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教学(给教师)

数学建模教学(给教师)
数学建模教学(给教师)

谈如何在高中阶段合理开展数学建模教学

数学建模是对实际问题本质属性进行抽象而又简洁刻划的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程序或图形,它或能解释某些客观现象,或能预测未来的发展规律,或能为控制某一现象的发展提供某种意义下的最优策略或较好策略。而应用各种知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数学建模。它的灵魂是数学的运用。它就象阵阵微风,不断地将数学的种子吹撒在时间和空间的每一个角落,从而让数学之花处处绽放。

高中数学课程新标准要求把数学文化内容与各模块的内容有机结合,数学建模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作为基础教育阶段――高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早期培养,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他们将数学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生活的能力,进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我们教数学不仅要让他们知道“课本里有数学”,更要让他们知道“生活中也有数学”;不仅要让他们知道“数学是什么?”,更要让他们知道“数学有什么用?”;不仅让他们知道了“数学有什么用”,还要教会他们“数学可以用在哪里?”为此,我觉得十分有必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将数学建模的思想、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去,打造一种和谐的良性循环:“学数学-用数学-再学数学”。

于是,任教期间,本人一直热衷于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尝试,我曾经多次在高一,高二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教学。学生反映,数学建模内容很丰富,很有趣,很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我认为在目前的中学阶段,将数学建模这种特殊的思想,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渗透到我们的日常数学教学中去。

1、首先,中学数学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建模意识、积累自己的建模知识。

这是前提。这不仅意味着我们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的变化,更意味着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更新。数学建模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中学数学教师除需要了解数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学习一些新的

数学建模理论,并且努力钻研如何把中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上必须做数学的有心人,不断积累与数学相关的实际问题。

下面介绍本人在生活中积累的一些建模实例:

例1:篮球是一项不错的运动(起码我这样认为),我喜爱它,空闲时也经常和同事们一起打篮球。究竟如何提高进球率?是每一个篮球运动爱好者梦寐以求的问题。篮球中有一种进球叫“打板”,就是将球打在篮板上,利用球

的反弹进入篮筐。经过本人多次实践证明,这样的进球率确实相当高。于是我就将这个问题,在忽略一切外界条件(球的变形、风、空气阻力等),并假定:

①球在篮板上的反射严格遵照光的反射原理,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②在二维空间(俯视)内进行问题的研究。

③同时假设篮球在空中的飞行轨迹是标准抛物线。

在此基础上,尝试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例2:本人在就餐时,通过观察,了解到本校食堂学生的用餐排队问题,可以进行数学建模的尝试:根据就餐学生人数、放学时间以及食堂工作人员的打菜速度等因素建立数学模型,指导食堂开设合理的窗口数以及窗口与餐桌的空间距离等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在一堂《数学建模》选修课上与同学们作了分析讨论,并指导学生写了小论文。

这些是一般人所忽略的事,却是数学教师运用数学建模进行教学的良好机会。

2、其次,在数学课堂上,要适时地结合实际,将数学建模思想引入课本知识。

这是关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我要学数学。”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

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原本觉得十分枯燥的数学问题一下变得鲜活起来。

因此,作为授课的数学教师,必须在课前精心备课,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将例题,练习精心设计。其中,能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应尽量设计进去,突出应用理念。培养学生将课堂知识活学活用,从课堂上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以下举一些本人的教学案例加以说明:

例如在《数列》一章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我们会这样举一简例:

例1:已知在等比数列中,,求

此题目的无非是让学生直接应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代入求解。

我们不防将此例进一步变形为:

例2:某城市2005年底有人口100万,已知人口年增长率为1%,求到2025年该市的人口数。

此例赋予例1一定的实际背景,将等比数列这个条件隐藏其中,其实质还是考察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而作为渗透数学建模的课堂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解决下面这一问题:

例3:某市2005年初有常住人口100万,流动人口20万,已知流动人口的年增长率为1%,常住人口的年增长率为0.5%,请你预测到2055年初该市拥有的人口数。

这样的问题涵盖了课本要求的知识点,但同时,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当中,不知不觉使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体现了数学建模与课本知识的融合。

又如在《不等式的应用》一节中,我们可以就学校即将建造的科技综合大楼作一建模教学探讨。

例4:房屋建筑成本由土地使用权取得费和材料工程费两部分组成。某市今年的土地使用权取得费为2000元/m2;材料工程费在建造第一层时为400元/m2,以后每增加一层费用增加40元/m2,请你帮助设计学校科技综合大楼的层数,使每层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平均成本费最省。

此题考察的核心内容是基本不等式的运用。这样设计使学生的思维与问题情景的距离拉近了,学生可以设想问题涉及的具体模型,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享受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乐趣。这对于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改进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推进数学教学改革是十分有利的。

但是同时,通过数学课堂渗透建模思想,将建模思想带进课堂时,还应特别注意知识联系的合理性。作为教师必须把握好尺度,该结合实际的地方应大胆渗透,而对于有些与实际联系不大的内容,那就不必联系实际。不能过于牵强,为建模而建模。

3、再次,我们还可以开设类似《数学建模》这样的选修课,从侧面来组织数学建模教学,巩固教学效果

这是数学建模理念教学最终得以完善的保证。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文化的渗透十分重视: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实践表明,开展数学建模的教学活动符合社会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

