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之旅--教案

汉字文化之旅--教案
汉字文化之旅--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之汉字文化之旅

<一> 教学设计

活动背景:

中国汉字文化历经上下几千年,随着不同时期的经历,文字作为传播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承载着不同年代的文化。然而每个年代中自有一些“创新者”变换字体的形状并逐渐被人们认识接受,后又逐渐流通使用。

因为汉字是美的,我们要懂得欣赏,更要珍惜,因为汉字是神圣的,我们要爱护她,更要自觉维护她的纯洁。现实生活里,写错别字、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并不鲜见,为了使学生重视汉字的规范化使用,维护汉字的纯洁,所以很有必要开展这样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并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史,欣赏各大书法名家的作品,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而本次活动设计是让学生对常用的汉字字体进行梳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采访和实地调查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能够更好的认识汉字的演变,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社会用字调查,增强学生规范用字的意识,努力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引导学生互相配合,查资料、上网搜索相关的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通过对汉字文化的探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文化的热情,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中华文明。

教学重点:

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的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文字的认识,养成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习惯。

教学难点:

策划小组计划,资料的收集

活动课时:

5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活动主题确定课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几百名演员扮演的活字印刷字模通过不断变幻用字体展现了同一个汉字“和”。这一幕至今让人津津乐道而这个包含“和谐”“和平”“和睦”等意义的汉字最近再度被评选为“最中国”的汉字。在奥运会上用“和”这一简单的汉字,既是表达了我国对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美好寄托。同时,在用不同书体“和”字,也是在展示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底蕴!(多媒体出示“和”字的图片)

它是用中华民族精神镌刻、古老文明意蕴书写、华夏子孙品格铸就出的一首奥林匹克史诗中的经典华章。这就是汉字的魅力。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在世界文字中它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

胆的联想给人美好的享受。

汉字也是最优美的文字之一。优美到什么程度呢?它已经成为一种艺术——书法艺术。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任何其它艺术所无法比拟的。(出示书法图片)

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那样历尽沧桑青春永驻。汉字不但久盛不衰独矗世界文字之林还不断地得以发展影响

也越来越大。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就让我们来感受汉字的魅力。

二、交流话题、提炼主题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大家能够了解汉字的演变、规范化用字和汉字的艺术鉴赏等。下面我们来思考并讨论:

在研究汉字文化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将发现的问题和与同伴交流、讨论。

( 学生可能感兴趣问题: 1、文字演变的历史 2、文字字体的创新变化 3、特殊汉字的寓意及幽默 4、常见错字的出现 5汉字的艺术鉴赏 6、汉字的简繁乱用等 ) 总结学生表述的问题。学生将发现的问题和与同伴交流、讨论。

三、确定主题

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主题

汉字文化之旅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并确定了我们本次活动的主题“汉字文化之旅”,我想大家都是有收获的,谁愿意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学生自由畅谈)

第二课时:主题分解课

一、选择子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汉字文化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的。经过上一节课大家的积极探讨,我们确定了“汉字文化之旅”这一研究主题。你对这个主题的哪一方面比较感兴趣呢?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吧!

2、学生自由发言,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引导学生将主题转变成子课题

子课题产生

1、汉字的演变。

2、汉字艺术鉴赏。

3、汉字的错字识趣。

4、汉字的规范化运用。

二、自主分组

对于提出的四个子课题,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请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合分组。

三、建设小组

1、推选组长。

2、创设组名、口号、组徽。

3、小组合作:确定组名、口号、组徽,并准备好展示。要求:(1)要注意围绕主题。

(2)要合理分工,注意结合课题,展示出小组的精气神。

(3)活动方法要灵活。

4、展示小组成果

四、总结

经过这一节的主题分解课我们确定了组名、口号、组徽,你有什么要和大家交流的吗?

(学生自由发言)

第三课时:活动方案确定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同学们,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先想想如何才能做好这件事,实际上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准备工作不充分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效果甚微。因此,充分考虑各种情况然后制定有效方案尤为重要,这就要我们计划安排怎样去做这件事。那么在开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之前也要先制定一份计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制定活动方案。

二、分组合作,制定方案

1、教师引路

同学们,上一节课生成了活动的子课题,我们还根据各自的兴趣成立了活动小组,选出了组长,下面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

(1)你们组确定研究的主题是哪一个?(活动主题)

(2)那你们准备干些什么?(活动内容)

(3)你们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活动步骤)

(4)你们准备怎样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活动过程)(5)你们组的具体分工是什么?(活动分工)

2、小组合作,共同策划

同学们,你们已经参与过6次综合实践活动了,对于这类活动我想你们有能力完成的很好,现在你们已经知道如何制订一个具体的活动方案了,下面请发扬你们的聪明才智,把自我才智与小组合作结合起来,根据你们这一组的主题尝

试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吧!10分钟后进行交流。3、交流讨论,完善方案

(1)组长展示活动方案,其他同学们思考:如果组员拿着现在这份活动策划表,能够顺利地开展研究吗?他们哪里做得好?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和完善吗?

(2)设计并完成《活动方案》的制作

4、展示活动方案

四、总结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总结的很到位,建议也非常实用,但是再好的方案,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它的实用性及优缺点。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根据需要随时调整,修改活动方案。让我们根据自己的方案去开展活动吧,相信大家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第四课时:组织实施课

一、动员鼓励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经过热烈的讨论,制定好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每个小组的活动方案都有自己的特点、条理清晰。在制定方案时,各小组都用到了上网查资料、实地调查、采访等活动方式,这些方式都是我们常用的且已经掌握的方法。今天我们就将分小组开展本次活动,每一个小组要积极探究所选的子课题,不怕困难,敢于挑战,要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表达,积极完成本次活动任务。

二、分组开展活动

各小组按照活动方案分配工作,开始整理资料,上网搜集信息,组织调查、访问师生,探讨发现我们身边的汉字文化。

1、师生互动

教师帮助各小组落实活动方案,明确小组内各成员工作,交流本次活动具体内容。

2、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是一圈人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产生新观

