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期末复习

#《现代汉语语法》期末复习
#《现代汉语语法》期末复习

《现代汉语语法》期末复习

一、课程说明

“现代汉语语法”课程是新疆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专业(专科)第一学年必修的基础专业课之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现代汉语语法方面的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完善学生的语言知识结构,进而提高学生正确运用汉语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今后广泛阅读、翻译、研究汉语言书籍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语法》,内容包括词和词的构成、词类、词组、句子、句子成分、特殊的动词谓语句以及复句等。系统讲授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构词规律、句子结构规律等。注重理论解释和实际运用相结合。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1、教学要求:

掌握汉语语法的概念、内容(语法包括什么、词法研究什么、句法研究什么),为什么学习语法。

2、内容要点

语法的概念、内容、学习语法的重要性及方法。

3、重点、难点

语法包括哪几部分,词法包括什么,句法包括什么

第二章词和词的构成

1、教学要求

字、词、语素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什么是单纯词、什么是合成词,合成词的四种构成方式,复合式合成词的类型。

2、内容要点

语法单位,词、语素、字,词的构成。

3、重点难点

词、语素和字之间的关系,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复合式合成词的构成方式

第三章:词类

1、教学要求:

实词、虚词的定义,实词、虚词各包括哪几类词,特殊的实词和虚词,名词的定义、种类、语法特征,两类特殊的名词,形容词的定义、语法特征、形容词和动词的区别,数词和量词的定义、表示法,“十、零、二、两、倍数、概数、序数、半、几、多少”的用法,物量词的种类及用法,不定量词“点儿、些”的用法,动量词的种类及用法,动量词与物量词的区别,代词的定义、特征、种类及用法,副词的定义、种类及用法,副词“都、还、又、再、也、就、才”的用法,介词的定义、种类、介词词组的用法,动词和介词的区别,“把、将、被、叫、让、连、对、对于、比、给、于、以、除、和、同、跟、与、关于”的用法,连词的种类、用法,“还是、或、或者、因为、由于、以至、以致、而且、况且、何况、不管、尽管”的用法,助词的定义、种类、及用法,“的、地、得、着、了、过”的用法,语气助词“的”和结构助词“的”的区别,叹词的定义、特征、种类及作用,为什么说叹词是特殊的虚词,拟声词的定义、用途,为什么拟声词是特殊的虚词,五种兼类词,同音词的定义、种类、用途。

2、内容要点:教学内容: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副词)、虚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词的兼类、同音词、词的活用。

3、重点难点

实词、虚词、特殊的实词和虚词

第四章词组

1、教学要求

词组的五种基本类型(主谓词组、谓宾词组、偏正词组、补充词组、联合词组)、特殊词组(方位词组、介词词组、“的”字词组、同位词组、连动词组、兼语词组)和固定词组(成语、专有名词、习惯用语)。

2、内容要点

词组的定义、词组的基本类型、特殊词组、固定词组。

3、重点难点

重点:词组的基本类型

难点:特殊词组、固定词组

第五章句子

1、教学要求

什么是句子、句子的分类(单句、复句)、单句的分类(主谓句、非主谓句)、

主谓句的再分类(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名词谓语句)称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内容要点

句子和句子的分类、单句、称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重点和难点

重点:单句的分类

难点:主谓句的再分类

第六章句子成分和句子成分分析

1、教学要求

句子成分分析,双宾语,补语和宾语的区别,多项定语,多项状语,状语和主语的区别,句子的独立成分。

2、内容要点

句子成分的种类、句子成分的分析方法、主语、谓语、宾语(双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及它们的标志“的、地、得”的用法,句子的独立成分。

3、重点难点

重点:句子成分分析

难点:“的、地、得”的用法

第七章几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

1、教学要求

连动式、兼语式、“把”字句、“被”字句、被动句、“把”字句与“被”字句在表达上的区别。

2、内容要点

连动式、兼语式、连兼式、“把”字句、被动句。

3、重点、难点

1.重点:“把”字句,“被”字句

2.难点:兼语式

第八章复句

1、教学要求

复句的定义、类型、关联词语

2、内容要点

复句的定义、复句与单句的区别、联合复句(并列、连贯、递进、选择、总分)与偏正复句(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目的、连锁)的特点及常用关联词语。

3、重点、难点

联合复句、偏正复句、关联词

三、考核方式

考核分两部分:形成性考核和课程终结考试。课程总成绩采用百分制,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课程终结考试占70%。

1、形成性考核由辅导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记录(5分)、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20分)、参加辅导课和小组活动及其它教学活动的情况(5分)综合评定。

2、课程终结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新疆电大负责课程考试命题工作,包括编制考试说明、命题、制卷和制定评分标准等。考试由各地电大分校具体组织实施,评卷由新疆电大统一组织。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本次考题参考类型

一、给指定词语在句中选择恰当位置(10分)

1、他A进房间来B才看见,有那么C多朋友在等D他。()

2、我们A学校的B学习C环境D不错。( )

3、A他昨天B 把作业C交给D老师。()

二、填空(15分)

1、固定词组有、专有名称、三种。

2、语法单位包括。

3、多位数中有零时,不管连续有几个零,只读一个。

三、选词填空:(10分)

自从由

1、今以后,你要努力学习。

2、这句话引鲁迅全集。

3、这个剧团二十名演员组成。

四、判断正误(10分)

1、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2、“巧克力”是单纯词。()

3、名词可以受“不、很”的修饰。()

五、选择正确答案(10分)

1、房间里的电话响------好长时间,他居然没醒。

A着B了C得D的

2、我今天终于买--------了两张电影票。

A完B遍C光D到

3、这么重要的消息,我 --------不告诉你呢?

