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19《钱学森》课课练 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19《钱学森》课课练 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19《钱学森》课课练 苏教版

19 钱学森

1.拼音小关卡。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lùlòu)袒露.心迹( ) 露.马脚( ) 崭露.头角( )

(zǎi zài)运载.火箭( ) 三年五载.( ) 载.歌载舞( )

(xīnɡxìnɡ)兴.致勃勃( ) 兴.旺发达( ) 兴.师动众( )

2. 词语立交桥。选词填空。

希望愿望凝望渴望

(1)一艘巨轮正驶往香港,钱学森站在甲板上,深情地()着祖国的方向,心潮起伏,埋藏心底多年的()就要实现了,他是多么()能尽快回到祖国的怀抱呀!

优秀优越优裕优厚优异

(2)尽管美国给予钱学森的待遇是()的,生活是()的,工作条件也是()的,但是,这一切都吸引不了中国人民()儿子——钱学森,他要回到祖国,用自己的

学识为祖国建设服务。

3.名人纪念馆。总览全文,回答问题。

本文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________在美国留学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回国后,为我国________和________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

4.词语梦工厂。根据意思写出词语,再选词填空。

(1)形容非常广阔,无边无际。 ( )

(2)形容思念很深的心情、情绪。 ( )

(3)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 )

(4)弯着手指头计算数目。 ( )

A. 骏马在__________的大草原上驰骋。

B. 这位台湾同胞终于回到了__________的故乡。

5.句子阅读吧。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1)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①“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指的是。

②表达了钱学森的感情。

(2)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①引用诗句的的目的是。

②他们“格外兴奋”的不仅仅是因为这一天是,更重要的是

。表达了钱学森。

6.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的第1自然段应放在文章的最后。把它放在开头用了一种________的写作

方法,好处是:。

7. 精彩展示厅。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袒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

(3)阅读钱学森说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段话是钱学森对说的。“这一天”指的是;文中,具体

“这一天”指的是。

②“终于”一词说明,“应当”一词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将“我们是应当回去的”中的“应当”换成“可以”是否好?为什么?

④读了这句话,你想起了顾炎武的哪句名言?

(4)语段中引用了留学生的话,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8. 深情颂伟人。仿照课本第110页的作家卡片,为钱学森制作一张科学家卡片。(提示:可以选用课文

中介绍人物的关键句子和人物语言)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早年留学美国,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

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

但是,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美国当局听说钱学森想回国,十分害怕,害怕他带回航空新技术,使新中国的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就采用了卑鄙的手段迫害他。

1950年9月,钱学森辞去工作,办好了回国手续,买好了回国的机票,把行李交给了美国航空公司。然而就在这时,他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回国!他被迫退掉飞机票。美国海关把他的行李打开检查,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说钱学森是间谍。其实,他的行李里面装的只是准备带回国的教科书和笔记本。几天之后,钱学森突然被捕,被关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看守人员每隔10分钟就进来开一次灯,使他根本不能休息,半个月时间,他的体重就下降了十几公斤。

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迫害,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朋友出面营救钱学森。他们募捐集资15 000美金,把钱学森从拘留所保释出来。但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仍不放松对他的迫害。他的行动继续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

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这样,他坚持斗争了5年。他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周恩来总理对钱学森十分关心,亲自过问他的情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晤的中国代表,在会晤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回国的问题。1955年,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同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返回祖国的轮船。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1)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同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返回祖国的轮船。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

....

