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汇报

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汇报
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汇报

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汇报

一、专业建设思路

视觉传达专业对接的是湖南省广告、创意文化产业。随着中央对“长株潭”地区赋予“两型实验区”发展的重视,新能源的出现和产品材料的开发应用而不断扩大,并与其他领域相互交叉,逐渐形成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关联并相互协作的设计新领域。其内容包括:印刷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影像设计、视觉环境设计、(即公共生活空间的标志及公共环境的色彩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多是以印刷物为媒介的平面设计,从信息发展的角度来,传统的平面媒体正朝向网络为代表的动态媒体转化,视觉传达设计是的商业服务的艺术内涵正悄悄的朝网络方向变化,视觉传达起着沟通企业——商品——消费者桥梁的作用。设计主要以文字、图形、色彩为基本要素的艺术创作,在精神文化领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感情和观念,在人们的曰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视觉传达专业现状、特征、所在地域,专业概括有以下几点:

1、专业紧跟国内、省内的广告产业的市场需要,认真分析岗位、岗位的要求就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依据。岗位中的任务就是课程设置的依据,为国内

、省内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设计、制作视觉传达专业人才。

2、坚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完善“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3、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即:专业认识→专业素养→专业核心能力→专业实践能力。

4、结合课程教学和专业教育活动互补,通过参观专业展览、艺术考察等专业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

5、鉴于本专业招收的学生多半无美术造型基础,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着重强调美术基本训练。

二、调整的内容

在2012年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是把课程的设置进行了调整,此外、按照学院的要求增添了专业教育计划活动。以下就修改的部分做简单说明:

1、原来的“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修改为“素描”和“色彩”

理由:

所谓“设计素描” “设计色彩”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创意性绘画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绘画基础,然后在绘画中融入设计创意的理念。我校学生大部分并无绘画造型基础,此时,和学生讲创意无异于空中楼阁。所以刚入校学生重点培养的应该是绘画基本功,所以此时安排传统的素描、色彩课程即可。

2、原来“插画设计”修改为“图案设计与装饰绘画”

理由:

“插画设计”为商业绘画,是广告设计的一门必修课程。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现在大部分商业绘画被广告摄影所代替。所以这门课程的实用性不高。而“图案设计与装饰绘画”侧重的是学生设计图案能力,图案设计能力是包装设计、标识设计、VI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此外,“图案设计与装饰绘画”锻炼的是学生的形式美感能力,是“素描”“色彩”写实教育的一个有益补充。

3、原来“三大构成”由36课时延长到72课时

理由:

三大构成原本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门课程,原来课时相对过少,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4、原来“展示设计”修改为“三维素材设计(3D)”

理由:

展示设计属于视觉传达和环艺交叉的一门专业设计课程。当初开设这门课程的重点即在于了解环艺知识、学会应用3D。现在改为“三维素材设计(3D)”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应用(3D)去制作一些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的三维素材;包装效果图的制作方法,同时也可以捎带了解一些展示、环境艺术设计知识和技能。

5、“专业考察”修改为“综合应用设计”

理由:

“专业考察”是学生开设的一门就业前市场调研课程,考虑的师资有限,和学生就业的因素,把原来的“专业考察”放在专业教育活动中进行。安排一门较为灵活的“综合应用设计”课程。

课程设置总体思路:

第一年:着重培养美术造型基础、创意基础(岗位素质)

第二年:着重培养电脑软件操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岗位能力)

第三年:着重培养实践能力(岗位实践)

三、教育活动安排

专业教育活动一览表

专业教育活动是课外教学,可以辅助课程教学更加好的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

第一学期:专业介绍、让学生清楚自己学什么;美术绘画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将自己定位为艺术生,而不是计算机学生。其中专业介绍可以通过讲座的方式实行。美术绘画素养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画展的方式实行。

第二学期:专业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定位自己发展方向。素养教育在课程教学中可渗透,课外,指定学生阅读相关专业杂志、学术文章,并且邀请业内专家举行专业讲座。

第三学期:参观设计作品展览、则是学生的课外学习环节

第四学期:专业市场调研、则是通过假期社会调研的方式了解专业的市场需求,了解市场需要。

第五学期:专业考察,通过零距离的接触设计作品实物,真实感悟优秀作品,提高设计思维,开拓眼界。

第六学期:就业实习。

四、中高职衔接体系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

对于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而言中高衔接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并没体现在课程名称上,主要体现在每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上。