A怎么 B怎么能 C怎么该 D怎么行

六、改正下列病句(10分)

1、黑板上的字都写得很清清楚楚。

2、他对问题讲清楚了。

3、因为他家来客人了,因此不能参加会议了。

七、用下列关联词语造一个复句(20分)

1、如果……就

2、无论……都

3、之所以……是因为

八、回答问题(15分)

1、按句子的作用,句子分哪四类?

2、什么是句子?

3、助词的种类是哪些?

现代汉语语法模拟题1

一、填空题(15分)

1、表示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的词就是数词。

2、虚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具有实在词汇意义,只是在句中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

3、两类特殊的名词是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

4、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

5、根据分句和分句之间的关系,复句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

7、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8、根据词的语法功能,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9、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五类。

10、表示人和事物的词叫名词。

11、固定词组有成语、专有名称、习惯用语三种。

12、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二、给指定词语在句中选择恰当位置(10分)

1、这个A作家的B作品C他D都看。( D )

本本

2、你穿A这双鞋B太大了,我再C拿一双你D。( D )

试试

3、东边的A地平线上B升起了C一个D大太阳。( D )

红彤彤的

4、每天A放学后,他B地听C课文的D录音。( B )

一遍一遍

5、让他A干什么B他都是C这样D样子。( D )

快快乐乐的

6、那些A文件我B已经C地看过了,没有你要D找的文件。( C)

一份一份

7、我们A都累死B,也不愿意C让别人D笑话。(A)

宁愿

8、我们A学校B都认识C刘老师D。( B )

人人

9、这里A一个人B能发现C他的D秘密。(A)

没有

10、小芳A照一张B照片C寄给D奶奶。(A)

三、判断正误(10分)

1、A老作家用了一年的时间写完了那本书。(对)

B老作家用了一个年的时间写完了那本书。(错)

2、A艾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写了一篇论文。(对)

B艾力用了一月的时间写了一篇论文。(错)

3、A我去火车站用了一半个小时。(错)

B我去火车站用了一个半小时。(对)

4、A他每月工资六十左右块钱。(错)

B他每月工资六十块钱左右。(对)

5、A这个农场每年粮食产量三千万多斤。(错)

B这个农场每年粮食产量三千多万斤。(对)

6、A他在图书馆里借来了许多杂志。(错)

B他从图书馆里借来了很多杂志。(对)

7、A图书馆除了有这本书以外,别的地方都没有。(错)

B除了图书馆有这本书以外,别的地方都没有。(对)

8、A这种报告我们学习汉语很有帮助。(错)

B这种报告对我们学习汉语很有帮助。(对)

9、A这件事,他说过我。(错)

B这件事,他对我说过。(对)

10、A敌人对我们投降了。(错)

B敌人向我们投降了。(对)

四、选择正确答案(10分)

1、全社会行动------B------,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A上来B起来C不去D过来

2、他的事我-------D---------想说什么。

A很B要C非D不

3、老师会把书发--------C------每个同学的。

A到B在C给D去

4、王老师常常把艾山当--------B------艾里。

A到B成C给D为5

5、妈妈同意我去中国留学,我高兴得----C-----。

A极了B极C很D狠

6、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口语好------B------。

A得多B多了C得多了D多极了

7、他把最后一口酒喝--------B---------了。

A下来B下去C进来D起来

8、网上购物就是通过网络把东西买-------A----------。

A回来B过来C过去D进去

9、他把最后一口酒喝--------B---------了。

A下来B下去C进来D起来

10、这篇文章的内容比那篇--------A--------- 。

A简单得多B很简单

C一点儿简单D简单极了

五、选词填空(10分)

替、跟、地、自、还

又、再、得、过、吧

1、你每天跟谁一起学习。

2、你要没有时间去,我替你去吧。

3、这句话引自鲁迅全集。

4、你唱得太好了,请你再唱一遍。

5、我又买了一支钢笔。

6、时间到了,你还不走吗?

7、我们曾经去过北京。

8、艾海提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9、他结结巴巴地说:“这是我的责任”。

10、过去的事就叫它过去吧。

六、改正下列病句:(10分)

1、敌人被这突然的袭击吓了。(吓坏了)

敌人被这突然的袭击吓坏了。

2、你在哪儿来?

你从哪儿来?

3、他的无组织无纪律的行动,惊慌了敌人。

他的武组织无纪律的行动,惊动了敌人。

4、我一直保存了这两件东西。

我一直保存着这两件东西。

5、我刚刚做完着作业,就下课了。

我刚做完作业,就下课了。

七、问答题(15分)

1、什么是字、词、语素?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的造句单位。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写单位。

2、什么是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3、汉语中语法单位有哪几个?

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词组、句子。

4、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怎样?

单音节形容词AA式:红红的、白白的

双音节形容词AABB式:老老实实、干干净净

有贬义的双音节形容词A里AB:糊里糊涂、慌里慌张

5、什么是量词,量词分哪几种?

