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国际秩序形成

战后国际秩序形成
战后国际秩序形成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内容,认识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巴黎和会的时间和操纵国家、主要内容、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和背景,了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危害。

2、能力与方法:通过实施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

【重点难点】

重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难点:正确分析和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有关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各种资料

中考历史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知识归纳

世界格局的变化 一、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2-1939) 1.形成:①1919年1月,巴黎和会,签署《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②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构成“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③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评价 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立了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②但这一体系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3、结束:1939年二战爆发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又称雅尔塔体系1955-1991) 1.形成 ①为协调盟国行动,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达成许多重要协议,基本勾画了 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 ②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③1949年,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立建立。 ④1955年,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3、影响: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三、当前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1991年后至今) 1.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两极格局结束,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维持“一超多强”局面。 2.一超多强①一超--美国 ②多强--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四、当前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多极化 1.原因 ①美国试图凭借其强大的国力称霸世界,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而其建立单极世界的企业遭到几乎所有国家的反对。②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中国应对多极化趋势的对策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②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倡导建立和谐世界。 两次世界大战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1、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2、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战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四、启示: 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对邪恶势力不能姑息养奸。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最大的启示:人类应在对付共同挑战的时候,应该团结一致。 五、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并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②各国人民之间要加强交流,增进互信。③积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江苏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汇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含解析)

两极格局的形成 1.(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19)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新全球史》)此时的苏联( ) A.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B.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 C.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D.获得了第三世界支持 【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铁幕”演说的15年后应该是指1961年,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A项错误;1961年当时还处于两极对峙格局时期,没有瓦解帝国主义阵营,故B项错误;从材料“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说明苏联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第三世界支持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5·江苏南通、扬州二模·17)右图为英国政府印发的海报,画面上妇女身上的文字为“一个欧洲”,这个妇女站在两个高跷上,高跷上写着“马歇尔计划”,上方葡萄下的文字意为“更好的生活水准”。由此可知英国政府( ) A.希望欧洲各国共同推动联合进程 B.宣传美国援助对欧洲经济的重要性 C.积极呼吁西欧国家与美国共同遏制苏联 D.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英国的阴谋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

【解析】欧洲联合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而图片中强调了马歇尔计划的重要性,故A 项错误;画面中的妇女踩上“马歇尔计划”的高跷,才能达到“更好的生活水准”,说明了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 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图片未涉及苏联,故C项错误;图片妇女虽然踩着高跷,但行动自由,并未受控制,且二战后英国急需美国援助,政府就算知道美国的阴谋,也不可能在此时揭露出来,故D项错误。 【答案】B 3.(2015·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3)(13分)二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演变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冷战结束,制造出观察家称之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 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美国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是够讽刺的是,权力也更加分散。因此,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际上也减弱了。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大外交》材料三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题, 第3课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总课时:1本节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巴黎和会和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及华盛顿体系。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九国公约》等材料,提高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分析,提高综合、概括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内部隐含的矛盾发展必将导致体系的崩溃和新的战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德合约、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难点:对德合约、《九国公约的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本质 学习过程:【教材研习·循序渐进·目标达成】 自主学习:、 自读课本,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背景:战结束,帝国主义要重新瓜分世界, 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在地区矛盾尖锐,争夺尤为激烈。 时间: 地点: 操纵者: 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重要条约及内容, 注意《凡尔赛和约》内容从领土、海外殖民地、军事、赔款几方面分析。 结果: 评价: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一战后世界统治的新秩序,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一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是:;它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交流展示:(合多媒体课件,发现并解决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回答问题;注意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的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国列强拒绝。《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材料二:“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1)《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分别是在哪次国际会议上签订的? (2)以上两个条约尊重中国的主权了吗?为什么? (3)材料二条约中的“各国”是指哪些国家?材料二的实质是什么? (4)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6月,参加巴黎和会的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和约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和约竟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交由日本继承。 材料二:福煦(法国元帅)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 列宁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回答问题:(注意结合材料,链接基础知识,审清问题,规范答题) (1)材料一反映出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 (2)你同意材料二的观点吗?说出你的理由。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

