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中国换届选举

历届中国换届选举
历届中国换届选举

第一届(1954年——1959年)

毛泽东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国家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政务院)总理

第二届(1959年——1965年)

刘少奇为国家主席,宋庆龄、董必武为国家副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三届(1965年——1975年)

刘少奇为国家主席,宋庆龄、董必武为国家副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四届(1975年——1978年)

未设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五届(1978年——1983年)

未设国家主席,宋庆龄为国家名誉主席(1981年——1983年),叶剑英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华国锋为国务院总理

第六届(1983年——1988年)

李先念为国家主席,乌兰夫为国家副主席,彭真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紫阳为国务院总理

第七届(1988年——1993年)

杨尚昆为国家主席,王震为国家副主席,万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八届(1993年——1998年)

江泽民为国家主席,荣毅仁为国家副主席,乔石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九届(1998年——2003年)

江泽民为国家主席,胡锦涛为国家副主席,李鹏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

第十届(2003年——2008年3月)

胡锦涛为国家主席,曾庆红为国家副主席,吴邦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

第十一届(2008年3月——)

胡锦涛为国家主席,习近评为国家副主席,吴邦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

历届中央政府领导名单

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家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濳

政务院总理:周恩来

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陈云郭沫若黄炎培邓小平

总参谋长:徐向前

副总参谋长:聂荣臻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

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罗荣桓

全国政协主席:毛泽东

全国政协副主席: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

第一届中央政府(1954年9月27日-1959年4月27日)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家副主席:朱德

全国人大委员长:刘少奇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林彪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

李富春李先念聂荣臻

薄一波(1956年6月增补)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毛泽东(名誉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

第二届中央政府(1959年4月27日-1965年1月)

国家主席:刘少奇

国家副主席:宋庆龄董必武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林彪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

李富春李先念聂荣臻薄一波谭震林陆定一罗瑞卿习仲勋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毛泽东(名誉主席)

第三届中央政府(1965年1月-1975年1月)

国家主席:刘少奇(1968年10月在十二中全会上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并于1969年11月12日病逝)

国家副主席:宋庆龄董必武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林彪(1971年9月13日叛国,死亡),陈云邓小平贺龙(1969年6月9日病逝)陈毅(1972年1月6日病逝),柯庆施(1965年4月9日病逝)乌兰夫李富春(1975年1月9日病逝),李先念谭震林聂荣臻薄一波陆定一罗瑞卿陶铸(1969年11月病逝),谢富治(1972年3月26日病死)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毛泽东(名誉主席)

第四届中央政府(1975年1月-1978年3月)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1976年7月6日病逝)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1976年1月8日病逝),华国锋(1976年2月2日代理,4月7日正式任命)

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1976年4月7日被撤销,1977年7月16日恢复),张春桥(1976年10月6日被隔离审查),李先念陈锡联纪登奎华国锋陈永贵吴桂贤(女)王震余秋里,谷牧孙健

第五届中央政府(1978年3月-1983年6月)

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1981年5月16日当选,29日逝世)

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

国务院总理:华国锋

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纪登奎余秋里陈锡联耿飚陈永贵

方毅王震谷牧康世恩陈慕华(女),王任重(1978年12月26日上任),陈云薄一波姚依林(1979年7月1日上任),姬鹏飞(1979年9月13日上任),1980年4月16日会议后,赵紫阳、万里代替辞职的纪登奎、陈锡联,

1980年9月10日五届三次会议会议后,担任总理、副总理的有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

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耿飚方毅谷牧康世恩陈慕华(女)薄一波姚依林,姬鹏飞万里杨静仁张爱萍黄华

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

1982年5月4日会议后,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有:姚依林、万里。

第六届中央政府(1983年6月-1988年4月)

国家主席:李先念

国家副主席:乌兰夫

全国人大委员长:彭真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1987年11月辞职),李鹏(代理)

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姚依林李鹏田纪云,乔石(1986年4月12日增补)