.....回到了祖国的怀

抱.。(从“幸福的泪花”和“祖国的怀抱”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望着雄伟

..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

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

..回来了!”(从“雄伟”和“终于”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理解填一填。

“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放弃( ),放弃( ),放弃( ),但不能放弃( )。”

(3)美国当局为何阻止钱学森回国?为了阻止钱学森回国他们采用了哪些卑鄙的手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第4、5两个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提示

1. lùlòu lù;zài zǎi zài;xìnɡxīnɡxīnɡ

2.(1)凝望愿望渴望(2)优厚优裕

优越优秀

3. 钱学森运载火箭导弹中国导弹之父

4. (1)广阔无垠(2)魂牵梦绕(3)劈波斩浪

(4)屈指一算 A. 广阔无垠 B. 魂牵梦绕

5.(1)①在美国时努力学习,努力工作②热爱祖国(2)①突出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思念

②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一个中秋节热爱祖国

6. 倒叙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设置悬念,增强表达效果

7. (1)直率地表露或流露。诚心诚意。 (2) 解释说明(3)①留学生新中国诞生 1949年10月1日②

钱学森盼望这一天很久了,钱学森非常盼望新中国诞生这一天到来建设祖国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

③不好。“应当”表达了钱学森回去是必须的,“可以”表示可有可无,表达不了坚定的决心。④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

(4)反衬出钱学森时刻不忘祖国。

8. 示例:他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为了祖国的富

裕和强大,他放弃了在国外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条件,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后,他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9. (1)①从“幸福的泪花”和“祖国的怀抱”两个词组中可以体会出钱学森作为一位海外赤子对祖国母亲

的眷恋与热爱。②“雄伟”不但写出天安门城楼的气魄,而且还透露了钱学森对祖国“天安门城楼”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

1 毛主席在花山 基础演练 1.看拼音填汉字组成词。 jiāo shì mào áo là 花()解()礼()()夜()味 2.比一比,再组词。 肃()惯()搜()梳()啸()贯()瘦()蔬()3.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如果没有老百性的支持,我们能有今天这个胜利局面吗?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能力提升 4.描写“笑”的词语很多,本文就有“回头一笑”“乐呵呵”。请你再写出4 个以上描写“笑”的词语。 5.默写毛主席的一首诗词或简要写出他的一个小故事。

2 山洪一样的掌声 基础演练 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心坎.几儿(qiàn kǎn)邢.台(xíng kāi)扒.开(bā pā)伫.立(chù zhù) 2.读拼音,写词语。 ruì lì zhòu rán shùn jiān jīng yíng ()()()() 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微寒。( ) (2)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 (3)任意妄为,没有一点顾忌。( ) (4)长时间地站着。( ) 4.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 (1)大家都坐好了张建解释说这样您讲话也方便一些 (2)我讲话是方便一些可是他们呢总理用抬得不高的右手指着群众 能力提升 5.本文课题《像山洪一样的掌声》采用了的修辞方法,你还学过哪

