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后期施用农药对稻米品质及药剂残留量研究

水稻后期施用农药对稻米品质及药剂残留量研究
水稻后期施用农药对稻米品质及药剂残留量研究

农药残留主要的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主要的检测方法1 农业生产中农药的应用地位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农作物病、虫、草害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据资料记载中国有害生物为2,300多种,这些有害生物不仅种类多、分布广泛,而且成灾条件复杂,发生频繁。如不进行防治,每年将损失粮食总产量15%、棉花20%-25%、蔬菜25%以上。我国农药每年实际产量约40万吨,仅次于美国据世界第二位,年用量约27万吨,居世界前列。据统计,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平均每年发生病虫草鼠44亿亩次,防治面积为49亿亩次,仅以防治有害生物计算,每年挽回的粮食损失即达6,500多万吨,相当于亿人的口粮(按每人每年200千克计算)。 在生物灾害的综合治理中,根据目前植物保护学科发展的水平,化学防治仍然是最方便、最稳定、最有效、最可靠、最廉价的防治手段。尤其是当遇到突发性、侵入型生物灾害发生时,尚无任何防治方法能够代替化学农药,唯有化学防治方能奏效。在可预见的未来,农业生产离不开农药。 2 农药残留检测的必要性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产品的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农药、抗生素和激素等外源物质。我国农药在粮食、蔬菜、水果、茶叶上的用量居高不下,而这些物质的不合理使用必将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影响消费者食用安全,严重时会造成消费者致病、发育不正常,甚至直接导致中毒死亡。农药残留超标也会影响农产品的贸易。

3 农药残留主要的检测方法 国际上用于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种类繁多,究其原理来说主要分为两大类:生化测定法和色谱快速检测法。 生化检测法是利用生物体内提取出的某种生化物质进行的生化反应来判断 农药残留是否存在以及农药污染情况,在测定时样本无需经过净化,或净化比较简单,检测速度快。生化检测法中又以酶抑制法和酶联免疫法应用最为广泛。 色谱快速检测法通过尽可能的简化样品净化步骤,直接提取进样分析蔬菜和水果中的有机磷类农药残留。上述快速检测方法在具体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方法各自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来选择使用。 (一)、农药残毒速测法 农药残毒速测法只限于检测蔬菜和水果中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是依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抑制生物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来检测上述两类农药残毒的原理。 近年来,每年因食用残留量严重超标农产品引起急性中毒事故时常发生,特别是食用了高毒有机磷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严重超标的蔬菜和水果极易引起急性中毒,甚至导致食用者死亡。由于蔬菜、水果类鲜食农产品保存时间相对短的特点,因此市场急需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这两种农药中高毒农药比例大,比如甲胺磷、对硫磷、氧化乐果、甲拌磷、克百威、涕灭威等)残毒快速检测方法。 农药残毒速测法可以快速检测上述两类农药严重超标的蔬菜、水果,通过将一部分含农药残毒的蔬菜不允许上市场,达到防止食用引起急性中毒问题出现。同时该方法还具有短时间能够检测大量样本、检测成本低,对于检测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低,易于在基层(如: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等)推广等特点,是目前阶段我国控制高毒农药残留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目前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方法。但是农药残毒速测法也有其本身局限性,如:检测农药种类只限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不能给出定性、定量检测结果,检测限普遍高国际和国内规定的残留限量标准值,因此不能作为法律仲裁依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依据酶抑制法原理制定了甲胺磷、氧化乐果等8种有机磷农药,克百威、涕灭威等10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蔬菜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法农业行业标准。尽管农药残毒快速检测法还存在一定缺陷,但是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如韩国、泰国、越南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仍然得到了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台湾应用是从1985开始,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快速检测方法涵盖苯硫磷等27种有机磷、丁硫克百威等13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品质与效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313547879.html, 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品质与效益 作者:王丹刘健孔繁军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09期 摘要:通过选育栽培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与高效的栽培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一步提高鸭绿河农场水稻的产量品质,进而增加种植户与农场的效益。 关键词:水稻;高产;优质;效益 随着水稻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米在我国乃至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从八十年代起就把选育和栽培优质水稻品种作为水稻科研和生产的重要任务来抓。但由于目前大部分优质水稻的抗性较低、栽培困难、产量和效益偏低,严重制约了优质水稻的生产和发展。鸭绿河农场年水稻栽培面积35万多亩,地块之间产量、效益差异很大,高产地块亩产超过600公斤,亩效益可达600元;低产地块亩产仅450公斤,亩效益仅450元左右。如何改低产为高产,进一步提鸭绿河农场水稻产量品质与效益,本着良种配良方的原则,提出如下解决措施。 1、选择优质、高产、抗病品种 在保证粮食安全、稳产、高产的前提下,适当搭配种植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提高水稻品质,保稳产争高产。品种是水稻增产的内因,是水稻增产的依据。水稻的产量水平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是水稻高产的首要决定因素,但增产的潜力是有限度的,不能无限地发挥,每个品种如果增产潜力发挥到极致,也可以认为是个常数。我场主要以11叶品种为主,主栽品种为空育131、龙粳26号、龙粳25号、垦稻20等品种。 2、适时早播育壮苗 本地区生育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快,易遭受低温冷害,因此,培育健壮秧苗尤为重要。培育壮苗的宗旨是“以旱育为基础,以同伸理论为指导、以调温控水为手段”,根据建三江水稻生产技术标准,突出育苗先育根,育根先育种子根的原则,育成地上地下均衡发展的标准壮苗,为稳产、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3、加强田间肥水管理 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国家项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础上,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搭配氮、磷、钾比例及用量,科学施用有机肥,以最大限度发挥肥料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施肥总的原则是因地施肥,土地肥沃、地理条件好的地号少施,尤其是氮肥,地号贫瘠、肥力较差的多施。

