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 举一反三 重叠问题

小学奥数 举一反三 重叠问题
小学奥数 举一反三 重叠问题

【例题1】六一儿童节,学校门口挂了一行彩旗。小张从前数起,红旗是第8面;从后数起,红旗是第10面。这行彩旗共多少面?

练习1:

1.小朋友排队做操,小明从前数起排在第4个,从后数起排在第7个。这队小朋友共有多少人?

2.学校组织看文艺演出,冬冬的座位从左数起是第12个,从右数起是第21个。这一行座位有多少个?

3.同学们排队去参观展览,无论从前数还是从后起起,李华都排在第8个。这一排共有多少个同学?

【例题2】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人数同样多。小明的位置从左数起是第4个,从右数起是第3个,从前数起是第5个,从后数起是第6个。做操的同学共有多少个?

练习2:

1.同学们排队跳舞,每行、每列人数同样多。小红的位置无论从前数从后数,从左数还是从右数起都是第4个。跳舞的共有多少人?

2.为庆祝“六一”,同学们排成每行人数相同的鲜花队,小华的位置从左数第2个,从右数第4个;从前数第3个,从后数第5个。鲜花队共多少人?

3.三(4)班排成每行人数相同的队伍入场参加校运动会,梅梅的位置从前数是第6个,从后数是第5个;从左数、从右数都是第3个。三(4)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例题3】把两块一样长的木板像下图这样钉在一起成了一块木板。如果这块钉在一起的木板长120厘米,中间重叠部分是16厘米,这两块木板各长多少厘米?

练习3:

1.把两段一样长的纸条粘合在一起,形成一段更长的纸条。这段更长的纸条长30厘米,中间重叠部分是6厘米,原来两段纸条各长多少厘米?

2.把两块一样长的木板钉在一起,钉成一块长35厘米的木板。中间重合部分长11厘米,这两块木板各长多少厘米?

3.两根木棍放在一起(如图),从头到尾共长66厘米,其

中一根木棍长48厘米,中间重叠部分长12厘米。另一根

木棍长多少厘米?

【例题4】一次数学测试,全班36人中,做对第一道聪明题的有21人,做对第二道聪明题的有18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道。问两道聪明题都做对的有几人?

练习4:

1.三(1)班有学生55人,每人至少参加赛跑和跳绳比赛中的一种。已知参加赛跑的有36人,参加跳绳的有38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几人?

2.两块木板各长75厘米,像下图这样钉成一块长130厘米的木板,中间重合部分是多少厘米?

3.三(5)班有42名同学,会下象棋的有21名同学,会下围棋的有17名,两种棋都不会的有10名。两种棋都会下的有多少名?

【例题5】三(1)班订《数学报》的有32人,订《阅读报》的有30人,两份报纸都订的有10人,全班每人至少订一种报纸。三(1)班有学生多少人?

练习5:

1.三(4)班做完语文作业的有37人,做完数学作业的有42人,两种作业都完成的有31人,每人至少完成一种作业。三(4)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2.两块木板各长90厘米,像下图这样钉成一块木板,中间重合部分是15厘米,这块钉在一起的木板总长多少厘米?

3.三年级有107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每人至少带一种。三年级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小朋友有多少人?

三年级奥数重叠问题》完整版

三年级奥数《重叠问 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九讲:重叠问题 【知识要点】: 三(1)班准备给参加班级绘画比赛的16位同学和参加朗读比赛的12位同学每人发一份纪念品,当中队长玲玲将28份纪念品发下去时,却多出5份,这是怎么回事?对了,因为有5位同学既参加了绘画比赛,又参加了朗读比赛,所以奖品就多出了5份。数学中,我们将这样的问题称为重叠问题。 解答重叠问题要用到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解答重叠问题的应用题,必须从条件入手进行认真的分析,有时还要画出图示,借助图形进行思考,找出哪些是重复的,重复了几次?明确求的是哪一部 分,从而找出解答方法。 【例1】六一儿童节,学校门口挂了一行彩旗。小张从前数起,红旗是第8面; 从后数起,红旗是第10面。这行彩旗共多少面?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下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从前数起红旗是第______面,从后数起是第______面,这样红旗就数了______次,重复了______次,所以这行彩旗共有[ ] +[ ]-[ ] =[ ]面。 【课堂反馈1】 1、小朋友排队做操,小明从前数起排在第4个,从后数起排在第7个。这队小朋友 共有多少人? 2、学校组织看文艺演出,冬冬的座位从左数起是第12个,从右数起是第21个。这 一行座位有多少个? 【例2】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人数同样多。小明的位置从左数起是第4个,从 右数起是第3个,从前数起是第5个,从后数起是第6个。做操的同学共有多少个?【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下图。 由图可看出: 小明的位置从左数第____个,从右数第____个,说明横行有[ ]+[ ]-[ ]=[ ]个人; 从前数第_____个,从后数第_____个,说明竖行有[ ]+[ ]-[ ]=[ ]人。 所以做操的同学共有:[ ]×[ ]=[ ]人。 【课堂反馈2】 1、同学们排队跳舞,每行、每列人数同样多。小红的位置无论从前数从后数,从左 数还是从右数起都是第4个。跳舞的共有多少人? 2、为庆祝“六一”,同学们排成每行人数相同的鲜花队,小华的位置从左数第2 个,从右数第4个;从前数第3个,从后数第5个。鲜花队共多少人?