点的开放性会议。我们小组成员使用头脑风暴,使学生们就能够更自由的思考,进入思想的新区域,从而产生很多的新观点和问题解决方法。

3、小组内部群策群力,不同小组互相交流

在组织实施活动方案时,每个小组成员不仅要完成自身工作,还要积极帮助本组其他同学。每个小组不仅要完成本组工作,还要积极帮助其他小组。交流使人进步,讨论产生创意。

三、课时总结

同学们,我们在活动之中加入了头脑风暴,看似耽误了时间,其实不然,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多了许多新的观点,也清晰了自己所分配工作的思路,在下一步工作中提高了效率,高效的研究出成果,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第五课时:成果展示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探究了中国汉字文化,开展了“汉字文化之旅”的综合实践活动,又到了成果展示的时候,经过同学们各种调查,激烈的讨论,大家完成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大家都在忙碌并幸福,感慨颇多,收获甚多,下面让我们来展示成果,交流感受吧。

二、各组准备展示

各小组选定好发言人,准备好汇报材料的文稿和展示的作品。

三、展示汇报

要求:交流时应涵盖两方面内容:活动过程和成果。(一)“与时俱进”小组展示:

1、活动过程图片

2、展示子课题探究结果:

汉字的演变

3、展示活动总结

(二)“汉字艺术”小组展示:

1、展示活动过程图片

2、展示子课题探究结果:

艺术字鉴赏

3、展示活动总结

(三)“百变人生”小组展示:

1、展示活动过程图片

2、展示子课题探究结果:

“错字”识趣

3、展示活动总结

(四)“止误前锋”小组展示:

1、展示活动过程图片

2、展示子课题探究结果:

汉字的规范化运用

3、展示活动总结

三、交流体会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跨越了上下几千年来研究我们的文字瑰宝。活动的过程中,大家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与友爱,真是受益匪浅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你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今天我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在快乐中交流。

教后反思:

对于本课在设计前我思考最多的是两点:学生缺少什么?学生需要什么?对于这两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学生普遍缺少对汉字文化的认识,他们中的大多数不知道中国字符号性的优秀,也因此无法意识到古人的智慧!他们需要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文化,需要机会接触,需要经历一次愉悦的文化洗礼。

通过这次的活动学生对汉字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他们自主查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我想: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都将是受益匪浅的。但是在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他们毕竟是学生,查找适当、有用的资料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我们也要适当的给以指导。

汉字文化圈论略

汉字文化圈论略 冯天瑜 〔摘要〕 “汉字文化圈”包括使用汉字或曾经使用汉字,并承袭汉字文化的民族与国家。汉字文化圈的存在,是一个垂之久远的历史事实。本文对文化圈、汉字文化圈进行了界说,对汉字的境内传播与境外传播予以了讨论。 〔关键词〕 文化圈;汉字文化圈;境内传播;境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K20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03)02-0050-05 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唐太宗:《正日临朝》 自史前时代起,亚洲东部便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重要的 摇篮之一。 所谓汉文化圈,实际就是汉字的区域。汉文化圈的同一 即“汉字”(符号signes)的同一。 这个“符号”的亚洲是使其区别于亚洲其他文明区域的 最显著的特点。 ———(法)汪德迈:《新汉文化圈》 一、“文化圈”界说 世界历史由中古到近代,有一个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过程,原先基本孤立运行的各地域、各国度,随着世界统一市场的逐步建立和扩大,愈益增强彼此间的联系性,古来即有的文化传播在广度和深度上均大有拓展。因此,近代兴起的文化学和文化史学的显著特色是,能够站在全球视角,俯瞰世界文化,并作分区考察,于是,“文化圈说”率先由文化传播学派提出。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德国学者格雷布内尔(1877~1934)与奥地利学者施密特(1868~1954)在20世纪初叶提出文化“一次发生论”和“文化圈理论”。文化“一次发生论”认为,重要的文化成就(如文字),总是只发生一次,其他地区所享用的文化成果由发生源地传播而来。此说固然包含部分真理,却又陷入独断性,并隐藏着文化沙文主义倾向,因而遭到批评与抵制。“文化圈理论”认为,世界上存在若干文化圈,每个文化圈包含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共有成分,文化圈由核心(文化源地)和边缘(文化受容区)组成, 〔作者简介〕冯天瑜,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湖北武汉 430072。

汉字文化课

《汉字文化课——“人”字家族》教学设计 作者:陈宁教师频道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36 更新时间:2014-12-5 板块一:导入 复习旧知:出示三组字(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了解造字法。 导入新课:温故而知新,我们不禁发现,咱们中国的汉字文化真是博大精深,难怪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都要来学习有趣的汉字。要想了解汉字背后更多的奥秘,就得有一双会发现的小眼睛和一个聪明的小脑袋,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今天,咱们就来上一堂有趣的汉字文化课,齐读课题(生:“人”字家族)。上课! 板块二:单立人、千、化 (一)单立人 出示“单立人”,讨论:为什么带有“单立人”的字跟“人”有关系? 观察图画和古体字,了解“作揖”这种传统礼节。 说一说“单立人”的字跟“人”的关系。 (二)千 出示“千”,请生组词,读带“千”的成语,说说成语里的“千”是什么意思。 出示带“千”的诗句。 (三)化 师:“千”表示数量多,表示变化多是哪个成语?(生:千变万化)找一找“化”字里面有没有藏着“人”。 板书“化”的古体字,说说你的发现。 板块三:人、从、众 出示:人、从、众),读一读。这三个字有什么联系? 过度:有些“人”很容易找,但有些“人”却因为汉字的不断演变而发生着变化,需要小朋友们去观察、去发现。想看看“人”字变魔术吗? 板块四:大、夭 (一)大 请生模仿演一演。请生练习写一写。 (一)夭 人头一歪是个什么字?能组词吗?说说它的意思。 板块五:天、夫 还想继续变吗?这回变成了“天”和“夫”。说说它们的不同。 比较“天”和“夫”头上一横的不同。 板块六:危 分解“危”字,猜一猜哪一部分表示“人”。 串讲故事,理解“危险”。 板块七:爽、聚 了解“爽”字中间四个叉叉的意思,点明“爽”本意是“亮”。 找一找“聚”中的“人”,三个人让你想到了什么?认识“变众底”。 板块八:小结