水稻谷物品质分析报告

水稻谷物品质分析报告 段汝顺 七星农场北大荒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一、目的意义 品质分析是指利用科学分析手段,对农产品(主要是植物性农产品)的品质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和国家指标,进行质量评估,进而选育出优良品种,生产出质量合格的农产品。为了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特色品种,提高种植效益。2010年对研发中心新种植的23个水稻品种进行品质分析。 二、样品数量和栽培技术 (一)样品数量 试验品种空育131、龙粳20、龙粳27、龙粳29、龙粳21、绥粳10、绥粳13、龙粳26、垦稻17、垦稻19、龙粳28、龙粳25、垦稻20 、垦稻21、垦粳3号、空育163、绥粳4号、龙粳香1号、莎莎妮、稼禾红玉、稼禾丽稻、龙香稻2号、东农428等23个品种均采集于研发中心试验园区。 (一)样品采集 收割前在长势均匀的稻田随机选取3?,人工割晒,三天后脱粒;待水分稳定后参照“GB1350-2009米质测定方法”进行品质分析。 (二)样品前处理 在稻谷水分14%?1时,随机取2kg稻谷,采用四分法处理取回的样品,获得500g均匀稻谷。然后使用法国CHOPIN样品杂质清选分离机1min对500g稻谷清除杂质。再使用KETT砻谷机磨糙米磨制2次。最后使用山本有限公司生产的砻谷机VP-32型精米机加工精米磨制1min,过2mm筛孔得到整精米。 三、结果与分析

(一)加工品质 加工品质是指检测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白度等品质。根据 GB1350-200的标准:国家一等米要求出糙率?81%,整精米率?61%。使用KETT砻谷机磨糙米2次测糙米率。整精米率用山本有限公司生产的砻谷机VP-32型精米机加工1min测得。C-300白度计测白度。 表1稻米碾磨品质 品种(系) 糙米率(,) 精米率(,) 整精米率(,) 白度 空育131 84.4 72.7 68.5 35.1 垦稻20 84.9 70.7 66.3 41.3 垦稻19 84.0 72.0 66.8 41.6 垦稻17 83.3 72.1 68.2 36.4 垦稻21 85.4 72.7 68.0 40.2 绥粳13 83.1 72.0 68.3 39.5 绥粳10 82.4 69.9 68.4 38.4 龙粳29 84.8 73.0 71.1 40.4 龙粳28 84.3 72.2 69.4 36.1 龙粳25 85.3 73.8 70.8 35.8 垦粳3号 84.3 69.3 67.2 41.1 龙粳20 83.6 71.3 68.0 42.0 龙粳27 84.3 71.8 65.9 34.2 龙粳26 83.8 70.2 66.0 40.1 龙粳21 82.8 70.0 66.3 38.3 东农428 82.1 60.6 56.7 37.7 空育163 83.4 70.4 68.7 40.8

5、稻谷质量控制措施

高邮市金地家庭农场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为使本农场水稻、小麦作物无公害生产的各项工作能规范有序开展,全面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粮食作物生产产地生态环境不被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结合本社实际,制定质 量控制措施。 一、组织措施 成立以赵怀金为组长、技术主管,陈忠梅为投入品监管,赵玉虎为管理队 长的质量控制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共同协作,组长负责组织对基地农户进行无 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知识的培训,技术负责人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技术 培训班并根据生产情况对种植户开展技术指导。技术人员负责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农药管理人员需经培训后上岗。领导小组负责产地规划和生产,组织宣传培训、技术指导、技术监督等工作。 二、技术措施 1 、推广应用机械化插秧,苗期进行科学的肥水、温、光和通风管理,防治病 虫害。根据农技人员预测预报的结果,应用先进实用的技术,积极推广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到综合防治技术。 2、提高病害防治的技术水平,喷药应周到,均匀,农药应交替使用。科学施 肥,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化肥深施,推广叶面追肥使用技术。人畜粪肥应经 过无害化处理后,作基肥使用。 3、优化农业设施和材料,完善水利设施,健全排灌系统。 三、投入品管理 生产过程中必须详细记载作物名称、种子来源、收种时间及农业投入品(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购买时间和地点、使用次数和数量、病虫草害防治情况 及记载人员。肥料的使用应符合《肥料合理使用准则》(NY/T496)的规定。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 料(有机肥料及矿质肥料);农药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 4285)、《农药合利使用准则》(GB/T8321)中的所有规定。生产过程中应注意