关于组织数学建模活动和开设数学建模课程,例举如下本人的几个案例:

例1:上述例1又可以设计成下面活动:

请你到有关部门查询你所在城市2005年初的常住人口数与流动人口数,以及它们相应的人口年增长率,然后预测按这样的增长率,到2055年初该市拥用的人口数。(把整个活动过程写成小论文形式交流)

例2:在等比数列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请你利用课余时间到附近的银行调查降息前后银行的利息变化,并考虑向银行以按揭贷款20年的方式归还款项的5年期和10年期的月均还款额、还款总额和利息负担总和各降低了多少。(要求以小论文形式做出,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课堂上发言)

例3:交通灯在绿灯转换成红灯时,有一个过渡状态——亮一段时间的黄灯。请分析黄灯应当亮多久。

分析:设想一下黄灯的作用是什么,不难看出,黄灯起的是警告的作用,意思是马上要转红灯了,假如你能停住,请立即停车。停车是需要时间的,在这段时间内,车辆仍将向前行驶一段距离L。这就是说,在离街口距离为L处存在着一条停车线(尽管它没被画在地上),见右图。对于那些黄灯亮时已过线的车辆,则应当保证它们仍能穿过马路。

马路的宽度D是容易测得的,问题的关键在于L的确定。为确定L,还应当将L划分为两段:和,其中是司机在发现黄灯亮及判断应当刹车的反应时间内驶过的路程,为刹车制动后车辆驶过的路程。较容易计算,交通部门对司机的平均反应时间早有测算,反应时间过长将考不出驾照),而此街道的行驶速度v 也是交管部门早已定好的,目的是使交通流量最大,可另建模型研究,从而=v×。刹车距离既可用曲线拟合方法得出,也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出来(留作习题)。

黄灯究竟应当亮多久现在已经变得清楚多了。第一步,先计算出L应多大才能使看见黄灯的司机停得住车。第二步,黄灯亮的时间应当让已过线的车顺利穿过马路,即T 至少应当达到(L+D)/v。

例4:生活中的数学也相当有趣,关于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下例一关于《洗衣问题》的数学建模课源于生活,根于数学,归于生活。

问题的提出:在洗衣服时,衣服已打好了肥皂,揉搓得很充分了,再拧一拧,当然不可能把水拧干。衣服上还残留含有污物的水1kg,用20kg清水来漂洗,问题是怎样才能漂洗得更干净?

问题的分析:如果把衣服一下放到这20kg清水中,那么,连同衣服上那1kg污水,一共21kg。污物均匀分布在这21kg水里。拧“干”后,衣服上还有1kg水,所以污物残存量是原来的。一般,我们会把这20kg水分两次用。比如,第一此用5kg水,可使污物减少到;再用15kg水,污物又减少到的,即。分两次漂洗,效果好多了!同样分两次漂洗,也可

以每次用10kg水。每次都使污物减少到原有量的,两次漂洗后污物减少到原来的。

问题的一般化:这个效果是否最好呢?我们将问题一般化来研究。

设衣服经洗涤充分拧干后残存水量为ωkg,其中含污物kg,漂洗用的清水为Akg。我们把Akg水分成n次使用,每次用量依次是。经过n次漂洗后,衣服上还有多少污物呢?怎样合理使用这Akg水,才能把衣服洗的干净?(残留污物量最少)

问题的假设:(1)设衣服上的污物能均匀地溶于水中

(2)设在漂洗的过程中水没有外溢

(3)设每次都漂洗得很充分,且程度相同。模型的建立:第一次,把带有kg污物及ωkg水的衣服放到kg水中,充分搓洗,使kg污物溶解或均匀悬浮于kg水中,把污水倒掉,衣服甩干后,由于kg污物均匀分布于kg水中,所以衣服上残留的污物量与残存的水量ω成正比。设当第n次漂洗完后,设衣服上残留的污物量为,则有

(※)

式子(※)就是所研究的问题的数学模型。

模型的评价:让学生观察、分析这个洗衣的数学模型(※),并感受出下面的效果:

(1)原来衣服上残留污物越多,最后残留的污物也会越多。(衣服越脏越难洗,与实际感受一致,因此衣服要勤洗为好!)

(2)ω越小,就越小。即每次拧得越“干”,最后残留污物会越少,这与我们生活常识是一致的。

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生完成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并体会到其中的思想、方法。

接下来,就是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教师进一步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进行思考,分析:

(1)是不是把水分得越均匀,洗得会越干净?

(2)是不是洗的次数n越多越干净?

