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下公式编程序计算e的近似值,精度要求为

根据以下公式编程序计算e的近似值,精度要求为
根据以下公式编程序计算e的近似值,精度要求为

1、请编写程序求解下式的值(n、k的值从键盘转入):

2、张教授最近正在研究一个项目,其间涉及到十进制与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然而,手工将大量的十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是十分困难的。请编写程序,将给定的非负十进制数转化成相应的十六进制数并输出(用A、B、C、D、E、F分别表示十六进制的10、11、12、1

3、1

4、15)。

3、输入一个字母打印图示图形,该图形中间一行由输入字母组成,其相邻的上下两行由它前面的字母组成,按此规律,直到字母A出现在第一行和最末行为止。如下图:

A

BB

CCC

DDDD

CCC

BB

A

4、试编程从N位数字串中删去M个数使剩下的数字串所表示的数值最小。

5、孪生数是指两个相差为2的素数,如3和5,5和7,11和13。请编写程序输出15对孪生数。

6、编写程序找出文件中最长和最短的正文行并统计文件中的行数(假定最长行不超过80个字符)。

7、数列总是有一些奇妙的性质。现有一数列A,它是以递增顺序排列的,并且该数列中所有的数的质因子只有可能是2、3和5。请编写程序输出这个数列中的前N个数字。

8、试编写程序实现两个大的整数的乘法运算。

参考答案:

2d:%10d%10d\n",count++,d1,d2);

}

}

5d: %10d\n",++count,i);

printf("\n");

}

//8、试编写程序实现两个大的整数的乘法运算。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

#define N 100

//逆置,因为计算机中数据的高低位跟现实中的习惯刚好相反

void revert(char t[])

{

int i,len;

char temp;

len=strlen(t);

for(i=1;i<=len/2;i++)

{

temp=t[i-1];

t[i-1]=t[len-i];

t[len-i]=temp;

}

}

//以字符串形式输入被乘数和乘数

void input(char a[],char b[])

{

do

{

printf("\n请输入要进行乘法运算的两个整数(单个数不要超%d位):\n",N);

scanf("%s%s",a,b);

}while((strlen(a)>N)||(strlen(b)>N));

}

//对两个数实现乘法运算

char * multiply(char a[],char b[])

{

char *p;

unsigned int i,j,x,y,r1,r2,r3;

p=(char *)malloc(1+strlen(a)+strlen(b));

//对存放乘积的空间进行初始化

p[strlen(a)+strlen(b)]='\0';

for(i=0;i

p[i]='0';

//进行乘法运算

for(i=0;i

{

y=b[i]-'0';

for(j=0;j

{

x=a[j]-'0';

r1=x*y+(p[j+i]-'0');

r2=r1%10;

r3=r1/10;

p[j+i]=r2+'0';

p[j+i+1]=p[j+i+1]-'0'+r3+'0';

}

}

//将前导0取消

for(i=strlen(p);(i>=0)&&(p[i-1]=='0');i--)

p[i-1]='\0';

return(p);

}

void main()

{

char a[N],b[N],c[2*N];

input(a,b);

//逆置,以方便运算

revert(a);

revert(b);

strcpy(c,multiply(a,b));

//逆置,以便于跟现实中的高低位顺序一致

revert(a);

revert(b);

revert(c);

printf("%s*%s=%s\n",a,b,c);

system("pause");

}

//一种改进算法

//以下程序实现两个比较大的正整数相乘,可以得出准确

//的结果:

#include <>

#include <>

#include <>

#define WEISHU 4 //每组包含的位数

#define MAXLEN 10000 //单个数字最多位数

//逆置,因为计算机中数据的高低位跟现实中的习惯刚好相反void revert (char *data)

{

unsigned short i,len;

char temp;

len=strlen (data) ;

for (i=1;i<=len/2;i++)

{

temp=data[i-1];

data[i-1]=data[len-i];

data[len-i]=temp;

}

}

//将字符串形式的数据分组并转换成 unsigned short 形式

//的数据,每组长度为 weishu,0 号元素存放组数 (系数个数)

void stoi (char *str,unsigned short *data)

{

unsigned short s=0,i,j=1,quan=1;

for(i=0;str[i]!='\0';i++)

{

s=s+quan*(str[i]-'0');

quan*=10;

if((i+1)%WEISHU==0)

{

data [j++] =s; s=0; quan=1;

}

}

if(i%WEISHU!=0)

data [j++] =s;

data [0] =j-1;

}

//从键盘输入数据并暂存入一个字符数组

void input (char *str,unsigned short *data)

{

printf("请输入一个正整数:\n") ;

scanf("%s",str);

revert(str) ;//逆置

stoi(str,data) ;//分组并转换

}

//对两个数实现乘法运算

unsigned short * multiply (unsigned short *a,unsigned short *b) {

unsigned short *p,i,j,base=1;

unsigned int temp;

for(i=1;i<=WEISHU;i++) //计算相应的基

base*=10;

//给乘积的存放准备空间

p=(unsigned short *)malloc((a[0]+b[0]+1)*sizeof(unsigned short));

if(p==NULL)

return NULL;//内存分配不成功,无法进行运算

else

{

p[0]=a[0]+b[0];

//对存放乘积的空间进行初始化

for(i=1;i<=p[0];i++)

p[i]=0;

//进行乘法运算

for(i=1;i<=b[0];i++)

{

for(j=1;j<=a[0];j++)

{

temp=b[i]*a[j]+p[j+i-1];

p[j+i-1]=temp%base;

p[j+i]=p[j+i]+temp/base;

}

}

return p;

}

}

//输出

void output (unsigned short *data)

{

unsigned int i;

for(i=data[0];data[i]==0;i--) //找到不为0的首位数

;

printf("%d",data[i]);

