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全面共28页)

2018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全面共28页)
2018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全面共28页)

2018年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一单元细胞的分子组成

1、(B)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元素组成】: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R基中)

【基本单位】:氨基酸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约20种(取决于R基)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点:R基不同)【氨基酸通式】:见右侧方框

【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H-CO- ,含4种元素

【有关计算】: 脱水的个数 = 肽键个数 = 氨基酸个数–肽链数=水解时耗水数

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氨基酸个数–脱去水分子的个数 ×18

N肽含有N个氨基酸,含有N – 1个肽键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构成蛋白质多肽链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

【功能】: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2、催化作用,即酶

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小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2、(A)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元素组成】:C、H、O、N、P

【基本单位】: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1分子磷酸

脱氧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糖

(4种)1分子含氮碱基(A、T、G、C)

1分子磷酸

核糖核苷酸1分子核糖

(4种)1分子含氮碱基(A、U、G、C)

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含氮碱基不同,另外DNA主要是双链,RNA主要是单链(双链DNA比单链RNA稳定性高)

除了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3、(B)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元素组成】: C、H、O

【主要功能】:构成生物体结构重要成分(植物细胞壁)、主要能源物质

【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构成RNA)、脱氧核糖(构成DNA)、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植物;果糖+葡萄糖)、麦芽糖(植物;葡萄糖+葡萄糖);乳糖(动物;半乳糖+葡萄糖)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

【四大能源物质】:①生命的燃料:葡萄糖②主要能源:糖类③直接能源:ATP ④根本能源:太阳能

【小结】: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所有二糖中都包含一分子葡萄糖。二糖和多糖是单糖脱水缩合而形成。细胞只能吸收利用单糖。红糖、白糖、冰糖的主要成分都是单糖。(另:糖蛋白能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等生命活动。)

4、(A)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元素组成】:主要由C、H、O组成,有些还含N、P

【分类】:脂肪、类脂(如磷脂)、固醇(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共同特征】: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功能】:①脂肪:储能、维持体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②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

a.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b.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与减数分裂有关);

c.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小结】: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等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约是糖类的2倍)

生物体内能源物质利用顺序:糖类→脂肪→蛋白质

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

5、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a、(B)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种类及其作用

【主要化学元素种类】:

(1)、C是最基本的元素(因为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2)、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O、N 、H。

(3)、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因为鲜重水最多);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干重蛋白质最多)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5)、常见种类有20多种;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6)、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糖类:C、H、O脂质:C、H、O 、N、P脂肪:C、H、O

蛋白质:C、H、O、N 肽键:C、H、O、N 核酸:C、H、O、N、P ATP:C、H、O、N、P

纤维素:C、H、O性激素:C、H、O抗体:C、H、O、N DNA或RNA: C、H、O 、N、P

胰岛素:C、H、O、N、S 半乳糖:C、H、O叶绿素:C、H、O、N、Mg

染色质:C、H、O、N、P血红蛋白:C、H、O、N 、Fe 磷脂:C、H、O N、P

纤维素酶:C、H、O 、N 生长激素:C、H、O、N 甲状腺激素:C、H、O、N、I

【常见化学元素作用】①缺钙动物会发生抽搐、佝偻病等②Mg是组成叶绿素的主要成分③铁(Fe2+)是人体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④碘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元素

b、(A)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所有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小结】: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组成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

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DNA和RNA鉴定

A、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与作用

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生理功能: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

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

③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④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液体环境中。

B、【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少数以化合态存在(如牙齿和骨骼中的钙)

【无机盐的作用】:a、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b、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c、维持细胞的酸碱度(例如:血浆pH主要取决于HCO3-、HPO42-)

第二单元细胞的结构

7、(A)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虎克(英国)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

活细胞的发现者是列文虎克(荷兰);“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魏尔肖的名言。

【细胞学说奠基人】: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8、(A)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内容】

①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有的镶在表面、有的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有的横跨整个磷脂

双分子层)

②膜结构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排

列组成。

③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2)、【细胞膜的成分】磷脂:磷脂双分子层(膜基本支架);

主要成分

细胞膜组成蛋白质: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糖类:与蛋白质分子共同构成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在膜的外表面)

【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3)、【生物膜系统】:在细胞中由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半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加工、分类、包装成熟有活性的蛋白质)→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生物膜系统功能】:①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②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③细胞膜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小结】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细胞器,是制备细胞膜的最佳材料。

②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其他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与细胞膜基本相同。

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

④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⑤植物细胞最外面的细胞壁不具有选择透过性,是全透性结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9、(A)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B)【线粒体】:有氧呼吸的场所主要场所【参与有氧呼吸的第Ⅱ和第Ⅲ阶段】

线粒体的多少与细胞耗能多少呈正相关,比如新生细胞比衰老细胞多。

“嵴”是内膜凹陷形成,增大膜面积,有助于化学反应进行。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

鉴定:用__健那绿___染料使其呈现__蓝绿色__。

(B)【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

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植物的根部细胞、白化苗等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也不一定有叶绿体,如原核生物蓝藻细胞

光合作用的色素位于类囊体【也可以说成“囊状结构薄膜”或‘基粒”】

【内质网】:单层膜,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的运输通道;加工蛋白质。参与糖类、脂质合成。

根据有无核糖体附着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前者有核糖体附着

【核糖体】:无膜的结构,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装配机器”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分裂旺盛、代谢旺盛的细胞核糖体多。

【高尔基体】:单层膜,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液泡】:单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里面是细胞液。

【细胞质基质】:化学组成呈胶质状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主要功能是进行许多化学反应的主要场所,即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小结】 细胞液:液泡里面的液体

细胞内液:细胞内的所有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的液体,细胞液、核液等。 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②细胞质=细胞器+细胞质基质

③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都呈液态,但是化学组成和功能是不同 ④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⑤ 【细胞器共性归纳】

(1)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核糖体(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线粒体(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合成时)

(2)产生ATP (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结构):