我院本专业中职学生与高中生的特点对比:

根据以上特点对比,中高衔接主要体现在以下不同:

1、专业领域课程内减少软件操作的课程内容,加强设计思维课程内容。

2、加强美术基础,可以尝试开设“设计素描”“设计色彩”

3、延长“三大构成”“图案设计与装饰绘画”,“图形创意”等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时间。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河海大学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

目录 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3) 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3) 三、现有课程设置分析 (3) 四、调研成果 (4) (1)构建科学培养模式 (4) (2)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 (4) (3)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4) (4)师资培养与引进 (4) (5)建设实践基地 (5) 五、培养方案调整建议 (5) 附件: (6) 1、西安交通大学 (6) 2、华南师范大学 (7) 3、东南大学 (14) 4、浙江大学 (14)

为配合我院即将进行的按大类招生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深入了解专业发展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专业建设设想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初步分析调查,编制本报告。 报告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河海大学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专业,从2002年首届本科招生至今。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1、课程结构的设置要符合学校、学院发展的总体战略,具有前瞻性。在设置时要充分考虑我院的品牌建设。由于本学科下设各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前沿性,而培养方案有其相对的固定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注意保持前瞻性。 2、课程结构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分流情况。作为商学院各专业中偏理工类的专业,本专业对学科基础要求比较高,因此要求学生入学后一年半后进行专业分流。与其它各专业中一些共有的平台性核心课程可以进行整合,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分流后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比重较大。 3、统筹兼顾原则。按大类招生后,必然会对原有的教学工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带来重大影响,我们在高效完成教改工作的同时,应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设计新的招生培养方案,从而使今后的教学工作与学校整体的目标相符。 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为深入了解国内外相关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弥补不足,我专业先后通过网上调研和实地调研,对西安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的本科培养模式在教育规模、管理制度、培养质量、学校政策、课程设置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三、现有课程设置分析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河海大学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

目录 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3) 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3) 三、现有课程设置分析 (4) 四、调研成果 (4) (1)构建科学培养模式 (4) (2)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 (4) (3)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4) (4)师资培养与引进 (5) (5)建设实践基地 (5) 五、培养方案调整建议 (5) 附件: (6) 1、西安交通大学 (6) 2、华南师范大学 (7) 3、东南大学 (14) 4、浙江大学 (15)

为配合我院即将进行的按大类招生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深入了解专业发展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专业建设设想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初步分析调查,编制本报告。 报告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河海大学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专业,从2002年首届本科招生至今。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1、课程结构的设置要符合学校、学院发展的总体战略,具有前瞻性。在设置时要充分考虑我院的品牌建设。由于本学科下设各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前沿性,而培养方案有其相对的固定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注意保持前瞻性。 2、课程结构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分流情况。作为商学院各专业中偏理工类的专业,本专业对学科基础要求比较高,因此要求学生入学后一年半后进行专业分流。与其它各专业中一些共有的平台性核心课程可以进行整合,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分流后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比重较大。 3、统筹兼顾原则。按大类招生后,必然会对原有的教学工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带来重大影响,我们在高效完成教改工作的同时,应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设计新的招生培养方案,从而使今后的教学工作与学校整体的目标相符。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为深入了解国内外相关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弥补不足,我专业先后通过网上调研和实地调研,对西安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的本科培养模式在教育规模、管理制度、培养质量、学校政策、课程设置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汇报

