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产品质量及员工的品质意识

怎样提高产品质量及员工的品质意识
怎样提高产品质量及员工的品质意识

怎样提高产品质量及员工的品质意识?

品质意识,就是指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品质(包括产品品质、工作品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客观及主观的看法和态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提高产品品质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以及对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而人的行动受大脑意识支配,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一个有错误品质意识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做出好的产品。只有当他的思想意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再加上相应的工作技能,他才会做出好的产品。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高度”很重要,它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一个做过大事或见过大事的人,想平庸都难。可想而知,品质意识对产品品质的重要作用。

品质作为企业的命脉,产品的品质不好,就会失去市场,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生命。所以,作为企业的职员工,必须具有这种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也就是要求企业的全体职员工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

那么,怎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

第一,树立品质是企业的命脉意识。

要全员认识到:产品的品质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失业。因此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把我们的产品品质做得更好。

第二,树立品质的客户意识。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户,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产品的消费者。这样,在工作当中就会自觉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产品的品质才会有保证,如果在工作中偷工减料,危害的将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第三,树立品质的预防意识。

“产品的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设计出来,不是靠检验出来的,第一时间就要把事情做好。”这不是一句口号,这很好地体现了产品质量的预防性,如果我们的品质控制不从源头控制,我们将很难控制产品的质量。即使生产中投入大量的检验人力去把关,生产时由于没从源头去控制而产生的大量次品甚至废品,产品的成本将大大提高,给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沉重负担及损失。况且有些产品的质量问题可能无法从后工序发现弥补,这更要求我们在第一时间把事情做好,预防品质问题的发生。

第四,树立品质的程式意识。

品质管理是全过程、全公司的,而各个过程之间,全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必须是有序的、有效的,要求全体品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严格按程式做,如果不按程式工作出错的机会就会增多,产品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

第五,树立品质的责任意识。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认为,质量问题有80%出于管理层,而只有20%的问题起源于员工,也就是说,管理者可控缺陷约占80%,操作者可控缺陷一般小于20%。

区分操作者可控缺陷也管理者可控缺陷的原则:

A.操作者知道他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B.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C.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规格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D.操作者具备对异常情况进行正确处理的能力。

●如果上述四点都已得到满足以及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均具备而故障依然发生,则认为是操作者可控的缺陷。

●如果上述四点中有任何一点不能得到满足或者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不具备而产生故障,那就是管理人员的责任。只有了解品质问题的责任,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改善问题将品质提高。

第六,树立品质的持续发送意识。

品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品质改善是一个持续的、回圈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它遵循PDCA回圈模式,PDCA回圈模式可简述如下:

P—计划:根据产品的要求,制定改善计划;

D—实施:实施计划;

C—检查:根据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检验;

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产品品质。

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质量才会不断上升,也只有这样不断地提高质量及创新,才会不断地取胜于市场。

第七,树立品质的成本意识(即品质标准意识)。

保证品质,追求利润是企业永远的目标。企业要发展,不得不注重生产的成本,然而成本与品质息息相关,品质做得好,可以将产品的成本降到最低,如果产品的质量不好,经常遭到客户退货投诉,那么他的成本将会很高,所以我们在生产时,要求各工序和环节严格按客户标准要求去做,这样我们才会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优势。

第八,树立品质的教育意识。

伴随时代的发展,品质管理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需要学习。二十一世纪成功的企业将属于那些学习成长型企业,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全员工作创新能力,将会使企业欣欣向荣,日新月异。所以说,“品质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随着人们对品质意识的认知的不断提升,其品质意识也会相应提升:

判断一个企业的品质达到什么程度,大体可以依据此表进行推断。

第一阶段模糊第二阶段启蒙第三阶段明白第四阶段行动第五阶段自觉

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和态度没有认识到质量

管理是一项管理

工具。发现质量问

题往往指责质量

部门

承认质量管理工

作的作用,但不

能花费时间和财

力去开展这项工

逐步了解质量管理

的意义和内容,支

持并帮助这项工作

认识到质量管理

的权威性,知道自

己在这项工作中

的责任,参与这项

工作

认识到质量管理工作

是企业工作的基础和

核心

质量管理机构在组织中的地位与状况质量部门从属于

设计或制造部门,

重点限于检验,而

检验工作与质量

部门是分开的

把较为能干的人

派到质量部门任

职,质量部门依

然从属其他部

门,工作的重点

限于检验

质量部门对企业最

高管理者负责,发

生质量问题直接向

最高管理者报告,

质量负责人发挥重

要作用

质量主持人成为

企业主要人员,他

提供的质量报告

影响企业决策,质

量部门还同用户

建立联系

质量主管人员是企业

主要负责人之一,质

量问题是第一的

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出现质量问题之

后才着手处理,不

分析产生问题的

原因,只是指责具

体部门不能解决

问题

建立了解决质量

问题的专门小

组,但对问题的

长远解决没有研

建立起有关质量的

信息反馈系统,正

视质量,采取系统

的方法对待

能早期发现和解

决质量问题,各部

门接受质量部门

的建议和告诫

除个别情况外,质量

事故均能做到事先预

对质量成本有无研究和分析没有质量成本的

概念,不知道发生

的质量成本情况

初步技术质量成

本,计算方法正

确,没有成本分

析,只是为了记

注意研究分析质量

成本,报告与实际

数差别缩小

分析研究质量成

本,进行质量成本

控制。报告与实际

数接近

报告数与实际数基本

一致,自觉进行质量

成本控制

提高产品质量的活动情况对如何提高质量

一无所知,没有解

决质量问题的组

织活动

采取一定方法,

进行短期努力,

取得短期效果

理解提高质量活动

的重要性,从产品

质量形成的各环节

入手,提高质量,

不限于事后和短期

努力

以“预防为主”为方

针,作好各环节的

质量工作,包括用

户环节

提高质量工作达到日

常化和制度化

质量管理的计划开始在企业计划

中提到质量计

划,但只限于宣

由质量部门制定计

划,各部门处于执

行计划阶段

各部门提出质量

计划,质量部门提

出总计划,并协调

实施

有完善的质量计划网

质量管理的目标提出较高质量的

笼统目标,根据

不足,没有实现

目标的手段

由质量部门提出总

体目标和实现目标

的手段

总目标被分解为

子目标,落实到工

段工位,目标和手

段相结合

在总目标之下,目标

细分,子目标已落实

到人,每个人都自觉

为实现总目标而完成

子目标。企业管理者

进行目标管理

QC小组活动有无开展上级要搞就搞,

无明确目的,活

动不经常

对QC小组支持、

鼓励和宣传

有专人负责QC小

组活动,检查和知

道这项活动,QC

小组见成果,员工

有积极性

定期公布QC小组成

果,召开发表会,登

记和鼓励QC小组活

动,成果显著

怎样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怎样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众所周知,产品质量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员工的质量意识。人的意识决定行为,人的行为决定工作质量,也就决定了产品质量。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就是要加深他们的认识深度,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做好新员工培训,奠定良好基础 有句话总结得很好: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比纠正一种坏习惯要轻松得多。首先,在新员工上岗之前进行意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新员工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对新上手的工作各方面都比较陌生,上岗前就要为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其次,进行规范的操作培训,这是关键的一步。我们目前的操作培训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那么师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直接影响到学徒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进度。所以师傅就要选用岗位上操作技能最强、操作最规范的员工来担任,让新员工从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然后再慢慢地影响另外一些老员工。 最后是加深和巩固阶段。当新员工实习了一段时间后,对本职工作有一定的认知度时,再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理论培训,这样可以让新员工更容易理解。 2. 抓好质量培训考核,提高员工重视程度 我们可以通过培训考核,促使员工集中精力,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然后对考核不合格的员工进行再培训,不合格者进行换岗。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员工对待培训的重视程度,加强培训效果。 3.进行质量意识灌输是一项长期的培训方式 “ 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只有不合格的管理者。”这句话说明了管理者意识的重要性。基层管理人员就是生产队伍的指路人,员工就按照管理人员指明的方向前进。如果我们对一些违规现象视而不见,不制止、不纠正,员工就会逐步淡化质量意识,违规现象就会不断增加。 4、加大质量考核力度,建立质量激励机制 质量的重要性靠什么来体现?在市场经济时期,也许经济杠杆的作用更具有优势。加大质量考核力度,加大奖罚额度。对于工作质量好的员工,就应该大张旗鼓地奖励;对于工作质量差的员工,理所当然应受到惩罚。真正做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

(推荐)如何提高员工品质意识

如何提高员工品质意识 品质意识,就是指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品质(包括产品品质、工作品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客观及主观的看法和态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提高产品品质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以及对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而人的行动受大脑意识支配,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一个有错误品质意识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做出好的产品。只有当他的思想意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再加上相应的工作技能,他才会做出好的产品。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高度”很重要,它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一个做过大事或见过大事的人,想平庸都难。可想而知,品质意识对产品品质的重要作用。 品质作为企业的命脉,产品的品质不好,就会失去市场,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生命。所以,作为企业的职员工,必须具有这种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也就是要求企业的全体职员工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 那么,怎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 第一,树立品质是企业的命脉意识。 要全员认识到:产品的品质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失业。当然对于我们公司来说,目前产品市场良好,也希望以后更好,但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把我们的产品品质做得更好。 第二,树立品质的客户意识。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户,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产品的消费者。这样,在工作当中就会自觉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产品的品质才会有保证,如果在工作中偷工减料,危害的将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第三,树立品质的预防意识。 “产品的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设计出来,不是靠检验出来的,第一时间就要把事情做好。”这不是一句口号,这很好地体现了产品质量的预防性,如果我们的品质控制不从源头控制,我们将很难控制产品的质量。即使生产中投入大量的检验人力去把关,生产时由于没从源头去控制而产生的大量次品甚至废品,产品的成本将大大提高,给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沉重负担及损失。况且有些产品的质量问题可能无法从后工序发现弥补,这更要求我们在第一时间把事情做好,预防品质问题的发生。 第四,树立品质的程式意识。 品质管理是全过程、全公司的,而各个过程之间,全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必须是有序的、有效的,要求全体品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严格按程式做,如果不按程式工作出错的机会就会增多,产品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 第五,树立品质的责任意识。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认为,质量问题有80%出于管理层,而只有20%的问题起源于员工,也就是说,管理者可控缺陷约占80%,操作者可控缺陷一般小于20%。 区分操作者可控缺陷也管理者可控缺陷的原则: A.操作者知道他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B.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C.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规格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D.操作者具备对异常情况进行正确处理的能力。 ●如果上述四点都已得到满足以及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均具备而故障依然发生,则认为是操作者可控的缺陷。 ●如果上述四点中有任何一点不能得到满足或者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不具

车间员工品质意识培训

品质意识培训 前言 (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质量教育是质量管理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质量教育不断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并使之掌握和运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使员工牢固地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明确提高质量对于整个国家、企业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自己在提高质量中的责任,自觉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以及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最终达到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目的。 一.什么是质量 1、战场人遭遇敌人,你首先举起枪,而倒下的却是你——不是你没准,而是碰到一颗臭弹! 2、你终于尝试了一次跳伞,但是再也没有机会尝试其它任何东西——因为降落伞打不开! 3、省吃简用攒钱买了辆私家车,可你却把它直接开到了河里——因为转向失灵了! 4、还有什么比发现月饼中有一个苍蝇更恶心的吗?——有,而且是半只! 5、如果我告诉你,游乐园的过山车不能保证不脱轨——你还敢去坐吗? 张瑞敏曾说过:“一个产品被淘汰,并不是被你的竞争对手淘汰的,而是被你的客户淘汰的” 在市场学里有一个定律“如果一个顾客满意,他会把这种满意告诉其他6个人;如果一个顾客满意,他会把这种不满意告诉其他22个人。 公司自己内部的客户——你的下一道工序