小学奥数三 重叠问题

重叠问题简析 三(1)班准备给参加班级绘画比赛的16位同学和参加朗读比赛的12位同学每人发一份纪念品,当中队长玲玲将28份纪念品发下去时,却多出5份,这是怎么回事?对了,因为有5位同学既参加了绘画比赛,又参加了朗读比赛,所以奖品就多出了5份。 数学中,我们将这样的问题称为重叠问题。 解答重叠问题要用到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解答重叠问题的应用题,必须从条件入手进行认真的分析,有时还要画出图示,借助图形进行思考,找出哪些是重复的,重复了几次?明确求的是哪一部分,从而找出解答方法。 例题1六一儿童节,学校门口挂了一行彩旗。小张从前数起,红旗是第8面;从后数起,红旗是第10面。这行彩旗共多少面?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下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从前数起红旗是第8面,从后数起是第10面,这样红旗就数了两次,重复了一次,所以这行彩旗共有8+10-1=17面。 例题2 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人数同样多。小明的位置从左数起是第4个,从右数起是第3个,从前数起是第5个,从后数起是第6个。做操的同学共有多少个?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下图:

由图可看出:小明的位置从左数第4个,右数第3个,说明横行有4+3-1=6个人;从前数第5个,从后数第6个,说明竖行有5+6-1=10人,所以做操的同学共有:6×10=60人。 例题3把两块一样长的木板像下图这样钉在一起成了一块木板。如果这块钉在一起的木板长120厘米,中间重叠部分是16厘米,这两块木板各长多少厘米? 思路导航:把等长的两块木板的一端钉起来,钉在一起的长度就是重叠部分,重叠的部分是16厘米,所以这两块木板的总长度是120+16=136厘米,每块木板的长度是136÷2=68厘米。 例题4一次数学测试,全班36人中,做对第一道聪明题的有21人,做对第二道聪明题的有18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道。问两道聪明题都做对的有几人?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下图: 图中间重叠部分表示两道题都做对的人数,把做第一道题和做对第二道题的人数加起来得21+18=39人,这39人比全班总人数36多出了39-36=3人,这多出的3人既在做对第一题的人数中算过,也在做对第二道题的人数中算过,即表示两道题都做对的人数。 例题5三(1)班订《数学报》的有32人,订《阅读报》的有30人,两份报纸都订的有10人,全班每人至少订一种报纸。三(1)班有学生多少人?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下图: +

小学奥数教材举一反三六年级课程40讲全整理

修改整理加入目录,方便查用,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 目录 第1讲定义新运算 (3) 第2讲简便运算(一) (6) 第3讲简便运算(二) (9) 第4讲简便运算(三) (11) 第5讲简便运算(四) (14) 第6讲转化单位“1”(一) (17) 第7讲转化单位“1”(二) (19) 第8讲转化单位“1”(三) (22) 第9讲设数法解题 (25) 第10讲假设法解题(一) (28) 第11讲假设法解题(二) (31) 第12讲倒推法解题 (34) 第13讲代数法解题 (37) 第14讲比的应用(一) (40) 第15讲比的应用(二) (43) 第16讲用“组合法”解工程问题 (47) 第17讲浓度问题 (50) 第18讲面积计算(一) (54) 第19讲面积计算(二) (59) 第20讲面积计算 (64)

第二十一周抓“不变量”解题 (69) 第二十二周特殊工程问题 (71) 第二十三周周期工程问题 (75) 第二十四周比较大小 (83) 第二十五周最大最小问题 (87) 第26周加法、乘法原理 (90) 第27周表面积与体积(一) (92) 第28周表面积与体积(二) (101) 第二十九周抽屉原理(一) (104) 第三十周抽屉原理(二) (109) 第三十一周逻辑推理(一) (114) 第三十二周逻辑推理(二) (121) 第三十三周行程问题(一) (127) 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 (135) 第三十五周行程问题(三) (144) 第三十六周流水行船问题 (151) 第三十七周对策问题 (154) 第三十八周应用同余问题 (156) 第三十九周“牛吃草”问题 (158) 第四十周不定方程 (161)

三年级奥数-重叠问题

重叠问题 1、学校组织看文艺表演,冬冬的座位从左数是第7个,从右数是第10个,这一行座位有多少个? 2、为庆祝六一,小朋友们排成方形的鲜花队,无论从前、从后数,还是从左、从右数,李丽都在第5个,鲜花队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3、同学们排成方形的队伍跳集体舞,无论从前从后数,还是从左从右数,赵英都是第4个。跳集体舞的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4、三(5)班同学参加了音乐、美术这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已知参加音乐组的有32人,参加美术组的有30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10人。三(5)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5、三(1)班订《数学报》的有32人,订《语文报》的有30人,两份报纸都订的有10人,全班每人至少订一种报纸,三(1)班有学生多少人? 6、、三(1)班有学生55人,每人至少参加跳绳和踢毽子比赛的一种,已知参加跳绳的有36人,参加踢毽子的有38人。两项都参加的有几人? 7、三(5)班有42名同学,会下象棋的有21名同学,会下围棋的有17名同学,两种都不会的有10名同学。两种都会下的有多少名同学? 8、学校乐器队招收了42名新学员,其中会拉小提琴的有25名,会弹电子琴的有22名,两项都不会的有3名。两项都会的有多少名?

9、三(6)班有学生55人,参加学校绘画比赛的有20人,既参加绘画比赛又参加书法比赛的有12人,两项比赛没参加的有14人。参加书法比赛的有多少人? 10、乐器兴趣小组有42人其中会弹钢琴的有27人,既会弹钢琴又会弹古筝的有16人,两项都不会的只有1人。会弹古筝的有多少人? 11、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人数同样多。小明的位置从左数起是第4个,从右数起是第3个;从前数是第5个,从后数是第6个。做操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个? 12、三(4)班有学生56人,做对第一道思考题的有29人,做对第二道思考题的有27人,两道题都做错的有7人。两道思考题都做对的有几人?

