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模糊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模糊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模糊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余永权

作者简介:余永权广东工业大学教授、计算机应用研究室主任、Motorola单片机应用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70年毕业于广东工学院自动化专业,一直从事计算机教学及研究工作。70年代初以来,参加了广东省第一台中型计算机的研制,以及矿山计算机监控系统、模糊控制、单片机、模糊家用电器等30多个项目的研究和组织开发。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了《单片机模糊逻辑控制》等著作5本。1993~1994年,在多伦多大学进行高级控制系统研究,回国后从事单片机控制网络、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模糊控制作为一种新颖的控制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说,传统的控制是从被控对象的数学结构上去考虑进行控制的,那么,模糊控制则是从人类智能活动的角度和基础上去考虑实施控制的。在实际应用中,传统控制方法无能为力的非线性场合,模糊控制却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使人们对模糊控制不得不另眼看待。目前,人们已经公认:模糊控制是实际应用中最有效的控制方法。一、模糊控制的发展从1965年美国加州大学自动控制专家L.A.Zadeh提出模糊集合论以来,模糊理论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1974年,英国的Mamdani首次用模糊逻辑及模糊推理实现了对蒸汽机的自动控制,从而宣告了模糊控制历史的开始。今天,在各种工业控制过程或者产品中,模糊控制已成为受欢迎的技术。家用电器、机器人、汽车、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模糊控制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模糊集成电路和模糊计算机、模糊逻辑开发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惊喜的进展。对模糊控制一直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的美国,近几年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 1.模糊控制理论和技术现状模糊控制理论需要解决的系统方法有:人的知识和经验的表达、知识推理的法则、人的知识的获取和总结、模糊控制系统和稳定判据、模糊控制系统的学习、模糊控制系统的分析及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等。目前,各国学者提出的模糊推理方法不下几十种,但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在各方面都表现出最大的合理性。在研究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稳定性理论还很不完善,有的稳定性判别还在走传统的精确系统的李雅普诺夫准则的老路,未能建立全新的方法。有的虽然已利用模糊理论对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建立稳判别条件,但多输入系统的稳定问题尚未解决。至于模糊学习、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基本上还没有一套合理而完整的理论方法。模糊控制技术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有:模糊控制器的构造、模糊信息与精确信息转换的物理结构和方法、模糊控制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及适应技术、实现模糊控制系统的软技术、模糊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的匹配技术等。模糊控制技术所要解决的是实用的具体问题,它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模糊控制器的构造目前已有三种不同的技术:第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数字单片机或微型机作为物理基础,这种模糊控制器需要相应的软件才算构造完毕。第二种是用模糊单片机或集成电路芯片构造模糊控制器,利用配置数据来确定模糊控制器的结构形式。第三种是采用可编程门阵列构造模糊控制器,这主要是构造控制表,所以事先要进行脱机处理,形成描述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表。模糊信息与精确信息转换的问题,目前基本采用A/D、D/A转换和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其实,无需软件介入,A/D和D/A转换也可以作为模糊信息与精确信息的转换器件和方法之一。模糊控制器对外界的适应性问题目前还没有一种专门的良好的技术,大多还是沿用传统的技术,或者依赖于集成电路本身的工艺水准。实现模糊控制系统的软技术包括对系统的仿真和实际工作软件等。目前,已有多种仿真系统出现,Motorola、富士通、NEC、Neturalogix和国家半导体公司等都有相应的系统产品。不过,这些产品也有尚待提高的地方。国内的清华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也开发出了模糊推理机的有关软件和仿真系统。模糊控制器和被控对象匹配技术目前仍依赖于人们的经验;模糊理论中关于模糊模型的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所以,在这种匹配技术中,人为的因素起着较大作用。

2.模糊控制的特点模糊控制在短短20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这主要在于它有一些十分明显的特点: (1)无需知道被控系统的数学模型。模糊控制是以人对被控系统的控制经验为依据而设计控制器的,故无需知道被控系统的数学模型。 (2)是一种反映人类智慧思维的智能控制。模糊控制采用人

类思维中的模糊量,如"高"、"中"、"低"、"大"、"小"等,控制量由模糊推理导出。这些模糊量和模糊推理是人类通常智能活动的体现。 (3)易为人们所接受。模糊控制的核心是控制规则,这些规则是以人类语言表达的,例如"衣服较脏,则投入洗涤剂较多,洗涤时间较长"。这是洗衣服时的控制规则。很明显,易为一般人所接受和理解。 (4)构造容易。如果用微型机系统或单片机来构造模糊控制系统,其结构和一般数学控制系统无异,模糊控制方法是用软件实现的。如果用模糊单片机构造模糊控制系统,则更为方便,基本上只要给模糊单片机设置好数据就可以了。 (5)适应性好。模糊控制系统无论被控对象是线性还是非线性的,都能执行有效的控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3.模糊控制的发展趋向根据目前的情况,模糊控制将在理论研究、方法技术、系统结构三个方面进一步发展。 (1)理论研究目前,人们正在探讨及研究的问题是:隶属函数的最优化问题,包括形状优化及个数优化问题;控制规则的优化问题,包括控制规则中零件优化、系数优化、控制规则条数优化;隶属函数及控制规则的学习及自动生成问题;量化准则及量化水平及采样周期优化稳定选择问题。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判据、稳定性分析和稳定性评价方法,也是人们不断寻求解决的问题。模糊控制器的参数最优化理论、自学习和自适应方法也是热门研究课题。模糊模型的辨识方法和模糊模型的优化问题是一个人们日益重视的问题。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相结合则是目前研究较多的时尚课题。上述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Mikio Maeda等提出的对控制规则进行校正的实时学习校正法;Takagi等提出的李雅普诺夫直接法判别模糊控制系统稳定性的方法;陈建勤等人提出的用模糊集理论对系统的稳定性判别方法等。但所有的问题都未能全面解决,还需进一步研究。 (2)方法技术对实现模糊控制而言,重要的是模糊控制器的形式。目前,有多种模糊控制构成方法和技术。最基本的是三维模糊控制器,它的输入只考虑偏差以及偏差变化率。新的结构有四维模糊控制器,它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考虑以输入为偏差、偏差变化率和偏差二阶变化率的控制器;另一种是考虑以输入为偏差、偏差积分和偏差变化率的控制器。此外,还有模糊PID控制器,施密斯模糊控制器、变结构模糊控制器等。自适应、自学习模糊控制器是目前模糊控制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这类控制器中,对比例因子进行自调整的模糊控制器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Takagi等人提出了模糊模型的识别方法和根据模糊模型产生控制器的控制规则。这是一种十分吸引人的方法。这种方法隐含着以模型为依据的控制器自动生成。而胡少华等则提出了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建立对象的模型,并以此来自动生成控制器的模糊控制规则。 C.James.Li等人提出了基于PI积分器的自学习模糊控制器。也有人利用

R.H.Middleton等人提出的机器人重复控制方法组成了自学习模糊控制系统。新型的模糊控制也是今天人们研究的重点。新型模糊控制基本是建立在模糊控制和其他控制技术基础上的。目前,涉及较多的有模糊预测控制、专家模糊控制、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等。模糊预测控制是把模糊控制技术与预测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复合型控制技术。预测控制对控制的效果进行预估,而模糊控制则执行对被控制对象的控制。专家模糊控制则是把专家系统技术和模糊控制技术结合在一起。它可以用基于专家系统得出的模糊控制规则执行控制,也可以用模糊方法建立专家系统而执行控制。专家模糊控制在本质上讲是人工智能与模糊控制结合的一种结果。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有时也简称为模糊神经控制,它把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结合在一起。它也是人们目前最感兴趣的方向。模糊神经网络控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用神经网络实现模糊控制规则,另一个是用模糊规则来描述神经网络的权系数。最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Manitoba大学的W.Pedrycz在1993年提出的模糊神经元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对模糊控制器、模糊决策、模糊量表达等问题的解决方法。 1994年,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的

