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研究

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研究
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研究

公共经济学作业(必做题1)答案正确

公共经济学作业答案 必做题1 第一章公共经济学的基础 一、简答题 1 公共经济学原理的基本架构包括那些基本元素? 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架构包括: 第一是“基本假设”。经济人与理性经济人假设、资源的稀缺性假设、人们对福利标准判断的主观性的假设、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对立统一假设、政府职能随经济增量变化而变化的假设等等。 第二是一些概念,如: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福利、效率等。 第三是“特定理论”。 第四是有效的“检验方法”。 2 试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分析货币的边际效用问题。 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对消费者来讲增加同一物品的消费,由于重复使用,生理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刺激效应就减弱了。再是说,假定一种商品有多种用途,这些用途的效用又是不同的,作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肯定是将物品首先用于效用最大的地方,依此办理,这样物品被消费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用来分析货币边际效用递减上,货币边际效用在穷人与富人间的不同,应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分析生产、分配等问题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我们认为穷人货币的边际效用区别于富人货币的边际效用,虽说现代社会消费品的种类繁多,富人的货币可以有多种用途,不会在某一商品上无穷使用,但不可忽视的是现代经济条件下,贫富分化非常严重,作为市场势力又在不断推动这种分化,一些人可以有上亿美元的货币财富积累,另一些人则食不裹腹。究其原因是(1)人的生活消费在一定阶段并不是象人们认识的那样是无限的,而是有终极的。(2)投资环境较差,资本利润率存在递减等。对于富人来说现金与其它财富最后成为“遗产”是常有的事,所以不能因此否定货币边际效用在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同效用。 穷人货币的边际效用大是因为穷人拥有的可支配收入少,每增加一个货币单位的支出对自己的需求而言,满足的效用大。富人货币的边际效用小是因为富人拥有的可支配收入多,每增加一个货币单位的支出对自己的需求而言满足的效用在不断下降,其最后的边际效用就小。 3 帕累托原理有哪三方面内容? 帕累托原理三个方面的内容为:(1)交换的帕累托最佳条件;(2)生产的帕累托最佳条件;(3)产品替代的帕累托最佳条件。 二、论述题 请论述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答: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目标,抽象地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究竟如何,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的观点。我们这里只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角度来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 公平,它是指如何处理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也就是所谓合理分配。效率,它是指人们工作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时,我们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公平从属于效率,只能表明提高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保障,而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社会环境。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往往与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方式相联系,要是一个国家的国有资本在生产活动中所占比率很高,政府资本大规模地介入生产过程,那么这个国家就一定会提出效率优先的原则。因为只有提高效率,鼓励先进,发展生产,才能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真真实现公平。另一方面提出效率优先的国家,在政策措施上为了实现公平也会对过高的个人收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财富的福利最大化和社会稳定,为进一步提高效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公平与效率在同一时空上是存在矛盾的,这种矛盾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政府调控如果过多地向公平倾斜就会牺牲效率,过多向公平倾斜,就会使一部分生产要素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劳动者与资本在市场上的活力就会下降,从而降低效率。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劳动效率的提高,是受分配是否合理影响的。政府假如将劳动者或者资本在市场上获得的正常收入(可能差距很大),过多地通过税收集中起来,重新进行有利于低收入者的分配,意味着对一部分劳动者劳动收入的剥夺,久而久之这部分人的劳动效率就会下降。但如果过份向效率倾斜,任凭市场机制作用的调节,因种种原因,不同社会或员间的收入差距无限扩大,出现贫富过度分化,穷人生活水平不断恶化,那样不仅市场消费会出现萎缩,而且社会稳定也会受到威胁,更谈不上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 假定我们将公平看作是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效率是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那么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多考虑讲效率,而发达国家则更应该讲公平。假定一个社会的盈利性生产活动是由私人企业进行的,政府只是从事非盈利性活动,那么这个政府的首要出发点就是讲求公平而不是效率,效率由市场来决定,私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和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然会提高效率,政府只要管住社会公平就行了,这类国家讲公平的同时才是去兼顾市场或企业的效率问题,比如不要有过高的税率,毕竟过重的税负也是要影响市场或企业的效率的。 判断公平与效率处理是否得当的一般标准可以是这样的,当向效率倾斜影响了公平最终使效率也不能提高时,就表明政府需及时调控原有政策而向公平倾斜了,因为这时很可能已是消费持续走低,货币的边际总效用下降,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不出去,企业面临破产了。这时只有向公平倾斜,增加转移支付,提高社会公平程度才能提高效率。而当政府在向公平倾斜的时候,牺牲了效率最终社会公平也得不到实现时,这说明原来的政策已过多地向公平倾斜,应该考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整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允许不同劳动者、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收入的不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为实现社会公平创造条件。 公平与效率作为一对矛盾需要不断地加以调整,不能认为这对矛盾在一定制度下可以一劳永逸地自我运作。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高考热线“热”了谁 请用公共选择理论对以上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解析] 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将“经济人”假设引入到政治领域。“经济人”假设认为,政治市场中的行为主体——政治家官员和选民与经济市场的行为主体——生产者和消费者一样都是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即政治家和官员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公共利益并不是其主要的追求目标。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就可以为上述案例中一些地方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查分收取高额费用提供合理和有力的解释。 在案例中,正是因为地方教育部门具有牟利的冲动,才导致各级教育考试主管部门利用自己对高考成绩的垄断发布权来牟取暴利。而这种暴利是建立在对考生合法权益侵害的基础上的,是对国家机关非盈利性的违背。地方教育部门利用考生的成绩来牟取利益是不合理的。这主要因为: 首先,高考成绩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属于公共信息和社会资源。这是由于:(1)一种物品的生产——高考阅卷并不是只能由政府提供。只要有严格的判分标准和相应的制度配合,其他类型的组织——如社会中介组织也可以提供。只不过政府部门是这种物品的权威提供者而已,而且在中国目前社会中介组织还很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该是最适宜的提供者。(2)高考分数作为一种物品被生产出来以后,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消费而不影响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因而高考分数不具有排他性,是社会的公共资源。一般而言,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免费提供公共物品,高考分数作为一种公共物品,理应由教育部门提供,但地方教育部门却以公布考生成绩的方式来牟取利益,这是对政府部门非盈利性原则的违背。 其次,从各级教育部门的职责来看,各级教育和考试部门属于政府机关,因此从理论上来讲是不能牟利的。教育部门只有履行职责,做好招生工作的义务,而没有将全体考生共同形成的公