全国政协主席:颖超邓

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

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

第七届中央政府(1988年4月-1993年3月)

国家主席:杨尚昆

国家副主席:王震(1993年3月12日逝世)

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

国务院总理:李鹏

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田纪云吴学谦,邹家华朱镕基(1991年4月9日增补)

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

第八届中央政府(1993年3月-1998年3月15日)

国家主席:江泽民

国家副主席:荣毅仁

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

国务院总理:李鹏

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钱其琛李岚清邹家华,吴邦国姜春云(1995年3月18日增补)全国政协主席:李瑞怀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

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

第九届中央政府(1998年3月16日-2003年3月14日)

国家主席:江泽民

国家副主席:胡锦涛

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钱其琛吴邦国温家宝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

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迟浩田,胡锦涛(1999年增补)

第十届中央政府(2003年3月15日-2008年)

国家主席:胡锦涛

国家副主席:曾庆红

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国务院副总理:黄菊(2007年6月2日病逝)吴仪(女)曾培炎回良玉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

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

第十一届中央政府(2008年3月——)

国家主席:胡锦涛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

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

中共中央历届领导集体(全集)

历届中央政府领导集体 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1日-1954年9月27日)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家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濳 政务院总理:周恩来 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陈云郭沫若黄炎培邓小平 总参谋长:徐向前 副总参谋长:聂荣臻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 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罗荣桓 全国政协主席:毛泽东 全国政协副主席: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家副主席:朱德 全国人大委员长:刘少奇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林彪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 李富春李先念聂荣臻 薄一波(1956年6月增补)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毛泽东(名誉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 国家主席:刘少奇 国家副主席:宋庆龄董必武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林彪彭德怀邓小平邓子恢贺龙陈毅乌兰夫 李富春李先念聂荣臻薄一波谭震林陆定一罗瑞卿习仲勋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毛泽东(名誉主席) 国家主席:刘少奇(1968年10月在十二中全会上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并于1969年11月12日病逝) 国家副主席:宋庆龄董必武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国务院副总理:林彪(1971年9月13日叛国,死亡),陈云邓小平贺龙(1969年6月9日病逝)陈毅(1972年1月6日病逝),柯庆施(1965年4月9日病逝)乌兰夫李富春(1975年1月9日病逝),李先念谭震林聂荣臻薄一波陆定一罗瑞卿陶铸(1969年11月病逝),谢富治(1972年3月26日病死) 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毛泽东(名誉主席) 未设国家主席 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1976年7月6日病逝)

历任安徽省委常委名单

历任安徽省委常委名单 【2014-15】 安徽省委常委中的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带编号的为候补委员) 2012年11月十八时: 张宝顺(50,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 斌(54,女,省委副书记、省长) 94沈素琍(女,1958)省委统战部长 127孙金龙(1962)省委副书记 十八及全国两会后: 张宝顺(50,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学军(52,省委副书记,省长) 94沈素琍(女,1958)省委统战部长 【127孙金龙(1962)省委副书记】 省委常委变动情况(2011年10月省党代会以来): 书记: 张宝顺(50,中委,书记) 副书记: 【李 斌(54,中委,女,省长,-13.03)】 王学军(52,中委,省长,13.03-)

【孙金龙(62,副书记,-13.04)】 李锦斌(58,副书记,13.04-) 常委: 【余欣荣(59,副省长,-12.03)】 徐立全(56,政法委书记) 王宾宜(56,纪委书记) 詹夏来(55,常务副省长) 【王 炯(64,组织部部长,-14.08)】 唐承沛(64,秘书长) 沈素琍(58,候补中委,统战部部长) 曹征海(60,宣传部长,12.06-) 宋海航(55,省军区政委) 陈树隆(62,副省长) 吴存荣(63,合肥市委书记) 邓向阳(61,组织部长,14.08-)自山东副省长历任省委常委名单: 书记 曾希圣1952.01—1962.02 李葆华1962.02—文革初 李德生1971.01—1974.12 宋佩璋1975.05—1977.06

