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一年级竞赛数学数论专题讲义(完整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一年级竞赛数学数论专题讲义(完整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一年级竞赛数学数论专题讲义(完整版)

高一竞赛数论专题

1.整除

设,,0.a b Z a ∈≠如果存在,q Z ∈使得,b aq =那么就说b 可被a 整除(或a 整除b ),记做|.a b 且称b 是a 的倍数,a 是b 的约数(也可称为除数、因数).b 不能被a 整除就记做a b . 整除关系的基本性质 (1)|,||.a b b c a c ?

(2)|,|a b a c ?对任意的,,x y Z ∈有|.a bx cy +

设12,a a 是两个不全为零的整数,如果1|d a 且2|,d a 那么d 就称为1a 和2a 的公约数,我们把1a 和2a 的公约数中的最大的称为1a 和2a 的最大公约数,记做12(,).a a 若12(,)1,a a =则称1a 和2a 是既约的,或是互素的.

设12,a a 是两个均不为零的整数,如果1|,a l 且2|,a l 那么l 就称为1a 和2a 的公倍数,我们把1a 和2a 的公倍数中的最小的称为1a 和2a 的最小公倍数,记做12[,].a a

1.设12,a a 是两个不全为零的整数,证明对任意整数q ,都有12121(,)(,).a a a a qa =+

2.设(,)1,a b =证明(1)若|,|a c b c 则|.ab c

(2)若|a bc 则|.a c

3.(Bezout 定理)设,a b 是不全为零的整数,证明(,)1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整数,x y 使得 1.ax by +=

4.证明对任意整数n ,6

5

2

22n n n n +--能被120整除.

5.设m 是一个大于2正整数,若存在正整数n 使得21|21m n

-+.求m 的所有可能取值.

6.证明:正整数M 是完全平方数的充要条件是对于任意正整数n ,22

(1),(2),

,M M M M +-+-

2()M n M +-中至少有一项可以被n 整除.

7.已知整数,x y 满足1,1,x y ≠-≠-且使得441111

x y y x --+++是整数,求证444

1x y -能被1x +整除.

9.对于所有素数p 和所有正整数()n n p ≥,证明:p

n n C p ??-????

能被p 整除.

10.(1)求所有的素数数列12n p p p <<

<,使得1

1

(1)n

k k

p =+

∏是一个整数. (2)是否存在n 个大于1的不同正整数*

12,,,,,n a a a n N ∈使得21

1

(1)n

k k

a =+

∏为整数?.

11.设,m n 是正整数, 证明(,)

(21,21)2

1.m n m n --=-

12.任给2n ≥,证明:存在n 个互不相同的正整数,其中任意两个的和整除这n 个数的积.

高一竞赛数论专题

1.整除解答

设,,0.a b Z a ∈≠如果存在,q Z ∈使得,b aq =那么就说b 可被a 整除(或a 整除b ),记做|.a b 且称b 是a 的倍数,a 是b 的约数(也可称为除数、因数).b 不能被a 整除就记做a b . 整除关系的基本性质

(1)|,||.a b b c a c ?

(2)|,|a b a c ?对任意的,,x y Z ∈有|.a bx cy +

设12,a a 是两个不全为零的整数,如果1|d a 且2|,d a 那么d 就称为1a 和2a 的公约数,我们把1a 和2a 的公约数中的最大的称为1a 和2a 的最大公约数,记做12(,).a a 若12(,)1,a a =则称1a 和2a 是既约的,或是互素的.

设12,a a 是两个均不为零的整数,如果1|,a l 且2|,a l 那么l 就称为1a 和2a 的公倍数,我们把1a 和2a 的公倍数中的最小的称为1a 和2a 的最小公倍数,记做12[,].a a

1.设12,a a 是两个不全为零的整数,证明对任意整数q ,都有12121(,)(,).a a a a qa =+

证明:记121(,),a a d =1212(,)a a qa d +=.

121(,),a a d =即1112|,|.d a d a 于是11121|,|.d a d a qa +所以12.d d ≤

1212(,)a a qa d +=,即21221|,|.d a d a qa +于是2122112|,|().d a d a qa qa a +-=所以21.d d ≤

所以12.d d =命题得证.

2.设(,)1,a b =证明(1)若|,|a c b c 则|.ab c

(2)若|a bc 则|.a c

证明(,)1,a b =则1.ax by =+于是1().c c c ax by acx bcy =?=+=+

(1)|,|a c b c ,则12,.c aq c bq ==于是2121().c abq x baq y ab q x q y =+=+所以|.ab c (2)|,a bc 则|.a acx bcy +即|.a c

3.(Bezout 定理)设,a b 是不全为零的整数,证明(,)1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整数,x y 使得 1.ax by +=

证明:当,a b 中有一个为零时,结论是显然的. 不妨设,a b 都不为零,且||||.a b ≤

一方面若存在整数,x y 使得 1.ax by +=注意到(,)|,(,)|a b a a b b .

所以(,)|.a b ax by +即(,)|1.a b 所以(,)1a b =.

另一方面设11111,0||,,b aq r r a q r =+≤<为整数,若10,r =则辗转相除到此为止;否则继续.

1222122,0,,a r q r r r q r =+≤<为整数,若20,r =则辗转相除到此为止;否则继续.

12333233,0,,r r q r r r q r =+≤<为整数,若30,r =则辗转相除到此为止;否则继续.

由于123r r r >>>

且123,,,

r r r 均为自然数,所以经过有限步辗转相除可得0.k r =

即3211.k k k k r r q r ----=+21(0).k k k k k r r q r r --=+=

引理:设,a b 是两个整数且0,a ≠,0||,,b aq r r a q r =+≤<为整数.则(,)(,).a b a r = 证明:因为(,)(,).a b a b aq =-又.r b aq =-所以(,)(,).a b a r = 回到原题:利用引理我们可得112211(,)(,)(,)(,)(,).k k k k a b a r r r r r r r ---=====注意到0.k r =

所以11(,)(,0).k k a b r r --==

由辗转相除的过程知道1321.k k k k r r r q ----=-

2432.k k k k r r r q ----=-

3123.r r r q =- 212.r a r q =- 11r b aq =-

所以11,r b aq =-

212122()(1),r a b aq q q q a q b =--=+-

311223123123[(1)][(1)](1),r b aq q q a q b q q q q q a q q b =--+-=+-++

所以1k r -是,a b 的线性组合即存在整数,x y 使得1.k r ax by -=+即(,).a b ax by =+ 所以若(,)1,a b =则存在整数,x y 使得 1.ax by +=

4.证明对任意整数n ,652

22n n n n +--能被120整除.

证明:652542

22(2)(2)(2)(1)(2)(1)(1)(1)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

5!|(2)(1)(1)(2),n n n n n --++4!|(1)(1)(2),5!|5(1)(1)(2),n n n n n n n n -++-++

所以652

22n n n n +--能被120整除.

5.设m 是一个大于2正整数,若存在正整数n 使得21|21m n

-+.求m 的所有可能取值.

解: 因为21|21m n

-+,所以2121n m +≥-所以n m ≥(若不然,则 1.n m ≤-于是1212121m n m -+≥+≥-,即2m ≤矛盾).

因为n m ≥,所以存在正整数,q r 使得,0.n mq r r m =+≤<

1212122212(21)212(21)[(2)21]21n mq r mq r r r r mq r r m m q m r ++-+=+=-++=-++=-+

++++.