M.M.Gupta等也提出了模糊神经结构,并给出了基于偏差和基于输出的学习方法。在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技术中,较多采用的是梯度算法或BP算法。但是目前人们对遗传算法给于高度的重视,并以其对控制规则进行自调整。在神经网络中,除了BP网之外,还有人对ART1网以及Kohonen网和模糊控制相结合进行研究。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的关键问题仍然是权系数优化的问题。如果在算法速度上得不到解决,在实时控制中的意义将会荡然无存。所以,目前人们都在为此而努力。一种好的技术,不在于它的描述是否美妙,而在于它的客观应用效果。实用可行的技术应是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3)系统结构模糊控制系统结构和传统控制系统并无本质的区别,它们之间的区别仅在于控制器的不

同。模糊控制器的物理构成一直是人们努力解决的问题。用微机或单片机构造模糊控制器时,模糊控制器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软件来实现的。这也是目前模糊控制器的主要实现方法。从1985年起,人们就探索用硬件直接构造模糊控制器。M.Togai等人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了一个模糊控制器,它每秒可以执行8万条模糊逻辑推理。1990年,H.Watanabe等开发了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模糊控制器,其速度为每秒执行58万条模糊逻辑推理。模糊控制器一般采用控制表实现模糊控制功能。1989

年,M.A.Manzoul采用可编逻辑阵列PLA实现了模糊控制器。1990年,S.Tayal用ROM构成了模糊控制器,从而展示了另一种可行的途径。1991年,M.A.Manzoul等人干脆用组合电路实现模糊控制器。同年年底,D.Jayabbarathi提出了用场可编程门阵列构造模糊控制器。1993年完成了用Xilinx公司的

XC3000系列芯片构造模糊控制器的实际工作。模糊控制器的构造思想是基于描述模糊控制的布尔方程的。采用XC3020PC68可编程门阵列芯片构成的模糊控制器,对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来说,如果模糊划分为4档,则速度为每秒6000万条模糊推理;如果模糊划分为32档,则速度为每秒2200万条模糊推理。采用XC3030PC84芯片构成的两输入单输出系统,在模糊划分为4档时,速度为每秒5000万条模糊推理;在划分为16档时,速度为每秒900万条模糊推理。 1992年,美国Neuralogix公司推出了模糊单片机NLX230系列。该系列单片机可以执行模糊化、反模糊化和模糊推理等一系列工作,是一种完整的模糊控制器。其速度每秒可执行3000万条模糊推理;内部可用数据设定隶属函数、推理规则、反模糊化方法等。1993年,该公司又推出了改进的新一代模糊单片机系列NLX22X。这个系列内部含有A/D、D/A 转换器,隶属函数种类也较多,引脚也减少到28个,因而更适合于实际应用。日本富士通公司1993年也推出了模糊单片机MB94140系列。它的结构较为特别,内部是数字单片机与模糊推理机相结合,并且含有利于控制的I/O接口部件。这个系列模糊单片机采用Max-Min推理法,允许模糊量为64个,模糊划分为16档,反模糊化用重心法,芯片引脚为64个。采用模糊单片机构成模糊控制器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它具有容易实现、灵活性好、开发方便、开发时间较短等一系列优点,将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二、国内发展现状国内模糊控制技术的状态大致可分为三种: 1.一般层次的实验性研究和实践目前,这一层次占有较大的比例。该层次的工作主要是对模糊控制进行一种尝试和验证, 基本使用原有的Mam-dani技术。 (下转第100版)模糊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上接第99版) 这个层次的研究有下列特点: ①系统结构较简单,通常为SISO系统。②采用Max-Min法的控制表。③系统设有自组织能力。④对控制器无特别的工艺要求。⑤大多数系统在实际中可以应用。目前,杂志上发表的一些实用系统基本上属于这一范畴。例如,伺服电机控制、机床切削控制、水泥煅烧控制、机器人定位控制、交流电机速度控制、玻璃生产锡糟加热控制、温度过程控制等。这类系统目前在日益增多。 2.高层次的导向性研究这个层次主要是进一步完善模糊控制技术,提高模糊控制的水平和效果。这个层次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原因在于这种研究所得出的实际系统向社会提供了各种新技术,并

给出各种能吸引人的模糊控制器。这个层次的研究主要反映在如下三个方面: ①新型模糊控制器的研究近几年来,国内对新型模糊控制器的研究有不少成果。这些成果有神经模糊控制器、变结构滑模模糊控制器、复合模糊控制器、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多维分层模糊控制器、最优模糊控制器、预测模糊控制器等。②模糊控制器结构的研究如何用硬件构成一个模糊控制器,在国内也有一些人研究。目前,主要有用微型机系统作为模糊控制器的硬件、用数字单片机构成模糊控制器、用模糊单片机作为模糊控制器,以及用集成电路构成模糊控制器。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结构技术研究的目的都要解决模糊接口和反模糊接口的问题和模糊推理的执行方法问题。③新型模糊推理及算法研究在实用技术中,为了提高推理的准确性,国内的学者提出了直接法、准确值法等方法;另外还有一些人提出了各种改进方法。在算法上和控制表的基础上,有人提出了解析式算法,有人提出了模糊映射算法、变因子算法、简化算法、自学习算法等。模糊推理和算法还有不少人在探讨,特别是技术上的问题主要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准确,一个是快速。 3.高可靠性产业化研究这是一种工艺与技术高度结合的层次。其主要目的是把模糊控制作为一种产业化技术和产品一道投入市场。这个层次对模糊控制器有严格的要求,它包括如下若干点: ①控制器的体积及电路板必须符合产品安装要求。②必须有良好的工艺。③必须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以适应产品的使用环境。④适应能力必须符合产品的分散性。⑤控制器

