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攻击+防守(中国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申论+攻击+防守(中国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申论+攻击+防守(中国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申论稿:

对方辩友刚才的演说着实精彩,但有几个地方我方实在不能苟同,希望一会能给予我方解答:

首先,。。。。。其次。。。。。最后。。。。。

下面再次重申我方观点:

首先,去行政化能解决教育目前的问题。我们的教育目前靠什么发展?是在靠我们政府的行政规划在做发展,这有如当年我国实行的靠行政规划干预经济的计划经济一样,导致我们现在的教育现状如同当年的经济状况一样发展缓慢,学校受到的干预太多,僵化的规划导致了僵化的教育,培养出来僵化的学生。解决这种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当然是教育的去行政化,减少对学校的干预,才能让教育重新焕发生机。

其次,去行政化不会改变教育在民众和国家心中的地位和教育的本质。我想问在座诸位一句:“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其一显然是传授知识,其二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去行政化对他们的影响呢?先是传授知识,去行政化后学校可以更加自由的办学,可以更方便的与国际接轨,更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显然是有利的,再看价值观的培养,去行政化反倒可以减弱官场上的不良风气,让学校更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显然也是有利的。

最后,我方需要声明一下,去行政化不是说完全把行政力量完全从学校中抹去,他只是减弱行政力量在学校中的影响力,使学校能够真正的把经历真正的放在办学上。这有一个度的问题。另外请对方辩友不要混淆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相混淆,教授治校只是去行政化的一种不是很合理的方式而已。

攻击点:

1.

防守点:

1.(混淆去行政化和教授治校)我方刚才已经说过,教授治校只是去行政化的一种方式,并且这种方式还不是很合理,目前几乎已经被抛弃,而去行政化不止这一种方式。

2.(即然好处这么多而坏处几乎没有,那为什么推进会这么缓慢?)首先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次,在具体细节上还需要探索,这也是需要时间的。最后腹黑一些的说,去行政化违反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他们必然会阻挠这项工作的展开。

3.

教育行政化的影响分析

教育行政化的影响分析 【摘要】教育去行政化伴随着教育行政化的脚步成为当今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对于学校的行政管理现状,以及国家对学校过多的行政干预现象,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或主张消除行政化,或主张规范高校现有行政体系。那么学校行政化体系是否有必要存在,应该根据现今中国的教育现状,从根本上分析教育行政化所带来的影响,分析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的利害关系,对于正面影响予以保留,对于负面影响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并最终消除。有效的教育改革不是致力于“一鼓作气”的改变根深蒂固而又关系复杂教育漏洞的措施,而在于能够取得渐进效果的小改变。 【关键字】教育行政化教育去行政化教育影响改革措施

[ Abstract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with administrative education footsteps and become the hot topic in education circle, for the school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as well as the state of the school too much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phenomenon, different scholar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r claim to eliminate administrative, or claim for existing administrative system in universities. Then the school administrative system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 exist, should according to the modern Chinese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from the fundamental analysis of administrative education the impact analysis, positive influence and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stakes, for positive effect negative effect to be retained, to take measures to improve, and ultimately eliminate. Effective education reform is not committed to the" done in one vigorous effort" change ingrained and complex relationship education flaw measures, but can achieve progressive effect of small change. [ Key words ] administrative education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education reform measures

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 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30分钟,作答9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材料 资料1 高铁让您贴着地面飞行,“千里江陵一日还”不再只是人的梦想;微博瞬间将各种信息传达到百万粉丝,“十年寒窗无人问”已成为 传说;营养师给我们编织健康食谱,“会须一饮三百杯”的生活方式 鲜有再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技 术的日新月异与消费需求的扩大细化,我国社会的职业构成和内涵 发生了很大变化。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当前我国社会上的职业分为8个大类、1481个职业,原有的894个职业退出历史舞台,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快递员、文化经纪人等347个新兴职 业成为职业分类中的新成员。本次修订将部分社会认知度较高、具 有显著绿色特征的职业标示为绿色职业,共127个,如环境检测员、太阳能利用工、轮胎翻修工等职业,统一以“绿色职业”的汉语拼 音首字母“L”标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职业是指经济社会发展中已存在一定规模的从业人员,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职业技能, 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收录的职业,包括全新职业 和更新职业。全新职业,即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劳动组 织方式变革而形成的新的社会群体性工作;更新职业,即原有职业活