因为21|21m n -+,所以21|21m r

-+.从而212 1.r m

+≥-

注意到0.r m ≤<所以 1.r m ≤-于是1

21212 1.m r m -+≥+≥-即2m ≤矛盾.

所以不存在这样的.m

6.证明:正整数M 是完全平方数的充要条件是对于任意正整数n ,22

(1),(2),

,M M M M +-+-

2()M n M +-中至少有一项可以被n 整除.

证明:()?正整数M 是完全平方数,则2

.M d =

222222()()()()M i M d i d d d i d d i +-=+-=++-+.

2d d i -+对于1,2,

,i n =是连续n 个正整数,所以一定存在某个i 使得2|.n d d i -+

于是2

|().n M i M +-

所以对于任意正整数n ,22

(1),(2),,M M M M +-+-2()M n M +-中至少有一项可以被n 整除.

()?假设正整数M 不是完全平方数,则M 中一定有一个素因数p ,它的指数是奇数即存在正整数k 使得212|,.k k p M p M -

因为对于任意正整数n ,22

(1),(2),,M M M M +-+-2()M n M +-中至少有一项可以被n 整除.

故取2k

n p =,对于21,2,,k i p =一定存在某个i 使得22|().k p M i M +-注意到2k

p M .

所以22()k

p

M i +( 若不然, 22|(),k p M i +又22|().k p M i M +-于是2k

p M 矛盾).

由于22|(),k p M i M +-于是21

2|().k p

M i M -+-注意到21|k p M -.所以212|().k p M i -+

我们得到21

2|()k p M i -+且22()k p M i +.这与2()M i +是完全平方数矛盾.

所以假设错误.所以正整数M 是完全平方数.

7.已知整数,x y 满足1,1,x y ≠-≠-且使得441111

x y y x --+++是整数,求证444

1x y -能被1x +整除.

证明:设

4411,.11x a y c

y b x d

--==++其中(,)1,(,)1,0,0.a b c d b d ==>> 则

a c ad bc

b d bd

++=

是整数.即|.bd ad bc + 从而|,|.b ad bc d ad bc ++于是|,|.b ad d bc 注意到(,)1,(,) 1.a b c d == 所以|,|.b d d b 又0,0b d >>,所以.b d =

因为44222211(1)(1)(1)(1)(1)(1)

(1)(1)(1)(1).1111

a c x y x x x y y y x x y y

b d y x y x ---++-++?=

?=?=-+-+++++ 所以

a c

b d

?是整数,结合.b d = 所以2

|.b ac 于是|b ac ,又(,)1a b =,则|,b c 又(,) 1.b c =且0.b >所以 1.b =

也就是41

1

y c x -=+.即41| 1.x y +-

又44444444441049421(1)1(1)[()()1](1)(1)(1)x y x y x x y y y y x x x -=-+-=-++

++++-+.

所以444

1| 1.x x y +-

8.证明:对于任何自然数n 和k ,数3(,)2410k k

f n k n n =++都不能分解成若干个连续的自然数之积.

证明: 我们知道数(,)f n k 能分解成n 个连续的自然数之积,则一定能被!n 整除.所以只需要证明数(,)f n k 不能被一个很小的自然数n 整除即可.

33333(,)2410(339)13(3)()1k k k k k k k k k k f n k n n n n n n n n n n =++=++-++=++--+ 33(3)(1)(1)1k k k k k n n n n n =++--++. 33|3(3),3|(1)(1),3 1.k k k k k n n n n n ++-+

所以3

(,).f n k

也就是数(,)f n k 不能分解成3个或3个以上的连续的自然数之积. 下面再证明数(,)f n k 不能分解成2个连续的自然数之积.

由上可知(,)31f n k q =+.因此只需要证明31(1)q x x +=+无自然数解. 当3x m =时,(1)3(31)3[(31)]x x m m m m +=+=+,故无解.

当31x m =+时,2

(1)(31)(32)3(33)2x x m m m m +=++=++,故无解.

当32x m =+时,(1)(32)(33)3(1)(32)x x m m m m +=++=++故无解. 所以数(,)f n k 不能分解成2个连续的自然数之积.

于是我们证明了对于任何自然数n 和k ,数3(,)2410k k

f n k n n =++都不能分解成若干个连续的自然数之积.

9.对于所有素数p 和所有正整数()n n p ≥,证明:p

n n C p ??-????

能被p 整除. 证明:,1,2,,1n n n n p ---+这连续p 个数有且仅有一个被p 整除,设这个数为.N 则,.N pq q Z =∈

则.n N

q p p

??==?

???且,1,,1,1,1n n N N n p -+--+除以p 的余数不计次序为1,2,,1p -.

于是(1)

(1)(1)

(1)(1)!.n n N N n p p pA -+--+=-+

(1)(1)(1)(1)

(1)

(1)(1)

(1)

1!(1)!

p n n n n N N N n p n n N N n p C q q p p p ????-+--+-+--+-=

-=-???

?-??

?

?

(1)!1(1)!(1)!

p pA pqA

q p p ??-+=-=

??--??. 因为p 与1,2,

,1p -互素,所以(,(1)!) 1.p p -=于是(1)!|..(1)!p n n qA

p qAC p p p ??--=???-??

所以|.p

n n p C p ??

-????

10.(1)求所有的素数数列12n p p p <<

<,使得1

1

(1)n

k k

p =+

∏是一个整数. (2)是否存在n 个大于1的不同正整数*

12,,

,,,n a a a n N ∈使得2

1

1

(1)n

k k a =+

∏为整数?.

解(1)11

1

(1)1

(1).n

k n

k n k k k

k p p p ===++=∏∏∏ 当3n ≥时,1,1 1.n k p p k n >+≤≤-故1

1

((1),) 1.n k

n

k p p -=+=∏所以|1.n

n p

p +又|.n n p p 所以|1.

n p

于是1n p =矛盾.所以2n ≤.

当1n =时,1

1

1N p +

?. 当2n =时,1212121212

(1)(1)111

(1)(1)1.p p p p N p p p p p p +++++

+==+∈ 1212|1p p p p ++,21221|1,|1.p p p p p +++又211p p ≥+.所以211.p p =+

于是1111|11,|2.p p p p +++ 所以122, 3.p p ==

综上,所求的数列只有一个122, 3.p p == (2)不存在. 当121n a a a <<<

<时,设.n a m ≤

2222222212222111(!)21(1)(1) 2.

(1)!1(1)(1)1(1)!2

n

m m m m k k k k k k k k k m m

m a k k k k k m m =====+<+≤+=<===<+--++-∏∏∏∏∏所以21

1

(1)n

k k N a =+?∏.

所以不存在n 个大于1的不同正整数*

12,,,,,n a a a n N ∈使得2

1

1

(1)n

k k a =+

∏为整数.

11.设,m n 是正整数, 证明(,)

(21,21)2

1.m n m n --=- 解:不妨设.m n ≥有带余除法得1111(1,0)m q n r q r n =+≥≤<.

我们有11

1111111212122212(21)2 1.q n r q n r r r r q n r m

++-=-=-+-=-+-

因为121|2

1q n

n

--,所以1(21,21)(21,21).r m n n --=--

注意到1(,)(,).m n n r =

r

m n n n n

若10,r >则作辗转相除.,212221(1,0)n q r r q r r =+≥≤<.