必须采用最少元件组成,有极好的经济性。⑥功能必须满足未来几年的市场需要。模糊控制技术产业化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除了非技术性原因之外,从技术角度来说它是一种高难技术。国内个别企业在模糊控制产业化生产中,由于对产品的质量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失败和反复。在模糊控制技术产业化方面,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研究室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该室有长期的模糊家用电器研究的经验,对生产工艺高度重视,研究作风严谨。单是研究模糊电饭锅,就用了几百斤大米煮饭。研究出来的模糊电饭锅,有的功能比日本名牌产品好得多。目前,该室已有一部分成果转让给企业进行大批量生产。三、开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模糊控制热兴起的今天,要使模糊控制技术能健康发展并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就要求人们头脑冷静,并且采用一些恰当的方法。 1.选用控制方法的准则对于一个特定的控制系统,选用一种什么控制器往往是系统设计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控制器的选择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①能达到给定指标的最简单的控制器是最合适的控制器。②能满足给定指标的最便宜的控制器是最合适的控制器。③能满足给定指标的最可靠的控制器是最合适的控制器。模糊控制器是现存的众多控制器中的一种,它的采用是因为在某些领域和其他控制器相比更为有效。但模糊控制器不是灵丹妙药,不是万金油,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比其他控制器优越。对于一般的线性系统,现有的数字控制器,包括PID控制器、快速无改波控制器、自适应控制器等通常都能解决问题,并且有良好的精确度。因此,不一定要采用模糊控制器。何况,模糊控制器在静态时存在一定的偏差,精度并不理想。例如电机控制,其传递函数是十分清晰的,采用数字控制已可达到预期目标,而不必采用模糊控制。对于不明确的系统、数学模型难以求取的系统、数学模型复杂难以用传统控制实现的系统,或者采用传统控制方式不十分凑效的系统,采用模糊控制是恰当的。 2.防止假冒模糊控制采用模糊控制的家用电器产品有较好的声誉和经济效益。所以,生产厂家希望能在自己的产品上使用这种技术,以提高档次和知名度,进而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假冒模糊控制的现象。有些水准较差的技术人员对模糊控制不熟悉,或把握不准,或者为了经济上利益,而采用"欺骗"的手段对待生产厂家。主要表现为两种作法:一是把用传统数字控制方法(例如PID、改进的PID控制等)说成是模糊控制。二是把控制上功能单一的模糊控制夸大成无所不能、无所不在。这种假冒模糊控制的行为将导致生产的不正常,无法实现产业化,最终将导致失败。要防止假冒模糊控制的产品,关键是技术上的鉴别。厂家可以要求为其开发模糊产品的机构提供足够的技术资料以供分析;还可以对其提供的模糊控制器进行定量测试;并请真正内行的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3.模糊控制技术的鉴别目前,一些技术人员认为模糊控制器和传统的数字控制器之间是无法进行技术区分的,特别是当一个控制器已在一个过程或产品中应用的时候尤其如此。所以,有些人就冒然把一般数字控制器说成是模糊控制器,既蒙骗了厂家又哗众取宠,在职业道德上,这是极不可取的行为。在模糊控制器和数字控制器之间是有很多区别的。第一,模糊控制器是非线性控制器,对于二维模糊控制器而言,它的输入输出特性是一条阶梯曲线;对三维模糊控制器而言,它的输入输出特性是一个阶梯曲面。也就是说,输入端输入的信号在某一范围变化时,模糊控制器会输出同一个信号,这是一般数字控制器不具有的特点。而数字控制器在输入端输入一个信号时 ,输出端必定有一个信号与之对应。当输入信号在一个范围变化时,输出信号也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除非控制器工作在饱和状态。第二,模糊控制的算法不是一般的差分方程。数字控制器的算法在计算机中表示为差分方程。而大多数模糊控制都是首先脱机处理,求出基于控制规则基的控制表,然后以控制表去执行控制;也有一些采用非线性控制算式去执行控制;极个别是对模糊矩阵执行运算后求取控制量的;也有人对控制规则进行扫描判别处理。对算法程序的分析可以鉴别出是模糊控制还是数字控制。第三,模糊控制器有模糊化过程和反模糊化过程。数字控制器不存在这两种过程。对控制器工作程序中的输入和输出程序段进行分析,就能鉴别出是否存在模糊化或反模糊化的过程,进而区分出是模糊控制还是数字控制。第二、三种方法是需要得出控制程序才能进行的。这时,可以将控制器的控制程序机器码反汇编成源程序进行分析。如果一个控制器的控制程序无法读出,那么,可以采用第一种方法。 4.模糊控制技术水平评价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通常是用理论来表征的,它要求有严密和巧妙的证明和描述。技术是具体方法,它要求在实际应用中有最优的效果。世界上有名的模糊理论和神经网络专家甘利俊一曾经指出:实际上用得好的就是好技术。技术

是把实用效果作为评价其是否优秀的标准。模糊控制技术也是如此,实践的好坏才是检验其水平的标准。因此,模糊控制技术水平的高低与被控对象的匹配和效果直接相关。模糊控制器可以看作是一种工具,如何用好模糊控制器则是模糊控制技术。对于一个简单的对象,如果采用一个复杂的模糊控制器,而不采用能达到目的的简单模糊控制器,显然,这不是一种好的技术。反之,对一个复杂对象,如果采用一个简单模糊控制器而且效果不佳,也不是好技术。评价模糊控制技术应该考虑下列问题: ①对被控对象的控制达到要求的前提下,所选用的模糊控制器是否最简单,即最经济。②模糊控制器的结构和安装是否最有利于对象和最有利于产品的产业化生产流程。③模糊控制器的结构及工艺是否适合对象所处的环境,包括抗干扰性、湿度、温度和适应性。④模糊控制器的功能对对象的分散性是否有覆盖作用,这一点在产业化中尤其重要。⑤在和被控对象匹配工作时,模糊控制器有关的硬件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也是反映水平的标志之一。如果用数字单片机作模糊控制器,其内部资源,包括ROM、RAM、定时器、I/O接口等,是否充分使用;如果用模糊单片机作模糊控制器,其模糊化,反模糊化、模糊推理部件及附加部件的功能和作用是否充分使用。模糊控制技术是一种实际应用的方法,它和涉及的对象有关;所以,其水平无法单纯用模糊控制器的结构复杂性来评价;这种技术的评价是综合的较为复杂的,只有从多方面考虑才能判别其优劣。上面给出的仅是一些定性的要求。至于模糊控制技术的评价如何量化,还需要进一步地探讨。四、展望及建议由于模糊控制是以人的智能活动为基础描述控制过程的,而这种描述又是以人的语言表示的。所以,它和人的思维最为接近,也易于为人们所接受。按目前的方向发展,模糊控制技术会在各种领域发挥其有效的作用。模糊控制系统将在工业、航空、航天、机床、汽车、仪器、家用电器、计算机等领域深入应用。特别是解决各种智能控制问题,例如汽车自动驾驶、计算机视觉、智能仪器等。另外,模糊控制将会在生物控制中加以应用,如在人造气候、植物生长施肥、繁殖控制、物种变异控制等方面将逐渐扩大应用。在医学上,模糊控制对于人体参数的测量及控制、医疗诊症、处方配药、物理治疗控制、化学治疗控制、人体疲劳程度判别、运动强度控制、运动仪器控制、运动训练控制等,都有着广泛的用途。模糊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包括模糊决策、控制规则形成及优化、稳定、实用、有效高精度的模糊控制器等)会逐步得到解决。从模糊控制技术角度来说,目前,急需解决的是实用、有效、简单、精度高的模糊控制器的结构和算法问题。模糊控制技术的进步和成功,对模糊控制理论研究也有促进作用。模糊控制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可为模糊控制技术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模糊控制技术期待系统的、严谨的理论作为技术牵引。目前,模糊控制技术的发展应当充分考虑如下一些问题: 1.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提供模糊控制器分析和设计的系统方法,给出一般分析和设计的准则;对模糊控制的内在机理及本质寻找出一种有普

遍意义的描述;揭示模糊控制稳定性分析的有效、实用的方法。 2.加强普及和推广工作模糊控制技术的应用不单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事,也是各级领导及企业有关负责人的事。模糊控制技术的应用需要有部门及领导的大力支持。应当在有关部门和领导中进行模糊控制技术的宣传。另外,还应对原有的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的再教育,使他们尽快熟悉和掌握这门技术。 3.加强产业化进程模糊控制技术在家用电器和仪器中应用得较多,这类产品产量极大。在这类产品中推行模糊控制技术不但可以提高产品的水平、档次和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形成一个产业。同时,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4.尽快制定标准虽然我国已有不少模糊控制的生产过程或产品,但是,一直没有建立一套完整、合理、严密、有效的标准。在模糊控制技术应用上,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四面出击。这样,难免良莠不齐,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人力物力智力的浪费。而且,对产品的检验缺少法律依据。制定模糊控制技术的标准是当务之急。 5.对学生进行模糊控制教育模糊控制技术是一门年轻的技术,很多问题还会留待青年一代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应当在中学的数学课中开设模糊逻辑的内容。而对于控制专业的大学生,应当在传统的控制理论与控制系统课程中加入模糊控制的内容。这样,可为我国造就一大批模糊控制技术的后续人材,无论从策略上或是实际效果上都是极其重要的。

(计算机世界报 1996年第7期)

模糊控制的应用

模糊控制的应用 学院实验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 指导教师黄静 日期 2011 年 9 月 20 日

