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十五项核心制度

护理十五项核心制度
护理十五项核心制度

护理十五项核心制度

护理十五项核心制度

1、护士注册执业管理制度

2、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3、查对制度

4、分级护理制度

5、抢救工作制度

6、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7、值班交接班制度

8、护理文件书写与医疗文件管理制度

9、医嘱执行制度

10、护理查房制度

11、护理会诊制度

12、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13、消毒来菌隔离制度

14、护理缺陷管理制度

15、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

一、护士注册、执业管理制度:

(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执行护士注册执业管理。(二)护理部严格审查护士资质,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独立从事护理工作。(三)严格遵守护士执业范围,严禁超范围执业。

(四)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者,不能独立从事护理工作。

(五)护士注册管理:

1、护士首次注册每年一次:

(1)临床试用期护士、普通高校应届毕业护理本科生。

(2)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考试成绩合格者。

(3)工作≥1年,工作表现好,年度考核合格者。

2、护士再注册每两年一次:

(1)从事护理工作的注册护理人员。

(2)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3)年度考核及继续教育学分格格者。

(六)护理部或科护士长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排班表,有无非注册护士独立执业和书写护理记录。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一)有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对全院护理质量行使指导、检查、考核、监督和协调职责。

(二)制定护理质量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

(三)制定年度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和措施,有年、季、月质量分析以及信息反馈、整改措施和效果评价。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列为护士长考核重点,并与科室绩效挂钩。

(四)每年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质量和安全教育。

(五)检查护理质量标准落实情况,并有记录:

1、实施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实施专科护理质量标准,落实专科护理常规,对危重、大手术和疑难病人作为重点管理,专科护理到位。

3、危重病人有护理计划,措施具体,记录完整规范,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

4、护理单元备急救车、急救器材、药品、急救物品齐备完好率100%。

5、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四川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试行)》,每年有定期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价,合格率≥90%。

6、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培训及考核,人人达标,有考核记录。

7、有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8、完善专项护理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各类导管脱落、病人跌伤、压疮等。(六)关键环节、重点部门、重要岗位有质量标准与质量保证措施,如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血液净化室、手术室、供应室等。

(七)建立与规范护理缺陷管理制度,包括差错事故管理与报告制度、投诉管理制度等。

(八)建立和完善护理会诊、护理病历讨论和护理查房制度。

(九)建立质量可追溯机制,有年、季、月质量分析、信息反包馈、整改措施、效果评价。每年定期与不定期对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效果评价,并体现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

三、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医嘱查对制度:

1、转抄和处理医嘱后应每应班查对并签全名。

2、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3、抢救病人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经双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后再弃去。

4、整理、转抄长期医嘱执行单(输液、注射、服药、其它治疗等)后须经二人查对。

5、医嘱必须每班查对,办公室护士每日与当班护士查对并双签名,护士长每周大查对一次,护士长不在时,须指定护士进行查对并签名。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处置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

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

一注意: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药效及副作用,做好记录。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针剂有无裂痕,检查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则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4、对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病我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用前须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5、发药、注射、输液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后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制度:

1、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时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做好“三查八对”。

“三查”:查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查对血袋有无破损渗漏;查血液颜色、质量是否正常。

“八对”: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病人床旁,仔细进行“三查八对”,确定无误后进行输血,并两人签名。

3、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统一处理。

(四)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1、核对病人:应根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及配血报告。把好“四关”:

(1)接病人之前,与病房护士查对。

(2)进入手术间之前,与巡回护士查对。

(3)进入手术间之后,与麻醉医生查对。

(4)麻醉之前,与手术医生查对。

2、查对无菌包外3M指示带、包内灭菌指示卡显示灭菌是否合格,查看手术器械是否齐全、适用。

3、手术物品查对:

(1)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使用的器械、缝针、纱布、纱垫等须认真点清数目。(2)把好四关: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清点数目相符。

(3)清点责任人: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主刀医生。四清点时,洗手巡回护士应对每件物品唱点两遍并准确记录。

4、手术取下的标本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随同病理检验单送检。

(五)供应室查对制度:

1、包装器械包时,查对物品是否齐全、配套,性能是否良好,清洁是否符合要求。

2、器械、敷料消毒完毕,查对是否注明失效期,并固定位置放置。

3、发放器械及各类无菌包时,查对名称、数量及失效期。

4、收器械及各类无菌包时,查对名称与物品是否相符,以及器械的质量及清洁处理情况。

(六)饮食查对制度:

1、每日查对医嘱后,以饮食单为依据,核对病人床前饮食卡,查对床号、姓名及饮食的种类。

2、发饮食前,查对饮食单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3、治疗饮食、肠内营养查对品名、剂量、方法。

4、就餐前在病人床前再查对一次。

四、分级护理制度:

应根据病情、医嘱执行护理级别,并在病人一览表上作相应标记(特级以红三角、一级兰三角标记、二、三级不作标记)。

(一)特级护理:

适用对象:病情危重随时需要进行抢救的病人;各种复杂、疑难、新开展的大手术后需要重点观察的病人;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和“五衰”的病人等。

