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技术

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技术
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技术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DGJ

JXXXXX-2010DGJ32/JXX-2010

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esti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 and dynamic response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0-XX-XX发布2010-XX-XX实施江苏省建设厅审定发布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

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技术规程

DGJ32/JXX-2010

JXXXXX-2010

主编单位:

批准单位: 江苏省建设厅

批准日期: 2010年XX月XX日

前言

近年来,结构的安全评估及抗震性能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构的动力检测由于其自身的优点逐渐成为工程界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结构动力检测方法可不受结构规模和隐蔽的限制,高效模块化、数字化的结构动力响应测量技术为结构动力检测方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为规范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检测方法和程序,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特编制本规程。

根据江苏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苏省2009年度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图集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苏建科[2009]99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前期相关科研的基础上,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先进标准,开展专题研究、试验研究和典型工程应用,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仪器设备;5工程结构动力特性检测;6工程结构动力响应检测;7检测报告的编写。

本规程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随时将意见反馈至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市中山北路200号,邮政编码:210009),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

主要起草人: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和符号 (2)

2.1 术语 (2)

2.2 符号 (3)

3 基本规定 (6)

3.1 检测方案 (6)

3.2 检测步骤 (7)

3.3 检测环境 (8)

4 仪器设备 (9)

4.1 动测系统技术要求 (9)

4.2 设备维护 (11)

5 工程结构动力特性检测 (12)

5.1 一般规定 (12)

5.2 检测方法 (13)

5.3 数据处理 (14)

5.4 评价方法 (20)

6 工程结构动力响应检测 (21)

6.1 一般规定 (21)

6.2 检测方法 (22)

6.3 数据处理 (24)

6.4 评价方法 .......................................................................................... 26 7 检测报告的编写 .. (28)

附录A 检测记录表 (29)

附录B 振动信号特征值 (31)

本规程用词说明 (36)

1 总则

1.0.1 为规范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检测方法和程序,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特制订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的检测,包括结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的检测,以及评价振动源对工程结构影响的的检测。

1.0.3 工程结构动力检测应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法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人员应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并具有相应的检测能力。

1.0.4 按本规程进行动力检测时,除应遵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1.0.1 本条阐述了规程的编制目的。制定本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动力检测这一新兴检测方法在工程质量检测中的程序和方法,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从而更好地促进该方法的应用和推广。

1.0.2 本条规定了规程的适用范围及意义。目前较为成熟的动力检测范围有:工程结构动力特性的检测和工程结构在各种外部激励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检测。

1.0.3 本条规定了动力检测法的执行机构,以及对具体检测人员的要求。

1.0.4 阐述了本规程与其他相关规程的关系。应遵守协调一致、互相补充的原则,即无论是本规程还是其他相关规程,在进行动测法检测时都应遵守,不得违反。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动力特性dynamic characteristic

表示结构固有特性的基本物理量,如固有频率、振型和阻尼比等。2.1.2动力响应dynamic response

表示结构受动力输入作用时的输出,如位移响应、速度响应、加速度响应等。

2.1.3频率特性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表示结构振动频率的基本物理量,一般包括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2.1.4 频率范围frequency range

传感器或测振系统正常工作的频带,在这个频带内输入信号频率的变化不会引起它们的灵敏度发生超出指定的百分数的变化。

2.1.5灵敏度sensitivity

表示传感器信号输出幅值与被测信号的输入幅值之比。

2.1.6横向灵敏度transverse sensitivity

横向灵敏度指传感器沿主轴方向振动时其横向振动幅值与主轴方向振动幅值之比,用百分比来表示,横向灵敏度越小越好,一般要求应小于3%~5% 。

2.1.7 相位差phase difference

12

不同信号内相同频率对应两谐波分量之间的相位角之差。

2.1.8 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表示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的电压与同时输出的噪声电压的比,常用分贝数dB表示。

2.1.9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

可测量的最大振动量与最小振动量之比,常用分贝数dB表示。

2.1.10 脉动法pulsating method

利用结构周围环境激励引起的振动进而来识别结构动力特性的一种方法。

本节所列术语一般为其在本规程中出现时,其含义需要加以界定、说明或解释的重要词汇。尽管在界定和解释术语时考虑了术语的习惯和通用性,但理论上这些术语仅在本规程中有效,列出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出现错误理解。当本规程列出的术语在本规程以外使用时,应注意其可能含有与本规程不同的含义。

2.2 符号

t时间

T周期

f频率

ω圆频率

a加速度

v速度

y位移

k刚度

m质量

ξ阻尼比

x

μ均值

2

x

ψ均方值

2

x

σ方差

()τ

x

R自相关函数()f

G

x

自功率谱函数

()τ

y

x

R

,

互相关函数()f

G

xy

互功率谱函数

34

xy

τ相干函数

?相位角

()τ

x

C倒功率谱

()ω

H频响函数

()t h脉冲函数

m

f信号最高频率分量

s

f采样频率

dB分贝

FFT快速傅里叶变换

n

f功率谱函数中结构的固有频率

r

τ结构共振响应的时间常数

本节所给出的符号可分为三类:动测系统性能参数符号、动测系统计算参数符号、动测系统统计参数符号,其大部分与有关规程一致。

3 基本规定

3.1 检测方案

3.1.1 方案准备

现场检测前,宜具备下列资料:

1 场地的地质勘察资料;

2 工程结构的结构形式、层高、构造情况及荷载分布情况等;

3 场地及其邻近的干扰振源资料;

4 结构设计计算书。

3.1.2 方案制定

检测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

1 检测目的;

2 检测设备及要求;

3 检测内容及具体方法;

4 仪器测点布置图。

3.1.1规定了制定检测方案前应该具有的资料;3.1.2规定了检测方案应该包括的内容。

56

3.2 检测步骤

工程结构的动力检测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根据检测对象及其目的,选择合适的测量参数;

2 根据场地情况和检测要求布置测点;

3 根据检测要求选择并安装传感器,传感器的安装应与检测目的相一致;

4 连接导线(包括屏蔽线和接地线),对整个测量系统进行调试;

5 合理设置检测参数,包括对采样频率、数据采集时间、数据采集系统放大倍数等参数进行设置;

6 采集数据并保存。

本条规定了动力检测的一般步骤。一般情况下,在检测开始前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检测目标,用以确定实验目的以及要测量的量,包括要求的精度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确定影响测量设备和测量技术选择的与仪器不相关因素,包括测量人员的有效性、成本、测量需要的时间、时间安排表以及可行的数据分析、确认和显示技术。接下来要考虑的有测量的环境条件、振动的频率范围、幅值、动态范围以及理论方向的估计。需要这些信息作为合适选择测量设备的准则。

测点的布置可参考5.2.1、5.2.2、6.2.1和6.2.2条。在数据的调试过程中,若记录曲线出现漂移情况,一般从以下几点查找原因:检查电源是否正常、检查测线接头是否包好、检查振动传感器是否与被测点固定好、检查输入插座是否可靠。传感器的具体安装方式可参考《机械振动与冲击加速度计的机械安装》GB/T 14412-93。

3.3 检测环境

3.3.1 现场检测时,检测设备、仪器均应有防风、防雨雪、防晒和防摔等保护措施。

3.3.2 检测场地应避开外界干扰振源,测点应避开地下管道、电磁场、噪声、射线等。

78

4 仪器设备

4.1 动测系统技术要求

4.1.1动测系统一般由激振系统、传感器、动态信号采集分析仪等组成。

4.1.2 结构动力检测传感器应采用低频传感器,频率下限应不大于0.5Hz (+1~-3dB),频响曲线应平坦,传感器横向灵敏度应小于0.05。

4.1.3信号放大调理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放大器应采用带低通滤波功能的多通道放大器,低通滤波大于24dB/oct。一般宜使用抗混淆滤波放大器。

2 放大器频响范围:低频不大于0.5Hz,高频大于传感器最高频率,输入噪声水平应低于2μV。

3 多通道放大器要求各个通道间无串扰,各通道相位一致,频响范围相同。其振幅一致性偏差应小于3%,相位一致性偏差应小于0.1ms。4.1.