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汇报 一、专业建设思路 视觉传达专业对接的是湖南省广告、创意文化产业。随着中央对“长株潭”地区赋予“两型实验区”发展的重视,新能源的出现和产品材料的开发应用而不断扩大,并与其他领域相互交叉,逐渐形成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关联并相互协作的设计新领域。其内容包括:印刷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影像设计、视觉环境设计、(即公共生活空间的标志及公共环境的色彩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多是以印刷物为媒介的平面设计,从信息发展的角度来,传统的平面媒体正朝向网络为代表的动态媒体转化,视觉传达设计是的商业服务的艺术内涵正悄悄的朝网络方向变化,视觉传达起着沟通企业——商品——消费者桥梁的作用。设计主要以文字、图形、色彩为基本要素的艺术创作,在精神文化领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感情和观念,在人们的曰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视觉传达专业现状、特征、所在地域,专业概括有以下几点: 1、专业紧跟国内、省内的广告产业的市场需要,认真分析岗位、岗位的要求就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依据。岗位中的任务就是课程设置的依据,为国内、省内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设计、制作视觉传达专业人才。 2、坚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完善“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3、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即:专业认识→专业素养→专业核心能力→专业实践能力。 4、结合课程教学和专业教育活动互补,通过参观专业展览、艺术考察等专业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 5、鉴于本专业招收的学生多半无美术造型基础,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着重强调美术基本训练。 二、调整的内容 在2012年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是把课程的设置进行了调整,此外、按照学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艺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艺术学院积极开展2017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修订的情况总结如下: 1、指导思想:全面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我校的办学定位。 2、指导原则 ①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需要。 ②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③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④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3、前期调研 根据学院的安排,各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专家组,前往相关高校、企业进行调研,共走访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院校考察调研,充分听取各高校专家意见,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参考意见,并且各专业还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如河北演艺集团、河北画报社等企业了解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情况,另外各专业对已有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之后觉得哪些地方欠缺等,作为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 4、完成初稿 各专业在学校统一要求以及指导原则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并在专业内部广泛征求意见进行调整。 5、专家论证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调整完成后,学院组织校内为专家进行新版培养方案论证,通过专家论证进一步完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专家包括,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本专业相关行业人员、校内教务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代表等,最后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总结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总结 “导师制”青年人才培养计划自2010年4月份启动以来,结合导师和学员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推进,现就阶段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2010年4月,经集团党委批准,“导师制”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正式启动。第一批“导师制”成员由集团14名主要领导为导师,56名来自集团内各企业的优秀青年代表为学员组成,每位导师与4名学员组成“导师制”学习小组,负责学员的教育培养工作。集团所属企业同时开展了二级导师团队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团委在学习活动中力争为导师和学员做好协调和保障工作。启动之初,向学员发放了通用学习教材。在5月15日之前大部分导师均完成了与学员的第一次沟通交流,并布置了学习课题。8月份,团委召开各学习小组组长座谈会,分析前一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题和难点,并及时向张东升主席作了专项汇报。对推进中存在的题进行了积极解决,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一级导师团队青年导师制学习情况 第一导师团队的各位领导对此次“导师制”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都特别重视,分别制定了虚实结合、以学员共同研讨完成论为主的培养规划,为学员们推荐了有助于职业发展的书籍,同时灵活安排时间、不定期见面解答学员难题;各位参与“导师制”人才培养计划的领导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关心青年成长,让青年学员们拓展了视野,更增强了主动学习、追求进步的动力,在广大北汽青年中反响非常好。另外,北京汽车青年导师制工作得到了市国资委、团市委的高度重视,集团团委向北京团市委做了专项汇报,团市委王少峰书记要求团市委企业部把此项工作作为基层青年人才培养的新做法定期进行跟进和研究。 二、二级导师团队青年导师制进展情况 徐和谊董事长在党委常委会上对青年导师制工作提出“要重点做好各二级企业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重点要将二级企业的青年导师制工作开展起来”。在集团第一批“导师制”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开展的同时,各二级企业的第二批“导师制”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不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的“导师制”计划有创新,有发展。 北京现代公司经党委会研究后,确定了将公司后备干部纳入学员队伍,接受公司领导的全面培养,同时明确要求,要站在为北京现代三工厂筹建和发展培养中坚骨干的高度开展导师制青年人才培养工作。 北汽福田在其所属环保动力公司和欧V客车开展试点,将“导师制”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纳入公司总体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不仅完善制度和建立体系,更将“导师制”青年人才的出口考虑到计划设计中。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将“导师制”人才培养计划归纳为综合、专业“两条线”,设立由公司领导组成的“综合”导师和技术专组成的“专业”导师,每名青年都有“综合”和“专业”两名导师,确保青年科技人才的全面发展。 “北京奔驰青年成长团队”青年根据导师制定的培养计划,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并根据对北京奔驰发展战略的认识及了解,形成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共同完成课题论,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领导小组对培养计划定期进行考核,对于确实取得实际效果,并在工作中表现出优异成绩的学员,团委将进行备案,向组织推荐,并把学员的进步作为共青团各项评先、考核的依据之一。 鹏龙公司建立了“导师制”青年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并下发了《北汽鹏龙公司“导师制”青年人才培养实施计划》,确定了导师团队和学员。明确了导师的指导方式、围和课题,同时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把考核结果与人

