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练习题(第二章)

心理学练习题(第二章)
心理学练习题(第二章)

心理学练习题(第二章)

一、填空题

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现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时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

3.学生上课时又是听老师讲,又是记笔记,又是看黑板,这要求学生有很好的注意分配的

能力。

4.注意的品质包括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其中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

意的分散。

5.从亮的地方走进暗室,开始什么也看不清楚,过一会才能慢慢看清,这是使视觉的感受

性提高(提高/降低)的暗适应现象。

6.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

7.入学后,小学儿童语音听觉发展迅速,一年级未可达成人水平。

8.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力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9.感觉和知觉同属于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

10.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

二、选择题

1、教师上课时讲到重要的地方,声音会放大放慢,使学生听清楚,这符合知觉(A)的规律。

A 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整体性 D恒常性

2、“月明星稀”是(D)现象。

A 错觉

B 暗适应

C 明适应

D 感觉的对比

3、入药店,刚开始可以闻到很浓的药味,过一会就闻不到了,这是感觉的(B)

A 对比

B 适应

C 联觉

D 后像

4、“注意来往车辆”这句话表明注意与(C)过程的共同关系

A 记忆

B 想象

C 感知

D 思维

5、小学儿童的感觉中,(B)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A 听觉

B 视觉

C 肤觉

D 思维

6、小学生常常把“8”写成“∞”,“9”和“6”不分,“b”和“d”不分,其原因是由于(C)的水平不高引起的

A 大小知觉

B 形状知觉

C 方位知觉

D 时间知觉

7、人脑对客观事物最简单、最低级的反映形式是(A)

A 感觉

B 知觉

C 记忆

D 思维

8、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D)

A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各种心理过程共有的特性

B 感觉适应引起感受性的变化是暂时的,有一定时限

C 错觉是一种知觉,只不过是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D 个体的发展中,有意注意的发生先于无意注意

9、人们进入超市,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A)的表现

A 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整体性

D 恒常性

10、视觉的适宜刺激范围是(C)的光波

A 290—500毫米

B 390—600毫米

C 390—800毫米

D 490—800毫米

11、描述了时间特性的注意品质是(B)

A、广度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12、“鹤立鸡群“说明事物在()情况下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A 强度

B 对比

C 运动

D 转移

13、下列哪种现象说明了注意的广度(B)

A 手脑并用

B 一目十行

C 三心二意

D 心不在焉

14、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是(D)

A 指向性、选择性

B 选择性、理解性

C 理解性、集中性

D 指向性、集中性

15、(C)岁儿童的视觉调节能力范围极大。

A 6

B 8 C10 D 12

16、人在饥饿时走在街上,有些东西视而不见,但饭馆食品及食物却溶却容易被察觉,这属于(D)现象。

A 感觉

B 知觉

C 有意注意

D 无意注意

17、当收音机里播放《唱支山歌给党听》时,无论男高音独唱还是女声独唱,你都能辨认出来,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B)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18、胖人穿竖纹衣服看起来比较苗条,瘦人穿横条吻的衣服显得丰满,这是运用(D)原理。

A 兴趣爱好

B 感受性变化

C 空间知觉

D 错觉

19、听同样的报告,懂行的人与不懂行的人相比,结果大相径庭,这符合知觉的(B)规律。

A 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整体性

D 恒常性

20、低年级儿童容易把“己”和“已”、“析”和“折”等形近字相混肴,说明儿童观察的(B)性还不高。

A 目的性

B 精确性

C 顺序性

D 深刻性

三、判断题

1、注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过程。(错)

2、一个人只要有健全的大脑和器官,就能有感知觉。(错)

3、知觉就是各种感觉的累加。(错)

4、实现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对)

5、人的感觉能力的高低是天赋,训练也无济于事。(错)

6、近视的人视敏度比正常人低。(对)

7、小学生注意广度存在性别差异,一般来说男生高于女生。(错)

8、高度集中注意需要消耗相当的体力和脑力。(对)

9、人有适应能力,因此视力相当差的人若在暗淡的光线下长时间注视,有助于视敏度的提

高。(错)

10、小学生时间知觉水平的提高,于他们掌握和运用数概念,计时工具等有关。(对)

11、所谓“侧耳倾听”、“目不转睛”表明人在集中注意时会产生一些适应性运动。(对)

12、人从亮的地方走到黑暗的地方,归一段时间才能看清方向,说明人的感受性降低了。

(错)

13、上课时学生在聚精会神地听讲,忽然一声巨响,大家不约而同地在朝声源探望,知

识注意转移现象。(错)

14、错觉是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在现实生活中必须避免。(错)

15、知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错)