4 强迫振动检测的激振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采用机械式激振设备时,工作频率宜为3~60Hz,宜具备无极调速功能;

2 竖向自由振动检测时,激振可采用铁球,其质量宜为结构质量的1/100~1/150。

4.1.5数据采集与记录宜采用多通道数字采集和存储系统,其A/D转换器位数应不小于12位,宜采用16bit以上A/D转换,幅度畸变宜小于1.0dB。

4.1.6信号分析仪应具有多通道,具有基本的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包括滤波、截取、时域幅值统计、FFT、自谱、互谱等功能。

4.1.1~ 4.1.3 本条规定了动测设备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为了避免测量时可能产生的误差。低频传感器如电磁式、伺服式。

4.1.4 强迫振动的激振方式有:

1 张拉释放法。该方法通过某种张拉装置使结构产生初始位移,然后迅速解除张拉,使结构产生自由振动,张拉释放法实质上是一种阶跃激励。

2 火箭冲击法。该方法采用火箭点燃后产生的冲击力使结构产生初始速度而自由振动,火箭加力法为脉冲激励。

3 撞击法。该方法利用重锤敲击结构物所产生的冲量使结构产生初速度而引起的自由振动,撞击法为脉冲激励。

910

4.2 设备维护

4.2.1 动测系统应每年进行一次系统的标定,应有主管计量部门检验的合格证书。

4.2.2仪器应具有防尘、防潮性能,其工作温度应在-10℃~50℃范围内。

4.2.3 动测系统在使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应注意防水、防潮、防曝晒和防剧烈振动等。

4.2.1 ~ 4.2.3规定了动测系统在使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是为了避免仪器损坏而给测量带来误差。

5 工程结构动力特性检测

5.1 一般规定

5.1.1 结构动力特性检测包括结构的固有频率、振型、阻尼比等参数。

5.1.2 工程结构动力特性检测方法一般采用脉动法或强迫振动法进行检测。

5.1.3 检测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检测系统通频带应包括被测对象的感兴趣频率,一般应用时,频率范围应选择0.5~100Hz;信噪比应大于80dB;

2 检测仪器其它要求应符合本规程4.1之要求。

5.1.4 检测内容及检测要求:

1 同步测量多通道的实测时域曲线;

2 采样频率设定应符合奎耐斯特定律要求,一般宜为被测结构频率的3~5倍。

3 采样时间:对于强迫振动法试验应采集不少于2~3个完整波形,对于脉动检测应不少于30min,宜设为60min。

5.1.5 检测记录内容

1 测量仪器:名称、型号、编号、准确度等级、检定日期;

1112

2 记录实测数据;

3 场地条件,测点布置(附简图和照片);

4 测量过程中的情况说明;

5 测量人员、校核人员、测量日期、测量单位。

5.1.4采样定理又称奈奎斯特定理,奈奎斯特频率/2

s

f必须严格大于信号包含的最高频率。如果信号中包含的最高频率恰好为奈奎斯特频率,那么在这个频率分量上的采样会因为相位模糊而有无穷多种该频率的正弦波对应于离散采样,因此不足以重建为原来的连续时间信号。

5.2 检测方法

5.2.1 传感器布置:平动测点在每层结构的质心附近布置传感器,扭转测点应在楼层平面上对称布置。层数较多时可以隔层布置,且尽量布置在可以避开人为干扰的位置。

5.2.2 根据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向。传感器一般沿结构纵向、横向和竖向三个方向布置。5.2.3根据所需频率范围设置低通滤波频率和采样频率。

5.2.4 数据采集时,应注意对数据平稳性的要求,若有较大的波动,则重新采集数据。

5.3 数据处理

5.3.1在动力检测过程中,由于干扰及其它各方面因素的存在,使得检测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偏离其真实数值。一般要对数据做以下预处理:

1 标定。采集得到的数据首先需要进行标定变换,使之还原成具有相应物理单位的数字信号数据。

2 消除趋势项。采集到的振动信号数据,由于可能存在放大器随温度变化产生的零点漂移、传感器频率范围外低频性能的不稳定以及传感器周围的环境干扰等因素,大多都含有一定的趋势项。

3 滤波处理。滤波就是通过数学运算从所采集的离散信号中选取感兴趣部分信号的处理方法。

5.3.2采用FFT进行频谱分析;为消除旁瓣干扰,信号应加窗函数处理;对于脉动信号,频域平均次数不宜少于32次,且重叠系数宜大于1/2。

5.3.3工程结构动力参数的识别方法一般可分为频域识别法、时域识别法和

1314

15

16

时频域识别方法。实际工程中常用的频域峰值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

1 固有频率的判断:

(1) FFT 自功率谱(幅值谱)最大峰值处;

(2)频响函数分析中,自振频率处相干函数较大,一般接近等于 1 ; (3)对于相同方向的多个测点,各测点在自振频率处具有近似同相位或反相位的特点。

2 阻尼比一般按照半功率宽带法和对数衰减法进行确定。

3 振型函数应该按照下列规定进行确定:

当各个模态的自振频率分的较开,且结构阻尼比较小时,振型之比可由下式得出:

()

()aapk i ki aapp i pi

G G ω?

ω?= (5.3.3)

式中:ki φ、pi φ分别为自振频率i w 对应的不同自由度的振型函数值,其正负号可由互功率谱在i w 处的相位来确定。

5.3.1 由于经数据采集器得到的数据,有的是数字电压值,有的是以采集器

分辨率为单位的整形数字量。对于数字电压量的数据,直接乘以传感器的

标定值,即传感器的物理量与输出电压的比值,标定转换即可完成。对于整形数字量的数据,首先需要乘以采集器的分辨率以转换成电压数据,然后再进行物理单位的标定变换。趋势项的存在,会使时域中的相关分析或频域中的功率谱分析产生很大的误差,甚至使低频谱完全失去真实性,所以必须将其消除。 滤波的主要作用有滤除信号中的噪声或虚假成分、提高信噪比、平滑数据、抑制干扰、分离频率等。滤波器按频率范围分类有低通滤波器(LPF )、高通滤波器(HPF )、带通滤波器(BPF )、带阻滤波器(BSF )和梳状滤波器。按照数学运算方式考虑,数字滤波又分为时域滤波方法和频域滤波方法。

5.3.3 为常用结构动力参数的识别方法。一般而言工程结构动力参数的识别

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

1 结构模态参数的频域识别法

结构模态参数的频域识别法,是基于结构传递函数或频率响应(简称频响函数)在频域内识别结构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等模态参数的方法。频域法可分为单模态识别法、多模态识别法、分区模态识别法和频域总体识别法。对小阻尼且各阶模态耦合较小的系统,用单模态识别法可达到满意的识别精度。而对模态耦合较大的系统,必须用多模态识别法。对于单

自由度体系而言,一般采用幅值法、分量法以及导纳圆法,而对于多自由度体系,SISO法和SIMO法被较多的采用。频域法的最大优点是利用频域平均技术,最大限度地抑制了噪声影响,使模态定阶问题容易解决,但也存在若干不足。

2 结构模态参数的时域识别法

结构模态参数的时域识别法是指在时间域内识别结构模态参数的方法。时域法所采用的原始数据是结构反应的时间历程,主要为结构的自由振动反应,有的也采用结构的脉动反应和强迫振动反应。结构时域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比频域方法要晚一些,但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时域法可以克服频域法的一些缺陷,特别是对大型复杂结构受到风、浪及大地脉动的作用,它们在工作中承受的荷载很难测量,但响应信号很容易测得,直接利用响应的时域信号进行参数识别无疑是很有意义的。目前提出的结构模态参数的时域识别法主要有:SSI 法、ITD法、STD法、Prony法、随机减量法和ARMA模型法等。

由于时域法参数识别技术只需要响应的时域信号,从而减少了激励设备,大大节省了测试时间与费用,这些都是频域法所不具有的优点。但同时由于不使用平均技术,因而分析信号中包含噪声干扰,所识别的模态中除系统模态外,还包含噪声模态。如何区分和剔除噪声模态,一直是时域法中的重要课题。

3 时频域识别方法

实际工程中的很多环境激励是非平稳的随机过程,处理这种非平稳的时变信号需要能同时在时、频两域进行局部分析的方法和技术。联合时频域方法既有频域法的优点又有时域法的优点,既利用了直观的频率分布信息,又利用了包含丰富结构信息的时程响应数据。联合时频域方法将结构响应在时-频两域展开,有利于识别非线性响应结构的特征,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动力学系统辨识方法。

基于小波变换以及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HHT)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是两种主要的模态参数时频域方法,后者需要与经验模态分解(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简称EMD)联合使用来识别模态参数,而EMD技术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基于小波变化或希尔伯特黄变换的联合时频域方法在处理非平稳激励下的模态参数识别方面得到了广发的应用。基于小波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技术将信号变换到时-频域,这有利于识别结构的动态特征参数频率、阻尼和振型。

1718

可参考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及特点

5.4 评价方法

5.4.1 评价振动信号的影响,应根据现场的调查状况、建筑结构及人检测的

响应,通过分析论证,提出评价意见。

5.4.2 工程结构响应的确定,宜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

5.4.3 对工程结构进行现状调查及现场检测时,不得对建筑结构造成损害。

5.4.4 评价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可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 调查建筑和振源的状况;