小学奥数 容斥原理之重叠问题(二) 精选练习例题 含答案解析(附知识点拨及考点)

1. 了解容斥原理二量重叠和三量重叠的内容; 2. 掌握容斥原理的在组合计数等各个方面的应用. 一、两量重叠问题 在一些计数问题中,经常遇到有关集合元素个数的计算.求两个集合并集的元素的个数,不能简单地把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而要从两个集合个数之和中减去重复计算的元素个数,即减去交集的元素个数,用式子可表示成:A B A B A B =+-(其中符号“”读作“并”,相当于中文“和”或者“或”的意思;符号“”读作“交”,相当于中文“且”的意思.)则称这一公式为包含与排除原理,简称容斥原理.图示如下:A 表示小圆部分,B 表示大圆部分,C 表示大圆与小圆的公共部分,记为:A B ,即阴影面积.图示如下:A 表示小圆部分,B 表示大圆部分,C 表示大圆与小圆的公共部分,记为:A B ,即阴影面积. 包含与排除原理告诉我们,要计算两个集合A B 、的并集A B 的元素的个数,可分以下两步进行: 第一步:分别计算集合A B 、的元素个数,然后加起来,即先求A B +(意思是把A B 、的一切元素都“包含”进来,加在一起); 第二步:从上面的和中减去交集的元素个数,即减去C A B =(意思是“排除”了重复计算的元素个数). 二、三量重叠问题 A 类、B 类与C 类元素个数的总和A =类元素的个数B +类元素个数C +类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B 类的元素个数-既是B 类又是C 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C 类的元素个数+同时是A 类、B 类、C 类的元素个数.用符号表示为:A B C A B C A B B C A C A B C =++---+.图示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7-7-2.容斥原理之重叠问题(二) 1.先包含——A B + 重叠部分A B 计算了2次,多加了1次; A B A B +-1 A B 图中小圆表示A 的元素的个数,中圆表示B 的元素的个数, C 1.先包含:A B C ++ 重叠部分A B 、B C 、C A 重叠了2次, 多加了1次. 2.再排除:A B C A B B C A C ++--- A B C 3A B C ++-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六年级)1-20

第1讲 定义新运算 一、知识要点 定义新运算是指运用某种特殊符号来表示特定的意义,从而解答某些算式的一种运算。 解答定义新运算,关键是要正确地理解新定义的算式含义,然后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计算程序,将数值代入,转化为常规的四则运算算式进行计算。 定义新运算是一种人为的、临时性的运算形式,它使用的是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如:*、△、⊙等,这是与四则运算中的“+、-、×、÷”不同。 新定义的算式中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但它在没有转化前,是不适合于各种运算定律的。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假设a*b=(a+b)+(a-b),求13*5和13*(5*4)。 【思路导航】这题新运算被定义为:a*b 等于a 和b 两数之和加上两数之差。这里“*”就代表一种新运算。在定义新运算中同样规定了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因此,在13*(5*4)中,就要先算小括号里的(5*4)。 练习1: 1.将新运算“*”定义为:a*b=(a+b)×(a-b).。求27*9。 2.设a*b=a2+2b ,那么求10*6和5*(2*8)。 3.设a*b=3a -b ×1/2,求(25*12)*(10*5)。 【例题2】设p 、q 是两个数,规定:p △q=4×q-(p+q)÷2。求3△(4△6)。 【思路导航】根据定义先算4△6。在这里“△”是新的运算符号。 练习2: 1.设p 、q 是两个数,规定p △q =4×q -(p+q )÷2,求5△(6△4)。 2.设p 、q 是两个数,规定p △q =p2+(p -q )×2。求30△(5△3)。 3.设M 、N 是两个数,规定M*N =M/N+N/M ,求10*20-1/4。 【例题3】如果1*5=1+11+111+1111+11111,2*4=2+22+222+2222,3*3=3+33+333,4*2=4+44,那么7*4=________;210*2=________。 【思路导航】经过观察,可以发现本题的新运算“*”被定义为。因此

20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六年级)A版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A版 第10讲假设法解题(一) 一、知识要点 假设法解体的思考方法是先通过假设来改变题目的条件,然后再和已知条件配合推算。有些题目用假设法思考,能找到巧妙的解答思路。 运用假设法时,可以假设数量增加或减少,从而与已知条件产生联系;也可以假设某个量的分率与另一个量的分率一样,再根据乘法分配律求出这个分率对应的和,最后依据它与实际条件的矛盾求解。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甲、乙两数之和是185,已知甲数的1/4与乙数的1/5的和是42,求两数各是多少? 【思路导航】假设将题中“甲数的 1/4”、“乙数的1/5”与“和为42”同时扩大4倍,则变成了“甲数与乙数的4/5的和为168”,再用185减去168就是乙数的1/5。 解:乙:(185-42×4)÷(1-1/5×4)=85 答:甲数是100,乙数是85。 练习1: 1.甲、乙两人共有钱150元,甲的1/2与乙的1/10的钱数和是35元,求甲、乙两人各有多少元钱? 2.甲、乙两个消防队共有338人。抽调甲队人数的1/7,乙队人数的1/3,共抽调78人,甲、乙两个消防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3.海洋化肥厂计划第二季度生产一批化肥,已知四月份完成总数的1/3多50吨,五月份完成总数的2/5少70吨,还有420吨没完成,第二季度原计划生产多少吨? 【例题2】 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共250台。如果彩色电视机卖出1/9,则比黑白电视机多5台。问:两种电视机原来各有多少台? 【思路导航】从图中可以看出:假设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就和彩色电视机卖出 1/9后剩下的一样多。 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后,相当于彩色电视机的(1-1/9)= 8/9。 (250+5)÷(1+1-1/9)=135(台) 250-125=115(台) 答:彩色电视机原有135台,黑白电视机原有115台。 练习2: 1.姐妹俩养兔120只,如果姐姐卖掉1/7,还比妹妹多10只,姐姐和妹妹各养了多少只兔? 2.学校有篮球和足球共21个,篮球借出1/3后,比足球少1个,原来篮球和足球各有多少个? 3.小明甲养的鸡和鸭共有100只,如果将鸡卖掉1/20,还比鸭多17只,小明家原来养的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例题3】师傅与徒弟两人共加工零件105个,已知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3/8与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4/7的和为49个,师、徒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思路导航】假设师、徒两人都完成了4/7,一个能完成(105×4/7)=60个,和实际相差(60-49)=11个,这11个就是师傅完成将零件的3/8与完成加工零件的 4/7相差的个数。这样就可以求出师傅加工

