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命题析题比赛试卷 正稿

小学数学教师命题析题比赛试卷 正稿
小学数学教师命题析题比赛试卷 正稿

椒江区小学数学教师命题析题比赛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试题设计(60分)

说明:请你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以及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要求设计试题。要求设计的试题简洁、合理、科学。并在每题后面写出得案或解答过程。然后写出命题的总体设计思想。

1.请你根据小学毕业班学生测试要求,针对小学“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进行命题。试题的题型分布要求: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各2题,操作题1题,综合应用题1题。

(1)试题(16分)

填空题:

选择题:

图形计算题:

图形操作题:

综合应用题:

(2)设计思想(4分)

2.请你根据小学毕业班学生测试要求,针对小学毕业试卷“计算部分”进行命题,试题的题型自行确定。

(1)试题(12分)

(2)设计思想(字数不少于400字,8分)

3、请你联系“行程问题”编拟试题。在你的题中要合理地用上比“4:5”和百分数“30%”,而且在解答过程中一定要用上这个“比”和“百分数”,其它数量根据你编题的需要可以增加。并且解题步骤不超过4步的综合应用题。

(1)试题(10分)

(2)用算术方法解答,并写出每一步的意义(6分)

(3)设计思想(4分)

二、试题分析(40分)

1.(本题共15分)

请你对前面设计的第3题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以剖析:

(1)本题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和解题时的思想方法有哪些?(2)学生解决本题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什么?(3)针对本题你在平常的教学时要注意什么?

2.(本题共25分)

材料:(小学毕业考试选择题组共5题)

1、下面各句话中,错误的一句是( )

A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B 、大于91并小于9

8的真分数刚好有6个。 C 、一个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大于90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2、在一个比例中,如果两个内项是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外项的比例关系是(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D 、不能确定 。

3、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的两条直角边长度分别是4cm 、3cm 。如果以AB 为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形体的体积是( )

A 、150.72c m 3;

B 、113.04c m 3;

C 、50.24c m 3;

D 、37.68 c m 3

4、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拼而成的物体,从上面看是 从正面看

A B C

是,那从左面看应是()

9、

5、下面是数学问题以及聪聪和明明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此说明正确的有()和()。

A、根据聪聪解决问题的过程,兔有8只。

B、在聪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鸡的只数多1 ,腿的总数就要少2。

C、根据明明解决问题的过程,想减少腿的总数16,就要增加8只鸡。

D、在这道题中,鸡的只数只能是5只时,腿的总数想要成为32,兔的只数应该为7只。

问题(1):请你把每一道选择题组结果的题号填在()里(5分)

问题(2):请你写出每一题测试的知识点,以及考查的主要意图(10分)。

问题(3):针对第5题回答下列要求:

①用算式完整表达“明明的解答过程”,并分析每一步的意义。(3分)

②请你用两种另外的解题的方法解答第5题。(4分)

③如果你在教学本题的知识时,学生也呈现了如同聪聪、明明的两种解法,你又会采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本题的数学思想方法?(3分)

小学数学教师解题能力大赛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30分) 1、按规律填空:8、15、10、13、1 2、11、( 14 )、(9 )。 1、4、16、64、( 256 )、( 1024 )。 2、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 5 )段。 3、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780末尾的“0”漏写了,结果得到商是80,正确的商应该是( 8 ) 4、10个队进行循环赛,需要比赛( 45 )场。如果进行淘汰赛,最后决赛出冠军,共要比赛( 9 )场。 5、我是巨化一小教师我是巨化一小教师我是…………依次排列,第2006个字是(小)其中有( 250 )个师字。 6、如图,迷宫的两个入口处各有一个正方形机器人和一个圆形机器人,甲的边长和乙的直径都等于迷宫入口的宽度,甲和乙的速度相同,同时出发,则首先到达迷宫中心(“☆”处)的是(乙)。 7、对于谁能得到四年级六个班文艺大奖赛的金牌,小明、小光、小玲、小红四个小朋友争论不休。小明说:得金牌的不是一班就是二班。小玲说:得金牌的决不是三班。小光说:四、五、六班都不可能是冠军。小红说:得金牌的可能是四、五、六班中一个,比赛后发现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猜对了,你判断是(三班)冠军。

8、考试作弊(猜数学名词)(假分数) 3.4(猜一成语)(不三不四)老爷爷参加赛跑(打数学家名)(祖冲之)72小时(打一汉字)(晶)9、现在把珠子一个一个地如下图按顺序往返不断投入A、B、C、D、E、F洞中。问第2006粒珠子投在( F )洞中。 二、选择题(20分) 1、池塘里的睡莲的面积每天长大一倍,若经13天就可长满整个池塘,则这些睡莲长满半个池塘需要的天数为( D ) A、6 B、7 C、10 D 、12 2 、如果a= ,b= ,则a与b的关系( B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3 、一条直线可以将一个长方形分成两部分,则所分成的两部分不可能是( C )。 A、两个长方形 B、两个梯形 C、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 D、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4、小刚与小勇进行50米赛跑,结果:当小刚到达终点时,小勇还落后小刚10米;第二次赛跑,小刚的起跑线退后10米,两人仍按第一次的速度跑,比赛结果将是( B )。