2 检测响应;

3 信号处理;

4 结构计算;

5 综合分析和评价。

5.4.4综合分析与评价主要应用于:验证理论计算;为工程结构的抗震验算

及性态评判积累基本技术资料;分析结构的振动现象,如扭转振动、鞭梢

效应等;寻找减小振动的途径。

1920

6 工程结构动力响应检测

6.1 一般规定

6.1.1工程结构动力响应检测前首先应了解振源类型及其特性。振源类型一般包括交通运输、爆破、打桩、室内机械、室外机械以及人的活动。

6.1.1 规定了测试结果应包括的内容。不同振源类型其结构响应的特征可以参考《机械振动与冲击对建筑物振动影响的测量和评价基本方法及使用导则》GB/T14124—1993。

6.1.2 振动响应频率范围一般为1~300Hz,应根据振源类型选择不同频响范围的传感器。

6.1.2高频振动一般为仪器设备所产生的振动。

6.1.3采样频率应符合奎耐斯特定律要求。

6.1.3本条文可参考本规程条文说明5.1.4条。6.1.4 检测记录内容

1 测量仪器:名称、型号、编号、检定日期;

2 动力响应时程曲线;

3 场地条件,测点布置(附简图和照片);

4 测量过程中的情况说明;

5 检测资料的数据处理方法;

6 检测成果表;

7 测量人员、校核人员、测量日期、测量单位。

6.2 检测方法

6.2.1 测点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能够使测量结果正确反映所代表区段的振动状况,一般的布点原则是:

1 根据振源的范围、传播方向、振动衰减大致规律布置测点,即离振源近时测点间距离小,离振源远时测点间距离大。

2 为了分析振动对建筑物的动力响应,应在建筑物地面布置一定测点。

3 振动在建筑物内可能会放大,并与建筑物的高度成正比,宜在建筑

2122

物内几个测点上同步测量。

4 一般通过在基础和室外地面的同步检测建立传递函数。

6.2.1 一般至少布置4个测点以上,才可以体现振动衰减的大致规律。当存在多个振动源时,应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从距离、相位差等因素考虑振动源之间的影响。必要时,需要考虑大型设备与结构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

6.2.2 传感器的安装

1 传感器应平稳地放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避免置于草地、沙地、雪地或地毯等松软的地面上,若无法避免,可在松软的地面上打入一定深度的木桩。

2 传感器的灵敏度主轴方向应与测量的方向一致。

6.2.1 当振源为动力机器基础时,应将传感器置于沿振动波传播方向测试的基础轴线边缘上;当振源为公路交通车辆时可将传感器置于行车道沿外0.5m处,并沿振动传播方向布置;当振源为铁路交通车辆时可将传感器置于距铁路轨外0.5m处,并沿振动传播方向布置;当振源为锤击预制桩时可将传感器置于距桩边0.3~0.5m处,并沿振动传播方向布置。

6.2.2 规定了传感器安装的规定,以减少不必要的误差。规定传感器的安装方向,主要是为了避免传感器安装位置方向不一致而可能引起的误差。具体可参考《机械振动与冲击加速度计的机械安装》GB/T 14412-93。

6.3 数据处理

6.3.1 首先需要对采集数据进行信号预处理,处理方法参考本规程5.3.1.

6.3.2 处理方法

1 连续振动:每个测点测量1 次,取其整个波形内的均方根值(有效值)或者振幅作为评价量。

2 瞬态振动:取每次冲击过程中的最大示数为评价量。对于重复出现的冲击振动,以10 次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为评价量。

3 对采集数据进行频谱分析,确定是否可能与结构产生共振效应。6.3.3 环境振动一般通过振动加速度级V AL进行评定。振动加速度级V AL 是加速度与基准加速度之比的以10为底的对数乘以20,记为V AL。单位为分贝,dB。即:

V AL=20lg(a/a0)(dB)

2324

25

26

式中:a 为振动加速度有效值,m /s 2;

a 0为基准加速度,a 0=10-6

m /s 2

6.3.1

根据对象的不同以及相应评定标准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参数进行

评定:加速度、速度及位移。当测试结果为其中一种时,可以通过相应的积分或者微分方法得到另外两种。积分方法可以采用时域积分或频域积分方法。

6.3.2振动的分类方法

1 按系统响应类型分类

确定性振动,是指工程结构的振动过程中具有确定的形式和必然的变化规律,可以用时间t 的确定函数来描述的振动现象。

随机性振动,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工程结构的振动问题,认为工程结构振动过程没有确定的变化形式,也没有必然的变化规律,只能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描述。

2 按系统响应时间分类

连续振动,是指激振力对结构连续作用时间在5r τ以上。 瞬态振动,是指激振力对结构连续作用时间少于5r τ。

r

r r f πξτ21=

式中:r τ是结构共振响应的时间常数;

r ξ为共振是的阻尼比;

r f 为基本固有模态的共振频率,Hz 。

6.3.3 环境振动的评定方法及限值要求可参考《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 10070-88和《住宅建筑室内振动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GB/ T 50355-2005。

6.4 评价方法

6.4.1 评价振动信号的影响,应根据现场的调查状况、建筑结构及人体的容许振动标准和检测的响应,通过分析论证,提出评价意见。 6.4.2 工程结构响应的确定,宜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

6.4.3 对工程结构进行现状调查及现场检测时,不得对建筑结构造成损害。

6.4.4评价振动的影响,可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 调查建筑和振源的状况;

2 检测响应;

3 确定标准;

4 综合分析和评价。

6.4.4数据主要应用于:评价振动对工程结构安全的影响;评价振动对仪器设备的影响;评价振动对人体健康及舒适性的影响;分析振动现象,找出振动原因;分析振动在传递过程中的衰减规律。

7 检测报告的编写

7.0.1 技术成果验收前,应进行全面资料整理,保证最终成果的质量,并归档提交。

7.0.2 检测报告的编写和技术成果的整理,应区别工程类型、规模大小、繁简程度、专业特点、实施方法和条件等情况进行。

7.0.3 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并应符合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DGJ/J21的规定。

1 工程概况:工程依据、目的和要求;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开竣工日期、实际完成工作量等;

2 技术措施:作业的标准依据;探测仪器与检测方法;

3 现场检测情况:日期、天气、异常现象、环境情况和明显缺陷情况;

4 质量评定;

5 结论与建议;

6 附图与附表。

7.0.4 检测报告应突出重点、文理通顺、表达清楚、结论正确。报告书必须打印盖章。

2728

7.0.1 报告编写前,资料应进行全面整理,梳理清楚,做到各种数据准确无误,以保证最终成果的质量。

7.0.2 检测报告应该区别工程类型、规模大小、繁简程度、专业特点、实施方法和条件等情况,根据不同的工程大小、工程繁简程度确定检测报告的繁简程度、书写格式等。

7.0.3 本条规定了检测报告应包含的基本内容。

7.0.4 本条阐述了对检测报告的基本要求。附录A 检测记录表

2930

31

32

附录B 振动信号特征值

1 均值

在时间历程T 内的振动信号()x t 所有值的算术平均值。即

()dt t x T T

T x ?

∞→=01

lim

μ 离散量表达形式为

∑==N

i i x x N 1

2 均方值

在时间历程T 内,振动信号()x t 平方值的算术平均值,即

()dt t x T

T

T x ?

∞→=0

221lim

ψ

离散量表达形式为

∑==

N

i i x

x N

1

221ψ 3 方差

表示振动信号偏离均值的平方的平均值,即

()[]dt t x T

T

x

T x

2

21

lim

?-=∞→μσ

离散量表达形式为

()2

1

21

∑=-=

N

i x i

x

x

N

μσ

4 自相关函数

振动信号的自相关函数是描述一个时刻t 的数据值与另一个时刻τ

+t 的数据值之间的依赖关系,即

()()()dt t x t x T

R T

T x ?+=∞→0

1

lim

ττ

5 功率谱密度函数

功率谱是用以表示振动信号在某频段的能量成分,振动信号在时间历程T 内的平均功率为

()dt t x T P T ?=0

2

1

振动信号在单位带宽f ?内的平均功率称为自功率谱密度函数

()f G x ,即

()()dt f f t x T f f G T

T x ???=

∞→0

2,,1lim 1

33

34

6 互相关函数

互相关函数xy R 是表示两个振动信号()t x ,()t y 相关性的统计量。其定义为

()()()dt t y t x T

R T

T y x ττ+=?∞→0

,1

lim

7 互功率谱密度函数

两组振动信号的互功率谱密度函数定义为相对应的互相关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dt f f t y f f t x T f f G T

T xy ???=

?∞→,,,,1lim 10

或者

()()ττπ

ωωτd e R G j xy xy ?