表示人、事物和动作行为的计算单位的词就是量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动量词和物量词两种。

八、造句(20分)

1、造一个主谓句

2、造一个被字句

3、造一个把字句

4、造一个连动句

5、造一个双宾语句

现代汉语语法模拟题2

一、填空题(15分)

1、多位数中有零时,不管连续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2、表示人和事物的词叫名词。

3、语法是语言中组词造句的规则。

4、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5、语法单位包括语素、词、词组和句子。

6、有实在意义的语素叫实语素。

7、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有四种: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简缩式。

8、能够充当句子成分,具有实在词汇意义的词叫实词。

9、表示方向和位置的名词叫方位名词。

10、数词不能直接同名词组合,中间必须加量词。

11、“二”和“两”的意义相同,但用法有些不同。

12、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组是由词构成的,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

二、给指定词语在句中选择恰当位置(10分)

1、大家A都没来B,我C回家D了。( C)

只好

2、A他丢了B书包,C连毕业考试D都没参加。( C)

以至

3、处长A气得不B,小马C却在D一旁笑。( B)

4、A这件B衣服C买得D大了。( D)

5、我A忙得B,没时间C跟你D说话。( B )

不得了

6、A孩子B向C妈妈扑D了。( D)

过去

7、我们A学校B都认识C刘老师D。( B )

人人

8、这里A一个人B能发现C他的D秘密。(A)

没有

9、小芳A照一张B照片C寄给D奶奶。(A)

10、A你可能B有病了,C不会D这么瘦。( C)

否则

三、判断正误(10分)

1、语法单位包括字、词、语素和句子。(×)

2、“布尔什维克”是合成词。(×)

3、表示人或事物的词叫代词。(×)

4、所有的名词后都可以加“们”表示多数。(×)

5“我们大家”包括说话人和在场的所有人。(×)

6、介词是虚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份。(×)

7、叹词可以单独成句,即独词句。(√)

8、“钻空子、吹牛皮、开后门、碰钉子”都是习惯用语。(√)

9、表示时间处所的状语可以放在句首。(√)

10、无主句是不需要出现主语的,并不是主语省略。(√)

四、选择正确答案(10分)

1、人们把这些国家英雄的名字刻-----A---------。

A在石碑上B上石碑上C到石碑里D上石碑里

2、只要你保守秘密,这件事就------C ------。

A传出去B传不过来C传不出去D传起来

3、房间里的电话响- ---B-----好长时间,他居然没醒。

A着B了C得D的

4、喀纳斯的风景---- A-----。

A、太美了

B、太美

C、太了

D、美了

5、穿上那件大衣一试,---B--正合身,我就买了。

A、一大一小

B、不大不小

C、大的大,小的小

D、没大没小

6、老师会把书发----C---每个同学的。

A到B在C给D去

7、如果能把这些荷花画-----C-----,那该多好啊!

A起来B回来C下来D回去

8、这辆汽车车窗--------A---------了。

A坏B得C极D是

9、院子里停了很多车,-- --C----都是好车。

A、一辆一辆的

B、一辆辆的

C、辆辆

D、一辆

10、他很会做生意,乘便宜,他又买----B-----了一批货。

A出B进C起D过

五、选词填空(10分)

这、那、什么、几、谁、他、这样、那样、各、多少

1)桌上放的那几本书都是他的书。

2)你那样干不行,应该这样干。

3)这是我的作业本,上边那些练习在前几天就做完了。

4)这本是小说,那本是剧本,这两本我都看了。

5)这是谁干的?真不像话。

6)这是我的老同学,他不在这儿工作。

7)他看看这看看那,不知买什么好。

8)无论什么困难,他都能克服。

9)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各班的支持。

10)你写的那篇论文有多少字?

六、改正下列病句:(10分)

1、昨天有四个同学们来看我。

昨天有四个同学来看我。

2、时间还早吗!不要急,慢慢的吃呢。

时间还早呢!不要急,慢慢地吃吧。

3、因为他家来客人了,因此不能参加会议了。

因为他家来客人了,所以不能参加会议了。

4、以前她牺牲,说过这样的话。

他牺牲以前,说过这样的话。

5、阿依古丽买了五衣服。

阿依古丽买了五件衣服。

七、问答题(15分)

1、动词的重叠形式如何?

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A式:讲讲说说笑笑看看写写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ABAB式:休息休息研究研究商量商量由少部分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ABB式:说说笑笑躲躲藏藏2、词、语素、字三者的关系怎样?

单音节的词:字、词、语素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

多音节的词:字、词、语素之间的关系是不一致的。

3、按句子的作用,句子分哪四类?

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4、什么是叹词?

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就是叹词。

5、代词的种类有哪些?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八、造句(20分)

1、宁可……决不

2、首先…..然后

3、因为……所以

4、如果……就

5、无论…..都

现代汉语语法模拟题3

一、填空题(15分)

1、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2、根据词的语法功能,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3、大部分形容词可以受副词的修饰

4、语法是语言中组词造句的规则。

5、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音义结合的造句单位。

6、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7、附加式合成词有前加式、后加式两种类型。

8、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和副词七类。

9、表示时间概念的名词叫时间名词。

10、助词包括时态助词、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三种。

11、连词是虚词,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也不能充当。

12、固定词组有成语、专有名称、习惯用语三种。

13、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写单位。

14 、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种。

二、给指定词语在句中选择恰当位置(10分)

1、他A一研究B 就什么C都忘D了。( )

起来

2、请A你B电视关了C再去D睡觉。( )

3、大家A都没来B,我C回家D了。( C)

只好

4、那本A小说你B翻译C怎么样D了?(C)

6、处长A气得不B,小马C却在D一旁笑。( B)

7、A这件B衣服C买得D大了。( D)

8、这里的A饭吃是B好吃,C但贵得D。( D)

9、他比A以前B瘦C了,更D精神了。( C )

10、A到过B颐和园的人C,都称赞它D的美丽。( A)

凡是

三、判断正误(10分)

1、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2、“巧克力”是单纯词。(√)

3、名词可以受“不、很”的修饰。(×)

4、表示时间概念的名词叫时间名词。(√)

5、“36003”的读法是“三万六千零三”。(√)

6、连词是实词,可以作句子成份。(×)

7、无主句是没有谓语的句子。(×)

8、“依我说、我看、看样子、总之、大不了、据说”都是句子的独立成份。(√)

9、“她花了一块钱”中的“花”是名词。(×)

10、连动句也是一种双动词句。(√)

四、选择正确答案(10分)

1、你们到底---- A-----?