小学数学教师解题比赛模拟题

小学数学教师解题比赛模拟题 1~12题为填空题,13~15为解答题。 1. 计算: ) 444()4319()4710(5678998765-??-??-?-= 。 2. 所有个位数和十位数都是奇数的两位数的和是 。 3. 有一串数,第一个数是6,第二个数是3,从第二个数起,每个数都比它前面那个数与后面那个数的和小5,那么这串数中从第一个数起到第398个数为止的398个数之和是 。 4. 43减去一个分数,13 5加上同一个分数,两次计算结果相等,那么这个相等的结果是 。 5. 1000千克青菜早晨测得它的含水率为97%,这些菜到了下午测得含水率为95%,那么这些菜的重量减少了 千克。 6. 一些最简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乘积是420,这样的分数有 个。 7. 如图,将1,2,3,4,5分别填入图中1×5的格子中,要求填在黑格里的数比它旁边的两个数都大。共有 种不同的填法。 8. 有一个整数,用它去除70、110、160所得到的3个余数之和是50,那么这个整数是 。 9. 如图是三个半圆构成的图形,其中小圆半径 为8,中圆半径为12,求 大半圆面积阴影部分面积= 。 10. 有一只小蚂蚁在一根弹性充分好的橡皮筋上的A 点,以每秒 小蚂蚁开始爬行的时候算起,橡皮筋在第2秒、第4秒、第6秒、第8秒、第10秒、……时均匀的伸长为原来的2倍。那么,在第9秒时,这只小蚂蚁离A 点 厘米。 11. 有三个不同的数(都不为0)组成的所有的三位数的和是1332,这样的三位数中最大的是 。 12. 向电脑输入汉字,每个页面最多可输入1677个五号字,现在页面中有1个五号字,将它复制后粘贴到该页面,就得到2个字;再将这2个字复制后粘贴到该页面,就得到4个字。每次复制和粘贴为1次操作,要使整个页面都排满五号字至少需要操作 次。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 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把一块铁块放入这个容器后,水面上升2厘米,这个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一、题目背景: 本题出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2册第一单元圆柱的体积中练一练的第5题,属于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测量部分的内容。学生在低年级就已经初步感性认识了圆柱,能够辨认圆柱物体。在学习了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圆柱的体积计算也是后面学习圆锥知识的基础。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圆柱体概念和特征,学习圆柱体的体积后的一个习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是圆柱体的体积计算,要求学生要掌握其解题方法,并能灵活解决此类型的问题。通过这题的练习使学生理解其隐含的体积等量关系,正确运用圆柱体的体积知识,并进一步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二、题目分析: 这道题是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为载体,稍稍加以变化后,利用隐含的一个等量关系来计算出不规则物体体积。求解铁块的体积其实还是求圆柱体的体积,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比如:所求铁块的体积与上升的水的体积的关系,上升的那部分水形成了什么样的形状,上升部分水形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因此,我认为这道习题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所求铁块的体积与上升的水的体积的关系,上升的那部分水形成

了什么样的形状,上升部分形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容器半径的关系。 三、指导策略: 要使学生彻底弄清楚题意,能正确解题,就要在帮他们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圆柱体表象,但老师的讲解说教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不能代替学生的空间想象。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该题型的解题思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解题中,我会安排通过四个步骤去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想象并尝试画一画立体图形来表述题意,让学生读题、理解、思考,运用已有的相关经验,画一画水体变化的草图,从而促进学生更清晰地、更正确地理解题意。 2、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想象后让学生来说一说铁块的体积与上升的水的体积的关系,上升的那部分水形成了什么样的形状,上升部分形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容器半径的关系。 3、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后找出解题方法,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 此题解题方法是:10÷2=5(cm)5×5×3.14×2=157(米3) 4、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探究解题策略。我会设计这样三个问题进行引导。 (1)、刚才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的得到这个铁块体积的。 让学生及时地回顾本习题的解题过程。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英语命题大纲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英语)命题大纲 根据全国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英语)简章,结合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实际与发展趋势,制定大赛命题大纲。 一、命题原则 1.知识技能考查与综合素质评价并重 本大赛既重视考查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技能,包括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课堂教学技能,也要重视透过知识和技能考查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语言观念、教育观念和英语教学中所体现的科学发展观;既要重视考查教师语言知识的扎实、完整,以及语言技能和教学技能的熟练,又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正确、灵活运用;既要重视微型课、公开课的当堂效果,也要重视考查其后续效果。 2.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试题中的政策、理论题目必须抓住课程改革和英语教育、教学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不求偏、难、全,重在考查教师用正确的理念解决日常教学,特别是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所出现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考查教师从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官话、套话,鼓励灵活运用和创新能力。理论阐述题部分倡导在不违背课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搞一言堂和本本主义。在微型课和公开课的教学中更应注重考查教师运用正确的教育教学 理念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要重视教学实效,另一方面要通过课堂教学考查教师对基本理念的理解与运用,反对形式主义,以科学、高效为评价教学的最重要标准。 3.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并举 本大赛在命题和评分标准的制定中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继承我国传统外语教学方法中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理念