+∞

--=

21

()()df e

G R j xy xy ?+∞

-=ωτ

ωτ

互相关函数不是偶函数,一般是复数形式,即

()()()f jQ f E f G xy xy xy -=

式中:实部()f E xy 称为共谱密度函数; 虚部()f Q xy 称为重谱密度函

数。

8 相干函数

相干函数也是一个在频域中描述两个振动信号相关特性的函数。其定

义为

()()

()()

ωωωωγyy xx xy xy

G G G 2

2

=

9 频响函数

设无阻尼振动系统受简谐激励()t j Fe t f ω=,其中F 为激励幅值列阵,

n 阶,则系统稳态位移响应t

j Xe x ω=,其中x 为稳态位移响应幅值列阵,

n 阶。

根据式

()F X M K =-2

ω

可得

()()

1

2--=M

K H ωω

称为无阻尼系统的的频响函数矩阵,n×n 阶,是实对称矩阵。 无阻尼振动系统频响函数的模态展式为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方法及原理

结构动力特性的测试方法及应用(讲稿) 一. 概述 每个结构都有自己的动力特性,惯称自振特性。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是进行结构抗震设 计和结构损伤检测的重要步骤。目前,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广泛采用振型叠加原理的反 应谱分析方法,但需要以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为前提。n 个自由度的结构体系的振动方程如 下: [][][]{}{})()()()(...t p t y K t y C t y M =+? ?????+?????? 式中[]M 、[]C 、[]K 分别为结构的总体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均为n 维矩阵; {})(t p 为外部作用力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为位移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 )(t y &为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 为加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 表征结构动力特性的主要参数是结构的自振频率f (其倒数即自振周期T )、振型Y(i)和 阻尼比ξ,这些数值在结构动力计算中经常用到。 任何结构都可看作是由刚度、质量、阻尼矩阵(统称结构参数)构成的动力学系统, 结构一旦出现破损,结构参数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系统频响函数和模态参数的改变,这种 改变可视为结构破损发生的标志。这样,可利用结构破损前后的测试动态数据来诊断结构的破损,进而提出修复方案,现代发展起来的“结构破损诊断”技术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其最 大优点是将导致结构振动的外界因素作为激励源,诊断过程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能方便 地完成结构破损的在线监测与诊断。从传感器测试设备到相应的信号处理软件,振动模态测 量方法已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振动模态测量在桥梁损伤检测领域的发展 也很快。随着动态测试、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试验技术的提高,结构的振动信息可以在桥 梁运营过程中利用环境激振来监测,并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构动态特性(如频响函数、模态 参数等)。目前,许多国家在一些已建和在建桥梁上进行该方面有益的尝试。 测量结构物自振特性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稳态正弦激振法、传递函数法、脉动测试 法和自由振动法。稳态正弦激振法是给结构以一定的稳态正弦激励力,通过频率扫描的办法 确定各共振频率下结构的振型和对应的阻尼比。 传递函数法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结构进 行激励(如正弦激励、脉冲激励或随机激励等),测出激励力和各点的响应,利用专用的分 析设备求出各响应点与激励点之间的传递函数,进而可以得出结构的各阶模态参数(包括振 型、频率、阻尼比)。脉动测试法是利用结构物(尤其是高柔性结构)在自然环境振源(如 风、行车、水流、地脉动等)的影响下,所产生的随机振动,通过传感器记录、经谱分析, 求得结构物的动力特性参数。自由振动法是:通过外力使被测结构沿某个主轴方向产生一定 的初位移后突然释放,使之产生一个初速度,以激发起被测结构的自由振动。 以上几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利用共振法可以获得结构比较精确的自振频率和阻 尼比,但其缺点是,采用单点激振时只能求得低阶振型时的自振特性,而采用多点激振需较 多的设备和较高的试验技术;传递函数法应用于模型试验,常常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对 于尺度很大的实际结构要用较大的激励力才能使结构振动起来,从而获得比较满意的传递函 数,这在实际测试工作中往往有一定的困难。 利用环境随机振动作为结构物激振的振源,来测定并分析结构物固有特性的方法,是近 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FFT 理论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动力分 析研究中,对于斜拉桥及悬索桥等大型柔性结构的动力分析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斜拉桥或 悬索桥的环境随机振源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指从基础部分传到结构的地面振动及由于大气变 化而影响到上部结构的振动(根据动力量测结果,可发现其频谱是相当丰富的,具有不同的

结构试验期末复习题

1、结构试验按试验目的可分为生产检验性试验和科学研究性试验;按试验对象可分为真型试验和模型试验;按荷载性质可分为静力试验和动力试验;按试验场所可分为现场试验和实验室试验;按试验持续时间可分为短期荷载试验和长期荷载试验。 2、动载试验主要包括:疲劳试验、动力特性试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和风洞试验 3、结构试验一般可分4个阶段:试验规划和设计、试验技术准备、试验实施过程、试验数据分析和总结 4、重力加载包括:直接重力加载、杠杆重力加载 5.水可作为对建筑结构施加的重力荷载。 6.荷载支承装置分为竖向荷载支承装置和水平荷载支承装置。 7、气压加载有正压加载和负压加载两种方式。 8、可采用卷扬机、绞车、螺旋千斤顶、螺旋弹簧、倒链等方式实现机械加载。 9.在结构构件安装位置和实际工作状态不相一致的情况下进行的试验称为异位试验。 10.试件设计所以要注意它的形状,主要是要求满足在试验时形成和实际工作相一致的应力状态。 11.结构试验中,采用分级加载一方面可控制加载速度,另一方面便于观测结构变形随荷载变化的规律。 12.应变测量方法包括:电阻应变测量方法;手持式应变仪测量方法和振弦式应变计测量方法。 13.测量挠度的仪器包括:①百分表及挠度计;②电子百分表;③电阻应变式位移传感器; ④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⑤刻度尺和水准仪。 14.电液伺服阀能根据输入电流的极性控制液压油的流向,根据输入电流的大小控制液压油的流量。 15.液压加载法的最大优点是利用油压使 液压加载器产生较大的荷载。 16.测定结构的动力特性的方法包括:自由振动法、共振法、脉动法 17.冲击力加载的特点是荷载作用时间极为短促,在它的作用下使被加载结构产生振动响应,适用于进行结构动力特性的试验。 18.在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中为了能再现地震力作用下,墙体经常出现的斜裂缝或交叉裂缝的破坏现象,在墙体安装及考虑试验装置时必须要满足边界条件的模拟。 1、下列(D )不属于科学研究性试验。 A.验证结构计算理论的假定 B.为制订设计规范提供依据 C.为发展和推广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提供实践经验 D.服役结构的可靠性鉴定 2、下列(E )不属于长期荷载试验。 A 混凝土的徐变 B 预应力钢筋的松弛 C 混凝土的碳化 D 钢筋的锈蚀 E 混凝土试块150×150×150抗压试验 3.结构试验中,常用科研性试验解决的问题是( D ) A.综合鉴定重要工程和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B.鉴定预制构件的产品质量 C.已建结构可靠性检验、推断和估计结构的剩余寿命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方法及原理

