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种群及其动态测试题

高中生物:种群及其动态测试题
高中生物:种群及其动态测试题

高中生物:种群及其动态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1~20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1~25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对而不全得1分,共55分)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

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

C.年龄结构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

;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死亡率有关;年龄结构是种群的特征之一,根据各年龄段个体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2.下列关于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

t =N

λt表示

B.K值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C.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

D.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

3.下列对种群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湖泊中所有鱼类的总和

B.生活在同一区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C.一个草原上相互之间有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D.一个生态环境中具有相互关系的动植物的总和

4.近年来,美国人谈“鱼”色变,因为“亚洲鲤鱼”在美国境内泛滥成灾,在某些河流中已占鱼类总数的90%。生物学家为了解美国境内某种“亚洲鲤鱼”的数量特征而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活动,其调查指标不包括( )

A.该种“亚洲鲤鱼”的种群密度

B.该种“亚洲鲤鱼”的年龄结构

C.该种“亚洲鲤鱼”的产卵量

D.该种“亚洲鲤鱼”的性别

5.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可使用样方法

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要保证标记物不能影响标记动物的正常生活

C.用样方法统计种群密度时,应注意压在边上的生物要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D.与双子叶草本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单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

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双子叶草本植物容易辨别数目,所以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D项错误。

6.(2020山东日照五莲一中期末)黄鼠是我国北方农田和草原的主要害鼠,对农作物危害严重。某研究机构对某草地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设置100个鼠笼,放置一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事实上黄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根据调查数据,可得该草地黄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288只/hm2

B.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黄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1∶1

D.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 m2有3.6个洞口,且不考虑重捕更难的因素,则洞口数与黄鼠数的比例关系为2.5∶1

解析设种群中的总个体数为N,初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为32只,第二次捕获36只,其中标记的个体数为4只,则32/N=4/36,得N为288只,但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故平均种群密度约为288÷2=144(只/hm2),A项错误;黄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高,B项错误;在两次捕获中,雌性个体数量是30,雄性个体数量是38,即雌性∶雄性的比例为15∶19,C项错误;由于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则1hm2有360个洞口,故洞口数∶黄鼠数=360∶144=2.5∶1,D项正确。答案D

7.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记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菌体

解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导致计算的数值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结果会偏大;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数值会偏小;D项为正常计数。

答案C

8.某同学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进行了相关的操作,得到了下图所示的结果。在该实验中下列操作或结果分析科学的是( )

A.培养酵母菌前,加热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B.用吸管从静置的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的中央进行计数

C.图中C点和D点相比,D点的生存环境更恶劣

D.E点和F点种群数量相同,两点对应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相同

解析培养酵母菌时,不能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繁殖速度快,A项错误;吸取培养液前应先振荡,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B项错误;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酵母菌产生的代谢废物增多,酵母菌的生存环境恶化,不利于酵母菌的生长,C项正确;F点与E点时对应的种群数量相同,但前者种群数量处于增长时期,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而后者则处于种群衰退时期,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项错误。

答案C

9.科研人员对某岛屿连续两年中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可以用标记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数据

C.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

D.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别比例(♀∶♂)利于种群密度恢复

解析岛屿环境相对封闭,排除了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数量波动的影响,因此决定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项正确;调查该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宜采用标记重捕法,B项正确;秋冬季社鼠种群中雌性明显多于雄性,C项错误;由图可知,性别比例维持较低水平时种群数量相对较高,可见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别比例(♀∶♂)利于种群密度恢复,D项正确。

答案C

10.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解析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应选用样方法,不需要对个体进行标记,A项错误;采用样方法调查

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常采用等距取样法或五点取样法,个体数量较少时,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增加样方数量,B项正确,C、D两项错误。

答案B

11.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种间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种群的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解析从图中看出,a种群的数量增长符合“S”形曲线,其增长到一定阶段,受空间、资源及种群本身密度制约,其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b种群和a种群的关系为种间竞争关系,竞争程度应为从弱到强再到弱的动态变化。

答案C

12.(2020山东潍坊高二期末)某地通过施用性引诱剂,干扰蝗虫的正常交尾,导致其种群密度下降,原因是( )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上升

C.迁入率下降

D.迁出率上升

答案A

13.右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点为衰退型

B.a点和c点种群增长速率相同,所以种内竞争程度相同

C.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值为2b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则估计值偏小

解析c点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点比a点种群数量多,所以种内竞争较a点激烈;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所以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值为2b;如果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根据公式:初次捕获标记个体数/种群数量=重捕标记个体数/重捕数量,由于重捕的标记个体数目偏小,则种群数量的估计值会偏大。

答案C

14.蚜虫常聚集于叶片、嫩茎、花蕾、顶芽等部位,是地球上最具有破坏性的害虫之一。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蚜虫的天敌。对于蚜虫的防治,重在预防,避免虫害的发生。关于蚜虫的调查与防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B.取样时应选择蚜虫较为集中的地块

C.样方法可以准确计算出蚜虫的种群密度

D.引入七星瓢虫,可以彻底消灭蚜虫

解析蚜虫属于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正确;取样时应随机取样,B项错误;样方法只能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C项错误;七星瓢虫以蚜虫为食,七星瓢虫与蚜虫之间为捕食关系,不会彻底消灭蚜虫,D项错误。

答案A

1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形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解析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得最快,

故捕获家畜应在种群数量略大于K/2时进行,并使剩余量保持在K/2左右,这样既可较多地获得家畜,又能使家畜数量恢复得最快。由题图可知,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略大于K/2,此时适合捕获。

答案D

16.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间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①②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

C.④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D.a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项正确;①②分别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B项错误;

④为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项错误;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密度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故a的含义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D项错误。

答案A

17.一年生苔草的分枝可根据月龄画成锥体,如图是施肥对某种苔草的月龄结构的影响。苔草的幼枝具有更大的营养价值,它将吸引更多的植食性动物,如五趾跳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各月龄枝的百分比

A.与对照组相比,施肥使苔草月龄较大的分枝成为优势

B.若在理想状态下,对苔草施肥后,短时间内五趾跳鼠种群数量的增长将呈“S”形

C.养殖或释放五趾跳鼠的天敌或减少它们食物的来源等措施都可控制五趾跳鼠的数量

D.施肥有利于苔草幼枝的发生,且对苔草施肥后,一段时间内五趾跳鼠的年龄结构类型最接近于稳定型

解析图中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施肥可使苔草月龄较小的分枝成为优势;在理想状态下给苔草施肥后,五趾跳鼠可因食物丰盛而呈近“J”形增长,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减少食物和释放天敌均可控制五趾跳鼠的数量。