//输出最高位,若有前导 0 则不输出

i--;

//按顺序输出其他各位,有前导 0 也必须输出

for(;i>=1;i--)

{

printf("%04d",data[i]);

}

printf("\n");

}

void main()

{

unsigned short len,reallen,*a,*b,*p;

char *str;

do//输入最大位数

{

printf("请输入单个数的最大位数 (1--%d):" ,MAXLEN);

scanf("%d",&len);

}while((len<1)||(len>MAXLEN));

reallen=(len-1+WEISHU)/WEISHU;//计算实际组数,下面两行分配所需空间a=(unsigned short *)malloc((reallen+1)*sizeof(unsigned short));

b=(unsigned short *)malloc((reallen+1)*sizeof(unsigned short));

str=(char *)malloc((len+1)*sizeof(char));

if((a==NULL)||(b==NULL)||str==NULL)

{

free(a);free(b);free(str);

printf (" 内存分配不成功,无法继续进行操作!\n") ;

}

else

{

input(str,a);

input(str,b);//输入被乘数及乘数

p=multiply(a,b);

output(p) ;//计算乘积并输出

}

}

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公式

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 差公式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标准偏差 数学表达式: S-标准偏差(%) n-试样总数或测量次数,一般n值不应少于20- 30个 i-物料中某成分的各次测量值,1~n; 标准偏差的使用方法 六个计算标准偏差的公式 标准偏差的理论计算公式 设对真值为X的某量进行一组等精度测量, 其测得值为l1、l2、……l n。令测得值l与该量真值X之差为真差占σ, 则有σ = l i X 1 σ = l2X 2 …… σn = l n X 我们定义标准偏差(也称)σ为 (1)

由于真值X都是不可知的, 因此真差σ占也就无法求得, 故式只有理论意义而无实用价值。 标准偏差σ的常用估计—贝塞尔公式 由于真值是不可知的, 在实际应用中, 我们常用n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来代表真值。理论上也证明, 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多, 算术平均值最接近真值, 当时, 算术平均值就是真值。 于是我们用测得值l i与算术平均值之差——剩余误差(也叫残差)V i来代替真差σ , 即 设一组等精度测量值为l1、l2、……l n 则 …… 通过数学推导可得真差σ与剩余误差V的关系为 将上式代入式(1)有 (2) 式(2)就是着名的贝塞尔公式(Bessel)。

它用于有限次测量次数时标准偏差的计算。由于当时, ,可见贝塞尔公式与σ的定义式(1)是完全一致的。 应该指出, 在n有限时, 用贝塞尔公式所得到的是标准偏差σ的一个估计值。它不是总体标准偏差σ。因此, 我们称式(2)为标准偏差σ的常用估计。为了强调这一点, 我们将σ的估计值用“S ” 表示。于是, 将式(2)改写为 (2') 在求S时, 为免去求算术平均值的麻烦, 经数学推导(过程从略)有 于是, 式(2')可写为 (2") 按式(2")求S时, 只需求出各测得值的平方和和各测得值之和的平方艺 , 即可。 标准偏差σ的无偏估计 中定义S2为 数学上已经证明S2是σ2的无偏估计。即在大量重复试验中, S2围绕σ2散布, 它们之间没有。而式(2')在n有限时,S并不是总体标准偏差σ的无偏估计, 也

相对标准方差的计算公式

相对标准方差的计算公式 相对标准方差的计算公式 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实值符合的程度 绝对误差:测量值(或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用δ表示。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常用百分数表示。 绝对误差可正可负,可以表明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但不能反映误差在测量值中所占比例,相对误差反映测量误差在测量结果中所占的比例,衡量相对误差更有意义。 例:用刻度0.5cm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0.1cm,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0.1cm;用刻度1mm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0.1mm,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0.1mm。 例:分析天平称量误差为0.1mg, 减重法需称2次,可能的最大误差为0.2mg, 为使称量相对误差小于0.1%,至少应称量多少样品? 答:称量样品量应不小于0.2g。 真值(μ):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故真值只能逼近而不可测知,实际工作中,往往用“标准值”代替“真值”。标准值:采用多种可靠的分析方法、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分析人员经过反复多次测定得出的结果平均值。精密度: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各次测定结果越接近,精密度越高,用偏差衡量精密度。 偏差:单次测量值与样本平均值之差: 平均偏差:各次测量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与平均值的比值。 标准偏差:各次测量偏差的平方和平均值再开方,比平均偏差更灵敏的反映较大偏差的存在,在统计学上更有意义。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例:分析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得到如下数据:37.45,37.20,37.50,37.30,37.25(%),计算测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1)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不符合要求,表示所测结果不可靠,失去衡量准确度的前提。 2)精密度高不能保证准确度高。 换言之,准确的实验一定是精密的,精密的实验不一定是准确的 标准偏差在Excel里面的函数是STDEV 相对标准偏差在Excel里面的函数是STDEV()/AVERAGE()。