结构动力特性的测试方法及应用(讲稿) 一. 概述 每个结构都有自己的动力特性,惯称自振特性。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就是进行结构抗震设 计与结构损伤检测的重要步骤。目前,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广泛采用振型叠加原理的反应谱分析方法,但需要以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为前提。n 个自由度的结构体系的振动方程如下: [][][]{}{})()()()(...t p t y K t y C t y M =+??????+?????? 式中[]M 、[]C 、[]K 分别为结构的总体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均为n 维矩阵;{} )(t p 为外部作用力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为位移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为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 为加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 表征结构动力特性的主要参数就是结构的自振频率f (其倒数即自振周期T )、振型Y(i)与阻尼比ξ,这些数值在结构动力计算中经常用到。 任何结构都可瞧作就是由刚度、质量、阻尼矩阵(统称结构参数)构成的动力学系统,结构一旦出现破损,结构参数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系统频响函数与模态参数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视为结构破损发生的标志。这样,可利用结构破损前后的测试动态数据来诊断结构的破损,进而提出修复方案,现代发展起来的“结构破损诊断”技术就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其最大优点就是将导致结构振动的外界因素作为激励源,诊断过程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能方便地完成结构破损的在线监测与诊断。从传感器测试设备到相应的信号处理软件,振动模态测量方法已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振动模态测量在桥梁损伤检测领域的发展也很快。随着动态测试、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试验技术的提高,结构的振动信息可以在桥梁运营过程中利用环境激振来监测,并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构动态特性(如频响函数、模态参数等)。目前,许多国家在一些已建与在建桥梁上进行该方面有益的尝试。 测量结构物自振特性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稳态正弦激振法、传递函数法、脉动测试法与自由振动法。稳态正弦激振法就是给结构以一定的稳态正弦激励力,通过频率扫描的办法确定各共振频率下结构的振型与对应的阻尼比。 传递函数法就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结构进行激励(如正弦激励、脉冲激励或随机激励等),测出激励力与各点的响应,利用专用的分析设备求出各响应点与激励点之间的传递函数,进而可以得出结构的各阶模态参数(包括振型、频率、阻尼比)。脉动测试法就是利用结构物(尤其就是高柔性结构)在自然环境振源(如风、行车、水流、地脉动等)的影响下,所产生的随机振动,通过传感器记录、经谱分析,求得结构物的动力特性参数。自由振动法就是:通过外力使被测结构沿某个主轴方向产生一定的初位移后突然释放,使之产生一个初速度,以激发起被测结构的自由振动。 以上几种方法各有其优点与局限性。利用共振法可以获得结构比较精确的自振频率与阻尼比,但其缺点就是,采用单点激振时只能求得低阶振型时的自振特性,而采用多点激振需较多的设备与较高的试验技术;传递函数法应用于模型试验,常常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对于尺度很大的实际结构要用较大的激励力才能使结构振动起来,从而获得比较满意的传递函数,这在实际测试工作中往往有一定的困难。 利用环境随机振动作为结构物激振的振源,来测定并分析结构物固有特性的方法,就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FFT 理论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动力分析研究中,对于斜拉桥及悬索桥等大型柔性结构的动力分析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斜拉桥或悬索桥的环境随机振源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指从基础部分传到结构的地面振动及由于大气变化而影响到上部结构的振动(根据动力量测结果,可发现其频谱就是相当丰富的,具有不同的脉动卓越周期,反应了不同地区地质土壤的动力特性);另一方面主要来自过桥车辆的随机振动。

结构动力性能及试验技术

第9章结构动力性能及试验技术 结构动力性能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阻尼比、滞回特性等,是结构本身的特性。在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和研究结构的地震反应时必须同时了解和掌握地震动的特性和结构动力性能。关于地震动的特性在前面已讲,下面介绍结构的动力特性和为获得这些特性所需的相关试验技术。 9.1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点 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是复杂的时间过程,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低频振动 结构的自振频率(基频)范围较窄,一般在0.05s~15s(20Hz~0.07Hz)之间,例如, 0.05s—基岩上的设备、单层房屋竖向振(震)动时; 15s—大跨度悬索桥。 在结构的地震反应中,高阶振型有影响,但第一振型,或较低阶振型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结构的整体反应以低频振动为主。 2、多次往复(大变形) 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反应可能超过弹性,产生大变形,并导致结构的局部破坏。地震作用是一种短期的往复动力作用,其持续时间可达几十秒到一、二分钟,结构的反应可以往复几次或者几十次,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破坏不断累加、破坏程度逐渐发展,可经历由弹性阶段→开裂(RC,砖结构)→屈服→极限状态→倒塌的过程,称为低周疲劳。 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变形(位移)速度较低,约为几分之一秒量级。 而爆炸冲击波:正压,负压为一次,无往复,材料快速变形(为毫秒量级); 车辆荷载:多次重复,但应力水平低(无屈服),高周次(>100万次)。 3、累积破坏 地震造成的结构积累破坏可以表现在以下三中情况中: ① 一次地震中,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屈服,以后每一个振动循环往复都将造成结构破坏积累。 ② 主震时,结构发生破坏,但未倒塌;余震时,结构变形增加,破坏加重,甚至发生倒塌。 ③ 以前地震中结构发生轻微破坏,未予修复;下次地震时产生破坏严重。 从结构地震反应的特点可以看出,要正确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计算,必须了解结构的阻尼,振型,自振频率等基本动力特性,同时必须研究材料、构件和结构的强非线性或接近破坏阶段的动力特性,以及强度与变形的发展变化规律等。

材料性能测试

材料性能测试 拉伸:1.什么是弹性变形?弹性变形有何特点?弹性变形的实质是什么? 概念:材料受载后产生变形,卸载后这部分变形消失,材料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性能指标有弹性模量、比例极限和弹性极限、弹性比功等。 特点:弹性变形的重要特征是其可逆性,即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先产生弹性变形,当外力去除后,变形随即消失而恢复原状,表现为弹性变形可逆性特点。在弹性变形过程中,不论是在加载期还是卸载期,应力应变之间都保持单值线性关系,且弹性变形量比较小,一般不超过1%。本质: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本质,概括说来,都是构成材料的原子(离子、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映。原子弹性位移量只相当于原子间距的几分之一,所以弹性变形量小于 2、如何解释金属材料的弹性变形过程? 3、弹性变形与弹性极限有何区别?弹性极限与弹性模量的区别。前者是材料的强度指标,它敏感地取决于材料的成分、组织及其他结构因素。而后者是刚度指标,只取决于原子间的结合力,属结构不敏感的性质。 4、什么是弹性比功?提高材料弹性比功的途径有哪些? 5、什么是屈服?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内在因素:晶体结构(位错阻力不同)。晶界和亚结构(细晶强化、晶界强化),溶质元素(固溶强化),第二相(第二相强化),外在因素有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等。6.。什么是应变硬化?金属材料的应变硬化有何意义?意义1)应变硬化可使金属机件具有一定的抗偶然过载能力,保证机件安全;2)应变硬化和塑性变形适当配合可使金属进行均匀塑性变形;3)应变硬化是强化金属的重要工艺手段之一,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强化方法联合使用,对多种金属进行强化,尤其对于那些不能热处理强化的金属材料;4)应变硬化还可以降低塑性,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7、细化金属晶粒既可提高强度,又可提高塑性,这是为什么?8、什么是超塑性?产生超塑性的条件是什么?超塑性有何特点?9、什么是韧性断裂、脆性断裂?各有何特点?(1)韧性断裂:①明显宏观塑性变形;②裂纹扩展过程较慢; ③断口常呈暗灰色纤维状。④塑性较好的金属材料及高分子材料易发生韧断。脆性断裂:①无明显宏观塑性变形;②突然发生,快速断裂;③断口宏观上比较齐平光亮,常呈放射状或结晶状④淬火钢、灰铸铁、玻璃等易发生脆断。 10、什么是解理断裂、剪切断裂?各有何特点?剪切断裂:①切应力下,沿滑移面滑移分离而造成的断裂。②分为纯剪切断裂和微孔聚集型断裂。③纯剪切断裂:断口呈锋利的楔形。④微孔聚集型断裂:宏观上呈暗灰色、纤维状;微观上分布大量“韧窝”。解理断裂:①正应力下,原子间结合键破坏,沿特定晶面,脆性穿晶断裂。②微观特征:解理台阶、河流花样和舌状花样。③裂纹源于晶界。11、试用双原子作用力模型推导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 12、试述Griffith裂纹理论分析问题的出发点及思路,指出该理论的局限性。13、什么是应力状态软性系数?利用最大切应力与最大正应力的比值表示它们的相对大小,称为应力状态软性系数,记为α14、比较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试样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15、什么是冲击韧度?低温脆性?蓝脆?冲击韧性:材料在冲击载荷下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是材料强度和塑性的综合表现。低温脆性现象:在低温下,材料的脆性急剧增加,实质:温度下降,屈服强度急剧增加16、影响冲击韧性和韧脆转变温度的因素有哪些?17、什么是磨损?磨损包括哪几种类型18、磨损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19、提高材料耐磨性的途径有哪些?20、什么是蠕变?按照蠕变速率的变化情况,可将蠕变过程分为哪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21、蠕变变形机理包括哪几种?22、影响金属高温力学性能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3.什么是热膨胀?热传导?极化?大多数物体都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长度或体积的变化,这一现象称为热膨胀。材料的内部存在温度梯度时,热能将从高温区流向低温区,这一过程称为热传导。极化:介质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产生感应电荷的现象.24.电介质有哪些主要的性能指标?介电常数、介电损耗、介电强度.25. 什么是介电损耗?电介质为什么会产生介电损耗?电介质材料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由于发热而消耗的能量称为介电损耗。原因:电导(漏导)损耗:通过介质的漏导电流引起的电流损耗。极化损耗:电介质在电场中发生极化取向时,由于极化取向与外加电场有相位差而产生的极化电流损耗。介电损耗越小越好。26. 什么是透光率和雾度?透光率是指透过材料的光通量与入射材料的光通量的百分比。雾度是由于材料内部或外表面光散射造成的云雾状或浑浊的外观,是散射光通量与透过材料总光通量的百分比。27.透光性与透明性有何区别与联系?①透光率表征材料的透光性,但透光性与透明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②透光性只是表示材料对光波的透过能力。③透明性却是指一种材料可使位于材料一侧的观察者清晰无误地观察到材料另一侧的物体的影像。④只有透光率高且雾度小的材料才是透明性好的材料。28. 金属材料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程度的指标有哪些?均匀腐蚀:腐蚀速率的质量指标。腐蚀速率的深度指标.局部腐蚀:腐蚀强度指标;腐蚀的延伸率指标。29. 金属腐蚀的防护措施有哪些?30. 什么是老化?高分子材料在加工、使用、贮存过程中,受到光、热、氧、潮湿、水分、机械应力和生物等因素影响,引起微观结构的破坏,失去原有的物理机械性能,最终丧失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老化。31. 材料热稳定性的衡量指标是什么?测试方法有哪些?热稳定性是材料的重要性能。高分子受热分解破坏,物理机械性能丧失。通常用热分解温度来衡量其热稳定性。热重分析(TGA)差热分析(DTA)差示扫描量热(DSC)