动内容因技术更新和劳动组织方式变革而发生质的变化的社会群体 性工作。 资料2 王丹持有二级公共营养师和二级健康管理师资格证,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她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为人们提供家庭营养 健康咨询服务。咨询收费标准是:3-5口人的家庭,如果体检报告 正常,每月给出配餐建议和健康咨询收费1000元左右;有特殊体质 人群、老人、孕妇、婴幼儿的家庭,每月咨询需2000元左右。 我国《国民营养条例(草案)》要求,所有的医院、幼儿园、学校、社区及百人以上的餐厅等都要配备专业营养师,营养师逐渐成为最 热门的新职业之一,中国营养学会理事范女士说:“近年来,随着 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营养搭配、健康饮食,营养师也 越来越受欢迎。目前营养师的现状不容乐观;从业机构、人员鱼龙混杂,从业资格培训甚至存在‘交钱拿证’的情况;营养讲座‘真真假假’,一些营养师名义上办讲座,实际上做推销、传销;没有专门规 范营养师从业资质、培训教育、就业岗位和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法律。只有依法进行管理,才能规范营养师的职业准入,建立完善的营养 师监管制度。” 27岁的黄娟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咖啡师。她不仅在咖啡制作 上技艺精湛,还熟知咖啡文化,面对自己的职业,她自豪地说: “咖啡师的工作看似简单,却是非常复杂和有技术含量的,要具备 全面的综合素质。从普通学员做起,定期参加技能测试,通过一步 步的晋升和经验的积累,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咖啡师。现在从事这 个行业的大多是年轻人,但有的人由于吃不了苦、嫌收入不高半途 而废了。我20岁时开始接触并真心喜欢上了咖啡,梦想成为一名咖 啡师,经过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资料3 大数据是这两年最火的词汇之一,2015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 达102亿元,应用需求日渐丰富,不同行业间跨界深化,旅游行业 升级转型明显,滑雪、潜水、亲子、美食等成为旅游主题。“机票+

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20xx年以来,广东省检察机关共办理科级以下官员“小官巨贪”涉嫌贪污贿赂100万元以上的案件达148件201人。同时,该类犯罪呈现单笔犯罪贪腐数额趋于更大等新趋势。检方从近年来查办的案件发现,“小官”长期扎根基层,关系网错综复杂,或经手收支单位大笔经费,或处于直接掌握项目管理、招投标、物资采购、工程款结算等环节的优势资源岗位,“含金量”很高,对行贿人有直接的影响力,故其收受贿赂的单笔数额更大。如广州市海珠区检察院查办的广东移动茂名分公司副经理陈某受贿案,陈某利用负责该公司项目招投标的职务便利,共收受贿赂款530万元,其单笔受贿数额少则20万元,多则300万元。 检方分析称,当前反腐大环境下,单人作案风险、难度较大,因而“小官”多选择集体犯罪组建利益同盟,上下级之间形成利益均沾的贪腐链条,内外勾结、一条龙作案。如佛山南海区地税局里水分局高某映、许某妮、汤某枝和曾某受贿案,四人借负责房地产过户审核、计税、二手房减免税审核等职务便利,采用放松审核程序、虚假办理临商申报个人所得税业务等方式,为中介代办人员代理的购房客户谋取利益,八年间共受贿人民币达670万元。 王文是浙江省洞头县交通局原总工程师,20xx年至2008年的5年间,他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牟取利益,先后多次非法收受包工头所送财物共计136.5万元,成为洞头县有史以来受贿数额最多的一名贪官。 令人吃惊的是,他受贿的百万财物,大部分藏在他在自家卧室和厨房挖的两个洞里,妻子对此一无所知。更悲剧的是,妻子还要为他的糊涂承担巨额债务…… 20xx年5月25日,凤台县关店乡幸福村党支部原书记童刚贪污一案,在凤台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20xx年至2011年间,被告人童刚利用职务之便,非法侵吞该村苗庄公墓塌陷补偿款130055元。在该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工作项目中,通过上报虚假材料、直接侵吞等方式,套取并非法占有国家土地复垦资金总计742478.6元。 被告人童刚利用职务便利,非法侵吞公共财物共计872533.6元,是典型的小官巨腐。2015年12月14日,中纪委通报10起群众身边的不正之

