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重点内容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重点内容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重点内容

一、政府的内涵:

一般意义的政府:是社会管理机构,广泛性、非自愿性、垄断性、合法性

国家机构的政府:国家进行阶级统治、政治调控、权利执行和社会管理机关

非国家机构政府:由社会需要产生并凌驾于社会之上并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权力机构

一般意义上的政府:抽象意义上的所谓超越国家和阶级,超越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征服

国家机构的政府:作为国家机构的政府,它和国家、阶级、政府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政府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政党争夺的对象。

非国家机构政府:社会需要产生,凌驾于社会之上并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权力机构,是无阶级社会的政府。

二、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历史演进:

线索:①政党关系②宪政关系(在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大制度下形成的立法行政司法国家机关间的关系)A:制度构建时期(49-56年):

㈠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⒈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道德:道德高度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⒉路线: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党路线由乡村转向城市(革命党—执政党)

法理:人民政协通过《共同纲领》建国初临时宪法

制度:党组制、党委制、请示报告制

三、党组织体系:

⑴建立健全党中央层面的组织机构

⑵政府中建立党组织(党委制、党组制)

⑶党的地方组织建立完善

⑷党的领袖

㈡宪政结构(初创—确立)1954年

⒈《共同纲领》初步描述新中国宪政框架

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⒊中央人民政府(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最高权力机关)

⒋政务院

⒌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⒍人民最高法院

⒎最高人民检察署

B:动荡时期:(57—78年):

Ⅰ.57—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

㈠党政关系:党政不分,认党代政局面形成

⒈意识形态和道德:超高的道德要求,共产主义无私与社会发展状况不符

⒉路线:开端良好,中间反复,最后转向,

法理:制度缺乏,无建术,法理和制度缺失

⒊组织体系:1958年后,政党政府化

中共组织日益政府化即执政党在政府的专业管理机构之外你,在党内成立对应政府部门各机构管理政府事务

⒋领袖:对党政不分起重要影响,民主制受到极大破坏

㈡宪政结构:遭破坏

⒈人大地位削弱

⒉政府越过人大直接向党委负责

⒊司法机关形同虚设

Ⅱ.67—76 文革十年

㈠党组织的两极聚散:一方面,从上往下领袖个人专断,民众对其个人崇拜越演越烈;另一方面,从上往下处于无政府状态,党组织涣散

⒈意识形态和道德:主张无产阶级专政,继续革命

⒉路线:阶级斗争为纲

法理:非法理

制度:无制度

⒊组织体系:遭严重破坏、专断、个人崇拜、

⒋领袖:毛泽东个人观点,助长文革“左”倾

C:78年后制度重建发展时期:

㈠党政关系:不断改革完善

㈡宪政关系:重新构建发展

一、中共组织体系:自上而下三级,中央、地方、基层

㈠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党最高权力机关):

⒈中央委员会: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党最高领导机构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党最高政治地位

中央政治局

中央军事委员会:党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最高纪律检查机构

⒉地方组织:

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和自治州的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

⒊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别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

二、党委制:党委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三、党代表任期制:

㈠常任制理念:

⒈使党的代表大会真正成为党最高权力机关

⒉是落实党内民主政策的重要举措

㈡常任制的特征:

⒈届内定期召开,至少年会制

⒉党代表具有相应职权

⒊有常设工作机构

⒋使党代会享有党内最高决策权、监督权

四、党政关系改革原则:

㈠执政党组织仅是一个政党组织,不是国家行政组织

㈡执政党在权力有限的前提下加强对国家行政的有效监督

㈢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应将重点放在协调政治与行政,而不是只放在行政上

㈣执政党的思想领导与人事安排权的变化

五、党政关系历史演变及其历史规律:

㈠历史演变:

⒈49年前,政党国家化

⒉49—53年,执政党与政府定位清晰(党委制、党组制)

⒊53—57年,两者关系倒退,(修正税制事件),党进行全力回收,“反对分散主义”

⒋58年,政党关系一元化,财政小组、中央领导

⒌文革时期,畸形发展

⒍79年文革后期,有所调整、改革完善

⒎80年,政党分开

⒏90年后,以党统政

㈡历史规律:

⒈体现中共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变化

⒉作为党政关系明显带有经验性质

⒊反映党的最高决策层的核心人物对于中国政治形势判断与选择决定当时党政关系现状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二、人民代表大会运行机制评价:

㈠人大法律地位与实际地位不相称

㈡人大监督困难:

⒈不能监督违宪行为

⒉执法监督力度不强不够

⒊司法监督疲软

⒋财政监督

㈢原因:

⒈结构原因:

①全体会议②常委会议③多层选举④戴帽代表

⒉体制性原因:①党委制②政府冲突③法院④检察院

⒊人为因素:①法制观念淡薄、民主思想启蒙不够②公民素质不高

⒋对策:①法制观念普及②优化人大运行外部环境③加强人大自身建设④借鉴国外会议经验

三、人大代表直接选举程序:

⒈设立选举组织机构

⒉划分选区

⒊登记选民

⒋提出代表候选人和确定正式候选人

⒌宣传介绍候选人

⒍差额选举与组织投票

⒎确定当选:候选人以两个半数当选,及全体选民半数参加投票,和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才当选

四、人大会议制度有哪些

㈠全体代表会议的会议形式:

⒈预备会议:在人大正式会议召开前,由全体代表参加的会议,任务是选举主席团和秘书长⒉主席团会议:主席团由预备会议产生,是人民代表大会组织者

⒊全体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行使权力的基本方式

⒋代表团会议

㈡常委会是代表大会的常设权力机关,闭会后,经常性问题有常委会解决

⒈委员长会议(主任会议):处理委员会日常工作,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

⒉全体会议:是常委会全体人员共同参加的会议,是常委会行使职权的主要议会形式

⒊分组会议:将到会的常委会组织成员分成若干小组开会,对会议议案审议

⒋联组会议:开会形式与正式会议基本相同

㈢专门委员会的会议形式:属于权力机关常设工作机关,属于权力机关内部机关,但自身无行使实体权利能力,不能对社会直接作出有法律约束的决定

五、专门委员会:是全国人大比会议期间的常设机构

㈠存在原因:适应国家管理事务的专业化和复杂化趋势发展起来的,集中各方面专业人才,专门研究有关政府部门活动,研究政府政策从而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

㈡完善:

⒈加强委员会自身建设:①数量增多②设置要调整领域分合③改革其人员构成,组成老中青相结合,改变二线思维,轩更多年富力强的专家学者,任职方式逐步实行专任制

⒉给予更多权力:①加强拟定审议法案权利②加强其监督权力③加强其调查研究权力

⒊加强对其监督:①体制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国人代表)②体制外(选民的舆论监督)

六、乡镇人大存在的问题:

⒈思想观念陈旧⒉运行机制不畅通①工作业务不熟悉②领导力度不够

第四章:

第一节:组织原则、行政区划、政府职能

一、组织原则:

“议行合一”含义: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意志,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政府从属于人大权力,合一于人民主权。

议行合一:中国强调立法机关权力至高无上,强调国家权力集中统一性和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作用的单向性

困境:1.三权分立:行政低效率

2.议行合一:执政党权力大,立法机关地位不能实质化,权力被架空,走向政党合一的道路

二、行政区划:国家为了实现自己职能便于进行管理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将国家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并建立相应各级分层管理的区域结构

三、政府职能:

㈠历史演变:

⒈49—78年,特征:全能政府,认为政府完全理智、无所不管。在政治统治上,阶级专政职能突出(57-77年,极左)。在政府统治上,政府职能单位化,政府-单位-个人

⒉78—92年体制内微调,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84-88政府改革,仍为计划经济,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⒊92年至今,市场经济,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职能仍是有限政府。93年通过一个决定,97年党的十五大要求转变政府职能,98年朱镕基政府机构改革,03-08年机构改革

㈡配置(政府职能配置)

⒈纵向层级化(从上往下):

①宏观层次:中央和地方之间各级职能配置分功能

②中观层次:政府下设部门以及各部门内政府职能的配置

③微观层次:政府的工作人员承担相应职责

⒉横向部门化:(平面的)方式:综合职能配置(国家发改委)、专业职能配置(农业部)、临时职能配置(突发事件)

㈢政府职能转变(因为经济职能转变):

⒈途径:①简政放权:(有所为有所不为)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政社分开

②公共服务市场化:资源短缺将部分公共服务外包出去(在公共服务领域引进市场机制,借助市场手段达到政府职能)必须加强政府监督

④拓展第三部门发展空间(消费者协会)

⒉问题:①自身思想观念未解放(不放权)

②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体制性问题)

③利益上的问题(根本问题),不想失去权力和利益

⒊应对方法:继续改革

第二节:中央政府(国务院)

一、大部制改革的含义:对职能相同或相近的政府机构部门进行整合归并,采取综合设置以减少机构重叠

职能交叉从而提高政府效率

二、评价:利:①利于集中整合资源,克服部门本位主义(政治部门以本部门利益为出发点)②机构大量精简为行政协调开辟一条新的途径③缓解职能交叉的矛盾④有力推进决策执行分离,提高公共服务效能不利:①整合问题,部门原有作风习惯不易一体化②领导职能设置、职数配置、当官能上不能下③增加内部管理难度,增加内部管理成本,顾此失彼,效率低下

三、国务院的概念:及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四、领导体制:(总理负责制):三权一责即为全面领导权、最后决定权、人事提名权

㈠行政首长权责制和党委制对比:

㈡总理产生方式:不得连任超过两届

五、国务院职能配权:垂直管理

㈠含义:中央政府将一些部门的人财物控制由地方上收到国家或省级政府,是这些部门不受到地方政府控制而完全听命与上层机构

㈡弊端:①形成部门保护主义,市政府部门垂直化

②弱化地方政府职能,打击政府积极性

③淡化对垂直管理部门的监督,导致腐败和权力的滥用

④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以及垂直管理部门之间关系紧张,妨碍依法行政目标实现

㈢解决方法:对垂直管理加强监督;改善与地方政府关系;科学界定垂直管理领域

第三节:地方政府:

一、省级人民政府:现状、地位、职权、派出机关

㈠范围:23个一般省、5个民族自治、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

㈡直辖市政府:(天津、重庆、北京、上海)

直辖市设置特点:

⒈直辖市设置是人为的,其行政区划相对属于变动之中,而一般省设置基本基于历史文化因素,相对处于

稳定之中

⒉主要在一些具有明显的政治和地区重要性的城市,一般省政府设置则是具有特别的行政意义,主要考虑自然因素历史因素文化因素

⒊主体是城市政府,一般省政府兼管城市和农村

⒋基本上是本行政区内唯一的功能完备的地方政府,而省政府则下辖更多低层级的政府

⒌作为直辖市所辖的行政区域内地方政府的层级和数量较少,而省政府则较多

二、市级人民政府:

㈠副省级人民政府:

⒈副省级城市:是指百万人口以上,在国民经济中烟具重要地位,行政级别上享受副省级待遇的特大城市。(15个特大市)(5个计划单列市)

⒉计划单列市:国家在下达国民经济计划指标时,国务院各部门对各项计划的编制和下达都把这些城市的指标单独列出,直接下达到这些城市,并抄送这些城市所在的省政府并构成所在省计划数字的一部分

⒊宗旨(思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政治经济生当分开发展

㈡地级市政府:(“市管县”体制)

⒈定义:地级市政府领导县级人民政府体制

⒉背景: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经济实力的加强,城乡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⒊目的:以城带乡,以城市为依托带动周边各县共同发展

⒋途径:①地市合并:地区行政公署与该行政公署驻地的地级市政府合并,建立新的地级政府,以领导周边各县

②划县入市:从周边地区划一定的县归地级市政府领导

③建市领县:该地区原来并无地级市,将县级市升级为地级市,由新建的地级市政府领导周边各县

⒌有利之处:①促进分割的城乡经济区域统一②规模经济得以发展壮大----让城乡在一个更大的框架下统一协调安排怎样发展来避免恶性竞争带来的经济内耗,从而形成规模经济,城乡共同发展③推动城市化进程

⒍不利之处:①很容易形成市县争利的局面;市压县、市挤县的现象出现-----城市发展不够强大②行政层级过多,效率低、成本大

⒎改革:省直管县:

①目的:强县扩权

②悖论:⑴在省直管县下,层级减少,效率下降。减层与效率的悖论:减掉市这样的层级,省由管少数市改为管较多的县管理幅度大大增加,省难免出现管理不到位,顾此失彼,甚至失控的状态

⑵缩小管理幅度与降低成本的悖论:Ⅰ.增加省的数量,缩小省的范围Ⅱ.并县

③条件:

省:实力强大市:不太强大,发展有限县:初具规模,有潜力的

④现状:被省直管的县较快有大发展,基础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

被直管的县与直管县的差距越来越大

⑤典型模式:安徽(末位淘汰制),激励县之间竞争;省直管县的干部能力提升--干部人事方面

⑥配套措施:Ⅰ.扩建省直机关Ⅱ.将县改为市辖区

三、县级人民政府:县级政府派出机关、居委会(书P173第二段)

四、乡级人民政府:机构、职权;村委会(书P177第二段)

五、民族区域自治政府

六、特别行政区政府:

㈠政治体制---行政主导

⒈原则:①一国两制②维护香港稳定繁荣,坚持均衡参与③保持原有政治体制中的有有效成分④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⒉区别:与一般地方政府:

①区别于内定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人大制度下,一府两院的人大选举

香港:以行政为主导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关系是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衡,司法机关有独立地位,不受其他机关干涉