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微观经 济学基本知识点汇总 微观 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人 "假设和 "完全 信息"假设,前者假设人总 以利已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 ,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 给定的经济代价下追 求自 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 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值。 完全信息 "假设指经济 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馆况具备完全的信息 。 实证 分析与实证经济学,规范分析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分 析 是 描述经济现象 "是什么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 上是如何解决的。在揭示有关经 济变量之间的函 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实证经 济学 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 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 陈述经济行为 及其后果,并试图对 结论进行检验。 规范分 析是研究经济活动 "应该是 什么 "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 是怎样解决的。这种方法通 常要以一定的价 值判断为基础,提出 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 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规 范经 济学 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 ,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 行评价,并进 一 步说明一个经济体 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 济政策。 静态 分 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 程的分析。 个人 需 求 个人需求指消费者在 某一特定期间内 ,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 件下 ,其愿意并且能够购买 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 的 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 法则(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随着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 (或下降 ),会导致对该商品的 需求 弹性的种类 ①若Ed = o ,为完全无弹性。②若0< Ed <1,为缺乏弹性。如多数生活必需品。 ③若Ed = 1,为单位弹性或 量的相对变化幅度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幅度 ⑤若Ed =无穷,为完全弹性。 需求 的 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指在 某特定时间内,某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 M*M/Q 。需求的 收入点弹性的计算公式: EM=dQ/Dm*m/Q ) 商品 分 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需求 的 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指在 时期 内,需求量变动 计算公式为: 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 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表示在一定 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弧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 弹性,其 Ed=- △Qd/ A P*P/Q 。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 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 Ed=- 也就是说,商品或劳 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dQ/dP*P/Q ) 在经济分析中,按照 分 析就是分析经济现 衡状态的过程,即完 变化,以及有关经济 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均衡分析分为:静态 象的均 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 全不考虑时 间因素。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 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动 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桥。所谓静态 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 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 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 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 化所 引起的需求数量 移动。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商品自身的价格 上各点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自身 的变化,也就 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价 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这里 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中的变 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 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消费者在 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由所有个 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 需求量的减少 (或增加 ); 单一弹性。此时需求 数是奢侈品的需求。 相等。 ④ 若 l< Ed <无穷,为富有弹性。大多 分比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它表 示商品需求量相对变 动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的收入弧弹性的计算公式: EM=- △ △△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摘要: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体系社会资源配置 一、微观经济学的产生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以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性质原因的研究》为标志,至今已经有231年的历史了。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已的,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但每个人都不能独立生存,通过分工使交换成为可能,并接受“看不见的手”的约束,实际这种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抽象描述就是经济学范式研究的对象逻辑,因此,在此观念范式层提供的逻辑空间上,亚当·斯密提出了货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工资、利润等经济范畴,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规则范式。斯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放任自由政策,取消限制经济自由的种种障碍,建立起合乎规律的“ 自然秩序”,使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最终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这些促使财富增长的主张,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操作范式。当然以观念范式为基础,还可演绎出更多的定理,从而使其理论更加完善。 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微观经济学从创建到目前不断有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充实到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框架中,使得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更庞杂,内容更丰富,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化。微观经济学由对经济问题的定性分析为主发展到要采用大量的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相应的定性结论。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经济学问题的解释和说明需要借助建立经济学模型并运用数学、微积分、运筹学、概率论等相关学科中的概念和工具分析才能完成。使得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越来越抽象,越来越深奥,其逻辑性也越来越强,甚至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因为假设条件不同,结论会差别巨大。有时对于同一个经济问题,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观点与结论竟然截然相反。这就使得微观经济学成为财经类学生学习的难点,使得众多的初学者无从下手。对部分微观经济学教学人员而言,他们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时候,往往迷恋于介绍复杂的经济学模型,繁琐的数理推导过程,忽略了对经济学基本思想的介绍,造成微观经济学成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难度系数最大的一门课程。 二、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体系 微观经济学是一个严格的演绎逻辑体系。演绎逻辑的好处是只要给定前提假设,其结论的正确性就一定得到保证。它从反映人类偏好的最简单的5条公理出发,描述出人类偏好的效用函数,即无差异曲线,从而决定了人类经济行为中至关重要的主观交换比率,即边际效用替代率。在既定预算约束的前提下,客观交换比

