样 D 判断抽样 6. 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 A.条形图 B.饼图 C.雷达图 D. 直方图 7. 对于大批量的数据,最适合描述其分布的图形是( ) A.条形图 B.茎叶图 C.直方图 D.饼图 8. 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元~3000元,3000元~4000元、4000元~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 A.5000 B.7500 C.5500 D.6500 9. 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众数不熟极端值的影响 10. 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A.平均数 B.规范差 C.极差 D.四分位差 11.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3,其意义是() 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规范差的范围之内 B. 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3个规范差的范围之内

应用统计学期末试卷

南京邮电大学 2010 /2011 学年第 一 学期 《应用统计》期末 试卷(A )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合计20分) (1)一个旅游景点的管理员根据以往的经验,有80%游客照相留念,则接下来的两名游客都照相留念的概率是( )。 A.0.65 B.0.36 C.0.5 D.0.4 (2)从一个装有3个红球2个白球的盒子摸球(不放回),则连续两次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 A.0.6 B.0.3 C.0.5 D.0.4 (3)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4)平均发展速度是( )。 A. 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 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 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D. 增长速度加上100% (5)在回归直线Y =a +bx 中,回归系数b 的意义为( )。 A .x =0时,Y 的期望值 B .X 每变动一个单位引起的Y 的平均变动量 C .Y 每变动一个单位引起的X 的平均变动量 D .X 每变动一个单位时Y 的变动总量 (6)设随机变量2~(3,)X N σ,且(36)0.4P X <<=,则( )0P X <=( )。 A .0.1 B .0.4 C .0.6 D .1 (7)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每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的产量环比增长速度( )。 A . 年年下降 B . 年年增长 C . 年年保持不变 D . 无法做结论 (8)设()~X P λ,已知()()12P X P X ===,则()3P X =的数值为( )。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自 觉 遵 守 考 试 规 则,诚 信 考 试,绝 不 作 弊

统计学实习心得体会精选集

统计学实习心得体会精选集 统计学实习心得体会【1】 本学期我们专业开设了《统计学原理》课程,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对统计学应用领域及其类型和基本概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了数据的收集、展示、分析的技术。但这都是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纸上谈兵。理论须用来指导实践,把我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这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对于本人而言,数学功底不是很好,在没学统计学之前就感觉统计学会很枯燥无味,对这门课程有些恐惧。但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感觉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学,再加上秦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使复杂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老师通过举例说明问题的方法使问题变得简单化,容易理解,再通过课堂上做习题,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同时,老师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让我们做完习题,这样给我们减轻了很多课余的时间,学起来比较轻松。 而就所学的内容来讲,我个人认为这门课程有两大难点,一是统计学有许多相似概念,要求理解内涵,辨别异同和实际应用。例如在第二章统计调查中,相关概念的辨析就需要我们理解掌握以便熟练的做题。而对于公式不能像数学那样,只从抽象的式子到式子的变换,而是要把公式理解再加以运用,掌握公式的使用条件,体会应用的灵活性。例如在相关与回归分析这一章中,主要就是要求我们把公式掌握好再加以灵活的运用,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可见,在统计学当中,公式的运用很重要。以上是我对学习《统计学原理》的心得,写

的不是很全面,但都是自己真实的体会,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会给我带来很多的益处,让我受益匪浅。 统计学实习心得体会【2】 花几天时间,整体复习了一遍统计学,准确的来说是从第一页开始较为仔细的阅读了一遍《统计学》这本教科书。随后统计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得以从不同的视角重新思考这门让我痛苦了一个学期的课程。至此统计学不再仅仅是一些无数抽象公式的代名词,而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工作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科学。 《总论》和《统计数据》的内容比较简单,引出概念,复习以往学习过的知识。就在我们放松警惕,大呼统计学一点也不难的时候,《抽样估计》彻底震住了自鸣得意的我们。 理论上来说《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的内容要难于《抽样估计》。但是个人觉得《抽样估计》的行文并不像《假设检验》那么好理解。《统计学》这本书喜欢先向学生介绍很多概念和公式,再将公式引用到例子中来解决问题。然而在介绍公式的同时,学生往往不了解这些公式真正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单纯的死记硬背效率颇低。拿《抽样估计》来说,计算抽样平均误差的公式之多,方法之众,让同学们的脑袋混沌了好久。大家私下交流,混沌的原因在于不知道这些公式的来龙去脉,只将条件带入相应的公式计算答案的方法是以前没有经历过的,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开篇给同学举了两个例子来阐明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个人认为,这两个例子是点睛之笔。在学习的开头就