近三年人才培养方案总结

近三年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总结 我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省教育厅批准于2002年开始招生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安全标准和规范,掌握机电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组装、调试、维护、检修、技术改造和销售等岗位工作,具有从事本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认真实施了教学计划,现总结如下: 1. 严格落实课堂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活动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抓紧、抓实、抓好。我们通过上公开课、示范课和老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2002年以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评奖活动,如:我系朱建平(2005年)、孙红霞(2008年),分别获得东营科技职业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其次,我们安排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和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本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另外,根据学院的相关规定,我们安排老教师担任新进和青年教师的授课导师,指导青年老师备课及上课,迅速提高青年老师的授课水平及教学效果。 2. 精心挑选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的质量关系到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教材应该溶传统性、时代性、先进性、前瞻性于一体。带着这种理念,我们专业全部课程都采用了“十二五”或“十一五”家级规划教材和教育部规划教材。 3. 切实抓好教学实习和实习基地建设 教育实习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实习基地建设是抓好教育实习的重要保证。因此,我系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育实习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安排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指导教学实习,教学实习效果深受实习单位好评。我系与东营泰星模具有限公司、东营万通模具有限公司、山东 博瑞制动有限公司、山东东营汇丰集团、山东恒丰橡胶有限公司、山东鸿亦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华帘集团、企业签订了实习协议,并把这些学校作为我系重点建设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建立为我系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 4. 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 为了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需要,我系曾多次下企业进行企业调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 结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艺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艺术学院积极开展2017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修订的情况总结如下: 1、指导思想:全面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我校的办学定位。 2、指导原则 ①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需要。 ②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③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④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3、前期调研 根据学院的安排,各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专家组,前往相关高校、企业进行调研,共走访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院校考察调研,充分听取各高校专家意见,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参考意见,并且各专业还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如河北演艺集团、河北画报社等企业了解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情况,另外各专业对已有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之后觉得哪些地方欠缺等,作为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 4、完成初稿 各专业在学校统一要求以及指导原则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并在专业内部广泛征求意见进行调整。 5、专家论证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调整完成后,学院组织校内为专家进行新版培养方案论证,通过专家论证进一步完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专家包括,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本专业相关行业人员、校内教务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代表等,最后专业负责人根据专家论证意见,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形成最终版本上交学校。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需求与专业改革 调 研 报 告 九江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二零一六年四月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项目负责人:金春花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项目成员:李美长舒展熊凡陶炎芬

一、调研简介 (1) (一)调研的对象与范围 (1) (二)调研的专题内容 (1)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分析 (2)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总量需求分析 (2)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及能力需求分析 (3)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信息产业发展适应性调查分析 (5)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和不足 (6)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六大优势 (6) (二)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 (7)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8) 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9) (一)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对产业和行业的依存度 (9) (二)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10) (三)积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切实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0) 五、调研总结 (10)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教学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体现“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自主学习、开拓创新和积极实践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较高质量的制定出具有九江职业大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好的进行专业建设和更准确的进行专业定位,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和学生健康成长及终身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及“九江职业大学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我院特组织专门的调研小组对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研简介 (一)调研的对象与范围 调研的对象主要以发达地区电子企业、九江地区电子企业、九江职业大学历届优秀毕业生代表、省内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电子教研室、省内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电子教研室等为主体。调研的对象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行业的人才需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业岗位及能力需求、当前高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存在的差距和办学优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等。 (二)调研的专题内容 1.企业专业调研内容

2018年公司人才培养提升工程计划方案(讨论稿)