16、飞行员在海上飞行时,远方水天一色,飞机飞入海中,这是空间定位错误造成的。

(错)

17、只要集中注意力,才能搞好学习,故此,一切学习活动都必须“一新无二用”。(对)

四、问答题

1、感觉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①感觉是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②知觉是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联系:

①感觉和知觉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②知觉对事物整体反映不是指对事物各种感觉刺激的简单总和;

③感知觉共属于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

2、谈一谈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①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②它总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有的特性,

③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贯穿于各个心理过程的始终。

3、怎样利用注意规律进行教学活动。

1)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凡需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

②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2)利用课内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①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②激发学习动机

③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①高度集中注意要消耗相当的体力和脑力;

②教师要适当地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融在每一个认识活动中;

③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有机联系,使小学生的注意有张有弛,使小学生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

4、你若是小学教师,将如何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转换规律来组织好教学?

1)高度集中注意要消耗相当的体力和脑力;

2)教师要适当地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融在每一

个认识活动中;

3)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有机联系,使小学生的注意有张有弛,使小学生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

5、在小学阶段,如何有效地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1)要使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教师在组织儿童观察事物时,必须向儿童提出观察任务,而且所提出的任务要具体、明确。

2)要使儿童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知,没有相应的知识准备,即使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也不知如何着手去观察,使学生有充分的知识准备。

3)指导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技能。

a)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

在观察活动中,教师要用语言引导儿童观察的方向,使他们掌握观察的顺序。

b)充分利用感官,勤于思考

观察的目的在于实践中获得感性经验。要使感性经验丰富、全面,就要用各种感官全面获取信息。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目的任务,思考看不见、摸不着但能表明事物本质的东西。

c)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

要学会运用相互间的比较,在相似的对象中找到他们的相异点,在貌似无关的东西中发现他们间的相似点或相互联系。

4)要重视对观察结果的处理和应用。

要使观察所或的知识长期保存下来,成为有效的经验。在观察过程结束后,应做好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的目的性,促进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在观察中发现的新问题,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探索活动做好准备。

222-第2章 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2章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1节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心理学倾向于心理学的定义是( )。 A.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B.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C.研究特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 D.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以解释社会互动 [答案] B [解析] B项是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侧重于心理学提出的社会心理学的定义。A项是艾尔乌德侧重于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的定义。C项是我国心理学家潘菽对社会心理学做出的介于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的定义。D项也是侧重于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定义。 2.关于社会心理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社会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B.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F.H.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C.心理学和社会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两个主要学科母体 D.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先后出版。一般认为,这两本著作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答案] D [解析]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E.A.Ross)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这两本著作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3.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两者是有区别的,社会心理是( )。 A.外显的B.内隐的 C.客观存在的D.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交互作用 [答案] B [解析]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二者紧密相连,前者是外显的、客观存在的,比较容易观察;而后者则是内隐的、属于个体的主观世界,不能直接观察。二者的主体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 4.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是怎样受他人影响而发生改变,他人影响不包括( )。 A.现实B.宏观C.想像D.隐含 [答案] B [解析] 奥尔波特把社会心理学界定为“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认为社会心理学是为了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他人的影响有三种形式,即现实的影响、想像的影响和隐含的影响。 5.( )是勒温提出的研究人们社会行为的公式。 A.B=f(P,E) B.P=f(B,E) C.B=f

04462设计艺术心理学第二章--《设计艺术心理学发展概述》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2)

《设计艺术心理学》 教材版本: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练习题集: 第二章设计艺术心理学发展概述 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 1.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发展线索 2.距离说 3.实验心理美学 4.格雷夫斯的用户心理研究 5.感性工学 6.有限理性 二、问题与讨论 1.简要论述工业心理学与人际工程学的发展阶段及发生转变的原因。 2.目前国内外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现状如何? 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 1.设计艺术心理学的发展线索: (1)心理美学的思想最早起源于哲学家们的思辨。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迷狂说”,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净化说”,中国古代老子、庄子提出的“虚静说”、“天人合一说”,以及之后出现的“顿悟说”、“意境说”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发表《美学》一书,标志着美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许多重要的美学论断仍是由哲学及所提出来的,他们的美学理论主要是从认识论的高度通过抽象思辨来探讨“美”的本质以及审美活动及其规律等问题; (2)心理美学受到科学心理学影响而倾向实证研究之后,成为了现代科学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相比,较重视探索情绪、情感及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感受、体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3)实验心理美学,早期代表人物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将心理实验引入到心理美学研究中,通过心理学实验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研究,从他开始,心理美学进入实验心理美学的