稻谷品质测定指标及方法

测定指标及其方法 总体指标:杂质、不完善粒含量、出糙率、黄粒米、整精米率、(色泽、气味、口味)鉴定、异品种粒、垩白粒率、垩白度、特型长宽比、胶稠度、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13种)具体方法如下: 1.杂质和不完善粒含量 杂质:除本种粮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以下几种: 筛下物:通过直径2.0mm圆孔筛的物质 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无机杂质。 有机杂质:无食用价值的稻谷粒、异种谷粒和其他有机物质。 不完善粒:包括以下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未熟粒、虫蚀粒、病斑粒、生芽粒、霉变粒。 1.1仪器与用具 天平:精度0.01g、0.1g、1g。 谷物选筛:直径2.0mm 电动筛选器 分样器或分样板 分析盘、镊子等。 1.2 样品制备 检验杂质分大样、小样,大样用于检验大样杂质,包括大型杂质和绝对筛层的筛下午;小样是从检验过大样的杂质的样品中分出少量试样,检验与粮粒大小相似的并肩杂质。 按GB 5491的方法,将样品倒在光滑平坦的桌面上或者玻璃板上,用两块分样板将样品摊成正方形,然后从样品左右两边铲起样品约1cm高,对准中心同时倒落,再换一个方向同样操作(中心点不动),如此反复混合4、5次,将样品摊成等厚的正方形,用分样板在样品上划两条对角线,分成4个三角形,取出其中2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剩下的样品再按上述方法反复分取,直至最后剩下的两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接近所需试样重量为止(约500g)。 1.3 操作步骤 1.3.1大样杂质检验 将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筛层套好(大孔筛在上,小孔筛在下,套上筛底),称取制备好的样品(m)(大约500g,精确至1g)放入筛上,放在电动筛选器上,接通电源,打开开关,筛选自动地向左向右各筛1min(110r/min-120r/min),筛后静止片刻,将筛上物和筛下物

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原理及检验标准

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原理及检验标准 1、目前农药在蔬菜中残留的问题 1.1、农药是把“双刃剑”,对促进农业增产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药本身固有的化学属性和对其使用不当,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严重危害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1.2、在我国农药中,70%为有机磷农药,而在我国生产使用的有机磷农药中,70%为剧毒、高毒类,而且较多是禁止在蔬菜作物上使用的。 2、农药中毒事件常有报道,究其原因 2.1、农产品不按规定的用药量、次数、方法或安全间隔期施药,或施用不允许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类农药; 2.2、现在标准施行的农药残留测定需要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净化和用大型分析仪器进行,无法对廉价的蔬菜进行随时随地或快速检测而形成的监管不到位。 3、农药分类: 3.1、矿物源农药 3.1.1、有效成分起源于矿产无机物和石油的农药。 3.1.2、代表有硫酸铜、硫磺、石硫合剂、磷化铝、磷化锌和石油乳剂等。 3.2、生物源农药

3.2.1、包括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及微生物源农药。 3.2.2、植物类别有植物毒素、植物内源激素、植物源昆虫激素、拒食剂、引诱剂、驱避剂、绝育剂、增效剂、植物防卫素、易株克生物质等。 3.2.3、动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包括动物毒素、昆虫激素、昆虫信息素和天敌等。 3.3、按作用方式分类 3.3.1、胃毒素农药(敌百虫、敌敌畏、甲胺磷、马拉硫磷) 3.3.2、触杀性农药(对硫磷、敌敌畏、甲胺磷、马拉硫磷) 3.3.3、内吸性农药(乐果、甲胺磷、氧乐果、久效磷) 3.3.4、熏蒸性农药(溴甲烷、磷化铝、敌敌畏) 3.3.5、特异性农药(乙烯利、毒霉素、灭幼脲) 4、目前所使用的农药按其化学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杂环类化合物、其他(苯氧羧酸类、脲类化合物)等。 A、有机磷类 敌敌畏、甲拌磷、乐果、对氧磷、对硫磷、喹硫磷、优杀硫磷、敌百虫、氧化乐果、磷胺、甲基嘧啶磷、马拉硫磷、辛硫磷、亚胺硫磷、甲胺磷、地亚农、甲基毒死蜱、毒死蜱、倍硫酸、杀扑磷、乙酰甲胺磷、巴胺磷、甲基对硫磷、杀螟硫磷、异柳磷、异柳磷等。 B、有机氯类 α -666、β -666、γ-666、δ-666、op -DDE、pp’-DDE、op’-DDD、pp’-DDT、op’-DDT、异菌脲、五氯硝基苯、林丹、乙烯菌核利、三氯杀螨醇、功夫、氯硝胺、百菌清、粉锈宁、甲氯菊酯、氯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 C、氨基甲酸酯类 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灭多威、3-羟基呋喃丹、涕灭威、呋喃丹、甲萘威、叶蝉散、仲丁威、速灭威等。 d、拟除虫菌酯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 安全储藏和品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安全储藏和品质)—1999 前言 G B1350-1986《稻谷》实施发布12年以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新增内容: ——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主要修订内容: ——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率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再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3.5%,与早籼稻谷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14.5%。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 B1350—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粮食局、广东省粮食局、上海市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成都粮科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余敦明、王志明、刘光亚、管景诚、王杏娟。 稻谷G B1350—199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T5490―1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 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 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 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 G 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G B/T5495―1985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 G B/T5496―1985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 B/T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低氮条件下氮高效水稻株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等性状的基本特征