护理要求:

1、设专人昼夜守护,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2、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随时准备抢救。

3、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危重病人护理常规,保证监护仪使用中的有效性;实施护理操作安全性;呼吸机管路消毒灭菌的可靠性。

4、制定护理计划,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中病人安全。

5、准确记录出入量,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书写及时、准确、客观、完整。

(二)一级护理:

适用对象:重症、大手术后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的病人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病人;生活部分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病人。

护理要求:

1、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定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常规,确保病人安全。

3、制定护理计划,认真细致做好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4、按需准备急救器材、药品及物品,应急措施到位。

5、根据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三)二级护理:

适用对象:急性症状消失、病情趋于稳定、生活部分自理的病人;老年、幼儿、慢性病不宜多活动的病人。

护理要求:

1、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按常规为病人测量生命体征。

2、按护理常规护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指导病人提高自护能力和康复训练。

3、生活上给予必要协助,了解病人病情及心态变化,满足其身心需要。

4、根据病情做好一般护理记录。

(四)三级护理:

适用对象:各疾病康复期、生活能自理等的病人。

护理要求:

1、按时巡视,按常规为病人测量生命体征。

2、按护理常规护理,了解病人病情及心态变化,满足其身心需要。

3、督促、指导病人进行自我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

4、做好一般护理记录。

五、抢救工作制度:

(一)各科室的抢救工作由有临床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医师和护士承担,各科室的抢救工作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遇重大抢救应立即报医务处、护理部,并上报院领导,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凡涉及法律纠纷要报告有关部门。

(二)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

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三)各级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抢救技术和抢救用药,熟悉各种抢救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四)参加抢救人员应全力以赴、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准确执行医嘱,用药、处置正确无误。

(五)若遇病人病情发生变化,在通知医生的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测量生命体征,实施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措施。

(六)对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实施特别护理,及时评价护理计划的完成情况。

(七)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用药种类要进行详细交接。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医生应及时据实补写医嘱。药品空安瓿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八)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记录应准确、及时、完整,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九)抢救工作进行同时,要通知病人家属并做好安抚工作。如家属不在,应及时与病人家属联系或通知有关部门。

(十)抢救完毕,及时清理用物,补充药品、器材,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等。

六、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重点环节的应急预案和病人的告知制度,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和整改。

(二)将安全管理纳入三级质量管理中,加强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的管理,确保病人安全。

(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按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杜绝差错事故。

(四)对危重、昏迷、瘫痪、精神异常及小儿等特殊病人应加强护理,预防坠床、跌伤发生。

(五)制定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完善防护设施,督促落实,定期总结。

(六)组织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七)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八)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剧毒、麻醉药品加锁专人保定,每班交接,做好登记。

(九)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

(十)落实“四防”措施,定期检查非医疗护理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

(十一)采用多种形式对病人和家属实施安全知识宣教。

七、值班、交接班制度:

(一)护理人员应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地

进行。

(二)值班护士应掌握病室动态,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尤其是急诊、新入、危重、术后病人的病情变化,若发现异常须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认真作好护理记录。

(三)做好病室管理工作,遇有重大或特殊问题,及时向上级请示汇报。

(四)白班交班报告由主班护士书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内容简明扼要,有连贯性,医学术语运用规范。进修护士或护生书写时须由带教老师或护士长负责审签。

(五)交班的种类:

1、集体交接班:

(1)早晨集体交接班应认真听取夜班交班,全面了解本病区病人情况,重点病人交接内容描述清楚。

(2)护士长布置本周、本日重点工作并讲述上周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

2、各班次交接班:白班、中班、夜班每班在下班前必须按时进行交接班。

(六)交接班内容:

1、交清病人总数、出入院、转科、分娩、手术、病危、死亡人数及病室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2、重点病人交接:抢救、危重、大手术病人护理完成情况;有无压疮、各种导管固定和引流通畅情况;危重病人护理记录;急诊、新入、特殊检查、治疗、输血及情绪异常的病人重点交接并记录。

3、医嘱执行情况,各种检查标本采集及各种治疗处置完成情况,对尚未完成的工作,应向接班者交代清楚。

4、急救器材、药品是否齐备完好,贵重、毒麻、限剧药品交接清楚并签名。

5、交接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是否整洁、安静、安全、舒适。

(七)交接班的要求:

1、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各项工作,书写交班报告及护理记录,整理好各类用物和病房环境,为下一班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遇有特殊情况,应详细交待。

2、接班者提前15分钟到科室,阅读病房交班报告、医嘱本、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在接班者未接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

3、接班者如发现病情、治疗、物品或药品等交待不清,应立即查询。接班时发现的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发现问题,则由接班者负责。

4、各种交接班均应进行床旁、口头及书面交班。

八、护理文件书写与医疗文件管理制度:

(一)护理文件书写严格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四川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试行)》等规定执行。

(二)护理文件书写必须由具备独立执业资格的护理人员完成。

(三)护理部、科室定期对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监控、检查、评价、反馈,促进书写质量持续改进。