②不同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

行政主导下既强调制约也强调配合,突出行政长官

㈡行政主导的内涵:

⒈定义:指以行政为主导,特别是行政长官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机构运作设置中处于主导地位

⒉表现:①行政长官的法律地位和职权(政治经济文化),行政长官是特别行政区首长,也是特别行政区政府机构首长(书P187)

③行政和立法的关系上:行政长官对议会有制约权,行政长官如认为立法会通过的法案不符合特别行政

区的整体利益可以在三个月之内将法案发回立法会重新商议,立法会如以不少于全体议员的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原案,行政长官必须在一个月以内签署公布或者依法解散议会

③行政和司法的关系上:⑴行政长官有权任免各级法院法官⑵行政长官有权赦免或减轻刑事犯罪罪犯的刑罚

㈢行政长官产生:(行政会议P188)从2017年开始,行政长官由普选产生,普选方法如下:

⒈须组成由具有广泛性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

⒉提名委员会:按民主选举程序提名产生2-3名行政长官候选人,每个候选人都必须获得提名委员会半数以上委员支持方可

⒊香港特别行政区合格的选民均有选举权

⒋普选产生之后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第四节:政府间关系:

㈠实质:利益关系

㈡纵向关系:(中央与地方)

⒈历史:①49—53年,初创时期,权力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中央集权

②54—55年,规范时期,54年宪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地方组织法,为中央地方关系处理奠定法制基础

③56—58年,放权,出现一些问题

④59—61年,集权,放权过快、过多、过散,导致中央管理失控

⑤62—65年,党集权时期

⑥66—76年,失范时期,文革十年,无政府状态,社会混乱

⑦77—79年,调整时期,没大幅度超出文革,小幅调整

⑧80年—今,改革开放时期(有起有落)

⒉现状: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地方有自主性、相互依赖、集分并存

中国单一制结构下形成的授权制标准是:①最高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②地方政府权力由中央授权③剩余权利回归中央

⒊评价:有利:①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宏观调控

②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

③有利于全国市场的完整性

④有利于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不利:①由于中央职权过多使中央政府承担一些不必要的职责,地方难以开展活动

②中央政府可以随时收回授予地方政府的职权,很容易造成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

③不从长远考虑

⑤中央政策一刀切,不适合所有地方,降低政策针对性

⑤难以对中央政府形成有效制约

㈢横向关系:

⒈合作关系

⒉竞争关系

①表现:⑴资源竞争:棉花、人才、羊毛大战

⑵政策竞争:税收政策竞争、吸纳人才外资

⑶政绩竞争:政绩工程

⑷制度竞争:上海、深圳、保姆式服务

②原因:⑴中央分权改革推动(地方成为自主发展主体,成为经纪人)

⑵考核压力:(官员考核、指标、经济指标、面子工程)

⑶战略集权推动:(一个发展起点的同步前进,提高自己,脱颖而出)

⑷资源退出机制:(当地居民组员可以自由流动,只有那些提供了最优良产品和服务的政府才能吸引资源在此扎根)

③对策:(竞争过头):⑴改革考核指标,不以经济指标为主(社会环境、人文指标)

⑵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协商机制(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⑶加强社会监督(听证会,居民不同意就撤回)

第五节:行政体制改革

㈠三权分立(改革目标)实现思路

⒈在决策全方面:党和人大相互协调,共同行使对国家重大事项决策职能

⒉在执行权方面:明确政府执行权的边界,分清人大决策与政府执行间的职权冲突

⒊在监督权方面:完善监督机制增加监督的实效性、独立性(人大监督、司法监督、政协监督)

㈡地方改革路径分析(健全政党民族监督)

⒈整体战略,策略是中央统治主义(中央统治主义:中央政府牢牢掌握地方政府创新的最终权威,任何地方政府的创新得来源于中央的指令或起码要得到中央政府默许否则被视为违法承担正史上的风险)

⒉以利益为核心的渐进改革模式,有效防止社会动荡不稳定摩擦;问题:保守、修修补补、应付局面的目标不明确,走弯路,走错路

⒊以行政力量为推动的改革手段(形神不合体)

第三部门含义:第三部门及独立于国家组织和市场组织之外,从事政府和私营企业不愿意做、做不好、不常做的事

⒈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介于政府和个体之间的向社会或集体提供社会服务的组织狭义:①社会团体: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组织

②各种基金组织:国内外社会团体其他组织个人自愿捐赠资金进行管理的民间组织

④民办非营业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盈利性质的社会

服务活动的组织

⒉非政府组织:区别于政府组织的非营利社会组织

⒊民间组织:相对官方组织,非官方的无背景

⒋志愿组织:志愿者组成的组织

第三阶级现状:(政府、社会、第三部门)

㈠从政府管理角度:

⒈第三部门官办色彩浓厚

⒉政府管制与领导思维过强,而指导与服务意识不足

⒊成立门槛过高(数量上、会员数上、钱上、地方性上)

⒋不允许竞争,限制竞争

⒌涉外的第三部门缺乏明确规定

㈡从第三部门角度

⒈人均数量,人均拥有数量少(用于维护社会成员利益的组织少)

⒉经费少(钱来源少)

⒊能力低

⒋结构不合理(强势社团多、维护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利益的组织少)

㈢从文化角度⒈参与性的政治文化偏少(公民文化没建立起来,臣民文化仍存依附性文化)⒉社会信任度低(功利、自我)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P236)

㈠高度一体化关系(49—78年)全能主义政府、全能政府

⒈国家政府经济职能嫉妒扩张延伸到各个领域

①建国初期,我国建立了统一的财政收支体系,收入方面统一,规定公粮税收国营企业利润收归国库,

由国家掌握。规定了统一编制和供给标准,不准擅招收收人员

②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对国民经济统一管理

⒉国家对社会的参与和渗透:

①城市社会:⑴20世纪50年代,党内发动了一系列政治运动(城市民主改革),以暴风骤雨的阶级斗争

方式摧毁城市旧势力⑵新政权还清理了西方国家在中国建立的一些官方或版官方宣传机构⑶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被组织到党所控制的协会中⑷对群众的掌握是通过群众组织进行的公会

②农村社会::⑴村级组织具有明显的行政化特点,村干部任免权在上级行政手中⑵成立农村合作社⒊社会成员高度依附国家:①劳动就业制度(56年后,毕业统一分配)②户籍制度③身份制度(政治、城乡、职业、所有制身份)④单位制度⑤农村:人民公社

㈡经济转型时期关系(78—今)

⒈经济体制改革是根本原因,促使国家社会关系重构

①经济体制改革导致社会主体分化:企业开始成为一个独立个体,不再是政府附属机构,农村家庭成为

一个经济单位

②经济体制改革促使社会结构分化,社会经济成为日益多样化

③经济体制改革导致剧烈的利益分化,甚至两极分化

⒉重构基础:⑴自由流动资源,自由流动空间:城市:下海经商,非公有制发展;农村:自由选择种粮,可以随便去哪儿做工

⑵作为农民豁得了土地耕作经营权—农村

⑶出现非公有制成分—城市

社区直接选举问题:

㈠选民登记:⒈资格确认上有问题“人户分离”包括四种问题,现在主要以户口为主要依据⒉登记方式有问题,工作人员上门登记(被动),自己找去登记(主动)

结论:⒈要确立以居民自愿为主的登记方式,体现民主本质,上门登记成本高,容易漏

⒉要采取电子登记技术:①运用计算机建立一居民身份证为管理平台的登记选民系统②进行网络登记

㈡候选人提名(公平公开原则):

⒈候选人资格是否需要限制(目前有限制又不限制)

⒉候选人提名方式需要哪种:①选民提②街道人事办事处提③居民提上级讨论

⒊候选人的确立:①海选②传统酝酿协商方式③预选

村民自治问题:⒈两委关系紧张⒉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干扰(钱)⒊贿选⒋家族势力影响大⒌地方恶势力影响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 考试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专用通关题库第01关 1\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多年来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说明我国_____。 A: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B:致力于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 C:尊重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和平等权 D:致力于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解析]题目中强调了“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体现了我国尊重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体现了我国尊重主权国家的平等发展权。A项说法不正确,我国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不是“决定性力量”。B项的内容在题干中未体现。D项说法片面,“其他发展中国家”不等同于“周边国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根据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央预算,2012年我国将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每人每年240元,并适当提高报销水平,补助1050亿元,增长37%。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安排资金358亿元。加快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支持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安排资金114.83亿元。上述财政安排所体现的政府职能是_____。 A:平均分配国民财富 B: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C:完善医疗卫生体制 D: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解析]题目中涉及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等,看似繁杂,本质都属于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中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职能。故本题选D。 3\某县委2011年底试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以来,逐渐地从“组织公开什么,群众就看什么”转变为“群众关注什么,组织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复习资料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被通过的时间是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C ) 2.国务院组成人员中,除总理外,其他人员的提名权属于 A.全国人大主席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总理 D.国家主席(C ) 3.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区公所作为其派出机关的是 A.县、自治县人民政府 B.市辖区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D.乡、民族乡人民政府( A ) 4.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可以制定 A.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地方性法规(B ) 5.我国各省设置的人民法院称为 A.最高人民法院 B.高级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基层人民法院(B ) 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每届任期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二年(C ) 7.邓小手指出我国实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符合 A.马克思主义观点 B.精兵简政原则 C.市场经济要求 D.中国实际(D ) 8.1953年2月通过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的是 A.中共中央委员会 B.政务院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 ) 9.乡镇每届政府任期是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二年( A ) 10.我国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主要标志是(C ) A.多党合作 B.政治协商 C.民族区域自治 D.基层民主 11.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 A.中央委员会 B.中央政治局 C.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D.中央书记处(B ) 12.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地方法规的前提是 A.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 B.本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10名代表提议 C.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 D.本行政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0名代表联名提议(C ) 13.当代中国的选举制度渊源于

中国官僚政治的读书笔记

中国官僚政治的读书笔记 在读一本书时,我很喜欢对这本书成书的背景进行研究,并且对作者写作时的因源和 学术背景、以至于个人感情和身世也倍感兴趣,我觉得这对于书可以产生更加设身处地的 理解,也颇有自己写作的意淫感觉。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成书于1948年10月,作者将刊于《时与文》杂志的17篇专 论汇集成书,由上海时代文化出版社刊行。,王亚南是一位财经学者,因为李约瑟的关系,“误入”官僚政治的研究之中,作者最大的特色就是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加于阐述,同时 也比较分析了西方从领主经济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对与官僚制的需求,从作者引 述资料可以发现——作者总体上还是一个社会经济史的专家,在分析西欧的官僚制度的发 展中——作者着重强调了商业流通经济的需要必然迫使打开政治上相互割据的局面,类似 于德国统一前一条通往法国的铁路在德意志境内就要换好些次货币和付好多次关税,经济 的独立就要求各官员是“各事其主”。但是国家统一的建立就要求,中央集权的发展,各 种官职是服从一种统一的规制。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 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 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 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 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 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 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书中作者竭力克制着情绪,不希望他对官僚主义的痛恨影响到客观的写作,可无意中 流露的言语深感作者的切肤之痛。王亚南对马克思思想的认识深度,超过了中国很多官方 学者,可以和王亚南相提并论的马克思思想的学者,应该还有彭迪先和沈志远,可惜他们 在1949年后,官方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时代,并没有可称道的著述,反倒是的1949年前, 有着惊人深刻的论述。我在阅读此书时率先看了后面的《王亚南先生学术年表》和胡培兆 先生的《铲除官僚政治的理论利器》,我看出了一些问题,作者从1927年担任政治教员,当时所谓的政治教员中有70%时共产党员,这在我同时阅读的美国·陶涵先生《蒋介石与 现代中国》中有详细的介绍,此后大革命失败,作者逃亡日本,后接触《资本论》,此后20年的时间用于翻译《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济专著,显然在当时中国环境中,难免对于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僚政治存在很深的芥蒂。 散文有着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传统,散文的开始,始于文字记事。春秋时期的散文 代表作应为孔子依鲁史而修订的《春秋》,以及孔门子弟们编纂的《论语》等,此时的散 文仍有说教的文字,不过大多为先贤们的教诲之言。此时文字也极富文采。