低氮条件下氮高效水稻株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等性状的基本 特征 在大田低氮条件下,2012-2013年以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水稻遗传群体114 个株系为供试材料,测定了源库、物质生产与分配、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性状,采用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分析方法,按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高低 将供试群体分为6类,从小到大依次为A、B、C、D、E、F类,分析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水稻株系上述性状的变化趋势、差异及其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关系;2014年以典型的氮高效、氮低效各3个株系,在测定上述性状基础上,增测 了稻米主要品质指标。通过3年的试验,初步分析了低氮条件下影响水稻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明确了低氮条件下氮高效利用水稻源库、物质生产与分配、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米品质等性状的基本特点,以期为水稻氮素高效利用、高产、优质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主要结果如下:1.供试遗传群体株系间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差异显著。供试群体中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最大的株系为最小株系的2.23倍,类型间变异丰富。 2.随着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提高,产量呈明显增加趋势,高氮素籽粒生产效 率(以下简称氮高效)类型水稻产量明显高于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以下简称氮低效)类型水稻,典型氮高效、氮低效水稻株系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具有相同的趋势。成熟期吸氮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供试遗传群体水稻株系的产量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吸氧量=0.657**,rNUEg=0.510**),成熟期吸氮量对产量的直接通径 系数(0.889)略大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0.77)。 说明提高水稻的氮素吸收(吸氮量)和氮素利用(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能力可 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水平,氮素吸收对产量的作用虽然仍大于氮素利用对产量的作

稻米品质研究现状分析

稻米品质研究现状分析 摘要分析了国内外稻米品质研究的现状,介绍了国内稻米品质内容以及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以期为提高稻米品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米品质;研究现状;影响因素;评价 我国是一个“稻米王国”,水稻年产占世界稻谷年产量的37%左右,居世界首位。然而近20~30年来,我国大米出口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已退居到第7位。为适应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强稻米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优质稻米研究与开发生产是非常紧迫的任务。为解决温饱问题,我国曾长期偏重提高产量,导致优质稻品种的选育和稻米品质的研究起步较晚,稻米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1-3]。 1国外稻米品质研究现状 国外稻米品质研究起步较早,泰国、美国等国家制定出了大米品质标准,国际水稻研究所、日本水稻研究机构都把稻米品质机制研究作为主要研究目标。日本提出了流液图解法、图像解析法用显微镜观察饭粒、稻米细胞壁的构造、直链和支链淀粉的构造等稻米品质评价方法。20世纪50年代开展了稻米品质与食味的研究;70年代,明确了影响稻米食味的主要因素是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到80年代选育出了一大批优质品种。泰国是世界上稻米出口量最大的国家,1989—1993年年出口稻米480万t,占世界大米出口量的36%。泰国非常重视水稻品种的品质改良,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农家品种中选育和改良优质新品种,尤其是长粒型品种。与我国目前的改良品种相比,泰国的水稻品种具有株型比较松散、落粒性强、长粒、腹白小、米质优良等特点[4-5]。美国是世界水稻单产较高的国家之一,对稻米品质高度重视,大部分美国稻米品质优异,碾米品质好、外观漂亮、适口性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强,其出口量占世界总贸易额的18%,仅次于泰国。美国水稻品种资源丰富,类型复杂,比较重视粒型及外观品质的研究,按商品特性可分为长粒、中粒和短粒品种。长粒型品种较多,大部分品种耐肥抗倒伏性好,具有光饱和点高、耐高光强和高温等特点,其品质明显优于我国稻米。韩国自20世纪70年代稻米达到自给自足后,开始把水稻米质放在首位,改良稻米品质的主要手段是有性杂交、轮回选择等方法,育成了五台稻、珍味香、一品稻、东津稻等品种,这些品种的食味优于日本的秋晴、越光,美国的卡劳斯等优质品种[6-8]。从总体上看,国外一些重要的稻米生产国家对稻米品质的研究不仅起步早,而且方法和技术优于我国,并且在生产上得到普及和应用,优质稻米的价格也显著优于普通稻米。 2国内稻米品质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水稻主要生产省份在品种审定时把稻米品质作为一项主要限制指标,以此来提高稻米品质。自20世纪80年代,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通过杂

