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初,新自由主义学派向凯恩斯主义发起了挑战。这个学派的兴起给世界

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以至要想了解当今世界的垄断资本、南北关系以及全球化,都不能不对

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作深入的研究。一、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新自由主义是20世

纪3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西方经济学流派,它在50—60年代以后有较大发展,70年代

又有了更为迅速的发展。新自由主义发展到今天,不仅有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学说,弗里德

曼的货币主义学说,西德的社会市场经济学说,而且形成了拥有人力资本论、公共造反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主权经济学等)、供应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曾称为理性预期学派)

等在内的庞大阵营。新自由主义学派中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弗里德曼以及人力资本论的西奥

多·舒尔茨、公共造反学派的詹姆斯·布坎南、产权经济学的罗纳德·科斯、理性预期学派

的罗伯特·卢卡斯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新自由主义产生后一度遭到冷遇,20世纪70年

代以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卷土重来,其声势之大,影响之广,为过去所鲜见。按年代顺

序,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中,影响较大的分别有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

和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以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需要指出的是,新自由主义

学说中的新制度学派,在西方学术界影响并不很大,但却对中国经济学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

响。哈耶克的基本理论观点:哈耶克是当代新自由主义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家。该学派认为,

经济生活中的主体由一些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人构成,正是这样的个人对商品和劳务的主观

评价导致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经济达到最大化。哈耶克对奥地利学派的思想深信不疑,

对任何与经济自由不相符合的学说,予以坚决抨击。哈耶克认为,自由是一个最高的政治目

标,是追求文明社会的崇高目标和私人生活安全的保证。按照自由主义原则,应尽量运用自

发力,而尽量少用强制力量处理事物。他强调,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个人的“积

极性”只有在私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对私有财产进行限制和管理,用国家

干预代替市场作用,其结果不仅是效率的损失、个人“积极性”的受挫、资源配置的失调,

而且最后会走向“极权主义统治”,走向对个人的“奴役”。哈耶克把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都归结为极权主义。他认为,社会主义只是乌托邦,如果抛弃资本主义下的自由主义传统,

背离以市场经济原则为基础的自由选择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和纳粹主义“走着同一

条道路”,都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有自动调节的功能,如果

国家不进行干预,银行自动调节信用,生产过剩现象就会逐渐消失,经济就会复苏,反之,

不但萧条会持续下去,而且“自由”和“平等”也会统统丧失,因此国家的反危机措施有弊

无益。在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说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就是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影响

资源配置理论。哈耶克认为,在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中,借助于价格和工资的自由运动,每

个人按自己的收入进行选择,社会资源就能被安排到消费者最需要的部门中去,各个部门可

以自行建立协调的供求关系,从而实现高度而稳定的就业水平。所以,他认为竞争性的私有

制社会提供了个人自由的基本保证。关于“公平”或“平等”问题,哈耶克认为,如果采用

行政的、组织的手段强求“平等”,实行收入均等化,就是对市场秩序本身的破坏,不仅不会

公平,而且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只有个人的行动才可能是公正的。哈耶克的代表作是《通

“这是一本政治性的书”。书中表露了他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仇视。往奴役之路》。他坦言:

[!--empirenews.page--] 其实,哈耶克的理论并没有提出什么新东西。以构成哈耶克“理想

社会”框架的“自由”、“法治”、“财产私有”三条原则为例,他对自由放任的理解,没有超

过亚当·斯密;对“法治”的论述,没有突破德国的康德、斯泰因“法治主义”的理论框架;

至于“财产私有”的原则就更是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后一直尊奉的信条。哈耶克只不过

是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反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需要,而把这些资产阶级哲学、经济学、

社会学最基本的和核心的内容揉合在一起。哈耶克采取简单而机械的类比方法,无理地硬把

法西斯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混在一起,提出法西斯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其理由是三者都以经济计划为特征,而一切计划又必然以集权主义为基础。这种风马牛不相

及的逻辑,充分说明他的理论并不像他自己标榜的那样“客观”。像哈耶克这样把法西斯主义与社会主义等同起来,全面否定公有制和社会主义,极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即使在资产阶级学者中,也是“保守的”和“极右翼”的。因而他的理论在西方学术界和大学讲坛上并没有成为主流。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货币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个资产阶级保守主义经济学派。这个学派的领袖人物弗里德曼对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之后,主张政府干预、反对自由放任的凯恩斯学说迅速风靡西方经济学界,而自由主义经济学并没有销声匿迹。弗里德曼举起货币主义的旗帜,继续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笃信最为理想的经济制度应遵循自由市场的古老法则,因而成为经济学中自由放任思想不遗余力的鼓吹者和捍卫者。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是:(1)货币供应量对名义收入变动起决定作用。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物价变动和经济波动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经济活动发生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货币供应变动的不稳定性,因而,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是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的关键。货币供应量是政府能够控制的若干变量中的最合乎理想的一个变量,只要政府根据经济增长率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就可以保持物价稳定和“自然失业率”,经济就趋于均衡。(2)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通过价格机制而发生作用的。价格机制通过市场自发地起作用,最终总能使经济恢复均衡,因此,政府采取经济稳定政策是不必要的,只会造成不稳定。(3)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稳定性。也就是说,私人经济具有自动稳定和消除经济波动的能力。当私人经济处于稳定状态时,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应当是基本平衡的。只有当政府反复无常地变动货币增长率,不断打破货币供求的平衡时,才会破坏经济的稳定而导致经济动荡。因此,要严格控制货币供应的增长。(4)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种货币现象。也就是说,当货币供应量明显增长,其增长速度超过社会产品产量的增长速度时,通货膨胀就会发生。对一个政府来说,如果支出是用印制纸币和扩张信用(扩大银行信贷)的办法实施,就必然使货币增长率超过社会产品产量增长率,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最重要,货币的推动力是说明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通货膨胀纯粹是货币现象,因此,制止通货膨胀的惟一有效方法是限制货币数量的增长率。弗里德曼不像哈耶克那样否定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但他只把国家干预重点放在稳定货币供应增长率的政策上。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道路应转变方向,政府只扮演仲裁者和制度制定者的角色,消除干涉人们自由的过多的国家政策。他强调,由于政府的行为支配着经济周期中货币存量的变动,因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惟一地通过政府对货币供应的管理来加以调节。[!--empirenews.page--] 由上可知,弗里德曼建立现代货币理论的基本动机,是出于对“凯恩斯革命”由来已久的不满,出于对任何破坏自由市场机制的政府干预的反对。他对古老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信仰从不改变,他认为资本主义不[1][2][3][4][5]下一页仅能给人类带来无限积累的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它为人类自由提供了前提,保证人们充分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他的经济理论和主张都是以此为出发点,而以对付通货膨胀、反对政府干预为宗旨的。由于货币主义理论是以坚信私人经济内在稳定性为前提的,因而它鼓吹的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自然首先是维护私人垄断集团的利益的。正因为如此,在西方国家,那些全面、彻底推行货币主义政策的,往往是右翼政府或被抨击者所说的“富人的政府”。新古典宏观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界又一个新自由主义的重要学派发展起来,并引起了一场所谓“理性预期革命”,它就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试图彻底摧毁凯恩斯主义,结束凯恩斯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革命,进行对“凯恩斯革命”的“革命”。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理性预期”概念假定经济当事人是有理性的,他们以充分的信息为根据,对未来的经济形势进行理性预期。尽管各经济当事人由于种种原因,所获得的信息可能是不完全的、有限的,但是,经济当事人不论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是在同样的信息背景下预期未来,所以得出的预期结果是趋向一致的,而且与理论上的分析几乎没有差别。经济当事人对任何错误