小学奥数7-7-3 几何中的重叠问题.专项练习

1. 了解容斥原理二量重叠和三量重叠的内容; 2. 掌握容斥原理的在组合计数等各个方面的应用. 一、两量重叠问题 在一些计数问题中,经常遇到有关集合元素个数的计算.求两个集合并集的元素的个数,不能简单地把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而要从两个集合个数之和中减去重复计算的元素个数,即减去交集的元素个数,用式子可表示成:A B A B A B =+-(其中符号“”读作“并”,相当于中文“和”或者“或”的意思;符号“”读作“交”,相当于中文“且”的意思.)则称这一公式为包含与排除原理,简称容斥原理.图示如下:A 表示小圆部分,B 表示大圆部分,C 表示大圆与小圆的公共部分,记为:A B ,即阴影面积.图示如下:A 表示小圆部分,B 表示大圆部分,C 表示大圆与小圆的公共部分,记为:A B ,即阴影面积. 包含与排除原理告诉我们,要计算两个集合A B 、的并集A B 的元素的个数,可分以下两步进行: 第一步:分别计算集合A B 、的元素个数,然后加起来,即先求A B +(意思是把A B 、的一 切元素都“包含”进来,加在一起); 第二步:从上面的和中减去交集的元素个数,即减去C A B =(意思是“排除”了重复计算的元素个数). 二、三量重叠问题 A 类、 B 类与 C 类元素个数的总和A =类元素的个数B +类元素个数C +类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B 类的元素个数-既是B 类又是C 类的元素个数-既是A 类又是C 类的元素个数+同时是A 类、B 类、C 类的元素个数.用符号表示为:A B C A B C A B B C A C A B C =++---+.图示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7-7-3.几何中的重叠问题 1.先包含——A B + 重叠部分A B 计算了2次,多加了1次; 2.再排除——A B A B +- 把多加了1次的重叠部分A B 减去.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六年级(全)

第一周 定义新运算 专题简析: 定义新运算是指运用某种特殊符号来表示特定的意义,从而解答某些特殊算式的一种运算。 解答定义新运算,关键是要正确地理解新定义的算式含义,然后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计算程序,将数值代入,转化为常规的四则运算算式进行计算。 定义新运算是一种人为的、临时性的运算形式,它使用的是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如:*、等,这是与四则运算中的“?、#、*、·”不同的。 新定义的算式中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但它在没有转化前,是不适合于各种运算定律的。 例题1。 假设a*b=(a+b)+(a-b),求13*5和13*(5*4)。 13*5=(13+5)+(13-5)=18+8=26 5*4=(5+4)+(5-4)=10 13*(5*4)=13*10=(13+10)+(13-10)=26 练习1 1..将新运算“*”定义为:a*b=(a+b)×(a-b).求27*9。 2.设a*b=a 2 +2b ,那么求10*6和5*(2*8)。 3.设a*b=3a -1 2 ×b ,求(25*12)*(10*5)。 例题2。 设p 、q 是两个数,规定:p △q=4×q-(p+q)÷2。求3△(4△6). 3△(4△6). =3△【4×6-(4+6)÷2】 =3△19 =4×19-(3+19)÷2 =76-11 =65 练习2 1. 设p 、q 是两个数,规定p △q =4×q -(p+q )÷2,求5△(6△4)。 2. 设p 、q 是两个数,规定p △q =p 2 +(p -q )×2。求30△(5△3)。 3. 设M 、N 是两个数,规定M*N =M N +N M ,求10*20-14 。 例题3。 如果1*5=1+11+111+1111+11111,2*4=2+22+222+2222,3*3=3+33+333,4*2=4+44。那么7*4=?,210*2=? 7*4=7+77+777+7777=8638 210*2=210+210210=210420

三年级奥数重叠问题

三年级奥数重叠问题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重叠问题 解答重叠问题要用到数学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解答重叠问题的应用题时,必须要从条件入手认真的分析,有时还要画出示意图,借助图形去思考,找出哪些是重复的,重复了几次明确求得是哪部分,从而找出解题的方法。 1.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人数同样多。小明的位置从左数是第4个,从右面数是第3个,从前面数是第5个,从后面数是第6个。做操的同学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排队跳舞,每行、每列人数同样多。小红的位置无论从前数,从后数,从左数,从右边数都是第3个。共有多少个同学跳舞 3.为庆祝六一,同学们排成每行人数相同的鲜花队。小华的位置是从左数第2个,从右数是第4个,从前数是第3个,从后数是第5个。鲜花队共有多少人 4.三(4)班排成每行人数相同的队伍参加学校运动会。梅梅的位置是从前数是第6个,从后数是第5个,从左数、从右数都是第3个。三(4)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5.把两块同样长的模板如下图这样钉在一起,使其成为了一块木板。如果这块钉在一起的木板长120厘米,中间重叠部分的长度是16厘米。这两块木板各长多少厘米 6.把两段一样长的纸条黏在一起,使其成为一段更长的纸条。这段更长的纸条长30厘米,中间重叠部分的长度是6厘米。原来两段纸条各长多少厘米