稻米的品质标准

稻米的品质标准 稻米品质是个综合性状,不同用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就总体而言,稻米品质应从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等方面衡量。稻米品质的优劣取决于品种的遗传特性与环境条件影响的综合作用结果。 1、碾米品质碾米品质指稻谷在碾磨后保持的特性。衡量碾米品质的指标主要有出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米率。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粒精米率的计算都以与被测稻谷试样重量的百分比表示。糙米是由脱去谷壳的谷粒。出糙米率一般为80%—84%,分三级:一级糙米率为84%以上,二级为82%以上,三级为80%以上。去掉糠皮和胚的米为精米,精米率一般稻谷仅在70%左右。分三级:一级精米率为75%以上,二级为73%以上,三级为71%以上。整精米率的高低因品种不同而差异较大,一般在25%—65%。 整精米率:整粒而无破碎的精米粒。分三级:一级为72%以上,二级为68%以上,三级为64%以上。 出糙米率是一个较为稳定的性状,主要受遗传因子控制,而精米率受环境影响较大。通常,粳稻的碾米品质要优于籼稻。 优质米品种要求“三率”高,而其中整精米率是碾米品质中较重要的一个指标。整精米率高,说明同样数量的稻谷能碾出较多的精米,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此外,衡量碾米品质的指标还有加工精度和光泽度。加工精度指稻米籽粒表面除去糠皮的程度。精度按照国家的标准可分四级,即特等、标一、标二、标三。 2、外观品质外观的品质也称商品品质,一般指精米的形状、垩白性状、垩白度、透明度、大小等外表物理特性。当然与碾米品质有关的指标也影响到稻米的外观品质。 3、蒸煮品质蒸煮品质主要指稻米在蒸煮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衡量蒸煮品质的理化指标有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焦稠度和米粒生长性。 4、营养品质稻米的营养品质指稻米中的营养成分的含量。营养成分包括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及矿物质元素等。

水稻品质研究进展与展望_何秀英

水稻品质研究进展与展望 何秀英,廖耀平,程永盛,陈钊明,陈粤汉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概述了目前水稻品质育种、米质评价指标、品质形成的生理机理、环境和淀粉结构对米质的影响、品质性状的遗传和基因定位、新技术在品质研究上的应用等国内外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水稻品质育种的工作实践,对水稻品质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水稻;品质;研究进展;展望中图分类号:S511.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09)01-0011-06 Reviews and prospects for the research of rice grain quality HE Xiu-ying,LIAO Yao-ping,CHENG Yong-sheng,CHEN Zhao-ming,CHEN Yue-han (Rice Research Institute,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 510640,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reviewed som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s of rice quality in the world,including rice quality breeding,rice quality evaluation,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quality forming,environment and starch structure on the impact of rice quality,genetics and gene mapping of quality traits,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on quality research,and so on.At the same time,with the work practice of rice quality breeding,some prospects on rice quality research had been raised. Key words :rice;grain quality;review;prospect 收稿日期:2008-10-07 基金项目:农业结构调整重大专项(06-01-03B);广东省农业攻关计划项目(2006A20202004);广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2005Z3-E0281) 作者简介:何秀英(1974-),女,硕士,副研究员,E-mail :xyhe @https://www.360docs.net/doc/7313547879.html,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其商品价值和种植推广,因此国内外都相当重视稻米品质的研究。长期以来,我国水稻生产十分注重提高产量,而对品质的研究(相对于美国、日本、泰国等国家及水稻研究所)起步较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优质品种在丰产的基础上,加工成的稻米不仅外观要求好看,而且还要有较好的口感和食味。目前对水稻品质的研究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水稻品质育种、品质的测定与评价、品质性状遗传与基因定位、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指标、胚乳结构观察、淀粉的形成与累积、稻米的贮藏与加工、新技术在品质分析上的应用等。在稻米品质研究中,我国无论是在水稻品种的优质化,还是控制品质性状的基因挖掘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就稻米品质研究的一些国内外成果进行概述,同时结合水稻品质育种的工作实践,对水稻品质研究进行了展望。 1水稻品质育种现状 1.1 国外现状 在品质育种方面,美国、日本、泰国、澳大利亚的水稻优质化走在世界的前列。美国是国际上较早开展优质稻育种研究的国家,水稻育种的首要目标是品质改良,美国生产的稻谷均为优质稻,其优良的米质使美国成为世界大米出口大国之一,育成的品种如Lemomt 、 Katy 、Cypress 、Jefferson 等,不仅米质优,且耐肥抗倒性 强,成穗率高,对高光强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更为重要的是其米质对温度钝感[1-3]。 日本在优质米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及贮藏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均居国际先进水平,其优质米以严格的生产和加工技术创出了世界品牌。日本的水稻育种是以培育具有优良的食味、品质以及抗病性强、产量高的主食用水稻为主要目标,主食用水稻的育种最重视的特性是食味。日本种植面积最多的品种是Koshihikari (越光),其次是Hitomebore 、Akitakomachi 、Hinohikari ,虽然越光容易倒伏、稻瘟病抵抗力弱,但是由于其食味最好,使得越光的种植面积最大[4-5]。日本水稻栽培一直处于不足10个优良食味品种的独占状态,但其栽培地区主要因品种特性而异。 泰国在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对稻米 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第1期 11