IE分析方法和常用计算公式

一.流水线优化部分: 1.输送带的pitch 时间 = 整日的上班时间/日产量*(1+不良率) 2.输送带的速度 = 记号间隔距离 /输送带的pitch 时间 3.日产量 = 整日的上班时间/实际际cycle 时间(瓶颈站的作业时间) 4.效率 = 投入cycle 时间/实际cycle 时间 = 第一站的作业时间/最后一站 5.的作业时间(当然也可用瓶颈站的作业时间来算, 不过观察最后一站总是较简单、实际) 6.在流水线上的在制品数量就= ( 最后一站的作业时间 - 第一站的作业时间 ) * (整日的上班时间/最后一站的作业时间) 7.稼动率 = 在作业的时间 / 整日的上班时间(所谓稼动就是流水线上有效的工作) 二.流水线设计部分: 1.先求节拍时间 C= 2.工站理论值 N= 3.评价流水线效率= 4.选择作业分配原则: A 按后续作业量的多少来安排作业(第一规则遇到问题时采用第二规则) B 按作业时间最长安排作业(若作业最长时间相同,任选其一安排作业) 三.生产线平衡部分: 1.生产线平衡率=各工序时间总和/(人数×CT )×100% =∑ti /(人数×CT )×100% 2.生产线平衡损失率=1-生产线平衡率 3、生产线平衡改善的方法 工时长的工序的改善方法: A .细分作业内容,将一部分作业转移至其他工序 每天的生产时间 每天的计划产量 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总量 T 节拍 C 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总量 T 实际工站数目N ×节拍C

C.谋求工序机械化 D.通过改良,增大机器的运作能力 E.增加作业人数 F.调配经验丰富,作业技能高的熟练作业人员 G.“瓶颈”工序能力不足的部分,利用加班完成,或用其他方法完成 工时短的工序的改善方法: A.细分作业内容,将作业转移至其他工序,取消该工序 B.从其他工序转移来部分作业内容,增加作业量 C.将同是作业工时短的工序合并起来 D.在不影响后工序的前提下,采用继续集中作业方式 4、生产线平衡分析步骤 决定分析对象和要达到的目标 取得相关人员的理解和帮助 分解各工序的作业单元 测定每个作业单元的时间 实际修正测定工时 求出每个线点时间 作成线点运行表 计算平衡效率(浪费率) 研讨工序平衡 5、现场生产线平衡分析 对生产中的生产线进行分析时,依下述步骤进行: 1)对生产线的各工程顺序(作业单位)予认定,并填入生产流动平衡表中 2)测算各工序实质作业时间以DM(Decimal Minute)为单位记入平衡表内(1人实质时间栏)

水流量与压强差的准确计算公式

水流量与压强差的准确 计算公式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水流量与压强差的准确计算公式 最佳答案 对于有压管流,水流量与压强差的准确计算公式和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管道的比阻S,如果是旧铸铁管或旧钢管,可用舍维列夫公式计算管道比阻s=d^ 或用s=d^计算(n为管内壁糙率,d为管内径,m),或查有关表格; 2、确定管道两端的作用水头差ΔH=ΔP/(ρg),),H 以m为单位;ΔP为管道两端的压强差(不是某一断面的压强),ΔP以Pa为单位,ρ——水的密度, ρ=1000kg/m^3;g=kg 3、计算流量Q: Q = (ΔH/sL)^(1/2) 4、流速V=4Q/^2) 式中: Q——流量,以m^3/s为单位; H——管道起端与末端的水头差,以m 为单位;L——管道起端至末端的长度,以 m为单位。^表示乘方运算,d^2 表示管径的平方;d^表示管径的方。是圆周率取至小数点后第4位。 或者先求管道断面平均流速,再求流量: 管道流速:V=C√(RJ)= C√(RΔP/L) 确定 流量: Q=^2/4)V 式中:V——管道断面平均流速;C——谢才系数,C=R^(1/6)/n,n管道糙率;R——水力半径;对于圆管R=d/4,d为管内径;J——水力坡降,即单位长度的水头损失,当管道水平布置时,也就是单位长度的压力损失,J=ΔP/L;ΔP——长为L 的管道上的压力损失;L——管道长度。 总公式:Q=√(ΔP/9800)x (d^)x3600 m^3/h 多晶炉:d=40,压差=4x10^5,L=200m 流量^3/h 单晶炉: d=94,压差=^5,L=200m 流量^3/h 如果流量为15 m^3/h 侧要求L=100,d= mm 侧要求L=200,d=60.7 mm 如果流量为 m^3/h 侧要求L=200,d=68 mm 2

分析化学公式和计算

1、准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误差”来表示。 (1)、绝对误差:测量值x 与真值μ的差值,δ=x -μ (2)、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100%?=μ δ % 2、精密度:指对同一样品多次平行测量所得结果相互吻合的程度,用“偏差”来表示。 (1)、绝对偏差:d=x i -x (x i 表示单次测量值,x 表示多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平均偏差:d =n d d d d n ++++......321=n x x n i i ∑=-1 (2)、相对偏差: x d ×100% 相对平均偏差: x d ×100% 3、标准偏差:样本标准偏差S= 1 )(2 1 --∑=n x x n i i 相对标准偏差(RSD)%= x s ×100% 例:测定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以%表示),5次结果分别为:67.48%,67.37%,67.47%,67.43%和67.40%。计算:⑴平均偏差⑵相对平均偏差⑶标准偏差⑷相对标准偏差⑸极差 解:套以上公式 4、平均值的精密度: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来表示n s s x x =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n ts x ± =μ 5、异常值的取舍:Q 检验:Q= 最小 最大紧邻可疑x x x x -- G 检验:s x x G q -= 6、t 检验和F 检验 ⑴题目提供的数据与具体数值μ(权威数据)比较,t 检验: t= n s x μ -,如计算出来的值小于查表值,说明无显著性差异。 ⑵题目提供两组数据比较,问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时,F 检验+t 检验: F 检验:判断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F= 22 21s s (1s 是大方差,2s 是小方差,即1s 〉2s ),计算值小于,说明 两组数据的精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反之就有。 两组数据F 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后,进行两个样本平均 值的比较:2 12 121n n n n s x x t R +?-= , ) 1()1() 1()1(2122 2121-+--+-= n n n s n s s R , 如果计算出来值小于查表值,表示两测量平均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7、t f ,α,例,t 8,05.0表示置信度为95%,自由度为8的t 值。 ▲两组数据有无显著性差异的计算步骤: ①利用以上公式求出各组数据的平均值x 、标准差s == 1 )(2 1 --∑=n x x n i i 、 及各组数据的个数n ②F 检验的公式套进去,注意大小分差分别是放在分子和分母上,计 算F 值 ③与题目提供的F 值比较大小,如果计算出来的F 值小于的话就给出 个结论:F 计算<F ,所以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异 ④利用上面的公式求) 1()1()1()1(2122 2121-+--+-=n n n s n s s R , 代入2 1212 1n n n n s x x t R +?-= ⑤把计算出来的t 值与题目提供的比较,如果是小于的话就给出个结论:无显著性差异. 具体步骤看书上第25页的例题. 8、滴定终点误差:TE(%) = %1001010?-X ?-X ?t p p ck 强酸强碱滴定:K t =1/K w =10 14 (25℃), c=c 2 sp 强酸(碱)滴定弱碱(酸): K t =K a / K w (或K b / K w ), c=c sp 配位滴定:K t =K MY ′, c=c )(sp M 。 例:0.1000mol/L 的NaOH 滴定20.00ml 的0.1000mol/L 的HCl ,以酚 酞为指示剂(pHep=9.00),计算滴定误差。 解:根据已知条件计算 (1) c sp =n/V=(20.00mlx0.1000mol/L)/(20.00mlx2) =0.05000mol/ml (2)pHep=9.00,强酸强碱的pHsp=7.00, ΔpH =2.00 1410=t K ,c=c 2sp (3)带入公式,求得:TE(%) 9、滴定度(T B T V m T B = /),例: Fe O Cr K T /7 22=0.05321g/ml ,表示每 消耗1ml 722O Cr K 标准溶液可与0.05321g 的Fe 完全作用。