(四)体温单、医嘱单、长期医嘱执行单、一般护理记录单、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归入病历保存。

(五)病房护士长负责医疗文件的管理,护士长不在时,由办公室护士负责管理。各班人员均须按照管理要求严格执行。

(六)住院期间的运行病历,要求定点存放,病历用后必须归还原处。白天由办公室护士管理,中班、夜班由当班护士加锁保管,防止丢失。

(七)病历中各种表格均应排列整齐,不得撕毁、拆散、涂改、伪造,保持完整、真实。

(八)病人及家属不能私自翻阅病历及自行携带病历出科室。外出会诊或转院时,由工作人员携带病历。

(九)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病历须按规定排列整齐,统一交病案科室保管,办公室护士做好审签和登记,护士长审核后在病历封面签名。

(十)病人及家属要求复印病历资料,须经医务处批准,按规定程序办理。

(十一)病人及家属提出封存病历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紧急封存病历制度,不可直接将病历交予病人或家属。

九、医嘱执行制度:

(一)基本要求:

1、医嘱由医师下达,护士执行医嘱应遵循及时、准确、认真、完整的原则,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医嘱必须经过执业医师签名后才有效。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下达口头医嘱,因抢救危急病人需要下达口头医嘱时,执行护士必须复诵一遍,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安瓿以便再次确认。抢救结束后,医师应在6小时内据实补记医嘱。

3、对有疑问的医嘱,护士须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4、凡需要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做好交班,交接清楚。

(二)长期医嘱:

1、长期医嘱由执行护士在长期医嘱执行单上填写执行时间并签名。

2、长期备用医嘱(PRN):每次执行时应由医师在临时医嘱单上记录医嘱内容,护士执行后在临时医嘱单上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名。

(三)临时医嘱:

1、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内,护士应在限定时间内执行。对限定执行时间的临时医嘱,应在限定时间内执行。即刻医嘱(ST)应在医嘱开出后立即执行。护士执行临时医嘱后,必须在执行时间标记栏内注明执行的准确时间并签全名。

2、临时备用医嘱(SOS):12小时内有效,护士执行后,必须填写执行时间并签全名,若未执行则由当班护士,用红笔在此项医嘱栏内标注“未用”,并签名。

3、药物敏试结果记录:阳性以红笔作“+”标记;阴性以兰笔作“—”标记,并签名。

十、护理查房制度:

各级护理查房应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进行,做好查房记录。

(一)护理查房种类:护理查房包括管理查房、业务查房、教学查房。

1、管理查房重点查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常规的执行情况、护理单元的质量管理及节假日、夜班岗位职责的落实等。

2、业务查房主要包括疑难、危重、大手术、特殊个案及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等。

3、教学查房主要包括临床护理教学计划的组织与落实,对教学质量和效果

进行评价。

(二)护理查房的时间:护理部组织全院每季度1次、科护士长组织片区每两月1次,护士长组织病房每月1次,节假日查房每日一次,夜班查房每周抽查2次以上。

(三)护理查房的要求:

1、查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目的明确,查房病例具有代表性。

2、查房时应运用护理程序方法,采取多种形式,保证查房质量。

3、业务查房属护理部、科室常规业务活动,以提高本科护理业务为主。

(四)管理查房的资料归护理部,业务查房资料归业务管理档案中,教学查房资料归教学管理档案中。

十一、护理会诊制度:

(一)护理会诊范围:凡在护理业务、技术方面存在疑难问题,本科室难以解决时,可请求他科或多科进行护理会诊,共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措施。

(二)护理会诊要求:申请科室会诊前应做好各种资料准备,会诊时报告病情,做好会诊记录,会诊后认真组织实施会诊意见。

(三)护理会诊种类:

1、科间会诊:由本专业主管护师以上(含主管护师)人员书写会诊单,注明病人一般资料、护理会诊理由等,经护士长签字后送邀请科室。应邀护士应这主管护师以上(含主管护师)人员,一般于24小时内完成,急会诊时应在会诊单上注明“急会诊”字样,被邀请人员随请随到。

2、疑难病例会诊:经过科内、科间仍不能解决,需进行院内大会诊时,由申请科室护士长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组织进行会诊。

3、院外会诊:由申请科室护士长填写会诊单,送交护理部,护理部负责与有关医院联系,安排会诊。必要时可携带病历或陪同病人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寄发有关医院,进行书面会诊。

十二、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一)护理病例讨论范围:疑难、重大抢救、特殊、罕见、死亡等病例。

(二)护理病例讨论方法:护理部或科室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形式采用科内和几个相关科室联合举行。

(三)护理病例讨论要求:

1、讨论前明确目的,护士长或分管床位的护士准备好病人及相关资料,通知相关人员参加,做好发言准备。

2、讨论会由护理部或护士长主持,分管床位护士汇报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效果,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参加人员充分发表意见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由主持从进行总结。

(四)护理病例讨论重点:

1、讨论疑难、重大抢救、特殊病例:根据面临的疑难、特殊问题及时分析、讨论,提出护理方案,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2、讨论罕见、死亡病例:结合病人情况,总结护理实践的成功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提高护理实践能力。

3、病例讨论应做好记录,讨论资料归于业务技术管理档案中,作为业务技术考核内容。

十三、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一)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及《传染

病管理法》等法规,并达到以下要求:

1、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2、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不得重复使用,用后的一次性物品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二)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包括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供应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层流室、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等,并达到以下要求:

1、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对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有相应的措施。

2、各部门对消毒灭菌效果检测有原始记录。

3、护理人员能正确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方法。

(三)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1、制定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2、消毒隔离制度与相关措施到位,人流、物流有明确的流程标识。

3、有手卫生规范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凡接触病人及操作前后均要进行卫生学洗手,接触传染病人按传染病房刷手法。

(四)按照规定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达到以下要求:

1、建立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制度、操作常规与合格的标识目录和可使用范围(器械、穿刺包、换药碗、碘酒、酒精瓶、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由供应室统一处理。

2、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定期与不定期监测的原始资料与记录。

3、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包内有化学指示卡,包外贴3M指示带。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每日检查品名、有效期。无菌包一经打开不超过24小时;铺无菌盘不超地4小时;无菌干罐持物钳不超过4小时。

4、对监测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有处理程序和记录。

(五)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各项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整改,并有记录。

(六)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在班时必须穿工作衣、裤,着装整齐;无菌操作时戴口罩、帽子;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当接触血液、体液或损伤之皮肤、黏膜或组织时,均应戴手套。

(七)病人安置的原则: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室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传染病和可疑传染病要按传染病常规隔离,传染病人的各类污染物品和排泄物,严格按行消毒后排放的原则进行处理。

(八)病人床单位、布类、用品、餐具、便器,做好“一人一用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进行终末处理。

(九)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区域每日湿式清扫,拖布专用,标识明确,分类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医疗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感染性医疗废弃物置黄色塑料袋内,损

伤性废弃物置硬性容器内,标识清楚、交接登记,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特殊感染性废弃物放入指定容器中密封,焚烧处理。生活垃圾置黑色塑料袋内。

十四、护理缺陷管理制度:

(一)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和报告制度:

1、建立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完善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如防各种导管脱落、跌伤、压疮等。

2、各科室建立差错事故及不良事件登记本,对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后果、当事人及处理均需详细登记。护士长经常检查、定期组织讨论和总结。

3、严格执行护理差错事故及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事件发生后,责任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发生严重护理差错事故时由护士长立即口头报告科主任、科护士长、护理部及院级,24小时内上报书面材料。将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处理意见上交护理部,不得延误或隐瞒。

4、发生差错、事故后要积极采取措施,以减少和消除不良后果,并指定熟悉全面情况的专人负责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

5、发生严重差错事故的有关各种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品、血液、器械等均应妥善保存,不得擅自涂改或销毁,并保留病人的标本,以备鉴定。

6、差错事故及不良事件发生后,根据性质与情节,分别组织全科、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7、护理部定期组织分析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二)护理投诉管理制度:

1、护理投诉:凡医疗护理工作中,因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引起病人或家属不满,并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反映到护理部或有关部门转回护理部的意见。

2、护理部设专人接待护理投诉,建立投诉记录本,认真记录投诉事件的发生原因、分析、整改及效果。

3、接待投放人员要认真倾听投诉者意见,耐心解释,避免激化和引发新的冲突。

4、护理部接到投诉后,及时调查、核实,并反馈有关部门的护士长,所在科室应认真分析事发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接受教训,及时整改。

5、投诉一经核实后,护理部应根据事件情节严重程度,予以相应的处理。

6、护理部每月在全院护士长会上总结、分析并制定相应措施,对全年无护理投诉的科室给予表扬及奖励。

附:紧急封存病历的程序:

1、病人及家司提出封存病历要求后,医护人员应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同时上报医务处,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病历封存。

2、若发生在节假日、周末或夜间,直接通知院总值班备案,协助处理。

3、封存的病历由医务处保管,需要启封时,必须有医患双方在场。

4、封存方法:将病历装入文件袋内,两边开口处贴上封条,注明年、月、日、时、分,由双方签字。

十五、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

(一)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凡在近期在国内外医学领域具有发展趋势、在院内尚未开展和未使用的临床护理新手段。

(二)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分级:按该项目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将项目分为:国家、省、市、县、院等级。

(三)建立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小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管理制度。

(四)申报流程:由护理人员填写申报表,科护士长及科主任签意见后报护理部,护理部组织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小组成员对该项目的先进性、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实施的安全性、有效性、效益性进行产学论证,对项目做出评估及准入决定,再报院领导小组批准。

(五)批准后的新业务新技术必须按计划实施;实施前后要遵守操作规程,告知病人取得同意,保证病人安全,并有记录。

(六)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小组定期检查、考核计划的落实,项目负责人阶段性总结:验收后的项目总结和论文交护理部存档,建立新的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