公共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考5) 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这种状态就被称为帕累托最优。(P21) 政府失灵:是指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供给水平不能使个人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到很好的满足。具体体现在供给数量过多、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表现在:信息有限;对私人市场反应的控制能力有限;决策时限与效率的限制;政治决策程序的局限性;成本过大) 公共选择:是使用经济学的一系列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政府决策制定的过程,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的决策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和改进决策结果。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是用经济学的工具揭示公共产品供应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用脚投票理论:以自由迁徙为前提,每个居民从个人效用最大化出发,不断迁徙,只有当其个人迁徙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一致时才会停止寻找最佳的地方政府的努力而定居下来,迁徙的根本目的是在公共产品与货币收入中进行选择。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结合起来,并试图通过影响政府的公共政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集团。它与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益集团的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机构的权力,但他们通过对政府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和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外溢性、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会使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外的第三者无端收益或受损。包括正的外部效性和负的外部效性。它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家预算:是指政府,也即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的全部公共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换言之,国家预算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公共收支计划的总和。它的主要功能有: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政策取向;对政府规模的控制;是监督和调节国民经济、实施反周期的宏观调控的有力武器。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关立法手段建立专门资金,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和机会时提供基本生活上的物质帮助的形式与制度。社会保险主要由退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构成,其享受者以对社会尽义务为前提,是社会保障的主干部分。 林达尔均衡:即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主动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劳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这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 拉弗曲线:在一定限度以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的提高而增加,因为税源不会因税收的增加而等比例地减少;当税率超过了这个限度,继续提高税率,则税收收入不但不能增加反而会下降。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P193)

(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各章知识结构图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 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知识结构图 均衡含义 需求函数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和需求法则共同作用 供给曲线供给函数决定 供给曲线和供给法则均衡价格 变动 一般含义含义 弹性弧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的销售收入的关系 需求的收入弹性 弹性概念的扩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 易腐商品的售卖 价格放开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限价: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 关于农产品的支持价格“谷贱伤农”

第三章效用论 知识结构图 效用论概述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概述货币的边际效用 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消费者均衡 需求曲线的推导 消费者剩余 关于偏好的假定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消费者均衡价格消费曲线 边际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分析无差异曲线的特殊情况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 预算线的含义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预算线 预算线的变动收入消费曲线 含义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与收入效应 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从单个消费者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和风险 期望效用和期望值的效用