准确度

准确度

一术语和定义 准确度(accuracy),是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测试结果的准确度由正确度和精密度组成,即检测结果的准确程度通过正确度和精密度这两个指标来体现。准确度常用误差来表示,当用于一组测试结果时,由随机误差分量(精密度)和系统误差分量(正确度)组成。 正确度(trueness),正确度又称真实度,指由大量测试结果得到的平均数与接受参照值间的一致程度。正确度的度量通常以偏倚来表示,可表示测试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大小。 精密度(precision),即在规定条件下,独立测试结果间的一致程度。精密度仅仅依赖于随机误差的分布而与真值或接受参照值无关。通常用标准差来衡量精密度的高低。精密度越低,标准差越大。 偏倚(bias),测试结果的期望与真值(接受参照值)之差,其可能由一个或多个系统误差引起,是系统误差的总和。偏倚小说明正确度高,反之则说明正确度低。 二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准确度与精密度虽然概念不同,但是两者关系密切。准确度由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所决定,而精密度由随机误差决定。某试验的精密度高并不代表此试验的结果准确。两者在消除了系统误差之后才是一致的。精密度高是准确度高的前提,即要使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要高,但是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就高。在实际工作中,检验人员必须采取比对试验,校准仪器等方法,减少系统误差,提高检验的准确度。 图1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三准确度评价

1、比对试验概述 在比对评价之前,操作者有足够的时间熟悉仪器操作及保养程序及评价方案,在评价实验过程中,待评方法及参比方法必须保证有适当的质量控制,待评方法及参比方法必须有足够的数据以保证结果具有代表性(需要多少数据取决于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和干扰作用,两方法间的偏倚大小,样本分析物数据的范围及检测的医学要求)。 建议在至少5个工作日内最少要分析完40个患者样本。在遵循厂家的推荐进行校准的条件下,增加测定样本数及测定天数,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及有效性。用待评方法和参比方法对每一患者样本各作两份测定。分析每一方法在同一批内的双份测定结果。应尽可能使至少50%样本的测定结果处于实验室的参考区间之外。实验结束后,根据数据的检查结果,使用简单的线性回归或用其他方法估计在医学决定水平处预期偏倚的可信区间。然后把此评价结果与厂家声明或内部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方法是否可以接受。 2、参比方法要求 实验室当前使用的方法,生产厂家声明的方法和公认的参考方法都可作为参比方法。如果参

惯导精度计算公式

惯导误差计算公式 圆概率误差 50%圆概率误差 用于表示惯导装置的位置精度。常用的圆概率误差有50%圆概率误差和95%圆概率误差,分别记为CEP 和95%CEP 。 在测量测试较多的情况下,50%圆概率误差可以用公式统计得出: CEP = (A ) 式中 CEP ---单位为n mile/h ; n ----有效试验次数。试验次数取值按GJB1185-1991中附录A 的规定; i RER ----第i 次试验的任务径向误差率,用公式计算得出: i RER = (B ) 式中 i m ---第i 次试验的采样点数; j ----第i 次试验的第j 个采样时刻; ij RER ----第i 次试验的第j 个采样时刻的径向误差率,用公式计算得出: ij RER = (C ) 式中 ij T -----第i 次试验的第j 个采样时刻的导航时间,单位为h ; ij ??-----第i 次试验的第j 个采样时刻的纬度误差,单位为 分; ij λ?----第i 次试验的第j 个采样时刻的经度误差,单位为 分; ij ?-----第i 次试验的第j 个采样时刻的纬度真值,单位为 度。 95%圆概率误差 在测量次数较多的情况下,95%圆周概率误差可以用下公式统计得出: 95%CEP = (D ) 式中 95%CEP ---单位为n mile/h ;

