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2

最新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2
最新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2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56页例题以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列表整理信息的作用。

2、能力目标: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并通过列表的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主动运用有关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奠定基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真的喜欢吗?(真的)

如果真的喜欢,你们能不能回答老师的一些问题,回答正确,老师就放动画片给你们看好不好?(好)

师:请看题目

1、根据下列信息,你会想到什么问题,再说出算式

(1)3行桃树,每行7棵,_______________?

(2)买2件衬衫共用去200元,_________________?

(3)桃树21棵,梨树20棵,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像这样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的问题就是求相差数,用“大数-小数=相差数”

2、根据下列问题,你能联想到什么数量关系?

(1)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

(2)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杏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杏树比梨树多的棵数

二、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老师要兑现承诺,请大家看动画片《乌鸦喝水》

师:乌鸦口渴到处找水喝,乌鸦看到一个瓶子,瓶子里面有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同学们乌鸦是怎么办的?

(生:把小石子一个个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到水了)师:乌鸦利用巧妙的办法成功喝到水,在生活中,人们把这些巧妙的方法称为“策略”,今天我们也来运用一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理解题意,列表整理

(1)出示例1,(缺问题)让学生自由读题

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生:题目中,有6个条件

师:对,信息量比较多,大家还发现了什么?

生:只有条件,没有问题(你真聪明,观察的非常仔细)

出示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根据问题,你能说出数量关系吗?

生: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题目中有很多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不是)那我们就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选出我们需要的条件。

请学生自己尝试整理信息,预设:(1)把有关信息抄写一遍(2)采用列表整理把所有条件都写出来(3)选择有用的条件整理

分析几种整理方式,通过比较得出列表的策略比较合适。

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列表整理信息。(板书——列表)

(2)我们一起来经历列表的过程

①根据问题有选择的整理

师:要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问题与什么有关联?

生:与桃树和梨树有关联

②画表格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画表格,明确列表整理信息要注意:选择有用的条件整理,既要简洁,也要完整。

③比较

表格就整理完成,请大家比较一下,这张表格与原来提供的信息相比,你愿意看表格还是原来的信息?让学生明白列表整理更清楚,更简单,使人一目了然,也容易看出数量间的关系,在以后的计算中要多多运用列表的策略。

2、分析数量关系

师:通过刚才的列表整理,我们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板书:理解题意)那么怎么解答这道题呢?就需要思考,分析数量关系(板书: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学生根据表格说一说解答思路。

问: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表格我们可以怎么想?

适时明确学生是“从条件想起”的或“从问题想起”的。

预设:(1)从条件想起——根据题中的条件,可以分别算出栽的桃树和梨树的棵树;(2)从问题想起——要求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树,可以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不管是从条件出发,还是从问题出发,都有个共同点,都是先求出桃树和梨树各是多少棵。

3、列式解答,并检验

明确了解题思路,接下来我们要列式解答

请同学来说一说,并且要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检验,指导学生可以采用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检验。

4、回顾总结

请同学们回顾上面的解题过程,大家经历了列表整理条件,理解了题意,学会了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根据确定思路,列式计算并检验。(板书)这些步骤就是大家今天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四、灵活运用,提升策略

1、改变例1的问题,学生尝试简答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学会了用列表解决实际问题,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敢不敢挑战?(敢)

让学生在学案纸上解答,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业,讲评。

2、做“练一练”第1题(课件出示)

(1)读题

(2)题目求什么?能根据问题,写出数量关系,列表整理吗?

(3)学生在学案纸上练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展示,同桌相互批改。

3、做“练一练”第2题

(1)读题

(2)题目要求什么?你能知道“贵多少元”是什么意思?(就是多多少元)根据问题,写出数量关系,列表整理。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4)师:用什么方法求每件长袖衬衫多少元?(除法)

师:这与第1题有所不同,不管是求两积之差,还是求两商之差,我们都要列表整理条件,再根据所求问题确定计算方法,这样就能使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融会贯通。

五、总结回顾,括展策略

谈话,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列表策略

师:列表时要注意什么?

生:根据问题,有选择的整理条件

师:列表有什么优点?

生:简单、清楚、一目了然

师:总之,列表策略,有助于我们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帮助我们正确解答问题,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多运用列表策略。

其实,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初步学习了列表的方法和一些具体的策略。我相信同学们只要肯动脑筋,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大家一定会想出更多更奇妙的策略!