最后,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努力,利用算术-平均值不等式等已学的数学知识,能够对这两个问题加以解决。由此,一次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完成了。当然,教师最后还可以提出问题:如果洗很多的衣服,是一次泡在水中洗呢?还是分几批

洗?给学生留有回味思索的余地。从而使学生感觉到生活的无穷奥妙,感悟到课本知识的无限魅力,感受到数学之花的万般美丽。

我认为,这三方面的工作是今后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建模思想教育的必经之路。希望更多的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士进一步研究探讨这个问题:重视数学、重视应用。

最后,我想再提一点,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光凭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脱离学生搞一些不切实际的建模教学,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觉的在学习过程中构建数学建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世界的许多地方,许多领域欣赏到数学之花的无比美丽与灿烂。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初探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拨使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简化更加恰当。但又要防止教师对问题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想法,虽然教师的数学知识比学生丰富,但在想象能力方面可以说教师不如学生,所以在对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时学生有学生的优势,我曾例举过两个数学老师和一个六年级学生同做一道数学应用题的例子,这道应用题是这样描述的:“某市举行篮球选拔赛,报名参赛的球队有20个,比赛采用淘汰制(没有平局),最终决出一名冠军参加省级篮球比赛,问一共要比赛几场”教师在简化这个实际问题时先给每个参赛队分别编上号,再根据比赛的顺序把实际问题简化为如下形式:而学生在简化这个实际问题时,抓住“淘汰”这个词进行简化。学生是这样想的:因为是淘汰赛,所以无论是谁和谁比,每赛一场必定淘汰一个队。因此学生把这个实际问题简化为减法。我们先不说他们最终构建模型如何,从简化的角度讲,显然学生比教师的想法更简便、更明了。为什么学生在这个实际问题的简化中优势比教师明显除了以上所讲的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简化还受到生活经验的干扰,一般说来生活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对实际问题的简化,但反过来生活经验中的定势思维有可能会干扰对实际问题的简化。上例中由于教师受日常比赛模式的影响,对这个实际问题有了定势思维,所以他们在简化这个实际问题时,免不了受比赛顺序的影响,而学生对如何安排比赛顺序没有经验,所以不会受比赛顺序的干扰,他们就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淘汰”进行想象和简化。3、运用数学知识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并解读数学模型从以上例子中我们看到了两种不同的简化方式,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简化了的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一般来讲,如果数学模型中所用的数学工具愈简单,那么这样的数学模型愈有价值,先看教师的数学模型:20÷2=10 10÷2=5(场)5÷2=2(场)……1 (2+2)÷2=1(场)……1(1+1)÷2=1(场)解读模型:10+5+2+1+1=19(场)再看学生的数学模型:20-1 解读模型:20-1=19 从以上两种数学模型分析,教师的数学模型繁琐,采用的数学工具也比学生的复杂,相比之下显然学生的数学模型比教师的价值大。4、展示和评价数学模型当学生数学建模完成后,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建模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别人的数学模型进行评价,在展示、评价中比较每个数学模型的优点和缺点。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四、数学模型的应用数学模型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建模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每个数学模型都应有其本身的应用价值,如果一个数学模型只能解决当前的一个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数学模型就失去了应用价值,同时也就失了去数学建模的意义。就拿以上例子来讲,学生所建构的这个数学模型它适用于任何的淘汰赛,无论是几个球队进行淘汰赛总可以用这个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比如“100个球队进行淘汰赛,最终决出一名冠军和一名亚军,那么需要比赛几场”其数学建模结果是100- 2=98(场),当然有些数学模型投入应用后可能发现不合理,那就必须重新建模,重新求解,这一过程可以循环,直到求得满意结果为止。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数学建模教学是完全可行的,通过数学建模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管理入口投稿信箱:

数学建模 高校教师综合评价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行健杯”数学建模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中选择一项填写): A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赖际亮 2. 李柯 3. 孙勇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教练组 日期: 2015 年 4 月 6 日评阅编号(由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评阅编号(由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统一编号: 评阅编号:

基于AHP 、熵权法、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对高校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摘要 通过对教师考核评价,可以形成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质量。而通过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处理由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将极大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本次建模,我们经过优选,确定了1、层次分析法2、熵权法3、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得到的权重,通过合理的运算,得到综合权重的综合权重法4、灰度关联度评价法。对教师进行了综合评价。 针对本题中领导评价指标值模糊的问题,通过与合理的隶属度曲线拟合,科学的将等级制度转换为百分制,使得与其他评价指标量纲相同。针对工作量指标量纲与其他指标不统一,而且离散程度较大,对评价结果影响过大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发现将工作量指标的值拟合为一条斜率越来越小的曲线较为合理,即初期基本工作量阶段,该指标权重较大,随着工作量越来越多,该值的影响将越来越小。为了减小随意性,本次选取了一条经过统计学验证的曲线进行拟合,既统一了量纲也解决了该问题。 通过上述四种评价方式的验证,发现在四次评价中,教师最终得分的排序基本相同,证明以上数据处理的方法较为合理。 本次选取的四种建模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 一、 层此分析模型结合权威专家的判断,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通过分层两两比较 的方法减小了人的主观判断的误差,并且数据通过一致性检验公式 10.0003852.0<== RI CI CR ,可以认为确定的权重是可信的,其结果具有科学性,准确性。 二、 熵权法模型去除了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仅从数据的波动中刷选出波动较大即 有筛选价值的指标,给予较大的权重,使得出的结果有筛选价值。 三、 综合权重模型是本次建模的创新点,通过熵权法确定的权重与结合层次分析模 型得出的权重相结合,通过科学运算得出综合权重,即解决了层次分析法中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的问题又解决了熵权法中数据处理的机械性的问题,得出的结果较为合理。 四、 灰色综合分析法模型通过优选一个最佳的理想样本,求待评教师与该理想样本 的相似度,相似度越高的教师则越优秀,客观的对教师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隶属度拟合 统一量纲 AHP 熵权法 灰色关联度 综合权重