答案C

18.某种群的年龄结构如图甲所示,增长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

2

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B.图甲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

2

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C.图甲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

1

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D.图甲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在t

1

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解析图甲中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因此该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图乙是种群数量的

“S”形增长曲线,在t

0~t

1

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增大,此阶段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在t

1~t

2

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减小,但种群数量仍在增大,此阶段种群的年龄结构仍为

增长型;在t

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此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因此,

图甲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在t

1

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结构。

答案C

19.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二者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

B.拟谷盗种群以“S”形增长,其增长受种内竞争因素制约

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种间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

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

解析由图示可知,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的关系为种间竞争关系,竞争强度为由弱到强再到弱;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在第50天前达到最大值,第50天时为0;拟谷盗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其增长受种内竞争、种间竞争等因素制约。

答案B

20.下列哪些情况不会导致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 )

A.种群处于衰退期

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

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种群处于老年、成年、幼年个体比例适中

解析处于老年、成年、幼年个体比例适中,为年龄结构中的稳定型,种群密度基本稳定,D项错误。

答案D

21.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围绕K值上下波动

B.“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不利于长远的发展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的鼠,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D.C处种群数量不再上升与环境无关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种群数量在达到K值后,围绕K值上下波动,A项正确;“涸泽而渔”会使鱼的种群数量远远低于B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不利于鱼种群数量的恢复,B项正确;如果鼠的数量接近K值,杀死一半的鼠时,生存个体可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而且种群增长速率较快,效果可能适得其反,C项正确;C处种群数量不再上升主要是受食物、空间、天敌等因素的影响,D项错误。

答案ABC

22.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

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

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 驱走大蚂蚁增加70

不灌溉

不驱走大蚂蚁减少10

驱走大蚂蚁减少2

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

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解析由题意可知,本实验采集数据的方法为样方法,B项正确;通过观察图表可知,本实验研究的是两个自变量(灌溉和大蚂蚁)对因变量(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的影响;只考虑有无大蚂蚁存在,可知定时灌溉和不灌溉两种情况下,不驱走大蚂蚁与驱走大蚂蚁相比较,驱走大蚂蚁后小蚂蚁数量多,故认为大蚂蚁的存在会使小蚂蚁离开而导致其数量减少,A项错误,C项正确;只考虑灌溉与否,可以看出定时灌溉会使小蚂蚁数量增多,不灌溉会使小蚂蚁数量减少,说明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项正确。

答案BCD

23.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不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解析从题中直方图的分析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至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表明在7月到12月内可能没有新的个体出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A项正确;天敌的迁入,主要捕食到该种群中“老、弱、病”的个体,会影响种群的年龄结构,B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月份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会有变化,表明种群的年龄结构会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项正确;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失调,出生率明显降低,种群密度减小,D项错误。

答案BD

24.(2020山东潍坊高二期末)右图中A、B为某群落中的两个动物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不考虑迁入、迁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

3

时刻A、B种群增长率可能不同

B.t

3

时刻A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t

2与t

5

时刻B种群密度相同

D.在t

2→t

3

时间段内A、B种群密度均上升

解析t

3

时A、B两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数值相等,但A、B两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不一

定相同,种群增长率不一定相同,A项正确;t

3

时刻A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持续

上升,应属于增长型,B项错误;t

2和t

5

时刻,B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在t

2

到t

5

之间种

群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故t

5时种群密度大于t

2

时,C项错误;t

2

→t

3

时刻,A、B两种群出生率/死亡率之比均大于1,出生率-死亡率>0,两种群密度均上升,D项正确。

答案AD

25.下图反映了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

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因竞争而被排除现象

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

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解析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是因为这些水体中无机营养元素较多。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5分)

26.(15分)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为调查获得的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是。图1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2)调查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如图2),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多样性,主要是由和引起的。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多样性。

(3)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植物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A 10.0 9.2 8 6.8 5.5

B 3.0 2.1 1.1 0.3 0.1

C 0.3 0.6 1.1 1.5 2.3

D 3.0 2.0 0.4 0 0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4)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解析(1)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小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2)树木A和树木B是同一物种的两棵植物,两者的区别在于遗传物质不同,属于基因多样性,同一物种基因型的多种多样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的;树木A与树木D、E、G是不同物种的几种植物,属于物种的多样性。(3)表格中四个物种,只有C物种的数量逐渐上升,因此C最有可能是外来物种。

(4)在第10年开始λ<1,可知从第10年开始该种群是负增长(种群数量减少),第15年之后增长率虽然开始上升,但λ还是小于1,种群数量依然在减少;直到第20年λ=1时,种群数量停止减少,故第2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20~30年间λ=1,所以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答案(1)样方法S

(2)基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物种

(3)C 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入侵物种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

(4)20 0

27.(6分)请根据下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趋势。

(2)自然界中种群增长曲线表现为图中的曲线。

(3)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值)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若出现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4)太湖“蓝藻(蓝细菌,旧称蓝藻)事件”使太湖的美丽形象大打折扣,若此图表示太湖蓝细菌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点后,增长速率为0。

解析过度繁殖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外来物种由于条件适宜往往呈“J”形曲线疯狂增长。自然情况下,种群数量呈“S”形曲线增长,人口增长也不例外,其主要原因是生存条件有限。在K/2时,种群保持最大的增长速率,所以如果全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为110亿,则最适人口数量为55亿。

答案(1)Ⅰ(2)Ⅱ(3)Ⅱ55亿cd (4)f

28.(8分)在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征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到下图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作出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的柱状图。

(2)当播种比例甲∶乙=8∶2时,甲的产量较甲∶乙=6∶4(填“多”或“少”),原因是。

(3)如果在该条件下农作物甲单独自然生长,则其种群将出现“”形增长,其环境容纳量K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析(1)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的柱状图高度应介于4∶6和6∶4两柱状图的高度之间。

(2)由图可知当播种比例甲∶乙=8∶2时,甲的产量较甲∶乙=6∶4时减少,此时除了甲、乙两种群之间的竞争之外,因甲种群密度过大,种内竞争加剧导致甲产量减少。(3)在甲单独自然生长的情况下,其仍然要受到光照、矿质元素、水等因素的影响,故种群应呈“S”形增长。答案(1)