实用卫生统计学复习题与答案2

《卫生统计学》 一、名词解释 1.计量资料 2.计数资料 3.等级资料 4.总体 5.样本 6.抽样误差 7.频数表 8.算术均数 9.中位数 10.极差 11.方差 12.标准差 13.变异系数 14.正态分布 15.标准正态分布 16.统计推断 17.抽样误差 18.标准误 19.可信区间 20.参数估计 21.假设检验中P的含义 22.I型和II型错误 23.检验效能 24.检验水准 25.方差分析 26.随机区组设计 27.相对数

28.标准化法 29.二项分布 30.Yates校正 31.非参数统计 32.直线回归 33.直线相关 34.相关系数 35.回归系数 36.人口总数 37.老年人口系数 38.围产儿死亡率 39.新生儿死亡率 40.婴儿死亡率 41.孕产妇死亡率 42.死因顺位 43.人口金字塔 44.灵敏度 45.特异度 46.误诊率 47.漏诊率 48.阳性似然比 49.阴性似然比 50.Youden指数 51.ROC曲线 52.统计图 二、单项选择题 1.观察单位为研究中的( )。 A.样本B.全部对象C.影响因素D.个体2.总体是由()。

A.个体组成B.研究对象组成 C.同质个体组成D.研究指标组成 3.抽样的目的是()。 A.研究样本统计量B.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D.研究总体统计量 4.参数是指()。 A.参与个体数B.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D.样本的总和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变异系数B.方差 C.极差D.标准差 8.以下指标中()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 C.中位数D.标准差 9.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 C.几何均数D.平均数 10.两样本均数的比较,可用()。 A.方差分析B.t检验 C.两者均可D.方差齐性检验 11.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中,ν配伍等于()。 A.ν总-ν误差B.ν总-ν处理

大学统计学试卷及答案3套

2011年12月考试统计学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对单项数列,其满足左偏斜分布时有( )。(X为均值) A. B. C. D. 2. 报告期总量加权的平均指数在计算形式上主要采取() A. 综合指数形式 B. 算术平均形式 C. 调和平均形式 D. 固定构成指数形式 3. 红星企业的2010年的产值比去年上升了8%,则8%为() A. 平均数指标 B. 总量指标 C. 相对数指标 D. 离散指标 4. 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要求每隔一小时抽出10钟的产品进 行检验,这种抽查方式是()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类型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等距抽样 5. 若销售量增加,销售额不变,则物价指数() A. 降低 B. 升高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6. 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当选择() A. 统计报表 B. 重点调查 C. 全面调查 D. 抽样调查 7. 根据各年的月份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其平均数为() A. 100% B. 1200% C. 120% D. 400% 8. 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 平均指标 B. 相对指标 C. 总量 指标 D. 变异指标 9. 说明回归直线拟合程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A. 相关系数 B. 回归系数 C. 判定系数 D. 估计标准误差 10. 如果调查对象之中包含的单位很多,而且缺少原始记录可供参考,这种情 况应用() A. 抽样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普查 D. 统计报表 11. 某连续性变量的分组中,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 中值为17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260 B. 215 C. 230 D. 185 12. 当已知时,总体均值μ的1- 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A. B. C. D. 13. 计算平均指标时,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 中位数 B. 众数 C. 调和平均数 D. 算术平均数 14. 若已知是的3倍,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30分) △ 1.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B )。 A 、9.3 B 、9 C 、6 D 、10 2.某商业局对其所属商店的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 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C )。 A 、80—89% 90—99% 100—109% 110%以上 B 、80%以下 80.1—90% 90.1—100% 100.1—110% C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 、85%以下 85—95% 95—105% 105—115% 3.以下是根据8位销售员一个月销售某产品的数量制作的茎叶图 3 02 6785 5654 则销售的中位数为( C ) 。 A. 5 B. 45 C. 56.5 D. 7.5 4.按使用寿命分组的产品损坏率一般表现为( D )分布。 A 、钟型 B 、对称 C 、J 型 D 、U 型 5.某11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 斤、102斤、105斤、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 算平均数,结果满足( D )。 A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C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D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甲数列的标准差为7.07,平均数为70,乙数列的标准差为3.41, 平均数为7,则( D )。 A 、甲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B 、乙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C 、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 、甲数列离散程度大; 7.某银行想知道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 账号的顺序,每50本存折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这样的抽样组 织形式是( C ) A 、类型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机械抽样 D 、纯随机抽样 8.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 是( B )。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内均方和除以组间均方 9. 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正,则( A )。 A 、表明现象正相关 B 、表明现象负相关 C 、表明相关程度很弱 D 、不能说明相关的方向和程度 △10.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 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 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是( A ) A 、x y 246000?+= B 、x y 24.06?+= C 、x y 624000?+= D 、x y 600024?+= 11.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 )。 A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卫生统计学试题(含答案)