当代中国政治和政府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府际关系:是指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关系网络 2)国家元首:是依照宪法规定履行职能的人格化的国家机关,是一个政权组织的首脑部分或者国家的最高代表者 3)中央军委: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中共中央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其组成人员不经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由中央委员会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常委和委员若干人。 4)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政府的阶级实质,它明确了各个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人民民主的国家性质表明,在中国,每个社会成员的政治地位是不一样的。 5)政治委员制度:工作职责是负责所在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党团建设工作、负责部队的干部工作,并在任免干部及调动人员的命令上签字、与同级军事指挥员共同负责制定部队作战 6)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就是主权原则,其中心内涵是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 7)政治协商: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二:简述题: 1)简述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点 这一制度具有两个几本特点:一是多党合作制;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多党合作制指中国共产党与八个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作为一项制度,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多党合作制以宪法为活动的根本准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权威和最高效力(2)多党合作制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不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各民主党派,都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3)多党合作制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传统。中国共产党通过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与各民主党派共商共事,各级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个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重要场所 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这是中国多党合作制的前提,也是多党合作制的关键。 2)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基本内涵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面性的,即中共不仅实现一般执政党均力图实现的对国家政权的政治领导,而且要实现对一般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的组织和思想领导。 政治领导就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即中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被贯彻到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从而保证中共政治目标的实现,或者说,中共的政治领导意味着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绝对不允许出现任何背离中共政治理念和政治目标的现象。 思想领导则体现为中共不仅需要将自己的政治纲领转达给整个社会,而且负责规范社会一般成员的思想、意识,使社会一般成员能够在思想和心理的层面上认同中共的理念和政策,从而达到一般政治管理所不可能达到的深度和层次。 组织领导是中共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的保证。组织领导是比政治领导、思想领导更具体、更实在、更具有直接权威和政治权力的一种领导方式。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论文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发展 政府行为是围绕着政府权力的运用而展开的社会活动,它包括政府统治和政府管理,其中主要是指政府管理。政府管理与政府职能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将政府职能进行分类,可分为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文化职能,因而,与这三种政府职能相一致,政府行为也可分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和文化行为。它们分别是政府调控经济利益关系、政治利益关系和文化利益关系的三种不同活动。 一、中国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型 现代政府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政府不再直接经营竞争性物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供给,而是让市场去生产和供给竞争性的物品和服务。中国政府再造实质上正是在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就是由政府来创建一种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由政府或是社会来有效、及时和足量地供给人民群众日益扩大的公共服务需求。 在这一治理模式下,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供给存在着多样化的机制,政府的精力主要集中于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上,营造有利的激励环境,建设与完善市场制度,促进市场的有序运行。 二、政府公共服务主要模式分析 从政府在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这一角度划分,政府公共服务主要模式可以归纳为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主导型公共服务模式、参与型公共服务模式和市场型公共服务模式。 (1)政府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政府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包揽一切公共事务、社会一切公共福利来自于政府的模式。它基于政府是执行人民意志的“公仆机关”这一理念,是全能主义政治系统下无限政府观念在公共服务领域内的具体表现。 政府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的主要特别特点就是政府在公共服务中自上而下一统到底,方方面面无所不在。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除了承担自身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外,还承担了公民个人以及社团乃至整个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 (2)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在公共服务生产供给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共服务模式。这一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政府牢牢掌握公共服务供给的规划决策权,强化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宏观调控,并对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同时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公益事业进行直接经营和直接干预。 (3)政府参与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政府参与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将公共服务的生产、供给和管理的基本环节和过程交给社会,政府只以参与者角色在其中拾遗补缺的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民营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主导公共服务的供给,实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与社会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仅限于弥补市场失灵的范围内,提供维护市场秩序、社会公正、科教导向等等公共产品的不同组合,防止暴力、偷窃、欺骗和强制履行契约行为的发生。 (4)市场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市场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与市场分权、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公共服务过程的公共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市场对公共服务的参与是直接而非间接的,

2018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电大复习试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中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C. 工农联盟) 3.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宪法、法律,以及1953年初颁布的(D. 《选举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D. 成文宪法)。 5.我国的制宪机关是(A全国人大)。6.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7.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A. 中央委员会)。8.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D.5年)。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B. 18岁以上)。 11. 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D. 邦联制)。 12.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C.6700万)。 13.现代国家和政府的基本政治理念是(C. 主权在民)。 14.人民民主专政的集中体现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5.我们把中层和外层的具体政治制度称为(D.政治体制)。 16.决定和制约着我国其他一切政治制度的是(C.人民民主专政)。 17.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C.《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8.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C.民定宪法)。 19.在我国行使制宪权的是(A.全国人大)。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共制定了(D.五部宪法)。 21.我国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A.单一制)。 22.宪法和法律上最基本的权利主体是(B.公民)。 23.在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具有“根本性”的权力渊源地位的是(C.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 2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是(A.人民代表大会)。 25.负责新一届的全国人大会议的准备工 作的主要是(B.全国人大常委会)。 26.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 主任委员和委员的人选由(B.大会主席 团)提名。 27.按照修宪通常的程序,首先提出修宪 建议的是(B.中共中央)。 28.我国拥有最高的监督权的机构是(B. 全国人大)。 29.在人大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大常委会 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的人大代表 是(A.县级以上代表) 30.凡直接选举产生的县、自治县、不设 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 代表大会,每届任期(B.三年)。 31.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B.民 主集中制)。 3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实行常任制, 每届任期(D.五年)。 3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均需 具备党龄(A.5年以上)。 34.除中共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 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D.8个) 35.中国最大的参政党是:( C. 中国民 主同盟) 36.以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组成 的民主党派是( D.中国致公党) 37.宪政的前提是(B民主) 38.从我国的立法实践看,除了宪法和少 量的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以外, 大量的法律的制定者是( C.全国人大常 委会) 39.我国的宪法解释属于( D. 专门机 关解释制) 40.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主体是省、自治区、 直辖市,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 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 C.人大及其常 委会) 41. 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副主 席候选人名单的是(B. 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主席团) 42.中国国家主席的任职年龄要求是年满 (C. 45周岁) 43.国家主席、副主席连选连任不得超过 (A. 不得超过10年) 44.国家主席第二顺位补缺候选人是(B. 全国人大委员长)。 45.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接受外国使节 的是(A. 国家主席)。 46.在我国所授予的勋章和称号中,具有 最高荣誉等级者的授予人是(D. 国家主 席)。 4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最早设立于(D. 1954年)。 48.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B.国务院)。 49.国务院每届任期为5年,总理任职年 限为(B.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50.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 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 的是(C. 全国人大常委会)。 51. 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D. 不定期召 开)。 5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属于(B. 国 务院直属机构)。 53.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门规章之间对同 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 时,如果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 的,应当由(C. 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54.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财政部门所 编制和汇编的本级年度总预算草案,经本 级政府审定后,报财政部的时间是(B. 下 一年1月10日前) 55.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层级设置最多有 (D. 五级) 56.从城市功能和能力的角度看,目前我 国城市的主体是(C.地级市) 57.我国的省作为一级政区的行政地位基 本成形于(C. 元代) 58.目前我国的副省级市有(D.15个) 59.最晚设立的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最 早设立的则是(D. 内蒙古自治区)。 60.自治州主要是设立在省行政区域内的 民族自治地方。目前设有自治州的省有7 个,其中设立自治州最多的省是(B. 四 川) 61.自治县(旗)可以设立在一般行政地 方,也可以设立在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 治县最多的省是(C. 云南) 62.我国政府机构数量众多、规模庞大, 其中地级市、行署一般有(C. 40-50个左 右) 63.目前全国被正式确认并予以公布的少 数民族有(C. 55个) 6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其居住的区