二、质量理念、意识 中国饮食业绝对是中国最成功的产业,中国人在饮食创新、多样化、精益求精上投入了大量热情和资源。为什么外国人在饮食上不如我们,是他们的收入比中国人低?是他们的技术落后?是外国人笨?当然不是! 原因很简单,外国人对吃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我们。中国人在研究如何吃好的问题上所投入的热情、时间让外国人感觉无法理解,这就是观念上的差别。 故事——发生在二战中期,向美国空军提供降落伞的制造商通过努力改善,使降落伞的良品率达到99.9%,但美国空军仍然坚持必须达到100%。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亲自去飞行大队谈判,认为自己做得已经很完美了,没必要再改善。但美国空军一口回绝,认为品质没有折扣。 故事的结局: 美国空军要求改变品质检查的方法,那就是从一周前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抽出一个,让制造商负责人装备上身,亲自从飞行的机身上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故事体会 ?提高质量,总是有方法,只看你想不想做,改善无止境。 ?降落伞99.9%的合格率意味着,1000个人当中会有1个人遇到死亡的威胁,对这1个人来讲,是100%。 ?换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品质没有折扣。让你去使用你自己做出来的产品;虽然并非出于故意,但生产出了不良品或所提供的服务不好的话,将会引怎样的结果呢? 你敢吗?

提高产品质量需从提高员工品质意识做起

怎样提高产品质量及员工的品质意识? 品质意识,就是指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品质(包括产品品质、工作品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客观及主观的看法和态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提高产品品质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以及对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而人的行动受大脑意识支配,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一个有错误品质意识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做出好的产品。只有当他的思想意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再加上相应的工作技能,他才会做出好的产品。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高度”很重要,它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一个做过大事或见过大事的人,想平庸都难。可想而知,品质意识对产品品质的重要作用。 品质作为企业的命脉,产品的品质不好,就会失去市场,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生命。所以,作为企业的职员工,必须具有这种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也就是要求企业的全体职员工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 那么,怎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 第一,树立品质是企业的命脉意识。 要全员认识到:产品的品质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倒闭,随之而来的

就是员工失业。因此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把我们的产品品质做得更好。 第二,树立品质的客户意识。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户,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产品的消费者。这样,在工作当中就会自觉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产品的品质才会有保证,如果在工作中偷工减料,危害的将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第三,树立品质的预防意识。 “产品的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设计出来,不是靠检验出来的,第一时间就要把事情做好。”这不是一句口号,这很好地体现了产品质量的预防性,如果我们的品质控制不从源头控制,我们将很难控制产品的质量。即使生产中投入大量的检验人力去把关,生产时由于没从源头去控制而产生的大量次品甚至废品,产品的成本将大大提高,给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沉重负担及损失。况且有些产品的质量问题可能无法从后工序发现弥补,这更要求我们在第一时间把事情做好,预防品质问题的发生。 第四,树立品质的程式意识。

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提高员工质量意识的几点意见 众所周知,产品质量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员工的质量意识。人的意识决定行为,人的行为决定工作质量,也就决定了产品质量。员工的知识层次、认识深度、日常习惯等参差不齐,质量意识也相差甚远。那么要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就是要加深他们的认识深度,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把好入门关,提高员工素质 知识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岗位(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岗位)的人员在文化层次上要有一定的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其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就要强一些,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相对也要容易些。 二、加强员工培训,走好“三大步” 1.做好新员工培训,奠定良好基础 最近几年,车间每年在不断为机组引进新员工,他们基本上都是刚毕业的学生,没有现场生产工作经验。面对这些新员工,培训是至关重要的。有句话总结得很好: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比纠正一种坏习惯要轻松得多。新员工培训也应该做好以下“三个阶段”: 首先,在新员工上岗之前进行意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新员工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对机组生产的认知度较低,上岗前就要为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如:精整机组的基本知识、常见缺陷分析、质量的重要性、产品的相关标准等。 其次,进行规范的操作培训,这是关键的一步。我们目前的操作培训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那么师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直接影响到学徒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进度。所以师傅就要选用岗位上操作技能最强、操作最规范的员工来担任,让新员工从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然后再慢慢地影响另外一些老员工。 最后是加深和巩固阶段。当新员工实习了一段时间后,对机组生产有一定的认知度时,再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理论培训,这样可以让新员工更容易理解。 2.抓好质量培训考核,提高员工重视程度 目前,员工的培训基本利用周质量会活动时间,但往往培训效果不好,对员工的触动较小,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员工不重视学习,学习流于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培训考核,促使员工集中精力,认真听课,做好笔记,针对常见质量问题

如何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关于如何提升公司员工质量意识的报告 市场经济的三大要素是:质量,价格,交货期,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素,如同空气和水是生命存在的要素一样,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订单及前景发展,我公司做为一个发展中的企业,各方面也在不断的完善,其中质量管理也在不断的完善,且能看到成效,但按着标准质量管理衡量尚有许多欠缺,还存在有诸多问题: 1,基层管理人员与作业员工无品质绩效考核指标,做好做坏没有一个明显的判定标准。 2,部分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不注重过程的控制,出了问题才设法弥补,且产品质量能过就过,缺乏系统全局的观念,能看到点却看不到面。 3,员工缺乏自检意识,这与其直属上司的质量意识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但往往基层管理这方面的意识就比较随意。 4,无培训机制,员工在思想上无接受教育学习的机会,为赚钱而上班,适当培训不但能激起员工的上进心,而且更有利于管理。 5,质量提升无具体质量目标,无目标就无努力的方向,无方向就会影响激情。 6,资料不完善,每道工序无操作流程(作业指导书),作业不规范,所以会导致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作业员生产时会出现差异。 7,中层,基层对质量的要求及管理制度执行不彻底,带有应付心态,部分员工对质量放手不管,完全依靠质检去推动,这样的质量管理非常被动,认为质量控制就是质检的事,与其无关。 8,作业手法毛糙,而且现在员工已经习惯了这种毛糙的操作方式.需要慢慢转变,只要习惯了,做好手工速度一样,同样的产品手工不一样,其档次就不一样,