最后请同学完成学案纸上的自我评价、同桌评价,下课后请课代表收上来,老师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星星奖励。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第一课时,新教材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改编,这里的列表策略也发生从难到简的变化,与旧教材相比更容易掌握。本节课的整个教学流程清晰,注重细节,设计合理,使学生更易接受。评价多样化,从自评到他评。

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出示情境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需要用到所有信息吗?让学生产生整理信息的需要,之后放手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来摘录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学生比较、鉴别,从而认可列表是比较简洁的一种方法。学生体会了列表整理信息的优点之后,我让学生思考如何列表整理,要分几行?第一行写谁的信息,第二行写谁的信息,这样就让所整理的信息对应了,在板书时简化书写内容,最后加上表格线形成表格。这样就形成了优化的策略,从问题出发,列表整理有用的信息。随后的教学安排能让学生明确地表达对列表整理信息理解,这也促成了列式、计算、解答的过程顺流而下。

反思全课,练习题可能从更生活化会更加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对列表策略的价值体会不深。如果在提问和学生作答之后的适当时机,再设计两组解题对比:一组鼓励列表整理,一组不允许列表整理,看哪组解答迅速方便,通过对比,来彰显解决问题中列表的必要性可能会更好些。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1)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的例题、“试一试”和第90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 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 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 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增强运用策略意识,提高运用策略水平。 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较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课前给孩子们布置了预习的任务,带着三个问题预习,检查提问: 1、以前我们学过什么解决问题的策略?优点是什么? 2、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策略? 3、我们学过哪些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怎样变型? 二、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很棒!你们通过了第一关的考核,下面进入职业体验环节。今天你们的任务是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梅山小学校园需要重新规划设计,想让你们帮忙解决一些问题,你们有信心能帮他们解决好所有的问题吗?” 三、自主尝试,合作学习 问题一: 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导学指南:a原来长方形花圃怎么画?知道长了,宽怎么画? b长增加了3米,怎么表示? C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怎么表示?问题怎么表示? D 求原来花圃的面积需要先求什么? 根据导学指南分组活动交流。 小组展示:哪些画得好?哪些还要改进。 讨论交流。需注意:(1)条件问题是否都作了准确的标注。 (2)图是否美观,长宽是否大致符合比例。 小结: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了哪些步骤?你觉得哪些步骤很重要? 问题二: 梅山小学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水池。先需重新改建,宽减少了5米,这样水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指南:a你打算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B题目中给的条件和问题如何在图中体现? C减少的150平方米怎么在图中表示?

英语人教版四年级上册Unit2教案

Unit2 my school bag 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Unit2 My school bag 教学重点: 1.句型Wha t’s in your schoolbag? 2.词汇: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note book, storybook, schoolbag 教学难点: 1.发音:have,math book, storybook, school bag 2.区别书写形式:notebook, storybook,与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 book 教具准备: 1.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2 Le t’s learn) 2.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复习第一单元My classroom所学内容 做游戏:Simon says 教师说 Simon says:Clean the board ...学生根据游戏规则做出动作。 看图回答:教室出示一幅画有教室的图片,学生之间根据图片内容做回答练习。 2. 复习与课本内容有关的单词

做游戏:教师先出示图片 pencil ,pen ,pencil-case ,ruler ,eraser ,crayon ,book ,sharpener...,请学生说出单词。然后教师出示写有上述单词的卡片让学生读出来,让学生把单词和图片配成一对。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让学生熟悉句型 Wha t’s in your schoolbag?.. 教师提问:Wha t’s in your schoolbag? 教师手拿一个书包,提问:Wha t’s in your schoolbag? 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单词卡,教读schoolbag 并让学生指一指自己的schoolbag。(把单词卡贴到黑板上) (教师可让多名学生来回答上述问题,并板书Wha t’s in your schoolbag? 2.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Unit 2 Let’s learn/A) 3. 教师分别出示这些语文书、英语书、数学书、故事书和笔记本,并让学生用英文识别。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这些单词。 4. 学习math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th咬舌头。指导学生区别带有book 这几个单词的不同书写形式。 5. 学生听录音、模仿。(使用教材相配套的录音带,Unit2 Let’s learn/A) 6. 看教学课件,让学生分别给小松鼠和小松配音。 7. 让学生两人一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扩充和自编对话的练习。如:A:I have a new schoolbag. B:Oh, it’s nice. What’s your schoolbag? A:A pencil-case and many books.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优质教案