叶绿体:光能 → ATP 中不稳定的化学能 →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线粒体: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ATP 中不稳定的化学能 + 热能

(3)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供能)、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质)

(4)生理活动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5)参与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核糖体(间期合成蛋白质)、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参与细胞壁的形成)、线粒体(供能)

(6)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

(7)双层膜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单层膜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无膜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8)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共有的细胞器:核糖体 (9)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10)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中心体 (11)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线粒体、叶绿体、液泡

(12)含DNA 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13)含RNA 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为例,用3H 标记亮氨酸)

10、(A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功能】: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形态结构】:

①染色体:主要成分是DNA 和蛋白质。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②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③核仁:与某种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④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蛋白质(进)和RNA (出)通过的地方。(DNA 不可以通过)

11、(A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

【最主要的区别】: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遗传物质呈环状,无染色体,如果有细胞壁他的成分是肽聚糖。而真核细胞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有染色体,如果有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共同点】:它们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是否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无 有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是否有细胞壁 无 有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低等植物 细胞

高等植物①

【常考的真核生物】: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及动、植物;团藻、衣藻、绿藻、伞藻、水绵等低等藻类。(有真正的细胞核)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包括螺旋藻、念珠藻、鱼腥藻、颤藻、水华、发菜)、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小结】: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是真核生物

原核细胞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是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细胞膜与真核相似。

12、(B)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具有严整的结构,完整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细胞核和细胞质只有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才能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精子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生命都很短暂便是很好的证明。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基础是必须保持细胞的完整性。

第三单元物质跨膜运输、酶和ATP

例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后释放、神经递质的释放等,这种过程消耗能量,但是不跨膜。

14、(B)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磷脂双分子层和膜上的载体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结构特点】:具有一定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15、(A)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

【酶的本质】: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酶的特性】:1、酶具有高效性2、酶具有专一性3、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酶的作用】: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小结】验证酶的高效性一般用酶与无机催化剂进行比较;验证酶的专一性可采用“底物相同酶不同”或“酶相同底物不同”的思路进行。

16、(B)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温度和PH值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不可恢复。

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酶的浓度和底物浓度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度,但是不影响酶的活性。

17、(A)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元素组成】:ATP 由C 、H、O、N、P五种元素组成

【结构特点】: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

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线断裂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

18、(B)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酶1

【转化】ATP ADP+Pi+能量

酶2

(1)向右:表示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

向左:表示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生物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在人和动物体内,来自细胞呼吸;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2)ATP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是细胞中ATP与ADP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

【意义】: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是细胞里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

【小结】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在ATP 和ADP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能量是不可逆的

光合作用光反应(类囊体薄膜)产生的ATP只可以用于暗反应(叶绿体基质);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ATP几乎可以用于除光合作用暗反应之外的所有耗能反应。

ATP水解是耗水的,释放能量,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与之相反,ATP的合成是脱水的,消耗能量,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ATP脱下2个Pi后生成的AMP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

第四单元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19、(B)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

◆1648 比利时,范·海尔蒙特: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于水,而不是土壤。

◆1771 英国,普利斯特莱: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779 荷兰,扬·英根豪斯: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并且需要阳光才能更新空气。

◆1880美国,恩吉(格)尔曼: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1864 德国,萨克斯: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1940美国,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释放

的氧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水。(糖类中的氢也来自水)。1948 美国,梅尔文·卡尔文:用标14C标记的CO2追踪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行踪,进一步了解到光合作用中复杂的化学反应。

20、(B)光合作用的过程(自然界最本质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能

【总方程式】:CO2 + H20 (CH2O) + O2

叶绿体

【图解】

【表解】

作用产物应当是有机物。

②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占总量3/4)和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占总量1/4)

色素提取实验:无水乙醇提取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P98)

③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④光反应进行一定要光,暗反应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⑤大棚蔬菜最好使用无色(白色)薄膜或玻璃。(白光中包含红光和蓝紫光)

⑥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在类囊体薄膜上,参与光合作用的酶在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都有

⑦光合作用中14C标记的CO2的路径是:CO2→C3→(CH2O)

⑧夏季晴朗中午,植物气孔关闭的目的是减少蒸腾作用,但是光合作用会下降,因为缺少CO2

⑨C3、C5变化分析举例:其他因素不变,若增加CO2浓度,则短期内,由于增加CO2浓度,有更多

的C5与CO2固定生成了C3,而C3的还原过程基本不变,生成的C5基本不变,所以C3含量增加、

C5含量减少。(一般C3、C5的含量变化相反)

21、(C)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1)光照强度: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

..........,光合作用的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

(2)CO2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光合作用速率随着CO2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3)温度:光合作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在最适温度时,光合作用速率最快,高于

或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22、(B )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延长光照时间 如:补充人工光照、多季种植(轮作)

增加光照面积 如:合理密植、套种(间作)

光照强弱的控制:阳生植物(强光),阴生植物(弱光)

增强光合作用效率 适当提高CO 2浓度:施农家肥、使用CO 2发生器

适当提高白天温度(降低夜间温度)

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23、(B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异同

【有氧呼吸过程】 过程:第一阶段:C 6H 12O 6→2丙酮酸+2ATP +4[H ](在细胞质中)

第二阶段:丙酮酸+6H 2O →6CO 2+20[H ]+2ATP (线粒体基质中)

第三阶段:24[H ]+6O 2→12H 2O +34ATP (线粒体内膜中)

【无氧呼吸过程】

①概念:在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 的过程。

②过程:1、C 6H 12O 6→2丙酮酸+2ATP +4[H ](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2酒精+2CO 2+能量(细胞质基质) 2丙酮酸→2乳酸+能量(细胞质基质)

【呼吸作用的意义】:①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②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24、(C )细胞呼吸的意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①包扎伤口需要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松软的“创口贴”等敷料,目的是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有利于伤口愈合 ②酵母菌用于制造馒头和面包时利用了其有氧呼吸产生大量CO 2的特点,使食物疏松多孔。而用于酿酒时,首先应该通气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而大量繁殖,然后再让其密封发酵,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的真核生物。

