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基础培训教材

数据通信基础培训教材
数据通信基础培训教材

数据通信基础

信道的数据速率计算公式 在使用香农理论时!由于s/n(信噪比)通常较大,因此通常使用分贝(dB)表示,例如。s/n=1000.分贝表示就是30dB.如果带宽是3KHZ,这时的极限速率是30Kb/s 通常误码率小于10E-6。 8.2 数据通信基础技术 1.信道特性 数据通信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在一次通信中产生和发送信息的一端称为信源,接收信息的一端称为信宿,而信源和信宿之间的通信线路就称为信道。信道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就是信道容量——也就是信道上数据所能够达到的传输速率。和信道相关的概念如下。 —带宽:是指发送器和传输媒体的特性限制下的带宽,通常用赫兹或每秒周期表示(对于模拟信道而言,其信道带宽W=最高频率f2-最低频率f1)。通常是信道的电路制成后,带宽就决定了,因此它是影响信道传输速率的客观性因素。 —噪声: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这种干扰就称为噪声,它会使得信道的传输速率降低。

在数据通信技术中,人们一方面通过研究新的传输媒介来降低噪声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研究更先进的数据调制技术,从而能更加有效地利用信道的带 宽。 图8-2 信道的数据速率计算公式示意图 从图8-2中,可以看出在计算信道的数据速率时有两种考虑的方式。 —有噪声:这时应该使用香农理论。 在使用香农理论时,由于S/N(信噪比)的比值通常太大,因此通常使用分 (S/N)。例如,S/N=1000时,用分贝表示就是30d 贝数(dB)来表示:dB=10 log 10 B。如果带宽是3KHz,则这时的极限数据速率就应该是C=3000 log(1+1000)≈3000×9.97≈30Kb/s(考试是会考该知识点的,应该记住这里的转换公式)。 对于有噪声的信道,我们用误码率来表示传输二进制位时出现差错的概率(出错的位数/传送的总位数),通常要求小于10-6。 —无噪声:这时应该使用尼奎斯特定律(也称为奈式定律)。 在计算时,关键的地方在于理解码元和比特的转换关系。码元是一个数据信号的基本单位,而比特是一个二制数位,一位可以表示两个值。因此,如果码元可取两个离散值,则只需1比特表示;若可取4个离散值,则需要2比特来表示。码元有多少个不同种类取决于其使用的调制技术,关于调制技术的更多细节参见后面的知识点,在此只列出常见的调制技术所携带的码元数,如表8-1所示。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数据通信基本知识 -------------------------------------------------------------------------- 所有计算机之间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的通信都涉及由传输介质传输某种形式的数据编码信号。传输介质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设备间起互连和通信作用,为数据信号提供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的物理通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一、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 有线传输介质在数据传输中只作为传输介质,而非信号载体。计算机网络中流行使用的有线传输介质(Wired Transmission Media)为:铜线和玻璃纤维。 1. 铜线 铜线(Copper Wire)由于具有较低的电阻率、价廉和容易安装等优点因而成为最早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电流作为数据信号的载体。为了尽可能减小铜线所传输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涉(Interference),我们使用两种基本的铜线类型:双绞线和同轴电缆。 (1)双绞线 双绞线(Twisted Pair)是把两条互相绝缘的铜导线纽绞起来组成一条通信线路,它既可减小流过电流所辐射的能量,也可防止来自其他通信线路上信号的干涉。双绞线分屏蔽和无屏蔽两种,其形状结构如图1.1所示。双绞线的线路损耗较大,传输速率低,但价格便宜,容易安装,常用于对通信速率要求不高的网络连接中。 (2)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由一对同轴导线组成。同轴电缆频带宽,损耗小,具有比双绞线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好的传输性能。按特性阻抗值不同,同轴电缆可分为基带(用于传输单路信号)和宽带(用于同时传输多路信号)两种。同轴电缆是目前LAN局域网与有线电视网中普遍采用的比较理想的传输介质。 2.玻璃纤维 目前,在计算机网络中十分流行使用易弯曲的石英玻璃纤维来作为传输介质,它以介质中传输的光波(光脉冲信号)作为信息载体,因此我们又将之称为光导纤维,简称光纤(Optical Fiber)或光缆(Optical Cable)。 光缆由能传导光波的石英玻璃纤维(纤芯),外加包层(硅橡胶)和保护层构成。在光缆一头的发射器使用LED光发射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或激光(Laser)来发射光脉冲,在光缆另一头的接收器使用光敏半导体管探测光脉冲。 模拟数据通信与数字数据通信 一、通信信道与信道容量(Communication Channel & Channel Capacity) 通信信道(Communication Channel)是数据传输的通路,在计算机网络中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物理信道指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物理通路,它由传输介质与有关通信设备组成;逻辑信道指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发送与接收数据信号的双方通过中间结点所实现的逻?quot;联系",由此为传输数据信号形成的逻辑通路。逻辑信道可以是有连接的,也可以是无连接的。物理信道还可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而分为有线信道和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参考答案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 一、填空题 1.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信息位数是指__数据传输___速率。 2.我们平时用的GSM手机采用的是___无线___通信。 3.在通信领域中,数据分为模拟数据与数字数据,电脑里的硬盘存储的数据属 于___数字数据。 4.数据包分为三部分:__地址信息______,数据和___校验码____。 5.发送方计算机将数据切分成协议能够处理的较小的部分,称为__分组__. 6.__光纤____更适于高速,高容量的数据传输,因为它衰减程度低,信号纯度高. 7.接收方计算机将数据包中的数据复制到____缓存_____中,以便进行重新组 装. 8.数据可分为_模拟数据_和_数字数据_两大类。 9.调制解调器在信源端是把_数字_信号转换成_模拟_信号,在另一端是把_模拟 _信号反转换成__数字_信号。 10.数字信号实现模拟传输时,数字信号变换成音频信号的过程称为__调制____; 音频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__解调_____。 11.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信息位数是指__数据传输____速率,而单位时间内 传输的码元个数是指__调制___速率。 12.串行通信可以有_单工__、半双工和_全双工__三种方向性结构。 13.数字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为_幅移键控ask_、频移键控法fsk和_相移键控psk. 14.为了能利用廉价的电话公共交换网实现计算机之间的远程通信,必须将发送 端的__数字_信号变换成能在电话公共交换网上传输的_模拟_信号。 15._基带传输_是指在线路中直接传送数字信号的电脉冲的简单传输方式。 16.在数字信号脉冲编码方案中,全宽码又称为不归零码,包括_单极性全宽码_和_ 双极性全宽码_两种。 17.在算机通信与网络中,广泛采用的信号同步方式有_异步传输方式_和_同步传 输方式_两种。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概述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概述