初中数学建模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有感 摘要: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课程应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理解、应用与拓展”,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宜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结晶,是高度概括的数学理论.数学建模教学要重视数学知识,更应突出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建模;建模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课程应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理解、应用与拓展”,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1]. 对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关系或规律,把这个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数学问题,这就称为数学模型.[2]数学建模就是将某一领域或部门的某一实际问题,通过一定的假设找出这个问题的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并对它进行验证的全过程.[2]从广义来说,数学建模伴随着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数学概念、数学法则、数学方法的学习与应用都属于数学建模的范畴. 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大致为: 一、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宜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 过去数学建模只作为高等院校数学专业和部分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初中

数学建模教学和高校的数学建模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数学建模教学一般先提出问题、引入正题;然后分析问题,在“引导——探索——创造”中建立模型;最后利用模型解决问题.[3]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经掌握的知识结构,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宜“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低起点,就是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降低教学的起点,以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小步子,就是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安排层次分明,但梯度较小的教学情境,分散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沿着数学学习活动的台阶拾级而上,最终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多活动,就是恰当地设计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问质疑等数学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引领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思维. [案例1]销售中的盈亏问题的建模教学 1、背景问题 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04页) 2、数学建模 (1)问题分析 ①假设一件衣服的进价是x元,以60元卖出,卖出后盈利25%,那么这件衣服的利润是多少元? ②假设一件衣服的进价是y元,以60元卖出,卖出后亏损25%,那么这件衣服的利润是多少元? (2)模型建立 问题1 你认为销售价与进价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时是盈利的?

浅谈对数学建模的认识

浅谈对数学建模的认识 【摘要】数学建模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 建模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高等院校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关键词】数学建模认识数学建模竞赛 目录 引言 (2) 第一章数学建模 (3) 一、数学建模的起源 (3) 二、数学建模的定义 (3) 三、数学建模的特点 (4) 四、数学建模的分类 (5) 五、数学建模过程 (6) 六、数学建模的实际意义 (8) 第二章数学建模竞赛 (9) 一、数学建模竞赛的形式 (9) 二、对数学建模竞赛的认识 (9) 三、数模竞赛的团队 (9) 四、参加数学建模活动的好处 (10) 五、数学建模竞赛的局限性 (10) 六、数学建模竞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1) 小结 (12) 参考文献 (13)

引言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运动变化着,事物之间彼此联系和相互制约,无论是从浩瀚的宇宙到渺小的粒子,还是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都是这样。恩格斯精辟地指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区分于其它学科的明显特点有三个: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事物的变化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必然蕴含着一定的数量关系,所以数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指出的: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在,凡是出现量的地方就少不了用数学,研究量的关系,量的变化,量的变化关系,量的关系的变化等现象都少不了数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学科学的重要性:数学的思考方式具有根本的重要性,数学为组织和构造知识提供了方法,将它用于技术时能使科学家和工程师生产出系统的、能复制的、且可以传播的知识……数学科学对于经济竞争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科学是一种关键性的、普遍的、可实行的技术。 在当今高科技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且日益普及的社会里,高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的支持,没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已无法实现工程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因此,如何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人们的数学素养,让人们学会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处理实际问题,值得数学工作者的思考。 大学生数学建模活动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开展并发展起来的,其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到处可见模型的存在,而各种模型的存在都在一定的程度上离不开数学建模的学习。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和各种各样的应用问题紧密相关的。 数学技术的全球化、计算机的迅猛发展、数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扩充,使得数学已经成为当代高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思想库,数学已经成为一种能够普遍实施的技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不仅在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经济,管理,金融、生物、医学、环境、地质、人口、交通等新的领域渗透,所谓数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是一种模拟,是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程序,图形等对实际课题本质属性的抽象而又简洁的刻画,它或能解释某些客观现象,或能预测未来的发展规律,或能为控制某一现象的发展提供某种意义下的最优策略或较好策略。数学模型一般并非现实问题的直接翻版,它的建立常常既需要人们对现实问题深入细微的观察和分析,又需要人们灵活巧妙地利用各种数学知识。这种应用知识从实际课题中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 不论是用数学方法在科技和生产领域解决哪类实际问题,还是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形成交叉学科,首要的和关键的一步是建立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并加以计算求解(通常借助计算机);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技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可谓是如虎添翼。