n ----有效试验次数; i RER ----第i 次试验的任务径向误差率,用公式(B )计算得出: 95%CEP 与CEP 的换算关系 95%CEP 与CEP 的相互换算按公式(E )和公式(F )进行: 95%CEP =2.08CEP (E ) CEP = 0.48×95%CEP (F ) 均方根误差 均方根误差用于描述惯导装置的速度、角速度、航向角、姿态角和气压-惯性高度精度,记为RMS 。 在测量次数有限的情况下,均方根误差可以用公式G 统计获得: RMS =(G ) 其中: n ---有效试验次数 i m ---第i 次试验的采样点数 j ---第i 次试验的第j 个采样时刻 ij x ----第i 次试验的第j 个采样时刻的测量值 0ij x ----第i 次试验的第j 个采样时的的真值 均方差 均方差也可以用于惯导装置的精度评价,可以用一倍、二倍和三倍均方差来表示,分别记为σ、2σ和3σ,其概率分别为68.3%、95.9%和99.7%。 在测量次数有限的情况下,均方差可以用公式H 统计获得: σ=(H ) 其中: n ---有效试验次数 i m ---第i 次试验的采样点数 j ---第i 次试验的第j 个采样时刻 ij x ----第i 次试验的第j 个采样时刻的测量值 i x ----第i 次试验的系统误差,用公式I 计算. 01111[()]i m n i ij ij i j i x x x n m ===-∑∑----(I )

准确度计算

在任何一项分析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用同一种方法分析,测定同一样品,虽然经过多次测定,但是测定结果总不会是完全一样,这说明测定中有误差。为此我们必须了解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其表示方法,尽可能地将误差减小到最小,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一、准确度与误差准确度是指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准确度的高低常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即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误差有两种表示方法——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绝对误差(E)=测得值(x)?—真实值(T)相对误差(E﹪)=[测得值(x)—真实值(T)]/真实值(T)×100要确定一个测定值的准确地就要知道其误差或相对误差。要求出误差必须知道真实值。但是真实值通常是不知道的。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用标准方法通过多次重复测定,所求出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真实值。由于测得值(x)可能大于真实值(T),也可能小于真实值,所以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都可能有正、有负。例:若测定值为57.30,真实值为57.34,则:绝对误差(E)=x-T=57.30-57.34=-0.04 相对误差(E﹪)=E/T×100=(-0.04/57.34)×100=-0.07例:若测定值为80.35,真实值为80.39,则绝对误差(E)=x-T=80.35-80.39=-0.04相对误差(E﹪)=E/T×100=-0.04/80.39×100=-0.05上面两例中两次测定的误差是相同的,但相对误差却相差很大,这说明二者的含义是不同的,绝对误差表示的是测定值和真实值之差,而相对误差表示的是该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对于多次测量的数值, 其准确度可按下式计算:绝对误差(E)=∑Xi/n-T

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公式(汇编版)

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方差的计算公式 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实值符合的程度 绝对误差:测量值(或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用δ表示。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常用百分数表示。 绝对误差可正可负,可以表明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但不能反映误差在测量值中所占比例,相对误差反映测量误差在测量结果中所占的比例,衡量相对误差更有意义。 例:用刻度0.5cm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0.1cm,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0.1cm;用刻度1mm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0.1mm,

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0.1mm。 例:分析天平称量误差为0.1mg, 减重法需称2次,可能的最大误差为0.2mg, 为使称量相对误差小于0.1%,至少应称量多少样品? 答:称量样品量应不小于0.2g。 真值(μ):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故真值只能逼近而不可测知,实际工作中,往往用“标准值”代替“真值”。标准值:采用多种可靠的分析方法、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分析人员经过反复多次测定得出的结果平均值。 精密度: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各次测定结果越接近,精密度越高,用偏差衡量精密度。 偏差:单次测量值与样本平均值之差: 平均偏差:各次测量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与平均值的比值。 标准偏差:各次测量偏差的平方和平均值再开方,比平均偏差更灵敏的反映较大偏差的存在,在统计学上更有意义。 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例:分析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得到如下数据:37.45,37.20,37.50,37.30,37.25(%),计算测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水流量与压强差的准确计算公式

水流量与压强差的准确计算公式 最佳答案 对于有压管流,水流量与压强差的准确计算公式和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管道的比阻S,如果是旧铸铁管或旧钢管,可用舍维列夫公式计算管道比阻s=d^ 或用s=d^计算(n为管内壁糙率,d为管内径,m),或查有关表格; 2、确定管道两端的作用水头差ΔH=ΔP/(ρg),),H 以m为单位;ΔP为管道两端的压强差(不是某一断面的压强),ΔP以Pa为单位,ρ——水的密度, ρ=1000kg/m^3;g=kg 3、计算流量Q:Q = (ΔH/sL)^(1/2) 4、流速V=4Q/^2) 式中:Q——流量,以m^3/s为单位;H——管道起端与末端的水头差,以m 为单位;L——管道起端至末端的长度,以m为单位。^表示乘方运算,d^2 表示管径的平方;d^表示管径的方。是圆周率取至小数点后第4位。 或者先求管道断面平均流速,再求流量: 管道流速:V=C√(RJ)= C√(RΔP/L) 确定 流量: Q=^2/4)V 式中:V——管道断面平均流速;C——谢才系数,C=R^(1/6)/n,n管道糙率;R——水力半径;对于圆管R=d/4,d为管内径;J——水力坡降,即单位长度的水头损失,当管道水平布置时,也就是单位长度的压力损失,J=ΔP/L;ΔP——长为L的管道上的压力损失;L——管道长度。 总公式:Q=√(ΔP/9800)x (d^)x3600 m^3/h 多晶炉:d=40,压差=4x10^5,L=200m 流量^3/h 单晶炉: d=94,压差=^5,L=200m 流量^3/h 如果流量为15 m^3/h 侧要求L=100,d= mm 侧要求L=200,d=60.7 mm 如果流量为m^3/h 侧要求L=200,d=68 mm