些课文的文题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比如《》 快乐读书屋一 上将与下士 基础演练 1.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说____( ) 露____() ____() ____() 解____()华____() ____() 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伟人()的位置()的臂膀美国的第一任总统普通得和你一样的(),一样的(), 一样的()。 3.文章仅用“鼻孔朝天”、“背着双手”两个词,下士趾高气扬的神态就跃然纸上。请你也用两个词形象地刻画“那位下土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正是华盛顿本人时,是多么羞愧”的神态。 ()() 能力提升 4.文中哪个句子能反映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动笔抄写下来,并谈谈你的见解。句子 我的理解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青山不老》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 《青山不老》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 归宿.(shùsù) 霜.冻(shuānɡsuānɡ) 享.福(xiǎnɡxiánɡ) 荡漾.(yànɡyàn)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①( )( )同舟②三( )五( ) ③与( )( )共存④与( )( )同辉 1.与词语①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木已成舟B.同舟共济C.顺水推舟 2.和词语②一样带有数字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补充句子。 1.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为拟人句) 2.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风一吹,高低起伏,犹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补充为比喻句) 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作者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把漫山遍野的________比作__________,喻示老人_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用上面的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我们荡舟漓江,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①森林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 ②当你走进森林,会感到这里的空气清新,使你忘记忧愁,精神振奋。为什么在森林里会有这种感觉呢?原来森林是一座氧气制造工厂,也是二氧化碳的巨大消耗者。人们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到这座工厂自然就会感到舒心、惬意。据测算,二百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要一公顷的森林就用掉了,而一公顷的森林一天可造六七百千克的氧气,足够七八百人一天吸用。 ③随着工业发展,城市人口猛增,人们感到城市里的噪音越来越大。森林具有吸收噪音、消除污染的作用,所以它又是净化城市的功臣。还有组成森林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们,也有一技之长,它们都能放出植物杀菌素,杀死有害细菌和害虫。有人测验,一公顷柏树林一昼夜内可以放出五十千克植物杀菌素,所以森林内的细菌就很少,一立方米空气的细菌含量多则三四百个,少则五六十个,而空旷地方每立方米空气就有细菌三四万个。 1.短文主要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图文讲解+练习 知识点 一多音字 卷:juǎn(卷曲)juàn(试卷) 载:zǎi(记载)zài(载客) 劲:jìng(苍劲)jìn(有劲) 恶:è(凶恶)ě(恶心)wù(厌恶) 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 参:cān(参加)shēn(人参)cēn(参差不齐) 近义词 创造——制造盘踞——占领险恶——凶恶 选择——抉择恭敬——尊敬领悟——领会 劲挺——挺拔风雨同舟——同舟共济 三番五次——接二连三 反义词

干旱——湿润险恶——和善恭敬——傲慢 宏伟——渺小风雨同舟——过河拆桥 勇敢——胆怯不紧不慢——心急如焚 理解词语 丈:原市制单位,一丈约等于3.3333米。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淤泥: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文中指树下堆积的泥土。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治理:管理,处理、整修。 领悟:领会的意思。 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山川共存:与山川融为一体。 日月同辉:日月的光芒交相辉映。 三番五次:形容次数很多,次数频繁。 不紧不慢: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句子解析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3.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课练

1、山中访友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唱和.(hèhé) 树冠.(ɡuān ɡuàn) 旋转.(zhuàn zhuǎn) 蕴.含(yùn wēn) 湛.蓝(zhàn shèn)栀.子(zhīzī)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隐蔽、僻静的小路 ( ) (2)道德高,名望重。() (3)很感兴趣地谈论。() (4)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3、火眼金睛、辩字组词 津()邀()瀑()峭() 律()遨()爆()稍() 4、我会查字典 “冠”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冠”在字典中有以下两种解释:①帽子②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在下列词语中,“冠”应选那种解释:张冠.李戴();树冠.();鸡冠.()。 5、把下列句子改成肯定句 ⑴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⑵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6、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⑴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⑵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⑶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⑷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2、山雨 1、照样子写词语 例:水淋淋(ABB)、、、 飘飘洒洒(AABB)、、、 2、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一阵阵()一缕缕()一首首()一丛丛() 一()歌谣一()岩石一()树叶一()音符 3、一锤定音(给加点的字注音) 几.乎()弹.奏()屏.息() 几.个()子弹.()屏.幕()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下载 1.山中访友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唱和(hè hé) 树冠(ɡuān ɡuàn)旋转(zhuàn zhuǎn) 蕴含(yùn wēn)湛蓝(zànshèn)栀子(zī zhī)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隐蔽、僻静的小路。() (2)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3)很感兴趣地谈论。() (4)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3.读句子,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和感情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这个句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把“老桥”比作“________”,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________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________。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这个句子用____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____、____这两位朋友间的____________。 (3)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2.山雨 1、照样子写词语 例:水淋淋(AB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一阵阵()一缕缕()一首首()一丛丛() 一()歌谣一()岩石一()树叶一()音符 3、读比喻句,找出打比方的部分,体会它们的好处 (1)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作者将____比作“无字的歌谣”,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____及____、由____及____的动态过程。 (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_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________”,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__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雨的________美。 4、熟读课文后填空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 篇一: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第十九课 1.牛毛细雨:细而密的小雨。 2.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3.书脊:是指书籍被钉住的一边。 4.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5.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应该这样。 6.殷勤:热情而周到。 7.莽撞:鲁莽,指言行、行动粗率而不审慎。 8.窘相:非常难堪的样子。 9.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 10.摩挲:用手抚摩。 11.颓唐:精神不振作。 12.陡然:突然。 13.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14.憎恶:憎恨厌恶不喜欢。 1.模[mó]~范~仿

