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平移、旋转、中心对称,探索它们的基本性质;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后的图形,能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图形变换后的图形;

3.利用平移、旋转、中心对称、轴对称及其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4.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平移变换

1.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

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要点诠释:

(1)平移是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本讲的平移是指平面图形在同一平面内

的变换;

(2)图形的平移有两个要素:一是图形平移的方向,二是图形平移的距离;

(3)图形的平移是指图形整体的平移,经过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只改变了位置,

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平移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

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要点诠释:

(1)要注意正确找出“对应线段,对应角”,从而正确表达基本性质的特征;

(2)“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一条直线上)且相等”,这个基本性质既可作为平

移图形之间的性质,又可作为平移作图的依据.

3. 平移与坐标变换:

(1)点的平移

点的平移引起坐标的变化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y+b)(或(x,y-b)).

要点诠释:上述结论反之亦成立,即点的坐标的变化引起的点相应的平移变换.

(2)图形的平移

平移是图形的整体运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个图形进行了平移变化,则它上面的所有点的坐标都发生了同样的变化,其变化规律遵循:“右加左减,纵不变;上加下减,横不变”.

要点诠释:

(1)上述结论反之亦成立,即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2)一个图形依次沿x轴方向、y轴方向平移后所得图形,可以看成是由原来的图形经过一次平移得到的.

要点二、旋转变换

1.旋转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

要点诠释:

(1)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都相同,但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两个图形不一定能通过旋转得到.

(2)旋转的角度一般小于360°.

(3)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即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

2.旋转变换的性质:

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任意一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等于旋转角;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旋转作图步骤:

①分析题目要求,找出旋转中心,确定旋转角.

②分析所作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

③沿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角度、旋转各顶点和旋转中心所连线段,从而作出图形中各关键点的对应点.

④按原图形连结方式顺次连结各对应点.

要点三、中心对称与图案设计

1.中心对称: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它们的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称为成中心对称的.

要点诠释:中心对称的性质:

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所连线段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2. 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要点诠释:中心对称作图步骤:

①连结决定已知图形的形状、大小的各关键点与对称中心,并且延长至2倍,得到各点的对称点.

②按原图形的连结方式顺次连结对称点即得所作图形.

3.图形变换与图案设计的基本步骤

①确定图案的设计主题及要求;

②分析设计图案所给定的基本图案;

③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对基本图案进行变换,实现由基本图案到各部分图案的有机组合;

④对图案进行修饰,完成图案.

4.平移、轴对称、旋转三种变换的关系:

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的变换后,虽然对应位置改变了,但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即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典型例题】

类型一、平移变换

1. 阅读理解题.

(1)两条直线a,b相交于一点O,如图①,有两对不同的对顶角;

(2)三条直线a,b,c相交于点O,如图②,则把直线平移成如图③所示的图形,可数出6对不同的对顶角;

(3)四条直线a,b,c,d相交于一点O,如图④,用(2)的方法把直线c平移,可数出对不同的对顶角;

(4)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O,用同样的方法把直线平移后,有对不同的对顶角;

(5)2013条直线相交于一点O,用同样的方法把直线平移后,有对不同的对顶角.

【思路点拨】

(3)画出图形,根据图形得出即可;

(4)根据以上能得出规律,有n(n-1)对不同的对顶角;

(5)把n=2013代入求出即可.

【答案与解析】

解:(3)

如图有12对不同的对顶角,

故答案为:12.

(4)有n(n-1)对不同的对顶角,

故答案为:n(n-1);

(5)把n=2013代入得:2013×(2013-1)=4050156,

故答案为:4050156.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平移与对顶角的应用,关键是能根据题意得出规律.

举一反三:

【变式】(2017·莒县模拟)如图,△ABC的面积为2,将△ABC沿AC方向平移至△DFE,且AC=CD,则四边形AEFB的面积为().

A.6 B.8 C.10 D.12

【答案】C

2.(2015春?召陵区期中)如图①,将线段A1A2向右平移1个单位到B1B2,得到封闭图形A1A2B2B1(即阴影部分),在图②中,将折线A1A2A3向右平移1个单位到B1B2B3,得到封闭图形A1A2A3B3B2B1(即阴影部分).

(1)在图③中,请你类似地画一条有两个折点的折线,同样向右平移1个单位,从而得到一个封闭图形,并用阴影表示;

(2)请你分别写出上述三个图形中除去阴影部分后剩余部分的面积(设长方形水平方向长均为a,竖直方向长均为b):S1= ,S2= ,S3= ;

(3)如图④,在一块长方形草地上,有一条弯曲的小路(小路任何地方的水平宽度都是2个单位),请你求出空白部分表示的草地面积是多少?