入设备通信。其本地管理接口(LMI)可大大简化帧中继网的配置和管理。 ⑤局域网(LAN)与广域网(WAN)的高速连接。 ⑥LAN与LAN的互联。 ⑦远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文件的传送、图像查询以及图像监视、会议电视等 2.无线数据通信的应用 无线数据通信也称为移动数据通信。它的业务范围很广,也有广泛的应 前景。 (1)移动数据通信在业务上的应用。移动数据通信的业务,通常分为基本数据业务和专用数据业务两种:基本数据业务的应用有电子信箱、传真、信息广播、局域网(LAN)接入等。?专用业务的应用有个人移动数据通信、计算机辅助调度、车、船、舰队管理、GPS汽车卫星定位、远程数据接入等。 (2)移动数据通信在工业及其它领域的应用。 移动数据通信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可分为固定式应用、移动式应用和个人应用三种类型。 ①固定式应用是指通过无线接入公用数据网的固定式应用系统及网 络。如边远山区的计算机入网、交警部门的交通监测与控制、收费停车场、加油站以及灾害的遥测和告警系统等。 ②移动式应用是指野外勘探、施工、设计部门及交通运输部门的运输 车、船队和快递公司为发布指示或记录实时事件,通过无线数据网络实现业务调度、远程数据访问、报告输入、通知联络、数据收集等均需采用移动式数据终端。移动数据终端在公安部门的刑警、巡警、交警也开始应用。 ③个人应用是指专业性很强的业务技术人员、公安外线侦察破案人员 等需要在外办公时,通过无线数据终端进行远程打印、传真、访问主机、数据库查询、查证。股票交易商也可以通过无线数据终端随时随地跟踪查询股票信息,即使度假也可以从远程参加股票交易。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习题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习题 答案:一、CCADA ABCBA 二、AC\ABCD\ABCD\AC\ABCD\ABC\AC\ABCD\ABC\ABC 三、1、数据通信 2、信息 3、数据 4 、信号 5、数字模拟数字模拟 6、发送设备传输设备接收设备 7、比特率 8、波特率 9、带宽 10、信道容量 11、误码率 12、吞吐量 13、串行传输 14、并行传输 15、同步 16 异步 17、单工 18、半双工 19、全双工 20、电路报文分组 21、电路建立数据传输拆除电路 22、报文交换存储-转发 23、分组交换 24、数据报方式虚电路方式 25、多路复用 26、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 一、单项选择题 1.单工通信是指()。 A.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 B.通信双方都能收、发信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C.信息只能单方向发送的工作方式 D.通信双方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 2.数据通信的信道包括()。 A.模拟信道B.数字信道 C.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 D.同步信道和异步信道