教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2 课型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2 本教时为第2教时备课日期3 月3日 教学内容:教材28-29页例2和练一练,练习五第4-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画图、列举、假设等多种策略的解题过程,能灵活的选择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说明应用策略的思考过程。 2.过程性目标:使学生在选择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张,进一步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和应用过程,提高应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分析、综合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逐步养成主动探索、回顾反思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策略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策略。 教学方法与手段: 独立探究集体交流教师引导 教具学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回顾引入,解释课题 谈话:回想一下,用学过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应用策略 1.出示例 2.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 3.列式解答。 提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选用了哪些策略?用画图、列举和假设策略解决问题时,有什么类似的地方? 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 提问:如果把10只船都看成大船或小船,可以怎样解答?小组里说一说。 指名回答 学生读题,理解题 意,指名说说条件和 要求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选择 策略分析、尝试。 2.交流策略。 学生解答、检验。 指名学生说明每一 步表示的意思。 说明思考方法。 与例1相比,学 生独立完成例2 的难度比较高。 因此教学时,先 引导学生用自 己想到的策略 尝试,然后交流 策略。 在交流策略时, 教师注意适时 提出问题,具体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2、难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策略。 谁来说说策略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创设情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解决问题1 1.出示例1场景图: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 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题目中有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条件:①3行桃树②8行杏树 ③4行梨树④桃树每行7棵 ⑤杏树每行6棵⑥梨树每行5棵 你能想办法整理 题中的条件吗? 桃树:3行每行7棵 杏树:8行每行6棵 梨树:4行每行5棵 2.根据问题: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选择有用的条件进行解答。 列式:3×7=21(棵) Array 4×5=20(棵) 20+21=41(棵) 答:桃树和梨树一共41棵. 提问:如何进行检验? 3.求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应如何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交流。 4.回顾小结。 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①、先要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③、算出答案 ④、进行检验,反思

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2(2)教案 人教版PEP

Unit2 第二课时 1、 Teaching Aims A: Let them master the sentences: "What color is it?" "It is …… " B: Using the sentences freely. 2、Teaching Aids A tape-recorder a schoolbag with some books in it 3 、Teaching Steps (1) greetings Greetings and then pract ice the chant “ work and play” with the students clapping hands together. (2) Revision Review the question “How many … can you see?” The teacher say the phrase and the students do the actions. Put the book in the desk. Put the pen under the book. And so on. (3) new contents Use a question "Do you have a new schoolbag?" to show the dialogue to students. Then let students read after you one by on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it. 4 Homework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the dialogue. Make a new dialogue. 5 Notes Unit2 第三课时 1.Teaching aims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的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转化策略的价值,丰富学生的策略意识,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曹冲称象》,初步体验转化。 这个故事让你联想到什么?将求大象的体重转化成求石头的体重,用到了一个重要的策略——转化。 二、观察交流,明确转化的策略 1、出示例1:

师:这两个图形像什么啊?你觉得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仔细观察图形,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师:思考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两种想法:(1)数方格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后再比较。提醒学生把方格线补画完整。(2)将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再比较它们的面积。 如果学生说出这一种想法,则引导用数方格的方法要注意什么? 如果没有学生说出第二种想法,则引用书上:能否把原来的图形都转化成长方形,再比一比。 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结合学生回答实物投影演示学生方法。 交流:(1)第一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上面的半圆进行平移的?上面的半圆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2)第二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左右两个半圆进行旋转的?左右两个半圆分别旋转了多少度?(3)现在你怎样看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比较面积是否相等什么可以变什么不能变? 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原来的复杂,转化后简单便于比较)板书:不规则规则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P89~90 四桥小学黄勇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系统研究用画图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图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比较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学情分析: 画图的策略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曾经尝试过画线段图来表示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在图形单元中也尝试过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帮助自己思考较复杂的剪拼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自觉地调用经验来进一步学习、体会和应用“画图”策略。同时,学生在四年级(上册)还初步体验了用表格整理信息的策略,对数学学习中面对具体问题情境选用恰当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敏感。学生面对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复杂的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部分学生知道要画图,但对于为什么画、怎样画,画完之后怎样利用图来解决问题思路并不清晰。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及时梳理、提炼自己的思路并最终形成有效的策略。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实例,探索并掌握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立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方法:经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感受用画直观示意图整理信息的方法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画图策略的价值,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主动运用。 教学难点:能根据题目灵活使用画图的策略并能采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理念】 通过尝试画图、指导画法、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体会画图的优点、借助画图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等活动,帮助学生切实感受画图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探索并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突出解决问题的“中间问题”。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新使用教材,既体现“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活用例题。在强调合作、交流的同时,始终把独立学习放在首位。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我们这个班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上课前老师看到两个同学在争论,想知道他们俩在争论什么吗? 出示题目:一个长宽不等的长方形,小方想把它的长增加10厘米,小兵想把它的宽增加10厘米。小方说:我增加的面积大;小兵很不服气,说:我增加的面积大。同学们,