阶段; (4)20世纪初与实验心理美学同时兴起的重要理论还有“移情说”和“距离说”,也是运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美感和审美体验; (5)20世纪现代心理美学蓬勃发展,精神分析学派对心理美学影响最大,该学派重视无意识,强调无意识对于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的作用; (6)其后,心理美学主要沿着科学心理美学和实验心理美学的路线前进,并且将新尽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融入其中; (7)此外,与西方的心理美学流派相比较,俄国心理美学的发展具有特殊性,并且对我国影响较大,如“社会历史文化美学”。P20-25 2.距离说:认为审美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即所谓的“距离产生美”,要摆脱功利的、实用的考虑,用一种纯粹的精神状态来关照对象,才能产生美感;距离过远或过近都无法引起美感。P22 3.实验心理美学:通过心理学实验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研究.P22 4.格雷夫斯的用户心理研究: 师格雷夫斯,1951年出版了《为人民设计》(并开始有意识地将人机工程学理论运用到工业设计中。书中介绍了设计流程、材料、制造、分销以及科学中的艺术等。对于他而言,设计师不仅是将美学原则运用于产品的表面,“诚实的设计工作应从内至外,而非从外至内"。书中的第2章主要介绍了人体测量和人机工程学研究,提出人与人的体形和尺度存在差异;在第4章(测试的重要性)中他提出一种可用性测试以了解设计的产品表现如何。格雷夫斯的测试不同于一般人机工程师的测试,虽然组织严格,但没有严格的测试流程,他只是想看看人们是如何看待他的设计,如何理解其工作模式;或者设计的哪些方面难以理解以便修正。他认为过于正式的测试使人感觉紧张而不可能得到与真实场景类似的结果,而通过询问(焦点小组)可能会获得被误导的答案,因为被试可能会说出你希望的答案,因此测试应使被试尽可能自然,因此他认为观察法,特别是使用情境下的观察非常重要。使被试尽可能自然,因此他认为观察法,特别是使用情境下的观察非常重要。 举例:(他还在书中列举了如何设计测试环境,比如他模拟了一一个客机内部舱位,让“乘客”呆10多个小时(这个时间是那时一个远洋飞机通常航行的时间)以检验人在这一空间中的活 动。在接下来的几个章节中,他利用实例介绍如何在设计中运用人机工程学提高产品使用性,例如针对老年人设计电话时应该考虑到他们难以阅读细小的数字;或者设计飞机场座椅时,应适应不同人身形的需要。除了可用性以外,他还提出设计师应考虑时尚对于设计的影响,一个最有趣的观点就是所谓的“残余造型,即设计师应将“旧”与“新”混合起来,所谓的“新”应是“新的和改进的"。) 虽然格雷夫斯没有在书中明确提出所谓的“设计心理学”,可是书中的许多内容都紧密

教育心理学分章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 选择题 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A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著A.桑代尔 B.斯金钠 C.布鲁钠 D.皮亚杰 2.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书是1977年_____C_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乌中斯基 B.桑代尔 C.卡普切列夫 D.列昂节夫 3.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__C_____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50年代 C.20世界60-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__D_____ A.桑代尔 B.斯金钠 C.布鲁钠 D.冯特 5. _____B____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教学过程 6. 心理学属于_____C____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何时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____A____年A.1879 B.1897 C.1789 D.1798 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__B_____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何心理活动的规律 C.心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9.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_____C____ A.卡普杰列夫 B.桑代尔 C.乌中斯基 D.???斯基 1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____C_____规律的科学 A.基本教育 B.基本教学 C.基本心理 D.基本身心 11.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_____A_____ A.遵循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D______ 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13. 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连的过程来考察何研究的原则是______C_______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学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知识性原则 14. 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_____ B_____ A.描述 B.鉴测 C.解释 D.预测 15. 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_______C______ A.实验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 C.心理测量学 D.和序教学 16.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_____D_____ A.陶门知 B.蔡元培