在自动控制中,包括经典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控制器的综合设计都要建立在被控对象准确的数学模型(如微分方程等)的基础上,但是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很多系统的影响因素很多,十分复杂。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特别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下,模糊控制的诞生就显得意义重大,模糊控制不用建立数学模型,根据实际系统的输入输出的结果数据,参考现场操作人员的运行经验,就可对系统进行实时控制。模糊控制实际上是一种非线性控制,从属于智能控制的范畴。现代控制系统中的的控制能方便地解决工业领域常见的非线性、时变、在滞后、强耦合、变结构、结束条件苛刻等复杂问题。可编程控制器以其高可靠性、编程方便、耐恶劣环境、功能强大等特性很好地解决了工业控制领域普遍关心的可靠、安全、灵活、方便、经济等问题,这两者的结合,可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 所谓模糊控制,其定义是是以模糊数学作为理论基础,以人的控制经验作为控制的知识模型,以模糊集合、模糊语言变量以及模糊逻辑推理作为控制算法的一种控制。模糊控制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规则的控制,它直接采用语言型控制规则,出发点是现 场操作人员的控制经验或相关专家的知识,在设计中不需要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的数学模型,因而使得控制机理和策略易于接受与理解,设计简单,便于应用 (2)由工业过程的定性认识出发,比较容易建立语言控制规则,因而模糊控制对 那些数学模型难以获取,动态特性不易掌握或变化非常显著的对象非常适用。 (3)基于模型的控制算法及系统设计方法,由于出发点和性能指标的不同,容易 导致较大差异;但一个系统语言控制规则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利用这些控制规律间的模糊连接,容易找到折中的选择,使控制效果优于常规控制器。 (4)模糊控制是基于启发性的知识及语言决策规则设计的,这有利于模拟人工控 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控制系统的适应能力,使之具有一定的智能水平。(5)模糊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强,干扰和参数变化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被大大减弱, 尤其适合于非线性、时变及纯滞后系统的控制。 由于有着诸多优点,模糊理论在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我们就以下示例介绍模糊控制在实际中的应用: 电机调速控制系统见图1,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变量为实际转速与转速给定值 ,输出变量为电机的电压变化量u。图2为电机调试之间的差值e及其变化率e c 输出结果,其横坐标为时间轴,纵坐标为转速。当设定转速为2 000r/s时,电机能很快稳定运行于2 000r/s;当设定转速下降到1 000r/s时,转速又很快下降到1 000r/s稳定运行。

模糊控制详细讲解实例

一、速度控制算法: 首先定义速度偏差-50 km/h ≤e (k )≤50km/h ,-20≤ec (i )= e (k )- e (k-1)≤20,阀值e swith =10km/h 设计思想:油门控制采用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刹车控制采用模糊控制算法,最后通过选择规则进行选择控制量输入。 选择规则: e (k )<0 ① e (k )>- e swith and throttlr_1≠0 选择油门控制 ② 否则:先将油门控制量置0,再选择刹车控制 0

关于模糊控制理论的综述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 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名称关于模糊控制理论的综述 专业自动化 班级 11级3班 学生姓名郑艳伟 学号 指导教师崔明月 成绩 2014年6月18日

关于模糊控制理论的综述 摘要:模糊控制方法是智能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回顾了模糊控 制理论的发展,详细介绍了模糊控制理论的原理和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步骤, 分析了模糊控制理论的优缺点以及模糊控制需要完善或继续研究的内容,根 据各种模糊控制器的不同特点,对模糊控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 类,并分析了各类模糊控制器的应用效能.最后,展望了模糊控制的发展趋 势与动态. 关键词:模糊控制;模糊控制理论;模糊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理论的发展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理论、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控制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智能控制方法,从行为上模拟人的思维方式,对难建模的对象实施模糊推理和决策的一种控制方法.模糊控制作为智能领域中最具有实际意义的一种控制方法,已经在工业控制领域、电力系统、家用电器自动化等领域中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兴趣. 模糊控制系统简介 模糊控制系统是以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1965年美国的扎德[1]创立了模糊集合论, 1973 年, 他给出了模糊逻辑控制的定义和相关的定理.1974 年英国的Mamdani 首先用模糊控制语句组成模糊控制器,并把它用于锅炉和蒸汽机的控制, 在实验室获得成功, 这一开拓性的工作标志着模糊控制论的诞生. 模糊控制系统主要是模拟人的思维、推理和判断的一种控制方法, 它将人的经验、常识等用自然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 建立一种适用于计算机处理的输入输出过程模型, 是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从信息技术的观点来看, 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从控制系统技术的观点来看, 模糊控制是一种普遍的非线性特征域控制器. 相对传统控制,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模糊控制能避开对象的数学模型(如状态方程或传递函数等) , 它力图对人们关于某个控制问题的成功与失败和经验进行加工, 总结出知识, 从中提炼出控制规则, 用一系列多维模糊条件语句构造系统的模糊语言变量模型, 应用CRI 等各类模糊推理方法,

模糊控制详细讲解实例之欧阳歌谷创作

一、速度控制算法: 欧阳歌谷(2021.02.01) 首先定义速度偏差-50 km/h≤e(k)≤50km/h,-20≤ec(i)=e(k)-e(k-1)≤20,阀值eswith=10km/h 设计思想:油门控制采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刹车控制采用模糊控制算法,最后通过选择规则进行选择控制量输入。 选择规则: e(k)<0 ①e(k)>-eswith and throttlr_1≠0 选择油门控制 ②否则:先将油门控制量置0,再选择刹车控制 0

E/EC和U取相同的隶属度函数即: 说明:边界选择钟形隶属度函数,中间选用三角形隶属度函数,图像略 实际EC和E输入值若超出论域范围,则取相应的端点值。 3.模糊控制规则 由隶属度函数可以得到语言值隶属度(通过图像直接可以看出)如下表: 表1:E/EC和U语言值隶属度向量表 设置模糊规则库如下表: 表2:模糊规则表 3.模糊推理 由模糊规则表3可以知道输入E与EC和输出U的模糊关系,这里我取两个例子做模糊推理如下: if (E is NB) and (EC is NM) then (U is PB) 那么他的模糊关系子矩阵为:

模糊控制技术现状及研究热点

模糊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及研究热点 摘要:综合介绍丁模糊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状况,重点总结丁近年来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模糊控制结构分析稳定性白适应控制 1模糊控制的热点问题 模糊控制技术是一项正在发展的技术,虽然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还投有形成完挫的理论体系,没有完善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分析,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规则的获取和优化、隶属函数的选取等); (2)控制系统的性能小太高(稳态精度牧低,存在抖动及积分饱和等问题): (3)自适应能力有限。目前,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下面介绍一下近期的主要研究热点。 2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任何一个自动控制系统要正常工作,首先必须是稳定的。由于模糊系统本质上的非线性和缺乏统一的系统描述,使得人们难以利用现有的控制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模糊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因此,模糊控制理论的稳定性分析一直是一个难点课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正因为如此,关于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近年来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发表的论文较多,提出了各种思想和分析方法。目前模糊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李亚普诺夫方法 (2)基于滑模变结构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3)描述函数方法 (4)圆稳定性判据方法 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还有相平面法、关系矩阵分析法、超稳定理论、Popov判据、模糊穴——穴映像、数值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及最近出现的鲁棒控制理论分析方法和LMI(矩阵不等式)凸优化方法等。