我们有212

2212212

12(21)2 1.q r r r q r r n

+-=-=-+-

因为121

21|2

1r

q r --,所以112(21,21)(21,21)(21,21)r r r m n n --=--=--.

若20,r >则继续处理,直到10k r +=为止.由辗转相除法知(,).k m n r =

1112(,)(21,21)(21,21)(21,21)(21,21)(21,0)212 1.k k k k r r r r r r r m n n m n +--=--=--=

=--=-=-=-

至此,我们证得了结论.

12.任给2n ≥,证明:存在n 个互不相同的正整数,其中任意两个的和整除这n 个数的积.

证明:我们任取n 个互不相同的正整数12,,

,,n a a a 并选取一个正整数参数,K 希望12,,,n Ka Ka Ka 的积

12

n n K a a a 被任意两项的和i j Ka Ka +()i j ≠整除,

取1().i j i j n

K a a ≤<≤=

+∏

12,,

,n Ka Ka Ka 互不相同, 1()

().i j i j i j i j n

Ka Ka a a a a ≤<≤+=++∏

12

12

1(

()).n n n i j n i j n

K a a a a a a a a ≤<≤=+∏

显然有12|.

n

i j n Ka Ka K a a a +

高一竞赛数论专题

2.同余

设m 为正整数,若整数a 和b 被m 除的余数相同,则称a 和b 对模m 同余,记做(mod ).a b m ≡

(mod )|,.a b m m a b b a mq q Z ≡?-?=+∈

设m 是一个给定的正整数,{|(mod )},0,1,2,, 1.r C x Z x r m r m =∈≡=-我们称0121,,,,m C C C C -为

模m 的同余类(或剩余类).显然0121,,,,m C C C C -构成整数集Z 的一个划分.

在模m 的同余类0121,,,

,m C C C C -中各取一数,0,1,,1j j a C j m ∈=-,这m 个数0121,,,,m a a a a -称

为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简称完系).最常用的完系0,1,2,,1m -称为模m 的非负最小完全剩余系.

如果一个模m 的同余类里面的数与m 互素,就把它叫做一个与模m 互素的同余类,在与模m 互素的全部同

欧拉函数()m ?是一个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m ?的值等于0,1,2,,1m -中与m 互素的数的个数.

1.证明(mod )(mod

).(,)

m

ac bc m a b m c ≡?≡ (特别地若(,)1,m c =则(mod )(mod ).ac bc m a b m ≡?≡ 若2,m c =则2

(mod )(mod ).ac bc c a b c ≡?≡)

2.设p 是素数,1,k ≥证明1

()(1).k

k p p p ?-=-

3.(Euler 定理)设(,)1,a m =证明:()

1(mod ).m a

m ?≡

(Fermat 小定理)设p 一个素数,对任意的整数a ,证明(mod ).p

a a p ≡若(,)1,a p =则1

1(mod ).p a p -≡

4.(Wilson 定理)设p 是素数,121,,,p r r r -是模p 的一个简系,证明1211(mod ).p r r r p -≡-

特别地,有(1)!1(mod ).p p -≡-

5.(Lucas 定理)设p 是一个素数,将m 和n 写成p 进制数:

11101

110

k k k k k k k k m a p a p a p a n b p b p

b p b ----=++++=++

++

其中0,(0,1,2,,)i i a b p i k ≤<=. 证明:0

(mod ).i

i

k

b n m

a i C C p =≡∏

6.已知正整数2n ≥,12,,

,n a a a 为整数,且其中任何一个均不为12017n -的倍数.证明:存在不全为零的整数

12,,

,n εεε,使得1122n n a a a εεε++

+为2017n 的倍数,其中||2017,1,2,

,.i i n ε<=

7.已知素数*

61(,1),p k k N k =+∈>证明:121127m m

--为整数,其中21p

m =-.

8.设素数3p >,证明

2(1)!(1)!

(1)!

0(mod ).12

1

p p p p p ---+++

≡-

高一竞赛数论专题

2.同余解答

设m 为正整数,若整数a 和b 被m 除的余数相同,则称a 和b 对模m 同余,记做(mod ).a b m ≡

(mod )|,.a b m m a b b a mq q Z ≡?-?=+∈

设m 是一个给定的正整数,{|(mod )},0,1,2,, 1.r C x Z x r m r m =∈≡=-我们称0121,,,,m C C C C -为

模m 的同余类(或剩余类).显然0121,,,,m C C C C -构成整数集Z 的一个划分.

在模m 的同余类0121,,,

,m C C C C -中各取一数,0,1,,1j j a C j m ∈=-,这m 个数0121,,,,m a a a a -称

为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简称完系).最常用的完系0,1,2,,1m -称为模m 的非负最小完全剩余系.

如果一个模m 的同余类里面的数与m 互素,就把它叫做一个与模m 互素的同余类,在与模m 互素的全部同余类中,各取一数所组成的集叫做模m 的一个简系.模m 的一个简系的元素个数记为欧拉函数().m ? 欧拉函数()m ?是一个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m ?的值等于0,1,2,,1m -中与m 互素的数的个数.

1.证明(mod )(mod

).(,)m

ac bc m a b m c ≡?≡

(特别地若(,)1,m c =则(mod )(mod ).ac bc m a b m ≡?≡

高中数学竞赛中数论问题的常用方法

高中数学竞赛中数论问题的常用方法 数论是研究数的性质的一门科学,它与中学数学教育有密切的联系.数论问题解法灵活,题型丰富,它是中学数学竞赛试题的源泉之一.下面介绍数论试题的常用方法. 1.基本原理 为了使用方便,我们将数论中的一些概念和结论摘录如下: 我们用),...,,(21n a a a 表示整数1a ,2a ,…,n a 的最大公约数.用[1a ,2a ,…,n a ]表示1a ,2a ,…,n a 的 最小公倍数.对于实数x ,用[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用{x }=x -[x ]表示x 的小数部分.对于整数 b a ,,若)(|b a m -,,1≥m 则称b a ,关于模m 同余,记为)(mod m b a ≡.对于正整数m ,用)(m ?表示 {1,2,…,m }中与m 互质的整数的个数,并称)(m ?为欧拉函数.对于正整数m ,若整数m r r r ,...,,21中任何两个数对模m 均不同余,则称{m r r r ,...,,21}为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若整数)(21,...,,m r r r ?中每一个数都与m 互质,且其中任何两个数关于模m 不同余,则称{)(21,...,,m r r r ?}为模m 的简化剩余系. 定理1 设b a ,的最大公约数为d ,则存在整数y x ,,使得yb xa d +=. 定理2(1)若)(mod m b a i i ≡,1=i ,2,…,n ,)(m od 21m x x =,则 1 1n i i i a x =∑≡2 1 n i i i b x =∑; (2)若)(mod m b a ≡,),(b a d =,m d |,则 )(mod d m d b d a ≡; (3)若b a ≡,),(b a d =,且1),(=m d ,则)(mod m d b d a ≡; (4)若b a ≡(i m mod ),n i ,...,2,1=,M=[n m m m ,...,,21],则b a ≡(M mod ). 定理3(1)1][][1+<≤<-x x x x ; (2)][][][y x y x +≥+; (3)设p 为素数,则在!n 质因数分解中,p 的指数为 ∑≥1 k k p n . 定理4 (1)若{m r r r ,...,,21}是模m 的完全剩余系,1),(=m a ,则{b ar b ar b ar m +++,...,,21}也是模 m 的完全剩余系; (2)若{)(21,...,,m r r r ?}是模m 的简化剩余系,1),(=m a ,则{)(21...,,m ar ar ar ?}是模m 的简化剩余系. 定理5(1)若1),(=n m ,则)()()(n m mn ???=. (2)若n 的标准分解式为k k p p p n ααα (2) 121=,其中k ααα,...,21为正整数,k p p p ,...,21为互不相