[mú]~样~板 2.恶[è]~果~劣 [wù]厌~可~ [ě]~心 3.塞[sā 子[sài] [sè]搪~活~~要~边~闭~i] 本文讲述了作者1932年在内山书店见了鲁迅先生一面 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篇二: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面》教案 设计 一面 1 2 篇三: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9课《一面》教案 19、一面 教学目标: 1、正确识记词语。 2、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悟句子,领会作者的感情及鲁迅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知鲁迅关怀青年的高尚品格。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简介背景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在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这种精神,让作者周晔一生难以忘怀。同样,鲁迅的精神也感染了青年工人阿累,他用文字缅怀鲁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一面》。(ppt,跟老师齐读课题两遍。)(二)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ppt)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广大群众闻讯后,冒着被反动军警逮捕的危险,争先瞻仰遗容,数万群众自动为他送葬。周晔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描述了当时的情景。阿累和鲁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貌和言行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阿累,也就是后来湖南大学的校长朱一玮,于10月写了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一面》,作为青年一代的代表,他期望踏着鲁迅的足印继续前进。 二、读准字词,感知大意 (一)学习字词 1、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以及词语的意思。(ppt、练习卷)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9 钱学森|苏教版

19钱学森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比较学习法,紧扣人物语言,感知特定时代环境中言语的特殊意义,体会钱学森的"深深爱国情"和"拳拳报国志"。 3.运用比较学习法,体会倒叙手法的表达效果以及根据中心确定详略的重要性,初步感知谋篇布局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多层次地品读人物语言,感受钱学森的"深深爱国情"和"拳拳报国志。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9课,看老师板书课题:钱学森。齐读课题。 2.出示照片:他就是钱学森。说说你对他的了解。出示人物简介。 3.明确: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那课文是如何塑造钱学森这个人物形象的? 读课文(板书“读”)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课前,你读了几遍?) 2.检查自读效果:(挑战一下自己) (1)出示作业纸:填空,尽可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在的大海上,“华威号”客轮正驶往香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 者站在甲板上,深情地着远方。“啊!我就要回到的故乡了!”他老泪纵横,情不自禁地吟起了一首小诗:“赶车,赶船,一踏上故土就满眼春天……” (2)展示作业纸,对照检查,哪个字写错了?订正,评价书写注意点。齐读这段话。 (3)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再读,读出词意,读出语境。 (4)这些词都出自哪里?(课文第一自然段) 3.齐读第一自然段。(加粗)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比较阅读】把“他”后面的逗号去掉读一读,看有什么不同? (这里的逗号,提醒我们朗读时要注意停顿,突出人物他,更能表现出对钱学森的崇敬、敬佩之情。指读、齐读。) (2)小结:用心读文,哪怕一个小小的标点,一个简单的停顿,也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我们要学会在读中比,在比中读。(板书:比) (3)课文赞扬了他什么品质?(板书“爱国”) (4)迅速浏览全文,画出最能体现他爱国品质的语句。(语言) 三、悟语言看环境 1.出示两段话,指读。 2.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最能反映人的内心世界,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2—6自然段,联系语境想想:他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2)用心品读钱学森的话,圈出重点词语,批注自己的感受。 3.学生读文批注。 4.交流讨论: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钱学森》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钱学森》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 题 (每空 xx 分,共xx 分) 一、基础题 1.给下列词语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前额 诚恳 贡献 2.我能把字写漂亮。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tǎn lù fù yù fù měi liú xué 3.辨形组词。 坦________ 袒________ 裕________ 浴________ 4.解词。 ①眺望: ②劈波斩浪: 5.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造就 成就 练就 ①学校为祖国________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②他肯吃苦,________了一身功夫。 ③父母的自我牺牲,________了儿女的辉煌。