(七)新业务新技术推广应用后不断完善,积累资料,申报成果奖。

最新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

最新-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

————————————————————————————————作者: ————————————————————————————————日期:

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二、病房管理制度 三、抢救工作制度 四、分级护理制度 五、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 六、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制度 (二)、输血查对制度:取血时应和血库发血者共同查对。 (三)、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四)、手术查对制度 (五)、供应室查对制度 (六)、饮食查对制度 七、给药制度 八、护理查房制度 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十、护理会诊制度 十一、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十三、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十四、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2、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⑴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2—4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⑵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⑶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由6—9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3、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

等级医院评审中十五项核心制度的具体内容

十五项核心制度 1. 首诊负责制度参见《陕西省人民医院首诊负责制度》 2.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参见《陕西省人民医院查房制度》 3.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参见《陕西省人民医院病例讨论制度》 4. 术前讨论制度参见《陕西省人民医院病例讨论制度》 5.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参见《陕西省人民医院病例讨论制度》 6. 会诊制度参见《陕西省人民医院会诊制度》 7.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参见《陕西省人民医院重危患者抢救制度》 8. 手术分级制度参见《陕西省人民医院手术分级标准及管理规范》 9. 手术上报审批制度参见《陕西省人民医院特殊手术报告及审批制度》 10. 分级护理制度参见《陕西省人民医院分级护理制度》 11. 查对制度参见《陕西省人民医院查对制度》 12. 交接班制度参见《陕西省人民医院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 13. 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参见《医疗纠纷/事故防范处理管理办法》第四章 14.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参见《医疗文书质量控制相关制度》(《医院管理手册》中《医务管理及质量控制分册》p256-p286) 15.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参见《临床输血分册》中的医院用血审批制度 注:1-14项详见《医院管理手册》中《医务管理及质量控制分册》,15项详见《临床输血分册》。 陕西省人民医院首诊负责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其所接诊患者,特别是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会诊、转科、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直至有医师接替的制度。 二、首诊医师职责:医师按要求进行病史采集、体检、辅助检查判读等常规诊疗。1 2 室医师会诊,诊断明确后转入有关科室治疗。 3并及时报告相关诊疗小组、上级医师、科主任等,并由相应人员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推诿抢救。 4 制度》执行。 5 西省人民医院转诊制度》执行。 6 约定时间处理,或交由接班医师接诊。如无处置,接班医师可不收挂号费。 7“三无”患者时,应积极给予抢救,并按《陕西省人民医院特殊患者救助制度》向科主任、医教科研处或总值班请示汇报。 8

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目录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二、病房管理制度 三、抢救工作制度 四、分级护理制度 五、护理交接班制度 六、查对制度 七、给药制度 八、护理查房制度 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十、护理会诊制度 十一、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十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 十四、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十五、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十六、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十七、压疮的预防制度 十八、压疮预报管理制度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一、护理质量管理实行护理部、病区二级控制和管理。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1-2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护士长手册报上一级质控组。 二、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各科护士长承担负责本科护理文书质量检查。护士长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七、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护理工作核心制度

查对制度 1、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每日总对,包括医嘱单、执行卡、各种标识(饮食、护理级别、过敏、隔离等),设总查对登记本。单线班处理的医嘱,由下一班负责查对。 (2)各项医嘱处理后,应核对并签名。 (3)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4)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经医师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完毕,医师补开医嘱并签名;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 (5)对有疑问的医嘱须经核实后,方可执行。 2、发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发药、注射、输液等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 三查:备药时与备药后查,发药、注射、处置前查,发药、注射、处置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 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备药时要检查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标签是否清晰;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瓶(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等。任意一项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3)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麻醉药使用后须保留空安瓿备查,同时在毒、麻药品管理记录本上登记并签名。 (5)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6)发药、注射、输液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核查,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7)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床号、姓名、主要药

名、剂量,并留下空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3、输血查对制度 (1)抽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1)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化验单上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2)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由值班医师协助)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抽血(交叉)前须在盛装血标本的试管上贴好写有病区(科室)、床号、住院号、患者姓名等的条形码,条形码字迹必须清晰无误。 4)抽血时对化验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师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如发现错误,应重新填写化验单和条形码,切勿在错误化验单和错误条形码上直接修改。 (2)取血查对制度 取血时,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编号、输血数量、血型等是否与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确保准确无误。检查血液有效期及外观,符合规范要求。 (3)输血过程查对制度 1)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核对供血者与患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查实相符后进行下一步程序。 2)输血前血液及用物查对:检查血袋上的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未过期、无溶血、无凝血、无变质后方可使用。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3)输血时查对: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询问患者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确认受血者后方可输血。 4)输血后查对: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核对医嘱,患者

(完整版)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一、首诊负责制度 二、三级查房制度 三、会诊制度 四、分级护理制度 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八、术前讨论制度 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十、查对制度 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 十五、病历管理制度 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指导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建设,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我委制定了《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制订本辖区的具体细则和实施工作要求,加强解读和宣贯培训,夯实基础医疗质量,筑牢医疗安全底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要点完善本机构核心制度、配套文件和工作流程,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和考核,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8年4月18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18项。本要点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施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基本要求。 一、首诊负责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 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卫生部十五项医疗核心制度