超星——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答案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期末考试(20) 成绩: 71.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中国政府的两大营养系统是()。0.0 分
A、立法系统和监督系统 B、 信息传输系统和监督系统 C、 党内执行系统和立法系统 D、 信息传输系统和党内执行系统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 2 单通道信息传输机制的特点不包括()。1.0 分
A、 决策的上行和下达不分离 B、 国家垄断信息网络,信息机构国营化 C、 新闻媒体和学术团体都无法对国家的高层决策直接起到 作用 D、 政府过程公开化、透明化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下列不属于中共中央高层议事协调机构的是()。1.0 分 A、 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 B、 中央西藏工作协调小组 C、 中央巡视工作协调小组 D、 中央地质勘察基金领导小组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下列不属于新兴阶层的是()。 0.0 分
A、 企业经营者 B、 知识分子 C、 个体劳动者 D、 自由职业者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D 5 预算过程的阶段不包括()。0.0 分
A、 行政系统编制预算草案 B、 执政党的内部审查过程 C、 人大的审查和批准进入正式的决策阶段

D、 签署主席令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 6 中纪委的第一位职责是()。1.0 分
A、 维护党群关系 B、 维护党在国家权力机关中的领导地位 C、 维护党章和党的其他重要规章制度,保障中央路线方针 政策的执行。 D、 维护党的尊严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 对于中国“政治”的含义,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0.0 分
A、 政治是借助国家政权力量处理社会利益关系。 B、 政治在中国也指整个社会意识形态

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笔记( 国家行政制度上)【圣才出品】

第四章国家行政制度(上) 一、概述 1.行政及国家行政制度 (1)行政 ①马克思给行政提出的经典定义认为:“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这就明确了两点:第一,行政是一种国家活动,而不是个别或一般社会组织的行为;第二,行政是国家对社会事务的组织与管理,这就使国家行政区别于立法、司法等国家机关的活动。 ②另一种观点认为,行政应指包括立法、司法、行政等各类国家机关的管理活动。 ③概而言之,有三种意义上的“行政”。 广义即指管理。 中义即指各类国家机关的管理, 狭义仅指除立法、司法机关以外的国家机关对社会事务的管理。 (2)国家行政 国家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即政府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的组织管理活动。它是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的结合,是国家职能两重性的具体体现,具有以下特点: ①国家行政主体的公共权威性 国家行政的主体是带有公共权威性质的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权力只能由国家行政机关来依法行使。主体的公共权威性质,决定了国家行政权力的行使要具有公共性,不能用来服务于个别团体和个人的特殊利益;另一方面,国家行政权力要依法行使。 ②国家行政活动兼具社会性与政治性

国家行政活动受制于统治阶级的意志而带有浓厚的政治性,这主要表现在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的政治职能的履行上;但是国家又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在形式上不能仅仅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必须同时以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目标,这主要表现在国家行政对国家的社会职能的履行上。 ③国家行政体制的集权性 国家行政以效率为首要目标,而在体制上强调以集权为主。在中国,国家行政体制的集权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央与地方的集权模式,强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模式;二是行政组织内部,在权力领导体制上采取行政首长负责制。 ④国家行政效力的强制性 国家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是对国家制定的宪法和法律的全面贯彻和实施,因此国家行政机关在其法定的管辖范围内,其权力行使具有普遍的强制效力。 2.当代中国国家行政制度的历史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行政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总结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行政制度建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革命时期的行政制度为新中同国家行政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一些基本原则:①党的领导原则;②议行合一原则;③廉价政府原则;④民主监督原则。 (2)1949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行政制度从形成到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逐步形成阶段(1949年至1954年)。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同时,宪法和组织法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组成以及主要活动程序都作了明确规定。这就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政制度的正式形成。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题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四、简答题(每题10分,2题共20分) 1.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政治制度? 制度是由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体系,是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反映和体现。(2分)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制度指的是一个社会为确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约束规则,(2分)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社会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2分) 按照传统的看法,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2分)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 2.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 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哪些特色? 第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2分)第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2分)第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分)第四,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本质上的优越性。(2分)第五,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能够实现自身的改革和完善。 4.何谓“依法治国”?如何“依法治国”? 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制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依法治国实际上就是实行法治。(4分) 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分) 依法治国突出表现在依法行政方面。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必须以司法公正为目标,推进司法体制改革(2分)。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读书笔记

++++++++++++++++++++++++++++++++++++++++++++++++ 《政治与行政》 —读书笔记 在国家的主要功能一章中,开篇讨论了法外制度和法定制度的关系。古德诺提出,大多数研究政府问题的著述者,都倾向于考察法定的正式政府组织。但这种方法会使学者们在判断国家真正的政治生活时误入歧途。古德诺认为,同法定的制度一样,法外的制度也决定着政府体制的特点。“事实常常是这样,法外制度比能够提供政治体制框架的法定制度对政治体制的影响更大”,对此古德诺用了英国内阁和美国总统选举的例子来证明。“政府体制不是建立在成文宪法之上的国家,法外的制度就更有可能在关于政府体制的理论讨论中占据一席之地。因为在这种国家里,宪法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惯例。”古德诺引用甄内斯特的观点,得出其观点:不同民族的政治制度,将显示出比只囿于考察宪法和法律的正式条款所想象的政治制度具有更大的相似性。人类的政治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性的事实,即人为人类的事实。正是由于不同国家的实际政治体制有这种相似性,人们才有可能去用抽象的方法考察国家。其次,古德诺还借鉴孟德斯鸠的政府功能划分思想,分析诠释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分权理论。在阐述国家的主要功能中,古德诺认为,在多有的政治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称之为“政治”与“行政”。政治即是通过公民中的政党组织指导或影响政府政策的行为或职业。而行政则是公共服务的总体,从事于政府意志的执行和普遍利益规划的实施。从而总结出“政治”与“行政”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的结论。 在第二章政治的功能中,古德诺综述了政治的功能首先与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其次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政治的需要要求国家意志的表达与执行之间协调一致。原因是:功能的行使可能不只委托给政府中的一个或某一套机构;任何一个机构或一套机构也可能不只限于行使这一功能。通过考察政党体制研究政治的功能问题,古德诺认为政治功能与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他指出了选举和投票的法律发展的过程,并对选举和投票的法律发展表明:政党作为一种政治机构获得了某种法律上的承认,即政党在法定的正式政府组织中已取得了它的地位。此外,政治的功能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这是表达国家意志的机关对执行机关的必要控制。其控制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为了保证国家意志的执行,政治必须对行政进行控制;为了保证政府的民治性和行政的高效率,又不能允许这种控制超出所要实现的合理目的。这种控制有其限度把握:即扩展过度和行政效率﹑表达国家意志的能力下降。在这一章的最后,古德诺总述了政治的功能。其一,功能主要与对国家意志的表达有关,它不仅涉及到决定谁最根本地,谁其次地和谁代理的表达国家意志等国家主权和政府政治体制问题,还与决定采取何种方式表达国家意志有关。其次,它又与国家意志的执行有关。最后,政治的功能包括:制宪、立法、政府官员选举,以及对国家意志执行功能的控制。 在论述地方与中央政治时,古德诺认为,地方不受控制,它就会脱离国家(或州)从而使整体走向分裂。为避免分裂,中央政府便会通过加强立法(因为行政权在地方手中)来限制地方权力,保证统一。而地方则会使用消极的不执行权来对抗。而如此一来,一方面国家的意志无法贯彻,另一方面宪法所规定的地方自治权实际上也受到了侵犯和否定。在古德诺看来,这正是美国的情形。为此,要改变这种现状,便只有通过行政权的集中这个唯一的途径。他认为,传统上人们对集权的担忧和恐惧其实是受到了误导,是没有根据的。因此,古德诺主张行政权的必要集权。他这种行政适度集权思想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启示。 执行国家意志的功能称作行政。行政既是司法的,又是政府的。非立法的机关的活动通常就作司法行政。除去司法方面以外的行政功能可以叫做行政。这是古德诺对于行政的定义。