四辩 高校产业化

评委们好,各位同学好,我方坚持认为,研究生不应收费! 对方辩友说的挺好,仔仔细细的找出了高校产业化这个正确政策的一些小小瑕疵,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对方辩友把这种瑕疵过于夸大了,以至于产生了高校产业化弊大于利这种错觉,对方辩友不免有一叶障目的嫌疑,对此我方深表惋惜。 刚才对方辩友说的…是片面的。只看到了高校产业化的消极面…… 今天对方只指出一点点不可取之处,就论定这个观点不可取,而我方提出更多的可取之处对方也认为是不可取,这是不是有点不公平呢?纵观历史,阅览全球,试问对方辩友又有哪一个正确政策在他实行的过程中一帆风顺没有曲折的?难道就因为这些小小的瑕疵就把整个方案政策否定了吗? 难道对方辩友只因为这些小小的瑕疵就把高校产业化这个正确的政策否定了嘛? (作为中国的大学生,我方当然也发自内心的希望中国的高校教育更好更康的发展,所以要看到教育产业化制度中的不足和弊端,但同时更要清醒的看到到教育产业化明显的优势,和利大于弊的现实。正如我方的观点,高校产业化利大于弊——)。 (理由如下……) 我方一辩已陈述了高校产业化的势在必行和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我在这里做几点补充,首先,问对方辩友,二十一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 教育产业化通过扩招缓冲了就业的压力,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收到高等教育,整体上提高了国民的素质水平,为他们走出校门就业或再技术深造奠定了基础,相信在大量在受过高等教育后,国民素质会有整体上的提升,有助于社会的安定和社会秩序的健康运行。难道说这不是教育产业化的利嘛? 在问对方辩友。二十一世纪的中心是什么???经济!!! 高校产业化把教育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管理方式变得更灵活。培养出更多更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大量投入市场,一方面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知道什么叫学以致用嘛??这就是学以致用!! 而且,高校产业化的自办科技产业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力量,清华同方和北大方正就是很好的例子。教育产业化既有战略意义又有现实意义,这难道不是高校产业化的利嘛? 三问对方,辩友二十一世纪什么最宝贵??和谐!! 高校产业化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教育仅仅靠政府扛着是不够的,不合理的,不科学的。而高校产业化恰恰可以缓解而这个问题,达到政府和教育事业的和谐。这难道不是高校产业化的利嘛? 理论告诉我们高校产业化利大于弊,实践告诉我们高校产业化利大于弊。试问对方辩友难道要违背实践和理论,说高校产业化不是利大于弊嘛? 最后,感谢对方辩友提出的教育产业化制度某些不完善和待改进方面,我们也相信在吸取了你们的建议加以调整完善后,高校产业化在现有的显著优势上逐渐走向更成熟和更完美。这里。我再次强调,我方坚持认为高校产业化利大于弊!人才需要高校产业化,经济更需要高校产业化,二十一世纪需要产高校业化!有道是重峦叠嶂遮不住,春水毕竟向东流!!谢谢!

高校去行政化的路径探析

高校去行政化的路径探析 一、高校行政化的定义、表现、原因及弊端 (一)高校行政化的定义 高校行政化主要是指高等学校在组织属性、机构设置、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与行政机关有着大体相同的属性。 (二)高校行政化的表现 具体表现为:对外政府对高校的管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细微,高校在政府深入细微的管控之下,自主性越来越差,对政府的依附性越来越强。在这样的管控之下,高校毫无自由而言,被迫成为接受政府管理、执行政府决策的办事机构,高校越来越像政府的组成部分,办学自主权正被一点点蚕食。高校依附于政府和教育行政单位,丧失独立性,成了政府和教育行政单位的附属。 对内表现为高校内部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高校采取了与政府机关相同的管理体制,高校内部己经不再是学术的圣地,学术权力己经沦为行政权力的附庸。高校按照行政体制的结构和运行模式来建构和运行,俨然成了官场,这就严重偏离了大学作为以道德和知识育人的场所,必须以追求知识和学术为目的,以科学精神为核心凝聚力,并且应有某种对绝对精神追求的本质要求。在大学内部,行政权力凌驾十学术权力之上,行政机构成为学校主导部门,大学内部的所有资源配置,无论是经费来源、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职称评定、研究课题、教学方案等,一律由行政官员主导的行政管理系统控制。 (三)高校行政化的原因 大学行政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基础。第一,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高校实行全面的管理,对高校的自主权的认识不足。政府是高校的出资者、举办者,“谁出资、谁定调”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金科玉律。我国高校是由政府出资兴建的,政府提供了财政支持,我国高校当然不能放弃对高校的管控。第三,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全能政府理念在计划经济体制卜发挥得淋漓尽致,事无巨细地将一切都纳入计划管理,政府对高校的管理也不例外。制卜的传统模式。第四,官木位思想根深蒂固。高等教育的行政化是全社会官木位思想的产物。我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传统,以官为木、以官为贵、以官为准,一切为了做官的思想倾向仍长期存在。传统的引导,不少人都把做官、做高官作

2016年事业单位申论范文: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发展

2016年事业单位申论范文: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发展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申论写作是多数考生比较头疼的,为了便于参加2016年事业单位考试的考生复习,下面是文都网校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事业单位考试申论范文: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发展,供大家参考。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些重要论述把文化自信提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彰显了当前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发展,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责任与担当。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可贵的精神品质。坚定文化自信,对于高扬国家、民族和人民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对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坚定文化自信是汇聚中国力量的源泉。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人民构建精神家园、增进思想认同的基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天,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繁重艰巨,迫切需要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坚定的信心、进取的勇气和创新的活力,最大限度统一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和行动,汇聚起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篇章的强大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是做好价值引领的根本。文化是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础,没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有价值观自信,就不可能做好价值引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普遍认同的基础。当前,面对价值观念日益多元的新形势,面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不断渗透的新情况,如果我们丧失了文

