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论文(共5篇)

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论文(共5篇)
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论文(共5篇)

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论文(共5篇)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

1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

1.1预期的薪酬调查数据显示,10.5%的大学生预期未来薪酬在

1000~2500之间,56.3%的大学生则认为自己未来月薪在2500~4000之间,2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将拿到4000以上的薪酬,还有4.1%的学生

认为应该在4000元以上。

1.2关于就业知识、面试技巧的获得途径调查数据反映,大学生获得

就业知识、面试技巧的途径有以下几方面:22%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学校

举办的讲座获得,19%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就业网络获得,13%的大学生

认为通过朋友亲属的介绍获得,14%的大学生认为通过相关能力的培训

获得,15%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获得,17%的大学生

认为通过其他方面的途径获得。可见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开设相关课程,举办的培训、讲座和开通就业网络是大学生获得就业知识、面试

技巧的主要途径。

1.3关于毕业生个人素质对找到理想工作的影响据调查,大学生对找

一份理想工作需要的因素排序是:能力(37%)、高学识、高学历(35%)、家庭背景(21%)、运气或机遇(7%)。这表明大学生已经

认识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学识、学历的重要性,同时,又必

须有较强的能力。大学生选择对就业“作用非常大”的因素前5位排

序是:实用性技能(34%)、社会实践经历(28%)、学历层次(18%)、所学专业(13%)、毕业学校的知名度(7%)。可见,大学生对实用性

技能、社会实践经历较为重视,当前大学生中普遍存有的考证热就是

一个明证。

1.4其他方面经调查,高达半数的大学生把缺乏社会工作经验看做是

自己就业困难的首要原因,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性别倾向是导致毕

业生就业率偏低的另一因素,73%的用人单位会考虑到工作性质、岗位

要求而招收不同性别的学生。除此之外,个人能力不足、求职技能差、对薪酬存有过高的期望以及城乡区域差异也在一定水准上影响了他们

的就业。在有限的就业机会面前,很多大学毕业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

就业形势,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让他们徘徊于无形的压力之中。随着

社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如果找不

到很好的解决方法,这不仅会给大学毕业生极其家庭带来很大压力,

也会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

2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

2.1树立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办高校大学生要在激烈

的就业环境中,要自觉的获得广博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合

理化。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富有创新精神,更加灵活性

的思维方式,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便将来面临更加激烈社会

竞争时,能够化一切变化为机遇,有更强的抗挫折能力及自制力、增

加自己对生活的信念、期望和热情。

2.2增强社会实践锻炼。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

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

作经验。学校内的创业教育一般多局限于理论学习,对学生的探究和

思考能力的激发很难起到预期的效果,导致他们缺乏充足的勇气走出

校园去创业,因此,学校应该与企业多结合,把企业导师请进来,让

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学生走出去。还要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环节,设计各种社会实践项目,拓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种类,让学生通过各种

形式的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与市场的需要,进而有所创新,有所建树。

2.3树立与社会实际相切合的择业观,准确就业定位。在对学生进行

就业教育时,让学生在求职择业时要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

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做到先就业后择业,而不应首先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

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2.4借助各种就业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不仅可

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而且更要主

动大胆把自己的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家庭或个人的社会关系收集就业信息,传统渠道

这也是最可靠和最具针对性的一种方式。

3增强各种就业保障,提供相关就业指导服务

3.1构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

持续深入,特别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从计划分配时代到现在的“双向选择”,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而且也

成为衡量高等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构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

指导服务机构,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格局已成

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民办高校办学历史较短,实际中,民办高校

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还受到不同水准歧视现象,教育主管部门和

就业服务机构应该在这方面应该提供援助。当然,民办高校自身也应

该努力提升办学质量,着力提升毕业生的个人素质,以赢得用人单位

的认可,但社会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对所有人开放、公平的就业环境。

3.2增强就业思想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通过就

业思想教育,让学生树立准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学生刚

入学时,就要积极引导学生针对社会现实,认真分析就业形势,结合

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实际的生涯规划目标。

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教育,要从就业、考研升学、创业三方面入手。鼓

励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

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同时,谋求自身发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到人尽其才。

3.3增强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毕

业生就业工作正在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随着

就业工作手段的现代化,在学生毕业之际,就要求学生在学校网站注

册自己的信息,通过学校相关部门就业信息的发布,找到与之相相符

的信息。毕业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招聘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

作发展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因此,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健全就业信息网,实现资源共享,以及及时发布就业政策进行指导咨询工作,为毕业生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

第二篇: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调适

一、地方高校音乐类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一)毕业生招聘企业质量不高因为地方类院校培养的基本上是师范生,主要是面向学校就业。每年去地方类院校参加招聘会招聘的企业质量都不是很高。公办学校也仅仅在学校进行宣讲,而要招聘还需要通过教师统一招聘考试。因为地处偏远,用人单位差旅费支出较高,各级政府也很少在地方高校中组织专场招聘会,虽然地方高校想了很多办法来吸引高质量的企业来进行招聘,但很难达到理想的要求。

(二)公办学校难进体制内工作对地方高校音乐类学生来说主要是指进入公办学校。随着音乐类专业的招生规模扩大,音乐类专业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再加上公办学校音乐类教师基本饱和,造成公办学校招考教师人数远远少于毕业生人数。因为公办学校工作、收入都很稳定,很多公办学校都有大量研究生进行报考,另外社会上流行着“不进体制内不算好工作”的错误观念,造成毕业学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三)一些地方在招聘中仍存有就业歧视某些地方,为了促进本地生源就业,在进行公办教师招聘的时候严格限制招聘条件,要求毕业院校至少是211工程院校以上,或者必须是省属重点本科以上高校,存有隐性限制。而且,对职称的要求也比较高,必须具备教育系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地方高校既不属于“211”工程高校又不是省属重点院校,毕业生没有参加过工作更拿不到职称,直接把地方高校音乐类毕业生排除在了考试门外。

(四)很多毕业生对就业思想上不够重视音乐类的学生一般家庭经济情况比其他学院相对好些,再加上地方类院校地处欠发达地区,就业

压力的感受度较小,因此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毕业生对就业普遍存有不重视的心态,自己不愿努力去寻找工作,单纯指望父母、学校给介绍工作。因为专业性强,就业面窄,到最后,因为找不到理想工作又比较急躁,往往不论好坏匆忙就业。

(五)有些毕业生择业观念落后有些毕业生还沉浸在能够轻松进入大城市高工资、高福利的工作单位中的幻想,而对琴行、艺术培训中心和私立学校不屑一顾。另外,还有好多毕业生非高工资不去、非环境好不去等原因,没有真正考虑用人单位的发展前景,也没有考虑自身学业、能力水平,高不成低不就,造成在选择岗位时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二、地方高校音乐类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调适

解决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根本对策是毕业生自己要学会自我调适,但是心理调适的成功也需要包括毕业生、家长、政府、学校和社会在内的整个系统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

(一)毕业生层面:增强心理素质,提升压力调节能力1.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新型就业观首先,要改变“不进入体制内不算好工作”的错误就业观念,积极寻找各种适合自己的工作。其次,毕业生应该对就业形势进行充分的了解,在暂时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时选择进入其他专业领域,先行就业。最后,利用自身的工作体验,找准自己的兴趣特长,发挥专业优势进行创业。2.树立就业信心,准确地自我定位毕业生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就业,要有坚强的就业信心,能够客观看待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和准确的进行自我定位,扎实努力地去赢得就业机会,不被失败所吓倒。要认识到社会知名度高、福利待遇较好的岗位历来是毕业生们向往的理想就业目标,但现实和理想之间往往是差距很大,只有持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才能更好的就业。3.善于自我调节,准确对待就业心理压力对于大学毕业生个体而言,提升其自我监控能力是解决其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要准确对待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增强自我监控,学会心理调适的方法。遇到挫折时,可以选择向朋友倾诉、找学校心理

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参加运动休闲活动、听音乐会等方式调节心理

压力,及时疏导不良情绪,维护心理平衡,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就业市

场的竞争。

(二)学校层面:增强就业指导与服务,积极帮助毕业生就业1.合理扩招,根据自身条件和水平进行招生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