3.双工通信是指()。 A.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 B.通信双方都能收、发信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C.信息只能单方向发送的工作方式 D.通信双方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 4.半双工通信是指()。 A.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 B.通信双方都能收、发信息,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C.信息只能单方向发送的工作方式 D.通信双方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信息的工作方式 5.完整的通信系统是由()构成。 A.信源、变换器、信道、反变换器、信宿 B.信源、变换器、信道、信宿 C.信源、变换器、反变换器、信宿 D.变换器、信道、反变换器、信宿 6.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构成。 A.移动台、基地站、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与公用电话网相连接的中继线 B.移动台、基地站、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C.移动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与公用电话网相连接的中继线D.移动台、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与公用电话网相连接的中继线7.无线寻呼是()。 A.一种传送简单语言信息的单向呼叫系统 B.一种传送非简单语言信息的单向呼叫系统 C.一种传送简单语言信息的双向呼叫系统

(完整版)数据通信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1、以下哪一些不属于网络资源( C A、硬件资源 B、软件资源 C、人力资源 D、数据资源 2、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简称为( A A、ISO B、OSI C、ICP D、ISP 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Internet的应用( C A、电子商务 B、信息发布 C、过程控制 D、电子邮件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网络设备( D A、双绞线 B、网卡 C、集线器

D、网络操作系统 5、网络作用范围大约在几十至及千千米又称为远程网的网络为( D A、局域网 B、城域网 C、广域网 D、以上都不是 6、大部分的局域网都是采用以太网网卡,则其拓扑结构为( A A、星型 B、环型 C、总线型 D、网型 7、在数据传输中,DTE是指( A A、数据终端设备 B、数据传输率 C、数据电路终接设备 D、数据通信方式 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数据线路的通信方式( D A、单工通信 B、半双工通信

C、全双工通信 D、无线通信 9、数据传输方式不包括( D A、基带传输 B、频带传输 C、宽带传输 D、并行传输 10、数据传输中,传输延迟最小的是( A A、信元交换 B、分组交换 C、电路交换 D、报文交换 11、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是( D A、信号传输系统 B、电信号传输系统 C、模拟信号系统 D、数据通信系统 12、在数据传输中,需要建立连接的是( D A、电路交换

B、信元交换 C、报文交换 D、数据报交换 13、在ISO/OSI中,网络层属于( C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第四层 14、OSI参考模型中,完成差错报告,网络拓扑结构和流量控制功能的是( A A、网络层 B、传输层 C、数据链路层 D、物理层 15、IEEE802工程标准中的802.3协议是( C A、令牌总线 B、局域网的互联标准 C、局域网的令牌环网标准 D、局域网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标准 16、16 BASE-T通常是指( D A、粗缆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路由器及RIP协议 一、路由器基本原理及功能 路由器是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实现在不同网络中转发数据单元。 1.路由表中包含了下列关键项: 目的地址(Destination):用来标识IP包的目的地址或目的网络。 网络掩码(Mask):与目的地址一起来标识目的主机或路由器所在的网段的地址。将目的地址和网络掩码“逻辑与”后可得到目的主机或路由器所在网段的地址 输出接口(Interface):说明IP包将从该路由器哪个接口转发。 下一跳IP地址(Nexthop):说明IP包所经由的下一个路由器的接口地址。路由优先级(Priority):也叫距离管理,决定了来自不同路由来源的路由信息的优先权 2.路由信息的来源(Protocol/Owner) 在路由表中有一个Protocol字段:指明了路由的来源,即路由是如何生成的。路由的来源主要有3 种: 链路层协议发现的路由(Direct):开销小,配置简单,无需人工维护,只能发现本接口所属网段拓扑的路由。链路层一定要UP 手工配置的静态路由(Static):静态路由是一种特殊的路由,它由管理员手工配置而成。通过静态路由的配置可建立一个互通的网络。静态路由无开销,配置简单,适合简单拓扑结构的网络。 动态路由协议发现的路由(RIP、OSPF等):当网络拓扑结构十分复杂时,手工配置静态路由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现错误,这时就可用动态路由协议,让其自动发现和修改路由,无需人工维护,但动态路由协议开销大,配置复杂。 3.路由的花费(metric) 标识出了到达这条路由所指的目的地址的代价,通常路由的花费值会受到线路延迟、带宽、线路占有率、线路可信度、跳数、最大传输单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动态路由协议会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因素来计算花费值(如RIP用跳数来计算花费值)。该花费值只在同一种路由协议内有比较意义,不同的路由协议之间的路由花费值没有可比性,也不存在换算关系。静态路由的花费值为0。 二、路由匹配原则 1.最长匹配原则-使用路由表中达到同一目的地的子网掩码最长的路由。 2.Cost/metric值越小的路由越优先? 不同的路由协议发现的路由Cost没有比较意义 3.在Router A上被优选的路由,Router B上也一定优选? 路由选优完全是“单机行为” 三、路由协议原理 1.静态路由 在组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网络中,只需配置静态路由就可以使路由器正常工作。接口静态路由优先级是0,这意味着它是直接连接网络的路由。