关于深化中小学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关于深化中小学校内部去行政化改革 的意见 (初稿) 为深入推进依法自主办学,不断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快建立管办评分离的现代学校制度,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委组织部等四部门<深化和完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潍办发〔2011〕31号)、《关于深化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潍办发〔2014〕33号)和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指导纲要>的通知》(潍教字〔2015〕18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学校内部去行政化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中小学去行政化和校长职级制改革方面不断探索创新,逐步建立起保障专家办学和依法自主办学的制度机制,学校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但与新时期教育发展面临的学生成长个性化、发展需求多样化、改革创新综合化、治理方式多元化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相比,学校内部仍然存在着:管理层级多、“上传下达”的行政管理模式普遍存在;机构设置不合理、岗位权责边界不清晰;行政后勤服务人员多、服务效能和意识不高;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的渠道不畅、意愿不强、效果不好等突出问题。深化学校内部去行政化改革,既是学校实现由“管理”向“治理”转变,加快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又是调动和激发教职工积极性,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基础教育领先地位的迫切需要。 二、压缩校内管理层级,推进扁平化管理 加快建立以师生为导向,有利于简化程序,快速响应师生、教育教学需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的管理机制。 1.减少学校管理层级。根据学校办学规模,积极探索由副校级干部直接兼任年级(学部)主任或中层部门负责人制度。学校中层机构原则上不再设立正、副两个层级,年级(学部)内部不再细分管理层级,大幅压缩校长和教师之间的管理层级,畅通决策、执行和监督渠道。 2.合理设置学校内设机构。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党委规定的内设机构数和干部职数内,根据各自实际,本着精简高效原则,自主制定方案,设置内设机构,明确职能分工。完善各组织机构间相互约束机制和组织机构内部各岗位、各领域、各环节的监督制约机制。 3.落实教师的教学自主权。保障《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给予教师的各项自主权,保障教师主人翁地位。落实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评价学校干部和行政服务效能、开展教学改革和实验、开发校本课程、评价学生成长、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批评等权力。 4.全面落实学校干部兼课制度。学校干部原则上均应兼课,不得脱离教学一线。兼课类别和课时量,参照省人社厅、省教育厅鲁人社办发[2013]51号文件,由学校党委集体研究后确定。干部兼课情况予以公示,并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职

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已顺利举行,小编知道很多考生都非常关注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特为考生整理了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解析,供大家参考! 一、“给定资料4”中陈博士表示了对我国陷入“人口诅咒”陷阱的担忧。请结合“给定资料3-4”,试对这里的“人口诅咒”做一全面解释。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根据题干根据给定资料3—4,对“人口诅咒”做一全面解释,说明此题属于归纳概括题型。题目要求全面准确,所以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成因,解决措施都应该加以说明,并强调答案逻辑性要强,答题结构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材料三,列举一家知名企业“盛昌”由盛转衰,并指出企业现在面临着极大困境:用工成本很高,加薪是找死,不加薪是等死。通过这一个例,引出了当前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和困境,继而分析:我国曾是“世界工厂”,这些制造企业靠的仅是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链,但随着劳动力优势的逐渐丧失,一度曾把为世界品牌代工视为骄傲的工厂,现在不得不面临疲于维持的状态,甚至破产。最后得出结论:靠廉价劳动力优势支撑起来的国家经济发展,如同竭泽而渔。材料同时列举A市制造业探索转型升级的例子,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指出了解决制造业困局的方法: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塑造起自己的品牌。由材料三可以找到“人口诅咒”问题出现的原因:由于我国现在劳动力短缺,仅靠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在国际竞争中失去了竞争优势;影响:继续靠廉价劳动力优势支撑起来的国家经济发展难以维持,甚至破产,继续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经济将竭泽而渔。 材料四,主要讲了某大学陈博士提出的“资源诅咒”、“石油诅咒”,从侧面对题干中“人口诅咒”的定义进行说明,材料还指出:劳动力短缺会促使我们认识到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综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可提出的解决“人口诅咒”的对策主要是:对企业来说,应加大对企业员工的培养,注重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品牌;对整个行业还说,制造业应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对企业职工来说,应增强自身技术水平。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按照“人口诅咒”的定义——问题分析及影响——对策的思路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人口诅咒”是指我国制造业过分依赖廉价劳动力优势,久而久之失去了创新能力,在人口红利枯竭时陷入发展困境。 我国一度是“世界工厂”,制造业仅是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当下劳动力短缺,制造业成本上升,“人口红利”优势逐渐丧失。靠廉价劳动力优势已使企业难以发展,继续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经济将竭泽而渔。

教育产业化的好处

我认为教育产业化是一个正确的方向。许多人对此有完全不同的认识是因为,目前处于转轨的过程中,此间人们总是更多关注弊端,而没有注意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和向积极一面的转化。 供给能力迅速增加了:过去几年更多人有机会上大学,在未来几年里名额还会不断增加。今天一些人担忧,或者抱怨相关费用,但是几年前可能连担忧和抱怨的机会都没有。人们有了选择,今天放弃一些不那么有吸引力的入学机会显得很普通,十年前这种现象有但很特殊。产业化带来了校际竞争:竞争无疑是在两个方面,经费和生源。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获得更多经费的前提是学校的声望。学校还没有学会造人,高起点的生源是获得更多社会声望的前提。显然,如果是一个出色的人,他并不需要担心什么,需要担心的是学校。学校会提供各种鼓励措施,直到打动犹豫不决的他。 求学是一种消费,学校提供的则是服务:周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一些人在工作几年之后,再去进修。整个教育流程需要更人性化,符合终身学习的需要。以前我们一直在谈,但是这需要学校有相应的驱动力。根本说来,教育是一种工作需求,不是人群区分。我们的情绪仍然停留在“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中,今天的“仕”早已经变成了“公务员”,一份职业。教育需要获得更多资源,有了更多资源之后,寒门子第的求学机会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有一个评估标准的问题,从大学的角度她可能那么认为,学生之间总分相差一百分或者更多一些,不反映学生差异,也不影响传道授业,那么她可能不愿意体现这方面的公平性。 高考中相差一分,可能会拉下好几百人。这已经不反映对特定问题的敏感性,评估体系到了反面,得高分人甚至于可能不会解题,只是接触了更多例题,掌握了更多的标准答案。在某些地方,一些人用四年时间完成初级中学的课程,然后用五年时间完成高中阶段的课程,他依然是应届生。公平性这个概念,一定要哲学地认识。