给客户留下的印象也不一样;我们现在用高中档产品的材料,如果提高作业手法,其效益应该更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人特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基层管理人员与员工的品质考核指标,以个人为单位实行组长责任制,对做好做坏有一个明显的标准。扪皮5个组,打底3个组,分开进行考评,考评以质检的报表为依据。考评每月进行一次(月底),如当月考评该组的不良率排名倒数第一,且返工率超过我们的质量目标,则对该组组长进行处罚,将其罚款金额奖励给不良率最低组别的组长,如果连续3个月都排名倒数第一,且返工率超过扪质量目标,则对该组长进行降级或辞退处理,包装不进行对比,参照每月的不良率进行考评,未达到质量目标,则罚款,如果连续3个月达不到质量目标,则对包装组长进行降级或辞退处理. 2,建立员工的品质档案,设计专门的记录表格,由质检实施记录,每月月底对员工的品质档案进行考评,小问题一个月内超过多少次怎样处罚,大问题一个月内超过多少次进行什么样的处罚,都具体化,明确化,处罚所得金额奖励给表现最好的员工,制一课员工每月小问题超过7次的,或者是大问题超过1次的进行处罚,制二课员工每月小问题超过10次,或者是大问题超过1次的进行处罚,包装与制一课相同. 3,实施责任连锁制,组长必须承担其组每月罚款总额的5%(可以设一个限度,罚款超过多少才这样实施,因为罚款必竟是免不了的),课长必须承担其课每月罚款总额的2%(也可设一个限度),这样能够完全调动组长及课长的管理积极性.这样车间管理人员才会设法去控制. 4,不断提高管理及员工的质量意识,逐级提高,先提高课长的,再提高组长的,然后再提高员工的,因为管理的言行直接影响其下属的言行,各管理层的质量意识逐级监督.

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及员工的品质意识

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及员工的品质意识? 1 2 品质意识,就是指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品质(包括产品品质、工作品质)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活3 动的客观及主观的看法和态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提高产品品质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以及对提高4 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而人的行动受大脑意识支配,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一个5 有错误品质意识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做出好的产品。只有当他的思想意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再加上相6 应的工作技能,他才会做出好的产品。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高度”很重要,它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7 内涵,一个做过大事或见过大事的人,想平庸都难。可想而知,品质意识对产品品质的重要作用。 8 品质作为企业的命脉,产品的品质不好,就会失去市场,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生命。所以,作为9 企业的员工,必须具有这种提高产品品质的决心和愿望,也就是要求企业的全体职员工树立良好的品质0 意识。 1 那么,怎样才能树立良好的品质意识? 2 第一,树立品质是企业的命脉意识。 3 要全员认识到:产品的品质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时间4 长了,企业就会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失业。当然对于公司来说,目前产品市场良好,也希望以后5 更好,但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把我们的产品品质做得更好。 6 第二,树立品质的客户意识。 7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把自己看成客户,把自己看成是下一道工序的操作者,把自己看成是产品的消8 费者。这样,在工作当中就会自觉地把工作做好,大家都把工作做好了,产品的品质才会有保证,如果9 在工作中偷工减料,危害的将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第三,树立品质的预防意识。 1 “产品的品质是生产出来的、设计出来,不是靠检验出来的,第一时间就要把事情做好。”这不是一2 句口号,这很好地体现了产品质量的预防性,如果品质控制不从源头控制,将很难控制产品的质量。即3 使生产中投入大量的检验人力去把关,生产时由于没从源头去控制而产生的大量次品甚至废品,产品的4 成本将大大提高,给企业的生产成本造成沉重负担及损失。况且有些产品的质量问题可能无法从后工序5 发现弥补,这更要求企业员工在第一时间把事情做好,预防品质问题的发生。 6 第四,树立品质的程式意识。 7 品质管理是全过程、全公司的,而各个过程之间,全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必须是有序的、有效的,8 要求全体品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严格按程式做,如果不按程式工作出错的机会就会增多,产品的质量9 也就无法保证。 第五,树立品质的责任意识。 1 质量问题有80%出于管理层,而只有20%的问题起源于员工,也就是说,管理者可控缺陷约占80%,2 操作者可控缺陷一般小于20%。区分操作者可控缺陷也管理者可控缺陷的原则: 3 A.操作者知道他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4 B.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5 C.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规格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6 D.操作者具备对异常情况进行正确处理的能力。 7 ●如果上述四点都已得到满足以及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均具备而故障依然发生,8 则认为是操作者可控的缺陷。 9 ●如果上述四点中有任何一点不能得到满足或者生产中设备、工装、检测及材料等物质条件不具备而产0 生故障,那就是管理人员的责任。只有了解品质问题的责任,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改善问题将品质提高。 1 第六,树立品质的持续发送意识。 2 品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品质改善是一个持续的、回圈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它遵循PDCA回圈模3 式,PDCA回圈模式可简述如下: 4 P—计划:根据产品的要求,制定改善计划; 5 D—实施:实施计划; 6 C—检查:根据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检验; 7 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产品品质。 8 只有这样,产品质量才会不断上升,也只有这样不断地提高质量及创新,才会不断地取胜于市场。 9 第七,树立品质的成本意识(即品质标准意识)。 保证品质,追求利润是企业永远的目标。企业要发展,不得不注重生产的成本,然而成本与品质息