2018年公司人才培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2017年是公司开展人才培养提升工程的第二年,也是公司深入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和实现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关键之年。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单位、各部门按照《水电六局人才培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六局党发〔2016〕37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关于人才培养提升工程具体培养计划及进度安排的通知》(六局党发〔2016〕50号)要求认真开展和推进人才培养提升工作,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公司党委决定持续、深入推进公司人才培养提升工程,为切实保障提高人才培养效果,特拟定2018年公司人才培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请各单位、各部门遵照执行。 一、高度重视、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提升工程 1.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公司人才培养工作。思想认识是否到位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各级领导务必认识到公司人才能力不足、新业务领域人才短缺问题是制约公司、各单位及项目经营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从公司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各单位、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强化人才培养意识,要将人才培养、引进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来抓。持续、深入、扎实开展和推进人才培养提升工程是解决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 2.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人才培养工程。各部门要根据部门业务性质、岗位设置及人员分工的具体情况,通过部门例会等途径,采用业务交流、介绍、讲解、集中学习等方式,了解学习公司战略、形势、政策、具体业务办理方式、应急情况处置方案等内容,实现提高业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政策水平等目的。结对培养是现阶段人才培养提升工程的重要手段,各单位应结合人才专业、岗位特点合理采取结对培养的方式。但在结对过程中杜绝做表面文章,要切实避免人才培养中的形式主义。 3.结合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各单位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业务工作实际需要及人才培养工作重点、难点等因素,确定年度单位人才队伍规模、专业培养目标;各单位、部门要结合培养对子双方的特点,明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 总结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艺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艺术学院积极开展2017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修订的情况总结如下: 1、指导思想:全面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我校的办学定位。 2、指导原则 ①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需要。 ②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③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④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3、前期调研 根据学院的安排,各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专家组,前往相关高校、企业进行调研,共走访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院校考察调研,充分听取各高校专家意见,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参考意见,并且各专业还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如河北演艺集团、河北画报社等企业了解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情况,另外各专业对已有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之后觉得哪些地方欠缺等,作为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 4、完成初稿 各专业在学校统一要求以及指导原则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并在专业内部广泛征求意见进行调整。 5、专家论证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调整完成后,学院组织校内为专家进行新版培养方案论证,通过专家论证进一步完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专家包括,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本专业相关行业人员、校内教务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代表

关于人才储备培养方案(文字版)

关于人才培养方案 一、总则 第一条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骨干及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我们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和各项目组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行政人事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本管理办法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战略人才的甄选、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战略人才的培养方法、战略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二、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公司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由“雏鹰计划”、“飞鹰计划”和“精鹰计划”和“雄鹰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凡是进入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的必须与公司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公司将不在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凡是进入培养体系的均建立专门的人事档案,建立系统的考核评估分析汇报机制。 (a)、“雏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比较优秀的条件可以稍微放宽,使其逐步成为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b)、“飞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普通员工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 调 研 报 告 九江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二零一六年四月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项目负责人:金春花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项目成员:李美长舒展熊凡陶炎芬

一、调研简介 (1) (一)调研的对象与范围 (1) (二)调研的专题内容 (1)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分析 (2) (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总量需求分析 (2)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及能力需求分析 (3) (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与信息产业发展适应性调查分析 (7)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和不足 (10)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六大优势 (10) (二)我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 (10)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2) 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13) (一)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对产业和行业的依存度 (13) (二)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13) (三)积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切实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4) 五、调研总结 (10)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教学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体现“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自主学习、开拓创新和积极实践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较高质量的制定出具有九江职业大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好的进行专业建设和更准确的进行专业定位,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和学生健康成长及终身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及“九江职业大学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文件精神,我院特组织专门的调研小组对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调研简介 (一)调研的对象与范围 调研的对象主要以发达地区电子企业、九江地区电子企业、九江职业大学历届优秀毕业生代表、省内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电子教研室、省内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电子教研室等为主体。调研的对象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行业的人才需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业岗位及能力需求、当前高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存在的差距和办学优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等。 (二)调研的专题内容 1.企业专业调研内容 本次专题调研选择了广州世沃电子有限公司、九江旭阳雷迪高科技有限公司、海麟拓邦乐群(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对毕业生基本素质的要求;企业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要求;企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需求等内容展开调查。 2.高职院校专业调研内容 本次高职院校专业调研选择了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两所省内的国家级示范级性高职院校和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的电子教研室作为学习对象,就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如何构建、校外实习实训如何安排、生源的复杂化专业教学如何展开、基于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如何培养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总结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总结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总结 一、时间:2012年6月---2012年12月我校电子电器专业于2012年6月4日获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批复,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在这半年里,通过校领导和全体专业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这一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1.专业本着“双向介入,紧密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依据市场需求,根据学校实情,通过制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计划和各种配套制度,与南宁富-士-康集团、南宁国际大酒店工程部、海信电器南宁公司、世源冷气等多家企业开始了合作。2.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开展老师“教师下工厂,企业技术能手上讲台”方式,实现全方位合作。先后有谢伟、凌永航等多名老师利用假期下企业见习。3.开展企业调研活动,专业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有组织的下到部分企业中,和企业实践专家进行交流,了解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情景等,为电子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进行前期准备。4.进一步扩大“订单式”培养,在2015年4月的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人才供需洽谈会上,除针对10届毕业生进行招聘外,还召集相关校企合作的专家领导,建立本年度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就开展“订单式”办学,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二、时间:2015年1月---2015年6月1.学校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计划和各种配套制度进行了完善,进一步积极促进各专业与企业联姻。与南宁营维誉机械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在学校中建立“校中厂”,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2.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发展研讨会,会议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和综合实验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达成了共识,为今后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专业教师继续到苏宁电器、领华电子、佳微电子、胜美达电机有限公司等企业中去进行调研座谈会,交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共同确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开发教材。书写《电子电器企业需求调研总报告》一份。4.为实现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人才培养方案情况总结