小学奥数数论专题

名校真题测试卷10 (数论篇一) 1、(05年人大附中考题)有_____个四位数满足下列条件:它的各位数字都是奇数;它的各位数字互不相同;它的每个数字都能整除它本身。 2、(05年101中学考题) 如果在一个两位数的两个数字之间添写一个零,那么所得的三位数是原来的数的9倍,问这个两位数 是_____。 3 (05年首师附中考题) 1 21+ 202 2121 + 50513131313 21212121212121 =________。 4 (04年人大附中考题) 甲、乙、丙代表互不相同的3个正整数,并且满足:甲×甲=乙+乙=丙×135.那么甲最小是____。 (02年人大附中考题) 下列数不是八进制数的是( ) A、125 B、126 C、127 D、128 【附答案】 1 【解】:6 2 【解】:设原来数为ab,这样后来的数为a0b,把数字展开我们可得:100a+b=9×(10a+b),所以我们可以知道5a=4b,所以a=4,b=5,所以原来的两位数为45。 3 【解】:周期性数字,每个数约分后为1 21 + 2 21 + 5 21 + 13 21 =1 4 【解】:题中要求丙与135的乘积为甲的平方数,而且是个偶数(乙+乙),这样我们分解135=5×3×3×3,所以丙最小应该是2×2×5×3,所以甲最小是:2×3×3×5=90。 5 【解】:八进制数是由除以8的余数得来的,不可能出现8,所以答案是D。 第十讲小升初专项训练数论篇(一) 一、小升初考试热点及命题方向 数论是历年小升初的考试难点,各学校都把数论当压轴题处理。由于行程题的类型较多,题型多样,变化众多,所以对学生来说处理起来很头疼。数论内容包括:整数的整除性,同余,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约数与倍数,整数的分解与分拆等。作为一个理论性比较强的专题,数论在各种杯赛中都会占不小的比重,而且数论还和数字谜,不定方程等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考点预测 的小升初考试将继续以填空和大题形式考查数论,命题的方向可能偏向小题考察单方面的知识点,大题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初二卷及详解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初二卷及详解

————————————————————————————————作者:————————————————————————————————日期:

2017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 初二卷 第一试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 42 分,每小题 7 分) 1.已知实数a,b,c 满足2a+13b+3c=90,3a+9b+c=72,则32b c a b ++的值为( ). A.2 B.1 C.0 D.-1 2.已知实数a,b,c 满足a+b+c=1, 1110135 a b c ++=+++,则(a+1)2+(b+3)2+(c+5)2 的值为( ). A.125 B.120 C.100 D.81 3.若正整数a,b,c 满足a ≤b ≤c 且abc=2(a+b+c),则称(a,b,c)为好数组.那么好数组的个数为( ). A.4 B.3 C.2 D.1 4.已知正整数a,b,c 满足a 2 -6b-3c+9=0,-6a+b 2 +c=0,则a 2 +b 2 +c 2 的值为( ). A.424 B.430 C.441 D.460 5.梯形ABCD 中,AD ∥BC ,AB=3,BC=4,CD=2,AD=1,则梯形的面积为( ). A. 1023 B.103 3 C.32 D.33 6.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A=90°,点E 在AB 上,若AE=42,BE=28,BC=70,∠DCE=45°,则DE 的值为( ). A.56 B.58 C.60 D.62 二、填空题:(本题满分 28 分,每小题 7 分) 7.使得等式3 11a a ++=成立的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 8.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A <B <C <100°.用θ表示100°-C,C-B,B-A 中的最小者,则θ的最大值为________. 9.设a,b 是两个互质的正整数,且3 8ab p a b =+为质数.则p 的值为________.

高中数学竞赛数论部分

高中数学竞赛数论部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初等数论简介 绪言:在各种数学竞赛中大量出现数论题,题目的内容几乎涉及到初等数论的所有专题。 1.请看下面的例子: (1) 证明:对于同样的整数x 和y ,表达式2x+3y 和9x+5y 能同时被整除。(1894年首 届匈牙利 数学竞赛第一题) (2) ①设n Z ∈,证明2131n -是168的倍数。 ②具有什么性质的自然数n ,能使123n ++++能整除123n ???(1956年上海首 届数学竞赛第一题) (3) 证明:3231 122 n n n ++-对于任何正整数n 都是整数,且用3除时余2。(1956年 北京、天津市首届数学竞赛第一题) (4) 证明:对任何自然数n ,分数 214 143 n n ++不可约简。(1956年首届国际数学奥林匹 克竞赛第一题) (5) 令(,, ,)a b g 和[,, ,]a b g 分别表示正整数,,,a b g 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试证:[][][][]()()()() 2 2 ,,,,,,,,,,a b c a b c a b b c c a a b b c c a =??(1972年美国首届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第一题) 这些例子说明历来数论题在命题者心目中首当其冲。 2.再看以下统计数字: (1)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匈牙利数学竞赛,从1894~1974年的222个试题中,数论题有41题,占18.5%。 (2)世界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IMO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前20届120道试题中有数论13题,占% 。

竞赛数学教程数论专题.doc

数论 数论素有“数学皇后”的美称。由于其形式简单,意义明确,所用知识不多而又富于技巧性,千姿百态,灵活多样。有人曾说:“用以发现数学天才,在初等数学中再也没有比数论更好的课程了。”因此在理念的国内外数学竞赛中,几乎都离不开数论问题,使之成为竞赛数学的一大重要内容。 1. 基本内容 竞赛数学中的数论问题主要有: (1)整除性问题; (2)数性的判断(如奇偶性、互质性、质数、合数、完全平方数等); (3)余数问题; (4)整数的分解与分拆; (5)不定方程问题; (6)与高斯函数[]x有关的问题。 有关的基本知识: 关于奇数和偶数有如下性质: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 两个数之和是奇(偶)数,则这两个数的奇偶性相反(同). 若干个整数之和为奇数,则这些数中必有奇数,且奇数的个数为奇数个;若干个整数之和为偶数,则这些数中若有奇数,奇数的个数必为偶数个. 奇数g奇数=奇数;奇数g偶数=偶数;偶数g偶数=偶数. 若干个整数之积为奇数,则这些数必为奇数;若干个整数之积为偶数,则这些数中至少有一个偶数. 若a是整数,则a与a有相同的奇偶性;若a、b是整数,则a b -奇偶性 +与a b 相同。 关于整数的整除性: 设,, a b c是整数,则○1a a;○2若, a b b c,则a c;○3若, a b b c,则对任意整数,m n, +. 有a bm cn