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提升公司员工质量意识的报告 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素,如同空气和水是生命存在的要素一样,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订单及前景发展,我公司做为一个发展中的企业,各方面也在不断的完善,其中质量管理也在不断的完善,且能看到成效,但按着标准质量管理衡量尚有许多欠缺,还存在有诸多问题: 1,基层组长无绩效考核机制,做好做坏没有一个明显的判定标准. 2,部分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不注重过程的控制,出了问题才设法弥补,且产品质量能过就过,缺乏系统全局的观念,能看到点却看不到面. 3,员工缺乏自检意识,这与其直属上司的质量意识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但往往基层管理这方面的意识就比较随意,例如扪皮只有当做成成品后检验时才能发现问题,这样的返工之其浪费是最大的. 4,无培训机制,员工在思想上无接受教育学习的机会,为赚钱而上班,适当培训不但能激起员工的上进心,而且更有利于管理。 5,质量提升无具体质量目标,无目标就无努力的方向,无方向就会影响激情. 6,资料不完善,每道工序无操作流程(作业指导书),作业不规范,所以会导致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组别生产时会出现差异. 7,中层,基层对质量的要求及管理制度执行不彻底,带有应付心态,部分组别对质量放手不管,完全依靠质检去推动,这样的质量管理 非常被动,认为质量控制就是质检的事,与其无关. 8,手工毛糙,我公司的产品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手工提升的余地非常大,现在员工已经习惯了这种毛糙的操作方式.需要慢慢转变,只要习惯了,做好手工速度一样,同样的产品手工不一样,其档次就不一样,给客户留下的印象也不

一样,我们用中档产品的材料,中高档的手工去抢占中高档产品的市场,其效益应该更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人特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组长的绩效考核机制(质量),以组为单位实行组长责任制,对做好做坏有一个明显的标准。扪皮5个组,打底3个组,分开进行考评,考评以质检的报表为依据。考评每月进行一次(月底),如当月考评该组的不良率排名倒数第一,且返工率超过我们的质量目标,则对该组组长进行处罚,将其罚款金额奖励给不良率最低组别的组长,如果连续3个月都排名倒数第一,且返工率超过扪质量目标,则对该组长进行降级或辞退处理,包装不进行对比,参照每月的不良率进行考评,未达到质量目标,则罚款,如果连续3个月达不到质量目标,则对包装组长进行降级或辞退处理. 2,建立员工的品质档案,设计专门的记录表格,由质检实施记录,每月月底对员工的品质档案进行考评,小问题一个月内超过多少次怎样处罚,大问题一个月内超过多少次进行什么样的处罚,都具体化,明确化,处罚所得金额奖励给表现最好的员工,制一课员工每月小问题超过7次的,或者是大问题超过1次的进行处罚,制二课员工每月小问题超过10次,或者是大问题超过1次的进行处罚,包装与制一课相同. 3,实施责任连锁制,组长必须承担其组每月罚款总额的5%(可以设一个限度,罚款超过多少才这样实施,因为罚款必竟是免不了的),课长必须承担其课每月罚款总额的2%(也可设一个限度),这样能够完全调动组长及课长的管理积极性.这样车间管理人员才会设法去控制. 4,不断提高管理及员工的质量意识,逐级提高,先提高课长的,再提高组长的,然后再提高员工的,因为管理的言行直接影响其下属的言行,各管理层的质量意识逐级监督.

浅谈全员质量意识的提升

浅谈全员质量意识的提升 ●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苏永强 质量是一个企业的核心能力,一个优秀企业的产品,为了不断适应用户需求的提高和变化,要赶上和超过竞争对手,必须就在产品、服务和质量管理等基础工作上开展持续和有组织的改进活动。而质量管理的改进,涉及的人很多、影响因素面广、难度较大,在短期内效果不是那么明显,往往不会引起大多数人员的重视,但只要坚持持续改进,尤其在基础性工作方面,加强全员质量意识的提升,提高全员质量责任心,对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将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和长远影响。 面对全员质量意识的提升这一永久性的质量管理话题,可能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视质量,能说出一大堆产品质量得不到顾客满意的各种原因,类似的如人员素质和能力、设备、原材料、零部件、检测手段、管理内外部因素等等问题造成的,而从来没有人从自身的本职工作出发找找原因。却大多数人误解认为,在一个企业里设置质量管理部门和质量检验人员,产品质量的好坏与提高应该就是质量管理部门和质量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如此就形成了质量与经营的脱节。 本文主要从全员质量意识的提升和认识方面,介绍了如何开展和促进全员质量意识的提升的一些参考思路,以促进全过程质量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从而最终促进产品实物质量的提升。 1、认知质量管理 谈到认知质量管理的话题,我们首先要明白和思考如下的几个问题,如“什么是质量”、“什么是高质量、低质量”、“高质量有什么好处”、“如何获得高质量”、“如何才能达到质量目标”、“什么是大质量“等问题。

思考和明白这几个问题之后,我们首先就要把握质量管理的核心,质量是制造出来的,是制造过程综合保证的结果。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是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识别影响产品质量的相关因素,将“偶发因素”(偶然出现,通过采取管理措施可以消除的影响因素,如:不熟练的员工上岗操作、原材料质量不合格等)消除,将“普通因素”(自然存在,通过管理可以控制其波动,但不能消除的影响因素,如:生产的现场的温度、湿度变化,及其设备的转速波动等)控制在允许的波动范围内,从而消除不合格品的产生,控制合格产品的一致性。而对产品的测量和检验不仅是判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方法,更是对制造过程质量保证能力的一种衡量。 2、质量是制造出来的 众所周知,产品是制造出来的,但质量也是制造出来的。控制质量不良的发生原因是制造或服务过程的第一要务。而质量管理的核心职能也就是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的零缺陷。而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又分为过程控制和事后检验两种方式,过程控制是降低产品质量特性的离散度,提高精品率的主要手段。事后检验是验证过程保证能力,及时发现不合格品,避免“顾客投诉”的主要手段。而一般情况下,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质量不良问题主要有五大方面的原因:员工质量意识和责任心不够、操作方法不良、工艺执行不良、物料不良、质量检测与控制不良。 针对类似的一些质量不良问题,质量管理的核心和本质正是设定发现问题的系统,是对不良问题的管理,防止错误的发生和尽快消除错误带给我们的影响,进而制定彻底根除问题的系统。并且在实际质量管理工作中,针对预防生产制造过程产生不良的主要原因,应遵循“三不”原则:不制造不合格品、不转移不合格品、不接受不合格品。因此,要采取一定预防措施,质