教育的转变,地方高校音乐类专业所招收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一些地

方高校音乐类专业,因为受到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学场地的限制,很多教师一个带十多个甚至二十多个学生,造成音乐类专业毕业生水

平质量不高。因此,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水平进行招生,以

学生为本,真正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2.增强就业指导与服务,

促进就业水平提升(1)增强大学生从新生到毕业的就业指导教育。高

校应把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贯穿整个大学生活始终,并根据不同

年级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例如,对大一新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

发展与规划教育》课程,对大学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做好大

学生活科学规划与自我管理;对大二或者大三学生开展GYB或者SYB

创业培训,让他们了解国家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树立培养创业

意识;对大四学生开设就业形势与政策、求职面试技巧、心理压力调

适等方面讲座给毕业生以指导。在大学整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教育,从而降低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2)加大就业宣传力度,及

时发布就业信息。高校要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持续加大就业信息宣

传力度,完善信息网络和就业市场,通过就业网站、微信、微博公共

账号、就业宣传栏、校刊校报、校园广播、QQ群以及校讯通等信息发

布渠道及时发布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周到、及时、便利的咨询服务,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3)增强高校与用人单位协同

合作,完善毕业生实习基地。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对音乐类毕业生有

着重大意义。因为音乐类专业特点是实践性、应用性,让学生到就业

实习基地参加实践,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演艺技能,帮助其提前进入

职业角色,了解相关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而且可以加深用

人单位和学生的了解,真正实现双向选择,方便用人单位找到合适的

人才和毕业生顺利就业。(4)充分挖掘校友资源,扩大学生就业渠道。

音乐类专业性的特点也决定了校友所从事职业的专业性。应该充分利

用好校友资源,通过校友会这个渠道,把经验丰富的优秀校友请进校

园来,为毕业生举办各种讲座和座谈,或者邀请优秀校友来学校进行

招聘,加深校友感情,帮助解决就业问题。3.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积

极开展就业心理咨询针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

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并及时进行指导和教育。一方面,针对性的开设心

理健康教育课程,邀请心理学专家讲授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心理调适

方法;另一方面,将就业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毕业生特别是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心理指导,使他们能够以良好的

状态面对就业市场的竞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三)政府层面:创造适于就业的大环境,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就业1.进一步落实大学生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地方政府应提升政策执行力,

落实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消除就业歧视,积极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职业供求信息服务,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将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

当地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对就业困难和困难家庭毕业生给予重点

帮扶,提供便利,解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2.以就业为本,切实为毕

业生就业减负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针对大学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

主要集中在一些省会城市和大城市,很少到边远地区举行。另外,公

办学校招聘考试也是在各个地方进行报名和考试,学生也是奔波于各地,耗时耗费耗力。毕业生要去参加招聘会和进行招聘考试就要花费

很多的时间和费用,对于尚未摆脱家庭经济依赖的毕业生来说负担很

重压力很大。建议政府能够在各个地方高校所在市设立考点,实行全

省中小学公办学校统一招聘考试和针对大学毕业生组织就业专场招聘会,切实为毕业生减负,降低毕业生就业成本,减轻毕业生的就业心

理压力。

(四)社会层面:社会、企事业单位应促进大学生就业良性机制的形

成从社会层面来说,一个良性的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形成除了社会要摒

弃错误观念之外,还需要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首先,企事业单位

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所有的应聘人员要平等对待,禁止就业歧视

和人为地设置就业障碍。其次,企事业单位要增强与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院系的沟通,真实充分地提供本单位就业需求信息,让大学毕业

生更好地了解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最后,企事业单位要为大学毕业

生提供合理的薪酬和发展机会。在人才招聘时,做好岗位分析、岗位

说明,让大学毕业生能够充分了解本单位的相关情况,减少信息不对

称的问题,实现供需双方的互补。

第三篇: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1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特性

从培养目标来进行定义就业能力的特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差异性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以及后天习得有所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学生之间就业能力的参差不齐,其终身学习和动态发展的水准也会有所不同。在两个方面能够体现出这种差异:一是内在表现;二是外在表现。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差异是指不同的大学生其人生背景、知识储备能力、后天受锻炼情况以及其个性特征所占的比例不同所照成的。这种情况

的外在表现就分为以下几种:大学生中不乏有知识面广、经验丰富,但

能力一般,缺乏创新意识,其就业能力我们判定为较有发展;有的人头脑

灵活、能力很强,但知识储备和经验不多,个性也不一定很突出,其就业

中的表现较为一般;一部分大学生个性鲜明,虽然知识基础不占优势,能

力也处于均衡,但是一般在就业中表现出后劲强势,但是前提条件需要

有扎实的功底和稳定的人格。

1.2实践性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实践方面,因此在学校中应该给与广阔的锻炼空间,不单单是实践课程的开设,还是相关实践能力的

开发,都应该成为学校培养的重中之重。通过相关的实践活动所获得的

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自我定位的一种最现实、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实践

形成的就业能力,会以一种心理能量的形式储存下来,作为一种经验为

以后的就业以及终身规划提供必备的条件。

1.3发展性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潜在的力量,通过准确的引导可以无限的发展。人类作为自我实现者,为了获得自我满足感,会持续的追求

发展,形成一种天性。同时,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使得人们去持续适应、改变人生理想,追求人生目标,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人类之所以能

够持续进步,就是在时代的趋使下,持续的最求更新的目标,通过终身的

学习,朝着实现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从这个角度上讲,大学生就业

能力内在也存有着一种发展的冲动,在自我实现和自我追求中获得一种

平衡,在职场上、社会中、人生舞台上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作

为一种自我价值的体验,反馈信息,向下一个目标继续前行。随着大学

生对社会的认知水准持续成熟,其就业能力在一定水准上也会持续地提

升和发展,从某种水准上来说,就业能力即是一种结果,同时又是终身学

习的能力和过程。因为诸多因素存有,不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其发展

的速度和水准也是存有个体差异的。

1.4现实性大学生就业能力作为一种内在的状态储存于大学生身心之中,在职业选择中,会形成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体现内在的能力。在这

种现实体现中,就业能力会随着外界环境和内在驱动激活和应用。从某

个角度上,就业能力就是内在能力的外在表现,在现实中是否被接受,是

潜在能力转化为现实能力的一个过程。随着现实的变化,能够将内在能

量的最大多数体现出来,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这种能力中的现实性具

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也是高校对大学生培养能力的体现。

2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应当更注重能力的获得以及外在的表现。在培养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获得最大的人生经验、成功求职,这是一个

培养中最重要的问题。在现实中,如何将内在的状态极大水准的外化,

使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对于大学生而言,

获取一份工作仅仅开始,如何能够适应岗位要求、持续地保持这份工作

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大学生就业能力在某种水准上来说,所表现的是

履行职责,承担相对应任务。同时在履行职责、完成任务中所能达到的

水准。从用人单位招聘的角度,统一的用人标准就是看求职者是否胜任

岗位要求以及能否很好履行岗位职责,即对就业能力的一种评估。因此,

大学生就业能力体现着由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转变,并且在完成职业过程

中证明自己,持续的实现自我价值。

对于大学生而言,完成职业目标,做出工作绩效并不是追求的终极目标。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上,持续学习与自我完善,通过不懈的努力

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同时,为自己人生进行定向,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

从而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作为社会中一个积极而又有个性的成员,实

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是内隐

于大学生身心之中并支撑着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客观的能动

的力量。大学生作为“劳动力”来说,就业是一种谋求生存的手段,也

是获得社会地位的需要;但大学生作为“人”而言,就业不是个人生活

的全部。大学生就业能力一旦形成,将在其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长期发生

作用。

第四篇: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

1普通院校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就业心理问题一旦形成,将会严重困扰毕业生的就业。造成高校毕业

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方面的,也有学校、家庭及学

生自身的。

1.1社会因素

高校录取规模的扩大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社会上存有着诸多制约因素使部分大学生就业受阻,如就业市场尚未