(2)少超过了密植限度,种内竞争加剧

(3)S 阳光、矿质元素、水分等

29.(16分)下图表示不同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1)图中曲线表示种内竞争最激烈的是段,t

3

是,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

请判断并说

明:。

(2)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

鱼的数量需保持在点左右,原因

是。

(3)若此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

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据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

案:。

(4)现将酵母菌菌种培养在盛有无菌马铃薯培养液的固定容器中,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

数量的变化,利用血球计数板(2 mm×2 mm)、滴管、显微镜等器具,测定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

方案是。

解析(1)在CD段,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个体间争夺食物、空间等生存条件,种内竞争最激烈。在此段(从t

开始)由于食物、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故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由于受环境3

条件的影响,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2)若题图表示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每次捕捞后鱼的数量

应保持在K/2(即B点),此时种群的增长最快,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3)灭鼠时若只是杀

死一部分老鼠,鼠种群数量下降到C点以下,但很快又恢复到C点。若降低环境容纳量(即K

值),如清除垃圾、储藏好食物,可有效地控制鼠害。(4)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的关

键是准确计数小方格内的数量,求出平均值,再结合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体积,求出一定体积的酵母菌数量。

受到食物、空间、天敌等因素的限制不是,受到环境(食物、天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2)B 既能捕获较多数量的个体,又能使鱼类种群数量尽快地增长和恢复(3)增加老鼠的生存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使其环境的容纳量降低(4)用滴管吸取培养液,滴在盖有盖玻片的血球计数板上盖玻片的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放在显微镜下分别计数几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的数量并计算出一个方格内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以此估算容器中的酵母菌总数

群落的动态

第七章群落的动态 生物群落的动态(dynamics)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群落的内部动态(包括季节变化与年际间变化)、群落的演替和地球上生物群落的进化。 7.1 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 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主要包括季节变化与年际间变化。由于群落的季节变化在在上一章群落的时间结构一节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里就不再讲了。 生物群落的年变化是指在不同年度之间,生物群落常有的明显变动。但是这种变动只限于群落内部的变化,不产生群落的更替现象,通常将这种变动称为波动(fluctuation)。群落的波动多数是由群落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引起的,其特点是群落区系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及变化的可逆性。在波动中,群落的生产量、各成分的数量比例、优势种的重要值以及物质和能量的平衡方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根据群落变化形式,可将波动分为3种类型: 1、不明显波动其特点是群落各成员的数量关系变化很小,群落外貌和结构基本保持不变。这种波动可能出现在不同年份的气象、水文状况差不多一致的情况下。 2、摆动性波动其特点是群落成分在个体数量和生产量方面的短期波动(1-5年),它与群落优势种的逐年交替有关。例如在乌克兰草原上,遇干旱年份,旱生植物(针茅等)占优势,草原旅鼠(Lagurus lagurus)和社田鼠(Microtus socialis)也繁盛起来;而在气温较高且降水比较丰富的年份,群落以中生植物占优势,同时喜湿性动物和普通田鼠增多。 3、偏途性波动这是气候和水分条件的长期偏离而引起一个或几个优势种明显变更的结果。通过群落的自我调节作用,群落还可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这种波动的时期可能较长(5-10年)。例如草原看麦娘占优势的群落可能在缺水时转变为匍枝毛莨占优势的群落,以后又会恢复到草原看麦娘占优势的状态。 不同的生物群落具有不同的波动性特点。一般说来,木本植物占优势的群落

动物地主要类群测精彩试题

《动物的主要类群》测试题 一、选择题(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 1、海蜇是常见的海洋动物,它属于() A.原生动物B.腔肠动物C.软体动物D.节肢动物 2、某类动物,身体由两层细胞构成,消化腔只有一个开口.这类动物是() A.腔肠动物B.扁形动物C.环节动物D.节肢动物 3、我们经常食用的鱿鱼、章鱼及田螺属哪一类生物类群() A腔肠动物B软体动物C节肢动物D扁形动物 4、蜘蛛结网的主要作用是()A.栖身休息B.防御敌害C.捕捉昆虫D.繁殖后代 5、消灭蝗虫时,把它的头部置于水中不能使它窒息而死,原因是() A蝗虫可以吸收水中的空气B蝗虫可以通过体表进行呼吸 C蝗虫可以几个小时不呼吸D气体通过蝗虫胸、腹部的气门进入体 6、采集蜗牛的正确地点是() A.干燥的,充足的草地B.阴湿的树木丛,墙角C.潮湿的地面D.松软的土壤中 7、蝗虫和虾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肺和鳃B.气管和皮肤C.气管和鳃D.皮肤和肺 8、在动物进化历程中,身体最先开始分节的是哪一动物类群?() A.环节动物B.节肢动物C.扁形动物D.软体动物 9、河蚌的呼吸器官是()A.外套膜 B.斧足 C.鳃 D.肺 10、对河蚌的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贝壳开和闭合,使河蚌在河底沙石中划行 B.斧足的肌肉收缩舒,使河蚌身体缓慢移动 C.外套膜和斧足共同收缩和舒,使河蚌身体缓慢移动 D.由外套膜收缩和舒引起河蚌运动 11、下列哪种动物在捕捉食物时,使用触手?()A.水蛭B.乌贼C.扇贝D.海蜇 12、河蚌生活的环境是() A.江河湖泊的水中B.河岸沙石中C.浅海底D.江河、湖泊和池沼的水底 13、做中药的海螵蛸是() A.河蚌的贝壳B.蜗牛的贝壳C.乌贼退化的贝壳D.鲍鱼的贝壳 14、下列哪一特征不属于软物动物()A.身体柔软B.身体分节C.身体有贝壳D.有外套膜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知识目标: 1、说出运动系统的组成。(重点) 2、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社会行为的特征 4、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 5、理解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复习提纲: 1.运动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2.关节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其中谁使关节更加牢固?谁能减小两骨摩擦和缓冲震动?关节腔的作用是什么? 3.说出骨骼肌的组成? 4.骨的运动要靠谁的牵拉? 5.描述一下运动的产生过程? 6.一组骨骼肌能牵拉骨改变位置,能不能将骨复位?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几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描述屈肘和伸肘的产生过程? 8、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 9、能区别判断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0、社会行为的概念?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 11、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作、声音、气味 12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有哪些? 三、复习巩固: A.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的协调配合,就能完成一个动作 B.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C.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头、关节囊和关节腔 D.人在伸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A.骨骼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同一块骨上B.骨骼肌由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组成C.骨骼肌受到刺激,牵动骨绕关节活动D.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 5、当你在体育课上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时,上肢肌肉所处的状态是() 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 6.当军人在行军礼时,相关肌肉运动情况是()