和做法,不以新与旧作为取舍的标准。同时鼓励学习、借鉴国外语言教学研究之精华,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消化、运用。 4.全国统一标准与不同地区差异兼顾 为体现技能大赛对于教师继续教育的指导性,大赛试题和评审必须坚持统一标准,但同时又要考虑到我国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在命题中要根据地区特点增加选择性,在评定等级中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在符合外语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鼓励教学方法的地方化和多样化。 5.不同组别试题和评分标准共性与特性相统一 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的赛题在命题原则上既要体现英语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方面的共性,又要考虑到不同组别的差异。如小学组赛题要突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组突出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侧重听说技能;高中组在重视双基教学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但各组别的赛题都必须高度重视双基教学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策略,为进一步学习和使用英语打好基础。为鼓励教师加强业务进修,促进教师继续教育,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以拉开差距,择优选取,但不能脱离各组别教师的实际情况。不出偏题、怪题,重点考查参赛教师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及实际运用能力和基本素质。 二、赛题类别 1. 初赛赛题类别 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卷,三卷均含三部分内容:政策与文件、英语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教学技能。

关于中小学教师学科命题能力,基本技能测评的说明

关于中小学教师学科命题能力、基本技能测评的说明 第一部分:学科命题能力测试方案 参加对象: 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高中理化生、政史地、初中思想政治、历史与社会、小学品德等学科教师 考试形式: 测试分试题评价与改进、根据材料及要求自主命题两部分。 第二部分:学科基本技能测评方案 参加对象: 中小学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义务段综合实践活动、高中通用技术等学科教师 二、测评要求: 中小学音乐 (1)演唱:自选中外歌曲一首,用钢琴或伴奏带伴奏(磁带或碟片)现场演唱,自带钢琴伴奏。演唱不用话筒。 (2)钢琴演奏:此项包括乐曲演奏和自弹自唱两个内容。乐曲演奏,自选中外钢琴曲一首,演奏时间不超过6分钟;自弹自唱:自弹自唱指定歌曲。 (3)自选项:自选除钢琴以外其它中外乐器或舞蹈,现场表演。乐器、舞蹈服装、伴奏带自备,时间不超过6分钟。 说明:以上三项内容教师可任选其中两项进行测试。 中小学美术 (1)色彩静物写生:时间150分钟。 (2)插图创作:根据提供的题目或文字现场命题创作,时间150分钟。 (3)电脑平面设计:根据提供的photoshop软件现场设计,时间150分钟。 (4)工艺制作:泥塑,自带胶泥现场创作,时间150分钟。 说明:以上四项内容教师可任选其中三项进行测试。

北仑区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登记表 说明:1、以上项目须两项参加。2、请于7月4日前将登记表交区教育局教研室鲁明华老师:lmh@https://www.360docs.net/doc/7214952655.html,。 说明:1、以上项目须三项参加。2、请于7月4日前将登记表交区教育局教研室鲁明华老师:lmh@https://www.360docs.net/doc/7214952655.html,。 中小学信息技术 (1)光机装机 (2)OFFICE 安装 (3)网络配置 (4)网络联接线制作 (5)PPT基本制作 (6)WORD 基本操作 (7)EXCEL基本操作 说明:由参加测试教师抽取一套试题,内含以上所有基本技能。 高中通用技术 (1)鸟笼制作 (2)简单收音机制作 (3)三角架制作 (4)手掷机制作 (5)板凳制作 说明:由参加测试教师抽取其中两项进行测评。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 (1)彩球的制作 (2)金属贴画的制作 (3)风筝的制作 (4)印章雕刻 (5)电动机组装 说明:由参加测试教师抽取其中两项进行测评。

高中数学教师解题比赛试题.