规范,机制尚不健全。

1.2学校因素

专业和课程设置相对滞后。高校对于一些专业的设置上存有一定的滞

后性,难以保证学科专业灵活变化来并快速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在课

程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实训环节较少。高等学校的就业指导

课程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主要还停

留在政策教育和思想教育层面,对于学生求职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心

理的指导教育等方面存有着明显的不足。

1.3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期望、父母的社会地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等方面,长期的家庭环境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心理。一些家长在子女

择业时过于强调工作的高收入和高稳定性,而没有考虑到子女的主观

意愿和能力特长,使其偏离了自己喜爱的职业以及发展方向,从而不

可避免地导致了就业心理问题的出现。

1.4学生自身因素

1.4.1择业要求高,很多毕业生的愿望和社会需求呈错位状态,造成

有业不就的怪现象近年来,我国经济已逐渐回暖,每年新增就业岗位

很多,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第一线岗位。但是毕

业生在择业时期望值过高,主要表现在:重视大中城市而轻视城镇和

农村;重视知名企业和大单位而轻视小企业、小单位;对亟需人才的

贫困边远地区和基层岗位的工作不屑一顾。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40.81%的受访者表示,毕业之后想去大城市、知名企事业单位工作。

1.4.2部分毕业生职业能力有限,就业竞争力差主要表现在:有的毕

业生对所学专业的基本技能掌握得不够扎实;有的毕业生则只知道埋

头苦读,很少参加社团或集体活动,缺乏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即

使进入面试环节,也会与就业机会擦肩而过。在调查中发现,有68.54%的同学认为,目前就业难最主要的原因是毕业生自身缺乏实际技能和

经验以及综合能力较弱。

1.4.3就业前的准备不足有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根本没有为将来的

职业生涯做一个细致的规划,平时不注意对相关职位信息进行收集、

筛选和分析,也不结合个人的兴趣和特长,毕业时像大海撒网一样乱

投毫无个性的简历,耗费大量成本却收效甚微。在被调查者中,仅有11.84%的同学表示,自己在就业问题上进行过规划,并为此努力过。

2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策略

就业是大学生由“象牙塔”向社会过渡的一个过程,期间遇到困难甚至多次遭遇挫折才成功是很正常的,遇到心理冲突、困惑和矛盾也是正常的。要想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促进就业工作顺利进行,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

2.1社会方面政府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应积极构建规范、合理的就业市场,制定良好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市场的信息体系,调整就业岗位分配不均衡的局面,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实习实训平台。

2.2学校方面

2.2.1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对于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它将决定其在校期间的发展方向以及日后在社会上的成败得失。在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时,老师就应该做好相关引导工作,根据学生在兴趣、能力以及个性特点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拟定一套适合自身的发展规划,让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参加各项实践,将来在适合的工作岗位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促使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2.2.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给自己准确定位普通院校的学生,应该准确看待自己学校的地位,不能因为学校不是名牌大学而自卑。对此,学校可以尝试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以及根据学生中存有的不良就业心理开展情景剧模拟活动等途径,让学生从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给自己准确定位并调整好就业心态。

2.2.3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提升自身职业素质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班级管理等校园实践以及商品促销、家教等社会实践。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组织协调以及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培养

他们顽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主动自我展示的激情,同时改变

他们在就业时的享乐、浮躁和依赖心理,提升其职业素质。

2.2.4增强社会宣传,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良的外部就业环境通过宣传,不仅使学校的知名度、市场认可度得到提升,同时也让用人单位更全

面地了解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层次、专业设置以及学生素质等情况,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来关注学校和毕业生的发展,从而实现“校企双赢”。3.2.5依据就业情况,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在专业设置上,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更新和调整专业;在课程安排上,对专业课进行更新或提升,提升对计算机应用和英语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上,关注学生的职

业见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

2.3学生自己方面

2.3.1树立准确的就业观念毕业生必须树立准确的就业观,不能一心

只盯着大城市、发达地区或者知名的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市场需求

并结合自身的特长来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条件允许的同学可以

积极争取到省外就业;部分同学也可以参加考研,待条件成熟再就业;能力允许的同学还可尝试通过创业来就业。

2.3.2坦然面对就业挫折,提升心理承受能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

遇挫折和失败,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是很普遍的现象。这时应该冷静

对待,并进行客观地分析,化解不良情绪。首先,大学生应在日常生

活中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砥砺坚强的品格,这样在遭

遇挫折的时候,就能将压力转变为动力,战胜挫折。其次,要树立信心,勇于竞争。在当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下,竞争

是无处不在的,毕业生要相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拥有竞争的勇气。

2.3.3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除了掌握专业必需的基本技能外,还应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爱好选择一些非专业的课程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

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综上所述,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社会、学校以及家庭都应给予积极的引导和热忱的关心,帮助他们排解

心理困扰、缓解心理压力,促使他们尽快转换角色,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对毕业生而言,应当正视现实社会的严峻性,树立准确的就业观、做好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提升就业能力,使自己始终以积极乐观的

心态看待就业、走向就业。

第五篇: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

4.攀比心理很多高职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为了证明自己能得

到社会的承认,就以自己身边已就业的同学为标准来定位自己的择业

标准,导致不准确的攀比心理。他们不考虑自身的条件,不深入了解

单位发展情况,与同学攀比工作地域、收入待遇、行业地位及工作环

境等等。即使遇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单位,但因为某个方面比同

学的就业单位差些,就选择放弃,事后又后悔不已。另外,部分在校

期间成绩比较好或者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觉得自己的能力更强,应

该找到比一般同学更好的工作单位。在攀比心理的作用下,要么暂时

不就业以等待好单位,要么朝三暮四频繁地更换工作,导致违约现象

增加,大大影响了用人单位正常工作的开展。

5.从众心理有很多高职毕业生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面临是要继续求学升本还是就业、是暂时先找个单位上班以后

再调整还是等待合适的单位来临、是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单位还是

先挑选好单位的地理位置再做调整等问题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他

们没有主见,盲目从众。还有一部分高职毕业生在选择单位时,缺乏

理性的分析与判断,在求职时没有很好地对自己兴趣、爱好及特长进

行分析,不管工作岗位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有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

盲目地随大流。经常是几个同学一起去应聘同一个单位,希望在自己

拿不定主意时,有同学可以作为参考,而且今后在一起工作,还能相

互照应。这类毕业生往往没有主见、不能独立思考问题、心态浮躁、

迷信权威,最终不会顺利升学或就业。

6.依赖心理很多高职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不积极主动地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而一味地等着家里亲戚朋友给自己帮忙找路子;或者自以为自己的条件优越,坐等学校老师帮忙落实单位,这样便与当前激烈竞争的社会不合拍,错失很多就业机会。

7.错误的自我定位与对抗心理一些高职毕业生盲目自信,对自己缺乏准确的认识,过高地估计了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就业期望值高,单方面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的各个方面都十全十美,却忽视了这样完美的单位能否接纳自己。因为错误的自我定位而产生对用人单位的过高期望和盲目求高心理,导致一些高职毕业生在择业时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从而使很多毕业生与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而一旦在就业时遭遇挫折,就抱怨社会不公平,自己运气不好,怨天尤人,甚至产生对抗心理和攻击性行为。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方法

1.准确评价自我,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高职毕业生要想在就业市场上寻求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就必须知己知彼。知己就是要对自己有准确的认识;知彼就是要客观了解就业市场,准确认识就业形势,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高职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因为事情的结果往往和预想的有一定差距。在当前高职毕业生学历、素质还有待于提升的前提下,高职毕业生想获得一个十分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即先选择一个职业,在工作中持续提升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实际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2.转变思想,树立准确的就业观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高职毕业生必须树立准确的就业观,破除过去错误的“铁饭碗”就业观念,要淡化管理角色意识,增强一线意识,主动到生产企业去就业。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职业对个体的意义已经远不是仅仅满足生存的需要,职业的价值是丰富的,要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体发展、社会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要开阔眼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高职毕业生在择业时不能只考虑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更要考

虑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能否帮助实现自我

价值。因此,要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树立重自我职业发展、才

能发挥、事业成功的就业观。

3.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过程中的供求关

系越来越不平衡,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高职毕业

生都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情况,不能仅仅抱怨社会,而应努力提升

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大学学习期间,一方面要努力学好

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如社会适应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另外,还要努力利用各