③谷氨酸棒状杆菌用于发酵制醋时需要持续通入无菌空气,因为它是好氧型细菌。④植物一般需要疏松土壤(中耕松土),促进根系有氧呼吸,有利于根部生长,矿质元素的吸收;同时也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分解者)分解有机肥,产生CO 2和无机盐等

⑤水果在运输过程中的机械撞伤会加速呼吸作用,使得水果容易腐烂变质

⑥水稻长期淹水,幼根会缺氧而变黑、腐烂,即发生了酒精中毒。水稻生产中适时的露田和晒田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增强水稻根系的细胞呼吸作用。

⑦乳酸菌发酵产乳酸属于无氧发酵。经过发酵,营养物质种类增加,有机物总量减少,酸性增强

⑧人丛平原到高原,虽然可能会有高原反应,无氧呼吸增强,但主要还是以有氧呼吸为主

⑨体育运动中,马拉松以有氧呼吸为主;400m 跑以无氧呼吸为主

⑩青饲料、酸菜等可长期保存的原因是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它微生物的生长

⑾水果保藏需要一定湿度、零上低温、低氧的环境(还可以充氮气);种子的保藏需要干燥、零上低温、低氧的环境。目的都是抑制细胞呼吸。

⑿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阴雨天气要适当降低温度是为了减少呼吸作用酶的活性,减少有机物消耗。

⒀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这时需要清洗伤口,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含有抗体),破伤风芽孢杆菌是厌氧细菌

⒁提倡慢跑、太极、有氧体操等运动的原因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缺氧,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会使肌肉酸胀无力。强度适度的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和减肥。

⒂人在剧烈运动时,如100m 运动,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细胞则以无氧呼吸的方式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释放出一定能量,满足人体的需要

【小结】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变成热能,少部分转化为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有氧呼吸与燃烧的化学本质相同,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是体内的呼吸作用比较温和,而体外燃烧较剧烈。 有氧呼吸不一定在线粒体内进行,比如好氧细菌;光合作用不一定在叶绿体进行,比如蓝藻

呼吸作用中有机物里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了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热能生物不能利用)

第五单元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25、(A)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生物的生长】:主要是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数量的增加。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①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体积越大,表面积与体积比值越小,物质运输效率降低)②细胞的核质比(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控制的范围有限);

【细胞增殖的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特点: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先有分裂间期,后有分裂期。

【小结】选择细胞用于观察有丝分裂应该选择分裂期占整个细胞周期比例最大的那种细胞

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视野中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

26、(A)细胞的无丝分裂及其特点

【无丝分裂】: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叫做无丝分裂。(也有DNA的复制和分离;并且细胞要增大)【例子】:蛙的红细胞

27、(B)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及比较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

(2)分裂期

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②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①染色体、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细胞膜内陷)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前期: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

构成纺锤体

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构成

纺锤体

末期:

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

由细胞膜向内凹陷把亲代细

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由细胞板形成的细胞壁把亲代

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

【有

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数目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变化】(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小结】

①注意区分核DNA和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的不同

②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③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同源染色体,只是没有联会、四分体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④赤道板是虚拟的,不存在;细胞板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⑤低等植物有丝分裂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只有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

⑥着丝点分开,染色体会暂时加倍,染色体组也加倍,姐妹染色单体变成0

⑦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有丝分裂时移向每一极的基因相同,都是A、a、B、b

⑧有丝分裂绘图主要掌握中期和后期的图形,从以下几个角度把握:细胞形状、染色体的组成及排布、纺锤体的形成等

28、(B)细胞有丝分裂主要特征、意义

特征: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意义: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以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 ,所以使前后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9、(B)真核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

【有丝分裂】:绝大多数生物体细胞的分裂、受精卵的分裂。实质:亲代细胞染色体经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意义:保持亲子代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无丝分裂】: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例:蛙的红细胞分裂

30、(A)细胞分化的特点、意义以及实例

【特点】:持久的、稳定的、渐变的

【细胞分化的意义】: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实例】: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B细胞、T细胞等

31、(B)细胞分化的过程和原因

【定义】: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需要基因经过转录和翻译等活动,主要发生在细胞间期。

【原因或本质】:基因控制的细胞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不变)

32、(B)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实例

【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实例】: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植物。(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动物克隆(多莉的诞生)(原理: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

【基础(原因)】:细胞中具有该物种全部的遗传物质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总结】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分化的结果是:细胞种类的增加

全能性的判断标准是有没有体现“从细胞到生物个体”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植物组织培养可用于濒危植物的抢救;克隆技术可用于濒危动物的抢救

33、(A)细胞衰老的特征:

①细胞核膨大,核膜皱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②线粒体变大且数目减少(呼吸速率减慢);

③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增殖能力减退;④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⑤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⑥细胞内色素沉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34、(A)细胞凋亡的含义

【凋亡定义】: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死亡,是主动的。

【细胞坏死】:是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是被动的。

【凋亡举例】:胎儿手的发育、蝌蚪尾巴的消失、体内衰老细胞和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女性的月经

【凋亡的意义】: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35、(B)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系——该“死”的细胞不死,不该“死”的细胞却死了,也就是说无论凋亡过度或凋亡不足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常的细胞凋亡对人体是有益的,如手指的形成、蝌蚪尾的凋亡

36、(A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恶性肿瘤的防治

【癌细胞的特征】:

①能无限增殖。(原因是没有接触抑制,癌细胞并不因为相互接触而停止分裂)

②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原因是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使癌细胞间黏着性下降)

③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④能够逃避免疫监视

【致癌因素与癌症的预防】:癌细胞的产生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内因:人体细胞内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被激活,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2)外因: ①物理致癌因子;②化学致癌因子;③病毒致癌因子。

【恶性肿瘤的防治】:远离致癌因子。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必修2:遗传与进化

37、减数分裂的概念(B )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的细胞的减少一半。

【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B

)【精子形成过程见下图,卵子的发生,由学生自行绘制】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联会) 初级精母细胞(四分体) 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