汉字与文化

汉字与文化 ----一笔一画下的故事 作为中国人,我们天天都在学汉字,写汉字,但是,你可曾知道,一笔一划都有它的故事和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对于汉字,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那么,什么是汉字?如果将之理解为简单的一笔一画,那就太肤浅了;如果将之复杂化,那就有失偏颇了;如果将汉字神秘化,那就是你根本不知道汉字的产生和演变,甚至我会怀疑,你并非中国人。那么,汉字是什么?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是最古老的表意文字之一。(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体字、玛雅文字)一个词只用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从汉字自身特征看,字形本身确实是“用表意体系的符号来表示汉语的词或词素的”。一个字,我们可能不知道它的读音,但通过分析字形,我们可以知道它所表达的语言中的意义。如:休——休息;采——用手采摘果实。 那么,什么又是文化?“文化”、“文明”都是直接借用的日语外来词。在我国古代,“文”和“化”是两个单音节词。与“武力”相对而言,是“文德教化”的意思。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出自刘向《说苑?指武》。在《现代汉语词典》

中: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是汉字的字义系统记录了文化系统。汉字的字义系统是对客观世界和人文世界的划分和整理,其中有客观成分,也有特定文化的影响因素。二是汉字的字形构造反映了文化现象。汉字与文化的关系主要在第二方面。汉字是依据词义来构造字形、追求形义统一的文字。一个词义,用怎样的字形来表示,从中反映着古人的构想和设计,而古人的构想和设计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就是说,汉字的构形记录了造字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状况、当时人们的思想认识及心理状态等。 中华文化因为有了汉字这一载体而得以源远流长,对于古代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来说,其与汉字的关系则是微妙而复杂的。汉字记录着思想,而汉字本身又带有一种思想。所以说,汉字不仅仅充当着记录思想的角色,汉字本身也反映着某种思想。 从汉字造字法来看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本身并没有表音的标志这说明汉字是纯粹表意的,没有部首语言制约,是记录人们的思维、意识、观念的符号。因此汉字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个汉字都能独立反应生活中的一种现象,都有一个独立的意思。因此汉字能深刻地反映出人的思想。 汉字能反映出一个故事,一种思想。我们学习汉字与文化,也就是学习一个时代的文化,其中,包括了宗法制度、婚姻家庭、文学艺术、服饰、饮食、建筑、交通、起居生活以及自然等等。上面提到的

一个字的总结——汉字文化圈年度汉字盘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一个字的总结——汉字文化圈年度汉字 盘点 篇一:20XX我的年度汉字 我的年度汉字—试 1.Try Itriedtomakeenoughmoneyonmyownfor2-weekjourneywithm yfriendinsummerholiday,ajourneythatwehadplananedfor alongtime,soIgotseveralparttimejobs,Ihadtotutor5tim eseveryweek.Itwasatoughtimeactually,becauseIwasafra idthatImightdobadlyinmystudy.myfearmadesense.Asittu rnedout,Ididachievealittlebitworsethanthefirstterm, butIamnotsurewhetheritwaspartlybecauseofmyparttimej obs.Anyway,Imanagedtomakeenoughmoneyformyjourney,wh ichwasthebesttimeIhadthisyear.Itwasagoodwaytomeetdi fferentpeople,andIhappenedtomakefriendswithsomepeop leandkeepintouchwitheachother,esp.aFrenchgirl.shega

veakisstomewhenIhelpedherboughtatickettochengdu.Thi swasthefirsttimeIhadbeenkissedbyagirl.Ifeltstrangeb utitwasimpressive.AnywayIlikedthekiss. oneofthetutoringjobistoteacha4-gradeprimaryschoolbo y.Itwasatoughtimebutalsoagreattimetoimprovemypatien ce,anabilitythatIneedasapotentialteacherinthefuture .A2hoursteachingnormallylastedfor2.5hoursandonlyeno ughtohelphimfinishallhishomework.mostofthetime,hedr ewpicturesrandomlyandplayedhisballathiswill,whensom etimeshenoticedIwasthere,hewouldhavemercyonmeanddid alittlebithomework.Itriednottolosemytemper,andtried mybesttohelphimimprovehisgrade.henormallyscored40-6 0pointseverytimehetooktheexam.Tomyrelief,hescoredov er80inthefinal.Thiswastrulyacomfortforme.AndwhenIst eppedinthesecondyearofcollege,IswornIwouldnever,eve r,getatutoringjoblikethisandIdid. 2.exam Itseemsthisterm,Ihavetakenmanyexams.Toprepareforthe exams,IhadtofinishsomuchhomeworktomakesurethatIdidn’tmissanydetails.mostofthetime,Iwasdoinglisteningand

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浅谈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2016年6月23日一点,复旦大学彭增安教授为我们带来一场题为《汉语教学的文化因素》的讲座,讲座长达三个小时,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文化因素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给出许多中肯的建议。 讲座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文化教学。彭教授以问句开始,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知华派?亲华派?还是汉学家?这个问题引起同学们的讨论与深思。紧接着老师向我们讲解对待外来文化应有的态度,并提出文化并不是继听说读写之后的第五维度,它更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背景。那么,在来华学习与本土教学中,文化与语言的比重应该是多少?彭教授强调文化教学的目标是强调习俗、强调和文化观念有关的产物。 第二个部分是国际汉语教材中的文化因素。首先,彭教授用数据告诉我们,目前国际汉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因素包括风俗礼仪、教育和当代中国。其中当代中国的比重最少,为14%。而这部分往往是最留学生最关心的,而因为一系列原因这部分仍需要调整。彭教授提到教材中的文化展示方式通常有三种,词语注释、课文注释和文化讲解。其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彭教授以愚公移山与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为例,师生就如何在国际汉语课堂上阐释传统文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第三个部分是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的教学。其中言语教学中的英汉恭维语受作者的局限很大,应该更注重其实用性。 彭教授重点讲了非言语行为的教学,以自己亲身经历讲述了国际汉语教学中不可不知的规则和“潜规则”。比如面子是万事的底线,关系是关键,含蓄是行事方式等。 最后,彭教授针对国际汉语教学的文化因素讲解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创造Culture islands,鼓励学生们分组研究中国文化的不同方面,营造中国氛围。其次,可以举办中国文化周或者中国板报。最后,适当使用Culture capsule,以5—10分钟案例为宜。 彭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经历,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为我们讲解了不同文化碰撞下国际汉语教师应有的立足点和姿态,令同学们受益匪浅。