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

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农药残留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开展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是控制农药残留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介绍了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的各种方法并对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蔬菜的生长期已越来越短,而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蔬菜的病虫害也越来越重,绝大部分蔬菜需要连续多次放药后才能成熟上市。农药污染较重的有叶类蔬菜,其中韭菜、油菜受到的污染比例最大。茄果类蔬菜如青椒、番茄等,嫩荚类蔬菜如豆角等,鳞茎类蔬菜如葱、蒜、洋葱等,农药的污染相对较小。农药残留监测体系的建立,对农药残留的监测手段和检测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促进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使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朝着更加快速方便、灵敏可靠的方向发展,逐渐以农药残留专业检测机构的少量检测为中心,向现场检测及实验室的大量检测辐射翻。 1 仪器分析法 由于农药的活性成分大多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故多使用气相色(GC,)~41、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嘲和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HPLC—Ms)同等技术。其中研究最多的是色质联用技术。因为色质联用特别适合于多种标样残留分析,所以国外把它也划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之列。大部分农药(如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残留可使用GC—MS检测昀,检出限一般为1~10 b~g/kg,但对分子量较大、极性或热不稳定性太强的农药及其化合物,GC-MS不适用,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HPLC-MS)和其他的方法来检测。 1.1 固相萃取技术 固相萃取法是1种基于液相色谱分离机制的样品制备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它根据液相分离、解析、浓缩等原理,使样品溶液混合物通过柱子后,样品中某一组分保留在柱中,选择合适的溶剂把保留在柱中的组分洗脱下来,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SPE克服了液一液萃取技术及一般柱层析的缺点,具有高效、简便、快速、安全、重复性好、便于前处理自动化等特点。根据柱中填料大体可分为吸附型(如硅胶、大孔吸附树脂等)、分配型(c。,c 、苯基柱等)和离子交换型。1L.R_odriguez等人采用固相萃取法通过改变移动相中缓冲液的浓度、pH值、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和类型对蔬菜中的木精、笨基苯酚、锑比灵和有机磷残留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H9.2,缓冲液中含有4mmoUL硼酸和75mmol/L胆酸钠能够得到最好的结果。 1.2 固相微萃取 加拿大Waterloo大学Pawliszyn 1990年首创的一种无需溶剂的萃取技术,它是在固相萃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预处理技术。SPME技术由固相萃取技术(SPE)发展而来,对目标化合物有较好的选择性,并且有较高的灵敏度,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内容摘要: 摘要着重讨论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问题以及蔬菜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方法原理,分析了不同检测环节在检测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减少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摘要着重讨论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问题以及蔬菜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方法原理,分析了不同检测环节在检测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减少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原理;影响因素;解决措施 目前,常用的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是一种生化检测法。生化检测法中又以酶抑制法应用最为广泛,该方法根据乙酰胆碱酯酶被抑制的程度(抑制率)来检测蔬菜上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用于蔬菜中的水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酯类等物质的检测不会对农药残留物的检测造成干扰,具有快速方便、前处理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适用于现场定性和半定量测定,特别适合在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及农产品检测部门开展快速检测工作。该方法可对有农药残留的蔬菜进行粗筛,将一部分农药残留含量较高的蔬菜控制在市场之外,避免因农药残留发生中毒事件。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适用于叶菜类、果菜类、豆菜类、根菜类(除胡萝卜、茭白、韭菜、蘑菇等)中的有机磷类(如甲胺磷、氧化乐果、对硫磷、甲拌磷、久效磷等)和氨基甲酸酯类(如克百威、抗蚜威等)等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1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原理 该方法是根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能抑制昆虫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造成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积累,影响正常传导,导致昆虫中毒致死的原理而设计[1]。如果蔬菜中不含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乙酰胆碱酯酶水解后,水解产物可与显色剂反应产生颜色,如果蔬菜中含可以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这种酶就不能被水解,从而无显色反应。在溶液中加入乙酰胆碱酯酶和显色剂,用此判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是否存在。在溶液中反应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值随时间的变化, 计算出抑制率,当抑制率小于70%时为合格,以此判断蔬菜中含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情况。 2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该技术对生化反应条件要求严格,在检测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影响因素,致使检测同一批次的蔬菜样品重现性不好,对此要采取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1)检测室室内的温度影响。检测室温度在20~30 ℃之间时,使用改进后的酶,可以直接在室温下培养,22 ℃左右培养20 min,25 ℃以上培养15 min;如果室温低于20 ℃,必须放进37~38 ℃培养箱中培养[2]。