A、去了没有

B、没有去了

C、去没有了

D、没有去了

2、老王-- --B-----?他怎么还不来?

A、吗

B、呢

C、啊

D、吧

3、从你住的地方到学校--- C-------?

A、多有远

B、多远有

C、有多远

D、有多遥远

4、我走进大厅,看见里面站着---- D----两个人。

A、不大不小

B、一长一短

C、时好时坏

D、一男一女

5、网上购物就是通过网络把东西买-----A------。

A回来B过来C过去D进去

6、他的事我-----D------想说什么。

A很B要C非D不

7、这幅画你------A-------- .

A画得是不好B是不好画得

C画得不好是D不好画得是

8、他在五年时间里,------A-------。

A学会了三门外语B学三门外语会了

C没学会了三门外语D没学会三门外语了9、他明天不能回国,因为-----------C----------------。

A他没买到了机票B他没买到机票了C他没买到机票D他没买机票到了10、等我---------A--------,就可以吃了。

A做好了这个菜B做了好这个菜

C作者个菜了好D做这个菜好了五、选词填空(10分)

每、各、几、多少、还、又、再、也、就、从

1、老师要求我们每分钟写四个汉字。

2、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各班的支持。

3、你们学校有多少教职工?

4、你到北京去过几次?

5、我们老师的办公室又干净又整齐。

6、那天,天还不亮,他就起床了。

7、自从中学毕业后,我就没见过他。

8、刘胡兰坚定地说:“死也办不到”。

9、明天又是星期六了,再过两个月这个月就过去了。

10、他刚从北京回来,明天就要走了。

六、改正下列病句:(10分)

1、我刚刚做完着作业,就下课了。

我刚做完作业,就下课了。

2、她在我的床站了一会儿。

她在我床边站了一会儿。

3、阿合买提工作很勤勤恳恳。

阿合买提工作很勤恳。

4、他跟这里的情况很熟悉。……..

他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

5、艾力曾经去了北京。

艾力曾经去过北京。

七、问答题(15分)

1、什么是句子?

词或词组构成,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并且有一个特定语调的语言单位。

2、助词又哪几类?

按照语法功能,助词可以分为三类: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动态助词(着、了、过、来着)、语气助词(啊、啦、吧、吗、呢、了)

3、句子成分有哪些?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4、判断一个语言单位是不是词,要看哪三个条件?

第一要看它能否自由运用(自由造句),

第二看它是不是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第三看它是不是最小。

5、什么是数词?

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就是数词。数词包括基数、序数、倍数和概数,基数又包括整数和分数。

八、造句(20分)

1、不是….而是

2、不仅….而且

3、与其…..不如

4、虽然……但是

5、只要……就

八年级(上)科学期末复习之计算题汇总(有答案)》

页眉内容 八年级(上)科学期中期末复习测试卷(分析计算题)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 得分______ (每题5分,共100分) 1.(杭州市余杭区期末统考题)有100g10%的食盐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有三种方法,按要求计算: (1)如继续加入食盐,则应该加入的质量为多少g? (2)如果采用蒸发水分,应蒸发多少水? (3)若通过加入25%的食盐溶液来达到要求,则加入25%食盐溶液的溶液质量为多少g? 2.(杭州市余杭区期末统考题)一个重力为75 N的实心物体,它的体积是0.006 m3。(g取10 N/kg) (1)当用手将它浸没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松开手后,请判断它在水中的沉浮状况。 3.(嘉兴市期末统考题)已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20Ω,通过的电流为0.5 A,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的电压为多少伏?如果电源的电压为l6 V,为使小灯泡正常发光,需要串联一个多少Ω的电阻? 4.(温州市期末统考题)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2为20Ω,电源 电压不变,当闭合开关S时,电流表示数是0.2 A,电压表示数 是4 V。求: (1)电阻R1的阻值; (2)电源的电压。 5.水是人类及自然界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地节约用水。现在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100克,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2%,则: (1)该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质量为_________克;