(4)如图⑤,若在(3)中的草地又有一条横向的弯曲小路(小路任何地方的度都是1个单位),请你求出空白部分表示的草地的面积是多少?

【思路点拨】(1)根据题意,直接画图即可,注意答案不唯一,只要画一条有两个折点的折线,得到一个封闭图形即可.

(2)结合图形,根据平移的性质可知,①②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都可看作是以a﹣1为长,b为宽的长方形的面积.

(3)结合图形,通过平移,阴影部分可平移为以a﹣2米为长,b米为宽的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可得小路部分所占的面积.

(4)结合图形可知,小路部分所占的面积=a米为长,b米为宽的长方形的面积﹣a米为长,1米为宽的长方形的面积﹣2米为长,b米为宽的长方形的面积+2米为长,1米为宽的长方形的面积.

【答案与解析】

解:(1)画图如下:

(2)S1=ab﹣b,S=ab﹣b,S2=ab﹣b,S3=ab﹣b

猜想:依据前面的有关计算,可以猜想草地的面积仍然是ab﹣b

方案:1、将“小路”沿着左右两个边界“剪去”;

2、将左侧的草地向右平移一个单位;

3、得到一个新的矩形

理由:在新得到的矩形中,其纵向宽仍然是b.其水平方向的长变成了a﹣1,

所以草地的面积就是:b(a﹣1)=ab﹣b.

(3)∵小路任何地方的水平宽度都是2个单位,

∴空白部分表示的草地面积是(a﹣2)b;

(4)∵小路任何地方的宽度都是1个单位,

∴空白部分表示的草地面积是ab﹣a﹣2b+2.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平移设计图案,用到的知识点是矩形的性质和平移的性质,能利用平移的性质把不规则的图形拆分或拼凑为简单图形来计算草地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面积为12cm2的△ABC沿BC方向平移至△DEF的位置,平移距离是边BC长的两倍,则图中四边形ACED的面积为().

A.24cm2 B.36cm2 C.48cm2 D.无法确定

【答案】B.

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且S四边形ABED=S四边形ACFD,而S四边形ACED=S四边形ABED-S△ABC.

类型二、旋转变换

3.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AC上一点,F是OB上一点,且OE=OF,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1,可以通过平移、旋转、翻折中的哪一种方法,使△OAF变到△OBE的位置.请说出其变化过程.

(2)指出图(1)中AF和BE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点E、F分别运动到OB、OC的延长线上,且OE=OF(如图2),则(2)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吗?若

成立,请证明你的结论;若不成立,请说明你的理由.

【思路点拨】

(1)根据图形特点即可得到答案;

(2)延长AF交BE于M,根据正方形性质求出AB=BC,∠AOB=∠BOC,证△AOF≌△BOE,推出AF=BE,∠FAO=∠EBO,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出即可;

(3)延长EB交AF于N,根据正方形性质推出∠ABD=∠A CB=45°,AB=BC,得到∠ABF=∠BCE,同法可证△ABF≌△BCE,推出AF=BE,∠F=∠E,∠FAB=∠EBC,得到∠E+∠FAB+∠BAO=90°即可.

【答案与解析】

解:(1)旋转,以点O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90度.

(2)图(1)中AF和BE之间的关系:AF=BE;AF⊥BE.

证明:延长AF交BE于M,

∵正方形ABCD,

∴AC⊥BD,OA=OB,

∴∠AOB=∠BOC=90°,

在△AOF和△BOE中

∴△AOF≌△BOE(SAS),

∴AF=BE,∠FAO=∠EBO,

∵∠EBO+∠OEB=90°,

∴∠FAO+∠OEB=90°,

∴∠AME=90°,

∴AF⊥BE,

即AF=BE,AF⊥BE.

(3)成立;

证明:延长EB 交

AF 于N , ∵正方形ABCD ,

∴∠ABD=∠ACB=45°,AB=BC ,

∵∠ABF+∠ABD=180°,∠BCE+∠ACB=180°, ∴∠ABF=∠BCE , ∵AB=BC ,BF=CE , ∴△ABF ≌△BCE ,

∴AF=BE ,∠F=∠E ,∠FAB=∠EBC

, ∵∠F+∠FAB=∠ABD=45°, ∴∠E+∠FAB=45°,

∴∠E+∠FAB+∠BAO=45°+45°=90°, ∴∠ANE=180°-90°=90°, ∴AF ⊥BE ,

即AF=BE ,AF ⊥BE .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旋转的性质等知识点的连接和掌握,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4. 如图1,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分别延长OA 、OD 到点F 、E ,使OF =2OA ,OE =2OD ,连接 EF .将△EOF 绕点O 逆时针旋转α角得到△E 1OF 1(如图2). (1)探究AE 1与BF 1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2)当α=30°时,求证:△AOE 1为直角三角形.