若在等式11m n i i i i a b ===∑∑中,除某一项外,其余各项都能被c 整除,则这一项也能被c 整除. 若(,)1a b =,且a bc ,则a c .若(,)1a b =,且,a b b c ,则ab c . 设p 是素数,若p ab ,则p a 或p b . 关于同余: 若0(mod )a m ≡,则m a . (mod )a b m ≡?,a b 分别被m 除,余数相同. 同余具有反身性:(mod )a a m ≡、对称性:若(mod )a b m ≡,则(mod )b a m ≡、传递性:若,(mod )a b b c m ≡≡,则(mod )a c m ≡. 2. 方法评析 数论问题综合性强,以极少的知识就可生出无穷的变化。因此数论问题的方法多样,技巧性高,富于创造性和灵活性。在竞赛数学中,解决数论问题的常用方法有因式分解法、估值法、调整法、构造法、反证法、奇偶分析法等等。 2.1 因式(数)分解 例1 证明无穷数列10001,100010001,……中没有素数。 证明:设1 1000100011n n a =L 1442443个,则 4484(1)41011101010=101 n n n a --=++++-L 当n 为偶数,设2n k =, 888484101(10)1101=101101101 k k n a ---=---g 所以n a 为合数。 当n 为奇数,设2+1n k =, 42+1221221422101101101==101101101 k k k n a ++--+--+g ()()()

高中数学竞赛资料-数论部分 (1)

初等数论简介 绪言:在各种数学竞赛中大量出现数论题,题目的内容几乎涉及到初等数论的所有专题。 1. 请看下面的例子: (1) 证明:对于同样的整数x 和y ,表达式2x+3y 和9x+5y 能同时被整除。(1894年首届匈牙利 数学竞 赛第一题) (2) ①设n Z ∈,证明213 1n -是168的倍数。 ②具有什么性质的自然数n ,能使123n ++++ 能整除123n ??? ?(1956年上海首届数学竞赛第一题) (3) 证明:3 231 122 n n n + +-对于任何正整数n 都是整数,且用3除时余2。(1956年北京、天津市首届数学竞赛第一题) (4) 证明:对任何自然数n ,分数 214 143 n n ++不可约简。(1956年首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第一题) (5) 令(,,,)a b g 和[,,,]a b g 分别表示正整数,,,a b g 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试证: [][][][]()()()() 2 2 ,,,,,,,,,,a b c a b c a b b c c a a b b c c a =??(1972年美国首届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第一题) 这些例子说明历来数论题在命题者心目中首当其冲。 2.再看以下统计数字: (1)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匈牙利数学竞赛,从1894~1974年的222个试题中,数论题有41题,占18.5%。 (2)世界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IMO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前20届120道试题中有数论13题,占10.8% 。 这说明:数论题在命题者心目中总是占有一定的分量。如果将有一定“数论味”的计数型题目统计在内,那么比例还会高很多。 3.请看近年来国内外重大竞赛中出现的数论题: (1)方程323652x x x y y ++=-+的整数解(,)x y 的个数是( ) A 、 0 B 、1 C 、3 D 、无穷多 (2007全国初中联赛5) (2)已知,a b 都是正整数,试问关于x 的方程()2 1 02 x abx a b -++=是否有两个整数解? 如果有,请把它们求出来;如果没有,请给出证明。 (2007全国初中联赛12)

初中数学竞赛讲座之数论初步(一)

初中数学竞赛讲座之数论初步(一) 整数的整除性 定义:设a ,b 为二整数,且b ≠0,如果有一整数c ,使a =bc ,则称b 是a 的约数,a 是b 的倍数,又称b 整除a ,记作b|a. 显然,1能整除任意整数,任意整数都能整除0. 性质:设a ,b ,c 均为非零整数,则 ①.若c|b ,b|a ,则c|a. ②.若b|a ,则bc|ac ③.若c|a ,c|b ,则对任意整数m 、n ,有c|ma +nb ④.若b|ac ,且(a ,b)=1,则b|c 证明:因为(a ,b)=1 则存在两个整数s ,t ,使得 as +bt =1 ∴ asc +btc =c ∵ b|ac ? b|asc ∴ b|(asc +btc) ? b|c ⑤.若(a ,b)=1,且a|c ,b|c ,则ab|c 证明:a|c ,则c =as(s ∈Z) 又b|c ,则c =bt(t ∈Z) 又(a ,b)=1 ∴ s =bt'(t'∈Z) 于是c =abt' 即ab|c ⑥.若b|ac ,而b 为质数,则b|a ,或b|c ⑦.(a -b)|(a n -b n )(n ∈N),(a +b)|(a n +b n )(n 为奇数) 整除的判别法:设整数N =121n 1a a a a - ①.2|a 1?2|N , 5|a 1? 5|N

②.3|a 1+a 2+…+a n ?3|N 9|a 1+a 2+…+a n ?9|N ③.4|a a ? 4|N 25|a a ? 25|N ④.8|a a a ?8|N 125|a a a ?125|N ⑤.7||41n n a a a --a a a |?7|N ⑥.11||41n n a a a --a a a |?11|N ⑦.11|[(a 2n +1+a 2n -1+…+a 1)-(a 2n +a 2n -2+…+a 2)] ?11|N ⑧.13||41n n a a a --a a a |?13|N 推论:三个连续的整数的积能被6整除. 例题: 1.设一个五位数d a c b a ,其中d -b =3,试问a ,c 为何值时,这个五位数被11整除. 解:11|d a c b a ∴ 11|a +c +d -b -a 即11|c +3 ∴ c =8 1≤a ≤9,且a ∈Z 2.设72|b 673a ,试求a ,b 的值. 解:72=8×9,且(8,9)=1 ∴ 8|b 673 a ,且9| b 673a ∴ 8|b 73 ? b =6 且 9|a +6+7+3+6 即9|22+a ∴ a =5 3.设n 为自然数,A =3237n -632n -855n +235n ,

七年级数学竞赛讲座数论的方法与技巧(含答案详解)

数学竞赛讲座 数论的方法技巧(上) 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个数学分支,它历史悠久,而且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数论问题叙述简明,“很多数论问题可以从经验中归纳出来,并且仅用三言两语就能向一个行外人解释清楚,但要证明它却远非易事”。因而有人说:“用以发现天才,在初等数学中再也没有比数论更好的课程了。任何学生,如能把当今任何一本数论教材中的习题做出,就应当受到鼓励,并劝他将来从事数学方面的工作。”所以在国内外各级各类的数学竞赛中,数论问题总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小学数学竞赛中的数论问题,常常涉及整数的整除性、带余除法、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约数与倍数、整数的分解与分拆。主要的结论有: 1.带余除法:若a,b是两个整数,b>0,则存在两个整数q,r,使得abq+r(0≤r

4.约数个数定理:设n的标准分解式为(1),则它的正约数个数为: d(n)(a1+1)(a2+1)…(ak+1)。 5.整数集的离散性:n与n+1之间不再有其他整数。因此,不等式x

竞赛数学中的初等数论(精华版)

《竞赛数学中的初等数论》 贾广素编著 2006-8-21

序 言 数论是竞赛数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1991年,IMO 在中国举行,国际上戏称那一年为数论年,因为6道IMO 试题中有5道与数论有关。 数论的魅力在于它可以适合小孩到老头,只要有算术基础的人均可以研究数论――在前几年还盛传广东的一位农民数学爱好者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当然,这一谣言最终被澄清了。可是这也说明了最难的数论问题,适合于任何人去研究。 初等数论最基础的理论在于整除,由它可以演化出许多数论定理。做数论题,其实只要整除理论即可,然而要很快地解决数论问题,则要我们多见识,以及学习大量的解题技巧。这里我们介绍一下数论中必需的一个内容:对于N r q N b a ∈?∈?,,,,满足r bq a +=,其中b r <≤0。 除了在题目上选择我们努力做到精挑细选,在内容的安排上我们也尽量做到讲解详尽,明白。相信通过对本书学习,您可以对数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希望我们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在学习交流中,共同提高。 编者:贾广素 2006-8-21于山东济宁