探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探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7-11-29T13:56:00.490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50期作者:范红丽 [导读] 数学教育应该从小学阶段便开始进行“模型”及“模型意识”的渗透,重视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下坊中心小学222213 摘要:从本质讲,数学是经历发现——概括——模式化的一系列过程中逐渐丰富发展而来的。因此,数学教育应该从小学阶段便开始进行“模型”及“模型意识”的渗透,重视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教学模型 《数学课程标准》将模型思想作为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同时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小学阶段渗透建模思想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关注小学数学建模的合理定位 数学建模是建立数学模型并用它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的简称。叶其孝在《数学建模教学活动与大学数学教育改革》一书中认为,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起变量、参数间的确定的数学问题(也可称为一个数学模型),求解该数学问题,解释、验证所得到的解,从而确定能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多次循环和不断深化的过程。无论站在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的视野,其独特的教学价值对学生当下以及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无疑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需要特别关注和正确把握数学建模的合理定位。 1.定位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数学建模要从儿童的视角,将校园或者家庭中发生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并努力将教材上的内容转化为儿童日常生活数学问题的思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积极调动自身经验,感知数学模型的存在。同时,小学数学建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既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赋予适当的挑战性;又要照顾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尊重儿童的个性,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2.定位于儿童的思维方式。小学生年龄小,思维方式较简单。小学数学建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逐步推进,更要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恰当把握问题的难易度。实践表明,教师只有较好地把握了数学建模中儿童的认知起点、情感起点和思维起点,才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在多元表征中丰富概念意象 以《认识公顷》教学为例。跟以往学过的平方米、平方分米等小面积单位相比,学生无法在生活中直接找到公顷的概念原型。因为缺乏直观的表象支撑,所以比较抽象。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课前教师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上操场,开展以下活动。一是在100米的直跑道上走一走,感受一下100米有多长。二是在长100米、宽50米的长方形活动场上跑一圈,感受这个活动场有多大。三是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边长约10米的正方形,观察这个正方形的大小。) 师: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公顷。你能根据课前的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师: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 师:观察这张图,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发现,边长扩大10倍,面积就要扩大100倍;边长扩大100倍,面积就扩大10000倍。 生2:我们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相邻两个单位进率都是100,但平方米到公顷进率是10000。 生3:我觉得如果在平方米和公顷之间添上一个单位,那么每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就一样了。 师:你的猜想很有道理。确实,在平方米和公顷之间还有一个面积单位。还记得我们课前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的正方形吗?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大约是10米,面积是100平方米。在国际上把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叫做1公亩。虽然在我们国家这个单位不常用,但我们不妨了解一下。 教师在构建概念模型的过程中,从数学知识结构和儿童的数学认知结构出发,首先在课前引导学生参与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初步建立概念的直观表象。接着对各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对照,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从生活到数学,从线到面的过程,对概念的认识更加丰满。同时通过对“公亩”这个“中介”的简单介绍,把面积单位连成一个“知识串”,将新概念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实现了概念的“同化”。 数学建模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数学知识“重构”的过程,是“数学化”的过程,而不是抽象的“形而上”和空洞的“形式化”。这就需要我们追溯知识的源头,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站在整体、系统和结构的高度把握和处理教材,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亲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建模能力。 参考文献 [1]傅海伦论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建模教学的优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4)。 [2]徐刚小学数学活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6)。 [3]许万明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云南教育,2014,(7)。

教师评估数学建模

一、摘要 学校是一个充满着评价人的场所,每时每刻都在对各个人进行评价。毫不夸张地说评价教师是学校里每个人的“日常功课”。 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它是复杂劳动。不能仅仅用工作量来评价教师的劳动,同时评价教师的人员纷繁复杂,方式多种多样。评价教师的标准往往束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评价的确定就显的很重要。 新课程强调:评价的功能应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应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主体应从单一转向多元。 那么如何公正、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同时,有效地保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帮助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呢?此模型的建立改变了以往同类模型的多种弊端,从另一角度更加合理地分析、评价,就是为了更公平,公正地对教师做出合理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 本模型主要用了模糊数学模型和对各项评价付权重的

方法进行建模分析。从(1)教师对自己的评价,(2)学生对教师的评价;(3)由专家组对教师的评价的角度出发,通过量化,加权,得出结果。然后确定三方面的比重来评价教师。同时通过确定教师自评与他人评价的比值范围,而确定这次评价是否有效。 在各个方面采用的数学模型如下: 1、教师对自己的评价: 教师对自己的满意度,既体现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也保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 i∈[1,16]) (Q 表示教师自评的得分 Pi 表示教师对自己各项符合度而打的分数 Di 表示对教师自评要求各项所加给的权重) 2、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表明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模型的客观性,公平、公开的原则。 ==A(U,V) (U 为评价的主要因素, V 为评价

浅谈初中数学建模和应用性问题的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建模和应用性问题的教学 永安市第三中学陈贤平 摘要: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重要途径与手段,数学作为学校的三大基础科目,应该担负起应尽的责任。数学建模就是中学数学的一条主线,应该把视野更开阔些,以这样的观念处理具体的数学内容,紧扣数学建模,努力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获取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明确数学建模和应用性问题教学的意义,初中应用性问题与数学建模的教学的基本原则,常见的建模方法及类型。 关键词:应用性问题、数学建模数学教学 由于社会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具有从实际问题中获取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中学数学中的数、代数式、方程、函数等都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数学建模就是中学数学的一条主线,应该把视野更开阔些,以这样的观念处理具体的数学内容。如对于方程,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没有按照原有的习惯分类,一个个讨论工程问题、行程问题、浓度问题等,而是紧扣数学建模,努力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获取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实际上,一种数学模型也不可能是某一种问题所特有的。对于函数内容的处理同样如此,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函数模型,研究函数性质,又回到实际中去。因此必须努力缩短数学课程与现代社会的距离,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与学生终身需求的距离。作为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应如何正确认识数学建模与应用性问题教学和进行数学建模与应用性问题教学,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面向所有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获得更多可以广泛应用、与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的数学!让所有的学生学到有价值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让所有的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并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进行自主探索! 一、数学建模和应用性问题教学的意义 1、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数学模型是近似表达现象特征的一种数学结构,实际上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作工具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是促进数学教育改革,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的素质转变的切实可行的改革之路,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是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的运行机理中所运用的有效方法;是数学应用于数学和社会的最基本的途径。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各年段数学课程的教学要求都专门列出了问题解决能力的标准,并特别强调了数学建模作为问题解决的一