(2)现欲用6000克清水对这件衣服进行漂洗,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一:用6000克清水一次性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韵洗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__克。 (假设每次“拧干”后湿衣服上都残留l00克溶液,下同) 方法二:将清水分成等质量的两份(每份3000克),分两次漂洗,“拧干”后残留在湿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________克。由上计算分析,两种漂洗方法,哪一种方法效果好?__________。 6.已知盐酸是由氯化氢气体溶解在水中得到的,氯化氢气体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很强,在标准状况下,l升水中最多可溶解约500升氯化氢气体。 (1)盐酸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 (2)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氯化氢气体的密度为1.63克/升,则标准状况下,1升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氢多少克? (3)这时得到饱和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需要计算过程) 7.某科技兴趣小组制作了一艘小潜水艇。为了 测定该潜水艇下潜到水中某深度时受到的压强, 他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源电压 U=12V;R是阻值为20Ω的定值电阻;A为压强 表(其实质是一只量程为0~100mA的电流表); R是一种压力传感器,它用于感应压力的受力面 积为60cm2,且所能承受的压力足够大,其阻值 R随压力F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问: (1)在电路中连入R的目的是_________。 (2)当该潜水艇浮在水面(压力传感器未浸入水中)时,电路中的电流多大?(ff要计算过程) (3)将电流表作为压力表,有什么不足?(写出一点即可) 8.(诸暨市期末统考题)12月29日,我市工商局牌头工商所查获了4600kg地沟油。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地沟油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统称,包括剩菜回收的油、泔水油、炸制食品的废油、一些劣质动物油脂、宾馆饭店下水道中的漂浮的油脂等提炼得到的。地沟油的密度约为0.6×103 kg/m3左右。问: (1)不法分子能从泔水中提取油是因为泔水油属于________ (选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

居住建筑节能方案和技术措施

居住建筑节能方案和技术措施 10.各县(市、区)规划建设局(建设局),市属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开发建设、施工、 监理单位,局属各管理部门: 10.为了促进我市居住建筑节能工作健康发展,有效降低建筑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局组织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温州建设集团等单位编制了《温州市居住建筑节能推荐方案技术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15.温州市居住建筑节能推荐方案技术措施 14.第一章总则 10.一、为了促进我市居住建筑节能工作健康发展,有效降低建筑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建设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的若干意见》(温政发〔2006 〕49 号)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1、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15-2003,结合 我市实际,制定本技术措施。 10.二、建筑节能的设计、施工和管理遵循系统设计、质量保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做到建筑节能与自然通风、日照组织设计相结合;外围护保温与遮阳隔热措施相结合;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雨洪利用相结合;积极探索和发展适合我市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新 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10.三、本技术措施适用于我市各类经济适用房、安置房,并应执行现行建筑节能设计国家 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商品住宅(含高档住宅)可参照本技术措施执行。 14.第二章节能设计要点 10.一、设计总则 10.1、建筑群的规划布置,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建筑物的朝向宜采用南北或接近南北向。建筑平面不宜过于曲折变化,条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宜超过0.30,点 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宜超过0.35。 10.2、建筑开窗面积不宜过大,无外遮阳措施西窗窗墙面积比宜≤0.25,东、南、北朝向及有外遮阳西窗窗墙面积比宜≤0.3,东、南、北朝向有外遮阳窗墙面积比宜≤0.35。10.3、外窗宜设置外遮阳,窗户的遮阳构造形式应根据其所在朝向选择。适宜的遮阳构造形式除能有效地遮挡太阳辐射热外,尚应能避免遮阳本身受热后长波辐射热进入室内,以及 对窗口通风特性产生的不利影响。 10.4、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要点 10.二、外墙节能设计要求 10.1、当外墙的传热系数K≤1.5时,热惰性指标D≥3.0;当外墙的传热系数K≤1.0时,热惰性指标D≥2.5。其中外墙的传热系数应考虑结构性冷桥的影响,取平均传热系数。 10.2、外墙的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材料,以减少外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 10.3、外墙保温形式应优先采用外墙自保温和外墙内保温形式。

八年级科学上期中试卷及答案

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期中试卷 本卷g 取10牛/千克 一、选择题(24×2分=48分) 1.近段时间,为切实做好秋冬季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我们应定时做好体温的测量工作。在测量体温时,体温计内水银的哪个量是保持不变的( ) A.密度 B.质量 C.温度 D.体积 2.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水是由氧气与氢气组成的 B .水是一种良好溶剂,能溶解所有物质 C .被污染的水经过过滤就可饮用 D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3.高空走钢丝是一项惊险的杂技运动,表演者常穿一双底部柔软的鞋,这样的好处是( ) A.减小钢丝对脚的压强 B.为了减少钢丝对脚的支撑力 C.增加脚对钢丝的压力 D.为了增大脚对钢丝的压强 4.据美联社报道,“机遇号”火星探测器由于车轮陷入到细沙中而被困在火星表面的一个沙丘上,一直动弹不得,这与沙丘能够承受的压强较小有关。如果你是火星探测器的设计者,为了减小探测器对地面的压强,可行的改进方法是( ) A .增大探测器的质量 B .增大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C .减小车轮表面的粗糙程度 D .减少车轮的个数 5.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 硫酸,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 约为2:1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 C .①② D .①②③ 6.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那存在的是( ) A. 火山喷发 B. 碧海蓝天 C. 狂风暴雨 D.雷电交加 7.图中所示物体A 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8.2009第8号台风“莫拉克”于8月8日在苍南登陆,中心气压985百帕,这“百帕”是哪一个科学量的单位?( ) A.压力 B.距离 C.压强 D.速度 (A) (B) (C) (D)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语文文学常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 (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主要作品有散文《荷塘月色》《背影》等。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作家”的称号。 (3)《雨的四季》的作者刘湛秋,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4)①《观沧海》一诗选自《曹操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国(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②《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③《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戏剧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这支“曲”通过九个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互不相干的事物(前三句所写景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通过相互映衬达到情景妙合无痕的效果,真切地表达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他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5)《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集》,作者史铁生,小说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合欢树》。文章中母亲说的“好好活”是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好好活”是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的活下去。 (6)《散步》莫怀戚,重庆作家。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7)《金色花》是印度(国别)作家泰戈尔写的,他的主要诗集有《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浙教版八上科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 第1节水在哪里 1、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中含量最多的是冰川水。 2、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水2.5L,主要供水途径是食物和饮水。 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水母,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3、地球上的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3种。其中能补 给陆地水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地下径流f、下渗 4、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和地球引力。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性质,即水的 三态会随温度而变化。 第2节水的组成 1、水电解实验中,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检验这种气体的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得 到的气体是氢气,正极和负极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实验结论:水通直流电氢气+氧气(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纯净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水在4℃时密度 最大。水结成冰时密度变小,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所以冰能浮在水面。 第3节水的密度 1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变形:m=ρv v=m / ρ) ρ表示密度(千克/米3或克/厘米3)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 3、一般情况下水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合1.0克/厘米3,它的意义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 千克。水、海水、酒精之间的密度大小关系为海水>水>酒精。 第4节水的压强 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是由物体之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 。物体水平放置时,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2压强来表示压力产生的效果;即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3、公式:压强=压力/受受力面积 P=F/S,(公式变形:F= PS S= F/P) P表示压强(帕pa),F表示压力(牛N),S表示受力面积(米2 m2) 练习1: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0厘米2。则当他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强为;当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为,对地面的压 强为。 练习2:用100N的力把重力为4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200cm2,则物体对墙壁的压强多大? 4、2帕=2牛/米2,2帕的意义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2牛。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人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是15000帕。 5、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6、研究水内部压强特点时,用到的仪器叫压强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当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U型管两边 的高度差越大。 7、液体压强的特点有:对容器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