乐国安-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电子教案 优质文档 新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 本章学习目标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过程 社会心理学近八十年来的发展状况 社会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理论 社会心理学中的符号互动理论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 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对社会心理学的创史之年及其成立的标志,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作为一门业已形成的学科,一个长足发展、成果累累的独立领域,必然会在其诞生之前经过一段时期的准备。美国当代社会心理学家E.霍兰德(E.P.Hollander)在1971年所著的《社会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中将其称为“社会哲学”阶段(后两个阶段是“社会经验化”和“社会分析论”)。而我国社会心理学界称它为“孕育时期”。 社会心理学同心理学、社会学一样,在其形成之前都依附于西欧思辨哲学的母体之中。作为哲学这一母体,我们无法从中寻找出“纯”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论述,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不少涉及这个领域的思想观点。从总体上看,论及社会心理学思想的有两条基本线索。其一,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们认为人性虽然不能摆脱生物遗传的纠缠,但却可以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因此,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企图设计一种社会,使其中的孩子因适当的教育而得到适当的塑造。这一观点为康德、歌德和卢梭等人所继承,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塑造的爱弥尔就是理想社会教育出来的理想少年;时至今日,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B.F.Skinner)的《超越自由与尊严》、《沃尔登第二》等一系列著作也都出自同一母题。其二,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社会源于人的本性,而人性又是生物或本能的力量所支配的。因此,改变人的本性,建立理想国的主张是无法实现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后来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弗洛伊德(S.Freud)的“心理动力说”部分受到亚氏《诗学》中的“宣泄说”的启发。美国早期社会心理学家G.奥尔波特(G.Allport)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在哲学知识内部建立了社会心理学的主题思想” 的创始人。 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和心理学分别脱离哲学母体之后,又从这两门学科中应运而生的一门边缘学科。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出现来自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准备。 在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经济变革所导致的大动荡促使人们用

设计心理学复习(含答案)

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 1.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想象、情绪、情感等。 2.视觉重要的特性包括颜色视觉、运动视觉和明度视觉等。 3.现代心理学则将感觉根据承受的不同分为三类:外受、内受和本受。 4.感觉等级、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构成了记忆信息加工的三级模式。 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与消费心理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分 支,它是研究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匹配的专题。 6.设计心理学一般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优越欲、同 步欲和换购欲是三种主要的现代购买动机。 8.态度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对特定对象的预先反应倾向。 9.消费者满意度(CSI)的英文全写是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 10.所谓移情是指将自身置于他人的情绪空间之中,感受别人正感受着的情绪。 11.气质包括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方面的内容。 12.社会文化广义地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13.根据设计的心理学原则,控制器与显示器应协调一致。 14.产品的个性化造型设计,就是根据消费者个性的差异性设计出代表这种差异性的 新款产品。 15.产品设计中运用最多的心理活动规律是消费者的认识规律和情感规律。 增强消费者的广告记忆,一般的心理策略有适当减少广告识记材料的数量、 突出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充分利用形象记忆的优势、设计鲜明特征、合理地 重复广告和注意广告重点材料的系列位置。 17.新产品的扩散过程,是指消费者接受新产品,并且不断在消费者总体中展开 的过程。 二、选择题(将符合题意的标准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每题1分共15分)。 1.错觉是错误的 A 。 A感觉 B 知觉 C 感知 D 经验 E投射 2.设计艺术中最常使用的错觉现象包括:ABCDEF。 A两可图形 B 形态错觉 C 错觉轮廓 D 不可能图形 E恒常性造成的错觉 F似动和主观颜色 3.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的要点包括 ACDEF 。 A小步子原则 B 大步子原则 C积极反应原则 D及时强化(反馈)原则 E自定步调原则 F低错误率 4.高级情感主要包括 CDE 。 A责任感 B 情绪感 C道德感 D理智感 E审美感 F体悟感 5.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 B 法需对每一条意见进行辨别力检验。 A 实验法 B 态度总加量表法 C 语义分析量表法 D 访谈法 E投射法 F问卷法 6.发散性思维三因素的趋势是 A B E 。 A 发散性 B 流畅性 C 独特性 D 变异性 E变通性 F新颖性 7.与消费者需要有关的概念有 A B C D E F 等。

教育心理学分章节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 D.团结协作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C.互助原则 D.尊重原则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就告诉教师,任何一所学校,全体教师必须本着双赢的思维,齐心协力,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3.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该信条主要表现了教师的奉献精神,体现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 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的根本。 A.以德治国 B.以德兴教 C.依法执教 D.育人为本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以德兴教的根本,职业道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5.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 A.人格魅力 B.知识学问 C.道德行为 D.教学业绩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教师的道德教育对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道德行为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 6.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以()教育为核心。

医学心理学主要理论练习题

医学心理学习题-第一章主要理论 一、单选题(注:各题干后的罗马数字表示该题的估计难度:I 易;II 较易;III 较难;IV 难) 1.经典条件反射把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的促进作用称为:()II A 强化 B 消退 C 有效 D 泛化 [答案] A 2.`斯金纳进行的动物行为实验研究称为:()I A 杠杆动作研究 B 经典条件反射 C 奖励惩罚研究 D 操作条件反射 [答案] D 3.行为发生后积极的刺激增加,导致了该行为增强的操作条件反射称为:()II A 泛化 B 正强化 C 积极刺激 D 有效刺激 [答案] B 4.行为发生后引起消极的刺激增加,导致该行为减弱的操作条件反射称为:()II A 消退 B 惩罚 C 负强化 D 泛化 [答案] B 5.饮酒后感到“烦闷解除”,逐渐形成了饮酒的嗜好,这属于:()III A 惩罚 B 消退 C 正强化