珠海市2006年高中数学教师解题比赛试题学校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密___________________封_____________________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 1.本次考试允许使用各型计算器. 2.若认为试题少了条件,请自行补充.若认为试题有误,可自行修改.不必要的修改为错解. 1、填空题(每题7分,共56分): 1.求和:1×21+2×22+3×23+…+n×2n(n∈N,n≥5)=______________。2.已知三角形ABC的三边a,b,c成等差数列,则cosB的范围是 ______________。 3.已知x2+xy+y2=3,则x2+y2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 4.函数f(x)= 请给出它的单调递增区间:______________ 。 5.已知函数f(x)满足以下条件:在定义域R上连续,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值域为 (-1,1)。请给出一个这样的函数:______________。 6.已知点O在△ABC内部,且有,则△OAB与△OBC的面积之比为 ______________。 7.已知四面体ABCD的五条棱长为2,一条棱长为1,那么它的外接球半径为________。 8.从1到10的十个整数中任选三个,使它们的和能被3整除,这样的选法共有__________种。 二、解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 9.设是x1,x2,x3,…,x n是非负实数,且, n∈N,n≥5.求证:。

10.有人玩掷硬币走跳棋的游戏.已知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概率都是0.5,棋盘上标有第0站,第1站,第2站,…,第20站.一枚棋子开始在第0站,棋手每掷一次硬币,棋子向前跳动一次,若掷出正面,棋子向前跳一站,若掷出反面,则棋子向前跳两站,直到棋子跳到第19站(胜利之门)或第20站(失败之门)时,该游戏结束.求玩该游戏获胜(即进入胜利之门)的概率. 11.已知在一个U形连通管内始终保持着4升的液体(当一端注入液体时,另一端将同时排出同样体积的液体),原来全是A液体。现将B液体注入其中,每隔10秒钟注入0。1升(假设两种液体5秒左右能够均匀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解题能力大赛试卷

兴庆区第十小学数学教师解题能力赛试题 姓名:得分: 一、课标填空(20分): 1、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部分的课程内容,分别是:()、()、()和()。 2、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和()的过程。 3、《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 4、《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 5、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教师是学习的()、()、()。 二、填空题(30分) 1、按规律填空:8、15、10、13、1 2、11、()、()。 1、4、16、64、()、()。 2、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段。 3、小明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780末尾的“0”漏写了,结果得到商是80,正确的商应该是() 4、10个队进行循环赛,需要比赛()场。如果进行淘汰赛,最后决赛出冠军,共要比赛()场。 5、我是兴庆区第十小学教师我是兴庆区第十小学教师我是…………依次排列,第2015个字是()其中有()个师字。 6、在1~600这600个自然数中,能被3或5整除的数有()个。 7、对于谁能得到四年级六个班文艺大奖赛的金牌,小明、小光、小玲、小红四个小朋友争论不休。小明说:得金牌的不是一班就是二班。小玲说:得金牌的决不是三班。小光说:四、五、六班都不可能是冠军。小红说:得金牌的可能是四、 五、六班中一个,比赛后发现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猜对了,()班是冠军。 8、果园收购一批苹果,按质量分为三等,最好的苹果为一等,每千克售价3.6元;其次是二等苹果,每千克售价2.8元;最次的是三等苹果每千克售价2.1元。这三种苹果的数量之比为2:3:1。若将这三种苹果混在一起出售,每千克定价()元比较适宜。 9、一个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20平方厘米,现在把它切割成8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 10、12个形状相同的小球,其中一个比较轻,用天平称,至少()次才能保证找到这个较轻的小球。 三、选择题(10分) 1、池塘里的睡莲的面积每天长大一倍,若经13天就可长满整个池塘,则这些睡莲长满半个池塘需要的天数为()。 A、 6 B、 7 C、10 D 、12 2 、一条直线可以将一个长方形分成两部分,则所分成的两部分不可能是()。 A、两个长方形 B、两个梯形 C、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 D、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3、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一个圆柱底面直径的2倍,且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 4 3,那么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A、 16 9 B、 8 9 C、 9 8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颜)

《行程问题》说题稿 小学部数学组颜瑜慧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晚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我准备从学情分析、题目分析、解题指导、变式练习、拓展探究、解题反思等方面进行说题。首先请看习题: 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经过几个小时两车相遇? 一、学情分析: 本题出自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练习十七的第11题,属于第二学段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学习了用方程解决问题后的一个习题,要求学生能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在三年级就已接触到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习了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间的数量关系。相遇问题的学习为六年级学习工程问题能进行知识迁移。 二、题目分析: 本题的设计意图是三维的:一是考查数学思想:如:在解决问题时要用到数形结合与方程的思想。二是要考查数学能力:如:解决问题时要用到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和运算求解的能力;三是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1、审题不清。2、找不准题目的数量关系式,3、不