万里1977.06—1980.03 张劲夫1980.03—1982.04 周子健1982.04—1983.03 黄璜1983.03—1986.04 李贵鲜1986.04—1988.04 卢荣景1988.04—1998.09 回良玉1998.09—2000.01 王太华2000.01—2004.12 去向:中宣部郭金龙2004.12—2007.12 去向:北京市长王金山2007.12—2010.05 去向:全国人大张宝顺2010.05— 副书记,省长 曾希圣1952.08—1955.03 黄岩1955.03—文革初 李德生1968.04—1974.12 宋佩璋1974.12—1978.01 万里1978.01—1979.12 张劲夫1979.12—1981.03 周子健1981.03—1983.04 王郁昭1983.04—1987.06 卢荣景1987.06—1988.02—1989.04 傅锡寿1989.04—1994.12

历届国家领导人名单

历届国家领导人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机构中的一种。自1954年开始设立。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它对外代表国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第六十二条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最多可连任两届,根据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必须是年满45周岁并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实践上则同时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以上的高级干部。宪法第三章第二节界定了主席的职责与义务。主席的主要权力包括,根据全国人大和其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和国务院其它组成人员、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动员令、授予国家勋章;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批准或废除与外国缔约等。 按宪法,主席职务仅仅是象征性的国家的元首。如果主席同时任别的职务,其实际权力则来自其他职务,自杨尚昆开始,国家主席一般都兼任中央军委主席或副主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如果国家主席出缺,由国家副主席继任;如果正副主席都出缺,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代理主席职位至新的国家正副主席人选产生为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设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此时只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一职;1954年国家主席的设立至1975年第二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撤消;自1975年国家主席在宪法上的缺位至1982

年第四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恢复;以及1982年至今国家主席制度的稳步发展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新中国建国初期到1954年,在国家机构体系中,没有设臵专门的国家主席,行使国家主席职权的国家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设主席1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6名,委员56名,秘书长1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和领导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工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不是国家元首,而只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过在实际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行使了一部分属于国家元首的职权。因此,在新中国建立至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就相当于国家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臵国家主席开始于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规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下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取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国家主席是政治体制中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既是国家的代表,又是国家的象征。同时第一部宪法还对国家主席的产生、任期、地位和职权等一系列问题予以明确的规定。 1954年至1965年,中国的国家主席制度基本上得到正常运转。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分别担任国家主席和副主席。1959年和1965年,刘少奇两次当选为国家主席。在1954年至1965年期间,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新中国历届领导人

新中国历届领导人 第一届(1954年——1959年)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政务院)总理 第二届(1959年——1965年)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三届(1965年——1975年)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四届(1975年——1978年)未设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五届(1978年——1983年)未设国家主席,叶剑英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华国峰为国务院总理 第六届(1983年——1988年)李先念为国家主席,彭真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紫阳为国务院总理 第七届(1988年——1993年)杨尚昆为国家主席,万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八届(1993年——1998年)江泽民为国家主席,乔石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九届(1998年——2003年)江泽民为国家主席,李鹏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 第十届(2003--2008年)胡锦涛为国家主席,吴邦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 中国共产党历任最高领导人(历任总书记/党最高领导人)