次级精母细胞

a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属于体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通过有丝分裂增殖。

b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

c 、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 同源染色体 ,联会是指 同源染色体 两两配对的现象。人类的性染色体X 和Y 也是同源染色体,但是形状大小不同,携带的基因也不同

d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 染色单体 ,叫做四分体 。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e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也同时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f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g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 的染色体。

h 、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 次级卵母细胞 ,小的叫做极体, 次级卵母细胞 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 卵细胞 和一个小的 极体 ,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 卵细胞 和三个 极体 。

i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

j 、有丝分裂的细胞、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k 、尤其要注意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图形绘制

l 、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4个精子

1个卵原细胞—1个初级卵母细胞—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1个卵细胞+3个极体

m 、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时,及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而不是受精作用时

n 、受精作用时,细胞核基因父方和母方各提供一半,细胞质基因主要来自母方

o 、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存在的基因可以是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上有等位基因原因可以是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

41、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B ):

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2n ;n 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配子的多样性导致后代的多样性

42、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B )

【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 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 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0 0 有丝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0 有丝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0 有丝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核

【过程】:①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③杀死后的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无毒性的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⑤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DNA ,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结果分析】:格里菲斯做的①→④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

艾弗里做的⑤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

【结论】:DNA 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

【小结】①有毒的S菌的遗传物质指导无毒的R菌转化成S菌。且DNA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

②艾弗里提取的DNA最纯也还含有0.02%的蛋白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小结】

①早在1957年,格勒(Girer)和施拉姆(Schramm)用石炭酸处理烟草花叶病毒,把蛋白质去掉,只留下RNA,再将RNA 接种到正常烟草上,结果发生了花叶病;如果用蛋白质部分侵染正常烟草,则不发生花叶病。由此证明,RNA起着遗传物质的作用。

②凡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遗传物质都是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就生物界而言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所以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③噬菌体作为一种病毒,专性大肠杆菌寄生,欲使其带上放射性标记,必须首先使宿主细胞大肠杆菌带上标记,然后再让噬菌体去侵染,从而带上相应的标记

④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试验后放射性主要分布于试管的上清液中;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试验后放射性主要分布于试管的沉淀物中

⑤侵染时只将DNA注入,蛋白质外壳全部丢弃,然后以T2噬菌体的DNA为遗传物质,利用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分别合成蛋白质外壳和新的子代噬菌体的DNA.

⑥T2噬菌体不可以直接在培养基上培养,因为T2噬菌体作为一种病毒是专性活细胞寄生的。

⑦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验思路相同: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

44、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B)

【空间结构】:双螺旋结构

【特点】: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结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③双链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

(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A与T配对,之间2个氢键;G与C配对,之间3个氢键。

45、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B)

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的DNA分子的多样性;

就某一特定DNA的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46、DNA、基因和遗传信息(B)

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中有足够多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组成DNA分子的碱基虽然只有4种,但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如有n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就有4n种

②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③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功能和结构单位。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

④遗传信息可以描述为:DNA中碱基/碱基对/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⑤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认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解释】生物的性状并不都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例如人的身高就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每个基因对身高都起一定作用;同时身高又不完全由基因决定。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也有重要作用。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调控。

47、DNA分子的复制的实质和意义(B)

【实质与意义】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的模板。(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48、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和特点(B)

①DNA复制中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半保留复制

②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③转录产生的RNA有三种: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

④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个密码子。密码子表在生物界基本通用。密码子表中一共有64种密码子,其中有3种密码子没有对应的氨基酸(UAA、UAG、UGA),

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有18种氨基酸有多个密码子,称为密码子的简并性。色氨酸和甲硫氨酸2种氨基酸只有一种密码子。

⑤蛋白质合成的“工厂”是核糖体,搬运工是转运RNA(tRNA )。每种tRNA只能转运并识别1 种氨基酸,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

⑥由于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加之有些氨基酸有多种密码子,所以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tRNA来转运。但是反过来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⑦翻译的时候是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每一个核糖体上能容纳两个tRNA转运氨基酸用于合成多肽。每种核酸都包括4种核苷酸,但是不是每种蛋白质都一定含有20种氨基酸

⑧中心法则图解中,RNA的复制以及逆转录过程只有少数病毒可以发生

⑨与DNA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理解即可】

(1)DNA分子复制前后某种碱基数量的计算:

若某DNA分子含某碱基X个,则该DNA分子进行n次复制,需提供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分子数=互补的碱基的脱氧核苷酸分子数=(2n-1)X个。

(2)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为:2n

(3)第n代的DNA分子中,含原DNA母链的有2个,占1/(2n-1)

(4)若某DNA分子中含碱基T为a,则:

①连续复制n次,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②第n次复制时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50、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B)

①正确的的选材(豌豆)②先选一对相对性状研究再对两对性状研究③统计学应用④科学的实验程序

51、生物的性状及表现方式(A)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把杂种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高茎)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Dd、dd)【小结】:

①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判断显、隐性性状。方法有3种:

a、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杂合体显现的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b、据“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c、根据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同性状的亲本交配,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

52、遗传的分离定律(C)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假设】①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③形成生殖细胞的时候,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配子中;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离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4、基因对性状控制(B)

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人的白化病

②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就是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异常

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55、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DNA的载体。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56、伴性遗传及其特点(B)

色盲的遗传特点

(1)、男性多于女性。

(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性(色盲)→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男性的女儿)

→男性(色盲,男性的外孙,女性的儿子)。

57、常见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A):

(1)常染色体隐性如白化病特点是:①隔代发病②患者男性、女性相等

(2)常染色体显性如多指症特点是:①代代发病②患者男性、女性相等

(3)X染色体隐性如色盲、血友病特点是:①隔代发病②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4)X染色体显性如佝偻病特点是:①代代发病②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5)Y染色体遗传病如外耳道多毛症特点是:全部男性患病

【小结】

①常见遗传病分类及判断方法:

第一步:先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

方法:看患者总数,如果患者很多连续每代都有即为显性遗传。如果患者数量很少,只有某代或隔代个别有患者即为隐性遗传。(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二步: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

方法:看患者性别数量,如果男女患者数量基本相同即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如果男女患者的数量明显不等即为X染色

:如果男患者数量远多于女患者即判断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反之,显性)

只要有

这个典型标志图,肯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只要有这个典型标志图,肯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出现或肯定非伴X隐性;

出现或肯定非伴X显性。

58、基因重组的概念及实例(A)

【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4种情况】:

①、在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②、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交叉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③、基因工程④、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中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实例】:

①猫由于基因重组产生毛色变异、一母生9子,个个皆不同、除了两个双胞胎,没有两个同胞兄弟姊妹在遗传上完全相同。

②杂交育种③转基因育种

59、基因重组的意义(A)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60、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征(B)

【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原因】: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宇宙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

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

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等。

【特征】:①、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②、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③、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④、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

61、基因突变的意义:(A)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小结】:

①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几乎所有生物(包括病毒),可以发生在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发生在生殖细胞可以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下一代,发生在体细胞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下一代,如扦插、嫁接、克隆等方式

②基因突变产生其等位基因,一定会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一定会产生新的表现型

③基因突变包括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人工诱变只会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

④基因突变包括显性突变(如aa→Aa)和隐性突变(如AA→Aa)

⑤基因突变虽然频率低,但是由于生物有较多的个体,每个个体有好多细胞,每个细胞有好多基因,加之生物的过度繁殖,所以一个种群的突变基因的数目还是很多的

⑥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其RNA上碱基的序列若发生变化(增添、缺失或改变),也属于基因突变,且因为RNA 是单链,在传递过程中更易发生突变。这也正是病毒在医学上易发生变种和不易防治主要原因。

6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A)

【与基因突变的区别】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数目的改变,与基因突变不同,染色体变异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看见,基因突变是看不见的。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可分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二倍体、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叫多倍体。

【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小结】

(1)改变性状

a、原因:突变间接引起密码子改变,最终表现为蛋白质功能改变,影响生物性状。

b、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2)不改变性状,有下列两种情况:

a、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决定(密码的简并性),当突变后的DNA转录成的密码子仍然决定同种氨基酸时,这种突变不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b、突变成的隐性基因在杂合子中不引起性状的改变。(如AA→Aa)

③准确理解单倍体与二倍体和多倍体:首先这些概念都是指的个体;其次要看个体发育的起点,如果来源于受精卵,那么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如果来源于生殖细胞,不管有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

④单倍体不一定是一个染色体组,也不一定就不育。例如玉米是二倍体,其单倍体就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且高度不育;但又如马铃薯是四倍体,其单倍体是含2个染色体组,可育。

⑤染色体组计数的3种方法:

a、同一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个就是几个染色体组(如右图含4个染色体组)

b、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不管显性还是隐性基因),有几个就是几个染色体组

c、染色体组数=染色体总数÷染色体的形态数

⑥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可能是三倍体,也可能是六倍体生物的单倍体

⑦常见的单倍体有:植物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蜜蜂的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的单倍

⑧单倍体的获得属于有性生殖,单倍体生物的细胞也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信息,体现了全能性

⑨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大多对生物体是不利的

⑩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理类似: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⑾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性状,但是可以产生新的表现型

63、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及特点(A)

原理:用秋水仙素可以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级,从而使得染色体

数目加倍。

诱变育种: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诱导青霉素菌株,提高青霉素的产量

65、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和特点(A )

单倍体:是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原理: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的数目

特点:1、明显的缩短了育种的年限。

2、获得的种都是纯合的,自交后产生的后代性状不会发生分离。 注意: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66、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A )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用其利,避其害。我国规定对于转基因产品必须标明。

67、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特点及类型(A )

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68、常见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A )

显性: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常显);抗维生素D 佝偻病(X 显)

隐性:白化病、苯丙酮尿症、镰刀型贫血症、先天性聋哑等(常隐)

69、遗传病的产前诊断与优生的关系(A )

产前诊断是指: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如:羊水检查,B 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70

【关系】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措施】①禁止近亲结婚

②进行遗传咨询

遗传咨询又叫“遗传商谈”或“遗传劝导”,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

第一步:进行身体检查,详细了解家庭病史,判断咨询对象或家庭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

第二步:分析遗传病的传递规律,判断是什么类型的遗传病。

第三步:预测后代的发病率。

第四步:提出预防遗传病的对策、方法和建议。

③适龄结婚:

羊水检查,B超检查

④产前诊断方法:孕妇血细胞检查

绒毛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71、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A)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测24条染色体22+XY)【意义】:可以清楚的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极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制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B)

【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重要概念】①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②种群的基因库:是该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③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④物种: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⑤隔离:是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常见的隔离有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

⑥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⑦地理隔离:即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⑧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核心语句】①生物进化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的过程。

②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③突变和重组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④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⑤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⑥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⑦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

⑧突变和重组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⑨判断是否进化的标准是种群基因频率是否改变;判断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是否出现

⑩马和驴产生的骡不是一个新物种,因为它不育;无籽西瓜培育中的普通二倍体西瓜和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四倍体西瓜是两个不同的物种,而第二年获得三倍体西瓜不是一个物种,因为其不育

⑾绝大多数物种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如加拉帕格斯群岛上的地雀的形成;也有少数物种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就直接出现生殖隔离,如多倍体育种

⑿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73、生物进化的历程(A)

①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是按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②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加速了生物的进化。

74、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B)

生物多样性重要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必然结果

必修3稳态与环境

3.1植物的激素调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理解)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1880年达尔文的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2)1928年温特的实验的结论:胚芽鞘的尖端的确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的某些部分生长。

(3)1934年郭葛的发现

①荷兰科学家郭葛从植物中分离了这种物质,经过鉴定得知是吲哚乙酸(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又名生长素)。(最早被发现的植物激素)

②这样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统称为植物激素。

(向光性现象→ 向光性与尖端有关→感光部位在尖端→尖端确实产生某种物质→分离鉴定出这种物质)