动力测试技术(高起专)

1、半导体热敏电阻随温度上升,其阻值【下降】 2、半导体式应变片在外力作用下引起其电阻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电阻率】 3、标准佳节流件的直径比β越小,则【流体的压力损失越大】 4、标准节流装置的取压方式主要有【法兰取压】 5、不能用确定函数关系描述的信号是【随机信号】 6、测试系统的传递函数和【具体测试系统的物理结构无关】。 7、测试装置的脉冲响应函数与它的频率响应函数间的关系为【傅里叶变换对】 8、测试装置所能检测出来的輸入量的最小变化值【分辨率】 9、当高频涡流传感器靠近铁磁物体时【线圈的电感增大】。 11、电阻应变片的输入为【应变】 12、定度曲线偏离其拟合直线的程度称为【非线性度】 13、对于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若输入量为正弦信号时,系统达到稳定后,将输出y(t)与输入x(t)的傅里叶变换之比定义为【频率响应函数】 14、对于与热电偶配套的动圈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动国表必须与其相同型号的热电偶相配】。 15、二阶装置引入合适阻尼的目的【获得较好的幅频、相频特性】。 16、傅氏级数中的各项系数是表示各谐波分量的【振幅】 17、概率密度函数给出的分布统计规律是随机信号沿的【幅值域】 18、将被测差压转换成电信号的设备是【差压变送器】

19、将时域信号进行时移,则频域信号将会【仅有相移】 20、描述非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傅里叶变换】。 21、描述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傅氏级数】。 22、频率响应函数反映了系统响应的过程为【稳态】。 23、时域信号的时间尺度压缩时,则其频带的变化为【频带变宽,幅值压低】 24、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随频率变化的关系为【相频特性】 25、数字信号的特征是【时间和幅值上均离散】 26、为消除压电传感器电缆分布电容变化对输出灵敏度的影响,可采用【电荷放大器】。 27、下列传感器中哪个是基于压阻效应的【半导体应变片】。 28、下列哪个不是机械式传感器【电容传感器】。 29、下列哪项不是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性【输出电阻ro=∞】 30、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频率其固有频率应该是【远低于】 31、一个测试系统不管其复杂与否,都可以归结为研究输入量x(1)、系统的传输特性h(t)和输出量y(1)三者之间的关系【y(t= h(t*x(t)】。 32、已知x1(t)和x2(t)的傅里叶变换分别为×1(和X2(),则卷积×1(t)*2(t)的傅里叶变换为【x1(f)x2(f)】 33、用常系数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线性】系统。 34、用金属材料测温热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金属纯度越高对测温越有利】。 35、由非线性度来表示定度曲线程度的是【偏离其拟合直线】。

材料技术性能及检测标准

材料技术性能及检 测标准 1

一.砼用砂: 1.执行标准:JGJ52-92<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3.检验项目: 若受检单位能够提供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能够证明该批砂子合格的检测报告原件,则只做以下必检项目: 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CI-含量检验 若无证明材料,或法定单位检测报告与产品不符(有较大差异)时则应对该批材料进行: 1)颗粒级配 2)表观密度 3)紧密和堆积密度 4)含水率 5)含泥量 6)泥块含量 7)有机物含量 8)云母含量 9)轻物质含量 10) 坚固性 11)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12) CI-含量 13) 碱活性(根据双方商定)检验 2

二.砼用卵石(碎石): 1.执行标准:JGJ53-92<普通砼用卵石(碎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3.检验项目: 若受检单位能够提供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能够证明该批卵石(碎石)合格的检测报告原件,则只做以下必检项目: 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指标;针片状含量 若无证明材料,或法定单位检测报告与产品不符(有较大差异)时则 应对该批材料进行: 1) 颗粒级配 2) 表观密度 3) 紧密和堆积密度 4) 含泥量 5) 泥块含量 6) 有机物 7) 针片状含量 8) 坚固性 10) 压碎指标 11)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12) 碱活性(根据双方商定)。 3

三.混凝土试块: 1.执行标准:GBJ107-87<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3.检验项目:抗压强度。 四.砂浆试块: 1.执行标准:JGJ70-9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测试方法> 3.检验项目:立方体拉压强度。 六.烧结普通砖: 1.执行标准:GB/T5101-1998<烧结普通砖> 3.检验项目: 若受检单位能够提供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能够证明该批烧结普通砖合格的检测报告原件,则只做以下必检项目: 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抗压强度 若无证明材料,或法定单位检测报告与产品不符(有较大差异)时则应对该批材料进行: 1) 尺寸偏差 2) 外观质量 3) 抗压强度 4) 冻融 5) 泛霜 4

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第七章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7.1概述 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是反映结构本身所固有的动力性能。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系数和振型等一些基本参数,也称动力特性参数或振动模态参数。这些特性是由结构形式、质量分布、结构刚度、材料性质,构造连接等因素决定,但与外荷载无关。 建筑结构动力特性试验量测结构动力特性参数是结构动力试验的基本内容,在研究建筑结构或其他工程结构的抗震、抗风或抗御其它动荷载的性能和能力时,都必须要进行结构动力特性试验,了解结构的自振特性。 1.在结构抗震设计中,为了确定地震作用的大小,必须了解各类结构的自振周期。同样,对于已建建筑的震后加固修复,也需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建立结构的动力计算模型,才能进行地震反应分析。 2测量结构动力特性,了解结构的自振频率,可以避免和防止动荷载作用所产生的干扰与结构产生共振或拍振现象。在设计中可以便结构避开干扰源的影响,同样也可以设法防止结构自身动力特性对于仪器设备的工作产生干扰的影响,可以帮助寻找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震,隔震或消震。 3.结构动力特性试验可以为检测、诊断结构的损伤积累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数据。由于结构受动力作用,特别是地震作用后,结构受损开裂使结构刚度发生变化,刚度的减弱使结构自振周期变长,阻尼变大。由此,可以从结构自身固有特性的变化来识别结构物的损伤程度,为结构的可靠度诊断和剩余寿命的估计提供依据。 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可按结构动力学的理论进行计算。但由于实际结构的组成,材料和连接等因素,经简化计算得出的理论数据往往会有一定误差。对于结构阻尼系数一般只能通过试验来加以确定。因此,建筑结构动力特性试验就成为动力试验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结构动力特性试验是以研究结构自振特性为主,由于它可以在小振幅试验下求得,不会使结构出现过大的振动和损坏,因此经常可以在现场进行结构的实物试验,正如本章所介绍的试验实例。当然随着对结构动力反应研究的需要,目前较多的结构动力试验,特别是研究地震,风震反应的抗震动力试验,也可以通过试验室内的模型试验来测量它的动力特性。 结构动力特性试验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激振法和环境随机振动法。人工激报法又可分为自由振动法和强迫振动法。 人工激振法是一种早期使用的方法,试验得到的资料数据直观简单,容易处理;环境随机振动法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处理数据的新方法,由于它是利用环境脉动的随机激振,不需要激振设备,对于现场测试特别有利。以上任何一种方法都能测得结构的各种自振特性参数,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分析专用仪器的普及使用,为各种方法所测得的资料数据提供了快速有效的处理分析条件。 7.2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7.2.且结构自振频率测量 一、自由振动法 在试验中采用初位移或初速度的突卸或突加荷载的方法,使结构受一冲击荷载作用而产生自由振动。在现场试验中可用反冲激振器对结构产生冲击荷载;在工业厂房中可以通过锻锤、