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复习提纲

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复习提纲 一、知识梳理: A: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俄国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出现了和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主要权力掌握在。 俄国十月革命:时间,地点在彼得格勒,领导人。起义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主席是列宁。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了,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奥议和,退出一战。1918年3月,苏俄迁都到莫斯科。 新政权的巩固:进行了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完成。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性质: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新经济政策:时间:1921年,内容(新在什么地方): 。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新经济政策的“新”是相对于而言的。年苏联成立,年,苏联解体。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20世纪20到30年代苏联所取得的建设成就:完成了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点是,苏联由变成了。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标志着的形成,其特点是。 这段内容比较重要的材料有:“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请回答:我国较早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杂志和文章有哪些?十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这反映了十月革命的什么意义?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所说的“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是什么政策?为了改正这一错误,又采取了什么政策?具体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请回答:新经济政策的“新”是相对于什么政策而言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里是说的“苏联的模式”是指什么?形成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特点是什么?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体系:会议:,去操纵作用的是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的,美国的。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内容包括:领土:。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考试比较容易考的是:殖民地、政治。以此为主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统治的新秩序。 国联成立于年,被控制。 华盛顿体系:会议,起主要作用的是三国,调整的是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最尖锐的是矛盾。1922年签署了,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有利于。因为 。所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维持下去。 C:经济大危机:1929年经济危机,在爆发。特点是。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新秩序中华书局版复习特训六十七

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新秩序中华 书局版复习特训六十七 第1题【单选题】 有关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和雅尔塔会议共同点叙述不正确是( ) A、都有美国的参加 B、都涉及到如何打败法西斯的问题 C、都是调整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 D、都影响了战后的世界格局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如果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排列在一起,其主要依据是( ) A、都在美国的操纵下召开 B、都是资本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 C、会议主题都是解决殖民地问题 D、会后都建立了一个国际性组织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列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不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经济全球化——西欧一体化——欧元启用 B、凡尔赛华一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C、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 D、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突袭波兰——德国投降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相同点是( ) ①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明显 ②决定建立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③苏、美、英三国都是主要决策者 ④两次会议都与中国有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安排战后和解,却留下了痛苦的遗产。“痛苦的遗产”是指( )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慕尼黑协定》 D、《北大西洋公约》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根据下表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些内容出自(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慕尼黑协定》 D、《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 【解析】:

战后的“新秩序”2

一、战后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年巴黎) 操纵国:、、 实质:分赃会议 中心问题: 焦点: 内容:与德国签订《》。其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条款是。该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由日本继承,从而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 结果:由该和约和对奥、匈、土、保的和约构成的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的“安排”)(1921—1922年华盛顿9国)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十分尖锐(矛盾最突出)倡议者:美国主导国: 正式议题:限制海军军备及 地区问题。 重要议题:。 中日会外协议:在支持下基本恢复了的主权。 内容:①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 ②签订了关于问题的《九国公约》,美国在会上提出了在中国实行“,”的原则,打破了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共同支配的局面。结果:华盛顿会议是的继续,由华盛顿会议内容构成的体系,确定了帝国主义在地区的统治秩序。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 和建立,其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的体系。 评价: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二、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经济大危机(年~ 年)(1)背景:一战后,是当时世界经济的中心。财政信贷是美国经济中最环节。 (2)导火线: (3)特点:、、 。 和遭受的打击最为严重。 2、罗斯福新政年 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特点: 内容:(1)财政上:整顿,恢复银 行信用。 (2)工业上:最主要的反危机措施是政府实施;大力兴建,以工代赈。 (3)农业上: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3、性质: 4、评价: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12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附解析

易混易错点12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 错因归纳: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不同阶段的特征及主要表现掌握不准确。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案】B 【解析】“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属于意识形态的歧视,与国际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相关,故选B项;“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种结果不是权利制衡的结果,排除A项;“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这 不是一种正常的国家精神,排除C项;“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与国家干预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排除D项。