第一节 整数的p 进位制及其应用 正整数有无穷多个,为了用有限个数字符号表示出无限多个正整数,人们发明了进位制, 这是一种位值记数法。进位制的创立体现了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关系,近几年来,国内与 国际竞赛中关于“整数的进位制”有较多的体现,比如处理数字问题、处理整除问题及处理 数列问题等等。在本节,我们着重介绍进位制及其广泛的应用。 基础知识 给定一个m 位的正整数A ,其各位上的数字分别记为021,,,a a a m m --,则此数可以简记为:021a a a A m m --=(其中01≠-m a )。 由于我们所研究的整数通常是十进制的,因此A 可以表示成10的1-m 次多项式,即 012211101010a a a a A m m m m +?++?+?=---- ,其中1,,2,1},9,,2,1,0{-=∈m i a i 且 01≠-m a ,像这种10的多项式表示的数常常简记为10021)(a a a A m m --=。在我们的日常 生活中,通常将下标10省略不写,并且连括号也不用,记作021a a a A m m --=,以后我们 所讲述的数字,若没有指明记数式的基,我们都认为它是十进制的数字。但是随着计算机的 普及,整数的表示除了用十进制外,还常常用二进制、八进制甚至十六进制来表示。特别是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显示出对二进制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二进制只使用0与1这两种 数学符号,可以分别表示两种对立状态、或对立的性质、或对立的判断,所以二进制除了是 一种记数方法以外,它还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数学工具,可以用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为了具备一般性,我们给出正整数A 的p 进制表示: 012211a p a p a p a A m m m m +?++?+?=---- ,其中1,,2,1},1,,2,1,0{-=-∈m i p a i 且 01≠-m a 。而m 仍然为十进制数字,简记为p m m a a a A )(021 --=。 典例分析 例1.将一个十进制数字2004(若没有指明,我们也认为是十进制的数字)转化成二进制与 八进制,并将其表示成多项式形式。 分析与解答 分析:用2作为除数(若化为p 进位制就以p 作为除数),除2004商1002,余数为0;再 用2作为除数,除1002商501余数为0;如此继续下去,起到商为0为止。所得的各次余 数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出来,便得到所化出的二进位制的数。 解:

(完整版)小学奥数中的数论问题

小学奥数中的数论问题 在奥数竞赛中有一类题目叫做数论题,这一部分的题目具有抽象,思维难度大,综合运用知识点多的特点,基本上出现数论题目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做得都不好。 一、小学数论究包括的主要内容 我们小学所学习到的数论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整除问题:(1)整除的性质;(2)数的整除特征(小升初常考内容) 余数问题:(1)带余除式的运用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总比除数小) (2)同余的性质和运用 奇偶问题:(1)奇偶与加减运算;(2)奇偶与乘除运算质数合数:重点是质因数的分解(也称唯一分解定理)约数倍数:(1)最大公约最小公倍数两大定理 一、两个自然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商互质。 二、两个数的最大公约和最小公倍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2)约数个数决定法则(小升初常考内容) 整数及分数的分解与分拆:这一部分在难度较高竞赛中常

出现,属于较难的题型。二、数论部分在考试题型中的地位 在整个数学领域,数论被当之无愧的誉为“数学皇后”。翻开任何一本数学辅导书,数论的题型都占据了显著的位置。在小学各类数学竞赛和小升初考试中,系统研究发现,直接运用数论知识解题的题目分值大概占据整张试卷总分的30%左右,而在竞赛的决赛试题和小升初一类中学的分班测试题中,这一分值比例还将更高。 出题老师喜欢将数论题作为区分尖子生和普通学生的依据,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决定你是否可以在选拔考试中拿到满意的分数。三、孩子在学习数论部分常常会遇到的问题 数学课本上的数论简单,竞赛和小升初考试的数论不简单。 有些孩子错误地认为数论的题目很简单,因为他们习惯了数学课本上的简单数论题,比如:例1:求36有多少个约数? 这道题就经常在孩子们平时的作业里和单元测试里出现。可是小升初考题里则是:例2:求3600有多少个约数? 很多孩子就懵了,因为“平时考试里没有出过这么大的数!”(孩子语)于是乎也硬着头皮用课堂上求约数的方法去求,白白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即使最后求出结果也并不划

高中数学竞赛数论

高中数学竞赛 数论 剩余类与剩余系 1.剩余类的定义与性质 (1)定义1 设m 为正整数,把全体整数按对模m 的余数分成m 类,相应m 个集合记为:K 0,K 1,…,K m-1,其中K r ={qm+r|q ∈Z,0≤余数r ≤m-1}称为模m 的一个剩余类(也叫同余类)。K 0,K 1,…,K m-1为模m 的全部剩余类. (2)性质(ⅰ)i m i K Z 1 0-≤≤=Y 且K i ∩K j =φ(i ≠j). (ⅱ)每一整数仅在K 0,K 1,…,K m-1一个里. (ⅲ)对任意a 、b ∈Z ,则a 、b ∈K r ?a ≡b(modm). 2.剩余系的定义与性质 (1)定义2 设K 0,K 1,…,K m-1为模m 的全部剩余类,从每个K r 里任取一个a r ,得m 个数a 0,a 1,…,a m-1组成的数组,叫做模m 的一个完全剩余系,简称完系. 特别地,0,1,2,…,m -1叫做模m 的最小非负完全剩余系.下述数组叫做模m 的绝对最小完全剩余系:当m 为奇数时,2 1 ,,1,0,1,,121,21--+----m m m ΛΛ;当m 为偶数时,12 ,,1,0,1,,12,2--+-- m m m ΛΛ或2,,1,0,1,,12m m ΛΛ-+-. (2)性质(ⅰ)m 个整数构成模m 的一完全剩余系?两两对模m 不同余. (ⅱ)若(a,m)=1,则x 与ax+b 同时遍历模m 的完全剩余系. 证明:即证a 0,a 1,…,a m-1与aa 0+b, aa 1+b,…,aa m-1+b 同为模m 的完全剩余系, 因a 0,a 1,…,a m-1为模m 的完系时,若aa i +b ≡aa j +b(modm),则a i ≡a j (modm), 矛盾!反之,当aa 0+b, aa 1+b,…,aa m-1+b 为模m 的完系时,若a i ≡a j (modm),则有 aa i +b ≡aa j +b(modm),也矛盾!

高一年级竞赛数学数论专题讲义:10.中国剩余定理

高一竞赛数论专题 10.中国剩余定理 1.(中国剩余定理)设12,,,k m m m 是k 个两两互素的正整数,证明对任意整数12,, ,k a a a ,一次同余方程组 (mod ),j j x a m ≡1.j k ≤≤必有解,在模1k j j m m ==∏的意义下解101 (mod )k j j j j x x M M a m - =≡=∑唯一. 其中1,j j j m M M m -= 是j M 关于模j m 的数论倒数即11(mod ).j j j M M m -≡ 2.解同余方程组1(mod 7)1(mod8)3(mod 9)x x x ≡??≡??≡? . 3.设*,n N ∈证明:存在* ,m N ∈使得同余方程21(mod )x m ≡在模m 的意义下至少有n 个根. (请对比拉格朗日定理). 4.证明:对任意给定的正整数n ,均有连续n 个正整数,其中每一个都有大于1的平方因子.