【思路点拨】(1)要证AE 1=BF 1,就要首先考虑它们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2)要证△AOE 1为直角三角形,就要考虑证∠E 1AO =90°. 【答案与解析】

解:(1)AE 1=BF 1,证明如下:

∵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OA=OB =OD.∴OE=OF . ∵△E 1OF 1是△EOF 绕点O 逆时针旋转α角得到,∴OE 1=OF 1. ∵ ∠AOB=∠EOF=900

, ∴ ∠E 1OA =900

-∠F 1OA =∠F 1OB.

在△E 1OA 和△F 1OB 中,1111

OE OF E OA FOB

O A OB

??

∠∠???===, ∴△E 1OA≌△F 1OB (SAS ).

∴AE1=BF1.

(2)取OE1中点G,连接AG.

∵∠AOD=900,α=30°,

∴ ∠E1OA=900-α=60°.

∵OE1=2OA,∴OA=OG,∴ ∠E1OA=∠AGO=∠OAG=60°.

∴ AG=GE1,∴∠GAE1=∠GE1A=30°.

∴∠E1AO=90°.

∴△AOE1为直角三角形.

【总结升华】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举一反三:

【变式】在等边三角形ABC中有一点P,已知PC=2, PA=4,PB=APB= .

【答案】90°

类型三、中心对称与图形设计

5.如图,方格纸中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将四边形ABCD向右平移5格得到四边形A1B1C1D1.再将四边形A1B1C1D1,绕点A逆时针旋转180°,得到四边形A1B2C2D2.

(1)在方格纸中画出四边形A1B1C1D1和四边形A1B2C2D2.

(2)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1B2C2D2.是否成中心对称?若成中心对称,请画出对称中心;若不成中心对称,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1)首先把各个顶点平移,以及作出对称点,然后顺次连接各个对称点即可作出对称图形;

(2)观察所作图形,对称点连线的交点就是对称中心.

【答案与解析】

解:(1)

(2)两个图形关于点O对称中心.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旋转变换作图,在找旋转中心时,要抓住“动”与“不动”,看图是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罗平县校级期末)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

①写出A、B、C的坐标.

②以原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ABC关于原点O对称的△A1B1C1,并写出A1、B1、C1.

【答案】

解:①A(1,﹣4),B(5,﹣4),C(4,﹣1);

②A1(﹣1,4),B1(﹣5,4),C1(﹣4,1),如图所示:

6.如图,这两幅图是怎样利用旋转、平移或轴对称进行设计的?你能依照其中的图案自己设计一个图案吗?

【答案与解析】

解:(1)答案不惟一,可以看作是一个小正方形图案连续平移48次,平移前后所有的图形共同组成的图案.

(2)答案不唯一,可以看作是一组竖条线组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直角顶点为中心、按同一个方

向分别旋转90180270

、、,旋转前后的四个图形共同组成的图案.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利用旋转设计图案的知识,基本图案的寻找较为灵活,对于不同的基本图形需要作的几何变换也不同.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图形中,能通过某个基本图形平移得到的是().

A.

B.

C.

D.

【答案】D.

(1) (2)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水平直杆OP 右端固定于竖直墙上的O 点,长为2L m =的轻绳一端固定于直杆P 点,另一端固定于墙上O 点正下方的Q 点,OP 长为 1.2d m =,重为8N 的钩码由光滑挂钩挂在轻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则轻绳的弹力大小为( ) A .10N B .8N C .6N D .5N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几何关系得到两边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再根据竖直方向的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详解】 设挂钩所在处为N 点,延长PN 交墙于M 点,如图所示: 同一条绳子拉力相等,根据对称性可知两边的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设为α,则根据几何关系可知NQ =MN ,即PM 等于绳长;根据几何关系可得: 1.2sin 0.62 PO PM α= ==,则α=37°,根据平衡条件可得:2T cos α=mg ,解得:T =5N ,故D 正确,A 、B 、C 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建立平衡方程进行解答. 2.内壁光滑的球体半径为R ,一长度小于直径的轻杆两端固定质量分别为m A 、m B 的小球A 、B 。将轻秆置于球体内部后。最终静止在图示位置不动,球心O 与轩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过球心O 竖直向下的半径与杆的交点为M ,2 R O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 B m m < B .球体内壁对A 球的支持力A A 2N m g = C .轻杆对B 球的支持力有可能小于B 球的重力 D .若增大m A ,θ角会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假设两球质量相等,则杆应处于水平位置,现A 位于B 的下方,可知m A >m B .故A 错误; B .以A 球为研究对象,A 球受到重力m A g 、球体内壁对A 球的支持力N A 、杆的压力F 。由平衡条件知,m A g 与F A 的合力与N A 等大、反向。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的合成图如图。 根据三角形相似得: A A N m g OA OM = 由OA =R ,OM 2 R =,解得 N A =2m A g 故B 正确; C .以B 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情况如图。根据几何知识有 β>α,则在图中,一定有 F B >m B g ,即轻杆对B 球的支持力一定大于B 球的重力,故C 错误; D .若增大m A ,A 球下降,θ角会减小,故D 错误。 故选B 。