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资料

汉字与中国文化王蒙 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历史是一个粗线条的大师,它勾勒了全球化的进程,却忽略了人们为这个发展和进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幸好,历史又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大师,当今世界的趋势并不是单向度的。 中国的长项在于文化。中国文化近二百年来遭受了严峻的考验,已经和正在获得新生。近代以降,中华文化不但暴露了它的封闭愚昧落后挨打的一面,更显示了它的坚韧性、包容性、吸纳性,自省能力、应变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 中国的目标应该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建设文化大国。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中国的形象,是解决许多麻烦问题,实现持续发展、和平崛起与国家整合的依托。中华文化是全体华人的骄傲和共同资源。中华文化是当今世界上的强势文化的最重要的比照与补充系统之一,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没有中华文化的人类文化,将是多么残缺的文化! 这里,我着重就一些个人的感受、经验谈一谈汉语汉字(海外习惯通称为华文华语)与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与现状的某些关系。 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她们的独特的语言与文字是她们的文化的基石。尤其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语音语词语法文字最为独特的汉语汉字更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基。 汉语属于词根语,汉藏语系。我的小说《夜的眼》译成了英、德、俄等印欧语系许多文字。所有的译者都向我提出过一个问题:“眼”是单数还是复数,是“eye”还是“eyes”?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汉语是字本位的,“眼”是一个有着自己的独立性的字,它的单数和复数决定于它与其他字的搭配。汉字“眼”给了我以比“eye”或者“eyes”更高的概括性与灵活性:它可以代表主人公的双眼,它可以象征黑夜的或有的某个无法区分单数与复数的神性的形而上的而非此岸的形而下的眼睛,它可以指向文本里写到的孤独的电灯泡。 汉语培养了这样一种追本溯源、层层推演的思想方法。眼是本,第二位的问题才是一只眼或多只眼的考量——那是关于眼的数量认知。眼派生出来眼神、眼球、眼界、眼力、眼光等概念,再转用或发挥作心眼、慧眼、开眼、天眼、钉子眼、打眼(放炮)、眼皮子底下等意思。 动词与系动词也是如此,华文里的“是”字,既是“tobe”也是“am”,又是“was”,还是“were”,包括了“havebeen”、“hasbeen”和“usedtobe”等。 组词造词也是如此,有了牛的概念,再分乳牛母牛公牛,黄牛水牛牦牛野牛,牛奶牛肉牛油牛皮牛角。这与例如英语里的cattle——牛、calf——小牛、beef——牛肉、veal ——小牛肉、cow——母牛、bull或者ox——公牛、buffalo——水牛、milk——牛奶、butter ——牛油……大异其趣。这些与牛有关的词,在华文里,是以牛字为本位,为本质,为纲,其余则是派生出来的“目”。这样的牛字本位,则难以从英语中看出来。 所以中华传统典籍注重最根本的概念,多半也是字本位的:如哲学里的天、地、乾、坤、有、无、阴、阳、道、理、器、一、元、真、否、泰……伦理里的仁、义、德、道、

博大精深的汉字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博大精深的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象征。然而随着电脑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国人离开电脑就不会写字了,一遇到结构稍微复杂点儿的汉字就提笔忘字,甚至写错别字。有人认为这种现象值得忧虑;也有人觉得这种担忧不必要,对技术的发展应顺其自然…… 读了上面的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点拨】 ①呼唤书写文化的回归 在这个电脑、网络一统天下的时代,电脑打字,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书写文字的习惯。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即使像“沆瀣一气”“鳏寡孤独”等难写的成语,也能毫不费劲地打出来,但拿起笔,许多字却写不出来。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在校大学生经常会遇到不会写的字,不得不求助手机或电脑。在某招聘会上,一些应聘者的简历设计精美,而他们的汉字书写简直没法看,甚至有人在填表时连“聘”字都不会写,要抬头看招聘现场的大标语。 电脑时代,就可以随随便便把笔杆子扔在一边吗?技术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对传统文化的挑战。和拼音文字不同,方块汉字有复杂的笔画系统,而且音形分离,发音和字形没有直接联系。文字的书写,是建立我们的书面语言认知系统的重要一环。只会发音不记字形的现象如果一代代传承下去,难免会影响到对汉字的识读与应用。到那时,建立在汉字基础上的文化是不是也将受到影响呢?真要等到那一天,恐怕就悔之晚矣! 很多国外的专家学者认为,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集成电路”,在开发智力上是没有止境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都将书法列入中小学必修课,而我们自己对待书写的轻视态度,实在令人悲哀。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将汉字书写作为一项“国粹”来保护和提倡,让笔尖擦过纸面“沙沙”的声响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笔杆子,不能丢。 ②保护传统不等于因噎废食 虽然我们有时也会为自己写不出一些并不生僻的字而遗憾,但我们似乎从来也没有想过要放弃电脑,回到以前的手写时代。电脑作为一种新兴的工具,替代传统的书写方式,这种趋势谁也无法阻挡。用电脑输入快速、整洁,无纸化办公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有什么理由要求人们在当下还使用传统方式进行书写呢?唯一说得过去的理由无非是对传统文化精粹的保护,可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也不应靠拒绝技术进步来达成。毛笔被钢笔取代之后,人们并没有把毛笔这种书写工具扔到垃圾堆里去,反而把它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承。毛笔的书写,

汉字与文化

汉字与中国文化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语是汉文化信息的载体,因此汉字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信息的载体。对于汉字的研究,离不开文化的阐释,因为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人们一方面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汉字对汉文化的影响,如对汉语发展的促进与限制,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对汉民族思维方法、认识模式的深刻影响等;另一方面可以用文化的眼光来考察汉文化对汉字发展和使用的影响和规约,探讨汉字系统中隐含的汉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特点、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的特殊文化因素,从个体字符的构形上获取其所携带的物质文化信息、精神文化信息和方式文化信息。 1.汉字与古代物质文化 甲骨文中有“力”字,像由原始农业中挖掘植物或下种籽所用的尖头木棒发展而成的一种用来掘土的工具。字形中的短画,像踏脚的横木。甲骨文、金文的“男”字从田从力,像人用“力”这种农具耕田。甲骨文“渔”字异体字很多,或从鱼从水,或像垂钓形,或像以手捕鱼形,或像张网捕鱼之状,或像人叉鱼之形,反映先民已用钩、网、叉等工具捕鱼。 2.汉字与古代制度文化 从汉字的构形系统看,中国社会早期的货币是以贝壳充当的。许慎《说文解字》:“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货贝