浅谈学习数学建模课程的体会

浅谈学习数学建模课程的体会 数学学院12级创新班余松 摘要:数学建模就是应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即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问题为主线,以计算机为工具,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求解实际问题及从实际问题中研究数学的能力和意识,同时在教学中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及定理本质的直观理解,全面体现数学与实际,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关键字:数学建模数学模型实际问题应用实践 一、数学建模的教学和意义 数学建模就是应用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方法,即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应用某些“规律”建立其变量、参数间的确定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求解,解释、验证所得到的结论,从而确定是否能应用与实际问题的多次验证、循环并不断深化的过程。它作为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是数学在各个领域里广泛应用的媒介,是数学理论知道和应用能力的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数学建模教学起到了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综合素质个实际动手能力的作用,是培养新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中国数学建模的兴起 数学建模是在20世纪60和70年代进入一些西方国家大学的,我国的几所大学也在80年代初将数学建模引入课堂。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绝大多数本科院校和许多专科学校都开设了各种形式的数学建模课程和讲座,为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可以说在十年以前,数学建模这个词对于大多数大学生甚至是大学教师来说还是陌生的、遥远的。然而只经过了短短十年,数学建模竞赛已经在全国各高校广泛开展起来,声势浩大,数学建模因此广为人知。 三、数学建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数学建模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应以知识及教学活动为载体,同时辅之以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其主要的特点有:(1)主要的“载体”是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实际问题的抽象与简化。(2)数学建模的问题涉及各个领域,且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并非单靠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就可以的。所以,数学建模常常需要跨学科的多专业知识的综合施用。 四、学习数学建模的体会 学完数学建模,使我感触良多,它所教给我们的不单是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更多的其实是综合能力的培养、锻炼与提高。它培养了我们全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量化分析能力得以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数学模型来源于现实生活之中,主要是将现实对象的信息加以翻译,归纳的

教师薪金模型分析

教师薪金模型分析 某地人事部门为研究中学教师的薪金与他们的资历、性别、教育程度及培训情况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分析人事策略的合理性,考察是否存在不合理、不公正的待遇,以及婚姻状况是否会影响收入。为此,从当地教师中随机选了3414位进行观察,然后从中保留了90个观察对象,得到了下表相关数据。 Z=月薪(元);X1=工作时间(月);X2=性别(1男,0女); X3=(1男性或单身女性,0已婚女性);X4=学历(数值越大学历越高); X5=受聘单位(1重点,0其他); X6=(0未受过培训的毕业生或肄业生,1受过培训的毕业生) X7=(1已两年以上未从事教学工作,0其他) 问题: 1)薪金与他们的资历、性别、教育程度及培训情况等因素之间是否有关系,有则建立关系数学模型,通过你的模型分析人事策略的合理性,考察是否存在不合理、不公正的待遇,以及婚姻状况是否会影响收入等; 2)表中没有给出教师的职称信息,能否用数学建模方法对给出他们的大致职称信息;3)如果要进行工资调整,设计一个相对公正、合理的工资体系,并用数据表中相关数据验证说明。 附数据表:

摘要 本文建立了中学教师的薪金与他们的工作时间,性别,教育程度及培训情况等之间关系的统计回归模型.针对题目要求,我们分析了各变量的特点以及各个变量之间的联系,利用EXCEL,MATLAB 等软件,最终得到了最佳模型.首先,我们通过题目所给的数据分析,用EXCEL软件得到散点图,我们发现X1,X2,X3,X4,X5,X6,X7对薪金(Z)均呈线性关系.因此,我们初步得到了一般的线性回归模型 如下: Z=C0+C1*X1+C2*X2+C3*X3+C4*X4+C5*X5+C6*X6+C7*X7+&(1)利用MATLAB 软件求解,我们得到了回归系数和置信区间等一系列的数据.通过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模型存在缺陷,模型从整体上来看效果也不是很好.我们还可以看 到有些变量的置信区间是经过零点的,因此,我们推测有些变量对薪金(Z )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同时使用EXCLE软件对每个要素与薪金的线性分析发现X1,X4,X6与薪金(Z)的相系数都在0.5以上,经过分析,我们最终涮选出对薪金(Z)影响显著的变量X1 ,X4和X6 .用残差分析法对模型进行分析.尝试将它们的平方项或开方项加入到模型中,建立新的回归模型.经多次尝试,我们最终建立了进一步改进的模型(2)如下: Z=C0+C1*X1+C2*X6+C3*SQRT(X4)*X1+C4X1^2 +&(2) 我们再次通过EXCEL软件回归分析得到R^2=0.87130588,F=143.8702088,P=5.45E-37通过与模型(1)的比较,模型(2)是一个简单易用的模型,模型可靠度更高,模型更加万善.也说明教师的薪金与工作时间(x1),学历(x4),培训情况(X6)有着密切关系,与性别和婚姻状况的差异关系并不显著.全文模型的求解用图表与文字结合来说明,直观,易懂。关键词:回归分析图形结合残值分析法 一、问题的提出 某地人事部门为研究中学教师的薪金与他们的资历,性别,教育程度及培训情况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要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分析人事策略的合理性.特别是考察女教师是否收到不公正 的待遇,以及她们的婚姻状况是否会影响收入.为此,从当地教师中随机选了3414位进行观察,然后从中保留了90个观察对象。 进行变量的选择,建立x1.x7 的回归模型说明薪金与哪些变量的关系密切.是否存在性别和婚姻状况上的差异。 除了变量X1→X7本身之外,尝试将他们的平方项和它们的开方项加入到模型中,建立更好的模型。 二、问题的分析 本文是一个关于建立教师薪金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对于问题1 我们很难确定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所以,在模型中我们考虑到了题目给出的所有因素,通过题目给出的数据,我们做出了想X1→X7 的散点图,发现这七个变量之间与因变量均呈线性关系.因此,我们初步建立了一般的线性回归模型(1).然后,我们用MATLAB 软件求解,通过对解出的数据进行分析.