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8下2-4章)C卷

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8下2-4章)C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共15题;共45分) 1. (3分)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4X↑+O2↑+2H2O,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 浓硝酸应密封保存在阴冷处 B . X的化学式为NO C . 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不变 D .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2. (3分)小科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他在游览时对山上的“红土”很好奇,他想“红土”与“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A . 有机物含量 B . 空气体积分数 C . 土壤生物数量 D . 无机盐含量 3. (3分)小明同学的笔记中,对下列符号中“2”的意义描述有如下记载,其中错误的是() A . H2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 B . 2SO3中的“2”表示:两个三氧化硫分子

C . 3 中的“2”表示:三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2 D . (碳酸)中的“2”表示:碳酸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4. (3分)为完全中和某盐酸溶液,需a克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如果改用a克质量分数为4%的KOH溶液,反应后溶液的PH() A . 大于7 B . 小于7 C . 等于7 D . 无法判断 5. (3分)做土壤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条件相同的是() 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相同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③漏斗的形状要完全相同 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⑤锥形瓶的大小应完全相同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⑤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③④⑤ 6. (3分)钚是一种放射性物质,也是制造核武器的原料。一种钚原子核电荷数为 94,中子数为 145,下列关于钚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45 B . 钚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239 C . 钚原子的质子数为 239 D . 钚原子带 145 单位正电荷 7. (3分)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器官是()

语文七年级文学常识

语文七年级文学常识 了解并识记重要作家作品和常见文学、文化常识。可见,文学常识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以下是为您整理的语文七年级文学常识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单元 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诗人。诗中的海,指的是理想境界;山,指的是重重艰难险阻。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本文蕴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4、紫藤萝瀑布(宗璞)宗璞,现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本文选自《铁箫人语》。 5、童趣(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本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第二单元 6、理想(流水河)当代诗人。本文选自《流沙河诗集》。 7、*短文两篇 行道树(张晓风)1941年生,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本文节选自《张晓风自选集》 第一次真好(周素珊)

8、*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主要著作有《爱与孤独》等。 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即居里夫人,波兰人,著名科学家,曾两次获诺贝尔奖。 10、《论语》十则 《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由20篇组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各章的体式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一种是对话体。一种是叙事体。 《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它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语中。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陬邑人。提出了“仁”的思想, 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第三单元 11、春(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

浙江省东阳市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试卷 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35小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选择题:(每大题共20小题,每一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广州亚运会即将召开,下列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 (▲) 2、每年5月11日-17日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市里有关部门呼吁市民“像北方缺水城市一样珍惜水资源”。下列做法中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洗脸、刷牙时,不间断地放水 B、洗澡擦肥皂时不关喷头,任水流淌 C、任由水龙头漏水而不及时修理 D、洗莱、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3、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C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D 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4、下列有关气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温是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B、我国的最低气温出现在我国纬度最高的黑龙江 C、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点 D、气象观测时,通常把温度计放在一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5、在以下词语中:①阴转多云②冬暖夏凉③鹅毛大雪④四季如春⑤和风细雨⑥ 长夏无冬⑦冬雨夏干⑧雷电交加,描述天气的有(▲) A、①③⑤⑧ B、②③④⑧ C、①③④⑤⑧ D、①③④⑤⑦⑧ 6、能使陆地上的水得到大量补充的水循环主要是(▲)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上内循环 D 地表径流 7、某人面对西北方向站着, 风从他背后吹来, 则此风为(▲) A. 西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东北风 8、下列与人关系密切的四种液体中,属于溶液的是(▲) A、“伊利”纯牛奶 B、“娃哈哈”矿泉水 C、肥皂水 D、血液 9、在你答卷的过程中,对笔中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10、某温度下,将12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0克硝酸钾,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 度是(▲) A、16.7% B、16.7克 C、20% D、 20 克 11、在冬季,剩有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其中主要原因是(▲) A.击剑B.射击C.射箭D.举重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科学考点练习情况总结复习资料