医学统计方法选择题一 医学统计方法概述 l .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 A A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 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 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 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E 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2. 概率P=0,则表示B A 某事件必然发生 B 某事件必然不发生 D 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E 以上均不对 7. 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 A 统计设计 B 收集资料 C 整理资料 8. 统计工作的步骤正确的是 C A 收集资料、设计、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C 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E 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进行推断 ¬¬ 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 C D 分析资料 E 以上均不对 B 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设计、统计推断 D 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核对、分析资料 B 10. 以下何者不是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D A 对照的原则 B 随机原则 C 重复原则 D 交叉的原则 E 以上都不对 第八章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1. 表示血清学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计算 B A 算术均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 全距 E 率 12. 某计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 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宜选择 C A X B G C M D S E CV 13. 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A 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 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 两者均不变 D 两者均改变 E 以上均不对 14. 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10、2、24+(小时), 问 3.抽签的方法属于 D A 分层抽样 B 系统抽样 C 整群抽样 4.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原始资料叫: A 计数资料 B 计量资料 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 治愈 8 D 单纯随机抽样 E 二级抽样 5. 治疗结果 治疗人数 该资料的类型是: A 计数资料 6.样本是总体的 A 有价值的部分 D 任意一部分 显效 23 B C 等级资料 41 人, 好转 6 D 分类资料 治疗结果如下: 恶化 3 E 有序分类资料 计量资料 C B 有意义的部分 C 有代表性的部分 E 典型部分 C 无序分类资料 死亡 1 D 有序分类资料 E 数值变量资料 A 抽样误差 B 系统误差 C 随机误差 D 责任事故 E 以上都不对 C 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9.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减少人力、物力,提高实验效率;还有助于消除或减少:

理工大学考试试卷考卷含答案统计学试卷库

理工大学考试试卷考卷含答案统计学试卷库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6、全国人均国民收入是一个平均指标。() 7、如果两个数列的全距相同,那么它们的离散程度就完全相同。() 8、平均增长量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和除以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9、同度量因素就是将复杂经济总体中不同度量的事物转化为同度量事物的媒介因素。() 10、抽样误差之所以能得到控制,是因为可以调整总体方差的大小。() 11、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 12、据拉氏公式计算指数,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13、在三种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典型调查最好,重点调查次之。() 14、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大小,如果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则称为正指标。() 15、如果时间数列各期逐期增长量大体相同,应配合直线。() 三、多项选择题(本题总分20分,每小题2分)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它包括:A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 B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C数据资料的搜集手段 D事物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E抽象的数量规律 2、要对北京市的流动人口结构进行调查,适宜的调查方式是:A非全面调查 B统计报表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E典型调查 3、对某市工业生产进行调查,得到以下资料,其中的统计指标是:A某企业为亏损企业B实际产值为亿元C职工人数为10万人D某企业资金利税率为30% E机器台数为750台 4、在按工人工种分组的基础上,再按性别分组,这样的分组叫: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对资料再分组 D平行分组体系 E复合分组体系 5、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A比较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E动态相对指标 6、通过标志变异指标可以反映:A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集中趋势 B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变动范围C分配数列中各标志值的离散程度 D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离异程度E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分布特征 7、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已经进行过五次人口普查,第一次与第二次间隔11年,第二次与第三次间隔18年,第三次与第 四次间隔8年,第四次与第五次间隔10年,这种调查是: A全面调查 B一次性调查 C经常性调查 D专门调查 E定期调查 8、抽样调查与其它非全面调查相区别的主要特点有: A按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B专门调查 C可以计算抽样误差 D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为理论基础E调查资料时效性强 9、时间序列按指标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 A绝对数时间序列 B时期序列 C相对数时间序列 D时点序列 E平均数时间序列 10、2005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甲地区为乙地区的128%,这个指数是: A总产值指数 B产量指数 C动态指数 D静态指数 E价格指数 四、填空题(本题总分10分,每小题1分) 1、十七世纪中叶,威廉.配第的代表作《_______》的问世,标志着统计学说的诞生。 2、调查表一般分为单一表和_______。 3、正确地确定_______和任务是一切统计调查的最重要的问题。 4、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 5、计划任务的下达有的按全期累积完成总量,有的按计划期末达到的水平,因此,计划的检查相应的有_______和水平法两种。 6、在计算比较相对指标时,分子分母可以是绝对数的对比,也可以是相对数或______的对比。 7、在各种平均指标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两个平均数是_______。 8、时间数列中有两个基本构成要素:一个是现象所属的时间,另一个是现象的________。 9、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以______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10、在计算抽样平均误差缺少总体标准差资料时,可以用______标准差来代替。 五、计算分析题(本题总分40分,每小题10分)

统计学实训总结报告

统计分析软件实训与应用总结 班级:资环2016-2 姓名:丁建莹学号:2016441723 这学期本有统计学课程的学习,不过这都是基于书上的概念以及方法的学习,这次安排的统计实训课程是希望通过这次实习提高我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的思想,也通过实训加深我们对课本上理论的认识和掌握。 统计是处理数据的一科学,统计学是収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数中得出结论的科学。统计方法是适用手所有学科额域的通用数据分析方法,具要自数据的地方就会用到统计方法。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科学的发展,统计理论、方法和应用进入个全面发展確段。一方面,统计学受计算机科学、信息论、混沌理论、人工智能等现代学技术的影响,研究领域层出不穷,如多元统计分析、现代时间序列分析等。另一方面,统计方法的应用领域不断扩限,几乎所有的学科的研究都离不开统计研究方法。所以,学习统计学、学会统计学理论的应用是对我们学习和工作都有巨大的好处的。 其实对课本統计学理论了解的太少、不是以理论指导的理论呢与实际结合。所以多这方面的操作能力不强,所以实验能给我们少有的经验,并且培养操作能力和理论与实相結合的思维方式。 我们的实训一共包括九个实验项目:数据筛选与数据透视、品质数据的整理与展示、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展示、描述数据的分布和度量、概率分布函数实验、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解法预测,主要使用Excel2010来完成各个实验项目的具体实验要求以及分析数据、图表等。 数据筛选与数据透视,是对学生各科目的成绩做筛选,对各城市的衣物消费等做数据透视,将Excel应用于数据的实际应用,也是我第一次拾起Excel的一些简单操作以及增加Excel更多技能的学习机会。做数据筛选和数据透视还比较简单,易学易做。 品质数据的整理与展示、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展示,在我看来就是将各种数据进行频率分组等,然后制作成能直观反映差异或优劣的各种图表,不过要对各种图表进行分析。 描述数据的分布和度量,我们要用都数据分析,计算各数据的指标值,像峰度系数、偏度系数以及平均值、标准差等,这些指标值综合起来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分布状况。像实验中的英语成绩的偏度系数大于0就为正偏分布,而峰度系数小于0就是低风分布。其平均值是反映数据向中心值聚集的程度,标准差就是反映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程度,所以根据算出来的各种数据指标值,就能推测出一组数据的分布状况,也方便理解分析。同时,我还细致的了解了各指标的含义,代表什么情况。 概率分布函数实验,其实看到实验题目的时候觉得比较难做,但是操作起来特别简单,只需要找出相映的函数,填入对应的数据,确定后就可以得到其概率。其中,统计函数的函数名是有很多的,我们要认识函数名的意义。 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解法预测都是在数据分析项完成的。数据分析确实很方便,在Excel输入数据,在数据分析的“输入区域”、“输出区域”、“接受区域”框如数据,单击确定,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方差分解表等。其中,时间序列分解法的各数据含义、计算不是很懂,在实验书上的步骤,研究了半天,向老师同学寻求帮助,最终还是完成了实验。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