而宝龟”意即以贝为货币以龟为宝物。《诗经〃小雅》:“既见君子,锡我百朋。”郑玄笺:“古者货贝,五贝为朋。”“百朋”即五百枚贝。这种古代的货币制度在汉字的形体上还保存着它的蜕形,贝在中国古代的货币身份还清楚地固化在汉字形体之中,以至于汉语中与财物有关的词,其书写符号大多以贝为形符,构成一个以贝为形符的字形系统。拿《说文解字〃贝部》所收的59字来看,完整地体现了汉语中有关财物、货币等概念的各个方面。例如:贿,财也;财,人所宝也;货,财也;资,货也;赈,富也;贺,以礼物相奉庆也;贡,献功也;贷,施也;赂,遗也;赠,玩好相送也;赉,赐也;赏,赐有功也;赐,予也;赢,贾有余利也;贮,积也;贸,易财也;赎,贸也;费,散财用也;败,买贱卖贵也;贵,物不贱也;贱,价少也;贪,欲物也;贫,财分少也;购,以财有所求也。上述字都从贝,都有财富义或与财富义相关。甲骨文从贝之字有贮、宝、买、得等等,可见商代已用贝为货币,作为贮存和交换流通的手段了。 3.汉字与古代精神文化 甲骨文“舞”字,像人手操舞具跳舞形,本义即跳舞。甲骨文“乐”字,从丝从木,以丝附木上来像琴瑟之类弦乐器,表示“五音八声总名”。甲骨文“龠”,像口吹原始的排萧形,排萧为竹制口吹的乐器,古书上说其小者只有三孔,大者有六孔。上述甲骨文表明,商代已有舞蹈,人们是伴着音乐跳舞的,当时音乐很发达,已有了打击乐、弹奏乐和吹奏乐等形式的音乐。 4.汉字与古代民俗文化

汉字文化圈内文化与语言的交并发展

汉字文化圈内文化与语言的交并发展 ——以朝鲜与日本为例 摘要: 汉字文化圈的定义,是汉字系统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汉字文化圈的基础上诞生了儒家文化圈,以日本学者西嶋定生的“东亚世界”的定义为依据,汉字文化圈的形成要素主要有:册封体制、汉字、儒学思想、大乘佛教、律令制。其中汉字作为文化交流的基础其对文化圈形成的作用可以说是根性的。而册封体制及朝贡体制可以说对保证汉文化的传输和地位保证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汉字文化圈的诸民族在社会文化上通常有如下表现:官方推崇儒家思想;律令制度上借鉴中国;正式场合使用正体汉字,而民间多使用本民族文字如假名或与汉字混合使用;生活习惯上相似,如使用筷子、品茶和食用稻米等。 无论是律令制度的借鉴套用、时俗节日的同化还是思想与文学作品的传播,都离不开作为基础的汉字系统。下面将以日本与朝鲜社会文化的发展历史中汉字的表现为例分析汉字文化圈内文化与语言的相互影响关系。 日本古代有语言而无文字,据考察汉字是于公元前后开始经由汉人移民之手伴随着冶金、纺织等技术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而史载汉字正式传入日本约为公元三世纪末叶。当时日本列岛的倭奴国与邪马台国已经与当时的魏国有过官方的外交交流。后来,日本经由百济国传入大量汉字。 汉字传入日本后,被用作公家记录历史和一般学者写作的专用文字。日本最初的诗都是用汉字写成。后来在宫廷的汉字使用中为了能表示日本的本土词语,产生了万叶假名,将部分汉字作为表音文字使用标注日音,《万叶集》即为使用这种文字系统的代表作品。至八世纪中期,留唐的僧人空海采用汉字草体造成“平假名”,吉备真备用汉字楷体偏旁造成“片假名”。脱胎于汉字,日本终于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文字系统。然而平假名在女性中流行,片假名多为僧侣使用,九世纪中旬才出现用平假名书写的文学作品,片假名被见于正式著作则比之又晚二百年。直至近代日本,虽然日本“国风文化”的确立使得绝大多数书籍使用假名,然而直到明治初年,汉字一直作为官方规范的正式文字被公家和官方用来记事和颁布御诏法令等。 公元607年,日本派遣隋使访问中国,自此开始全面学习吸收先进的中华文化。而后随着唐朝与日本的交流愈密切,许多文学作品传入日本,对日本平安时代贵族文学的发展和兴盛产生了重要影响。唐人张鷟所著的传奇《游仙窟》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物语”的发展影响深远,尤以《源氏物语》的创作最可体现。而以白居易的诗为代表的诗歌更为平安时代的贵族们所喜爱,《源氏物语》的首贴“桐壶”文中便引用了《长恨歌》里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逸事。而汉诗与文赋对和歌这种日本源流已久的文学体裁在艺术境界上的拓展提升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如今汉文学在日本文学研究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同时代不同身份阶层的人们使用文字的方式的不同鲜明地反映出了社会文化的差异。在古代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人们使用的语言按阶级区分,因为使用语言特色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社团。在日本平安时代的社交场合,贵族们争相吟咏汉诗以竞风雅,而下层的民众根本无从接触也没有条件学习汉字。后来假名开始广泛应用于平民的生活中,日本文学也产生了反映平民百姓工商业者市井生活的町人文学,其语言具有俚俗、平民化的特点。 ——本居宣长,日本物哀

汉字的构造 教案

教案: 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教师:国际学院张艳梅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课程类型及性质:基础必修课 教授对象:对外汉语专业一年级学生 授课内容:古汉语通论:(五)汉字的构造 所需学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汉字构造的基本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各自的特点。 2、掌握形声字的结构方式,能辨别归类。 3、通过学习汉字的构造,加强对汉字音形义关系的认识,提高认识汉字、运用汉字、教学汉字的能力。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演示(●)练习()讨论(●)其它(演出练习) 是否使用多媒体(是) 教学过程 一、导入(1’)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 悠悠中华五千年,汉民族自古至今一直用汉字记录汉语,表达思想。 它不仅记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而且它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它以独特的构造,独特的字形结构体现了汉民族认识事物的特定思维和审美情趣。 教留学生汉字,传播汉字文化,首先教师自己必须了解汉字。 二、六书说(1’)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方法);转注、假借(用字方法)。 三、造字法(16’) (一)象形 象形字可分两类: 1、独体象形:用整个字去描摹物体的外形,让人一看便知道它代表的物体。如:日、 月、山、水、川、泉、石、木、竹、禾、雨、人、女、子、目、耳、口、刀、舟、门、户、车、牛、羊、虫等。