精度、准确度、误差、线性度

准确度: 准确度(Accuracy)是指你得到的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精确度(Precision)是指使用同种备用样品进行重复测定所得到的结果之间的重现性。 测量的准确度高,是指系统误差较小,这时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偏离真值较少,但数据分散的情况,即偶然误差的大小不明确。 测量精确度(也常简称精度)高,是指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都比较小,这时测量数据比较集中在真值附近。 虽然精确度高可说明准确度高,但精确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准确的。例如,使用1mg/L 的标准溶液进行测定时得到的结果是1mg/L,则该结果是相当准确的。如果测得的三个结果分别为1.73mg/L,1.74mg/L和1.75mg/L,虽然它们的精确度高,但却是不准确的。 误差是准确度的表示,是实测值与真实值偏离程度,而偏差是精密度的表示,是平行测量间的相异程度。 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重现性,精密度是准确度的前提条件。 仪表的精度: 精度是反映仪表误差大小的术语。 δ=(△max)/(Аmax)×100% (δ为精度等级;△max为最大测量误差;Аmax为仪表量程。) 仪表的等级有:0.05,0.1,0.2,0.5,1.0,1.5,2.5,5。 根据仪表测量所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值来计算出仪表的精度等级,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仪表精度等级=(允许绝对误差/测量范围)x100. 相关知识补充: 测量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别。 真值:一个变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值,它是一个理想的概念,一般是无法得到的。在计算误差时,一般用约定真值或相对真值来代替。 约定真值:一个接近真值的值,它与真值之差可忽略不计。实际测量中以在没有系统误差的情况下,足够多次的测量值之平均值作为约定真值。 相对真值:指当高一级标准器的误差仅为低一级的1/3以下时,可认为高一级的标准器或仪表示值为低一级

抽样调查中精确度的计算

关于统计抽样推断中参数估计方面精确度问题的探讨 ——暨精确度在回归分析预测中的应用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侯海桂 内容摘要:本文对抽样推断(包括回归分析预测)中精确度的定义及计算作了些尝试性探索,认为精确度是一个评价抽样推断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同时把精确度定义成一个数值越大越好的相对数,还针对点估计、区间估计等不同推断方式计算了不同的精确度指标。 关键词:抽样推断、抽样估计、精确度、回归分析预测 一、问题提出 设有两个总体:第一班组全体工人和第二班组全体工人,我们从两个总体中各抽取一个样本进行日产量检查。一班组抽30人,二班组抽19人。经过对两个班组某天产量进行调查后算得,一二两个班组的样本平均数分别是70件和80件,两班组的样本方差分别是102件和件,两个班组的平均抽样误差都是件。在%的把握度下,对两个班组总体平均日产量推断的极限误差都是件(见表一)。据此,我们对两个班组总体平均日产量下如下推断结论。 一班组全体工人平均日产量位于[,]之间的可能性是%。 二班组全体工人平均日产量位于[,]之间的可能性是%。 表一(计量单位,件) 虽则两个班组的推断结论十分相近(把握度和极限误差完全相同),但显然两种推断的质量是不一样的,因为两个班组的样本平均数不一样。上述这种推断掩盖了对两个班组平均日产量推断的精确度高低问题,也未能反映两个推断的质量高低。本文试图就抽样推断中参数估计方面精确度的定义及计算提出个人看法,以供抛砖引玉之用。 二、抽样推断精确度的定义及计算 (一)精确度定义

我们知道测量的精度是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的差异大小,差异越小精度越高,差异越大精度越小。抽样推断精确度的道理与此相同,如果把样本统计量看作是测量值,总体指标就是实际值,则样本统计量与总体指标之间的距离(抽样误差)就是抽样推断的精确度(绝对数精确度定义)。按此定义,可得精确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绝对数精确度=|样本统计量-总体指标| (1) 上式计算结果是绝对数,因此又称之为绝对数精确度,其实质是单次抽样误差。该定义用总体指标到样本统计量的距离表达推断精确程度,使得其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缺陷。 一是计算结果越小越好,有违我们的思维习惯。 二是精确度的绝对数性质使得它在评价推断精度及推断质量中带有不可比性。在样本统计量不等的条件下,同样绝对数精确度所代表的精确程度应该是不一样的。如表一数据所示,两个班组的平均抽样误差一样,我们假定两个班组的绝对数精确度也一样,但直观来看两个班组抽样推断的精确程度应该是不一样的。在理论上,样本统计量较小时,我们容许较小的误差;样本统计量较大时,我们容许较大的误差。这与购物称重的道理是一样的,较重的物品我们允许较大的绝对误差(几十公斤的货物我们可能允许1公斤的误差),较轻的物品我们允许较小的绝对误差(几十克的物品我们可能只允许1克的误差)。按此道理,我们直观上就可得到二班组推断精确度高于一班组的结论,因为二班组的样本平均数较高。 因为以上两个理由,我们认为用绝对数精确度表达抽样推断精确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抽样推断的精确程度高低应该是相对于样本统计量而言。要能准确评价抽样推断精确程度的高低只有相对数才可以做到,因此精确度的计算及应用最好使用相对指标。 结合绝对数精确度定义及精确度是相对指标这两个要求,我们把精确度定义为总体指标对样本统计量的接近程度(相对数精确度定义)。根据此定义,我们得到属相对数的精确度公式如下:相对数精确度=1-绝对数精确度/样本统计量(2) 该定义用总体指标对样本统计量的接近程度表达精确程度,总体指标离样本统计量越近(绝对数精确度越小),精确度越大,反之精确度越小。上式计算结果是个正指标,数值越大越好,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 相对数精确度的计算结果是一个小于等于1的实数。当绝对数精确度大于样本统计量的时候,相对数精确度小于0,表示抽样推断精确度非常差,但其可能性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把相对数精确度的取值范围看作是0-1之间。