2)生长素的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了解)

*生长素的的产生: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和发育着的种子

*生长素的的运输:①横向运输:在植物的尖端由于单侧光等因素的刺激下使生长素能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②纵向(极性)运输:从植物形态学的上部(尖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部

*生长素的的分布:分布广泛,但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受精后的子房等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理解)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抑制植物生长。

(附:顶端优势——顶芽生长优于侧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的部位,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如果摘掉顶芽,侧芽受到的抑制作用就小,侧芽就可以发育成枝条了。)

4)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理解)

*人工生产生长素类似物,如奈乙酸、2,4-D等。

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先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插枝的下端,可以使扦插的枝条易生根。

②促进果实发育:胚珠发育成种子的时候,发育着的种子里合成了大量的生长素,子房就发育成了果实。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向雌蕊的枝头上涂抹生长素,使它没有受精就发育果实,培育成无籽果实。③防止落花落果2、其他激素(了解)

*其他激素: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解除休眠;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脱落酸:生长抑制剂促进叶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一种气体激素,促进果实成熟

3.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1)反射和反射弧(理解)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高等动物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5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活动要进行必须反射弧要保持完整性)

(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内正外负的变化),兴奋再经传人神经纤维传至中枢;在中枢部位,兴奋再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并能对刺激作出分析和综合,以确定是否反应和反应的强度,然后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作出相应的反应。)

2)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了解)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组成(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理解)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静息状态的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负内正,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回路:a.膜外电流:未兴奋区→兴奋区,b.膜内电流:兴奋区→未兴奋区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相对不疲劳性

2)突触的结构特点(了解)

*突触的结构特点:把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小体: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理解)

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突触传递单方向,电化电转换忙”。要强调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递质仅存在于突触小体的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传递的单向性,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的单向性。

3、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各个部分的功能(了解)

*人脑的组成:大脑(最高级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下丘脑(调节体温、水分平衡)

脑干(维持呼吸、心跳)

*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的功能区:大脑皮层一定区域损伤,将失去相应的功能

①人体的运动功能区:中央前回全身骨胳肌在上面的投影呈倒立的人形。动作灵敏精确的器官在中央前回的投影区面

积大

②语言区损伤的人将失去相应的语言理解或表达能力

③内脏活动活动区:某一部位损伤将导致相应内脏活动不正常。

2)人的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了解)

4、动物激素调节(了解)

*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

*激素:都是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垂体: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对其他内分泌腺有调节、管理作用

垂体能产生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激素。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附:激素的一般特征:(1)激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特殊物质;(2)激素通过血液循液运送到全身;(3)只要有微量激素,就可以发生很大的生理效应。)

*反馈调节:通过反馈调节,保持血糖相对稳定,实现对血糖的调节

*动物激素:①内激素(脑激素:对昆虫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蜕皮激素:调节昆虫的蜕皮;保幼激素:使昆虫保持幼虫性状,抑制成虫性状的出现)

②外激素(信息激素)(性外激素:昆虫体表的腺体分泌到体外的一类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引诱同种异性个

体来交尾作为化学信号影响和控制同种的其他个体,使它们发生反应;聚集外激素:营群体生活

的昆虫个体间的信息联络;告警外激素:营群体生活的昆虫受到动物袭击时用来告警同类个体;

追踪外激素:营群体生活的昆虫离巢外出时再归巢)

5、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理解)

*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1、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

2、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性:引诱剂诱杀甜菜夜蛾

3、催情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

4、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

3.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稳态的生理意义

1)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了解)

*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质调节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多细胞生物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内环境(理解)

*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3)稳态的调节机制(理解)

*内环境之所以能保持稳定的状态是因为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比如:

4)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理解)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理解)

(1)大多数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神经系统可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在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神经系统的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但神经系统的调节占主导地位。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完全版

一、必修本 绪论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从结构上说, 除病毒以外,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 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 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 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 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 生命活动。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考试大纲

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生物科考试大纲 Ⅰ. 考试性质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科学业水平考试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组成部分,是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考核报考文科类专业和艺术类专业考生生物学科学习情况的水平测试。 Ⅱ. 命题指导思想 命题以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本大纲为依据,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考查中学生物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科学探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物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重视对考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Ⅲ. 考试的能力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生物学问题。 Ⅳ.考试范围、考试内容与要求

20181月广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真题(有答案版本)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8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生物试卷 本试卷共8 页,60 小题,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9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铅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改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叙述中,与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不一致的是 A.病毒、植物和动物都由细胞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D.细胞是一个存机体 2.图1 是青蛙红细胞无丝分程的示意图,该过程正确的顺序是图号 ①②③④ A.④→①→②→③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①→④→②→③ 3. 下列细胞中,没有细胞壁的是 A.大肠杆菌 B.叶肉细胞

C.神经细胞 D.酵母菌 4.下列关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多倍体作物大多具有植株纤弱和不育的缺点 B.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可诱导多倍体的产生 C.染色体数目能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D.花药经入工诱导产生的二倍体植株是纯合子 5.进行“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以验”时,适合用来观察的蝗虫细胞是 A.受精卵B.精母细胞 C.肌肉细胞 D.卵细胞 6.下列图表示4 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相同的外来干扰后,该系统中某植食性动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A. B. C. D. 7.在适宣条件下,将两瓶完全相同的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分别置于无氧和有氧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两者最明显的差异是 A.乙醇的含量 B.葡萄糖的消耗 C.小体的数量 D.培养液的体积 8.下列激素中,通常有抑制种子萌发用的是 A.赤霉素 B.脱落酸 C.细胞分裂 D.低浓度的生长 9.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间接价值 D.过度地人为干扰生态系统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完整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重点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重点知识汇总 高中生物学了三年,你知道高中生物哪些是重点吗?为了方便广大同学们学习生物以及更好的复习,高三网小编整理的史上最全的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更多内容尽请关注高三网! 2017年高考生物核心知识点汇总高考生物最易错易混淆的考点汇总高考生物的高频考点有哪些?高中生物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点总结1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