会及时发现和调整,使预期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在这方面国家并不会比经济当事人做得更好。经济生活中是理性的经济当事人通过理性预期决策自己的行为,是一种理性在发挥作用。偶然的、一时的因素尽管会发生影响,但非常有限,如果夸大这种作用而借此进行国家干预,就是无视经济当事人的理性,无视经济当事人可以利用充分的信息来控制自身的经济行为。这样,新古典宏观经济得出了古典式的结论:国家不会比个人或企业做得更好,自由市场竞争机制仍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在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和工资具有充分的灵活性或伸缩性,可以不断自动调节供给和需求的平衡。这样,通过价格和工资的不断调整,把过剩的产品、劳动处理掉,保持市场出清。这一假设意味着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不存在超额供给,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可能性,失业都是自愿的,所以,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市场能自动达到供求均衡,达到产量和就业的最优状态。就是说,现实经济生活中有一个由具有灵活性的价格机制调节的自然率,不论现实经济中实际增长率如何偏离,自然率总会把经济拉回到它附近。既然自由市场制度可以通过具有灵活性的价格机制自动地把经济调节到它的自然率水平,那么,国家干预又有什么必要呢?同时,由于具有共同的信息环境,政府知道的经济当事人也知道,而且经济当事人对于自己的生产经营比政府知道得更多,相比之下,政府在预期方面并不比经济当事人具有什么优势。既然如此,国家干预经济又有什么依据呢?[!--empirenews.page--]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当事人是理性预期人,如果政府政策是有规则的、稳定的,便自然会在经济当事人的预期之中;如果政府政策是无规则的、随机的,那就会给经济当事人的预期带来错觉,给整个宏观经济造成混乱。但即使如此,无规则的、随机的政府政策也是可以预期的。因为平均说来理性人头脑中的模型是正确的,只要政府不是疯子,其行为总要有些依据,经济当事人就会摸清它的行为规律。这一假设暗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只有具有欺骗性才会有效,而理性的经济当事人不会长期上当受骗,所以,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也就是说,不论政府采取什么样干预经济的政策,经济当事人总能预期到政府的政策及其后果,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抵消政府政策的作用,使之归于无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主张“不变的规则”,认为不能预测的相机抉择是一种“干扰”因素,会使人产生错误的决策,引起浪费,因此必须坚决消除,实行一种使经济当事人能预期的稳定不变的政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只要厂商和工人对现行的价格总水平具有完全的信息,经济周期便可以消除。经济周期的原因必须从价格的波动和货币总量的波动中去找。价格波动有两种情况:一般物价波动和相对价格波动。一般物价波动为通货膨胀所致,从根本上说,是货币发行过多的国家货币政策所致。相对价格波动即原有的一些产品价格比例关系,因生产及消费等方面的复杂原因而引起的变化。货币供给的增加导致的是一般物价水平上涨,而不是相对价格水平上涨,所以对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而只有相对价格水平的上涨,才会给厂商带来更高的利润,从而刺激投资和就业的增加。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性的影响,经济当事人可能错把一般物价波动当作相对价格波动,导致决策错误。所以,如果政府在人们没有预期的情况下突然增加货币供给量,就有可能使厂商误以为有些是相对价格水平的上升,从而增加投资和对工人的雇佣,但过一段时期后,便会发现原来的预期是错误的,于是减少投资,解雇工人,使经济由“繁荣”进入“衰退”。由此得出结论,国家为调节经济采取的货币政策是不必要的。众所周知,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工资上涨与失业率关系的,它证实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矛盾,政府必须在失业和物价上涨之间做出选择。它通俗地反映了凯恩斯主义调节需求的根本要求,自1958年以来就是经济学界与政府部门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政策分析工具。但根据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分析,物价上涨是可以被工人预期的,再加之货币是“中性”的,所以货币对产量和就业不论何时都不会发生影响,于是,菲利普曲线表示的关系就成了被怀疑的对象。综合上述种种观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继斯密之后再次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国家是否具有比经济当事人做出更好的经济决策的优势?这就使人们开始从政府政策本身是可以被预期的这一认识出发,对

政府政策的效力产生了怀疑。二、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美国工业生产锐减了一半左右,倒退到1905~1906年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物——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了。[!--empirenews.page--] 凯恩斯对萨伊的“供给会给自己创造需求”的定律进行了全面批评,认为危机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他提出,对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需求决定供应、产量和就业水平,只要有需求,就能把所需要的商品生产出来。但资本主义经济中常常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而生产和消费的这种矛盾不能完全靠市场机制调节来解决,必须借助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来刺激和增加总需求。因此,他主张抛弃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由国家采取一系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人为地刺激总需求,以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凯恩斯主义自大危机后很快成为西方国家政府制订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直到60年代末,它对延缓经济危机的爆发、缩短危机持续时间和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确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政府长期持续地、力度愈来愈大地推行扩大财政支出、加速货币增长的扩张政策,却使得通货膨胀愈来愈严重。从60年代开始,凯恩斯主义调节经济的效果变得越来越小。本来,按照凯恩斯主义理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有一种反比关系,二者是彼消此长的;失业多一点,通货膨胀就可以少一点;通货膨胀多一点,失业就可以少一点。但是,1974~1975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联邦预算赤字达到战后最高水平,通货膨胀不断上升,工业生产却出现下降,失业率达到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释这种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经济停滞与高失业同时并存的“滞胀”现象,从而使凯恩斯经济学陷入不攻自破的境地。凯恩斯主义的“失灵”,引发了人们对自由放任的怀古情绪。弗里德曼等新自由上一页[1][2][3][4][5]下一页主义者抓住时机,使其理论得以迅速传播。同时垄断资本集团也需要弗里德曼等新自由主义者以新的理论和政策摆脱危机,缓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于是,现代货币主义以1973~1975年的“滞胀”式经济危机这一绝好机会为转折点,由小变大,由弱转强,并借英国保守党撒切尔首相和美国共和党里根总统的上台而登上了“政府经济学”的宝座。这样,新自由主义的思潮开始兴起了。新自由主义的兴起,还与新自由主义学者在理论界多年的不停拓展有一定关系。当经济学者纷纷皈依凯恩斯主义之时,美国仍然有一批学者不断运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开拓经济学的研究新领域,力图证明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普遍适应性。在多年的研究中,他们不断寻找凯恩斯主义的弱点,发起一次次挑战,逐渐积累了自己的力量。到70年代初,以芝加哥大学为中心形成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已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除了货币主义学派之外,还包括公共造反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人力资本论、产权经济学等学说体系。新自由主义的兴起,“新武装”起了很大作用。从根本上说,这就是对“经济人”假定的重新解释,即经济活动中的人,是“会计算、有创造性并能获取最大利益的人”,也就是“有理性”的人。根据经济人定义,新自由主义者用它来观察验证经济及种种非经济的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认为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不仅对经济活动起作用,而且对人类的其他一些活动同样起作用。政府并不是凌驾于自由的个人之上的“主人”。除了公民们意见一致的目标和理想外,国家不应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国家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公民的自由,国家是各自由人的共同意志的体现。这样,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更广阔的领域恢复了古典经济学的旧传统,使新古典经济学在新的条件下起死复生。[!--empirenews.page--]三、新自由主义对当代世界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以美国总统里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上台为标志,新自由主义登上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政治舞台。新自由主义为世界经济制定的方案有三个基本方面:第一,压低通货膨胀,从根本上控制财政预算赤字;第二,国家完全取消贸易壁垒,向跨国资本开放经济,实行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第三,对经济实行私有化和非调控化,同时使市场作用绝对化,国家职能最小化。不同国家将这三个基本方面分别加以具体实施。在发达国家,新自由主义具体实施的政策主要包括:紧缩货币供给,压低工资,抑制通货膨胀;解除政府部门对私人企