四年级上册英语 《Unit2 》教案

U nit 5 D inner’s ready A let’s learn & let’s play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本课时主要生词:beef、chicken、noodles、soup、 vegetables 2.学习点餐的问答句: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词beef、chicken、noodles、soup、vegetables, 难点:学习句子: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some….. 教学用具:食物图片、PPT等 教学过程 一、warm-up 1. Greeting T: Hello boys and girls .Nice to meet you. S :Hello teacher. T : How are you ? S :I’m fine,thank you. T: Are you happy ?so let’s sing a song ,OK?Now listen to me, Stand up , let’s sing together . Follow me. 全班齐唱歌曲并做动作。 二、Review & Lead in T : Look at me,now I’m not your teacher.I’m a tourist guide.Let’

s begin our food trip.引出课题。 You will have a big dinner. 介绍奖励 I have 2 tables for you .If you did good job ,you can get some food. You are group 1, you are group 2 . Let’s PK.OK? T: First , let’s play a game .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the word quickly. 三、Presentation 1.新授单词 vegetables T; Now I need some vegetables . 分音节教 ve ge ta ble 跟读(慢速读快速读) 齐读、竖排读、个人读 T : You really did good job . I’ll take you to eat some vegetables. 师先示范读一遍,再分组让学生读。 soup T: I’m thirty . I want some soup. soup ou /u:/ 跟读、齐读、男女生读、个人读 beef 由复习环节的最后一个单词beef . 操练方式:跟读、齐读、小组读、个人读 T : What would you like ? 教读 would ou /u:/ I’d like some beef.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王悦 2016年9 月 语文教学设计

1.观潮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 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 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 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 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闷(mdi)雷薄(b6)雾风号(hdo)浪吼(hdu) 涨(zh*g)起颤(chm )动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教学内容 江苏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27?3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題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转化、列举、假设的方法来整理相关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进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进一步感受用画图、转化、列举、假设等整理信息的方法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转化、举例、假设等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3.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髙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用解题策略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充分地体验画图、转化、列举、假设等方法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从而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价值,形成自觉地、灵活地、有效地选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星河小学美术组女生人数冉总人数的3/5,已知 女生有21人,美术组有多少人? 学生借助画线段图进行解答。 谈话:如果把题目改一下,变成:美术组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已知女生有21人,男生有多少人? 师:这里如果用列方程解答怎样求男生的人数呢? 谈话:刚才同学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求出了男生的人数。如果不列方程解答,你又准备怎样解答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习例1。

(1)出示例1:星河小学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已知女生有21人,男生有多少人? (2)出示思考题: ①根据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可以知道什么? 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③美术组和男生各有多少人? (3)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答疑、辅导。 (4)学生汇报交流。 生1:根据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可以画线段图表示,由图可知,全组人数是5份,男生是2份,女生人数是3份。 生2:通过画图,可以看出“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2/3”。 生3:把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2/3转化成“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运用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 生4:由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可以转化成女生人数占美术组总人数的(1—2/5)生5:求男生人数就是求美术组总人数的五分之二是多少, 用[21÷(1—2/5)]×2/5。 师肯定学生答案的同时,追问:你选择的是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生1:我选择的是画图法,这样可以使数量关系更直观、更清楚。 生2:我选择的是转化法,把分数转化成比,更容易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总结:运用画图和转化等策略可以使一些分数问题的解答,变得更简便。下面我们就做一些练习,比一比谁的转化策略好。 2.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 要求学生选用不同的策略解题,独立完成后,交流、评比。 3.学习例2。 (1)出示例2 =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2)提问: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一下子想不到提出假设,教师可提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先怎样想?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4)班内交流。 生1:我用画图法。先画10只大船,每船坐5人,共坐50人,多出8个空座,再在其中的4只船上,每船去掉2人。这样可以得到租大船6只,小船4只。 生2:我用的是列举法,从大船9只,小船I只开始,进行有序列举,请看下表。