7.把两块同样长的木板钉在一起,钉成一块长35厘米的木板,中间重叠部分长11厘米。这两块木板各长多少厘米 8.学校进行大扫除,由于鸡毛掸子不够长,为了能够掸掉灰尘,小明想了一个好办法,将鸡毛掸子和木棒绑在一起,使其从头到尾共长180厘米,其中鸡毛掸子长85厘米,鸡毛掸子与木棒重叠部分长20厘米。木棒有多长 9.一次数学测试,全班36人中做对一道题的有21人,做对两道题的有18人,没人至少做对了一道题。两道题都做对的有几人 10.三(1)班有学生55人,每人至少参加赛跑和跳绳比赛中的一项比赛。已知参加赛跑的学生有36人,参加跳绳的学生有38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有几人 11.两块相同的木板各长75厘米,钉成了一块长130厘米的木板。中间重合部分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12.三(5)班有42名同学,会下象棋的同学有21名,会下围棋的同学有17名,两种棋都不会下的同学有10名。两种都会下的同学有多少名 13.三(1)班订《数学报》的学生有32人,订《阅读报》的学生有30人,两种报纸都订的学生有10人,全班学生没人至少订了一种报纸。三(1)班有学生多少人 14.三(4)班做完语文作业的学生有37人,做完数学作业的学生有42人,两种作业都做完的学生有31人,没人至少做完一种作业。三(4)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15.两块木板各长90厘米,如下图这样钉成一块木板,中间重合部分的长度是15厘米。这块钉在一起的木板总长度是多少厘米

小学奥数专题-重叠问题(精华版)

小学奥数重叠问题专题 日常生活或数学问题中,在把一些数据按照某个标准分类时,常常出现其中的一部分数据同时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类别,这样在计算总数时就会出现重复计算的情况,这类问题就叫做重叠问题。 重叠问题中涉及到的容斥原理是奥数的四大原理之一,是奥数重要知识点。学生学习奥数,一定要掌握容斥原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解决重叠的方法。 1. 解答重叠问题要用到数学中一个重要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2. 解答重叠问题的应用题,必须从条件入手进行认真的分析,有时还要画出图示,借助图形进行思考,找出哪些是重复的,重复了几次。明确需要要求的是哪一部分,从而找出解答方法。 3.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部代表集合和集合之间的关系。这种图称为韦恩图(也叫文氏图)。 4. 解答重叠问题的常用方法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有重复包含的几个计数部分加起来,再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元素的个数,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不重复。这个原理叫做包含与排斥原理,也叫容斥原理。 5. 容斥原理1:如果被计数的对象,被分为A、B两大类,则:被计数对象的总个数=A 类元素的个数+B类元素的个数-同时属于A类和B类的元素个数。 . .

容斥原理2:如果被计数的对象,被分为A、B、C三大类,则:被计数对象的总个数=A类元素的个数+B类元素的个数+C类元素的个数-同时属于A类和B类元素的个数-同时属于A类和C类元素个数-同时属于B类和C类元素个数+同时属于A类、B类、C类元素个数。 . .

一、重叠问题之长度: (1)拼接(对接) (2)搭接 (3)打结 题目1:(搭接正问题:求总长度) 把两段同样是20厘米长的纸条粘合在一起,形成一段更长的纸条。中间重叠的部分是6厘米,粘好的纸条长多少厘米? 题目2:(搭接反问题一:等长搭接,求原来长度) 把两段一样长的纸条粘合在一起,形成一段更长的纸条。这段更长的纸条长30厘米,中间重叠的部分是6厘米,原来两条纸条各长多少厘米? 题目3:(搭接反问题一:不等长搭接,求原来长度) 两根木棍放在一起,从头到尾共长66厘米,其中一根木棍长48厘米,中间重叠部分长12厘米。另一根木棍长是多少厘米? 题目4:(搭接反问题二:求粘合长度,或重叠长度) 把两段同样是15厘米长的纸条粘合在一起,形成一段24厘米长的纸条,请问中间粘合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 .

小学奥数六年级举一反三6-10答案改良精编版

第六周 转化单位“1”(一) 专题简析: 把不同的数量当作单位“1”,得到的分率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 如果甲是乙的a b ,乙是丙的c d ,则甲是丙的ac bd ;如果甲是乙的a b ,则乙是甲的b a ;如果甲的a b 等于乙的c d , 则甲是乙的c d ÷a b =bc ad ,乙是甲的a b ÷a b =ad bc 。 例题1。 乙数是甲数的23 ,丙数是乙数的4 5 ,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23 ×45 =8 15 练习1 1. 乙数是甲数的34 ,丙数是乙数的3 5 ,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2. 一根管子,第一次截去全长的14 ,第二次截去余下的1 2 ,两次共截去全长的几分之几? 3. 一个旅客从甲城坐火车到乙城,火车行了全程的一半时旅客睡着了。他醒来时,发现剩下的路程是他睡着前所行路程的1 4 。想一想,剩下的路程是全程的几分之几?他睡着时火车行了全程的几分之几? 练1 1、 =920 2、 =58 3、 =18 =3 8 例题2。 修一条8000米的水渠,第一周修了全长的14 ,第二周修的相当于第一周的4 5 ,第二周修了多少米? 解一:8000×14 ×4 5 =1600(米) 解二:8000×(14 ×4 5 )=1600(米) 答:第二周修了1600米。 练习2 用两种方法解答下面各题: 1. 一堆黄沙30吨,第一次用去总数的15 ,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11 4 倍,第二次用去黄沙多少吨? 2. 大象可活80年,马的寿命是大象的12 ,长颈鹿的寿命是马的7 8 ,长颈鹿可活多少年? 3. 仓库里有化肥30吨,第一次取出总数的15 ,第二次取出余下的1 3 ,第二次取出多少吨? 练2 1、 =7.5(吨) 2、 =35(年) 3、 =8吨 例题3。 晶晶三天看完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4 ,第二天看了余下的2 5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了15页,这本 书共有多少页? 解: 15÷【(1-14 )×25 - 1 4 】=300(页)