6.我会读。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埋(A.mái B.mán)藏________兴(A.xīng B. xìng)奋________ 埋(A.mái B. mán)怨________高兴(A.xīng B.xìng)________ 7.我会写。描写贡献大的成语: 例:丰功伟绩 ①________ ②________③ ________ ④________ 8.修辞辨析。 ①一群灰鸽在我们面前大摇大摆的散步。 ________ ②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________ 9.用钢笔描红。 额赴裕贡 10.拼一拼,写一写。 qián fù hòu jì jiàng lǐng tiào wàng dàn shēng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1.写出近义词。 丰厚________ 稳健________掩埋________ 渴望________ 特长________ 暴露________ 12.我会填空。 新中国建设史上涌现了许多有突出贡献的人物。 ①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的是________。 ②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我国第一代________,被誉为“东方魔稻”。 ③________兰考治沙,心系人民,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的好干部。 13.按要求写句子。 请写出不同场合中使用的敬词或谦语。(限用二字词) 邀请朋友到家中做客,你可以说:“我在家里________你的到来。” 请人阅读自己的作品,应谦虚地说:“请您多提宝贵意见”或“请您________” 询问长者年龄,应尊敬地问:“您老人家________?” 1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B . 目前,不少群众的法制观念比较薄弱,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C . 通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D . 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旗子和欢呼声。 15.下面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青山不老》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青山不老》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含答案)【知识点】 一多音字 卷:juǎn(卷曲)juàn(试卷) 载:zǎi(记载)zài(载客) 劲:jìng(苍劲) jìn(有劲) 恶:è(凶恶)ě(恶心)wù(厌恶) 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 参:cān(参加)shēn(人参)cēn(参差不齐) 近义词

选择——抉择恭敬——尊敬领悟——领会劲挺——挺拔风雨同舟——同舟共济三番五次——接二连三 反义词 干旱——湿润险恶——和善恭敬——傲慢宏伟——渺小风雨同舟——过河拆桥 勇敢——胆怯不紧不慢——心急如焚 理解词语 丈:原市制单位,一丈约等于3.3333米。

失。 盘踞:非法占据。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淤泥: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文中指树下堆积的泥土。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治理:管理,处理、整修。 领悟:领会的意思。 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山川共存:与山川融为一体。 日月同辉:日月的光芒交相辉映。

三番五次:形容次数很多,次数频繁。 不紧不慢: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句子解析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套练习题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套练习与测试题 1、山中访友 温故知新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唱和(hèhé) 树冠(ɡuānɡuàn) 旋转(zhuàn zhuǎn) 蕴含(yùn wēn)湛蓝(zhàn shèn)栀子(zhīzī)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隐蔽、僻静的小路( ) (2)道德高,名望重。() (3)很感兴趣地谈论。() (4)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 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 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 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 4、读句子,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和感情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这个句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老桥”比作“”,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这个句子用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这两位朋友间 的。 (3)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 到。 含英咀华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

最新六年级上册语文句子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句子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句子练习题及答案篇一 ()找到字典“部首目录”那页。从2画中找到“讠”,看看后面的页码。 ()老师让我们用部首查字法查出“诚”字。 ()再数一数除去部首还有6画。 ()我翻到有“讠”的那一页,从6画中找到“诚”字,根据页码就可以查到“诚”字。 ()我先确定“诚”的部首是“讠”,共2画。 答案:3-1-4-5-2 ()金苹第一个跳。 ()她从踏跳板上跃起,双手一按“山羊”背,两腿一分,便轻快地跳了过去。 ()今天体育课是练习跳“山羊”。 ()然后深吸一口气,快步向前跑去。 ()只见她弯弯腰,压压腿,原地跳了几下。 答案:2-5-1-4-3 ()我问爸爸为什么倒着贴。 ()春节到了,爸爸拿着一张“福”字倒贴在门上。 ()我边看边想,突然,一拍脑门说:“是不是‘福到了’?” ()爸爸说:“你自己想想是什么意思?” ()爸爸听了,竖起大拇指说:“你真聪明!”