(女) 2、合体象形:用一个符号去描摹物体的外形,用另一个符号作陪衬,以示它所代表的 物体,把两个符号合成一个字。如眉、胃、页、须、瓜、果、州等。 讨论: (人)(羊) (燕)(目) (二)指事 指事字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抽象符号构成的,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构成的。 1、抽象符号:如上、中、下、纠、缀、一、二、三、四等。 2、象形字变更:在象形字上加抽象符号,或减符号,或把字翻转,用来表示抽象概 念或比较复杂的意思。如亦(腋)、本、末、朱、刃、母、亦、曰、甘、血、乌、片、叵、司等。 (女、母)画一个跪坐交手的妇女,这是“女”(象形);“女”字加两点,表示这是哺乳婴儿的妇女,是一个母亲的形象,“母”(指事)。 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 讨论: 乌、叵、司 (三)会意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含义深刻,具有几千年的历史。 古代传说仓颉造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虽是神话传说,但足可见,汉字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它除了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留存方式外,还蕴含了中国伟大的哲学思想。 下面我就简单的举几个现在常用字的例子... ... 先说说“俗”字,什么是“俗”?就是一个人一个谷,人吃五谷,就是俗。谁能脱俗?除非不食人间烟火。大家其实都是俗人。不要想脱俗。 那么什么是“雅”?就是一个牙一个佳。要想雅,就要先吃饱了。所以雅从俗中来。要想成为一个雅士,就先做好一个俗人。大俗才是雅。 再来说说什么是“仙”?人在山中。为什么人在山中就是仙?因为摆脱了市井尘世的困扰,于是就无忧无虑了。“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如果能够象大隐一样即使身在市朝依然不被所扰,依然淡定,宠辱不惊,保持平常心,即使不去深山,也能够象仙一样,不被各种情绪所困扰,看问题就能看的更透彻,更准确。仙其实也是人,只是一些内心修为高的人。

什么是“混”?大家都在说。打招呼说:“最近混的怎么样”。小弟向大哥说:“以后就跟您混了”。混字一个水,一个日,一个比,日子比着日子过,一天要比一天有油水,一天过的要比一天好,才叫混。想让别人跟你混,就要给别人点油水,让别人过的滋润,否则永远别想当老大。 什么是“资”?上面一个“次”,下面一个“贝”,古代人们用贝壳做钱,以前“次”字那个两点水其实是个“二”字,所以次就是反复借贷。别人欠你的钱,你欠别人的钱,这些钱是资。钱放在口袋里,存在银转载自阅内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315059411.html,/,请保留此标记行里,永远都是那么多,是死钱。只有拿出来投资,才能升值。另外,自己想做事业,搞始源积累,光靠自己的那点,难!要学会用别人的钱为自己升值。当然,我们还要从中认识到,钱的职能是流通,存在那里,过几年通货膨胀,就什么都没有了。 什么是“利”?左边是“禾”,右边是“刀”,用刀割禾稻,所以要想有利必须去工作,去付出。不要想不劳而获,那是不能长久的,就像守株待兔一样。另外刀是工具,除了能够创造利润,还能伤人。所以人不能唯利是图。 什么是“看”?上面其实是个“手”字,下面是个“目”,手放在

汉字与文化论文

汉字与文化论文 理学院 工程力学0901 刘英芝 2011年5月14日 汉字与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它记载着我国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有上古原始社会的象形文字-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印证了中国的全部发展过程。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关于文化的定义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但是我们从其实质来看,基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现代汉语词典》“文化”义项第三:“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这个意义上的“文化”就是文字问题,从有文字开始,不会“运用文字”就是“文盲”,就是没有文化。罗常培先生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 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①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的各项活动和一切社会交流,都是依靠语言传授,有了文字以后,人类的观念活动、言语活动可以借助文字这样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成为肉眼看得见的生动形象,巩固了人类一代又一代创造出来的思维成果。可以说各种民族文字都是该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也不例外,它是汉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古老的汉字之所以能够沿用至今,就是因为它与汉语、汉文化紧密联系,建立了一套系统科学的文字体系。在古人心目中文字的创造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关于汉字创造流传着很多种说法,其中仓颉造字的传说流传最广,在古代的着述中有多处记载。如《荀子·解蔽》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领独传者,一也。”《淮南子·本经训》说:“昔者仓颇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说:“黄帝之史仓颇,