卫生统计学试卷(带答案)

卫生统计学试卷 适用范围:__________ 出题教师:__________ (本大题满分40分,每小题1分) 1. 对两样本均数作t检验,n1=20,n2=20,其自由度等于:( ) A. 19 B. 40 C. 38 D. 20 E. 39 2. 临床研究的总体一般:( ) A. 无限的 B. 有限的 C. 已知的 D. 有数量的 3. 在一项抽样研究中,当样本量逐渐增大时:( ) A. 标准误逐渐增大 B. 标准差和标准误都逐渐增大 C. 标准误逐渐减少 D. 标准差逐渐增大 E. 标准差逐渐减少 4. 12名妇女分别用两种测量肺活量的仪器测最大呼气率(l/min),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无差别,可进行:( ) A. X2检验 B. 配对设计t检验 C. 成组设计t检验 D. 配对设计u检验 E. 成组设计u检验 5. 对两个变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r=0.46,P>0.05,说明两变量之间( )。 A. 有相关关系 B. 无直线相关关系 C. 无因果关系 D. 无任何关系 E. 有伴随关系

6. 对两地的结核病死亡率比较时作率的标准化,其目的是:( ) A. 为了能更好地反映人群实际死亡水平 B. 消除各年龄组死亡率不同的影响 C. 消除两地总人数不同的影响 D. 以上都不对 E. 消除两地人口年龄构成不同的影响 7. 计算相对数的目的是:( ) A. 为了进行显著性检验 B. 为了便于比较 C. 为了表示相对水平 D. 为了表示实际水平 E. 为了表示绝对水平 8. 均数与标准差适用于:( ) A. 正态分布资料 B. 负偏态分布资料 C. 不对称分布的资料 D. 频数分布类型不明的资料 E. 正偏态分布资料 9. 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原始资料叫:( ) A. 等级资料 B. 分类资料 C. 计数资料 D. 有序分类资料 E. 计量资料 10. 对调查表考评的三个主要方面是( )。 A. 效度,反应度,可接受性 B. 信度,效度,可接受性 C. 信度,灵敏度,特异度 D. 信度,效度,反应度 E. 效度,灵敏度,特异度 11. 相对数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分母不宜过小 B. 注意离散程度的影响 C. 不要把构成比当率分析 D. 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 E. 二者之间的可比性

理工大学考试试卷含答案统计学A试卷库

………………………………………………………………………………………………………… 试卷编号 20 拟题教研室(或教师)签名经济与统计教研室主任签名 ………………………………………………………………………………………………………… 课程名称(含档次)统计学A 课程代号 000558 专业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层次(本、专)本考试方式(开、闭卷) 闭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总分15分,每小题1分) 1、以下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 A、在校学生按年级分组 B、新生儿按性别分组 C、成年人按婚姻状况分组 D、职工按年龄分组 2、某种产品按产量分为三组:(1)300公斤以下(2)300-500公斤(3)500公斤 以上,则300公斤以下的组中值为: A 、50公斤 B、150公斤 C、200公斤 D、75公斤 3、将某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成的数列,称为: A、分配数列 B、次数分布 C、变量数列 D、动态数列 4、综合指数是()对比形成的指数。

A、两个相对指标 B、两个平均指标 C、相邻个体指数 D、两个总量指标 5、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6、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查,最适合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7、下列各变量中,只能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的是: A、职工人数 B、产品的重量 C、职工工资 D、人口年龄 8、对某市高等学校科研所进行调查,统计总体是: A、某市所有的高等学校 B、某一高等学校科研所 C、某一高等学校 D、某市所有高等学校科研所 9、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10、按一定的统计管理体制,自下而上地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的是: A、逐级汇总 B、集中汇总 C、统计报表 D、手工汇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