业的管制,减税刺激投资,削减社会福利支出和打击工会。在发展中国家和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新自由主义推行的政策主要是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领域,新自由主义最主要的主张就是全球化,概括地说就是解除对国际商品贸易、服务和资本流动的一切障碍,实现世界范围的自由贸易和自由资本流动。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在新自由主义的潮流中,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国家,不管它是长期还是短期,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生了严重的经济衰退,甚至萧条,只有美国似乎在实行新自由主义的供应学派政策后,经济有了相当发展。但如果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美国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后,实际也埋下了股市泡沫、私人部门债务膨胀、经济帐户赤字不断扩大等隐患。如果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从20世纪60年代末直到1995年以来,美国实质经济一直呈现持续滑坡的趋势。战后美国经济(非农业企业部门)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年份产出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 1948~1966 4.2 3.1 2.1 1966~1973 4.0 2.5 1.4 1973~1979 3.1 1.1 0.4 1979~1990 2.7 1.0 0.0 1990~1998 3.0 1.4 0.5 资料来源:1999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美国劳工统计局)上表显示,在最近一次经济周期中(1990~1998年)产出、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只比前两次经济周期(1973~1979、1979~1990)略快而已,远逊于战后“黄金时期”(1948~1966)的增长速度。美国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为什么在60年代以后大幅度下降呢?主要是因为60年代后期,美国改变了重视工业生产和社会基础部门的政策,转而实行新自由主义和“后工业社会”政策,各种金融投机和泡沫经济迅速出现并膨胀,导致从70年代初实质经济开始萎缩。我们仅以股市为例,看看泡沫经济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1945年到60年代初期,是美国战后重建和繁荣发展时期。一般而言,这段时期美国政府不鼓励投机,而是鼓励在基础设施、工业和农业领域进行投资。金融体系有真实的实物经济做强大后盾,金融利润主要产生于实物的制造和贸易。60年代中期,鼓励投资于生产部门和新技术的各项政策虽被逐步废除,但这时大多数美国人仍认为,如果不许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而只准许“市场力量”遵循货币收益最大化原则活动,工业经济就将不可避免走向崩溃。为了保持一个现代工业经济,政府必须把握投资的生产性导向,限制“市场力量”以牺牲公共长远利益为代价的短期利益行为。[!--empirenews.page--] 从60年代后期特别是里根上台以来,美国开始通过牺牲越来越多的实质经济来“喂饱”经济泡沫,并为泡沫的成长清除各种壁垒,使得世界货币和金融体系逐渐和实质经济隔断了。这样,即使统计过程完全真实,GNP和GDP与实质经济也关系不大了。本来,金融利润的真正来源是实质经济,金融体系本身并不产生利润,它只能将实质经济的财富据为己有,所以,流入金融泡沫的钱都是从实质经济中汲取的。但要维持金融泡沫繁荣,就要加快虚拟资本的积累程度,就需要中央银行提供大量的基础货币来支撑金融投机,否则泡沫就可能整体破灭。由于只有生产部门等实质经济创造真实价值,中央银行不断发行货币注入金融投机泡沫,就相当于对实质经济“征税”。中央银行注入金融投机的泡沫的货币越多,实质经济承担的各种“税负”就越重。这实际上是一个从实质经济掠夺营养维持泡沫成长的过程。所以,金融体系不断产生高额利润率的同时,美国实质经济却在萎缩,这就可能导致实质经济和金融体系走向崩溃。但是,美国经济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出现崩溃的迹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80年代以来日益扩大的经常帐户赤字。经常帐户主要包括贸易往来(商品进出口)和要素报酬往来(汇回本国的海外投资利润、利息)。国际收支帐户除经常帐户外还有资本帐户,资本帐户主要反映国际间资本流动,包括直接投资、政府和私人借款、证券投资。一般说来,经常帐户与资本帐户应当平衡。如果经常帐户顺差,就是资本帐户逆差即资本输出大于资本输入,而经常帐户逆差就是资本帐户顺差,即资本输入大于资本输出。美国常年有经常帐户赤字,相当于美国每年向世界其他国家借债,也等于一个世界性的政府每年实行全球赤字开支,这种做法部分抵销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所带来的世界总需求趋于萎缩的趋势,稳定了世界经济,使其不会很快垮掉。美国每年出现经常帐户赤字,意

味着每年有大量美元流向全世界。如果世界各国不用这些美元购买美国的商品和服务,或者美国没有能力把这些美元吸引回国的话,那么各国就会在外汇市场上抛售美元,导致美元贬值,并引起美国国内严重通货膨胀,甚至最后把美国经济拖垮。这种情况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是因为通过经常帐户赤字流向世界各国的美元,为不断高涨的美国股市所吸引,又被世界各国投回美国股市和其他资本市场。而且,这些流回的美元又促使美国股市的进一步高涨。这在表面上形成了一种顺畅的循环,实际上一旦美国股市难以为继,这个循环就会受阻。显而易见的一点是,要支持股市不断高涨,必须不断有新的货币投入股市,这样上一页[1][2][3][4][5]下一页,股市长期地、持续地超过GDP的增长速度上涨,实际就意味着货币供给增长速度不断地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最后很难避免实际部门发生通货膨胀。这时,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美国政府只能紧缩货币供给,提高利率,而这又会导致股市下跌和崩溃。美国股市一旦崩溃,必须引发资本外逃,美国及各国纷纷抛售美元,把投资转向以其他货币为计量单位的资产。这样美国政府就会陷入“两难”境地,因为为了缓解股市崩溃后的危机,需要增加政府开支和货币供给,但为了维护美元币值,抑制通货膨胀,又必须紧缩政府开支和减少货币供给。这使美国政府处境十分尴尬。[!--empirenews.page--] 更深层次的问题,一旦美国经济不再能起支撑世界经济总需求的作用,世界资本主义总需求不断萎缩的趋势就会表面化,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秩序就难以维持下去了。正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说:“现行的世界金融体系对整个世界的现存经济是一种危险。”一方面是物质生产的大幅度萎缩,另一方面是虚拟经济的恶性膨胀,这就是新自由主义给美国带来的恶果。(二)对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影响战后至70年代,由于冷战的需要,美国政府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取了支持西方各国发展的宽松态度,较少干涉各国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决策。日本为保护民族工业和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曾长期推行政府干预政策,美国当时也没有逼迫它立即取消政府干预和全面推行自由化。70年代,美国经济已大量地依赖日本和德国工业提供所需产品,日本大量工业企业在美国投资设厂,并准备将其工业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恰恰在这里,英美两国在撒切尔夫人和里根的共同领导下,开始“世界保守革命”,推行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英美两国操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达成了以恢复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政策、放弃政府干预和推行私有化为主线的所谓“华盛顿共识”。向世界各国推销“华盛顿共识”,成了西方提供新贷款的先决条件。日本、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重视工业生产、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始受到美国政府的阻挠。英美集团不断要求日本严格遵从所谓“自由市场”的游戏规则,制定日本金融市场自由化的计划,加快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为了阻止日本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工业投资,美国不惜采用政治手段相威胁,迫使日本政府取消对金融市场的管制,放任数千亿美元注入美国金融市场泡沫。80年代中期,美国提高了美元对日元的比价,不仅使落后国家更难以购买日本工业设备,而且确保了日本能够购买大量美国国债,不断向美国巨大的金融泡沫注入资本。随着日本取消了向世界其他地方工业投资项目,日本银行将大量资金投向国内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投资重点开始从生产和工业领域转移出去。1965年,日本150家最大银行的贷款中,仅有6%投向了金融、保险、房地产和服务行业等非生产领域。到1985年,贷款投向的比重则完全颠倒过来,至1990年生产领域贷款所占比重下降为25%,而非生产领域的贷款比重则上升37%,这种状况一直持续至今,导致了房地产泡沫,银行坏帐剧增。尽管日本银行已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冲销坏帐,但坏帐数量仍在继续增长。因为只有生产性贷款才能真正支持企业正常运转,挽救坏帐损失,银行体系不能增加生产性贷款,就不能阻止坏帐增长。这种情况的发生,完全是美英强迫日本政府取消金融市场管制的结果。新自由主义的浪潮使金融泡沫在全世界迅速膨胀起来。到80年代初,欧洲重视工业的潮流已被严重地削弱。在英美金融资本集团的压力下,德国银行放弃了银行体系以工业为导向的传统。德国工业界不得不放弃传统的以长期工业和基建项目促进经济发展的做法,转而拥护“自