水稻重大害虫防治用药推荐品种

水稻重大害虫防治用药推荐品种 管理提醒: 本帖被雨辰飞翔执行置顶操作(2007-11-20) 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推荐使用的农药品种有:氟虫腈、敌?氟腈、毒死蜱、三唑磷、阿维菌素+哒嗪硫磷、阿维菌素+毒死蜱; 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推荐使用的农药品种为:阿维菌素、毒死蜱、呋喃虫酰肼、氟虫腈; 防治水稻褐飞虱,推荐使用的农药品种为: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毒死蜱、敌敌畏; 防治水稻白背飞虱,推荐使用的农药品种为:噻嗪酮、异丙威、速灭威、毒死蜱、敌敌畏; 防治水稻灰飞虱,推荐使用的农药品种为:氟虫腈+吡虫啉、毒死蜱+吡虫啉。 (来自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各药剂的有关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阿维菌素 英文通用名:abamectins 主要商品名:阿维菌素、虫螨克星、害极灭、齐螨素等 主要剂型:1.8%乳油 药剂特点:阿维菌素是一种由微生物发酵液提取的大环内酯双糖类化合物,具有触杀、胃毒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无内吸性,但对叶片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可杀死表皮下的害虫,且残效期长。神经毒剂,作用机制为刺激释放r-氨基丁酸,进而抑制节肢动物的神经传导,使昆虫麻痹死亡。原药对人畜为高毒,制剂低毒,对鱼类、蜜蜂等高毒。对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虽有直接杀伤作用,但安全性仍较好,因此对益虫的损伤小,有利于开展综合防治。 使用方法: 1、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在稻纵卷叶螟幼虫二龄前施药,最好在卵孵化盛期施药,推荐亩使用0.9-1.26g 有效成分(折合1.8%的乳油为50~70ml/亩),对水50升喷雾。 2、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在卵孵化盛期施药,推荐每亩使用阿维菌素0.3~0.5g有效成份加20%哒嗪硫磷乳油60~80毫升,或者是加40%毒死蜱乳油60~75毫升,对水50kg喷雾。田间要保持适当的水层。 3、用于防治水稻三化螟,在卵孵化盛期施药,推荐每亩使用阿维菌素0.3~0.5g有效成份,加20%哒嗪

稻 谷 储 存 品 质 判 定 规 则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谷储存品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储存品质指标、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在安全储存水分和正常储存条件下稻谷的储存品质,指导稻谷的储存和适时出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490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宜存good storage quality 储存品质良好。 3.2 轻度不宜存moderate storage quality obviously tending to decline 储存品质明显下降。 3.3 重度不宜存poor storage quality 储存品质严重下降。 3.4 色泽color 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后,在规定条件下大米的综合颜色和光泽。 3.5 气味odor 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后,在规定条件下大米的综合气味。 3.6脂肪酸值fatty acid value 中和100g干物质式样中游离脂肪酸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3.7 蒸煮品评cooking quality evaluation

稻谷品质测定指标及方法

稻谷品质测定指标及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测定指标及其方法 总体指标:杂质、不完善粒含量、出糙率、黄粒米、整精米率、(色泽、气味、口味)鉴定、异品种粒、垩白粒率、垩白度、特型长宽比、胶稠度、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13种)具体方法如下: 1.杂质和不完善粒含量 杂质:除本种粮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以下几种: 筛下物:通过直径圆孔筛的物质 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无机杂质。 有机杂质:无食用价值的稻谷粒、异种谷粒和其他有机物质。 不完善粒:包括以下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未熟粒、虫蚀粒、病斑粒、生芽粒、霉变粒。 仪器与用具 天平:精度、、1g。 谷物选筛:直径 电动筛选器 分样器或分样板 分析盘、镊子等。 样品制备 检验杂质分大样、小样,大样用于检验大样杂质,包括大型杂质和绝对筛层的筛下午;小样是从检验过大样的杂质的样品中分出少量试样,检验与粮粒大小相似的并肩杂质。 按GB 5491的方法,将样品倒在光滑平坦的桌面上或者玻璃板上,用两块分样板将样品摊成正方形,然后从样品左右两边铲起样品约1cm高,对准中心同时倒落,再换一个方向同样操作(中心点不动),如此反复混合4、5次,将样品摊成等厚的正方形,用分样板在样品上划两条对角线,分成4个三角形,取出其中2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剩下的样品再按上述方法反复分取,直至最后剩下的两个对顶三角形的样品接近所需试样重量为止(约500g)。 操作步骤 1.3.1大样杂质检验 将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筛层套好(大孔筛在上,小孔筛在下,套上筛底),称取制备好的样品 (m)(大约500g,精确至1g)放入筛上,放在电动筛选器