D 负强化 [答案] D 6.精神分析把无法被个体感知的心理活动称为:()III A 催眠状态 B 潜意识 C 前意识 D 消失的意识 [答案] B 7.下列不属于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内容是:()I A 自我 B 本我 C 潜意识 D 超我 [答案] C 8 .贝克(Beck AT )认为认知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中介,这一观点是指:()II A 不同的情绪反应导致不同的认知评价,然后引起不同的行为反应 B 不同的行为导致不同的认知评价,然后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C 不同的生活事件导致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D 生活事件经过个体的认知评价导致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答案] D 9 .现代心身作用的生理机制研究涉及:()I A 心理神经内分泌学 B 心理神经免疫学 C 现代分子生物学 D 以上都是 [答案] D 10 .罗杰斯认为儿童自我不协调的原因是:()I I A 条件性积极关注所致 B 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距离接近 C 无条件性积极关注所致 D 潜能发展的阻碍 [答案] A

第八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讲课讲稿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1、事后聪明式偏见(后视偏差) 也被称为“我早知道了现象”即个体面临不确定性事件新的信息时,往往对先前获得的信息有过高的估价,进而在决策上发生偏差。 2、我们如何从事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假设的形成与验证 相关研究:探寻自然关系 实验研究:探寻因果关系 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 1、焦点效应 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 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程度2、社会自我的发展的影响 我们扮演的角色 我们形成的社会同一性 我们和别人的比较 我们的成功与失败 其他人如何评价我们 3、直觉到的自我控制 ①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②控制点 个体在周围环境(包括心理环境)作用的过程中,认识到控制自己生活的力量,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识和定向 ③习得性无助: 当动物或人经历无法控制的有害事件时,他们就会习得一种被动和无助感 自我服务偏见 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 自我服务偏见有关的结论 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解释 每个人都高于平均水平吗? ③盲目乐观 ④虚假普遍性和虚假独特性 虚假独特性效应:在能力方面,我们过高的估计自己的才智与品德 ⑤对自我服务偏见的解释 ⑥自我效能和自我服务偏见的反思 5.自我展示 ①虚伪的谦逊:一种表面化的感谢只是为了表现谦虚,而在道谢者自己内心里,荣誉还是归于自己的 ②自我妨碍:有时人们通过设置障碍物来阻扰自己获得成功。这种行为决不是一种故意破坏自我的行为,而恰恰是为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我并没有失败- 要不是因为这个我肯定能干好) 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设计心理学 第二章 教案

教案(第2章节备课) 学时:共4学时章节设计中的感觉和知觉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1)熟练掌握基于感知原理的设计技巧;(2)认识知觉及其组织; (3)了解颜色视觉、明度视觉、运动视觉;(4)了解错觉及其表现; (5)了解错觉矫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图形错觉中的定势与注意,图形逆转与注意,图地关系原理以及错觉在设计中的运用等。 难点:视知觉表现的理解方面,需要学生在课下反复的去阅读相关知识在加强理解。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讲授: 第一节:感觉 第二节:易于感知与难于感知 第三节:视觉 第四节:现实与感知:视觉游戏 第五节:错觉:被愚弄的知觉教学方法:理论,实践 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 作业 通过图片测试知觉,通过测试让学生熟悉知觉模式。 主要 参考资料 任立生,设计心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备注讲授课需要多媒体课件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案 编制日期:2018年3月 授课时间第 1 周星期一第 1~4节(2018年3月5日)课次 1 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践课□习题课□其他□课时 安排 4 教学单元(教学章、节或主题) 课程导入 设计心理学概述 目的、要求(分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 目的: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对设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掌握心理学与设计心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将心理学应用到设计中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要求:理解设计心理学的基本内涵、研究目的及其研究对象。 知识要点:理解掌握设计心理学的基本特点、研究方法、基本内容及其研究的意义。能将其应用到实际设计中去。 技能要点: 教学步骤: 引入工作任务——教师讲解此章节知识点——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教具及教学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 作业和思考题: 1.怎样理解设计与设计心理学的关系? 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是什么? 3.设计心理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完整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分章练习题(有答案)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单选题 1.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 C )P58 A.环境 B.成熟 C.遗传 D.教育 2 .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知识的( D ) P72 A.积累 B.迁移 C.学习 D.领会 3.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为( D )P63 A.发展 B.发育 C.遗传 D.成熟 4.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P78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5. 常见的由基因异常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为( B )P60 A.唐氏综合症 B.苯丙酮尿症 C.特纳氏综合症 D.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6. 通过选育来观察生物产生(或消除)某个特性(或性状),以此来推断遗传的作用的方法,称为( D )P58 A.高尔顿法 B.基因突变法 C.消除法 D.孟德尔法 7. 知识的( A )是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 A.领会 B.灌输 C.传授 D.接受 8. 印刻现象可以作为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的证据?( A ) A.关键期 B.形式运算思维 C.表征 D.表象 9.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出现的个体身心的成长变化,称作( D ) A.学习 B.发展 C.遗传 D.成熟 10. 亲代的某种特性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称为( B )58 A.成熟 B.遗传 C.发育 D.发展 11. 关键期这一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来自动物习性学家所提出的( C ) A.图式 B.平衡 C.印刻 D.发展 12. 以下称为先天愚型的是( A ) A.唐氏综合症 B.特纳氏综合症 C.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 D.杭亭顿舞蹈症 13. 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这种方法称为( C )P62 A.孟德尔法 B.高尔顿法 C.家谱分析法 D.基因突变法 14.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D )P68,71 A.遗传与环境 B.遗传 C.环境 D.教育 15. 提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的心理学家是( B )P69 A.高尔顿 B.霍尔 C.伍德沃斯 D.皮亚杰 16. 提出著名的成熟决定论的心理学家是( D )P64 A.华生 B.霍尔 C.埃里克森 D.格塞尔 17.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理发展的动力是( D )P74