专升本《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府》

一、单选(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国家主席的基本职权是()。 A.执行权 B.荣典权 C.宣布权 D.礼仪权 2.我国最晚设立的自治区是()。 A.新疆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广西自治区 3.农村地区最基层政府是()。 A.村委会 B.村长 C.乡镇政府 D.区政府 4.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部门是()。 A.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B.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C.财政部 D.中国人民银行 5.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年举行一次。 A.三 B.五 C.四 D.六 6.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大表大会制度 B.民主集中制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 7.以下不属于国务院直接权力的是()。 A.行政管理权 B.外交权 C.行政立法和制令权 D.戒严权 8.我国宪法的修改权属于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国家主席 D.国务院 9.我国目前最大的参政党是()。 A.中国致公党 B.中国民主同盟 C.九三学社 D.中国民主促进会 10.党的中央委员会的产生方式为()。 A.由国务院总理提名产生 B.由中共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D.由国家主席提名产生 11.国务院各部部长由()提名 A.国务院总理 B.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D.国家主席 12.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是()。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家主席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3.以下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是()。 A.自治县 B.自治区 C.自治州 D.自治乡镇 1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开幕必须达到()以上的代表出席。 A.1/2 B.3/4 C.4/5 D.2/3 15.以下哪项不属于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的基本职能()。 A.参政议政 B.民主决策 C.政治协商 D.民主监督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教学大纲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教学大纲 制定与修订时间:1997年制定,2002年修订,2004年再修订,2008年第三次修订。2011年第四次修订 适用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学 总课时量:54课时 开课系(所):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教材:朱光磊:《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第三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是政治学与行政学和行政管理学的专业主干课,是课程体系中起“提纲协领”作用的专业核心课,不仅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中国政治发展提供基本的制度框架和实际政治发展背景知识,而且引发学生对“中国地方政府研究”、“农村政治学”、“市政学”、“比较政治学”等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这些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积累。而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政府和政治发展问题,打通学科之间的人为壁垒,开拓学生视野。 二、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内容、重点和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6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政府过程方法论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研究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的特殊性和适用性,重点在于使学生树立“概念即方法”的方法论思想,为学生进一步开展初步的学术探索打基础。 教学内容: 1.“体制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方法” 2.政府、政府过程的含义与“偏离”假设 3.政府过程研究方法的基本框架:1+4+2 4.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教学重点:政府概念;政府过程学说的方法论特征;政府过程方法的中国适用性 第二单元中国政治的基本问题与主要特点(9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政治结构的基本构成、党政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政治的主要特点,重点在于为学生提供学习“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基本政治背景,要求学生在既有的政治体制与制度框架中实事求是地了解、学习、思考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问题。 教学内容: 1.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6+1+2 2.党的领导地位、党的执政地位与宪法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 导论 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1.主权性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作业3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作业3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目前已识别的少数民族有(C ) A.53个B。54个C。55个D。56 2.目前全国大约有少数民族干部(A )。 A.270多万人B。280多万人C。290多万人D。300多万人 3.中国少数民族中,有文字的民族有(B)。 A.20个 B.21个 C.22个 D.23个 4.一国两制方针最早提出针对的是(C )。 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D。香港和澳门问题 5.特区行政长官由(B)任命。 A.选举委员会 B.中央政府 C.全国人大 D. 全国人大常委会 6.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是审判(C)人员犯罪的法院。 A.正团职以上 B.副师职以上 C.正师职以上 D.副军职以上7.目前检察机关实行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案标准是数额在(B)A. 5万元以上的 B. 10万元以上的C. 15万元以上的D. 20万元以上的8.我国法官必须具备的年龄条件是(D)。 A. 年满20周岁 B. 年满22周岁 C. 年满22周岁 D. 年满23周岁 9.军区按照所辖军事区域的大小,最基层的是(D)A.卫戍区B.警备区C. 军分区D. 人民武装部10.中央军事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委员可(D) A.任一届 B.连任两届 C. 连任三届 D. 连选连任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下列少数民族中,目前已没有本民族语言的是(B E) A.壮族B.满族C.羌族D.苗族E.回族F.黎族2.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形式有(ABCDF)A.以一个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B.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

政治学笔记完整版

2014交大MPA双证 政治学笔记 课程代码:P130505 课程名字:政治学/Political Science 任课老师:胡伟教授 ——by 朱馨怡第一讲政治权利:国家、非国家和超国家 一、政治权利与合法性 ●罗伯特。达尔:“权利概念是政治分析的中心” ●中国对权利的理解比较正解,认为是好事儿,西方政治理论(政治 科学)对权利比较担心 eg: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政治自由只有在国家权利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但是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万古不易的 一条经验,有权利的人们使用权利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 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2.阿克顿勋爵:权力趋于腐败,绝对的权利趋于绝对的腐败。 3.丹尼斯。顿:阿克顿只表达了一半真理,另一半真理是:权利 可以使人崇高,正像使人腐败一样。 4.“要把权利放在制度的笼子里” (一)权力与政治权力 (1)什么是权利? ●马克斯。韦伯——权力是某一行动者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即使存在反 抗也要实现其意志的可能性。(合法的暴力)“硬权力” ●罗伯特。达尔——权力是一种影响力“软权力+硬权力) ●丹尼斯。郎——权力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即权利是一 种“有意”和“有效”的影响 ●硬权力(武力,经济制裁,etc)vs 软权力(价值观,文化渗透, 威望,etc) (2)什么是政治权力