2.(2019·北京高考·23)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控制,故选C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排除D 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联合国成员数量的洲际分布变化可知从1945到1975年,亚洲和非洲成员国明显增多,而亚非国家多为第三世界国家,说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故A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1945到1975年欧洲成员国增加,但不能反映欧共体成员增加,并且这也不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与世界贸易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变化情况,并未体现经济区域化,故D项错误。 4.(2018.4·浙江高考·25)右图是欧洲某区域集团组织的成员国扩大示意图。观察图1和图2,该组织的演进反映了( )

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过程,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过程,表格 篇一: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及史实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 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 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

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 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 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3.列举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打击法西斯的史 实 (1)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2)美英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 (3)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 (4)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 篇二:两次世界大战对比表格及史实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 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

2019年精选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3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新秩序复习巩固九十六

2019年精选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新 秩序复习巩固九十六 第1题【单选题】 下列与中国有关的国际会议,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是( ) ①巴黎和会②华盛顿会议③雅尔塔会议④万隆会议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根据下表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些内容出自(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慕尼黑协定》 D、《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从会议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看,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 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 B、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C、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D、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国际关系中,国家间往往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家关系和解决各种争端。巴黎和会和慕尼黑会议的共同点是( ) A、会议都被英、法、美操纵 B、促进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形成 C、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D、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如果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排列一起,其主要依据是( ) A、都在美国的操纵下召开 B、都是资本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 C、会议主题都是解决殖民地问题 D、会后都建立了一个国际性组织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巴黎和会确立了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调整了美日英三个战胜国之间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这样,一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由30年代以来一系列地区性局部战争逐步扩大演变而成的。这是区别它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的一个重要特点。从1931年到1939年的局部战争,中间经过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东北……德国吞并奥地利、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等。在此期间,英法等西方国家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无疑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嚣张气焰,加速了世界战争的全面爆发。在局部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势力基本上处于孤立少援、被各个击破的境地。德意日等国的侵略行动未得到有效阻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走向崩溃,世界大战爆发。 -----摘编自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现代历史专题30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的都是一战后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关系。 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巴黎和会上处于被列强宰割的地位。 德国和日本都是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者,对当时世界和平构成巨大威胁。 面对德日法西斯破坏战后国际秩序的行为,英法等西方国家一再妥协退让。 未能有效防止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是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的历史教训。

二战后世界局势的演变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二战后世界局势的演变 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考试大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搜索:①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②两极格局的影响;③“冷战”的含义及表现 实战高考: 1.(08江苏单科)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2.(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 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3.(2009高考海南单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4.(2010·广东文综22)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基础知识梳理 一、冷战的兴起 知识补充:世界格局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国际关系的总体结构。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 20世纪,世界格局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个超出欧洲范围,具有全球性的国际秩序; 2)、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3)、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1. “冷战”兴起的背景 (1)二战胜利后,美苏失去了同盟的基础; (2)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苏联确保东西边界安全,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4)美国将苏联视为称霸的最大障碍; (5)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两国领导人的不信任和猜疑; (6)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冷战”的兴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冷战开始:

战后世界的新秩序优秀教案

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国际联盟的建立,培养学生从经济和军事实力两个方面分析帝国主义外交政策的能力,通过揭示美国在《九国公约》中宣称的“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旗号下向中国扩张的企图,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凡尔赛体系不牢固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分析历史现象因果关系的基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与结果,了解巴黎和会及操纵和会的国家。通过逐条分析《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认清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组织学生讨论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通过的条约中有关中国问题的条款,得出弱国无外交、无国际地位的结论。 2.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再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涵和实质,也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拟制表格,归纳、分析诸条约的背景、内容、影响与实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极大地扩大了自己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说明强权外交的后盾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教学重点】 《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 【教学难点】 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国际关系的基本 格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几个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战争的性质?战争的结果?一战是结束了,但帝国主义的矛盾解决了吗? 战后由于德奥成为战败国,英法虽然实力削弱但仍是欧洲强国,美日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它们企图依据变化的各国实力来重新分割世界,所以他们的矛盾斗争又从战场上转移到会议桌上。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1.巴黎和会的召开 时间:1919年1月 操纵国:英、法、美 实质:巴黎和会实质上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2.《凡尔赛条约》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①《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时间:1919年6月 内容:第一,关于领土问题。和约重新划定德国疆界,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第二,关于军事问题。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以东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规定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人;第三,关于德国海外殖民地问题。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英、法、日、比等国加以瓜分。第四,关于赔款问题。德国必须对战胜国支付大量赔款;此外,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 教师补充:和会无视中国的主权和战胜国地位,把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让给日本。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引发了中国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国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②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对德和约签订后,协约国又先后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分别签订了和约,《凡尔赛条约》和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它建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教师过渡: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但东亚、太平洋地区帝国主义的矛盾仍很激烈,为了缓解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在美国的倡议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第二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