第四章生产论 知识结构图 生产要素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的几种具体形式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的形式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短期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1)内容;(2)成因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长期生产函数的形式 等产量曲线(1)含义;(2)形状及特征长期生产函数含义,表达式 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成因 含义,方程 等成本线 特征 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生产者最优要素投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入组合均衡条件 等斜线、扩展线的含义 规模报酬(1)含义;(2)类型;(3)规律

公共经济学理论

1、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及市场失灵的表现 答:资源最优配置的定义和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资源最优配置指的是资源有效率使用。广义的资源最优配置不仅指资源配置有效率,还包括公平分配和宏观经济稳定。 (1)资源最优配置的效率标准: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指的是资源配置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无论做任何改变都不可能在没有人受损的情况下使一部分人收益增加。帕累托最优状态表现为:配置在每一种产品和劳务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即MSR=MSC。此时社会净收益最大。 (2)资源最优配置的公平标准:基尼系数合理。这里强调的是结果的公平,即收入差距也处在合理范围。衡量收入差距可利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合理的基尼系数的国际标准是0.3-0.4。 (3)资源最优配置的宏观经济稳定标准。四大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4)“市场失灵”主要表现: 垄断:边际社会收益(价格)高于边际社会成本。公共产品: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成本。外部性: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市场不完全:无法实现资源自由流动。偏好不合理:无法实现资源自由流动。信息不完全:边际社会收益与边际社会成本偏离。宏观经济失衡:经济波动、失业、通货膨胀等。收入分配:无法保证公平。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答:(1)资源配置职能:主要解决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等方面的市场失灵,以提高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2)收入分配职能:主要解决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以保持经济社会稳定。(3)稳定经济职能:主要解决宏观经济稳定运行问题,以实现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4)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应当选择一条“中间道路”,即当市场面临危机时,政府应当力所能及地承担起补充市场的责任;当政府出现失灵时,应该减少政府经济的比重,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二是完善政府体制,提高政府自身运转效率。 3、纯公共产品的政府供给和混合产品(准公共产品)的供给 答:(1)市场不可能达到纯公共产品帕累托最优。一方面纯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无法避免免费搭车。另一方面纯公共产品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按照帕累托最优条件,供给必须免费,而这是私人不可接受的。一般情况下,纯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只能是公共部门,纯公共产品的特征决定了市场不能有效提供。 (2)混合产品是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产品,部分具有公共产品特征。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现实经济生活中,纯公共产品实际很少,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许多曾经公认的公共产品排他从技术上变得可行,排他的成本也日益降低。这类产品是由公共部门供给,还是私人供给均有可能,问题的关键在于那种供给方式更有效率。 4、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和解决外部效应的措施 答: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完全成本效益内在化的条件无法充分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因此出现损失。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该种商品的提供可能不足,这是因为很少有人愿意承担全部费用而使收益归其他人享有。而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提供者由于不必为其造成的损失付出任何代价而过多地提供该种商品。 解决外部效应的措施:(1)一体化。(2)产权界定、保护和交易。(3)政府的税收和补贴。(4)行政管制与法律措施。(5)道德约束与社会制裁。 5、功能收入分配、规模收入分配及收入分配差距的衡量 答:功能收入分配指国民收入在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也称为要素收入分配。规模收入分配指国民收入在居民之间的分配,又称为个人收入分配或家庭收入分配。 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衡量:(1)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2)库兹涅茨指数。