关于文化的申论范文

关于文化的申论范文 导读:本文关于文化的申论范文,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本文“关于文化的申论范文”,跟着公务员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欢迎您阅读。 文化的修内功与走出去 经过改革开放的艰苦奋斗, 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多方领域上不断前进,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 在我们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 中华文化发展也逐渐曝露出种种问题:对传统文化的不信奉, 片面化的“英语热”, 不对等的文化输出……面对日益凸显的文化缺失, 惊人的文化传播失衡, 我们不得不认清现状:只有加强文化修炼, 推动文化传播, 将文化修内功与走出去紧密结合, 弘扬中华文化, 中国才能真正完成“大国崛起”之路。 弘扬中华文化, 加强文化修炼是第一步。众所周知, ‘修内功’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中国文化的传播发展离不开他的根源——辉煌灿烂的五千年华夏文明, 缺乏“故土”的文化是不可能走得远的。只有从国内基础文化建设开始, 建立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自信心, 不自惭形秽, 不崇洋媚外, 才能使本国文化精神不迷失发展的方向。也只有这样的文化, 才能有吸引力, 影响力。 弘扬中华文化, 推动文化传播是必由之路。一位文化官员无不感慨的说:“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 只出口电

视机, 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 也就是不出口中国的思想观念, 就成了一个‘硬件加工厂’。”中华文化绝不能只是“硬件加工厂”!2004年, 标榜“非排他、非竞争、非暴力”的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牌, 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 孔子学院很快受到了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汉语热”。设想, 如果能有千千万万座孔子学院向外传播, 那国外友人对中国的印象就绝不会只停留在长城、故宫等少数文化古迹上, 中国特色的电影也不会仅仅只是一年出口几十部的惨淡局面。走向世界的中华文化也必将受到的认同, 更深的理解, 更好的关注。 弘扬中华文化, 必须将“修内功”与“走出去”紧密结合。所谓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这正是修内功与走出去相互促进, 取长补短的优良典型。中华文化绝不能固步自封, 只有走出去, 接受多元化思想的洗礼与考验, 才能茁壮成长。当然, 走出去也必须以中华文化为根基, 绝不能盲目崇洋媚外, 贬低自己, 迎合他人, 只有充满自信, 不卑不亢, 才能获得尊重, 取得进步。当然, 也只有两者相互促进, 才能使中华文化更加强壮, 更富有生命力! “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 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不仅仅是一种期许, 更是一种预见!可以坚信, 只要我们努力修炼文化内功, 推动文化走向世界, 将加强文化修炼与推动文化传播紧密结合, 相互促进, 中华文化定能再创辉煌, 中国的崛起, 定能登上新的高峰!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的对策建议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的对策建议 发表时间:2016-03-30T15:46:58.0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作者:杨谚[导读] 苏州市高新区安监局在行政部门推行教育职员制度,使行政更好地为学术服务。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尝试“终身教职制”和聘任制双轨并行的用人制度。杨谚 苏州市高新区安监局摘要:高校“去行政化”的关键是对权力的重新分配和管理模式的调整。正确处理好政府和高校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保障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是“去行政化”的核心问题。制定具有能规范双方职责与权界的法典是依法治校的保障。我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大学与政府同等的法律地位,政府对高校提出目标和要求、批准学校的章程和发展规划,提供财政及政策支 持、进行绩效评估,高校在宏观框架内实行自主办学。管理的原则是“宏观有序、微观搞活”。 关键词:去行政化;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结合本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借鉴国外的经验,以及高校行政化表现的内外部两个方面。认为“去行政化”的关键即是对权力的重新分配和管理模式的调整。正确处理好政府和高校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保障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是“去行政化”的核心问题。在采取各项改革措施之前,必须对此问题进行深入透彻地研究,充分考量应对措施的利弊,才能实施行动。通过长期的、艰苦的高校工作,结合理论的探讨,笔者认为去行政化的主要对策概括起来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新型政校关系,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1.建立新型政校关系。 新型政校关系一是二者之间是法律关系,不是行政隶属关系;二是二者合理分权,实行政校分离。大学与政府之间管理缺乏规范,“人治”空间远大于“法治”空间,制定具有能规范双方职责与权界的法典是依法治校的保障。我国《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大学与政府同等的法律地位,建立一种新型的契约管理机制,在性质上,政府与高校的契约关系为行政契约,界于行政行为和私法契约之间,兼具行政的公务性和契约的合意性。政府对高校提出目标和要求、批准学校的章程和发展规划,提供财政及政策支持、进行绩效评估,高校在宏观框架内实行自主办学。管理的原则是“宏观有序、微观搞活”。特许状或大学章程既是大学自治的一个保证,也是政府参与大学治理的一个机制。它们既规定了大学的权利,也相应地规定了大学承担的公共责任。契约为一种合意,是解决人际纠纷、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形成共识、实现社会和谐的反映。