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篇

古人说要“行善积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人友善待人,别人就会友善待他。友善是善良天性使然,是自觉修养必然。

“友善”就是视人皆为友,我必善待之。“友善”是微笑,“友善”是“Hi”,“友善”是尊重,“友善”是关爱,“友善”是谦让,“友善”是宽容,“友善”是同情,“友善”是乐助。“友善”的基础是“心中有他人”,它的最低层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友善是一种品格。顾名思义,友善的友是友好,善是善良。友善是一种品格,是对人的态度。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果”,待人接物,也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抛下什么籽,发出什么芽,结出什么果。如同QQ聊天,给他人发一张笑脸,收到的也将是一张笑脸;若是给他人一刀,可能他人会回敬你一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做到与人为友、与人为善;做到虚怀若谷、善行天下。?

友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主的社会关系逐渐淡化,我们需要更多地与陌生人交流、相处,友善成为联系社会成员的价值纽带。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友善交流的态度,与人为善的宽厚,可以增进陌生人之间的感情,从而推动相互之间的进一步协作。?

“友善”看似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友善”是基础道德,也是高尚的品质,是道德修养。特别是对关系并不密切的人和素不相识的人能“友善”相待,这是要有境界、有修养的。道德有层次性,道德教育必须从基础做起,也就是“由易到难”。

“友善”的基础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无他人是不可能与人“友善”的。“心中有他人”也是有层次的。它的最低层次是不妨碍人,不打扰人,不给人添麻烦,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说一个人不微笑,不招呼,不关爱,不乐助,我们还不能谴责他,更不能强制他;但如果是妨碍他人,打扰他人,给人添麻烦,那就是违规的,要受到谴责,甚至有可能会是违法的,要受到惩处。因此,低层次的“心有他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打扰人、不妨碍人、不给人添麻烦,不是可做可不做的,而是人人必须遵循、人人必须做到的。从道德有层次性这一点来讲,我们倡导“友善”,培育“友善”的品质,对一些基础道德尚有欠缺的人,首先应该请他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到与人相处不要去妨碍人、打扰人、给人添麻烦,要“心中有他人”,然后再向高层次去努力。“友善”品质的培养要因人而异,起点应该有所不同。

习近平同志与北大师生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谈到修德时说,“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友善”品质的培养要从小事做起。微笑、招呼人人都会,但常常为“重大节者”所不屑。殊不知就是这些“细微末节”蕴含着品德内涵,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德性。常带微笑,

见人笑脸相迎,不用说心地大都善良,内心充满阳光。我们有些人常常把西方的文明当作是人家的客套、形式,这就是太小看现代文明的行为习惯了。老外对我们“微笑只留给熟人”很不理解。见人微笑示意是好习惯、好品质,不用说,此人定是满怀善意,心地善良,此人一定心有他人,不只是有自己。微笑,我们已在提倡,但大都是在宾馆酒店、服务窗口。以前不提倡,现在有一些地方先做起来也好,但要扩大推广。人家的“女士优先”我们至今不习惯,实际上这“女士优先”,且不说是尊重妇女,至少是心里除了自己还有一个别人,“心中有他人”也就从这里开始了。从这里开始,也许人就不会极端自私,因为在他心中还有别人。此外,如推弹簧门入室一定要回头看看后面是否有人,如有人必等人家进入才轻轻放手;登自动扶梯一定是站右道,把左道留给有急事要超越前行的人。而这些遵规守矩的行为恰恰表明此人心有他人。从小事做起,坚持践行,养成习惯,这才能培养自己的品质。“久行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即品质”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