由贸易”的政策。对于新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西方政治家和战略家深谙其弊端,但他们以新自由主义旗帜,以货币、资本和商品市场的自由化及对国有工业和基础设施的迅速私有化,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自由化、私有化的结果,使大多数政府控制其国内经济、金融活动的能力被大大削弱了,全球经济的金融泡沫更迅速、更大规模扩展开来。[!--empirenews.page--] (三)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以新自由主义为旗帜的全球化使自由化、私有化近年来席卷发展中国家,大大削弱了这些国家政府控制国内经济和金融活动的能力,民族独立、国家主权不断弱化。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正是在全球化的美好乐曲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力量遭到了致命的打击,从而为实现美国霸权主义的战略企图铺平道路。西方新自由主义者在发展中国家鼓吹“小政府、大社会”的理论,散布说管得最少,或什么都不管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用新自由主义理论影响和收买知识分子,使他们确信现代化就是西方化,就是自由化、私有化。美国垄断金融资本集团始终认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不利于培育投机暴利的金融市场,不利于维护美国在全球的政治经济支配地位。因此,尽管美国在50年代的“大政府”时代,经济波动大大减少,实现了低失业和企业低破产率,但他们仍不顾这一事实,编造国家干预有害无益的谎言,诱导发展中国家放弃国家干预特别是重视国有化、工业化、社会基础建设的政策。为了阻碍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美国政府不断利用自己的政治、经济实力迫使发展中国家减少贸易壁垒,开放本国市场,使得这些国家很难约束跨国公司和国际机构的活动,国家的产业政策难以实施,民族经济的自我发展、自我保护能力削弱,国家经济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回顾世界经济的发展史,不难发现,美国、德国和日本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曾长期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以高关税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同时坚决反对英国提出的“自由贸易主义”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成为强国后的国家总是企图把这一政策强加在别国身上,而自己从不实行。事实一再表明“自由市场福音”只是对落后国家的说教,美国坚持的原则是:美国不接受强制性的仲裁,是否属于美国内政的标准由美国自己决定,美国有随意违背国际法的特权。美国总是以不给予美元贷款相威胁,强迫发展中国家推行自由化经济改革,一些拉美和东南亚国家迫于这种压力,普通推行了自由化改革,削减政府开支和社会基础投资,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及金融和贸易的自由化,从而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国有企业私有化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大量民族私有企业被跨国公司收购,结果非国有化实际上变成了外国化,拉美国家80年代因此普遍陷入“停滞”,走过“失去的十年”。当代国际金融市场资本流量大,流动速度快,投机性强,特别是大量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和发展,转瞬之间可调动亿万资金,金融风险大大增强。在发达国家内对多事衍生工具的交易有一套系统完善的风险监管体系和办法,但国际金融市场对各种投资基金,在国际金融衍生市场、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炒作却无人监管。所以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上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必须增强自我保护能力。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诱使东南亚国家推行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取消政府对外国资本流动的政策管制,导致制造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比例下降,外债结构严重失衡。这时,外国投机资本乘机大量涌入,推动泡沫经济,形成房地产和证券市场的投机热潮,获利后大举撤资,造成货币金融市场暴跌,再趁火打劫全面廉价收购当地资产。这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趁向泰国提供贷款之际,要求泰国进一步推行自由化和国际化,建立金融衍生品市场并容许无限制的投机活动,使西方国家更有利地全面廉价控制了泰国经济。显而易见,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不是政府管制过多,而恰恰是政府放松了管制,过快地开放了金融和资本市场。正如[!--empirenews.page--]上一页[1][2][3][4][5]下一页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指出的:在没有相应加强金融监管(而即使在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也有很大难度)的情况下,过快开放金融市场是十分危险的。新自由主义推动的全球化大大带动了西方价值观的输出和传播。美国凭借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输出好莱坞的电影电视文化及美国价值观,对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和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如诺

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所说,使“人们都变得十分贪婪,一切朝钱看”,“松懈”了使社会得以存在的“群体忠诚感”。 20世纪80~90年代,南北差距由于新自由主义的推行而不断拉大,同时,大多数经济发展最成功的国家实际并未遵循“华盛顿共识”“推荐”使用的战略,而是摸索出了自己的道路。这使发展中国家开始认识到:自由市场理论不仅是具有辩护色彩的“庸俗理论”,而且是具有强烈的进攻色彩的理论,是为垄断资本牟取暴利的战略工具。 90年代初,苏联剧变,西方国家以推动改革为幌子,用提供贷款为诱饵,诱使这些国家采取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推行破坏性的休克疗法,结果这些国家无一例外地经历了物价飞涨,经济衰退和大量失业灾难,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崩溃。特别应当提出的是,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经济学界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极力向我国推销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许多新自由主义的观点在我国经济学界都有所表现,而这其中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影响最大,可以说,近十多年来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它在美国或其它西方国家的影响。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像“迷魂药”一样缰住了中国的一些经济学家,使他们误认为所有权或所有制的改革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迷信“产权神话”,陷入“一卖就灵”,“一私就灵”,“一股就灵”的误区,而将国企改革引入“国退民进”、一卖了之的歧途。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对中国改革产生了巨大的、难以估量的危害,这一点已经随着国企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难题,而为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四)新自由主义对全球化的影响最近几十年来,全球化获得迅速发展。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指高新科技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大幅度降低,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使整个世界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这并不能全面地反映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内涵。今日的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讲是资本的国际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扩张的集中表现。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是新自由主义,其推动者是西方大垄断资本及其所操纵的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中最主要的是跨国公司。如果没有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没有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全球化进程便不会有如此迅速的发展。跨国公司全球化生产和经营要求贸易和投资的开放体制;要求全球贸易规则的统一;要求全球交通通讯网络的标准化管理;要求各国开放金融市场等。所有这些要求,既不是世界市场,也不是一个国家所能提供或满足的。因此,超国家的国际管理机构的建立有其必然性。但是,这些国际机构建立的国际性标准,往往是以美国为首的、按发达国家利益为转移,要求各国政府实行西方式的经济政策。这种脱离各国实际的要求一旦全盘接受,带来的只能是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这样,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大大增加了。[!--empirenews.page--] 西方新自由主义者认为,面对全球化,民族经济、民族国家和国家主权趋于消亡,资本力量摆脱了民族国家和社会力量的控制,大部分世界经济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经济交易基本上不是在国家间进行,而是由跨国公司在全球内地行,在世界市场上竞争的不是国家,而是企业和公司,进行决策的不是国家,而是跨国公司,人类已开始生活在一个民族国家趋于消亡的“地球村”。所以,发展中国家已可以让渡主权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然而,现实并非新自由主义者宣传的那样,事实上,尽管国家的国际贸易主角的地位被跨国公司所取代,但在国际竞争中国家的作用不仅没有弱化,反面不断得到强化,国家仍旧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现实的世界市场中,西方发达国家彼此的争夺从未停止,美、日、欧之间的矛盾仍十分尖锐。这表明,今天进行竞争的首先仍是国家,而并非公司和企业。在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西方发达国家资本扩张的基础和最强有力的手段。西方新自由主义者鼓吹的将国家主权让渡于国际金融机构的论点,貌似推行市场自由化,实质上是图谋由西方发达国家担负起管理世界经济的任务,阻止发展中国家拥有保护自己市场的机制和手段。所以,有的西方学者也认为,世界贸易组织是市场帝国主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金融帝国主义。随着全球化的扩展,