(3)阿鲁瓦利亚指数。(4)欧希玛指数。(5)五分法和十分法。 6、收入分配制度与我国收入分配状况及其调节 答:收入分配制度:(1)初次分配制度:分享制、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工资增长制度、相关法律制度。(2)再分配制度:税收制度、转移支付制度。 我国收入分配状况及其调节: 收入分配原则: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1)收入差距大。(2)两个比重低,即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不断下降。(3)贫困人口多,仍有超亿的贫困人口。(4)社会保障弱。 调节任务和措施:(1)提高劳动报酬占用份额。建立工资与经济增长相联系的增长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 立和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职工 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新机制。(2)千方 百计增加就业机会。强化就业优先理念,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完善就业 政策。(3)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 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完善农产品市 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发展农村非农 产业。(4)发挥转移支付和税收调节作 用。(5)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6) 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7、宏观经济政策的类型及其运用 (重点:财政政策的运用) 答: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有需求调节 政策、供给调节政策和国际经济政策等 几大类别,其中需求调节政策是短期宏 观经济调节的核心政策,包括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两个部分。 (1)财政政策的类型和运用:相机 抉择的积极财政政策包括扩张性财政政 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 也称“松”的财政政策,表现为增支减 收,其效应是扩大总需求;紧缩性财政 政策简称“紧”的财政政策,表现为增 收减支,效应是减少总需求。在财政政 策的运用上,一般要遵循“逆经济风向 行事”原则,即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时,采用紧缩 性财政政策,减少总需求;当总供给大 于总需求时,导致经济衰退,失业严重 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的类型和运用:通过 增加货币供给,以增加社会总需求的货 币政策,称之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 通过减少货币供给,以减少总需求的货 币政策叫做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 的运用与财政政策的运用相似,也是根 据经济形势和经济问题而定,萧条时期,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为了刺激总需求, 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繁荣时期,总需 求大于总供给,为了抑制总需求,防止 通货膨胀的出现,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8、正确认识赤字与公债(重点:功 能预算) 答:(1)赤字:当财政支出大于收 入时,会计上习惯用红字表示,因而称 为赤字,即财政赤字通常表现为预算执 行结果支大于收的差额。(2)公债:是 国家按照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组织的收 入,相对于财政收入的“一般形式”而 言,国家通过发行公债,采用的是信用 形式,具有自愿、有偿特征。公债的基 本功能包括增加财政收入,弥补财政赤 字;执行经济政策,校正市场失灵;调 节货币供应,稳定金融市场等。(3)功 能预算理论认为,财政应服从于宏观调 控的需要,为了稳定经济运行,实现既 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需要赤字就赤字, 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财政收支 平衡妨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目前利用 赤字财政调控经济已成为普遍现象,实 际操作中,一方面要发挥赤字和公债调 控经济作用,另一方面注意赤字和债务 保持适度规模。 9、政府支出规模增长理论及其启示 答:(1)公共支出是公共部门为从 事经济活动所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财政支出是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 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货币资金支出活 动。本质:公共部门履行经济职能的成 本。公共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反映了公共 部门的职能活动范围和政府的政策选 择。 (2)宏观模型:a瓦格纳模型;b 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模型;c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发展阶段模型。 微观模型:a公共选择学派的官僚和利益 集团模型;b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 (3)启示:我国目前公共支出规模 较低而政府支出规模偏高,应依法取缔 不合规的制度外资金,将预算外收支统 一纳入预算内管理,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而提高公共支出 规模合理空间,将偏高的政府实际支出 规模降下来。在此基础上,将小口径的 财政支出规模由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 25%左右是合理的。 10、我国政府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 及其解决 答:(1)问题:a财政支出需求压力 大,规模不断膨胀,收支矛盾加剧。