新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2Myschoolbag教案

Unit 2 My schoolbag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本课的会话。 2.能够熟练运用句型What’s in your schoolbag?来回答书包中各书本的名称。3.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词汇: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s book, storybook, schoolbag 重点难点 1.句型:What’s in your schoolbag? 2.词汇: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s book, storybook, schoolbag 3.发音:math book, Chinese book 4.区别书写形式:notebook, storybook与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s book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书包,各学科教科书,教学图片,单词卡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手段) Step 1 Warming up & Revision 1.复习第一单元My classroom所学内容 做游戏:Simon says 教师说simon says: Clean the board….学生根据游戏规则做出动作。 看图问答:教师出示一幅画有教室的图片,学生之间根据图片内容做问答练习。 2.复习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单词 做游戏:教师先出示图片pencil, pen, pencil-case, ruler, ersaser, crayon, book, sharpener…,请学生说出单词。然后教师出示写有上述单词的卡片让学生读出来,让学生把单词和图片配成一对 Step 2 Presentation 1.让学生熟悉句型What’s in your schoolbag? 教师手拿出书包,提问:What is this? 教师出示单词卡,引导学生回答:Schoolbag并让学生指一指自己的schoolbag。 教师继续提问:What’s in your schoolbag?教师分别出示语文书、英语书、数学书、故事书和笔记本,让学生用英文进行识别。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这些单词。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 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 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 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 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 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 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师准备计数器。

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将其中的数据进行记录。 2.考考你:这些数你会读吗?(在万以内数据中选择4条:一般数、中间有0的数,末尾有0的数、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让学生尝试读数) 3.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4.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 (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 (2)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如: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 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4)组成:例8030是由8个千和3个十组成的。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 比万大的数。(屏幕上随即展示我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及北京人口 等有关数据。) 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三、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 先四人小组讨论,在汇报,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 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略) 3.计数方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 苏州平江实验学校浦莹露 【文本解读】 从题目中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先找出与这个问题直接相关的两个条件;再把上述条件中的未知项作为新的问题,并继续寻找与它直接相关的另外两个条件。像这样逐步推理,直到所需的条件都能从题目中找到为止的方法,就是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解答一些“求剩余”“求两数之和”以及“求两数之差”等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实践并体验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策略,逐步掌握这一策略的基本特点和运用过程。 【学情分析】 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并不是只为了解决几道题目,更多的是要利用这个知识点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就是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所在。三年级的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有较好的获得数学信息的能力,学习主动性较强,而且在数学学校中已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发散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欠缺。如何从一道实际问题中分析问题并找寻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 阶段孩子必须掌握的数学方法。 【设计理念】 本节课引导学生主动尝试从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从学生熟悉的购物场景引入,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可以分析出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相符,也能体现从问题出发分析和思考的基本策略的特点。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完整经历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回顾反思这几个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体会从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之后通过各种富有变化的问题,锻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从问题出发分析和 解决问题这一策略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依据问题筛选条件寻求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方法及问题反思的过程,了解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能用根据问题写出数量关系的策略寻找解题方法,并正确解答。 2.学生初步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体会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条件和问题的联系,体会从问题想起寻找条件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分析、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教案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画图的策略理清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解决问题解决的策略,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上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应用什么策略? 列表。 师:大家体会到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那么,这节课再学习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74页例2,观察情景图,让学生找一找图中有用的信息。 学生讨论情境图中的条件和问题。 三个已知条件:(1)绿花有12朵。 (2)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 (3)红花比黄花多7朵。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在小组内讨论后指名回答。 2.分析问题。 要求红花有多少朵,首先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求出黄花有多少朵, 求出黄花的朵数,就能求出红花的朵数了。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在下面的图中填一填。