初三《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三角形叫相似三角形。 如△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 △ABC ∽△A /B /C / 。 相似三角形的比叫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既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也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注意:(1)相似比是有顺序的。 (2)对应性,两个三角形相似时,通常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这 样写比较容易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3)顺序性: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有顺序的,若△ABC ∽△A /B /C /, 相似比为k ,则△A /B /C /与△ABC 的相似比是1 k 知识点2、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关系 (1)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 (2)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3)二者的区别在于全等要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 知识点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 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 在比例式 ::中,、叫外项,、叫内项,、叫前项,a b c d a b c d a d b c a c ==() b 、d 叫后项,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b=c ,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 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AC 和BC ,使AC 2 =AB ·BC ,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C 叫做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 2. 比例性质: ①基本性质: a b c d ad bc =?= ②合比性质:±±a b c d a b b c d d =?= ③等比性质: ……≠……a b c d m n b d n a c m b d n a b ===+++?++++++=()0 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已知l1∥l2∥l3, A D l1 B E l2 C F l3 可得 EF BC DE AB DF EF AC BC DF EF AB BC DF DE AC AB EF DE BC AB =====或或或或等.

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科学知识点

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皮肤有痛觉、触觉、冷热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 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6、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 7、进行辨别味道实验,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扰)。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3、在15℃的空气中,声音在空气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声音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真空。 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位觉感受器(平衡)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听觉感受器在耳蜗。 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产生听觉)。 4、遇到巨大的响声,迅速张嘴,捂紧双耳,目的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5、乐音的三个特征:a、音调--声音的高低,跟振动的快慢(或频率)有关 (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b、响度--声音的强弱,跟振动幅度、离声源远近有关 (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 c、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声音响度单位是分贝。 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①小孔成像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日食④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3×105km/s),空气中次之。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3×105千米/秒×365×24×60×60秒=×1012千米。 光的传播速度:真空>气体>液体>固体 3、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所以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三原色是:红、绿、蓝。 4、看不见的光:①红外线的应用:遥控器、红外测温仪、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 ②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线。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力和力的图示 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3、力能力物体发生形变 4、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产生一对力 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6、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 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决定重心 质量分部均匀,由形状决定重心 7、四种基本作用 (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 二、弹力 1、性质:接触力 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 3、弹力产生条件

(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 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5、常见弹力 (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 (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 (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 F=kx k 劲度系数N/m x 伸长量 三、摩擦力 产生条件: 1、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 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大小:0≤f≤Fmax 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有相对滑动 大小:f=μN N 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 N可能等于G μ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方法: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 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 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 4、合力最大值F=F1+F2 最小值F=|F1-F2| 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 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找分力的方法: 1、确定合力的作用效果 2、形变效果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全)

《相似三角形》—中考考点归纳与典型例题 知识点1 有关相似形得概念 (1)形状相同得图形叫相似图形,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得就是相似三角形、 (2)如果两个边数相同得多边形得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 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长度得比叫做相似比(相似系数)、 知识点2 比例线段得相关概念、比例得性质 (1)定义: 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得比等于得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①比例线段就是有顺序得,如果说就是得第四比例项,那么应得比例式为:、 ② 核心内容: (2)黄金分割:把线段分成两条线段,且使就是得比例中项,即,叫做把线段黄金分割,点叫做线段得黄金分割点,其中≈0、618、即 简记为: 注:①黄金三角形:顶角就是360 得等腰三角形 ②黄金矩形:宽与长得比等于黄金数得矩形 (3)合、分比性质:。 注:实际上,比例得合比性质可扩展为:比例式中等号左右两个比得前项,后项之间 发生同样与差变化比例仍成立、如:等等、 (4)等比性质:如果, 那么、 知识点3 比例线段得有关定理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 已知A D∥BE ∥C F, 可得 AB DE AB DE BC EF BC EF AB BC BC EF AC DF AB DE AC DF DE EF ===== 或或或或等。 特别在三角形中: 由DE ∥B C可得: 知识点4 相似三角形得概念 (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得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用符号“∽”表示,读作“相似于”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得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注:①对应性:即把表示对应顶点得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 ②顺序性:相似三角形得相似比就是有顺序得。 ③两个三角形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一样、 ④全等三角形就是相似比为1得相似三角形、 (2)三角形相似得判定方法 B