3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研究 为了提高模糊控制系统的自适应能力,许多学者对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进行了研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自校正模糊控制器 自校正模糊控制器是在常规模糊控制的基础上,采用加权推理决策,并引入协调因子,根据系统偏差e和偏差变化ec的大小,预测控制系统中的不确定量并选择一个最佳的控制参数或控制规则集,在线自动调整保守和大胆控制的混合程度,从而更全面确切地反映出入对诸因素的综合决策思想,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鲁捧性能。目前这种变结构的自校正模糊控制器是根据被调量e和ec在线选取最佳控制规则及控制决策的,而对于一些复杂的生产过程,其生产工艺和环境因素都较为复杂,往往不能只考虑系统的偏差和偏差变化率来确定其控制策略。难于总结出比较完整的经验,此时模糊控制规则或者缺乏,或者很粗糙,并且当被控对象参数发生变化或受到随机干扰影响时,都会影响模糊控制的效果。 (2)自组织模糊控制器 自组织模糊控制器能自动对系统本身的参数或控制规则进行调整,使系统不断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保证控制达到所希望的效果。它根据自动测量得到的实际输出特征和期望特征的偏差,确定输出响应的校正量并转化控制校正量,调整模糊控制规则,作用于被控对象。其基本特征是:控制算法和规则可以通过在线修改,变动某几个参数可以改变控制结果。它不仅仅是局限于某个对象,而是通过自组织适应几类对象。有代表性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为自校正模糊控制器:在常规模糊控制中增加系统辨别和修正控制功能。通过使用一个较为粗糙的初期模型,经过模糊控制器的自组织功能,达到在线修正模糊控制规则,完善系统性能,使其达到灿期的要求; ②自调整比例因子模糊控制器:通过调整系统偏差及偏差变化率的比例因子来控制模糊控制器中的输出量的比例系数,即改变系统的增益。它充分体现了操作者手动控制的思维特点和控制策略,保证了系统有良好的动态性和稳态精度; ③模糊自整定PID参数控制器:应用模糊集理论,根据系统运行状态,在线整定控制器PID 参数(KP、KI、KD)。由于模糊自整定参数KP、KI,KD与偏差e变化率ec间建立起在线自整定函数关系,且这种关系是根据人的经验和智慧积累起来的,使系统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能对

选取一个模糊控制的实例讲解

选取一个模糊控制的实例讲解,有文章,有仿真,有详细的推导过程。 一.实验题目:基于模糊控制系统的单级倒立摆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倒立摆是联结在小车上的杆,通过小车的运动能保持竖立不倒的一种装置,它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快速、多变量和自然不稳定系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它施加一定的控制使其稳定。对它的研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有其重要意义。倒立摆的研究不仅要追求增加摆的级数,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何发展现有的控制方法。同时, 它和火箭的姿态控制以及步行机器 人的稳定控制有很多相似之处,由此研究产生的理论和方法对一般工业过程也有广泛用途。 本文研究了倒立摆的控制机理,用Lagrange 方法推导了一级倒立摆的数学模型,这为研究多级和其它类型的倒立摆甚至更高层次的控制策略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对系统进行了稳定性、可控性分析,得出倒立摆系统是一个开环不稳定但可控的系统的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用极点配置、最优控制和模糊控制方法对倒立摆进行稳定控制。最优控制方法是基于状态反馈,但能实现输出指标最优的一种控制方法,方法和参数调节较简单,有着广泛的应用。模糊控制有不依赖于数学模型、适用于非线性系统等优点,所以本文尝试了用模糊控制对倒立摆进行控制,以将先进的控制方法用于实际中。 同时,对倒立摆系统的研究也将遵循从建模到仿真到实控,软硬件结合的系统的控制流程。在这过程中,借助数学工具Matlab7及仿真软件Simulink,作了大量的仿真研究工作,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跟踪输入,并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最后对实验室的倒立摆装置进行了软、硬件的调试,获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三.实验步骤: 1.一级倒立摆系统模型的建立 在忽略了空气阻力、各种摩擦之后(这也是为了保证Lagrange 方程的建立),可 将一级倒立摆系统抽象为由小车和匀质杆组成的系统,本系统设定如下: 小车质量M;摆杆质量m,长为l;小车在x 轴上移动;摆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规定正方向如图所示;加在小车x 轴上的力为F;

(完整版)模糊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前景展望

模糊控制技术的发展与 前 景 展 望

模糊控制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1.引言 人的手动控制策略是通过操作者的学习,实验以及长期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他通过人的自然语言来叙述。由于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所以,这种语言控制也被称为模糊语言控制,简称模糊控制。 近年来,对于经典模糊控制系统稳态性能的改善,模糊集成控制,模糊自适应控制,专家模糊控制与多变量模糊控制的研究,特别是对复杂系统的自学习与参数自调整模糊系统方面的研究,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人们将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模糊神经网络技术,他可以组成一组更接近于人脑的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模糊控制的热点问题 模糊控制技术是一项正在发展的技术,虽然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还没有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完善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分析、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规则的获取和优化、隶属函数的选取等); (2) 控制系统的性能不太高(稳态精度较低,存在抖动及积分饱和等问题); (3) 自适应能力有限。目前,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下面介绍一下近期的主要研究热点。 2.1 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任何一个自动控制系统要正常工作,首先必须是稳定的。由于模糊系统本质上的非线性和缺乏统一的系统描述,使得人们难以利用现有的控制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模糊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因此,模糊控制理论的稳定性分析一直是一个难点课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正因为如此,关于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近年来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发表的论文较多,提出了各种思想和分析方法。目前模糊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李亚普诺夫方法 基于李亚普诺夫直接方法,许多学者讨论了离散时间和连续时间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设计。使用李亚普诺夫线性化方法,Ying建立了包括非

模糊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模糊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余永权 作者简介:余永权广东工业大学教授、计算机应用研究室主任、Motorola单片机应用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70年毕业于广东工学院自动化专业,一直从事计算机教学及研究工作。70年代初以来,参加了广东省第一台中型计算机的研制,以及矿山计算机监控系统、模糊控制、单片机、模糊家用电器等30多个项目的研究和组织开发。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了《单片机模糊逻辑控制》等著作5本。1993~1994年,在多伦多大学进行高级控制系统研究,回国后从事单片机控制网络、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模糊控制作为一种新颖的控制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说,传统的控制是从被控对象的数学结构上去考虑进行控制的,那么,模糊控制则是从人类智能活动的角度和基础上去考虑实施控制的。在实际应用中,传统控制方法无能为力的非线性场合,模糊控制却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使人们对模糊控制不得不另眼看待。目前,人们已经公认:模糊控制是实际应用中最有效的控制方法。一、模糊控制的发展从1965年美国加州大学自动控制专家L.A.Zadeh提出模糊集合论以来,模糊理论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1974年,英国的Mamdani首次用模糊逻辑及模糊推理实现了对蒸汽机的自动控制,从而宣告了模糊控制历史的开始。今天,在各种工业控制过程或者产品中,模糊控制已成为受欢迎的技术。家用电器、机器人、汽车、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模糊控制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模糊集成电路和模糊计算机、模糊逻辑开发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惊喜的进展。对模糊控制一直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的美国,近几年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 1.模糊控制理论和技术现状模糊控制理论需要解决的系统方法有:人的知识和经验的表达、知识推理的法则、人的知识的获取和总结、模糊控制系统和稳定判据、模糊控制系统的学习、模糊控制系统的分析及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等。目前,各国学者提出的模糊推理方法不下几十种,但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在各方面都表现出最大的合理性。在研究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稳定性理论还很不完善,有的稳定性判别还在走传统的精确系统的李雅普诺夫准则的老路,未能建立全新的方法。有的虽然已利用模糊理论对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建立稳判别条件,但多输入系统的稳定问题尚未解决。至于模糊学习、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基本上还没有一套合理而完整的理论方法。模糊控制技术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有:模糊控制器的构造、模糊信息与精确信息转换的物理结构和方法、模糊控制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及适应技术、实现模糊控制系统的软技术、模糊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的匹配技术等。模糊控制技术所要解决的是实用的具体问题,它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模糊控制器的构造目前已有三种不同的技术:第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数字单片机或微型机作为物理基础,这种模糊控制器需要相应的软件才算构造完毕。第二种是用模糊单片机或集成电路芯片构造模糊控制器,利用配置数据来确定模糊控制器的结构形式。第三种是采用可编程门阵列构造模糊控制器,这主要是构造控制表,所以事先要进行脱机处理,形成描述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表。模糊信息与精确信息转换的问题,目前基本采用A/D、D/A转换和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其实,无需软件介入,A/D和D/A转换也可以作为模糊信息与精确信息的转换器件和方法之一。模糊控制器对外界的适应性问题目前还没有一种专门的良好的技术,大多还是沿用传统的技术,或者依赖于集成电路本身的工艺水准。实现模糊控制系统的软技术包括对系统的仿真和实际工作软件等。目前,已有多种仿真系统出现,Motorola、富士通、NEC、Neturalogix和国家半导体公司等都有相应的系统产品。不过,这些产品也有尚待提高的地方。国内的清华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也开发出了模糊推理机的有关软件和仿真系统。模糊控制器和被控对象匹配技术目前仍依赖于人们的经验;模糊理论中关于模糊模型的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所以,在这种匹配技术中,人为的因素起着较大作用。 2.模糊控制的特点模糊控制在短短20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结果。这主要在于它有一些十分明显的特点: (1)无需知道被控系统的数学模型。模糊控制是以人对被控系统的控制经验为依据而设计控制器的,故无需知道被控系统的数学模型。 (2)是一种反映人类智慧思维的智能控制。模糊控制采用人