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B.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7、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1)相应的骨受到牵引,(2)骨绕关节转动,(3)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4)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A.(1)(2)(3)(4)B.(2)(1)(3)(4) C.(3)(4)(1)(2)D.(4)(1)(2)(3) 8、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其它小鸟的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雏鸟.对小鸟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③是学习行为④是由遗传物 A.蚂蚁做巢、蚯蚓走T形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 B.蜘蛛织网、蚂蚁做巢、企鹅孵卵 C.蜜蜂采蜜、鱼类洄游、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 D.鸟类迁徙、黑猩猩从蚁穴中取出白蚁、蝉的鸣叫 织网 A.菜青虫取食白菜B.雄性孔雀开屏C.黑猩猩钓取白蚁D.公鸡清晨打鸣 将受精卵注入美国白蛾的蛹内,利用蛹内的营养物质繁殖自身后代,从而杀死白蛾.这一事 A.动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自身组成物质

植物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学试题 名词解释(12分,2分/个) 1、细胞器; 2、木质部脊; 3、束中形成层; 4、完全叶; 5、花程式; 6、聚合果 二、判断与改错(17分,对的填“ +”,错的填“-”并将错的改正) 1、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及贮藏相关的细胞器。() 2、根毛分布在根尖的伸长区和成熟区。() 3、根的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为外始式,而在茎中则为内始式。() 4、水生植物叶小而厚,多茸毛,叶的表皮细胞厚,角质层也发达。() 5、胡萝卜是变态根,主要食用其次生韧皮部。() 6、观察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都是从节处取横切面。() 7、由3心皮组成的复雌蕊有6条腹缝线。() 8、二体雄蕊就是一朵花中只有两个离生的雄蕊。() 9、双受精是种子植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10、桃和梨均为假果。() 三、填空(21分,0.5分/空)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_和_两大部分。后者又可分为___________ 、____ 和___ 三部分。 2、保护组织因其来源及形态结丽不厂可分为___________ 和___ 。 3、兰麻等纤维作物所利用的是组织。 4、植物种子是由 , 和三部分构成,但有些种子却只有和两部分,前者称种子,后者 称种子。 5、禾物的内皮层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常面增厚,横切面上,增厚的部分呈形。 6、双子叶植物和裸 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均包括、和三部分,玉米等单子叶植 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和三部分。 7、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多为,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间存在形成层,故又称维管束。 8、叶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和等两个方面。 9、一朵完整的花可分为____ 、____ 、___ 、_____ 、 ___ 和____ 六部分。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_______ 和_____ 。 10、小抱子母细胞进行减^^前?1雨101二般岳厂、、和组成。花粉成熟时,花粉囊壁一般 只留下和。 11、被子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在植物的生活史中发生次。 四、选择题(10分,1分/个) 1、光学显微镜下呈现出的细胞结构称。 A .显微结构;B.亚显微结构;C.超显微结构;D.亚细胞结构 2、裸子植物靠输导水分。 A .导管和管胞;B.管胞;C.筛管;D .筛胞 3、成熟蚕豆种子的种皮上一条黑色眉状物是。 A .种脊;B.种脐;C.种阜;D.种柄 4、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属于。 A .居间分生组织;B.原分生组织;C.初生分生组织; D.伸长区 5、在方形(如蚕豆)或多棱形(如芹菜)的茎中,棱角部分常分布有。 A .厚角组织;B.厚壁组织;C.薄壁组织;D.石细胞 6、栅栏组织属于。 A .薄壁组织;B.分生组织;C.保护组织;D.机械组织 7、以下所列的结构,哪一些都是茎的变态?。 A .皂荚的分枝刺,葡萄和豌豆的卷须; B.马铃薯、姜、摹养、芋头; C .莲藕、菊芋、竹鞭、白萝卜、胡萝卜; D .蔷薇和刺槐(洋槐)的刺,豌豆的卷须 8、具的花为整齐花。 A .舌状花冠;B.唇形花冠;C.蝶形花冠;D.十字花冠

八年级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测试题

八年级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测试题 1下列动物中,哪个是线形动物动物 A.水螅 B.蚯蚓 C.涡虫 D.蛔虫 2.下列这些水中生活的动物中,哪一组都是无脊椎动物 A.海龟、鱿鱼; B.海蜇、青蛙; C.蜘蛛蟹、章鱼; D.鲤鱼、河蚌。 3.鲫鱼在水中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A、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B、尾部和尾鳍的摆动 C、躯干部和尾鳍的摆动 D、胸鳍、腹鳍和尾鳍的摆动 4.观察了蚯蚓的外部形态后,小青同学对蚯蚓的外部形态做了下列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A.身体由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B.身体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C.身体腹面粗糙,有刚毛;D.体表不湿润。 5.蝗虫是比较常见的昆虫,它危害玉米、高粱和水稻等多种农作物,是有名的农业害虫。蝗虫的呼吸是靠: A.气管; B.肺; C.体表; D.头部。 6、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A.贝壳B.外套膜C.珍珠层D.斧足 7.下列哪一组动物都是恒温动物A.蜥蜴和大猩猩;B.喜鹊和 斑马;C.海龟和虎;D.眼镜蛇和狮。 8.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这些气囊的作用是A.可减轻身体比重;B.有利于双重呼吸; C.有利于散热降温; D.以上A、B、C都对。 9.课堂上,许多同学对鸟类体温恒定的原因做了解释,其中

不正确的是: A.鸟类所生活的环境温差不大; B.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热量较多; C.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 D.羽毛有保温作用。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没有肛门; B.水螅的内胚层和外胚层都有刺细胞,但外胚层刺细胞最多; C.蛔虫的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D.华支睾吸虫、绦虫、钩虫、血吸虫、蛔虫、绕虫都是寄生虫。 11.小孙同学家养了五条漂亮的金鱼。在观察金鱼时,他注意到金鱼的口在水中有节奏的张开、闭合,鳃盖也一张一合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你帮小孙同学解释,鱼不停地用口吞水,再从鳃孔排水的意义是: A.进行呼吸; B.排出废物; C.交换体内外的水分; D.摄取食物。 12.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很多种类的软体动物都可以食用; B.软体动物有水生的也有陆生的; C.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所以体外都有贝壳保护; D.软体动物都有外套膜。 13.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同学们发现蚯蚓的体表是有黏液的,这有利于蚯蚓: A.吸收营养;B.保持水分;C.进行呼吸;D.在土壤中运动。 14.下列动物中,不都属于哺乳动物的一组是: A.鲸和家兔; B.家鸽和虎; C.猫和狗; D.狮和家鼠。