三年级奥数重叠问题教案

三年级奥数重叠问题教 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第三次课重叠问题 一.历史回顾 (1)脑筋急转弯: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一起去动物园游玩, 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园了,这是为什么 (2)某校三(1)班一起去上海世博园旅游,以下是团体预约名单: 去中国馆林??洁王江杨明丁一刘方 去台湾馆叶子于丽林西林??洁何冰杨明 数一数,一共有几位学生参加 二.新手上路 解答重叠问题时要用到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的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另外,必须从条件入手认真分析,有时可以根据条件画一画图来帮助我们思考,找出哪些是重复的,重复了几次明确求的是哪一部分,从而找出解题的方法。 例1:小朋友排队做操,小明从前数起排在第4个,从后数起排在第7个。这队小朋友共有多少人

○○○●○○○○○○ 如图得出以下算式:4+7-1 = 10(人) 例2:同学们排队跳舞,每行、每列人数同样多。小红的位置无论从前数从后数,从左数还是从右数起都是第4个。跳舞的共有多少人 每排(列)有:(人) 共有:7×7 =49(人) 例3:把两段一样长的纸条粘合在一起,形成一段更长的纸条。这段更长的纸条长30厘米,中间重叠部分是6厘米,原来两段纸条各长多少厘米 (30+6)÷2 = 18(厘米) 答:原来两段纸条各长18厘米。 例4:三(1)班有学生55人,每人至少参加跳绳和踢毽子比赛的一种,已知参加跳绳的有36人,参加踢毽子的有38人。两项都参加的有几人 三.小头目通关

小学奥数专题-重叠问题(精华版)

小学奥数专题-重叠问 题(精华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奥数重叠问题专题 日常生活或数学问题中,在把一些数据按照某个标准分类时,常常出现其中的一部分数据同时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类别,这样在计算总数时就会出现重复计算的情况,这类问题就叫做重叠问题。 重叠问题中涉及到的容斥原理是奥数的四大原理之一,是奥数重要知识点。学生学习奥数,一定要掌握容斥原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解决重叠的方法。 1. 解答重叠问题要用到数学中一个重要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2. 解答重叠问题的应用题,必须从条件入手进行认真的分析,有时还要画出图示,借助图形进行思考,找出哪些是重复的,重复了几次。明确需要要求的是哪一部分,从而找出解答方法。 3.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和集合之间的关系。这种图称为韦恩图(也叫文氏图)。 4. 解答重叠问题的常用方法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有重复包含的几 个计数部分加起来,再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元素的个数,使得计算的结 果既无遗漏又不重复。这个原理叫做包含与排斥原理,也叫容斥原理。 5. 容斥原理1:如果被计数的对象,被分为A、B两大类,则:被计数对象 的总个数=A类元素的个数+B类元素的个数-同时属于A类和B类的元素个数。

容斥原理2:如果被计数的对象,被分为A、B、C三大类,则:被计数对象的总个数=A类元素的个数+B类元素的个数+C类元素的个数-同时属于A类和B类元素的个数-同时属于A类和C类元素个数-同时属于B类和C类元素个数+同时属于A类、B类、C类元素个数。

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33周行程问题

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33周行 程问题 专题简析; 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 【3】追及问题。 行 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 【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例题1; 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刀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可以 先求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求时间。也可以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 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60=30【千米/小时】 甲行完全程的时间;165÷30—4860 =4,7【小时】 解法二;48×【165÷24】—48=282【分钟】=4,7【小时】 答;甲车行完全程用了4,7小时。 练习1;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辆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28千米。第一辆汽车 到乙地立即返回。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多少小时? 2·A ·B 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由A 地到B 地需15小时,乙车由B 地到A 地需10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遇时甲车距B 地还有多少千米? 3·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点钟分别从A ·B 两城同时相向而行。到10点钟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继续行进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A ·B 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例题2; 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向开出。第一次在离东站60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

三年级奥数《重叠问题》

三年级奥数《重叠问 题》

三年级奥数《重叠问 题》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第九讲:重叠问题 【知识要点】: 三(1)班准备给参加班级绘画比赛的16位同学和参加朗读比赛的12位同学每人发一份纪念品,当中队长玲玲将28份纪念品发下去时,却多出5份,这是怎么回事?对了,因为有5位同学既参加了绘画比赛,又参加了朗读比赛,所以奖品就多出了5份。数学中,我们将这样的问题称为重叠问题。 解答重叠问题要用到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解答重叠问题的应用题,必须从条件入手进行认真的分析,有时还要画出图示,借助图形进行思考,找出哪些是重复的,重复了几次?明确求的是哪一部分,从而找出解答方法。 【例1】六一儿童节,学校门口挂了一行彩旗。小张从前数起,红旗是第8面;从后数起,红旗是第10面。这行彩旗共多少面?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下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从前数起红旗是第______面,从后数起是第______面,这样红旗就数了______次,重复了______次,所以这行彩旗共有[ ] +[ ]-[ ]=[ ]面。 【课堂反馈1】 1、小朋友排队做操,小明从前数起排在第4个,从后数起排在第7个。这队小朋友共有多少人? 2、学校组织看文艺演出,冬冬的座位从左数起是第12个,从右数起是第21个。这一行座位有多少个? 【例2】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人数同样多。小明的位置从左数起是第4个,从右数起是第3个,从前数起是第5个,从后数起是第6个。做操的同学共有多少个?