华师大科学八上知识点填空 一、机械运动与力 1.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所得的目标物运动状态也不同。 2.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速度。 3.速度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路程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时间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 4.速度的换算公式:1m/s=_________km/h。 5.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6.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它表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是 。 7.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它表示物体的速度跟时间的关系。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它的图像是。 8.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三要素有、和。 9.力的作用效果:和。 G=(g一般取9.8N/kg)。重力方向。 10.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公式mg 11.弹力必须在物体接触且发生形变之后才会发生。弹力的方向是物体恢复原来形状的方向,大小与物体的 F=。 劲度系数和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公式kx 12.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的力,切记不是阻碍运动的力。滑动摩擦力与和 成正比,与面积没有关系。 1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1) ;(2) ;(3) 。 14.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 ;(2) ;(3) ;(4) 。 15.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条件下总保持或。 16.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跟有关,与其他任何因素都没有关系。 17.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18.当作用在上的两个力、,且时,两个力才能平衡。 19.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名著导读知识大全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名著导读知识大全 课内文学常识 1、《春》选自《朱自清全集》,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2、《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通过写济南冬天山水的特点,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雨的四季》作者刘湛秋,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 全文以对雨的爱恋为线索,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4、《观沧海》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观沧海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人,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曲牌名,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5、《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史铁生,生于北京,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初中八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知识梳理】 一、模型与符号 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 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3)、可避免由于 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 3、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黑、白粒子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4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 (1)、分子由原子构成。 (2)、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成分更小的原子。 (5)、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5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已。 二、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 ..微粒。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1)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扩散现象 分子运动论(2)间隔 ----酒精和水混合实验 (3)引力、斥力 三、构成物质有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 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 2、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食盐(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等 3、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水H2O、二氧化碳CO2、氮气N2、氢气H2、二氧化硫SO2 五氧化二磷P2O5、一氧化碳CO、甲烷CH4、氧气O2、蔗糖、酒精等 4、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如:氧气和臭氧;氧气和氮气 5、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6、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等 7、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结构→性质

建筑节能的施工技巧及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建筑节能的施工技巧及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建筑节能的施工技巧及技术措施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摘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中,建筑节能方面的 内容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重视。建 筑工程中的节能施工技巧及技术措施已经对其整个建筑工 程的各大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筑工程各个 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应当在符合民用建筑的建筑功能需 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尽可能地将 各类符合国家标准并且确有实效的施工节能技术措施应用 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全过程当中去。本文针对建筑工程 施工节能的几个主要方面和主要阶段的施工技巧及技术措 施展开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巧及技术措施;建筑节能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工程在其施工的全过程中,正逐渐朝着节能化的战略方向上开始了跨越式的发展。一方面,这是时代发展和观念进步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这也将使得建筑工程在整个工程领域当中的位置和影响力变得愈来愈关键而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建筑工程中的节能施工技巧及技术措施已经对其整个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施工工期.工程安全以及工程质量等各大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建筑工程建设与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其各个专业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负有崇高的责任感与专业精神,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使其专业技术水平得以细致.充分.深入并且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最终让建筑工程施工节能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工作都能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节能的几个主要方面和主要阶段的施工技巧及技术措施展开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与探讨。

浙江省温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

浙江省温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1-2) 一、单选题(共15 题,共30 分) 1.根据如图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C. 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D. 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2.下列4 种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蒙牛”纯牛奶 B. “娃哈哈”矿泉水 C. “祖名”豆浆 D. “妙恋”果粒多 3.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主要环节的是() A. 蒸发 B. 径流 C. 太阳辐射 D. 水汽输送 4.下列关于水的电解实验(如图所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本实验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是为了减弱水的导电能力 C. 试管b 中的气体是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D. 本实验说明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其体积比为1∶2 5.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 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 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6.如图是某气象观测站一天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能正确反映14 时的气温状况的是( )

A. A B. B C. C D. D 7.根据所学知识,对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A. 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B. 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b,则e点对应c 点的浓度 C. 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D. 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c,则e点对应a 点的浓度 8.如图所示一个封闭的三角形玻璃管内装满水,水中悬浮着一些固体小颗粒,当在某处加热时,发现小颗粒运动方向是Q→H→P→Q,则加热的部位一定是() A. Q B. H C. P D. 无法确定 9.丽水机场是浙江省内唯一新增的机场,规划在2020 年前建成。从丽水飞往北京的客机,根据飞行路线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 ) A. 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B. 对流层→暖层→对流层 C. 对流层→外层→对流层 D.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 10.当雨水滴在含羞草的小叶上时,小叶会逐渐合拢,我们把植物感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与植物感应性不同的是( ) A. 叶逐渐长大 B. 根向水生长 C. 茎背地生长 D. 茎向窗外生长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考试试题卷(附答案)

浙教版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测 科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班级、姓名、座位号等。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7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配不均匀,但在时间上分配均匀 B.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 C.要全面推行河长制,因为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D.台风可以缓解局部地区的高温和干旱天气 2.如图所示为电解水实验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B.若产生氢气质量为2克,则产生氧气的质量为1克 C.试管B中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水电解时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3.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降温结晶) B.酒精和水(蒸馏) C.糖和食盐(过滤) D.泥沙和食盐(过滤) 4.下列有关气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温是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B.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 C.我国冬季的最低气温出现在纬度最高的黑龙江省 D.气象观测时,通常把温度计放在一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5.将水平桌面上的大烧杯装满水,然后往杯中轻放入一小球,溢出的水共100g,g取10N/kg,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会增大B.小球的质量等于100g C.小球的体积一定大于100cm3D.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1N 6.下列做法能改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是(▲) A.将氯化铵的饱和溶液降温B.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 C.把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D.在蔗糖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少量蔗糖7.在进行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性比较的实验时,下列条件必须控制的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95309