陈独秀1921年7月中共一大1922年7月中共二大周佛海代理书记{1921.8--9} 中央执委会委员长 陈独秀1922年7月中共二大1925年1月中共四大中央执委会总书记 陈独秀1925年1月中共四大1927年7月1927.5 中共五大称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27.7陈独秀被撤换。 张国焘1927年7月1927年8月八七会议主持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工作 瞿秋白1927年8月八七会议1928年7月中共六大中央临时政治局负责人 向忠发1928年7月中共六大1931年6月1930.9 前实权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宣传部长李立三掌握。 陈绍禹1931年6月1931年9月头衔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秦邦宪1931年9月1935年1月遵义会议秦邦宪接替1931年9月赴苏联任中共驻第三国际代表团长的 陈绍禹,成为中国共产党实际最高领导人。 张闻天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不久1943年3月张的头衔为负总责,毛泽东遵义会议上出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成为共产党实际最高领导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于任内去世,是中国最后一位终身制最高领导人。 华国锋1976年10月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华国锋是在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被追认为中共中央主席的。1981年6月去职。 胡耀邦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邓小平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实际最高领导人,1989年辞去最后一项职务——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1982年9月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198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胡耀邦在1987年1月辞职。

历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名单

历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名单 第一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1949.11~1955.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选举产生 书记:朱德 副书记:王从吾、安子文、钱瑛(1953年增补)。 委员:刘澜涛、谢觉哉、李葆华、刘景范、李涛、薛暮桥、梁华、冯乃超 第二届中央监察委员会 (1955.04~1969.04) 中共七届五中全会选举产生 书记:董必武 副书记:刘澜涛、谭政、王从吾、钱瑛、刘锡五。 常委:吴溉之、帅孟奇。 委员:李士英、徐立清、张鼎丞。 候补委员:王维刚、王翰、朱明、李景鹰、染国斌、龚子荣。 第三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1978.12~1982.0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 第一书记:陈云 第二书记:邓颖超 第三书记:胡耀邦 常务书记:黄克诚

副书记:王鹤寿、马国瑞、王从吾、刘顺元、张启龙、袁任远、章蕴、郭述申、李一氓、魏文伯、张策。 常委:马辉之、王建安、王维刚、方志纯、孔祥祯、帅孟奇、吕剑人、刘型、刘建章、刘澜涛、李士英、李楚离、张子意、武新宇、周杨、周伸英、唐天际、曹瑛、曹广化、阎秀峰、韩光、傅秋涛、曾湧泉。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平反了一大批在文革中被打倒或者靠边站的老干部,因一时无法安排党政领导,一般安排在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挂职。部分曾经身居高位的老干部安排在中纪委担任一定领导职务。于是,第三届中纪委有正副书记15个,其他常委23个,其他委员98个。是历届中纪委领导成员最多的一届。 第四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1982.09~1987.10) 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第一书记:陈云 第二书记:黄克诚(1985.09辞职) 常务书记:王鹤寿 书记:王从吾(1985.09辞职)、李昌(1985.09辞职)、马国瑞(1985.09辞职)、韩天石。 常委:李之琏、李正亭、韩光、蔡顺礼。 1985年9月中共第十二届五中全会同意 黄克诚、王从吾、李昌、马国瑞辞去中纪委领导职务。同时,增补王鹤寿任第二书记,韩光任常务书记,强国初、陈作霖任书记,包玉山、刘丽英、王德瑛、肖洪达、陈作霖、傅杰、强晓初任常委。 第五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1987.10~1992.10) 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 书记:乔石

中国历届常委

中共八大以来的历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八大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选举产生了第八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97人,候补中央委员73人; 政治局委员17人,政治局候补委员6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总书记邓小平;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总书记组成,共6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 可以看出,八大的中共中央主席和副主席为建国初期的中央书记处的五位书记,八大的政治局常委基本上是中共七大中央书记处的延续。 当时政治局常委的其他军政任职: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 刘少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周恩来――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朱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陈云――国务院副总理; 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8年5月25日,八届五中全会增选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林彪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作为党的第五位副主席,林彪在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六,在邓小平之前。此后,一直到“文革”前,政治局常委的人员和排位都没有变动。当时中央办公厅内部习惯称呼毛、刘、周、朱、陈、林、邓为“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1966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调整了中央领导成员:中央委员会主席仍为毛泽东,副主席只留林彪1人,对刘、周、朱、陈的副主席职务不再提及;政治局常委增加了陶铸、陈伯达、康生、李富春4人;新的排序为: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新的常委最显著的特点,一是身为“副统帅”的林彪地位急剧上升,从原来的第六位一下升到第二位;二是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国家主席)、朱德(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排名大幅度下降,分别从原来的第二、第四位降为第八、第九位;三是常委人数增至两位数,达到11人。这是中共党史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人数最多的一次。 新增加的政治局常委其他主要任职为: 陶铸――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宣部部长,中央文革小组顾问(1966年12月停职); 陈伯达――中央文革小组组长,中宣部顾问; 康生――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李富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 1967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的刘、邓、陶均被打倒,朱、陈、李也“靠边站”,实际只剩下毛、林、周、陈(伯达)、康5人。1968年10月,八届十二中全会错误地决定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并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九大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1512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九届中央委员会: 中央委员170人,候补中央委员109人; 政治局委员21人,政治局候补委员4人;