理解速度 、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解题指导: 因此,在学生解题时,我会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1、认真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本题已知总路程与甲、乙火车的速度,求相遇的时间,审题时应引导学生注意两车的行进方向是同时同向而行。) 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式。 (指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抽象的文字信息用线段图表示,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算术法: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方程法:甲车行进路程+乙车行进路程=总路程) 3、通过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出解题方法,选择对应数据进行计算, 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本题分别可以运用算术法和方程法进行解 答) 算术法:570÷(110+80)=3(小时) 方程法:解:设经过X小时两车相遇。 110X+80X=570 X=3 答: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 4、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总结解决此类题目的方法与策略,举一反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变式练习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解题竞赛试题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解题竞赛试题 (含答案) 一、计算,能简算要简算,并写出简算的过程。(每题2分,共8分。) 1. 9.8+99.8+999.8+9999.8+99999.8 =10+100+1000+10000+100000-5×0.2 =111110-1 =111109 2. 3.6×7.8×0.98×3÷1.2÷1.3÷1.4÷1.5 =(3.6÷1.2)×(7.8÷1.3)×(0.98÷1.4)×(3÷1.5) =3×6×0.7×2 =25.2 3. 77×36+1001×3+7.7×250 =77×36+77×13×3+77×25 =77×(36+39+25) =7700 4.(1+13 +15 +17 )×(13 +15 +17 +19 )-(1+13 +15 +17 +19 )×(13 +15 +17 ) 假设: 13 +15 +17 =a 13 +15 +17 +19 =b 原式=(1+a )×b -(1+b )×a=b -a =(13 +15 +17 +19 )-(13 +15 +17 )= 19 二、填空。(每空1份,共46分。) 5. 3.02立方米=(3020)立方分米 5小时12分=(5.2)小时 。 6.非零自然数A 和B 互为倒数, A 和B 成(反)比例。当A=0.125时,B=(8)。 7. 2:112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24∶1),比值是(24)。 8.比20千克多14 是(25)千克,20千克比(16)千克多14 。 9. 9点整时,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是(直角)角,此后时针与分针再成这种角是( 9 )时(36011 )分。 分针每小时可以追上时针330o,要追上180 o需要180÷330=611 时=36011 分

最新推荐小学数学教师解题竞赛试卷及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能力竞赛试卷 一、填空题。(15、16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2分) 1. 甲数的23 等于乙数的45 ,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如果甲数是30,那么乙数是( )。 2.某班学生要去买语文书、数学书和英语书。有买一本的、两本的,也有三本的,每种书最多买一本。至少要去( )位学生才能保证一定有两位同学买到的书相同。 3.一个长方体,如果长增加2厘米,则体积增加40立方厘米;如果宽增加3厘米,则体积增加90立方厘米;如果高增加4厘米,则体积增加96立方厘米。原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4.用1、2、3、0可组成( )个三位数,其中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有( )个。 5.一件工作两队合做15小时完成。如果甲队工作12小时后,乙队加入共同工作6小时,而后,乙再接着干8小时,就可以将工作全部做完。这件工作如果甲单独干,需要( )小时完成。 6.将一个分数的分母减去2得45 。如果将它的分母加上1,则得23 。 这个分数是( )。 7.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3:1,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体积之比是4:1。如果把两瓶酒精混合,混合液中酒精和水的体积比是( )。 8.有甲、乙两堆煤,甲堆煤比乙堆多260吨。当甲堆运出58 ,乙堆运出49 后,这时两堆煤剩下的刚好相等。甲乙两堆煤各有( )吨和( )吨。 9.把一个体积为400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0.一个五位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后面的尾数以后写作5万, 这样的五位数一共有( )个。 11.王芳阅读一本252页的小说,已读的页数的57 等于未读页数的 2.5倍。那么王芳已读了( )页书。 12.有一群猴子分一筐桃。第1只猴子分了这筐桃子的19 ,第2只猴 分了剩下桃子的18 ,第3只猴子分了这时剩下桃子的17 ……第8只猴 分了第7只猴剩下的12 ,第9只猴分了最后的9只桃子。这筐桃子原 来有( )个。 13.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 40千米。当两车在途中相遇时,甲、乙两车所行的路程比为8:7。 相遇后,两车立即返回各自的出发地,这时甲车把速度提高了25%, 乙车速度不变。当甲车返回到A 地时,乙车离B 地还有45 小时的路程。A 、B 两地的路程是( )千米。 14.在某天的中午12时,校准了A 、B 、C 三只时钟。当天,时钟A 显 示为下午6时的时候,时钟B 显示为下午5时50分;时钟B 显示为 下午7时的时候,时钟C 显示为下午7时20分。当时钟C 显示为当 天晚上11时的时候,时钟A 显示为晚上10时( ) 分,时钟B 显示为晚上10时( )分。 15.把6小瓶饮料或者4听饮料倒入右图的量杯中,液 面刚好达到顶格刻度线的位置。如果把1瓶饮料和2听 饮料同时倒入这样的空量杯中,这时液面应达到的刻度 是( )。 16.足球赛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5 。一张 门票降价( )元。