六年级上册语文句子练习题及答案篇二 ()我连忙站起来让老爷爷坐。 ()我刚坐下,一位老爷爷提着篮子上了车。 ()星期日,我坐汽车去奶奶家。 ()老爷爷微笑着说:“谢谢,你真是个好孩子。” ()上车后,我找到一个座位。 ()我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答案:4-3-1-5-2-6 ()我说了声:“谢谢奶奶。”就把压岁钱交给爸爸,留着给我交学费。 ()奶奶说:“这孩子到底长了一岁,懂事多了。” ()奶奶乐呵呵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红包,说是给我的压岁钱。 ()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我奔到奶奶身边,祝奶奶健康长寿。 答案:4-5-3-1-2 ()小脸蛋鼓鼓的,像嘴里含着里两个核桃。 ()身上穿着大翻领西装和蓝色直筒裤。 ()我的“小顽童”真逗人喜爱。 ()脚穿一双特大号皮鞋。 ()眉毛下两只眼睛,仿佛在转动。 ()他头上戴着一顶红白相间的西瓜帽。

六年级语文上册 19《钱学森》课课练 苏教版

19 钱学森 1.拼音小关卡。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lùlòu)袒露.心迹( ) 露.马脚( ) 崭露.头角( ) (zǎi zài)运载.火箭( ) 三年五载.( ) 载.歌载舞( ) (xīnɡxìnɡ)兴.致勃勃( ) 兴.旺发达( ) 兴.师动众( ) 2. 词语立交桥。选词填空。 希望愿望凝望渴望 (1)一艘巨轮正驶往香港,钱学森站在甲板上,深情地()着祖国的方向,心潮起伏,埋藏心底多年的()就要实现了,他是多么()能尽快回到祖国的怀抱呀! 优秀优越优裕优厚优异 (2)尽管美国给予钱学森的待遇是()的,生活是()的,工作条件也是()的,但是,这一切都吸引不了中国人民()儿子——钱学森,他要回到祖国,用自己的 学识为祖国建设服务。 3.名人纪念馆。总览全文,回答问题。 本文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________在美国留学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回国后,为我国________和________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 4.词语梦工厂。根据意思写出词语,再选词填空。 (1)形容非常广阔,无边无际。 ( ) (2)形容思念很深的心情、情绪。 ( ) (3)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 ) (4)弯着手指头计算数目。 ( ) A. 骏马在__________的大草原上驰骋。 B. 这位台湾同胞终于回到了__________的故乡。 5.句子阅读吧。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1)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①“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指的是。 ②表达了钱学森的感情。 (2)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①引用诗句的的目的是。 ②他们“格外兴奋”的不仅仅是因为这一天是,更重要的是 。表达了钱学森。 6.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的第1自然段应放在文章的最后。把它放在开头用了一种________的写作 方法,好处是:。 7. 精彩展示厅。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袒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 (3)阅读钱学森说的话,回答问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练习题