(完整版)关于提高一线员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技能的建议

关于提高一线员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技能的 建议方案 一、建议方案名称 提高一线员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技能 二、建议方案的具体内容 实施时间:长期 实施范围:所有车间一线员工 实施方法:持续培训、适时认可和正确激励(必须及时、公正、公平、公开,以正激励强化为主) 实施人员:QA及QC、生产管理人员(车间主管) 三、提出建议的依据 首先,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于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 这里,我们并不否认QA和QC的重要性。 事实上QA的职责决定了它只能依据ISO9001标准和GMP规范确定公司的质量管理方针和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方案,组织编写能满足质量管理要求的控制程序和(或)标准操作规程(SOP), 这些工作固然十分重要,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它只是务虚的,是属于事前的预防范畴;只能间接决定产品质量水平的高低;同样,QC尽管按其职责依据质量控制程序和检验操作规范以及检测技术标准在生产过程中和生产过程后进行了务实的监控,但其实质只是对合格与否做了判定,属于事中控制和事后验尸,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质量水平的高低,其作用只是防止了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和市场,防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相反,包括称量、配料、烘干、粉碎、压片、包衣、铝塑直至装盒包装等一系列工序在内的生产环节则是介于这二者之间的一个关键环节,而承担这些工作的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能则直接决定着各个工序的质量,是改进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 其次、生产现场的GMP达标水平也决定于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 如前所述,产品质量是通过一线员工实现的。具体而言,就是看他们是否依据生产现场GMP规范要求达到了如下三点过程工艺参数的要求: 按时,是工作成果在时限上的要求。要求工作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无超前或滞后。 保质,是工作成果在品质上的要求。要求工作必须按规定的质量标准完成,无假冒伪劣、以次充好。 保量,是工作成果在数量上的要求。要求工作必须按规定的数量标准完成,无偷工减料、缺斤短两。 其前提,就是一线员工是否认识到了按时、保质和保量的重要性(这属于质量意识的范畴),是否有能力做到按时、保质和保量(这有属于质量能力的范畴)。所以,仅从GMP 达标来看,提高一线员工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也十分重要。 四、可行性分析 上述建议,只需召开15~30分钟班前会,由相关人员合理安排本职工作即可完成。 关于提议的持续培训:可由生产管理人员邀请QA及QC 人员每天确定一个质量主题(可结合上个班次或其他单位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质量危害信息分享和不合格原因分析,并通过相关的知识培训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完善相关的程序文件、操作规程和检查记录; 关于提议的适时认可和正确激励:可由生产管理人员邀请QA及QC 人员定期(建议每月)结和员工实际操作技能、质检合格率、质量记录填写、质量事件报告、质量原因分

如何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如何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众所周知,产品的质量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员工的质量意识。人的意识取决于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决定工作质量,也就决定了产品质量。在一个小企业里,员工的知识层次、认识深度、日常习惯都大不相同,当然质量意识也就相差甚远了。那么要想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就是要加深他们对质量的认识深度,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我觉得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我们逐渐改善我们薄弱的质量意识: 一、把好入门关,提高员工素质 知识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一些技能岗位(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岗位)的人员在文化层次上要有一定的要求,并具备一定的知识,且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就要强一些,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也就比较容易些了。 二、加强员工培训,走好“三大步” A.做好新员工入职培训,奠定良好基础 近几个月,车间员工的流动率逐步增加,虽然也在不断引进新员工,但由于对新员工的关心度不够,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缺少重视,也就导致了大部分员工在刚进入公司就有了退缩的想法。我把新员工分为两种:一种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刚步入社会,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另一种是经历丰富的前辈们,他们是在社会上经历了许多风吹雨打,一步一步走过来的。面对这些新员工,培训是至关重要的。有句话总结得很好: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比纠正一种坏习惯要轻松得多。新员工培训也应该做好以下“四个阶段”: 1、首先是入职培训,在新员工正式报到时,向员工介绍公司一些发展及主要产品,让员工对公司 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为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如:PCB的基本知识,质量的重要性、产品的相关标准、车间规章制度、厂规厂纪、相关法律法规等。 2、其次就是岗前培训,上岗之前对员工进行意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新员工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 对PCB的认知度较低,必须进行规范的操作培训,这是关键的一步。上岗之前让员工了解自己所在岗位的操作方法,而我们部门主管也需评价员工是否真的具备在该岗位作业的能力。 3、然后是在岗培训,在岗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虽然员工具备了在该岗位作业的能力,但我们 仍要持续不断的对员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以提高员工的综合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保证产品的品质。据我观察,我们目前的操作培训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我认为师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直接影响到学徒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进度。所以师傅就要选用岗位操作技能最强、操作最规范的员工来担任,让新员工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然后再慢慢地影响另外一些老员工。