模糊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

第8章模糊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 8.1 倒立摆系统的T-S模型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在工业过程控制、机器人控制、运载工具控制及家电产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章重点介绍几个例子。 本节课介绍基于T-S模糊模型的倒立摆控制。 8.1.1 倒立摆系统概述 倒立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强耦合、多变量和不稳定的高阶系统,许多抽象的控制理论概念都可以通过倒立摆实验直观的表现出来,是控制理论教学的理想实验设备和进行控制理论研究的典型实验平台,也是新成果、新方法的验证平台,开发平台,一直受到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因此,从其肇始之日至今的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先后出现了形式各异的倒立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直线倒立摆、平面倒立摆、斜轨道和圆轨道倒立摆以及并行倒立摆。 (1)直线倒立摆 直线倒立摆是由可以沿直线导轨运动的小车以及一端铰接于小车之上的匀质长杆组成的系统,如图1.1所示。对于单级倒立摆和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已经历了很长的历程,并且有很多控制成功的报道。在此基础上,三级倒立摆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不仅在系统仿真方面,而且在实物实验中,都出现了控制成功的范例。北京师范大学李洪兴教授分别于2001年6月和2002年8月完成了四级倒立摆系统的仿真和实物实验,是目前世界上控制成功的多级倒立摆系统中级数最多的。

(2)平面倒立摆 如果小车在水平面内自由运动,即为二维倒立摆系统。图1.2是一种旋臂式二维单级倒立摆的示意图:通过两个电机Ma和Mb分别控制后臂和前臂来控制摆杆支点在水平面的自由运动,并进一步控制摆杆的平衡。其中①一④为4个测量角度的位置传感器。还有一种小车式二维倒立摆:使用两个电机分别控制X轴和Y轴的运动,使得摆杆支点在水平面内自由运动,并进一步控制摆杆的平衡。 (3)斜轨道和圆轨道倒立摆 如果小车运动轨迹不是水平的直线,而是在倾斜的轨道上或圆形的轨道上运动,即为斜轨道或圆轨道的倒立摆系统。其中因斜轨道型二级倒立摆系统与实际的控制问题模型相近,对其进行的研究也比较广泛。斜轨道二级倒立摆如图1.3所示,其轨道与水平方向成a的夹角。图1.4为圆轨道单级倒立摆的示意图。电机带动旋臂旋转,将摆杆的支点限制于以旋臂长度为半径的圆形轨道上,并控制倒立摆的两级摆杆平衡。

模糊控制系统的应用

模糊控制系统的应用 一、模糊控制系统的应用背景 模糊控制系统是以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1965年美国的扎德创立了模糊集合论, 1973 年, 他给出了模糊逻辑控制的定义和相关的定理。1974 年英国的Mamdani 首先用模糊控制语句组成模糊控制器,并把它用于锅炉和蒸汽机的控制, 在实验室获得成功, 这一开拓性的工作标志着模糊控制论的诞生。 模糊控制系统主要是模拟人的思维、推理和判断的一种控制方法, 它将人的经验、常识等用自然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 建立一种适用于计算机处理的输入输出过程模型, 是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从信息技术的观点来看, 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从控制系统技术的观点来看, 模糊控制是一种普遍的非线性特征域控制器。 相对传统控制, 包括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模糊控制能避开对象的数学模型(如状态方程或传递函数等) , 它力图对人们关于某个控制问题的成功与失败和经验进行加工, 总结出知识, 从中提炼出控制规则, 用一系列多维模糊条件语句构造系统的模糊语言变量模型, 应用CRI 等各类模糊推理方法,可以得到适合控制要求的控制量, 可以说模糊控制是一种语言变量的控制。 模糊控制具有以下特点: (1) 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规则的控制。它直接采用语言型控制规则, 出发点是现场操作人员的控制经验或相关专家的知识, 在设计中不需要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 因而使得控制机理和策略易于接受与理解, 设计简单, 便于应用; (2) 由工业过程的定性认识出发, 比较容易建立语言控制规则, 因而模糊控制对那些数学模型难以获取、动态特性不易掌握或变化非常显著的对象非常适用; (3) 基于模型的控制算法及系统设计方法, 由于出发点和性能指标的不同, 容易导致较大差异; 但一个系统的语言控制规则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利用这些控制规律间的模糊连接, 容易找到折中的选择, 使控制效果优于常规控制器; (4) 模糊控制算法是基于启发性的知识及语言决策规则设计的, 这有利于模拟人工控制的过程和方法, 增强控制系统的适应能力, 使之具有一定的智能

模糊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的一些应用1

模糊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的一些应用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对智能控制的要求以及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所有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智能控制,智能控制有几个重要分支,其中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三大分支。这里我们只对模糊控制进行了解和认识。首先我们先了解下什么是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就是利用模糊数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的控制方法。在传统的控制领域里,控制系统动态模式的精确与否是影响控制优劣的最主要关键,系统动态的信息越详细,则越能达到精确控制的目的。然而,对于复杂的系统,由于变量太多,往往难以正确的描述系统的动态,于是工程师便利用各种方法来简化系统动态,以达成控制的目的,但却不尽理想。换言之,传统的控制理论对于明确系统有强而有力的控制能力,但对于过于复杂或难以精确描述的系统,则显得无能为力了。因此便尝试着以模糊数学来处理这些控制问题。 2模糊控制的特点 ○a简化系统设计的复杂性,特别适用于非线性、时变、滞后、模型不完全系统的控制。 ○b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 ○c利用控制法则来描述系统变量间的关系。 ○d不用数值而用语言式的模糊变量来描述系统,模糊控制器不必对被控制对象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式。 ○e模糊控制器是一语言控制器,便于操作人员使用自然语言自然语言进行人机对话。 ○f模糊控制器是一种容易控制、掌握的较理想的非线性控制器,具有较佳的 鲁棒性、适应性、强健性(Robustness)及较佳的容错性(Fault Tolerance)。3模糊控制技术的应用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模糊控制在家电产品以及机电行业和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模糊控制在家电方面的应用有模糊电视机、模糊空调器、模糊微波炉以及模糊洗衣机等等。在机电行业的应用有集装箱吊车的模糊控制、单片机温度模糊控制、电梯群控制系统多目标模糊控制等等。生产过程中模糊控制的应用也是无处不在。例如发电厂的煤粉炉、热风炉以及继电保护系统都需要模糊控制理论的参与才能更好的完成发电生产。所以我们谈谈模糊控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3.1模糊PID控制器在火电厂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某电厂火力发电机组由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三大主机及其众多辅助设备