第一讲: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 世界政治是指在国际社会中各种政治力量在世界政治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包括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和平、强权与民主、合作与对抗等政治现象。 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是国际社会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主权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因素错综复杂,主要有:(1)经济因素;(2)科技因素;(3)军事因素;(4)意识形态因素;(5)自然环境因素。等等。 第一节: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与斗争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各种政治力量(包括主权国家或 国家集团)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政治形势最根本的特征,是把握国际风云变幻的最基本的脉络,是认识世界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主要依据。研究世界政治格局是我们研究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开端。 世界政治格局包括: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和无极格局四种。世界格局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的特征。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质量互变规律。 研究世界格局的意义十分重大: 1、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整个世界; 2、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在国际舞台上活动的各种角色,特别是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角色; 3、有助于我们把握国际社会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自从17世纪40年代出现了第一个世界格局以来,到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两极格局终结,人类历史经历了350年的发展,其中的世界格局也发生了五次大的变化: 1、威斯特伐利亚格局(1648年—1815年) 2、维也纳格局(1815年——1914年) 3、凡尔塞格局(1919年——1939年) 4、雅尔塔格局: 5、两极格局: 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美国的独霸政策导致苏联的反对,美苏两个大国由原先的合作逐渐演变为对抗为两极格局的出现埋下了伏蔽。 2、20世纪50年代,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与斗争,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地演变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 在二战至今不到六十年的时间里,世界经济格局却发生了三次重大演变: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的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总之,在战后短短的50多年中,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每一次演变都给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第一次: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战后初期至70年代) 1原因:战使西欧各国遭到严重削弱,美国远离战场,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在战争中通过贷款、出卖武器、后勤物资等,获取了大量财富。战后,美国大力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国资产阶级还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扩大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2表现: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到50年代中期,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商品是美国生产的。黄金储备也最丰富。在战后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美国将美元

与黄金挂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此外,美国还倡导和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影响: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势力,不断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欧各国、日本等进行渗透,企图控制这些国家。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使西欧、日本等国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还凭借其经济势力,大肆推行强权主义政策,使整个世界动荡不安,难以稳定。 二、第二次: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演变(70年代前期至80年代后期) 1原因:经过短暂的恢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加强国际经济联系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各国政府还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大力发展本国经济。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危机结束以后,又进入“滞涨”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 2表现:日本和欧洲共同体同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西

广东省普通高中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教案岳麓版

专题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历史背景 (1)二战后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2)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3)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含义 (1)对立双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2)对立方式: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4.表现