加强对高等学校发展的总体设计和分类指导工作,加强高等学校的“建章立制”工作,推进政府对高校的契约管理关系,推动这一合约管理关系的发展,政府还需改革对高等学校的拨款和评估方式。如变短期预算为中长期预算,即把预算周期由一年调整为五年,以遵循教育规律利于高校的发展;引入第三方评价,以客观评估高校实现政府目标的程度。近期内可选择那些有明确建设目标、自主权较大、办学规范程度高的高校,如一流大学建设学校,开展试点工作。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校分离、合理分权,确立学校的法人主体地位,实现“事权统一”,是推行校本管理的关键,“校本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学校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充分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使高校按照高等教育法,拥有真正的自主权,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制定教学计划、选编、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等等。建立大学与政府间的中介机构,比如:英国的拨款委员会等中介组织,使得高校合法的自主权诉求可以表达出来,同时,还要确保中介机构的合法独立性。 2. 高校自主办学要靠法治化来保障,而法治化的前提是有法可依。 (1)完善法制,确保办学有法可依。高校自主办学要靠法治化来保障,而法治化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完善高校内部的章程和各类规章制度,制定大学章程是大学自主办学的依据。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学校法人需明晰两种关系:一是办学的外部关系,即所谓的面向社会和依法办学;二是办学的内部关系,即所谓的自我管理和约束机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必然要求依法治校,要求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真正实现依法行政、科学管理的发展目标。 (2)强化监督,确保法规、制度有效实施。由于并没有规定办学自主权具体的行使方式,在现实中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致使高校办学自主权极易受到行政权力的不当干预。因此,一方面,应该在完善法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法律做出具体的运行规划,使每一项权力的具体实施都有相应的法规依据;另外,确保法规、制度的统一性和有效性,消除不同法规间可能存在的漏洞。 (3)切实保障高校自主办学权力。专业设置权和招生权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重要标志,将专业设置权、招生权还给高等学校。然而,自主招生权的落实相对而言难度较大。 新型政校关系的建立,使高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自主地处理高校内部事务,政府不能直接命令或者“居高临下”地对高校提出任何法律以外或违背高校办学理念的要求,政府应该给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法律保障,构建并逐步完善新型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以依法行政为原则,实行教育问责制度。 (二)切实加强高校内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建立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及制度,引入社会力量多元参与高校管理。 建立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实现高校依法自主办学、校长治校、教授治学、学术自由、民主管理。建立校理事会或董事会是党领导教育管理体制的一项改革活动,校理事会或董事会不仅没有改变我国高校的办学方向,而且是实现教育家管理高校的有效途径。理事会或董事会治理只能在自主办学的大学里才能进行,理事会或董事会由政府代表、人大代表、社会贤达人士、学校领导、教授教师代表、学生代表、高校行政人员代表、校友代表共同组成。理事会或董事会是高校中的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推行理事会或董事会下的校长负责制,由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负责高校校长的选拔。 实施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度,引入社会力量多元参与高校管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扩大社会合作。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随着高等教育发展步入新的阶段,政府不再能够包办大学的全部事务,扩大社会参与大学治理已经刻不容缓。逐步形成政府、教师、学生、校友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

辽宁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辽宁省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注意事项 1. 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 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 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二、给定资料 (1)资料显示,从2003年至2007年,仅山东省就有共206家韩资企业非正常撤离中国。这种“非正常撤离”对中国的地方政府长期以来“以政绩为导向”的对外招商引资政策敲响了警钟。 山东省外经贸厅提供的数据表明,2003年以来“非正常撤离”的206家韩资企业,导致2.6万名员工受影响,拖欠工资1.6亿元(人民币,下同),拖欠银行贷款近7亿元。烟台去年逃逸的三家韩资企业,拖欠职工工资370万元,各项债务3000万元。同类事件在胶州、青岛等地发生,韩资企业密集的青岛市城区更是“重灾区”。 (2)近年来,地方招商引资数量及GDP的增长率骤然成为评价地方政府业绩最重要的指标,追求任职期内(一般为五年)经济指标增长几乎成为各地政府,特别是主管官员的偏爱,在这样大环境下,为了在短期内出经济业绩,地方政府想尽各种办法,动用人员,提供条件,给出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甚至互相攀比,互相竞争,但限于国家法规和社会关注,对招商引资开出的优惠基本上都有一个限期,因此,相当一部分外资企业充分享有期限范围内的优惠政策,待优惠政策