农残快速检测原理及操作流程

农残快速检测原理及操作流程 农残快速检测原理: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我国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农药,而且较多的是禁止使用在果品、蔬菜上的。该类农药在生物体内可以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结合,并不易分离,即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被抑制,致使人体神经传导中的乙酰胆碱不能水解而积累,神经过度兴奋,出现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基于此原理,以乙酰胆碱酯酶同蔬菜的萃取液反应,若受到抑制即表示该萃取液中含有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由于酶的活性被破坏,使之不能正常分解乙酰胆碱,根据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变化程度来测定果品蔬菜样品中的残留农药。 农残检测操作流程:(SJ-10农药残留检测仪)(在网方式) (一)、前期准备 1、启动SJ-10农药残留检测仪让其自检并预热10~15分钟,以确保光源稳定; 2、打开电脑,登录复讯农药残留检测系统,进行端口设置并连接检测仪。 3、对前一天对照液的参照值及检测信息进行清零。 (二)、对照液的制备及测试 1、对照液的制备取酶100ul,缓冲液2.5ml,加入比色皿中,混匀,再加入显色剂100ul,底物20ul。摇匀后立即将比色皿放入仪器中

进行对照测试。 2、对照液测试结果的保存测试结果应在0.3~0.8之间,若超出此范围,疑似操作有误或显色时间过长,需重做,直至合格后保存结果。 (三)、待测样品信息的录入:按待测样品的编号顺序录入该样品的生产、被检单位,样品名称、检测标准等信息。 (四)、检测样品液的制备 1、取2g果蔬样品(叶菜剪成1厘米见方的小片,瓜果取1厘米见方的横截面)放入三角瓶中,加入10ml缓冲液,振荡提取2分钟后过滤,取出清夜即为待测试液; 2、取酶100ul,待测液2.5ml,加入比色皿中,混匀(静置抑制10分钟)后,加入显色剂100ul,底物20ul。盖上比色皿颠倒两次后立即把比色皿放入仪器中进行样品测试。 农残检测结果判定:(SJ-10农药残留检测仪) 1、若样品的抑制率小于50%,说明试样中的农药残毒性小,该样品合格; 2、若样品的抑制率大于或等于50%,说明试样中的农药残毒性大,该样品不合格,通知暂停交易,并进行追踪改进和报告主管部门; 3、若样品的抑制率在40%~50%之间为疑似农残超标样品,需复查。如果复查后抑制率还是在40%以上,则需气相色谱等仪器分析法作进一步的确认或通知暂停交易,并进行追踪改进和报告主管部门。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流程(卡片法)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流程 一、前处理 (一) 市场抽样:市场蔬菜样品的抽取应从同一货批的不同位置随机取样。 1、包装蔬菜的抽样:对于包装蔬菜(周转箱、纸箱、袋装等),同一货批样品,随机抽样,每件样品的取样量为1公斤。 2、散装蔬菜的抽样:散装蔬菜的抽样应与其总量相适应,每一货批蔬菜至少抽取5个样点。在蔬菜个体较大情况下(大于2kg/个,样品至少由5个个体组成。 (二)样品的取样、制备和保存 1 随机取5-10克样品(叶菜类取叶尖部位,瓜果类连皮带肉取样),放入小烧杯中,用剪刀剪成0.5cm*0.5cm大小,加蒸馏水至刚好将样品浸没。 2 置于超声波清洗器中震荡3分钟(如没有超声波清洗器可以用玻璃棒搅动,使菜叶与水分充分接触用手振摇1分钟)。 3 第一批最好做9个检样,同时做一个纯净水空白对照。 4 每剪完一个样品,剪刀要洗净后方可处理另一个样品,以免互相污染。 5、样品制备:将抽取的蔬菜样品混合,缩减成两份,一份作为检验样品,一份作为留样。 6、样品保存:样品应尽快检测。当天不能检测,应保存于4度冷藏室中。留样应低温冷冻保存。

二、样品测定步骤 1 将农药残留速测仪接上电源预热,达到设定温度后即鸣笛提示。取出速测卡,先将透明膜盖揭去,将速测卡沿中线对折一下,按农药残留速测仪说明书中的要求,将橙色药片向上插入试纸槽中。 2 用滴管吸取少量提取液,滴三滴至药片上,使其形成一个饱满的水珠。 3 加样完毕后,按开始键(START),速测仪自动计时,10分钟反应结束后会发出急促的提示音,此时合上仪器上盖,让橙红色药片与白色药片接触,3分钟显色反应完成后发出和缓的提示音。 结果判定 打开速测仪上盖,观察和记录农药速测卡白色药片的颜色变化,蓝色为阴性,表明合格;浅蓝色为弱阳性,有微量农药残留,通常小于1mg/kg;白色为强阳性,表明农药残留大于1mg/kg 不合格。 三、检测后处理 1 将前处理装置,包括烧杯、滴管、剪刀等清洗干净,以免交叉污染。 2 用纸巾将仪器清洁,包括残留的水珠、菜叶、药片试剂。 3 定期拿酒精或蒸馏水擦拭仪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