种条件来培养自己的自主创业意识,时刻把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未来就

业紧密结合起来。

4.准确认识就业挫折,提升心理承受能力高职毕业生在求职受挫后,要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首先,要知

道出现求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不能期望自己每次求职都能成功,应

把就业过程看作是一个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机会,通过求职来认识

自己、发展自己,促进自我成熟。其次,我们还要认识到,求职失败

并不一定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行,可能是因为选择求职单位的方向不对,也可能是因为自身的价值观与单位的企业文化不符合,还有可能是其

它一些偶然的因素。总之,要准确分析就业失败的原因,总结遭受挫

折的经验,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提升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安

慰自己,以便在下次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5.保持良好就业心态,促进人格完善高职毕业生应正视现实,适当

调节就业情绪,保持良好就业心态,从而在择业时掌握主动,顺利就业。首先,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其次,可以向老师、家人、朋友倾诉,寻求他们的安慰与支持。最后,

还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郊游等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放松

自己的心情。另外,通过对自己在就业时出现的种种不良心态的分析,可以发现自己的一些人格缺陷。这些人格缺陷是产生就业心理问题的

根本原因,如果现在没有很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那么这些问题还会

对今后的工作、生活带来困扰。因此,要准确面对就业过程中自身暴

露出来的问题,在发现自己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改变自己、发展自己,使自己的人格更加成熟。

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论文(共5篇)

生活中常见心理现象及心理分析论文

生活中常见心理现象及心理分析 --------浅谈“首映效应”“破窗理论”“颜色效应” 摘要: 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个东西标价99而超过100元时就感到贵了不想买了,实际相差不过一块钱,心理作用让我们做出了不一样的决定。有时候我们看到有人对低于自己一点的人会十分鄙视而高于自己很多的人就会点头哈腰,我们会称他们是小人,其实这一切的一切,“生活中的心理学”都可以问我们解答。心理学研究生活中的遇到的现象,通过这样的现象我们来更好的学习运用心理学。 关键词:首映效应破窗理论颜色 正文: 在现在生活中,心理学越来越被人所认识、所重视,一提起心理学,所有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这是那些心里有困惑的、甚至是在精神方面有问题的人才会和心理学有关。一个健康的人或者说,在生活中我们是不会与心理学有太多关系的。其实,这是一个大多数人都有的误解。只要细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在生活中处处都有心理学的知识。 在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第一次见到一个人时,我们会根据我们的经验对这个人做出一个判断,而在以后的交往中,这种第一次对他所形成的映像会影响我们长时间对他的判断,而且,无论对方有什么样的表示时,我们都会把他所做的事情用我们第一次对他所形成的观点来进行判断。这就是我问对他形成的第一映像,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首映效应。有一部精彩的电影首映时我们不得不在电影院看,虽然我们花了很贵的门票去看,我们也会认为这是值得的,就是为了抢先一睹为快,这就是首映效应在引领着我们。 在课堂上,起初同学门十分安静地听老师讲解,突然有手机的短信铃声响起。因为是非常搞笑的铃声,所以大家都笑了。老师没说什么,接下来的五分钟里又有两三次其他同学的手机铃声响起。我身旁的一位同学竟然故意调出铃声。 其他同学是因为觉得自己的铃声也很有趣要让大家听一听,笑一笑,还是因为老师没有责备提醒第一名同学,其他同学认为无所谓,而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是一种有趣的生活现象,有人称之为”破窗理论”,当一排完好的玻璃窗墙,如果有一扇窗受到破坏而没有及时修补时,那么其它完整的玻璃窗口也会陆续遭受到破坏,最后这一排完好的玻璃窗墙就会变成一睹破窗墙。当您第一位同学无意中发出手机铃声,而没有受到老师责备或制止时,其他同学默认老师对该行为不会责备或制止,同时由于该行为能引起其他人的笑声而带来某种满足感,于是便会效仿。对这样的现象应当第一次出现时就把它禁止,才不会出现连锁反应,心理学真的是无处不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不同的颜色,构成了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而不同的颜色,也会对人长生不同的影响。例如,黄色,会引起人的食欲。所以,很多餐馆会选择黄色作为餐馆的主体颜色,这样一来,就会就会引起客人的食欲,增加餐馆的收入。而在医院的病房里,人们会选择白色作为主体颜色,因为,在医院的人都是身体不舒服的,那么,他们的心情就难免会烦躁。焦虑,这时,如果采用较为鲜艳的颜色,就会使病人的心情更加暴躁,不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人格心理学之父”为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和1938年美国心理学家默里的《人格研究》的出版,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2.美国心理学家墨菲指出人格的研究是从戏剧和传记开始的。特奥夫拉斯图斯的《性格》一书描述了30个具有各种反面性格的典型人物,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早的一部人格心理学专著。 3.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具有哪些意义?(p34) 4.人格的基本特征(p5) (一)、整体性:各人格元素之间的协调一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一致。 (二)、稳定性与可塑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跨时间性;跨情境性。是动态的过程向静态的状态转化的结果。稳定具有相对性。 (三)、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包括共同之处和个体差异 (四)、社会性与生物性:人格的形成又是一个将社会规范和要求内化的过程,是环境与遗传相互作用的结果。 5.奥尔波特1924年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最早的人格心理学课程“人格:它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领域”,1937年出版了他的专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该书集前人人格心理学之大成,建立了现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框架,被认为是人格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第二章 1.弗洛伊德的人格三部结构。本我、自我、超我各遵循什么原则?(p41) (1)本我(id)—“快乐原则” (2)自我(ego)—“现实原则” (3)超我(superego)—“完美原则” 本我(id):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原则: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 满足方式:行为;幻想 自我(ego):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一仆三主) 原则: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 特点:逻辑性、符合现实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原则:道德原则(moral principle)功能:控制行为2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五阶段。(p43) 3阿德勒是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 2.荣格的人格结构。(p56) 3.自性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是协调人格各部分的原型。 4.荣格的(一)一般态度类型(3种) (二)机能类型(4种) (三)八种人格类型(p65) 7.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p71) 8.霍妮的基本焦虑(p79) 9.弗洛伊德划分五个人格阶段分别是(口唇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10.()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的顶点。 11.(自性)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是协调人格各部分的原型。 12.女性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霍妮),并把神经症人格类型分成三种,分别是(依从型、敌对型和退缩型)。 13.恋父情结:生活风格:社会兴趣: 集体潜意思:在人类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祖先经验的积淀.是人类据以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它决定着人的本能。 人格面具:人格面具是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分界点。 自性: 基本焦虑: 基本敌意: 14.请论述新精神分析学派与经典精神分析学派观点的主要区别。(p81) 15.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并对埃里克森人格理论进行评价。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婴儿期) 这个阶段的婴儿是弱小的,对母亲或护理人员的依赖性大,如果母亲或护理人员能以慈爱和一贯方式满足婴儿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信任感;反之,则形成不信任感。 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儿童期早期) 早期儿童形成了一些基本技能,他们希望自己决定做或不做一些事情 父母一方面要履行监护儿童的行为,另一方面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 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会感受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3、主动性对内疚(3-5岁,儿童期、游戏期)

心理健康自我分析

心理健康自我分析 导读:本文心理健康自我分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心理健康自我分析(一) 一、自我分析 我是一个大二的学生,性格算是中向型的,自觉自己是一个很稳重的人。业余爱好比较广泛吧,喜欢听歌,下象棋,打羽毛球,看电影,看小说,上网,打游戏,好奇心也比较强,总喜欢接触一些新奇的东西或事物,平时与人友好相处群众基础较好,亲人、朋友、教师关爱,喜欢创新,对事件有自己的看法。 1、自身优势 我能够经常反思自己,哪些对哪些做错,以及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开导自己,并以己推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乐勿加于人。我的家庭收入状况还算可以,可以担负得起我的求学费用,我能更加专心于学业。感情方面没有牵绊,可以将精力放在充实自己身上。 2、自身缺陷 兴趣虽广,但没有专长的一面;有点内向,有时有点粗心,自控能力有点弱,不大喜欢喧哗的场面,人多的场合不擅口头交际,这让我有时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状态;不大活跃,不主动参加积极性高的活动,比如晚会等。但缺乏毅力、恒心,学习是“三天打鱼,两天