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基础

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基础 1. 计算机网络形成与发展 第一阶段: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形成计算机网络的雏形;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第二阶段:在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完成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研究,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第二代网络以通信子网为中心,70 80 年代,第二代网络得到迅猛的发展。 第三阶段:在解决计算机联网与网络互联标准化问题的背景下,提出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与协议,促进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第三阶段是加速体系结构与协议的标准化的研究与应用。 第四阶段:计算机网络向互联,高速,智能化方向发展,并获得广泛的应用,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正出于第四阶段,这一阶段的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特点是:互联,高速,智能与更为广泛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应用已经成为衡量21世界国立与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NII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最热门的话题是Internet与异步传输模式ATM技术。 2.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既然是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目标,那么它应具备下述几个方面的功能: (1) 数据通信。该功能实现计算机与终端,计算机与计算机间的数据传输,这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2) 资源共享。网络上的计算机彼此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信息时代的到来,资源的共享具 有重大意义 (3) 远程管理 (4) 集中管理 (5) 分布式处理。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分布式计算成为可能,对于大型的课题,可以分为许许多多的小题目,由不 同的计算机分别完成,然后在集中起来,解决问题。 (6) 负荷均衡。负荷均衡是指工作被均匀的分配给网络上的各台计算机系统,我们判断计算机是否练成计算机网络,主 要看他们是不是独立的自治计算机,分布式操作系统是以 全局方式管理系统资源,它能为用户调度网络资源。分布 式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区别不在他们的物理结构,而 是在高层软件上。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数据通信基础 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习题与答案 一、判断题 1.(√)计算机中的信息都是用数字形式来表示的。 2.(√)信道容量是指信道传输信息的最大能力,通常用信息速率来表示,单位时间内传送的比特数越多,表示信道容量越大。 3.(×)波特率是指信息传输的错误率,是数据通信系统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衡量传输可靠性的指标。 4.(×)在单信道总线型网络中,带宽=信道容量×传输效率。 5.(√)在共享信道型的局域网中,信号的传播延迟或时延的大小与采用哪种网络技术有很大关系。 6.(√)DTE是指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设备,是数据通信系统的信源和住宿。 7.(√)DCE是数据通信设备,是介于数据终端设备与传输介质之间的设备。 8.(×)Modem属于DTE。 9.(√)在单工通信的两个节点中,其中一端只能作为发送端发送数据不能接收数据,另一端只能接收数据不能发送数据。 10.(√)在半双工通信的双方可以交替地发送和接收信息,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只需要一条传输线路即可。 11.(×)在全双工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进行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只需要一条传输线路即可。 12.(√)在局域网中,主要采用的是基带数据传输方式。 13.(√)信道带宽的单位是赫兹。 14.(×)数据通信系统主要技术指标中的信道容量=吞吐量×传输效率。 15.(×)比特率和波特率是两个相同的概念。 16.(√)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传输速率不同。 17.(√)分组交换是以长度受到限制的报文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交换的。 18.(√)电路交换有建立连接、传输数据和拆除连接三个通信过程。 19.(√)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线路利用率高,但实时性差。 20.(√)ATM(即异步传输模式)是一种广域网主干线常采用的技术。 21.(√)数据传输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信道内传输的信息量,即比特率。 22.(×)使用调制解调器进行网络数据传输称为基带传输。 23.(√)信元交换适宜于对带宽要求高和对服务质量要求高的应用。 24.(×)波特率是一种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 25.(×)分组交换属于“存储一转发”交换方式,它是以报文为单位进行传输转换的。 26.(×)奇偶检验是一种复杂的检错方法,有很强的检错能力。 二、填空题 1.数据一般分(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两种类型。 2.在数字传输中,(码元)是构成信息编码的最小单位。 3.(吞吐量)是单位时间内整个网络能够处理的信息总量,单位是字节/秒或位/秒。 4.数据通信系统是由( DTE )、( DCE )和通信线路等组成。 5.根据数据信息在传输线上的传送方向,数据通信方式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三种。 6.数据传输方式有(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宽带传输)三种。 7.数据交换技术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信元交换)四种。 8.一个完整的信元长度为( 53 )B,其中( 5 )B是信元头,( 48 )B为信元数据。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汇总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汇总 一、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交换方式及适用范围 1.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 DTE是数据终端。数据终端有分组型终端(PT)和非分组型终端(NPT)两大类。分组型终端有计算机、数字传真机、智能用户电报终端(TeLetex)、用户分组装拆设备(PAD)、用户分组交换机、专用电话交换机(PABX)、可视图文接入设备(V AP)、局域网(LAN)等各种专用终端设备;非分组型终端有个人计算机终端、可视图文终端、用户电报终端等各种专用终端。 数据电路由传输信道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CE)组成,如果传输信道为模拟信道,DCE 通常就是调制解调器(MODEM),它的作用是进行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如果传输信道为数字信道,DCE的作用是实现信号码型与电平的转换,以及线路接续控制等。传输信道除有模拟和数字的区分外,还有有线信道与无线信道、专用线路与交换网线路之分。交换网线路要通过呼叫过程建立连接,通信结束后再拆除;专线连接由于是固定连接就无需上述的呼叫建立与拆线过程。计算机系统中的通信控制器用于管理与数据终端相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中央处理器用来处理由数据终端设备输入的数据。 2.数据通信的交换方式 通常数据通信有三种交换方式: (1)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是指两台计算机或终端在相互通信时,使用同一条实际的物理链路,通信中自始至终使用该链路进行信息传输,且不允许其它计算机或终端同时共亨该电路。 (2)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是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内存或外存),当所需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往需接收的交换机或终端。这种存储_转发的方式可以提高中继线和电路的利用率。 (3)分组交换