人才培养方案情况总结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艺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艺术学院积极开展2017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修订的情况总结如下: 1、指导思想:全面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面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我校的办学定位。 2、指导原则 ①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建设需要。 ②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 ③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④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3、前期调研 根据学院的安排,各专业负责人组织本专业专家组,前往相关高校、企业进行调研,共走访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传媒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院校考察调研,充分听取各高校专家意见,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参考意见,并且各专业还组织专家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如河北演艺集团、河北画报社等企业了解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情况,另外各专业对已有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之后觉得哪些地方欠缺等,作为2017

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 4、完成初稿 各专业在学校统一要求以及指导原则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完成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并在专业内部广泛征求意见进行调整。 5、专家论证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调整完成后,学院组织校内为专家进行新版培养方案论证,通过专家论证进一步完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邀请专家包括,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本专业相关行业人员、校内教务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代表等,最后专业负责人根据专家论证意见,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形成最终版本上交学校。 6总结 艺术学院2017版培养方案修订,从学院任务的下达以及安排到各专业调研工作、论证工作等都是合理有效的,经过长达一年的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最终形成的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是适合未来5年艺术学院各专业教学的使用,同时各专业教师在教学工程中积极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前言 一、调研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增长。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及其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相关政策,引导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总体上来看,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大的。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职业类学校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近些年我国各类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逐步提高,整个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中职学生的生源情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职学生对原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原有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从而导致目前的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和社会需要之间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 二、调研目的意义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枣庄市及周边辐射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明确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定位和内涵,为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新型课程体系奠定基础。通过调研,进一步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统一思想认识,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第二部分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组织方法 枣庄经济学校财经系全体专业教师共同开展了本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对全市中小企业进行了分类,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分别采用了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会议研讨、走访座谈、现场交流、参观考察、电话访问等方法,获得了大量的调研资料。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及指导意见 修订版

山西工商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 指导意见(征集意见稿)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一所学校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也是组织教学过程、实施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我校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应用型高等学府”的办学目标,特对我校现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修订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服务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确立个性化、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观念,构建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课程体系与能力要求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修订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在融通学科基础的同时突出专业特色,兼顾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需要。各学院应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本院学生发展实际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修订过程中须遵循以下原则: 1. 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全面发展 要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与健康人格教育,重视综合

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科学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合理规划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打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2. 创新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 要围绕“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凝练专业教育特色,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专业建设思想,在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基地建设、人才质量评价等方面开拓创新,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合作育人模式。主动争取行业、企业有效参与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行业标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深化校企合作。 3.增强计划弹性,鼓励学科交叉 根据人才培养标准,适度压缩必修课程的总学分,提高选修课程比例,增强教学计划弹性,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鼓励各学院面向全校开放本院专业课程资源,支持学生跨专业或跨学院选修课程、参加项目训练、完成学位论文。 4. 优化课程体系,尊重个性选择 坚持“夯实专业基础,融通核心课程,拓展方向训练,强化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思想,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推进学分制改革,扩大选修课比例。根据不同需要和面向设置不同课程模块,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及发展路径提供多种形式和机会,加强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对接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坚持统一规格培养的同时尊重个性选择,促进个性发展。 5.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按照“立足专业特色,拓展实践内容,创新实践方式、强化课外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划(上报稿)