晒网”,以致一直不能成为尖子生,有时多愁善感,喜欢随遇而安,缺乏进取心。 3、人生观 人生观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它以观点、信念、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等具体形式,表现在人的个性的意识倾向中,而这种作为心理的稳定倾向的人生观,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对人的心理功能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大三的学生,应该树立正确人生观,这样就能为大众的利益识大体、顾大局、克己奉公,不会为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不会陷入“自我中心”而难以自拔;就能够为崇高的理想,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不被矛盾所困扰,不向挫折屈服,不为冲突而忧虑,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积极努力做出成绩,奉献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大众共享幸福之乐。 二、自我人格培养 人格是一个人赖以立足人世、创造事业的根本.因此对於人格魅力的讨论便尤为显得成熟而且必要了.人格魅力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发展积极的心态,表现真实的自我。人格魅力不是刻意表现的,人格魅力的气质存在与骨子里,人格魅力应该是一种自然的发散。人格魅力这名词就是一种感觉,为了表达这种感觉出来而创造的词。你真正能打动别人心的只有你的真诚和善良。 第一,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社会关系上,要培养自己对他人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

心理健康论文“个人成长报告”

个人成长报告 有人说过“眼因留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我已记不清这句话是谁说的了,但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一个人应当由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幵真切体味泪洗过的良心,所蕴含的痛苦彻悟后纯净的善和美。人生的风景只有自己才能感悟的最深。生命的真是也正在于此。 快要踏入人生第20个年头了,借心理健康课的这次作业,我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通过这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课程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从心理学的定义到如何迚行自我完善,如何迚行情绪的调控,如何应对挫折和压力,如何塑造和培养人格和意志品质,学习心理到社会心理,非常的全面。我认为此次自我分析非常的有必要。我从何而来,又将往哪里而去?家庭、学校、教会生活的体验,形成了今天的我。在每一段成长历程和人生经验中,每一步成长都是我学习积极面对人生的机会。 在个人兴趣爱好上,我喜欢音乐,但我幵不是一个很有艺术细胞的人,只是很喜欢,幵从其中获得快乐。 专业兴趣上,我比较喜欢金融类的,也正是我现在所学的会计专业,我认为此专业很符合我的兴趣爱好。我心目中的英雄是拿破仑,他不因自己自身的身高而自卐,反而有很高的

斗志。我的偶像嘛,是吴奇隆,一个大叔,但却是我心中的男神,不是因为他的样貌,只因他的诙谐幽默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征服了我。我觉得他们的做事风格和对生活的忍受能力都是我需要学习的,幵且对我自己的影响非常大。 我是一个热情开朗,很容易和他人交往,合作和适应的能力也还不错的人。不会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和陌生人初次见面时,也很能和对方聊得来。思维敏捷,头脑灵活。情绪比较稳定,对于生活中的变化和各种问题,一般都能比较沉着地应对,但遇到重大挫折时,或在紧急情况下,也可能会有一些情绪波动。能较好地协调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一方面,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不会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听得迚别人的意见,不会固执己见。通常活泼任性,轻松愉快,对人对事非常热心。有时也可能过分冲动,自我约束力比较差。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虽然不是特别进大,但会持续地去追求。客观理智,注重现实,独立坚强。遇事果断、自信。能坚持完成自己计划的事情,少数情况下,也可能会情绪失控或有所懈怠,但一般都能保持心情平和,在遇到重大挑战或紧急情况时,也可能比较紧张。 (三)人生观

心理学论文 自我个性分析

自我个性心理分析 姓名:李浩 系别:化学系 专业:应用化学 学号:2010122204 时间:2011.12.15

自我个性心理分析 李浩 (化学系,应用化学,104班,学号2010122204) 摘要心理分析可以做好心里治疗;能够完善心里教育;能够帮助自我个性发展。通过三种方法去认识自我,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在每一段成长历程和人生经验中,每一步成长都是我学习积极面对人生的机会。在自我分析中,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学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关键词自我分析,成长经历,个性,气质,心理健康 1引言 本次研究以“我”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法、经验法、反省法来审视研究自己的个性,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出发点分析其养成的原因,并以研究结果制定完善自我的方案。 2自我分析 自知是一个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心理学家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这次我通过自我分析,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同时也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了一番分析。 2.1自我分析的方法 2.1.1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我们先从家庭中的感情扩展到外面的友爱关系,进入社会又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有自知之明的人能从这些关系中用心向别人学习,获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规划自己的前途。但是通过和人比较认识自己应该注意比较的参照系。 2.1.2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 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即我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一般人通过自己所取得的成

大学生心理学大作业论文

《大学生心理学》小学期期末作业(2011年7月) 自我个性(人格)分析 学号: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耿亮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英1001_____________ 2011年7月6日

自我个性(人格)分析 一、什么是人格 1、个性的定义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态度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即具有一定的心理特征的。个性一词最 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后来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 的人。一般来说,个性就是的简称,在西方又称。 个性,在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由于个性结构较为复杂,因此,许多心理学者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个性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G.W.Allport)曾综述过50多个不同的定义。如美国心理学家 认为:“人格是的全部品质。”人格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人格是一种倾向,可借以 预测一在给定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它是与个体的外显与内隐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心理学家认为:“在心理学中个性就是指个体在对象活动和交往活动中获得的,并表 明在个体中表现社会关系水平和性质的系统的社会品质。” 2.个性的结构 从构成方式上讲,个性其实是一个系统,其由三个子系统组成: 1)个性倾向性 ——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 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系统的动力结构。它 较少受生理、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培养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倾向性中的各个成分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其中,需要又是个性倾向性乃至整个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只有在需要的推动下,个性才能形成和发展。动机、兴趣和信念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而世界观属于最高指导地位,它指引着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人的言行的总动力和总动机。由此可见,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 2)个性心理特征 ——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是指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能力,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气质,一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大部分取决于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及后天的教育,就像各种不同阶级有着不同气质的人一样;性格。性格指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物(客观现实)的基本态度及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气质无好坏、对错之分,而性格有。 3)自我意识

大学生自我成长分析-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大学生自我成长分析 姓名:雷少雄 学号:41915330 学院:东方科技学院 班级:11级工程管理三班

大学生自我成长分析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自我成长分析论文,主要是就本人的成长经历,兴趣,性格,能力,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职业理想等方面对自己进行分析,提出完善自我的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认识、自我成长分析、自我完善。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一跃而过,转瞬即逝。虽未留下什么痕迹,但却带来了微风拂过的平静,那般温暖。时间亦是如此,他没有留下什么,却留下了生活上和心理上的丝丝变化。通过整整一个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课程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从心理学的定义到如何进行自我完善,如何进行情绪的调控,如何应对挫折和压力,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如何看待爱情、亲情、友情,学习心理到社会心理,非常的全面。因此根据这一个学期以来的学习成果,对本人自我进行了分析。 一、我的成长经历和影响 (一)简单的自我介绍 我,1992年04月03日出生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的一个普通家庭,我的到来,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四口之家庭。在温馨家庭中长大的我,勇于承担责任,勤劳刻苦,因由哥哥的照顾和家人的爱护下未受过多大的挫折,故养成了外向开朗的性格。现在我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是一个刚刚经历了大学第一学期的大学生。(二)出生到学前班阶段 5岁以前的我,处于懵懂之中,我记事是从6岁开始。不过经常听妈妈说起。我小时是一个怎样顽皮的孩子。不过,尽管如此,在我家里父母对我要求很是严格的。8岁的我,被父母送到了永州冷水滩的一个学校,爱听话的我深受老师的喜爱,经常得到表扬。 (三)小学阶段 成绩一向比较优异的我,一直担任我们班的班委,从未间断。为了让我更好地接受教育我和哥哥一起住宿,在这里,每天和哥哥一块

大学生心理健康个人成长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 课程论文 题目:我的成长 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 姓名:刘力瑛 学号:11521870119 年级:2015级 评阅老师: 日期: 成绩:

大学生心理健康个人成长报告 11521870119 刘力瑛 摘要: 当我迈过我人生中的第19个年头时,我不经回头看了看,这19年来,我所有的成长,所有的悲欢。在我之前的人生中,我会学了如何提高自我,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我明白了如何面对挫折和压力,如何培养和塑造人格和意志品质。我用欢笑和泪水铸成了今天的自己,以后我将用经历与经验发展更好的自己 我的发展: (一)心中的英雄 某天,当我逛微博的时候,被一个长得十分美丽的女子吸引。黑色的皮肤,在20世纪90年代她是时尚界最璀璨的一颗“黑珍珠”,她是第一个登上《Vogue》封面的黑人女模特,她一直在慈善领域积极奔走,她的一生布满苦难又写满荣耀,她就是华莉丝·迪里。她悲惨的童年,奠定了她成功的人生。她的人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段奇遇,在她好不容易从狠毒贪小利的父亲手中逃出来时,又不幸在沙漠中遇到一只狮子,在她以为自己的人生快要终结时,她活了下来。从此,世界又多了一个不可小看的女性。当她在模特界大红大紫的时候,她袒露了自己儿时受割礼的故事,作为大使,她一遍又一遍地讲述自己的悲惨命运,只是希望有人看看非洲那些还在经历痛苦的女性。她退出T台后,开始到各国呼吁废除割礼,在她的积极奔走下,多地立法禁止了割礼。然后,她也引起了顽固派分子的仇视,但这一切没有阻止华莉丝的脚步,创办沙漠黎明基金会和塞特兹基金会,保护着世界的女性。 我并不是羡慕她了不起的人生或者光彩的生活,而我是敬佩她,她可以重复地将自己的故事来吸引人们看到非洲受苦的女性,就像拉开自己的伤疤向人说不要再伤害其他人了,不要让女性继续陷入痛苦。在当年那个时期,黑人是受歧视的,她可以迎着这些困难,不断前进,一点一滴地改变人们封建的思想,不顾同胞的辱骂,她是伟大

心理学论文

课堂号:17 课程名称:心理学基础上课时间:450 学号:2009212860 姓名: 张岩序号:74 对“感觉剥夺实验”的认识 摘要: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是从感觉开始的,感觉提供了我们解读外部世界的最基本的信息,也是一切复杂心理现象赖以产生的基础。任何感觉的作用都在于搜集信息,提供给大脑进一步加工,因此,感觉是各种知识经验的基础,是外部和内部事务物转化为意识之前的最初事实。感觉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遭遇保证我们冲外界获得可靠的信息。如果生活在几乎没有刺激而无法产生感觉的环境下,人将面临巨大的痛苦和挑战。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便充分说明了感觉对于人体的重要性。 关键字:感觉;感觉剥夺实验;重要性 一、感觉剥夺实验(sensory deprivation)实验简介 加拿大心理学家赫布(D.O.Hebb)和贝尔斯顿(W.H.Bexton)在1954年最早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 实验的基本过程:让被试进入一间专门设置的与外界完全隔离的房子,躺在一张舒适的床上,眼睛蒙上眼罩,耳朵戴上耳塞,手脚都被柔软的纱布缠裹。房间寂静漆黑,主试设计的特殊装置使被试进食与排泄都不需要移动手脚。总之,研究者几乎“剥夺”了被试可能碰到的一切外界刺激。对被试的要求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尽可能呆的时间长些,被试每呆一天将得到20美元的报酬。 实验的结果:实验一开始,被试还能够安静的入睡,但不久开始失眠,自言自语,烦躁不安。被试显的很想活动,寻找刺激,他们的注意力无法集中,不能进行连续而清晰的思考,产生幻觉,变得神经质或莫名其妙的恐惧,心理几乎崩溃。所有被试都感受到了无法忍受的痛苦,很少有人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呆上一周。实验结束之后的各种测验表明,被试进行精细活动的能力、识别图形的知觉能力,连续集中注意的能力,以及思维的能力均受到严

健康人格心理学论文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 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一名不太优秀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甚至逃课的学生。同时,我是父母、爷爷奶奶的心肝,很受弟弟尊敬崇拜的兄长。从小到大的顽皮,似乎一直被父母教训,但是我知道一切都是为我好,我喜欢我的家,热爱我的家乡我是我们寝室的低调小生,做事低调搞笑,能时不时地逗笑室友,愉悦寝室氛围,添加幽默元素,创造寝室文化,算得上一个合格的室友,能与室友及其其他寝室同学友好相处的同学。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优秀勤奋努力的好学生,但不尽然,唯有我自己最了解自己,有时懒惰拖延畏难后退,我就是一个很矛盾的人,有事的表现却出人意料,言谈举止自我矛盾的人。 我的家庭并不是很富裕,甚至可以说有点贫困,但是我父母却不认为我们贫穷,他们给我力量与期望,做到人穷志不穷。所以,从小到大,无论怎样,总是感觉很幸福,但那仅仅限于在家里,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那样的幸福,是那样的难以忘怀,那种幸福久久地停滞与我的脑海回忆之中。在我的印象里,家,是我最幸福的港湾。生活就这样缓缓地过着,时光就这样渐渐地流逝。至今我仍怀念和父母弟弟一起在田间劳动的时光。家,给了我许多许多。我爱我的家,我爱我的父母兄弟姐妹。 但是,在外面的世界里,却感到一阵阵的失落,在于外面世界的对比之后,我发现,家的幸福远去的时候,我内心的自卑逐渐袭来,像一阵狂风,把我的世界吹倒在一片狼狈之中。我的自卑心理由此产生。 不过,令我引以为豪的是我小升初我竟然从乡下小学考到了市里的中学,而且,在初一初二的不如意后却能在初三彻底爆发成为班上的佼佼者,最终顺利的考上了是重点高中,这就是我人生经历的高峰,那是一段值得怀念的日子。那种春风得意的感觉至今我仍能体会到。三年后,我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低谷——高考失败了。那是一次彻底的失败,高三的努力化为乌有,有点自私残忍的分数。而且,填志愿后,又来了一次打击,因为没有服从调剂落榜了。感觉人生一片黑暗,前途惨淡无望,便草草地继续填了征集志愿,最后被一所不入流的二本大学录取了。那时,有自暴自弃的妄想,感觉人生就这样了,不能改变了,悔恨自己高中的前两年没有好好努力,落得这个下场是活该。人生的低谷,就是自己对自己的彻底否定,感到绝望,感到无望,只有消极,这就是低谷。不过,后来,经过长久地考虑,人生不能这样荒废,所以,最终选择了复读。抱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壮心态继续征程,最终考上了合工大,这的确是一件令我引以为豪的是,因为我的决定改变了我的人生。 上了大学,我已步入成人的队列。但我认识到自己已不再年幼,需要以成熟稳重的心态来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因为自己一步步走向社会,终究要自己扛起自己的人生。唯有成熟,才能确实地符合我一个成人的身份,明确了自己的身份,才能从这一步走向下一步,走向成功。 而最近,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我发现自己已经变得有些堕落——逃课,自己不喜欢上的课就逃,反正认为有借口,上课玩手机,因为老师上课实在无聊透顶,一连串的借口,开始了我没有目标没有动力的学习及生活。很明显,浮躁的心思学不到东西的。理所当然的,在迷茫中迷失的自己在期末考试中C语言挂科了,当时很难受,却认为这是自己种下的恶果,要自己承担承受。大二后,现在仍然是没有太多的动力,心里留下的阴影挥之不去,这是我大二改变的一个原因,我不想重蹈覆辙。迷茫,迷茫,失去了高中时那种拼搏精神与意气风发的风貌。 走过了二十多年的一段路,经历了很多,现在,对自己不再那么陌生。在我身上,

大学生心理健康个人成长报告(同名11809)

大学生心理健康个人成长报告(同名1180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 课程论文 题目:我的成长 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 姓名:刘力瑛 学号:11521870119 年级:2015级 评阅老师: 日期: 成绩:

大学生心理健康个人成长报告 11521870119 刘力瑛 摘要: 当我迈过我人生中的第19个年头时,我不经回头看了看,这19年来,我所有的成长,所有的悲欢。在我之前的人生中,我会学了如何提高自我,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我明白了如何面对挫折和压力,如何培养和塑造人格和意志品质。我用欢笑和泪水铸成了今天的自己,以后我将用经历与经验发展更好的自己 我的发展: (一)心中的英雄 某天,当我逛微博的时候,被一个长得十分美丽的女子吸引。黑色的皮肤,在20世纪90年代她是时尚界最璀璨的一颗“黑珍珠”,她是第一个登上《Vogue》封面的黑人女模特,她一直在慈善领域积极奔走,她的一生布满苦难又写满荣耀,她就是华莉丝·迪里。她悲惨的童年,奠定了她成功的人生。她的人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段奇遇,在她好不容易从狠毒贪小利的父亲手中逃出来时,又不幸在沙漠中遇到一只狮子,在她以为自己的人生快要终结时,她活了下来。从此,世界又多了一个不可小看的女性。当她在模特界大红大紫的时候,她袒露了自己儿时受割礼的故事,作为大使,她一遍又一遍地讲述自己的悲惨命运,只是希望有人看看非洲那些还在经历痛苦的女性。她退出T台后,开始到各国呼吁废除割礼,在她的积极奔走下,多地立法禁止了割礼。然后,她也引起了顽固派分子的仇视,但这一切没有阻止华莉丝的脚步,创办沙漠黎明基金会和塞特兹基金会,保护着世界的女性。 我并不是羡慕她了不起的人生或者光彩的生活,而我是敬佩她,她可以重复地将自己的故事来吸引人们看到非洲受苦的女性,就像拉开自己的伤疤向人说不要再伤害其他人了,不要让女性继续陷入痛苦。在当年那个时期,黑人是受歧视的,她可以迎着这些困难,不断前进,一点一滴地改变人们封建的思想,不顾同胞的辱骂,她是伟大

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之个人分析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个人分析报告 文章题目:我的成长——过去、现在和将来 姓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省市 所在单位:大学 我的成长——过去、现在和将来 X x x (xxxxxxx,xx xxxxxx)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不同生活阶段的经历,深入分析了自己的个人成长历程,其中包括对自己性格、处事方式、生活事件、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分析,随后谈到了自己对于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的看法,以及自己渴望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愿望. 1自我成长分析 1。1 学前期 我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四岁以前,爸爸在村小教书,在我模糊的记忆里,我每天都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随他一起上班、下课,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所以在我幼时的记忆里,学校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从小爸爸就很重视对我的教育,记得在我入学之前,我就可以从一数到一百,会打算盘三变九、九变九,还会看挂钟的时间。这是我对自己幼儿期的记忆,现在回想起来,感觉那时的生活还是很美好的,每天抱着小算盘到处跑着去赚取大人们的夸奖。 1.2学龄期 我六岁时进入小学。小学二年级时由于贪玩被迫留级,遭到爸爸严惩.按照皮亚杰的理论,4、5岁到8、9岁的儿童处在他律道德阶段,所以尽管当时还小,但这次惩罚让我知道不

好好学习的后果很严重的。随后,在小学三年级的期末考试中,我拿到了全镇一等奖,记得当时校长开校会给我们颁奖(一个书包和好多作业本),那份荣耀可能是小学时最美好的记忆了。但我至今也不知道,这份荣耀的获得是否和那次惩罚有关。 我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老师喜欢打太极拳,他挑了班里的四个学生在早自习上课前跟他学太极,我是其中一个,也是老师最得意的一个.这让好多同学着实羡慕了一番。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老师要教我们,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他需要有人做他的观众并分享他的乐趣。这个时期的我是很乐观、有优越感的。 1。3青少年期 我在初中一年级时的成绩并不好,在班级里属于中上水平,没有了小学时的优越感,让我感觉很不舒服.从初中二年级开始,我又一次站在了领奖台上.全校排名前十五名都有奖品,而最后的两年里我很少有排在十五名之外的时候。家里厚厚的奖状都是在二年级和三年级赚的. 2001年我顺利考入县城第二高级中学,我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成绩也不是很好,全校八百多名同学,我排在一百名左右。高一第二学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开始拼命的学习,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那时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到五个小时,白天也从不打瞌睡,学习成绩一下子进入全校前二十名。虽然没有和班级里的太多同学交往,但我还是有几个好朋友的。 也许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我的性格慢慢的有了变化,由之前相对外向变得较为内向。也可能正是这一时期的经历让我有了较强的忍耐孤独的能力,喜欢安静,凡事变得谨慎、细心。其次,因为我的初一、高一刚开始的时候成绩都不是很好,这让我感觉自己较难适应新的环境,至少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调节好自己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不过老师一般都会偏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所以从小学一直到高中,我基本没有遇到大的挫折. 在同学交往方面,我一直都有自己的“小团体”,毕竟班级人数太多,不可能和所有同学都关系密切。总的来说,在我高中以前的生活中,学习是我生活的主旋律,我一心追逐着高分数、好名次。这段时间的家庭生活是很安定的,从我上小学开始,爸妈为了养活三个儿子,不得不一起外出做点小生意,我们兄弟在舅舅家或奶奶家吃住,但这样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这也使得我从小就能体会到爸妈的辛苦,加之在学校习得的优越感,使我的自尊心、争胜心相对较强。当然,这几年的学校生活也让我有了自己的爱好:听舒缓的音乐,练习书法,锻炼身体。 1.4成年早期 由于平时在学校的表现并不是很差,加之我对自己的期望较高,所以考入省属重点大学并不让我感到满意,这种不满意影响了我很长一段时间,但心理学这个专业还是带给我不少安慰,虽然刚接触心理学时我并没有立刻体味到她的魅力。大学是一个尽展人生风采的舞台,而恰巧这时我不愿去参加太多社团活动,因为我想好好学习,多看书,考个好点的研究生院,可是慢慢的,我发现大学和中学是不同的,这里的学生有着更多的自由,这就意味着我周围的同学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高中生了,况且大家的学习目标都由原来的追求高分变成只求不挂科了。图书馆里的藏书对我也是个很大的诱惑,我在兼顾专业课的同时开始翻阅一些哲学、文学类的书籍。 学校的宿舍是八人间,可能是因为大家脾性相投,生活习惯相似,我和室友相处的还算不错,关系融洽、人际和谐。也就是在与大家相处的过程中,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做事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毅力,并且能很好的觉察到他人的情绪变化,与他人较好的相处。我始终认为,人性会有一些优点和弱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人的要求不能太苛求完美,我相信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其原因,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按照他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很多一开始我们认为不可理解的行为就都变得可以理解了。

人格心理学的现状与未来

人格心理学的现状与未来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人格心理学的现状与未来 摘要:本文围绕人格心理学的现状和未来,对人格心理学的一些关键概念、理论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剖析,特别致力于当前人格研究的理论问题,并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论文表明:人格心理学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巍然屹立人文科学之林,呈现了其远大的发展前景及其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人格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 “心理学有一个长远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如是说,同样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亦是如此。人格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体系中唯一从整体上探讨人的认知、需求、感情、意志和行为的复杂组织的一门学科,也是当代心理学科体系中唯一探讨人性的一门学科。对人性的探讨,可追溯到我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可追溯到古希腊的末利都学派与爱弗斯学派等先哲之言。但是,现代人格心理学的诞生一般人认为以奥尔波特(Allport)著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及默瑞(Murray)著的《人格探究》两本书的出版为标志。自从这两本书出版以后,在西方,不仅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蓬勃发展起来,而且大学心理学系也相继开设了人格心理学课程。就这样,人格心理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到今天人格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理论系统化、实用化的学科。 然而,什么是人格心理学哪?什么是人格哪?人格是一个颇多歧义、颇多界说的概