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公式

标准偏差数学表达式: ?S-标准偏差(%) ?n-试样总数或测量次数,一般n值不应少于20-30个 ?i-物料中某成分的各次测量值,1~n; 标准偏差的使用方法 六个计算标准偏差的公式[1] 标准偏差的理论计算公式 设对真值为X的某量进行一组等精度测量, 其测得值为l 1、l 2、……l n。令测得值l与该量真值X之差为 真差占σ, 则有σ 1 = l i ? X σ 2 = l2 ? X …… σ n = l n ? X 我们定义标准偏差(也称标准差)σ为 (1) 由于真值X都是不可知的, 因此真差σ占也就无法求得, 故式只有理论意义而无实用价值。 标准偏差σ的常用估计—贝塞尔公式 由于真值是不可知的, 在实际应用中, 我们常用n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来代表真值。理论上也证明, 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多, 算术平均值最接近真值, 当时, 算术平均值就是真值。

于是我们用测得值l i与算术平均值之差——剩余误差(也叫残差)V i来代替真差σ , 即 设一组等精度测量值为l 1、l 2、……l n 则 …… 通过数学推导可得真差σ与剩余误差V的关系为 将上式代入式(1)有 (2) 式(2)就是着名的贝塞尔公式(Bessel)。 它用于有限次测量次数时标准偏差的计算。由于当时,,可见贝塞尔公式与σ的定义式(1)是完全一致的。 应该指出, 在n有限时, 用贝塞尔公式所得到的是标准偏差σ的一个估计值。它不是总体标准偏差σ。因此, 我们称式(2)为标准偏差σ的常用估计。为了强调这一点, 我们将σ的估计值用“S ” 表示。于是, 将式(2)改写为 (2') 在求S时, 为免去求算术平均值的麻烦, 经数学推导(过程从略)有 于是, 式(2')可写为 (2") 按式(2")求S时, 只需求出各测得值的平方和和各测得值之和的平方艺, 即可。

分析化学公式和计算

1、准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误差”来表示。 (1)、绝对误差:测量值x 与真值μ的差值,δ=x -μ (2)、相对误差:指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100%?=μ δ % 2、精密度:指对同一样品多次平行测量所得结果相互吻合的程度,用“偏差”来表示。 (1)、绝对偏差:d=x i -x (x i 表示单次测量值,x 表示多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平均偏差:d =n d d d d n ++++......321=n x x n i i ∑=-1 (2)、相对偏差: x d ×100% 相对平均偏差: x d ×100% 3、标准偏差:样本标准偏差S= 1 ) (2 1 --∑=n x x n i i 相对标准偏差(RSD)%=x s ×100% 例:测定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以%表示),5次结果分别为:%,%,%,%和%。计算:⑴平均偏差⑵相对平均偏差⑶标准偏差⑷相对标准偏差⑸极差 解:套以上公式 4、平均值的精密度:用平均值的标准偏差来表示n s s x x =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n ts x ± =μ 5、异常值的取舍:Q 检验:Q= 最小 最大紧邻可疑x x x x -- G 检验:s x x G q -= 6、t 检验和F 检验 ⑴题目提供的数据与具体数值μ(权威数据)比较,t 检验: t= n s x μ -,如计算出来的值小于查表值,说明无显著性差异。 ⑵题目提供两组数据比较,问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时,F 检验+t 检验: F 检验:判断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F= 22 2 1s s (1s 是大方差,2s 是小方差,即1s 〉2s ),计算值小于,说 明两组数据的精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反之就有。 两组数据F 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后,进行两个样本平均 值的比较:2 12 121n n n n s x x t R +?-= , ) 1()1() 1()1(2122 2121-+--+-= n n n s n s s R , 如果计算出来值小于查表值,表示两测量平均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7、t f ,α,例,t 8,05.0表示置信度为95%,自由度为8的t 值。 ▲两组数据有无显著性差异的计算步骤: ①利用以上公式求出各组数据的平均值x 、标准差s == 1 )(2 1 --∑=n x x n i i 、 及各组数据的个数n ②F 检验的公式套进去,注意大小分差分别是放在分子和分母上,计 算F 值 ③与题目提供的F 值比较大小,如果计算出来的F 值小于的话就给出个结论:F 计算<F ,所以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异 ④利用上面的公式求) 1()1()1()1(2122 2121-+--+-=n n n s n s s R , 代入2 1212 1n n n n s x x t R +?-= ⑤把计算出来的t 值与题目提供的比较,如果是小于的话就给出个结 论:无显著性差异. 具体步骤看书上第25页的例题. 8、滴定终点误差:TE(%) = %1001010?-X ?-X ?t p p ck 强酸强碱滴定:K t =1/K w =1014 (25℃), c=c 2 sp 强酸(碱)滴定弱碱(酸): K t =K a / K w (或K b / K w ), c=c sp 配位滴定:K t =K MY ′, c=c )(sp M 。 例:L 的NaOH 滴定的L 的HCl ,以酚酞为指示剂(pHep=),计算滴定误差。 解:根据已知条件计算 (1) c sp =n/V=,强酸强碱的pHsp=, ΔpH = 1410=t K ,c=c 2sp (3)带入公式,求得:TE(%) 9、滴定度(T B T V m T B = /),例: Fe O Cr K T /7 22=ml ,表示每消耗