2020年中考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专题复习(无答案)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选择题 1.“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 杜鹃的雏鸟.对小鸟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是繁殖行为④是觅食行为⑤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⑥是防御行为⑦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⑦ D. ②③⑤ 2.老年人跌倒易骨折是因为() A. 无机物较多,超过三分之二 B. 无机物较 少 C. 有机物较多 D. 有机物较少 3.下列关于人体运动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运动系统由骨骼、关节和骨骼肌组成 B. 骨骼肌是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构成 C. 关节由关节囊、关节腔和滑液构成 D. 人体的运动只由运动系统完成 4.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下列不属于动物运动方式的一组是() A. 游泳、飞行 B. 迁徙、群 集 C. 奔跑、跳 跃 D. 爬行、蠕动 5.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A. 蜜蜂的群体 B. 蚂蚁的群 体 C. 白蚁的群 体 D. 小河中的一群鱼 6.一块骨骼肌中,能够收缩和舒张的部分是() A. 肌腱 B. 关节囊 C. 神 经 D. 肌腹 7.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是() A. 皮肤、骨骼和肌肉 B. 骨、骨连结和骨骼肌 C. 骨、关节和肌肉 D. 长骨、短骨和扁骨

8.我区学校正在举行的篮球联赛中,运动场上运动员个个生龙活虎.请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一系列动作产生的原因,正确的是() A. 关节活动带动四肢活动产生 的 B. 肌肉收缩牵动骨产生的 C. 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产生的 D. 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群产生的 9.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中不包括() A. 骨 B. 关节 C. 骨骼肌 D. 神经纤维 10.下列昆虫中,有社群行为的是() A. 蜻蜓、蝴蝶 B. 蝗虫、蟋 蟀 C. 蜜蜂、白 蚁 D. 苍蝇、蚊子 11.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运动时以关节为支点、以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B. 一块骨骼就可独立完成某个动作 C. 用力推门时,肱三头肌收缩 D. 一块骨、一块骨骼肌和一个关节都是一个器官 12.下列现象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的是() ①蜘蛛结网②猴子行礼③狗钻火圈④蜻蜓点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3.蜂群中新的蜂王发育成熟后就会将“老蜂王”咬死或新蜂王带部分蜂去新建家园,这说明 A. 蜂的繁殖能力太强 B. 在一个群体中一般只有一个“首领” C. 新蜂王是出现的新品种 D. 蜂群发展需要更大的空间 14.蜜蜂采蜜对蜜蜂而言属于() A. 觅食行为 B. 防御行 为 C. 繁殖行 为 D. 争斗行为

集体备课《种群和生物群落》

集体备课《种群和生物群落》 教学目标:1、理解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概念 2、学会识别种群,区别不同的生物群落 3、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4、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命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重点难点:种群、群落的概念、种群的特征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堂引入: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怎样?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一、认识生物种群 读图:这些生物是同一种生物吗?为什么? 苔藓金鱼藻灵芝蝗虫 强调: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人们总是希望它们越来越多;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人们总想使它们越来越少。由此可见: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要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首先要了解种群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视频演示:种群知识介绍 1、种群密度――指一定范围(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种群密度随环境条件和物种的不同而不同。 2、性别比例――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强调: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为了有利于人类生活,有时候会人为地控制生物的性别比。 3、出生率――一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活产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一年内,平均每千个个体中的死亡个体数。 强调: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增加 死亡率>出生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减少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的影响,最终要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直接表现,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 小结: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它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统计学特征。此外,有的种群还具有社群结构等特征,如灵长类的首领制和等级制等。而每个种群的大小或数量总是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种群动态。了解种群的特征,掌握种群的动态规律,是我们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控制有害动物的基础,也是我国制定“一对夫妇只生一个”的人口政策的重要科学依据。

植物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2分,2分/个) 1、细胞器; 2、木质部脊; 3、束中形成层; 4、完全叶; 5、花程式; 6、 聚合果 二、判断与改错(17分,对的填“+”,错的填“-”并将错的改正) 1、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及贮藏相关的细胞器。( ) 2、根毛分布在根尖的伸长区和成熟区。( ) 3、根的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为外始式,而在茎中则为内始式。( ) 4、水生植物叶小而厚,多茸毛,叶的表皮细胞厚,角质层也发达。( ) 5、胡萝卜是变态根,主要食用其次生韧皮部。( ) 6、观察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都是从节处取横切面。( ) 7、由3心皮组成的复雌蕊有6条腹缝线。( ) 8、二体雄蕊就是一朵花中只有两个离生的雄蕊。( ) 9、双受精是种子植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10、桃和梨均为假果。()

三、填空(21分,分/空)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和两大部分。后者又可分为、和三 部分。 2、保护组织因其来源及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和。 3、苎麻等纤维作物所利用的是组织。 4、植物种子是由,和三部分构成,但有些种子却只有和两部 分,前者称种子,后者称种子。 5、禾本科植物的内皮层在发育后期其细胞常面增厚,横切面上,增厚的部分呈形。 6、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均包括、和三部分,玉米等单子叶植 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和三部分。 7、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多为,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间存在形成层,故 又称维管束。 8、叶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和等两个方面。 9、一朵完整的花可分为、、、、和六部分。其中最主 要的部分是和。 10、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前,花粉囊壁一般由、、和组成。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习题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周末习题 知识回顾(识记知识点后再填写) 无脊椎动物 一、腔肠动物 1.代表动物:(1)生活环境:水草丰茂的。(2)结构:身体由口、、消化腔和组成。 2.主要特征 结构简单的动物,身体呈状,体壁仅由构成,消化腔有。 二、.扁形动物 (1)生活环境:多数营生活。(2)主要特征:身体,有口的动物。(3)举例:涡虫、和等。 2.线形动物 (1)生活环境:通常生活在中,有些种类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2)主要特征:身体一般为或,两头尖,有口。(3)举例:秀丽隐杆线虫、等。 三、环节动物 (1)生活环境:和的陆地。(2)主要特征:身体由构成,使运动更加灵活。(3)举例:蚯蚓、水蛭和沙蚕等。(4)蚯蚓是通过和的配合来完成运动的。(5)我们一般根据区分蚯蚓的前后端,。靠近的一端是端,远离的一端是端。(6)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蠕虫动物:身体细长,对称、无、能的动物。包括扁形动物、和。 四,软体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为贝壳。贝壳能随着,呈现年轮般的花纹。 (2)举例:蜗牛、、乌贼和等。 五、节肢动物