念,不同的研究者对人格的理解不同,对人格所下的定义也很不相同。字、自奥尔波特之后好有不少心理学家综述或分析过人格的定义,又提出新的定义。例如,有人把人格看成是习惯化的行为模式,有人则把人格看成是一种控制行为的内部机制(如自我、特质等),还有人把人格看成是个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格定义是为学者们一致认可的。但是,综合各家的定义,可以认为,人格(personality)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今天的人格心理学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理论各持己见,自成一家,相互独立,相互攻击。总的来说,人格心理学理论可以氛围六个的理论学派,分别为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生物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以下将着重介绍这六大理论学派的具体思想。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人格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新精神分析理论的阶段,主要以艾里克森、沙利文、荣格为代表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理论的研究成果 1、人格动力说:即驱力理论,是驱力的、紧张降低的、享乐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所有的能量源于身体内寻求发泄和紧张降低的兴奋状态。这些兴奋状态称为本能或驱力,代表了持久的无法摆脱的力量。本能(驱力)具有一个来源、一个目标和一个对象。所有本能的目标就是紧张降低,这与愉快相联系;本能的对象就是其得到满足的方式或紧张得到松弛和降低的方式;本能的来源是身体的兴奋或紧张状态。

【人格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

用人格心理学理论进行自我分析 人格心理学是对人类心理力量的科学研究,这种心理力量使得人们成为与众不同的个体。人格是在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对人、对己、对事的一种态度,它包含两层意思:人生舞台上的各种言行;面具下真实的自我。人格的基本性质包括独特性、稳定性、统和性、和功能性;广义的人格与个性同义,均指人的心理面貌,包括个性倾向性以及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狭义的人格指性格和气质,不包括智力。人格理论是人格心理学的核心,一方面它系统地说明或解释了各种心理现象,另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框架。所以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科学,重要的学科,它有利于我们充实和完备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在教育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人格特征因材施教,健全他们的人格。在管理方面,提供了一个合理使用人才的依据,优化了群体人格特征的合理配置。而且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并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 下面我就根据人格心理学中的一些人格理论去分析自己日常行为,处事的方式分析我自己的人格特征,这对我自己日后更好地工作和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首先用物质流派来分析一下自己的气质特征,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人格特质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具有同一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会做出类似的反应。课上讲到,人的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抑郁质、黏液质和胆汁质。根据对这几种特质类型的了解,我觉得自己是比较倾向于粘液质类型的,因为我在生活中是一个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者,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主要表现是:态度持重,交际适度,不作空泛的清谈,不常常显露自己的才能,感情丰富,稳重含蓄,能够镇静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有时候显得被动,但大多数时候是主动的,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做事谨慎,不允许让自己犯多少错误,比较有思想,看待事物以辩证思想,能够比较成熟地处理各种事情。喜欢和平宁静的生活,不太喜欢竞争,虽然自己从小到大一直处于与他人竞争状况长时间坚持不懈。气质是个人生来具有的心理

个人成长报告(心理论文)

打开记忆的阀门,回头才发现我已经走过了慢慢人生路的十八年。短短十八年,我就从牙牙学语迈入了大学的门槛,开始长大成人。人生的过程总是充满了喜怒哀乐,而我们也在慢慢的成长和成熟。 我是来自江苏徐州的一个小农村的一位女生,目前是一名大一新生。在过去的十八年中,我曾攀登过高峰也曾跌入到低谷。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是平平淡淡,顺利的从小学毕业升到初中,我以为我也会顺顺利利地从高中毕业进入到我喜欢的大学,可是当时我的想法太过于天真,怎么会想不到人生怎么会那么顺利呢?并且没有起伏的人生又怎么能算人生呢?在初中时候,我的成绩还算稳定,在班里总是可以可以数的上,就这样一直顺利的到了高中,或许是我的学习方法还没有调整过来,成绩总是上不去,每次考试总是以粗心大意或者零碎的原因的告终,高一我一直处于混沌期,也离我自己计划的目标越来越远……,每次考试后总是感觉到懊恼和后悔,就这样一直情绪低落,并且很到很压抑,中途也曾考虑过很多次的放弃。高一的那个暑假,感觉自己再这样下去就会真的没救了,所以,我狠狠的放空了自己一个星期,什么都不想,也不去看书,然后一个星期后,从新拾起高一的书,因为我相信,别人做到的我也可以做到,所以高一的课本我翻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我的付出有了回报,在高二的第一次考试,成绩有了提高,在接下来紧张的学习中一比较稳定了。 性格为M型,代表着忧郁和完美的我一个在别人看来是比较冷漠的一个女生,抑郁悲观、沉闷、忧虑、多猜疑、情绪化、好自省、过分追求完美,压力很大时,会过度紧张,甚至产生消极情绪。并且总是想得太多,往往会把简单的事情考虑的太过复杂,同时创造性不强,总是按部就班的做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还不太喜欢说话,但是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疯疯癫癫,很“二”的的女生,缺乏常识,并且总是喜欢说话不经大脑,想到什么说什么。也就因为我的不喜欢说话,所以我的朋友不多,但是相处的很好。朋友们都说我表面上看起来很淡漠,但是接触过后就会知道我很细心,会照顾人,对朋友真诚不虚假,所以我也是一个很好地倾听者,同时也因为我比较敏感,能够感觉到她们的不开心,所以她们很乐意和我聊天。 我喜欢掌管自己的生活,喜欢有条有理的做事,但是也因为过多的计划,是自己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对于自己制定的目标我喜欢充满信心地去做,不达目标不罢休,但是总是因为不自信而感到忧虑和不安,感到事情做得不够好。 我有着属于自己的人生观,我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在于有多么的优秀,而是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与生活,我会怀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的面对,面对现实中的困难与挫折,我不回退缩与放弃,我会勇敢的走下去,因为没有试过,又怎么会知道自己不行呢?与学习,我会一直勤奋学习,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二现如今我们正处于学习的学期,不努力的去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该

心理学论文

人格形成研究 中文摘要 一个人的魅力最基本的构成就是他的外表和人格,长得好看的人,大家都喜欢,可哪里会有那么多美女帅哥,大多数人还是长相普通。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如果一个人长的那么丑还有那么多的朋友,那只能是人格魅力了。我们可能没有美丽的外表,可我们可以拥有人格魅力。本文主要论述人格的形成和培养。 关键词:人格的定义影响因素培养健全人格 绪论 人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体,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决定了人的健康程度和发展水平。心理作为与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为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前提和基础。心理素质越高、越优化,心理潜能就越容易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发展,从而为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成功人生的取得提供更大的可能。一个人能否成功,智力只起小部分作用,还有一大部分取决于你的人格魅力,所以培养健康的人格,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是人格?又如何培养健康的人格呢?这是本文主要论述的中心点。 第一章人格的定义 人格,源于拉丁语persona,原意是指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喜剧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所戴的假面具,它代表剧中人物的角色和身份,表现剧中人物的某种典型心理。人格是人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而且还是人们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心理学家关于人格的定义有很多,黄希庭在综合各家定义的基础上认为,人格就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说到人格,大家肯定会想到“个性”这个词。个性一词是从英文“personality ”翻译过来的,亦可译为人格,在心理学中,一般认为,个性是个人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各方面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体现了一个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如果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性、独特性的整体特征,那么个性这个术语可以作为人格的同义词来使用,但是个性和人格是有区别的。这两个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1)个性是指人的个别差异,从差别的角度来看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特点;人格则是对一个人的总的描述或本质的描述。从这个意义上说,个性仅表达人格的独特性,但人格还有整体性等特点。(2)个性是相对于共性而言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个性,人自然也有个性。但人格只是对人而言的,对其他事物和动物显然不能用人格来描述。人格就是一个真实的人。人是由某些其他人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以及完全不同的特征复杂的交织而成的,其中既有人格所独有的,也有与他人相似的或共同的。人格这个概念比个性具有更多的内涵和外延。简而言之,个性主要指个体差异性,与供性对应;人格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性格(或品格)是指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尚。它是人格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性格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方面、意志方面、情绪方面、理智方面。 第二章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人格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代心理学家已达成共识: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主体的生物遗传、自我调控和客观的社会文化、家庭环境、自然物理、学校教育等因素。概括起来,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大概有六个: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自然物理因素以及自我调控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心理学家艾森克经研究得出人格的三种基本特质(内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保持相当的稳定性,此外,双生子研究也表明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主要决定了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不同。通常情况下表现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比如,天生的盲人不能成为画家,生来聋哑的人不能成为歌唱家。 (2)社会文化因素:人一出生,便置身于社会文化之中,并受社会文化的熏陶与影响,文化体人格的影响伴随着人的终生。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