复合模糊控制策略及应用

收稿日期:2004-09-24复合模糊控制策略及应用 王 君,李 炜,乔平原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科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50) 摘 要: 提出了一种复合模糊分段控制策略,应用于具有大惯性、强扰动并难以建立准确模型的系统,通过计算机仿真对三层PE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模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模糊控制;中频炉;三层PE 中图分类号: TP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0366(2005)03-0108-04 A Segmented Fuzzy Control S trategy and Its Application W AN G Jun,LI W ei,QIAO Ping-y uan (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anzhou730050,China) Abstract: A segm ented fuzzy control stra tegy is presented.It can be used to the system w hose exact mod-el is difficult to establish due to la rg e inertia and stro ng disturbances.Sim ula tion fo r the tem perature con-trol sy stem o f a three-lay er PE process has been do ne with goo d effects. Key words: fuzzy contro l;intermediate frequency stov e;three-layer PE 三层PE又称聚乙烯三层结构防腐层,是国际上目前最为先进的防腐技术之一.由于三层PE的生产工序较为复杂,各种变量之间存在强耦合、大惯性、非线性等特点,系统的工况随加工原料的不同复杂多变,对其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较为困难.因此采用传统的控制技术往往难以奏效,难以得到满意的效果.国内大多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成型生产线的操作、工艺路线的确定都是根据生产者的经验确定,采用人工手动加电气控制配合的生产方式.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往往造成生产过程的不稳定,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生产效率低[1,2]. 模糊控制作为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非常适用于控制那些因具有高度非线性、或参数随工作点的变动较大、或交叉耦合严重、或环境因素干扰强烈,而不易获得精确数学模型和数学模型不确定或多变的一类被控过程,也是当前控制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3]. 针对三层PE生产工艺中严重制约生产效率以及影响产品质量的包覆段中恒速段传动、钢管胶化时的温度以及塑料挤出成型等工艺流程中的温度参数,以及在作者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复合模糊分段控制策略.以靖边防腐厂生产线的工艺参数为背景,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证明了这种算法的有效性. 1 系统工艺要求及结构模型建立如图1所示,经抛丸段预处理后的钢管,首先进入中频炉加热至200℃左右,经喷粉箱采用静电喷涂技术在钢管外表面熔结一层还氧树脂底漆(FBE),中间胶膜必须在FBE的胶化时间内包覆在钢管内,以保证熔融的共聚物粘胶剂与胶化状态的FBE发生化学反应,牢固粘结在钢管表面 . 图1 系统工艺模型 第17卷 第3期2005年9月 甘肃科学学报 J ou rnal of Gansu Sciences Vol.17 No.3 Sep.2005

智能模糊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节能技术中的应用

2016-2017学年第2学期《建筑节能技术》课程论文 2016-2017学年第2学期 《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论文 学 院: 力学与土木工程 专 业: 交通与土建 班 级: 14-1班 姓 名: 林晓雯 学 号: 02140475 二〇一七年六月二十日成 绩 评 阅 人 日 期 论文评语:

页眉和页码,五号宋体。 2016-2017学年第2学期《建筑节能技术》课程论文 智能模糊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节能控制中的应用 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交建14-1 班姓名林晓雯学号 02140475 序号) 摘要:电能作为重要的能源,很大程度上的支撑着我国工业的发展以及人 民的日常生活。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空调在商业和民用建筑中的 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央空调成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能耗运行系统,在为 公众提供舒适环境的同时也花费了大量的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道路相悖。因 此,为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对中央 空调系统加以优化控制,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一种智能 模糊控制技术在中央空调节能控制中的技术优势,旨在促进先进的节能技术 在我国中央空调领域的普及与应用。 关键词:中央空调;智能模糊控制技术;节能控制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导致了其对生活质 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能源消耗的大幅度增加。据相关数据显 示,在众多能耗消耗中,我国的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在建筑 能源消耗中,采暖、空调和通风约占其中的50%~70%,而中央空调系统的总 能耗竟占其中的50%以上。因此,空调系统的节能对于降低整幢建筑的能耗 是非常关键的。而传统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反映速度较慢、滞后现象较为严 重,节能效果不理想。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智能化控制系统便应运 而生,本文主要对智能化控制系统中的模糊控制系统在中央空调节能控制中 的应用进行分析。 1 中央空调系统工作原理 1.1 空调制冷原理 中央空调制冷时,空调系统内置一种吸热介质--制冷剂(冷媒),制冷剂通 过膨胀阀节流后经室内机(蒸发器)内部蒸发气化,室内机风扇将冷风吹向 室内,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能,制冷剂通过管道回到压缩机吸气端,通过压 缩机的压缩,提高了冷媒的温度,在通过室外机(冷凝器)使制冷剂从汽化 状态转换为液化状态,在转换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量,通过室外机风扇 将热量排出,通过周而复始的循环,达到制冷的目的。

模糊控制的应用实例与分析资料讲解

模糊控制的应用实例 与分析

模糊控制的应用 学院实验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2011 年 9 月 20 日

在自动控制中,包括经典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控制器的综合设计都要建立在被控对象准确的数学模型(如微分方程等)的基础上,但是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很多系统的影响因素很多,十分复杂。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特别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下,模糊控制的诞生就显得意义重大,模糊控制不用建立数学模型,根据实际系统的输入输出的结果数据,参考现场操作人员的运行经验,就可对系统进行实时控制。模糊控制实际上是一种非线性控制,从属于智能控制的范畴。现代控制系统中的的控制能方便地解决工业领域常见的非线性、时变、在滞后、强耦合、变结构、结束条件苛刻等复杂问题。可编程控制器以其高可靠性、编程方便、耐恶劣环境、功能强大等特性很好地解决了工业控制领域普遍关心的可靠、安全、灵活、方便、经济等问题,这两者的结合,可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 所谓模糊控制,其定义是是以模糊数学作为理论基础,以人的控制经验作为控制的知识模型,以模糊集合、模糊语言变量以及模糊逻辑推理作为控制算法的一种控制。模糊控制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规则的控制,它直接采用语言型控制规则,出发点是 现场操作人员的控制经验或相关专家的知识,在设计中不需要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的数学模型,因而使得控制机理和策略易于接受与理解,设计简单,便于应用 (2)由工业过程的定性认识出发,比较容易建立语言控制规则,因而模糊控制 对那些数学模型难以获取,动态特性不易掌握或变化非常显著的对象非常适用。

模糊控制系统的应用

模糊控制系统的应用 模糊控制系统的应用 一、模糊控制系统的应用背景 模糊控制系统是以模糊集合论、模糊语言变量和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佃65年美国的扎德创立了模糊集合论,佃73年,他给出了模糊逻辑控制的定义和相关的定理。1974年英国的Mamdani首先用模糊控 制语句组成模糊控制器,并把它用于锅炉和蒸汽机的控制,在实验室获得成功,这一开拓性的工作标志着模糊控制论的诞生。 模糊控制系统主要是模拟人的思维、推理和判断的一种控制方法,它将人的经验、常识等用自然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建立一种适用于计算机处理的输入输出过程模型,是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从信息技术的观点来看,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从控制系统技术的观点来看,模糊控制是一种普遍的非线性特征域控制器。 相对传统控制,包括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模糊控制能避开对象的数学模型(如状态方程或传递函数等),它力图对人们关于某个控制问题的成功与失败和经验进行加工,总结出知识,从中提炼出控制规则,用一系列多维模糊条件语句构造系统的模糊语言变量模型,应用CRI等各类模糊推理方法,可以得到适合控制要求的控制量,可以说模糊控制是一种语言变量的控制。 模糊控制具有以下特点: (1)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规则的控制。它直接采用语言型控制规则,出发点是现场操作人员的控制经验或相关专家的知识,在设计中不需要建立被控对象的