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8、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

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全面共28页)

2016年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一单元细胞的分子组成 1、(B)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元素组成】: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R基中) 【基本单位】:氨基酸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约20种(取决于R基)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点:R基不同)【氨基酸通式】:见右侧方框 【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H-CO- ,含4种元素 【有关计算】: 脱水的个数 = 肽键个数 = 氨基酸个数–肽链数=水解时耗水数 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氨基酸个数–脱去水分子的个数 ×18 N肽含有N个氨基酸,含有N – 1个肽键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构成蛋白质多肽链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 【功能】: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2、催化作用,即酶 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小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2、(A)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元素组成】:C、H、O、N、P 【基本单位】: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1分子磷酸 脱氧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糖 (4种)1分子含氮碱基(A、T、G、C) 1分子磷酸 核糖核苷酸1分子核糖 (4种)1分子含氮碱基(A、U、G、C) 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含氮碱基不同,另外DNA主要是双链,RNA主要是单链(双链DNA比单链RNA稳定性高) 除了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3、(B)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元素组成】: C、H、O 【主要功能】:构成生物体结构重要成分(植物细胞壁)、主要能源物质 【种类】: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构成RNA)、脱氧核糖(构成DNA)、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植物;果糖+葡萄糖)、麦芽糖(植物;葡萄糖+葡萄糖);乳糖(动物;半乳糖+葡萄糖)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元(动物) 【四大能源物质】:①生命的燃料:葡萄糖②主要能源:糖类③直接能源:ATP ④根本能源:太阳能 【小结】: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所有二糖中都包含一分子葡萄糖。二糖和多糖是单糖脱水缩合而形成。细胞只能吸收利用单糖。红糖、白糖、冰糖的主要成分都是单糖。(另:糖蛋白能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等生命活动。) 4、(A)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元素组成】:主要由C、H、O组成,有些还含N、P 【分类】:脂肪、类脂(如磷脂)、固醇(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共同特征】: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2018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卷

2018年6月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I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建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施莱登和 A.沃森B.施旺C.达尔文D.克里克 2.图1中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属于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胞吐 3.下列生理过程不产生ATP的是 A.光反应B.暗反应C.有氧呼吸D.无氧呼吸 4.下列性状和疾病中,不是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是 A.猫叫综合征B.果蝇缺刻翅C.果蝇棒状眼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5.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 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B.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中心D.mRNA可以通过核孔 6.下列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A.秋菊短日照时开花B.雄孔雀求偶时开屏C.警犬凭嗅觉寻找毒品D.海豚靠超声波定位 7.下列关于DNA是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肺炎双球菌由R型转化为S型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C.可用含32P的培养液培养T2噬菌体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8.图2表不利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向光性实验。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生长情况是 A.向光弯曲生长B.背光弯曲生长 C.直立生长D.不生长 9.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层次的选项,正确的是 ①基因②细胞③物种④生态系统 A.①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0.下列最适合用作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材料是 A.甘蔗B.西瓜C.雪梨D.马铃薯 1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指细胞分裂期持续的时间B.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占90%?95%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 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 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 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 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 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 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 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全部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基本知识总结大全

全部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基本知识总 结大全 全部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基本知识总结大全下面是网分享的高中生物基本知识总结大全。 供大家参考高中生物基本知识总结大全1.诱变育种的意义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特点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3.细胞分裂间期最主要变化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特点是a-氨基酸都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氨基酸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5.核酸的主要功能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性,变异性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意义。 6.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7.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特点是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却不能通过。

8.线粒体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9.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10.细胞核的主要功能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新陈代谢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11.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使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2.ATP的功能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3.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4.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结构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能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14.确切地说,光合作用产物是有机物一般是葡萄糖,也可以是氨基酸等物质和氧15.渗透作用必备的条件是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 16.矿质元素是指除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17.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8.呼吸作用的意义是1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2015年1月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5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8页,6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建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施莱登和( ) A .施旺 B .沃森 C .达尔文 D .克里克 2.细胞核内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是( ) A .核膜 B .核仁 C .染色质 D .核孔 3.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是( ) A .高能磷酸键 B .肽键 C .氢健 D .磷酸二酯键 4.细胞内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 ) A .高尔基体和中心体 B .中心体和叶绿体 C .内质网和线粒体 D .线粒体和叶绿体 5.图1 是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照片,细胞甲 所处的分裂时期为( ) A .前期 B .中期 C .后期 D .末期 6.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 .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荒漠生态系统 7.图2为人体反射弧模式图,图中所示的传出神经是 ( ) A .a B .b C .c D .d 8.能够促进香蕉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是( ) A .赤霉素 B .细胞分裂素 C .乙烯 D .脱落酸 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 .生物多样性还有许多未知的潜在价值 C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禁止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皮肤(感受器) 肌肉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三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 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n m x-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x ma y18 - =…………………………………………② 或者x a r y18 3 - =…………………………………………③

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 的鉴定 1.10水 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 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 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 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 亲脂小分子 高浓度——→低浓度 不消耗细胞能量(A TP ) 离子、不亲脂小分子 低浓度——→高浓度 需载体蛋白运载 消耗细胞能量(ATP )

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 个,未复制时DNA 含量为2a 。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注:+ 表示有影响 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 1.17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 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 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 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G 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 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