标准偏差与相对标准偏差公式

标准偏差 数学表达式: S-标准偏差(%) n-试样总数或测量次数,一般n值不应少于20-30个 i-物料中某成分的各次测量值,1~n; 标准偏差的使用方法 六个计算标准偏差的公式[1] 标准偏差的理论计算公式 设对真值为X的某量进行一组等精度测量, 其测得值为l1、l2、……l n。令测得值l与该量真值X之差为真差占σ, 则有σ1 = l i?X σ2 = l2?X …… σn = l n?X 我们定义标准偏差(也称标准差)σ为 (1)

由于真值X都是不可知的, 因此真差σ占也就无法求得, 故式只有理论意义而无实用价值。标准偏差σ的常用估计—贝塞尔公式 由于真值是不可知的, 在实际应用中, 我们常用n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来代表真值。理论上也证明, 随着测量次数的增多, 算术平均值最接近真值, 当时, 算术平均值就是真值。 于是我们用测得值l i与算术平均值之差——剩余误差(也叫残差)V i来代替真差σ , 即 设一组等精度测量值为l1、l2、……l n 则 …… 通过数学推导可得真差σ与剩余误差V的关系为 将上式代入式(1)有 (2) 式(2)就是著名的贝塞尔公式(Bessel)。

它用于有限次测量次数时标准偏差的计算。由于当时, ,可见贝塞尔公式与σ的定义式(1)是完全一致的。 应该指出, 在n有限时, 用贝塞尔公式所得到的是标准偏差σ的一个估计值。它不是总体标准偏差σ。因此, 我们称式(2)为标准偏差σ的常用估计。为了强调这一点, 我们将σ的估计值用“S ” 表示。于是, 将式(2)改写为 (2') 在求S时, 为免去求算术平均值的麻烦, 经数学推导(过程从略)有 于是, 式(2')可写为 (2") 按式(2")求S时, 只需求出各测得值的平方和和各测得值之和的平方艺 , 即可。 标准偏差σ的无偏估计 数理统计中定义S2为样本方差 数学上已经证明S2是总体方差σ2的无偏估计。即在大量重复试验中, S2围绕σ2散布, 它们之间没有系统误差。而式(2')在n有限时,S并不是总体标准偏差σ的无偏估计, 也就是说S和σ之间存在系统误差。概率统计告诉我们, 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正态总体, 总体标准偏差σ的无偏估计值为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常用测量计算公式 相对标准偏差: RSD=S/Χ*100%其中S为标准偏差,x为测量平均值. 相对标准偏差RS D就是变异系数: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cv = S/x(均值)×100% 标称误差=(最大的绝对误差)/量程x 100% 绝对误差= | 示值- 标准值| (即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的绝对值) 相对误差= | 示值- 标准值|/真实值(即绝对误差所占真实值的百分比) (δ—实际相对误差,一般用百分数给出,△—绝对误差,L—真值) 另外还有: 系统误差:就是由量具,工具,夹具等所引起的误差。 偶然误差:就是由操作者的操作所引起的(或外界因素所引起的)偶然发生的误差。 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实值符合的程度 绝对误差:测量值(或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用δ表示。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常用百分数表示。 绝对误差可正可负,可以表明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但不能反映误差在测量值中所占比例,相对误差反映测量误差在测量结果中所占的比例,衡量相对误差更有意义。 例:用刻度0.5cm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0.1cm,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0.1cm;用刻度1mm的尺测量长度,可以读准到0.1mm,该尺测量的绝对误差为0.1mm。 例:分析天平称量误差为0.1mg, 减重法需称2次,可能的最大误差为0.2mg, 为使称量相对误差小于0.1%,至少应称量多少样品?

答:称量样品量应不小于0.2g。 真值(μ):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故真值只能逼近而不可测知,实际工作中,往往用“标准值”代替“真值”。标准值:采用多种可靠的分析方法、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分析人员经过反复多次测定得出的结果平均值。 精密度: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各次测定结果越接近,精密度越高,用偏差衡量精密度。 偏差:单次测量值与样本平均值之差: 平均偏差:各次测量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与平均值的比值。 标准偏差:各次测量偏差的平方和平均值再开方,比平均偏差更灵敏的反映较大偏差的存在,在统计学上更有意义。 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例:分析铁矿石中铁的质量分数,得到如下数据:37.45,37.20,37.50,37.30,37. 25(%),计算测结果的平均值、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变异系数。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1)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不符合要求,表示所测结果不可靠,失去衡量准确度的前提。 2)精密度高不能保证准确度高。 换言之,准确的实验一定是精密的,精密的实验不一定是准确的。 重复性试验按拟定的含量测定方法,对同一批样品进行多次测定(平行试验至少5次以上,即n>5),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一般要求低于5%

2019年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doc

准确度等级在《VIM》及《JJF》中,准确度等级(accuracy class)指测量仪器符合一定的计量要求,使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的测量仪器的等别、级别。等(order)与级(class)在计量学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计量技术规范JJG1027-91《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思考题 2.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偏差是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用误差表示。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 2.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砝码被腐蚀; 系统误差。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 系统误差。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系统误差。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 随机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系统误差。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2.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 标准偏差。 2.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消除系统误差。 2.5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甲:准确度高,精密度好。(计算略) 2.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每次取样 3.5 g,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 甲:0.042%,0.041% 乙:0.04199%,0.04201% 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 甲的分析报告是合理的。有效数字是两位。 精密度、精确度与准确度 用同一测量工具与方法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如果测量值偶然误差小,即每次测量结果涨落小,说明测量重复性好,称为测量精密度好,因此,测量偶然误差的大小反映了测量的精密度. 精确度是测量的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总称,在实际测量中,影响精确度的可能主要是系统误差,也可能主要是偶然误差,当然也可能两者对测量精确度影响都不可忽略.在某些测量仪器中,常用精度这一概念,实际上包括了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两个方面,例如常用的电工仪表(电流表、电压表等)就常以精度划分仪表等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