贸易自由化理论还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占据主导地位,以WTO为代表的国际规则,会要求一切成员国向跨国公司开放市场。“市场决定论”和“民族经济消失论”会继续掩盖垄断资本和西方发达国家支配市场的事实。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不但没有导致更加自由的市场和稳定的经济发展,反而促进了市场特别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垄断化,大大加剧了实质经济与金融泡沫之间的矛盾,贫富之间的矛盾,南北之间的矛盾,使世界经济陷入混乱和无序状态。综上所述,尽管新自由主义理论当今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很广,但它却是一种把世界引入死胡同的理论,实践已经证明它是一种没有前途的理论,遵循新自由主义决不会有美好的未来。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地最大区别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最大区别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 ,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1.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就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包括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新兴的新古典综合.他们主张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后特别是60、70年代后出现的一股企图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伦敦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其基本理论观点主要是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 2.产生背景上,凯恩斯经济学是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西方经济由战后初期的繁荣阶段步入停滞膨胀阶段,凯恩斯主义主义无法解释.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最初作为一种口号由法国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达让逊提出,后来魁奈等人确认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支配着社会的发展.亚当·斯密宣扬“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对经济自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自由经济”思想是斯密整个经济学说的中心,李嘉图也阐明过同样的思想.经济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意识形态.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经济自由主义者并非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并非一概反对政府的作用,然而在绝大多数的案例中,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政府的干预过度了.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影响 2012-4-27 17:31:20 来源:人民论坛中旬刊(总第359期)作者:景思江【摘要】推崇自由市场机制和私人企业制度的优越性,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的全盘否定,以及强调弱化国家职能是新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借鉴和吸收新自由主义的合理主张,理性看待新自由主义的负面影响,对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市场化中国经济改革 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20、30年代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思潮,是古典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在20世纪新形势下的回归,它秉承自由主义原则,以反凯恩斯主义的面目出现和兴起。到20世纪7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从早期仅停留于理论层面的边缘性思潮,开始占据美英等国主流经济学地位。后来,以“华盛顿共识”为标志,新自由主义作为被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开始应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推动的全球化实践,成为20世纪后期最有影响的理论思潮之一。新自由主义流派众多,理论来源各有不同。推崇自由市场机制和私人企业制度的优越性,全盘否定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以及强调弱化国家的职能是其基本的经济和政治主张。在全球化背景下,新自由主义对许多国家的经济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评析新自由主义,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对新自由主义的借鉴与中国经济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渐趋深入,可以看到,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思路设计受到了来自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影响。诚然,在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新自由主义能够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价值。 首先,新自由主义对完善的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肯定具有积极意义。作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市场确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尽管新自由主义认为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是以私人企业制度为前提的,但撇开对市场机制作用的制度前提的强调,新自由主义对于完善的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肯定,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正是市场经济取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激发了中国经济的生机和活力。虽然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已经明晰,仍然有许多人对传统体制抱有幻想。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国家干预力度,以应对经济衰退。中国政府为应对危机,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和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作用,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的矛盾再次成为改革关注的焦点,以至于出现了关于“国进民退”和“再国有化”的争论。事实上,我们不能因为反危机的特殊性,来否定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甚至改变市场化改革方向。尽管中国经济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持续发展并取得了举世

新自由主义思想阐述及其对福利思想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思想阐述及其对福利思想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继承和延续了古典自由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思想内核,同时在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的福利思想。新自由主义三个代表人物,即哈耶克、弗里德曼、布坎南。 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政治和经济理念基础上的,可以说他的社会福利思想恰是其政治和经济理论的体现。他认为自由就是“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个或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性状态。”哈耶克指出,在社会经济领域引入一定程度的计划性是必须的,但是,这种计划性不能代替竞争占据资本主义经济调节手段中的主导地位。 哈耶克认为保障有两种,有限度的保障与绝对的保障。他还认为市场带来的资源分配和财富分配是公正和有效的,而任何人为的财富分配要求都会导致社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平等只能是机会平等,而非财富分配上的平等。对于养老制度,他认为政府因其政策不当造成的通货膨胀对养老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问题的解决不能通过强制性制度安排来解决。哈耶克区分了失业的不同类型及原因,他认为失业救济制度不仅无济于失业问题的解决,相反倒成为加剧失业的重要原因,因此他强烈反对全面的失业救济制度。哈耶克并不完全反对强制性保险。他认为,某些意外事件个人无法防范其后果,政府采取减轻灾祸的公共行动无疑是正当的,它与维护个人自由也无必然冲突。他认为,社会政策的主要目标应是为防止出现赤贫而提供适当保障,这种保障应在市场之外提供,竞争要自然进行而不受干扰。 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思想以其经济学和社会哲学为基础而产生,而他的经济学和社会哲学理论又以自由为出发点,倡导自由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珍视自由和权利。 弗里德曼十分重视自由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生活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政治自由意味着一个人不受其他人的强制性的压制,对自由最大的威胁是权利的集中,国家的最重要的职责是保护我们的自由。为了保护我们的自由,政府是必要的,通过政府这一工具,我们可以行使我们的自由,但是,由于权力集中在当权者手中,政府也有可能成为自由的威胁。首先应该限制政府职责的范围,其次必须分散政府权利。他强调指出,为了经济稳定和增长,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减少而不是增加政府的干预,政府必须采取措施,限制垄断程度和范围的发展。 弗里德曼的社会保障思想建立在他的收入分配主张基础上,认为,在一个自由市场的社会里,收入分配的直接的道德原则是,按照个人和他拥有的工具所生产的东西进行分配。然而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是弗里德曼关注的重要问题。他提出了解决贫困问题的负所得税主张。他认为,实行负所得税具有现行各种解决贫困问题的办法所不具备的优点,它是专门针对贫困问题的;它向个人提供最有用帮助即现金帮助;它具有一般性特点,可以代替现在已经实施的很多特殊措施;它明白地表示出社会所负担的费用;它在市场之外发生作用;如同其他缓和贫困的措施那样,它减少那些被帮助者自助的动机,但是却没有完全消除这种动机。 布坎南指出,古典经济学家本来就是把自己的研究称为“政治经济学”,这是一门研究交换的科学,涉及对交换过程的分析以及相应的制度和政策问题的研究。 布坎南主张的是一种立足于事前处置社会不平等、而不是事后弥补的福利思想。它是通过建立公正的比赛规则,来确保每一个人在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和努力

新自由主义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目录信息】 绪论 一、什么是政治思潮 二、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 三、学习当代西方政治思潮的意义 [思考题] 第一章自由主义 第一节自由主义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现代自由主义的发展脉络 一、现代自由主义的概况 二、现代自由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当代自由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当代自由主义的主要流派 二、当代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理论特征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对自由主义的评价 一、自由主义对中西方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自由主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保守主义 第一节保守主义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保守主义的发展脉络 一、保守主义的概况 二、保守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保守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保守主义的主要流派 二、保守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理论特征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对保守主义的评价 一、保守主义对中西方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保守主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社会民主主义 第一节社会民主主义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脉络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概况 二、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社会民主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民主主义的主要流派 二、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理论特征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民主主义的评价 一、社会民主主义对中西方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社会民主主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民族主义 第一节民族主义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民族主义的发展脉络 一、民族主义的概况 二、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 一、民族主义的主要流派 二、民族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理论特征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对民族主义的评价 一、民族主义对中西方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民族主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 第五章法西斯主义 第六章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七章生态主义 第八章女权主久 第九章后现代主义 参考书目 主要学术词汇、代表人物中英文对照 谈当代思潮之二: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 新保守主义最为鲜明的特征是反对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他们对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和政策,以及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进行了猛烈批评,认为现在的政府负担已经过重,主张政府不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让市场经济自己在那里运行。实际上,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阐发了古典自由主义的一些原则。他们对自由竟争的市场经济十分崇拜,把它完美化了、神秘化了,认为人们只要服从、顺从这种非人力的市场经济力量的规则,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好处。 新保守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了重要作用。新保守主义的出现,对英国、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国家纷纷采取以私有化、改革社会福利为主的一系列新保守主义的政策。其结果,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获得了新的发展。 新保守主义在理论上研究了一些重要问题:如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自由与平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在新保守主义看来,新自由主义注重了公平,但失去了自由和效率。它奉行的国家干预政策,力图调节人们收入的差距,得到结果平等,但反过来必然会危及机会平等和人们自由竟争的权利,影响生产效率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兴起 1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兴起、危害与替代 ——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视角及其评价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意识形态兴起的原因,它造成的诸多灾难性后果,以及它的可行性替代方案等,是近十多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争相探讨的问题。他们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尽管有的印着改良资本主义制度的“人道主义”的历史痕迹,有的在方法论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无疑丰富了世界人民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深刻认识,对我们科学认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实质及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 美国人诺姆·乔姆斯基在《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对新自由主义的内涵作了这样的概括:“‘新自由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亚当·斯密被认为是其创始人,该理论体系也被称为‘华盛顿共识’,包含了一些有关全球秩序方面的内容。”(《新自由主义与全球秩序》第3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所谓的“华盛顿共识”,用诺姆·乔姆斯基的话说,“指的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组织所制定,并由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实施——在经济脆弱的国家,这些理论经常用做严厉的结构调整方案。其基本原则简单地说就是: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私有化。”1990年,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的研究人员,以及拉美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研讨会,讨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拉美的经济调整和改革。会上,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约翰·威廉姆逊说,与会者在拉美国家已经采用和将要采用的十个政策工具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该共识包括压缩财政赤字、降低边际税率、实施利率市场化、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放松政府的管制等十个方面。约翰·威廉姆逊还认为,