根据线段图所示,可以很容易解决“红花有多少朵”这一问题了。 3.解决问题。让学生列式,想一想怎样算,指名板演。 (1)黄花朵数:12×2=24(朵) (2)红花朵数:24+7=31(朵) 答:红花有31朵。 4、教学“想一想”。 出示问题:如果“红花比黄花少7朵”,应该怎样解答? 谈话: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再解答。 学生小组交流,列式解答。 12×2=24(朵) 24-7=17(朵) 展示学生的讨论结果,集体订正,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5、比较、小结。 谈话:刚才的两个问题,都是从条件想起,再解答问题的。这两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小结: (1)都是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 (2)有一个已知条件不同,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也不同。1.出示教材第74页例2,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线段图,小组交流,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2题。 从条件想起,用的时间少代表跑得快,用的时间多代表跑得慢。 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提问根据条件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先求杜鹃花和茶花的总盆数,再求这个总盆数的2倍也就是月季花的盆数。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从条件想起,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独立列式,说说你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全班订正,教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除了各类内容在学习时注意让学生感受一些数学策略外,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每册都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教学里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在上一册教材学会用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探究解题方法基础上安排的,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这些都必将为今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从问题内容和图的形式上说,本单元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例1教学生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探索一般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二层次,通过例2教学生用画平面图的策略探索图形问题的解决方法。 : 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生用画直观图或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

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这些都必将为今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线段图等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直观图或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进一步感受用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 1.选择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到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增强自觉运用策略的意识,逐步提高策略运用水平。 2.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学习的策略富有个性地解决问题。不以解决某类具体问题作为组织学习内容的依据,而要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主线,精心挑选不同的素材、不同数量关系的现实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学习的策略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体会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并

新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新部编本-unit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My schoolbag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本课的会话。 2.听懂会说What’s in your schoolbag? An English book…/ what colour is it? It’s…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 3.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词汇: schoolbag, maths book, English book, Chinese book, storybook, Candy, notebook, toy, key. 4. 能够掌握i-e的发音规则,即i-e在单词中发长音/ai/ 教学重点: 1.句型:What’s in your schoolbag? An English book…/ what colour is it? It’s… 2.词汇:schoolbag, maths book, English book, Chinese book, storybook, Candy, notebook, toy, key. 教学难点: 1.发音:have, maths book, storybook, schoolbag 2.区别书写形式:notebook, storybook与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s book 教学课时: Main scene & Part A: 3课时 Part B: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本课的会话。 2.听懂会说I have a new schoolbag. / I lost my notebook./ what colour is it? It’s…/ My schoolbag is heavy. / What’s in it? I have... 3.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词汇:Chinese book, notebook, maths book, school bag, heavy.教学重点: 1.句型:I have a new schoolbag. / I lost my notebook./ what colour is it? It’s…/ My schoolbag is heavy. / What’s in it? I have... 2.词汇:Chinese book, notebook, English book, maths book, school bag, heavy.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方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方案 1、观潮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情感态度价值观: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课型:新授课。课时设计:两课时。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先请学生说说是不是看过潮水?在哪里看过?有什么想法? 看过潮水的人,能用一个比喻句来比喻自己看过的潮水吗?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请学生自由举手回答。组织学生评价。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由表达。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① 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② 读后提问。③ 理解词语:人声鼎沸。④ 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① 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② 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组织学生同桌对读,再指名学生读,老师正音。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读课文,并且自行解决遇到的生字、生词。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认读。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讨论、回答。出示句子,学生说时候自己的理解。学生读课文,并组织评价。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学生

苏教版六上《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上《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假设”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事先贴好黑板贴 师:同学们,我们先做个游戏行不行? 师:要求是什么呢?老师在黑板上放一个算式,知道结果的直接起立回答,看看谁最快?明白吗? 师:他的答案你们同意吗?那你的答案是什么? 不能:直接出条件,问:现在行不行? 能:说出思路,出示条件:1个苹=2个桃,怎样解决,给予掌声。 师:刚才,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两种水果变成一种水果、 师:这个过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策略——假设。贴课题总结过渡:同学们看啊,假设这个策略,它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运用假设的策略去把更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好吗? 二、教学例2 1、在1个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80个。每个 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8个,大盒里装了多少球?每个小盒呢? 出示例题,学生自由读 师:怎样理解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生:1大+5小=80,小+8=大,大-8=小黑板贴 表扬:思路清晰,回答完整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量关系,尝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谁来给大家读一下学习要求?……明白要求了吗?开始! 2、独立解答,展示质疑 收集顺序:正确、线段图、方程、示意图、错误(如果多就展示对比)(切换实物展台) 大换小: 师: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我们请这位同学到黑板前面来,选择合适的教具,把你的思路展现给大家!——边摆边说(大家同意吗?那你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