小学数学精品优秀说课稿模板范文

小学数学精品优秀说课稿模板范文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是版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中,占据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小学数学精品优秀说课稿模板范文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或另分成三个层次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难点是 下面,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教学策略) 1. 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

青年教师命题比赛方案

青年教师命题比赛方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7214952655.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冷遹中学2011年青年教师试卷命题比赛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的钻研教材能力和命题水平,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培养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教师。我校决定组织进行青年教师阶段性考试命题比赛 一、参加对象: 全校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的中考学科教师。 二、命题原则和要求: 1、根据本学科的教学进度及命题纲要,各自独立命题,并做好一份参考答案。命题内容为本年级本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内容。标题格式另附。学科分值为100分制,格式同常规考核试卷。考试时间为:语文120分钟,数学100分钟、其他学科90分钟。英语不考听力。 2、面向大多数。试题要求能切实衡量学生学业水平,考查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及其综合运用的实际能力。 3、试题要按照学校要求,学生平时训练的原题占30%,原题变式占40%,要有一定的区分度,基本要求是:容易题约占70%,稍难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难度系数要求:初一3门学科为7.5 ;初二4门学科为7.2;初三3个住宿班5门学科为7.5。 4、试题保证一定的原创性。在严守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设计“巧、新、灵”的题目,让具有学科才能的学生脱颖而出。 5、试题应体现新教材特点,反映中考新动态。 6、坚持覆盖面广、题量适中的原则,不出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 7、试卷要注意保密。 8、交稿形式:试卷及答案及时发送给教务处殷勇处,学校将试题统一上网。 9、交稿时间:2011年12月5日之前。 三、评比方法: 1、各教研组成立评估组对试卷进行评估打分。 2、对各份试卷进行编号,隐藏姓名,进行考核。 3、各教研组评出优秀试卷,在本次阶段性检测中使用,结合学生考试情况和评审组意见,全校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予以表扬奖励。 4、获奖情况将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四、注意事项: 1、请各备课组长统一本次阶段性检测的测试范围内容并告知各参赛老师并上报教务处。

青年教师解题能力大赛(数学试题)

青年教师解题能力大赛 数 学 试 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2{|1}M x x ==,集合{|||1}N x a x ==,若N M ?,那么由a 的值所组成的集合的子集个数( ) A .1 B .2 C .3 D .4 2. 定义运算 a b ad bc c d =-,则满足21i z z =--的复数z 是(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 3. 函数x x y cos -=的部分图像是( ) 4. 若函数3 21()'(1)53 f x x f x x =--++,则'(1)f 的值为( ) A .2 B .2- C .6 D .6- 5.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若它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矩形,俯视图是一个正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A .)33(8+ B. C. 8(2 D. 6. 如果33sin cos cos sin θθθθ->-,且()0,2θπ∈,那么角θ的取值范围是( ) ..

A .0, 4π?? ?? ? B .3,24ππ?? ??? C .5,44 ππ?? ??? D .5,24ππ?? ??? 7.流程如图所示,现输入如下四个函数,则可以输出的函数是( ) A .2)(x x f = B .x x f 1 )(= C .62ln )(-+=x x x f D .x x f sin )(= 8. 在ABC ?中,若cos(2)2sin sin 0B C A B ++<,则该 ABC ?的形状为 ( ) A. 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9.过双曲线122 22=-b y a x ()0,0a b >>上任意一点P ,引与实轴平行的直线,交两渐近线于 M 、N 两点,则?的值是( ) A. 22b a + B. ab 2 C. 2a D. 2 b 10.已知1x 是方程lg 2011x x =的根,2x 是方程x ·10x =2011的根,则x 1·x 2等于( ) A .2009 B .2010 C .2011 D .2012 ※ 请把选择题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圆2 2 (3)(3)4x y -+-=的圆心到直线0kx y -=k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

2021年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颜)

《行程问题》说题稿 欧阳光明(2021.03.07) 小学部数学组颜瑜慧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晚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我准备从学情分析、题目分析、解题指导、变式练习、拓展探究、解题反思等方面进行说题。首先请看习题: 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经过几个小时两车相遇? 一、学情分析: 本题出自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练习十七的第11题,属于第二学段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学习了用方程解决问题后的一个习题,要求学生能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在三年级就已接触到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习了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间的数量关系。相遇问题的学习为六年级学习工程问题能进行知识迁移。 二、题目分析: 本题的设计意图是三维的:一是考查数学思想:如:在解决问题时要用到数形结合与方程的思想。二是要考查数学能力:如:解决问题时要用到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和运算求解的能力;三