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科试题含答案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7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生物试卷 本试卷共8页,6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铅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改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 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A.线粒体B.核糖体C.核膜D.染色体 2.与有丝分裂相比,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 ①细胞核的分裂②纺锤丝的出现③细胞质的分裂④染色体的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钾元素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它属于() A.微量元素B.大量元素C.最基本的元素D.有机元素 4.下图表示发生在染色体上的变异,该变异类型属于() A.基因重组B.染色体片段缺失 C.染色体片段增加D.染色体片段位置颠倒 5.进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时,其中低温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降低酶的活性 C.抑制DNA的复制D.降低细胞分裂速度 6.下列关于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错误的是()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B.提高畜产品的产量 C.控制有害动物D.促进作物定向突变 7.小明拟层析分离从植物绿叶中提取的色素,应选用() A.干燥的定性滤纸B.蒸馏水湿润的滤纸C.普通的玻璃纸D.干燥的牛皮纸 8.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对芽的作用表现为() A.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B.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C.高浓度和低浓度都促进生长D.高浓度和低浓度都抑制生长 9.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经常出现赤潮,最主要的原因是() A.海水富营养化B.海水酸化C.臭氧层破坏D.人类过度捕捞 10.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浸入8%盐酸溶液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A.使细胞中的DNA完全水解利于染色B.使细胞中的酶失活利于观察 C.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利于染色剂进入D.增强吡罗红与DNA结合显色 11.某种群进入一个适合其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中,如果食物充足和空间不受限制,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应该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目录 一、走近细胞 3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4 三、协调配合——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 8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16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18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22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26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29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34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35 第一部分稳态 38 第二部分神经系统的调节 40 第三部分植物激素调节 49 第四部分种群与群落 51 第五部分生态系统 53 第六部分环境问题 57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一)走近细胞 一、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活方式:寄生在活细胞 病毒分类:DNA病毒、RNA病毒 遗传物质:或只是DNA,或只是RNA(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 2、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者实例的判断,看以前练习) 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三、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1、重要结构 光学结构:镜头目镜——长,放大倍数小 物镜——长,放大倍数大 反光镜平面——调暗视野 凹面——调亮视野 机械结构: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有粗、细之分) 转换器——更换物镜 光圈——调节视野亮度(有大、小之分) 2、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 降使镜筒上升低倍镜下调清晰,并移动物像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注意事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侧面观察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2)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放大观察的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粗准焦螺旋不动),然后换上高倍物镜; (3) 换上高倍物镜后,“不准动粗”。(4) 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3、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

初中生物知识点全归纳、(全!).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 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光、温度、水和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看七年级上册19的例子 5、*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 生物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空气、阳光、水等 6、*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他们之间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解能力,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8、*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9、*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 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沼泽; 农田生态系统——农田. 10、*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如: ① 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所有的生产者 ②从地域因素来说,各种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 ③ 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来说,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能够随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看书P30 12、*科学探究的意义和过程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3、*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看书P36 1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内含酸、甜、辣和色素)、叶绿体 15、*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6、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细胞核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17、*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染色体细胞核细胞质形成细胞膜形成细胞壁

2020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卷

机密★启用前 2020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生物学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6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2.关于“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滴加清水可代替生理盐水B.先漱口,再用牙签轻刮口腔壁 C.盖上盖玻片时要避免出现气泡D.滴加碘液染色是为了便于观察 3.下列属于植物器官的是() A B C D 4.某地扩建城市广场的过程中,清除了很多野生植物,铺设地砖,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蜜蜂、蝴蝶等常见昆虫将会减少B.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C.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将减少D.广场下土壤中微生物不受影响 5.题5图是桃花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是桃花最主要的结构 B.桃的食用部分由③发育而来 C.①成熟后会散发出种子 D.人工授粉是把④涂抹在⑤上 6.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二)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97条 绪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填空)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 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等 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 3、内环境:由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 在于,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中 9、稳态的调节 : 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 应器(还包括) 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 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 2、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 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 下丘脑: 脑干: 小脑:维持身体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 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 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 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 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 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还有 2的调节 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 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卷含有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本试卷共8页,6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 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 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建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施莱登和( ) A.沃森 B.达尔文 C.施旺 D.克里克 2.下列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模式图,细胞处于分裂中期的是( ) 3.下列关于水在生物体内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B.自由水参与细胞内的一些生化反应 C.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运输物质 D.自由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4. 1993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抗棉铃虫的棉花品种,采用的核心技术是( ) A.基因工程 B.杂交育种 C.诱变育种 D.单倍体育种 5.小李拟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适合的实验材料是( ) A.发育中的花药 B.生长中的根尖

C.生长中的叶芽 D.成熟中的果实 6.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B.为防止色素被破坏加SiO2 C.用干燥的定性滤纸条进行层析 D.重复“划滤液细线—干燥”步骤 7.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隐喻了草原生态系统具有( ) ①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②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 ③较弱的恢复力稳定性④较弱的抵抗力稳定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苏东坡在《格物粗谈·果品》中提到:“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 发,并无涩味”。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句中的“气”指的是( ) A.乙烯 B.二氧化碳 C.水蒸汽 D.氧气 9.下列叙述的组合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 ①蔬菜供食用②森林保持水土 ③湿地调节气候④花卉供欣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O.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苏丹ⅡI使DNA呈红色 B.健那绿使DNA呈绿色 C.甲基绿使RNA呈绿色 D.吡罗红使RNA呈红色 11.下表比较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特点,正确的是( ) 12.在树木的营养繁殖中,可用一定浓度的2,4-D溶液浸泡插条基部,其目的是( ) A.抑制插条长芽 B.促进插条生根

高中生物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 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 杂交实验中,杂合F1 代自交后形成的F2 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 及Dd)和隐性 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 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 代豌豆表现出 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 母表示。如高茎用 D 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 代豌豆未表 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如矮茎用 d 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 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 Dd 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 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生物中考知识点总结 一、认识生物 1、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活的” 2、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除此外还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都能进行呼吸(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5)有遗传和变异; (6)能生病、老化和死亡; (7)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8)有严整有序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3、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举例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环境)。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或(竞争关系、捕食关系、互助关系等)或(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理解成变得环境怎么样啦):①有利的一面: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②有害的一面: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可以理解成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它怎么样啦):例如:青蛙冬眠(温度);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水分)等。 适应方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假死或自残等 三、生物学 1、生物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调查、实验、分析等,但主要方法是实验法。 2、实验法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其中①制定计划要注意变量和设置对照组,②任何探究活动的开始都是提出问题的。 3、生物学发展历程:(略) 四、光学显微镜 Ⅰ生物和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