浅谈初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 作者姓名:邓小宏单位:于都县乱石初中邮编:342321 内容摘要:数学建模教育旨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数学贴近现实生活,从而使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双向建构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也是新大纲中提出的“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理念的体现。数学建模是对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化,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求解数学模型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数学建模思想培养 数学建模教育旨在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数学贴近现实生活,从而使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双向建构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也体现出新大纲中提出的“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理念。数学建模是对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化,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求解数学模型的过程。现在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过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建模活动的实际结果告诉我们,它不仅对好学生、而且对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都能起到培养兴趣、激发创造的目的。例如:如果你有自行车,并骑车上学,你能借助于自行车,测量出从你的家到学校的路程吗?请你设计一个测量方案,并尽可能地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出从你的家到学校的路程;例如,在水塘中投进一块石头,水面上产生圈圈荡漾的水波,便是一个个圆的形象,然后使学生抽象出圆的概念以及圆心、半径等等。研究这样问题,学生积极性很高,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数学建模的成果还可以为学生建立一种更表现学生素质的评价体系。数学建模的过程可以为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 2、重视课本知识的功能,形成学生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建模应结合正常的教学内容切入。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落实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从课本的内容出发,联系实际,以教材为载体,拟编与教材有关的建模问题或把课本的

浅谈初中数学建模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建模教学 发表时间:2013-07-08T16:20:14.593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7月上供稿作者:熊兴波陈凤祥[导读] 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熊兴波陈凤祥 〔摘要〕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以及如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然而,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加以解决,这就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所以,如何构造数学模型和探讨建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教师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应用意识近年来数学建模的题目在中考试题中也逐渐增大了权重。中考试题加强了应用题的考查,这些应用题以数学建模为中心,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但学生在应用题中的得分率远低于其他题目,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缺乏数学建模能力和应用数学意识。因此,我们应加强数学建模的教学,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1 建模的四个重要步骤 1.1 要认真审题。建立数学模型,首先要认真审题。实际应用题的题目一般都比较长,涉及的名词、概念较多,因此要耐心细致地读题,深刻分解实际问题的背景,明确建模的目的;弄清问题中的主要已知事项,尽量掌握建模对象的各种信息;挖掘实际问题的内在规律,明确所求结论和对所求结论的限制条件。 1.2 要进行必要简化。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简化。抓住主要因素,抛弃次要因素,根据数量关系,联系数学知识和方法,用精确的语言作出假设。 1.3 抽象。将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联系起来,恰当引入参数变量或适当建立坐标系,将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将数量关系用数学式子、图形或表格等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建立数学模型。 1.4 数学模型求解、寻找现实原型问题的解,返回解释。数学模型求解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如果不能用数学方法正确求解的话,就不能让数学回归至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所有的工作将是功亏一篑,所以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模型的简捷快速高效的求解方法。完成模型求解之后,我们还需要验证求解数据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找到实际应用题的解。显然,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步是体现数学应用价值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2 建模教学的特点 2.1 活动性和趣味性。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易于接受有趣味的,自身能参与的,活动性强的事物,感性思维多于理性思维,而他们对感兴趣的东西乐于学习和参与,而往往也比较容易学好,以前的教材学生觉得比较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新教材给内容注入了很多有趣的现实情境,很多都是建模的好材料。 2.2 起点较低,容易掌握.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降低教学起点,以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参与,选取的素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如利用温度计、刻度尺作为实际背景感受数轴模型;再如用丢番图的墓志铭或猜老师的年龄来感受方程模型;或从课本中出现的问题出发设置实际背景,学生比较熟悉,易于接受和掌握。如学习了一次函数有关知识后,则可把行程问题中的追击相遇类问题设计为一次函数模型来解决。 2.3 重方法,重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没有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机械的、低效的、扼杀创造力的教学,因此思想方法的指导应该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时间推移,知识会遗忘,但思想方法会一直指导我们的人生。 3 数学建模教学要重视其发展过程 由于发展过程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建模思想,因此教师既要重视实际问题背景的分析、参数的简化、假设的约定,还要重视分析数学模型建立的原理与过程,数学知识、方法的转化与应用,不能仅仅讲授数学建模结果,忽略数学建模的过程。 4 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建模学习中来数学应用与数学建模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因此我们不应该沿用老师讲题、学生模仿练习的套路,而应该重过程、重参与,更多地表现活动的特性。 5 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数学建模对教师对学生都有一个逐步的学习和适应的过程。教师在数学建模教学实践中,特别应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起始点要低,形式多样有利于更多的学生参与。在开始的教学中,在讲解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介绍知识的应用背景。在应用的重点环节结合比较多的训练,逐步扩展到让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释一些实际结果,描述一些实际现象,模仿地解决一些比较确定的应用问题,到独立地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教师提供的数学应用问题,最后发展成能独立地发现、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并能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它。 6 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培养他们的建模能力,如果能够成功的培养学生建模能力,那将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加强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自觉地在学习过程中构建数学模型意识。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2001 2 冯永明.中学数学建模的教学构想与实践[J].数学通讯,2000.7 3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2001.7 作者单位:重庆市丰都县滨江中学__