卫生部十五项医疗核心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2)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2) 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3) 四、会诊制度 (3) 五、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4) 六、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4) 七、术前讨论制度 (6) 八、查对制度 (6) 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7) 十、医生交接班制度 (8) 十一、护理分级制度 (8) 十二、新技术准入制度 (10) 十三、病历书写规范及病历管理制度 (10) 十四、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2) 十五、医患沟通制度 (12)

一、首诊负责制度 (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医疗机构应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至少1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三)病危、病重患者入院当日必须有上级医师(主治医师或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记录。节假日及双休日可由值班主治医师代查房。 (四)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入院8小时内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五)查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材等。查房时,住院医师要报告病历摘要、目前病情、检查化验结果及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提出诊治意见,并做出明确的指示。 (六)查房内容: 1、住院医师查房,要求重点巡视急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患者,同时巡

2016护理十五项核心制度

泰州市海陵区京泰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 疗 护 理 十 五 项 核 心 制 度 20 1 6 年

护理十五项核心制度 1、护士注册执业管理制度 2、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3、查对制度 4、分级护理制度 5、抢救工作制度 6、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7、值班交接班制度 8、护理文件书写与医疗文件管理制度 9、医嘱执行制度 10、护理查房制度 11、护理会诊制度 12、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13、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14、护理缺陷管理制度 15、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

一、护士注册执业管理制度: (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执行护士注册执业管理。 (二)院部严格审查护士资质,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独立从事护理工作。 (三)严格遵守护士执业范围,严禁超范围执业。 (四)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者,不能独立从事护理工作。 (五)护士注册管理: 1、护士首次注册每年一次: (1)临床试用期护士、普通高校应届毕业护理本科生。 (2)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考试成绩合格者。 2、护士再注册每五年一次: (1)从事护理工作的注册护理人员。 (2)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3)年度考核及继续教育学分格格者。 (六)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排班表,有无非注册护士独立执业和书写护理记录。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一)有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对全院护理质量行使指导、检查、考核、监督和协调职责。 (二)制定护理质量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 (三)制定年度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和措施,有年、季、月质量分析以及信息反馈、整改措施和效果评价。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列为护士长考核重点,并与科室绩效挂钩。 (四)每年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质量和安全教育。 (五)检查护理质量标准落实情况,并有记录: 1、实施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实施专科护理质量标准,落实专科护理常规,对危重、大手术和疑难病人作为重点管理,专科护理到位。 3、危重病人有护理计划,措施具体,记录完整规范,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 4、护理单元备急救车、急救器材、药品、急救物品齐备完好率100%。 5、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江苏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试行)》,每年有定期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价,合格率≥90%。 6、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培训及考核,人人达标,有考核记录。

18项护理核心制度

18项护理核心制度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二、病房管理制度 三、抢救工作制度 四、分级护理制度 五、护理交接班制度 六、查对制度 七、给药制度 八、护理查房制度 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十、护理会诊制度 十一、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十三、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十四、患者差错、事故报告制度

十五、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 十六、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预案及处理流程十七、压疮的防范制度 十八、压疮预防管理制度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一、护理质量管理实行护理部、病区二级控制和管理。 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1-2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护士长手册报上一级质控组。 二、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 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各科护士长承担负责本科护理文书质量检查。护士长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

医院十五项核心制度-临床输血工作制度

第十四节临床输血工作制度 一、临床医师和输血技术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份输血和自体输血等。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二、输血申请 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贴好标签的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择期用血患者于手术前一天中午前,送交输血科,急诊用血与输血科联系后调配。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在输血同意书上签字。输血同意书入病历。 3、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送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4、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贮血,输血科医师负责采血、经治医师负责对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手术野自身血回输、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5、亲友互助献血,由输血会诊医师、经治医师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无偿献血,再由有关部门按照规定为患者办理相关手续。 6、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或紫外线照射自身血回输,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参加制定方案并负责采血和制备,由输血科会诊医师和主治医师负责回输及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监护。 7、对于Rh0(D)阴性血型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提前与输血科联系,以便调集寻找血源。 三、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1、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清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到病室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由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四、发血 1、确定输血后,由医护人员持取血单到输血科取血。 2、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七天。 3、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血库。 五、输血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到患者床边核对病案号、患者姓名、床号、性别、血型等,确认受血者本人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液。

医院十五项核心制度- 查对制度

第十节查对制度 1、临床科室查对制度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八对”:摆好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批号。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品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2、手术室患者查对制度 (1)接病员时,要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记、术前用药等情况。 (2)手术人员手术前再次核对科别、住院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 (3)有关人员要查无菌包内灭菌指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严格核对大纱垫、纱布、纱卷、器械数目是否与术前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遗漏体腔内。 3、药房查对制度 (1)配方前,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 (2)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含量、配伍禁忌。 (3)发药时,实行“四查一交代”:①查对药名、规格、剂量、含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②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③查药品包装是否完好、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各种标志是否清楚、是否超过有效期;④查对姓名、年龄;⑤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4、输血科查对制度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血型、交叉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3)发血后,受血者血液标本保留24小时,以备必要时查对。 5、检验科查对制度 (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检验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4)检验后,复核结果。 (5)发报告,查对院区、科别、病房。