如何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如何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众所周知,产品质量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员工的质量意识。人的意识决定行为,人的行为决定工作质量,也就决定了产品质量。员工的知识层次、认识深度、日常习惯等参差不齐,质量意识也相差甚远。那么要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就是要加深他们的认识深度,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把好入门关,提高员工素质 知识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岗位(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岗位)的人员在文化层次上要有一定的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其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就要强一些,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相对也要容易些。 二、加强员工培训,走好“三大步” 1.做好新员工培训,奠定良好基础 最近几年,车间员工的流动性逐步增加,每年也在不断引进新员工,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员是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实践经验。面对这些新员工,培训是至关重要的。有句话总结得很好: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比纠正一种坏习惯要轻松得多。新员工培训也应该做好以下“三个阶段”: 首先,在新员工上岗之前进行意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新员工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对空调加工的认知度较低,上岗前就要为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如:家用空调的基本知识,质量的重要性、产品的相关标准、相关法律法规等。 其次,进行规范的操作培训,这是关键的一步。我们目前的操作培训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那么师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直接影响到学徒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进度。所以师傅就要选用岗位上操作技能最强、操作最规范的员工来担任,让新员工从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然后再慢慢地影响另外一些老员工。 最后是加深和巩固阶段。当新员工实习了一段时间后,对空调加工有一定的认知度时,再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理论培训,这样可以让新员工更容易理解。 2.抓好质量培训考核,提高员工重视程度 以前,员工的培训也不少,但往往培训效果不好,对员工的触动较小,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员工不重视学习,学习流于形式。学习时聊天、睡觉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可以通过培训考核,促使员工集中精力,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然后对考核不合格的员工进行再培训,不合格者进行换岗。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员工对待培训的重视程度,加强培训效果。 3.班前班后进行质量意识灌输是一项长期的培训方式 班组长是生产车间最基层的管理人员,大部分时间是在生产第一线,他们可以发现很多不规范行为。在班前或班后进行通报,让员工理解此行为的危害性,防止类似行为再次发生。对于产品质量状况,也要及时告知员工,当发生不合格时,或许员工会提出许多管理人员不知晓的现象或好的建议,这有助于分析问题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也会增强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 三、管理者加强质量意识是关键 “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只有不合格的管理者。”这句话说明了管理者意识的重要性。基层管理人员就是生产队伍的指路人,员工就按照管理人员指明的方向前进。如果我们对一些违规现象视而不见,不制止、不纠正,员工就会逐步淡化质量意识,违规现象就会不断增加。

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应该如何提高

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应该如何提高? 关于质量,很多人做了这方面的研究,有人提过问,产品质量是由什么决定的?有说是由技术设计决定的,有说是工艺保证决定的,有说是过程控制决定的,有说是由操作者素质决定的,众说纷纭。 这里,我们先抛开质量控制的客观因素,单独讨论下主观层面的事情,主要讲下如何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先需要搞清楚是什么决定员工质量意识,才能着手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决策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的程度,这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换句话说:所谓质量意识,首先要保证产品合格,符合产品的规格要求。并且,整个生产流程严格遵照企业生产流程的管理规定。 在质量意识当中,人才是质量管理的第一要素,对质量管理的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具有质量管理专门知识、技能并在质量工作实践中,以自己在质量事业上的创造性劳动,对国家、行业、地区、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振兴和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是十分关键的。 1、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是一个关键因素。爱厂如家的人,总是希望自己所在的单位越来越好,即主人翁意识的建立非常重要。 2、员工对自己岗位和工作喜爱度,是一个关键因素,这也是决定员工在工作过程是否细心的重要方面。

3、员工对产品性能和加工过程的熟悉程度,也是决定员工质量意识的一个方面。 4、员工对自己收入福利与质量状况相关性了解的程度,也是决定员工质量意识的一个方面。 5、员工品行和素养,也是决定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上五大点,其实决定了员工质量意识的高低,如果我们没有找到根源,过度埋怨员工质量意识差,则是管理者的水平需要提升。 上个世纪60年代后,人们的质量意识更加提高了,尤其日本创造性地发展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先后提出了“品质圈”和“全社会质量管理”等新理论和新方法,还培养了一大批各种层次的质量人才。而后,日本国一跃而起,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强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MP)在80年代末期就已超过美国,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我们说,质量是管理出来的,员工的质量意识,更是管理和培养出来的,要管理,就要从系统和全方位地进行,上面五个方面,都很重要。 ①要求员工对企业认同,就是把企业建设得像员工的家里一样,关心员工,也要像关心家人一样,这样员工才有归属感,依存感。 ②如何让员工喜爱自己的职业,喜爱自己的岗位,从招聘选拔人员就开始了,也可以在工作进行培养,如果是强迫人做事,肯定是做不好的,发自内心的意愿做事,多数会成功。

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浅谈如何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如果没有深入了解质量,有人问你出了质量问题是谁的责任?大部分人肯定会说是质量部没有检验好!检验员没有把好关!其实,这样的回答是片面的。质量是人控制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人的因素是第一位,人是管理机械、合理使用材料、正确执行产品工艺的主体,人决定质量,而非机械、材料决定质量。在企业管理中质量也是一种责任心的培养。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产品质量是我们每一个员工干出来的,而不是质检员检出来的!因此,应该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自身工作素质,把产品质量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心中。 严把质量关,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记得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过:“一个木桶所能盛的水的高度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我们提供给顾客的是一批批合格的物料,每一批物料都要经过操作者认真操作,我们就是那一块一块木板。我们的工艺技术水平决定了产品的质量评价。我们每一道工序中为什么要自检、互检?为什么还要跟上一道工序和下一道工序互相沟通?因为我们都是公司这个木桶 的一块木板,我们互相镶嵌,构成了整个木桶并且决定了木桶所能盛水的高度。只有一道工序好不是真好,每一道工序都好才是真好。只有每一道工序都环环相扣,才能做到滴水不漏。只要每一位员工踏踏实实的工作,把本职工作做好,完成好自己的每一道工序,杜绝自扫门前雪,注重协作精神,出现问题及时反馈,积极听取下一道工序的