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技术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DGJ JXXXXX-2010DGJ32/JXX-2010 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esti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 and dynamic response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10-XX-XX发布2010-XX-XX实施江苏省建设厅审定发布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 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响应检测技术规程 DGJ32/JXX-2010 JXXXXX-2010 主编单位: 批准单位: 江苏省建设厅 批准日期: 2010年XX月XX日

前言 近年来,结构的安全评估及抗震性能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构的动力检测由于其自身的优点逐渐成为工程界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结构动力检测方法可不受结构规模和隐蔽的限制,高效模块化、数字化的结构动力响应测量技术为结构动力检测方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为规范工程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检测方法和程序,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特编制本规程。 根据江苏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苏省2009年度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图集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苏建科[2009]99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前期相关科研的基础上,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先进标准,开展专题研究、试验研究和典型工程应用,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仪器设备;5工程结构动力特性检测;6工程结构动力响应检测;7检测报告的编写。 本规程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随时将意见反馈至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市中山北路200号,邮政编码:210009),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 主要起草人:

“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辅导资料

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辅导资料 主题: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的辅导资料 学习时间:2013年6月24日-7月21日 内容: 这周我们将学习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的相关内容。 一、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及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 1、掌握实验的目的; 2、掌握实验主要的仪器和设备; 3、掌握实验的整个实验步骤; 4、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主要内容 结构动力特性是反映结构本身所固有的动力性能,主要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系数和振型等,这些参数与外荷载无关。 测量结构动力特性参数是结构动力试验的基本内容,在研究建筑结构或其他工程结构的抗震、抗风或抵御其它动荷载的性能和能力时,都必须要进行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通过结构动力特性的测量,能够得到结构的自振频率,可以避免和防止动荷载所产生的干扰与结构共同作用产生的共振现象。此外,受损开裂结构的刚度减小,导致结构自振周期变长,阻尼变大,因此结构动力特性试验可以为检测、诊

断结构的损伤积累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数据。 本次实验的题目为《结构动力特性测量实验》。 (一)本次试验的目的 1、了解动力参数的测量原理; 2、掌握传感器、仪器及使用方法; 3、通过振动衰减波形求出简支梁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二)本次试验使用的仪器、设备及试验构件 本次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和设备主要包括三个: 1、振动传感器DH105,也叫拾振器,主要是用来将振动信号转换成电荷信号输出;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对被测物体影响小,频率范围宽、动态范围大,主要参数如表所示,我们在振动传感器的选择上最关心的指标是灵敏度、频率范围和量程。 2、与之配套的电荷适配器,主要作用是将压电传感器的电荷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 3、东华DH5922动态信号测试分析仪,主要用来采集振动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数字量传递给计算机。 除了上述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试验中还用到了用于数据记录的笔记本电脑、锤子和木制简支梁,其参数如下表所示:

动力测试技术

动力测试技术-学习指南 一.填空(共36分,每空2分) 1、测量仪表的精度等级用 允许误差 表示。 2、在直接测量中,一般将各观测值的 算术平均值 作为测量结果的最佳值。 3、测量仪器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准确度、__恒定度__、灵敏度、灵敏度阻滞、__指示滞后时间__等。 4、发动机转速测量方法可分为___测频法____和___测周法___。 5、为消除测量系统误差,除严格按照测量仪器的安装方法、使用条件、操作规程等实施外,也常采用___交换抵消法____、___替代消除法____或 预检法 来消除系统误差。 6、热线风速仪的工作方式有___恒流式____和___恒温式(恒电阻式)____。 7、三类常用测功机中,工作稳定性最佳的是___水力测功机 ____;低速制动性最佳的是 ___电涡流测功机____。 8、 测量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偶然)误差、过失误差。 9、在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主要有温度、压力、流量、功率、 转速等。 10、常见的光电转换元件包括光电管、光电池、光敏电阻和光敏晶体管。 11、 热力学温标T 和摄氏温标t 的转换关系T=t+273.15 12、可用于压力测量的传感器有压阻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和电容式差压传感 器。 13、常用的量计的节流元件有孔板、喷嘴、文丘里管等。 14、系统的绝对误差传递公式为 。 15、从作用上看,任何测量仪器都包含感受件、中间件和效用件这三个元件,其中中间件可完成 传递 、 放大 、 变换 、 运算 等任务。 16、我们常采用 交换抵消法 、 替代消除法 、 预检法 这三种方法来消除系统误差。 17、试验数据的表示方式有 列表法 、 图示法 、 方程法 三种。 18、测取液柱式压力计的读数时,对酒精应从 凹面的谷底 算起。 19、某频率为80Hz 的纯音听起来和1000Hz 、90dB 的声音一样响,则其响度级为 90Phon 。 20、在选用仪器时,应在满足被测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量程较 小 的仪器,一般应使测量值在满刻度要求的2/3为宜。 21、除利用皮托管测量流速外,现代常用的测速技术有:热线(热膜)测速技术、 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LDV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22、某待测水头约为90米,现有0.5级0~2.94?106Pa 和1.0级0~0.98?106Pa 的两块压力表,问用哪一块压力表测量较好?答: 后者 。 23、对某一物理量x 进行N 次测量,测量值x i 与其出现的次数N i 满足一定的规律,误差分布呈对称性 、 单峰性 、 有界性 的特点。 24、测量仪表按用途可分为 范型仪表 、实验室用仪表和 工程用仪表 ,其中实验室用仪表的精度等级一般为 0.2-0.5级 。 25、发动机试验台最基本的设备是 测功机 。稳定工况下测定汽油消耗采用 容积 法、测定机油消耗采用 重量 法。 26、按照误差的出现规律以及它们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程度来区别,可将测量误差分为 系统误差 、 偶然误差 和 过失误差 三类。 27、运用有效数字的计算法则计算:60.4+2.02+0.222+0.0467= 62.6 ,0.142= 0.020 。 28、为消除零漂或虚假信号,常采用的应变片温度补偿方法有___桥路补偿____和___应变片自补偿___。 29、对测量结果中可疑数据,可采用的剔除准则有 ___莱依特准则____ 和 ____ 格拉布斯准则___ 。 30、测量方法可分为 ___直接测量____、____间接测量___ 和组合测量三类。 二.判断题 1、测量振动速度时,应尽量采用速度传感器,这样可避免振动位移计微分或用加速度计积分求取速度时带来的误差。(√) 2、用1/3倍频程滤波器进行噪声频谱分析时能清楚地反映出峰值,而用1/1倍频程只能看出大致的趋势。(√) 3、灵敏度阻滞是足以引起仪器指针从静止到作极微小移动的被测量的变化,又称为变差;( ×) 4、仪器误差、安装误差和环境误差都属于系统误差;(√) 5、在测量数据中可能存在多个异常值时,应采用两种以上的准则来交叉判别(√) 6、差动变压器是电感传感器中的一种;(√) 7、发动机功率测量是典型的组合测量;(×) 8、霍耳效应式传感器和电容式传感器都属于“参数型”传感器;(×) 9、读数错误、计算错误都不属于测量误差;(×) N N x x f x x f x x f y ???++???+???=? 2211

结构试验(答案)

建筑结构试验 一、单项选择题 1. 建筑结构试验是以________方式测试有关数据,反映结构或构件的工作性能、承载能力以及相应 的可靠度,为结构的安全使用和设计理论的建立提供重要的依据。 ( ) A.模拟 B.仿真 C.实验 D.计算 2. 普通钢筋混凝土的密度为() A.22--23kN/m3 B.23--24 kN/m3 C.24--25 kN/m3 D.25--26 kN/m3 3. 超声回弹综合法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被检测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 A.2MPa B.5MPa C.8MPa D.10Mpa 4. 结构试验前,应进行预加载,下列论述哪一项不当() A.混凝土结构预加载值不可以超过开裂荷载值; B.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加载值可以超过开裂荷载值; C.钢结构的预加载值可以加至使用荷载值; D.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加载值可以加至使用荷载值。 5.结构试验时,试件的就位形式最符合实际受力状态而应优先采用的是 ( ) A.正位试验 B.反位试验 C.卧位试验 D.异位试验 6.贴电阻片处的应变为1000με,电阻片的灵敏系数K=2.0,在这个电阻片上应产生的电阻变化率应是下列哪一个( ) A. 0.2% B.0.4% C.0.1% D.0.3% 7. 钢结构试验时,持荷时间不少于 ( ) 分钟分钟分钟分钟 8. 非破损检测技术可应用于混凝土、钢材和砖石砌体等各种材料组成的结构构件的结构试验中,该技术 ( ) A.会对结构整体工作性能仅有轻微影响