最新版护理核心制度

目录 第一部分护理核心制度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4) 二、病房管理制度 (5) 三、护理查对制度 (5) 四、分级护理制度 (8) 五、健康教育制度 (10) 六、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11) 七、护士值班、交接班制度 (12) 八、护理文书书写与质量监管制度 (12) 九、医嘱制度 (13) 十、护理查房制度 (14) 十一、护理会诊制度 (15) 十二、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15) 十三、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6) 十四、护理缺陷管理制度 (18) (一)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 (18) (二)护理投诉管理制度 (19) 十五、护理制度、操作常规变更批准制度 (19)

第一部分护理核心制度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立三级质量控制小组,各护理单元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2.护理质量实行病区、科室、护理部三级控制和管理。 2.1. 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一级):由3-5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检查有登记、有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护理质量检查月报表 ,报上一级质控组。 2.2. 科护理质量控制组(二级):由5-10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填写护理质量检查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2.3. 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三级):由10-15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3.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查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4.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施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5.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及病区于每月5日以前报护理部、科护士长处,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6.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内容。

医院十五项核心制度-三级查房制度

第二节三级查房制度 (一)规范与要求 1、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是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三级医师”是指一级医师、二级医师和三级医师。 2、医疗科室的三级医师结构应当完整合理。 3、“三级医师”的任职条件; (1)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经注册取得执业证书的医师,由所在科室提出、医务科批准,获得一级医师任职资格。 (2)取得主治医师任职资格的医师,由所在科室提出,医务科批准。获得二级医师任职资格。 (3)取得副主任医师任职资格后的医师,由所在科室提出、医务科通过、主管院长签字,获得三级医师任职资格。 4、各级医师的岗位职责: (1)一级医师实行12小时留院制、24小时负责制,每日上午、下午至少各查房一次。 一级医师担负基础医疗工作:采集病史、进行物理检查、开具基本辅助检查、提出初步诊断、实行基本治疗(处置)等。按照规定,及时书写医疗文书。向上级医师汇报患者的病情和诊疗情况,执行二级医师的指示。 (2)二级医师负责本科室或本科室一组患者的日常诊疗工作和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辅助指导、检查下级医师工作。参与特殊疑难患者,重大抢救患者的诊断、治疗、抢救及会诊工作向三级医师汇报工作,执行三级医师的指示。二级医师应当每日查房。 (3)三级医师指导、检查下级医师的工作。重点解决特殊疑难的患者,重大抢救患者的诊断、治疗抢救及会诊工作。 5、具有下级医师任职资格的医师,不能承担上级医师的工作职责;具有上级医师任职资格的医师,根据科室工作安排,可有履行下级医师的工作职责。 6、下级医师必须执行上级医师指示 如下级医师按规定向上级医师汇报、请示或执行了上级医师的指示,其责任由上级医师负责。 如下级医师不按规定向上级医师汇报、请示或不执行上级医师的指示,其责任由下级医师负责。 7、上级医师必须对下级医师的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对下级医师的工作做出指示。 8、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必须反映在查房、手术、抢救、医疗文书、值班、医疗质量管理等方面。二级医师查房记录每周至少记录2次,三级医师可根据患者病情,病历中每周至少有1次查房意见记录内容。 9、二、三级医师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向科室负责人提出组织科室内的病例讨论;科室负责人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向医务科提出组织院内的病例讨论。 (二)科室查房制度 1、科主任、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1-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每日至少

护理十五项核心制度

护理十五项核心制度 护理十五项核心制度 1、护士注册执业管理制度 2、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3、查对制度 4、分级护理制度 5、抢救工作制度 6、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7、值班交接班制度 8、护理文件书写与医疗文件管理制度 9、医嘱执行制度 10、护理查房制度 11、护理会诊制度 12、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13、消毒来菌隔离制度 14、护理缺陷管理制度 15、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 一、护士注册、执业管理制度: (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执行护士注册执业管理。(二)护理部严格审查护士资质,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独立从事护理工作。(三)严格遵守护士执业范围,严禁超范围执业。 (四)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者,不能独立从事护理工作。 (五)护士注册管理: 1、护士首次注册每年一次: (1)临床试用期护士、普通高校应届毕业护理本科生。 (2)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考试成绩合格者。