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参考资料

第一章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E . Aronson说:“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之多,几乎如同社会心理学家的人数之多一样。” 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从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两种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1908年,美国的社会学家罗斯出版了《社会心理学》,无独有偶,同年,英国的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这两本社会心理学教科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 边缘性学科: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是其母科学; 2. 理论性强的应用性学科。 第二章 霍兰德(E.P.Hollander,1976)认为整个社会心理学的历程可分为社会哲学、社会经验论和社会分析学三阶段,而后两个阶段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的现代历程,与这三阶段相对应的分别是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形成时期和确立时期。 孕育时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哲学思辨,核心内容是关于“人性”问题的争论。主要有两条线索: 1、苏格拉底、柏拉图:人性由社会决定,“善”由教育而成。 被18世纪康德、卢梭等人所继承:通过改变社会来改变人性。 2、亚里斯多德:人性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决定。 被17世纪霍布斯等人所继承:人生来就是邪恶的,所以必须施以法律的强制。 形成时期:本阶段的特点是经验描述。本阶段最有意义的事件,是1908年在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同时出版了两本书: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在理论上有五大直接来源: 1、德国民族心理学:冯特10卷本的《民族心理学》; 2、法国群众心理学:塔德关于模仿和暗示的研究;迪尔凯姆对群体的强调; 3、英国本能心理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麦独孤的本能论。 4、经典精神分析学派:(1)本能与社会:本能—潜意识—伊底、自我与超我;(2)集体心理学:集体的原始特性—爱的关系是集体心理的本质—自居作用对集体心理形成的影响;(3)社会和文明的进步:社会的起源—宗教的作用—本能与文明的冲突; 5、社会行为主义学派: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强化律;桑代克联结主义;华生行为主义。确立阶段的特点: 由描述转向实验 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研究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一)价值中立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伦理性原则 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的定义 ?参与观察法:研究者深入到被观察者中间成为他们的一员,在团体中建立各种关系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非参与观察法:此时观察者完全处于旁观者的立场,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 这种观察法可以使观察者做到客观冷静,但是,这种方法往往会对观察环境和被观察者造成较大的干扰,从而导致观察结果的失真。