b财 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缺位”与“越位” 同时存在,以致财政该管的没有管好或 管不了,管了不该管的。c财政支出管理 方法落后,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2)解决方案:a要根据政府职能 的变化,重新界定政府的财政支出范围, 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内容,控制好 财政支出规模。B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 构。C要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支 出的使用效益。D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 借鉴发达国家政府采购的做法,改革大 额财政支出的管理办法。E要在预算编制 中逐步推进零基预算法。F要感化预算约 束,建立效益评估系统。 11、税收在弥补市场缺陷上的功能 答: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 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的、无 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具有弥 补市场缺陷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政府 享有征税的权利,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 义务,公众承担纳税的义务,享有消费 公共产品的权利。政府运用税收手段, 不但可以调节宏观经济总量,而且可以 调节宏观经济结构。 12、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是否合理的 探讨 答:目前对于我国宏观税负存在两 种评价: (1)税负过重:2009年福布斯发布 的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上,中国大 陆的税负痛苦指数在榜单所列的50个国 家或地区中名列第二,仅次于最高的法 国。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发布的《中国财 政政策报告2009/2010报告测算》显示, 按全口径计算的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占 GDP的比重,在2009年达到32.2%。而 世界银行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人均GDP 在10000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国家,最佳 宏观税负为30%。而我国人均GDP没有达 到这一水平,32%的宏观税负显然过重。 (2)税负较轻:2010年8月,财政 部官方网站刊文指出,按照IMF的统计 口径,2007、2008、2009我国税收收入 占GDP比重分别为17.2%、17.3%、17.5%, 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分别为24%、 24.7%和25.4%。而IMF出版的《政府财 政统计年鉴》(2008)显示,在2007年 全部有数据的53个国家中,税收收入占 GDP比重平均为24.9%,其中工业化国家 的平均水平为29.9%,发展中国家的平均 水平为20.8%;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平均为39.9%,其中24个工业化国家的 平均水平为45.3%,29个发展中国家的 平均水平为35.5%。因而,我国宏观税负 实际偏低。 判断宏观税负轻重,要以本国公众 接受程度为标准。单纯从数据的国际比 较来看,我国宏观税负并不高,但发达 国家的税收收入绝大部分用于改善民 生,而我国主要用于生产建设和行政管 理支出,在医疗、教育、养老还有大量 支出需要纳税人自己负担,加之政府体 制外收入的存在,因而公众对税收负担 接受程度低,从这个意义上说,既有税 收负担相对于公众接受程度而言偏重。 13、投票悖论及其所说明的问题 答:投票悖论指的是在通过“多数 原则”实现个人选择到集体选择的转换 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或非传递性,这是 阿罗的不可能定理衍生出的难题。公共 选择理论对投票行为的研究假设投票是 那些其福利受到投票结果影响的人们进 行的,投票行为的作用是将个人偏好转 化为社会偏好。在多数投票的原则下, 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结果。 投票悖论表明,即在多数投票规则 下,由已知的个人偏好的顺序推导出统 一的社会偏好顺序是不可能的。 14、寻租的涵义及其危害 答:寻租是个人或组织耗费稀缺资 源,通过控制或影响资源分配的管治者, 获取一种额外的利益或好处的行为。其 危害在于:(1)降低了投资率。(2)降 低了政府收入,并直接影响政府公共支 出选择。(3)降低公共支出的效率。(4) 扭曲了分配机制。 15、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党(政治家)、 官僚、选民的行为特征的分析 答:(1)选民是经济人,是否参加 投票取决于:a参加的投票的效益与成 本;b投票对公共选择发生影响的可能 性;c利益集团的压力。 (2)政党和政治家。目标:选票最 大化。政党并非是为某种真理及理想而 行动,而是谋求在选举中获胜以掌握政 权进行活动的人的联合体。策略:提出 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的竞选方案。 (3)官僚(公务员)。官僚是个中 性词。官僚的行为特征:公共权力极大 化。官僚行为的特点:a缺乏竞争性;b 缺乏激励机制;c非利润化;d缺乏敏感 性;e个人影响力较大。 《公共经济学》(开卷)期末复习题 一、简答题 1、简述帕累托标准的三个条件 答:要达到帕累托标准,必须满足 三个条件:1)交换效率条件。任何两种 商品之间的商品替代率对任何两个消费 者都相等。2)生产效率条件。包括:① 技术替代率条件,任意两种生产要素之 间的技术替代率对任何使用这两种要素 的两个生产品都相等;②产品转换率条 件;③边际产品条件,如果任意两个生 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时,每一种要素的 边际产品均相等。3)交换和生产的总体 效率条件。任何两种商品的产品转换率 等于它们的商品替代率。 2、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 答: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①公共物品失灵。在具有非竞争性 和非排他性特征的物品即公共物品的提 供方面,市场机制往往发生失灵。 ②外部性失灵。外部正、负效应都 将扭曲资源配置有效状态。 ③垄断性失灵。垄断现象的存在使 市场上竞争性均衡机制失去作用。 ④风险和不确定性。信息的不确定 性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使资源配置的 有效性陷于一种模糊的状态。 ⑤收入分配失灵。两极分化是市场 机制的必然后果。 ⑥宏观经济的失衡。经济周期性波 动是自由市场经济下的经常性特征。 3、简述公共产品分类判断的步骤 答:根据公共产品的两个特征:非 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对公共产品的分类 进行判断的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首先看产品在消费中是否 具有非竞争性,如没有非竞争性,则该 产品肯定不是纯公共产品。 第二步,看该产品是否具有非排他 性,如有非排他性,则为公共资源或拥 挤性公共产品。 第三步,如果该产品既没有非竞争 性,又没有非排他性,则该产品肯定是 纯私人产品。 第四步,若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并 且排他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或排他虽 然在技术上可行,但排他成本很高,说 明也具有非排他性,则该产品是纯公共 产品。 第五步,若该产品具有非竞争性, 排他不但在技术上可行,而且排他的成 本是可以接受的,则该产品是俱乐部产 品或准公共产品。 4、简述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有效定 价原则的区别 答: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具有不同 的特征。在私人产品局部均衡中,人人 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和产量的调节者,当 某一价格水平下需求总量等于供给总量 时,私人产品就达到了均衡;而在公共 产品局部均衡中,人人都是产量的接受 者和价格的调节者,当人们为公共产品 愿意的总支付等于公共产品提供者在这 一产出水平上的供给价格时,公共产品 就达到了均衡。因此,私人产品的有效 定价原则为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而公共 产品的有效定价原则是消费者愿意支付 价格的总和等于边际成本。 5、公共支出的原则是什么? 答:公共支出的原则是指政府在安 排和组织公共支出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 本准则,是财政规律在支出上的具体化、 系统化。公共支出通常应坚持以下一些 原则:量入为出原则;公平原则;效率 原则;统筹兼顾原则。 6、公共支出效益内涵的特点 答:公共支出的效益内涵有自己的 特点:1)在计算所费与所得范围上,要 计算有形的和间接的所费和所得,既要 分析政府本身的投入和所得,也需分析 社会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获得的利益。2) 在衡量效益的标准上,必须确定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双重的效益标准。3)在择 优的标准上追求的是整个社会的效益最 大化。 7、何谓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 答:所谓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就 是要求政府征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转,提高税务行政 的管理效率,该原则旨在考察税收对社 会资源和经济机制运行的影响状况。而 检验税收经济效率的标准,在于税收的 额外负担最小化和额外收益最大化。 8、:税收设计原则的发展趋势 答:税收设计原则的发展趋势:第 一,在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的权衡上, 由侧重公平转向突出效率。第二,在税 收公平原则的贯彻上,又偏重纵向公平 转向追求横向公平。第三,在税收效率 原则的贯彻上,由注重经济效率转向经 济与本身效率并重。第四,在税收的经 济效率原则上,由主张全面干预转向适 度干预。 9、简述非自决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 作用的决定因素及局限性 答:非自决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程 度或对经济的控制力量取决于如下三个 因素: ①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起征 点。起征点越低,稳定的作用就越大。 ②税率的累进程度。边际税率越高, 累进程度越大,税收对收入的抑制越强, 稳定作用也越大。 ③转移性支出的规定条件。取得转 移性支出的规定条件越低,转移性支出 水平越高,稳定作用越大。 局限性:它只能配合自决的财政政 策来稳定经济。单靠其本身作用并不足 以稳定经济。在萧条时期,它只能减缓 经济衰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经济衰退 的总趋势;在膨胀时期,它只能抑制过 分的高涨,减缓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 能改变通货膨胀的总趋势。因此,要消 除经济周期波动,除了依靠非自决的财 政的内在稳定作用之外,还必须采用更 加有力的自决的财政政策措施。 10、简述微观财政政策中,税收政 策措施的主要表现? 答:就刺激微观经济活动和调节社 会生活的税收支出而言,其一般形式大 致有以下几种:税收豁免、纳税扣除、 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 相抵。 11、简述私人选择和公共选择的区 别 答:公共选择指的是与个人选择相 区别的集体选择,即通过集体行动和政 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产品之间如何 分配。私人选择则是指个人在市场上按 照效用最大化的原则,通过理性决策和 选择,来自由地决定各种经济行为的过 程。两者的区别在于: ①选择的场所和方式不用。 ②选择所遵从的原则不同。 ③选择结果的不同指向性。 ④市场竞争性质的不同。 12、简述公共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 公共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公 共决策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和困难以及现 有的公共决策体制和方式的缺陷。具体 来说: ①社会实际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公共 政策追求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 ②各种公共决策机制及投票规则的