(1)代表动物:。 ①生活环境:陆地飞行。②形态结构:a.身体分为、、三部分。b.胸部具有三对、两对。c.体表有,其作用是和内部结构,有效地防止体内的蒸发。③生理:a.运动:用三对、两对运动。b.呼吸:用呼吸。 (2)主要特征:身体,和触角节均分,体表有。其他节肢动物:蝉、、蟹、等。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水螅通常能捕食到与其体积相当的水蚤,这主要是依靠( ) A.刺细胞 B.触手的缠结 C.发达的肌肉 D.口的吞噬 2.(2012·泰安学业考)世界上许多国家成立了蚯蚓养殖厂,并把蚯蚓养殖称为“环境净化装置”。蚯蚓能用来净化环境的主要原因是( ) A.能在湿润土壤的深层生活 B.身体柔软,能在垃圾中钻洞 C.身体分节,运动灵活自如 D.能分解枯叶、朽根等中的有机物 3.进食未煮熟的猪肉可能会感染( ) A.猪肉绦虫 B.钩虫 C.姜片虫 D.肝片吸虫 4.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昆虫的是( ) A.蜜蜂 B.蚊 C.园蛛 D.蟋蟀 5.(2011·菏泽学业考)千姿百态的动物王国里,有些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有些动物则没有。下列生物中,全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 A.家鸽、壁虎、青蛙 B.蝗虫、蚯蚓、蜈蚣 C.鲫鱼、家兔、螳螂 D.蚂蚁、蜜蜂、鲨鱼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 20 课时 课 题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以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考标要求 1.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了解) 2.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理解) 3.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理解) 4.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了解) 复习重点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复习难点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主备教师 姚建军 参与备课教师签名 教学流程: [学生用书P57] 考点一 动物的运动 再备课记录

图20-1 1.运动系统的 主要组成 ? ? ? ? ?骨 关节 ?? ? ??关节面??? [①]关节头 [④]关节窝 [②]关节囊 [③]关节腔 肌肉 ? ? ?肌腱 肌腹 2.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关系 (1)运动形成:当骨骼肌受到__神经__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__骨__绕__关节__活动,产生运动。 (2)协作关系: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需要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 ①屈肘时,图乙中的[⑦]__肱二头肌__收缩,[⑥]__肱三头肌__舒张; ②伸肘时,图乙中的[⑥]__肱三头肌__收缩,[⑦]__肱二头肌__舒张; ③两手自然下垂时,图乙中的肱二头肌__舒张__,肱三头肌__舒张__; ④两手提起重物时,图乙中的肱二头肌__收缩__,肱三头肌__收缩__; (3)统一性:运动并不是仅靠__运动__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__神经__系统的调控。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__消化__系统,__呼吸__系统,__循环__系统的配合。 考点二动物的行为 1.概念 指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2.分类 (1)按行为的目的分类: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明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举例说明运动器官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说明运动系统与其它系统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观察关于运动系统的图片和模型、观察自身相应的运动系统结构,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体验运动过程自身运动系统的变化和其它系统的参与情况,认识运动系统与其它系统的联系。尝试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运动系统的健康。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骨、骨骼肌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关节的结构;骨骼肌与骨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 3.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设计 温故知新:播放“动物的运动”视频,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概括动物的运动,过渡到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1.骨:形态结构、分布、功能 小活动 请你摇摇头或抬抬手,想一想,人的运动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引导学生答出:骨、骨骼肌、(骨连结)关节 观察与思考一(展示家兔骨骼标本和人体骨骼模型) 1). 对照 P29家兔的骨骼图,观察家兔的骨骼标本和人的骨骼模型,重点观察四肢的骨组成。思考:骨具有哪些功能? 2).对照自己的四肢,找出相应骨的位置 上肢: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下肢:股骨、腓骨、胫骨、跗骨、蹠骨、趾骨 3).家兔和人的四肢骨的形态结构具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骨的功能的关系? 点评学生的回答。 展示小资料“长骨的解剖结构”、“骨折” 归纳:骨的形态多样,坚固而轻便,主要具有支持、保护的作用。 2.关节:结构、分布、功能 观察与思考二 1).观看有关“”的视频;填出关节各部分结构名称 2).活动活动你的四肢关节, 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 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

八年级上册生物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知识点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结而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4、双比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双手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5、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6、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7、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8、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9、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第二节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第七章生物与环境 种群和生物群落_生物论文