(3)工作≥1年,工作表现好,年度考核合格者。 2、护士再注册每两年一次: (1)从事护理工作的注册护理人员。 (2)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3)年度考核及继续教育学分格格者。 (六)护理部或科护士长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排班表,有无非注册护士独立执业和书写护理记录。 二、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一)有健全的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对全院护理质量行使指导、检查、考核、监督和协调职责。 (二)制定护理质量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 (三)制定年度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和措施,有年、季、月质量分析以及信息反馈、整改措施和效果评价。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列为护士长考核重点,并与科室绩效挂钩。 (四)每年定期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质量和安全教育。 (五)检查护理质量标准落实情况,并有记录: 1、实施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实施专科护理质量标准,落实专科护理常规,对危重、大手术和疑难病人作为重点管理,专科护理到位。 3、危重病人有护理计划,措施具体,记录完整规范,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 4、护理单元备急救车、急救器材、药品、急救物品齐备完好率100%。 5、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四川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试行)》,每年有定期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价,合格率≥90%。 6、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培训及考核,人人达标,有考核记录。 7、有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8、完善专项护理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各类导管脱落、病人跌伤、压疮等。 (六)关键环节、重点部门、重要岗位有质量标准与质量保证措施,如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血液净化室、手术室、供应室等。 (七)建立与规范护理缺陷管理制度,包括差错事故管理与报告制度、投诉管理制度等。

十一项护理核心制度

第一章护理工作核心制度 分级护理工作制度 分级护理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护理4 个级别。在住院患者一览表上采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识,特级和一级护理用红色标志,一级病危用棕色小旗,一级病重用橘红小旗,二级护理用黄色标志,三级护理可不做标识,患者床头卡标注相应的护理级别。 (一)分级护理依据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 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1.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 7 )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2.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 1 )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 3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3.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4.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二)分级护理工作规范和标准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护士在工作中应当关心和爱护患者,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应当及时与医师沟通。 1. 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 (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 (3)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2. 对特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3. 对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 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4. 对二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 (1)每2 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5. 对三级护理患者的护理包括以下要点:(1)每3 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医院 18项医疗核心制度

项医疗核心制度18 一、首诊负责制度;二、三级查房制度;三、会诊制度; 四、分级护理制度;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八、术前讨论制度;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十、查对制度;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十五、病历管理制度;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一)定义 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 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诊责任执行。(二)基本要求

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1. 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2. 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3. 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 4.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三个不同级 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2. 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3.次,非工作日每2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 中间级别的医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天至少查房1次,24小时内查房。次。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师每周至少查房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5. 加强沟通、规范流程。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护理工作核心制度

护理工作核心制度 1.查对制度 1.1医嘱查对制度 1.1.1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每天总对,包括医嘱单、执行卡、各种标识(饮食、护理级别、过敏、隔离等),设总查对登记本并签名。 1.1.2各项医嘱处理后,应核对并签名。 1.1.3抢救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1.1.4抢救患者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然后执行,抢救完毕,医生要补开医嘱并签名,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 1.1.5对有疑问的医嘱须经核实后,方可执行。 1.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2.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备药后查;发药、注射、处置前查;注射、处置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1.2.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是否在有效期、标签是否清晰;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 1.2.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1.2.4麻醉药品使用后要保留空安瓿备查,同时在毒、麻药品管理记录本上登记并签全名。 1.2.5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1.2.6发药、注射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1.2.6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1.2.7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 1.3手术查对制度 1.3.1手术室接患者时,应查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术前用药、输血前八项结果、药物过敏试验结果,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如cT、x线片)。 1.3.2手术护士检查准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合乎要求。患者体位摆放是否正确,尽可能暴露术野和防止发生坠床和压疮。 1.3.3手术前再次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式及用药、配血报告等。洗手护士打开无菌包时,查包内化学指标卡是否达标,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手术前和术毕缝合前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都必须严格核对,共同唱对手术包内器械、大纱垫、纱布、缝针等数目,并由巡回护士即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并签名。确认手术前后所有器械及物品数目相符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异滞留于体腔内。 1.3.4手术切除的活检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建立标本登记制度,专人负责病理标本的送检。 1.4输血查对制度 1.4.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①、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化验单上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②、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应由值班医师协助)核对无误后执行。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二、三级查房制度 三、会诊制度 四、分级护理制度 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八、术前讨论制度 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十、查对制度 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 十五、病历管理制度 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十八、信息安全管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18项。本要点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施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基本要求。 一、首诊负责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 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

(一)定义 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会诊制度 (一)定义

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

医疗机构护理核心制度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二、病房管理制度 三、抢救工作制度 四、分级护理制度 五、护理交接班制度 六、查对制度 七、给药制度 八、护理查房制度 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 十、护理会诊制度 十一、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十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 十四、术前患者访视制度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一、医院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并对护理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 二、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1、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组(1级):由2—3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2、科护理质量控制组(Ⅱ级):由3—5人组成,科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每月有计划地或根据科室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护理部控制组,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落实。 3、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组(Ⅲ级):由8—10人组成,护理部主任参加并负责。每月按护理质量控制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各病区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价,填写检查登记表及综合报表。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反馈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三、建立专职护理文书终末质量控制督察小组,由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承担负责全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每月对出院患者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进行检查评价,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填写检查登记表上报护理部。 四、对护理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观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五、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科及病区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 六、护理部随时向主管院长汇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总结并向全院护理人员通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