期结束后又得到异地优惠政策的暗示、吸引,一旦新的优惠收益大于搬迁成本,就毫不迟疑的纷纷外迁。人们往往将这类经常忙于“搬迁”的企业称之为“候鸟企业”。 这些“候鸟企业”利用各地政府招商引资的急迫需要,追逐优惠政策,廉价资源,设立投资项目,待优惠政策期限临近就像候鸟一样迁走,那里有优惠政策就飞向那里。 (3)知情人士透露,青岛市外经贸局已经给个别地方外经贸局下达了任务,要求下属单位管好当地的外资企业,关注他们的动向,对各区的外经贸部门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无奈的事情,因为政府缺乏履行和发挥政策效能的法律依据,早在2006年和2007年青岛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就这一问题向市政府提交过调研报告,但政策建议的执行力度不强。青岛市政府政策研究室2008年四月份专门成立了针对外资企业非正常撤离的课题组,加大了调研力度。 研究人员发现:青岛市最大的外资来源国是韩国,韩资企业主要以投资规模较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加工业为主。众多小规模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一方面造成了青岛市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政府的招商成本;另一方面小规模外资企业出现“候鸟企业”的现象比较严重。 近年来,随着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整,过去对外资企业很多优惠措施逐步取消,比如,两税合一之后,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待遇相同;出口退税率降低;限制加工贸易的商品种类数量增加,开始增收土地的运营成本征用税等等,这些都在提高了企业所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统计分析显示,山东省历年来“擅自撤退”的韩资企业多为低工资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首饰生产厂家最多,为63家,其余依次是服装厂33家、皮革厂28家、

最新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word版)

北京市录用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考试 《申论》试卷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间: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所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材料1 2014年国庆连休长假第一天,也是国家实行重大节假日期间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免费通行的第一天,免费高速成了许多人节日出行的首选。同时,北京、天津、河北等16个省(市)的24条高速路局部路段发生交通事故,加之车流量普遍增大,使得局部路段发生交通拥堵。 10月1日上午,合翼芜高速拥堵。在长江大桥口,密密麻麻全是汽车,一些大型货车行驶较慢,而小汽车基本上占据了所有车车道而无法超车。驶过大桥,需要将近1个小时。在桥上的车辆基本上都是国庆长假出游市民的私家车。记者和身边许多客车主交流,他们普遍表示,平时工作很忙,国庆长假难得能有机会出游,选择节日出行与“高速免费”关系不大,即使高速不免费,也肯定会出来的。

合翼芜高速有两个隧道口,在隧道口前,大批车主仍驶到了应急车道,使得隧道口形成三股车流抢进一个车道的情况,堵车问题因此更加害出,交管部门表示,抢占应急车道,一旦发生交通堵塞甚至事故,还会影响警车疏导、救护车和救援车的抢救等,是具备很大隐患的交通违法行为。 材料2 2014年“十一”黄金周高速拥堵,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对于这次高速公路大堵车,有专家表示,价格是社会协调机制,高速免费等于动员大家一起上路堵车。所以节假日高速不仅不应免费通行,而且还应涨价。该专家指出,在我国有车族不是最低收入人群,如果宣布长假期间高速涨价50%,并将所有增加的收费分给贫困县中学,既可减少高速拥堵,对助益民生,何乐而不为。 对于专家的观点,有人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确确的政策应该不是“不该免费”而恰恰应该是“更多的免费”。其理由是:如果平时高速公路,就有更多的免费,而不仅仅是节假日这几天,就不会发生赶集拨的扎堆儿;如果更多的公路能免费,而不是仅仅这几条。自然就会产生分流效果。 还有人对两人的观点综合、得出结论是:高速平时应该免费,而节假日反倒全免费。 材料3 针对“十一”黄金周期间可能会出现的收费公路拥堵状况,北京市提前制定了应对预案。当市域内收费公路主路出现严重拥堵时,收费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将配合