精确数学模型,因而使得控制机理和策略易于接受与理解,设计简单,便于应用; (2)由工业过程的定性认识出发,比较容易建立语言控制规则,因而模糊控制对那些数学模型难以获取、动态特性不易掌握或变化非常显著的对象非常适用; (3)基于模型的控制算法及系统设计方法,由于出发点和性能指标的不同容易导致较大差异;但一个系统的语言控制规则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利用这些控制规律间的模糊连接,容易找到折中的选择,使控制效果优于常规控制器; (4)模糊控制算法是基于启发性的知识及语言决策规则设计的,这有利于模拟人工控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控制系统的适应能力,使之具有一定的智能水平; (5)模糊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强,干扰和参数变化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被大大减弱,尤其适合于非线性、时变及纯滞后系统的控制。 除此,模糊控制还有比较突出的两个优点: 第一,模糊控制在许多应用中可以有效且便捷地实现人的控制策略和经 验; 第二,模糊控制可以不需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即可实现较好的控制,这是因为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已隐含在模糊控制器输入、输出模糊集及模糊规则中。 模糊控制也有缺陷,主要表现在:1)精度不太高;2)自适应能力有限;3)易产生振荡现象。 二、模糊控制系统的现状 模糊控制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控制器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各类实际应用中,目前模糊控制已经应用在各个行业。各类模糊控制器也非常多,模糊控制器的研究一直是控制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关于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则是模糊控制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基本问题。目前已经出现了为实现模糊控制功能的各种集成电路芯片。开发模糊控制系统的软件工具也出现了不少。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1 ?与其它智能控制的结合或融合 模糊控制与其它智能控制的复合产生了多种控制方式方法。主要表现在:1)模糊PID控制器 模糊PID控制器的研究是将模糊技术与常规的PID控制算法相结合的一种控制方法,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模糊PID控制器是一种双模控制形式。这种改进的控制方法的出发点主要是消除模糊控制的系统稳态误差,利用PID控制器提高控制精度,消除误差,增加稳态控制性能。从PID控制角度出发,提出FI —PI、FI —PD、FI —PID三种形式的模糊控制器,并能运用各种方式得出模糊控制器中量化因子、比例因子同PID控制器的因子KP、KI、KD之间的关系式。对基于简单线性规则TS模型的模糊控制器进行了分析,指出这类模糊控制器是一种非线性增

模糊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

第8 章模糊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 8.1 倒立摆系统的T-S 模型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在工业过程控制、机器人控制、运载工具控制及家电产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章重点介绍几个例子。 本节课介绍基于T-S 模糊模型的倒立摆控制。 8.1.1 倒立摆系统概述 倒立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强耦合、多变量和不稳定的高阶系统,许多抽象的控制理论概念都可以通过倒立摆实验直观的表现出来,是控制理论教学的理想实验设备和进行控制理论研究的典型实验平台,也是新成果、新方法的验证平台,开发平台,一直受到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因此,从其肇始之日至今的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先后出现了形式各异的倒立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直线倒立摆、平面倒立摆、斜轨道和圆轨道倒立摆以及并行倒立摆。 (1) 直线倒立摆直线倒立摆是由可以沿直线导轨运动的小车以及一端铰接于小车之上的匀质长杆组成的系统,如图 1.1 所示。对于单级倒立摆和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已 经历了很长的历程,并且有很多控制成功的报道。在此基础上,三级倒立摆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不仅在系统仿真方面,而且在实物实验中,都出现了控制成功的范例。北京师范大学李洪兴教授分别于2001 年 6 月和2002 年8 月完成了四级倒立摆系统的仿真和实物实验,是目前世界上控制成功的多级倒立摆系统中级数最多的

(2) 平面倒立摆 如果小车在水平面内自由运动,即为二维倒立摆系统。图1.2是一种旋臂式 二维单级倒立摆的示意图:通过两个电机Ma 和Mb 分别控制后臂和前臂来控制摆 杆支点在水平面的自由运动,并进一步控制摆杆的平衡。其中①一④为4个测量 角度的位置传感器。还有一种小车式二维倒立摆:使用两个电机分别控制X 轴和 丫轴的运动,使得摆杆支点在水平面内自由运动,并进一步控制摆杆的平衡。 (3) 斜轨道和圆轨道倒立摆 如果小车运动轨迹不是水平的直线,而是在倾斜的轨道上或圆形的轨道上运 动,即为斜轨道或圆轨道的倒立摆系统。其中因斜轨道型二级倒立摆系统与实际 的控制问题模型相近,对其进行的研究也比较广泛。斜轨道二级倒立摆如图 1.3 所示,其轨道与水平方向成a 的夹角。图1.4为圆轨道单级倒立摆的示意图。电 机带动旋臂旋转,将摆杆的支点限制于以旋臂长度为半径的圆形轨道上, 并控制 倒立 摆的两级摆杆平衡 Mntx nr 胃线倒立摆

自适应模糊控制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进展

自适应模糊控制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进展 谢振华程江涛耿昌茂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航空军械系青岛 266041 ) 周德云 (西北工业大学西安 710072 ) [摘要] 综述了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性能提高三个基本问题的研究 ,简述了应用研究 ,最后对自适应模糊控制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性稳定性 1 引言 自从 L. A. Zadeh提出模糊集合论以来 ,基于该理论形成一门新的模糊系统理论学科 ,在控制、信号处理、模式识别、通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 ,有关模糊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 ,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应用和理论成果 ,与早期的模糊控制理论和应用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模糊控制理论成为智能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一般来讲 ,模糊控制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解决模糊控制中关于稳定性和鲁棒性分析、系统的设计方法 (包括规则的获取和优化、隶属函数的选取等 )、控制系统的性能 (稳态精度、抖动及积分饱和度等 )的提高等问题 ,这己成为模糊控制研究中的几个公认的基本问题。其中 ,稳定性和鲁棒性问题的研究最为热烈 ,从早期基于模糊控制器的“多值继电器”等价模型的描述函数分析法 ,扩展到相平面法、关系矩阵分析法、圆判据、L yapunov稳定性理论、超稳定理论、基于滑模控制器的比较法、模糊穴 -穴映射及数值稳定性分析方法等非线性理论方法。设计方法的研究也倍受关注 ,主要表现在对规则的在线学习和优化、隶属函数参数的优化修正等应用了多种思想 ,如最优控制的二次型性能指标、自适应、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思想。稳态性能的改善一直是模糊控制学者所关注。 围绕上述几个基本问题 ,出现了多变量模糊控制[1 ,2 ] 、模糊神经网络技术 [3 ] 、神经模糊技术 [4 ] 、自适应模糊控制 [5] 、模糊系统辨识[6 ] 等热点研究领域。在模糊控制理论与应用方面 ,日本学者取得了很大的成就[7] ,我国学者在这方面也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所有这些工作促进了模糊控制的理论和应用的快速发展。 本文拟对近几年自适应模糊控制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一总结 ,希望能从这一侧面反映其研究情况和发展动向。主要内容包括 :( 1 )稳定性分析问题的研究 ;( 2 )系统设计方法的研究 ;( 3)系统性能提高的研 究 ;( 4 )应用研究情况。 2 稳定性分析 众所周知 ,任何一个自动控制系统 ,首先必须是稳定的 ,否则这个系统就无法工作。因此 ,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 ,系统的稳定性研究占有重要的地位 ,模糊控制系统也是如此。由于模糊系统本质上的非线性和缺乏统一的系统描述 ,使得人们难以利用现有的控制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模糊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