种群和生物群落教学目标1.了解科群和生物群落是生态学研究的两个重要层次;了解种群的概念、特征和生物群落的结构、概念,以及种群和生物群落的关系。2.通过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促使学生参与形成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提高形成概念和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通过了解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和群落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种群和群落的生态调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使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和变化发展、相互联系、统一整体等观点。通过了解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对学生进行适应、整体等生命科学观点教育,并注意联系人类种群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重点、难点分析1.种群的概念是本课题的重点。生态学工作者为了研究方便,往往根据研究的需要,划定一定的空间范围,研究某时期种群的状况,因此,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种群就无从谈起。学习种群概念时,必须强调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这是学习群落、生态系统的基础。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它是物种繁殖的单位,群落构成的单位,物种进化的单位。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出发,进行种群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他们身边就存在具体的各种种群,而不是死背种群的概念。2.种群的特征是本课题的难点。说它是难点,就难在学生不善于将种群的各种特征与物种保护,农、林、牧、渔,人口等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去理解该理论在实践上的重要的指导作用。将似乎空洞的理论用丰富材料充实起来,使之活化,才能化难为易。3.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及其结构是学习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础,而生态系统生态学又是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为学习生态系统生态学知识打好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结构也是学习的重点,尤其是群落的概念。群落不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种内的斗争或互助,种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关系进行种内和种间的信息交流、能量的传递、物质的循环建立起的有机整体。只有剖析一个典型的生物群落,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群落,万万不可以空谈群落的概念。群落与种群是什么关系,在教学中也必须阐明。可以说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二、教学思路:本课题内容的教学严防空洞无物,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态调查,使学生对种群和群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典型的讨论素材,在学生充分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归纳。1.关于种群概念的教学。种群的概念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得出。然后可设问: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是否是一个种群?一片森林中全部的蛇是否是一个种群?以强化种群是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的正确认识。教师应归纳出以下几点:(1)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如:北京八一湖冬季有野鸭种群,就不能说什么季节都有野鸭种群。(2)我们所见到的物种实际是种群,所以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在种群这个集合体内,个体之间可以自由繁殖后代,所以种群也是物种的繁殖单位。同一种群内,基因可以自由交流,由于地理隔离或生殖隔离最终导致物种的变化,可见,种群也是物种的进化单位。此外,种群也是群落的构成单位。2.关于种群特征的教学。种群的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是种群的基本特征。在教学中要防止理论上的空谈,一定要结合具体物种的种群进行教学,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对种群特征的理解,而且使学生认识到对种群特征的调查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如猫熊(即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就要对某一保护区的猫熊进行种群调查,调查的内容就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种群特征,并依此对猫能种群的现状和未来做出科学的判断,以及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又如我国进行人口普查实际就是对我国人口种群特征的调查,并依此对我国人口的现状和未来做出科学的判断,以及制定应采取的人口政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和归纳的问题有:(l)种群的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在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出生率和死亡率则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练习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选择题 1.(2013?淄博)天空中飞翔的蝙蝠和老鹰,有关它们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能用肺呼吸B.都能用肺和气囊呼吸 C.都能用气管和气囊呼吸D.分别用肺、气囊呼吸 2.(2013?绵阳)你捉到了一些蚯蚓,但明天上实验课时才会用.那么今天晚上你用下列哪种处理方法能够让蚯蚓存活时间最长() A.将蚯蚓放在装有干木屑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B.将蚯蚓放在留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中,并拧紧瓶盖 C.将蚯蚓放在装有小石子的花盆中,并喷洒大量的水 D.将蚯蚓放在装有湿润土壤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3.(2013?济宁)“美人鱼”的学名叫儒艮,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美人鱼”,是因为母兽给幼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像人类哺乳的情形.你认为“美人鱼”属于() A.鱼类B.软体动物 C.哺乳动物 D.两栖类 4.(2013?无锡)下列从土壤中捕捉到的小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A.蜈蚣B.蚂蚁C.蜘蛛D.鼠妇5.(2013?湘潭)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是() A.海葵B.河蚌C.螃蟹D.蚯蚓 6.(2013?黑龙江)鱼的呼吸器官是() A.鳔B.鳃C.口D.肺 7.(2013?荆州)有关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生活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 B.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和气囊 C.胸肌发达能有力地扇动两翼 D.食量大,为飞行生活提供大量的能量 8.(2013?玉林)冬天到了,蛇要冬眠,而兔子不需要冬眠,主要原因是()A.蛇的体表没有毛,兔子体表被毛 B.蛇没有四肢,兔子有发达的四肢 C.蛇是变温动物,兔子是恒温动物 D.蛇的身体小,不耐冷;兔子身体大,耐冷 9.(2013?百色)在无脊椎动物中,昆虫分布范围最广泛,活动范围最大,主要原因是昆虫有()A.足B.外骨骼C.触角D.翅 10.(2013?天津)下列动物中,体内有脊柱的是() A.海葵B.梭子蟹C.蜻蜓D.大熊猫 11.(2013?怀化)无脊椎动物中唯一能飞的动物是() A.大熊猫B.昆虫C.丹顶鹤D.螃蟹 12.(2013?娄底)生物名称真难认,名称里面有“鱼”的不一定是鱼,名称里面没有“鱼”的倒有可能是鱼.聪明的你一定知道,下列动物中哪一种是鱼?() A.鱿鱼B.鲍鱼C.海豹D.海马 13.(2013?娄底)如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和③都能进行气体交换B.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②→③ C.①是器官②是肺③是气囊D.家鸽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 14.(2013?威海)下列关于不同动物体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因果关系的叙述,不一定的是() A.家兔有发达的大脑,能适应陆地复杂多变的环境 B.蚯蚓的身体分节,适于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 C.蛇的体表有鳞片,能适应陆地干燥的环境 D.鱼类有鳃,适于生活在水中 15.(2013?百色)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是() A.心脏四腔B.体温恒定C.胎生、哺乳D.用肺呼吸 16.(2013?保定)关于动物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家鸽的前肢变成翼适应空中飞行生活 B.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 C.家兔用肺和气囊呼吸适应多变的环境 D.昆虫的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的生活环境 17.(2013?常德)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形虫的运动器官是伪足 B.动物通过运动来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C.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 D.球星詹姆斯扣篮的能量由ATP直接提供 18.(2013?湘潭)下列生物都生活在水中,其中不属于鱼类的是() A.鲫鱼B.海马C.鲸鱼D.鲨鱼 二、情景综合题 19. (2013山东聊城)(8分)下面是几种常见动物的呼吸器官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最新中考生物试题汇编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中考生物试题汇编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新课标中考生物试题汇编(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选择题: 1.(济宁)下列动物行为不属于动物“通讯”的是 A、蚂蚁根据同伴的分泌物找到食物 B、长尾猴发现豹时会发出一种叫声 C、小动物闻到老虎气味纷纷逃避 D、乌鸦见到老鹰时大声呜叫 2.(常德)下列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A.两只公鸡争斗 B.乌鸦聚集,共同对付入侵者 C.孔雀开屏 D.狮子追杀羚羊 3.(济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 B.具有社会行为的蜜蜂能通过舞蹈通讯 C.鸟类的迁徙属于学习行为 D.蜘蛛织网属于先天性行为 4.(玉林)骨的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运动,但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依靠 A.关节的变化 B.骨骼肌的牵拉 C.关节的牵拉 D.躯体位置的变化 5.(滨州)屈肘时,下列骨骼肌的协作关系正确的是 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B.二者同时收缩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二者同时舒张 (福州)13.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群体的生存。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A.花盆下的一群鼠妇 B.花丛中的一群蜜蜂 C.池塘中的一群青蛙 D.桑叶上的一群家蚕 6.(临沂)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A.猫捉老鼠、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B.狗辨主客、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 7.(山东)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患者关节腔内大量积液并伴有 肿胀疼痛。那么其病变部位应是 A.关节面 B.关节软骨 C.关节 囊D.关节腔 8.(山东)2007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提出 “阳光体育”——“每 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目的就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运动能使肌细胞体积变大、数目增多 B.运动能使参与呼吸的肺泡数目增多 C.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生物群落的动态