七(上)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1、观察蜗牛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以植物茎叶为食。 2、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但无听觉。 3、生物:①.有应激性②.能生长③.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 ④.一般由细胞构成(除病毒)⑤.能生殖和发育⑥.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的区别:获取营养方式不同,①动物需要摄取食物;②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利用水、二氧化碳,在光照条件下,在植物体内的一个结构——叶绿体中合成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 5、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 6、细胞的结构: 植物细胞细胞壁由纤维素组 成,保护、支 持细胞 动物 细胞细胞膜 保护细胞并控制细 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内含叶绿素 液泡内有细胞液 7、细胞学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8、细胞结构:(1)、(2)、(3)、(4)、 (5)、(6)、 9、显微镜的构造:(1)、(2)、(3)、(4)、 (5)、(6)、(7)、(8)、(9)、(10)、 (11)、(12)、(13)、(14)、 10、显微镜的使用包括: a.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左前方。 b.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反光镜(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c.放片: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要正对通光孔; d.调焦:①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②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1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 12、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倒像。(上下左右全颠倒)注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果物象在视野的左下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将装片往左下方移动。13、使用高倍物镜的方法: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正中心,然 后转动转换器, 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进一步放大的物像。

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_整式的乘除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一、 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n m n m a a a +=?(m,n 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 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 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 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p n m p n m a a a a ++=??(其中m 、n 、p 均为正数); ⑤公式还可以逆用:n m n m a a a ?=+(m 、n 均为正整数) 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 幂的乘方法则:mn n m a a =)((m,n 都是正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2. ),()()(都为正数n m a a a mn m n n m ==. 3. 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 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 如将(-a )3化成-a 3 ???-=-).(),()(,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当一般地n a n a a n n n 4.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5.要注意区别(ab )n 与(a+b )n 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 )n =a n +b n (a 、b 均不为零)。 6.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n n n b a ab =) ((n 为正整数)。 7.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三. 同底数幂的除法 1.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n m n m a a a -=÷ (a ≠0,m 、n 都是正数, 且m>n). 2.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 ≠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0(10≠=a a ,如1100=,(-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 次幂(p 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 的次幂的倒数,即p p a a 1 =-( a ≠0,p 是正整数), 而0-1,0-3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复习:第三章相互作用 知识点总结: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同时产生一对力 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和力的图示 5、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 (1)、大小G=mg (2)、方向:竖直向下(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二、弹力 1、弹力产生条件 (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 2、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3、常见弹力(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 (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4、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 a、k 劲度系数 N/m ;b、x 伸长量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b、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相对运动趋势 3、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大小:0≤f≤Fmax 4、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a、接触面粗糙;b、有相对滑动 大小:f=μN 静摩擦力分析 1、条件:①接触且粗糙②相对运动趋势 2、大小 0≤f≤Fmax 3、方法:①假设法②平衡法 滑动摩擦力分析 1、接触时粗糙 2、相对滑动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方法: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 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 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总结: 1.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SSS ) 3.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SAS) 4.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AA) 5.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HL) 相似三角形的模型方法总结: “反A”型与“反X”型. 示意图 结论 E D C B A 反A 型: 如图,已知△ABC ,∠ADE =∠C ,则△ADE ∽△ACB (AA ),∴AE · AC =AD ·AB. 若连CD 、BE ,进而能证明△ACD ∽△ABE (SAS) O D C B A 反X 型: 如图,已知角∠BAO =∠CDO ,则△AOB ∽△DOC (AA ),∴OA ·OC =OD ·OB . 若连AD ,BC ,进而能证明△AOD ∽△BOC . “类射影”与射影模型 示意图 结论 相似三角形证明方法 模块一 相似三角形6大证明技巧 专题

类射影 如图,已知2AB AC AD =?,求证: BD AB BC AC = A B C D 射影定理 已知△ABC ,∠ACB =90°,CH ⊥AB 于H ,求证:2AC AH AB =?,2BC BH BA =?,2HC HA HB =?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比例线段的证明,离不开“平行线模型”(A 型,X 型,线束型),也离不开上述的6种“相似模型”. 但是,王老师认为,“模型”只是工具,怎样选择工具,怎样使用工具,怎样用好工具,取决于我们如何思考问题. 合理的思维方法,能让模型成为解题的利刃,让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在本模块中,我们将学比例式的证明中,会经常用到的思维技巧. 技巧一:三点定型法 技巧二:等线段代换 技巧三:等比代换 比例式的证明方法 模块二