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有五个基本组成部分

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有五个基本组成部分:界定经济环境、设定行为假设、给出制度安排、选择均衡结果、以及进行评估比较。任何一个经济理论基本上都是由这五个部分组成的。对这五个部份的讨论自然会引申到如何按科学的研究方法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可以逐步深入地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发展出新的经济理论。这就是现代经济学中通常所采用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它包括提供研究平台,建立参照系,给出度量标尺,提供分析工具. 1、研究平台、参照系和度量标尺 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首先提供各种层次和方面的基本研究平台、建立“参照系” ,从而给出度量均衡结果和制定安排的优劣度量标尺。提供研究平台和建立参照系对任何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极为重要,经济学也不例外。提供研究平台和建立参照系有利于:(1) 简化问题,抓住问题特征;(2) 建立评估理论模型和理解现实的标尺,以及(3) 理论创新。 研究平台:现代经济学中的研究平台是由一些基本的经济理论或原理组成,它们为更深入的分析打下了基础。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类似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即先将问题简化,再抓住问题的核心部分。当有众多因素形成某种经济现象时,我们需要弄清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这可以通过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研究其中某个因素对经济现象的影响来做到。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微观经济学,而微观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是个人选择理论---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它们是现代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平台或奠基石。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现代经济学教科书基本上都是从讨论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着手的。它们为个人作为消费者和厂商如何作出选择给出了基本的理论,并且为更深入地研究个人选择问题提供了最基本的研究平台。一般来说,个人的均衡选择不仅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而且也依赖于其他人的选择。为了研究清楚个人的选择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个人选择在不受他人影响时是如何作出决策的。现代微观经济学中标准的消费者理论与厂商理论就是按照这样的研究方法得到的。在这些理论模型中,经济人被假定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制度安排中。这样,每人都把价格作为参数给定,个人选择不受他人选择影响,并且每个人的效用或收益只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而不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于是消费者的决策就是在给定价格参数和收入的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从而个人的最优选择是价格和收入的函数而不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通过完全竞争市场制度安排假设及没有消费外在性假设,可使得我们先考虑最简单的个人选择问题,而先不需要考虑自己的选择对别人的影响,也不考虑别人的选择对自己的选择的影响。厂商理论也是从研究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企业是如何做出权衡取舍开始的。 刚开始学现代经济学的人往往会对这种研究方法感到不解,认为这种简单情况离现实太远,理论中的假设和现实太不相吻合,从而认为现代经济学理论没有什么用。其实,这样的批评表明这些人对科学的研究方法还没有什么理解。这种将问题简化或理想化的研究方法为更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最基本的研究平台。这就像物理学科一样,为了研究一个问题,先抓住最本质的东西,从最简单的情况研究着手,然后再逐步深入,考虑更一般和更复杂的情况。标准的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就是按这个思路进行的,先研究最简单情况下的个人选择问题,以此建立一个研究个人选择的基本研究平台。从这个平台出发,人们可以考虑经济人之间相互影响这个更一般情况下的选择问题:个人效用或利润不仅依赖于他自己的选择,也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从而个人的均衡结果是他人选择的函数。微观经济学中关于垄断、寡头、垄断竞争等市场结构的理论就是在更一般情况下---厂商间相互影响下---所给出的理论。为了研究经济人相互影响决策这更一般情况下的选择问题,经济学家同时也发展出博弈论这一有力的分析工具。 一般均衡理论是基于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之上,属于更高一层次的研究平台。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为研究在各种情况下的个人选择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研究平台,一般均衡理论则为研究在各种情况下所有商品的市场互动,如何达到市场均衡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研究平台。例如,前面谈到的宏观经济学中大多数学派就是在一般均衡理论这个平台上展开的,用市场一般均衡来分析市场和研究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变化规律。 最近30年发展起来的机制设计理论又是更高一层次的研究平台,它为研究、设计和比较各种经济制度安排或经济机制(无论是公有制,私有制,还是混合所有制)提供了一个研究平台,它可以用来研究和证明完全竞争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和利用信息方面的最优性及唯一性。完全竞争的市场制度安排不仅导致了资源的

微观经济学基本架构

微观经济学基本架构 序论 经济学的起因:由于人类欲望无穷,而资源有限 古典学派历史学家 反古典学派社会主义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 新剑桥学派 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凯恩斯学派 序论货币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供给学派 公共选择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 存量与流量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重要名词区别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一一一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供需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 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 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 需求法则与供给法则 E d,E s(注意:转嫁与E d,E s的关系) E d与总收益 应用题E d>1P与TR成反比 (TR)的关系E d=1P与TR无关 E d<1P与TR成正比 完全无弹性:|E|=0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相当缺乏弹性:|E|<0 弹性常弹性单位弹性:|E|=1 相当富有弹性:|E|>1 完全有弹性:|E|→∞ 替代品:E xy>0 交叉弹性互补品:E xy<0 :E xy=0 E M>1则为奢侈品 收入弹性正常商品:E M>0 0

? 第二章 效用论 基数效用分析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分析) 消费者均衡:MU 1 /P 1= MU 2/P 2 =……= MU n /P n =λ 由 MU 导出需求曲线 消费者剩余:CS = Q 0 f (Q )dQ -p 0Q 0 无差异分析:含义、特性、斜率(MRS 递减规律) 预算线:P 1X 1+P 2X 2=I 效 消费者均衡 用 序数效用分析 均衡条件:MU 1 /P 1= MU 2/P 2 论 (无差异曲线分析) 价格—消费曲线: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 正常物品 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 低档物品 不确定性和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