论述汉字在汉字文化圈的使用

论述汉字在汉字文化圈的使用 摘要:以汉字为传意媒介,以儒家为思想伦理基础,以律令制为法政体制,以大乘佛教为宗教信仰等等作为共同的价值标准——这是日本学者西嶋定生(1919-1988)给出的“汉字文化圈”的构成要素。这一看法大体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关键字:汉字、汉字文化圈。 汉字与汉字文化圈 “汉字文化圈”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汉字的使用。历史上,日本、朝鲜(韩国)、越南都使用汉字,阅读汉籍经典(文言文),并以此作为通往上层社会的通行证。而且,这几个国家许多保存至今的历史典籍都是用汉字和文言文书写的。普通民众使用的语言文字,则是借用汉字元素与本国语言相结合而创制的各种文字。 日本学者川本皓嗣(1939―)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曾提到:“东亚的所谓汉字文化圈或者说儒教文化圈有时会与西方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拉丁语文化圈相提并论。但二者之间有三大不同。第一,把拉丁语作为公用语的罗马帝国早在公元4世纪前后就已经开始衰落,不再是欧洲的中心势力了。与此相反,在东亚一直到19世纪中叶中国一直占统治地位。第二,与欧洲会拉丁语的知识分子的数量相比,东亚会汉文的文化人要多得多。第三,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其结果在欧洲不仅仅使用书面语言(或者神圣语言)的拉丁语,而且同时使用‘本国语言’(vernacular),如意大利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德语等,依靠这些语言进行的各国间的交流也相当活跃。可是在东亚,作为文言文的汉文尽管各地的发音和读法有异,但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以它为通用的公用语。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交流来看,基本上是从中国这个中心向周边国家进行单向辐射的。而且各国语言之间极端缺乏交流的状态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这在世界上也是史无前例的。”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有趣现象。那么,为什么拉丁语“死去”而汉字却“活”了下来?其原因固然复杂,这里仅从汉字本身推究,是汉字的特点和优势所造成的。 第一,方块字在人类文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案例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案例 发表时间:2017-06-02T10:36:42.16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2月作者:马海霞 [导读]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更多的学者关注教学方法,教材编写,习得偏误,对比分析。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中,与跨文化交际障碍相对应的各种跨文化交际案例不断涌现,与之相关的研究越来越丰富,研究方法和理论也日益多样化和深化,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者去克服,我们期待进一步拓宽研究面以提升汉语教学的研究水平和层次。 关键词:案例;对外汉语;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更多的学者关注教学方法,教材编写,习得偏误,对比分析。然而,对外汉语教学还有一个“跨文化”的特点,在交际,教学和来华留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跨文化交际障碍。我们也应更多地关注文化冲突,而冲突则通过跨文化交际案例得以体现,所以笔者认为最终应该着眼于跨文化交际案例的研究。 二、跨文化交际案例 “案例”一词是医学界对医案及个别病例的统称。杨惠英的《基于跨文化交际案例语境教学法的教学改革研究》(2015)谈到:案例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景或事件,通过参与、思考、分析和讨论的培训方式,培养和发展管理人员的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蔡绿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定势及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应对策略》(2013)从宏观的角度论述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障碍,分别是:文化冰山,文化优越感,文化定型论和文化偏见。笔者还论述了亲身遇到的一些跨文化交际案例,如:文章谈到日本学生无法理解中国老师上课为什么总是素面朝天,还穿得那么随便,因为日本老师都会穿得比较正式,并配上精致的妆容。 以上这些文章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些跨文化交际中生动的案例,我们通过这些案例能进一步探究案例发生的原因并寻找解决案例中冲突的办法。 三、跨文化交际案例存在的条件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存在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然,结合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可知,对外汉语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过程。蔡绿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定势及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应对策略》(2013)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定势即一种文化背景的人共享一套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而这种定势很有肯能上升为对本族文化的优越感和对它族文化的偏见,在此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冲突孕育而生。在具体教学方面,张全生,刘欢的《歧义容忍度对中亚留学生汉字学习效果的影响》(2013)调查了中亚留学生歧义容忍度与汉字学习效果的关系,发现高歧义容忍度的学生汉字识别能力强,但对待汉字笔画的细微差别教随意,易写错字和不规范字;低歧义容忍度的学生汉字识别能力弱,但较为注意汉字间细微差别,易写别字,或者不写。 通过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总结得出,跨文化交际案例的存在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素造成的。案例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深层次的文化背景问题,而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可见,在跨文化交际中把握交际对象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四、跨文化交际案例的解决策略 蔡绿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定势及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应对策略》(2013)提出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三种应对策,分别是:丰富本国与外国文化知识,增加了解;师生之间建立信任包容机制,互相尊重;重视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求同存异。王悦欣的《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管理的问题与策略》(2014)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垮文化交际应对策略,应该研究异国文化,识别文化差异;重视跨文化交际,改善跨文化沟通技巧;利用文化差异,丰富校园文化。 综上可以得出,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首先要扩充自己的知识量,包括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也包含对交际对象文化背景的认识,其次就是要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只有具备这种意识才能理解并包容对方,同时积极应对各种交际问题,最后,还要投身于交际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逐渐习得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培养自己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五、跨文化交际案例存在的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客观性,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跨文化交际案例也不例外,更何况很多学者都意识到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分析案例来寻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张春燕在《关于“跨文化交际学”课程设计的探讨》中指出跨文化交际学应该单独设课,并且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应该分开上课,而对于该课的教学方式,笔者建议采用案例分析,但要注意教学案例的典型性、综合性和实用性。教师鼓励学生寻找解决案例冲突的不同途径和策略。有志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的我们也要学习更多关于案例描写,分析方面的相关内容,以期充分将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案例记录下来,并能对一些真实案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六、结论 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外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关键是帮助学生增强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应该以中国的主流文化为主,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背景文化,分析学生的认知,具体可以多收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案例,通过案例总结经验,发现案例背后所隐含的真实文化,价值观念,认知规律以帮助自己的教学。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案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无论是在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上都有所拓展和创新,但是也存在很多空白之处,学者们已经意识到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但怎样将案例教学法很好地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蔡绿.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定势及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应对策略[J].黑河学院学报,2013,(3). [2]张全生,刘欢.歧义容忍度对中亚留学生汉字学习效果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3,(1). [3]王悦欣.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管理的问题与策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2). [4]杨惠英.基于跨文化交际案例语境教学法的教学改革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5]张春燕.关于“跨文化交际学”课程设计的探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4).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作文700字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作文700字 9月1日,我坐在电脑桌前观看《开学第一课》。 汉字是中国的文化之一,它促进了古人的沟通,它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子在文学当中,是极其重要的。 古时候有四种艺术:琴、棋、书、画。首先上台的是柯洁,他是世界围棋冠军,但是与“阿尔法围棋”(围棋机器人)比拼时,不幸失败。虽然他没能比过“阿尔法围棋”,但是他很乐观:“机器人没有情感,他赢了也不会笑。”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爷爷将中国诗词翻译成英文法文,据说他一辈子的梦想就是弘扬中国文化,还鼓励我们长大后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还有“钢琴少年”和机器人“特奥”的钢琴对决…… 最令人难忘的是巴西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米斯巴的传播中文的故事。在她年轻时,中国的常敬宇夫妇来巴西专门教授中文。由于杨老师与学生相处融洽,所以学生们觉得杨老师就像他们的母亲。那时,会说中文的巴西人都是常敬宇夫妇教出来的学生。有时,杨老师会带学生们到她在巴西的房子。在那里,她会教学生们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如剪纸,包饺子。杨老师对学生说,凡在一起吃饺子的人,都是一家人,因为饺子把幸福包在了里面。突然有一天,杨老师病倒了,原来是患了疟疾。学生们都去看望她。大夫开了药方,但摇摇头说:“我的小诊所里没有这种药,只有距这儿几十里的另一家医院里才有。”常教授和米斯巴立刻开车出发去买药。不料汽车输油管堵塞,米斯巴费了好大劲儿才把堵住管子的异物吸出来,保证了及时买回药品。可杨老师还是去世了。为了表示对杨老师的尊敬,学生们每年在中国的清明节时到她坟上献花。米斯巴说,自己虽然已临近退休,但是自己还会坚持传播中国文化。不知不觉,《开学第一课》已近尾声。通过观看,我惊叹:中国传统文化真是无奇不有、博大精深。中国,我为你感到骄傲。