5.证明:对任意正整数n ,存在n 个连续正整数,它们中每一个数都不是素数的幂. 6.证明:存在任意长的由不同正整数组成的等差数列,它的项都是正整数的幂,幂指数是大于1的整数. 7.设,m n 是自然数,满足对任意自然数,k (,111)(,111)m k n k -=-.证明存在某个整数l 使得11.l m n =

高一竞赛数论专题 10.中国剩余定理解答 1.(中国剩余定理)设12,,,k m m m 是k 个两两互素的正整数,证明对任意整数12,, ,k a a a ,一次同余方程组 (mod ),j j x a m ≡1.j k ≤≤必有解,在模1k j j m m ==∏的意义下解101 (mod )k j j j j x x M M a m - =≡=∑唯一. 其中1,j j j m M M m -= 是j M 关于模j m 的数论倒数即11(mod ).j j j M M m -≡ 证明:因为(,)1,,i j m m i j =≠所以(,) 1.j j M m =由Bezout 定理知道存在整数,s t 使得 1.j j sM tm += 1(mod ).j j sM m ≡取1.j M s - =于是11(mod ).j j j M M m -≡另一方面,,j j m M m =所以|,.i j m M i j ≠ 于是111(mod )(1,2,,).k j j j i i i i i j M M a M M a a m i k --=≡≡=∑即11(mod )k j j j j x M M a m -=≡∑是一次同余方程组(mod ),j j x a m ≡1j k ≤≤的解. 若00 ,x x '是是一次同余方程组(mod ),j j x a m ≡1j k ≤≤的两个解. 则00 (mod ),(mod ).j j j j x a m x a m '≡≡于是00(mod ).j x x m '≡即00|j m x x '-.因为(,)1,.i j m m i j =≠ 所以00 |m x x '-,即00(mod ).x x m '≡ 所以中国剩余定理的得证. 2.解同余方程组1(mod 7)1(mod8)3(mod 9)x x x ≡??≡??≡? . 解:7,8,9两两互素,则由中国剩余定理知道有唯一解. 123789504,72,63,56.M M M M =??==== 1722(mod 7),M =≡取114(mod 7).M -≡ 2631(mod8),M =≡-取12 1(mod8).M -≡- 3562(mod 9),M =≡取135(mod 9).M -≡

最新:七年级数学竞赛讲义附练习及答案(12套)

七年级数学竞赛讲义附练习及答案(12套) 初一数学竞赛讲座 第1讲数论的方法技巧(上) 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个数学分支,它历史悠久,而且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数论问题叙述简明,“很多数论问题可以从经验中归纳出来,并且仅用三言两语就能向一个行外人解释清楚,但要证明它却远非易事”. 因而有人说:“用以发现天才,在初等数学中再也没有比数论更好的课程了. 任何学生,如能把当今任何一本数论教材中的习题做出,就应当受到鼓励,并劝他将来从事数学方面的工作. ”所以在国内外各级各类的数学竞赛中,数论问题总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数学竞赛中的数论问题,常常涉及整数的整除性、带余除法、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约数与倍数、整数的分解与分拆. 主要的结论有: 1.带余除法:若a,b是两个整数,b>0,则存在两个整数q,r,使得a=bq+r (0≤r<b),且q,r是唯一的. 特别地,如果r=0,那么a=bq. 这时,a被b整除,记作b|a,也称b是a 的约数,a是b的倍数. 2.若a|c,b|c,且a,b互质,则ab|c. 3.唯一分解定理:每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n都可以写成质数的连乘积,即

其中p 1<p 2<…<p k 为质数,a 1,a 2,…,a k 为自然数,并且这种表示是唯一的. (1)式称为n 的质因数分解或标准分解. 4.约数个数定理:设n 的标准分解式为(1),则它的正约数个数为: d (n )=(a 1+1)(a 2+1)…(a k +1). 5.整数集的离散性:n 与n+1之间不再有其他整数. 因此,不等式x <y 与x ≤y-1是等价的. 下面,我们将按解数论题的方法技巧来分类讲解. 一、利用整数的各种表示法 对于某些研究整数本身的特性的问题,若能合理地选择整数的表示形式,则常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这些常用的形式有: 1.十进制表示形式:n=a n 10n +a n-110n-1+…+a 0; 2.带余形式:a=bq+r ; 4.2的乘方与奇数之积式:n=2m t ,其中t 为奇数. 例1 红、黄、白和蓝色卡片各1张,每张上写有1个数字,小明将这4张卡片如下图放置,使它们构成1个四位数,并计算这个四位数与它的各位数字之和的10倍的差. 结果小明发现,无论白色卡片上是什么数字,计算结果都是1998. 问:红、黄、蓝3张卡片上各是什么数字? 解:设红、黄、白、蓝色卡片上的数字分别是a 3,a 2,a 1,a 0,则这个四位 数可以写成:1000a 3+100a 2+10a 1+a 0,它的各位数字之和的10倍是10(a 3+a 2+a 1+a 0)=10a 3+10a 2+10a 1+10a 0,这个四位数与它的各位数字之和的10倍的差是: 990a 3+90a 2-9a 0=1998,110a 3+10a 2-a 0=222. 比较上式等号两边个位、十位和百位,可得a 0=8,a 2=1,a 3=2. 所以红色卡片上是2,黄色卡片上是1,蓝色卡片上是8. 例2 在一种室内游戏中,魔术师请一个人随意想一个三位数abc (a,b,c 依次是这个数的百位、十位、个位数字),并请这个人算出5个数cab bca bac acb ,,,与cba 的和N ,把N 告诉魔术师,于是魔术师就可以说出这个人所想的数abc . 现在设N=3194,请你当魔术师,求出数abc 来. 解:依题意,得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竞赛中的数论问题

竞赛中的数论问题的思考方法 一. 条件的增设 对于一道数论命题,我们往往要首先排除字母取零值或字母取相等值等“平凡”的情况,这样,利用字母的对称性等条件,往往可以就字母间的大小顺序、整除性、互素性等增置新的条件,从而便于运用各种数论特有手段。 1. 大小顺序条件 与实数范围不同,若整数x ,y 有大小顺序x m ,而令n =m +u 1,n >u 1≥1,得-2 (m -1mu 1)(22112=--u mu m 。同理,又可令m = u 1+ u 2,m >u 2≥1。如此继续下去将得u k+1= u k =1,而11+-+=i i i u u u ,i ≤k 。故n m u u u u k k ,,,,,,121 +是不大于1981的裴波那契数,故m =987,n =1597。 例2. (匈牙利—1965)怎样的整数a ,b ,c 满足不等式?233222c b ab c b a ++<+++ @ 解:若直接移项配方,得01)1()12(3)2(222<--+-+-c b b a 。因为所求的都是整数,所以原不等 式可以改写为:c b ab c b a 234222++≤+++,变形为:0)1()12 (3)2(222≤-+-+-c b b a ,从而只有a =1, b =2, c =1。 2. 整除性条件 对于整数x ,y 而言,我们可以讨论其整除关系:若x |y ,则可令y =tx ;若x ?y ,则可令y =tx +r ,0,则q a b +≥。结合高斯函数,设n 除以k ,余数为r ,则有r k k n n +?? ????=。还可以运用抽屉原理,为同余增设一些条件。整除性与大小顺序结合,就可有更多的特性。 例3. 试证两相继自然数的平方之间不存在自然数a q )由p ,q 的互素性易知必有q |a ,q |b 。这样,由b >a 即得q a b +≥。(有了三个不等式,就可对 q p 的范围进行估计),从而q n n q a d b d q p q q q ++<+≤=<+=+22)1(111。于是将导致矛盾的结果:0)(2<-q n 。这里,因为a ,b 被q 整除,我们由b >a 得到的不仅是b ≥a +1,而是更强的条件b ≥a +q 。 例4. (IMO-25)设奇数a ,b ,c ,d 满足0