自由主义在中国

自由主义在中国 引言 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其特色为追求发展、相信人类善良本性、以及拥护个人自治权,此外亦主张放宽及免除专制政权对个人的控制。更广泛的,自由主义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法律限制政府对权力的运用、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在现代社会,自由主义者支持以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为架构的自由民主制,有着开放而公平的选举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权利参与政治。【1】 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也是一种建立在自由与平等之上的世界观。前者是强调古典自由主义而后者更为明显的是在强调社会自由主义。自由主义者广泛支持的观点如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宗教自由、自由市场、民权、民主社会、世俗政府、国际合作等等,通常取决于他们对于自由主义原则的认识。 19世纪自由主义政府成立于欧洲国家,以及南美和北美。在这一时期,古典自由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主要对手是保守主义,但随后自由主义又面临着在意识形态方面新的对手的挑战,如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20世纪后,在欧洲和北美,建立福利国家成为自由主义扩张的新的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1978年改革开放引进市场经济模式后,也不得不面对自由主义所带来的问题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 自由主义中国转型市场经济新自由主义 正文: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经明确表达了个人的自由理想。18世纪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近代自由主义的发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自

由主义的状况发生了悄悄的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以保守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社会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却无力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在主要的西方国家,福利国家政策令人们失望,人们对自由主义的主张也丧失了信心,而且代之而起的“经济复兴计划”也未能尽如人意,保守主义的主张同样引起人们的怀疑。【2】 在1978年到1988年之间的十年时间里,英国政府面对自己所产生的独特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诸如缩减政府编制,对原有的税制进行改革,将部分国营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供应量、削减福利开支和增加工人工资等措施。这一些列措施所产生的效果保证了英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增长率稳定在3%左右。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失业率也不断的增长,而且人与人之间、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更是相对的扩大了,对于这种情况,英国政府也只能加强国家对于经济的干预,增加货币供应,同时降低存款利率,以这样的方法来遏制经济下滑的趋势。 美国政府在1982年之前也是坚定不移的一直执行着保守主义的经济政策,尽量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但是在保守主义政策的大背景下,各个领域不断浮现的社会经济问题不断的质疑着美国政府所采取保守主义政策的正确性。终于美国政府在1982年“中期选举”之后不得不增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3】,其具体措施跟英国几乎如出一辙,而且与英国相比较来说,美国的国会在政府开展干预行动的同时也是不断的通过相关的法案,以此来支持美国政府在此种情况下作出的干预行动。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4】提出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兴起,凯恩斯从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着重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普遍产生经济危机、以及失业率增高面临严重失业危机的原因。由于对于这些问题所做出的分析比较准确且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办法,凯恩斯主义逐渐被资本主义国家所普遍接受,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成为了比较主流的指导理论。而且凯恩斯主义中要在自由放任的政府和过度干预的政府之间寻找一条新的道路的主旨,也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不谋而合。 综上,自由主义在20世纪末的振兴是经过一系列西方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选择与沉淀的结果,与此同时,自由主义自身的理论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而且,随着自由主义指导下的西方资本主义重新焕发生机,自由主义自身也变得更加充满了活力。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的主流思潮之一,早在20世纪初就被引入了中国,但是当时的中国深陷战争的泥潭,对于自由主义的讨论就变得不再具有那么大的现实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内涵、缺陷及其合理借鉴与反思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内涵、缺陷及其合理借鉴与反思 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距今已五载有余,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仍未完全摆脱危机的泥淖,可见此次危机的影响范围之广、严重程度之深和持续时间之久。学界纷纷对危机的成因进行研究和剖析,西方主流学者普遍认为政府放松监管、信息不对称和银行高管贪婪或民众恐慌等因素是这场危机的主因; 而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则将危机的发生归因为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来新自由主义的盛行,特别是在此背景下金融业的过度扩张。相比之下,前一种分析尽管展现了一种就事论事的客观性,但难以触及问题的本质。美国经济学家大卫·科茨所言,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笔者也认同新自由主义才是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和本质原因。因此有必要对曾经拯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于“滞胀”困境且兴盛数十年的新自由主义进行深刻剖析与反思。 1 新自由主义: 兴于危机亦衰于危机 新自由主义是一种经济与政治哲学,它以反对国家和政府对经济的不必要干预、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作为重要的理论特征。20 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滞胀”问题,这使得当时引领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风骚三四十年的凯恩斯主义面临失语的尴尬境地。此时,经过对古典自由主义进行合理复归与有效修正的新自由主义乘势崛起,再次喧嚣起来。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和弗里德曼分别于 1974 年和1976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更是进一步推动了新自由主义的蔓延。而 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为摆脱国家经济的窘境,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先后将新自由主义的理论主张运用于国家政策。这不仅形成了名噪一时的“撒切尔经济学”和“里根经济学”,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新自由主义的兴盛,并使其逐渐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1990 年,一些国际组织和学者把新自由主义理论及政策系统化,形成“华盛顿共识”,并用于指导拉美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这标志着新自由主义达到了鼎盛状态。 当然,新自由主义不仅仅是基于“华盛顿共识”的一套包括开放市场、放松管制、私有化、全球化等在内的经济政策,它同时也是“一个有关更广泛的社会和政治领域的革命性变化的概念”,“旨在把市场价值和关系推广到更广阔的社会和政治系统”。 简言之,新自由主义不仅是一套倡导自由理念的经济政策,而且也是一种政治治理形式。如今,新自由主义不仅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主导模式和战略工具,而且日益被吹捧为一种世界观,几乎渗透到所有领域,从而逐渐被推崇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 历经三四十年的兴盛,面对 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之后国家经济复苏无力的局面,新自由主义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束手无策的无奈和遭人垢弊的尴尬境地。

如何看待西方新自由主义

如何看待西方新自由主义 每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都需要以某种理论作为指导,理论体现着这个国家特定的价值观念。近代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在承袭古希腊以来自由主义理念的基础上,把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改造成新自由主义并作为政治意识形态,进而成为这些国家对外推行全球私有化与自由化的重要支撑,试图把整个世界纳入由他们控制的全球体系,值得我们警惕。 一、新自由主义体现着资本主义文化精神 古希腊以来的个体自由一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基因,他们从个体自由出发推演出个人主义、私有化以及不受外在制约的纯粹市场化,试图打破一切所谓束缚自由的行为,并努力将这种市场化行为从一国拓展到全球。自由的这些秉性与以“资”为“本”的资本主义一拍即合,构成了资本主义的固有属性。坚守这些秉性的自由主义就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得以运行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可以说,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灵魂,资本尤其是金融资本主导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建设。表面上看,资本主义的发展似乎与新自由主义没有关系。其实,要想把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普照光”就必须寻求与这种精神相一致的政治经济理论。新自由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以最能体现资本主义精神的个性自由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复兴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为己任,以金融贸易投资自由化、价格市场化、经济全球化为手段,极力倡导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新自由主义敌视大政府,主张“政府失灵论”,反对国家干预,大肆推行有助于私有化、市场化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政策。新自由主义的这些思想正好契合了资本主义的原初精神,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念,必然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支持,左右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建设实践。 作为资本主义核心理念之一的新自由主义虽然契合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广泛支持,但它不符合其他国家的特性。比如,中国人也讲自由,强调“从心所欲”,但它不是欧洲人的那种外显的、个体自由,而是一种内省的、隐含着在对规矩认同的自由,中国人的“从心所欲”必须建立在“不逾矩”基础上,中国人的自由是通过“学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若干阶段后才逐步实现的,这些阶段蕴含着对集体规则的确立与认同,因而这样的自由不是一种任意的绝对自由。所以,中国的文化基因里并没有西方社会那种纯粹而抽象的个体自由观念。 二、新自由主义具有意识形态属性 新自由主义是上世纪初在反对凯恩斯主义以及社会民主主义中逐渐兴起的一种政治经济理论。尽管依据这一理论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仍然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但由于它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脉相承,因而逐渐成为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思想武器、政策指南及行动准则,体现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 新自由主义把“原子化”的个人主义作为理论前提,错误地认为个人自由的总和就能形成社会整体的自由,个人利益最大化必然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政府一旦干预经济不仅有悖于资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今天的世界正经历着一场潜移默化、史无前例的变革,从许多方面来看这场变革与以往都是极大不同的。今天的世界各样的文明同时并存,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场变革几乎对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和环境都产生了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开始复兴,作为广泛的现代历史进程现象,与新一轮资本全球化交织在一起。这些现象正在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人类的生存条件、文化传统和社会规则。新自由主义的实践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在中国“推销”他们自己感觉良好的政治制度,宣传在全球化过程中有助于自身特殊利益扩展的价值观念。作为拥有千年文明的东方古国,在新自由主义全球扩张的背景下,认清自身意识形态所面临的挑战,积极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显得重要。 一、新自由主义及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具有群体性、稳定性、历史性和渗透变化性等特点。这样的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在政权合法性、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形成的共识,并渗透在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领域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与思维方式,具有维护本国国体、政体的合法性,整合、动员、规范社会力量的巨大作用。因此,意识形态在国家各项生活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2.个人主义作为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同时又是个人主义的坚定捍卫者。它把个人自由、价值和利益置于最高位置,确立个人本位,并在此基础之上广泛强调自我选择、自我需求、自我控制以至于达到自认为的不受外界约束的拥有自我“完全支配权”的个人,可以说,没有什么比是否尊重个人自主这个标准更能判定自由主义的内核了。新自由主义高举的个人主义旗帜与其进一步倡导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主张紧密相关。尊重个人“自主权”、推崇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过分调节,是新自由主义在经济学理论中的核心主张和实践层面中的现实要求。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先行军”,没有个人“自主权”就没有自由主义,更没有自由主义的衍生。 3.新自由主义思潮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全球化浪潮和地区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所面临的外部条件更加复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