陕西中北中等专业学院 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焊接技术应用 专业代码:052200 二、入学要求(招生对象)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修业3年。 四、职业面向 等全方面发展的,掌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必备的基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焊接技术是制造业中的一项重要工艺,同时还作为一项新型技术在各个领域内广泛应用,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焊接技术的优劣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直接联系,焊接技术的发展程度已成为多个国家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的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焊接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综合能力和主要技能,能够胜任焊条电弧焊、氩弧焊、CO2气体保护焊、气焊、气割、碳弧气刨、及各种自动化焊接方法的施焊操作;焊接结构生产工艺的实施,焊接设备维修及管理,焊接质量检验等工作的中级焊接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职业素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1.职业素质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备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8).具有控制焊接质量意识。 2、专业知识

人才培养方案会议记录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的会议纪要 会议时间:2011年11月16日 会议地点:1#205 参会人员:车辆系全体专业课老师、教务处、督导室、专业带头人、东风标致培训师会议主题:共同讨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方案制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会议记录: 首先检测教研室主任介石磊综合检测教研室多年来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学生就业分析了,在以后制定教学方案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和建议。 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的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前期工作。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通过校企合作,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进行充分的行业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对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 (群)进行分析,再对每个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即生产什么产品或提供什么服务,最后确定各个工作岗位(群)所必需的职业能力。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其教学设计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首先,设计教学情境,突出能力培养。教学情境的设计应对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所涉及的教师、学生、教材、课时、教案、课程项目、任务、教学方法、教具、设施、教学场地与环境及考核方式等妥善地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对专业主干课程进行整合后,按功能形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主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汽车整形、喷涂与美容四大模块课程,实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具体的做法如下:把每一个教学模块项目化,以模块内的项目为教学单元组织教学,每个项目由“应知(理论)+应会(实践)”两方面所组成。在项目设计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可克服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缺点,边学理论边实践,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完成。每一项目的教学,使学生动脑动手,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知识与技能同步获得。模块课程的教学以项目为载体,每个项目在校企合作工厂车间先由专业教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由专业教师和工厂技术骨干进行实践教学。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训练,最后由教师与工厂技术骨干按照项目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应知(理论)与应会(实践)考试,检验考查教学效果。按照“教、学、做、考”四个环节完成每一个项目的教学,用一年半的时间在企业完成四大模块内的项目教学任务。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步增长,在就业前就具备独立工作

物流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物流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根据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根据物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商学院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与论证,进行了系统的修改。本培养方案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产学相结合、专业内外相结合的特点,通过本培养方案的实施,毕业生能具有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可塑性、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等特点。 一、课程设置 根据培养目标及对社会需求的新特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职业能力要求的物流管理专业框架性课程体系。 (1)根据课程设置的深浅程度,按照三个阶段设置课程。第一阶段培养和建立学生的基本经济管理理念和思想,对管理学科的总体内容和基本思想有一认识,主要课程包括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物流学概论等;第二阶段围绕物流管理具体业务运作流程设置课程,主要包括采购与供应管理、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国际物流等课程;第三阶段培养学生的物流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与系统规划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主要课程包括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模拟仿真软件、物流成本管理等。每个阶段针对主要课程的特点都设置了对应的实训和课程设计环节,加大了综合性实践内容和实践学时。 根据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设置课程,将资格考试主要内容分布在专业课程中。进一步增强了课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与权威认证机构和行业领域的要求相一致。同时为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的培 养更具应用型特点,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3)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特点设置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岗位侧重于物流企业,因此,专业必修课的开设紧紧围绕这一方向,侧重于采购、仓储、包装、配送、运输、规划等物流业务运作管理流程;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就业面,选修课根据不同的方向设定不同的模块,如国际货运代理、报关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业务与保险;集中性实践环节注重综合化,从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特点及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角度出发,开设综合性课程,如物流企业业务流程实训、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实践、供应链管理软件操作等。 表一:物流管理专业职业岗位与从业资格证 、教学模式 在课程实施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遵循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模式,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