2第二章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1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人的消费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 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部分。研究消费者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与整个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是一致的, 心理学本身的发展, 为心理学应用分支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但人类的消费活动是一种特殊领域。在运用心理学的某些研究方法了解消费行为规律时, 必然有一些新的内容和新的问题。因此探索设计心理学研究方法, 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也丰富了心理学主干研究方法的积累。设计心理学一般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投射法、实验法、态度总加量表法、语义分析量表法、案例研究法、心理描述法、抽样调查法、创新思维法1 1 种方法。 2.1.1 观察法 观察法是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是科学研究的最一般的实践方法, 同时也是最简便、易行的研究方法。所谓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 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研究对象( 消费者) 的言行表现, 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方法。设计心理学借助观察法, 用以研究广告、商标、包装、橱窗以及柜台设计等方面的效果。例如, 为了评估商店橱窗设计的效果, 可以在重新布置橱窗的前后, 观察行人注意橱窗或停下来观看橱窗的人数, 以及观看橱窗的人数在过路行人中所占的比例。通过重新布置前后观看橱窗的人数变化来说明橱窗设计的效果。 观察法的核心, 是按观察的目的, 确定观察的对象、方式和时机。观察时应随时记录消费者面对广告宣传、产品造型、包装设计以及柜台设计等方面所表现的行为举止, 包括语言的评价、目光注视度、面部表情、走路姿态, 等等。 观察记录的内容应包括: 观察的目的、对象, 观察时间, 被观察对象的有关言行、表情、动作等的数量与质量等。另外, 还有观察者对观察结果的综合评价。 观察法的优点是自然、真实、可靠、简便易行、花费低廉。在确定观察的时间和地点时, 要注意防止可能发生的取样误差。例如, 在了解商店消费者的构成时, 要区分休息日和非休息日, 也要区别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有时商店消费者的构成也受周围居民成分的影响, 要观察少数民族消费者的特点, 就应该选择少数民族特需品的供应商店。在分析观察结果时, 要注意区分偶然的事件和有规律性的事实, 使结论具有科学性。 观察法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在进行观察时, 观察者要被动地等待所要观察的事件出现。而且, 当事件出现时, 也只能观察到消费者是怎样从事活动的, 并不能得到消费者为什么会这样活动, 他的内心是怎样想的资料。 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 使观察法能借用先进的观察设备诸如录像、录音、闭路电视的方式进行观察, 使观察效果更准确更及时, 并节省观察人员。但观察法只能记录消费者流露出来的言行、表情, 而对流露出这种言行、表情的原因, 是无法通过观察法直接获取, 因而必须结合其他的有关方法, 才能进一步了解消费行为规律。当研究的心理现象不能直接观察时, 可通过搜集有关资料, 间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活动, 这种研究方法叫调查法。调查法分为两种: 一种是口头调查法, 亦称谈话法、访谈法; 另一种是书面调查法, 亦称问卷法、调查表法。 2.1.2 访谈法 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交谈, 了解受访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价值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 年(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 A.1903 年 B.1913 年 C.1924 年 D.1934 年 6.20 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 一撰写的(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1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 A.1879 年 B.1897 年 C.1789 年 D.1798 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 A.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20 世纪 20 年代至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1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3.(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
2
)。

第二章心理学主要流派

课程教学基本信息

第二章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教学目的】了解心理学的各个流派、内容及其主要观点,为以后的理论知识铺路。 【教学重点】心理学的各个流派。 【教学难点】心理学各个流派的主要观点。 【教学方式及手段】采用班级授课,讲课讨论结合的方式,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学过程中采取系统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授就是将课本的内容多视角,多方位的展开给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将自己大脑中的疑问或不懂的地方拿出来共同探讨。 内容: ?一、冯特的生平 ?二、意识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三、冯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 ?第一部分 冯特与意识心理学 ?“功成名就”的冯特 1857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857-1874年在该校任教,曾开设生理心理学课程,出版《生理学原理》。 1858-1862年冯特完成了《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此书正式提出了“实验心理学” 是他的第一本心理学著作。 1875年改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长达45年之久。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此举被视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920年,冯特去世前,他完成自传《经历与认识》。 ?第二部分 意识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冯特主张心理学应以意识内容(直接经验)为对象,意识可以分成各种心理元素,意识是以各种心理元素的复合形式出现的。 ?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分析意识的结构和内容,心理学应该是一门研究意识内容的科学。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冯特认为,经验包括经验的主体(或自身)和经验的客体(或对象)两个因素。从经验的主体来看,感觉、感情、意志等心理过程是主体直接经验到的,是直接经验(immediate experience)这是心理学的对象;从经验的客体来看,人对于外部世界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七节社会影响

第七节社会影响 第一单元从众 一、从众的定义 社会影响:指在他人的作用下,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地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从众行为的特点如下: (一)引起从众的群体压力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的。 (二)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使个体通过理性选择,选择从众;也可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发生影响,使人不自觉地跟随多数人行动。 (三)从众行为虽然有时不符合个体的本意,但是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自愿是从众的重要特点。 二、从众的功能 一个社会需要有共同的语言、价值与行为方式。只有这样,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交往才有可能。(1)从众具有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共同价值观的功能。(2)从众还具有让个体适应社会的功能。 三、从众的类型 (一)真从众 (二)权宜从众 个体的外在行为与群体保持一致,但内心却怀疑群体的判断,相信真理在自己这边。只是迫于群体的压力,暂时附和群体的要求。这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从众形式。由于外在行为与内在的判断不一致,个体会出现认知失调,体验焦虑等情绪。 (三)反从众 个体的内心倾向与群体一致,但由于各种原因,外在的行为表现与群体的主流不一致,比如群情激奋时,作为领导也受感染,想法和感受与员工一致,但为了防止事态失控,领导在行为上的表现却很理智和冷静。 四、从众行为的原因 (一)寻求行为参照 在许多情境中,个体由于缺乏知识或其它原因(如不熟悉情况等)而必须从其它的途径获得自己行为合适性的信息。按照社会比较理论的说法,在情境不确定时,其它人的行为最有参照价值。个体从众,选择与多数人的行为一致,自然是找到了较为可靠的参照系统。 (二)对偏离的恐惧