政治权利是一种社会公共权力 (二)权力的类型/形式 ●“硬权力”与“软权力” ●入场顺序,掌声大小,距离等反应了权力的象征 ●——权力是需要包装的 (1)武力——A强迫B服从(强制的权力) (2)操纵——A实际让B自愿服从,但B并不知道A的意图(阴险的权力)(往往通过宣传一种政治理念、信仰、宗教吸引他人,不告诉真实意图) “谎言说了一百次就是真理” 需要独立思考才能规避操纵 (3)说服——A以理服B(平等的权力) 同样通过宣传,但告知真实意图 *1,2,3效率比较低 (4)权威——A命令B做某事(正式的权力) 1)强制的权威Coercive power:不服从受惩罚; ●与武力的差别在于是否正当,即权威具备合法性 ●基本上领导都会适当运用强制权威以树立威信 ●尽量少使用,如果使用最好纳入民主与法制的渠道 2)诱惑的权威Reward power;服从了有奖励 3)合法的权威Legitimate power;把服从当作义务 比如老师,用理论和制度说服人心甘情愿服从。合法权威是比较巩固的 权力 4)合格的权威Expert power;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犹如病人服从医生)——专家治国论 5)个人的权威Referent power;克里斯马——政治权力最高使命:别人能够自觉自愿听你的话 ●Charisma,克里斯马型权力,也叫人格型权力,指人们对特殊类型的 人的尊敬,这种人具有超凡的品质,个人魅力,启示力。原指古代 的宗教先知,战争英雄,由马克斯.韦伯引入政治学领域。在管理学 上与职位权利相对而谈。(from百度) ●Chrisma领袖气质:被认为是领袖特有的一种个人气质,能引起大 众热诚的效忠或强烈的热情(from百度) ●现代管理学比较强调多激励少强制 【问题】:我国现在普遍的权威形式是一种什么状况? (三)政治权利的合法性 ●当代西方学者在权力观上的分歧是“社会冲突论”与“社会共识论”, 前者坚持在一切权力关系中强制是不可削弱的因素;后者是强调在 一切权力关系中合法权威的主导地位。 ●实际上,在特定的权力关系中,强制性和合法性因素通常共存,并 交织在一起,——韦伯:国家是“在特定领土内,成功地获得垄断 合法使用物质武力的形式” ●政治学更为主张权力的合法性 (1)合法性的概念:“合法性”指民众对于现存政治秩序和政权的信任、支持和认同,也可以说是政治权利以非强制手段维持其统治秩序的能力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复习提纲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程复习提纲导论对于政府、政治、中国政府与政治的观点有基本的了解,着重要掌握的概念是“国家机构政府”。 一、国家机构的政府 是有阶级社会的政府,它和国家、阶级、政党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政府是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政党争夺的主要对象。 第一章在正确认识宪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所发挥作用的基础上,要理解现行宪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特别要重视宪法规定中,公民要享有怎样的基本权利,要履行怎样的基本义务? 二、宪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 2、基本人权原则 3、法制原则 4、民主集中制度原则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 1、平等权 2、政治民主和自由权 3、宗教信仰自由权 4、人身自由权 5、受益权 6、特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四、公民的基本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第二章中国政党制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有自己的特点,当代中国政党与政府的关系的新态势下,党政关系改革也成为重要的政治变革内容。重点要掌握的是在当前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这样的问题一般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请大家注意平时的积累。 1、中国政党制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有自己的特点,什么特点? 答:中国政党形成了新型的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制度。这一制度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多党合作制;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指中国共产党与八个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 2、当代中国政党与政府的关系的新态势下,党政关系改革也成为重要的政治变革内容。内容是什么? 答:作为一项制度,它包含着三方面内容。第一,多党合作制以宪法为活动的根本准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权威和最高效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作为政党在宪法中得到承认。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在法律上是平等的,都是中国的合法政党。各民主党派可以按照自身的纲领、章程,独立地开展各种活动。中国共产党尊重和支持各民主党派独立自主地处理内部事务。第二,多党合作制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不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各民主党派,都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自己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都得到各民主党派的支持与拥护。第三,多党合作制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传统。中国共产党通过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与各民主党派共商大事,各级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重要场所。各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更好地反映所代表的阶层、群体的意见,发挥咨询作用,有利于促进执政党决

土地改革中国政府与政治

中国政府与政治课堂笔记 地主占据80%的土地,错误 后经调查,江南地主只占了30%,其余族田、义田居多。 孙中山“耕者有其田”(基于广东情况,租佃现象比较多),袁世凯接受(华北地区自耕农经济为主,出现半租佃的复杂现象,华北地主占地不超过40%,且多小地主,很少有超过100亩的) 举例:晋绥地区土地改革 1、牛萌冠: 牺盟会的创始人,在晋西事变后帮助很多同志逃出阎锡山魔掌,后来在晋绥边区的负责财政。斗牛大会:牛荫冠父亲的牛友兰 2、李井泉,晋绥地区负责人,在土地改革时要求牛荫冠与牛友兰划清界限,儿子斗老子 刘少白:前清贡士,民国省议员,,女儿高干刘亚雄 高干女婿安子文,五次被毛接见,主动献田,黑峪口事件斗争刘少白,收到殴打。 胞弟被斗死,其儿子划清界限,子弑夫 3、孙良臣:被土改工作队拘留,晋绥边区高等法院法官被斗死 土地改革试点,出现积极分子,自发开展改革 晋绥边区康生陈伯达负责,向晋冀鲁豫,晋察冀,东北其他地区做土改示范 抗战过程中,地主土地已经有很大部分转化为中贫农转移,之后又有耕者有其田的运动。所以至1947年已经没有多少地主土地。康生的想法则是挖取地主的底财。事实上土地已经不再受人欢迎,因为要分担战争税负。 李井泉担任晋绥边区,康生烧掉分阶级文件,认为情况已改变,斗争化形地主 查三代,包括政治态度,根据摊铺大小,饮食好坏来确立阶级(而苏俄是根据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划分阶级) 刘少奇接到一份报告,分配不均,积极分子乘机私吞现象比较严重,干部腐败,批评李井泉贺龙,认为吸收大量地富子弟干部,干部要进行整顿 土地改革总体的目的: (问题的最中心环节) 土地改革,中共实行共产主义革命,做所有制革命,土地改革属于一个反封建的革命。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帮助同盟军农民获得解放的一个过程。张铭老师认为土地改革是一个功利性十足的运动,土地改革不是阶级矛盾的产物。并不是阶级正义感,是为了夺权,是为了让农民成为共产党的炮灰的一个功利性的运动。台湾陈永发、黄仁宇认为土地改革是帮助共产党解决了后勤问题,解决了人力、武力,汲取资源问题,实为战争的工具。杨奎松认为张陈黄缺乏一定证据,经过其梳理五四讨论会(1946年5月4号),大革命的教训,没有充分发动农民,过于机警的阶级警惕性。 五四指示:认为各地都存在农民要地的运动 老师认为,张黄陈基本上正确,杨奎松虽然堆砌了很多史料,但考察土地革命发展的过程来看,却不是这样。抗战最初减租减息运动,之后没收汉奸的伪产,后又停止(因为地主逃跑,导致根据地几近崩溃,甚至造成赤白对立)。1941年日大规模扫荡,共产党损失惨重,开展群众运动。1942年正式形成减租减息政策。此时早已出现了农民要土地,农民要银元的现象,但是为了维持统一战线,共产党实际上采取的是对地主一种一打一拉的政策。 减租减息导致地主采取卖土地给别人等反制措施,大量土地租给中农、富农(因为贫农缺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