汉字与文化的传承

坚守汉字文化血脉任重而道远 大河岸小学胡丽红 “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刻不容缓”、“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不容迟疑”、“中小学校开设书法课程迫在眉睫”……从2009年至今,书法家出身的苏士澍,在全国两会上的呼吁几乎都围绕“汉字”、“书法”、“文化”等关键词展开。欣慰的是,在苏士澍及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多次呼吁下,全国中小学书法进课堂在2012年9月1日变成现实。今年年初,教育部又发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 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汉字可谓居功至伟。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古代中国文明得以不间断延续至今,作为文明承载主体的汉字无疑发挥了主要作用。一直以来,汉字手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崛起之后,汉字书写的方式逐渐多元化,键盘打字某种程度上逐渐代替了手写,因而“提笔忘字”正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尴尬。不知不觉中,对汉字的忽视已开始损及其文化命脉。 忽视汉字文化而导致“伤及文化命脉”的说法看似危言耸听,但却真切反映当前漠视汉字及汉字文化艺术而导致的不利局面。汉字不仅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其本身就体现为一种文明。“六书”从不同侧面昭显古人对天地万物从认识到摹写的文化心迹,汉字形态变迁过程则蕴涵了华夏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等嬗变的历程。基于汉字的书法创作,则是对文明底蕴的艺术激扬。或飘逸俊朗,或厚重古拙,或端庄大方,或跳脱活泼,书法艺术已超越了汉字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基本特质,进而升华成为一种人文之美。 平心而论,当前对汉字的读、写、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就拿央视“汉字听写大赛”来讲,一些本来熟悉的汉字,却突然笔下卡壳,单单“癞蛤蟆”三个字就难倒不少“英雄好汉”,更遑论“沆瀣”“龃龉”“逶迤”等较为繁复的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人将“掣肘”读作“制肘”,将“拾级而上”和“拾金不昧”中的“拾”读成同一个音。经常阅读港澳台地区媒体文章的人可能有印象,其文中经常出现诸如“在在”、“播迁”、“挽毂”等古意盎然的词汇,我们理解尚有障碍。更别说应用裕如了。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对于汉字文化的认知、理解和运用,尚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论汉字文化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2001年第2期(总第111期) 论汉字文化圈Ξ 史继忠 (贵州省文史馆研究员,贵州贵阳 550001) 摘 要:“汉字文化圈”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局限于汉族,而且影响国内许多民族,并辐射到东亚及东南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汉字;文化圈;民族 中图分类号:H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3X(2001)02-0045-04 On the Cultural Circle of Chinese Characters SHI Ji2zhong (Guizhou History Culture Institute,Research Fellow,Guiyang,Guizhou,550001,China) Abstract:“The cultural circle of chinese characters”makes an impontant part of world culture l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Han nationality but has influenc upon many minorities at home,In addition,it has exerted a great impact upon East Asia and S outh2 east Asia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 ey w ords:chinese characters i cultural circle;Nationality “文化圈”的理论,是德国的格雷布内尔和奥地利的施密特创立的,核心是文化传播论。文化的多元性是无可否认的事实,然而,在历史长河中,有的淘汰,有的衰落,有的崛起,于是,获得优先发展并处于强势的文化,便向四周辐射,影响其他文化,形成一个具有某些共同因素的文化圈。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文化圈,说法不一。即令把它减少到最低限度,“汉字文化圈”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不仅存在,而且范围极广,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汉字是它的重要标帜,用汉字来表现各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制度文化乃至风俗习惯等等。在这里,汉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正如法国学者汪德迈在《新汉字文化圈》中所说:“这一文化区域所表现的内聚力一直十分强大,并有鲜明的特点。它既不同于印度教、伊斯兰各国,内聚力来自宗教的力量;又不同于拉丁语系或盎格鲁—撒克逊语系各国,由共同的母语派生出各国的民族语言。这一区域的共同文化根基,源自萌生于中国而通行于四邻的汉字。” 站在世界文化的高度看,“汉字文化圈”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它是对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圈之一,是东方文化的代表。本文分三个层次叙述:汉族、汉字和汉文化的形成为“本圈”;由于它的主导作用 而影响国内其他民族形成“内圈”;而它在国外的扩散则构成“外圈”。 一 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人口超过10亿。汉族的形成,与别的民族显然不同。如果说世界上许多民族走的是“同源异流”逐步分化形成道路的话,那么,汉族则走的是“异源同流”的路,融合了许多民族成份,吸收了多种民族文化,逐渐成长壮大。对此,毛泽东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汉族人口多,也是长时期内许多民族混血形成的。” 汉族的形成,无论如何也不能脱离“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背景。汉族渊源于“华夏”,而“华夏”则是夏、商、周不同部族的结合体,谓之“诸夏”或“诸华”。秦汉是“华夏”演变为汉族的重要时期,前提是中原经济发达、文化高涨、政治空前统一,因而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共同的文化特征,于是周边民族便把汉朝版图内具有这种文化特征的人统称为“汉人”。魏晋南北朝,匈奴、鲜卑、羯、氐、羌纷纷内迁,中原汉人大量南移、文化交融,血缘混杂,促进了汉族的发展。唐代呈开放势态,许多“胡人”留居中原,一部分汉人又移往边疆、吸收的民族成份更加广泛。宋辽金元时期,西夏、契丹、女真、蒙古相继而起,北方民族南下,有相当一部分融入汉族。明 Ξ收稿日期:2000-12-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