新教材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

七下新教材科学第二章 第一节:感觉世界 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 统称为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_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嗅觉的形成:气味T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T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_而闻不出这 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T 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T味觉细胞(接受刺激)T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T大脑(形成味觉)。 6、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敏感性不同 7、进行P5的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扰)。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_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3、在15C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第三节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 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2、耳的主要功能: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位觉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规管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 3、听觉产生过程:耳廓(收集声波)T外耳道T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T听小骨(将声波扩大并传导)T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T 听神经(传导信息)T 大脑(产生听觉)。 4、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_。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就越大) 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 6、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_ 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20赫兹到_20000赫兹之间。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第四节光和颜色 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①小孔成像 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日食④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3x 108m/s),空气 15 中次之。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3X 108米/秒x 365x 24 x 3600秒=9. 4608x 10 米。 3、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所以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混合而

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0的数叫做正数。 1.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是整数,一、正数和负数自然数,有理数。 (不是带“—”号的数都是负数,而是在正数前加“—”的数。) 2.意义:在同一个问题上,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概念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分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 (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注: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零统称为非 负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整数。 ⑵按整数、分数分类: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 正分数整数0 零有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负整数分数正分数 负分数负分数 1.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对应关系: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是一一对应的。 三、数轴 比较大小: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应用 求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在原点的同侧作减法,在原点的两侧作加法。 (注意不带“+”“—”号)

代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相反数。 1.概念(0的相反数是0) 几何:在数轴上,离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相反数。 2.性质: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0,即a=-b;反之, 若a+b=0,则a与b互为相反数。 四、相反数 两个符号:符号相同是正数,符号不同是负数。 3.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个符号: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符号的化简,看负号的个数, 当“—”号的个数是偶数个时,结果取正号 当“—”号的个数是奇数个时,结果取负号 1.概念: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1;0没有倒数) 五、倒数 2.性质若a与b互为倒数,则a·b=1;反之,若a·b=1,则a与b互为倒数。 若a与b互为负倒数,则a·b=-1;反之,若a·b= -1则a与b互为负倒数。 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若|a|=|b|,则a=b或a=﹣b)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a >0,|a|=a 反之,|a|=a,则a≥0 a = 0,|a|=0 |a|=﹣a,则a≦0 a<0,|a|=‐a 注: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a (a>0) 的数有2个,他们互为相反数。即±a。 |a|≥0。几个非负数之和等 于0,则每个非负数都等于0。故若|a|+|b|=0,则a=0,b=0 1.数轴比较法: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七、比较大小 2.代数比较法: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九年级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讲解

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 知识点一:放缩与相似 1.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称为图形的放缩运动。 2.把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说成是相似的图形,或者就说是相似性。 注意:⑴相似图形强调图形形状相同,与它们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 ⑵相似图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相似的情况。 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 ⑷若两个图形形状与大小都相同,这时是相似图形的一种特例——全等形. 3.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形,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长度成比例。 注意:当两个相似的多边形是全等形时,他们的对应边的长度的比值是1. 知识点二:比例线段有关概念及性质 (1)有关概念 1、比: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 、b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a :b =m : n (或n m b a = ) 2、比的前项,比的后项:两条线段的比a :b 中。a 叫做比的前项,b 叫做比的后项。 说明:求两条线段的比时,对这两条线段要用同一单位长度。 3、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d c b a = 4、比例外项:在比例d c b a = (或a :b =c :d )中a 、d 叫做比例外项。 5、比例内项:在比例 d c b a =(或a :b =c :d )中b 、c 叫做比例内项。 6、第四比例项:在比例 d c b a =(或a :b = c : d )中,d 叫a 、b 、c 的第四比例项。 7、比例中项:如果比例中两个比例内项相等,即比例为a b b a = (或 a:b =b:c 时,我们把b 叫做a 和d 的比 例中项。 8.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 d c b a =(或a :b= c : d ) ,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意: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单位不统一应先化成同一单位)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doc

第2章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生物非生物 1 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 2 能生长不能生长 3 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 4 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 5 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 6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 (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2.2 细胞 1.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 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 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 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 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 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 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6.1831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目镜越短,倍数越高。

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1.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一门学科。 一、从观察到实验 1、观察:利用感觉器官或借助于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对象的过程。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1)人们直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叫做直接观察。 2)借助仪器和工具进行的观察,叫做间接观察。 3、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 1)定性观察:用语言文字对事物的描述,不提供数量结果的观察。 2)定量观察:用具体测量数据对事物的描述,提供数量结果的观察。 实验仪器 1 1)固体药品取用 1.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用镊子取用。 2)液体药品取用 1.少量液体:用滴管吸取;一定量液体:用量筒量取;较多量液体:可用烧杯。 3)加热 1.给液体加热时,可使用试管、烧杯