2009年3月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Mar.2009第21卷第2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 niversity of Posts and T elecommunications(Social Science)V ol.21 No.2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 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3 靳辉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西方价值观和各种思潮乘虚而入,就目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普世价值观等西方社会思潮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研究这些思潮,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 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8268(2009)022******* 一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如我们在改革之初所预期的那样,国民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国在30年里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刚刚结束的第29届奥运会就是一个充分的体现,最近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七”飞船,更显示了我们的力量。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很好地总结30年取得的宝贵经验和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经验和问题。我们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几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应该从理论上来总结这些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规律的认识。把以往的经验教训作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基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发展问题是世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自工业革命200多年以来,世界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上世纪70年代初,一些西方学者发表了多篇文章探讨这些问题,罗马俱乐部还提出了“增长的极限”,即这种发展已 ? 1 ? 3收稿日期:2008212216 作者简介:靳辉明(19342),男,山西侯马市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政治学科召集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副组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以及当代社会思潮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新自由主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影响

新自由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影响 张朋林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乌鲁木齐 830046)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都处于转型变革之中,采取何种思想进行改革成为争论的焦点。国内不少学者、专家甚至当权者都成为新自由主义的积极推崇者。鉴于此,深入研究新自由主义,剖析其本质,理性对待新自由主义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新自由主义本质的基础上,探讨了新自由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及应对新自由主义干扰的想法和建议,以期为科学理性对待新自由主义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当代中国;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的内涵及本质 要分析新自由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就必须对新自由主义的内涵、概念范畴及本质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一)新自由主义的内涵 新自由主义这个词是由奥伊根领导的弗莱堡大学学派创造出来的。人们一般把哈耶克的代表作《通往奴役之路》称为新自由主义的宪章。从广义上说,新自由主义是一个学派林立、思想理论庞杂的体系,国内外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新自由主义定义的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 诺姆·乔姆斯基认为,“‘新自由主义’,顾名思义,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亚当·斯密被认为是其创始人,该理论体系也称为‘华盛顿共识’,包含了一些有关全球秩序方面的内容。其基本原则简单地说就是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私有化。”① 何秉孟等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①诺姆·乔姆斯基.新自由主义与全球秩序[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3.

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且通过“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而著称于世;“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与推行,则是新自由主义从学术理论嬗变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和政治性纲领的主要标志。”① 顾钰民、伍山林和李其庆认为,“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潮,主要包括伦敦学派、供给学派、弗莱堡学派、公共选择学派、现代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伦敦学派是最彻底的自由主义,这一学派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自由主义学说的基本思想。”② 本文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实现全球扩张的思想工具,是资本主义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理论表现。它在经济上,否定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张私有化;在政治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主张多元化;在思想文化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主张自由化,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实现。 (二)新自由主义的本质 1.新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 虽然新自由主义学派林立,不同学派、不同时期对新自由主义的理解和阐述都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其共有的主要观点有: (1)崇尚私有制,反对公有制 在新自由主义者眼里,私有制是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人类历史上最完美的制度。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瑟斯指出,“一个社会要想继续存在下去,就离不财产的私有制。由于人们离不开社会,所以他们必须坚持私有制,以使他们的自身利益和所有人的利益不受损害。可以说,只有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才能继续存在。”③同时,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在私有制制度下,人们是自由的,产权是清晰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才能真正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新自由主义研究[J], 经济学家,2004(2):23-25. ②顾钰民、伍山林.保守的理念---新自由主义经济学[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126. ③(奥)路德维希·冯·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M].北京沖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61.

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

浅论新自由主义及其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概述 1、新自由主义的起源 自由主义是产生于17世纪英国的一种思潮,长期以来,它对经济思想、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都产生过很大影响。西方经济学中的自由主义又被称为经济自由 主义。西方学者将经济自由主义分为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在西方经济 学中,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与国家干预主义相对立的经 济自由主义。在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干预主义盛行时,新自由主义长期 处于非主流地位。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陷入“滞胀”——即“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出现危机以来,新自由主义从非主流地 位上升至主流地位。其主要理论流派的基本情况为:现代货币学派,代表人物 是密尔顿·弗里德曼;供给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阿瑟·拉弗、保罗·罗伯茨 等人;此外还有理性预期学派、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等。 2、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历了两次战后最深重的经济危机,整个西方经济长期 陷入“滞胀”,而凯恩斯主义者却提不出有效对策,从而使他们信奉的经济思 想陷入危机,走向衰落。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各种流派已经汇合成一股巨大 的潮流,准备迎接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和危机的挑战。伴随着里根和撒切尔的上 台和经济全球化,出现了新自由主义的兴起。西方经济学家也把这一现象叫做“新古典复兴”[2]。其原因分析起来有如下几点: 凯恩斯主义失灵: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是一种宏观经济理论,其实质是在资 本主义制度框架内,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以实现社会 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由于凯恩斯理论的宏观目标与微观基础存在着不可克 服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在70年代陷入"滞胀"型危机,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反对凯恩斯宏观理论的新自由主义就会抬头。美国经济学家大卫·M科茨从资 本主义经济结构变迁的角度,阐述了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他认为,“在20 世纪70年代,人们接受新自由主义是对那一时期经济不稳定的回应。公司利益集团认为凯恩斯的干预方法对其不再有利,必须寻找其他出路,并找到古典自 由主义,认为它至少可以为削减被看作是赢利障碍的政府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持续统治可以用世界资本主义竞争结构的变化加以解释。 世界资本主义竞争结构的变化形成了至今仍然发展着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殊 形式。资本主义这种变化了的竞争结构改变了大企业对于经济政策的政治立场,使大企业从国家管制资本主义的支持者变成反对者。” 经济全球化:如果说凯恩斯主义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 反映)是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内因,那么经济全球化则是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外因。两次能源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脆弱性,而要克服这种脆弱性就必须进行 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的整合和经济结构的调整。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