11.唯一的听众 1.划去句子中错误的词。 (1)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泪沮)丧,我不(感敢)在家里练琴了。 (2)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象)一曲(幽幽悠悠)的小令。 (3)我总是不(尤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青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4)我羞(惭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愤奋) 2.选词填空。 毕竟竟然 (1)他()迟到了! (2)嘿,()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 抱怨抱歉 (1)我()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2)这一切真的没有什么值得()的。 3.按要求写句子。 (1)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子里很静。(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街上的人真多。(改成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信心。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可怜的聋子。我于是继续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课文中,“唯一的听众”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唯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2)联系上下文填空。 老人总是_________地望着我,这让“我”从中得到了______,“我”还把老人的眼神比作____________,可见,“我”从老人那里得到了取之不竭的力量,老人的________和_________是“我”不断进步的源泉。 (3)文中那句话暴露了老人不是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这句话主要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描写。为什么说“我”觉得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趣味园 时间:90分钟 同学们,请你认真做答下面的题目,来检验自己的学习 与进步吧。答题时要用钢笔,书写要工整,姿势要端正。 一、依次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他魁悟的身躯,敏锐的目光,慈详的笑容,给人流下不可摩灭的印象。 二、给带点的字、词选择恰当的意思。 1. 讲究: A. 讲求、重视; B. 值得注意或推敲的内容; C. 精美祭器很讲究讲究卫生技术是大有讲究的...... 2. 故: A. 意外的事情; B. 缘故,原因; C. 原来的,旧的; D. 朋友,友情; E. 死亡 变故病故沾亲带故故乡.... 3.之: A. 往; B. 的; C.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钟子期必得之赤子之心送孟浩然之广陵...三、用“清”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1. 捧起一朵落花,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 掬起一