2.给固体加热时,可使用试管。 3.加热时,容器外壁不能有水,底部不能与灯芯接触。烧得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或直接 放在冷桌上,以防止骤冷炸裂。酒精灯的灯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因此,一般 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4.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 5.需垫上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 6.绝对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 4)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1.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盖灭。 2.若被化学物质灼伤,应用缓缓流水冲洗。 二、科学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测量: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是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单位:长度国际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公里),分米(dm)、厘米(cm)、毫米 (mm)、微米(μm)和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米=103米 1米=10分米=102厘米=103毫米 =106微米=109纳米。 3、测量工具:刻度尺(三角尺、直尺、钢卷尺) 4、正确使用刻度尺 1)会选:根据测量的长度和不同的精度[精度由尺的最小刻度决定]选用不同的尺,并不是越准确越好。 2)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 3)会放: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 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4)会看: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会读: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 6)会记:数值后一定要写明单位。记录的数据=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5、一些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 (1)累积取平均值法:得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和的方法间接测量。例:测纸厚、细铁丝的直径、一枚邮票的质量。(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曲线从一端滚到时另一端时,记下轮了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 X 圈数。例:操场的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一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起点处,逐步沿着曲线旋转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的标记。拉直棉线量出标记到端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的直径。 6.近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种以长度单位为名称的技术叫做纳米技术。 (2)体积的测量 1、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2、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米3)(m3)、分米 3、厘米3等。液体体积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固 体的体积用“立方米”、“立方厘米”等,不用“升”、“毫升”;液体或气体两者都可用。 1)1米3=1000升 1升=1000毫升 1毫升=1厘米3 2)1米3=1000分米3 1分米3=1000厘米3 3、体积的测量 1)形状规则(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固体,可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宽、高,然后算出它的体积。 2)液体体积的测量一般用量筒或量杯,量筒上的刻度均匀;量杯上的刻度上密下疏。都没有零刻度。 3)形状不规则的固体(排水法) 1.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小石块:可用量杯测体积(排水法,沉水法)。 2.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浮于水表面:可用量杯(针压法)或用(沉锤法)。 3.排水法测量体积必须满足三个要求:不吸水、不溶于水、完全浸没. 4、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1)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2)放置:量筒必须放在水平桌面上。 3)读数: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九年级相似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讲解

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 知识点一:放缩与相似 1.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称为图形的放缩运动。 2.把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说成是相似的图形,或者就说是相似性。 注意:⑴相似图形强调图形形状相同,与它们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 ⑵相似图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相似的情况。 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 ⑷若两个图形形状与大小都相同,这时是相似图形的一种特例——全等形. 3.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形,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长度成比例。 注意:当两个相似的多边形是全等形时,他们的对应边的长度的比值是1. 知识点二:比例线段有关概念及性质 (1)有关概念 1、比: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 、b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a :b =m : n (或 n m b a =) 2、比的前项,比的后项:两条线段的比a :b 中。a 叫做比的前项,b 叫做比的后项。 说明:求两条线段的比时,对这两条线段要用同一单位长度。 3、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d c b a = 4、比例外项:在比例 d c b a =(或a :b =c :d )中a 、d 叫做比例外项。 5、比例项:在比例d c b a = (或a :b =c :d )中b 、c 叫做比例项。 6、第四比例项:在比例 d c b a =(或a :b =c :d )中,d 叫a 、b 、c 的第四比例项。 7、比例中项:如果比例中两个比例项相等,即比例为 a b b a =(或a:b =b: c 时,我们把b 叫做a 和 d 的比例 中项。