(1)国家分裂:德国分裂和朝鲜分裂。 (2)局部热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3)核危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4)阶段特征 ①二战后,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 ②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学考真题对练] 1.(2019·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为了在经济上对抗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苏联与东欧国家在1949年成立了( ) A.经互会B.亚太经合组织 C.欧共体D.共产国际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在经济上对抗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苏联与东欧国家在1949年成立了经互会,故A项正确;B项是1989年成立的,故排除;欧共体是1967年成立的,故排除;共产国际又名第三国际,列宁领导创建,存在于1919—1943年,故排除D项。] 2.(2019·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到1947年,西欧各经济体就已经接近在各自战前的生产水平。然而美国的援助仍然是必需的,因为西欧只有靠美援才能继续购买所需的食品、燃料、原材料以及恢复经济必需的工业设备。”为此,美国( ) A.出台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经互会D.建立北约 B[根据材料“西欧只有靠美援才能继续购买所需的食品、燃料、原材料以及恢复经济必需的工业设备”可知是实施马歇尔计划,故选B项。] 3.(2019·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49年,美、英、法等国就共同防御达成多项协议,由此建立的军事同盟是( ) A.“华沙条约组织”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欧洲经济共同体 C[从材料“1949年”“美、英、法等国”“军事同盟”中可以看出,该军事同盟是指1949年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故C项正确;A项是1955年建立,故排除;B项是1945年成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故排除;D项是1967年成立的,故排除。] 4.(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这里的“新敌人”是指( )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形成了所谓“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2)在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山东问题得到了怎样的解决?《九国公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3)“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大国间的会议对世界局势往往产生重大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签署《凡尔赛和约》图二华盛顿会议图三参加慕尼黑会议 的图四斯大林、罗斯福、 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 和墨索里尼(左起) (1)图一是哪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和图二所示会议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图三所示慕尼黑会议反映出英法对德、意法西斯侵略扩张问题上作何态度?(2分) (3)图四所示会议发生在哪次战争中?会议通过了哪些重大决议?据此可知,战后主导国际关系新格局的是哪两个国家?(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列宁评说:“《凡尔赛和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

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 材料三:1938年9月,英法意德四国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请回答: (1)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这次会议引发了中国的什么运动?(4分) (2)在华盛顿会议会议签订的条约中,能体现毛泽东这句话的是哪个?谁又是最大受益国?(4分) (3)一战后列强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能否长久维持世界和平?为什么?(4分) (4)你认为以上材料涉及的三次会议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世界格局的演变(7分)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1)一战后形成了什么样的世界格局?(1分)为确立这一“战后和平制度”,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哪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1分)这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签署的哪两个条约对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1分)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社会主义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欧亚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 (2)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是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最终确定的?(1分)形成了哪两大对立的国际组织?(1分)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两极格局崩溃、冷战结束以后的世界出现了两大突出变化,这种突出变化在世界经济方面、世界格局(国际关系结构)方面突出地表现为两大趋势,这两大趋势是什么?材料分析(10分)“在那场战争的欧洲主战场上,英雄的苏联军民用满腔热血和宝贵生命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并同其他国家的人民一道把法西斯侵略者送上了历史审判台。苏联军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世界公认的巨大牺牲,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谱写了惊天动地的壮丽诗篇。”——节选自2008年5月8日胡锦涛会见俄罗斯老战士讲话稿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那场战争”是指哪一场战争?(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那场战争”中具有重要转折点 意义的战役名称。(2分) (3)“那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2分) (4)结合下图写出在“那场战争”中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什么?(2分)5)时光飞逝,“那场战争”早已结束多年,但它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却让全人类至今都不能遗忘。“那场战争”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珍贵的历史启迪?(2分)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突袭全球,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冲击,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早在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也曾爆发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请你回答问题: (1)为摆脱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和德国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

2019年精选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课后辅导练习十八

2019年精选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 格局课后辅导练习十八 第1题【单选题】 初中三年级一班准备开展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陈东同学确定了下列研究题目,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B、欧洲联盟的形成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D、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下面关于冷战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政策的开始 ②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③在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④冷战政策的推行,美苏争霸,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下面最有可能是其演说内容的是( ) A、“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原料、金属等等)归根结底,就是发展生产 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B、“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 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方位本土。我们将在海洋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的地点作战,我们将在 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 D、“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的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从1948年到1950年,美国向欧洲16个国家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B、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 C、经济上遏制了苏联 D、美苏“冷战”正式展开 【答案】: 【解析】: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提纲2】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知识梳理】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一)背景 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⑵它们竞相奉行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亚洲诸国很快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非洲几乎被瓜分殆尽; ⑶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二)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三)20世纪初,欧洲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形成: 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 (四)疯狂的军备竞赛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竞相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导致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五)1914 年6 月28 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性质: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二)大战进程 (三)一战结束 1、1914年,对德宣战的日本占领了德国在山东半岛的租借地,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企图灭亡中国。 2、1917年,中国和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 3、俄国在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 4、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 (四)一战的影响: 1、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2.(促进民族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3.(开始改变国际格局)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4.(改变人们观念)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