意见,及时的更正自己的错误,加强技术水平,就能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质量在员工心中,强调的是人的责任。如果发生了质量问题人人都推开,那么,质量如何控制?企业怎么生存?这是一个态度问题。拒绝承担个人责任是人的通病。一个有责任的管理者和员工,应该为事情的结果负责。无数的事实证明,勇于认识错误不但能推动事情的发展,更有助于解决问题。然而事实上,我们似乎更不愿意认错。因为在潜意识里,认错就意味着失败,认错就意味着接受处罚。但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质量就代表着诚信,质量就是一个品牌!一个没有诚信的企业,根本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生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企业的发展而工作,企业提供我们懒以生存的经济来源,假如我们不用心工作,将是自毁长城,自挖墙角,自断后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和我们个人的命运就把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把握质量就是给企业添砖加瓦,就是把握自己,把握未来。每一位员工都要视责任如泰山,视产品在手中,质量在心中,细节在精益求精中,真诚在每一道工序中,让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一观点用心溶入到我们的工作中去,让我们加工的产品精益完美,让时间磨损不了优良的质量,让企业因为质量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充满生命和活力。 我们每个岗位上的员工就像是一个个的零部件,只有发挥出各自的作用才能保证这台机器的正常运行,才能够生产出质量好的产品。

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一、中心思想:让员工有幸福感、存在感,让人人都有事 做,人人想做事,让员工动起来,意识到客户价值的重 要性。 二、问题:我们的质量问题,是因为我们的员工没有给客 户提供优质产品的习惯,高层没有给客户提供优质产品 的思维和方法;没有真正意识到客户价值的重要性,所 以不能影响、培训员工。 三、解决方法: 1.打通思维意识:让员工脑先动起来,增强员工的主人 翁责任感和使命感,全体员工写出公司500条(质量、 服务、理念、思想、积极性、流程、制度等)不足, 并写出不足的解决方案; 2.操作:各部门一起分享、总结,部门能解决的在部门 解决,部门解决不了的拿到中高层会议中解决; 3.每周本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小组成员讨论,讨论操 作方法及期望达到的目标,确定具体实施人员,并确 定责任人与重要性,落实到人。互相提出项目中需注 意或遇到的困难并加以解决。 4.项目完成后分享此产品组装过程中的发现或可遇见 性的问题,共同探讨,遇见的困难加以解决,所有发 生的售后问题员工必须知晓。

5.员工培训: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巩固 员工工作技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6.爱护员工:爱护员工,关心员工,在意他们的成功, 为他们的成功感到高兴,愿意带他们走出困境,帮助他们进步。充满关爱的环境是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团队合作必不可少的要素。 四、机制 理念:下道序是上道序的客户,下道序有权拒绝使用上道序不合格产品和不合格漏检零件; 制度:凡在客户或出厂出现机器质量问题(组装、零部件)都是组装承担责任; 五、复制:复制到技术室、业务、售后。。。 六、分享:员工全部参与并分享

质量意识提升报告

关于如何提升公司员工质量意识的报告市场经济的三大要素是:质量,价格,交货期,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素,如同空气和水是生命存在的要素一样,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订单及前景发展,我公司做为一个发展中的企业,各方面也在不断的完善,其中质量管理也在不断的完善,且能看到成效,但按着标准质量管理衡量尚有许多欠缺,还存在有诸多问题: 1,基层组长无绩效考核机制,做好做坏没有一个明显的判定标准. 2,部分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不注重过程的控制,出了问题才设法弥补,且产品质量能过就过,缺乏系统全局的观念,能看到点却看不到面. 3,员工缺乏自检意识,这与其直属上司的质量意识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但往往基层管理这方面的意识就比较随意,例如扪皮只有当做成成品后检验时才能发现问题,这样的返工之其浪费是最大的. 4,无培训机制,员工在思想上无接受教育学习的机会,为赚钱而上班,适当培训不但能激起员工的上进心,而且更有利于管理。 5,质量提升无具体质量目标,无目标就无努力的方向,无方向就会影响激情. 6,资料不完善,每道工序无操作流程(作业指导书),作业不规范,所以会导致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组别生产时会出现差异. 7,中层,基层对质量的要求及管理制度执行不彻底,带有应付心态,部分组别对质量放手不管,完全依靠质检去推动,这样的质量管理

非常被动,认为质量控制就是质检的事,与其无关. 8,手工毛糙,我公司的产品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手工提升的余地非常大,现在员工已经习惯了这种毛糙的操作方式.需要慢慢转变,只要习惯了,做好手工速度一样,同样的产品手工不一样,其档次就不一样,给客户留下的印象也不一样,我们用中档产品的材料,中高档的手工去抢占中高档产品的市场,其效益应该更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人特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组长的绩效考核机制(质量),以组为单位实行组长责任制,对做好做坏有一个明显的标准。扪皮5个组,打底3个组,分开进行考评,考评以质检的报表为依据。考评每月进行一次(月底),如当月考评该组的不良率排名倒数第一,且返工率超过我们的质量目标,则对该组组长进行处罚,将其罚款金额奖励给不良率最低组别的组长,如果连续3个月都排名倒数第一,且返工率超过扪质量目标,则对该组长进行降级或辞退处理,包装不进行对比,参照每月的不良率进行考评,未达到质量目标,则罚款,如果连续3个月达不到质量目标,则对包装组长进行降级或辞退处理. 2,建立员工的品质档案,设计专门的记录表格,由质检实施记录,每月月底对员工的品质档案进行考评,小问题一个月内超过多少次怎样处罚,大问题一个月内超过多少次进行什么样的处罚,都具体化,明确化,处罚所得金额奖励给表现最好的员工,制一课员工每月小问题超过7次的,或者是大问题超过1次的进行处罚,制二课员工每月小问题超过10次,或者是大问题超过1次的进行处罚,包装与制一课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