七年级科学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感觉世界 1.人体的常见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热觉感受器。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3.形成感觉的基本过程(必需条件): 刺激→感受器(分布有感觉细胞、接收刺激、产生兴奋/神经冲动)→神经(传递信息)→大脑(形成感觉)表述时注意区分:神经末梢(感受器)、神经(传递信息)、神经中枢(位于大脑,形成感觉的部位) 4.每种感受器只对特定会的刺激敏感,如热觉感受器只对温度刺激产生反应、而对疼痛刺激不兴奋。 5.皮肤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对热觉最敏感的是手背,因为这些部位的相应神经末梢比较丰富。在皮肤的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 6.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 嗅觉的特点: (1)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卖鱼的在鱼堆里呆久了就感觉不到鱼的腥味了) (2)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狗的嗅觉比羊要灵敏) (3)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小孩子的嗅觉通常比成年人更灵敏) (4)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猫对老鼠的气味灵敏程度比狗更高) 7.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四种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综合味觉有:麻、辣、涩。 8.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9.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味觉。如:人感冒时,因为鼻腔分泌的黏液覆盖嗅觉细胞,使嗅觉感受器的灵敏度降低,导致吃东西时味觉的灵敏度降低、吃东西也没味道。思考:小孩在嗅柠檬以后马上吃苹果,将产生什么味道(苹果、柠檬混合味道)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如:发出声音的喇叭是声源,关掉声音的喇叭就不是。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水塘中学 李学英 知识小结 一、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m n m n a a a +=? 2、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nm m n a a =)( 3、积的乘方:把积中的每一个因式各自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n n n b a ab =)( 4、零指数幂: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 10 =a (0≠a ) 注意 00没有意义。 5、负整数指数幂: p p a a 1= - (p 正整数,0≠a ) 6、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m n m n a a a -=÷ 注意:以上公式的正反两方面的应用。 常见的错误:632a a a =?,532)(a a =,33)(ab ab =,326a a a =÷,4222a a a =+ 二、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系数相乘,相同的字母相乘,只在一个因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三、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运用乘法的分配率,把这个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 四、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连同各项的符号把其中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 ()()bn bm an am n m b a +++=++ 五、平方差公式 两数的和乘以这两数的差,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 即:一项符号相同,另一项符号相反,等于符号相同的平方减去符号相反的

平方。 ()()2 2b a b a b a -=-+ 六、完全平方公式 两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两数积的2倍。 ()ab b a b a 2222++=+ ()ab b a b a 2222 -+=- 常见错误:()222b a b a +=+ ()222b a b a -=- 七、单项除以单项式:把单项式的系数相除,相同的字母相除,只在被除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八、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连同各项的符号,把多项式的各项都除以单项式。 练习 幂的乘方 1. ()2 3x = ; 4 231???? ??? ???? ?? = ;n y 24? ? ? ??= () 3 a a -?-= ; ()a n a ?2 = ; 3() 214() a a a ?= ; ()3 3 2?? ? ?? ?- c = ; 2. 若(a 3)n =(a n )m (m ,n 都是正整数),则m =____________. 3.计算3 221?? ? ??-y x 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y x 2 441 B. y x 3 6 8 1 C. y x 3581- D. y x 3681- 4.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532a a a =+( ) 632x x x =?( ) (x x 532)=( )a a a 824=?( ) 5. 若m 、n 、p 是正整数,则p n m a a )(?等于( ). A .np m a a ? B .np mp a + C .nmp a D .an mp a ? 6.计算题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一、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一固定的细直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15°,一个质量忽略不计的小轻环C套在直杆上,一根轻质细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直杆上的A、B两点,细线依次穿过小环甲、小轻环C和小环乙,且小环甲和小环乙分居在小轻环C的两侧.调节A、B间细线的长度,当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时β=45°.不计一切摩擦.设小环甲的质量为m1,小环乙的质量为m2,则m1∶m2等于( ) A.tan 15°B.tan 30°C.tan 60°D.tan 75°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小球C为轻环,重力不计,受两边细线的拉力的合力与杆垂直,C环与乙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0,C环与甲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0,A点与甲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0, 乙环与B点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0,根据平衡条件,对甲环: ,对乙环有:,得,故选C. 【名师点睛】小球C为轻环,受两边细线的拉力的合力与杆垂直,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得到A段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然后分别对甲环和乙环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力的合成和分解列式求解. 考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弹力. 2.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从半球形容器最低点缓慢移近最高点.设小滑块所受支持力为N,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缓慢增大B.F缓慢减小C.N不变D.N缓慢减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重力mg、支持力F N、水平力F.已知小滑块从半球形容器最

低点缓慢移近最高点,我们可以看成小滑块每一个状态都是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应用力的合成得出: G F tan θ= N G F sin θ =,由于小滑块从半球形容器最低点缓慢移近最高点,所以θ减小,tanθ减小,sinθ减小.根据以上表达式可以发现F 增大,F N 增大.故选A. 【点睛】 物体的动态平衡依然为高考命题热点,解决物体的平衡问题,一是要认清物体平衡状态的特征和受力环境是分析平衡问题的关键;二是要学会利用力学平衡的结论(比如:合成法、正交分解法、效果分解法、三角形法、假设法等)来解答;三是要养成迅速处理矢量计算和辨析图形几何关系的能力. 3.如图所示,水平直杆OP 右端固定于竖直墙上的O 点,长为2L m =的轻绳一端固定于直杆P 点,另一端固定于墙上O 点正下方的Q 点,OP 长为 1.2d m =,重为8N 的钩码由光滑挂钩挂在轻绳上处于静止状态,则轻绳的弹力大小为( ) A .10N B .8N C .6N D .5N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几何关系得到两边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再根据竖直方向的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详解】 设挂钩所在处为N 点,延长PN 交墙于M 点,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