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方法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浙江省慈溪市胜山镇中心小学陈叶波 一、研究背景 (一)概念界定 1.数学模型:是指把某种事物系统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抽象出来,用数学语言概括(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如学生学习的概念、算法、关系、定律、公理等数学知识就是数学模型。 2.小学数学建模:主要是指小学数学学习中,从数学的视角,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将生活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而求解、验证与应用,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发展过程。从另一个角度讲,小学数学建模就是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强化。 (二)背景及意义 1.从数学自身发展看数学建模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同样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需建立数学模型,从此意义上讲,数学建模和数学一样,有着古老的历史。例如,欧几里德几何就是一个古老的数学模型。今天,数学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其它科学技术领域渗透,过去很少应用数学的领域现在迅速走向定量化、数量化,需建立大量的数学模型。正如新课标中描述的“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可以说数学即模型,有数学应用的地方就有数学建模。

2.从数学课程改革发展看数学建模 数学教育改革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目前国际数学界普遍赞同,通过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和在数学教学中推广使用现代化技术来推动数学教育改革。大学生的数学建模科技活动在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数学教育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把数学建模活动的重心从大学生向中学生、甚至向小学生转移,是近年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认为应该让 中、小学生对数学和数学的作用作全面了解,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还数学的本来面貌”,使“数学能力成为人们取胜的法宝” (姜伯驹)。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建模活动已扩展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建模已成为小学数学学习的目标。如新课标中的大量描述“……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学生学习概念、算法、关系、定律、公理等数学知识就是数学模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正是对一系列数学模型的理解、把握甚至是加以运用的过程,并获得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方法和思想。 3.从学生学习和发展角度看数学建模 学生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更要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而数学建模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形式。学生亲自经历模型建立的“再创造”过程,有利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清晰表象,符合小学生的直观思维特征;能够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克服对数学的畏惧心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解答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正如刘应明院士所说的“如果学生能够自己动手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几个问题,哪怕是

数学建模,教师的薪金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昆明理工大学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评阅编号(由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评阅专用页 评阅编号(由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大学教师薪金模型 一、摘要: 模型一: 利用Matlab 建立X1--X7与Z (薪金)的线性关系,得到散点图与一般的线性回归模型(模型一),模型如下: 011223344556677 ln *******z x x x x x x x ββββξββββ=+++++++ 模型二: 由模型一整体效果与Stepwise Table 图推断部分变量对Z (薪金)的影响并不显著,由残差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明显的变量X1、X4,将他们的平方项与交互项加入建立新的回归模型(模型二),模型如下: 6.90260.004310.174640.00011*40*1^20.02284^2z x x x x x x =+++-++- 得到R2,F,P ,与模型一相比较。 模型一调用原始参数较全,但回归性差,模型二只启用影响明显的变量,回归模型更为显著,可靠度更高。于是得出:教师的薪金与工作时间、学历关系明显,与性别、是否受雇于重点大学、是否接受过培训的关系较小,即女教师没有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婚姻状况也不会影响收入。 关键词:回归分析,互交作用,图形结合,残值分析法。

浅析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浅析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针对数学建模在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地位,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在数学建模的优势、建模步骤、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与结语部分总结了数学建模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数学建模教学创新 数学建模[1]就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是实际事物的一种数学简化。它常常是以某种意义上接近实际事物的抽象形式存在的,但它和真实的事物有着本质的区别。高新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的支持,如何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人们的数学素养,让人们学会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处理实际问题,值得数学工作者的思考。由于数学建模的过程是反复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与计算,以得出实际问题的最佳数学模型及模型最优解的过程,因而学生明显感到自己这一方面的能力在具体的建模过程中得到了较大提高。 一、优势 数学建模具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在培养创新意

识和创造能力、训练快速获取信息和资料的能力、锻炼快速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写作技能和排版技术、荣获国家级奖励有利于保送研究生、荣获国际级奖励有利于申请出国留学、更重要的是训练人的逻辑思维和开放性思考方式等方面尤为突出。 二、建模步骤 第一步――准备工作,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对象的各种信息。以数学思想来包容问题的精髓,数学思路贯穿问题的全过程,进而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要求符合数学理论,符合数学习惯,清晰准确。第二步――假设,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精确的语言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第三步――建模,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刻划各变量常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利用获取的数据资料,对模型的所有参数做出计算(或近似计算[2])。第四步――分析,对所要建立模型的思路进行阐述,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第五步――检验,将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形进行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如果模型与实际较吻合,则要对计算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