小学数学奥数教程设计:重叠问题1

知识要点:前面已学过排队问题,从前面数,从后面数,丽丽都排第6,这一排共有几个人?这里丽丽被重复数了两次,有时我们也把这类问题叫重叠问题。 [ 例1 ] 洗好的8块手帕夹在绳子上晾干,同一个夹子夹住相邻的两块手帕的两边,这样一共要多少个夹子? 分析:由图知道,两块手帕有一边重叠,用3个夹子。三块手帕有两边重叠,用4个夹子,我们发现夹子数总比手帕数多1,因此8块手帕就要用9个夹子。 [ 例2 ] 把图画每两张重叠在一起钉在墙上,现在有5张画要多少个图钉呢? 分析:每排两张画要6个图钉,每排三张画要8个图钉,每排四张画要10个图钉。可以看出,图画每增加一张,图钉就要增加2颗,那么5张画要12个图钉。 [ 例3 ] 有两块一样长的木板,钉在一起,如果每块木板长

25厘米,中间钉在一起的长5厘米,现在长木板有多长? 分析:把两块木板钉起来,钉在一起的地方的长度就是重叠的部分。现在的总长就是原来两个总长的和减去重叠的部分。算式:25+25-5=45(厘米)所以现在木板长45厘米。 [ 例4 ] 张老师出了两道题,做对第一题的有13人,做对第二题的有22人,两道题都做对的有8人,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分析:做对第一题的13个人里,有8个人也做对第二题,那么做对第二题的22个人里这8个人就又重复数了一次,因此把做对第一题的人数和做对第二题的人数和起来,再减去重复数的这8个人。算式:13+22-8=27(人)所以这个班一共有27人。 [ 例5 ] 四根长都是8厘米的绳子,把它们打结连在一起,成为一根长绳,打结处每根绳用去1厘米,绳结长度不计,现在这根长绳长多少厘米? 分析:两根绳有一个结,三根绳有两个结,那么四根绳有三个结。一个结用去1+1=2厘米,那么三个结用去 2+2+2=6 13人 22人 8人

三年级奥数第19讲 重叠问题

第19讲重叠问题 一、知识要点 三(1)班准备给参加班级绘画比赛的16位同学和参加朗读比赛的12位同学每人发一份纪念品,当中队长玲玲将28份纪念品发下去时,却多出5份,这是怎么回事?对了,因为有5位同学既参加了绘画比赛,又参加了朗读比赛,所以奖品就多出了5份。数学中,我们将这样的问题称为重叠问题。 解答重叠问题要用到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排除重复部分。 解答重叠问题的应用题,必须从条件入手进行认真的分析,有时还要画出图示,借助图形进行思考,找出哪些是重复的,重复了几次?明确求的是哪一部分,从而找出解答方法。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六一儿童节,学校门口挂了一行彩旗。小张从前数起,红旗是第8面;从后数起,红旗是第10面。这行彩旗共多少面?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下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从前数起红旗是第8面,从后数起 是第10面,这样红旗就数了两次,重复了一次,所以这行 彩旗共有8+10-1=17面。 练习1: 1.小朋友排队做操,小明从前数起排在第4个,从后数起排在第7个。这队小朋友共有多少人? 2.学校组织看文艺演出,冬冬的座位从左数起是第12个,从右数起是第21个。这一行座位有多少个? 3.同学们排队去参观展览,无论从前数还是从后起起,李华都排在第8个。这一排共有多少个同学?

【例题2】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人数同样多。小明的位置从左数起是第4个,从右数起是第3个,从前数起是第5个,从后数起是第6个。做操的同学共有多少个?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下图: 由图可看出:小明的位置从左数第4个,右数第3个,说明横行有4+3-1=6个人;从前数第5个,从后数第6个,说明竖行有5+6-1=10人,所以做操的同学共有:6×10=60人。 练习2: 1.同学们排队跳舞,每行、每列人数同样多。小红的位置无论从前数从后数,从左数还是从右数起都是第4个。跳舞的共有多少人? 2.为庆祝“六一”,同学们排成每行人数相同的鲜花队,小华的位置从左数第2个,从右数第4个;从前数第3个,从后数第5个。鲜花队共多少人? 3.三(4)班排成每行人数相同的队伍入场参加校运动会,梅梅的位置从前数是第6个,从后数是第5个;从左数、从右数都是第3个。三(4)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例题3】把两块一样长的木板像下图这样钉在一起成了一块木板。如果这块钉在一起的木板长120厘米,中间重叠部分是16厘米,这两块木板各长多少厘米? 【思路导航】把等长的两块木板的一端钉起来,钉在一起的长度就是重叠部 分,重叠的部分是16厘米,所以这两块木板的总长度是120 +16=136厘米,每块木板的长度是136÷2=68厘米。