新自由主义的兴衰

新自由主义的兴衰 新自由主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成为西方经济的主导思想,而这三十年来,从最初的繁荣、盛行,经历了中期的备受质疑,和现今的摇摇欲坠、走向衰亡,一直伴随它的是批判和被批判的声音,这也似乎是每种经济理论发展的共性:伴随着一场经济危机诞生,扮演了救世主的形象,得到如潮的拥护;然后经历风风雨雨走向另一场经济危机,在一片批判声中销声匿迹。新自由主义的兴衰究竟是怎样的,它到底受到了什么样的评价? 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背景 1.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失败和理论缺陷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国家普遍陷入“滞胀”,即高通胀和经济增长停滞并存,而凯恩斯主义束手无策。一直站在凯恩斯主义对立面的新自由主义在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同时,提出解决经济“滞胀”的对策,影响不断扩大。 2.全球化的机遇 全球化进程加剧了大公司和大银行所而对的竞争压力,因为竞争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主导关系。它们所而临的竞争压力使它们急功近利,这促使它们支持任何减轻税负、放松管制、使其能够自由地与全球对手进行有效竞争的措施。虽然管制主义国家看起来符合大企业的利益,即它从长远来看更能有效地促进资本积累,但高度竞争的环境使大企业不能支持管制主义国家。1所以,全球化进程是新自由主义兴起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3.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进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资本的扩张拓展到了全球范围,资本不断追求剩余价值的本能使它迫切需要突破国内市场的狭隘界限,消除全球扩张中的国家主权、国家体制、民族等的障碍。新自由主义在国际问题上主张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适应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特别在1990 年“华盛顿共识”出笼后,新自由主义更加成为了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进行扩张及其制度安排的理论依据。所以,新自由主义的勃兴正是因为适应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的扩张。 二、新自由主义的特征 1.国内外市场上对商业和金融解除管制,资本自由流动; 2.以前由政府机构从事的服务业开始私有化; 3.政府不再积极管制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证低通胀而非低失业率; 4.社会性支付锐减; 5.下调商业税、削减富人税; 6.工商业和政府攻击工会,结果是资本完全统治劳动; 7.劳动市场上,短期契约和兼职工作合同逐渐取代长期契约; 8.公司内部引入市场化原则,以前从老员工内部选择CEO现在从外部CEO市场选择2 三、前期的辉煌 1大卫·科茨.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J].国外理论动态,2003,(9):9 2徐鹏庆.从本次金融危机看新自由资本主义危机[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49-50

2007年7月自考中国福利思想试题试卷真题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福利思想试题 课程代码:0028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亚里士多德阐述其“人类为了共同利益而组成社会”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利末记》 D.《社会通论》 2.文艺复兴运动中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念是() A.人文主义 B.神圣主义 C.自由主义 D.理性主义 3.在宗教改革中提出“预定论”观点的是() A.西塞罗 B.奥古斯丁 C.卡尔文 D.马丁·路德 4.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福利观念的基本特点是() A.自助观念 B.共同责任观念 C.国家福利观念 D.团体观念 5.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性著作《太阳城》的作者是() A.康帕内拉 B.纽曼 C.托马斯·莫尔 D.维尔托德 6.圣西门将其改造社会的理想蓝图称为() A.“新村” B.“实业体系” C.“弗兰克” D.“乌托邦” 7.温斯坦莱集中论述其“共和管理制度”的著作是() A.《日内瓦城》 B.《太阳城》 C.《我们》 D.《自由法》 8.提出建立共享共有、和谐自由的“大家庭联盟”的思想家是() A.奥斯特罗姆 B.斯图亚特 C.卡尔维斯基 D.魏特林

9.被称为“功利主义学说奠基人”的是() A.凯恩斯 B.弗里德曼 C.边沁 D.德拉莫里 10.根据穆勒的观点,下列领域中需要政府干预的是() A.商业交易 B.意识形态 C.婚姻与家庭 D.永久性契约 11.斯宾塞认为,幸福的第一要素是() A.行动自由 B.心灵解放 C.物质利益 D.精神生活 12.近代德国大学教育制度的奠基者是() A.德雷克斯勒 B.西斯蒙第 C.费尔巴哈 D.洪堡 13.西斯蒙第认为,创造财富的源泉是() A.劳动 B.地租 C.剩余价值 D.工资 1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 A.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主权国家与全球化之间的矛盾 15.马克思社会福利思想的核心内容集中体现在1875年发表的()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共产主义原理》 D.《哥达纲领批判》 16.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能反映当时的时代背景 B.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C.以服务于唤起和鼓动无产阶级进行革命为目标 D.强烈支持工人阶级提出的社会福利要求和主张 17.将“机会平等”视为自由的最主要内容的经济学家是() A.李斯特 B.霍布豪斯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及对当代世界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初,新自由主义学派向凯恩斯主义发起了挑战。这个学派的兴起给世界 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以至要想了解当今世界的垄断资本、南北关系以及全球化,都不能不对 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作深入的研究。一、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新自由主义是20世 纪3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西方经济学流派,它在50—60年代以后有较大发展,70年代 又有了更为迅速的发展。新自由主义发展到今天,不仅有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学说,弗里德 曼的货币主义学说,西德的社会市场经济学说,而且形成了拥有人力资本论、公共造反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主权经济学等)、供应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曾称为理性预期学派) 等在内的庞大阵营。新自由主义学派中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弗里德曼以及人力资本论的西奥 多·舒尔茨、公共造反学派的詹姆斯·布坎南、产权经济学的罗纳德·科斯、理性预期学派 的罗伯特·卢卡斯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新自由主义产生后一度遭到冷遇,20世纪70年 代以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卷土重来,其声势之大,影响之广,为过去所鲜见。按年代顺 序,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中,影响较大的分别有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 和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以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需要指出的是,新自由主义 学说中的新制度学派,在西方学术界影响并不很大,但却对中国经济学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 响。哈耶克的基本理论观点:哈耶克是当代新自由主义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家。该学派认为, 经济生活中的主体由一些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人构成,正是这样的个人对商品和劳务的主观 评价导致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经济达到最大化。哈耶克对奥地利学派的思想深信不疑, 对任何与经济自由不相符合的学说,予以坚决抨击。哈耶克认为,自由是一个最高的政治目 标,是追求文明社会的崇高目标和私人生活安全的保证。按照自由主义原则,应尽量运用自 发力,而尽量少用强制力量处理事物。他强调,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个人的“积 极性”只有在私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对私有财产进行限制和管理,用国家 干预代替市场作用,其结果不仅是效率的损失、个人“积极性”的受挫、资源配置的失调, 而且最后会走向“极权主义统治”,走向对个人的“奴役”。哈耶克把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都归结为极权主义。他认为,社会主义只是乌托邦,如果抛弃资本主义下的自由主义传统, 背离以市场经济原则为基础的自由选择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和纳粹主义“走着同一 条道路”,都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有自动调节的功能,如果 国家不进行干预,银行自动调节信用,生产过剩现象就会逐渐消失,经济就会复苏,反之, 不但萧条会持续下去,而且“自由”和“平等”也会统统丧失,因此国家的反危机措施有弊 无益。在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说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就是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影响 资源配置理论。哈耶克认为,在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中,借助于价格和工资的自由运动,每 个人按自己的收入进行选择,社会资源就能被安排到消费者最需要的部门中去,各个部门可 以自行建立协调的供求关系,从而实现高度而稳定的就业水平。所以,他认为竞争性的私有 制社会提供了个人自由的基本保证。关于“公平”或“平等”问题,哈耶克认为,如果采用 行政的、组织的手段强求“平等”,实行收入均等化,就是对市场秩序本身的破坏,不仅不会 公平,而且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只有个人的行动才可能是公正的。哈耶克的代表作是《通 “这是一本政治性的书”。书中表露了他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仇视。往奴役之路》。他坦言: [!--empirenews.page--] 其实,哈耶克的理论并没有提出什么新东西。以构成哈耶克“理想 社会”框架的“自由”、“法治”、“财产私有”三条原则为例,他对自由放任的理解,没有超 过亚当·斯密;对“法治”的论述,没有突破德国的康德、斯泰因“法治主义”的理论框架; 至于“财产私有”的原则就更是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后一直尊奉的信条。哈耶克只不过 是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反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需要,而把这些资产阶级哲学、经济学、 社会学最基本的和核心的内容揉合在一起。哈耶克采取简单而机械的类比方法,无理地硬把 法西斯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混在一起,提出法西斯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其理由是三者都以经济计划为特征,而一切计划又必然以集权主义为基础。这种风马牛不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