第一单元 (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主要作品有散文《荷塘月色》《背影》等。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作家”的称号。 (3)《雨的四季》的作者刘湛秋,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4)①《观沧海》一诗选自《曹操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国(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②《次北固山下》由唐代诗人王湾所作,作者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③《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戏剧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这支“曲”通过九个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互不相干的事物(前三句所写景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通过相互映衬达到情景妙合无痕的效果,真切地表达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他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第二单元 (5)《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集》,作者史铁生,小说代表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合欢树》。文章中母亲说的“好好活”是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好好活”是为了母亲

浅析建筑节能与施工技术措施

浅析建筑节能与施工技术措施 【摘要】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够大大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发展趋势。文章就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做下分析论述。 【关键词】节能;房屋建筑节能;节能措施 1.墙体节能施工技术措施 (1)就墙体节能而言,传统的用重质单一材料增加墙体厚度来达到保温的作法已不能适应节能和环保的要求,而复合墙体越来越成为墙体的主流。复合墙体一般用块体材料或钢筋混凝土作为承重结构,与保温隔热材料复合,或在框架结构中用薄壁材料加以保温、隔热材料作为墙体。建筑用保温、隔热材料主要有岩棉、矿渣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泡沫、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加气混凝土及胶粉聚苯颗粒浆料发泡水泥保温板等。这些材料的生产、制作都需要采用特殊的工艺、特殊的设备,而不是传统技术所能及的。值得一提的是胶粉聚苯颗粒浆料,它是将胶粉料和聚苯颗粒轻骨料加水搅拌成浆料,抹于墙体外表面,形成无空腔保温层。聚苯颗粒骨料是采用回收的废聚苯板经粉碎制成,而胶粉料掺有大量的粉煤灰,这是一种废物利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墙体的复合技术有内附保温层、外附保温层和夹心保温层三种。中国采用夹心保温作法的较多;在欧洲各国,大多采用外附发泡聚苯板的作法,在德国,外保温建筑占建筑总量的80%,而其中70%均采用泡沫聚苯板。 (2)墙体保温节能施工技术。 墙体保温系统的施工是墙体节能措施的关键环节。墙体的保温层通常设置在墙体的内侧或外侧。设在内侧技术措施简单,但保温效果不如外侧;设在外侧可节省使用面积,但措施不当易产生开裂、渗水、脱落、耐久性减弱等问题,其造价一般也高于内设置。施工工艺一般采用抹灰、喷涂、干挂、粘贴、复合等方式。针对不同的保温材料、不同的施工方法,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措施。以各种轻骨料(如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超轻陶砂、聚苯乙烯粒、浮石、火山灰、粉煤灰等)加入水泥、石灰、石膏、化学聚合物等胶结料,并加入少量助剂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保温砂浆,一般都采用抹灰的施工方式。保温砂浆应在基层质检验收合格,屋面防水层完工,与墙体相连的隔墙、门窗框、管线施工不破坏保温层的情况下方可施工。施工时环境温度不低于5℃,夏季应注意保湿养护。保温砂浆抹狄自上而下依次进行,施工中应注意:1)基层作清洁、修平、湿润处理。表面不易粘贴的混凝土墙、梁、柱等部位应打毛或刷粘结剂。2)按设计要求弹标准水平线、踢脚线或墙裙线,门窗洞四周宜用水泥砂浆抹宽50mm 护角。为保证保温层厚度墙面应做标准饼、冲筋。3)每次抹灰厚度10mm 左右为宜。当底层初凝且表面有一定强度后才能继续施工下一层。应注意保湿养护但不能水冲,砂浆硬化期间严禁撞击和振动。

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试卷一

八年级科学上学期期中试卷一 一、选择题 1. 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 . B . C . D . 2. 小科陪着妈妈在街上散步,拍了些远处的街景照片,先后连续拍了两张,如下图所示,根据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以卡车为参照物,路灯是向左运动的 B . 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C . 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左运动的 D . 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最小的物体是大卡车 3. 图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 . B . C . D . 4.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A . 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 . 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C . 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 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5. 关于惯性现象的解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下落的小球速度越来越大,惯性增大了 B . “漂浮”在空间站的宇航员,惯性消失了 C . 系安全带可以减少驾驶员的惯性 D . 抛出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是由于实心球具有惯性 6. 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其运动,下列操作能使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增大的是() A . 增大木块的拉力 B . 改变木块运动方向 C . 在木块上加砝码 D . 使木块的速度

增大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B . 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 . 足球离脚后还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 . 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上升到最高点时处于非平衡状态(不计空气阻力) 8. 下列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 . 苹果从树上落下 B . 汽车匀速转弯 C . 人造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D . 货物被起重机吊起匀速上升 9. 如下图,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容器上端与大气相通,隔板与容器的接触部分密合,隔板中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下图中符合事实的是() A . B . C . D . 10. 一辆小车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左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重力G和F支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 拉力F和F支是一对平衡力 C . 拉力F 和重力G是一对平衡力 D . 拉力F和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 11. 把体积为2×10-3m3、重为12N的物块放入水中,当它静止时所处的状态及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上期末物理复习提纲

第三章《声的世界》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小孔成像。 5、光速:3×10的8次方m/s。 二、光的反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