B.会对结构整体工作性能有较为严重影响 C.可以测定与结构设计有关的影响因素 D.可以测定与结构材料性能有关的各种物理量 9. 在结构动力模型试验中,解决重力失真的方法是 ( ) A.增大重力加速度 B.增加模型尺寸 C.增加模型材料密度 D.增大模型材料的弹性模量 10. 下列哪一点不是低周反复试验的优点 ( ) A.设备比较简单,耗资较少 B.在逐步加载过程中可以停下来仔细观察反复荷载下结构的变形和破坏现象 C.能做比较大型的结构试验及各种类型的结构试验 D.能与任一次确定性的非线性地震反应结果相比 11.在结构抗震动力试验中,下列何种加载方法既能较好地模拟地震又有实现的可能 ( ) A.采用机械式偏心激振器激振 B.采用地震模拟振动台 C.采用炸药爆炸模拟人工地震 D.采用电磁激振器激振 12.当对结构构件进行双向非同步加载时,下列图形反映X轴加载后保持恒载,而Y轴反复加载的是() 13.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芯样直径不得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 ( ) 倍倍倍倍 14.下列哪种方法施加动力荷载时,没有附加质量的影响 ( ) A.离心力加载法 B.自由落体法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方法及原理

一.概述 每个结构都有自己的动力特性,惯称自振特性。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是进行结构抗震设 计和结构损伤检测的重要步骤。目前,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广泛采用振型叠加原理的反应谱分析方法,但需要以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为前提。n个自由度的结构体系的振动方程如下: M y(t) C y(t) K y(t) p(t) 式中M、C、K分别为结构的总体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均为n维矩阵;p(t)为外部作用力的n维随机过程列阵;y(t) 为位移响应的n维随机过程列阵;y(t)为速度响应的n维随机过程列阵;y(t)为加速度响应的n维随机过程列阵。 表征结构动力特性的主要参数是结构的自振频率 f (其倒数即自振周期T)、振型 Y(i)和阻尼比_:这些数值在结构动力计算中

经常用到。

任何结构都可看作是由刚度、质量、阻尼矩阵(统称结构参数)构成的动力学系统,结构一旦出现破损,结构参数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系统频响函数和模态参数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视为结构破损发生的标志。这样,可利用结构破损前后的测试动态数据来诊断结构的破损,进而提岀修复方案,现代发展起来的“结构破损诊断” 技术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其最大优点是将导致结构振动的外界因素作为激励源,诊断过程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能方便地完成结构破损的在线监测与诊断。从传感器测试设备到相应的信号处理软件,振动 模态测量方法已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振动模态测量在桥梁损伤检测领域的发展也很快。随着动态测试、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试验技术的提高,结构的振动信息可以在桥梁运营过程中利用环境激振来监测,并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构动态特性(如频响函数、模态参数等)。目前,许多国家在一些已建和在建桥梁上进行该方面有益的尝试。 测量结构物自振特性的方法很多,目前 主要有稳态正弦激振法、传递函数法、脉动测

材料性能试验相关标准及测试方法

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标准及测试方法 1.拉伸实验 [1]标准 金属拉伸试件按国标GB/T6397-19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1] 标准ASTM D3039-76用于测定高模量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面内拉伸性能;ASTM D638用于测定试件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2]; 2.压缩试验 [1]标准 压缩试件按国标GB/T7314-1987《金属压缩实验试样》[1] ASTM D3410-75(剪切荷载法测定带无支撑标准截面的聚合体母体复合材料压缩特性的试验方法) [3]。 3.弯曲试验 [1]标准 ASTM D7624用于测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弯曲刚度与强度性能[2]。 4.剪切试验 [1]标准 ASTM D5379适用大部分的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2]。 5.层间断裂 [1]标准 ASTM D5528和JIS K7086,仅适用于单向分层测试。其他的还未有相关标准[2]。 6.冲击试验 [1]标准 金属材料按照GB/T229-1994加工成V形缺口或U形缺口[1] 目前复合材料在冲击后的损伤性能表征主要是损伤阻抗( Damage Resistance) 和损伤容限( Damage To tolerance)。 目前关于损伤阻抗和损伤容限的测试标准有ASTM D6264-98(04)和ASTM D7136 /D7136M-05标准。D6264-98用来测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对集中准静态压痕力的损伤阻抗;D7136用来测量材料对落锤冲击试件的损伤阻抗[2]。

7.疲劳试验 [1]疲劳极限测试标准 单点试验按照航标HB5152-1980规定;升降试验法按照国标GB/T3075-1982和GB/T4337-1984[1]。 参考文献 [1]金保森.材料力学实验.2005 [2]郑锡涛.液体成形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研究进展.2010 [3]JM 惠特尼.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试验力学.1990 [4]J.M.霍奇金森.先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测试.2005

钢框架动力特性实验报告汇总

钢框架模型动力特性试验报告 前言 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是反映结构本身所固有的动力性能。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阻尼系数等一些基本参数。这些特性是由结构形式、质量分布、结构刚度、材料性质、构造连接等因素决定,但与外荷载无关,它反应了体系的固有特性。 建筑结构动力特性试验量测结构动力特性参数是结构动力试验的基本内容,在研究建筑结构的抗震、抗风或抵御其他动力荷载的性能时,都必须要进行结构动力特性试验,了解结构的自振特性。由于它可在小振幅试验下求得,不会使结构出现过大的振动和损坏,因此经常在现场进行结构的实物试验,主要分为人工激振法和环境随机振动法。 建筑物周围大地环境引起结构物振动的地脉动和风称为环境激振。自然地脉动是由海浪、风、交通、机械等自然和人为活动所引起,其位移幅值从千分之几微米到几微米,频带从0.1Hz 到100Hz。通过拾振器测得建筑物脉动反应后,对随机的脉动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可得到结构的基频率或较低几阶的频率。可推导出脉动的功率谱峰值,这些峰值对应的频率即为结构的自振频率,而根据计算软件的精度不同,能得出较为精确的前几阶频率的数目也不同。 一.试验目的 1. 了解脉动测试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用脉动法测试结构的固有频率、阻尼及振型的方法; 2. 熟悉常用结构动力特性测试系统的组成和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3. 熟悉建(构)筑物动力特性现场实测的基本方法和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工程概况 1. 结构如图1所示:试验结构为一个7层多自由度钢框架,平面内框架尺寸为400mm×105mm,模型板超出框架柱范围,尺寸为500mm×300mm×15mm,每层层高为300mm,每层各有八块95mm×90mm×10mm的铁质的配重。结构材料为 Q235钢,节点处通过连接板和螺栓进行连接,4个框架柱为 8的Q235钢。

材料技术性能及检测标准

.砼用砂:1执行标准:JGJ52-92《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3.检验项目: 若受检单位能够提供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能够证明该批砂子合格的检测报告原件,则只做以下必检项目: 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CI-含量检验 若无证明材料,或法定单位检测报告与产品不符(有较大差异)时则 应对该批材料进行: 1)颗粒级配 2)表观密度 3)紧密和堆积密度 4)含水率 5)含泥量 6)泥块含量 7)有机物含量 8)云母含量 9)轻物质含量 10)坚固性 11)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12)CI-含量 13)碱活性(根据双方商定)检验 二.砼用卵石(碎石) : 1执行标准:JGJ53-92《普通砼用卵石(碎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

法》 3.检验项目: 若受检单位能够提供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能够证明该批卵石(碎石) 合格的检测报告原件,则只做以下必检项目: 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指标;针片状含量若无证明材料,或法定单位检测报告与产品不符(有较大差异)时则应对该批材料进行: 1) 颗粒级配 2) 表观密度 3)紧密和堆积密度 4)含泥量 5)泥块含量 6)有机物 7)针片状含量 8)坚固性 10)压碎指标 11)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 12)碱活性(根据双方商定) 。 三.混凝土试块: 1执行标准:GBJ107-87《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3.检验项目:抗压强度。

四.砂浆试块: 1执行标准:JGJ70-90《建筑砂浆基本性能测试方法》 3.检验项目:立方体拉压强度。 六.烧结普通砖: 1 执行标准:GB/T5101-1998《烧结普通砖》 3.检验项目: 若受检单位能够提供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能够证明该批烧结普通砖 合格的检测报告原件,则只做以下必检项目: 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抗压强度若无证明材料,或法定单位检测报告与产品不符(有较大差异)时则应对该批材料进行: 1) 尺寸偏差 2) 外观质量 3)抗压强度 4)冻融 5)泛霜 6)石灰爆裂 七.烧结多孔砖: 1 执行标准:GB13544-92《烧结多孔砖》 3.检验项目: 若受检单位能够提供法定检测单位出具的,能够证明该批烧结多孔砖合格的检测报告原件,则只做以下必检项目: 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抗压强度若无证明材料,或法定单位检测报告与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