生物群落的动态 Ecology 08.生物群落的动态群落动态的研究在生态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20世纪前20年,群落动态研究曾支配着北美与英国的植被研究。在现代生态学研究中,群落动态仍是中心课题之一,是群落恢复的理论基础。 群落的动态包括群落的内部动态、群落的演替和地球上生物群落的进化。 1.生物群落的内部内部动态包括季节变化与年际间变化。 动态 季节变化见群落的时间结构。 年变化指在不同年度之间,生物群落常有的明显波动。波动:不明显波动、摆动性波动、偏途性波动。 2.生物群落的演替又称生态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演替最早于1806年应用于生态学。Thoeau(1863) 根据自然学家的观点,用演替来描述从弃耕田到森林的过渡。Warming等(1896) 在研究密执安湖边的沙丘演变为森林时提出演替学说。Climents(1916) 进一步对演替学说加以完善。 Odum(1969) 认为,群落的发展是有顺序的过程,是有规律地向一定方向发展,因而是能预见的;演替是由群落引起物理环境改变的结果,即演替是由群落控制的;它以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即以顶极群落形成的系统为其发展顶点。 2.1.演替的概念定义 植物群落的演替是指在植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 演替需要植物的传播、植物的定居何植物之间的竞争等三方面的条件。 Shawn Chen 1

Ecology 演替的一般模式 裸地的存在; 植物繁殖体的传播; 先锋植物的定居; 其它植物的定居; 物种间竞争; 各物种相互制约,形成稳定的群落。 对植物群落演替的理解 广义:包括植物群落的一些变化,如形成、季节性变化、年变 化以及演替等动态过程。 狭义:地点相同时间不同,植物群落的出现与消失,最后形成 顶极群落的过程。 2.2.演替的类型按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快速、长期、世纪。按引起演替的主导因素:内因生态或内因动态、外因生态或外 因动态。 按基质的性质:水生、旱生。 按群落代谢特征:自养性、异养性。按演替起始条件:原生、次生。 另:空间、时间、植被类型发生。 2.3.演替系列水生演替系列 自由漂浮植物阶段 沉水植物阶段 浮叶根生植物阶段 直立水生阶段

动物的主要类群练习题

动物的主要类群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A、血吸虫、蛔虫 B、珊瑚、海蛰 C、蜗牛、丝虫 D、水母、水螅 2、自然界动物的种类很多,目前已知的大约有()万种 A、30 B、150 C、180 D、120 3、下列动物中都属于淡水鱼类的一组是() A、链鱼和带鱼 B、鳙鱼和鲤鱼 C、青鱼和大黄鱼 D、草鱼和小黄鱼 4、下面各组动物中,都属于恒温动物的一组是() A、鱼类、鸟类 B、两栖类、昆虫类 C、爬行类、哺乳类 D、鸟类、哺乳类 5、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体内是否有() A、脊索 B、脊椎 C、脊柱 D、脊梁 6、自然界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是() A、鱼类 B、哺乳类 C、节肢动物 D、鸟类 7、蚯蚓是靠()来呼吸 A、皮肤 B、气管 C、湿润的体壁 D、肺 8、鸟类呼吸时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肺 B、肺和气囊 C、气囊 D、气管 9、身体两侧辐射对称的动物是() A、绦虫、虾 B、水螅、海蜇 C、涡虫、血吸虫 D、线虫、文蛤 10、地球上的鸟类和哺乳类分别大约有() A、4000种和9000种 B、9000种和4000种 C、3000种和4000种 D、3000种和9000种 11、下列水生动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A.海葵 B.珊瑚虫 C.章鱼 D.虾类 12、利于爬行动物保持水分的结构是() A.角质的鳞片或甲 B.毛 C.外骨骼 D.羽毛 13.适于陆地生活的动物,其呼吸器官一般是() A.气管和肺 B.气管和鳃 C.肺和鳃 D.肺和皮肤 14.海豹、海豚、鲸等都是生活在海洋中哺乳动物,它们的呼吸方式是 A.用鳃呼吸 B.用肺呼吸 C.用气囊呼吸 D.用皮肤呼吸 15.下列器官与鸟的呼吸无关的是() A.气管 B.鳃 C.肺 D.气囊 16.家鸽最发达的肌肉附着在() A.胸部 B.两翼 C.尾骨 D.后肢骨 17、下列家兔的生理特点与其食性有关的是() A.身体被毛 B.盲肠特别发达 C.心脏分四腔 D.用肺呼吸 18.水中游的动物( ) A.全都是脊椎动物 B.全都是无脊椎动物 C.既有脊椎动物又有无脊椎动物 D.既不是脊椎动物,也不是无脊椎动物 19.下列动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河蚌的贝壳——游泳 B.蝗虫的气管——呼吸 C.蜥蜴的鳞片——保护 D.家鸽的羽毛——飞行 20.体表有外骨骼,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有足和触角的是()

中考生物专项训练八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含答案

专项八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2016,福州〉以下结构不属于人体运动系统的是( ) A.骨 B.关节 C.肌肉 D.胃 2.〈2015,泰安〉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马随着音乐的节奏踏起优美的舞步 B.乌贼遭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大量墨汁 C.失去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 D.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头吮吸乳汁 3.〈2015,德州〉马蜂受到袭击时,蜂群会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属于( ) A.攻击行为和社群行为 B.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 C.领域行为和节律行为 D.攻击行为和节律行为 4.下列动物的表现,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麻雀成群飞到刚收割完的麦地集体觅食 B.在非洲,雌狮常分布成一定的方阵埋伏在草丛里,领头的雄狮会将猎物驱赶到雌狮的埋伏处,于是雌狮一同跃出,集体捕食 C.一只翱翔的秃鹫发现了地面上斑马的尸体,其他秃鹫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共同围着尸体“就餐” D.到了繁殖季节,大马哈鱼会集结成群,沿江逆流而上,到固定的区域产卵 5.〈2015,内江〉关于动物行为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蚂蚁和蜜蜂不具有社会行为 B.鹦鹉学舌属于后天性行为 C.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D.猫捉老鼠的行为能遗传给后代 6.据报道,英国有一只刚失去幼崽的雌猫,用自己的乳汁喂养了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崽,雌猫与狗崽宛如“母子”。下面对雌猫的这种行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⑤是繁殖行为⑥是 社会行为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