是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1、审题不清。2、找不准题目的数量关系式,3、不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解题指导: 因此,在学生解题时,我会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1、认真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本题已知总路程与甲、乙火车的速度,求相遇的时间,审题时应引导学生注意两车的行进方向是同时同向而行。) 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式。 (指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抽象的文字信息用线段图表示,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算术法: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方程法:甲车行进路程+乙车行进路程=总路程) 3、通过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出解题方法,选择对应数据 进行计算,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本题分别可以运用算 术法和方程法进行解答) 算术法:570÷(110+80)=3(小时) 方程法:解:设经过X小时两车相遇。 110X+80X=570 X=3

小学数学教师解题能力大赛试题及答案-

。 云亭实小“整体把握教材与数学解题能力”测试卷(时间:1小时) 校区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 一、整体把握教材部分50分 1、填空:17分 (1)、第二学段各册都有解决问题策略单元,请写出各册解决问题策略(方法) 四上:_____________法 五上:_____________法 六上:_____________法 四下:_____________法 五下:_____________法 六下:_____________法 (2)、小学阶段学运算律有5个,请写出其字母式子。如:乘法交换律: a ×b=b ×a 加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上主要观察生活中常见、特征明显而且结构比较简单物体;三上主要观察由_______个同样 小正方体摆成物体;三下主要观察由_______个同样小正方体摆成物体,四上主要观察由_______个同样 小正方体摆成物体。 (4)、角知识分两次进行教学。第一次在_________年级,第二次在_________年级。 (5)、“认数”知识体系中,一年级认_________以内数,二年级认_________以内数,三年级认_________以内数,四年级认识万级和_________级数。 2、选择7分 (2)间隔现象规律__________ ; 简单搭配和排列、组合现象__________; 常见、有固定周期规律现象__________; 图形覆盖现象__________。 A 、四上 B 、四下 C 、五上 D 、五下 (4)有关面积教学中,先教学_________,再教学_________,最后教学_________。 A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B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 C 、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 3、连线9分 (2)小学里有关时间知识学习主要是在第一学段。 4、请按照教学先后顺序把下列计算知识点序号进行排列7分 ①三位数乘一位数 ②表内乘除法 ③三位数加减法 ④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相对位置。 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位置 用“数对”确定物体在平面上位置。 认识钟表 时分秒 24时记时法 年月日 一年级 三年级 二年级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

《行程问题》说题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晚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我准备从学情分析、题目分析、解题指导、变式练习、拓展探究、解题反思等方面进行说题。首先请看习题: 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经过几个小时两车相遇? 一、学情分析: 本题出自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练习十七的第11题,属于第二学段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学习了用方程解决问题后的一个习题,要求学生能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在三年级就已接触到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习了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间的数量关系。相遇问题的学习为六年级学习工程问题能进行知识迁移。 二、题目分析: 本题的设计意图是三维的:一是考查数学思想:如:在解决问题时要用到数形结合与方程的思想。二是要考查数学能力:如:解决问题时要用到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和运算求解的能力;三是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1、审题不清。2、找不准题目的数量关系式,3、不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解题指导: 因此,在学生解题时,我会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指导学生完成习题: 1、认真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本题已知总路程与甲、乙火车的速度,求相遇的时间,审题时应引导学生注意两车的行进方向是同时同向而行。) 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式。 (指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抽象的文字信息用线段图表示,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算术法: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方程法:甲车行进路程+乙车行进路程=总路程) 3、通过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出解题方法,选择对应数据进行计算,体 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本题分别可以运用算术法和方程法进行解答) 算术法:570÷(110+80)=3(小时) 方程法:解:设经过X小时两车相遇。 110X+80X=570 X=3 答: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 4、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总结解决此类题目的方法与策略,举一反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变式练习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应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基于这样的目标要求,我将题目进行了如下变式:

小学教师命题能力培训

1.配置性测评:在特定教学活动之前,主要用于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前期准备情况的评价。 2.形成性测验:一般用于监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的测验。 3.终结性测验:在教学结束阶段进行,主要目的在于检测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程度并作出评 分的学业成绩测验。 4.常模参照测验:对评价结果的解释采用每个学生在学生总体中的相对水平来做说明。 5.标准参照测验:对评价结果的解释不以他人的成绩作为参照,只是说明某个学生从事某 一特定任务时的表现。 6.诊断性测量与评价:对经常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所做的测量与评价。 7.档案袋评价: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计划,请学生持续一段时间主动收集、组织与反思学 习成果档案,以评定其努力、进步、成长情形的评价方法。 8.试题的难度:难度是衡量考试难易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是:试题难度=全体学生该题 的平均分÷该题满分分数。难度值越大,提高率越高,试题越容易。 9.试题的区分度:区分度是表示试题区分能力大小的指标。试题的区分度高可以理解为高 水平的学生与低水平的学生在某试题上的平均得分有差异。 10.试卷的信度:信度指多次考试结果的一致性,是反映考试结果免受测量误差影响的程度, 是衡量考试一致性的指标。 11.再测信度:用同一个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前后施测两次,对两次测验分数求相关系数。 12.试卷的效度:效度是反映考试实现其既定目标的成功程度,是衡量考试有效性的指标。 根据传统的观点,可以将试卷的效度分为如下几种类型,分别是内容效度、结 构效度和效标效度。 13.标准分(又称Z分数)它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分数在集体中所处相对位置的量数。 其计算公式是:Z=|x-x|/s 式中X:某考生的原始分数;S:考生公布的标准差;Z:某考生的标准分。 由公式可见,标准分是是考生原始分与平均分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 14.编写一份学业成绩测验试卷时,使用双向细目表的主要优点是提高了试题内容的代表 性。 15.开放性试题可以提供真实的情景,考虑较为复杂的学习效果,但其缺点是评分过程中误 差比较大或评分比较困难。 16.选择题的题型在测验中大量使用,其主要优点是易于评分或评分标准客观。 17.编写一套学业成绩测验计划时,最先做的是清楚地界定预期的学习结果。 18.要决定一份考试卷中需要使用哪些类型的题目,其总的原则是:使用那些能够直接测量 出能够说明预期学习结果的学生表现的试题。 19.数学习题的功能。P.7~12 知识功能、能力功能、教育功能和评价功能。 20.试卷编制的一般步骤。P.232~235 ①总体构思,确定试卷的目标要求 ②拟定命题计划,设计双向细目表 ③选择题型,实施各题型的编制 ④审查试题,组编试题 ⑤编制答案及评分标准 ⑥审查、修改、调整,确定试卷

2021年最新小学数学教师解题基本功比赛试卷

2021最新小学数学教师解题基 本功比赛试卷 一、计算(每题3分,共15分) 1.20042+20032+20022+20012+20002-19992-19982-19972-19962-19952=(▲) 2.162512×42-1645 4×2.9+162512×37=(▲) 3.5311?? +7531?? + 9751??+……+2005 200320011??=(▲)

4. 100110+271725-1463 12=(▲) 5.(21+31+41+…+151)+(32+42+…+152)+(43+5 3+…+153)+…+(1413+1513)+15 14=(▲) 二、选择(每题3分,共15分) 6.一个均匀的立方体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1,2,3,4, 5,6.右图是这个立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抛掷这个立 方体,则朝上一面上的数恰好等于朝下一面上的数的 2 1的概率是(▲) A 、61 B 、31 C 、21 D 、3 2 7.小华拿着一个矩形木框在阳光下玩,矩形木框在地面上形成的投影不可能是(▲)。 8.甲乙丙丁在比较身高。甲说:我最高。乙说:我不最矮。丙说:我没有甲高但还有人比我矮。丁说:我最矮。实际测量表明,只有一人说错了。那么身高从高到矮排第二位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高速公路入口处的收费站有1号、2号、3号、4号共四个收费窗口,有A 、 B 、 C 三辆轿车要通过收费窗口购票进入高速公路。那么,这三辆轿车共有(▲)A B C D

种不同的购票次序。 A、24 B、48 C、72 D、120 10.31001×71002×131003的末尾数字是(▲) A、3 B、7 C、9 D、13 三、填空(每题3分,共30分) 11.三个相邻奇数的积为一个五位数2* * *3,这三个奇数中最小的是(▲)。 12.计算机中最小的存储单位称为“位”,每个“位”有两种状态:0和1。其中1KB=1024B,1MB=1024KB。现将240MB的教育软件从网上下载,已经下载了70%。如果当前的下载速度是每秒72KB,则下载完毕还需要(▲)分钟。(精确到分钟) 13.把一个高尔夫球打到半径为12米的圆形区域。假设高尔夫球落在该区域内各点的机会是均等的,而该区域内唯一的球洞离该区域的边缘至少1米,那么球的着地点与球洞的距离小于1米的可能性是(▲)。 14.70个数排成一行,除了两头的两个数外,每个数的3倍都恰好等于它两边两个数的和。这一行数左边的9个数是这样的:0,1,3,8,21,55……最后一个数被6除余(▲)。 15.甲乙都是两位数,将甲的十位数与个位数对调得丙,将乙的十位数与个位数对调得丁,丙和丁的乘积等于甲和乙的乘积,而甲乙两数的数字全为偶数,并且数字不能完全相同(如24和42),则甲、乙两数之和最大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