数据通信基础培训教材

数据通信基础培训教材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目录 第一部分通信基础知识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传输基础知识 第三章交换基础知识 第四章分层通信体系结构 第二部分通信网络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电话网 第三章 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第四章 DDN网 第五章帧中继网 第六章 ATM 第七章接口和接入网 第八章信令网 第九章同步网 第十章管理网 第三部分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局域网 第三章TCP/IP协议族 第四章网络连接设备及网络软件

第五章交换式网络 第六章INTERNET 第四部分数据固定网网络拓朴图 第一节 ATM网网络拓朴图 第二节 VOIP网网络拓朴图 第三节 193长途网网络拓朴图 第四节广西165网网络拓朴图 第五部分各县组网结构 第一节各县组网结构和当前现状 第二节各县组网结构示意图 第三节专线故障处理流程 第四节数据业务故障处理表 第六部分数据专员工作职责及考核要求 第七部分设备维护常识及常见故障处理第一节县、镇级基本网络组网方式 第二节设备故障判断方法 第八部分数据网运行维护制度 第一节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节机房管理和安全保密规定 第三节障碍处理和障碍报告制度

第一部分通信基础知识 第一章概述 通信的目的是为了信息的传递。携带信息的信号可分为模拟信号(如话音)和数字信号(计算机输出的信号)。信息的传递由通信系统来完成。 1.1通信系统的组成 通信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包括终端、传输和交换三大部分。 终端:包括普通电话、移动电话、计算机、数据终端、可视电话、会议 电视终端等。 传输系统:信息传递的通道,一般叫信道。 交换系统:完成接入交换节点链路的汇集、转接和分配。 通信系统软件:为能更好完成信息的传递和转接交换所必须的一整套协 议、标准,包括网络结构、网内信令、协议和借口以及技术体制、接口 标准等。 区分交换和传输的概念,有助于我们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但随着通信的发展,它们之间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很多新的标准已经把传输和 交换融合到一起。 注释 1.2通信系统的分类 按照系统所传输的信号来分类,则系统可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模拟通信系统:用模拟信号传递消息的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用数字信号传递消息的系统。 由于光纤通信的普及和集成工艺的发展,数字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数字信号可再生,可综合各种业务,便于和计算机系统连接,易于集成等优点,所以逐渐取代了模拟通信系统。 1.3标准化组织