小学奥数:重叠问题1

小学奥数: 知识要点:前面已学过排队问题,从前面数,从后面数,丽丽都排第6,这一排共有几个人?这里丽丽被重复数了两次,有时我们也把这类问题叫重叠问题。 [ 例1 ] 洗好的8块手帕夹在绳子上晾干,同一个夹子夹住相邻的两块手帕的两边,这样一共要多少个夹子? 分析:由图知道,两块手帕有一边重叠,用3个夹子。三块手帕有两边重叠,用4个夹子,我们发现夹子数总比手帕数多1,因此8块手帕就要用9个夹子。 [ 例2 ] 把图画每两张重叠在一起钉在墙上,现在有5张画要多少个图钉呢? 分析:每排两张画要6个图钉,每排三张画要8个图钉,每排四张画要10个图钉。可以看出,图画每增加一张,图钉就要增加2颗,那么5张画要12个图钉。 [ 例3 ] 有两块一样长的木板,钉在一起,如果每块木板长25厘米,中间钉在一起的长5厘米,现在长木板有多长?

分析:把两块木板钉起来,钉在一起的地方的长度就是重叠的部分。现在的总长就是原来两个总长的和减去重叠的部分。算式:25+25-5=45(厘米)所以现在木板长45厘米。 [ 例4 ] 张老师出了两道题,做对第一题的有13人,做对第二题的有22人,两道题都做对的有8人,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分析:做对第一题的13个人里,有8个人也做对第二题,那么做对第二题的22个人里这8个人就又重复数了一次,因此把做对第一题的人数和做对第二题的人数和起来,再减去重复数的这8个人。算式:13+22-8=27(人)所以这个班一共有27人。 [ 例5 ] 四根长都是8厘米的绳子,把它们打结连在一起,成为一根长绳,打结处每根绳用去1厘米,绳结长度不计,现在这根长绳长多少厘米? 分析:两根绳有一个结,三根绳有两个结,那么四根绳有三个结。一个结用去1+1=2厘米,那么三个结用去2+2+2=6厘米,绳子总长8+8+8+8=32厘米,减去打结的6 厘米,13人 22人 8人

三年级奥数重叠问题

重叠问题 解答重叠问题要用到数学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包含与排除原理,即当两个计数部分有重复包含时,为了不重复计数,应从它们的与中排除重复部分。 解答重叠问题的应用题时,必须要从条件入手认真的分析,有时还要画出示意图,借助图形去思考,找出哪些就是重复的,重复了几次?明确求得就是哪部分,从而找出解题的方法。 1.同学们排队做操,每行人数同样多。小明的位置从左数就是第4个,从右面数就是第3个,从前面数就是第5个,从后面数就是第6个。做操的同学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排队跳舞,每行、每列人数同样多。小红的位置无论从前数,从后数,从左数,从右边数都就是第3个。共有多少个同学跳舞? 3.为庆祝六一,同学们排成每行人数相同的鲜花队。小华的位置就是从左数第2个,从右数就是第4个,从前数就是第3个,从后数就是第5个。鲜花队共有多少人? 4.三(4)班排成每行人数相同的队伍参加学校运动会。梅梅的位置就是从前数就是第6个,从后数就是第5个,从左数、从右数都就是第3个。三(4)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5.把两块同样长的模板如下图这样钉在一起,使其成为了一块木板。如果这块钉在一起的木板长120厘米,中间重叠部分的长度就是16厘米。这两块木板各长多少厘米? 6.把两段一样长的纸条黏在一起,使其成为一段更长的纸条。这段更长的纸条长30厘米,中间重叠部分的长度就是6厘米。原来两段纸条各长多少厘米? 7.把两块同样长的木板钉在一起,钉成一块长35厘米的木板,中间重叠部分长11厘米。这两块木板各长多少厘米? 8.学校进行大扫除,由于鸡毛掸子不够长,为了能够掸掉灰尘,小明想了一个好办法,将鸡毛掸子与木棒绑在一起,使其从头到尾共长180厘米,其中鸡毛掸子长85厘米,鸡毛掸子与木棒重叠部分长20厘米。木棒有多长? 9.一次数学测试,全班36人中做对一道题的有21人,做对两道题的有18人,没人至少做对了一道题。两道题都做对的有几人? 10.三(1)班有学生55人,每人至少参加赛跑与跳绳比赛中的一项比赛。已知参加赛跑的学生有36人,参加跳绳的学生有38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有几人? 11.两块相同的木板各长75厘米,钉成了一块长130厘米的木板。中间重合部分的长度就是多少厘米? 12.三(5)班有42名同学,会下象棋的同学有21名,会下围棋的同学有17名,两种棋都不会下的同学有10名。两种都会下的同学有多少名? 13.三(1)班订《数学报》的学生有32人,订《阅读报》的学生有30人,两种报纸都订的学生有10人,全班学生没人至少订了一种报纸。三(1)班有学生多少人? 14.三(4)班做完语文作业的学生有37人,做完数学作业的学生有42人,两种作业都做完的学生有31人,没人至少做完一种作业。三(4)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15.两块木板各长90厘米,如下图这样钉成一块木板,中间重合部分的长度就是15厘米。这块钉在一起的木板总长度就是多少厘米? 16.三年级有107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小朋友有78人,带水果的小朋友有77人,要求矿泉水与水果没人至少带一种。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小朋友有多少人? 17.三(1)班有学生50人,参加学校绘画比赛的有20人,既参加绘画比赛又参加摄影比赛的学生有12人,两项比赛都没参加的学生有10人。参加摄影比赛的学生有多少人? 18.三(2)班有学生46人,做对第一道思考题的学生有29人,两道思考题都做对的学生有5人,两道思考题都做错的学生有5人。做对第二道思考题的学生有多少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