教育心理学各章

第一章绪论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西方教育学确立的名称与标志 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是桑代克,他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在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一书,后又在1913-1914年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而又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而开始确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坚持哪些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教育性原则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1、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负强化与惩罚有什么区别 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反之,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 3、观察学习的过程是什么 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4、什么是直接强化(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直接强化指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5、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 标准:新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观念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建立内在联系 条件:1、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识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6、什么是概念形成、概念同化、先行组织者、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教师应该给老师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叫做接受教学。 概念形成:学习者可以对同类事物的各种实例进行分析,对比它们与其它事物的区别,从而发现这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这种方式叫做概念形成。 概念同化:所谓概念同化,就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它的基本形式包括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点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被认为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美]G.W.奥尔波特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 ?B=f (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 f——函数关系。 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 美国学者霍兰德 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哲学思辨——启蒙期。 经验描述——形成期。 实证分析——确立期。 K.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

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价值中立原则 ?对于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系统性原则 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伦理原则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 第一单元社会化 社会化的概念(1)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从个体视角看 ——社会化是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的概念(2)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早期社会化。 ?成人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中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社会化的基础) ?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人有超越本能的能力。

工作设计心理学:二章三章

第二章 常用三种技射方法: 角色扮演法, 示意图法和造句测验法。 A. 角色扮演法。这种方法在前述的速溶咖啡消费心理研究中首先使用。此法就是将被试设想为自己正是购买某件商品的角色, 然后, 表明这个角色对这种产品的态度, 用直陈式态度对问卷进行表态。这样通过角色扮演, 了解消费者的深层动机。 B. 示意图法。让被试写出示意图中某角色的话, 从中看出应答者本人的态度。比如, 美国有一个使用漫画的测验, 漫画上画了一位药品商正在问一位消费者:" 这里有名牌阿司匹林和普通阿司匹林。名牌的1 00 片 6.7 元, 普通的100 片 2.7 元, 你要哪一种?" 测验要求应答者必须代那位消费者回答, 填下这位消费者回答药品商人的问话。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示意图测验, 目的是在消费者无所顾忌的情况下, 研究名牌对阿司匹林销售的影响。 C. 造句测验法。研究者提出某一类型的问题, 如" 妇女一般挑选xx 牌自行车"," 假如头痛, 买xx" 等不完全的句子, 要求消费者将看到这个不完整句子后浮现在脑中的词填上。这种方法能够提供很多关于消费者的信息。 又比如, 广告心理测定, 了解消费者在广告宣传之后, 人们对产品的看法, 以及由此引起的产品销售变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广告测定工作往往围绕着五方面问题展开: 其一是看了广告之后, 对于我们企业有所了解的, 究竟增加了多少人; 其二是看了广告之后, 对于我们产品的性能及优点有所了解的, 究竟增加了多少人; 其三是看了广告之后, 在理智或情感上对我们产品采取有利态度的, 究竟增加了多少人; 其四是看了广告之后, 已采取行动去购买我们产品的, 究竟增加了多少人; 其五是看了广告之后, 你能回忆出多少内容。 B. 自然实验法。一般这种研究方法都把情境条件的适当控制与实际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 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比如, 广告心理测定的选择也有室外实验进行的。室外测定工作, 一般有两类常见的测定内容: 其一是机械性测定内容, 其中包括广告本身的设计、广告的标题、所附图片、文稿内容、版面的安排和印刷技术等变量; 其二是观念性的测定内容, 它是指一份广告所表达的整个意思是否切合营销策划需要。这部分内容包括广告的号召力、感染力、亲和力、记忆力、注意力等等变量。如果广告是用电视作出的, 测定还得包含人物及配音这一变量。 案例研究法, 也称" 个案研究", 较早在医学研究方面获得成功。这种技术在20 世纪20 年代初被哈佛学者引人企业经营管理科学的研究, 它通常是以某个行为的抽样为基础, 分析研究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许多特点。 2.1.11 创新思维法 创新思维法的核心是" 无中生有" 、" 有中生新", 见图2-2 。 第三章设计与消费者的需要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 企图从消费行为的差异性中探求某些共同的规律, 其中消费者需要的研究就是了解消费行为规律的第一步。 3.1.1 消费者需要概述 与消费者需要有关的概念有: 需要、诱因、动机、欲望、需求、满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