历届主席团名单

历届主席团名单 第一届主席团成员 主席:舒同 副主席:赵朴初沙孟海启功周而复林林陈叔亮朱丹 党的领导小组:朱丹陈叔亮佟韦 第二届主席团成员 名誉主席:舒同 主席:启功 副主席:周而复方去疾王学仲陆石沈鹏黄绮 秘书长:陆石佟韦(1990年12月任命) 副秘书长:刘艺权希军张虎(1990年12月任命) 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的临时领导小组(1987年4月中宣部、中国文联党组决定成立) 组长:佟韦 成员:刘艺权希军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1990年5月12日由中宣部、中国文联党组决定成立) 书记:邵宇 副书记:佟韦 成员:刘艺权希军张虎 第三届主席团成员 名誉主席:舒同启功 顾问:沙孟海周而复方去疾陆石黄绮谢冰岩董寿平武中奇康殷柳倩权希军欧阳中石(1992年8月17日增补) 主席:邵宇

代主席:沈鹏(1992年8月起) 副主席:王学仲李铎刘炳森刘艺佟韦 秘书长:谢云 副秘书长:张虎刘正成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 副书记:谢云 成员:沈鹏张虎 第四届主席团成员 名誉主席:启功 顾问:王学仲刘艺李铎佟韦谢云 主席:沈鹏 驻会副主席:张飙 副主席:申万胜朱关田旭宇刘炳森何应辉张海陈永正林岫周慧珺钟明善段成桂聂成文尉天池 秘书长:郭雅君 副秘书长:张虎刘正成张旭光吕如雄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 书记:张飙 副书记:张传凯郭雅君 成员:张旭光吕如雄 第五届主席团成员 名誉主席:沈鹏 主席:张海 副主席:申万胜、朱关田、旭宇、吴东民、吴善璋、何应辉、言公达、张业法、陈永正、邵秉仁、林岫、段成桂、聂成文、李兴安

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长青 副秘书长:陈洪武、戴志琪张旭光吕如雄白煦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 书记:赵长青 副书记:陈洪武 成员:张旭光吕如雄戴志祺谢泾廉 下属委员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委员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中国书法家协会权益保障委员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委员会、中国书法家协会装裱艺术委员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委员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中国书法家协会艺术开发委员会。 第六届主席团成员 名誉主席:沈鹏 顾问:王学仲、朱关田、旭宇、刘艺、李铎\佟韦(满族)、张飙、傅凯、陈永正、邵秉仁、林岫(女)、周慧珺(女)、钟明善、段成桂、尉天池、谢云 主席:张海 驻会副主席:赵长青 副主席:王家新、申万胜、苏士澍(满族)、吴东民、李兴安、吴善璋、何应辉、何其耶徒(蒙古族)、言恭达、张业法、张改琴(女)、陈振濂、高光耀赵长青、胡抗美、聂成文 秘书长:陈洪武 副秘书长:戴志琪潘文海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 书记:赵长青 副书记:陈洪武 成员:戴志祺潘文海朱孝天高艺文[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