浅谈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弊端

浅谈中国教育产业化的弊端 随着教育产业化的提出和不断实行,人们对其的讨论也日渐激烈,其中不乏极端的言辞。有人说教育产业化可以长远上推动经济的发展,是英明之举;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教育产业化是在是教育走向衰败,同时也无易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在不反对教育产业化的目的是好的这一前提下,我认为教育产业化这一措施确实带来了许多问题。 对于高等学府,教育产业化一经实行,扩招成了这一产业盈利的一大措施。各高校对于生源的大量增加使得原本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这使得教育质量大幅下降。实验课的老师对我们说,十几年前的学生做实验时可以每人享有一个试验台,实验设备也都是正常大小的。而如今由于学生数量大幅上升,现在做实验时要3、4个人挤在一起,设备也由于占地面积过大被换成了实验型的小型仪器。曾经几十人在一起上课,而现在经常会有近200人挤在一起上课的情景。这无疑会降低教育的质量。 大学的扩招使得如今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愈发令人担忧。曾经一上大学就意味着有工作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每年有百万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这使得家长和学生开始怀疑接受高等教育的意义及必要性。总之,教育产业化虽然带来了不少的金钱利益,但比起丢失掉的教育质量,岂不是得不偿失? 教育产业化对高等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的同时,对基础教育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如今有些中、小教师为了开办家教而在课堂上对自己的学生有所保留,从而让学生加入他们的有偿‘培训’;一些课外辅导书、辅导班高昂的价格使出身名校的名师有了进财之道的同时,也令不少家长望而生畏,但是由于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硬是顶住了压力。教育乱收费已成了公开的秘密。教育的产业化使知识分子沦为了利欲熏心的商人,传道授业解惑的为人师表不复存在。 我们知道,教育产业化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力,推动经济的长远发展。的确,在短期内,教育的产业化可能会增加国民经济的收入。但是,如果这种经济增长是以教育水平的下降、教育工作者道德沦丧急功近利为代价,那么这样的教育体制根本无法保证经济的持续长远发展。试想,在这样恶劣的教育体制下,如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没有能带动整个国家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人才,国家的经济建设怎么可能取得飞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细数起来倒是有寥寥几位,但是其中又有几位来自建国后的大陆地区,又有几位是受过中国大陆的基础教育的?再举一例,当今中国IT领军人物,如张朝阳、李彦宏,李开复、杨致远都是在国外接收的高等教育。如此可以看出,没有良好的教育体制,必然培养不出行业领域的高尖端人才,没有人才,发展只能是空谈! 教育的产业化,字面意思是用教育赚钱。但是反过来国家对教育的投资是否也应该增大呢?据网上的一个统计,说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而我们国家定在了4%。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根本无法达到这一标准。这么说来,我们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如许多欠发达国家。教育产业化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反过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却少得可怜,这让我们对国家制定的科教兴国这一战略产生了怀疑。随处可见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标语岂不成了空话? 我想每个人都不会反对教育的重要性。近代的中国饱受战争的摧残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但是那时还有张伯苓、严范孙等爱国人士为了旧中国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出资办学。而如今的大好形势正是发展教育的大好时机,可是那些开办私立学校的人又有几个是真正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而非一己之私呢?当然这种状况不能完全归咎于那些办学的人。教育的产业化使得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人从教育这个产业中看到了利润,于是一起涌来。没有相关的法规来加以管制,没有健全的市场机制加以管理,教育产业这块肥肉就变成了

中国大学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

中国大学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 所谓行政化,是指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由各行政部门管理,以国家意志为基本准则的公共治理模式。而大学教育的主要职能是输送人才和进行科研。今天,我方观点是:中国大学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而利弊比较的标准则在于能否让大学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首先,我要声明:我方认为去行政化不代表完全去除行政方面的因素。 自建国以来,我国套用苏联的办学模式,将大学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大学本身同样高度政府机关化。并且收到中国传统“官本位”观念的影响,最终苏联模式在中国大行其道。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大学不同于其他部门,以简单的强制性的行政命令管理大学教育和科研工作。不仅扼杀了大学管理和执行层人员的工作自主性,还造成了资源浪费或资源搭配错位。本应该百花齐放的大学校园,就这样在现实的引力中砰然坠地失去活力。从这个方面来看,大学去行政化,我国大学才能寻求更加自主高效的发展。 但在大学内部,我国目前实行校长任命制,大学校长直接由政府任命并具有行政等级。同时我国盛行校长负责制,简言之行政、学术权力都属于校长权力。所以即使上级下放权力,但大学内部的高度集权仍会造成大学自我管理的行政化。搞管理的不搞学术,搞学术的不搞管理。搞管理还要搞学术,你还有这么多精力搞学术吗?于是,因为行政手段强力高效等原因行政终于压倒了学术。但这所谓的强力高效却是行政学术一把抓。这是简单粗暴一刀切的强力高效。而非,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强力高效。于是,行政化状态下的大学里面,有两重追求目标,除了学术,还有类似于官员的追求。科学研究在行政权力面前,常常受到压抑和挑战。从这个方面来看,大学去行政化,有利于大学高效的自我管理,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综合来看,去行政化解决旧体制的弊端是我们的目的也是我们的需求,而达成这一目的的困难才是更应该考虑的事情。这些困难在于,如何去行政化,同时如何建立一个新体制和新体制的可行性,以及新体制运行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那么,如何去行政化呢?我方认为需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上级管理部门下放权力,政府要转变职能,由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不能不管,也不能管的太宽。二,对于大学内部,行政权力要与学术权力分离。校长对大学进行日常事务管理,成立学术委员会对教学,科研项目评估与决策,成立校董事会制定学校教育的政策、规划学校的发展、审核教育经费的预算,参与学校重大事务的管理监督与决策等。具体事项在此不一一赘述。另外本段大部分内容引自1985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本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南方科技大学的建立,也为大学去行政化提供了本土典例进一步证明了新体制完全有可能建立并且运转。 综上,我方认为中国大学教育去行政化利大于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