关于数据通信基础培训教材

目录第一部分通信基础知识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传输基础知识 第三章交换基础知识 第四章分层通信体系结构 第二部分通信网络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电话网 第三章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第四章DDN网 第五章帧中继网 第六章ATM 第七章接口和接入网 第八章信令网 第九章同步网 第十章治理网 第三部分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局域网 第三章TCP/IP协议族 第四章网络连接设备及网络软件 第五章交换式网络 第六章INTERNET 第四部分数据固定网网络拓朴图 第一节ATM网网络拓朴图 第二节VOIP网网络拓朴图 第三节193长途网网络拓朴图 第四节广西165网网络拓朴图 第五部分各县组网结构 第一节各县组网结构和当前现状 第二节各县组网结构示意图 第三节专线故障处理流程 第四节数据业务故障处理表 第六部分数据专职员作职责及考核要求 第七部分设备维护常识及常见故障处理 第一节县、镇级差不多网络组网方式 第二节设备故障推断方法

第八部分数据网运行维护制度 第一节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节机房治理和安全保密规定 第三节障碍处理和障碍报告制度 第一部分通信基础知识 第一章概述 通信的目的是为了信息的传递。携带信息的信号可分为模拟信号(如话音)和数字信号(计算机输出的信号)。信息的传递由通信系统来完成。 1.1通信系统的组成 通信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包括终端、传输和交换三大部分。

●终端:包括一般电话、移动电话、计算机、数据终端、可 视电话、会议电视终端等。 ●传输系统:信息传递的通道,一般叫信道。 ●交换系统:完成接入交换节点链路的汇合、转接和分配。 ●通信系统软件:为能更好完成信息的传递和转接交换所必 须的一整套协议、标准,包括网络结构、网内信令、协议 和借口以及技术体制、接口标准等。 ?注释 1.2通信系统的分类 按照系统所传输的信号来分类,则系统可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模拟通信系统:用模拟信号传递消息的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用数字信号传递消息的系统。 由于光纤通信的普及和集成工艺的进展,数字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数字信号可再生,可综合各种业务,便于和计算机系统连接,易于集成等优点,因此逐渐取代了模拟通信系统。

《数据通信与网络基础》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数据通信与网络基础》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每小题3分,共30分) 1、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TCP/IP协议的层次并不是按OSI参考模型来划分的,相对应于 OSI 的七层网络模型,没有定义()。 A、物理层与链路层 B、链路层与网络层 C、网络层与传输层 D、会话层与表示层 2、在以太网中ARP报文分为ARP Request和ARP Response,其中ARP Response是() 传送。 A、广播 B、单播 C、组播 D、多播 3、主机地址10.10.10.10/255.255.254.0的广播地址是多少?() A、10.10.10.255 B、10.10.11.255 C、10.10.255.255 D、10.255.255.255 4、使用子网规划的目的是什么? () A、将大的网络分为多个更小的网络 B、提高IP地址的利用率 C、增强网络的可管理性 D、以上都是 5、下面协议中那一个是工作在传输层并且是面向无连接的。() A、IP B、ARP C、TCP D、UDP 6、IS-IS路由协议中,哪个Level用来实现区域间路由?() A、Level 0 B、Level 1 C、Level 2 D、level3 7、IS-IS 协议中,以太网默认属于那种网络类型?() A、广播 B、点到点 C、点到多点 D、NBMA 8、BGP协议中,哪种报文是用来传递路由的:() A、OPEN B、KEEPALIVE C、UPDATE D、NOTIFICATION 9、IEEE 802.1Q的标记报头将随着使用介质不同而发生变化,按照IEEE802.1Q标准, 标记实际上嵌在()。 A、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前 B、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中间 C、源MAC地址和目标MAC地址后 D、不固定 10、以下关于MPLS体系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之间基于无连接服务,利用现有IP网络实现 B、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之间基于连接的服务,利用现有IP网络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