初中数学竞赛讲座——数论部分1(进位制)

第一讲正整数的表示及进位制 一、基础知识: 1.我们通常接触的整数都是―十进制‖整数,十进制计数法就是用0,1,2…9十个数码,采用―逢十进一‖的法则进行计数的方法。例如1999就是一个一千,9个一百,9个十,9个1组成的,故1999这个数也可以表示为: 1999=1×1000+9×100+9×10+9 底数为10的各整数次幂,恰好是十进制数的各个位数: 100=1(个位上的数—第1位), 101=10(十位上的数---第2位),102=100(百位上的数---第3位),…10n(第n+1 位上的数) 故1999=1×103+9×102+9×101+9×100 二进制即计数法就是用0,1两个数码,采用“逢二进一”的法则进行计数的方法。例如二进制中的111记为(111)2 111=1×22+1×2+1=7

60/2 = 30 余 0 30/2 = 15 余 0 15/2 = 7 余 1 7/2 = 3 余 1 3/2 = 1 余 1 所以十进制数60转为二进制数即为 (11100)2 (二)十进制小数转换为二进制小数 方法:乘2取整,顺次排列。 具体做法是:用2乘十进制小数,可以得到积,将积的整数部分取出,再用2乘余下的小数部分,又得到一个积,再将积的整数部分取出,如此进行,直到积中的小数部分为零,或者达到所要求的精度为止。然后把取出的整数部分按顺序排列起来,先取的整数作为二进制小数的高位有效位,后取的整数作为低位有效位。 例如:0.25 0.25*2 = 0.5 ------------整数部分:0 0.5*2 = 1.0 ------------整数部分:1 所以十进制数0.25转为二进制数即为 0.01 所以十进制数 60.25 转为二进制数即为 (11100.01)2 二、典型问题: 例1 证明:形如abcabc 的六位数总能被7、11、13整除。 证明:将已知的六位数写成十进制表达形式,得 c b a c b a abcabc +?+?+?+?+?=10101010102345 )110()1010()1010(3 4 2 5 +?++?++?=c b a 100110010100100?+?+?=c b a )10100(1001c b a ++?= )10100(13117c b a ++??= a b c a b c ∴总能被7,11,13整除。 【变式】试证明:任何一个四位正整数,如果四个数字和是9的倍数,那么这个四位数必能被9整除。并 把它推广到n 位正整数,也有同样的结论。 证明:设一个四位数为103a +102b +10c +d ,根据题意得

初中数学竞赛讲座——数论部分7(同余)

第7讲同余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数论有它自己的代数,称为同余理论.最先引进同余的概念与记号的是数学王子高斯. 先看一个游戏:有n+1个空格排成一行,第一格中放入一枚棋子,甲乙两人交替移动棋子,每步可前移1,2或3格,以先到最后一格者为胜.问是先走者胜还是后走者胜?应该怎样走才能取胜? 取胜之道是:你只要设法使余下的空格数是4的倍数,以后你的对手若走i格(i=1,2,3),你走4-i格,即每一次交替,共走了4格.最后只剩4个空格时,你的对手就必输无疑了.因此,若n除以4的余数是1,2或3时,那么先走者甲胜;若n除以4的余数是0的话,那么后走者乙胜. 在这个游戏里,我们可以看出,有时我们不必去关心一个数是多少,而要关心这个数用m除后的余数是什么.又例如,1999年元旦是星期五,1999年有365天,365=7×52+1,所以2000年的元旦是星期六.这里我们关心的也是余数.这一讲中,我们将介绍同余的概念、性质及一些简单的应用. 同余,顾名思义,就是余数相同.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给定一个正整数m,如果用m去除a,b所得的余数相同,则称a与b对模m同余,记作 a≡b(mod m), 并读作a同余b,模m. 否则,就称a与b对于模m不同余,记作a≡b(mod m), 根据定义,a与b是否同余,不仅与a、b有关,还与模m有关,同一对数a和b,对于模m同余,而对于模n也许就不同余,例如,5≡8(mod 3),而5≡8(mod 4),若a与b对模m同余,由定义1,有 a=mq1+r,b=mq2+r. 所以a-b=m(q1-q2), 即m|a-b. 反之,若m|a-b,设 a=mq1+r1,b=mq2+r2,0≤r1,r2≤m-1, 则有m|r1-r2.因|r1-r2|≤m-1,故r1-r2=0,即r1=r2. 于是,我们得到同余的另一个等价定义:

小学奥数-数论专题知识总结

数论基础知识 小学数论问题,起因于除法算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1.能整除:整除,因数与倍数,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分解质因数等; 2.不能整除:余数,余数的性质与计算(余数),同余问题(除数),物不知数问题(被除数)。 一、因数与倍数 1、因数与倍数 (1)定义: 定义1: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定义2:如果非零自然数a、b、c之间存在a×b=c,或者c÷a=b,那么称a、b是c的因数,c是a、b 的倍数。 注意: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关系,缺一不可。(a、b是因数,c是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①最小的因数是1,第二小的因数一定是质数; ②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第二大的因数是:原数÷第二小的因数 (3)完全平方数的因数特征: ①完全平方数的因数个数是奇数个,有奇数个因数的数是完全平方数。 ②完全平方数的质因数出现次数都是偶数次; ③1000以内的完全平方数的个数是31个,2000以内的完全平方数的个数是44个,3000以内的完 全平方数的个数是54个。(312=961,442=1936,542=2916) 2、数的整除(数的倍数) (1)定义: 定义1:一般地,三个整数a、b、c,且b≠0,如有a÷b=c,则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或a能整除以b。 定义2: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整数b(b≠0),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a能被b 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b|a。(a≥b) (2)整除的性质: 如果a、b能被c整除,那么(a+b)与(a-b)也能被c整除。 如果a能被b整除,c是整数,那么a×c也能被b整除。 如果a能被b整除,b又能被c整除,那么a也能被c整除。 如果a能被b、c整除,那么a也能被b和c的最小公倍数整除。 (3)一些常见数的整除特征(倍数特征): ①末位判别法 2、5的倍数特征:末位上的数字是2、5的倍数。 4、25的倍数特征:末两位上的数字是4、25的倍数。 8、125的倍数特征:末三位上的数字是8、125的倍数。 ②截断求和法(从右开始截) 9(及其因数3)的倍数特征:一位截断求和 99(及其因数3、9、11、33)的倍数特征:两位截断求和 999(及其因数3、9、27、37、111、333)的倍数特征:三位截断求和 ③截断求差法(从右开始截) 11的倍数特征:一位截断求差 101的倍数特征:两位截断求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