捧的山泉喝,浑身爽快。. 刚下过雨,空气。 4. 幽静的山林里传来的鸟语声。. 屏幕上出现一行行的字迹。 6. 这里四面环山,泉水叮咚,环境,真是个避暑的好地方。四、按要求进行句子练习。 1.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 2.通过体育锻炼,使我的体质增强了。. 根据上下文的结构和语意在横线上仿写句子。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欣赏是一缕春风,染绿荒凉的山岗;欣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欣赏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欣赏是一汪甘泉,浇灌枯竭的希望。五、我是小小设计家。 假如你是一位拍广告的导演,准备拍摄以“爱护花草树木”为主题的电视广告,你打算选择哪些画面?配上哪些语句? 解说词是: 画面描述: 六、我读书,我积累。 1. 请用一段话向大家推荐你最近读的一本书。 2.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________________”就是他在《自嘲》中的真实写照;诚信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9课《青山不老》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yín sòng qiào lìqīn wě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qín miǎn jìng mìhōng kǎ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形近字组词 炕________ 稍________ 肆________ 载________ 坑________梢________ 律________ 栽________ 3.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任意的残杀或迫害。________ ②非法占据、霸占。________ ③比喻共同经历患难。________ ④一再,多次。________ ⑤对人谦恭有礼貌。________ ⑥以财物帮助。________ 4.补充词语 波光________ ________ 风雨________ ________ 三________五________ 山川________ ________ 随风________ ________ 日月________ ________ 5.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B.表语意转换C.表声音断续 ①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________ ②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________ ③丁——冬——丁——冬…… ________ 6.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 ________、________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________,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________,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7.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横线上写上序号。________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 ________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正在日益萎缩。 ________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________近200年来,地球上已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森林被采伐和毁掉。 8.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________月________日。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课练1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课练 1、山中访友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唱和.(hah?) 树冠.(ɡuün ɡuàn) 旋转.(zhuàn zhuǎn) 蕴.含(yùn wyn) 湛.蓝(zhàn shan)栀.子(zh?z?)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隐蔽、僻静的小路 ( ) (2)道德高,名望重。() (3)很感兴趣地谈论。() (4)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 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 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 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 4、读句子,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和感情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这个句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老桥”比作“”,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这个句子用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这两位朋友间的。 (3)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按原文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形容词。 2、选文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写了、、 、、、等景物,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3、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句,请将它变为陈述句。 4、文段中的人称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2、山雨 1、照样子写词语 例:水淋淋(ABB) 2、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一阵阵()一缕缕()一首首()一丛丛() 一()歌谣一()岩石一()树叶一()音符 3、读比喻句,找出打比方的部分,体会它们的好处 (1)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作者将比作“无字的歌谣”,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及、由及的动态过程。 (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雨的美。 4、熟读课文后填空 《山雨》这篇散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作者通过合理而新奇的和,并运用、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第19课 夹竹桃 课时练习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习班级:家长签字: 姓名:日期: 19 夹竹桃 【课内训练】 一、我会拼,我会写,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yú ya m?i xūn t?u qī qīng xìng zǎo ya? r?ng qià wēi fēng zhà qǐ ( ) ( ) ( ) ( ) ( ) ( ) ( ) huā tuán jǐn cù mǎn yuàn shēng huī wǔ cǎi bīn fēn měi bù shang shōu ( ) ( ) ( ) ( ) wàn zǐ qiān h?ng yíng fēng tǔ yàn háo bù hán hu n?ng n?ng lia lia ( ) ( ) ( ) ( ) ya yǐng cēn cī huā yǐng mí lí ya yǐng yǒng d?ng ( ) ( ) ( ) 1、用“﹏﹏”画出三拼音节。 2、用“○”圈出整体认读音节。 二、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夹.竹桃(jiājiá) 缤.纷(bīn bīng) 模糊.(hu hú) 融洽.(h?qià) 一幅.(fúfù) 庭.院(tín tíng) 熏.透(xīn xūn) 簪.子(zān zuān) 叶影参.差(cān cēn) 三、形近字组词。 作( ) 澡( ) 荇( ) 妻( ) 熏( ) 墨( ) 诈( ) 躁( ) 衍( ) 凄( ) 薰( ) 默( ) 炸( ) 燥( ) 四、加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夹帛 五、多音字组词。 guān( ) zh?ng( ) jiā( ) cān( ) chā( ) 冠重夹jiá参cēn差chà ( ) guàn( )ch?ng( )gā( )shēn( )chāi ( ) cī( ) 六、同音字填空。 yúqīzǎo zhàyàn ( )树 ( )子 ( )晨一惊一( ) ( )池( )快 ( )凉 ( )树爆( ) 实( ) ( )船油( ) 洗( ) 敲( ) ( )会( )乐 ( )骗海( ) ( )栏大( ) 七、查字典,填空。 1、“乍”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它的第三笔是。 2、胜:①在斗争或竞赛中打败对方或事业达到预定目的; ②超过,占优势: ③优美的景物、境界等; ④能承担,能承受。 美不胜收( ) 战无不胜( ) 引人人胜( ) 事实胜于雄辩( ) 八、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融洽( ) 留恋( ) 衰败( ) 凄清( ) 奇妙( ) 反义:融洽( ) 模糊( ) 衰败( ) 幻想( ) 坚韧(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课时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课时练习题 1 草原 第一课时 1.过分的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2.形容骏马奔腾,草原上的人们热情奔放的样子。() 3.细细地回忆、品味。()

4.十分自在,不受拘束。()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渲染低吟疾驰礼貌摔跤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二、无边的绿毯白色的大花奇丽的小诗迂回的带子 各色的衣裳静寂的草原尖尖的帽子会心的微笑三1.拘束 2.群马疾驰 3.回味 4.大方

1 草原 第二课时 一、辨字组词。 镜()蹄()羞()裳() 境()啼()差()赏()二、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那么…那么…既…又…不管…总… 1.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 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唱的是什么,听者()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那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清鲜,天空是() 明朗。 三、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惊

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这段话作者是按从()到()顺序写的。这段话 写出了草原()的特点,作者用了()、()、() 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一、镜子环境马蹄啼叫羞涩差不多衣裳欣赏 二、 1. 既…又… 2. 不管…总… 3.那么…那么… 三、1.清鲜明朗柔美惊叹 2.天空天底下辽阔碧绿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绿色渲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